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会议发言稿
XX年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会议发言稿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以形成与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与社会要求日益提高相适应的一种新型的教师学习文化,并使之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是新一轮课改要达成的目标之一,也是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在课改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学语文学科坚持教科研创新,积极发挥研究、指导、服务作用,在实践中进行一系列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市的课改实验贡献了我们的智慧。
一、积极宣传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教育教学观是全面推进课改、落实课标的有力保证。但是,教师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并由此而产生的惰性和惯性,对课改实施和课标落实的阻滞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学习外,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宣讲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就成为我们在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
一是抓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分年级组教研是我市中学语文教科研的特色,每个年级组有两名年级组长,每学期至少集中教研两次。年级组长是不固定的,每学期由教研员与学校商量后指定,都是各学校的教学能手和教研尖兵。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在教学第一线,与广大教师联系紧密,最能很好地宣传、落实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在每学期例行的全市中学语文教研会上,我们都要结合在平时教研中发现的问题,用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剖析它的实质,指出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观和实施方法;并且要求大家在开展教研组活动和年级组活动时,对布置的任务,一定要结合新课改理念予以阐述,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或者用教学实践发展科学理论;这样才能提高教研组和年级组会议的质量,为广大教师所信服。几年来,我们建议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认真思考,并在各自的教研活动中供教师讨论的课改理念有:
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指文本中的德育内容吗?
什么叫做“平等对话的首席”及其和鼓励学生发言的关系?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该如何体现?
多元解读是否就是“让学生随便说”?
“点拨—创新”理论与新课改的继承、创新关系如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四人一聚的“讨论”,还是一种教育思想?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标准答案”和课程生成资源是什么关系?
什么叫作“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应该用何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重结果(展示),还是重实效(过程)?等等。
二是深入学校和教研组,开设讲座,大力宣传。几年来,我们深入学校和教研组宣传课改和课标达40多次,市区绝大多数中学和三县县城中学几乎都去过。有时面对所有教师,有时面对语文教师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有时借一两节研究课。我们宣讲的主要题目有:
《解读“纲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若干理念在教学中的不当表现及正确解读》
《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的缺失与对策》
《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
《中学语文教材建设摭谈》
《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思考》
《我们需要“讨论”什么?》
《课题研究是教学改革的有效切入点》
《开设语文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点拨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等。
为进一步密切与教研组的联系,加强教研组建设,我们还制定了《芜湖市中学语文教科研活动联系表》,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大型的教科研活动,发动广泛,准备充分,目的明确;然后填写“联系表”,签署学校意见,送交中语组。教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届时前往。我们提请教研组长将每次活动的相关资料,及时整理、汇总,作为教研组建设的文档备查。“联系表”是我市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它改变了学校教研组开展教科研活动水平低、效益少、活动面窄,教研组建设缺资料、缺实绩的状况,成效十分显著。近几年,荟萃、二中、附中、田家炳实验中学、城南实验中学、二十七中、二十九中、三十三中、三十八中等学校,教研组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学校教师学习文化建设,涌现出一批观念新、方法多、事业心强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
二、聚焦课堂,建设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师生双方共同学习和探究,不断认识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的一个“生态共同体”。这一观念从产生到确立,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课改伊始,在我们不断的宣传、鼓励下,部分青年教师大胆实践,努力用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在荟萃、二中、萃文、田中、儒林等学校,多次组织大型的研究课进行推介。第二阶段,全体教师行动起来了,人人贯彻新课标,个个争上公开课。据统计,近几年每学期开设市级公开课的教师都不少于30人。但是,随之而来又出现了新问题,有的教师对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学习不够,理解和实施出现偏差。例如:“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对学生发言一律给予表扬和掌声;学生动辄被教师要求四人一组“讨论”;多媒体教学中把主观题制成“标准答案”;语文教学浸润、感悟、习得等特点由声、光、电所取代,等等。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适逢XX学年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性、示范性校本研究制度建设基地,我们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将聚焦点从课堂“前移”和“后延”,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优化课堂生态环境,这是第三阶段。
第一,抓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和说课。如果说备课是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一种静态的教学研究行为,那么通过集体备课、互相说课这种动态的教研活动,凝聚大家的智慧,形成一种全新的“设计”,教师就能对预设与生成、认知与情意、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把握得更好。我们利用年级组活动有计划地安排集体备课,共同教研。尤其对初一年级,每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前,年级组长将教材分解,电话通知各学校备课组相应准备;集中教研时各自说课,互相评议;回去后形成教学设计文本交中语组,由教研员和年级组长抽其中几所学校前去听课、评课。一学期下来,对各校教学设计进行评奖,予以认定。这种教研方法是一种创新,效果良好;在全省语文教研会上介绍,获得普遍好评。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撰写教学设计、进行说课,我们还开设讲座,进行具体指导。XX学年和XX学年,我们两次开展新课程教学设计评比,第一次收到113篇,第二次收到202篇。XX学年,开展说课比赛,共评出23人获奖。
