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政务环境 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模版)
关于银川市政务环境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之际,银川市《关于进一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也是银川市政务建设的现实命题。课题组在对银川市政务环境建设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发现银川市政务环境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识不强、政策法制环境差、制度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些优化银川市政务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政务环境
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2009年GDP占到全区的43.3%。为了给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银川市把2007年作为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年”,把政务环境作为建设“两个最适宜”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目前,银川市政务环境指数仅次于西安和兰州。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之际,银川市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不仅是《关于进一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的,更是银川市政务建设的困境的现实选择。
一、银川市优化政务环境的实践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积极发挥政务超市的作用。银川市政务服务中心现有37个行政部门设立窗口,公开受理、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03项。将每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名称、依据、条件、申报资料等内容按照统一格式印制成须知单,备置于窗口,供申请人在大厅窗口窗口。大厅内还设有文件阅览室,陈列着市直55个部门2800余份和200多册法规汇编和各部门的政务信息目录、内容,免费供群众查询、了解有关情况。
2.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2009年初银川市政府公布取消了166项收费项目,截止2010年上半年经过第九轮调整后,银川市的行政审批事项由353项减少到162项,减少幅度达到54%。为规范流程,拟定了《银川市行政审批分类管理办法》,明确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类型、必要程序、审批权限和时限要求。
3.努力提高审批效率。推行了“两减少、一再造”(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再造审批流程)和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改革(部门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处,行政审批办理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审批职权、审批人员、审批事项三到位)。截止目前,压缩办事环节248个、工作时限582个工作日,全部进厅事项由112项压缩到法定要求时限1/2以下,部门窗口能够直接办理事项达到了87项。
(二)创新机制,为政务服务建设注入活力
1.再造审批流程。抓住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关键,加强对行政审批决策、执行、办理过程的动态管理,推行行政审批运行的公开化;大力改进审批运行方式。为打破“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传统审批模式,创新行政服务机制,组织开展了行政许可相对集中、组织机构扁平化等改革,取消科层制,实行大处制和单层制管理模式,直接减少审批管理层级。2009年市政府机构改革中,通过定编制、定职能、定人员工作,明确了发改委、建设局等9个市直部门设置行政审批处,整建制集中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公。目前已有园林、环保局等5个部门实行了“审批、监管“相分离的办理模式。
2.完善联办制度。依托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联合办公的优势,建立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住宅验收、企业注册登记三个联办线,共组织相关部门联办了2000多个项目。经过多次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整套审批手续由原来的200多个工作日减少到85个工作日,企业注册由原来的55个工作日减少到14个工作日,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和事前会商工作制度,切实解决重大招商引资企业投资过程中“跑手续难”问题。
3.加强电子政务建设。2009年,自治区将银川市作为全区政务服务网络及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试点市。2009年11月正式开通银川市政务服务行政审批网络系统,并同步建设了上与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下与金凤区政务服务中心及乡镇街道相连接的电子监察系统。预计到2011年底,将建成涵盖各级政府及其所有部门的一体化行政审批网上办公系统。
(三)加强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1.加强制度建设。银川市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管理的核心,先后组织制定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行政审批公开办法》、《否定事项备案审查制度》、《银川市行政审批执行情况专项问责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务服务中心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政务环境的若干规定》、《关于开展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审批服务再提速的意见》为大力提升政务服务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持。
2.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为了充分保证行政权力行使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合法性,进一步改善行政环境,自2008年起,将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已有6个县(市)区、106个市直和垂直部门及窗口单位、全市的所有街道及行政村全部推行了政务公开。目前,已构建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公开网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务服务公开内容框架。
(四)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银川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评议考核;先后由市法制办依法审定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主体、依据、职责和程序,并予以公布;严格依法审核、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进一步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五)加强行政管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先后制定了优化公务员管理的13项管理制度,明确廉政措施14条,还出台了优化政务环境的“五条禁令”,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对公务员能力培养,全面进行培训,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切实提高公务员整体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分级协调、并联审批,各部门能够从全局出发,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部署的贯彻实施。
(六)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确保政令畅通
制定了《银川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了违反行政审批的六种情形给予行政问责;建立了“银川市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统一受理各类投诉;建立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重点抓好对机关作风建设、优化政务环境的监察和评估。通过多种形式,形成了部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纪检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督格局。有利地促进了各部门能够做到依法审批、依规办事。
二、银川市政务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针对银川市政务环境建设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在此基础上,发现银川市政务环境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识不强
