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与多种媒体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多种媒体的结合
摘 要 在开展基础教育时需要摈弃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与多种媒体教学技术进行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并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优势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优化,让学生可以进行直观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其能够得到思维、逻辑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57-02
前言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凸显语文学科特征,通过构建丰富的教学内容拓展小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因此,许多教师开始关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实现生活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小学生的认知需求。需要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借助多种媒体让语文教学更加趣味化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关键。但其学生由于刚进入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体系中,一时无法转变爱玩、天真的性格,在学习拼音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小学一年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拼音非常困难,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为了能够协助学生克服此心理,可以借助多种媒体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创设集图文、视频、声音等于一体的情境,让原本枯燥的拼音教学转变成为一堂堂趣味横生的游戏活动。如以讲故事、儿歌等形式满足一年级学生爱玩的心理,同时也能够在玩乐中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又如在进行声母、韵母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好不同颜色以及形状的卡纸,并将其制作成为字母的笔画,让学生将笔画进行组合,完成教师安排的拼字母的游戏。在这样一种游戏情境中,学生可以很快地将卡纸中的竖和半圆拼出b、p、d、q这几个声母。学生在五颜六色的字母笔画中,亲自参与拼字母的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
再如在进行音节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拼音的好处,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自主地学好音节知识内容。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可以为学生精心设计“找朋友”的游戏,给部分学生分配充当声母的角色,其他学生充当韵母的角色,如当代表声母“b”的学生与代表韵母“ing”的学生遇见时,所有学生一起读出“bing”的音节。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得到手、脑并用的训练,激发对音节学习的热情。
借助多种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大化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增强教学品质。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借助动画课件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还存在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还无法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进行理解,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对直观感觉的敏感特征,为其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认真分析,并结合教学内容制作较为实用的动画课件或者学习道具,让学生能够理解教材中各个语文知识点的形成,加深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同时,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可以轻松地对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理解,培养对教材内容的感悟能力,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
如在讲解《看月食》这节课文时,教材内容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及专业性,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光的传播原理缺乏直观的理解。因此,在讲到月食的几种变化时,他们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制作教学课件,让学生可以直观地对月食变化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教师在制作相关的动画课件过程中,可以将月食的形成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模拟,并在动画中将光的传播方式进行体现,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地球、太阳、月球之间产生的位置变化,在动画课件中获取知识。
此外,教师借助这一次教学机会,还可以为学生进行一次月食现象的演示。可以与自然教师一起合作制作一个关于月食的演示教具,让学生在一种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了解科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动画课件的直观性,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多种媒体价值以及作用的关注力,将多种媒体融入小?W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兴趣,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灵活使用多种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借助多种媒体促进课堂生动化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制作出精美、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以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如在讲解《借生日》这一篇课文时,教师需要通过引导来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热情。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蛋糕,并以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一个正在许愿的女孩。在烛光的点缀下,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投入一种情境中。然后教师可以提问题:“这样美好的生日,女孩为何想要将其借给母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回答:因为母亲与女孩之间有一种非常深厚的感情,也就是常说的母子情深。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次教育的机会,给学生开展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要求学生向小女孩学习,做一名孝顺的好孩子。
整个教学以动画课件中的生日场景为切入点,并将课文教学目标以及主题融入进去,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此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中心思想,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借助多种媒体促进学生思维创新化 传统模式的语文教学,学生在学习时是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枯燥,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教师可以借助电脑辅助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当教师利用电脑辅助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神奇的世界时,学生会从声音、影像、图片等形式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同时激发求知欲,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2]。
如在教学《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提出问题:“相信每一名同学都经历过下雨天,但有谁认真观察过下雨前后的天气变化?”有了问题的导入,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进入学校的电子阅读教室中开展教学。通过电脑辅助教学,将与下雨天相关的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阅读,并利用好电子教学资源包让学生可以全方位了解与下雨天气相关的知识点。借助电子教学资源包中的视频、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生动地了解下雨前后的气象变化。学生在一种探究式、自主学习式的氛围中,轻松地掌握了本节课中的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接受了一次科普教育。
借助多种媒体实现识字教学多元化 小学生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由于常用汉字数量较多,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总会感觉到教学内容枯燥,无法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教师需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利用好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理,发挥出不同类型教学媒体的引导作用,让识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在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识字。要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借助游戏、生字卡、多媒体课件、动画课件等多种媒体来实现。