第二,抓听课。教学设计毕竟是静态的、文本的,它需要在动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每学年,各年级组都要举行一次教研公开课,全市性的大型公开课也不少于两次,还有分上中下三片的区域性的公开课,一学年总数要达到80节左右。尽管我们的工作比较繁重,但都能坚持深入课堂。听课听什么?我们事先将目的告知教师:一听(看)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体现得如何,二听(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如何,尤其看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什么;要改变“教师讲得好就是学生学得好”和“课堂热闹就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确立的表现”等偏离课改精神的观念和形式主义的做法。
第三,抓评课和教学反思。听课必评课,评课必反思。我们要求评课教师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根据校本教研有关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特别是提出适合于“这一位教师”解决问题的措施难能可贵。这个措施要在评议时由“这一位教师”自己提出,如果提出不了,教研员有责任引导他提出。评议的过程也是执教者和评议者共同反思、专业提高的过程。我们经常因势利导,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帮助教师厘清属于教学反思范畴的一些校本教研方式,如写教后记、教学小故事、教学叙事、课例研究、案例研究等。每学年,我们都要在初中选一个年级,举行一次教学反思交流会,每次都有十多人进行会议交流,二十多人进行书面交流。
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三者,是整个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研创新就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课前、课中、课后,始终如一地紧抓不放。根据我们的经验,评课时结合静态的教学设计和动态的课堂教学,指导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效果最明显,可以帮助教师形成教学叙事,也可以形成课例研究。这几年,经我们指导、推荐给《学语文》《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期刊的教学叙事和课例研究文章就有二十几篇。课堂生态环境也已经大为改观,教师善教、学生会学、师生共进、课堂充满生机的可喜局面已经基本形成。我市推荐四名教师参加省新课程优质课评比,一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郑玮、万青老师被推荐参加全国网络教学大赛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大赛均获得一等奖,汤国来老师代表我省参加全国中语会第五届中青年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为学生提供学语文、用语文园地的《语文新苑》,每期都要发表各学校学生来稿四五十篇,他们细致描述课改下的新课堂,热情讴歌老师的新观念、新做法,尽情抒写自己学习新教材的美好感受,大胆拓展、延伸文本的内涵和外延。近几年,我市师生参加省级论文评比和语文竞赛,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以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是我市XX年申报的省级研究课题,有11所学校据此同时申报了市级子课题,XX年初批复后开始实施研究。我们坚持每学期召集全体课题组成员到一个子课题学校进行调研,先后到过xx中、xx中、xx实验中学等学校。他们分别作了《互助合作,共同探究,全面推进语文新课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和《合作探究是推进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好方法》专题研究汇报,学校课题组有6位教师上了研究课,3位教师汇报了自己的研究体会;学校还展示了展板,陈列了研究资料。文章来源:
语文“点拨—创新”实验研究,是我市继完成点拨教学法课题研究并荣获全国中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之后,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法的研究。每学年开设两次“点拨—创新”研究课,指名2—3位青年教师执教,旨在传承点拨法理论,并与新课程相结合,培养青年教师。目前,这两个课题的结题工作都在进行积极的准备。
我们对课题的指导不惮其烦,不避其难,尤其是在对教师的学习文化和专业发展起着导向作用的课题选择和研究方法上,或开设讲座,或当面磋商,总是认真细致地给予帮助和引导。我市成为国家级校本教研基地以来,我们在多次教研活动中强调,不能为“验证”某个教育思想或观念而进行研究,校本教研的内容应产生于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他们时感困惑的“问题”。教研员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责任,就是激发起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持续关注”的热情,产生进行深刻反思的内趋力,将“问题”凝练为“课题”;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和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下,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这种反思是否合理有效。以此形成的研究成果才是自己观点的有力的支撑材料,才具有说服力。同时,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研讨结合,不断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据此,我们在市xx中进行子课题调研时,对该校课题组两位青年教师所上研究课就采用了这个方法。有些与会者之前认为,研究课(公开课)上得成功才有价值,不成功就没有价值。我们强调,上课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不成功的教训;大家的评议就是帮助、促进、引领执教者对此进行反思,凝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且这个方法和途径必须是适合执教者本人的,能够为教育教学所检验的。执教者之一的周老师告诉我们,她很受启发,据此写成了一篇论文参加我市第十一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二等奖。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市语文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课改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我们继承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坚持教科研创新,努力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做法是:
第一,努力培养、打造骨干教师。根据我市师资队伍建设“xxx工程”的部署,我们紧密依靠师德高尚、学养深厚、热心传帮带的老教师,发挥他们学科带头人作用,积极锻炼、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各中学有一至两位教研组长,加上市教研大组正副组长和12位年级组长,还有一批观念新、脑子活、肯用功的青年教师,我市的教科研队伍整齐、壮大,令人欣喜。我们锻炼、培养骨干教师,一是压担子、二是搭台子、三是树牌子。
所谓压担子,就是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任务。我市实施课改以来,我们进行了“语文‘点拨—创新’实验研究”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实验研究”。这两个课题都是省级课题,绝大多数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都是课题组成员。他们在各自学校还按要求成立子课题组,担任组长,积极开展研究。XX年暑期,省教科所征求各市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改意见,我们及时召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座谈研讨。最后,交由几位大组长形成一篇5000多字的“修改意见”上报,获得好评。一些重要语文期刊约稿和省级教科研论文评比,我们都指名他们参加。我们还利用省教科所委托编撰教辅材料和我市编写《导学园地》以及期末统测命题等机会,来培养青年教师,锻炼骨干教师。每次都认真遴选名单,采取集中开会培训和个别当面指导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搭台子,就是提供舞台和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干。每学期开始的全市语文教研工作会议,都有一位大组长作主题报告,或阐述课改理论,或提出工作要求。各年级组活动和大多数全市性的教研活动,教研员都积极鼓励大组长或年级组长主持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分片举行教研公开课,主持人和记录人也指名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担当。每年的暑期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以及讲习所开设讲座,我们都将其作为锻炼骨干教师、促进他们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有国家级、省级重要赛事,我们采取广泛动员,分片分级评选的方式,从中发现教学能手和教研尖兵,着力加以指导和培养。树牌子,就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他们展示教学风采和教研成果,把他们“推出去”。我市作为省内唯一的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接待前来学习的任务较多。我们努力展示我市语文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风采,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重要赛事取得佳绩后,我们也及时组织全市语文教师观摩学习。我们还向一些语文核心期刊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积极推介“封页人物”。《语文新苑》封二“园丁风采”栏目,更是积极主动,先后推介了十多位我市语文优秀教师。文章来源:
