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续论A卷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4 15:4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分析续论A卷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分析续论A卷复习资料》。

第一篇:数学分析续论A卷复习资料

数学分析续论A卷复习资料

一.计算题

1.求函数f(x,y)3xsin解: f(x,y)3131ysin在点(0,0)处的二次极限与二重极限.yx131ysin3x3y,因此二重极限为0.yx1111因为lim3xsin3ysin与lim3xsin3ysin均不存在,x0yxy0yx故二次极限均不存在。xsin

yy(x),zxf(xy),2.设 是由方程组所确定的隐函数,其中f和F分别

zz(x)F(x,y,z)0dz具有连续的导数和偏导数,求.dx

3.取,为新自变量及ww(,v)为新函数,变换方程 2z2zzz。x2xyxxyxy,,wzey(假设出现的导数皆连续).设22解:z看成是x,y的复合函数如下:

wxyxyzy,ww(,),,。

e22代人原方程,并将x,y,z变换为,,w。整理得:

2w2w 22w。



4.要做一个容积为1m3的有盖圆桶,什么样的尺寸才能使用料最省? 解: 设圆桶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原问题即为:求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小值,其中

目标函数: S表2rh2r2, 约束条件: r2h1。

构造Lagrange函数:F(r,h,)2rh2r2(r2h1)。

Fr2h4r2rh0,令  2F2rr0.h14 解得h2r,故有r3,h3.由题意知问题的最小值必存在,当底面半

2径为r3 14,高为h3时,制作圆桶用料最省。2y325.设F(y)exydx,计算F(y).y2解:由含参积分的求导公式

y3y322x2yF(y)2edx2x2exydx3y2exyyyy 2x2exydx3y2ey2yey

yy3275xy32yex2yxy2

72y75y51y3x2y yeyeedx。2y222y

x2y2xy6.求曲线222所围的面积,其中常数a,b,c0.bcaxacos,解:利用坐标变换 由于xy0,则图象在第一三象限,从而可

ybsin.以利用对称性,只需求第一象限内的面积。

ab,0,0sincos。22c则

2V2ab2sincosd20c

22ab 22c.7.计算曲线积分3zdx5xdy,其中L是圆柱面x2y21与平面2ydzL22(x,y)dd22d0(,)1ab22sincosc0abd

zy3的交线(为一椭圆),从z轴的正向看去,是逆时针方向.解: 取平面zy3上由曲线L所围的部分作为Stokes公式中的曲面,定向为上侧,则的法向量为

11 cos,cos,cos0,,。

22由Stokes公式得

coscoscos 3zdx5xdy2ydzLx3zy5xdS z2y 2dS

 2x2y212dxdy

2

x2y2z28.计算积分yzdzdx,S为椭球2221的上半部分的下侧.abcS二.证明题

xy3,249.讨论函数f(x)xy0,x2y20x2y20在原点(0,0)处的连续性、可偏导性和可微性.10.设Fx,y满足:(1)在Dx,yxx0a,yy0b上连续,(2)Fx0,y00,(3)当x固定时,函数Fx,y是y的严格单减函数。试证:存在0,使得在xxx0上通过Fx,y0定义了一个

函数yy(x),且yy(x)在上连续。

证明:(i)先证隐函数的存在性。

由条件(3)知,Fx0,y在y0b,y0b上是y的严格单减函数,而由条件(2)知Fx0,y00,从而由函数Fx0,y的连续性得

Fx0,y0b0,Fx0,y0b0。

现考虑一元连续函数Fx,y0b。由于Fx0,y0b0,则必存在10使得

Fx,y0b0,xO(x0,1)。

同理,则必存在20使得

Fx,y0b0,xO(x0,2)。

取min(1,2),则在邻域O(x0,)内同时成立

Fx,y0b0,Fx,y0b0。于是,对邻域O(x0,)内的任意一点x,都成立

固定此x,考虑一元连续函数Fx,y。由上式和函数Fx,y关于y的连续性可知,存在Fx,y的零点yyb,yb使得

Fx,y=0。

而Fx,y关于y严格单减,从而使Fx,y=0的y是唯一的。再由x的任意性,Fx,y0b0,Fx,y0b0。

00证明了对:O(x0,)内任意一点,总能从Fx,y0找到唯一确定的y与x相对应,即存在函数关系f:xy或yf(x)。此证明了隐函数的存在性。(ii)下证隐函数yf(x)的连续性。

设x*是:O(x0,)内的任意一点,记y*:fx*。对任意给定的0,作两平行线

yy*,yy*。由上述证明知

Fx*,y*0,Fx*,y*0。由Fx,y的连续性,必存在x*的邻域O(x*,)使得

Fx,y*0,Fx,y*0,xO(x*,)。

对任意的xO(x*,),固定此x并考虑y的函数Fx,y,它关于y严格单减且

Fx,y*0,Fx,y*0。于是在y*,y*内存在唯一的一个零点y使

Fx,y0,即 对任意的xO(x*,),它对应的函数值y满足yy*。这证明了函数yf(x)是连续的。

第二篇:数学分析2样卷[定稿]

数学分析2

第十一章 广义积分考核的知识:

无穷限广义积分、瑕积分收敛与发撒的概念,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及其一些简单的收敛性判别法。

2考核的要求

(1)掌握两类广义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以及绝对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

(2)会用收敛的定义和一些简单的收敛性判别法判别一些无穷积分的敛散性。

第十二章数项级数考核的知识

级数收敛与发撒的概念;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收敛的必要条件、柯西准则。正项级数收敛的基本定理,比较判别法及其极限形式,比值判别法及其极限形式,根值判别法及其极限形式,柯西积分判别法。一般项级数的绝对收敛、条件收敛概念,交错级数及其莱布尼兹判别法。考核的要求