如在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许多动物,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区别。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可以将所展示动物的尾巴修改为不同的颜色,让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就辨别出不同动物的尾巴的区别;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给他们所展示的动物的名称,并模仿其叫声。学生在类似于游戏的学习氛围中,很快就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在这样一个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并很快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在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增进师生关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时,教师应该结合学情选择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媒体教学模式,保持学生对识字学习的新鲜感,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应用能力。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将生活化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课程,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动态学习情境中进行语文知识的构建。
如在讲解《香山红叶》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香山红叶”的短视频,并将香山地理位置、景点布局、观赏红叶时节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融入如诗如画的风景中。有了此铺垫,教师导入《香山红叶》的创作手法以及文章结构,让学生回味刚才所观看的香山红叶的美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性地捧起教材认真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创作技巧,增??了学习氛围的同时,也激发了对大自然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探索意识,增强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与多种媒体的结合,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出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有效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及内容,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生动、灵活、直观的学习氛围中构建语文知识。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满足了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霞.整合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 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169.[2]王惠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作者:王加忠、王静,临沂北城小学(276000)。
10.3969/j.issn.1671-489X.2017.07.059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
沙湾镇德贤小学 何艳琴
提要:
信息技术教育将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和优势。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本身也正在对教育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和成功的关键。为了从根本上优化教育管理和教学过程,各个国家都在提高教育计算机化的水平,并且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潮流和改革趋势。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及普及,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使用面还不够广泛,然而,它的优越性正逐步被人们所认识,而且在迅速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代表教育技术的方向趋势和未来,这影响到学校教育、远距离教育和未来的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对教育手段、方法、学生的适应和创造能力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下面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和优势。
一、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直观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媒体有独特的功效。投影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放映字词,帮助正音、正字、辨析词义;也可以放映给画、照片,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材理解课文。以《望天门山》为例,在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如果教师依据课文内容设计情景图:在图中,教师巧妙地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课文。这样,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没有这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境就要费课时费力气了。再以《狼》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预先绘制屠户“遇狼”“避狼”“御狼”“杀狼”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一边观察投影片,一边学习课文,学习复述故事,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既重激又重学,既重传授知识又重能力培养,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二、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注意开头的设计,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多媒体课件的开始,教师如能精心设计一段导入,那就会犹如磁石吸铁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思维的知识之门,为新课内容的顺利教学作好铺垫。还是以赏析《荷塘月色》为例,开头设计的是动化的图片,目的是把学生导入荷塘月色的意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很难让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这点是由学生的欣赏水平,上课的专心程度,对课文类型的兴趣等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教师开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难以进入状态,也就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荷塘月色》课件一开头,随着《春江花月夜》柔和的乐韵,荷叶荷花渐渐变暗。天黑了,一轮圆月冉冉升起。看着荷塘上如水的月光,仿佛思绪已在荷塘月色中漫步……学生进入了意境,接着介绍作者在那腥风血雨中的内心感受,把学生的心由舒缓而引向紧张。重点分析时,再次进入作品那“月下荷塘”“塘上月色”的优美意境,听着播音员那抑扬顿挫的朗诵,感受着那大自然的恬静和幽推,更感受到朱自清那想逃避现实而最终无法逃避的无奈。情感上的或喜或悲,心理上的或舒缓或紧张,形成了课堂情绪的起伏,最后用与开头相呼应的意境幻灯图结尾,节奏美自然显现再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三、巧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全面、均衡地发展和提高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比较有限,大多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如学习《桂林山水》这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但是如果仅仅如此就认为是利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那其实与黑板教学与播放录像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仍旧没什么两样.聪明的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桂林山水。学生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地介绍,受到观众的瞩目,颇有新鲜感、成就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多媒体软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还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四、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a)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如《日月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教学时,我先用录象放日月潭的资料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一是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及清晨和下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进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描述的恰当、传神。最后指导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观察后的感受。通过教学活动,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b)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蛇月庄稼》是一篇用逻辑推理来探讨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学短文。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理清蛇与庄稼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时,巧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
