论在小学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4 14:0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在小学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在小学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第一篇:论在小学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论在小学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标签: 教育

摘要:全面培养小学生素质,促进小学生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将孩子培养成新世纪的优秀孩子,是当今社会教育部门和孩子家长的共同呼吁,也是对孩子们的未来负责。体育作为一门比较优秀的课程,它能够在锻炼孩子身体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本文通过体育课程对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几点体育教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希望能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做一些贡献。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体育课程;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将他们的需求进行转变,将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作为未来生活目标。阴齿人们将体育活动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为了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家和家长们希望从孩子小的时候出发,培养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孩子的将来做好准备,用健康强壮的身体和良好心理素质来应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1、小学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小学是一个人生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它对孩子的一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孩子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的模仿能力,并且孩子们的身体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灵也十分的纯洁,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体育课程能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

小学阶段的孩子身体正处于一个生长力极其旺盛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良好的外界刺激对孩子的身体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极力提倡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孩子健康身体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进行教学,让孩子承受比较良好的外界刺激,在外界的刺激因素下对学生体内的生长因子加以刺激,从而促进孩子的身体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强壮,能够抵御来自各方面疾病的侵袭,为孩子的身体形成一个良好的防护伞。

其二、体育课程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 体育是一项用途极其广泛的活动,在孩子阶段对其进行体育的教学,除了能够让学生拥有强壮而健康的身体之外,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教师的合理教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长跑让孩子们在其中能够适应自己的感觉,教导他们坚持就是胜利,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坚定的走下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学生们共同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孩子之间的纯洁感情。

其三、体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会直接参与在其中,它教育学生的体育技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多种体育活动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通过体育活动中的竞技来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落寞,通过增强他们在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自然的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独立、创造和自信心及拼搏的精神,为未来的生活的培养良好的情感意识。

2、将体育课融入小学素质教育几点建议

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上述体育教学对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素质,提升孩子在未来生活中的竞争力,下面就将体育教学具体应用于小学的素质教学做以下几点建议。

2.1、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

小学的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相关的教学人员应该根据小学生还身体和心理的特点,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素质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安排学生进行适度距离的长跑,既不会让孩子承受不住,又让孩子在长跑的过程中体会到体育课程的乐趣。另外,小学生的身体还处于生长时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超强度的训练,从而避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身体受到伤害,使孩子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

2.2、针对学生性格进行分层次教学

小学生虽然还处在一个心智发展不是很齐全的阶段,但是他们却具有不同的性格,他们在体育课堂中将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除了将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考虑在内外,还要将学生的个性特征考虑在其中,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孩子们在体育教学中的兴趣。通过对孩子们在某一行体育运动的的具体表现进行排行,筛选早体育活动中表现较强烈和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分层,让不同的学生均能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中发挥,全面培养素质。

2.3、教学中体现团结和尊重规则的素质培养 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的学生都是娇生惯养的,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坚持不下来,并且他们独立的生活环境,他们对其他同学很难产生感情,阴齿团结意识和尊重他人尊重游戏规则的意识较差。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特点,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通过一定的游戏教学来培养孩子们相互合作的精神,并且在游戏中学会尊重游戏规则,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互团结,尊重生活规则,尊重他人。为自己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孩子的素质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孩子的综合素质对孩子的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针对目前社会对孩子素质教育的极度需求,相关的小学教育机构应该重视体育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改善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从而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杨贵仁.《构建21世纪学校体育新格局,为培养德智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M)中国学校体育 2001.1 [2] 肖建国.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教育本科培养方案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7(05)[3] 李凤石.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养护教育(J).北京教育.1995(09)

第二篇:浅谈美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谈美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现代小学美育教育的特质是多层面、多功能的素质教育。党的教育方针要求的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可见美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层面。所以,充分发掘小学的美育功能,切实搞好美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小学美育教育是复合性的教育教学过程,绝不是简单意义的美术、音乐课堂教学,其教育目的也绝不仅仅是学生会画画儿、会唱歌儿,而这种功能的特点又是直观性、形象性和渐染性的完美统一。学生主体的内动力是兴趣爱好,教师主导的外作用力是引导、服务和助推。

一、美育的功能

美育是以培养审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究其要旨,我认为美育的功能是多层面的。

其一是德育功能。培养美的情操,从德育角度理解,就是培养高尚的品质,引导学生进入高尚的道德境界。

其二是美育功能。美育功能首先表现为培养审美的能力,其次还表现为通过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所形成的创造美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三是感悟功能。美育教育因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渐染性完美统一的特点,所以必然有感悟功能。美育,恰恰是其他教育所难以取代的。

