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教案(五)

时间:2019-05-14 14:1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教案(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教案(五)》。

第一篇: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教案(五)

《兰亭集序 》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出现的“毕” “修” “引” “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特殊性文言句式。

2、认识作者感情变化,理清文本结构。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 学习方法:自读,独学,合作学习。预习必知:

1、自读《创新设计》第63页“作者简介”和“背景简介”。

2、文学文化知识

序是一种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序分两类,一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为 劝勉之辞;一是书序,'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文字,多是介绍成书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旨意、作者的情况等。《兰亭集序》属于书序,作者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琊临沂。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预习要求:

1、借助文下注释及字典,读文本,正音。

2、把课下注释中的重点实、虚词义意移至文本中。

3、不看译文及有关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并记下不懂之处,小组内讨论或看资料,讨论不通再记下以备课堂上询问老师。

4、找出文本中所有的通假字、活用词语及特殊句式。

5、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背诵课文。方法点拔:

一、把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1.先根据课文的注释,把全文连起来翻译→遍。“连译”时要顺畅,因此翻译过程中要考 虑词语间组合的协调,并且有时要另加→些字词上去。比如原句是“永和九年,岁在葵丑。” 译句可译为“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 2.翻译时要注意一些实词、虚词的意思。

3.翻译时还要注意一些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调换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二、把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1.音读:就是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意读:即以理解作品意义、内容为目的,弄清各节内容间的联系,弄清一节中关键句是哪一句,弄清整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从而从意义角度把握全文。

3.情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自己是文章中的人,身处情景中,感受作者的情怀。4.美读:深刻领会作品中的情感,体会作品的艺术手法,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做到“婉转 处,还它个婉转;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自学检测 1.解释词语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修禊事也:()(2)引以为流觞曲水:()(3)所以游目骋怀:()(4)修短随化:()()(5)不能喻之于怀:()(6)虽趣舍万殊()()(7)信可乐也()(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9)终期于尽()(10)向之所欣()

(11)列坐其次()(12)因寄所托()()(13)以之兴怀()(14)感慨系之所以游目骋怀()()(2)解释成语 ①崇山峻岭: ②茂林修竹: @天朗气清: ④放浪形骸 ⑤情随事迁: ⑥感慨系之:(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列坐其次 古义 今义(2)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今义:(3)或取诸怀抱 古义: 今义:(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夫人”古义:

今义 “俯仰”古义: 今义(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今义:(6)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今义: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修禊事也:(2)死生亦大矣:(3)其致一也:(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5)当其欣于所遇:(6)不能喻之于怀:(7)亦将有感于斯文:(8)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3.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一觞一咏足(2)以极视听之娱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5)映带左右。(6)引以为流觞曲水(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8)所以游目骋怀

4、解释下面一词多词。

(1)之:

A暮春之初 B及其所之既倦 C不知老之将至 D以之兴怀 E向之所欣 F不能喻之于怀 G兴感之由 H夫人之相与

I悟言一室之内 J仰观宇宙之大 K后之览者(2)一

一觞一咏 俯仰一世 悟言一室之内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致

家贫,无从致书一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4)修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 修守战之具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磋悼,不能喻之于怀。(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6将王羲之的《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兰亭寺

仰视碧天际,俯瞰漾水滨。寥阂元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1)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兰亭集序》中(2)诗中“俯瞰深水滨”对应《兰亭集序》中(3)诗中“无涯观川万殊”“群籁”对应《兰亭集序》中

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 一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 崭新的、可爱的。