应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作文难写,小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是因为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习作水平低下。如何让学生喜欢习作,提高习作水平,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了我们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读的书多了,接触好文章多了,积累的优美语句、各种表达方式的句子就多了,写起来便会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语文教师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就能使阅读为写作服务。近年来,我在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习作相结合,取得了一点收获。
以读导写。阅读分课内、课外阅读,我在课内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例,结合课文教给学生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作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桂林山水静、清、绿和奇、秀、险的特点。教学时,我组织小组、男女、全班学生齐读和背诵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感受文中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和语句的优美,感悟到文中的排比句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生学完本课,我运用课文中的排比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仿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积累,精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的精彩片段,我都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学生头脑中的词语、句子丰富了,习作时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颐和园》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物,作者巧用过 渡句连接上下文。我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过渡句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过渡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写参观、游览记的习作时,要按地点的变换、时间的变化有序的记叙,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
以写促读。语文教师要改变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从写作中寻求阅读,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课文中有启发孩子自己去明白“幸福是什么”的智慧女儿;有珍惜友情的小鸟;还有帮助小木偶学会多种表情的小女巫。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知道了童话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教人学会勇敢、热情、善良、乐观、慈爱,反对卑鄙、怯懦、邪恶、虚伪。这个单元的习作是要求学生写一篇童话,这也是写童话的起步。学生学习了四篇童话故事就开始写童话,他们的写作对象、想象力都比较单一。我组织学生去学校图书室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名著,要求每人借一本童话课外阅读,交换阅读。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童话故事就丰富了,习作中的童话故事也就丰富多彩了。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是写想象习作,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写说明文的习作。在这两次习作前,我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有关科幻、科普的书阅读,了解自己写作对象未来的发展,收集与自己习作有关的动物、植物数据。学生带着习作要求去阅读课外书籍,有动力,有欲望,产生阅读兴趣,形成习作灵感。阅读为孩子习作积累了材料,这样学生就不怕、不厌作文了。
读写结合。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享 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还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在阅读中的快乐、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快乐,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快乐,写作兴趣,写作形式要多样化,语文教师利用课文不同体裁的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练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体裁是说明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向学生介绍名胜古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将课文《鲸》《新型玻璃》赋予童话,用第一人称“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先在小组和全班介绍鲸和新型玻璃。对于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我指导学生采用小导游形式介绍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以及小导游教学活动,将课本变成剧本,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我又将他们的阅读兴趣引用到写作中,以“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介绍一名胜古迹”为题写一篇习作,有一名学生的习作“ 新型玻璃的自述”还见报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彩色的翅膀》,写了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从黑龙江带一箱小昆虫回小岛的事。学生学完这一课,我要求学生“给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写一封信”。学生在信中写到:“岛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没有土地,没有蔬菜,没有昆虫,但你们辛勤的付出却换来了甘甜的西瓜。你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这就是阅读的感悟,习作的收获。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教材中很多课文故事性强,富有较深的意蕴,结尾常常让人意犹未尽,这就为续写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穷人》的结尾,桑娜 告诉丈夫自己已经两个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可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丈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度过一个有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孩子的心。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学生想象桑娜会白天在家带孩子,晚上丈夫回家后她去替别人织毛衣;丈夫每天会早一点出海,晚一点回家,多打点鱼,挣钱给孩子买吃的、穿的。孩子长大后,桑娜夫妇讲述了孩子的身世。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后,知恩图报,十分孝敬桑娜夫妇,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收获!
课内与课外习作相结合。课堂上读写结合是学生习作成长的一个园地,课外读写更是学生成长的一片沃土。寒暑假写日记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一个途径。学生在寒暑假里,帮助家人做家务,与大人一起下田地干活,帮助、关心他人的事,读了一本好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把耳闻目睹的事、亲身经历的事记下来,既为自己的课内习作积累材料,又能培养自己的勤于写作的习惯。但我不是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而是两、三天写一篇日记。学生每个假期写的日记,我都要浏览一遍,择优推荐发表,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学生看到自己写的日记发表了,还拿到了稿费,尝到了写作的甜头。既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写作兴趣。孩子们写作的体裁也多了,记叙文、读后感、童话、儿歌。自2012年至今,我的学生有20 余篇习作发表。家长们看到孩子的成长,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说:“我们看中的不是稿费的多少,而是看到对孩子的鼓励、影响有多大。”这就是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魅力!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小学储成法
第四篇:多种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教学古诗
多种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教学古诗
郭洪禄
