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激励艺术讲稿
1激励艺术讲稿
一、鲶鱼效应
1、故事引入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使鱼在途中死去,都在鱼舱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2、实例:择校、择班时选择高手多的班;在学生分组时加进一条“鲶鱼”;一个团队中要有出类拔萃者(武林高手)等等。
3、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因此,班主任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过度的紧张应该避免,以防止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②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如果不好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则常常会起相反的作用。在班干部的设置上若能将这些人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就会产生鲶鱼效应,班级活动容易开展,班集体建设更为顺利。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
1、故事引入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极为认真地告诉校长、老师,并透露给这些学生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的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
2、概念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管理工作和人际交往中,一旦好意知觉对方,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我想早点听到你们成功的消息”等等,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望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中得以产生。
三、阿伦森效应
【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结果】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实例】
1、有效利用
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位朋友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分析:“正面难攻”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应。
2、反例
小刚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单位工作,刚一进单位,他决心好好地积极表现一番,以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于是,他每天提前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要求加班,领导布置的任务有些他明明有很大的困难,也硬着头皮一概承揽下来。
本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积极表现一下自我是无可厚议的。但问题是小刚的此时表现与其真正的思想觉悟、为人处世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模式相差甚远,夹杂着“过分表演”的成分。因而就难以有长久的坚持性。没过多久,小刚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拖了,还经常迟到,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更是挑肥拣瘦。结果,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印象由好转坏,甚至比那些刚开始来的时候表现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还不好。因为大家对他已有了一个“高期待、高标准”,另外,大家认为他刚开始的积极表现是“装假”,而“诚实”是我们社会评定一个人所运用的“核心品质”。
【应用】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四、德西效应
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 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培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降低,变成是二者之差,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实验】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第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结果】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分析】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
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关于德西效应的可能解释:
1、原有的外加报酬距有关需要满足的水平太远,对外加报酬的要求太强烈;
2、直接激励的原有强度不足;
3、价值观(思想信念)的某种偏差,未能将需要层给结构调整得合乎工作要求。
【应用】处理好这几个因素,一般会降低外加报酬对内感报酬的消极影响,外加报酬会在不影响内感报酬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作用。
五、拍球效应
拍篮球时,用的力越大,篮球就跳得越高。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潜能的发挥就越充分。优秀的老师总是尽可能地信任学生,不断鼓励学生;而批评则尽可能委婉,不使矛盾激化。
第二篇:艺术概论Ⅰ讲稿
艺术概论讲稿
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一、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艺术创造的目的是要满足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
二、艺术创造也在改变着自然界物质存在,并且建构着自己的物质存在形式,所以它也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形态的基本特征:
•一
情感特征 •二
个性特征
•三
审美特征 •四
形象特征
课后思考题
•1.你对艺术的理解?
•2.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3.艺术形态有哪些基本特征?