1.行政领导者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不高。近几年来,银川市委、市政府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3%的人认为行政领导者决策实现了民主化。但同时,有12%的人认为所在单位的领导在进行重大问题决策时,“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4%的人认为存在“拍脑袋决策”的现象,有31%的人认为“表面是民主决策,实际上是领导个人说了算”。这说明银川市一些部门领导者的决策行为仍存在缺乏规范性,民主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2.公务员的整体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银川市自1993年实施公务员制度以来,政府机关及其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服务意识淡薄。本次问卷中,23%的人认为“服务态度不好”,40%的人到政府部门办事受到过工作人员的“冷落”,24%的人认为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
(2)业务能力、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当被问到“您对银川市政府公务员的业务能力、服务质量是否满意”时,只有3%的人认为“非常满意”,48%的人认为“比较满意”,40%的人认为“不太满意”,2%的人认为“非常不满意”,还有4%的人认为“说不清楚”。
(3)勤政、廉政、公正的意识不强。本次问卷中,1%的人认为政府部门干部在公正办事、勤政廉政方面做得“很好”,28%的人认为做得“比较好”,62%的人认为做得“一般”,6%的人认为 做得“差”。
(二)政策、法制环境差。政策环境是政务环境建设的重要工具,对促进一个地区的政务环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公正、公平、科学、稳定的政策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银川市的政策法制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政策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新一轮西部开发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大。有些政策出台之前,没有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严密的科学论证,可行性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有的甚至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政策执行缺乏创新性。银川市一些部门和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政策时,不能全面正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不从能银川实际出发,根据时间、地点和情势的具体情况,创造和制定最有效的执行方式和方法,而是机械的理解执行,简单的照搬照套,毫无创新精神,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政策效果缺少反馈监督,难以适时进行调整。一项政策出台以后,必须加强监督才能保证政策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但就银川的实际情况来看,缺少完善的政策监督体系,政策执行中是否发生偏差,执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都无从检验,更无法对已经过时的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政策工具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势必影响良好的政策环境的形成。
2.行政司法不公、行政执法不规范。行政司法主要是指行政复议行为而言的。行政复议既是相对人维护合法权益、获得救济的途径,也是对行政机关所作出的错误或违法行政行为进行纠正的一种机制。但由于行使复议权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纠纷作出复议决定时,往往偏向行为主体,忽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公正司法,损害政府形象。一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对依法行政不能全面深刻理解,他们把法作为一种单纯治理百姓的工具,而不是以法作为自己行政行为的依据。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以法律为准绳,不按法律程序办事,自由裁量权过大,权大于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时有发生。问卷调查显示:有46%的人认为银川市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的“随意性很大”,29%的人认为“存在大量的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有14%的人认为有“吃拿卡要等现象”。
(三)制度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科学的制度是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政务环境建设的根本要素。良好制度的贯彻落实能从根本上约束政府行为,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银川市的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
银川市经过多次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大量减少,行政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次问卷中,当问“银川市政府在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方面做得如何”时,38%的人认为“比较好”。但仍有41%的人认为“一般”,21%的人认为“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2%的人认为“差”。这说明银川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行政审批项目仍然过多,还有很大的清理空间。特别是非行政许可类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的力度远远不够,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通过审批收费、罚款等获取利益,维持生存。
(2)服务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表面上看,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部门审批事项都能在承诺的时限内办结,效率较高,而实际上,在项目没有进到中心之前,相对人已经花了大量的时间跑各个相关部门,进服务中心只是履行最后一道程序而已。
(3)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功能未能完全实现。银川市自电子监察系统建立并投入运行以来,充分发挥其对行政许可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催办、督办、预警等方面的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具有的对行政许可效能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以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的功能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在银川政府网站看到市委监察部门公开窗口单位行政审批绩效的有关信息。
2.政务公开尚未得到有效落实,政府工作透明度不高。近几年来,银川市在政府工作中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在政府网站等媒体公布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建立了政府信息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等等,但就公开的广度、深度来看远远不够。本次问卷中,有31%的人认为政务公开“不够及时”,45%的人认为“公开不够规范”,54%的人认为“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36%的人认为“公开渠道不够广”,27%的人认为“制度不健全”,30%的人认为政府及其部门“办事公开透明不够”。
(五)政府信用有待提高
良好政务环境的营造,离不开一个讲信用的政府。本次问卷中,当被问及对银川市政府信用状况的看法时,68%的人认为“总体状况良好”,但也有12%的人认为“政府不讲信用的现象大量存在”,45%的人认为“个别部门、个别人员缺乏诚信”。这说明在银川市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府信用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1.个别官员承诺不兑现,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如招商引资中,有的政府官员为了能够达到目的,不顾实际情况随意许诺,而当资本引进来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兑现承诺,引起外商强烈不满,有的甚至发生行政纠纷,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
2.行政执行缺乏连续性,新官不管前任之事。政策执行受领导更替影响,当有的部门领导换了以后,前任领导所定的政策将会变化或不被执行。原有政策执行中断,特别是招商引资中发生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外商投资成本增加,伤害投资者的热情,进而影响到企业对政府的信赖程度。
