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9杜甫诗三首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14:1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9杜甫诗三首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9杜甫诗三首新人教版》。

第一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9杜甫诗三首新人教版

练案9 杜甫诗三首(1)

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54(B)A.玉露(lù).渚清(zhù).B.单于(chán).凋伤(diāo).C.琵琶(pá).朔漠(shuò).D.青冢(zhōnɡ).暮砧(zhēn).zhǒnɡ。

2.下列加点词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55(A)A.玉露凋伤枫树林

.C.一去紫台连朔漠

B.白帝城高急暮砧 .D.风急天高猿啸哀 . 塞上(sài). 霜鬓(bìn). 萧森(xiāo). 千载(zǎi). 省识(xǐnɡ). 禅让(chàn). 环珮(pèi). 潦倒(liáo).【解析】 A项,“渚”读zhǔ;C项,“琶”读轻声,“禅”读shàn;D项,“冢”读【解析】 凋:使动用法,使……凋落。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35(D)A.玉露,白露;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枫树林”这个斑斓的意象,渲染绚烂凄冷的气氛。C.“巫山巫峡”的节奏,则造成一种绵延幽深的感觉。

D.“兼天”“接地”,写出了浪大云涌的景象,这阔大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使人顿生自豪之情。

【解析】 “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使人顿生自豪之情”不对。4.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58(C)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5.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59(D)A.《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这首诗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咏怀古迹(其三)》颈联“画图”句承第三句,“环珮”句承第四句。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养她的故土。

C.有人认为《登高》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为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D.《登高》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着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

【解析】 “新停浊酒杯”的原因是因为老病。

6.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36(D)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首联意在通过霜降草枯,枫叶凋落,表现一种孤寂肃杀的秋景。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颔联对秋景作进一步的渲染,上句写景,下句是由即目所见景色联想而产生的一种思绪。“兼天”“接地”既可对偶整齐,也是为表现浪大云涌,使人感到天上地下,江间关塞,无处不是惊涛骇浪,动荡不安。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由眼前秋菊的开放,想到自己沦落他乡的处境,又增加了对故园的怀念之情。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结尾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深秋转到初冬,人们为了御寒,家家都在赶制棉衣,诗的意境更加阴冷肃杀。

【解析】 仍然是深秋

7.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5分)导学号 25894237(C)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解析】 “故园心”兼有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之意。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导学号 25894238(B)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蜀道难》原是乐府诗《相和歌辞·瑟 调曲》的旧题,多写蜀道险阻。

B.杜甫,世称杜少陵,他一生经历坎坷,他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登高》是唐代宗大历年间杜甫流寓夔州时的作品。

C.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晚唐诗人。其诗情致婉曲,风格独特,其爱情诗成就尤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均为描写爱情的千古绝唱。

D.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李杜”的说法,既指李白和杜甫的并称,又指李商隐、杜牧的并称,也有人称后者为“小李杜”。

【解析】 杜甫不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二、提高阅读能力(2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导学号 25894239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BC)A.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B.“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两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知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且富含哲理。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解析】 B项,“情景交融”错,此两句并没有写景。C项,这两句并非真的是诗人与

①友人的问答,而是诗人的想象、假设,是虚写。

10.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6分)答:(1)本诗表现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25894063

宿 府 杜 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DE)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

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尾联照应颔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E.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等。

【解析】 D.应是“尾联照应首联”。E.“官场失意”应是“孤苦无依”。1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6分)答: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闻所见: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诗意】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第二篇:2018高中语文练案9杜甫诗三首3!

练案9 杜甫诗三首(1)

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25894054(B)A.玉露(lù)

塞上(sài)

渚清(zhù)

霜鬓(bìn)....B.单于(chán)

萧森(xiāo)

凋伤(diāo)

千载(zǎi)....C.琵琶(pá)

省识(xǐnɡ)

朔漠(shuò)

禅让(chàn)....D.青冢(zhōnɡ)

环珮(pâi)

暮砧(zhēn)

潦倒(liáo)....【解析】 A项,“渚”读zhǔ;C项,“琶”读轻声,“禅”读shàn;D项,“冢”读zhǒnɡ。

2.下列加点词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导学号 25894055(A)A.玉露凋伤枫树林

.C.一去紫台连朔漠

B.白帝城高急暮砧 .D.风急天高猿啸哀 .【解析】 凋:使动用法,使„„凋落。

3.下列加点词中有古今差异的一项是导学号 25894056(C)A.丛菊两开他日泪

.C.画图省识春风面 .

