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语文)(范文)
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语文)
语文命题意图
一、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深入思考中考命题导向 2016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始使用统编教材;去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理念,用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阅读,用阅读知识解决阅读问题,渗透PISA阅读教学理念和整本书阅读理念,规范写作行为,用写作知识写作。
如何在一份中考试卷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用考试评价引领教学,这是命题组思考的核心。
我们认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很关键。我们的考试评价要引导教师和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引导教师和学生多思考,少废话;引导教师和学生多静心,少浮躁;引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回归语文本真;引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为此,我们想,无论在试卷的选材、构架、设题上都要努力体现适恰性,既要适合学生,又要适合能力层次,努力追求大气、灵动,关注男女学生的公平,城乡学生的公平,努力体现语文学习的本意,铸就一份融“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于一体的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二、紧扣学科特质总体构架试卷
教、学、评应该是一个整体,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为此,我们紧扣学科特质构架命题思路,将教学和评价打通,在试卷的构架上,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暗含其中。积累部分重点突出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渗透,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重视知识的运用;阅读部分的构架依次为:用检索阅读、分析阅读的阅读方法撬动整本书阅读;根据小说特质,抓住文本特质阅读小说;用PISA阅读理念阅读实用类文本;用连结的阅读策略读透经典文章《岳阳楼记》。写作部分将任务型表达和个性化表达相结合,真正体现写作功能。
(一)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渗透
第2题,古诗文名句填空和选择,考查了传统文化的积累情况;第3题,从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论语》、王阳明《寄诸弟》、《中庸》中选取了有传统教育意义的四个句子,用课内学过的文言字词的基本义帮助理解关键字,以选择题的形式,既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基本义的掌握情况,又传承了经典文化。
(二)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重视知识的运用
第3题文言字词基本释义,改变了常规识记类考法,重视知识的运用,考的是课外内容,用的是课内知识,这种有效迁移将改变教学中的死记硬背现象,会让教师、学生认识到文言文教学中教学核心知识、掌握核心知识的重要性。
(三)用检索阅读、分析阅读的阅读方法撬动整本书阅读
如何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整本书?这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并不断探索的话题,本卷中,尝试着用“检索阅读”“分析阅读”的方法,以必读名著《西游记》为考试内容,第5题通过检索目录梳理唐僧何处收谁为徒,按照先后顺序填空;第6题结合名著选段,抓住选段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并和整部名著关联,联系孙悟空离开取经团队的表现分析孙悟空的成长。
(四)紧扣文本特质,阅读文学类文本
本卷选取了对话体小说《帽子》,该文本语浅意深,耐人寻味。第7、8、9、10题,紧扣小说特质,从“小说情节”“场景暗示”“文本形式”“小说主旨”四个方面设题,检测学生阅读文学性文本的阅读水平。
(五)用PISA阅读理念阅读实用类文本 本卷选取了发表于2018年5月8日《宁波日报》的报道《“科幻世界”中的新宁波品牌》,话题富有时代特色,内容适合中学生阅读。第11题、第12题、第13题分别从“推论信息”“诠释整合”“比较评估”这PISA阅读的三个阅读层次设题,真正检测学生的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素养。
(六)用连结的阅读策略读透经典文章《岳阳楼记》 阅读经典课内文本《岳阳楼记》,可能出乎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意料,其实,这是文言文经典阅读的回归和守望。第14题,第15题,第16题,用“与知识连结,更懂‘记’“与篇”章连结,更懂‘情’“与材料连结,更懂‘人’””这些策略与目标一线贯穿,既要求学生扎实读经典,又引导学生课内外联读,读深文本,读透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信条的范仲淹。我们通过上述试题想表达: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干巴巴的字词句的理解翻译,文言文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学习文言文要融“文章”“文字”“文学”“文化”于一体,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从中汲取丰富而宝贵的精神养料。
(七)关注生活,重视表达,传递正能量
第19题和当下生活紧密相关,在信息交流日益便捷多元的今天,让学生思考写纸质书信有无必要的问题,纸质书信是一种传统,又是一种文化,在纸质书信渐渐退出日常生活的当下,在中央电视台的系列节目《信•中国》的感触下,思考纸质书信的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20题以命题作文形式出现,简洁明晰,无审题障碍,直接指向写作,功能明确;题目《幸福的约束》将“幸福”和“约束”组合,有一定的思辨性,且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换个角度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传播正能量。
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具体细致,体现评价的科学合理
语文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兼顾,试题大多采用采点给分,采点给分表述明确;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的深度阅读,应考量阅读的深浅水平,本卷第10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按照答题的思维结构层次评分:“仅从单个人角度回答,思维结构单一”为第一层,“从多个人角度回答,思维结构多点,但没有形成关联”为第二层,“从多个人角度回答,思维结构多点且关联”为第三层,这样的层次结构清晰,每一层次中再以“示例”说明,这样拟定的评分标准体现语文考试评价的科学合理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写纸质书信有无必要”的实用性表达,提供两个示例,相信能为阅卷评分提供参考。(命题组)
第二篇: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英语)
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英语)
英语命题意图
一、彰显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
试题紧扣《英语课程标准》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目标。全卷选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地道,内容充满正能量,充分体现了学科育人的特点。例如,完形填空讲述了一位将滑冰当作个人全部理想的男生在遇到挫折后重审自我、找回自信、拥抱阳光的故事,有利于考生形成正视困难、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
阅读理解A篇通过三位主人公回忆他们所亲历的好人好事,诠释了“As long as everyone contributes a little, the world will become a much better place.(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理念,有利于考生汲取满满的正能量。
二、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
今年宁波市英语中考试卷首次分为听力口语自动化测试(人机对话)和笔试(闭卷形式)两部分,满分为120分,其中听力口语占25分,笔试占95分,结构更为合理,要求更为全面,无论听力口语考试还是笔试,命题者都突出创设特定的语境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调整后的英语测试非常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看写综合运用能力,对英语教学有较强的反拨作用,使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注重记忆单词、死扣语法等知识点的层面,也不能过分重视读写能力训练而轻视听说能力培养。
三、突出以生为本的命题理念
