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中语文练案5老人与海3.
练案5 老人与海(1)
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36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25894022(A)A.积攒(zǎn)
鱼鳍(qí)
舵柄(duî)
鳐鱼(yáo)....B.两颚(â)
攥住(zǎn)
嗜杀(shì)
黏液(nián)....C.吞噬(shì)
脊髓(shuǐ)
蹂躏(lìn)
撬开(qiào)....D.榫头(sǔn)
打鼾(hān)
残骸(hái)
拽拉(yâ)....【解析】 B项,“攥”读zuàn;C项,“髓”读suǐ;D项,“拽”读zhuà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23(D)A.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B.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C.好吧,他又自言自语地说。望一望绑刀的绳子,看看断了没有。....D.他不忍朝死鱼多看一眼,因为它已经给咬得残缺不全了。鱼给咬住的时候,他真觉得感同身受。....【解析】 不符合语境,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24(C)A.真正的贵族并不是名车豪宅的代名词,良好的修养、优雅的举止,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家长送给孩子真正的最好礼物。
B.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在旅游成为很容易实现的事情的同时,令人堪忧的是旅程中暴露出的诸多不文明现象,甚至违规违法事件也时有发生。
C.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一场激战后的勇士。
D.《老人与海》是一个讲述发生在海洋上的故事,你不免会问,书中的老人、海洋、马林鱼又是代表什么呢?
【解析】 A.主客倒置,应为“名车豪宅并不是真正的贵族的代名词”。B.“令人堪忧”重复,删去“令人”。D.语序不当,应为“《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海洋上的故事”。
4.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25(C)老头儿系上帆脚绳,把舵柄夹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饥饿的时候,它们会去咬一把桨或者船的舵
①然后拿起上面绑着刀子的桨
②这一次他攥得很紧,让手忍住了疼痛不缩回来,一面注意着鲨鱼的来到 ③他看得见它们的阔大的、扁平的铲尖儿似的头,以及那带白尖儿的宽宽的胸鳍 ④他轻轻地把桨举起来,尽量轻轻,因为他的手痛得不听使唤了 ⑤然后,他又把手张开,再轻轻地把桨攥住,让手轻松一些
⑥这是两条气味难闻的讨厌的鲨鱼,是吃腐烂东西的,又是凶残嗜杀的 A.④①⑤②③⑥
C.①④⑤②③⑥
【解析】 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
5.下列对课文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26(C)A.“头上有高高的积云,还有很多的卷云,所以老头儿知道还要刮一整夜的小风”,这是景物描写,景物的变化预示着老人返航的进展,为下文作铺垫。
B.“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一句暗示,说明老人在捕到一条大鱼之后遇到鲨鱼是不可避免的。
C.“这是一条巨大的鲭鲨,生来就游得跟海里速度最快的鱼一般快”,这句是对鲨鱼的赞美,表现了老人对鲨鱼的喜爱之情。
D.“我不能够阻止它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它”,这是心理描写,表现了老人面对困难毫不屈服,充满必胜的信念。
【解析】 这句话写出了鲨鱼的凶猛、快捷,说明形势非常紧迫。这个交代为下文的激烈搏斗张本。
6.下面是一百年来诺贝尔得奖者国籍分布图,根据图表信息,将百年来诺贝尔得奖者国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得出现百分数,不超过70个字。(7分)导学号 25894027
B.④①⑤③⑥② D.①④⑤③⑥②
答:诺贝尔经济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比较集中,绝大部分是欧美人。和平奖与文学奖比较均衡,得主散布于三十多个国家。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7分)导学号 25894028 著作等“心”比著作等“身”更为重要。著作等“身”,__①__,具有可统计性,而著作等“心”,则是研究成果精神层面的驻扎,无法计算。“著作等身”一般是对学者从事研究工作的赞颂,确实有许多著名学者以著书立说的丰硕成果令人敬仰。但是,__②__,而学问是主宰著作的灵魂,因此,衡量一个学者的学术地位和名声,__③__。
答:①研究成果物质层面的度量②著作只是承载学问的外壳③绝不能以著作等不等身为标准(应该以著作等不等心为标准)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7分)导学号 25894029
当我们感到疲劳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通过增加氧气来替换体内的二氧化碳。因为这些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这时身体就能做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就能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①当体内二氧化碳过多时,不一定需要通过增加氧气来替换体内的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不一定身体就会做出保护性反应。③打呵欠吸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不一定能消除疲劳。
二、提高阅读能力(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25894030
大神的审判 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他扫了一眼温度计,“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3 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到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杉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
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福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注】 ①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②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B.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
