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实施方案
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实施方案
美术素养不仅是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包括具备基本的美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的材料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得的审美情趣。
一、研究问题
课堂上,学生的课堂美术活动大致分创作和欣赏两种,造型设计探索是学生实践创作的内容,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而在学生欣赏和评述的过程中,更注重通过自己的视觉欣赏,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更偏重于内化的过程,对于形成美术素养更具有优势。
培养学生欣赏评述的能力,对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心,爱心,责任心,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都具有天然的优势。例如一幅动物题材作品可以让学生对动物产生喜爱之情,一幅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让学生产生和平的渴望,一尊母与子的雕塑可以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等等。美术学习欣赏评述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提高美术素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美育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现状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在提高人的想象力创作性动手实践能力等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逐渐显现。美术课作为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主阵地,也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层次。
然而美术课堂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1、受教育资源的限制,学校不能为美术课程提供专门的教室,给师生上美术课带来不便。
2、很多人认为美术就是画一幅画,教育的导向问题让学生不喜欢欣赏课,他们更愿意自己动手实践,欣赏能力得不到锻炼。许多学生在上欣赏课时开小差,听课漫不经心,上课说话交头接耳,课堂纪律松散,从来不去认真欣赏作品。老师在讲解作品时还有学生问:老师,这节课还画画吗?让学生在欣赏交流评价作品时,他们又无言以对。
3、欣赏课前,有时候需要学生搜画家或作品的资料上课交流,但很多学生没有条件实现,家长也没有重视语数英那样支持,这就造成了和作家作品的陌生感,无法培养学生了解画家生平和作品背景,美术欣赏课在短短的时间里欣赏效果大打折扣。
三、研究内容
(一)、创设欣赏情境,搭建美术作品欣赏的平台。
1、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激发兴趣。课堂上把班级里学生的优秀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或用相机拍成照片连接电脑展示。
2、欣赏教师示范作品,了解绘制过程。
3、每学期举办一次画展,如庆六一,庆元旦等画展。引领学生欣赏评价并统计不同年级学生作品的呈现形式。
4、欣赏教材中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表现方式的不同。认识美术作品的不同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建筑,摄影,剪纸,版画等。
(二)、进行欣赏评述的专门训练。
1、学习专业的美术术语,从不同方面来欣赏作品。教师在讲述时,多从色彩、构图、内容、背景、技法、效果、风格、内涵等方面分析作品。训练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用专业术语来描述作品。
2、进行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用激励赞美性的语言来描述,或寻找不足批判性的进行评价。
(三)、拓宽欣赏渠道,扩大欣赏视野。
1、主动寻找身边物品,如:设计精美的台历、笔筒、玩具、钟表、工艺品、连环画、服装等。发现美术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如购买美术欣赏书籍,提供目录,让学生以点播的形式欣赏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名家作品,画家资料介绍,作品创作背景等,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
3、下载作品欣赏或技法学习等方面的讲座,提供画家传记,世界各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各方面的影视资料,让学生观看,了解画家生平和作品背后的故事,欣赏感悟自然社会之美。
四、研究阶段
(1)自己针对所任教的年级和班级找出合适的实验对象和对照对象。
(2)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实施,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后,尝试在同年级其他班级推广。
五、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形式
1.美术作品欣赏优秀案例及作品展示。2.教学随笔或反思。
侯 军 锋
第二篇: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
《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阶段性总结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以美育人,育完美之人”是美育的根本目的,这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的目标是紧密相联系的。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活化人的美感想象,使大脑的创造思维得到正常发展。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形成参与定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正确评价学生绘画能力,从而使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绘画、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的目的。从而来完善人格,完成从想象美到创造美的发展里程,真正肩负起民族发展的重任,创造新的世界。
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新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然而长时期以来,小学美术教学受到了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 重讲授轻参与、重技法轻创造”。使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没有足够独立的思维空间,更谈不上认知、技能、兴趣、创新等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下是笔者对小学一年级美术素质教学一些浅显的体会。
一、加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气氛,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沟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要努力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有效途径。