我市的语文教师队伍阵容整齐,教研网络发达通畅,教研活动频繁活跃,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课改以来,我市语文教师主编或参编专著23本,在省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一次,教学大赛一等奖3人;省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5次,论文评选一等奖9人、二等奖13人、三等奖35人;教学大赛一等奖4人、二等奖11人,成绩十分喜人。
第二,坚持举办青年语文教师讲习所。讲习所已成功举办五期,第六期于XX年10月开学,有学员63人。在专业引领和培训方式上,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理论指导,专题培训。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密切联系教师在课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邀请安徽师大、芜湖教育学院及有关中学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中老年教师开设讲座。每期不少于12讲。二是走近专家,专业引领。我们曾先后邀请钱梦龙、魏书生、王明居、胡叔和、陈庆祜、柳士镇等专家给学员开讲座、上示范课。作为讲习所老领导的蔡澄清先生则经常与学员进行对话交流、专题研讨、说课评课。此外,我们还多次组织学员到外地观摩学习,聆听专家讲学。三是拜师结对,合作共进。我们鼓励和组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与学员结对帮教。近年来,一中、二中、附中、十二中、二十七中、二十九中、xx一中、xx一中等学校,一批结对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学习,合作共进,从而使学校初步形成了一种探讨风气和研究氛围,一种共同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四是讲习结合,注重实践。讲习所一贯注重把培养和研究、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员将所学理论运用到改革课堂教学的探索之中。每期讲习所安排学员不少于9人分上中下三片上研究课,全体教师分片听课、评课。结业时,每位学员必须提交一份结业论文,由我们装订成册发还。第六期讲习所,我们还布置每学期每位学员必须完成一篇作业,或是教学小故事,或是课例研究报告。由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与练相结合,经过培训,学员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学员中,已有2人评为特级教师,5人评为省“教坛新星”,一批教师在课改实践中脱颖而出,成为市、校教学骨干,不断取得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喜人成绩。事实证明,讲习所已经成为我市锤炼青年语文教师的熔炉,培养教改尖兵的摇篮。我们的做法得到了省教科所的肯定和赞扬,淮北市教研室学习我市的经验,也成功地举办了两期讲习所。
“让课改与教师共成长。”这句课改伊始教育专家意味深长的话语,一直激励着我们与广大教师一道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我们也深知,“战斗正未有穷期”,还有许多困难等待我们去克服,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但我们会继续坚持教科研创新,继续坚持指导和帮助教师在课改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将专家理论和自身实践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能适应教学变化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系统和行为样式,因为这个系统和样式的建构过程就是课改要求并期待的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XX年xx月 xx 编辑推荐:
理事长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副县长在XX年全县商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年全区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烟草专卖及“两烟”打假打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反腐倡廉工作会议发言稿
县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区再就业工作会议上讲话
最新征兵工作会议发言稿范例
本章链接:
第二篇:2015年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会议发言稿
2015年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会议发言稿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2015年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会议发言稿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以形成与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与社会要求日益提高相适应的一种新型的教师学习文化,并使之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是新一轮课改要达成的目标之一,也是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在课改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学语文学科坚持教科研创新,积极发挥研究、指导、服务作用,在实践中进行一系列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市的课改实验贡献了我们的智慧。
一、积极宣传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教育教学观是全面推进课改、落实课标的有力保证。但是,教师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并由此而产生的惰性和惯性,对课改实施和课标落实的阻滞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学习外,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宣讲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就成为我们在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
一是抓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分年级组教研是我市中学语文教科研的特色,每个年级组有两名年级组长,每学期至少集中教研两次。年级组长是不固定的,每学期由教研员与学校商量后指定,都是各学校的教学能手和教研尖兵。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在教学第一线,与广大教师联系紧密,最能很好地宣传、落实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在每学期例行的全市中学语文教研会上,我们都要结合在平时教研中发现的问题,用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剖析它的实质,指出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观和实施方法;并且要求大家在开展教研组活动和年级组活动时,对布置的任务,一定要结合新课改理念予以阐述,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或者用教学实践发展科学理论;这样才能提高教研组和年级组会议的质量,为广大教师所信服。几年来,我们建议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认真思考,并在各自的教研活动中供教师讨论的课改理念有: 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指文本中的德育内容吗?
