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导课的激励艺术(本站推荐)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导课的激励艺术
商南县城关小学
李
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会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经研究发现:学生上课情绪兴奋时,记忆力增强,创新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倍增;反之,情绪低落时,智力水平降低,教学效果甚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
而教师授课,首先是“导课”这一环节,成功的导课“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铁一样地把学生紧紧的吸引住。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新颖、生动的导课形式,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励学生学习
活泼、轻松的音乐,会激发起人们描绘的情怀与兴致,唤起人们无限的想象与联想,展现栩栩如生,无限美好的意境。教师根据歌曲内容选择相关的音乐导课,不但可以为学唱新歌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而且还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教《小雨沙沙》时,首先用语言进行激励:“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音乐魔盒,里面装着许多神奇的音乐,它能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你想不想听?”“想!”响亮的回 答声充满了迫切与激动,一张张稚气的脸上写满了喜悦和渴望。老师打开“音乐魔盒”,同学们静静地听着“雷雨声”,它不时传出隆隆的雷声,呼呼的风声和哗哗的雨声,是同学们感到异常兴奋与惊喜。“下小雨了”的音乐又仿佛使同学们置身于绵绵细雨之中。同学们不禁赞叹,音乐原来如此奇妙!我借机提问:“同学们,从刚才的两段音乐中你听见了什么?”“大雨、小雨落到地上各发出怎样的声音?”老师的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齐刷刷举了起来,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接下来,我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种子及其主人农民伯伯喜雨、盼雨的心情上来,以此激发学生学唱《小雨沙沙》的兴趣。
就是这样,教师放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之后,激起了学生欣赏、辨析的热情,使其充分感受乐曲的神奇、优美,为积极学唱歌曲做好充分的情感铺垫。
二、编讲故事导课,激励学生学习
用故事导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根据歌曲内容编讲生动有趣的故事,进行绘声绘色地描述将学生的思维直接引入教学内容上来,有助于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对歌曲情绪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歌唱二小放牛郎》,生活中孩子们对这位英雄是陌生的,我在教唱前把二小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从故事里对二小有一个了解,也使课堂有了庄严肃穆的气氛,短小的故事,激发了同学们对学唱新歌的强烈欲望,在这样欲望的驱使下,大家积极主动地学习,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用图画导课激发学生学习现在的电教设备大都具有了“音画”同步的优势,教师导课时,为歌曲配上活的画面,吸引学生由听转为听看结合,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对学唱新歌产生迫切的愿望。如学习《海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音乐所必需的在大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的形象,感受到活泼的情绪,导课时先放了一段与音乐相吻合的录像资料,使眼前的大海与优美的旋律有机的融为一体,显示们仿佛置身于这辽阔的海边,思绪与矫健的海鸥一起飞翔,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使学生受到了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四、习旧激励导课,激励学生学习
许多优秀的歌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百唱不厌,老师在教唱新歌时选择内容相近的旧歌尽心导课,可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唱新歌的浓厚兴趣。如教《过新年》一课可用《新年好》导课,《我们是小小的兵》用《学做解放军》导课。
在音乐教学中导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谈话导课,猜谜语导课,律动、舞蹈导课,游戏导课,配乐朗诵导课等,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激励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迎接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把学会新歌的强烈愿望变为实际行动,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二篇: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结课艺术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结课艺术
【摘 要】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材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灵活性特点,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课堂巧妙的课堂结尾能使音乐教学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笔者欲从音乐教学结课的功能、方法及结课时的注意点来谈谈音乐教学的结课艺术。
【关键词】新课程结课 功能 方法注意点
【正 文】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一堂课的总设计师,我们没有理由忽视结课这一环节的客观存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结课这一环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之效果。同样,巧妙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晴、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梁祝》因为深情柔美的引子,至今令人依然神往,从而成就了爱的音乐经典,意犹未尽的结课和引人入胜的导入同等重要,是一堂成功音乐课的闪光点,它应成为每堂音乐课的追求。
一、音乐课堂教学结课的方法
结课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情感和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一)转换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一般我们教师总习惯于在结课时,自己洋洋洒洒地高谈阔论,学生却听得满头雾水。其实,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我们完全可以转换角色,由学生替代老师来完成。例如: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总结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总结学习心得;师生评价与反思等活动。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
(二)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渴望
审美教育学认为: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应该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是一种新的审美联想。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可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言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乐曲或舞蹈律动等方法,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再次获得情感体验,充满新的审美渴望。
1、语言,升华音乐主题
