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及对策
浅谈农村寄宿制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及对策
泾川县玉都中学
政教主任
卢建章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步伐的加大,校园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身亡、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纵火盗窃、离家出走等安全问题频频在校园发生,严重地伤害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要做好寄宿生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只有管理好寄宿生,才能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才能为学校赢得社会肯定。【关键词】
校园安全 管理及对策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
安全隐患的成因
1、学校校园安全意识薄弱。一些老师只注重教学质量、升学率名次等显性指标,对校园安全仅仅在班会上讲讲而已,工作中麻痹大意,很多规定只是规定,没有狠抓落实,很多设臵(警示牌、标语)只是摆设,投入注意力不多。宣传教育不及时不到位,想到了甚至出问题了才来处理,未雨绸缪意识太差。
2、教师管理还不十分到位。学校虽然每周都安排了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及生活教师,但是,值周教师、生活教师工作不到位,班主任查宿不彻底,清点人数应付差事,只是值周领导一人穿来穿去,往往会顾此失彼,产生安全漏洞。
3、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简单,缺乏可操作性。且有的仅停留在书面上,根本就没有落实。
4、虽有各类应急处理预案,但没有经常进行必要的演练。一旦出现事故,很容易出现混乱,从而酿成事故。
5、校园周边复杂的环境对校园安全的影响。假冒伪劣及“三无”商品、麻辣、油炸食品纷纷涌进校园。
6、留守儿童,监管不力,放纵较强。不少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学生缺乏来自家庭的管教,学校的单一教育显得乏力。
7、单亲家庭逐渐增多,父母疏于管理。父母以金钱供给,双方依赖心理较强。
8、手机频频使用,男女交往趋于不正常。不健康内容使学生道德意识滑坡,安全隐患增多。
安全教育日”、“平安行动在校园”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建立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建立管理人员公示制,便于师生监督、通报。
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档案。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布臵、检查、整改进行登记,做到事事有据可查。
3、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巡查制。由校长牵头组成巡查组,加强对学生寝室等的巡查,尤其是节假日的安全巡查。
4、制订切实可行的各类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订出可操作性强的事故处理流程,以及事故报告流程,明了事故发出时应当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这样,既做到“防范于未然”,又便于出现了责任事故时有序应对,并第一时间准确上报学校。学校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编写校本教材、告家长安全书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学校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紧急疏散、报警、灭火、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加强对班级的管理,明确班主任和教师的责任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要制定目标管理细则,教师与学校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学校安全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安全工作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校长集中精力,切实负起责任。把学校每个部门、每个工作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细化,明确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每项工作和每个环节。加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三)加强对校园内重点部位的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校长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如电路、门窗、灭火器等),消除安全隐患。而且坚持每周一次检查和每天随时注意,把上级部门对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通过定期巡查,记录并排除安全隐患,对宿舍、教室或施工场地进行有效监督,划定危险区,实行隔离措施,对校内体育设施、化学仪器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划定责任区,确立责任人,实行分类管理,并纳入考核范围,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各级政府和学校要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排查、整改并拆除校内危房,安装监控不留任何死角。
(四)加强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合作,齐抓共管学生的身心安全
学校切实做到与社会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重点问题,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学
第二篇:农村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多年来,农村小学在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上存在一些棘手问题,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让学校校长,教师大伤脑筋,根据农村的现实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安全管理机制不到位,有些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科学,不严密,不全面,有的甚至不可操纵,只是纸上谈兵,成为应付检查的空洞条文,再是监督检查不得力,有布置无落实。
二是经济条件制约,办学条件差,装备设施简陋,不规范,有的年久失修,隐患重重。
三是大多数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或长年在外打工,认为学生上学了,学校就是他的监护人,很少去关心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学校成了学生安全教育的“单干户”。
四是社会环境复杂。(1)农村生活无规律,学生从小养成放荡不羁的坏习惯,无拘无束难管理。(2)周边地理环境复杂,池塘沟渠很多,给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带来诸多隐患。(3)由于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学校无条件实现封闭管理,一些小商贩小摊位的“三无”食品充斥校园需要,零食卫生成了影响学生健康而无法制约的天敌。
通过长期对农村小学的安全管理及调查研究,本人认为,要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增强“三个意识”,完善“两个机制”。
增强三个意识:一是要增强校长的忧患意识,必须从依法治校的角度来对待这一工作,要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至高点,增强育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意识。二是要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1)清除师生的侥幸心理。(2)利用安全知识讲座,黑板报,广播,发放安全手册,举行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使每个学生能居安思危。三是要增强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完善“两个机制”。一是完善学校安全管理机制。(1)科学系统地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可操作的安全管理制度,职责到人,使校内人人有则。(2)完善检查督办奖惩措施。(3)建立信息报告首问制,使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排解。二是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安全管理互动机制。首先要定期聘请司法、安全监督部门来校作专题讲座。其次使家长与学校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校内动态,并建立好安全档案,让学校安全工作大家都来管,都能管,都会管。