什么叫做“平等对话的首席”及其和鼓励学生发言的关系?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该如何体现? 多元解读是否就是“让学生随便说”?
“点拨—创新”理论与新课改的继承、创新关系如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四人一聚的“讨论”,还是一种教育思想?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标准答案”和课程生成资源是什么关系? 什么叫作“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应该用何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重结果(展示),还是重实效(过程)?等等。
二是深入学校和教研组,开设讲座,大力宣传。几年来,我们深入学校和教研组宣传课改和课标达40多次,市区绝大多数中学和三县县城中学几乎都去过。有时面对所有教师,有时面对语文教师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有时借一两节研究课。我们宣讲的主要题目有:
《解读“纲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若干理念在教学中的不当表现及正确解读》 《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的缺失与对策》 《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 《中学语文教材建设摭谈》
《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思考》 《我们需要“讨论”什么?》
《课题研究是教学改革的有效切入点》 《开设语文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点拨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等。
为进一步密切与教研组的联系,加强教研组建设,我们还制定了《芜湖市中学语文教科研活动联系表》,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大型的教科研活动,发动广泛,准备充分,目的明确;然后填写“联系表”,签署学校意见,送交中语组。教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届时前往。我们提请教研组长将每次活动的相关资料,及时整理、汇总,作为教研组建设的文档备查。“联系表”是我市中学语文教科研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它改变了学校教研组开展教科研活动水平低、效益少、活动面窄,教研组建设缺资料、缺实绩的状况,成效十分显著。近几年,荟萃、二中、附中、田家炳实验中学、城南实验中学、二十七中、二十九中、三十三中、三十八中等学校,教研组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学校教师学习文化建设,涌现出一批观念新、方法多、事业心强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
二、聚焦课堂,建设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师生双方共同学习和探究,不断认识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的一个“生态共同体”。这一观念从产生到确立,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课改伊始,在我们不断的宣传、鼓励下,部分青年教师大胆实践,努力用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在荟萃、二中、萃文、田中、儒林等学校,多次组织大型的研究课进行推介。第二阶段,全体教师行动起来了,人人贯彻新课标,个个争上公开课。据统计,近几年每学期开设市级公开课的教师都不少于30人。但是,随之而来又出现了新问题,有的教师对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学习不够,理解和实施出现偏差。例如:“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对学生发言一律给予表扬和掌声;学生动辄被教师要求四人一组“讨论”;多媒体教学中把主观题制成“标准答案”;语文教学浸润、感悟、习得等特点由声、光、电所取代,等等。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适逢2014学年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性、示范性校本研究制度建设基地,我们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将聚焦点从课堂“前移”和“后延”,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优化课堂生态环境,这是第三阶段。
第一,抓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和说课。如果说备课是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一种静态的教学研究行为,那么通过集体备课、互相说课这种动态的教研活动,凝聚大家的智慧,形成一种全新的“设计”,教师就能对预设与生成、认知与情意、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把握得更好。我们利用年级组活动有计划地安排集体备课,共同教研。尤其对初一年级,每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前,年级组长将教材分解,电话通知各学校备课组相应准备;集中教研时各自说课,互相评议;回去后形成教学设计文本交中语组,由教研员和年级组长抽其中几所学校前去听课、评课。一学期下来,对各校教学设计进行评奖,予以认定。这种教研方法是一种创新,效果良好;在全省语文教研会上介绍,获得普遍好评。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撰写教学设计、进行说课,我们还开设讲座,进行具体指导。2012学年和2015学年,我们两次开展新课程教学设计评比,第一次收到113篇,第二次收到202篇。2014学年,开展说课比赛,共评出23人获奖。
第二,抓听课。教学设计毕竟是静态的、文本的,它需要在动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每学年,各年级组都要举行一次教研公开课,全市性的大型公开课也不少于两次,还有分上中下三片的区域性的公开课,一学年总数要达到80节左右。尽管我们的工作比较繁重,但都能坚持深入课堂。听课听什么?我们事先将目的告知教师:一听(看)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体现得如何,二听(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如何,尤其看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什么;要改变“教师讲得好就是学生学得好”和“课堂热闹就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确立的表现”等偏离课改精神的观念和形式主义的做法。
第三,抓评课和教学反思。听课必评课,评课必反思。我们要求评课教师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根据校本教研有关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特别是提出适合于“这一位教师”解决问题的措施难能可贵。这个措施要在评议时由“这一位教师”自己提出,如果提出不了,教研员有责任引导他提出。评议的过程也是执教者和评议者共同反思、专业提高的过程。我们经常因势利导,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帮助教师厘清属于教学反思范畴的一些校本教研方式,如写教后记、教学小故事、教学叙事、课例研究、案例研究等。每学年,我们都要在初中选一个年级,举行一次教学反思交流会,每次都有十多人进行会议交流,二十多人进行书面交流。
