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与企业用工风险防范及应对策略
如果您不想收到类似邮件,请发送到:tuidingyoujian@yahoo.com.cn 课 程 背 景
备受社会关注的《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也已通过人大审议,并于2008年5月1日起实行。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于2008年9月18日出台并施行,条例对《劳动合同法》中的很多条款作了明确化的规定,该条例将是用人单位贯彻学习《劳动合同法》的主要依据和帮手,它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此外,《社会保险法》将在本年度提交人大审议,《企业工资条例》与《工伤保险条例》也在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增强,诉讼成本极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深陷劳动争议之泥潭不能自拔。集体诉讼、群诉案件更是让企业焦头烂额。不可否认,随着新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多数企业已对传统的用工理念和模式进行了调整,但部分历史遗留的社会保险、加班费等问题仍让企业不知所措。
08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仲裁法》的相继出台,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增强,诉讼成本极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深陷劳动争议之泥潭不能自拔。集体诉讼、群诉案件更是让企业焦头烂额。不可否认,随着新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多数企业已对传统的用工理念和模式进行了调整,但部分历史遗留的社会保险、加班费等问题仍让企业不知所措。
本次训练营由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梁老师老师亲自主持,倾囊相授其对典型劳动争议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技巧。同时,为切实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实施《劳动合同法》,指导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减少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我公司决定先收集报名企业目前所遇到的难以把握和操作的实例和问题,收集后统一交由梁老师老师分类整理,在会中分类提出指导意见、解决技巧和办法。更重要的是训练营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各企业对用工模式转变的回顾、总结和展望,使大家能集百家之长,补一己之短。典型问题集体讨论,行业专门问题小组讨论,梁老师专业点评,这样的机会你还犹豫什么?
课 程 特 色 和 收 益
1、掌握企业常见用工风险的规避策略;
2、掌握劳动用工中的疑难法律问题;
3、掌握加班工资成本控制及企业应对策略;
4、掌握典型劳动纠纷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5、掌握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以确保相关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课 程 内 容
一、《实施条例》重点条款的解读
1.《实施条例》关于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新规定; 2.《实施条例》关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约定条款和免责条款的新规定;
3.《实施条例》关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岗位选择的新规定; 4.《实施条例》关于服务期、专项培训与违约金、赔偿金的新规定; 5.《实施条例》对商业秘密保护和竞业限制的新规定;
6.《实施条例》对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投资人和合并、分立的新规定; 7.《实施条例》关于劳动者依法解除、违法解除和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新规定; 8.《实施条例》关于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经济性补偿或赔偿的新规定;
9.《实施条例》关于如何通过考勤制度的设计来实现对员工的日常管理的新规定; 10.《实施条例》对如何通过奖惩制度的设计来实现对员工考核与评价的新规定; 11.《实施条例》对如何设计休假制度及合理确定休假制度的各项工资待遇的新规定; 12.《实施条例》关于新法与旧法过渡、衔接和新法施行时间的新规定及对企业劳动管理的影响。
二、《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应用 1、08年前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条款,在08年后是否还有效?违约金受到限制,用人单位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2、用人单位能否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合同终止条件?
3、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能否终止合同?
4、合同期满劳动者由于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原因续延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是否必须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未续签合同仍留在单位工作,是否属于续订合同?
6、用人单位如何应对及应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7、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约定合同到期后自动延续,或者在合同到期延长合同期限的,算不算续订合同?
8、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继续留用劳动者,但未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是否也需支付两倍工资或视为已经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9、解除或者终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存在什么漏洞?
10、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仍然存续的劳动合同未载明工作地点,工作地点如何确定?用人单位能否调动劳动者的工作地点?
11、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12、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是理解为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还是理解为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需注意一些什么法律问题?
13、《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劳动者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和第四十一条(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吗?如果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是不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1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在尚未用工期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支付经济补偿?双方是什么关系?可否在这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
15、用人单位因产业政策调整、贸易摩擦、食品安全等客观经济情况,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可否裁员?
16、用人单位额外支付的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该一个月工资按照什么标准计算?是按照当月工资计算,还是上月工资、或者是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17、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是否还需支付经济补偿?
18、用人单位依法解除、终止工伤职工劳动合同的,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外,是否还需支付补偿金?
19、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符合法定的解除、终止条件的,是否可以解除、终止?解除或终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是否和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样?
20、劳动者由于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比如未依法缴纳社保、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未依法支付加班费等),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还是从08年1月1日起计算?
