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的编写及里面的知识结果都相对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的编排方式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体现的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阐述的知识更能适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体现了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在这种新情况下,我们教师的角色是不是也应该有所变化呢?
我认为变化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连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有所变化,不能老按应试教育的思路去教学生,填鸭式的教学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能再让学生一味地去做题。在新课标理念下,不仅是教师的教,就连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发生变化。
众所周知,老的教学形式是死板教条的,教师和学生在都很辛苦的情况下,收到的效果是很小的,这样对学生甚至对老师的成长都很不利,学生的学习没有了灵活性,没有了创新能力,没有了独立能力,甚至连自己的自主性都没有了。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现行的教材总是和一定的现实情境联系在一块的,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还要回归于现实生活,所以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思考问题,去探索发现,使问题得到解决。反思就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整理和反思,进而总结和归纳,得到数学知识。提高就是通过反思把获得的数学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把它进行推广,使数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并能够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新的教学环节对新教材的教学是非常适用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反思,这个环节使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
课堂由单纯的传授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建立知识体系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总结归纳为主,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活动、归纳去获得数学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印象更深刻,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让学生发现真理。”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思路上去,跟着老师的思路去不断地探索,去探究未知的领域,没弄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开辟先河,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采取多种方式,但是最后达到的结果就是,让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更有精力去学习,让其精神面貌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的作用,帮助学生去未知领域里遨游,把未知变为已知,再去另一个未知领域,这样就像爬阶梯一样,学生的成长也在一级一级的提高,教师不是演员,而是导演,学生才是前线上的演员,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清丰县城关镇中学)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论新课改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在第一线的教师均需不断地研究新课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本文从数学教师角色转变的准备、方向、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中学数学教育以及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关系着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这些都要求数学教师转变观念,尤其是转变教师角色。
一、数学教师应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
首先是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为了适应教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数学文化课的开设和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工作。
二、数学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
1.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
在新课改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用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新时期的挑战。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各种便利;建立一种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探求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等。
2.由单一的注重结果、学会向多向的注重过程、会学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知识的结果,把大量结论性的内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记忆下来,学生只能单一地从教师这一条信息途径获取知识;而现代化的教学则要求教师转变为要学生注重过程方法,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因为“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生除了从教师这条传播知识的途径获取知识外,还可以从网络、书籍、社会和其它方面多条途径获取信息。把传统课程和现代课程归纳比较如下:
传统课程(应试教育):知识结果——授之以鱼——给学生真理(知识)——量——记忆——结果——学会——教师的方法——单向信息传递
现代课程(素质教育):过程方法——授之以渔(网)——给学生钥匙(方法)——质——思维——过程——会学——师生合作的方法——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传递
3.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师道尊严、居高临下是陈旧的教育观念所遗留的产物。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我们必须明白,新课程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教师将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将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4.由单一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三、数学教师实现角色转变的要求
1.不断提高施教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一些用处不大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先要了解删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力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对新内容进行分析,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作弃取。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识点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
2.现代教学手段的掌握者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已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能设计出好的教学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用好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的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善于做好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看教师,最主要是看教师素质,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于新课改是在不断实践、大胆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的同一领域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充分提高自己。总之,反思有助于
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作为中学教师,应该认清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新期望,积极主动地做好角色转变。这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年轻教师扮演好新时期新教师的角色,最终站稳讲台、教书育人,为祖国、为人民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第三篇:论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角色
论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角色
论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角色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舞台,并为教师提供广阔发展的空间,促进教师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一大批教师成长起来。
1.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特征经历了从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科学知识传递者的演变历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这一角色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当今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将历史的和现代的价值意义重新审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具体来说,教师的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承担“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转变。教师的教育主体现:要从以教师为本,或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教师的价值观:要从主要是学科知识的拥有者,转向知识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的师生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是互动的合作关系、朋友关系。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升学负责,转变为“为学生的一生作规划。”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变为“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
教师的功能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正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所决定的。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管理观:角色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教师的成才观、发展观:要从一次性拿到资格证书可以一辈子当教师,转变到必须*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而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的课程观:由课程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化为以教材为知识载体的师生课程文化的共建者。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常规教学行为的改变
教师将随着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将演出一个新的剧本,教师将进入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可以预言,新世纪中国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上具有明显变化的职业。新课程对课堂常规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课程授受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控制方式,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亿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教师在新课程的授受时,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培养,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权力型社会控制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⑵ 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递为重点的时候,他的经验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地、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记忆,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经验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3.教师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方式: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内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语文、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图书馆员之间的配合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篇: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魏喜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没有教师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叫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教支配学,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但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叫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杜郎口中学的课改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因为它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在这个共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在反反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在这种课堂里,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轻松快乐的享受。同时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品德也得到了全面发展。真正解决了初中阶段“两极分化”的难题,实现了“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缀学生。另外,还有永威学校的“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在自学中思考问题,无不处处体现了“以学为主,教师为辅”的先进教育理念。
所以,我校教改要想获得成功,教师角色一定要转变。首先我们应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其次还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里,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另外,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杜郎口中心教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必须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教师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形态置身于教学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的认识。从而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会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以后的教育工作不能再反反局限于学校,课堂了 因为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的一员,是整个社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我们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会型”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第五篇: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和以前相比有了变化。教师对于课程的“控制”,对于学生的“权威”,不是一种机器式的力量而是属于首要的解释者类型,是“平等中的首席”。“平等中的首席”很好地界定了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化为与这一情景共存。权威也转入情景之中。现将自己对于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的角色的转变谈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承,在多数情况下,非但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某种程度上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学习期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培养数学教学素养。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练和自做的机会。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题学习活动不是科学家的探索活动,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借鉴前人在探索、发现问题中的多方面经验,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并在整个过程中的反思总结和最后的归纳提炼分析表达发面,都需要其他人的帮助。
在课程的认识、实施、评价等许多方面,教师和学生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教师毕竟在本学科知识方面基础扎实,比学生领先,他们是学习内在情境的领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数学教师由教学的“独奏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伴奏者”: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要求教师做“伴奏者”,教师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主要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塑造他们。“伴奏者”是信息时代的新的教育前景,也就是教师的新职能。信息时代,教师不可能作为知识的惟一源泉和权威来扮演“独奏者”角色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应该是本质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伙伴,这样二者的关系才平等。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时时刻刻地配合学生,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的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不至于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而非让学生配合自己,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老师只有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才有可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悲共喜,教师才能有投入,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站在合作者的平等的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取平等的意识,主动的意识,参与的意识„„
教师实施新课程在亲自参与中积累经验,获得方法,“边做边学”。新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涉及面广的特点,教师无法预料发生的过程,所以必须直接深入其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才能很好地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主题学习的参与者,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教师作为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学习,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改善能力结构,增加对学生多方面的了解,提高专业水平,获得专业发展。
三、数学教师由教材的实施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人”:
《课程标准》中这样说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学生主题学习中进行探究活动没有必要一切从头做起,他们的探究活动从某中意义上说,是在前人、他人提供资源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是学生面前最直接的活生生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资源对象,教师在学习资料方面有较多的积累,就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高比较及时的帮助,提高他们的探究效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人”,还表现为能够在学生获取各种社会资源时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不断的实施中,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对推进课程的改革有着这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