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三者,是整个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研创新就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课前、课中、课后,始终如一地紧抓不放。根据我们的经验,评课时结合静态的教学设计和动态的课堂教学,指导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效果最明显,可以帮助教师形成教学叙事,也可以形成课例研究。这几年,经我们指导、推荐给《学语文》《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期刊的教学叙事和课例研究文章就有二十几篇。课堂生态环境也已经大为改观,教师善教、学生会学、师生共进、课堂充满生机的可喜局面已经基本形成。我市推荐四名教师参加省新课程优质课评比,一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郑玮、万青老师被推荐参加全国网络教学大赛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大赛均获得一等奖,汤国来老师代表我省参加全国中语会第五届中青年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为学生提供学语文、用语文园地的《语文新苑》,每期都要发表各学校学生来稿四五十篇,他们细致描述课改下的新课堂,热情讴歌老师的新观念、新做法,尽情抒写自己学习新教材的美好感受,大胆拓展、延伸文本的内涵和外延。近几年,我市师生参加省级论文评比和语文竞赛,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以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是我市2013年申报的省级研究课题,有11所学校据此同时申报了市级子课题,2014年初批复后开始实施研究。我们坚持每学期召集全体课题组成员到一个子课题学校进行调研,先后到过XX中、XX中、XX实验中学等学校。他们分别作了《互助合作,共同探究,全面推进语文新课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和《合作探究是推进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好方法》专题研究汇报,学校课题组有6位教师上了研究课,3位教师汇报了自己的研究体会;学校还展示了展板,陈列了研究资料。
语文“点拨—创新”实验研究,是我市继完成点拨教学法课题研究并荣获全国中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之后,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法的研究。每学年开设两次“点拨—创新”研究课,指名2—3位青年教师执教,旨在传承点拨法理论,并与新课程相结合,培养青年教师。目前,这两个课题的结题工作都在进行积极的准备。
我们对课题的指导不惮其烦,不避其难,尤其是在对教师的学习文化和专业发展起着导向作用的课题选择和研究方法上,或开设讲座,或当面磋商,总是认真细致地给予帮助和引导。我市成为国家级校本教研基地以来,我们在多次教研活动中强调,不能为“验证”某个教育思想或观念而进行研究,校本教研的内容应产生于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他们时感困惑的“问题”。教研员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责任,就是激发起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持续关注”的热情,产生进行深刻反思的内趋力,将“问题”凝练为“课题”;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和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下,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这种反思是否合理有效。以此形成的研究成果才是自己观点的有力的支撑材料,才具有说服力。同时,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研讨结合,不断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据此,我们在市XX中进行子课题调研时,对该校课题组两位青年教师所上研究课就采用了这个方法。有些与会者之前认为,研究课(公开课)上得成功才有价值,不成功就没有价值。我们强调,上课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不成功的教训;大家的评议就是帮助、促进、引领执教者对此进行反思,凝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且这个方法和途径必须是适合执教者本人的,能够为教育教学所检验的。执教者之一的周老师告诉我们,她很受启发,据此写成了一篇论文参加我市第十一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二等奖。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市语文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课改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我们继承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坚持教科研创新,努力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做法是:
第一,努力培养、打造骨干教师。根据我市师资队伍建设“XXX工程”的部署,我们紧密依靠师德高尚、学养深厚、热心传帮带的老教师,发挥他们学科带头人作用,积极锻炼、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各中学有一至两位教研组长,加上市教研大组正副组长和12位年级组长,还有一批观念新、脑子活、肯用功的青年教师,我市的教科研队伍整齐、壮大,令人欣喜。我们锻炼、培养骨干教师,一是压担子、二是搭台子、三是树牌子。
所谓压担子,就是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任务。我市实施课改以来,我们进行了“语文‘点拨—创新’实验研究”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实验研究”。这两个课题都是省级课题,绝大多数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都是课题组成员。他们在各自学校还按要求成立子课题组,担任组长,积极开展研究。2014年暑期,省教科所征求各市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改意见,我们及时召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座谈研讨。最后,交由几位大组长形成一篇5000多字的“修改意见”上报,获得好评。一些重要语文期刊约稿和省级教科研论文评比,我们都指名他们参加。我们还利用省教科所委托编撰教辅材料和我市编写《导学园地》以及期末统测命题等机会,来培养青年教师,锻炼骨干教师。每次都认真遴选名单,采取集中开会培训和个别当面指导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搭台子,就是提供舞台和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干。每学期开始的全市语文教研工作会议,都有一位大组长作主题报告,或阐述课改理论,或提出工作要求。各年级组活动和大多数全市性的教研活动,教研员都积极鼓励大组长或年级组长主持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分片举行教研公开课,主持人和记录人也指名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担当。每年的暑期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以及讲习所开设讲座,我们都将其作为锻炼骨干教师、促进他们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有国家级、省级重要赛事,我们采取广泛动员,分片分级评选的方式,从中发现教学能手和教研尖兵,着力加以指导和培养。树牌子,就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他们展示教学风采和教研成果,把他们“推出去”。我市作为省内唯一的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接待前来学习的任务较多。我们努力展示我市语文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风采,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重要赛事取得佳绩后,我们也及时组织全市语文教师观摩学习。我们还向一些语文核心期刊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积极推介“封页人物”。《语文新苑》封二“园丁风采”栏目,更是积极主动,先后推介了十多位我市语文优秀教师。