(1)掌握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概念,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念。

(2)牢记级数的敛散性,熟练地应用比较判另法、达朗贝尔判别法和柯西判别法判别正项级数的收敛性。

(3)熟练地用莱布尼兹判别法判定交错级数的收敛性。

(4)类比有限和及其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建立收敛级数的和(无限和)及其任意项加括号定理,级数的重排,两级数的乘积。

(5)综合运用前述概念、理论证题。

第十三章 函数项级数考核的知识

函数列(函数项级数)收敛与一致收敛概念;一致收敛的柯西准则,确界充要条件;一致收敛的函数列(函数项级数)的极限函数(和函数)的分析性质:连续性,积分号下取极限(逐项可积性),导数号下取极限(逐项可导性);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判别法:M判别法。考核的要求

(1)函数列(函数项级数)概念、收敛概念与一致收敛概念、一致收敛的柯西准则等。

(2)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列、函数项级数在区间I上一致收敛或不一致收敛。第十四章幂级数考核的知识

幂级数的阿贝尔定理,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收敛域,幂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和函数的连续性、可微性与可积性;幂级数的运算。泰勒级数,函数可展成幂级数的条件,基本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考核的要求

(1)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域以及和函数。

(2)记住五个函数的马克劳林展开式,并能应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第十五章 Fourier级数

1考核的知识

三角级数,三角函数的正交性;傅里叶级数及其收敛定理,正弦级数,余弦级数;任意区间上的傅里叶级数.2 考核的能力

(1)求出(-π,π]或任意区间上的傅里叶级数,并讨论其收敛性;

(2)求出(0,π)上或(0,L)上的正弦级数、余弦级数,并讨论其收敛性。(3)用函数的傅里叶级数以及收敛定理求级数的和。

三、考试命题要求考试命题原则:考试命题以考核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为主,用考核能力达到考核知识的目的。考试试题的类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及证明题。3 考试命题的分布:

(1)基本性的容易型试题占40%,中等难度试题占40%,较难试题占20%;(2)分数比重

数学分析1:

选择题约占10%,填空题约占10%,计算题约占45%,应用题约占14%,证明题约占21%。

数学分析2:

选择题约占15%,填空题约占15%,计算约占54%,证明题约占16%。

数学分析2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若级数

a

n1

n

收敛,则下列级数收敛的是()

A:

(an100);B:100an;C:(an100);D:

n1

n1

n1

an1n

2、设常数a0,且级数

q

n1

a

n

收敛,则有()

A:q1;B:q1;C:qa;D:q

13、下列级数中,绝对收敛的是()

A:

n1

(1)n

n

;B:

n1

(1)n1

n2

(1)n(1)n

;C:;D:

nn1n1nn

xn4、幂级数的收敛域是()

n1n

A:(-1,1)B:[1,1);C:(1,1];D:[-1,1]

5、使得瑕积分

收敛的p的值为()px

A.p0B.p1C.p1D.p1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级数

a

n1

n

收敛的柯西准则是

2、若级数

a

n1

n

收敛,则liman

n

3、函数级数

u

n1

n

(x)在区间I 非一致收敛是指

1x)的麦克劳林级数是;

4、函数ln(5、设

A

1x2dx1, 则A。



三、判别下列级数的敛散性(每小题5分,共20分)



(1)nn1n2nn1

1、 ;

2、n;

3、1 

4、2

nn1n12n1n12n1n12n1

n

四、计算题(共34分)

1、(6分)计算广义积分

0

dx.2

22xx2、(8分)讨论反常积分



xp1exdx的敛散性。

n

x2n

13、(10分)求幂级数(1)的和函数及其收敛域。

2n1n0

4、(10分)将定义在(,]上的函数 f(x)x 展开成Fourier级数,并求此级数在[,]的和函数。

五、证明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xn111、设xn0,1(n1,2),证明xn发散。

xnnn12、证明函数列Sn(x)

x2

在x(,)一致收敛。2n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1、B2、D3、D4、B5、B

二、1、2、03、0

0,N,nN,pan1an2anp

0,N,n0N,x0ISn0x0Sx00

其中S

xun(x),n1

Snxukx,xI

k1

n

(1)n1n4、ln(1x)x,x(1,1]

nn

15、

n11n2n1

三、1、lim2lim,n2n1nn2n212

2n1

2、lim

n

发散,所以原级数收敛。nn1

2n1

n111,n2

lim

22nn2n

2n2

n收敛 n12

n11nn1

3、lim(1)lim1,nn2n122n1

4、

n

原级数绝对收敛

n1

,并且lim0

n

(n1)n(n1)n1)(n2)n(n1)

(1)n

n1

(1)nn(n1)

收敛

四、1、



11

arctanx1220024422xx1x1

………………………………………….6分

2、



x

p1x

edxx

p1x

edxxp1exdx



limx

x0

1p

x

p1x

e1,p1x

当1p1,即p0时,xp1exdx收敛…….4分

又limxx

x

e0,21,即xp1exdx收敛。



所以当且仅当

p0时,原积分收敛。……………………………………………..4分

2n1

x1nnn

 则s(x)(1)(1)x2n1n01xn0

2n1

nx3、设s(x)(1),2n1n0

………………………………………….4分所以

s(x)

x

s(t)dt

ln(1x)……………………… 3分 01t

x

(1)n12n3

x

lim2n3

n

(1)n2n1

x2n1

lim

2n12

xx2

n2n

3时,即1x1时,当x1原级数收敛;当x1原级数也收敛,但当x1时,原级数发散。所以级数的收敛域为(-1,1],即

x2n1

s(x)(1)ln1(x),2n1n0

n

x(1,1]………………………3分

1、因为f(x)x在,是奇函数,所以an0,n0,1,2,…………2分

bn



xsinxdx(1)n1

n

1,n

n1,2,………………………….5分

于是f(x)