B.分明怨恨曲中论 .D.万里悲秋常作客 .【解析】 古义:曾经;今义:醒悟,探望,或节省,减去。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25894057(D)A.艰难/苦恨/繁/霜鬓

C.渚清/沙白/鸟/飞回

【解析】 玉露/凋伤/枫树/林。

5.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导学号 25894058(C)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6.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 25894059(D)A.《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这首诗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群山/万壑/赴/荆门 D.玉露/凋伤/枫/树林

B.《咏怀古迹(其三)》颈联“画图”句承第三句,“环珮”句承第四句。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养她的故土。

C.有人认为《登高》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为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D.《登高》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着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

【解析】 “新停浊酒杯”的原因是因为老病。

7.班级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雷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将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导学号 25894060

答:①感谢李雷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灯火阑珊”元宵佳节盛宴,一场元宵文化大餐。_(承前)同学们,这样的灯火阑珊,这样的月圆之夜,你是否会想起另一个月圆的十五之夜?_(共同点)是啊,天上月圆,人间月半,那一轮皎月又挂在了中天,_有请韩梅同学给我们介绍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_(启后)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引用诗词)李雷同学说到元宵节,让我想起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同样身为豪放派词人的苏东坡也在他的词中写到了我国另一个传统节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同点做衔接)大家知道他写的是哪个节日吗?对,是中秋节。下面有请韩梅同学为我们介绍“中秋节”。大家欢迎!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导学号 25894061

针对“为什么高铁上只有吃不起的盒饭却买不到方便面”的疑问,有人认为,动车组密封性特别强,而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不利于车内的空气质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不卖方便面,就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其实,高价盒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的是高铁服务人员缺乏敬业理念。只要他们转变服务观念,乘客就一定能吃上物美价廉的盒饭和方便面。

①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不一定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②不卖方便面不一定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③转变服务观念不一定能使乘客吃上物美价廉的盒饭和方便面。

二、提高阅读能力(22分)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25894062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

[唐]杜甫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注: ①太虚:天空。②贤人酒:浊酒。古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③阶除:台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BE)A.诗歌的题目表明诗歌包括两个内容:对雨抒发自己的情怀和邀请许主簿前来。B.首联运用比拟的手法,写泰山上涌起山峰一样的云层;无边无际,遮满天空。C.颈联写诗人摆好浊酒,侧耳倾听朋友车马到来的声音,表现对朋友到来的企盼之情。D.颈联中诗人称请朋友喝的酒为“贤人酒”,暗含着对朋友的赞赏之情。E.尾联写诗人看到下雨后道路泥泞,对邀请朋友前来之举感到非常后悔。

【解析】 B.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云层比作山峰。E.感到“后悔”不妥,应该是感到“愧疚”。

(2)颔联中的哪两个字最富有表现力?请指出并作赏析。(6分)答:最富有表现力的是“翻”和“落”两个字。(2分)傍晚的燕子上下翻飞,作者把它想象成是雷震的结果,突出了雷声之大,颇有气势;(2分)河中的鱼沉入水底,作者想象成是骤雨降落的结果,突出了骤雨之猛。(2分)【诗意】 泰山上涌起山峰一样的云层,无边无际,遮满天空。震雷惊翻了帷幕上的燕子,骤雨使河鱼沉入水底。此时,我面对着坐席前摆好的浊酒,侧耳倾听您的车马到门前的声音。唉,在雨天泥泞的时候邀请您来做客,实感内疚,不过还是希望您能骑马来到我的阶前。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25894063

宿 府 杜 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DE)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

①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尾联照应颔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E.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等。

【解析】 D.应是“尾联照应首联”。E.“官场失意”应是“孤苦无依”。(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6分)答: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闻所见: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2分)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2分)__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2分)【诗意】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第三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10杜甫诗三首新人教版

练案10 杜甫诗三首(2)

满分37分,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9分)导学号 25894240

曲江对雨 杜 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②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③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承天门,令左右於楼下撒金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E)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B.“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既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C.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D.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E.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解析】 A项,“雨”是全诗的诗眼,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标题中的“雨”字;后两联写“对雨”之思,触景生情;E项,“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理解错误,尾联写出作者渴盼恩泽重沐,一展怀抱,令人伤感。

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首联颔联动静结合,移情于景,表达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以景物表达出诗人那种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颈联和尾联委婉表达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的忠君忧国之心和对国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颈联讲龙武禁军今日龙辇已废,芙蓉殿里殿门深锁,无人焚香,一派荒凉景象。尾联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嬉游之景。作者巧妙地用“何时”一词表现出自己的期盼。