我市的语文教师队伍阵容整齐,教研网络发达通畅,教研活动频繁活跃,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课改以来,我市语文教师主编或参编专著23本,在省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一次,教学大赛一等奖3人;省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5次,论文评选一等奖9人、二等奖13人、三等奖35人;教学大赛一等奖4人、二等奖11人,成绩十分喜人。
第二,坚持举办青年语文教师讲习所。讲习所已成功举办五期,第六期于2015年10月开学,有学员63人。在专业引领和培训方式上,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理论指导,专题培训。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密切联系教师在课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邀请安徽师大、芜湖教育学院及有关中学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中老年教师开设讲座。每期不少于12讲。二是走近专家,专业引领。我们曾先后邀请钱梦龙、魏书生、王明居、胡叔和、陈庆祜、柳士镇等专家给学员开讲座、上示范课。作为讲习所老领导的蔡澄清先生则经常与学员进行对话交流、专题研讨、说课评课。此外,我们还多次组织学员到外地观摩学习,聆听专家讲学。三是拜师结对,合作共进。我们鼓励和组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与学员结对帮教。近年来,一中、二中、附中、十二中、二十七中、二十九中、XX一中、XX一中等学校,一批结对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学习,合作共进,从而使学校初步形成了一种探讨风气和研究氛围,一种共同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四是讲习结合,注重实践。讲习所一贯注重把培养和研究、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员将所学理论运用到改革课堂教学的探索之中。每期讲习所安排学员不少于9人分上中下三片上研究课,全体教师分片听课、评课。结业时,每位学员必须提交一份结业论文,由我们装订成册发还。第六期讲习所,我们还布置每学期每位学员必须完成一篇作业,或是教学小故事,或是课例研究报告。由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与练相结合,经过培训,学员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学员中,已有2人评为特级教师,5人评为省“教坛新星”,一批教师在课改实践中脱颖而出,成为市、校教学骨干,不断取得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喜人成绩。事实证明,讲习所已经成为我市锤炼青年语文教师的熔炉,培养教改尖兵的摇篮。我们的做法得到了省教科所的肯定和赞扬,淮北市教研室学习我市的经验,也成功地举办了两期讲习所。
“让课改与教师共成长。”这句课改伊始教育专家意味深长的话语,一直激励着我们与广大教师一道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我们也深知,“战斗正未有穷期”,还有许多困难等待我们去克服,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但我们会继续坚持教科研创新,继续坚持指导和帮助教师在课改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将专家理论和自身实践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能适应教学变化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系统和行为样式,因为这个系统和样式的建构过程就是课改要求并期待的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2015年XX月 XX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第三篇:石桥中学语文教科研活动汇报材料
石桥中学语文教科研活动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行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的坐在着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学校的创新课堂教科研活动。石桥中学教科室从今年开始设立,成员是各科教研组长,语文教研组中是备课组长和3名骨干教师。
今年借改革的东风,在全校的教科研计划下,语文组制定了本学期的教科研计划,一至三年级语文教师认真研讨各学科新授课教学模式,以优秀教师为主导,上好研讨课、示范课,形成语文新授课课堂模式。初四的语文教师以研讨导学案为主,使学生能将零碎的语文知识体系化。
工作目标:
1、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授课课型模式,从而构建“快乐、自信、高效、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2、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构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教研模式。
先说一下初四语文教师导学案研讨活动,从六年级上册开始备课组长就开始搜索知识点,将整册课本按照字词,课内外古诗词,综合性实践活动、现代文阅读、作文、单元备等几大块合理分工给本备课组的成员,成员接到任务后先进行个人备课,然后我们四人组再进行集体备课,当学案拿到手后又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时要求是用双色笔来修改的)我们把一轮和二轮的复习结合在一起的,在集体备课中我们的一个亮点是现代文的复习上我们把大的知识点化小,以记叙文为例:展示学案,这样学生有章可循,避免答题无从先手这种现象,或者说更容易答在要点上。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倾注了些许心血,写作方法的指导,例文的分析,范文的仿写,尤其是做到了优生面批面改。(展示作文)经过我们的精诚合作,在一轮模拟中成绩虽然不敢和各位相比,但是跟原先的成绩比较一下,进步还是挺大的,尤其是前1000,尤其是武旭阳,一轮模拟中进入全县前10名,在近几年内我们学校真的是很少有的。当然我们的学案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向在坐的各位虚心讨教。
再来说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基础年级(一、二、三年级)为主阵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所有成员认真研讨各学科新授课教学模式,以优秀教师为主导,上好研讨课、示范课,形成各学科新授课课堂模式。在此阶段中我认为的亮点是:
1、在整个过程中,领导身体力行亲自参与,(认真听评每一节课 校领导在百忙的工作中都挤出时间听课、评课,给广大的任课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校领导的的带动下,我们的创新课堂研讨课活动顺利进行完满结束.)