第三篇: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浅谈材料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初探
樊王中心小学安德堂
樊王中心小学地处介休市东南的丘陵地区,是一所六年制的寄宿制完全公办小学。学校现有学生132人(包括幼儿),教职工9人,住校生20人,单轨制,共有六个教学班,服务于原樊王乡十八个自然村,最远服务村达十公里。随着农村学生生源急剧减少,寄宿制办学方式已成为农村小学的必然选择。这一办学形式有利于实现农村教育的规模效益,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寄宿制小学也同时带来一些弊端:学生年龄偏小,远离家庭和父母,容易造成情感缺失;学生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学校强化指导;学生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学习生活显得单调乏味。而学生在校寄宿,则更是加重教师负担,增加学校管理难度。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寄宿制办学优势,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呢?笔者从本校的管理实践中认为,要让家长信任学校,让学生喜爱寄宿生活,必须从关爱学生出发,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等能力的基础上,更应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实现教育角色的转变,把学校建设成为美的花园、爱的乐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品质,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合作的能力。
一、注重生活环境建设,营造大家庭温暖。在学生养成教育习惯中,我们提出了“抬头挺胸、待人礼貌、到校读书、课间跳绳”十六字“四好习惯”要求。学校常年悬挂横幅,人人看得明白,个个都能做到,班班落实保证,周周升旗表彰。抬头挺胸从学生形体上挺拔昂扬,精神上奋发抖擞,意志上自信自立,学习上拼搏竞争。待人礼貌教育学生文明礼貌,尊重别人。到校读书就是强调学生到校读书,晨读、午读、暮读,经典诗词范文。课间跳绳指体育锻炼,跳绳皮筋沙包,踢毽跳舞唱歌。每天学生检查记录,每周表扬发奖,每学期班级评比亮相。现在已经成为习惯。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正处于启蒙阶段,也是他们独特个性形成的基础阶段。从小远离父母、远离家庭的孩子会感到孤独、不适应,在心理上会发生很大变化,若不加以正确引导,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扭曲,导致形成一种畸形性格。寄宿制学校此时应转换自己的角色,充当学生的“家”,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校各项制度和管理,应当充分体现一种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舒适感,让他们爱校如家,并积极争取做这个大“家庭”的好成员。学生寝室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生活用具的配备、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寄宿生的心情以及生活和学习。因此,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动手创造美好的“家园”,组织他们统一摆放生活用具,定期开展文明之“家”评比活动等,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寝室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应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开设生活课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补上家庭教育课,教育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二、注重亲情管理,真诚关爱学生。山区学校由于交通不便,往往四五岁的孩子不得不在校寄宿,学生年龄偏小,生活自理能力差。立足实情,学校各项管理应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
理念,构建爱生平台,引导课任教师和保育教师转变角色,做学生的第二任父母。要求教师做到爱生如子,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在生活上,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给学生关怀和温暖,使他们能在学校里感受到“父爱”和“母爱”,体验出“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亲情。在学习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亲近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情感,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每逢节日、生日,教师更应设法营造出家庭的温馨,学生过生日,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举行联欢,送去生日祝福,让他品尝生日蛋糕;中秋之夜,师生一起尝月饼赏月亮;元旦佳节,学校以班级举行灯会,组织学生观灯、赏灯、猜灯谜……师生一起情感交融。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会“每逢佳节不思亲”。
三、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畏难情绪。新时期的农村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呵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过惯了,对父母及其长辈的依赖性很强,突然离开家庭蜜罐般的生活和舒适的家庭环境必然不适应。有的孩子因长时间见不到父母而想家;有的孩子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心情郁闷;有的孩子因同学之间不能很好地交流而感到孤独;还有的孩子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大哭大闹,甚至偷逃回家等。同时,有的家长因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校寄宿的学习和生活,经常到校探望,严重影响孩子的情绪。针对这些新情况,学校一方面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可以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采取谈心、开导等办法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应该从小学会自主、学会自理、学会自强,不会的事可以慢慢学,不懂的事可以询问同学、请教生活老师,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做生活的强者。另一方
面,定期举办家长联系会,及时沟通信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打消家长的顾虑,让家长放心。实践告诉我们:交流是冬日的暖阳,沟通是和煦的春风,理解是绵绵的细雨,只要学校宣传和沟通到位,家长定会由担心变放心、由质疑变支持。
四、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个性。每天课间操做到一歌、一操、一舞、一段,即唱着《少先队队歌》操场集中,上操,全体做《感恩的心》,念一段《三字经》。在课时设置上,我们按照《樊王中心小学“四好习惯”实施方案》要求,为确保全体学生每天活动不少于一小时,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体育课低段每周四课时,中高段每周三课时,真正做到了开足、开好体育课。灵位,对于早操和广播操、眼保健操进行了加强和管理,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上阵,在学生锻炼的同时,也让全体教职工参与进来。同时在每天下午4:20到5:20一个小时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活动,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里,我们已经开设了包括花样跳绳、呼啦圈、毽球、象棋、羽毛球、乒乓球、滑板在内的七个项目,同时在下个学期,我们将开始足球和篮球的兴趣活动小组。