2五、(1)

n1

sinnxx,x

…………………………..3分 

0,xn

1、证明:xn0,xn11n1 1

xnnn

x31,x22xn1,x2n1

x42,x33x53

,x441

x2 n1

,xnn2

…………………4分 

xn1n1

上述不等式相乘得:

xn

11由发散知,原级数也发散。……………………………………….4分 n2n1n1n2、证明:s(x)limx

n

x,n2

xn2

x(,)……………..……..2分

212……..4分 1n1

x22x

nn

Sn(x)s(x)

x2

由lim

0知,Sn(x)在(,一致收敛于s(x)………………2分 )nn

第三篇: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地理教学活动的要素: 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重点)。

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之下,一句地理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材料,通过整理、分析、综合、概括,是感性认识上升到教学理论高度,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在中学地理教学界应用广泛,尤其是一些具有多年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运用较多。运用经验总结法一般应注意地理教学经验的去伪存真,注意地理教学经验手机的广泛性,注意辩证地收集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注意将个别的教学经验生化为普遍性的教学理论。

3.影响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分析一下,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方法之间有哪些联系。

1)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2)

第二章

1.地理课程的含义:地理课业及其课程,通常来说具体表现为地理课标准和地理教材等。

2.地理课程的功能:是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生能力和生产能力。

3.我国地理课程发展的趋势:综合型、活动型、自主型。4.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的主要原因。

a)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两个术语“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其中教学计划易与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相混淆,教学大纲易与教师的教学提纲相混淆,而“课程标准”这一名称则比较简洁准确。b)课程标准的内容更丰富,涉及领域更广泛。

5.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而教学大纲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二教学大纲是最高要资环08.4 徐欣怡 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影视清晰地、可评估的,而教学大纲的描述相对笼统、模糊。

4)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成为教科书的执行者。

5)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教学大纲侧重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6.新教材的特点。

1)重视选取材料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重点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

2)编写者非常重视在教科书中体现学习过程,在教科书中设置如“阅读”、“活动”、“实验”、“研究”等学习栏目,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接受与理解知识。

3)教科书的内容和要求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客户以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灵活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4)教科书图文并茂,栏目多样。第三章

1.地理课程目标构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终极的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为课程的关键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课程的终极目标。

2.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层级:识记、理解、应用。

3.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4.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学生。第四章

1.教材加工方法:精简,补充,调整。

2.教学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学生实践情况,教师素养,学科特点,学校环境,认识规律。

3.教学原则六大体系:发挥地理教育功能的原则,广泛应用感性材料,应用乡土地理,科学阐明人地关系,地理事实和原理结合,激发兴趣。

4.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资环08.4 徐欣怡 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5.地理教学原则:完备性、独立性、简练性。

6.如何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图”,讲解“大气的热力作用”个概念间的关系?试按讲解法的要求,设计讲解词。7.讲授法的优缺点。

优点:a.讲授法能将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简洁、快速的传授给学生,不需要经历地理学家探索地理事象那样曲折漫长的过程,因而在短时间里能够讲授较多的知识。

b.讲授法适应性强,方便、灵活,课堂内活在室内、野外都可运动,并能够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教学脚尖、教学对象修改讲授内容,也能够根据学听讲时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讲授内容的深浅度以及讲授的速度、节奏。

c.教师进行讲述、讲解时的情感,语言的表达方式、逻辑顺序,甚至动作、姿态、风度等,都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

d.讲授法还能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以及当地或学习的实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缺点:a.教师讲授得完善,不等于学生理解的完整,知识的传递“并不像传递物理东西那样直接简单。

b.教师的讲授假设全部为学生所领会,也并不等于学生就会应用。c.过长时间的讲授也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8.主板书的种类:纲目式、表解式、图示式。

9.演示法: 是教师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试验,使学生获得对地理事物感性认识的方法。举例说明。演示法的注意事项:

1.和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密切联系; 2.演示的时间要及时;

3.对于重点内容进行演示,无关紧要的内容可以不演示; 4.演示应突出实物的主要特征; 5.演示的数量应该适量。

资环08.4 徐欣怡 10.地图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地图(包括地球仪)、剖面图和其他示意图,传授地理知识、培养读图用图技能、发展记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11.“纲要信号”图表,就是一种提纲挈领地概括教师所讲内容的图表,它以简单的符号、关键性的语言文字和简洁的示意图等各种形式,把教科书中大段大段需要记忆的内容概括成简明的“纲要信号”。

12.发现法是指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13.运用发现法的一般步骤:

①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 ②作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③创设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

④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⑤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相结合,加深理解; ⑥将发现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14.运用发现法教学的基本要求

①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善于引导,讲求实效;

③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和谐氛围 15.发现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般而言,一下几个方面的地理教学内容可采用发现法:

①在学习新的地理概念、概念性结论或解释地理知识间联系的教学内容时; ②在新旧地理知识联系密切、新学知识相对难度不大时; ③在学习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时。

16.情境教学法:提供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17.案例的呈现方式 1.先案后理型 2.先理后案型

3.案理同步型

18.分析一下,案例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举例说明有说明不同?

资环08.4 徐欣怡 19.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步骤。

发现问题或疑难

确定问题的所在和问题的性质 提出可能的解答或假设 选择一种合理的假设

对问题解决的总结评价

20.合作学习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第五章

1.地理教师的角色:地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地理教学的研究者。

2.有人认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的结合固然完美,但这是理想化的甚至是矛盾的。因为,一位教师要做到二者兼顾,难度非常大。你认为该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3.学案: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编制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的学习方案。

4.地理学案的内容: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知识结构,学法指导,技能训练,学生反馈,新课预习。

5.运用学案进行教学,主要是安排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合作学习。这是否意味着完全排除了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为什么?