3.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对于不讲信用的政府官员的责任问题,在国家法律缺失的情况下,银川市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加以约束。发生公职人员失信情况时,难以追究其任何责任。因此,官员失信成本过低,给优化政府信用环境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优化银川市政务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健全行政决策体制,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优化政务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民群众和企业的需求改进工作,从“便民、高效”上入手,提供人性化服务。优化政务环境是政府的责任,公务员是良好政务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打造良好的行为主体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公务员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培训力度,充分保证公务员在办事过程中做到知法、守法、懂法。另一方面要强化公务员能力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从方便群众办事着想,结合乡镇农村实际,建立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和民生服务站,切实减少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困难。此外在机制创新上要下功夫,完善全程代办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综合运用电子政务等现代办公设备,实现业务办理的快速度、高质量。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打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政府法制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核、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规范收费项目,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政府各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经法制机构严格审查把关,按规定及时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坚决消除由政策性因素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障碍;行政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强化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意识,按照“权限法定化、行为规范化、程序公开化、责任明晰化”的原则,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上岗培训,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落实过错追究、侵权赔偿、行政不作为追究等责任制度,大力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集中精神为企业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造审批流程。优化政务环境,关键是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到位。一是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和规范对经济事务的行政审批。做到“减量”到位。及时调整并严格执行市政府公布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任何部门不得擅自设置规定以外的审批许可事项。继续清理各类行政事业性及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全面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及收费方式,全力推行“阳光收费”。二是充分发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做到“进厅”到位。扩大应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许可项目的范围,对窗口授权要充分到位,杜绝“体外循环”;对涉及职能交叉重叠的重要审批项目,由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协调办理。三是逐步推进网上审批,做到“提速”到位。加快推行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构建集中审批新模式。实行备案审核制、委托审批制和限时办结、超时默许制等,再造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推进网上审批等服务方式,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四是切实发挥电子监察系统的功能,做到“监管”到位。实现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与政府网站的互联互通,对窗口单位行政许可效能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并在政府网站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便于社会监督。同时,市政府应该成立行政审批效能检查组,定期对行政审批项目受理、承办、批准、结果等环节实施有效监督。对已经公布取消的审批和收费项目,进行经常性的检查,防止反弹。
(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实现政府运作透明性。政务公开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途径。在公开内容上,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具有保密要求的信息外,所有行政审批及热点、焦点事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程序等信息最大限度的向社会公开,基本实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五)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打好优化发展环境的思想基础。优化政务环境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务环境的优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又好又快发展的程度。思想不解放,认识不到位,再好的决策也无法贯彻落实。当前西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干部群众的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有关,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思想观念解放的再学习,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不断提升服务理念,提高市民素质。
第二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
7月5日到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能源资源优化利用、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西部大开发下一个十年的关键词。
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优化资源利益分配
此次会议提出,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措施:对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杨沐认为,未来十年西部大开发在收入分配方面要发展出有利于西部发展的新结构,目前世界市场上利润分配已经向资源国倾斜,而西部现在已经是中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生产地,西部是否可以参考澳大利亚和巴西,以资源开采与生产为最主要的支柱产业,通过资源开采公司所有权的收益,或资源税的地方分成来获得良好的地方收益,并刺激资源开采业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
四川省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对西部的发展投入正在从“打基础”走向“上台阶”,西部大开发前十年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更应该着力于帮助西部发展产业,增强西部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根据此次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已经提出了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矿产资源加工业和新兴战略产业,这是令人鼓舞的。
加大直接投入
加大投入、强化支持成为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直接利好消息。
此次会议从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源投入和政策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措施。国家发改委昨日公布的2010年西部地区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目录,总投资额度高达6822亿元,而此前十年的总投资额度不过为2.2万亿元。
此次会议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之首便是坚持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在财政资源方面,温家宝提出,加大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用于教育、医疗、社保、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中央投资项目将重点投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
