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7参考答案(涉外婚姻部分)

时间:2019-05-14 15: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练习题7参考答案(涉外婚姻部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练习题7参考答案(涉外婚姻部分)》。

第一篇:练习题7参考答案(涉外婚姻部分)

练习题7(涉外婚姻家庭关系部分)

一、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我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D)。A、当事人属人法 B、婚姻缔结地法 C、兼采A、B的混合制 D、共同经常居所地法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扶养适用(D)。

A、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B、与扶养人和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C、与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D、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扶养人权益的法律

3、领事婚姻,是指在驻在国不反对的情况下,一国授权其驻外领事或外交代表依其本国法律规定的方式办理结婚手续、成立婚姻的制度,它适用于(D)。A、驻在国公民与本国公民结婚 B、驻在国公民与任何第三国公民结婚 C、领事官员与外交官员结婚 D、本国侨民与本国侨民结婚

4、公海婚姻是指当事人在行驶于公海的商船或军舰上成立的婚姻。这种婚姻一般适用(A)。

A、船旗国法

B、当事人共同的属人法 C、丈夫国籍国法 D、当事人各自的属人法

5、关于结婚实质要件的法律适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C)。

A、B、C、D、6、监护,是对未成年人或禁治产人,在无父母或父母不能行使亲权的情况下,为保护其人身和财产利益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从此目的出发,其准据法大都依(B)。A、监护人住所地法 B、被监护人的属人法 C、双方共同习惯居所 婚姻举行地法 当事人的属人法 混合制 单一制 D、监护人国籍国法

7、在解决涉外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冲突时,排除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国家是(D)。A、美国 B、英国 C、瑞士 D、泰国

8、对于结婚的实质要件,最古老的也是目前仍然流行的制度是适用(A)。A、婚姻举行地法 B、法院地法 C、丈夫属人法

D、分别适用夫妻双方的属人法

9、中国公民与外国公民诉讼离婚适用(B)。

A、当事人的属人法 B、法院地法

C、重叠适用法院地法和属人法 D、有利于离婚的法律

10、玛丽是美国公民,在中国工作,并且在中国定居,有固定住所。她因一起车祸事故成为残疾人,从而引发了其父母对其监护权发生争议,其父是英国人,其母是葡萄牙人。我国法院在受理了该监护权纠纷案件后,应该依照哪一国的法律来解决争议?(A)。

A、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

B、适用与其监护有最密切联系地所在国的法律 C、适用与其父母有最密切联系地所在国的法律 D、适用与玛丽有最密切联系地所在国的法律

11、关于监护,各国主要有(AB CD)等法律适用原则。

A、监护人本国法 B、法院地法 C、被监护人属人法 D、被监护人住所地法

12、中国人高某想要得到其具有美国国籍的儿子的赡养,要求人民法院给予支持。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C)

A.我国没关于赡养的法律适用规范,故应驳回高某的起诉

B.我国没有关于赡养的法律适用规范,因此该案应适用我国法律

C.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赡养人权益的法律

D.该案适用高某儿子的本国法,即美国法

13.我国民法通则明文规定在下列哪些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应适用“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2002)AB

A.合同

B.扶养

C.继承

D.物权

14、(2003—)美国人马丁和英国人安娜夫妇是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来华之前,两人长期在印度工作,并在那里有惯常居所。在中国工作期间,马丁向我国人民法院提起离婚的诉讼请求。对于马丁和安娜的离婚纠纷,我国法院应该适用下列哪一国法律加以解决? C A.美国法 B.英国法 C.中国法 D.印度法

15、关于涉外收养案件的管辖权,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A CD)

A.英美法系国家一般以住所为行使管辖权的依据 B.英美法系国家一般以国籍为行使管辖权的依据 C.大陆法系国家一般以国籍或住所为行使管辖权的依据 D.1965年海牙《收养管辖权、法律适用和判决承认公约》第3条规定,收养人惯常居所地国,或于夫妻共同收养时他们的惯常居所地国,或收养人国籍国,或于夫妻共同收养时他们的共同国籍国的主管机关均有审批收养的管辖权

16、中国公民甲得知A国法院正在审理其配偶中国公民乙提起的离婚诉讼,便在自己住所地的中国法院对乙也提起离婚之诉。依我国司法实践,法院对于甲的起诉应如何处理?(2004)A A.受理此案

B.以“一事不两诉”原则为依据不予受理 C.与A国法院协调管辖权的冲突 D.告知甲在A国法院应诉

17、依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外离婚案件审理过程中,认定婚姻是否有效的准据法可能是(ABC)。A.婚姻缔结地法 B.当事人本国法 C.当事人住所地法 D.法院地法

18、中国籍公民张某与华侨李某在某国相识后结婚并定居该国。10年后张某在定居国起诉离婚,但该国法院以当事人双方均具有中国国籍为由拒绝受理该案。张某遂向自己在中国的最后居住地法院起诉。依我国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2005)C A.因双方在定居国结婚,不应受理 B.因双方已定居国外10年,不应受理 C.该中国法院有权受理

D.告知双方先订立选择中国法院管辖的书面协议

19、中国人甲与法国人乙在瑞士结婚并定居在瑞士。婚后因感情不和,甲回到中国提起离婚诉讼。关于该案涉及的离婚以及因离婚而引起的财产分割的法律适用问题,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BD)

A.该婚姻的有效性应适用法国法律 B.该案涉及的离婚条件适用中国法律

C.财产分割动产适用瑞士法,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 D.涉及该案的财产分割应适用中国法律

20、(2007)一对英国夫妇婚后移居意大利,后来华工作。该夫妇于今年收养一名中国儿童并决定一起回意大利生活。根据我国法律,有关该夫妇收养中国儿童所应适用的法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A.应适用中国法和意大利法 B.应适用中国法和英国法 C.只需适用中国的有关法律规定 D.只需适用意大利的有关法律规定

21、定居甲国的华侨王某与李某在甲国结婚,后王某在甲国起诉与李某离婚时被该国法院以当事人均具有中国国籍为由拒绝受理。王某转而在我国法院诉请离婚。有关此案的管辖与适用法律,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CD)

A.王某原住所地法院有管辖权

B.因两人定居国外且在国外结婚,我国法院不应受理

C.李某在国内的最后住所地法院有管辖权

D.如中国法院管辖,认定其婚姻是否有效应适用甲国法律

22、在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上,可适用的法律原则有(ABCD)。

A、属人法 B、法院地法 C、最密切联系地法 D、意思自治原则

23、关于子女是否为婚生的准据法,主要有(ABCD)等主张。

A、父母属人法 B、子女属人法

C、支配婚姻效力的法律

D、适用对子女婚生更为有利的法律

24.中国籍14岁少年曲某随父赴甲国读书。曲父在甲国购买住房后,因生意原因返回中国,行前安排乙国籍好友李某监护曲某在甲国期间学习生活。现有关曲某的监护问题在中国某法院涉诉。关于本案的法律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