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曾有人作了一项调查表明,生活在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普遍认为,童年是不快乐的。因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每周有五天生活在封闭的空间里,统一时间睡觉、统一时间起床、统一时间学习、统一时间就餐等等,长时间过多的整齐划一,会让学生感到寄宿生活过于呆板、单调、乏味,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而变得萎靡不振。正因如此,有人作了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生活在寄宿制学校的孩子,由于吃、住、穿、行、学习都是统一模式,就像养鸡场喂养的鸡一样,很难有家庭放养鸡那样富有灵性。立足于此,学校应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平台,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学生富有灵性,富有朝气,以克服寄宿制学校给学生培养带来的弊病。例如:开展叠被子、洗衣服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开展争创文明寝室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扫地、摆放物品、晾放毛巾、美化寝室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积极性;征集富有创意新颖的文化宣传标语,如“拾捡一次纸屑,净化一次心灵”、“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花草无语,奉献美丽”、“手下留情,足下留青”、“安安心心睡一觉,开开心心过一天”等尽显个性的标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学校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诸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毽、拔河、转呼啦圈等健康有益的体育竞赛;开展故事大王、笑话大王、卡拉OK歌手赛等评选活动;开展书法竞赛、办板报比赛、小制作比赛、小发明比赛等科技活动;开展饭菜浪费情况调查、学校周边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小对策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放飞学生的心灵,而且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这样的寄宿生活才会充满灵性、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孩子才会乐不思家,这样的童年生活才会长驻孩子美好的回忆之中。
当然寄宿制学校还应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寄宿制给教育带来的缺陷,实现教育的科学育人功能,为孩子的成人成才提供一方沃土。
第四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确保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直接关系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
1、安全形式看问题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先进的交通工具、高耸如云的摩天大楼、新颖的家用电器如春笋破土而出迅速进入人类的生活。然而,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有利必有弊即也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问题。温室效应、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疾病流行、垃圾食品等等,随时威胁到我们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加之中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家庭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生命安全时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据有关统计显示,在我国,每天大约就有4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两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40-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
2、立足学校看实际
我校是一个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聚居,又地处邻县城郊的农村小学,与邻县县城隔河相望。学生中邻县外来务工的子女就读的学生由于隔着一条河,每逢涨水,令人担忧,加之邻县的一些社会闲杂人员经常都来敲我校学生的杠子,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大,况且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因温室效应影响,还有相当部分学生父母因生活所迫外出打工,成为了留守儿童,故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多数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低,大大增加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学校周边仍有安全隐患。社会青年滋扰校园现象令人堪忧。他们以找弟弟,妹妹等为由,进入校园后,敲竹杠、打架的还有发生;学校、家庭、社会对升学率的过热追求导致教师学生工作学习压力过大,教师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学校的素质教育未能得到全面推进,由此引发的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仍然存在。学生上学时的过渡和途中的安全没有保障;近几年来学校采用了集中办学制,部分走读生路途遥远,并且大多数没有家长接送,加之年龄又小,上学途中的安全令人担忧;还有在校寄宿的1--6年级400多名学生的衣食住行问题等等。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提高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是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职责。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小学生安全意识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低下,缺乏一定的应对能力,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家长法律意识不强,安全教育根本谈不上,加上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学生安全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校教育的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而忽视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存能力的现象,积极协调学校职能部门,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树立自信心,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学校的安全管理中行成一系列方法,使学生在遇到突发情况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减小对生命安全的威胁。从而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以此带动社会的稳定及进步。
三、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中“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是指湖南省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校园安全问题”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自然灾害、食品卫生、学校的设施安全隐患、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隐患等。
对策: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这里指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有关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途径等。
四、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