《兰亭诗》赏析:“仰望”二句,即《兰亭序》中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由此正可“极视听之娱”,自由地从造物者之无尽藏中获取精神的愉悦。而当此仰观俯察之际,诗人同时也在悟“理”。原来在晋宋人眼中,山水“质而有趣灵”(宗炳《画山水序》语),而此灵趣又与宇宙之理交融而不可分,山水原是“道”、“理”的体现。因此,对于大自然的审美观照,同时也就是哲理的领悟。故曰“寓目理自陈”。这种领悟当然带着直觉甚至神秘的意味,正与那“妙处难与君说”的审美愉悦的获得相似。“大矣造化功”以下四句便是诗人所悟之理。“群籁”,指诗人耳闻的大自然中种种音响,亦喻群品、万物。《庄子•齐物论》以山林群籁为喻,说明万物虽千差万别,但都自然而然,“道通为一”;在“道”的面前它们都是齐同、平等的。“万殊莫不均”之说就是受此种观点影响。深受《老》《庄》薰陶的诗人,看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等等都沐浴在灿烂的春阳之下,平等地享受着造物的恩惠,那么生动繁复,又那么和谐统一,自然很容易涌起一种万物均齐的情愫;而且感到自己也作为平等的一员回归到这无限和谐之中,与万物相亲,“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故曰“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诗人融入忘怀物我的无差别境界之中,这境界是哲理的,也是审美的。与王羲之同时的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不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言语》)也是类似的感受。

7、初读文本感受:

(1)、文中抒发感情的句子有哪些?

(2)、这些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这些感情是如何变化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知识积累 一 成语

1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3 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5 不绝如缕:既形容声音细微,也形容形势危急。灯红酒绿:既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7.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8.高山流水:既比喻知音或者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

9.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10.想入非非:既指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中性),也指胡思乱想(贬义)近义词辨析:

申诉理由用申辩;公开辩解用声辩:发怒瞪眼用瞋目;受窘惊呆用瞠目。言谈举止用优雅;环境建筑用幽雅。精神振作用发奋;辱后努力用发愤。事业而言用终生;切身大事用终身。客居他乡用作客;朋友串门用做客。工作技能用本领;活动能力用本事;根本属性用本质;实际属性用实质。独占独揽用把持;幕后控制用操纵。区分开来用辨别;真假伪劣用鉴别。诗文名句

(三)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2.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①[知(zhì)]同“智”。

3.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4.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6.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7.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②[毋意]不凭空揣测。③[毋必]不全盘肯定。④[毋固]不拘泥固执。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子罕》。①[凋]凋谢。睢县高级中学导学案

年级:高一 科目:语文 制作人:杨文章 日期:08/12/4 课题:兰亭集序(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地领悟文本内容和体会作者在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重点难点:学习目标2 学习方法:自读,独学,合作学习。文本内容提示:

第1、2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点,然后渲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昕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 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 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是轻松愉快的。

第3、4段为第二部分,主要是抒情、议论。作者由美景妙 时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他认为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 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 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就会死亡。作者由“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认识,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 爱文明的思考。虽然文中的寿夭、生死不能自由决定,既而有 些伤感,但作者仍然认识到盛衰、生死是必然的,人生无常,时 不我待,故著文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预习思考题:

1.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事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 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的。

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主旨?

5、整理自已的阅读感受,写成短文,如对王羲之的认识、对生与死的理解、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等。(必做题)知识积累: 熟语

1、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大赤包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向来不肯把余钱打“水漂儿”玩。

2、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8个战士围成一圈,当面鼓对面锣地数落起来,说得小符鼻尖上直冒汗。

3、过干瘾。形容个人的欲望表面上接触了,实际上没有得到满足。

当然,想过干瘾的,未必是坏人。与明星无缘的青年人,也有自费出个挂历什么的,过把明星瘾的。

4.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5.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有的地方怨天尤人,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态度,一味请求上级倾斜,而不是自力更生、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资金困难。写两句早读感受:

11.八竿子打不着。

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12.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

13.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14.唱白脸。

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15.穿小鞋。

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道理明摆着,不去‘祝贺’一下,把自来水公司得罪了,以后给你“穿小鞋”,经常停水,有你受的。美文阅读:

编辑按:简单就好,学习原本再简单不过,只是我们把它想的太过于复杂和困难了。其实当我们剥落一层层伪装时,恍然发现,生活不过就是让自己简单地活着,仅此而己。不要试图给心灵增加额外的负担,简单就好„„ 简 单 地 活 着 作者:高建群

简单地活着,这是一种人生境界。能做到这一点,就叫高人了。长着眼睛,但是不看;长着耳朵,但是不听;长着嘴巴,但是不问不说;长着脑袋,但是不想。你看那一棵树站在那里,一块石头卧在那里,一匹马在草原上悠闲地甩着尾巴,它们是多么的简单呀!