在美术学习中,作为教师,就要敢于打破常规,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矛盾情境,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二、提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情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因为创造想象提供的是事物的新形象,并使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具体化。
1、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给予关注,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要知道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尤其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教一年级《滚动乐园》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我们周围的水果,玩具。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个足球娃娃,有的是水果车,有的是水果长翅膀了,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此外,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重要意义。敢想是敢做的起点,幻想是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的幻想不应讽刺讥笑,应该珍视、鼓励,引导他们,把幻想转变为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一旦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定会被激发起来,其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发展。
2、激发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好奇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好奇心、求知欲是对知识本身感兴趣,它是一种最重要的最稳定的动机。动机和好奇心、求知欲能促进思维的进行,能促进人对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在动机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如需要、兴趣)转化而来的动机,它的驱力较大,其效应比较巩固持久而强有力。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客观因素(如分数、父母的奖励)的影响和要求下产生的动机,这类动机的驱力相对小一些,其效应短暂而较弱。在实际的学习中,这两种动机交替发生作用。所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外在动机,逐步引导他们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已具备较稳定的内在动机,还要不断激发其外在动机,使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相互结合彼此交替。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推动和维持学习活动的积极作用。这样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同时还应注意个体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对人有动机作用。应正确指导学生的归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将行为的结果归因于内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则会增强相应的动机;否则将成败归因于外部的或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运气、难度),则会削弱动机。
三、注重在教学上评价方式
《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第二条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而使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我在教学《水果精灵的游戏》一课时,我引导画眨眼睛的水果,说悄悄话的水果,蹦蹦跳跳的水果,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水果精灵是由不同的水果变来的,无论是大小、形状、色彩、花纹,他们都有各自的鲜明的特点。都表现在画面上,注意变化水果精灵眼睛和手脚的动态,这样使画面显得更活泼。几个水果精灵在一起,处在不同的位置,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引导活动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作热情,一个个活灵活现地水果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教师的及时鼓励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人的画面上都是别具一格,在作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虽然这次作业效果并非我引导的精彩,但我还是在很多学生的作业上打上了表示鼓励小红旗,当学生打开作业本时,很多人高兴地叫了起来,有些学生甚至说“某某的画得比我差也得红旗”,教师及时解释和鼓励说“大家学得认真,画得认真,我认为你们的总体表现完全可以拿到小红旗。”学生感到很新奇很兴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1、体现学生美术作品评价的多样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一般是以分数方式的评价居多,评语次之,也有采用评语与分数相结合的方式,但说到底还是教师一人说了算,呈现方式比较单一。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一是评价作品对象的多样性。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或他人(包括同学、家人等),现时我校学生的同一张作品很多时候都有师评、自评、互评等三种评价,并且评价等级很多时候并不一致。二是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可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在书面形式上以分数或等级体现,还可以采用口头的形式通过互评或座谈进行。课堂外举办各种形式的比赛和展览,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能够参赛和参展本身就是对学生的肯定,同时让学生能自由畅快地欣赏和评价。因此我想举办“我的老师”肖像绘画比赛、“我最喜爱的卡通明星”绘画比赛等系列比赛和展览,并以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不论何种方式评价,都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同时也可适当放宽评价条件,教师不经意的一次表扬和鼓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动力。