6.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评委,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第六章

1.地理学习过程环节。

2.地理表象形式:单独地理表象、普通地理表象、想象地理表象。3.地理学习兴趣分类:直接兴趣、间接兴趣、相关兴趣。

4.图像教学教师应引导转变:从知识点识记到空间概念的落实;从图像信息归纳到地理规律的分析;从现实素材采集到地理图像的设计。

5.设计一节地理课的教学活动,从中体现“生活经验”、“科际联系”、“地域文化”、“全球视角”等要素。第七章

1.地理教学测量:对测评对象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量描述。

资环08.4 徐欣怡 2.相对性评价:以一个学生的地理成绩与同一群体的平均成绩或标准样组的成绩互相比较,从而确定该学生的地理成绩的水平或程度。

3.诊断性评价:是在新的课程或某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合于学生的需要和背景以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价。

4.地理学习评价信息的收集途径:观察,访谈,问卷,测验。5.地理学习过程的评价。(举例说明)

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学生自评; 6.开展学生自评的关键内容。

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的培养;给学生提供评价的参照标准;保存学生自我评价的记录;对学生自评进行评价。

7.试卷编制的步骤:确定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目标,标志双向细目表,编制试题,测验试卷的编辑,确定评分标准。

8.评课: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的分析和评价,是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的解释。

9.评课的基本原则:促进提高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因人而异原则。10.书P220 第二题。第八章

1.地理教学计划管理:就是通过对地理教学工作和活动的按排,控制和指导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从而使地理教学活动处于良好状态,并取得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2.对地理教学实施管理的过程:指导、协调、组织、调节。第九章

1.地理教学硬环境是有学校内外各种物质的、物理要素所构成的一种有形的“环境”。它由地理教学设施、地理教学信息载体等构成。

2.地理教学软环境:有地理教学信息、地理教学组织、教学形式、课堂氛围、教学情境等构成。

3.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可样教学环境和课外教学环境两方面的关系?

考试题型:填空(15’)名词解释(15’)简答(20’)综合设计+辨析(34’)论述(16’)

资环08.4 徐欣怡

第四篇: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策略:统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其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之分。广义理解为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狭义理解为用于某种科目的教学方法。

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连线和连线上的词表示。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探究学习:

科学探究: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STS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结合的科学教育新概念。

直观教学: 就是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及其达成途径的设想,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导航图”和“剧本”。(课本)或就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也叫做课时工作计划。

教育评价:是指鉴别、获取和提供可供教育或教学决策之用的资料、意见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效度:

信度:是指评价的结果(分数)与其拟评测的学习成就的一致性。

[√]01、强调教师的授课技能,从根本上说,就是强调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

[√]02、科学探究通常包括如下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03、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不是一个“全或无”的变化,而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04、教案只能反映出对实际教学的预测,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固守教案的程式不变,要根据课堂实际发生的教学事件灵活调整使用。

[√]05、生物课程标准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老师、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则。

[√]06、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07、优质的教案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周密、细致,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08、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主要的保证。

[√]09、导入技能应用于上课之始、开设新课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

10、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1、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生物技术素养,使他们能够在生物科学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更加富有成果地、有效地生活。

[√]

12、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

13、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所列举的有效事例和有意义的概念越多,说明绘制者对这一事物的理解越深。

[√]

14、课外及野外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有:野生动物咬伤、摔伤、迷路、溺水、交通事故等。[√]

15、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

16、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一定相同。

[√]

17、生物学课程在基础教育的科学教育领域中具有必修课程的性质和重要地位。[√]

18、教案没有统一规定的格式,具体写法和繁简程度因人而异。[√]

19、教学评价并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教学评价的方式之一。[√]20、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

21、在室内进行生物学教学,也可能有安全问题发生。[√ ]

22、生物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01、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同时也属于科学课程。

[√ ]0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被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

[√ ]03、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四个条件。

[√ ]04、探究的形式分为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实验式探究三种。[× ]05、对教具进行组合使用时,教具越多越好。[√ ]06、教师在演示实验前,自己要先进行预试。[ ]

29、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 ]30、直观教学就是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30、直观教学就是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 ]

21、“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它带来的变化是加大了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 ]

22、新课程的到来对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23、教师要学会创造,就要放弃权威思想。

[ ]

24、作为教师不要让考试阻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 ]

25、生物学校外活动的评价要在过程和动态中,进行全面评价。

[× ]

26、探究性实验一般难度大,花费时间多,学生事前不要求有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 ]

27、较常用的实作评价方法主要有:系统的观察、轶事记录、检核表、评定量表、作品量表、档案夹等。

[ ]

28、试卷分析是对整个测验的品质作出分析。试卷分析包含了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29、教师编拟测验试题应重视重要概念或原理的了解与应用,还要重视需要硬背的知识考察。[ ]30、“模仿”这个词,它经常用作表述教学中技能目标的动词。[ ]

1、生物学课程的所有要求和生物教师在实验课程中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 ]

2、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连续变化可以大致分为4个水平。[ ]

3、奥苏伯尔的发现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之一。

[× ]

4、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可作为一种反省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 ]

5、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是探究教学的目标之一。

[ ]

6、教具使用应注意检查演示的条件环境、出示教具的程序、出示教具的时机等。[ ]

7、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 ]

8、备课是有目标、有依据、有内容的。[ ]

9、试卷的评阅也是教学评价的一个环节。[ ]

10、开展生物校外活动的目的也是达成教育目标。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 10 题。将正确答题序号填在题前)

[ D ]