教育部首次发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72.32%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农村,小学、初中、高中事故发生数比为4.5∶3.6∶1,死亡人数比为6.6∶4.8∶1,受伤人数比为7.4∶4.7∶1;25%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内部,主要是校园伤害占56%;节假日和上下学路上、学校及周边是事故多发期和多发地。
苏州市德育学会的“城镇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对学校的安全作出了很多研究,对其学校独特的问题作出了阐述。
教育部/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项目之“云南省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通过对能够代表全区并覆盖城区、坝区、山区安全现状的三个乡镇(11所学校)的基线调研(包括座谈、访谈、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明确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对其做出归因分析。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对策措施并切实行动,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全区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广课题实施得出的成功经验,以促进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课题的理论假设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及生命安全的重要,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在遇到突发情况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减小对生命安全的威胁。从而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以此带动社会的稳定及进步。
六、课题的研究目标
1、构建校园安全建设网络,形成学校《安全知识手册》和《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文本。逐步深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思路,形成安全管理特色。
2、提升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安全教育理念和安全预防措施,发展学生的安全预防意识和自主保护措施。
3、构建平安校园,让学生放心读书,让教师放心教学,让家长放心工作。
4、能形成一套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能加以推广
七、研究内容
1、探索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和方法。
2、怎样建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护网络。
3、探索适合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安全教育操作模式和管理方法。
4、如何协同政府和执法机关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维稳治理工作。
八、课题的研究对象
本校1——6年级学生
九、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3、个案法
4、经验总结法
十、研究措施
(一)、加强领导,注重培训 构建安全教育的实施网络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课题研究者队伍进行培训。我们利用各类讲座和网络指导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课题组教师了解初步的交通、上网、食品卫生、心理卫生等的内容,进行理论摘录,提高研究者的素养和知识储备,以便对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措施方面有指导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根据本人研究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设计了相应的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在学生,研究者及时的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反馈,掌握了学生第一手的安全常识资料,为今后的研究开展奠定了基点。
(二).紧抓校内主阵地 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策略新途径
1、利用课堂的教育教学,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
学校教育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存能力的现象,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增加了地方性课程——《清水小学养成教育手册》和《清水小安全教育手册》。班主任利用校本资源和稳定的时间来保证学生学习各方面安全知识和行为的知晓和获得。
我们通过开设的安全教育活动,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中,又结合各项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德育化、常规化,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深化了对生命的认识。
2、开展小型多样的活动 让安全意识深植每个学生心中。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深知,要让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成为安全教育的实行者、创导者,课题的研究才有生命力。为此,我们举行了多种围绕主题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回收,观看法制教育片、法制案例、交通安全、远离毒品和艾滋病等各种展板;撰写了观后感,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要注意安全上网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感想。同时,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避免校园安全隐患”的教育。告诉同学们“从早晨穿越马路,进入校园,要注意路上车辆和行人,保证自己安全入校;在校园内注意课间休息有秩序不打闹,上下楼梯礼让有序,排队有秩序守纪律,在校用餐讲究卫生,用餐文雅”。在班会课上又播放实景拍摄的校园安全录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安全教育,掌握在各种情况下最安全的策略。
为了使安全教育更深植学生内心,校长也常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安全警钟常鸣的教育。尤其是在学校举行活动时,学校更是组织全体学生到实地观看活动方法,告知活动中的注意事项,保障每个学生的身体安全。到现在每个孩子都能安全健康的进行活动、游戏。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2、开设“知心姐姐”心理健康辅导室,为学生排遣心中烦恼。
安全教育的涵盖面非常广,它也包含了心理卫生。学校针对现代学生复杂多变的情况,安排本课题研究老师担任咨询老师。大队部通过学校广播站向全体学生发出宣传,让心里有烦恼,有不开心,有难受的事,有需要和人倾诉的需要等等情况的同学都欢迎来“知心姐姐” 心理健康辅导室坐坐,敞开心扉与负责咨询的老师进行交谈沟通,来排解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良情绪。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接受心理咨询,学校对咨询室进行了精心的布置,柔和的色彩,学生喜欢的玩具和小家具营造出温馨愉悦的氛围。学校在“心理健康辅导室”门口还设立了悄悄话信箱,把学生将自己内心隐藏的想法告诉德育主任或学校里的老师,寻求开导,排解内心的烦忧。争取每天都能让灿烂的阳光洒进自己的心灵深处,绽开美丽的芬芳。
(二).寻找多种教育资源 深化安全教育的实效
1、建立校外德育基地 拓宽研究视野
校外德育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和延伸,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课题研究初始阶段,我们联系了乡卫生院疾控中心、环卫所、、派出所、花垣县青少年活动中
3心等作为校外德育基地,聘请了一批校外辅导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安全策略教育活动。