2、建立教师美术教学系统化的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分析与反思有着积极意义。建立美术教师以自评为主,辅以校长、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能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养,与时俱进。教师平时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在每一课或每一单元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对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很有帮助。其他方面可以通过美术教研活动和学科基本功比赛,让校长、教师、同行等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如我经常以学生举手调查的方式提出诸如你喜欢上美术课吗?为什么?你认为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可以接受吗?你对老师有什么好建议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课等问题,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和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美术评价是一道崭新的课题,有待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去探究、实践,其强大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将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术评价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更臻完善。
综上所述:小学生年美术素养的培养上,作为老师应加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思考问题,提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情境,注重在教学上评价方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方面的综合能力。
侯 军
锋
第三篇:加强版画教学,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
加强版画教学,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
——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 研究报告
负责人
古连全
单 位: 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
一、研究的背景
儿童版画教育在世界各地早已得到各国儿童美术教育家的重视,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设版画课。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版画学会,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儿童版画活动组织。国家教委在90年开始实施的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增设了版画课。因此,儿童版画逐步在校园兴起。21世纪实验新教材中有一系列版画教学相关的内容,在新课程各册的系列版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版画多元探究,在教学形式上拓展。在昌平地区还没有中小学校开展深入的版画校本教研探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校抓住“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良好机遇,创新办学理念,走“特色立校,特色兴校”之路,确立了“以儿童版画为切入点,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道德教育为内驱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以科研为先导,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了多种研究,从“面”上普及版画教育,从“点”上深化版画教育,促进了版画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协调了特色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根据古建筑“牌楼”、新时代“奥运”等文化资源编写了版画校本教材《实物版画》和《石膏版画》,并在教学中逐步发展、完善。因此于2007年12月起,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开展加强版画教学,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此课题的确立弥补本校单一国家课程设置的不足,满足学校和学生的具体需要,开阔学生眼界和思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审美欣赏水平,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加强版画教学,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一)开发版画校本教材原因
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而校本课程要充分发挥本校、本地区的特色。结合学校的课程体系,选择版画课题作为研究课题,彰显本校校验特色,有效的利用了软硬件设施与资源。
1.学校给予重视和支持
学校一向把校本教研看作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本教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保证一定的物质投资,提供了版画研究的必备场地与设施,版画研究需要的工具繁多,场地和设施都有具体的要求,学校都给予高度重视,配 1
拨专项资金,购买专业书籍和设备,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给予教师专业指导,确保研究有效开展。
2.师资力量雄厚
参与研究的老师都具备很强的研究能力,十二名成员中有10人是本科学历,有8人是小学高级教师,有六人受过专业的版画培训,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研究组教师是一支专业性强,有创新精神,用于开拓进取的队伍。
3.版画校本教研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调查表明,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对于美术的兴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存在很多因素,如:美术学科是“小三门”不受重视;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课业负担逐渐增大;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证明,学生随年龄增大,想象、创造力受到制约和限制等。版画的创作改变了以往的单纯的绘画的形式,版画创作形式多种,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版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复数性,这些因素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实践等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促进了版画教学,完善国家课程。
(二)新课程对版画教学的要求
课标中编写版画教材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个原则:
1.教材的设计和编写要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确保教材设计整体思路与《标准》的要求相吻合。