A.应适用甲国法律,因曲某在甲国有住所

B.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

C.应适用乙国法律,因监护人李某为乙国籍

D.应适用与曲某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25、(2008-46).根据我国关于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D)

A.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应经其所在国主管机关依照该国法律审查同意

B.外国收养人应提供由其所在国有权机构出具的有关收养人的年龄、婚姻、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

C.前项证明材料须经该外国人所在国的外交机关或该外交机关授权的机构认证

D.前项证明材料须经中国驻该外国使馆认证

解析:《收养法》第21条第2款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应当经其所在国主管机关依照该国法律审查同意。所以a项是正确的。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4条第2款第(七)项规定:“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应当通过所在国政府或者政府委托的收养组织(以下简称外国收养组织)向中国政府委托的收养组织(以下简称中国收养组织)转交收养申请并提交收养人的家庭情况报告和证明。

前款规定的收养人的收养申请、家庭情况报告和证明,是指由其所在国有权机构出具,经其所在国外交机关或者外交机关授权的机构认证,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馆或者领馆认证的下列文件:

(一)跨国收养申请书;

(二)出生证明;

(三)婚姻状况证明;

(四)职业、经济收入和财产状况证明;

(五)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六)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的证明;

(七)收养人所在国主管机关同意其跨国收养子女的证明; 本.文,来.源,于.贵,州.学,习.网,资格考试.司法考试,www.xiexiebang.com

(八)家庭情况报告,包括收养人的身份、收养的合格性和适当性、家庭状况和病史、收养动机以及适合于照顾儿童的特点等。

在华工作或者学习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应当提交前款规定的除身体健康检查证明以外的文件,并应当提交在华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职业、经济收入或者财产状况证明,有无受过刑事处罚证明以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所以bc两项是正确的,d项是错误的,因为所在国主管机关依照该国法律审查同意的证明文件经中国驻该国使馆或者领馆认证,并非只有使馆才能认证。

26、(2012-36)某甲国公民经常居住地在甲国,在中国收养了长期居住于北京的中国儿童,并将其带回甲国生活。根据中国关于收养关系法律适用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收养的条件和手续应同时符合甲国法和中国法

B.收养的条件和手续符合中国法即可

C.收养效力纠纷诉至中国法院的,应适用中国法

D.收养关系解除的纠纷诉至中国法院的,应适用甲国法

27、(2012-77)甲国公民玛丽与中国公民王某经常居住地均在中国,2人在乙国结婚。关于双方婚姻关系的法律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结婚手续只能适用中国法

B.结婚手续符合甲国法、中国法和乙国法中的任何一个,即为有效

C.结婚条件应适用乙国法

D.结婚条件应适用中国法

第二篇:《绿野仙踪》练习题(部分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绿野仙踪》的主人翁是(),她的小狗叫()。她被()带到了一个遥远而神奇的国度——()。为了寻找这个国家的国王,使自己能早日回家,她在路上陆续结识了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狮,他们三个都是有着致命的缺点的,分别是()、()、()。

2、《绿野仙踪》的作者是(),是()国的()作家。

3、()和(),还有()被田地里的花香熏倒了,这是一块()花地,是()、()和()把他们救出来的。

4、翡翠城是一座美丽的城堡,那里的一切都是()色,5、小女孩来的国家由四个小国组成,东边是()国,那里的人喜欢()色;西边是()国;南边是()国,那边的人喜欢()色;北边是()国,分别由东方魔女、西方魔女、南方魔女和北方魔女统治着,其中()和()是邪恶魔女,()和()是善良魔女。

6、小女孩看见的国王是个(),铁皮人看见的国王是个(),胆小狮看见的奥国王是个(),稻草人看见的国王是个()。

7、西方女巫先是派出了()对付胆小狮他们,失败后,她又派出了(),又一次失败后,西方女巫使用了(),又派出了()。

8、最后,铁皮人做了()国的国王,稻草人做了()国的国王,胆小狮做了(),小女孩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大草原。

二、选择题:10分

1、花地里的小救星送给小女孩的礼物是()。A哨子 B 链子 C 口琴

2、在过河时,河流很急,是()救了稻草人。A海鸥 B鹳鸟 C 鹭鸟

3、西方魔女最怕()。A火 B、水 C、油

4、西方魔女的魔帽可以使用()次。A 3 B 4 C 5

5、奥兹大王其实是()人。

A英国俄勒冈 B法国波尔多 C美国俄马哈

6、在跨越壕沟的时候,是()帮大家过去。A胆小狮 B稻草人 C铁皮人

7、是()对飞猴下了诅咒,惩罚它们。A西方魔女 B南方魔女 C北方魔女

8、是()帮助小女孩回到家乡的。A、魔帽 B、银靴 C银哨

9、为了寻找南方女巫,大家经过的城市是()。A奥兹城 B淘气城 C陶器城

10、丑老头是乘坐()来到奥兹国的。A、热气球 B、绢布气球 C氢气球

三、判断题:10分

1、小女孩一直想回家乡看看自己的艾姆叔叔和亨利婶婶。()

2、丑老头原来是个杂技演员,他用自己会的腹语来糊弄所有人。()

3、大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接收了奥兹大王的任务——杀了东方魔女。()

4、奥兹大王真的兑现了自己对大家的承诺,帮助大家实现了愿望。()

5、《绿野仙踪》的作者还创作了美国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童话集《鹅爸爸的故事》。()

6、在去翡翠城的路上,小女孩先后认识了铁皮人、稻草人、狮子。()

7、《绿野仙踪》这本书被称为“美国的《西游记》”。()

8、奥兹大王真的很厉害,他能变成各种不同的形态。()

9、榕树的枝条长得长长的,每一根枝条都像是长长的触手。()

10、最后,丑老头奥兹大王坐着亲手制作的气球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1、哪两个地方女巫是善良的女巫?答:南方和北方。

2、是谁的小屋子压死了可恶的东方女巫?答:多萝茜。

3、稻草人想要得到什么?答:脑子。

4、铁皮人最害怕什么?答:水。

5、是谁把狮子拉出罂粟花田?答:小田鼠。

6、神奇的翡翠城都是什么颜色?答:绿色。

7、西方的恶女巫有几只眼睛?答:一只。

8、是谁杀死了西方女巫派来的40只乌鸦?答:稻草人。

9、多萝茜用什么浇溶了西方的恶女巫?答:水。

10、多萝茜看到的奥芝是什么样子的?答:大脑袋。

11、奥芝坐着什么离开了翡翠城?答:热气球。

12、奥芝走后,谁领导着翡翠城?答:稻草人。

13、狮子帮助森林里的野兽们杀死了他们的仇敌吗? 答:是的。1

4、甘林达答应帮助多萝茜,但是她要多萝茜把什么送给她? 答:

15、多萝茜最后靠什么回到了堪萨斯州? 答:银鞋子。

16、铁皮人想要得到什么 ? 答:心。

17、狮子想要得到什么? 答:勇气。

18、多萝茜的银鞋子互相碰撞几次,就可以命令这双鞋子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次。

19、《绿野仙踪》的作者是谁? 答:莱曼.弗兰克.鲍姆。20、《绿野仙踪》的作者是哪国人 答:美国。

《绿野仙踪》测试题

1、《绿野仙踪》的作者是()。A:鲁迅 B:鲍姆 C:司汤达

2、《绿野仙踪》的主人公是()。A:奥芝 B:格林达 C:多萝西

3、真正的奥芝是()。A:天使 B:巨人 C:人

4、铁皮人一味想要(), 稻草人想要(),狮子想要()。A:获得勇气 B:有思维的脑子 C:一颗心

5、()帮助稻草人、铁皮人、狮子和多萝茜实现了各自的愿望。A: 格林达 B: 大术士 C:苏迪克

6、多萝西和小狗托托被龙卷风卷到()。A:翡翠城 B:堪萨斯州 C:孟奇金国

7、多萝茜最后能回到故乡是因为()。

A:可怕的龙卷风 B:脚上的银鞋

答:三 C:东方女巫的法术 D:坐氢气球

8、()掉进了小河。

A:铁皮人 B:稻草人 C:多萝西

9、遇到龙卷风,多萝西会和她的叔叔婶婶躲进()。A:地洞 B:仓库 C:屋里 D:树下

10、多萝西是个()的女孩。A:胆小自私 B:勇敢善良 C:凶狠残暴

11、翡翠城后来的领导者是()。

A: 奥 芝 B: 多萝西 C: 稻草人 D:铁皮人

12、飞猴()次帮助多萝茜。

A: 1 B: 2 C: 3 D: 4

13、多萝西遇到的野兽是()。A:熊 B:卡利达斯 C:斯达利卡 D:狼

第三篇:修辞部分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部分练习题及答案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用得好的词语,并分析其修辞效果。

1、现在悬在我头顶上的正是南天门。

(杨朔《泰山极顶》)

“悬”字用得好,选用词语带有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泰山的险峻山路的陡峭和南天门给人的感觉如同是悬在头顶上。

2、我们已经走出树丛,现在是在被月光洗着的马路上了。

(巴金《苏堤》)

“洗”字用得好,是暗含比喻。把月光照着的马路说成“洗着”暗含有“月光如水”的比喻,写出了马路在月光下的纯洁和清新,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舒畅恬然的心境。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雪》)

“粪土”用得好,是词性活用,把名词的“粪土”当作动词用,简练而有力地表现出青年知识分子对当时权贵的无比蔑视的激昂情绪。

4、她高声的说笑,脸上的肌肉都大起大落的活动。

(老舍《四世同堂》)

“大起大落”用得好。与后文的“活动”在词义上配合照应,起着互相辅助、加强的作用,既两义相辅,又寓繁于简,形象地刻画出大赤包得意忘形的丑态。

5、潘月亭——一块庞然大物裹着一身绸缎。

(曹禹《日出》)

“一块”、“裹”用得好。带有感受,选用词语在表现客观事物的同时又写出了旁观者的感受:一个臃肿、硕大、毫无生气,宛若行尸走肉的人物形象。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辞格),并分析其修辞效果。

1、妈妈永不能相见了,爱死在我心里,像被霜打了的春花。

(老舍《月牙儿》)

修辞手法:比拟和比喻。“爱死在我心里”是比拟,把“爱”拟作了有生命的东西。用“被霜打了的春花”来比喻“爱死在我心里”,则是明喻。

修辞效果:这是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比喻和比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妈妈再嫁后女儿的感情。

2、我麻木的神经在清醒,我滚烫的热血在沸腾!奇耻大辱,大辱奇耻,如毒蛇之齿,撕咬我的心!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修辞手法:对偶、比拟、回环和比喻连用。“我麻木的神经在清醒,我滚烫的热血在沸腾”是对偶,其中又用了比拟:“神经在清醒”、“热血在沸腾”,“奇耻大辱,大辱奇耻”是回环,“如毒蛇之齿,撕咬我的心”是比喻。

修辞效果:十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赵蒙生(或答主人公)在获知事件真相后的气愤、羞愧和歉疚的种种复杂的心情。

3、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材哪里来?

(歌舞剧《刘三姐》)

修辞手法:排比、谐音双关和反诘。前三句构成排比;“姓陶”的“陶”谐音“桃花”的“桃”,“姓罗”的“罗”谐音“锣鼓” 的“锣”;最后一句是反诘。

修辞效果:巧妙地就姓联物,指物借意,对给地主老财当帮凶的三个秀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嘲笑了他们词穷歌尽、无言应对和难以招架的窘态,鲜明地表现了刘三姐聪明机智、泼辣勇敢的性格和善于对歌的才能。歌词读来明快幽默,饶有风趣。

4、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滔奔流。

(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和比拟。“一站站„„”和“一重重„„”两句构成对偶,句式工整,每句内部的“像流萤飞走”、“似浪滔奔流”则是比喻(明喻)。比喻的本体“灯火扑来”和“山岭闪过”又是比拟。

修辞效果:辞格套用,对偶里套用比喻,比喻里又套用比拟,三个辞格有层次地运用在一个句子中,大辞格又所借助,小辞格有所依托,给人以层出不穷和形象逼真之感,加强了表达效果。

第四篇:教育学练习题部分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部分答案要点(仅供参考,有些还应作相应补充)

一、辨析题

1.教师专业化是指获得教师资格证。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师专业化是指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逐渐达致专业成熟的境界。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达到专业的成熟,即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而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只不过是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标志,并不能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最终目标。

2.有教师认为,对教育目的不一定要把握,只要对教学目标把握。3.课程即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的总和。

4.新课程结构要走向综合,这意味着要逐步取消分科课程。5.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班级氛围都属于隐性课程。6.教师备课就是备教材,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7.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

8.发展体力不只是体育课的任务,各科教学中,都应考虑到这一任务的实施。9.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概念。10.备课就是写好教案。

11.课堂管理就是控制并矫正课堂问题行为。12.课堂管理的目标是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13.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

14.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对教学活动的不断改进和完善。15.评价是在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16.为了客观准确,在现代教育评价中,数量化评价方法的采用越多越好。17.教育测量就是教育评价。