我们学校的特聘法制副校长,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防卫技巧;我们还安排乡卫生院疾控中心医生给学生讲解一些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提高自身预防疾病的素养……通过与这些校外德育基地的交往互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安全策略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这已经成为我校开展本课题研究活动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2、挖掘社区资源 凸显研究成效
我校地处河边村,学生放学要经过小街上一段狭窄的路段,行人多,车辆拥挤。如何使学生针对身边的安全现状来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切实的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开展了“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存在的公共安全问题,并通过孩子自己采访、调查、收集资料,讨论并提出方案和行动计划。我校四(3)班学生经过调查研究,确定了他们研究的安全问题《司机同志请给我一个安全上放学的道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向陌生人进行采访,了解小街上存在的各种交通安全问题,还经常到网上去收集各种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分析各种法规的利弊,然后提出自己的方案。
通过诸如此类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学生参与活动所获取的体验比教师的说教效果更为有效,内心所产生的震撼比教师的号召更为有力,亲身的感悟比被动接受更为持久,他们认识到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的安全意识充分得到了启蒙和张扬!
3、寻求家庭支持 释放研究效果
学校教育始终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在这个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做好家校的联系和沟通。学校里利用“家长学校”的平台进行《做一个的孩子》的心理咨询讲座,向家长以举例的形式分析其中的心理产生动机和调整的方式和做法,告诫家长运用恰当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在双向的环境中获得正确的指引方法获得心理释放。
面对学校开展的活动,许多家长也积极地进行了反馈,他们通过这个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把自己在家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情况及时与老师沟通。
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学校在多方面获得了有效的研究成效。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1.借助此课题的研究,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教学声誉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提起清水小学,很多的家长都会点头称是,赞扬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很注重,尤其是在学生与社会接触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清水小学的孩子主动在社区中进行垃圾回收,常有小朋友义务帮助街道和居委会打扫环境,保持社区干净整洁。外出集体活动有秩序,非常注意公共安全,平时总是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积极参与社区安全宣传。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很强。对校外安全实践基地提供的参观交流活动也总是踊跃参加,表现优异。尤其是学校的公民实践活动:帮助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打扫卫生、表演文艺节目、宣传安全知识等获得社会好评。学校也借助本课题的研究,在实践操作中锻炼了配合社会要求,组织各类大型活动与集会的能力,充分展示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德育作用。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五好关工委”“州级示范家长学校”县“德育优秀单位”“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
2.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学校的教师们提高了自身的育人素质。课题研究伊始,教师以聆听有关专家报告,阅读大量的安全教育资料,拓宽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向;在实践操作阶段,凭借外出参观、观摩、参加他校的培训、在中期汇报时与教科研专家的对话、理解新课程中关于综合实践与本课题之间的相通点,调整着自己的研究步骤;在理论知识的支撑下,教师们不断与各个部门、社区开展着各种安全教育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社
4会责任感,提高保护自身的能力。通过一次次的安全活动方案的设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研讨,提高学生在接触社会、走向社会中的防御能力,切切实实地提升了教师的素质与指导学生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不断积累着各个方面的安全应对能力。
3.对于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高峰期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在学校里得到知识的熏陶、思维的训练,更需要在社会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增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紧急应急处理技能和措施,懂得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来保护自身人参安全和他人以及公共安全。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给孩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多走进社会,去体验生活、应对各种安全隐患应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机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队员,都有适合自己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的安全教育活动内容,或是在老师的引导以集体方式下开展,或是在小组间自发组织开始活动,以上不管是响应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号召,还是借助家乡各项创建活动的挈机的活动,都是以锻炼队员的综合能力,提升队员的安全意识修养为目的。在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实践,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养成了良好安全品质,提高了自身保护能力,一天天茁壮地成长。
十二、成果形式
1.安全教育校本小册子
2.专题研究论文
3.课题报告
4.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各类资料
问卷调查 学生手抄小报照片活动记录等
十三、课题的反思
1.由于这是一个关于安全的课题,范围比较宽,在具体实践中涉及到很多的法律法规和科学性强的制度和政策,教师在理论指导上显得单薄又浅显,从而对一些情况不能进行深入到位的点拨。
2.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活动。我们应适当开展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安全教育活动,使整个课题更加完善。
3.此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生活随机性,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会主动按照正确有效的安全途径去办事,难免总遭到一些社会顽固因素的阻挡。如学生在马路上学做小交警,体会交通安全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活动中,学生要求行人按规定走斑马线,可是有些人却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嘲笑孩子的傻。面对交通拥挤的现状,同学们也只能是发出倡议书,呼吁大家一起来加强安全意识,可是却缺乏有效有力的制止措施。在一些活动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使队员的个人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对队员的安全意识培养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