21、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演示一个实验。从实验的现象、结果或实验现象、结果延伸的寓意出发导入新章节、新内容的方式,叫做

A 直观导入 B 经验导入 C 事例导入 D 实验导入 [ B ]

22、直接阐明学习目的要求、内容、程序的导入方式,叫做 A 直观导入 B 直接导入 C 事例导入 D经验导入

[ D ]

23、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或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而设置的导入方式叫做 A 直观导入 B 事例导入 C 旧知识导入 D经验导入 [ A ]

24、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表等的导入方式叫做 A 直观导入 B 直接导入 C 事例导入 D经验导入

[ C ]

25、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引入新章节、新内容的导入叫做 A直接导入 B旧知识导入 C 设疑导入 D悬念导入

[ D ]

26、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引导学生,引入新课的方式叫做 A旧知识导入 B 经验导入 C 设疑导入 D事例导入

[ D ]

27、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新章节的导入方式叫做 A直接导入 B事例导入 C 设疑导入 D 悬念导入

[ D ]

28、以与新章节联系密切的故事片断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新章节的导入叫做 A 直观导入 B 直接导入 C 事例导入 D 故事导入

[ B ]

29、具有真实、具体、有生命性,但常常受时空、个体大小、生态保护的限制的教具很可能是

A 标本 B 实物 C 模型 D 挂图

[ A ]30、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物体形态,它能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部分过程性特征,不受时空限制,但容易失去真实色泽和生活动态特征,这样的教具很可能是

A 标本 B 实物 C 替代物 D 挂图 [ A ]

41、生物教师工作的依据和准绳是

A 生物课程标准 B 生物教材 C 生物课程 D 生物教案 [ A ]

42、下列能保证实验课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基本环节是

A 组织教学 B 指导性谈话 C 学生实验操作 D 检查实验效果 E实验小结及结束清理

一、实验导入: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演示一个实验。从实验的现象、结果或实验现象、结果延伸的寓意出发导入新章节、新内容的方式。

标本——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物体形态,它能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部分过程性特征,不受时空限制,但容易失去真实色泽和生活动态特征,这样的教具。

直接导入——直接阐明学习目的要求、内容、程序的导入方式。

经验导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或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而设置的导入方式。直观导入——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表等的导入方式。

设疑导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引入新章节、新内容的导入方式。

事例导入——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引导学生,引入新课的方式。悬念导入——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新章节的导入方式。故事导入——以与新章节联系密切的故事片断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新章节的导入方式。实物——具有真实、具体、有生命性,但常常受时空、个体大小、生态保护的限制的教具。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哪些内容?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2)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一、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下学习;

二、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三、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四、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2、列举国内有关生命科学的专业网站(中文名及域名)(5分)。

答:(1)中国植物保护网http://。

3、简述几种基本教学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5分)。

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变化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4、简述概念图(10分)

概念图源自于美国康乃尔大学Joseph D.Novak等人的一个研究计划,其开发是以奥苏伯尔的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它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概念图有其教育心理学基础和认识论基础。概念图的特征有:概念图的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提出帮助学生制作概念图的六点建议。提出四点概念图的绘制规范。概念图可作为三种工具: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

5、简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5分)。

(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行为条件;(4)表现程度。

6、简易教具的制作原则是什么?(5分)(1)科学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简易性原则;(5)艺术性原则

7、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何不同,怎样合理地利用这两种学习方式?(10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他认为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而言,学生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内化,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而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须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所以,他认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除了一个发现之外,没有什么不同。他认为不管是何种学习,只要使学生获得有意义学习即可达到目标,只要老师讲授得法,接受学习也可变为有意义学习,讲授不得法,也可使发现学习变为无意义学习

四、简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简述探究教学的特征及目标。

1)探究教学的特征:

一、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

二、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求能力;

三、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四、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五、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2)探究教学的目标:

一、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三、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

四、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

五、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2、简述STS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概念学习领域的异同。1)异: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科学概念以求得在考试时有好的成绩,概念被看作是教学的结果,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概念知识,学生学习到的概念无法保持长久。STS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会发现科学概念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是有用的,概念被看作是处理生产生活中问题的工具,概念的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它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教学重点所在,学生能记住在经验中习得的概念,并将它们关联到新的情境中。

2)同: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STS教学,都以概念知识的获取或记忆为目标。

3、简述直观教学的优势。直观教学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有助于相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等。

4、教师对学生了解得越充分、越细致、越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越好。请简述备课中应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

一、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

二、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

三、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

四、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5、比较验证性实验教学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和教法。

答:验证性实验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授知识,后组织学生实验,让学生用实验结论来验证已学过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一般步骤和方法是:(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理论去分析实验原理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2)让学生了解为达到实验目的应采用哪些仪器、用具、材料、药品。(3)让学生学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验证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5)帮助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做出判断和纠正,达到实验的教学目标。

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学习和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是很有好处的。但是,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方面看,验证性实验还有其局限性。

探究性实验即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特点是教师通过一定的仪器、用具和药品,确定观察实验的方法等,严格控制学生的探究活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教师根据教材或教学目的要求,从生产生活中提出与教材有关的探究课题,刚开始时应选一些观察容易、操作简单、结论浅显的实验内容,以后逐步提高探究要求。(2)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验,掌握感性材料,结合讨论探究问题,得出结论。(4)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实验结果和结论概括出概念、规律和定理。

探究性实验教学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这种实验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但这类实验难度较大,花费时间较多,一般宜在学生掌握了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具备一定实验技能的基础上使用这类实验教学方法。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题)

1、在编制教案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并表述。你认为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中如何表述才能准确。

答:

1、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了体现和在教学中实施课程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教学的行为主体要明确,特别是要明确主角者是学生,即明确行为主体首先是学生。