此次会议还给予了地方部分政策创新的权利——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在改革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支持西部地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不过,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对本报记者表示,实际上,随着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战略的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过去的倾斜力度是有所下降的。
彭真怀认为,西部地区包括五个民族自治区,与14个国家和地区接壤,陆地边境线占全国的85%。在国防、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应该将西部大开发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实施支持。此外,一些学者所建议的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也被决策层采纳。会议提出,以重要经济区为发展引擎,实行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扎实推进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经济区发展,支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新疆天山北坡、兰州、西宁、格尔木、陕甘宁等经济区发展,培育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一江三河”等经济区,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
王春正首先介绍了增加资金投入的政策——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尽可能多安排西部地区的项目。对国家新安排的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投资主要由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其他专项建设资金、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解决,不留资金缺口。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优势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特色的高新技术及军转民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在西部地区布局。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加,逐步加大中央对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在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安排,重点用于西部贫困地区。
加大金融信贷支持。银行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建设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铁路、主干线公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大中型能源项目建设。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根据项目建设周期和还贷能力,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国家开发银行新增贷款逐年提高用于西部地区的比重。扩大以基础设施项目收费权或收益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范围。农村电网改造贷款和优势产业贷款中金额较大的重点项目,由农业银行总行专项安排和各商业银行总行直贷解决。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王春正说,大力改善投资的软环境。深化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积极引导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凡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原则上允许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进入。
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企业,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对在西部地区新办高新技术企业,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后,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对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生态林、草的特产品收入,在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关于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的政策,王春正说,扩大外商投资领域。鼓励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的农业、水利、生态、交通、能源、市政、环保、矿产、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以及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扩大西部地区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将外商投资于银行、商业零售企业、外贸企业的试点扩大到直辖市、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允许西部地区外资银行在条件成熟时逐步经营人民币业务,允许外商在西部地区依照有关规定,投资电信、保险、旅游业,兴办中外合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工程设计公司、铁路和公路货运企业、市政公用企业和其他已承诺开放领域的企业。
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积极扩大西部地区以BOT方式利用外资的试点,开展以TOT方式利用外资的试点。允许外商投资项目开展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项目融资。支持西部国家鼓励和允许类产业的企业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资。鼓励在华外商合资企业到西部地区再投资,其再投资项目外资比例超过25%的,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对外商投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项目,适当放宽外商投资的股比限制。积极争取多边、双边赠款优先安排西部地区项目。
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生产企业对外贸易经营自主权,鼓励发展优势产品出口、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投资办厂。对从西部地区重要旅游城市入境的海外旅游者,根据条件实行落地签证和其它便利入境签证政策。实行优惠的边境贸易政策,在出口退税、进出口商品经营范围、进出口商品配额、许可证管理、人员往来等方面,适当放宽限制,促进周边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健康发展。
推进地区协作与对口支援。在防止重复建设和禁止转移技术落后及污染环境项目的前提下,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部、中部地区企业到西部地区以投资设厂、参股入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加强东部和西部的对口支援,进一步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力度。
根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就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接受新华社专访,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政策措施涵盖政策扶持、优势产业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社会事业及改善民生支持等方面。同时,今年新开工23个项目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其中涉及资阳有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西部农网改造升级等工程,这些政策措施必将给资阳带来巨大的机遇。
西部大开发投入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将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交通、水利、油气管道、电网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市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夯实发展基础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市位于西部一级经济区的成渝经济区内,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地,是唯一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随着国家对西部区域经济布局的支持,在许多方面将会获得更多国家层面的扶持。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启动,为成渝经济区加快建设,为我市快速、深度融入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注入了强劲动力。