21、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还是从08年1月1日起计算?
22、劳动者由于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还是从08年1月1日起计算?
23、用人单位裁员的,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还是从08年1月1日起计算?
2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终止合同的,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还是从08年1月1日起计算?
25、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还是从08年1月1日起计算?
26、劳务派遣中的“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是指什么岗位?用工单位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有何法律风险?
27、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自设劳务派遣单位”一般包括哪些行为?
28、劳务派遣单位能否与被派遣劳动者约定试用期?
29、《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那么,被派遣劳动者能否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30、用工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的,劳务派遣单位能否以此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31、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用工带来的风险以及用人单位的应对措施;
三、企业招聘新员工中的法律风险及控制
1、招聘广告、入职登记表的设计技巧和风险防范
2、严格把好入职体检关,避免成为“职业病”的替罪羊
3、用人单位聘用尚未与其它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员工会有何种法律风险?企业如何合法“挖”人
4、录用手续的办理、新员工入职登记表的设计要求及必备内容
5、试用期、见习期、实习期、合同期、服务期的区别与应用
6、如何约定专门培训后的合同期或服务期和违约赔偿条款
7、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与风险提示
8、社会保险的缴纳及时性与风险提示
9、特殊员工竞业禁止协议的签订与应用
四、企业管理员工跳槽中的常见法律误区及应对技巧
1、误区一:员工提出辞职,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
2、误区二:试用期内可任意辞退员工
3、误区三:员工提出辞职,用人单位不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4、误区四:员工辞职需经单位批准
5、误区五:员工违约,单位可以通过扣留档案、留置工资、奖金或不办理退工手续等手段来制裁员工
6、误区六:劳动合同期满=劳动关系自动终止
7、误区七:为了减少加班费支出,与员工协商确定加班费的金额
8、误区八:给员工出资培训,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同时约定试用期
9、误区九:用“高薪”替代社会保险费
10、误区十:竞业限制补偿金随工资一起发放
11、误区十一:离职员工无权领取年终奖
12、误区十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以基本工资为基数
五、企业辞退、裁减员工中的常见法律误区及应对技巧
1、误区一:员工违纪即辞退
2、误区二:只要在试用期就可以随便辞退员工
3、误区三:考核末位即淘汰
4、误区四:员工失职,给公司造成损失即作辞退处理
5、误区五:公司提前一个月通知并赔偿工龄补偿金即可辞退员工
6、误区六:以员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直接解除合同
7、误区七:员工患病或负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直接解除其劳动合同
8、误区八:随意以情势变更为由与员工解除合同
9、误区九:以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为由辞退
10、误区十:协商解除无协议
六、加班工资成本控制及企业应对策略
1、实例剖析司法实践中企业在加班工资争议中的败诉原因及经验总结;
2、实例剖析司法实践中企业在加班工资争议中的胜诉原因及经验总结;
3、加班工资争议案件中企业的应诉技巧;
4、加班工资的追溯期限及加班工资仲裁时效分析与应对
5、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及支付比率的确定;
6、加班补休的操作与运用技巧;
7、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与不定时工作制如何计算加班工资?
8、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加班,劳动者能否拒绝;未经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自行加班的,用人单位是否需支付加班工资;
9、女职工在“三八”妇女节照常工作的,用人单位是否需支付加班工资;
10、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每周工作6天,每周工作时间未超过40小时,劳动者在周六上班是否属于休息日加班,是否须支付加班工资;
11、用人单位可否约定月薪中已包含加班工资?司法实践中仲裁机构和法院对此约定如何处理;
12、用人单位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加班工资支付操作与运用;
13、加班工资成本控制思路及具体操作方式;
14、从加班工资控制角度重构工资结构的思路及技巧;
15、解读当地新指导意见中对加班工资问题的重大突破以及企业运用技巧。
七、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技巧运用
1、劳动合同内容的填写技巧
2、劳动合同期限约定的技巧
3、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及运用技巧
4、基于加班费下的完美薪资结构设计及加班费的计算与实操技巧
八、劳动争议的处理策略
1、在异地用工发生法律纠纷的处理技巧
2、历史遗留的加班费问题的处理技巧
3、劳动争议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如果发生加班费争议,企业还是员工负有举证责任?