2、在教学具体的教学目标表述中要采用到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可见的行为动词,特别是要用到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行为动词。

3、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表述中,要给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可见的行为限定一个前提条件。如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某一行为动作等。

4、在教学目标表述中,要清楚学生在完成某一行为动作后所要达到的程度,即学生行为的表现程度。而且这个程度是可观察、可检验、可见的。

2、建构主义理论普遍影响着21世纪全世界范围的教育教学改革,其在知识、学习、教学等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理论观点。请你阐述该理论的学习观。

答: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通俗地说,在学习观方面,建构主义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强调学习者的经验;第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第三,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第四,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一、选择题(10分,每题1分。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1.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1)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

(2)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A、(1)+(2)B、(1)+(3)C、(2)+(3)D、(1)+(2)+(3)

[ ]2.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人学习的社会性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学习理论很可能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概念转变理论

[ ]3.用口头说明某一生物的具体运动方式之后,教师又以自身的肢体动作展现这一生物的运动方式。这种教学技能很可能是:

A、语言技能 B、强调技能 C、变化技能 D、讲解技能 E、演示技能

[ ]4.板书要求:

A、整齐 B、工整 C、整洁 D、端正

[ ]5..绘制概念图的步骤:

(1)从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

(2)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3)画出概念图的草图(4)完善草图(5)寻找交叉连接

A、(1)→(2)→(3)→(4)→(5)B、(1)→(2)→(3)→(5)→(4)C、(2)→(1)→(3)→(4)→(5)D、(2)→(1)→(3)→(5)→(4)[ ]6.这种教具的优点是可以反复使用,经济实惠,可将复杂结构简约化,其缺点是难以表现立体的、活动的事物。这种教具很可能是:

A、挂图 B、模型 C、标本 D、实物

[ ]7.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1)组织教学,(2)指导性谈话,(3)学生实验操作和教师现场指导,(4)实验小结等四个环节构成。其先后顺序是:

A、(1)→(2)→(3)→(4)B、(1)→(3)→(2)→(4)C、(1)→(3)→(4)→(2)D、(2)→(1)→(3)→(4)

[ ]8.教具使用时应注意:

(1)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2)出示教具的程序

(3)出示教具的时机(4)出示教具的高度

A、(1)+(2)+(4)B、(1)+(2)+(3)C、(1)+(2)+(3)+(4)D、(1)+(3)+(4)

[ ]9.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属于: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 ]10.反映试题能区别高低不同能力组群的指标,称之为试卷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二、判断题(20分,每题1分。判断命题对或错,并在题前括号内用“√”或“×”表示)[ ]1.实作评价可定义为:具相当评价专业素养的教师,编拟与学习成果应用情境相类似的仿真测验情境,或真实的测验情景,让学生表现所知、所能的学习成果的评价过程。[ ]2.试题难度值越大,表明该试题的难度越小。

[ ]3.开展生物学校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 ]4.听话的学生、服从的学生、依附于教师的学生、卷面成绩好的学生、老实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是一种偏执学生观。[ ]5.教案一般指课时工作计划。

[ ]6.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 ]7.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

[ ]8.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①使学生通过协作互助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③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④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⑤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 ]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不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10.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①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②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1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地位是必修课程。

[ ]12.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 ]1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 ]14.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教学策略从广义地理解是指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狭义的理解是指用于某种科目的教学方法。

[ ]16.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让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楚。[ ]17.教师以教学目标为横轴,而以教材内容为纵轴,画出一个二维度的分类表,且平均分配好试题比重或题数于表中的每个细目里,这样的表称之为双向细目表。[ ]18.在评价学生的组织和综合科学知识时,以使用主观型试题为宜。

[ ]19.备课中备学生内容之一是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

[ ]20.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

三、简答题(30分)

1.导入技能的应用原则是什么(3分)?

2.科学探究通常包括哪些过程(3分)?

3.探究的形式有哪几种(3分)?

4、进行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分)?

5.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6分)?

6.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6分)?

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有哪些(6分)?

四、应用题(40分)

请你用5分钟时间,以你所编制的教案(学期中已经布置的作业)为内容,用说课的形式展示所编制的教案的“教学过程”环节(此题已经提前进行)。

第五篇:小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过程。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并可观测的教学结果。是一种主观预期的结果。是可行的能达到的目标。可利用现有手段对达成度进行观测和评价。

教学机智:也称课堂应变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要快而准,要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当,适时、适情、适度。课程:简单的理解,课程就是学校为学习者设计的教育内容的序列。(课程是指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它以人类对知识经验的科学分类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经验课程:亦称“活动课程”、“生活课程” 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课程计划: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或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和本地区实际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课程标准: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课程计划的理念与总目标及其对课程设置的要求,明确规定一定学段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及标准的纲领性文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进程。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通过相互对话,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教学手段: 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教学组织形式: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围绕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课堂教学: 指课堂内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教学艺术:教师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式和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极地实践、大胆地创造、高效地学习,并感受教学美的教学技能技巧。

教学艺术风格: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个体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稳定性表现。小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研究小学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小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包括小学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条件及教与学的操作。

1.教学现象是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与联系,是教学外在的活动的和容易变化的方面。2.教学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学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小学教学论的意义:

1.首先,学习小学教育论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2.其次,学习小学教育论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小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

3.最后学习小学教学论可以促进师范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小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其今后不断的学习和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打下重要基础。教学论发展的历史:

(一)萌芽期(中国:先秦-清末,公元前6- 公元19世纪;西方:公元前5-17世纪)

主要著作: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发展特点:(1)教学论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2)对教学的阐述基本上处于经验描述水平。(3)教育家对教学的研究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4)教学技巧和学习方法朴素却不失价值。