第二节
艺术形态的划分
一. 物化结构与艺术形态
•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艺术形态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1)
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它的物化结构形式,主要是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地展开。并在一定时间过程中去召唤欣赏者的审美期待和审美体验。这类艺术的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都是在一个特定时间程序里,动态性地实现的。这类艺术与时间结缘,只有在时间里程序性地展开,才得以显示它的生命力和魅力,故此称为“时间艺术”。
•(2)空间艺术:包括美术各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并列式地展开艺术形象。一般占有二维,三维或多维立体空间。艺术形象都是在一个特定空间静态性实现的。由于这种特性,这种艺术与空间结缘才得以显示它的生命力和魅力,故此给以美学上的定性,称为“空间艺术”。
•(3)时空艺术:首推舞蹈。既有时间艺术的特点、又有空间艺术的特点,即它的艺术形象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地展开,而且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鲜明具体的视觉形象。这种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物化结构形式的艺术,称之为“时空艺术 ”。
二、符号体系与艺术形态
• 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艺术形态可分为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
•1. 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等 •2. 非造型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等
•3. 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包括戏剧表演、文学音乐等。
三、其它划分方法
1、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划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想象艺术。
视觉艺术:美术、舞蹈 •
听觉艺术:音乐 •
想象艺术:文学 2. 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划分: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动态艺术:舞蹈、文学和音乐 •静态艺术:美术各门类
四、各门类艺术的基本形态特征
•A.音乐的特征:以旋律、节奏和音响为要素,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音乐具有召唤心灵的感染力,最富于表现情感,但音乐传达的艺术形象较抽象,不鲜明具体,叙事性较差。
•B.绘画的特征:是以点、线、面、体以及色彩、空间、虚实等为要素,在二度空间中创造艺术形象,表现画家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它是以静态方式展示形象,因此绘画具有十分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但绘画形象的瞬间性决定了它不善于叙事,也不善于表述心理活动。
•C.舞蹈的特征:是人用自己的身体按照一定的节奏所进行的连续的运动,它以姿势、结构、动作为三要素,舞蹈艺术的特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去表现某种观念和情感的冲动,因此它是最富于人的情感的艺术,但它不善于叙事。
•D文学的特征:是以文字符号为要素,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它能将最复杂的事物、人物独特的性格和心理状态详尽的描述,因而最擅长表达情感和叙事,但是文字语言所描述的艺术形象比较抽象,不鲜明。
•E.综合艺术之王—电影的特征:是以蒙太奇的镜头组合完成完整的电影场景,以表现创作者构思的一门艺术。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擅长表现情感、叙事、刻画人物性格,而又具有鲜明的形象。它集视觉、听觉、想象的艺术效果于一身,发挥了所有原艺术的优点,又弥补了所有艺术的弱点或局限,因此称之为“综合艺术之王”。
•*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为构成、装配的意思,用于电影,是指镜头的组接和剪辑。常用的手法有:平行、对比、象征、复现等。F.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实用、坚固、令人愉快(美观)是最佳建筑的三要素。G.雕塑
•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艺术形象具有立体性,是在三维空间展示出来的,并且有一定的重量;它不仅诉诸视觉,而且是可以触摸的。“雕塑”这一称谓,是由于它的基本技术包括雕和塑两种方式。
•H.工艺美术 •I.摄影艺术 •J.书法艺术 •K.前卫艺术 •1.大地艺术 •2.公共艺术 •3.行为艺术 •4.波普艺术 •5.装置艺术
•6.欧普艺术:又称光效应艺术、视幻艺术 •7.偶发艺术
•8.概念艺术:又称观念艺术 第三节 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
一、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二、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乃至世界折射外在世界
三、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 第二章 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一.原始艺术
衡量艺术的标准
尽管理论界在艺术定义上存在种种差异,但在 两个基本点上却有着共同的认识,就是:首先,承认艺术是人的创造物而非自然存在物;其次,艺术这种创造的主要价值是供人们观赏,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不是其它实际功利性的用途。二.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艺术的发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
•(1)生理上: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艺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
•(2)心理上:劳动实践导致了主体意识及各种精神观念的诞生,使艺术的发生成为可能。
人类最早的美感是在工具的加工制作活动中萌芽的。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正是美感产生的基本条件。在工具制造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形式的规律和产生了审美的形式感。
•2劳动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还因为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是和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三.促使艺术发生的其它因素
•1.摹仿说—是古希腊学者中流行的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摹仿。是最早的艺术发生学说。
摹仿说的缺点:一 “摹仿的冲动”为什么必然导致艺术创作而不是其它活动;二 未能说明摹仿的本能从何而来;三 忽略了艺术中的表现性因素。
•2.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游戏说是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康德、席勒和斯宾塞。
缺点是:偏重于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其次,游戏说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劳动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弊病。
•3.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这曾是西方有关艺术起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有泰勒、弗雷泽等。
缺点是:这种论点实质上就是用实用论解释艺术的发生,在巫术背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生产劳动的需要。此外,也没有能证明巫术观念是人类最早发生的意识形态。
•4.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持此观点的有雪莱、托尔斯泰、科林伍德、苏珊.朗格等。他们具体的观点虽不尽一致,但都认为表现情感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因而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缺点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何以证明艺术的产生是必然的。
•5.潜意识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把艺术看作是个人潜意识的象征表现,而潜意识的真正内容则是被压抑的性欲,艺术活动(创作和欣赏)是摆脱苦闷的一种手段。
•缺点是:性欲作为人类种的繁衍的生理基础,对艺术的发生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其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夸大。单元思考题
•1.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劳动?