2.教材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3.教材内容的组织要考虑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巧妙的融合,并注意教材设计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4.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5.教材应尽量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可操作性。
随着新课标提出与实施,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结构、评价体系做出了全面的改革。课标中指出美术课程要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版画课程的特点恰好能够充分体现这些要素,版画是图画和手工劳作结合的绘画,是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重 2
要内容。小学版画拙朴而自然的造型、灵活的构图、纯朴用色等艺术特色与学生稚拙的美感特点天然吻合,教学时更易于唤起其绘画灵感,发挥个性,大胆构思,发展其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版画教学过程富有游戏意味,更能满足小学生的游戏心理,易于培养其勤动脑、巧动手的良好习惯,并养成一定的意志力和工作的条理性,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版画教学探究是很必要的。
(三)本校以往美术版画教学存在的不足
版画教学是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份,根据大纲的要求早已纳入中小学美术教材,成为必修课。然而,由于受教学条件限制的客观原因或观念方面的主观原因的影响,版画教学又往往是中小学中容易忽视、不便进行的教学内容之一。现有美术教材版画内容较单一,不是很系统,前后联系较少。以往本校美术课上,版画课或只给学生做课堂讲解、或改作版画欣赏、或放弃不教。没有深入的对其教学进行专业研究与实践。
(四)概念界定
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版画: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
二、版画校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目的:
1、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及实施的有效途径。
2、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爱好、个性,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兴趣,完善学生人格。在全校普遍推广儿童版画,使学生能人人掌握版画的制作过程,3
通过课题研究实践,从中体会版画创作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提高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设计教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意义与价值:
版画校本课程的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丰富的多样化,形成高尚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在共享人类社会文化资源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化。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研究原则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的有针对性的补充,是实现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力措施。
2、一个学校的发展要背依本国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个性多元的地方文化特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样的学校才有活力,才有良好的办学效益。
3、学校施展版画校本探究的重要策略,即“以教育科研来支撑版画校本探究;以师资建设来保障版画校本探究;以课堂教学来彰显校本探究;以校本课程来丰富版画校本探究;以营造氛围来推动版画校本探究”。
(二)、研究三项原则
1、学校特色发展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它旨在弥补单一国家课程开发机制难以满足学校独特性与差异性的缺陷,更好的满足具体学校的实际条件与发展。它所贯彻的是本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它的主体是学校,它的主要开发者是教师,它要解决的课程问题所反映出学校的特点和条件,整个研究围绕学生进行。
2、以学生为本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 4
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因此,在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校本课程时,要注重建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的课程运行模式。在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教学内容、形式的选择都应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水平和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在课程计划中体现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增强学生美术素养,加强版画专业学习。
3、科学优化原则
校本课程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优化原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许多少数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益的内容呈现出来。将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最精华的、最优秀的,最能体现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内容呈现,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校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求相一致。
三、研究的范围
城北中心小学2-6年级版画教学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版画校本教材的研究内容
1、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途径的研究
2、版画校本教材的实施方法的研究
(二)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课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1、个案法:通过对典型学生的个别追访,了解版画校本教研的实施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搜集相关资料,为课程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数据。
2、调查法:运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全校学生进行普查:了解学生对版画校本教研的需求、看法、兴趣和实施的建议。