C.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作了铺垫。
D.“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难得的友情因为一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陷害对方的同时也害了自己。②
①【解析】 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在结局上没有多种可能,只能是皮埃尔充满忏悔地举枪自杀。
10.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答:①曾经乐观开朗,和迪克志同道合,共同捕猎。②对朋友缺少信任,无端猜疑。丢了钱而武断地猜疑同伴,且不容同伴辩解,只有咒骂与指责。③阴险恶毒。恶毒的诅咒同伴,阴谋设陷阱加害同伴。④尚有良知。知道自己错怪朋友后,感到悔恨与自责,急忙去挽救同伴。
11.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那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理论的?请你联系文本阐释。(6分)答:①情节上,作者写作的情节只集中于整个故事的结局,而事件的起因、经过,则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间接交代,这样的安排使得情节集中,毫无枝蔓。②人物塑造上,作者正面直接描写的只是皮埃尔对迪克的咒骂、报复,而皮埃尔在发现钱包以及看到迪克之死后,内心的悔恨与自责则是隐藏在对其动作、语言等描写里,需要读者去揣测。③标题的设置耐人寻味。标题为“审判”,而文章内容却无关“审判”,“审判”更指向小说的主旨,即对人性中的“恶”的批判。(每个要点2分,有其它合理的理由和阐释也同样给分。)
第二篇:2018高中语文练案3祝福3
练案3 祝福(1)
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36分)1.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11(A)①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适。..②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③她真是日暮途穷了,只好来求老主人。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凑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
④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夷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⑤有业内人士称:“如今的家庭剧已进入一个‘比例失衡的时代’,一些剧目过度戏剧化,与现实差距甚远,另一些剧目又过于平淡,让人看得百无聊赖。” ....⑥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个子差不多高,都喜欢运动,都精明强干,....都矢志振兴俄罗斯。
A.①③④
C.②③⑤
B.①⑤⑥ D.③⑤⑥
【解析】 安适:安闲适意,感到舒服。应用“安逸”。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安闲自得。日暮途穷:比喻陷入绝境。应用“走投无路”。鄙夷:轻视。应用鄙薄。百无聊赖,意思是精神上没有依托,形容非常无聊。精明强干,形容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12(D)A.“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B.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C.“„„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D.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比勤快的男人实在还勤快。
【解析】 语序不当: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导学号 25894013(A)A.父亲大人金安,十月十日,奉到家信,敬悉一切。信中教我控制饮食,谨当时时省记。
B.我和先生久不通信,至以为念,先生学术精湛,文才出众,如有拙笔,务望陆续惠寄。
C.惊闻家父不幸逝世,足下天性素孝,罹此大故,伤感必过,为子女计,尚望勿过哀毁。
D.阁下承嘱我回乡后来尊寓下榻,盛意感甚,他日您来南京工作,鄙人定当鼎力相助。【解析】 B项,“拙笔”改为“鸿文”。C项中“家父”应改为“令尊”。D项中,“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4.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25894014(A)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①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②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③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④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⑤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A.④②①⑤③
C.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①⑤③
【解析】 根据对祥林嫂的形象描写的顺序。
5.选出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有关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3分)导学号 25894015(D)A.此语出自“四书”中的《论语·季氏》。B.“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应是这副对联的下联。
C.这句话是道家宣扬的自我修养的标准。意为:理解了孔孟之道,待人接物就能通情达理,心平气和。
D.引用此语,意在和鲁四老爷一贯厌恶祥林嫂、“心气”极不“和平”形成对照,借以讽刺他的虚伪性。
【解析】 A.应是朱熹《论语集注》中的注解,B.是上联,C.是理学家所宣扬的。6.以“传统的知识分子”开头,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7分)导学号 25894016
①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②传统的知识分子,被“四书”“五经”吃空了灵魂。
③他创作的《怀旧》《孔乙己》等作品,表达了他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嘲讽与同情。答:示例:传统的知识分子,被“四书”“五经”吃空了灵魂,在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鲁迅创作的《怀旧》《孔乙己》等作品中对他们表达了嘲讽与同情。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7分)导学号 25894017