教师优美鲜活的、富有感情的语言,尤如一根彩色的丝线把课堂上的环节串成一条美丽的七彩项链。尤其是结课语言,一定要生动、情绪化,有启发性,它应该
是整堂课的教师语言中的经典。能激起每位学生回味和体验音乐,使学生情感体验达到高潮,从而升华音乐的主题。
如在结束《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后,课堂小结可以深情地说:“同学们,《让世界充满爱》这节课结束了,但“爱”却是永无止境的,请你记住:“爱”就在我们身边,“爱心”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同学们手拉手恋恋不舍地离开音乐教室。显然,这种情境和气氛的感染力与熏陶作用是巨大的,“爱心”主题此时已得到了升华。当学生们走出音乐教室的瞬间,仍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余韵。当他们以美好的的心情回味着音乐课时,他们已经产生了对音乐课的新的期待,对音乐审美的新的渴望。
2、歌乐曲,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结课时,师生一同热情歌唱或聆听本课的歌曲、乐曲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歌乐曲,再次体验音乐给人的情感愉悦,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例如:学习了第15册第3单元的《梨元金曲》后,结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百年的文化积淀在新时期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传承和欣赏,最后,还是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演唱《唱脸谱》,同时也为京剧的美好明天而歌唱!”此时,课堂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充满音乐表现与创造,学生产生对音乐的新的审美渴望。
3、律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相融相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来表现音乐的情绪、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结课时,采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进行律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情绪更加高涨,使整堂课在高潮中结束,使学生对音乐充满新的向往。例如:第13册第六单元《荧屏乐声》的结课可以这样设计:教师用动听的语言说:“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如今的高科技立体声环绕,电影的表现手法不断在完善和丰富,音乐与电影的结合也越发紧密了。我们需要激动人心的画面,同样需要感人肺腑的音乐,电影音乐的很多功能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最后,让我们在电影《浪漫樱花》的主题歌中期待以后的交流。”然后,要求学生起立,伴着电影画面,和着节奏击掌或自由舞动,让电影音乐的独特魅力由始自终地感染学生。
(三)展现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课堂教学结束时,根据课前或课堂上所进行的训练,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让学生有感情地歌唱所学歌曲,或边唱歌边配合上学生的舞蹈律动,或合上乐器伴奏。让课堂在学生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实践证明,留书面作业确有好处。
其一,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况且有不少学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很容易遗忘。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特别是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重新思考勤学习,弥补没有认真听课的缺陷。
其二,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一环,作业 一遍等于复习一遍,同时也可以使本来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使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值得注意的是布置音乐作业也应讲究“少、精、活”,切不可像语文抄写词语一样把一个名称写几遍,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布置一些需动脑思考勤的作业,如音符的名称时值,可通过练习音符的组合,简短的旋律抄写等来进一步巩固。
(四)延伸开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音乐课堂中,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开拓,这样才能缩短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结课时,有目的地把所学内容
延伸到课外,沟通课内课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为课外音乐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创造等综合能力。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课堂”教学观。一堂课结束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或者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去寻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
例如: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结束时,可这样结课:“世界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交响音画正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夺目的璀璨明珠。这节课通过你们的聆听、感受、体验、比较、讨论,从而对交响音画获得初步认识。同学们课后可以再搜集一些关于交响音画的资料,使你深入地了解这种音乐的风格,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走出教室。”又如:“你们还知道哪位音乐家的故事?”“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遗产名录?”“少数民族乐器除了书上的几种,还有哪些常见的?”等等。
2、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是音乐教育体现其艺术性,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与方法。将绘画、文学等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理解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尊重艺术的情感,促进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在结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一些以音乐为主体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学唱了歌曲《大海啊,故乡》后结课时可对学生说:“课后画一画你心中美丽的海,看谁画得最漂亮。”把课堂内容延伸拓展,并与美术学科相结合。
3、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新教材突出音乐实践活动与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每一单元中都有安排了“实践与创造”的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内容,适时地使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探究、创作。例如:欣赏了约翰.施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后,结合乐曲思考并讨论:依据“实践与创造”中的两幅图及要求,如何去创作音乐?结课时布置学生课外进行小组合作创作。这些创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真正把课堂内所学的知识技能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在课后有所启发,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有所行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二、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结课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课堂教学的尾声,是新授结束时,以优美、精炼的语言,通过师生角色转换、情感体验、展现成果等方式,促进学生对音乐教学主体部分进行思考、领悟、升华和延伸。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课外得到提升。