3、课例研究法:通过课例研究,提高教师对版画校本课程的理解,增强校本课程的时效性以及提高版画课程的实施效果,完善版画校本教材。
4、行动研究法:通过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校内外结合如:请专家组给教师做培训、现场指导学生、教师创作;在各种活动场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组织教师进行各种专业艺术参观等,提高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学生的版画创作实践能力,推进学校版画校本教研的进展。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
五、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一)研究过程
1.准备环节:2006年12月-2007年1月(1)成立领导小组 行政主管:古连全 行政支持:禹芳
课题组教师版画教研专业支持:王雅兰(2)建立版画多元档案
版画课题实验档案(有关会议、活动的材料)负责人:于鑫 版画教学档案(有关论文、课例材料)负责人:于鑫
版画作品(作品照片、展示、发表照片)负责人:李雪飞、王瑾、胡建齐、施玉泉、陶月娥、孟东秀、焦书明
儿童版画调查问卷 负责人:关庆兴、孟冬秀、焦书明(3)成立“小太阳版画乐园”
在管理班时间进行版画探究,在全校推广之前进行前期实验
2.实践环节:
2007年1月-2009年5月编写城北中心小学版画校本教材,在学校2-6年级学生中实施。负责人:全体课题组教师
2007年3月—2008年6课外兴趣小组进行实践 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全校进行推广 3.总结环节:2010年9月-2010年10月 撰写版画课题结题报告 编辑整理教师论文集 编辑整理教师版画教学案例集 出版城北中心小学学生版画作品集
(二)开发校本教材的研究步骤
1、依据课标确定课程指导思想进行教材开发
课标中指出校本教材的编写要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既不是只是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材的编写,6
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因此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本着课标中5原则进行探究。
2、筛选优秀作品,确定教材的基本框架
依据课标要求,课题组教师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课程大纲,从实物拓印、纸对印、纸版画、逐步过渡到活动纸版画、吹塑纸版画、石膏版画、石膏浮雕,课程大纲确定后,教师们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创作并整理出一批作品进行拍照,并把教师们平时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拍摄记录下来,利用Photoshop等作图软件进行处理,精心设计背景色和图案,重新编辑排版成册。
确定校本教材的基本框架结构:封皮→前言→目录→课业内容→学生作品欣赏→教师简介→编后语
3、优选内容,提升课程内涵
在编排课程时教师们有意识体现乡土特色,紧扣时代脉搏。如:在美丽的风景中加入了昌平牌楼的介绍,加深学生对昌平特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在新北京新奥运一课中主要体现北京的新面貌和北京人民心系奥运之情。并加入了《篆刻艺术》、《藏书票的设计》两课,增强版画校本教材的文化性,提升教材的内涵。
4、形成教材的初稿
经过研究组老师们的反复审核、校对,一册教材于2007年12月初稿完成。教材定稿以后在2007年12月城北中心小学举办的昌平区版画现场观摩活动请到场的老师和领导们给予指导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请北京教育学院的专家教授做了专题讲座。并给老师们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
(1)课程编排的顺序问题藏书票一课难度稍大,应放在靠后面的课程中,等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再学习。
(2)示范作品有一些用了制作的底板应该改换成印制好的画,没有版与画的对比。
(3)提问的思考问题思路不清晰,概念不明确,使学生不容易理解不好回答。(4)整体课程设计没有前面最基础的材料的介绍,版画的具体定义等。会后专家还详细介绍了实物版画的创作思路、方式方法,为课题组老师们以后的深入探究指明前进的方向。2008年2月经领导的审核印制了版画教材第二版。
5、修改教材
2008年3月经过多次的研讨与实践,随着对版画的更深入地学习与了解,老师们一致认为教材中还存在很多细小的问题,再次进行了调整修改。
(1)为了教材的可延续使用,我们把原本为两课的《我们一起写奥运》、《我们一起画奥运》合并成一课《新北京新奥运》。
(2)加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篆刻艺术》一课,延伸并拓宽了课程的文化内涵。(3)调整了排版中的配色方案及与照片、花边、图片,并印制了第三版。调整后的教材比以前更进一步了。2008年4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王老师与我校的古校长再次对教材进行了细致的审阅,分别就教材的前言与结束语中的用词与标点,教材的美观程度及学生作品展示篇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给出了修改意见,老师们再次对教材进行了细致修改,此次修改细致到页边距的毫米数、字符的大小、字体的美观程度、配色方案、作品照片的清晰度等精细的内容。经过不断地反思、实践、精心修改和无数次小的调整,版画校本教材不断走向成熟。
6、实践检验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创作、展示的机会,通过在课堂上的使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与研究能力,对研究效果进行检验,从而更进一步促进研究的进步与发展。
六、研究结果
(一)总结出了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方法
1、经过两年多的版画校本课题的研究,开发出了两本美术版画校本教材,适用于低年级使用的《综合版画》和适用于高年级的《石膏版画》。
(1)教材的特点
教材由浅入深,图片选用学生创作优秀作品,符合学生善心发展,整体设计思路与课标相吻合,课程安排巧妙有趣味性、知识性并且简单易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教材有可操作性强。
(2)内容介绍
《综合版画》共有7课,根据美术大纲的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主要探究版画的基础课题探究吹塑纸版画、纸版画、对印、实物拓印油画棒对印等。
基础课题探究是学习儿童版画的一些基本技能和色彩知识的课题,让学生进行多种实物拓印,如:树叶、梳子、麻布、麻绳、硬币等,并尝试不同的材料、工具,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同时欣赏一些优秀版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吹塑纸表现物体,解决中低年级掌握不好刻制刀法的运用。其中引导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应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来表现,学会寻求变化和发展。在吹塑纸上解决学生创作的构图大小,疏密,高低,以及前后遮挡关系,对称均衡等美学法则。
《石膏版画》共设置7课,主要以以石膏版画为主,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探究教学方法、制作方法、展示方法,以“绿色奥运,绿色北京”为主题进行临摹、创作。
临摹为主:以石膏板为载体,以临摹为主,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探究,解决学生刻版制版的方法,运刀方法,以古代的瓦当、十二生肖、小动物等简单形象解决学生的造型问题,并初步摸索用刀的技法。