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因为它是艺术创作,①______________。我们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②______________,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因此,③______________。
答:①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②作家找回了自我/作家个性在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③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7分)导学号 25894018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必然让所有人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真正爱好文学的人,是天底下最善良的群落。验之现实,大致不错。以文学钻营的人,终将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①文学并不一定让所有人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 ②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③以文学钻营的人并不一定死无葬身之地。
二、提高阅读能力(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25894019
出 关 鲁 迅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地说:“我记性坏„„”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撅着嘴走开了。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很好呢!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上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儿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一个账房和一个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他慢慢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悁”: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儿,就加上一句道:
“悁,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人们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地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太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吭。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始。
„„
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地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土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儿,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节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签子手“翻”“刺”“掏”“撅着嘴”等一连串动作描写,细节传神,表现了关口官吏十分好奇。
B.全文有三处用“一段呆木头”来比喻老子。作者把老子“画”成呆头呆脑的老头子,也“画”出了他的思想过时、呆板、毫无生气。
C.老子在周朝镐京为官,“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没有牙齿”,这些合理想象出来的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
D.老子花了整整一天半时间,写了五千个大字的讲义,用绳子穿起木札,计两串,来敷衍他们。
【解析】 A项,“表现了关口官吏十分好奇”错,应为“表现了签子手的贪婪”。10.关尹喜等人对老子持有怎样的态度?这个态度说明了什么?(5分)答:关尹喜等人对老子及其学说十分崇拜。这种崇拜的态度说明了当时不论懂与不懂老 子学说的人,都十分喜欢空洞的说教。
11.这篇小说作者说是“故事新编”,作者在编故事时为了增加生动性,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出两种,加以分析。(6分)答:(1)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在小说中为了表现老子学说的深奥、玄虚,故意引用了老子的言论,还想象了老子在讲学时“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等,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2)细节描写,如写众人听老子讲学时的疲倦相,“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逼真形象。(3)环境描写,小说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写了老子离去时的场景,给人以缥缈、玄虚之感。
第三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6老人与海新人教版
练案6 老人与海(2)
满分21分,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导学号 25894225
留余溯源 侯发山
康百万发现,康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利润倒没怎么上升。通过调查,他发现大相公以及各个行当的相公、账房先生,都是按照他的旨意循规蹈矩地寻求利润最大化,恨不得一两纹银当成二两花,并没有投机取巧,更没有吃里爬外。原因出在哪里呢?
这天后晌,康百万信步来到了神都山下,想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郁闷。黄河里走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工的号子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一个头戴草帽的老汉,站在河边的树下,拿着一个大舀子——漏水的勺子(一种简易的捕鱼工具,好比厨房里的笊篱,只不过大一些而已),一动不动地在河里捞鱼。
康百万来到老汉身边,顺势坐在河岸上,观看老汉捞鱼。老汉身边的鱼篓里,只有两条二斤左右的黄河鲤鱼。
康百万皱着眉头问道:“大叔,您啥时候来的?” 老汉说:“大清早就来了。”
康百万不禁惊讶地问:“大叔,大半天您就弄到这两条啊?黄河里的鲤鱼不是也不少吗?”