4、劳动仲裁与诉讼与企业的群体影响效应
讲 师 介 绍
梁老师:我国著名劳动法与员工关系管理专家,高级讲师,中国精商培训网劳动法与企业管理俱乐部首席顾问;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梁老师的经典课程《劳动合同法解读与企业应用策略》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巡讲,受益企业达5000多家,深受广大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好评。
梁老师曾多年担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劳动用工风险有深刻的了解,从事法律工作后,专门从事劳动争议诉讼及劳动法律研究工作,处理各类劳动纠纷案件1000余件(包括个人、企业),涉及北京、天津、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广西、山东、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海南、辽南、云南、江西等地,对各地劳动地方法规有较深的了解,对劳动法有很深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并被邀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司法解释》的起草工作,受聘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被多家公司聘请为常年法律顾问或劳动法专业顾问。并长期受邀作为讲师,对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从业者进行劳动法培训。受湖南省人事厅邀请,对该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进行培训。接受过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深圳电视台、荷兰国家电视台、劳动保障报、南华早报、北京娱乐信报、第一财经、法制早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并被新浪网等十余家网络媒体大量转载。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框架下用工风险防范
《劳动合同法》框架下用人单位用工风险的防范
2007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是我国劳动立法乃至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重要进程,对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劳动争议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劳动法律侧重对劳动者的保护,为用人单位设定了较多的义务,这就使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劳动纠纷急剧涌现,用人单位如果没有完善的劳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很可能在劳动纠纷中失去主动权,面临不利局面。因此,《劳动合同法》甚至被代表资方的声音称为“善意的恶法”。从执业律师的角度来看,以《劳动合同法》为代表的三法一条例,虽然较大地提高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但是如果严格遵守并合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其中对用人单位有利的、弹性较大的条款,规范用工,建立、完善劳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就能够有效避免劳资矛盾,促进企业高效、有序的运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拟立足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就用人单位在用工时的风险及防范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招聘阶段:
用人单位在招聘阶段最主要的法律风险有:因招聘或录用条件不明确,导致用人单位无法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因劳动者未在提供的应聘资料上签字确认,导致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时存在举证上的障碍;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从而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能使用人单位因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违反《就业促进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十条的规定,在招聘时有就业歧视的行为,从而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等。
针对以上招聘阶段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应注意开展以下工作予以防范:
1、明确拟招聘职位的具体要求,细化应聘条件;
2、在招聘启事中明确拟招聘职位的薪酬水平;
3、不在招聘启事中使用带有歧视性的文字,如除岗位性质特殊,不应明确在招聘启事中禁止残疾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聘,并不仅以应聘者为残疾人或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理由拒绝录用;
4、要求应聘者在简历上签字确认简历内容属实,并填写应聘登记表(必要内容有应聘者的个人信息、联系方式、工作经历、奖惩情况、个人特长或与职位要求相关的其他情况说明等)。应聘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投递简历的,应当在面试前要求其携带经签字确认的纸质简历和/或填写应聘登记表;
5、要求应聘者提供与上一个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证明材料;
6、查验应聘者的身份证件,但不扣留应聘者的身份证件、不要求应聘者交纳押金等;
7、将招聘职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明确告知应聘者。
8、招用派遣工的,一般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职位。
二、劳动者入职阶段: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入职阶段最主要的法律风险有:因忽视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或书面劳动合同过于简略,对许多重要条款如试用期、薪酬水平、服务期、商业秘密保护、竞业禁止等没有约定、约定不明或约定违法,导致在纠纷发生时陷入被动地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未依法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并依法向劳动者公示,可能导致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时存在较大的风险等。
针对以上劳动者入职阶段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应注意开展以下工作予以防范:
1、在劳动者入职后一个月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劳动者不同意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将其解聘;
2、书面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有: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3、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需注意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同时,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长沙市市区现行最低工资标准为665元/月、7.5元/小时);
4、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入职培训,组织学习劳动者手册尤其是其中有关劳动纪律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保存入职培训的内容安排记录、劳动者参加入职培训的签到记录以及劳动者领取劳动者手册的记录;
5、劳动者手册或者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且应当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公示。同时,需要保留有关劳动者手册或者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已经公示等书面证明材料;