错。测量是给事物的某种属性给定数值的过程,回答了“有多少”的问题。测量不包含定性说明,而评价是在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育测量属“事实判断”,而教育评价是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再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所以二者并不等同。18 具有广博知识的学者就能成为优秀教师。

错。优秀的教师无疑必须具有广博知识,学习型社会的优秀教师则更必须是博学识广的学者,但要成为优秀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多方面、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而仅仅具有广博知识的学者未必都具备这些条件。新课程强调结构上的综合化,这意味着分科课程将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逐渐消失。

不正确。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不会取消。新课程结构走向综合主要指对分科课程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关联进行统整,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学校课程的综合化。具体包括设置学科性综合课程、加强学科内容之间的综合、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 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创建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21课堂管理就是控制并矫正问题行为。

不正确。在课堂管理中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控制并矫正问题行为只是课堂管理的内容之一。22.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前提。不正确。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的前提。

23.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班级氛围都是隐性课程。正确。隐性课程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具有潜在性、非预期性、多样性的特点。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班级氛围都属于隐性课程。24.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评价对象的情况,为找到评价对象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做准备。

错误。形成性评价是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用以调整活动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教育过程的情况,及时调整。

25.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两者具有同等的价值。

正确。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研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在保证学生基本学力基础上的有个性的发展,两者并不矛盾。

26.教师的专业成熟就是指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教学技能。

二、问答题

1、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价值取向,谈谈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因素。

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教育主体对教育价值进行选择时所持有的倾向。教育的价值取向一般有两种,一是社会本位,即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从社会发展需要设计教育的一切活动。视教育为国家或社会发展的工具。二是.个体本位,即把满足个人发展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设计教育的一切活动。强调发展个人的本性、个性、生活。我国当前的教育价值取向总体讲是社会 本位,即 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如“四有新人”。现阶段,我们强调的是教育为“经济中心”,“民族复兴”服务。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是社会与个人并重。

影响教育价值取向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主要指社会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力量的不均衡,社会活动结构的变化等。二是.主观因素,即指教育意识,主要包括教育危机意识,教育转折或取向意识,教育的文化发展意识等。(此段要能深入展开论述为佳)

2、如何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课堂规则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有效的课堂规则能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课堂规则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合理性;清晰明了;可实施可操作性;一致性;灵活性。制定有效的课堂规则,要坚持以下原则:与学生共同制订规则;清楚地叙述规则;提供规则的原理;解释规则存在的原因;以肯定的方式陈述规则等。

3、论述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管理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违反公认的课堂行为规范的行为和明显的心理问题行为。成因:教师的问题:情境因素;教师的观念因素;业务水平有限;工作不负责任;要求不连贯、不一致;随便许诺,但总不兑现;软弱,缺乏魄力;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情绪问题;学生的任性行为;

有效管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提出清晰而明确的要求,使干预过程尽可能简短 ;建立合理的干预层次 ;对行为不对人 ;保持公正和一致 ;坚持到底等。其他建议还有:强化良好行为;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 ;降低课堂焦虑水平;教师须自信;培养学生的归属感;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精神;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对学生有高期望等。

4、你认为教育中应如何体现“学生是有丰富情感、独立人格,独特个性和自觉能动性的人”这一本质属性?

要点如下(但须展开):学生是有丰富情感、独立人格,独特个性和自觉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要体现这一本质属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3)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请谈谈当前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状况,及其形成原因。

现状:结合自己的学生经历谈。

形成原因:角色认同不一致;师生间缺乏沟通;功利性的师生关系;不正确的教师领导方式;师生间彼此不尊重等。

改进建议:互相认同——互相理解——避免角色行为、角色观念的理解偏差;师生多交流、多沟通,追求平等对话,密切师生的非正式关系。教师努力使自己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端正领导方式——提倡民主的领导方式。克服功利性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互相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实现人格上的平等;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差异。

6、怎样叙写教学目标?

完整的目标表述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列出,辨别,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等。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等。表现程度,指学生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种解题”,应该注意:不能以教育目的代替教学目标。如:“把学生培养成为良好的公民”、“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等。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生能用乘法正确解决应用题”等。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7、请谈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第5题及教科书。首先要谈谈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再谈建立策略。

8、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制,以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优点:重视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易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易于教师教学。缺点:造成并加深了学科之间的分离;间接经验的精华与现实生活不易联系,不利于联系学生实际;关心学习结果,不关心学习过程和方法。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课程,重视直接经验,主张做中学优点:利于联系生活实际;利于培养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性;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缺点:不利于系统知识的获得;不利于高效地传递文化遗产。总体而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在具体的教育目的、编排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上,具有明显的区别,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参见教材152-153页)联系: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整体的课程目标,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9、谈谈你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了解与认识?

(一)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课程是师生交互作用共同建构的过程与结果;学生的个人知识经验是课程的重要构成;课程设计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新课程编制的指导思想。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从学科中心到学生中心,兼顾学科体系、儿童经验和社会需求。

(三)课程目标的变革: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四)课程结构的变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五)课程内容的变革。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人文性)。

(六)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七)课程评价的变革。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八)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10.简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1)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2)对被评价者的发展特征的描述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甚至到进行必要的选拔,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后继发展。(3)注重过程评价。(4)关注个体差异。

(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11.简述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学习以后应达到的行为状态作出具体、明确的表述,再将这些表述进行类别化和层次化处理。完整的目标表述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应该注意:不能以教育目的代替教学目标。不能含糊其词,难以评价。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12.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教育公平的理念、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13.简述教师备课时研究学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优点:(1)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学生年龄和程度接近,有利于互相交流和启发。

缺点:(1)重视统一要求,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2)课堂上学生的活动较少,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获得辅导的机会和参与的机会受限制。(3)由于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接触实践、进行实践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少,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能力。(4)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15、谈谈你对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改革的认识。

当前的课程结构改革体现了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特点。

均衡性即均衡设臵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以及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1)均衡设臵课程门类,在中小学均衡安排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三类课程。

(2)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确定课程类型 综合性:(1)加强学科教学的综合化;(2)设臵学科性综合课程;(3)增设综合实践课程。

选择性:(1)区域和学校主动选择课程;(2)学生主动选择课程;(3)教师主动对教学内容和方式做出选择。

本次课程结构的改革,是根据我国长期以来在课程结构方面的弊端——课程类型单一;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提出来的。

课程类型的单一使得在注重发挥一种或几种课程类型价值的同时,忽视或放弃了其它课程类型在学生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学生在这种单一课程的滋养下,片面发展在所难免。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16、你是如何理解“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交往、互动,促进学生完善发展的过程”。要点:

先答教学的定义。教学的这一定义突出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交往、互动,促进学生完善发展的过程”这一新观念。这一观念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2)教学不仅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3)师生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这种交往与一般的人际交往相比具有特殊性。教学是在同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教学交往是有目的、自觉的交往活动,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与教师都是交往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人格、权利和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交往的内容是被“规定”了的、具有“规范”意义的。不仅包含智力内容,而且包含非智力的内容。从交往的结构看常常是有计划的、相对“有序”的;是被精心组织起来围绕一定目标而展开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全面立体的交往过程,具有丰富性。交往方式上,不仅包括语言交往,而且包括非语言交往。(4)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预成教学与生成性教学的关系。所谓生成性教学是。。。

17.请谈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改革的必要性: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弊端。

① 重视统一要求,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②课堂上学生的活动较少,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③由于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少,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的实践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获得与运用知识。

④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2)改革的可能性

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理论的发展、实践探索中积累的经验、教师的素质、学校背景等方面加以分析。

18我国教育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怎样改革?

 问题:1.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评价的综合功能;

 2.评价过分关注活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过程的评价;  3.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评价主体的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是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忽视个性的发展和差异性; 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侧重书面考试,忽视书面考试以外的内容;

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和书面测验,对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 7.忽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同,使评价的反思、调控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改革:倡导发展性教育评价。(对其定义、特点进行展开论述)

19、简述教育活动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1)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必须予以保证。① 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②课后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选择和支配的时间,以供自主活动。

(2)重视学生主体需要的培养和满足①重视学生主体需要的培养②使教育价值客体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

20、什么是课堂管理?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课堂管理: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学校背景;学生需要与定型期望;教师的行为方式与风格;班级的特点。

21、谈谈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现代教育的首位提倡者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核心观点是强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儿童中心。现代教育在当今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为重视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课程设臵上,也是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重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结合,传授性课程与研究性课程的结合,选修与必修的结合等。在评价上也是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评价

22、简述教师角色的要求。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广博的知识基础;较强的教师能力结构;良好的工作方式等。

21、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质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质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教师与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3、教育的价值取向一般有哪几种?试简要叙述。一种社会本位: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从社会发展需要设计教育的一切活动,视教育为国家或社会发展的工具。另一种是个体本位,把满足个人发展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设计教育的一切活动,强调发展个人的本性、个性、生活。24.简述正确的学生观的主要内涵。

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未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25.简述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重视联系实际,重视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核;重视一般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考核,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考核;(2)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3)学业评价技术的现代化;(4)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渗透到其他学科中。26.简述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有哪些?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所教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成熟水平和经验;教师自身的风格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学环境。

27、你怎么理解:教师与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

传统上,我国课程开发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模式,课程是由国家有关机构召集专家、学者进行编制与使用的过程,其使用结果也由国家机构进行评价。教师与学生主要是这种课程的忠实实施者,不仅学生无发言权,即使学校与教师对课程的改动也十分有限。这不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与责任心,也照顾不到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不利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现新课程改革强调我国课程目前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统一。也就是国家开始考虑到地方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而进行课程赋权,教师与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特别是重视师生共同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一种平衡,赋予师生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具有多重价值,如: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等。

总之,承认师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就是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全员参与的合作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以及个性教育理念等。是真正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28.教师职业的价值和劳动特点分别是什么?

教师职业的价值:(1)教师职业的社会发展价值;(2)教师职业的学生发展价值;(3)教师职业的教师发展价值。教师劳动的特点:特殊的复杂性;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显效的长期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劳动量的隐含性;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劳动的协作性。

29.举例分析当代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30.简要评述学科课程。

31.简要评述活动课程(经验课程)。32.有人认为“教育”这个概念的核心体现在“教”上,有人认为则不然,而是体现在“育” 33.结合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谈谈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的要求。3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学》九个重要知识点

1、什么是教育。(自己总结)

2.教育活动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质、作用及其构建。(1)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必须予以保证。① 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②课后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选择和支配的时间,以供自主活动。

(2)重视学生主体需要的培养和满足①重视学生主体需要的培养②使教育价值客体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质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教师与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构建:(1)了解和研究学生(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3)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言语沟通与信息交流,而且要注意课下的相互作用,善于与学生交往。(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端正领导方式——提倡民主的领导方式(6)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教师的主导作用:指教育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对培养人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先天素质、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等特点,在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方向性、领导性作用。主导不在于改造受教育者,而是引发其主观能动性。

主导作用的落实: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符合人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水平。教师要能有效地影响和协调其他与人的发展有关的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宜的环境,精心设计组织各种活动。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及应对环境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4、正确的学生观的主要内涵。

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未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

5、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应尊重和关怀每个儿童并承认每个儿童的潜能,尊重儿童的价值和尊严。合理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

6、教学的本质: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师生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7、教学的任务:传授与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积极的心理品质。生成性教学的内涵、意义及教师进行生成性教学的态度

8、新课程的“新”,特别是新的三维目标、新的课程结构观、评价观、新的学习方式要注意。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的课程结构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设臵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里你应对隐性课程、校本课程等要了解。)

新的课程评价观: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与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9、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要把已有评价的弊端先弄清楚。)(1)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2)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后继发展。(3)注重过程评价。(4)关注个体差异。

(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一)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

(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

(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体现的教育理念:一)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三)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四)教育公平的理念

(五)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第五篇:心理学练习题及部分答案

第一、二章 绪论、心理的实质

一、填空:

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两大部分。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等动态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3.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心理学研究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道德性原则)等。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调查法)两种。

6.心理实验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两种基本形式。7.认识过程包括(感知)、(感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其核心的心理是(思维)

8.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个性)。

10.(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1.(客观事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1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的(主观能动性)。

二、选择题

1.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D)。

A.俄国

B.中国

C.美国

D.德国 2.心理现象又被称为(A)。

A.心理过程

B.心理活动

C.心理规律

D.个性心理 3.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B)。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B)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 5.(C)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6.(B)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7、“谈虎色变”属于(B)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三、判断题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究竟在想什么。(F)

2.心理现象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所以,在研究它的时候必须坚持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F)

3.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二者有机地构成了人的完整的心理面貌,实现着心理活动。(T)4.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人和动物的心理都差不多。(F)5.所有唯物主义心理观都可以正确解释心理的实质。(F)

6.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F)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答: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这种反应即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按其反应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因为反应的是外界事物和现象,是由外界事物决定的,同时又是通过神经过程实现的,并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它又是主观的,因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总是有一定个人或主体进行的,是通过主体已有的主观世界为中介,进行加工折射而产生的,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2. “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人的心理并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脑的一种自然属性,人的心理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3.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主体与客体、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性内部发展的驱动力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④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⑤心理发展有不平衡性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性⑦心理发展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性⑧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五、实例分析