“你是说我捞鱼的水平很臭吗?”老汉似乎不高兴了。
忽然,老汉猛地一甩胳膊,舀子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似乎瞬间完成了下水和出水的过程。一条鱼被舀子捞着了,这条鱼不小,有三斤多重。老汉把鱼丢进了鱼篓。
康百万发现了秘密所在,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大叔,您的舀子的洞太大了,只能捞到大鱼,一斤以下的小鱼都捞不到啊。”
老汉气呼呼地说:“如果舀子底部没有窟窿,想‘一网打尽’,大鱼小鱼都不放过,怕是一条鱼也捞不到。”
“为什么?”康百万顺嘴问道。
老汉说:“有句古话叫做‘漏水的勺子才能舀到大鱼’。这是为啥?因为漏水的那些孔,不但没有影响俺们捕鱼,反倒如渔网一般,减轻了水的冲击力,捕大鱼如探囊取物。”
“大叔,您说的好像有一些道理。可是,像您这种只捞大鱼的捞法啥时候才能把鱼篓捞满呀?”康百万感到不可思议。
老汉瞪了康百万一眼,恶狠狠地说:“我不稀罕小鱼!如果连小鱼也不放过,天长日久,河里还会有鱼吗?不留鱼,俺们渔民日后咋生活?后世子孙咋生存?赶尽杀绝那是自掘坟墓!”
“……”康百万张嘴说不出话来。仔细琢磨老汉的话,不禁对老汉肃然起敬,他的话太有哲理了。
当天晚上,康百万失眠了。留鱼?留余?康百万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兴奋得差点叫起来。
不久后,康百万召集家族会议,大刀阔斧地改变经商策略,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做生意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他说,留余忌尽,忌盈忌满,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留余不但是昌家之道,也是做人之则。随后,他请当朝文状元牛瑄题《留余匾》挂在客厅,作为家训让后世子孙铭记。
此后,康家世世代代秉承留余思想,一直富裕了四百多年。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作者巧用故事说理,世事之理,尽在其中,读来心生触动。B.本文故事虽小,其中却蕴含大道理,世态常情中识人谙事。C.本文语言颇为讲究,长短句式错落,读罢细思,回味悠长。D.故事情节紧张激烈,勾人心弦,令人读来有欲罢不能之感。
【解析】 D项,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不恰当。本文故事叙述中没有设置紧张的情节,通篇弥漫着理性的思考。
2.开篇讲康家生意大了,利润却没有上升,原因出在哪里呢?请简要说明。(3分)答:康家的经商策略有问题,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做生意追求利益最大化,斤斤计较,破坏了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谋利过度,心机用尽。因此造成了生意虽大,利润却没有上升的局面。
3.小小说文体究竟应该走“阳春白雪”式的小众化路线,还是瞄准“下里巴人”式的通俗化市场?你认为作者侯发山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请结合以上文本内容说一说。(3分)答:①囿于字数的限制与贴近生活的文体定位,大众化的雅俗共赏才真正应该是小小说生命的根基,是小小说生命活力的体现。②本文人物生动形象,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写作过程中以历史文化作为大背景,更彰显出其厚重的底蕴。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4分)导学号 25894032