依形创作:以石膏板为载体,进行依形创作,例如:奥运福娃、植物、人物等。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智力思维。并熟练运用刻刀,进行深浅、虚实变化。
想象创新:想象课题是儿童版画的较高层次,学生通过某一主题经自己的想象进行自我个性化创作。我们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身边的事物,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悟、去表现,充分展现个人对世界和生活的感受。根据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为基础,以福娃为主要内容创作一系列作品。对学生进行思维上,方法上的拓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创作乐趣。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各自不同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更好地认 9
识自己,在大舞台上尽情地表演。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强弱之别。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和孩子进行思想上心灵上的碰撞,激发出孩子创作的火花,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都尝到创作与收获的乐趣。
2.总结出了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方法
我校美术版画校本教研本着“试验+研究+总结+反思”的试验策略,推动全校版画教学的开展。从实践中总结出了研究方法:
(1)实验摸索促探究(2)深入总结促研究(3)实践活动促发展(4)反思修改促进步
(二)总结出了版画校本教材的实施方法 1.充分重视,多重保障
学校从多角度对本课题进行充分的保证。
(1)政策保障:城北中心把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化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出台优先发展的政策。
(2)制度保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督促、检查和落实。
(3)机构保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过程扎实。(4)人员保障:聘请全市、全区知名专家担当顾问,加之课题组成员有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教师,都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5)资金保障:学校尽全力保证科研的资金需要,保证充足的图书与现代化的办公设备。
2、活动具体,实践增效(1)师生实践时间
每周两节管理班3:45——4:45时间;按照教学标准课时上到国家教材中版画课程时间段加以补充。
(2)课时定时定点的按照教学大纲实行
版画校本课程实践初期,除正常美术教学外,每周上三节管理班,在管理班 10
中试行版画校本教材,课题中期在将版画校本课程在全校推广,拿出正常美术课程的五分之一课时,进行美术教材以外的版画校本教材教学,按照基本纲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目标,以和学生贴近的小动物为切入点,之后逐步加大难度,加大信息量,提高创作水平。
3、积极准备,提升版画教学的软硬件建设。
(1)提供版画教研需要的工具,材料,精心设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2)请专家给研究组老师作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修养,专业素质等综合能力。
4.国家、校本教材相互结合
以国家教材为主,校本教材为辅,使之不相互矛盾,互相补充。在开发版画校本教材的同时,探究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版画校本教材,使之能更大的发挥效用。
5.加强管理,细化职责 版画校本教材管理措施
(1)由任课教师根据需要统一收回、发放教材。
(2)任课教师负责保护好教材,保证教材循环使用,避免浪费。
(3)每学期使用版画校本教材不少于三次,根据国家教材中的版画课程安排,辅助使用。
(4)负责教师认真按步实施、随时查看编写进度。
(5)参与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进度、有方法的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6)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好适合本校学生 实际的课时数量与教学目标。
6.活动推进进程
学校组织了多种师生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师生的参与度,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时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增强教研效率。促进师生多种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实施效果 1.加强了学校版画教学
国家教材内容跨度较大,内容较单一。我校版画教材加入了必要的补充,调 11
整了课业内容的难易程度,拓展了课业内容,更细致更全面的加强了版画教学。
2.学生美术素养得到了提高
学生学会鉴赏版画作品,学生学会印制版画的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来表现心中的感受。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爱好、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有效的学习使用多种工具的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兴趣,完善学生人格。学生从以前的“让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习更加主动、自觉。学生想象、感知、四位表达、设计、审美、评鉴等能力得到提高情感,意志态度得到发展。
学校带领学生参观位于昌平的残疾人学校,和当校的学生一起交流艺术作品,并赠送了版画作品。增强学生创作版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丰富了艺术交流的形式。
学生参加市区级艺术节获得了一、二等奖
组织学生参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北京市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展示会”并进行版画现场展示活动。在版画现场展示活动中举办学生版画作品展。
3.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加强
在版画教材编写和实施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对于版画校本课程的创新能力。在版画课题推广的过程中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在看课题研发与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设计教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从以前被动的接受教材变成现在的主动创造教材,从“让我教”,变成“我要教”,动力内化了,工作、研究的劲头更足了。
通过版画校本课题的探究,教师们共完成了2本自编版画校本教材——《实物版画》、《石膏版画》,编辑优秀学生作品180多幅集合成学生优秀版画作品集,撰写的版画教学论文8篇,精品教学案例10篇,版画相关各项获奖证书15篇。发表刊登的作品8幅。
4.学校校本课题产生的影响
学生的版画作品在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中小学美术》2008年第3期中发表。昌平电视台“花开未来”栏目组进行了学生现场创作版画的采访,学生的作品被制作成小台历发给全校的师生。“六一”儿童节进行小型学生版画展,受到了昌平电视台的关注。