(二)形成期(17—19世纪末)

教学论诞生的主要标志: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教学原则、技巧)

赫尔巴特(四阶段论、教育性教学)发展特点:(1)独立的教学理论体系初步构建;(2)寻求教学理论的科学基础;(3)研究方法日趋科学,从经验描述走向理论说明;(4)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体系占主导,被称为传统教学论。

(三)成熟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代表人物: 杜威(现代教学三中心、思维五步法、做中学)

凯洛夫(开创了社会主义教学理论的新局面)这一时期,我国引进诸多西方国家的“新教学方法”,实验推广并形成本土特色。发展特点:(1)教学理论水平突破性提升。(2)出现对立的两种教学理论(3)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化(4)教学理论和方法开始多样化发展。

(四)繁荣期(二战后至今)

代表人物: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教学五原则)

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发现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

罗杰斯(人本主义、非指导性教学)

这一时期我国学习先进,大胆探索,建构特色理论。发展特点:(1)教学理论多元化发展,探索性强(2)教学理论呈现相互渗透、融合的趋(3)教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加大(4)为适应时代需要,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小学教学的任务(意义)

1.小学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中心工作

2.小学教育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3.小学教育是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联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与教学目的方向、性质一致,受教学目的制约。区别:1.性质不同:教学目的是终极目标,教学目标是阶段目标;

2.指导作用不同:教学目的是总要求,教学目标是各科的具体要求; 3.灵活性不同:教学目的稳定,教学目标灵活。

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聚合功能4.评价功能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

总思想:复杂行为可以分解为比较简单的行为,教学目标能用可见的行为来表示,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清楚、可鉴别、可测量,从而便于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他与合作者把教学目标分解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又分别细化成不同等级的目标。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 知识

领会

应用

分析

综合评价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学

1965年出版《学习的条件》学习的结果可分为五种习得的技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与布卢姆的理论有相似之处:都属于行为目标的分类,强调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的变化作为教学目标,均包含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且都对认知领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新课程三维目标分类: 教育部2001年6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与技能。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2、过程与方法。是指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教学不但应关注人的理性发展,更应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完善。简述现代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着的人,教学认识的主体和责权的主体。

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适度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指导:1.培养观察力2.发展记忆 3.培养创造性思维 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培养自学能力

对小学生非认知因素发展的指导:1.激发学习动机2.培养学习兴趣3.培养良好情绪情感4.锻炼意志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培养良好性格

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将课程分为五个层次:1.理想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

5经验的课程

按管理决策者的不同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通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课程标准、组织专家开发课程来实现。

地方课程是指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按课程呈现方式和影响学生方式之不同,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内或教育机构中用正式文件颁布而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是学校情境中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则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从课程形态上看,现代教学如何分类: 106页。影响课程的外部因素(社会对课程的影响)政治决定着课程的政治立场和育人方向;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和效果; 文化状况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特色。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现行课程结构的特点

1.三级课程相结合,进一步增加地方课程比例,提倡校本课程。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增加活动类课程的比例。3.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国现行小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1.着重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2.突破学科局限,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及科技发展的联系。

3.改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拓展广阔空间。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教学活动的主体性要素——教师、学生

2、教学活动的条件性要素—物质的、精神的

3、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要素——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过程的功能

1.传递功能——实现教学目标。

2.发展功能——促进个体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发展个性。3.教育功能——团体维持。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育人律

1.各科教学内容都渗透着丰富的教育因素。

2.学生的品德和个性养成有赖于教学过程中教育性的发挥。3.师生交往中蕴含着教育因素。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3.教学原则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教学方法的几种分类

1、依据信息来源渠道的不同分为:语言性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方法、操作性教学方法。

2、依据师生相互作用关系的不同分为: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师生相互作用为主的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认识活动的过程和特点不同分为:接受性教学方法、发现研究性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1.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2.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 3.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4.依据学校的教学条件 5.依据学科的不同特点

6.依据教师的本身的素养条件

7.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8.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讲授法:

1.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2.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

要注意讲课的语言艺术 3.讲授要适时强调重点,讲授时间不宜太长 演示法:

1.保证全般学生都能感知演示物 2.演示要适时

3.突出应注意的部分 4.理论联系实际 谈话法:

1..谈话要有计划

2.提问的对象要普遍

3.问题要明确,难易适度,富有启发性 4.要做好归纳、小结 发现法教学法,暗示法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提出者:215p 情景教学法的提出者及此方法的特点:223p 简述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特征:210p 现代教学手段的意义 1.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学习效率 3.扩大教学规模 4.促进教学改革

教学组织形式制约因素

1.社会生活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2.教学技术进步和学校物质资源状况 3.教育价值取向 4.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5.师生数量比例

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 1.现场教学

这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等生产现场或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划分小组进行。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

2.班内个别教学 3.活动教学

课堂教学的特殊形式 1.复式教学

是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年级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2.全纳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一)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二)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三)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教师的备课主要是 :

1.钻研教材-----懂、透、化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4.写出教学计划

课的类型

依据教学方法分为:观察课、讲授课、讨论课、实验课

依据需完成的教学任务分为:单一课(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综合课 上好一节课的要求: *目的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结构紧凑 *效果良好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教学模式理论基础趋向多元化

(二)教学模式的目标指向趋向情意化

(三)教学模式的运用趋向综合化

教学艺术的特点:创造性,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艺术性的课堂提问具有哪些共同特性:288p 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1.独特性2.稳定性3.发展性4.规律性

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基本阶段:(1)模仿阶段(2)独立阶段(3)创造阶段(4)风格化阶段