印第安营寨 [美]海明威
两个印第安人站在那里等着。
两条小划子在黑暗中出发了。尼克听到桨声从前面那条小划子远远地透过夜雾传来。两位印第安人快捷而有节奏地划着。尼克依偎在父亲的怀里。湖上很冷。
“我们去哪儿,爸爸?” “湖那边的印第安营寨。一位印第安女士病得很重。”
他们拐过一道弯,一只狗吠叫着迎出来。前面是剥树皮的印第安人棚屋的灯光。又有些狗朝他们冲来。一位年长的妇女端着灯站在门口。里面一张固定在墙上的木铺上躺着一位年轻的印第安妇女。她在分娩,已经两天了。营寨里所有年长妇女都一直在帮她分娩。男人们则都到听不见她哭闹的路那头的黑暗中坐着抽烟去了。尼克和两位印第安人跟着他父亲和乔治叔叔进去时,她正喊叫着。她躺在下铺上,盖着被子的身子高高隆起。她的头侧向一边。上铺躺着她的丈夫。三天前,他用斧头重伤了脚。他抽着烟斗。屋子里味道呛人。
尼克的父亲吩咐让在火炉上热上水。水热着的时候,他和尼克谈起来。“这位女士要生孩子了,尼克。”他说。
“我知道。”尼克答道。
“你不知道。”他父亲说,“听我说。她现在这样子叫分娩。孩子想生出来,她也想生出孩子来。她全身肌肉都在设法让孩子生出来。这就是她为什么在喊叫。”
“明白了,”尼克说。
就在这时,印第安产妇大叫起来。
“啊呀,爸爸,能不能给她点什么药让她不再尖叫啊?”尼克问道。
“没办法。没有麻醉药,”他父亲说,“但是她的尖叫不重要。我听不到她的尖叫,尖叫不重要。”
上铺的丈夫翻了个身,面朝向墙壁。
厨房的女人示意医生水已热好。尼克的父亲走进厨房,将大壶中的水倒出一半到脸盆里。在壶中剩下的水里,他放进了包在手绢里的几件东西。
“这些得开水煮。”他说,然后开始在热水盆中用从营地带来的肥皂揉搓双手。尼克看着父亲两只手用肥皂揉来搓去。他父亲一边细致全面地清洗双手,一边说话。
“你知道,尼克,孩子应该头先生出来,但有时却不这样。如果头不先生出来,对谁都是问题。也许我得给这位女士做手术。过一会儿我们就能知道。”双手洗满意后,他进屋开始助产。“向后拉拉被子行吗,乔治?”他说,“我不想碰被子。”
稍后他开始手术,乔治叔叔和三个印第安男人则紧紧按着那位产妇。……尼克则为父亲端着脸盆。手术进行了很久。
他父亲提起婴儿,拍打几下,让其呼吸顺畅,然后交给那位年长印第安妇女。“瞧,是个男孩儿,尼克,”他说,“你觉得做实习医生怎样呢?” 尼克答道:“行。”他看着别处,不愿看他父亲做的事。“嗯。顶好,”父亲说着,将什么放进脸盆。尼克没看。
“嗯,”他父亲说,“要缝几针。你可看可不看,随意。我要缝合刀口。” 尼克没看。他的好奇心早已荡然无存。
医生朝产妇俯下身子。她现在安静了,两眼闭着。她脸色苍白。她不知道孩子怎样,什 么也不知道。
“上午我会再来。”医生说着站起身,“护士中午就到,她会把我们需要的东西都带来。”他很得意,话很多,就像赛后更衣室里的橄榄球运动员。“这次手术可发表在医学学术刊物上,乔治,”他说,“用折刀做剖腹术,用九英尺细接钩线缝合刀口。”乔治叔叔靠墙站着,“嗯,你了不起,是的,”他说。
“应该看看自豪的爸爸。此类小事中最受罪的是那些爸爸们,”医生说,“我得说,他非常安静地承受了折磨。”
他将那位印第安人头上的毯子拉开。他松开的手是湿的。他踩着下铺边缘擎灯向里看去。那位印第安人面朝墙壁躺着。他的喉管已完全切开,身体压成的低洼处聚起一汪血。他头枕左臂。打开的剃刀刃朝上落在毯子上。
“把尼克带到棚屋外面去,乔治。”医生说。
没那必要了。他父亲擎灯向后移动印第安人的头时,站在厨房门口的尼克已清楚地看到了上铺的一切。他们沿伐木大道向湖边走回时,天已要亮了。
“真不该带你来,尼克,”他父亲说,手术后的兴奋已无影无踪。“让你经受这个,再糟糕不过了。”
“女人生孩子都这样难吗?”尼克问。“不是,这是极少极少的例外。” “他为什么要自杀呢,爸爸?” “不知道。我想,他是受不了吧。” “自杀的男人多吗,爸爸?” “不是很多。” “女人多吗?” “几乎没有。” “从来没有?”
“哦,有。她们有时也自杀。” “爸爸?” “在。”
“死难吗,爸爸?”