2、其他教师认真听课,积极研讨。
各任课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都能主动积极的参加本组教师的听评课活动,课后针对此节课堂及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不分彼此,各抒己见,认真的提出合理建议,不断探索出适合我们学校的新的教学模式。(展示照片)
3、创设了新授课预习课模式 : 下发预习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研讨、全班集中解疑、分工练习。新授课展示课模式:交流准备、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解疑答惑、达标测评。
通过此次课堂研讨活动使师生在自己的领域内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第四篇:教科研发言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也曾有过对教科研的迷惑,很多时候我们一听说教科研就会想到那些名师大家,总认为只有他们才能进行教科研,我们这些新手怎么可能进行教科研呢。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教科研有了一种更加客观和更加科学的认识,其实教科研并非我们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高深。教科研就就是对教育和教学规律的思考与探索,并且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实践自己的探索成果。并非一定要有什么高深理论和长篇大作。当然如果你能写出点什么,甚至发表点什么,那当然是更好。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科研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自己的教科研之路
我将自己教学近十年的教科研之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漠然”、“茫然”和“当然”。
第一个阶段是“漠然”。“漠然”者,冷淡,不关心;无所知觉的意思。刚工作的那几年,根本不懂教科研工作有哪些内容组成,自我感觉“我写也写不出来„„”,“只要把书教好了,写论文有什么用?”,“写论文就是东抄西抄,拼拼凑凑没有实际意义”,“反正评不上奖,还是不要写了„„”等等。所以在那个时候,自己对于教科研是漠然的,参加各类各级论文评选都是消极被动的。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05,06年左右。
第二个阶段是“当然”。“当然”者,表示肯定,合于事理或情理;应当这样。05年出于评职称的准备,自己开始主动关注各级各类的论文评选,这时候才开始真正用心参与教科研。开始的时候每次遇到有论文评选的时候自己就很焦躁,实在是不想写,可是因为职称压力又不能不写。但事后想想,其实真正坐下身来,安下心来写篇文章也就是
一、两个晚上的事情,可是往往最难克服的就是如何让自己安下心来坐在书桌前。在这里我要感谢学校教科室,教科室要求我们青年教师每年必须写一篇论文,开一节公开课,表面上看来是机械的,是个麻烦,是种负担,但有时就因为多一个要求,自己在教科研上又多了成果,又前进了一步,又多了份收获。每每有各级各类论文或者案例评选,教科室都会一线通告知我们,并给出范文,这些都为我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第三个阶段是“释然”。“释然”者,有领悟之意。对于教科研的真谛,我谈不上深刻的理解,这里的“释然”纯属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理解。教科研对于教师的作用,我想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在经历过“茫然”,糊涂地走过“当然”,今天我还不敢说“释然”,只能说在被动的做事过程中,慢慢熟悉教科研。对教科研的疑惑消除后,我“释然”了。开展科研、写论文需要建立在教师自我思考、自我研究的基础上,且只有发自内心需要才有可能真正奏效。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研究心态,才会有研究行为,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者,否则研究和写作只能是“花架子”。
二、教师开展教科研的形式
教科研呈现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教学日志:可以作为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开始。自己的教学思想在不断形成、不断补充。
2、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调节与校正的过程。对自己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分析得失与成败,运用教育理论对比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不断调整,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3、教学叙事
记录课堂有意义的事情,或环节,分析其中蕴涵的教育教学原理,这种文章在记叙时要有分析,有体会。
4、教学案例
在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又从教育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5、教学课例
如公开课的教学总结„„
总之关键是动笔!
三、如何更好地做好教科研
教科研要求我们能够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分析解决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要想更好地做好教科研,我觉得还需要做好以下几项:
1、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通过多种途径,大量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及业务学习,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多写教育教学随笔。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风格。坚持写读书笔记、收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案例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
2、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想,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地理组的每位同仁,大到公开课,小到平时的组内听课,他们每一位听完我的课后都会积极给出意见,正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引发出我在教科研上新的思考和心得。
四、结语
什么是教科研,说白了,只要你思考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只要你想办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你都在进行教科研。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走上更高的层次。回顾近几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进一步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继续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多参加各种教科研培训活动,使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陈旻2011/5/3
第五篇:教科研工作会议发言
各位老师下午好!
开学已经第5个周了,今天。。借此机会给老师们回报一下我校教科研方面的工作安排,进一步说就是想和老师们交流一下思想。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忆并品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点乐趣,使教师天天在进行上课时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有此我们不难理解到,教育科研不但是教师成长、成熟、成才的必由之路,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教师的工作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有乐趣的事业。因为我们老师们平时太辛苦太累了!