4.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校方和研究者还有相关单位的专业人员在活动设计和开展之前作好充足的后勤保障工作,有的大型的活动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较大,如组织队员外出参观,进行科技夏令营等,虽然有研究者的精心策划,活动精彩纷呈,队员满载而归,安全知识和遇到险情应急处理能力获得大丰收,但也给学校带来一定的压力。
5.有的活动开展起来会受到一些家长的反对,比如劝说家长戒烟等活动,家长认为学校和老师“花样”很多,活动太多,影响了队员的节日休息,教师和家长常为此经常进行沟通,但有时还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使得一些队员个人的安全行动付诸流水。
第五篇:论校园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论校园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校园安全管理的内涵以及关联的重要性(一)高校校园安全的内涵和特点 1.高校校园安全的内涵
安全这个词在我 们国家的学术界,高等学校的校园安全的定义就更加具体了,它主要是指,高等学校的所有人员,在高校内所有的场所都是安全的,没有任何危险,内部设施也相当 安全,与此同时,高校的校园也没有受到校园之外的其他威胁,没有任何安全事故。从广义上来讲,即上面所说的内容,这种类型的安全是包含了所有过程。具体包 括了学期的开始、结束和假期,如果从内容上来看,这其中包含了学校在运行过程中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如果从狭义上来讲,校园活动的内容就不那么广泛,主要是 包括学校内部的校园活动,较之广义的校园安全,其在时间上主要针对的是正常的教学时间,而在内容方面,主要是指与教学有关的安全。2.高校校园安全的特点
(1)客观存在性。马斯洛需求论中,安全是人们的需求之一,也是我们追求其他更高要求的基础。人们生活在大千世界,安全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高校校园人员数量庞 大,组成复杂,显得校园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正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对待校园安全问题的态度
(2)突发 性。高校安全事故发生时间短,事发突发,若前提没有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常常让管理者捉襟见肘,措手不及。高校群体做为国家建设者的 重要补充力量,高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应对不当,阻碍了国家社会生产发展的步伐,拖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节点。
(3)可预防性。校园安全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并伴有突发性的特点,但只要我们管理者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及应对措施,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每个人作为校园的主人,都发挥每个人的主动积极性,校园安全问题基本能够被免除危害的。(二)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内涵以及关联的重要性 1.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内涵
安全管理作为社会学中的重要领域,从不同角度看,每个人会有不一样的定义。安全管理,从宏观层面看,它是以系统化的管理工作模式,科学合理的处置校园事故。在安全管理工作现实中,管理者的忧患超前意识,即把 防范处置工作做在随时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工作态度,做好前期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安全管理范畴囊括了一切防止危害产生的事故及处置举措。只有对所有过程实行 规范化管理,才能对症下药把控好安全危害程度,将危害降到最低甚至免除危害。通过查阅资料比对,互相补充,笔者则认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是把保障全校师生 的安全需求作为最终目标,通过科学有针对性的方式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最大效益化,防范事故发生,实现我们伟大中国梦的管理过程 2.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是有利于为国家保障人才储备资源。高校担负着教育和培养社会人才的重大职责,安全的保障落实,全校师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学习工作,安全俨然是各大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是有利于构建全面小康社会。俗话说:有大家才有小家。同样道理,有了安全,才有资格追求和谐美好社会。高校群体作为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营造和谐友好校园氛围,是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3)是有利于高 校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改革发展。高校发展不再是固步自封,做井底之蛙,由以往的封闭办学模式慢慢转变为半开放式或全开放式教学模式,人员的复杂性以及突发 事件的把控考验着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稳定的校园环境威胁着校园发展进步以及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自国家颁布《反恐法》,每一个社会国民有责任有义务 进行反恐、防范校园危机事件的工作。
二、XXXX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安全管理的案例分析——以XXXX为例 1.保卫工作队伍现状
保 卫部门人员基本上由退役士兵、及其他社会人员构成。大部分保卫部门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而且年龄偏大,大部分人员未接受突发应急处置事件的培训,学校对保 卫部门的人员也不是十分重视。学院保卫处现约有保卫人员约23名,由值班院领导总负责,一位保卫处处长负责管理,下属三个分队长分别带三支小队,一支分队 约7人,实行三班倒轮班、轮岗打卡、定点专人负责等制度。主要职责为巡岗、门岗、发现警情并协助学院日常工作开展等职责,又细分分别有学院进出大门岗、流 动岗、重要办公场所岗、监控岗等执勤点。当天值班分队,实行一小时定点打卡轮岗制度,保障学院每个点都巡岗到位,防范于未然;学院每栋重要建筑物实行定点 专人负责,对消防、防盗等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不合格设施并进行更换。2.硬件设施
学院现已实现一卡通全校覆盖服务,持校 园卡进出校门,但同样存在严重的隐患,由于门禁管理的不严谨性,常出现校外人员随从本校学生,在本校学生刷卡时随后进入。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现有监控数 量约20个,重要监控场所为前后大门、宿舍楼、学院重要办公场所、围墙边界等等,但依然存在监控死角,例如战术楼、小礼堂、教学楼、商业广场等地方,为违 法人员逃避了保卫部门的防控管理产生可能性且监控设备老化,仅仅能大概看清一个人影,但分辨不清更具体的体貌特征。每位保卫工作者配备一个八件套,但仅有 一个对讲机、一根警用伸缩棍,在前后面各配备一块警用中型盾牌、一支老式防爆钢叉和数根防爆棍。
2.保安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高 校保卫部门是高校安全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校园出入最直接的管理人员,在对于校园出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保卫人员的素质是息息相关的。由于保卫人员自身 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能力素养有限,工作内容较单一枯燥,在进行门卫出入管理过程中工作方式不太恰当,说话较直接,时有与出入人员发生口角、摩擦,甚至肢体 冲突。在保卫管理者要求进出人员出示有效证件登记时,常出现不配合的现象,此时若双方各持己见、僵持不下,那么矛盾就会升级,随之而来的便是口角、冲突,保卫人员不能及时进行妥善解决,工作能力较一般;其次由于保卫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相比较广州的平均工资而言,较低,且没有过多的福利保障和加薪制度,久而 久之便出现工作态度懈怠、不负责任的现象,常出现对于晚归进出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的现象,这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园师生的安全隐患,也造成了 保卫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这样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的解决。
3.防范手段捉襟见肘,难以适应大学校园安全发展的大潮流