“不难,很容易,尼克。要看情况而定。”
他们坐在船上。太阳已升到了山顶。一只鲈鱼跃起,湖面荡开一圈波纹。尼克将手伸进湖水里。在早晨的清冽中,湖水显得暖暖的。大清早的湖面上,尼克坐在船尾,父亲划着船,他觉得他自己肯定不会死。
(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A.小说描写了尼克随父亲和叔叔到印第安营寨出诊的故事。在出诊中他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冰山一角,看到了人与人的不同,引起他对人生的思考。
B.故事从湖上开始——乘船出诊,也从湖上结束——出诊归来。湖是分界线,湖的这边是尼克熟悉的世界,而湖的那边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C.对印第安产妇的描述在文中只出现四处,但都浓墨重彩,展示了一个清晰、饱满的女性形象,一个面对难产的痛苦而坚持不懈、顽强的女性。
D.小说采用不动声色的叙述,在小说中不能直接找到作者的影子,只能感受到叙事者声音的存在,但在字里行间已将深沉的思想传递给了读者。
【解析】 对印第安产妇不是浓墨重彩地进行描述。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尼克父亲的形象。(5分)答:尼克的父亲是一位医生。他医术精湛,处事从容不迫,有强烈的职业使命感。他善于适时教育启发儿子,是尼克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
6.小说开头结尾划线处的描写暗示了主题,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开头尼克“偎在父亲的胳膊里”的景象体现尼克在蒙昧、困惑时期对“父亲”的依赖,“湖面上很冷”是他内心脆弱的真实写照。结尾尼克独自在船梢,说明他摆脱了对父亲的依赖;“清早是冷冽的,但水里倒是很温暖”,是指尼克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晚,获得对生命意义的新认识,从天真走向了成熟。
第四篇:2018高中语文练案16拿来主义4!
练案16 拿来主义(2)
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30分,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导学号 41594191
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
张福责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我们这个民族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也尚未真正读懂鲁迅,理解鲁迅。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而绝望的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任何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于人格特征。
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我们来说,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是,无论如何,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揭露“伪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鲁迅的真实让恶人的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是由于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由于这觉醒之后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身处当下境遇,我们可 1 能什么都做不来,但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
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面对鲁迅的言行,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使我们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之为“伟人”。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最后我想说两句话:“我爱鲁迅,鲁迅害我。”
1.对“鲁迅的本质精神”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3分)(C)A.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
B.为现代人确立了一种人格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信守“率真”的底线,远离平庸。C.批判和挑战中国的旧文化传统、民族劣根性和病态的社会。D.鲁迅的本质精神正是他的思想深刻所在,也是他的伟大所在。【解析】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
2.对作者说的“我爱鲁迅,鲁迅害我”的理由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我爱鲁迅”,是因为鲁迅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批判精神,思想意识上的“独出”和道德人格上的“率真”、不虚伪。
B.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远离鲁迅可让我们变得平庸,警醒人们不可忘记鲁迅,不可忘记鲁迅精神人格的价值座标。
C.“我爱鲁迅”,是因为鲁迅精神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具有振聋发聩的启示意义。
D.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会让人活得很累,很沉重,很孤独,是深爱鲁迅的正话反说。
【解析】 “远离鲁迅可让我们变得平庸”不是“鲁迅害我”的理由,而是强调鲁迅对于当代中国的价值意义。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鲁迅的痛苦在于其思想的深刻,在于他使当时乃至今时的人们活得很苦很累。B.鲁迅一生树敌过多,主要是由于性格所致,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是可以排除在外的。C.鲁迅为我们确立的人生标杆很高很难,会让人们活得很累,但却能让人们远离平庸。D.思想意识的麻木与道德人格的滑落,造成了当代一般民众的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
【解析】 A.当时人们活得很苦很累的原因在社会,今时的人们活得很累很沉重在“不忘鲁迅”;B.“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并不是将其排除在外;D.是“思想意识的觉醒„„造成了当代一般民众的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导学号 41594192