《早春》是小语十二册讲读课文《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全诗描绘了唐朝京城长安早春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深挚的赞美之情。由于古诗具有语言凝炼、概括性强的特点,加之时代久远,学生学习时很难进入情境,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当然也就很难感知其中美的意韵。基于此,在教学时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运用录音,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古诗大都节奏鲜明,格律严整、韵味悠长,充满了音乐的美感,若配以优美和谐音乐,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美妙意境,定能为理解古诗降低理解的坡度。为此,《早春》这首诗的讲授伊始我放了一段古筝乐曲,那时而低沉时而激扬的琴声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当他们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中时,教者便随着音乐,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这时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初步感知到诗文的美妙,并产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浓厚兴趣,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利用投影,品词析句,突破难点
教学古诗应由字词的理解入手进而达到对诗句乃至全诗的理解。而对于字词的理解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运用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能缩小这种差别,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古诗《早春》的第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我便先讲酥就是酥油,我们习惯称为奶油;润,是滋润。这时我问学生,什么东西经过早春细雨的滋润象奶油洗过一般呢,学生中有说是泥土的,有说是天街的大道的,这时我投映出一幅近看天街(通往皇宫的大道)旁边的刚拱出泥土的草芽被细雨滋润得润泽而生机勃勃的特写镜头,学生一下子都异口同声地讲:“是小草。”我讲,这是近看,而往远看,却“草色遥看近却无”,城市学生对诗人的独特感受一般理解不深,我就利用活动投影片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对这句诗中的“无”字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就字面意思理解为“没有”。如果只单纯讲解,学生只会在形式上认同并不能真正理解。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我投映的这张复合抽拉片,具体力:①底片上画出近看小草稀稀疏疏的景色;②覆盖片上画上远看小草一片浅绿色。令其画面绿色与底片小草重合,两张片子合在一起就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抽掉覆盖底片上的绿色,就是近看小草的画面。教学时,我先打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让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体会小草从远处看是一片浅绿,然后抽掉覆盖在小草上的绿色,呈现出近看小草星星点点,似有似无的画面。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无”字的真正含义。接着我又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小草从远处看是一片浅绿,而走近了看却又不分明了呢?”通过反复演示活动画面,把从远看因视野是一大片,稀稀疏疏嫩草聚在一起,形成一片浅草色;近看因为视野狭窄,只能看到局部,星星点点的浅草芽不连成一片,因而近看反而显现不出早春的草色。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活动的画面吸引了,为了加深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我便问学生,谁能举出我们所见的景物有远看分明近看反而不分明的例子?学生兴趣高涨,个个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其中一个学生说:“我举个看足球赛例子,呈现足球运动员近景特写镜头时,足球场地草并不连成一片,连土色地皮都看得很清楚,而反映整场球赛时,足球场地的草却绿悠悠一片。”从学生们的回答中,达到了开发智力,加深理解的目的。
三、运用录音、投影,激发情感,领捂诗情
诗是以情动人的,不论是写景诗还是咏物诗,学生的审美愉悦都是在情感体验中完成的。一首诗能强烈地感染学生往往是蕴含其间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学古诗要重视诗歌的听觉效果,利用电教手段,在“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配乐诵读中,沟通学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欣赏效果。为此,在精讲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后,我要求学生闭目凝思,想象诗句的画面;同时,让学生在悠扬的古筝乐曲中吟诵全诗。优美的旋律,创设了美妙的情境,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诗中所描绘的情境,领悟诗情,加深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把语言变为可知形象,以声传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达到课后兴犹存的效果。
第五篇: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音乐媒体 重要性 融合策略
在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创新课堂教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将音乐媒体融合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音乐是最高的艺术形式。音乐没有逻辑、没有语言,但它却能很好地诠释人类的情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诚然,音乐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将音乐融入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为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从音乐媒体的定义而言,传统的音乐媒体主要包括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等,而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电视、手机、电脑等都是音乐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所谓的音乐媒体主要是指多媒体技术。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首先,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渲染情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播放不同情感的音乐,可以是愉悦的,可以是深沉的,也可以是悲伤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其积极意义是比较多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如何运用,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的理解和教学手段。
二、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对策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的内容,渗透音乐媒体教学,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音乐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时下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备受教师青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音乐媒体,有效地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难以长久集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是非主观注意,即学生对某件事物的注意,并不是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而是由于事物本身就具有吸引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春联》一文时,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恭喜发财》,甚至可以给学生播放载歌载舞的音乐视频,给学生营造新年的气氛,让学生在充满“年味”的课堂中完成对课文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在于激发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音乐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对于一些文章,教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对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情感进行有效的诠释。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如果教师将相关的音乐融入课堂教学中,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活动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爱国其实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中华人们共和国国歌”,让学生在庄严的国歌中感受到老一辈的不容易,感受到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用音乐进行课堂教学导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都不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直切主题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生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针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音乐作为一种高级的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到课堂教学导入中,利用音乐的带动作用,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尽快地投入课堂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音乐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广泛使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音乐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情感等方式,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研究[D].宁夏大学,2013.[2]马英.海原一小三年级语文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现状及培训的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