•2.西方单因论有哪些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其主张和局限性是什么?
第二节
艺术的发展
•一. 艺术随时代而嬗变
艺术从人类审美萌芽后就进入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
•艺术是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在具体物质材料上的体现。
•首先,不同时代的政治、哲学、伦理、宗教观念会对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产生影响,而会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出时代的烙印;
•其次,不同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提供给艺术家创作的物质材料的不同,艺术的面貌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 艺术发展的继承和革新 •1.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1)艺术形式的继承
•(2)艺术内容方面的继承
•(3)民族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上的继承 •(4)经验技巧的继承 •(5)物质材料的继承 •2.艺术继承中的革新创造
艺术在继承中发展,不是对遗产简单机械的照搬。艺术的合理继承是以艺术的发展为目的的,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和阶级、任何艺术家对待遗产的继承,都是有条件的、有选择的,是吸取其有用成分,加以革新和创造。课后复习题
•1.为什么艺术会随时代嬗变?
•2.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功用
•一.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 •1.艺术与经济
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对艺术的发展会起推动作用,但在个别特殊情况下,艺术的发展与阶级性的经济条件关系不大。
•2. 艺术与政治
政治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国家政权及其制定颁布的法律制度;一是指人们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艺术在这两方面都与政治发生联系。(1)从国家政权来说,它必然要对文化进行某种形式的管理,制定出某些成文或非成文的文化政策,用以规范社会文化活动。(2)从艺术家方面来说,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内容从来就是艺术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艺术家总是以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3.艺术与哲学
•(1)哲学对艺术家个体的影响。艺术家的哲学观点不能不通过自己的作品流露出来,使某些艺术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每种艺术思潮、每一创作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观点相联系,哲学便成为这些流派观察生活的基本指导原则或观点。
•4.艺术与宗教
•(1)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艺术与宗教在原始艺术中就紧紧联系在一起,普遍的宗教活动成为推动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宗教又极大地禁锢和限制了艺术的自由发展。•5.艺术与道德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因为艺术以人与人的生活作为自己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其中就包括人的道德面貌,而当描写和表现人的道德面貌时,艺术家又不免要作出自己的道德评价。其次,社会对一件艺术品的评价中,不可避免地使用道德的标准,那些明显触犯了社会道德准则的艺术作品往往会引起社会激烈的批评乃至干预。
•6.艺术与科学
•(1)两者间的区别:
•A. 在反映对象上:科学以自然和社会为对象,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而艺术的对象是以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为对象。
•B.目的上:科学以认识为目的,以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为目的;艺术不仅以认识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还要评价生活和表现情感。
•C.思维方式上:科学主要运用逻辑推理,是理智的活动;艺术则主要运用想象力,用形象思维,是带有浓厚的主观情感的创造性活动。
•(2)科学对艺术的影响
•A.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为艺术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
•B. 新技术手段的普及也导致某些传统艺术形式的衰落;
•C.科学领域内的某些重大发现对人类的美学观念发生渗透和影响
7.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关系
(1)所有的艺术都遵循美学的基本规律,同时都具有艺术的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共性特征。(2)不同种类的艺术之间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某些共同特征。(3)不同种类艺术之间还能以各种方式将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常见的创造新品种或新表现方式的途径:(1)以我为主,吸纳他长(2)彼此辉映,相得益彰(3)多种元素,融合为一
二、艺术的社会功用
1、审美功用——
•(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到产物,艺术从产生以来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愈来愈强烈的审美需要。因此审美就构成了艺术最基本的或最主要的社会功用。
•(2)审美,即是对美的欣赏,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方式。
•(3)艺术在给人们提供欣赏的同时,提高人,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培养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个性,即“美育”或称“审美教育”。
•(4)审美教育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实现的,是以“寓理于情、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的,因此人们乐于接受,这种接受方式,毫无强制的成分,完全由欣赏者自己选择。
•(5)艺术的审美功用以两种方式实现:对象美和目的美