孟子自幼丧父,由孟母教养。传说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曾三迁其舍,从“其舍近墓”到“近居市旁”,最后“徙舍学宫之旁”,终使孟子成为儒家大师。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

A、“孟母三迁”说明是遗传、环境、教育、自身的需要多我们的心理的影响

B、心理学告诉我们影响个性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客观因素包括生物、环境因素。主观因素指人的需要等生物因素的作用,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基础,也限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幅度,也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潜在因素。环境的作用是心理发展由可能变成现实,决定发展方向、速度和水平。教育的作用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主要作用,制约心理发展的过程趋势速度和程度。需要作用,新的需要与原有的心理水平的矛盾斗争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C、这个故事说明了孟子有较好的遗传素质,环境起决定作用,自己主观努力 D、作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三章 注 意

一、名词解释: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无意注意: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一种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一种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永久性,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的对象上。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上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二、填空题:

1.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2.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选择性)和(集中性)。3.(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

4.正上着课,突然一个人推门走了进来,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扭头去看他,此时产生的注意属(无意注意)。

5.注意的广度体现了注意在(范围)方面的特征。6.注意的稳定性表现了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三、选择题:

1.人在高度注意时,其注意指向的范围(A)。

A.缩小 B.增大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显著

2.刺激物的强度是影响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这里的强度是指刺激物的(C)。

A.相对强度 B.绝对强度 C.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3.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影响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新异性是指刺激物的(C)。

A.绝对新异性 B.相对新异性 C.绝对新异性和相对新异性 4.有的学生在上课时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B)。A.分配 B.分散 C.转移 D.广度 5.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可以作笔记,这属于注意的(D)。

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 6.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是维持(B)的重要因素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7.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D)。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8、“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明注意(A)

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

9、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D)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

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

四、判断题

1.无意注意就是基本上没有注意。(F)

2.通过观察人注意的外部表现,完全可以准确客观地判断其内部的注意状态。(F)3.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分散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F)4.注意的转移要受注意原来紧张度的影响。(T)5.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征有关。(T)6.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维持学生的注意无关。(F)

7.注意的分配不受所从事的活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F)

8.注意的稳定性就是指注意始终不变地指向和集中于注意对象的个别方面。(F)9.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转移。(F)

10.由于无意注意缺少目的性,必然会导致学习上的分心,所以要努力避免它。(F)11.相对强度的刺激比绝对强度的刺激在引起无意注意的过程中具有更普遍、更重要的意义。(T)

12.大家正专心地看书,突然一个人尖叫了一声,大家一下都把目光投向了他,结果造成了 2 注意的转移。(F)。(应该是分散而不是转移)

五、问答题: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刺激物的强度的相对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刺激物的变化性。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注意对象本身的特征;了解活动的结果及意义;总体自身的状态。3.课堂教学中如何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答:明确目的和任务;激发间接兴趣;排除干扰,发展控制能力;注意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4、课堂上学生的分心应如何控制?

答:超前控制;型号控制;邻近控制;提出问题;表扬和批评控制;特殊安排。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一、名词解释: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感觉适应: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不同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第一印象:

二、填空题: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3.根据信息的来源,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4.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和()等现象。?? 5.“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嗅觉适应性)现象。6.“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的(时间对比性)现象。

7.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即时对比性)造成的。8.红、橙、黄等类似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联觉)。?? 9.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感觉阈值)来衡量的。10.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恒量性)和(理解性)四种基本特性。11.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选择:

1.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曲,属于(B)。

A.感觉 B.知觉 C.观察 D.思维 2.容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成为知觉选择地对象的刺激物是(D)。

A.在运动的背景上继续运动的物体 B.强度大,对比不明显的刺激物 C.在空间上距离远,不连续的刺激物 D.形状相似的一组刺激物 3.人体所产生的饥饿、便意、呕吐等感觉属于(D)。

A.肤觉 B.平衡觉 C.运动觉 D.机体觉

4.同样一个灰色图形,放在白色的背景上显得暗些,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则显得亮些,这种现象属于(B)。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知觉恒常性

5.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C)。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6.单一的持续的强烈刺激使感受性(A)。

A.降低 B.增强 C.不变 D.变化不明显 7.由于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作(D)。A.感觉适应 B.感觉能力 C.明适应 D.暗适应 8.感知觉反映的是(C)。A.经历过的事物 B.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当前出现的事物 D.今后一定会出现的事物 9.感受性是指(A)。

A.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B.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C.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D.感觉阈限跟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

1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是指(A)错觉

A.时间 B、运动 C、大小 D、方位

四、判断

1.知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许多个别属性的反映。(F)2.知觉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F)

3.第一印象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没有必要认真对待它。(F)

4.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并不是绝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T)5.强度大,对比不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F)

6.即使刺激不完备,我们仍能保持对知觉对象的完整认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理解性。(F)7.在知觉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会因知觉的距离、光亮等物理条件的变化而改变。(F)

8.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正比关系。(F)9.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F)10.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不容易被感知。(F)11.在人类的感觉系统中,听觉具有主导地位。(F)

12.只要人体的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受器是完好的,就能产生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感觉。(F)

13.人的各种感受性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实践训练可以得到很大发展。(T)。

14.弱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F)

15.从阳光下进入暗室,会突然觉得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就好多了。这是使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T)

16.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发生变化的现象。(F)17.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任何对象的知觉映象永远不变。(F)

五、简答题

1.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感觉反应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应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是一种认知活动,知觉是高于感觉的认知活动。(可能不完全)2.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答:未知

第五章 记 忆

一、名词解释: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再认: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乃能辨认出来。

遗忘:指对过去经历过的材料不能再现或错误的再现,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前摄抑制:指先学习过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产生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产生的干扰作用。

二、填空题:

1.记忆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2.记忆的内容主要是以(表象)和(语词)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3.记忆可按内容的不同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感记忆)和(动作记忆)四大类。4.三级记忆说根据记忆在人脑中存留时间的长短把整个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5.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记忆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得得保持量更高、更全面的现象,叫记忆的(恢复或回~~~现象)。??