第四是人文与文化功能。美育的这一功能,是古今中外一切美育教育家乃至美学家孜孜以求的,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美育的功能是多层面的,例如独特的心理功能、环境功能、实践功能等等。恰恰是这些功能,体现出美育的科学性。我们要在小学新课程标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导向下,进一步搞好小学美育教育。

二、美育教育直观性、形象性的完美统一。

如前所述,音乐和美术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美育教育的功能特点是直观性、形象性和渐染性的完美统一。

直观性是说受教育者通过感官直接接触美育的图文、音像等,从而受到最直接的教育,美育就通过学生的感官而产生了直接的教育效果。这样看来,小学艺术课和音乐课就是美育直观教育最直接的目标化教育过程了。而形象性则是指美育教育过程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美育教育就是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激发受教育者的思想或情感活动。小学美育教育必须遵循这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对发挥小学美育教育功能的几点构想

小学美育教育的功能在现代教育中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独特性,在完成现代教育任务的教育过程中作用十分重要。由于我深知这一点,所以我十分重视发挥小学美育教育的功能,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以下构想:

1.把美育教育纳入系统工程轨道。

首先,我认识到小学美育教育功能绝不仅仅是在音乐、艺术学科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来的。音乐和美术固然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内容。只有音乐课和美术课的美是层面不全的美育,即功能不全的美育,因而也完不成美育教育的任务。

现代科学的研究证明,事物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并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小学美育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也必须纳入系统工程轨道。这样,小学美育教育才具有科学性。

2.认真贯彻小学美育新课程标准,重视教育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及价值取向教育。

小学美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多维教育目标,多维目标强调的是过程和方法,是情感和价值取向。重视情感教育是说在小学美育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进行感情投资,实行情境化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而重视价值取向,则应让学生明白美育教育对于他们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3.把强化音乐美术课堂教学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课和艺术课在小学课程中的设置就承载着美育教育的重要任务,绝不是教学生学会画画儿、教学生学会唱歌儿的事儿,而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只不过这种教育是渐染性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强化音乐、美术课堂教学才能使学校美育教育做得扎扎实实,何况美育教育又承载着培养艺术人才的作用。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对美有强烈的追求感和表现欲。怎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呢?仅仅靠有限的音乐、美术课是不成的。“给学生一个蓝天,他们就会自由地飞翔。”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拓展美育教育的空间。

四、在美育教育中要特别重视环境效应——搞好校园环境建设

环境育人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了。学校不仅仅是作为教育实体存在的,同时,它也是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环境存在的。而学生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时间要远多于其在家里生活的时间。学校环境是美育效应之所在,学校环境对于小学生,要么是美育的正效应影响,要么是负效应影响。前者说明我们的工作是造福天下苍生,后者则说明我们误人子弟。

由此可见,搞好校园环境建设绝不仅仅是为了改变学校的面貌,如果这样理解,未免失之肤浅,它应是学校教育尤其是美育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第三篇:论舞蹈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论舞蹈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 要:现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21世纪其实就是对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便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舞蹈教育作为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培养高校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对高校学生的身体力量以及精神力量予以调整。可以说,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是极具重要性的,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舞蹈教育不仅能提高其艺术修养,同时能培养起审美能力,并对其品格的塑造予以积极的指引,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开发其无限的创造力,最终全面地提升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舞蹈教学;素质教育;重要性

0 引言

在语言以及文字还未出现的时候,舞蹈便产生了。人们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说舞蹈是对人身心需要的外在体现。美学家亚奎斯?巴赞认为:之所以进行舞蹈教学是由于艺术是符合人类的本性的。人类的这种本性得到了表现,人便会感觉到快乐。[1]西方人更是注重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文艺美学的倡导者胡经之教授提倡文艺美学,他指出:美育是美化自己本身以及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是美学的基础。[2]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舞蹈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更是有着其独有的作用。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舞蹈的了解,同时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观赏舞蹈、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自身的修养,培养自己的艺术素质,同时还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舞蹈美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它积极的一面。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真正内涵是将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观点以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3]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舞蹈教育则是利用形象化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舞蹈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环节。舞蹈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人格,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更重要的是可以推进大学生的良好的人格的树立以及心智的健康发展。[4]舞蹈的训练过程是非常严格的,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得到了磨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此同时,学生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还加强了团队之间的协作,了解到了集体的力量,培养了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舞蹈不仅能让学生的集体得到锻炼,从而变得更加灵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舞蹈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美育功能。因此,要让学生在舞蹈的观赏以及训练过程中感受到舞蹈的独特魅力。舞蹈通过人体的韵律动作来展现一个个生动、灵活的形象,从而表达人的情感。人们感受的舞蹈之美是从舞蹈的外部动作所直接感受到的。舞蹈中不断变化的动作,美丽的造型,以及舞蹈神韵这些都是由舞蹈动作所展现出来,从而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