不断深化区域合作领域:进一步落实与各地区签订的合作协议,重点推进与成都青白江区的交流合作,力争将合作协议项目化、项目合作具体化;继续加强与眉山仁寿县、成都龙泉驿区、重庆大渡口区的对接交流,尽快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深入对接交流;加强与东部沿海等省外地区进行合作,推动建立广东—雁江商会,尽快与厦门市思明区结合为友好城区。
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贯彻“基础设施建设年”工作主题,紧抓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与区域合作相适应的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做强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做强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支撑,重点是抓好成渝铁路客运专线、遂资眉高速公路(雁江段)、成资快速通道(雁江段)、资安路灯综合交通项目建设,努力实现我区从交通节点型城市向交通次枢纽型城市的转变,尽快融入成都半小时、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对接成都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加快推进以沱东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旧城改造升级为重点、重点场镇为骨干的城镇体系建设,全力提升城市化水平。
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始终贯穿“两化互动”的思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功能配套、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将园区打造成企业规模扩张、聚集发展的平台。加快建设沱东新区产业园,力促港川医药产业园、禾邦医药产业园尽快入驻,承接来自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壮大我区医药产业;抓住南骏、机车产业园被列入省“1525”工程的契机,加快建成南骏产业园零部件区,推进机车锻铸事业部搬迁项目建设,不断强化造车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侯十工业带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驻入创造来良好条件。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按“231”招商思路重点抓二产业招商,突破三产业招商,推进一产业招商。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服务方式创新,构建一流服务平台。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加强督查督办,为推进区域合作创造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
这是区委贯穿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扬“八字”(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精神、争当“三最”(作风最正、党性最优、工作最好)干部的具体体现。
发展驶入快车道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对雁江的工作要求,也是百万雁江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我们广大干部肩负的神圣职责!
迈向西部县域经济强区的“雁江速度” 背景资料
“大考”通关,雁江没有悬念——
近看,13万亩花木在雁江全域绘就一副色彩浓烈、青翠宜人的画卷;金马河、江安河碧波荡漾,宛如两条玉带交织其中;以光华大道为起点,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更为雁江染出满目苍翠……实地看雁江,生态建设成果比比皆是。
远看,高标准定位,科学规划先行。按照“全景温江”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对全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
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已被历史否定,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也不可持续,作为成都西部新城的核心品质区,温江需要一种更彰显“温江”品质、具备“温江特色”的发展战略。
1+4+1主导产业逐步形成。随着“工业强市”战略和工业“千百亿工程”的实施,资阳工业进入了快捷发展时期,逐渐形成了造车、医药、食品、纺织、建材和节能“1+4+1”主导产业。
第三篇:优化政务环境实施方案
加强效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校,推行依法治教,进一步转变领导工作作风,提升师德师风,提高工作效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特制订以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集中治理“懒散低乱”,着力完善学校作风效能长效机制,提高学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并完善学校服务运行机制、学校效能监督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形成行为规范、运转高效、执行有力、公正廉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教育环境明显优化的总体目标。
具体目标:
1.根据中心校要求,结合我校实际,通过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管理民主、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工作目标。
2.坚持执行教育局 “十条禁令”。严禁散布、传授非法言论;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有偿家教;严禁收受学生家长钱物;严禁参与赌博;严禁推销、兜售教辅资料;严禁随意停课、上课接听电话;严禁工作时间玩电子游戏、炒股;严禁衣冠不整进入校园;严禁弄虚作假。
3.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全体教职工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质量第一的意识,立足岗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现全员育人,提高教学质量。
三、执行阶段
我校效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校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学习动员、统一思想。
1、成立组织。
组长:史云平
成员:史高进史春燕武海英史麦英张王芳
燕红丽张云梅卫小女韩春霞王韦巧郑俊玲
(二)、动员学习,广泛宣传。
召开 “作风效能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切实提高认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等大力营造开展“作风效能”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第三阶段:敢于面对,集中整改
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敢于面对,逐个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学校工作职能和个人岗位职责,明确整改目标、责任主体、整改时限、质量要求。
(四)第四阶段:自我反思,巩固提高
认真开展一次“回头看”活动,重点检查突出问题的整治、整改措施的落实、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切实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对应当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要继续集中力量切实解决;
西堡学校2012、4、1加强效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
实施方案
西堡学校
(2012、4、1)
第四篇: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
实施“三项制度”,即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是我镇开展作风效能建设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通过“三项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改善机关服务质量,规范机关行政行为,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进一步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强化公务员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信念,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提高公务员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责任型、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实施“三项制度”,是优化发展环境、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㈠认真制定方案,抓紧启动工作。在科学分解职能、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实施“三项制度”的具体方案和细则,把“三项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实施方案或细则包括:实施“三项制度”应达到的目标;对社会和群众具体承诺的事项及内容;首问责任制的具体设计和安排;具体工作业务限时办结的规定。