2、认识功用——
•(1)艺术反映生活这个命题,道出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宇宙和人生中的任何领域都可以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因而也都可以在艺术中以不同的方式得以反映。
•(2)在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不仅生活的本质得到深刻的揭示,而且生活的外观也得到尽可能 真实的描绘。
•(3)在浪漫主义艺术作品中,能给人提供一个时代人们的理想幻想和激情的生动表现。
3、社会组织功用——
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创作的。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产生共鸣,使它成为联结阶级、民族、人类型精神纽带,启发阶级和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4、艺术社会功用的发挥
•a 艺术最基本的社会功用是审美功用,其它功用只有在此功用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出来。•b 艺术社会功用的发挥与社会历史条件有关:在社会矛盾尖锐时认识和社会组织功用受重视和强调;社会矛盾缓和时更重视和强调审美功用。
•C艺术社会功用的发挥还艺术欣赏者条件的制约。
第三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它是艺术家最终的劳动产品,更是社会公众接触艺术的最主要途径。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结果,又是艺术欣赏活动得以开始和展开的基础。
一、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
•(1)首先艺术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分工协作方能完成一项产品,而艺术作品可以由艺术家独立完成。
•(2)艺术是表达人类内心思想和精神世界的活动,这种活动创作主体——艺术家的主观性决定了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还指艺术家必须有一个相对独立自在的,不受任何外界强迫和干扰的创作环境。
2艺术作品是独立自主的艺术实践的产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实践的精神产品,不产生艺术作品,艺术活动就没有意义。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劳动的承载物。艺术家的思想水平,审美趣味,技巧等等全部集中体现于他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家用其作品来才能证明他艺术活动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
•(1)艺术作品的题材反映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兴趣所在。
•(2)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审美趣味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3)艺术作品体现出的创作方法、艺术形式、技巧等反映了艺术家专业修养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高低。
二、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有意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的统一。“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可传达的物象。“意”和“象”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
2、“意象”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二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1)艺术家的“意象”是他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经过一些精神加工后在头脑中形成的,这个意象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对具体物象有了感受,产生情感联想,结合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东西。
•(2)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是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通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表达出来的结果,是“意象”的物态化形式。
•(3)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和作品中的意象,一个为主观的、意念化的,一个是客观的、具体的。它们之间既有差别,又有一致性。
3、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结果。
•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但它却是后者的具体显现。
•意象的产生:
•(1)艺术家在观察生活中受客观物象刺激和启发而形成。•(2)艺术家主观思想的表达。
三、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和形式的概念 •(1)什么是内容
内容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创作意图、是社会生活在作品中的能动反映。一般由具体可感的、自身完整的艺术形象构成。
•内容包含题材和主题两个概念,其中题材主要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客观方面,即来自生活的具体的人、事、物;主题指照片内容的主观方面,即艺术家的思想意图。
•(2)什么是形式
是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因素,是作品内容的承载者,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2、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内容决定形式运用,而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因为艺术作品终究是用来反映艺术家意图的,因此,内容就成为作品最主要的因素,但形式对内容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好的形式可以增加作品内容的强度和感染力,而不协调的形式则会给作品意图表达造成损害。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协调统一是成功作品的标志。
•3.艺术作品的意蕴
•艺术作品的意蕴就是一艺术作品内涵而外显的一种精神、意境或意味。