(1)舞蹈的动作美。舞蹈是一种动作化的艺术,动作是舞蹈的语言。在舞台场景、音乐的配合中,舞蹈动作以人的感情为主线,利用舞蹈动作的不停变换来展现人物心里的情感变化,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让舞蹈富有生命力。舞蹈动作要求准确、流畅,且要富有节奏感,这样舞蹈动作才具备美感。(2)舞蹈的节奏美。舞蹈离不开与音乐,舞蹈要求具备极强的节奏感。舞蹈的节奏一般是由舞蹈动作的快慢、舞蹈造型的变化来体现的,而这些表现必须在舞蹈的节奏的律动中进行。舞蹈变动中快慢、强弱、舒张的变化都是应和着节奏的。可以说没有节奏,就没有舞蹈。舞蹈只有具备了节奏感,才能让人得到一种美的感受。舞蹈节奏不是简单地跟着音乐节拍走,而是通过舞蹈的动作、造型体现出音乐的节奏。(3)舞蹈的意境美。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舞蹈的动作,更要体会舞蹈的意境。舞者利用形象化的舞蹈动作,将观众领进一片想象的领域,从而让观众感受到舞蹈的意境之美。任何一个舞蹈作品都要有自己的广度以及深度,拥有自己的舞蹈意境。舞蹈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不同的情感变化,创造出灵活、生动的意象,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舞蹈教育对高校学生心理方面的作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以及价值取向都开始产生转变。与此同时,人才竞争日渐激烈,社会压力巨大,高校大学生的压力陡增,其心理问题日见增多。高校大学生不仅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同时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生理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关键。高校学生要做健康的人才能把握自己,适应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亦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任务。

舞蹈教育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1)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舞蹈中的音乐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人的大脑神经产生三种情绪――兴奋、镇静、平衡。这三种情绪可以缓解生活、学习等的压力。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音乐是舞蹈的主体,不仅能推进舞蹈动作以及舞蹈造型的变化,同时又烘托了舞蹈的气氛,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舞蹈动作的变化,抒发内心的情感,让人沉醉在舞蹈的节奏美与韵律美之中,从而消除学习、生活所带来的疲劳和压力。(2)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实现自我的同一性。舞蹈动作可以展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感的变化。高兴时欢喜雀跃,痛苦时号啕大哭,成功时手舞足蹈,失败时垂头丧气……利用舞蹈来调整学生的动作,唤起学生心中的美感。伴随着音乐节奏的不断变化,舞蹈动作更迭交错,学生的自我感觉也同时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情绪也在进行着调整,感情得以充分地宣泄出来,学生在美的享受之中,充分了解了自我,实现了自我的同一性。(3)完善学生的人格架构。在高校中,学生在初学舞蹈时肯定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学习舞蹈的尴尬感。对舞蹈的学习可以对高校学生予以鼓励,让他们敢于挑战自我,敢于尝试,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及培养起勇气。更重要的是,舞蹈的学习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增强了其凝聚力,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舒展了自己的情绪,推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结语

舞蹈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不提升自身的修养,培养自己的艺术素质,同时还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是极具重要性的。

参考文献:

[1] 刘桂芳.转型中的中国舞蹈教育[J].艺术教育,2004.[2] 资华筠.科学理念与舞蹈美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3).[3] 赵巍.19世纪美国舞蹈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2006.[4] 王国宾,平心,焦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6).

第四篇: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李建平

太和县大新镇李花园小学

2017年10月10日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告诉我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则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这一重担,本文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换教师角色,勿忽视非智力因素与个性品质,尊“生”也是重“教”以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几个角度论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师角色 非智力因素 个性品质 心理指导

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老师,尤其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其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也就是少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育新人,教学中,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

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对教育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素质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然而,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承担者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自始至终都要贯穿于思想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四十分钟,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理论基本上是:教师是权威,学生更多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和独立性,不易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积极性彰显出来,更谈不上解放学生的嘴巴和思想。所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必要,也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培养。

1、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课程与教材是客体,教师是主导,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应把这“三体结构”合理应用。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师生交往的范例。其中“亦师亦友”的主张启发我们:教师是学生的友伴,和学生的交往还体现在娱乐、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学校生活的共同体。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真正体现“良师”与“益友”的角色。从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经验上来看这种教育模式是非常成功的。

从根本上说:教师不是导演,不应该按照设计好的一切进行程序化教学而抹杀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丰富性,从而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性、自主性、能动性。教师更不是“演员”,让你一个人在三尺讲台上唱独角戏,让学生成为你的观众。师生应站在同一个心理平台上,让学生能说、敢说、善说,这不仅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融洽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例如与别人相处的能力、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让学生深刻了解这是一个自我展示的大舞台,不要有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想法,也不要等着伯乐挖掘。