6.提取信息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再认)和(重现)。

7.遗忘的心理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种解释,它们分别是(消退说)、(干扰说)和(压抑说)。

8.在心理学史上最早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遗忘进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9.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10.衡量一个人记忆力好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标准,它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11.老师一时叫不出某个学生的名字,却能迅速从名册中找到,就其提取方式来说,属于记忆过程中的(再认)。12.一般来说,画家善于(形象)记忆,数学家善于(逻辑)记忆

三、选择:

1.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C)。

A.感知 B.思维 C.记忆 D.想象 2.识记内容主要是以(C)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A.话和图 B.情感和事例 C.表象和语词 D.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 3.瞬时记忆最明显的例证是(D)。A.感知觉 B.幻觉 C.错觉 D.后像 4.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划分的保持量最小的记忆是(D)。A.长时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短时记忆 5.上课做笔记主要是靠(B)来完成的。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形象记忆 6.若要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通过(B)来完成的。A.延长记忆的时间 B.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 C.增加记忆的内容 D.改变记忆的速度

7.从记忆的角度讲,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属(C)。A.情感记忆 B.意义识记 C.无意识记 D.有意识记

8.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得保持量更高、更全面,这种现象属于记忆的(C)。

A.再认 B.重现 C.恢复 D.保持 9.填图题主要是通过(D)来完成的。

A.识记 B.重现 C.保持 D.再认

10.学习后立刻睡觉,其保持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的保持效果更好,这是由于(C)的缘故。

A.超额学习B.记忆恢复 C.无倒摄抑制影响 D.无前摄抑制影响 11.记忆保持曲线最早由(C)提出。

A.亚里斯多德 B.冯特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 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进程是(A)。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遗忘平缓 D.基本不遗忘 13.超额学习的量与记忆保持量之间的关系是(A)。

A.成正比 B.成正相关 C.成反比 D.成负相关

14.拉法格曾称马克思的头脑就像军港里一艘升火待发的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驶向任何思想的海洋。从记忆的品质看,这是记忆的(D)好的表现。

A.敏捷性 B.准备性 C.持久性 D.准确性 15.“张冠李戴”主要是记忆的(B)太差造成的。

A.敏捷性 B.准确性 C.持久性 D.准备性

16、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B)记忆

A.长时记忆 B.感觉记忆(瞬时记忆)B.情绪记忆 D.短时记忆

三、判断

1.记忆所反映的过去经验必须是个人经历过的事物。(T)

2.记忆的表象既然是感知留下的映象,所以,它与直接感知到的同一事物的形象一样鲜明、完整。(F)

3.个体保存经验最简便、最经济的形式是语言逻辑记忆。(T)

4.感觉记忆的迅速消失是因为刺激物迅速消失的缘故。(F)

5.短时记忆由感觉记忆发展起来的,所以,短时记忆比感觉记忆的保持量大。(F)6.对短时记忆容量的决定因素,往往不是信息的绝对项目数,而是其组块数。(T)7.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处理并不是长时记忆内容的唯一来源,但却是最主要的来源。(T)8.再认和重现的关系,犹如识记和保持的关系一样,是属于记忆过程中两个完全不同的基本过程或基本环节。(F)

9.无意识记的本质是没有记忆。(F)

10.由于无意识记表现出极大的偶然性和片段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防止无意识记的参与。(F)

11.在识记的保持过程中所发生的质和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都是起消极作用。(F)

12.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能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T)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与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实际上指的是同一曲线。(T)14.不同性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曲线只是众多曲线中的一条。(T)15.在材料难度、数量、结构形式相近的情况下,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F)16.学习刚好成诵以后,再花时间去重复,对保持来说,已无明显意义了。(F)17.既然超额学习的量与保持量成正相关,所以,最佳记忆效益与超额学习的量成正比。(F)18.衡量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必须综合考察一个人的各项品质。(T)

19、天生的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F)

五、案例分析

1.在生活中,常听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曾学过这样,学过那样,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了,过去学的全部还给了老师。这种遗忘现象,可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如何解释?

???

2.“曼谷”是泰国首都的简称。它的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塔哇劳狄希阿由它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尼里鸟隆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拉洒坦”。这对许多人来讲,都难以记住,而对一个懂得梵文的人来说,却很容易记住,为什么?

答:意义记忆总是优于机械识记的

六、简答题

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由哪些?

??? ???

??? 2.及时复习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七、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学习活动中如何防止和避免遗忘的产生。

第六、七章

思维、想象与情感

一、名词解释: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自己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反映。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思维:

??? 问题解决:一种有目的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心理健康: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是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的状态。

???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的形象)的过程。

2.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的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3.无意想象最极端、最明显的例子是(做梦)。

4.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独立程度和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5.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它可分为(理想)和(空想)。

6.工程师设计建筑物是()想象中的()想象。??? 7.(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8.创造思维在行为的特征主要有(变通性)、(独特性)和(流通性)。

9.在众多纷繁的感情中,按情绪状态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按社会内容分(道德感)(理智)(美感)

10、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综合)。其不同的运用又表现为(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与具体)

11、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的指标有(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判断性)(逻辑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选择题:

1.想象所反映的内容是(D)。

A.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

B.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 C.现实生活中目前没有但将来会有的事物

D.包括以上所有的事物 2.无意想象最极端、最典型的例子是(B)。A.上课走神

B.做梦

C.发烧说胡话

D.灵感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C)。

A.再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幻想

D.做梦

4.在创作小说时,作家们常常从众多人物事例中提炼出人物的形象,这一过程属(B)。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理想 5.吴承恩构思“猪八戒”形象的过程属(D)。

A.表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6.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都是有意想象,它们的主要差异是(D)。

A.表象储备

B.实践要求

C.知识经验

D.独创新颖 7.开着的汽车突然停了火,司机要找出原因,首先还是靠(C)。

A.直观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动作思维

D.创造思维 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C)。

A.抽象和概括

B.比较和分类

C.分析和综合D.系统化和具体化 9.动机对解决问题有密切关系。动机过分强烈时,解决问题的效果是使(D)。A.问题迎刃而解

B.问题不能解决

C.解决问题的效果呈上升趋势

D.解决问题的效果下降 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A)。

A.有分析无综合 B.有综合无分析

C.有具体无概括

D.有形象无抽象

11.教师讲课时,从教学原理出发,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向学生讲授,教师的这种思维方式是(C)。

A.创造思维

B.直觉思维

C.发散思维

D.辐合思维

12.人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获得怎样的体验是以该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C)为中介的。

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感觉

13.具有弥散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地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C)。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情趣 14.猛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欢、愤怒、绝望等,属于(C)。A.心境

B.热情

C.激情

D.应激 15.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做(B)。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激动

16、“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A)A、概括性

B、灵活性

C、直觉性

D、间接性

四、判断: 1.想象产生的新形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T)

2.由于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以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F)

3.我没到过大草原,但当我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却出现了大草原的情景,这自然是我创造想象的结果。(F)

4.梦是一种消极的无意想象。(F)5.贯穿思维过程最基本的环节是概念。(F)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的是思维的概括性。(F)

7.在知觉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会因知觉的距离、光亮等物理条件的变化而改变。(F)

8.人的情感不仅产生于认识过程,反过来又给认识过程以影响。正如托尔斯泰说的“不是因为美你才爱他,而是因为你爱他才美。”(T)

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激情状态的表现。(F)

10、“鲸不是鱼”这是思维“推理”的表现(F)

11、想象与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不来源于客观现实(F)

12、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F)

13、“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T)

五、简答题

1.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创造水平和新颖程度不同,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基础。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

情境因素:即问题情境,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性。个人因素:知识经验;动机状态;情境状态;思维定势;功能因素与变通;人际关系。

3、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正视现实,接受现实;正确评价和阅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乐观进取,反应适度;智能正常,人格完美;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六、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第八章

意志

一、名词解释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没目的,根据目的调节而后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冲突:

二、填空

1、意志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与行动不可分,意志(支配)行动,同时也在(行动)中表现。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2、意志行动可划分为(采取决定)(执行决定)两阶段,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成分()()()

???