早年的样子还要好看
陈丹青
①鲁迅先生的相貌长得不一般,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②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
③鲁迅的时代,中国的文艺差不多勉强衔接着西方十八九世纪。人家西方十八九世纪文学史,法国人摆得出司汤达、巴尔扎克的好样子,英国人摆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样子,德国人摆得出歌德、席勒的好样子,俄国人摆得出托尔斯泰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样子,印度还有个泰戈尔,也是好样子。——现代中国呢,谢天谢地,总算五四运动过后,留下鲁迅先生这张脸摆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不丢我们的脸。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萧伯纳一般高大,像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晖、沈钧儒那样光的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些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五四”,非常的“中国”,又非常摩登。“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对比当年的摩登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洋派,也不老派,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
⑤我记得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秘书长见周恩来,叹其风采,说是在你面前,我们西方人还是野蛮人。这话不管是真心还是辞令,确是说出一种真实。西洋人因为身材的强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练,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的。好比中国画的墨色,可以将西洋的五彩缤纷比下去。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⑥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历史已经给了鲁迅莫大的地位,他的模样已经被印刷媒体塑造了七十多年,已经先入为主,成为后世公众的视觉符号。是的,很可能是的,但这形象效应是互为因果的。时代凝视这形象,因这形象足以换取时代的凝视。这乃是一种大神秘,俨然宿命。而宿命刻印在模样上——托尔斯泰那部大胡子,是应该写写《战争与和平》;鲁迅那笔小胡子,是应该写写《阿Q正传》。当托尔斯泰借耶稣的话对沙皇说“你悔改吧”,这句话与托尔斯泰的模样很般配;当鲁迅随口给西洋文人看相,说“陀斯妥耶夫斯基一副苦相、尼采一副凶相„„”这些话,与鲁迅的模样也很般配。——大家要知道,托尔斯泰和鲁迅这样子说法,骄傲得很呢!他们都晓得自己伟大,也晓得自己长得有样子。那年萧伯纳在上海见鲁迅,即称赞他好样子,据说老先生应声答道:早年的样子还要好看。这不是鲁迅会讲话,而是他看得起萧伯纳,也看得起他自己。⑦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选自《笑谈大先生》,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CE)A.五四运动后,因其文学成就,鲁迅先生这张脸摆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也毫不逊色。B.鲁迅先生模样既不洋派,也不老派,和同时代文人学者相比,有他自己独特的个性。C.鲁迅先生的相貌已经成为后世公众的视觉符号,由此才确立了鲁迅的地位。D.鲁迅先生说自己早年的样子还要好看,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幽默和自信。E.鲁迅先生的作品和他的相貌一样,既文气逼人,又不嚣张。
【解析】 C.鲁迅的地位并不是由其相貌确立的。E.原文只是说的鲁迅先生的相貌。5.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部分对刻画鲁迅形象所起的作用。(5分)答:①表面上是描写周恩来这样优异的中国人骨子里的儒雅凝练为西方人所不及,实际上是映衬鲁迅骨子里的精神气质为西方文豪所不及。(3分)②说明鲁迅文气逼人而不嚣张的相貌是其内在精神气质的一种体现。(2分)6.本文语言俏皮风趣,请从第⑥段任选一个语句作简要赏析。(5分)答:示例:“他们都晓得自己伟大,也晓得自己长得有样子。”(1分)这句话实际上是称赞托尔斯泰和鲁迅“伟大”“长得有样子”,(2分)作者却以他们自许的语气说出来,语言俏皮、风趣,耐人咀嚼。(2分)7.作者为什么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这种说法在文学创作中可以得到印证吗?请以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例进行探究。(7分)答:第一问:相貌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个性和内在精神气质。(3分)第二问:(示例)可以得到印证。从《祝福》中祥林嫂不同阶段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祥林嫂精神状态和命运的变化。作者对刚到鲁镇的祥林嫂的描写(“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又只是顺着眼”),说明她此时虽然新寡,但对生活还未丧失信心。到祥林嫂再寡丧子之后,出现在读者眼前的祥林嫂,外貌发生了变化(“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精神已濒临崩溃的边缘。待到祥林嫂捐门槛而仍未改变命运并被赶出鲁家之后,其外貌再次发生了变化(“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她此时已精神崩溃,彻底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最终坠入悲剧的深渊。(4分)
第五篇:2018高中语文练案1荷塘月色2
练案1 荷塘月色(1)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000(D)A.倩影(qiàn)
羞涩(sè)笼着(lónɡ)
含情脉脉(mò)....B.袅娜(nuó)
畸形(jī)
颤动(zhàn)
蓊蓊郁郁(wěnɡ)....C.敛裾(liǎn)
数落(shǔ)丛生(cōnɡ)
不屑一顾(xiè)....D.独处(chǔ)
藻饰(zǎo)乍看(zhà)
令人咋舌(zé)....【解析】 A项,笼:lǒnɡ;B项,颤:chàn;C项,丛:có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30994001(A)A.久负盛名 没精打采 各行其是 察言观色 B.虚无飘缈 叶嫩花初 迷迷糊糊 春华秋实 C.荡舟心许 无福消受 哀声叹气 世外桃园 D.纤腰束素 行迹可疑 隐隐约约 轻描淡写