站在阳台上,你朝底下一看,你会觉得中国人活得真累、真复杂。这座城市里,大家都在匆匆忙忙地赶路。你急什么急呀。天底下的路长着呢!你赶一生,也赶不完的。你在贪婪地挣钱,那么,这钱也是挣不完的。西安印钞厂的那个胶印机的大轮子只转个几分钟,它产出来的钱就把你这一生吞没了。那么谋官吧,当年万里觅封候,古人也常有这想法的。可是处心积虑一生,到退休的那一天,你发现前面的阶梯还高着哩!

我在死亡之海罗布泊住过十三天。每天每日,盘腿坐在一个高高的雅丹上,看日出日落。我像一个高僧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秩序,发现我们其实都被聪明人给骗了。

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人类几千年来煞费苦心所建立起来的文明秩序,其间充满了许多的伪善成分。你会发现人们像蜜蜂、苍蝇一样的忙碌,实际上都是瞎忙、穷忙。有一个更高的规则在那里站着,这就是“简单”。

所以我行我素,所以淡泊度日,所以我不为眼前这些俗人俗事所扰,心如止水地做着我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十几年后,伍子胥率吴国大军大败楚国后,将杀了自己父

兄的楚平王的尸骨刨出来,鞭尸三百。旁边有人说:“伍将军啊,你要注意影响啊,旁人会说你。”可那伍子胥把胡子一捋,眼睛一瞪,叫道:“我老伍都这一把年纪了,要影响干什么?”

这伍子胥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活到一种境界了!(745字)摘自2007年读者17期(2007-9-17)【唐诗鉴赏辞典】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袁行霈)附:2002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

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

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睢县高级中学导学案(教师版)

年级:高一 科目:语文 制作人:杨文章 日期:08/12/4 课题:兰亭集序(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地领悟文本内容和体会作者在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重点难点:学习目标2 学习方法:自读,独学,合作学习。文本内容提示:

第1、2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点,然后渲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昕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 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 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是轻松愉快的。

第3、4段为第二部分,主要是抒情、议论。作者由美景妙 时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他认为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 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 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就会死亡。作者由“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认识,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 爱文明的思考。虽然文中的寿夭、生死不能自由决定,既而有 些伤感,但作者仍然认识到盛衰、生死是必然的,人生无常,时 不我待,故著文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预习思考题:

1.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事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 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明确: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的原因是:(1)前来聚会的人 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 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端,映带左右”(3)聚会时的活动 雅洁有趣,“流筋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筋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 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是”一筋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情'气一是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的。

明确: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

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 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 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 将至飞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 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 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

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会在不知不觉 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 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 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 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主旨? 明确:本文的主旨是“死生亦大矣”。诗人摆脱了各种俗务,邀友觞咏,愉悦兴历,有一种解放自足感。但是享受了难得的欢乐后,深切地感到永恒的不可能,面对死生的自然规律,作者只能感慨“死生亦大矣”。苦于幸福太短,生命难久而产生的悲伤,而这种悲伤增强了对生命中幸福的爱与贪恋,加强了对生的企慕。

5、整理自已的阅读感受,写成短文,如对王羲之的认识、对生与死的理解、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等。知识积累: 熟语

1、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大赤包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向来不肯把余钱打“水漂儿”玩。

2、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8个战士围成一圈,当面鼓对面锣地数落起来,说得小符鼻尖上直冒汗。

3、过干瘾。形容个人的欲望表面上接触了,实际上没有得到满足。

当然,想过干瘾的,未必是坏人。与明星无缘的青年人,也有自费出个挂历什么的,过把明星瘾的。

4.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5.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有的地方怨天尤人,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态度,一味请求上级倾斜,而不是自力更生、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资金困难。

写两句早读感受: 11.八竿子打不着。

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12.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