第二节 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就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体验时运用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材料工具等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称为艺术语言。
一、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态 •
1、艺术是一种语言——
语言是一人们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途径或手段。我们说艺术也是一种语言,是因为艺术也是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途径或手段。
2、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
我们说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是因为艺术已经不依赖于其它语言、不求助于其它语言手段的协助就可以表达意图,或者说已经能够独立地成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
•3.艺术语言的运用
二、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特征及相互作用
1、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特点: •(1)美术
美术的艺术语言主要有:点、线、面、体、空间、光线、色彩、材质、肌理等。•(2)建筑
•建筑的艺术语言主要体现在体、面、空间等因素。其中建筑的体分为:体形、体量和群体。
•(3)音乐
•音乐的语言主要因素是旋律、节奏、调式、调性、节拍、和声、曲式等。其中旋律是音乐表达感情的重要语言之一,它被认为是音乐的灵魂。
•(4)舞蹈
•舞蹈的艺术语言就是动作
•(5)戏剧、戏曲
戏剧和戏曲艺术包含着美术、文学、音乐和舞蹈等各种艺术样式的因素,自身也有特殊的语言就是表演。
•(6)电影、电视 •(7)文学
•2.艺术语言的界限与借鉴 •三.艺术语言的功能
•1.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 •2.具有独立的审美功能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属性 •
一、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
•艺术作品是审美活动的产物,审美属性是艺术作品的客观属性。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表现在艺术作品创造了美的新形式——艺术美。
二、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
1、艺术作品商品属性的来源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是指艺术作品实体或构思等由于社会现实需要而衍生出的经济价值。•(1)艺术作品是一种商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产品,因为艺术作品中凝结着艺术家的社会劳动。
艺术作品和满足公众生存需要的其他商品有着共性的一面,这就是艺术作品商品属性的根源。
•(2)艺术作为商品,其消费有自己的特点:永恒性和多次性。
•(3)资本对艺术创作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给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条件,促进艺术创作的进行,促进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影响着艺术创作的精神导向,对艺术创作有着极强的反作用,有可能使艺术家蜕变为商品生产的附庸。
2、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
•A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价格基本是成正比的。
•B、从艺术本体来讲,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格具有不同步性的特征。
•C、作品的商品价格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两种价值评判标准。从长远来看,内在价值终究会起决定性作用,起商品价值终究还是以艺术价值为衡量标准。
第三篇:激励学生的艺术浅谈
班主任工作初探
——浅谈激励学生的艺术
阮清波
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一、激励的基本原则
运用激励的教育方式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为主的原则。
学习动机有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小,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暂。外部条件“时过境迁”,被其激发起来的外部学习动机也就会随之而“灰飞烟灭”。如学生在准备某项竞赛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会高涨,但竞赛一结束,这种积极性就不复存在。内部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大,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久。如一个学生对某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这门学科。这一规律启示我们,教育者在激励学生时,应坚持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为主的原则。
2、以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到最佳水平为原则。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对学习效率都是不利的。在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在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会使学习活动产生最佳效果。教师激励学生,就要尽力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到最佳水平。
3、坚持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励不同人的原则。
激励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人的特点,灵活地采取具体的激励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否则,不考虑人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的人都千篇一律地采取某一种激励方式,根本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某些特定的人需要特定的激励方式。
二、激励方式 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可采用如下一些激励方式:
1、目标激励
学生在学习时都希望取得一定的成绩,有成就感的需要。教师抓住这点,设置适当的目标,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设置须合理,它直接关系到目标激励的效果。合理的目标应有价值性、挑战性和可能性。目标的价值性就是目标对班级和个人有意义。价值越大,激励作用也越大。价值不大,就不能构成真正的动力。目标的挑战性就是实现目标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而言。如果一个目标不需花太大的力气,甚至唾手可得,激励作用就不大。因此,设立的目标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实现它不是轻而易举,而是必须付出较大努力,才能起到激励作用。目标的可能性是说目标经努力有实现的可能,如果让人觉得目标可望不可及,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应以建设一个先进班集体为总目标。先进班集体一定有良好的班风、学风,这对班级和个人健康成长非常有利,它有极大的价值性;先进班集体考查范围较广,它要求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大幅提高,绝非伸手可及,必须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它有挑战性;只要全体学生同心一气,努力奋斗,它就可能实现,它有可能性。对于个体学生而言,应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总目标,它同样是一个合理的目标,能很好地激励学生。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除了一个总目标外,还应有阶段目标,单项目标。比如学习目标应有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远期目标应是学习理想,近期目标则是面临的考试目标,中期目标则是学年考试目标。每个目标都应是合理的,而且目标应随着上一个目标实现与否的情况适时调整,使之总是趋于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另外,作为班主任,千万不可忽视体育及其它课外活动,如校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等,也应及时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习目标的实现也极为有利。体育及课外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的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学习中同样需要,班主任如能及时总结提炼,加以表扬,并指出这些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号召学生把这种精神迁移到学习中,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参与激励
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参与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可以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班级目标的设立,班规班纪的制定,可为此召开主题班会,老师先阐明设立合理目标的意义、制定班规班纪的必要性,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拟出意见,最后老师汇总并概括,形成条文,并公之于众。由于是同学们自己制定出来的,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热情一定会很高,遵守班规班纪的自觉性一定会很强。
3、竞赛激励
竞赛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心理,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保持良好的记忆状态,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上总有先进与后进之分,传统观点认为只有先进生才能竞赛,其实不然,后进生同样可用竞赛的方式来激励他,只有应有区别。对先进生,应鼓励他们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级各单项竞赛,更要鼓励他们与其他班的优秀生比高低。对于后进生,应鼓励他们与成绩相当甚至略高于自己的同学展开竞争,定下一个合适的目标,让他们在竞争中既看到进步,又明确不足,永不放弃对学习的追求。这样,全班就会充满竞争活力,积极性高涨。
4、表扬激励与批评激励
在学习中,教师要表扬成功,勉励他们继续努力;批评失败,督促他们重新努力。表扬与批评都能起到激励作用,但须注意:①无论表扬或批评都不能滥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让其他同学对被表扬者心服口服,从而去学习他,被表扬者也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让被批评者认识到不足,奋起直追。②多表扬,少批评,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抓住其点滴长处理品予以表扬。③表扬与批评要把握分寸。对后进生批评多了,他会更胆小自卑,对先进生表扬过度会使他傲气十足,目中无人。
5、关怀激励
关怀激励,可从思想、学习、生活三方面进行。
在思想上,教师可常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理想抱负,精神苦闷等,加以鼓励、开导。
在学习上,每次考后,老师要及时找同学谈心,帮助他们分析成攻与失败的原因,让成攻者感到是由于努力的结果,那他就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预期在下次考试中再次获胜;让失败者认为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成功,不要把失败原因归结到是基础薄弱或智力差,那样会使他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会感到停滞不前,这就是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此时非常需要老师的关
怀鼓励,老师应及时指出这种现象的客观性、普遍性,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使学生走过高原,登上顶峰。
在生活上,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日常饮食起居,关心身体健康状况,让他感到来自老师的温暖,从而积极努力地学习。
总之,教师真正关怀学生,会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把它变成精神动力,6、支持激励
教师支持学生的工作,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对一些特长生,教师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给他们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满足他们贡献和成就的需要,可以把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极大地发挥出来。如会写字或会美术的同学,可鼓励他们办黑板报,会唱歌的同学,可鼓励他们教歌,甚至独唱表演。