(一)丰富情感,升华音乐主题。
结课可以将本课的主体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梳理或浓缩,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出现波澜,使音乐主题得到升华。
(二)承前启后,系统单元内容。
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以课时结构、知识结构为编写框架的陈旧模式,以单元结构编排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同一单元的每一课时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总结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又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同一单元的每节课内容衔接自然、过渡完美;使同一单元的内容系统化,有同一主题。
(三)指导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结束后,以本课学习为基础,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音乐作品、介绍相关的音像资料及音乐电视节目给学生,或布置点课外创作。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智力。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五)反馈信息,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在结课时设计学生互评、成果展现等活动,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改进课堂教学。
另外,新颖的结课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沟通师生感情,有助于师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音乐教学结课的注意点
音乐教学追求的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结课这一环节也应注意体现它的审美理念。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认为结课时应注意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美。
1.科学美。
音乐结课要体现科学美,要以科学为指导。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审美知识和技能。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情感渗透,不可信口开河。
2.情感美。
音乐是情感艺术,结课阶段应该是学生情感的升华阶段,教师应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结课中得到升华。3.语言美。
结课时,教师要用美的语言,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精炼干净利落地引导学生,教师语言要充满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才能收效良好,意味隽永。
4.情趣美。
设计结课时,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让学生每次都带着浓浓的兴趣走出音乐课堂。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5.形式美。
结课有法,但无定法。它要求教师匠心独运,既要知常又要晓变。因此,在设计结课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等各方面情况,形式要新颖,要有感染力,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结课时,各种方法可以综合利用。
总之,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圣洁的,它表达人间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理解美,向往美,拥抱美。课堂结课也是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灵活运用,机智应变,更应根据实际需要探索求新,创造出各种有效的结课方法。只有这样,结课阶段的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真正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版社
1、《中小音乐教育》2002年第7期 2005年第11期
2、《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田慧生主编 远方出版社
3、《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金亚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教学最优化艺术》阎美利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5、《审美素质教育》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编 时事出
第三篇:激励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激励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邓学莲 鼎城教师进修学校(415000)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绩效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激励水平(即人们积极性的高低),用公式表示为:工作绩效=能力X激励。由此可见,要使每个同学在课堂上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主动性,使他们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强大的向心力去实现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就应经常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去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因为积极性是发挥潜能的原动力。1 教学导语激励
诱发兴趣,引起注意,是组织教学的重要一环。兴趣是叩开求知大门的钥匙,只有兴趣被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积极主动性。为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许多教师在导语中注意说明教学的目的和作用,但要把握不作空洞的说教,而要联系实际,指出所要讲授的知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作用与意义。如我在上游泳课的导语中,讲了伟大导师毛泽东同志在七十高龄时还(在大风大浪中)畅游长江,并表演了“漂浮”绝招的故事,结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练习完成得非常好,下课了同学们还依依不舍。说明导语起到了积极作用。2 布置任务时的激励
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特别是有难度的任务时),如果常用命令式的口气向学生布置要求完成的任务,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进取心,或使学生产生误解,理解为完成任务是为了老师,使学生的心境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因而学得吃力、乏味。因为采用强制的手段,显然从开始就剥夺了同学们主动学习与创造的机会,降低了完成任务的热情,在这样的气氛中虽能勉强完成学习任务,但心理上是极不平衡的。如果教师采用激励的方法去布置任务,就可以利用同学们的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教跳山羊“分腿腾越”时,我在讲解示范后问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还有同学有困难吗?”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起到了很强的激励作用,同学们不但乐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就连完成技术动作有困难的个别学生也主动请同伴帮助,力争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道理很简单,后者充满了对学生的信任和对人格的尊重。