13.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14.唱白脸。

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15.穿小鞋。

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道理明摆着,不去‘祝贺’一下,把自来水公司得罪了,以后给你“穿小鞋”,经常停水,有你受的。美文阅读:

编辑按:简单就好,学习原本再简单不过,只是我们把它想的太过于复杂和困难了。其实当我们剥落一层层伪装时,恍然发现,生活不过就是让自己简单地活着,仅此而己。不要试图给心灵增加额外的负担,简单就好„„ 简 单 地 活 着 作者:高建群

简单地活着,这是一种人生境界。能做到这一点,就叫高人了。长着眼睛,但是不看;长着耳朵,但是不听;长着嘴巴,但是不问不说;长着脑袋,但是不想。你看那一棵树站在那里,一块石头卧在那里,一匹马在草原上悠闲地甩着尾巴,它们是多么的简单呀!

站在阳台上,你朝底下一看,你会觉得中国人活得真累、真复杂。这座城市里,大家都在匆匆忙忙地赶路。你急什么急呀。天底下的路长着呢!你赶一生,也赶不完的。你在贪婪地挣钱,那么,这钱也是挣不完的。西安印钞厂的那个胶印机的大轮子只转个几分钟,它产出来的钱就把你这一生吞没了。那么谋官吧,当年万里觅封候,古人也常有这想法的。可是处心积虑一生,到退休的那一天,你发现前面的阶梯还高着哩!

我在死亡之海罗布泊住过十三天。每天每日,盘腿坐在一个高高的雅丹上,看日出日落。我像一个高僧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秩序,发现我们其实都被聪明人给骗了。

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人类几千年来煞费苦心所建立起来的文明秩序,其间充满了许多的伪善成分。你会发现人们像蜜蜂、苍蝇一样的忙碌,实际上都是瞎忙、穷忙。有一个更高的规则在那里站着,这就是“简单”。

所以我行我素,所以淡泊度日,所以我不为眼前这些俗人俗事所扰,心如止水地做着我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十几年后,伍子胥率吴国大军大败楚国后,将杀了自己父兄的楚平王的尸骨刨出来,鞭尸三百。旁边有人说:“伍将军啊,你要注意影响啊,旁人会说你。”可那伍子胥把胡子一捋,眼睛一瞪,叫道:“我老伍都这一把年纪了,要影响干什么?”

这伍子胥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活到一种境界了!(745字)摘自2007年读者17期(2007-9-17)【唐诗鉴赏辞典】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袁行霈)附:2002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

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了解书序的特点;掌握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如多义词“信”“修”“期”“致”“临”等、虚词“毕”“咸”“所以”等、富有生命力短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畅叙幽情”“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等;背诵全文。

2、理解:理解文意和主旨,领悟作者于深沉的感慨中蕴蓄的对人生的眷恋、热爱之情。

3、评价:作者借宴游所生发的生死观、所感悟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情感脉络,理解文章主旨;背诵全文。

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生死观、人生观。

教学方法:

诵读发、点拨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CAI课件(内容主要有:作者像、作者介绍文字、《兰亭集序》摹本、古今名人评价语、兰亭古迹风光、有关背景资料、背景音乐等)、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2教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再现情境,导入新课。

公元353年3月,正是江南“草长莺飞、杂花生树”、万木葱茏、江花似火、碧水如蓝的季节。3日,一群文人雅士、名流俊才,齐聚浙江绍兴“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此日也,天公作美,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此地也,环境清幽,风光独好,“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此人也,把酒临风,吟诗啸歌,畅咏怀抱,放浪形骸,俯仰天地,游目骋怀,“其喜洋洋者也”,他们“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以极视听之娱”。游宴之后,大家将赋诗汇集成册,并公推书法家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当仁不让,欣然命笔,借着酒兴,用行草写就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其书法,“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无愧“行书第一”之美誉;其文章,文笔简约流畅,情感深沉苍凉,意蕴丰厚深邃,手法独具一格,借宴游谈生死观,借题发挥论人生意义,实为“大家手笔”。书法与文章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现在,让我们走进《兰亭集序》,追逐书圣王羲之人生探索的踪迹。(板书课题)