在我校开展的版画研究课受到了全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好评,并受到了中国中小学教育报的独家报道。学生版画创作过程及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展播。
2008年在我校举行全区小学版画现场观摩活动,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的杨广鑫主任和进修学校校长及全区小学美术教师一起参观了学生版画作品展,观看了学生现场版画展示,并听了两节展示课。
2010年10月北京市继教研中心主任带领市、区级领导来我校指导教学,点评了两节美术课,其中《实物版画》一课受到到会领导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会后,各位专家领导参观了学生版画作品展,并给与了高度评价。
七、分析与讨论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校本”即“以校为本”,也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这是校本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传统的国家课程则不然,由中央统一编制、审定,全国使用统一的教材。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
我校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教材分析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分析显然是不同的,校本教材开发为教材分析赋予了更深、更广的涵义。它以一系列教育理论、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校内外部环境分析为基础,贯穿整个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的巨大而复杂的工程。这项工程最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劳动,是教师专业素质与智慧的结合。它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及整个教育目的的达成。
通过研究表明,版画教学探究按照本课题组总结出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是可行的。他大大的增强了教研的时效性,开发出了两本版画校本教材,加强了版画教学,提高了小学生美术素养。
在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校开发出了两本校本教材《综合版画》、《石膏版画》,教师在学习、探究、讲授、实践、反思的过程中加强了版画教学,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了美术素养,收到了很显著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利用支架试教学方法,给学生搭建强大的外部支持,辅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利用建构主义理论,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认知与周围环境 13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促进版画教学的进步,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得到促进和发展。
八、参考文献
[1]石玉翎、宋光志、文中言、杨峰:《版 画》书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2][英]安·韦斯特利:《凸版画激发》,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 [3]周一清:《版 画》,江苏美术出版,2006年4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第四篇:2018—2019学年小学生必备素养实施方案
xxx小学2018—2019学年《小学生必备素养》
实 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宝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小学生必备素养》为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深入贯彻《宝丰县小学生必备素养的实施意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活动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全面性原则。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鼓励、引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 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机构
组 长:田玉奇
副组长:郭景丽 要文斌 李真真
成 员:马玉青 李长征 侯艳慧 韩丽娜 牛民选 樊红锦 兰丽丽 贾品西 29位班主任及学生家长
四、实施对象
西城门小学全体同学
五、工作安排
小学生必备素养第一条:
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农历24节气。
负责人:韩丽娜
小学生必备素养第二条:
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名由来。
负责人:李长征
小学生必备素养第三条: 每天定时喝开水至少3杯,大便1次。每周至少洗澡1次,洗头2次。
负责人:侯艳慧
小学生必备素养第四条: 恰当运用礼貌 用语和基本礼仪。负责人:韩丽娜
小学生必备素养第五条:
每学期至少读1--2部中外名著,并写出读书笔记。负责人:郭景丽
小学生必备素养第六条:
初步了解5种以上乐器,并知道乐器的音色特点,会唱五首爱国歌曲。
负责人:贾品西
小学生必备素养第七条:
每周帮助父母打扫卫生至少1次。负责人:侯艳慧
小学生必备素养第八条:
每学期至少制作1件手工艺品、2件动植物标本。每年种植1种植物,观察记录生长习性。
负责人:兰丽丽
小学生必备素养第九条:
每年了解5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负责人:马玉青
小学生必备素养第十条: 会背诵唐诗、宋词100首。负责人:李真真
六、实施途径:
1.成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开展各项工作。
2.围绕《小学生必备素养》布置校园环境,创设浓郁的育人氛围。
3.围绕《小学生必备素养》编写校本读物,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4.开设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小学生必备素养》具体要求,提高认识。
5.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必备素养。6.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家校互通,共同督促学生的进步。
7.通过表彰先进,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七、活动安排
1.围绕《小学生必备素养》布置校园环境。
活动时间:2018年9月
2.学习《小学生必备素养》校本课程。活动时间:2018年9月——2019年7月 3.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小学生必备素养》的重要性。
活动时间:每周一早上7:40 4.各中队开展主题班队会,加强《小学生必备素养》的学习。
活动时间:每周一下午第三节