运动教育领域的权威——西米兹(J.Sch—mitz)曾指出:运动的要素与健全而自信的知觉能力,对活动的正确态度„„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布置练习时最好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同学们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3 让学生自己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也是一种激励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外教育界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教学在强调增强体质的同时,要使学生爱好体育,尝到参加体育的乐趣,使学生由受老师支配的被动状态变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这就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以后,还会有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出现,成为一种新的激励起点。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帮助每个同学顺利达到不断提高的需求水平。愈能满足这种需求就愈能调动内部驱动力。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是激励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具体措施,也是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现目标的可能。通过他们的自主选择,加深了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运动美学知觉能力,在运动中经历完整的身心统一,发扬良好的体育风尚和互爱精神,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因此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跳远的复习课中,根据课的任务和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我有计划、有步骤的设置了多个不同要求的“练习点”,在每个练习点上安排了不同形式的练习,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又设计了“破层次记录”的比赛游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技术、技能,选择符合自己的练习,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练习之中。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好。4 沟通心灵的融通激励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分组练习的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同学与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时会发生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要有容人之短、不计恩怨的胸怀,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做到“理中有情”,相互沟通。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的“皮格尔马利翁”效应证明一个人在受到别人语言评价时,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被评价者对自己的看法,并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不能区别对待学生,不研究语言的艺术,就会导致负效应发生。如果这种融通和理解得到了同学的认可,他们就会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学习和训练,且这种效应会长时期持续下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百利而无一害。5 幽默也是一种激励艺术
有人说过幽默感是判断一个伟大民族智慧.和气质的尺度。幽默的语言具有愉悦、美感和批评作用,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同时国外把“有幽默感”作为评价大学教师教学好坏的标准之一,可见幽默语言的作用非同一般。
例如50年代在一次高级知识分子大会上,陈毅知道曾有一位因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想投河自杀的老教授也参加了会议,于是说“我们不过想帮助大家放下包袱,和工农群众一道前进,你为啥偏要和龙王爷打交道,不肯和我陈毅交朋友呢?你要投河也该打个电话给我,咱们商量商量嘛!当然啦,怪我陈毅教育不够。”这一席话,活跃了气氛,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显得那么自然、得体,易于被人接受。
诚然,体育教师要想使自己语言具有幽默感,深得学生喜欢并非易事。但只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修养,尽可能将多类知识融汇贯通,掌握语言技巧,就一定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幽默感。
第四篇:赏识、激励是一门教学艺术
赏识、激励是一门教学艺术
湖北省安陆市陈店中学沈 伟432613
激励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是以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为基础的、是由受需要制约的动机推动的。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生理的,也有社会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也就是管理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设置一定的工作管理环境,满足人们的需要,对人们施以刺激,使之产生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以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激励理论是我们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种重要理论。
作为一名教师,做好赏识激励学生工作,是提高学生成绩很重要的一环,有时它甚至比教师知识水平对学生影响还大。赏识激励,一方面要努力找出学生可赏识,可激励之处,激励到点子上,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识激励: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尽可能地给予宽容和谅解。我个人认为,对学生的赏识、激励教育,就做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要教好学生,就应该了解学生,熟知学生,你的学生在想什么,希望做什么,爱好干什么,你都要心中有数。要认识到: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最需要得到的是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最需要给予的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曲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安慰;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最需要得到的是鼓励;当学生有某一兴趣时,最需要得到的是支持。只要这样做,赏识、激励教育才能产生预期效果。作为教师,无论在教学中或是管理中,很有必要换位思考一下,要站在青少年学生这个年龄段上换位思考。要想真正了解学生,就要喜欢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到你的可亲,可信、可靠,这样,他们才能对你敞开心扉,使你真正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在需求。很多老师对眼中的所谓“差生”,总是把批评指责挂在嘴上,把严字写在脸上,甚至还有过激的行为,这样往往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点我是有体会的,我的小孩智力应该还不错,但由于太顽皮,有时还和同学打闹,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听话学生,经常罚站,有时还是站在办公室。于是他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老师,然后变得不想学习,甚至不想上学,成绩一落千丈,考试经常不及格。有一天,孩子对我说:“今天我要早点去上学,我拿着班上的钥匙呢!”后来我才知道,是他叫班长把班上的钥匙给他拿着,也就是在他心中,他还想当班干部,想为班级做些事,想表现自
己,这应该也属正常。可被班主任老师知道后,在班上狠批了他一顿,让他更对学习没信心了,甚至不想看到这位老师。这本是一个多么好的激励、帮助学生的机会呀,可这位老师没把握住,可惜啊!