2、鉴赏《兰亭集序》碑帖摹本,导入课文。

投影《兰亭集序》碑帖摹本,或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彩色插图“冯承素摹兰亭帖”。其创作者是“书圣”王羲之,其书体为行草,其价值为“行书第一”,其书法率性而为,洒脱奔放,飘逸遒劲,一气呵成,真是“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这横竖撇点捺、勾勾画画的线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领略华夏民族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感悟到作者才性气质、精神生命的昭示与张扬!这些线条也是魏晋时代风貌和气度的再现,那么这些文字的内蕴是什么呢?它流淌着作者怎样的生命形态?让我们细细咀嚼品味吧。(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听读。放录音范读或教师配乐范读。要求:注意文章的语气、语速、节奏、感情基调和生字词读音。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词读音,把握文章语气、语速、节奏、基调等。读前强调:①应读准的字词(略)。②语调、语速、句读等。如“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为叙述,中速读;下文集会的描写,以清新明快语调读,重读“乐”字,体现快乐心情;第二段语速变缓变重,尤其是“向之所欣„„岂不痛哉!”句,要读出深沉之慨。第三段“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句的节奏要读准,要读出批判的语气,“后之视今„„亦将有感于斯文”以和缓低沉的语气读出。

3、齐读(或轮读)。涵泳文气,训练语感。

三、疏通理解。

1、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或助读资料),疏通词句,理解文意。

2、质疑。就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学生质疑问难,师生释疑解惑。

3、检测。完成课后“练习三”、《金版新学案—教师用书》(知能巩固各题)(P177)、翻译有关句段。

四、研读背诵。

1、速读课文,理请情感脉络。

本文虽为序言,但作者俯仰天地,抚今追昔,借题发挥,情感之流涌动其中,跌宕起伏。请“拈”出文中三个词语,体味其情感的变化之由。

明确:“乐”——“痛”——“悲”。“乐”者,游宴之乐也;“痛”者,死生之痛也;“悲”者,人生之悲也。全文由乐生痛,言痛生感,由痛言悲,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2、研读第一段。

①讨论:作者“乐”从何来?何“乐”之有?

②点拨、明确:一乐盛会时间——暮春——踏青之季也,地点——兰亭——名胜之处也,目的——修禊事——洗濯除病、祛灾迎祥、嬉戏宴游也(暗写)。二乐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士相聚。三乐环境幽美——此地有„„映带左右——山环水饶。四乐活动尽兴——一觞一咏„„幽情——乐事爽心。五乐——天气作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气候宜人。六乐感受独特——仰观„„视听之娱——人生极致。人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齐聚,其乐也陶陶,其乐也无穷!

③背诵。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课堂背诵。

3、研读第二段。

①讨论:作者“痛”自何来?缘何而“痛”?

②点拨、明确:作者由“乐”而忧,由忧生“痛”,由生而死,生死相依,生命短暂,感慨沉痛。作者由兰亭集会想到人们相处往来,虽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人生忧患是相同的。一者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老之将至;所之既倦,„„感慨系之。二者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持久——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三者来自生命个体的短暂有限——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之大,岂不令人“痛”哉?

③背诵。

4、研读第三段。①讨论:作者因何生“悲”?所“悲”为何?

②点拨、明确:由读“昔人兴感”之由的体悟“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今人对生死的感悟相同;批判当前士大夫虚无主义的生死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此句是理解难点,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发“后之视近,亦由今视昔”的“悲”叹。其实质是对生死的悲叹,对生命易逝、盛筵难再的悲叹。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疾,此次宴游的盛况就该记录下来,以彰后世,使后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慨,点明诗集由来——故列叙时人„„,编辑目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者“悲”而不沉,“悲”而不伤,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人生的眷恋、执著与追求。

③背诵第三段。

5、尝试背诵全文。

五、探究与评价。

1、如何理解评价寓于文中的作者的生死观、人生观?(亦可将教参的分析,提供学生讨论)