5.开办红领巾广播《小学生必备素养》专栏,加强《小学生必备素养》具体内容的宣传讲解,用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活动时间:每周一课间9:45—10:00 6.各班开展“晨诵午写”活动,背诵、书写经典古诗,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活动时间:每天早上课前20分钟,中午课前15分钟。7.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践行小学生必备素养。活动时间:重大节假日
8.评选班级之星。班级定期评选“学习之星”、“劳动之星”、“音乐之星”、“体育之星”、“爱心之星”、“孝心之星”、“礼仪之星”、“环保之星”,“纪律之星”等班级明星,传递班级正能量,构筑和谐班集体。
活动时间:每月评选一次,也可班级自定。
9.学校期末评选“文明学生”,通过表彰先进,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时间:每学期期末
八、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有序地推进小学生必备素养的养成教育。
2.加强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座谈会、调查问卷、行为习惯养成测试等途径,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纠正工作偏差,使养成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做好班主任、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培训工作。搞好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培训工作,为广大教师和员工全面育人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指导。
4.制定好每一项活动的方案,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活动安全顺利地开展。
5.督促落实评估,保障工作有效、规范开展。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最终形成个人良好地品质,学校要不定时检查评比,成绩记入各班量化考核成绩中,以此督促活动落到实处。
2018年9月1日
第五篇: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利用“阅读点心”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报告
四年级语文组
一、课题的提出
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清楚地提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读书”,我们四年级语文组将“读书”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二、以课题支点,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切实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活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真正提高教师个人素质的唯一途
径。我组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去,在课题的研究中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和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实践卓有成效,在实践中明确: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深入开展科研活动,能够在拥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密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
三、以科研促教研,以课题牵动学校的发展
围绕课题,我们开展了许多实实在在而又卓有成效的活动,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研究,以课题牵动学校的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开展语文阅读指导课活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我们展示了指导学生阅读的步骤及方式方法,我们感受到学生在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活动后我组教师积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在研讨中明确自己的不足,并撰写教后反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开展了“讲故事比赛”“小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优秀手抄报展示”等等一系列促进学生喜欢读书,善于读书的活动,使我们的校园处处有花香弥漫,到处是书香气息。我们的孩子已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阅读方法,关注阅读效率,展示阅读成果。
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新课程的阅读课教学理念、课程标准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逐步养成了“勤学习、勤反思、勤实践、勤总结”的科研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较好的维护,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有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内外阅读课教学的操作样式。一阶段的学习和尝试,大家形成了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应该突出“四个注重”的共识。即,注重激励、注重实践、注重反思、注重实效。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操作样式,及:激发兴趣,推荐书目、教给方法,引导阅读,注重积累,展示成果,积极反思。对提高有效课外阅读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开展课内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实践平台构建。我们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情况,建立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规范性、传统性、针对性、系列性和学科性实践活动平台,以“亲身体验”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提高了。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又采用了多种手段加以引导,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而学生又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
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周学校图书室借书时,人人争着借书,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
(五)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开展读好书活动后,学生读的书多了,知识面大大开阔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语文课堂中常常有学生说我从某本上读到了什么知识。为同学们解答了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好多学生在课外阅读题考查中独立解题能力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