7、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要求学生经常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成功处,进行自我表扬,体会成就感,这样,自信心更强,学习热情更浓,学习积极性更高。比如,考试后,一般来说,成就好的同学有成功感,成绩差的同学有失败感,做好差生的工作应是老师的教育重点,如果让失败感笼罩着差生,显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自信心会受到打击。此时,教师应让学生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处,闪光点,哪怕是书写整洁,步骤清晰,计算正确这类小事,也可给他安慰,鼓舞。
总之,激励方式多种多样,的确是门艺术,需要广大教师研究、探讨,以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育工作。努力学习。
第四篇:营销激励艺术
营销激励艺术
政策激励公司和所属团队在制定各种政策时,能做到反映大家利益,才能调动众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标激励制定明确的目标,会使营销员行动积极,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主管领导行为激励主管领导的言行往往起决定性作用,下属习惯性向领导学习。领导良好的行为能把优秀人才吸引住,使群体间形成巨大合力。
榜样激励榜样是一面旗帜,它比劝说、教育更有说服力、号召力和感染力,给人以鼓舞,激起模仿和追赶愿望。特别是营销员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经验做法,更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激发起追赶的动机。
情感和关怀激励积极的情感可以产生惊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因此,主管领导应注重对营销员进行感情投资,认真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从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关怀,增强感情融合度。
信任激励信任就是力量,营销员在受到公司和主管领导信任后,会产生很强的荣誉感,激发责任心,工作上产生动力,使潜能得以充分发
挥。
支持激励当营销员工作、展业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如果主管领导大力支持,为其排忧解难,他们会以感激的心情加倍努力地工作,并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评判激励对下属行为及时中肯地予以肯定或否定,引导他们正确的思路,从而影响其行为,使其向着进步的目标前进。
荣誉激励荣誉是一个人的社会存在价值,它能使人产生满足和自豪感。在荣誉激励中,除对个人外,还要注重对集体的鼓励,以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第五篇:领导激励的艺术
领导激励的艺术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作为领导者,要想充分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必须拥有一套高超的激励艺术。一个领导者是否具有这种激励下属的能力,直接关系到领导行为的效能。因此,要想提高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领导者就必须掌握领导者的激励艺术。而如何掌握激励的艺术,本人认为主要应该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一、用期望改变人的现实。著名的期望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是建立在人对未来目标期望基础上的,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对行为结果引起的满足感的期望。根据这一理论,领导者用可望可及、经过奋斗可以达到的目标对下属进行激励,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社会风气很坏,很多学生受到影响,不求上进,考试作弊。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从300人里挑选了60人组成“荣誉班”。学生被告知他们是因为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上的。学生们很高兴,对前途充满信心。结果奇迹出现了,若干年后,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有了成就。后来才知道,那60名学生是老师随意抽签决定的。自然,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多见,但道理却十分明显。对学生来说,老师寄予的期望越高,学习就越勤奋;对下级来说,领导寄予的期望越大,向上的信心就越足,行动也越主动。这是期望激励的作用。
二、发挥领导榜样的作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领导者以
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例子:汉代名将李广他之所以一直深得部下爱戴,就是因为他事事总是以身作则。有一次,李广率领4000骑兵被匈奴左贤王40000骑兵包围。李广的士兵很害怕,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李敢亲自率领自己的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回来报告李广说:“匈奴很容易对付啊!”士兵们这才安下心来,坚持到援兵到来。《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也是对领导榜样作用的高度概括。领导者只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才能具有号召力,才能激发起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把情感作为一种力量。人的情感虽不如行政手段果断、强硬,但内化于心的力量却更为柔韧、充实,它往往决定人的态度取向和心理强度。因此,领导者应该有意识地把情感作为一种力量来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首先,要动员自身感情的力量。任何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倾注自身的巨大情感,否则,任何事业都是难以成就的。作为领导者,也必须首先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到工作中,渗透到与下属接触的言谈举止里,才能以自己的强烈情感感染并激励下属。其次,要尊重下属。不仅要尊重其人格,还要尊重他的价值,即存在价值,只有把个体和集体的价值利益联系起来,才能实现最大价值。再次,要关心和爱护下属。作为领导者,对下属应关怀备至,创造和睦、友爱、温馨的环境,这必然会激发下属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