从目前 GDPC安全管理平台的搭建上看,首先,仅仅是简单的人防且技防建设落后,物防装备落后较差,仅有对讲机和质量极差的警棍。安全管理队伍普遍学历较低素质 较差,沟通交流协同能力较弱,极易与学生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发生口角,甚至是肢体冲突;其次作为实战性强的公安院校,保卫处人员极少进行日常突发事件处置培 训,甚至没有,这与高校日益严峻的安全环境是不匹配的。目前作案特点有这么几个特点:作案手段多样化、智能化、专业化,相比较防范能力本就薄弱的校园,更 是让高校安全管理显得捉襟见肘;再者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员的流动性,呈现出某种程度上开放的格局,由此而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高校外来人员群 体。据保卫处得知,校园对该类人员是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也未登记备案个人信息,这无疑给高校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4.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缺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滞后
高校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上一次有关高校校园安全法的修 改完善是在XXX。长期如此,使得校园安全保卫人员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做到合理合法合规的程度,也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能作为依据,赋予高校保卫人员权力和义 务,这一现实情况也一直制约了高校安全保卫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严重影响到安全保卫管理工作制度的贯彻落实。随着GDPC高校的发展壮大,高校师生人数不 断上升,办学规模扩大,但校园的相关配套设施还不是很完善,比如治安、学生宿舍、教学设施、管理等许许多多的安全隐患。GDPC高校经费预算为XXX 元,但在安全保卫方面经费投入较少,存在安全保卫装备、技术防范落后。以及存在保卫干部难以评定职称的问题,出现“无法评、难以评、评不上”的现象;保卫 管理部门每天是三班倒全天值班备勤制度,其强度大、时间较长。保卫人员在法定节假日的值班费、加班费、五险一金等都唯有统一标准以及要求,也未按国家规定 要求标准执行,福利保障制度跟不上。内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后,长期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防范要求,校园大型活动开展工作很多时候 无章可循,此外在突发事件应急应对措施上,要求不具体、可操性不强、程序较复杂。种种现实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对于高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修改完善,无疑是 雪中送炭。
三、XXXX校园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校安全管理者方面 1.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
我 国各大高校基本都被看作是事业单位,在制度管理方面实行科层制,实行一级管一级的组织机构形式,也会成立形式多样的工作小组,比如“平安校园”防范研究事 项的工作小组、紧急发生事件处置工作小组等方面,但由于上级领导之间的权利和职责不清晰、工作事项过于细致、效率低下,致使很多时候是浅尝而止,并没有太 多有效果的进展。此外较多高校领导对于高校安全防范工作、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工作不重视,存在着“科研教学才是硬指标,其他工作为次要工 作”的错误思想现象,因而不愿花过多精力财务在高校安全管理方面,支持参与度望其项背,显得管理工作捉襟见着。此外GDPC保卫队伍组成人员,呈现“复杂 化、文化素质偏低、专业化低、福利差”等特点,总之,高校领导存在“重学术轻治理”的现象,以及对高校安全防范人物技硬软件投入不足,综合这些因素不但没 有促进学校稳定,反而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使得高校环境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高校保卫队伍的管理水平及能力难以与当前时代的安全形势相匹配
高 校保卫部门仅为高校内部的一个自我管理部门,存在很多保卫工作是与公安执法工作相类似的,但由于法律法规未对高校保卫人员的执法权力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 致了很多保卫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及突发事件的处置,存在较多执法过当或者无法执法的尴尬现象。另外在高校保卫人员的管理问题上,存在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保卫 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较低,保卫管理干部的工作缺乏技术性、科学性的安全防范管理。高校保卫人员思想观念较落后,不能很
大程度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随着全民反恐的普法教育,现有的保卫队伍已很难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二)师生方面 1.安全和生命意识淡薄 随 着祖国的强大,人民生活水准高企,幸福指数、安全度日益满足,不像90年代的新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温饱问题难以解决,更别提安全保障如何了。而在如今,师生对于安全观念和生命意识较为淡薄,例如高校的盗窃案件的高发,多数是因为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才导致他人有机可乘,实施犯罪,以及在住房内部,未经过学校 领导,自己拉电线,频繁制造大功率用电器等重大影响人身安全的隐患。在高校老师里面也存在随地乱扔烟蒂的行为,极易引起火灾安全事故。对于学校组织的安全 疏散演习,也以敷衍了事、可有可无的态度来对待,安全意识极为淡薄。2.抗挫能力差
大一新生在刚入学期间,由于在高中长期处 于压抑的备考压力和家长的过分关注下,所以在进入比较自由的大学生活时,显得兴奋、自由,但随着而来是难以适应大学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的种种问题困扰着新 生。同时,在即将毕业踏入社会工作的毕业上,也因为就业压力以及父母的过多期望与自己的内心有落差,稍微遇到一点小挫折并显得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这时心 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若无法及时的进行有效的调节,那么情况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严重者甚至演化成为精神疾病。
(三)其他 1.后勤社会化
GDPC高校现在也逐渐社会化,例如学校食堂、小吃店、小卖部等都被外面公司承包,且工作人员由他们聘用管理并支付薪水。外来群体的进入,让高校人员组成结构变得复杂多样化,那么让那些“三无人员”及犯罪嫌疑人有机可乘,熟悉校园潜伏校园,并看准时机作案,让高校安全防范工作显得更加严峻。而后勤社会化难以管理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保卫人员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撑,从而导致他们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和社会地位。2.校园缺乏周边安全屏障
高 校安全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复杂,这就需要社会多部门联动进行专项有效的综合管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在校园半径200米内开设各种娱乐场 所。因此作为高校的领导管理人员,应该与社会各种安全管理力量沟通协作,形成联动集中整治,在高校周边形成安全屏障。GDPC高校后门是该校学生主要活动 场所,后门多为餐饮饮食类店面,在距离后门约200米处便有一个较大型的工厂,有较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后门交通要道仅为单向车道且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综 合管理,使得后门呈现复杂混乱难以管理的场面,只要学生一放学,后门便会自然而然形成堵塞,安全隐患极大。同时该校学生存在“酗酒、斗酒、劝酒”等不良现 象,晚上值夜班的保卫人员,经常发现一大群学生喝的醉醺醺的勾肩搭背返回校园。GDPC高校虽然与当地公安执法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但由于各方 利益冲突、责任不清等情况,使得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难以高效的管理。
三、提升XXXX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一)加强校园安保队伍建设