2、可适当拓展:何谓生死观?生命个体对生与死的态度、看法和追求。请于历史长河中撷取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对生死的理解阐释的名言警句。如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大丈夫当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鲁迅:“寄意寒星痊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毛泽东赞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藏克家:“有的人活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等。作者对生死是豁达的向上的进取的。

何谓人生观?(略)关于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讨论。古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陶渊明:“人生似虚化,终当归空无”“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人生如梦,一樽还泪江月”等。(人生如一串葡萄,人生如半杯水的比喻——乐观与悲观)。作者对人生是热爱、进取、有为的。

六、鉴赏。

1、鉴赏本文文笔洗练、词汇丰富、句式骈散结合之美。

2、鉴赏本篇序言的与众不同之妙。

3、比较鉴赏。试比较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异同。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第三篇: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 教案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生平及文学地位;流畅地翻译全文,并能背诵。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 学生读注释(1)。教师补充: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王羲之的诗文以《兰……》最出色。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兰亭集》的内容又是什么呢——请看93页的补白。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三、课文诵读

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读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最后学生齐读。

四、疏通字词 1.重要词语;

2.练习三,并补充: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一(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其情一也);

3.成语及常用语。

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背诵; 2.练习一;

3.如何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了解序的体裁特点

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第四篇: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法。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所选皆山水游记散文,此类文章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成分。

具体到本文,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当然,教学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达的积极情绪。

这是本文教学难点(不是重点),不可不引导学生体会。

2、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载有“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说法,字、词、句教学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3、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载有“古代诗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说法,鼓励学生多读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

1、字、词、句教学,如“岁、虽、所以、引、信、相与、兴、或、向”等,帮助学生读懂文章。

2、诵读教学,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1、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2、把握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音频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

2、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教学以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方式展开。

3、以“讨论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绪变化。

【教学准备】

1、音频朗读材料、视频介绍材料、课件。

2、预习作业

①了解作者、作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

②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教辅),读懂文章内容,翻译文章一遍。

③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则新闻(视频),王羲之《妹至帖》仅17个字,拍出2400万元。

一则典故(幻灯片),《兰亭序》作了唐太宗的随葬品。

足证王羲之无愧“书圣”称号。

二、常识简介:作者、作品

1、请1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作者。

2、用幻灯片展示王羲之书法艺术,点到即止。

3、视频短片拓展视野,学生更好理解本文写作的来龙去脉。

三、听音频范读(正音)

1、要求学生标出生字词的读音。

2、生字词注音。

癸(guǐ)丑修楔(xì)事清流激湍(tuān)

流觞(shāng)曲水形骸(hái)游目骋(chěng)怀

趣(q)舍万殊若合一契(qì)齐彭殇(shāng)

四、配乐集体朗读(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情感)

1、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关键词,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并思考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与原因。

2、合作学习,讨论并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1)邻桌讨论。

(2)学生展示。

(3)教师明确:

情感变化:乐→→痛→→悲

因时、地、景、人、物、事而乐;

因生命短暂、人生易老而痛;

因“前人”、“后人”对“生死”的感慨相同,故生“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

五、教师示范朗读(详解1、2语段字、词、句)

1、同学指出1、2段不解的字、词、句。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字、词、句问题。

3、教师幻灯片展示重点字、词、句。

①重点实词(黑体字):

岁在癸丑

茂林修竹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足以畅叙幽情

足以极视听之娱

②重点虚词(黑体字):

信可乐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③词类活用(黑体字):

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

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

④特殊句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判断句,判断目的)

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省略介词的宾语)

列坐其次(省略句,省略介词)

六、学生再次齐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说明:如果时间不够,本环节略去。

七、小结本课时

1、同学们大体知道了王羲之其人其事和本文写作的来龙去脉。

2、同学们初步领会了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我们详细解读了1、2自然段,读懂了这两个语段的内容。

八、布置作业

1、以文中三个关键词为纽带,背诵全文。

2、借助课下注释,读懂文章3、4段内容。

3、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积极情感。

附1、板书设计

附2: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1、反复诵读文章。

2、解析3、4自然段的字、词、句,读懂语段内容。

3、完整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哲思。

3、理解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法。

第五篇: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法。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所选皆山水游记散文,此类文章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成分。