二、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导学号 25894241

早秋山中作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③①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故。③蛩,蟋蟀。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E)A.首联中“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诗人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再去拖累政治清明的时代。

B.颔联中作者运用“岂厌”和“却嫌”强烈地表达出不以家事自累,马上辞官归隐的愿望。

C.颈联描写出山野林间昆虫的声音,蟋蟀和秋蝉的凄苦音响,给人以一种空寂萧瑟的感受。

D.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呈现出诗人生活的山林环境。

E.全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反语、用典、比喻、以动衬静等。语言含蓄,意味悠长。【解析】 A诗人没有自认为没有才华,E没有比喻。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①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谦词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②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③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悲戚的心情,尾联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9分)导学号 25894065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

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凶强难制,独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公业惧,乃诡词更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一也。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振当世,人怀慑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三也。”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与,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六十》)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B.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C.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D.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解析】 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其次抓住关键词“者”进行断句,然后抓住“军旅之才”“执锐之干”结构对称进行断句,最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卒,士兵的旧称,属政府正规编制的部队。士兵需要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就是不怕死、有虎劲。

C.州郡,为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沿袭九州之分,郡始于秦,完善于汉。

D.仲尼,为孔子,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以仁为本思想。

【解析】

“以仁为本”为孟子的思想。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郑太出身显贵,多次征召不就。郑太为司农郑众的曾孙,多次被举孝廉、辟三府,朝廷征召都不去赴任。

B.郑太深谋远虑,见机行事。郑太看到何进召董卓相助,劝谏何进,何进充耳不闻,郑太见机弃官而走。

C.郑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郑太引经据典,用三条理由陈述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打消董卓的疑虑。

D.郑太乐善好施,胸怀大志。郑太在天下**之际,宴请宾客,并与宾客中何颙、荀攸等人合计谋杀董卓。【解析】 根据原文“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文中并未交代何颙、荀攸的宾客身份。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5分)译文:董卓强悍而不义,贪得无厌。如果让他参与朝政,把大事交给他,将会放纵其邪恶的欲望,必将危及朝廷。(“若”“授”“恣”各1分,句意2分)(2)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与,窃为明公惧之。(5分)译文:郑太才智谋略过人,而勾结外面敌寇,如今交给他士卒兵马,让他去靠近他的同党,我私下为明公担忧。(“略”“资”“党与”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是司农郑众的曾孙,年轻时就有才干谋略。起初被举为孝廉,三公聘,朝廷召,一概不去。等到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任命郑太为尚书侍郎,又升任侍御史。何进要杀宦官,想召并州刺史董卓为助。郑太对何进说:“董卓强悍而不义,贪得无厌。如果让他参与朝政,把大事交给他,将会放纵其邪恶的欲望,必将危及朝廷。”又向何进陈述几件当务之急的事,何进不听,于是就弃官而去。

何进不久被害,董卓果然作乱。郑太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一起劝说董卓,委派袁绍为勃海太守,以促成山东起兵反董卓的的计划。等到义兵兴起,董卓召集公卿商议,要大举发兵去征讨,众官没有人敢违抗他的旨意。郑太怕他兵多了更加骄横,凶恶强暴难以遏制,就独自说:“为政在于德,而不在人多啊。”董卓不高兴,说:“像你这么说,兵是无用了?”郑太害怕了,就假意说:“不是没有用,而是我觉得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罢了。如果不信,我试着为明公陈述其要点。如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众人互相鼓动,不是不强盛。然而自光武帝以来,中原无战事,百姓富足安逸,忘记战争多年了。仲尼说过:‘不教人学会作战,这叫抛弃他们’。他们人虽多,却不能成为祸害。这是第一。明公出身于西洲,年轻时就做国家武将,熟习军事,屡次经历战场,名震当世,人人畏惧。这是第二。袁本初是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里。张孟卓是东平的道德先生,举止目不斜视。孔公绪只会清谈高论,抑扬褒贬人物。这些人并没有指挥军事 的才能,使用兵器的本领,临阵交兵,不是您的对手,这是第三。”董卓这下高兴,任命郑太为将军,让他统领各军讨伐进击关东。有人劝告董卓说:“郑太才智谋略过人,而勾结外面敌寇,如今交给他士卒兵马,让他去靠近他的同党,我私下为明公担忧。”董卓于是收回他的兵马,留在朝内为议郎。

董卓迁都长安后,天下饥饿**,士大夫大多得不到应有的职事。而郑太家有余财,每天引宾客宴会歌舞,所救济的人很多。于是他和何颙、荀攸共同谋杀董卓。事情泄漏,何颙等人被抓,郑太从武关逃走,投奔袁术。