1.建立保卫安全队伍的警务技能培训机制,提高保卫人员的整体能力水平和素质 当 今社会的竞争核心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适者则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对于高校保卫队伍管理建设同样遵循该定律。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加强高 校包围队伍的管理培训机制,才能使这一群体在社会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能震慑违法犯罪活动,针对高校保卫队伍培训管理机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 展:一成立全国统一规范化安保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归属当地公安部门管理范围,公安部门对申请开办培训机构进行资格审查;二制定相关不同梯次的培训课程,对 安保人员根据个人不同岗位需求和自身水平,实行差别化管理培训,严格训练、提高全国安保人员整体素质;三严格落实安保上班前的技能培训,我国法律白纸黑字 规定,保卫从业者岗前相关技能培训时间至少一个季度。同时实行考勤制,对未符合规定培训时间人员,禁止该人员上岗,圆满完成规定培训时间并掌握相应执法水平人员,由当地公安机关颁发上岗执法证,从而使高校安保人员与当地公安部门相挂钩,形成协同管理机制。2.保障保卫人员的相关福利薪酬落实,加强安保队伍的稳定性
保 卫人员的社会地位没受到认可、待遇较低、福利较少,使得保卫人员流动性大、积极性较低。笔者建议从两方面来改善该问题,一提高保卫人员薪酬福利待遇,实行 基本薪酬加绩效奖金相结合的工资结构,尽可能的去调动保卫人员的工作兴致;另一个我们需要看到,使社会从业者保险制度得到落实,对每一位保卫人员缴纳五险 一金,保障安保工作者的有效合法权益。同时进行差异晋升管理机制,留住精干力量,也发展年轻骨干力量。
(二)规范界定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的权利和职责的权限范围 1.有的放矢,因时施宜制定《高校校园安全法》
高校校园安全是关 于涉及世界各地师生学习生活及保持我国向前发展的头等事项。而美国和日本在这方便的管理制度、措施无疑是世界各国学习借鉴的榜样。前有美国各州充分最大效 益化整合社会政府各方面力量,来集中共同整治校园安全防范问题,而且相继出台了《校园安全法》,来保障保卫人员在法律法规范围允许下行使相关赋予的权利; 后又有日本相继颁布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校内校外力量有效结合,建立布局了较为完善的高校安全保护大网格,以及相关法律体系的细化、规范化。我国可以 结合美国和日本两国的立法特色,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整合学校、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综合高校治安整治,并拟定相关的校园安全法来保障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它应在我国宪法和刑法的基础上,应明确规定它所适用的职权范围、法律明确规定的责任与义务。2.下放合乎法律法规的权利给校园安全保卫管理部门 我 国保卫执行部门现存在承担了部分公安安全执行的工作,但尴尬的是他们没有执行权利的局面,直接导致了很多治安案件无法得到及时的妥善处置,给高校带来极大 的安全隐患,因此笔者建议,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赋予高校保卫部门适当明确的执法权,写入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表明高校保卫部门的执法地位,执法权 利范围主要针对轻微违法犯罪的侦查和勘察现场的权利,并统一全国高校保卫人员的制服、警号、警衔,从而来树立高校保卫部门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二)健全校园安全机制
1.建立健全“权责明了,各司其职”的责任追究机制
任 何一个组织机关,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责任机制来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很难进行高效的管理运行。同样道理,保障高校校园环境也需要严格贯彻落实责任机 制,切实维护好高校周边良好的治安环境,进行完善的联动综合领导责任机制,并且制定相应的责任奖惩机制,将奖惩落实到个人身上,表现优异的便进行适当的奖 励、表现差的追究个人责任,明确每一个部门和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将职责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对每一项工作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充分调动全校师生、领导 都参与到高校治安环境管理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安全意识教育,让每一个人深知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及时发现隐患,并上报,最后妥善解决问题,保证高校平稳、安 全的校园环境。
2.建立健全“前期隐患排除、事发队伍反应”的预警应急机制
由于高校不稳定的多因素影响,导致这些年突发事件 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师生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制定高效的预警应急机制,提前预案、反应迅速,能在很大的一定程度使损失和伤害降低为最低点。制定高效 的预警应对响应机制一方面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报告问题、把隐患解决,也是在根源上免除的该事件的再次发生,另一方面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预定程 序来处置问题,能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应成立突发事件沟通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奔赴事故场地,协调矛盾、妥善解决问题。若事件伤害 较大,应第一时间报告当地派出所、医护人员、救援人员,形成联动多层级应急处置体系,其次学院领导颖安抚好受害家属情绪,并建立较为完善的安抚反馈机制; 最后,派高水平心理专家安抚受害学生情况,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排除不良情绪。3.建立健全多维度的安全防范体系
传统的人防高 校保卫手段早已不适应当前的治安严峻形势,在新社会大背景下,提高物防保障的同时,还需要辅以技防高科技手段。学院领导应该意识到加强物防和技防的必要 性,在学院预算范围内,安排落实较充足的后勤装备保障,比如改善校园监控体系、采购盾牌和钢叉等装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监控,并组织进行相关装 备的使用、管理教学,使各个装备最大效益化发挥他们的作用;成立制定较为完善的消防报警系统,特别是对于重要办公场所,例如实验室、行政楼、档案室、宿舍 等场所。同时应该加强人防水平,制定相关培训安保机制,提高保卫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的“人防、技防、物防”的防范体系。(四)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环境
1.建立高素质高水准的校园安全文化宣传队伍,效益最大化的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全 校师生是各大高校储备的中坚力量,使全校师生乐意去倡导进行高校安全思想文化建设。例如定期开展安全意识讲座、安全急救技能培训、安全防范技能培训,从源 头上提高全校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排除具有安全隐患的建筑物,并定期专人专职对消防设施、防盗设施、监控设备的安装以及维 护,为高校安全环境打下定心石。2.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
高校学生管理者是各年级学生安全的第一负责人,直接与学生紧密联 系的重要安全防范力量。可见,辅导员对于需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关键性,但近年来对于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良莠不齐以及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学生管 理者的管理事情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所以对学生管理者队伍的管理组建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笔者觉得可以从三个大方向进行创新建设:一建立学生管理者选拔淘 汰机制,优胜劣汰,把守住入关口,力求根本上使学生管理者的整体管理素质水平得到质的飞跃,拒绝受贿腐败行为;二制定辅导员上岗培训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培 训课程,并实行差异化培训,使得辅导员成梯队管理结构;三健全辅导员奖惩机制,辅导员应努力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自身知识素养,为各大高校搭建业务水平交 流的大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