1、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 一)知识结构 1.文化知识

科学技术前沿进展的知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特长爱好方面的知识等。2.专业知识

对所教学科的知识全面扎实的掌握 3.教育科学知识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课程教材教法的知识 二)教学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独立理解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2.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4.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

5.运用现代媒体教学的能力 6.评价教学和研究教学的能力 7.教学机智

2、小学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主要标志

1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2教师爱生,学生尊师 3教学相长,合作默契 4气氛融洽,思维活跃

(二)必备条件

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的正确的学生观,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思想前提。

2.了解学生,全面充分地掌握他们的个性特征,这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性工作 3.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 4.综合利用多种交往途径为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服务

(三)注意事项

1.第一印象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作用 2.防止“月晕效应” 3.注意引导学生群体

4.注意克制和改正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其他因素 5.掌握好师生间的关系距离,适当阻隔

3、论述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结合小学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深化和推进我国课程改革的进程

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1.知识经济的出现

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竞争,取决于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要求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也要加快。3.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

为适应这种多元文化的需要,必须使课程改革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二)教育背景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这就要求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指 导思想的教育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变革。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只是这个变革的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一个环节。

(三)国际背景

课程改革是60年代世界性的教育思潮,80年代以后,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比较典型的有英国、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实行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关系。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目标一:课程功能

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目标二: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目标三:课程内容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目标四:课程实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目标五:课程评价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目标六: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小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规律简称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稳定的联系。

(一)教学认识过程的简约性规律 1.学生的认识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实现认识简约性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规律

1.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2.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三)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规律 1.教师及其教的活动起主导作用。

2.教师的教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为前提和基础。

(1)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2)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

(四)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各科教学内容都渗透着丰富的教育因素。

2.学生的品德和个性养成有赖于教学过程中教育性的发挥。3.师生交往中蕴含着教育因素

5、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各自的含义、依据及要求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一)含义

教师在教学中使思想品德教育与科学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依据

1.教学过程的教育性规律。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三)基本要求

1.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是科学的。

2.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内容的思想性。

3.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4.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二、形象性与概括性相结合原则

(一)含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等,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依据

1.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

2.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3.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三)基本要求

1.恰当选择和运用直观形象手段。

2.引导学生在表象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达到抽象思维水平。

三、启发创造原则

(一)含义

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人格。

(二)依据

1.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

2.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三)基本要求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思维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一)含义

教师在教学中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依据

1.我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2.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三)基本要求

1.加强理论知识教学。

2.根据学科特点恰当联系实际。

3.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知能统一原则

六、适应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七、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八、民主性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6、试析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国内外对此方面做了哪些改革尝试(书238页)堂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

*第一,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二,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第三,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

*第四,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第五,保障了教学的稳定有序,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第一,不能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创造

力的培养。

*第二,它以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不利于

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

*第三,严格的课时要求,影响教师选用教学方法和处理教学内容的自由度。*第四,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一定限制。

7、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应怎样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 教师的备课主要是 :

1.钻研教材-----懂、透、化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4.写出教学计划

(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课的类型

依据教学方法分为:观察课、讲授课、讨论课、实验课

依据需完成的教学任务分为:单一课(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综合课 2.课的结构;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安排。

构成课的基本部分有:组织教学、检验复习、讲授新知识、巩固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等。3.上好一节课的要求 :*目的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结构紧凑 *效果良好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作业类型:*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活动作业 2.布置作业时应注意

*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发展性

*作业的份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四)课外辅导---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课外辅导包括:

1.给学生作答疑,指导学生做好课外作业

2.给学习基础差和缺课的学生补课

3.对成绩优异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个别指

导,扩大其知识领域,拓宽思路。4.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以及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 1.考查

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 2.考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结果:

①百分记分制

②等级制记分法——包括: 文字等级记分法,如甲、乙、丙、丁;优、中、及格、不及格;数字等级记分法,如5、4、3、2、1; 还有一种两极记分法,如及格和不及格。

③评语法

8、结合实例论述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1.导课的基本要求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简洁明了,恰到好处 新颖有趣,引人注目

2.导课方法:开门见山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操作或游戏导入,故事导入,演示导课 机变导课

9、影响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并分析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 1.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教学艺术风格形成既受客观因素影响,也受主观因素的制约。(1)客观因素

影响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教学内容,学生状况等。(2)主观因素

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主动追求等。

10、评析讲授法,并结合实际谈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运用讲授法(书202页)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特点: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高效率的传递知识经验。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易被压抑。

要求: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

要注意讲课的语言艺术

讲授要适时强调重点

讲授时间不宜太长

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11、在小学教学中怎样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如何优化运用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1.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2.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 3.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4.依据学校的教学条件 5.依据学科的不同特点

6.依据教师的本身的素养条件

7.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8.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二)小学教学方法的优化

1.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都必须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2.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3.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别差异。

下载数学分析续论A卷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分析续论A卷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

    学科教学论 第一章 语文生活 一、 语文的构成 语文知识——语言(偏重工具性) 语文产品——言语(偏重人文性) 二、 语言和言语二分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中学地理教育是运用地理知识培养中学生的教育活动,是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学地理教育基本目的:1.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教育目的;2.培养地理能力与发展智力的目的;3.......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复习1、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系统,研究组成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用......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 一、填空 1、地理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八要素。 2、地理教......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的发展阶段:地理教学方法阶段(1904-1949年)、地理教学过程阶......

    物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1.为什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 答:因为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学为主,教为辅。故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 2. 中学物理教学应坚持哪......

    现代诗艺术论复习资料

    1. 赵丽华梨花体 大家对赵丽华的诗歌褒贬不一。拥护者说她的诗歌偏重口语风格,言简意赅,洒脱随意,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反对者说语言感觉没有延伸,过于写实浅显,表现方式缺乏新意,几......

    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范文大全

    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