我是这样对教育科研进行工作理念定位的:
1、教育科研要为教育教学服务、要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引用前教科所长刘昆的一句话:任何形式的教育科研如果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那它都是没有意义的,也是失败的)教学是教育科研的源泉,教育科研是教学的活水。
2、教育科研要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要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3、教育科研要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研方法和意识,不能把教学和科研看作是分开的,树立教学即科研,问题即课题意识,上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教导处的帮助下,经过老师们的努力,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完成了一项市级和两项区级课题完成结题工作、组织两项区级课题和一项市级课题顺利立项(吴、李磊和王宝利);成功承办区级课题结题现场会、组织老师们完成了个人课题的立项工作,并为每位教师印发了个人课题研究方法学习材料,与教导处合作成功举办两次“同课异构”课改交流活动。虽然举办了一些教育科研相关活动,但我觉的离老师们的要求和期望还差的很远很远,在此我深表歉意。
我认真做了反思,本学期教科室将结合我校实际,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加强课堂调研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经过认真的反思和归纳,按照区教科室工作计划要求,本学期将在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予以加强:
(一)在课题研究方面
1要加强形成学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围,特别是观念氛围,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群体科研素养。{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具体措施是本学期打算举办一次专家报告会、引发部分学习材料。
2、抓规划课题研究。主要是指我校去年立项的的一项市课题和两项区级课题,在此要求课题主持人在三月份要召开课题研讨会,并写出阶段研究回报。对于常规课题,区教科室4月份要举办“课题优秀公开课评选“发课题公开课证书”(有
市级),请已区级以上课题研究的课题组要做好准备,具体评选办法等有关通知。
3、抓个人课题的研究。对于校级个人课题,下学期区教科室要搞“优秀个人课题评选活动,发区级优秀个人课题证书,对于上学期上报个人课题的老师{我们老师们大部分都填写了个人课题申报书,为了调动老师的整体参与意识,不打算再筛选了,但对于上报申报书的老师提一下几点要求:(1)上交课题研究方案(落款时间:2012年3月5号,上交时间:3月9号前),提个特别注意的地方,上报方案的才有参选区级优秀个人课题的资格,(2)四月初完成个人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并写一篇研究案例分析和一篇研究论文(交时间4月5号星期4)或者其他相关材料不限。也希望老师们要理解到,教学、学习与科研是兼容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其实就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特质。
(二)在教学研究方面
1、继续按学校总体工作要求,很抓学校龙头课题研究,既“调动主体参与,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证明:龙头课题的研究开展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协助教导处认真组织和指导各种听课和教研活动及各种常规检查活动,使教研和科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提高课堂教学和训练的实效。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开展“青蓝工程”,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青蓝)青年教师要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请教,指导教师要经常关心和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强化课后的反馈指导和反思完善;
2、加强校际交流,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拟定在本学期适当时期继续和邹城北宿中学举办“同课异构”交流活动,对外举行教学展示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自我展示的能力。及时做好展示活动的总结反思工作。
(四)、完成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交给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最后,我本人也向老师们承诺,只要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只要有利于老师们的发展,我个人一定尽力而为,为老师们帮好忙,服好务。让我们一起发展,一起进步。
工程”结对采用双向选择、自行结对的办法。(青年教师名单:
附件2:长沟中学高效课堂改革“三不为”
一、不为课改而课改
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定位于“从追求教学实效出发研究教学形式,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的生成规律出发研究教学方法”,坚决抵制那种“内外两张皮”、“新壶装旧酒”、“模式浅显速成”等功利的、虚假的课改行为。不求速成,不求外表的轰轰烈烈、皆大欢喜,而是真正寻找影响课堂效能提高的症结所在,而是真正寻找适合、有效的教学方法与行为。
为此,我们把高效课堂改革的第一阶段设计为“青年教师推进课”,以扎实有序的教科研工作作风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
二、不为模式而课改
我校现在的教改,不是一味的追求各科通用“模式”的迅速建立,而是追求因情制宜的形成“具备高效课堂显要特征前提下的各学科甚至个人教学形式的百花齐放”。
高效课堂改革第二阶段的“一课三磨示范课”就是这种理念下的设计,实现从“无模式”到“有模式”再到“无模式”的质变。
三、不为计划而课改
有计划,而不唯计划,只唯事实,是我们这轮课改的显要特征。对于改革行为,我们有具体的设想,却没有精确的计划,所有决策都需要我们在前一阶段缜密的总结后才能有结果,尊重实验的真实性,承认实验与设想可能具有的差距,也珍惜所有出乎我们设想的意外收获。
附件3长沟中学高效课堂改革“十不要”
教师备课,不要“怕备的内容本节课讲不了”;
教师制作课件,设计、选材不要“离开生活”;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学会的内容不要“忘记出示标准答案”;
教师讲课,不要“只顾自己讲的有多好”;
教师课堂提问,不要“只顾那一至几个人”;
教师布置自主探究与合作任务时,不要“让学生糊里糊涂”;
课堂分组合作,不要“只是形式上的合作”;
临下课5分钟前,不要“忘记当堂检测”;
课堂上的师生都不要“丢掉红色批笔”;
教师批改作业时,不要“只是一个对号”。
附件4:
长沟中学高效课堂改革“五必须”
一“必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时间必须超过25分钟;
二“必须”:学生参与学习人数的比例必须超过90%;
三“必须”:当堂检测达标率必须超过75%;
四“必须”:课堂上至少要传授学科思想或解决方法1个,渗透情感或价值观1个;
五“必须”:整节课的教师有效行为,必须做到——高效设计至少1处,高效评价至少2处,高效指导至少3处,高效提问至少4处。
注:
1、“学生主动参与时间”主要包括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堂展示、实验生成、检测汇报及其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课堂行为。
2、当堂检测的题目至少应该包括3道题目,非卷面考试学科可据情而定。
3、学科思想与解决方法在一节课中体现1个即算合格;情感和价值观在一节课中体现1个即算合格。
4、课堂上教师的有效行为总数不低于1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