具体到本文,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当然,教学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达的积极情绪。

这是本文教学难点(不是重点),不可不引导学生体会。

2、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载有“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说法,字、词、句教学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3、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载有“古代诗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说法,鼓励学生多读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

1、字、词、句教学,如“岁、虽、所以、引、信、相与、兴、或、向”等,帮助学生读懂文章。

2、诵读教学,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1、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2、把握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音频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

2、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教学以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方式展开。

3、以“讨论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绪变化。

【教学准备】

1、音频朗读材料、视频介绍材料、课件。

2、预习作业

①了解作者、作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

②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教辅),读懂文章内容,翻译文章一遍。

③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则新闻(视频),王羲之《妹至帖》仅17个字,拍出2400万元。

一则典故(幻灯片),《兰亭序》作了唐太宗的随葬品。

足证王羲之无愧“书圣”称号。

二、常识简介:作者、作品

1、请1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作者。

2、用幻灯片展示王羲之书法艺术,点到即止。

3、视频短片拓展视野,学生更好理解本文写作的来龙去脉。

三、听音频范读(正音)

1、要求学生标出生字词的读音。

2、生字词注音。

癸(guǐ)丑 修楔(xì)事 清流激湍(tuān)

流觞(shāng)曲水 形骸(hái)游目骋(chěng)怀

趣(q)舍万殊 若合一契(qì)齐彭殇(shāng)

四、配乐集体朗读(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情感)

1、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关键词,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并思考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与原因。

2、合作学习,讨论并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1)邻桌讨论。

(2)学生展示。

(3)教师明确:

情感变化:乐→→痛→→悲

因时、地、景、人、物、事而乐;

因生命短暂、人生易老而痛;

因“前人”、“后人”对“生死”的感慨相同,故生“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

五、教师示范朗读(详解1、2语段字、词、句)

1、同学指出1、2段不解的字、词、句。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字、词、句问题。

3、教师幻灯片展示重点字、词、句。

①重点实词(黑体字):

岁在癸丑

茂林修竹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足以畅叙幽情

足以极视听之娱

②重点虚词(黑体字):

信可乐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③词类活用(黑体字):

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

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

④特殊句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判断句,判断目的)

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省略介词的宾语)

列坐其次(省略句,省略介词)

六、学生再次齐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说明:如果时间不够,本环节略去。

七、小结本课时

1、同学们大体知道了王羲之其人其事和本文写作的来龙去脉。

2、同学们初步领会了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我们详细解读了1、2自然段,读懂了这两个语段的内容。

八、布置作业

1、以文中三个关键词为纽带,背诵全文。

2、借助课下注释,读懂文章3、4段内容。

3、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积极情感。

1、板书设计

附2: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1、反复诵读文章。

2、解析3、4自然段的字、词、句,读懂语段内容。

3、完整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哲思。

3、理解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法。

下载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教案(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教案(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学年高一语文教案:3.8《兰亭集序》(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doc范文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

    必修五专题二总结教学案(精选五篇)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能素养总结教学案(二) 【构建目标】 1.积累迁移语文基础知识(词语的音、形、义、用),形成语文基础能力。 2.重点句子和语段的赏析感评。 3.专题内涵升华。 【构......

    必修二专题五总结

    阳 江 一 中 历 史 科 学 案 必修二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知识结构图】【本专题重要概念】【学习存疑】......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兰亭集序》教案[推荐五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

    精品教案--人教必修1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案例 一、《课标》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

    人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编制人:王燕审核:党月玲班级:姓名: 《兰亭集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修、期、次、致”等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2、 理清文......

    必修二语文兰亭集序翻译及知识点5篇

    必修二语文兰亭集序翻译及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

    人教新课标必修五unit1重点短语

    人教新课标必修五unit1重点短语、句子 Unit 1 Great scientists I. Phrases 1. put forward 提出 2. draw a conclusion 得出结论 3. be/get under control 在……控制下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