2018年的英语主观性试题突出了两个关键词:选择性和开放性。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与发挥。如书面表达题以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话题,要求考生在所提供的两个思维导图中选择其中一个并写一篇日记。虽然题干给出了一些提示,但并没有完全限定具体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回忆相关的经历和感受。设题的适度开放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设题理念。
四、关注时代元素的使用
试题的命制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和生活性,处处洋溢时代气息,非常贴近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例如,阅读理解C篇是关于当下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人工智能)”的说明文,文中提及了AlphaGo(阿尔法狗)、self-driving cars(无人驾驶)等新生事物,也提到了Stephen Hawking(霍金)对人工智能的评价,还介绍了如何成为AI设计师的核心要素,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词汇运用题包括“新能源汽车”、“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建”等信息;任务型阅读关于“Alipay(支付宝)”的操作说明以及书面表达中的社会实践话题等等,无一不跳动着时代的脉博。
五、重视思维品质的有效检测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学生英语学科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特质都是值得教师去用心培养的,这在阅读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选择了与思维品质紧密相关的阅读题材,比如阅读理解D篇,作者针对当前人云亦云、不辨是非的信息传播现象提出了独立思考、甄别判断的要求,对激励学生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切入妙,蕴藉深。
我们在设计阅读题型时设置巧妙,匠心独具。除了少量的细节题,还设计了大量具有思维含量的题型,包括标题概括、价值观总结、文体判断、内容推测、写作目的推理、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等。另外还将文本内容巧妙运用于实际生活,彰显PISA理念,从而实现了对解答过程和思维层次的有效检测。(宁波教育 命题组)
第三篇: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历史思品)
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历史思品)
历史与社会思品命题意图
宁波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试卷,在材料选用、问题编制、形式呈现、答案评标等方面体现了浓郁的学科特色,命题同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依据课标考纲”的理念,通过相应的命题策略,试卷呈现出以下五大亮点。
一、围绕立德树人,凸显学科价值
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是综合文科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本卷的命制努力通过试卷中正面素材的引导,积极健康舆论的引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卷共20题,采用正面的素材内容,通过选项的设置与非选择题设问的设计,引领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态度,树立国家认同意识,培育民族自豪感。
二、体现学科综合,落实核心素养
综合性是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的课程性质。本卷内容涉及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我与宁波》地方课程及十九大报告主要精神,涉及面广泛,内涵丰富。试题既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又注重跨学科的综合,体现了大文科的特色。同时特别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阅读材料、解答试题的过程中,不断渗透核心素养的要求。
地理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注重区域地理要素的联系性、综合性,培养空间感知的核心素养。
如第2、3题,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简称,地形、气候、重要河流等分布,这是地理学科内的综合;此外,综合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落实“综合思维”的素养目标。
如第16题,是地理和思品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运用。历史部分突出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分析、提炼和整合,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脉络的梳理,着重落实“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历史认同”等“历史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如第11题是史地跨学科的综合,通过历史地图的阅读,培养时空观念;
第17通过史料阅读及分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理有据科学评价洋务运动;
第18题引导学生从中国近现代大事年表的中获取有效信息,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对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培养学生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思考历史趋势的能力。思想品德部分则注重加强学生国家意识和价值认同,旨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意识等核心素养;
如第19题,通过典型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三、聚焦社会热点,彰显乡土特色
聚焦时政热点,关注家乡发展,引导学生以多种视角观察世界,了解国情,关心家乡。本卷共有12题的材料直接选自国家的或宁波的时政热点。如“十九大报告主要精神”“国家科学技术奖”、“兰渝铁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塞罕坝绿色奇迹”、“宁波小微企业发展”“总书记给横坎头村的回信”等,尤其是第16题以宁波和延边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进行精准扶贫为线索编制命题。
总体上看,素材选用富有时代感,地方特色鲜明。将重大时政热点话题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巧妙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立足基础考查,关注学生能力培养
学业考试以学业评价为主,兼顾选拔甄别功能。一方面,本卷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重视对学科的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涉及近40个考点条目。如“法律的作用”、“比较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认清两者的危害”、“隐私权”、“公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中国地形、气候、河流”“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
另一方面,注重教材素材的利用,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教材为依据设计试题。如第17题看图说史的图片资料和读文析史的文字材料以及第18题的中国近现代大事年表(部分)都直接来自教材,但注重设问的梯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提炼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等。
五、倡导多元开放,提高思维品质
开放性试题着眼于打破学生思维定势,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发挥学生想象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本卷遵循“PISA”理念,注重创设各种情境,命制形式各异的开放性试题。
如第17题的综合评史,可以提出三种不同的观点但必须有理有据。
第18题“结合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脉络,谈谈你的感想”。这两题的答案都是开放、多元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感想,延伸、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此外,本卷也试图通过试卷形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多样,如地图、图片、漫画、示意图、情景对话、大事年表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试题内容,力图贴近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我们以为,一份优秀的试卷,必须从学生出发,能促进教学,既有内容广度,又有思想深度。这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宁波教育 命题组)
第四篇:命题设计意图
命题设计意图:
1、体现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核心,基本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发展为目标。
2、体现数学思想的运用,基本方法的运用。
3、关注差异,体现分层。能力发展的考查要有一定的梯度,能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数,有一定的区分度。
4、关注生活,体现应用。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解决好实际问题是最终目标。
教学设计步骤: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式)、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位置,本节的内容,通过本课的操作、观察---揭示—关系,探索—与---关系,特出----重点。对后面相关内容的作用,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了解所有学生,1、包括学习基础(知识基础、活动经验基础)、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学习兴趣和动机、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充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交流。通过反思,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的认识。
设计理念:
1、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的内在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本节教学过程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把反馈矫正,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探究性思考题,巩固性、形成性、达标性练习及时检查学习效果。教师及时的肯定,表扬激励,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校激情,感受在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劳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3、在整个知识过程中重视四基的教学要求,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
4、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使学生形成技能,发展技能。总之,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始终特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放在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了解学情,捕捉信息,为学生服务,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结果目标行为动词:
了解(知道、初步认识);理解(认识、会);掌握(能);运用(证明)
过程目标行为动词:经历(感受、尝试);体验(体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利用---求---,能说出---关系,能解决------问题,经历-----培养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会------练习,通过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感知------不同作用。
3体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1、经历-----过程。
2、理解----关系。
教学难点:经历-----过程,总结-----规律。
第五篇:中考语文命题经验交流会
中考语文命题经验交流会
二完中于秀洪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将就中考语文命题的有关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希望老师们能从宏观上把握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向,同时结合我们市语文学科命题的特点进行思考研究,从而,科学地规划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九年级的复习备考。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语文中考的性质
2004年、2005年教育部关于课改实验区中考命题的两份指导意见中都强调了语文中考是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意见中指出:中考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同时,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结果,也可以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那么,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体现的是对最基本、最基础的考查。所以,我想,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和复习备考过程中,真的不应搞那些难繁偏怪的东西,而要在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方面下功夫。
二、关于语文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语文中考命题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考试的范围、内容、要求,试题的结构、题量、分数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大家都知道,试题结构包括三大板块:积累与运用(30分)、阅读与
1理解(60分)、作文(60分)。积累部分主要考点:
1、字音2字形3修改病句
4、仿写5语境运用
6、名著7诗文默写 那么 诗文默写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平时我们一定要强化,让学生熟练背诵、默写准确。阅读部分分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是课内与课外的比较阅读。应该说比较阅读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新亮点:有将同一类型的文章进行比较的,还有将不同人物如何对待同一问题进行比较,还有将一个人物的不同故事进行比较;现代文阅读考查三大类文体:记叙性的文章(包括记叙文、散文、小说等),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都呈现出中考语文命题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同时,又注重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比如,测试材料的选择,更有时代气息、更适合学生的特点、更注重联系生活和情感的渗透。我们出题的时候,就是从最新的大量的报纸杂志中选取最好的材料。作文试题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自由的写作、有创意的表达。
三、几点感受
1、重温课标、反思调整
我们老师说真的一直很累。总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一直把考试作为指挥棒。其实,真正的指挥棒是课程标准。不论中考命题还是语文教学,都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研读新课程标准。课标中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语文课程所应达到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同时对于教学给出科学的具体的建议。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踏踏实实地贯彻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于课标掌握得越清楚,我们的教学就越有方向。当我们的语文课,能让学生规范地书写、大方地表达,有意义地阅读,规范、有创意地写作的时候,当我们把最根本的东西都抓住的时候,那么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也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精讲精练,狠抓真题
一到九年级,题海会淹没了老师学生的身影。我认为,我们最应该最值得做的题,就是中考真题。因为,每一份中考试卷,都是命题教师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从选题到出题,从答案到校对排版,可以说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校对无数遍,保证零失误。所以说,每份中考真题,都是这个命题组大家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因而,我们狠抓真题,精讲精练,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学会答题,这是切实可行而又有效的措施。
3、关于写作
现在的中考,越来越淡化写作的各种要求,越来越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尽力给学生自由地表达创设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们的写作发自于心灵深处,让学生们的文章都有热热的温度,这是最关键的。
最后,愿我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愿在轻松和快乐中,我们都能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