第四篇:杜甫诗三首教学案(范文)

杜甫诗三首教学案

25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

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岱宗()决眦()搔更短()不胜簪()

2、填空

杜甫,字,是我国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

二、研讨 学习:

1.学习《望岳》

1)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2)检查预习情况

3)整体感知

a、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b、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4)探究赏析《望岳》

a、思考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b、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c、作者当时为什么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

d、合作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2学习《春望》

1)整体感知

a、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b、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2)、分组讨论与交流:这首诗与《望岳》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别以这两首诗的题目为上、下联的开头,试写一组对偶句。

4)、有人将“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的两个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条保护环境的警示语,你能写出这个句子吗?

5)、把这两首诗译成现代诗歌,尽量做到押韵。

6)、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三 巩固练习

1、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拍。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阅读做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写诗人近观泰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 的理想和壮志。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3.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25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4、改写并表演诗歌,体味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学习重点

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

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填空

1、“听妇前致词”中“听”者是:__________,妇致词的对象是:__________。

2、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诗中表现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苦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

4、诗中能概括全诗事件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

二、研讨 学习:

1、温故知新

背诵诗歌。

2、《学习石壕吏》

1)分组表演,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a、边读边思考:整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b、研读欣赏:官差为什么要夜捉人呢?能不能把“有吏夜捉人”改为“有吏夜征兵”呢?

c、深思明辨: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一段是老妇人一气呵成的抒情独白呢,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是在官差的步步紧逼下断断续续的说出来的,你认为呢?

d、分组准备表演:

e、分组上台表演:

4)研读探究

a、情感熏陶: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老妪一家的状况,老妪一家的状况又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史特点)?如果你是那个官差,你还会把老妪抓走吗?为什么? b、老妪是被迫还是自愿去应差服役?最终到底被抓走没有?

c、展开想象:老妪被抓走后,老翁回来了,一家人会怎么样?第二天告别时,老翁又会怎么做?

d、理解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学习本诗的艺术特点。

思考:为什么这首诗能够以非常少的语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呢?

三 巩固练习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杜甫诗三首》答案 第一课时 二5)a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c(多媒体投影):唐朝盛世。诗人年轻,意气风发。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2.2)(多媒体投影):《望》诗人借写泰山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春》抒发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感情。

3(多媒体投影)示例:《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

4)(明确:国在山河破)

三1 知时节(或当春乃发生)

2第二联从听觉,第三联从视觉。

3“潜”字用得好。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第二课时 二2.3)a(有吏夜捉人)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就更丰富了。4)d在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归结: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复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三巩固练习

1、老翁逾墙走 存者且偷生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2、a3、三男邺城戌 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新战死‖……无完裙。‖……

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5、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1、(1)岂(2)挨次

2、不行。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

3、客即杜甫

4、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第五篇:2018高中语文练案3祝福3

练案3 祝福(1)

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36分)1.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11(A)①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适。..②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③她真是日暮途穷了,只好来求老主人。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凑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

④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夷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⑤有业内人士称:“如今的家庭剧已进入一个‘比例失衡的时代’,一些剧目过度戏剧化,与现实差距甚远,另一些剧目又过于平淡,让人看得百无聊赖。” ....⑥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个子差不多高,都喜欢运动,都精明强干,....都矢志振兴俄罗斯。

A.①③④

C.②③⑤

B.①⑤⑥ D.③⑤⑥

【解析】 安适:安闲适意,感到舒服。应用“安逸”。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安闲自得。日暮途穷:比喻陷入绝境。应用“走投无路”。鄙夷:轻视。应用鄙薄。百无聊赖,意思是精神上没有依托,形容非常无聊。精明强干,形容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12(D)A.“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B.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C.“„„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D.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比勤快的男人实在还勤快。

【解析】 语序不当: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导学号 25894013(A)A.父亲大人金安,十月十日,奉到家信,敬悉一切。信中教我控制饮食,谨当时时省记。

B.我和先生久不通信,至以为念,先生学术精湛,文才出众,如有拙笔,务望陆续惠寄。

C.惊闻家父不幸逝世,足下天性素孝,罹此大故,伤感必过,为子女计,尚望勿过哀毁。

D.阁下承嘱我回乡后来尊寓下榻,盛意感甚,他日您来南京工作,鄙人定当鼎力相助。【解析】 B项,“拙笔”改为“鸿文”。C项中“家父”应改为“令尊”。D项中,“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4.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25894014(A)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①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②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③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④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⑤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A.④②①⑤③