㈡积极开展培训,实行全员学习。认真组织镇内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学习和掌握“三项制度”的内容、精髓和规定,增强贯彻实施“三项制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制定“三项制度”的学习培训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训工作。要让行政机关公务员人人熟知“三项制度”,人人遵守“三项制度”,人人自觉执行“三项制度”。
㈢把握工作侧重点,稳步深入推进。“三项制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服务承诺制解决的是政府诚信问题,首问责任制解决的是办事责任问题,限时办结制解决的是工作效率问题。正确认识“三项制度”的本质要求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侧重点,克服薄弱环节,加强实施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服务承诺制为抓手,逐步深入,推动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的落实。
㈣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在行政机关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镇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比如:领导班子“一把手”承担起实施“三项制度”的第一责任;选准重点,以重点突破促落实;结合实际,制定配套实施办法;加强监督检查等。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三项制度”,进一步提高“三项制度”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把“三项制度”实施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使之成为长效机制长期实行。
㈤扩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实施“三项制度”是一个机关与社会互动的过程。结合实施工作的进程,加大对“三项制度”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充分运用条幅、宣传栏等设施,把实施“三项制度”的方案以及职能职责、服务承诺事项向社会公告,并建设立便捷有效的投诉机制,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通晓“三项制度”,通晓机关职能,通晓办事的政策、条件、程序、权限和时限,强化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实施“三项制度”的监督。
实施“三项制度”,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让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进一步落实“三项制度”,推动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东镇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
实施“三项制度”,即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是我镇开展作风效能建设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通过“三项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改善机关服务质量,规范机关行政行为,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进一步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强化公务员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信念,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提高公务员为民办事、为民
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责任型、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实施“三项制度”,是优化发展环境、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为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省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云政发[2009]16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行政机关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决定》(云政发[2009]11号)、《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部门及县(区)行政负责人问责暂行办法》(普政发[2009]64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县政府部门及乡(镇)行政负责人问责暂行办法》(景政发[2009]23号)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镇试行服务承诺制等“三项制度”工作。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镇领导班子“一把手”承担起实施“三项制度”的第一责任,负责行政机关服务承诺制、范文TOP100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督促、检查、考核落实工作。把贯彻“三项制度”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周密部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成立“三项制度”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业务工作。我镇按五个方法和步骤来实施“三项制度”:
㈠认真制定方案,抓紧启动工作。在科学分解职能、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实施“三项制度”的具体方案和细则,把“三项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实施方案或细则包括:实施“三项制度”应达到的目标;对社会和群众具体承诺的事项及内容;首问责任制的具体设计和安排;具体工作业务限时办结的规定。
㈡积极开展培训,实行全员学习。认真组织镇内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学习和掌握“三项制度”的内容、精髓和规定,增强贯彻实施“三项制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制定“三项制度”的学习培训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训工作。要让行政机关公务员人人熟知“三项制度”,范文写作人人遵守“三项制
度”,人人自觉执行“三项制度”。
㈢把握工作侧重点,稳步深入推进。“三项制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服务承诺制解决的是政府诚信问题,首问责任制解决的是办事责任问题,限时办结制解决的是工作效率问题。正确认识“三项制度”的本质要求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侧重点,克服薄弱环节,加强实施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服务承诺制为抓手,逐步深入,推动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的落实。
㈣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在行政机关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镇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比如:领导班子“一把手”承担起实施“三项制度”的第一责任;选准重点,以重点突破促落实;结合实际,制定配套实施办法;加强监督检查等。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三项制度”,进一步
提高“三项制度”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把“三项制度”实施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使之成为长效机制长期实行。
㈤扩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实施“三项制度”是一个机关与社会互动的过程。结合实施工作的进程,思想汇报专题加大对“三项制度”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充分运用条幅、宣传栏等设施,把实施“三项制度”的方案以及职能职责、服务承诺事项向社会公告,并建设立便捷有效的投诉机制,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通晓“三项制度”,通晓机关职能,通晓办事的政策、条件、程序、权限和时限,强化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实施“三项制度”的监督。
实施“三项制度”,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让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进一步落实“三项制度”,推动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东镇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以上就是《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总结》的范文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制度、实施、工作、机关、服务承诺、建设、落实、责任制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收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