总之,素质教育从根本上彰显了师生、生师、生生之间的多渠道、多方向的互动,课堂不仅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交往技能和团结合作的氛围。一滴水很快就会被蒸发,但是如果很多聚在一起汇成大海的力量就会很强大。在平等的师生氛围里,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

2、在民主、和谐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能促进素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教师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学生才会排除内心的障碍,坦诚的向教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把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出来。

在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还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要每事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他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能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序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优生做到“锦上添花”,对差生做到“雪中送炭”。规避“落井下石”。只有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让学生解放头脑,解放双手,在民主、和谐的土壤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重任是向高一级学校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然而《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发了我,要善于把教师“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器”为“信息器”,“遵从者”为“主动者”,真正做到师生互补,教学相长。

在课堂中,有时我会故装愚昧,而向学生发问,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积极动脑,勤于动手可完成的问题,但要有一定的难度。在此前提下,我会说:“这个问题恰好是我的知识盲点,同学们思考后告诉我。”此时,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脑习惯,大胆发言,而后,我还会说:“在你们的启发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观点,又补充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不足,此教法的目的是:在满足学生心理愉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如:心理素质,语言表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整合能力等。

三、勿忽视非智力因素与个性品质

人的素质表现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实践中却往往把教学活动局限于智力因素的培养,而未顾及非智力因素,如:习惯、观念、意志、情感、品格等非智力因素。一般说来,非智力因素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人们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帮助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具有维持学习的作用等。因此,在挖掘智力因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1、适当煽情,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

2、教会学生“授人以渔”的学习方法。丰富自己的大脑,完善自己的个性。

3、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持之以恒、自强、自立、奋发向上、不怕困难、不畏挫折。

课堂因不同的个性而精彩、丰富、多样,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协作,各抒己见,各表其态,进行“互动交流”,学会了如何融入群体,如何与不同个性的同学交往,如何发表与保护自己的意见,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四、重视素质教育,要做到“尊生”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背景(贫困、富有、单亲、重组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也得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学生是否喜欢一个教师,并不是一定得有超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是需要一个会尊重学生的老师,因而,“尊生”也是“重教”的表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际交往,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师生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搞好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五、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老师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教学的老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 我的做法是:

1、循循善诱。老师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2、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新课标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双基,而且要适当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因此,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第五篇:论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论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有一位教育名家这样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一是:既然我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的责任就理所当然在学校。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就是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把自己的素质和教育孩子联系起来,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是关注孩子素质的多,关注自己素质的少;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少;指责孩子过错的多,反思自己行为的少。二是:我只需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其它方面可以忽略不计。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关注文化素质的多,关注道德素质的少;关注身体素质的多,关注心理素质的少;注重结果的多,注重过程的少;注重物质投入的多,注重情感投入的少;期望过高的多,注重实际的少。因此,往往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败,而最终贻误了孩子的前程。

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要把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学校地处乡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部分孩子由长辈监护,还有一些托给亲戚朋友来监护,这样极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为特征;或者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胆小怕事、孤僻等过分内向的性格特征。

还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我们把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家长反映,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部分家长坦言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这种状况充分说明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没有形成一种联系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

明确家庭教育宗旨 “一个工厂百分之一的废品就是百分之一,但一个孩子的成败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我们深刻理解这一点,教育孩子责任重大,功在将来,利在千秋!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未来,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应有全方位、综合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备设施、所以学校教育是核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教育要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育,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学校教育由于现行体制设计,要求对全体学生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施以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管理和教育,有人形象化地比喻为“人才流水线”,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都是大体一致的。但是,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而孩子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人。

充分认识家校共建共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建教育意识,才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能有成效。学校与家庭若在学生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就会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种种的困难,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要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下载论在小学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在小学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导读: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进行素质教育而言,两者缺一不可。......

    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方法

    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方法 由于心理素质教育课有别于其它学科,它重在活动,重在学生参与,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达到教育目的。所以,在通常的教学方法基础上,结合本教程的特点,在教......

    浅谈在小学阶段开设课程《弟子规》的重要性

    浅谈在小学阶段开设课程《弟子规》的重要性 石家庄市藁城区南董镇北洼小学齐彦宾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由李毓秀编著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它注重对儿童“德”......

    论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姓名:周捷 学号:200709441148 指导老师:范锁哲 专业:教育学 年级:07级 摘要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

    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也是未来教育的方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是新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是培养竞争人才的首要任务。李岚清......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答: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产物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答:(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框......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比较教学论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比较教育学重建以来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为我国课程和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育学知识基......

    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道路机动化的不断提高,交通安全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同时,中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