二、赏识、激励,努力寻找学生闪光之处
赏识激励要有针对性,力求在平凡,普通中捕捉搜寻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内力,使其扬长避短,在成功中品味、赞扬其优点、优势,以促进个性特色形成。
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表扬,对学生多么重要。对学生的表扬从哪些地方入手呢?例如:学生好的习惯,一次好的作业,考试中的微小进步,这些都是老师可以表扬的方面。我们也做过学生,都知道,学生对成绩非常关注。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好的思维方法,都应给以肯定。前面提过,我的小孩天生顽皮,在五年级以前,语文成绩一直较差,老师头疼我也非常头疼。到六年级后,遇到了一位老师,她对学生的激励做的非常到位。孩子到她班上后,她先对孩子作了些了解,知道他其实很聪明,就是有些管不住自己,再就是爱表现。知道这些后,她让小孩当上了小组长,让他帮助检查本组学生的作业、背诵等,同时告诉他检查别人,首先自己应做好。这给了孩子动力和压力。每当孩子有了微小的进步时,她都能发现,并能给予适当的鼓励。当孩子回答对了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时(也许对成绩好的同学并不难),她对孩子伸出了大拇指,孩子笑了,回来还告诉了我,看起来他是真的高兴,他多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当孩子的作文中出现了一句好的句子时,老师为他画上了红线,并给了鼓励的话。一段时间后,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自信心也变强了,他又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孩子对老师的印象好了,他第一次对我说了“语文老师真好!”。就这样我的孩子现在的语文成绩已经了有很大的进步。寒假时,他读书以来第一次得到了“五星级学生”奖状,他跑着回到家,对妈妈说:“妈妈,我得了五星级学生奖状,你一定非常高兴,是吧?我还把学校奖的一支圆珠笔送给了语文老师呢!”。别提,此时此刻孩子是多么高兴,全家人都笑了。多么懂事的孩子呀!谁说我的小孩不听话。同时,我也看了老师对他的评语,写道:“老师喜欢你,是因为你的聪明可爱,还有你上进的那股劲。但每当看到你的字时,老师会很伤心,其实你可以写好的,用心去练,好吗?”多么温
馨的提醒,孩子有理由不认真练字吗?此情些景,我觉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对于学生,有时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处理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可能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而亲身感受这种体验的学生却一辈子也忘不了。赏识激励就象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
三、潜能生更需要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包容
在老师眼中,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溢美之词不绝于耳;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招人讨厌。而恰恰就是这些学生更需要多一点赏识,多一点激励,甚至还应对他们的缺点乃至错误给予包容。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放纵吗?为什么还要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予以包容呢?一般来说,人,包括我们自己,谁也不会喜欢或保留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只要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所察觉,都愿意克服和纠正,就人之常情说,谁也不愿意让人当众揭老底,即使有失误与犯错,大都希望能得到相关人的谅解。本应该受到责罚,反倒没有给予责罚,本不应该谅解的,反倒得到了原谅,此人定会心存感激,会更加自责、内疚,这样心理情感人们都可以理解。
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上课听不懂,根本跟不上课,却仍然静静地坐在座位上,陪着其他学生听课,常年累月,不敢捣乱造次,现在想想,这容易吗?那几乎是一种受罪的感觉,提问他们,答不上来,甚而大发雷霆,拿他们当出气筒,现在想来,真不应该。然而偏偏是这样的学生,每次见到我,总先打招呼、问好。毕业出校后,见到我,总问:“ 老师,我现在在哪工作,出差时到那儿玩,需要什么说一声。”看,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仗义!此情此景,常使我心中内疚不已。也许广大教师有和我同样的感受,这说明什么呢?真是值得深思啊!我在教学中试着和一些所谓 “潜能生”交流,其实,他们也渴望成绩提高,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只是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慢慢地失去信心了,于是“破罐子破摔”,不想学了。后来我不断鼓励他们,试着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做对了时,脸上都会流露出兴奋的笑容。多次尝试后,他们大都能重新拾起学习的信心。
四、在运用赏识、激励时,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确实,“夸”是一种赏识,一种激励,在我们这样一个对孩子吝于肯定、褒奖的国度,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
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赏识、激励才能增进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如果只能表扬,不能批评,那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就差,经不起失败;一般来说,学生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此时应以适当的批评和惩罚,但又要把握好“度”,既要让他明白自己的过失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又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在激励学生时,对他们的要求定得切合实际,客观合理,既不能过高,高得不可及;又不能定得过低,否则,缺乏激励作用。要循序渐进地激励其上进,切忌操之过急,欲速而不达。
有人说“孩子是宠大的”,这也许有一定的道理,每一位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老师是“风”,要时刻鼓起学生前进的“帆”,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五篇:戏曲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戏曲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文明之一,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与亦独具风彩。然而,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绚丽多姿。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校开设音乐戏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兰”、“表花名”、“小放牛”、“:小姑贤”、“小女婿”,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和提高。
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象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评剧《花为媒》,表花名一折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三、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象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中小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