C.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①⑤③

【解析】 根据对祥林嫂的形象描写的顺序。

5.选出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有关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3分)导学号 25894015(D)A.此语出自“四书”中的《论语·季氏》。B.“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应是这副对联的下联。

C.这句话是道家宣扬的自我修养的标准。意为:理解了孔孟之道,待人接物就能通情达理,心平气和。

D.引用此语,意在和鲁四老爷一贯厌恶祥林嫂、“心气”极不“和平”形成对照,借以讽刺他的虚伪性。

【解析】 A.应是朱熹《论语集注》中的注解,B.是上联,C.是理学家所宣扬的。6.以“传统的知识分子”开头,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7分)导学号 25894016

①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②传统的知识分子,被“四书”“五经”吃空了灵魂。

③他创作的《怀旧》《孔乙己》等作品,表达了他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嘲讽与同情。答:示例:传统的知识分子,被“四书”“五经”吃空了灵魂,在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鲁迅创作的《怀旧》《孔乙己》等作品中对他们表达了嘲讽与同情。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7分)导学号 25894017

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因为它是艺术创作,①______________。我们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②______________,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因此,③______________。

答:①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②作家找回了自我/作家个性在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③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7分)导学号 25894018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必然让所有人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真正爱好文学的人,是天底下最善良的群落。验之现实,大致不错。以文学钻营的人,终将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①文学并不一定让所有人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 ②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③以文学钻营的人并不一定死无葬身之地。

二、提高阅读能力(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25894019

出 关 鲁 迅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地说:“我记性坏„„”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撅着嘴走开了。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很好呢!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上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儿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一个账房和一个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他慢慢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悁”: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儿,就加上一句道:

“悁,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人们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地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太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吭。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始。

„„

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地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土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儿,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节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签子手“翻”“刺”“掏”“撅着嘴”等一连串动作描写,细节传神,表现了关口官吏十分好奇。

B.全文有三处用“一段呆木头”来比喻老子。作者把老子“画”成呆头呆脑的老头子,也“画”出了他的思想过时、呆板、毫无生气。

C.老子在周朝镐京为官,“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没有牙齿”,这些合理想象出来的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

D.老子花了整整一天半时间,写了五千个大字的讲义,用绳子穿起木札,计两串,来敷衍他们。

【解析】 A项,“表现了关口官吏十分好奇”错,应为“表现了签子手的贪婪”。10.关尹喜等人对老子持有怎样的态度?这个态度说明了什么?(5分)答:关尹喜等人对老子及其学说十分崇拜。这种崇拜的态度说明了当时不论懂与不懂老 子学说的人,都十分喜欢空洞的说教。

11.这篇小说作者说是“故事新编”,作者在编故事时为了增加生动性,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出两种,加以分析。(6分)答:(1)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在小说中为了表现老子学说的深奥、玄虚,故意引用了老子的言论,还想象了老子在讲学时“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等,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2)细节描写,如写众人听老子讲学时的疲倦相,“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逼真形象。(3)环境描写,小说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写了老子离去时的场景,给人以缥缈、玄虚之感。

下载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9杜甫诗三首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9杜甫诗三首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高中语文练案16拿来主义4!

    练案16 拿来主义 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30分,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导学号 41594191 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 张福责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

    2018高中语文练案5老人与海3.

    练案5 老人与海 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36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25894022( A ) A.积攒(zǎn) 鱼鳍(qí) 舵柄(duî) 鳐......

    2018高中语文练案1荷塘月色2

    练案1 荷塘月色 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000( D ) A.倩影(qiàn)羞涩(sè)......

    2018高中语文练案18劝学3

    练案18 劝学 满分28分,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导学号 25894129 当知学问都从活人做出,学问之背后则必然有其人之存在。但人不易知,各人有各人的......

    2018高中语文练案1窦娥冤4

    练案1 窦娥冤 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50分,用时40分钟。 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008( C ) A.角色(jiǎo) .B.枷锁(jiā) .C......

    2018高中语文练案10离骚2.

    练案10 离骚 本练案共2页,满分40分,时间40分钟。 一、根据提示默写原文语句。(7分)导学号 30994058 1. 《离骚》中写屈原宁死也不愿和小人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宁溘死以流亡兮......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课时:2年级:高一设计人:胡彦英审核人:商伟杰编号 【语】08 班级姓名学习小组日期 2013-3-8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

    2018高中语文练案4祝福3![最终版]

    练案4 祝福 满分21分,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导学号 25894020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刘 倩 鲁迅的通过转变国人的思想意识,振兴疲弱的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