3、意志品质主要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4、“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对情感调节)的作用。

5、“前怕狼后怕虎”这是意志品质(果断性)差的表现。

三、问答

简述意志、认知、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P85 ???

第九章

个性心理

一、名词解释:

个性: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

学习动机: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智力:

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气质: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需要:

二、填空题:

1.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2.需要按起源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3.“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比喻人的个性具有(独特性)。4.个性的(稳定性)是我们推测和判断一个人的行为表现的依据。5.按能力的倾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6.构成智力的因素主要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7、马斯烙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8、个性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性)而不是(生理性)

三、选择题:

1.个性心理中最活跃的成分是(A)。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性格

D.能力 2.需要按其对象性质可分为(C)。

A.天然需要和物质需要

B.天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C.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D.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

3.动机、兴趣产生的基础是(C)。

A.感知

B.实践

C.需要

D.财物 4.学生喜欢看电影是属于(C)。

A.物质需要

B.自然需要

C.精神需要

D.社会性需要 5.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是(C)。

A.同步的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基本同步的 6.韦氏量表属于(A)能力测验量表。

A.一般

B.特殊

C.创造

D.言语

7.能力的早期表现在(A)领域中最常见。

A.音乐和绘画

B.语文

C.数学

D.体育

8.气质和性格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C)。

A.心理过程

B.个性倾向性

C.个性心理特征

D.情感过程 9.根据巴甫洛夫的分类,强二而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相当于气质的(A)。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某人的神经系统偏重于强、平衡而不灵活,心理特征表现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语言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韧、执拗、淡漠。此人的气质属于(C)。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1.每种气质类型都是(C)影响的结果。

A.先天因素

B.遗传

C.先天和后天

D.环境和教育 12.性格的形成依赖于(D)。

A.血型

B.体型

C.激素分泌水平

D.社会生活条件

四、判断: 1.需要是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T)

2.兴趣就是爱好,两者毫无区别。(F)

3.同一个人的同一种活动可能是几种动机同时支配的。(T)4.需要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F)5.个性具有稳定性,因此人的个性是无法改变的。(F)6.动机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从事活动的能力和目的。(F)

7.教学种采用适当的体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F)

8.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而智力平常的。(T)9.智力测验不仅能衡量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还能诊断某些疾病。(T)10.常言道:“人心莫测”,可见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可能测量的。(F)11.智力包括语文、数学、运动、绘画、音乐所需的能力,其中语文能力和数学能力是智力的核心。(F)

12.气质具有天赋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因此,气质是不能改变的。(F)

13.受人的生物组织制约的气质不太容易改变,而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性格,比较容易改变。(T)

14.不同气质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而同一气质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T)

15.同一性格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气质。(T)

五、简答题

1.动机和需要有什么关系?

答:动机的产生需要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那不条件是需要,外部条件是诱因。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人的需要是个人行为积极性源泉和实质,动机则是源泉和实质的具体体现,比如说学习动机是学习需要的具体体现,离开需要的动机是不存在的,当需要在强度上达到一定水平,并且有满足需要的对象存在的时候,就引起动机。诱因是指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条件,是能满足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对需要其强化作用。

2.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

答: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它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概括和定型化的结果,起初个体优于某种原因,在特殊的情景中偶然的产生了某种他对和行为方式,逐渐的这种态度和行为方式被概括和固定起来,成为某种典型的情景和某类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使成为行为特征各种性格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人的风貌,即性格。

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如何?

答:

区别:A、气质是先天获得的,较难改变,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后天养成的,有可塑性,有好坏之分。

B、性格和气质彼此有相应的独立性,同种气质的人有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气质的人有类似的性格特征。

联系:A、不同的气质可以使人的性格特征显示出独特的色彩,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发展速度。

B、某一气质会比另一种气质更容易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C、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六、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

一、培养:

A、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B、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去的成功,得到积极情绪体验

C、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迁移,促进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二、激发:把原有形成的潜在学习动机从分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积极系性。A、严格要求,明确学习目的

B、加强教学民主化,个性化,调动学习积极性 C、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D、正确评价和适当表扬与批评 E、适当学习竞赛

下载练习题7参考答案(涉外婚姻部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练习题7参考答案(涉外婚姻部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外波谱练习题及部分答案[定稿]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670.7nm(2)670.7μ (3)670.7cm (4)670.7m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

    胸外科练习题(部分)

    胸外科练习题 如有与教材内容相冲突,以教材为准! 联系老师:附属医院陈柏庆 *** E-mail:chenbaiqing@usx.edu.cn 第二十六章 胸部损伤 一、选择题 1、闭合性胸部损伤可引......

    初中百科知识练习题及部分答案(小编整理)

    初中百科知识练习题及部分答案 1. 《嘎达梅林》是哪个民族的叙事歌曲(蒙古族) 2.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3. 被称为我国最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甘肃敦煌莫高窟)......

    《经济法》(含部分答案)思考与作业练习题

    《经济法》思考与作业练习题1、 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如何?概念:经济法是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经济发展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调整对象:由国家......

    涉外婚姻证明

    涉外婚姻证明涉外婚姻证明凡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外国侨民),港、澳、台同胞、华侨及出国人员自愿结婚、复婚和港、澳、台......

    涉外婚姻规定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涉外婚姻规定 涉外婚姻规定有些婚姻按我国法律是不成立的,我国也予以事实承认。涉港、澳、台的离婚案件的管辖,可比照涉外案件处......

    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说法不正确是( A )。 A.管理具有时效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二重性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D )......

    小学五年级语文分段阅读练习题(含部分答案)

    一、我家还缺啥 几个月前,爸爸不知怎么下的决心,买了一台电冰箱。小小的渔村轰动了,大人、小孩都来看希罕。有来看样式的,赞不绝口;有来听价钱的,看样子也想买一台;也有询问用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