【解析】 B项,“飘缈”应为“飘渺”或“缥缈”;C项,“哀”应为“唉”,“园”应为“源”;D项,“行”应为“形”。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002(C).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的”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僻)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解析】 C项,“总”表示作者揣测的语气。
4.下列句子中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具有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003(C)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解析】 例句与C项皆为通感,A、B、D三项都是比喻。
5.“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3分)导学号 30994004(D)A.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吻合。
B.这淡淡的月色能给人丰富的遐想,使作者感到“到了另一个世界”似的,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D.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解析】 一定要联系语境,联系当时作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这句再一次强调了淡淡的月光,一切显得朦胧,作者说“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这样的景色恰是符合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心情。
6.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5分)导学号 30994005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示例)悠悠白云下,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基本句式和修辞要求,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
7.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然后仿照其修辞手法写一句话。(5分)导学号 30994006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答:(示例)突然映入眼帘的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题干要求“仿照其修辞手法”,所给例句为通感手法,是以听觉写视觉,作答时,要注意这一点。
二、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导学号 30994007
衰 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题败荷 [元]王 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8.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CE)A.两首诗都写的是秋季到来后的“残荷”景象,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B.白诗主要写了霜露中荷花将落未落、雨后风中荷叶被吹干的情境,通过描写荷花败落前的“萧条”,让人不禁想象花凋叶落后的景象。
C.白诗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了秋天的肃杀,“白露”“凉风”突出了环境的冷寂,还未“残”的花,刚刚吹干的“叶”,衰败之景跃然纸上,尽显工笔细描的艺术魅力。
D.王诗先写荷花曾经花开十里、飘香十里的盛景,又写荷花如今在秋风中凋零的景象,通过前后的对比来突出荷花败落的凄惨。
E.王诗三、四句中,“芳菲”指美好的花朵,也可引申为美丽的女子,“客”点明她客居在外的身份。就全诗而言,过去的美好情景与现在的凄凉景象的对比最为刺痛人心。
【解析】 通读这两首诗,找出白诗“花不残”“叶初干”和王诗“凋零尽”的特点,分析时要扣住具体诗句。C“工笔细描”表述有误,诗中的语言是没有雕饰的白描手法。E“芳菲”不是代表美女,后面的“客”也不是“她”而是客居的他乡诗人。
9.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1)白诗后两句议论抒情,诗人将“无人解爱”与自己“更绕衰丛一匝看”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之惑:为什么别人不爱凋零的荷花?从而抒发了自己对萧条景色的喜爱之情;(2)王诗最后两句由写景引向写人,诗人由残荷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客居身份,“却送秋声到客衣”写出了诗人在秋风中的萧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和对自己现在处境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白诗可从“无人解爱萧条境”来分析,王诗可通过对荷衰败前后变化的描写来加以鉴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导学号 30994008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 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0.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本节第一段是按照光到影,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塘上月色的。B.描写景物的时候突出表现了塘上月色素淡朦胧之美。
C.《西洲曲》诗中采用了夸张、顶真、比喻、借代多种修辞方法。D.惦记江南,意在摆脱不平静的心境,借以超脱现实生活的重压。【解析】 C项,《西洲曲》一诗中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11.文中画线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答: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在大**面前,他不知如何是好,心里越发不宁静。
12.根据诗歌内容,谈一谈《西洲曲》描绘了一位什么样的女子?(6分)答:《西洲曲》写一个女子在别离后从春到秋对所爱男子的怀念。这里引用的是其中四句。诗意是说,这个女子秋天在南塘采莲,莲花已高过人头,且结了莲子,她低下头来抚弄着莲子,莲花清得如水一样,真象她爱怜的男子的心。莲和怜谐音,莲子,意味着爱恋对方。清如水,比喻和自己喜欢的人相亲相爱,心地和行为都是纯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