6、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并明确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7、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并明确劳动者违反保守秘密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8、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不得超过两年)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明确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若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竞业限制条款或协议对劳动者则没有约束力;
9、除上述约定了服务期和竞业限制等情形之外,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10、在书面劳动合同中,最好可以明确用人单位有依照规章制度而非随意对劳动者进行调岗的权利,劳动者服从用人单位依照规章制度所作的安排。同时,在规章制度中就各岗位职责以及调岗、换岗等相关事宜作出详细规定;
11、对入职人员进行体检,并妥善保存体检报告。
三、劳动者履职阶段: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履职阶段最主要的法律风险有:未对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记录,可能导致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时存在较大的风险;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在书面劳动合同的保存管理中过于草率或者随意对劳动者进行罚款等处罚,可能导致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等。
针对以上劳动者履职阶段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应注意开展以下工作予以防范:
1、建立公司劳动者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劳动者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情况,应注意保存书面的证明材料(如考勤记录、劳动者签字确认的处罚告知书等);
2、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3、劳动者因违反劳动纪律等原因被罚款或扣除工资的,罚款额或扣除额不得高于劳动者月工资的20%,且余额不得低于所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
4、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加班工资;
5、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
6、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7、完善劳动合同保管制度,建立劳动合同到期预警机制,避免因未及时续签或重签劳动合同,或未及时办理交接手续而产生“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视为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不利后果。
四、劳动者离职阶段: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离职阶段最主要的法律风险有: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或解除劳动合同未经过法定的程序,可能导致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金;用人单位未保存劳动者的辞职文件或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相关证据材料,可能导致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在劳动争议发生后,未及时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仲裁,可能导致用人单位的合法请求因诉讼时效的经过而无法得到支持等。
针对以上劳动者离职阶段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应注意开展以下工作予以防范:
1、在劳动合同因期限届满而终止的情况下,若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需注意保管有关劳动者拒绝续订劳动合同的书面材料;
2、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主动提出辞职的,应要求其出具书面的辞职文书;
3、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尽可能征求工会的意见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4、发现因可归责于劳动者的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应及时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依法确认;
5、因可归责于用人单位的原因产生劳动争议的,尽可能与劳动者协商处理善后事宜,以有效控制损失;
6、出现劳动争议且双方无法协商解决的,需依法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在与劳动者办理工作交接手续时,注意回收公司的资料及文书,尤其是授权文书;
8、在劳动者离职时,应与其结清工资,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
9、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相信如果用人单位能够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完善公司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的风险防控体系,就可以有效控制用工成本,减少用工风险,实现用人单位的高效运转,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篇:《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技巧及风险防范
《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技巧及风险防范
《劳动合同法》是喜还是忧?
共存!共进!共享!和谐!
一、劳动合同到底签还是不签? 案 例 1 吴某于2003年3月21月进入A公司上班,双方一直未签定劳动合同,吴某月平均工资为500元。2006年7月1日,公司以吴某提供的报表经常出现错误,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雇吴某,并要求吴某2日内办理离职手续且离开公司。公司未支付吴某任何经济补偿费用且告之6月份的工资于2006年7月30日打入吴某的存折。吴某不服,于2006年7月15日向劳动部门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相关赔偿费用的申诉请求。2006年9月5日,劳动仲裁部门裁决吴某胜诉。
按现在相关法律赔偿金额是:
1、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6000元=1500元× 4。
2、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3000元 =6000× 50%额外
3、未提前30日代通知金1500元
4、拖欠工资1500元及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375元=1500元× 25% 共计:12375元
按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赔偿金额是
1、未提前30日代通知金1500元
2、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10500元(3年3个月)=1500元× 3.5年× 2倍
3、拖欠工资及50%或100%的加付赔偿金=1500元+1500 × 50%/100% =2250元
4、因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补发工资:(2年3个月)=1500元× 27= 40500元
5、加付赔偿金(1+2+3+4)=54750元× 50%/100%=27375
共计:82125元
思考:劳动合同签还是不签?
二、如何降低企业用工风险
1、招聘环节
2、内部规章制度环节
3、社会保险环节
4、培训协议环节
5、工资环节
6、约定加班环节
7、对问题员工的证据环节 8、自动离职问题环节 <一 >招聘环节(第8条)
1、设计好招聘广告,保留广告刊登的原件
2、严格审核身份证,学历证明
3、对应聘者的应聘材料,要求应聘者签字确认
4、设计相应的承诺书,要求被录用者签署(要试工的,要明确考核实践操作的时间、地方)
5、明确试用期(对企业不认可的员工在试用期内处理)
6、体验(特别是易得职业病的工种)。曾有过伤的,写明情况,并让员工提交相关材料复印件,签名确认
7、认真设计好入职表(入职条件、入职保证及虚假情况的后果)<二 >内部规章制度环节(第4条)
1、不要与法律规定发生较大的冲突
2、处罚金额的注意事项
3、前后的内容要一致性
4、劳动合同附制度的形式
5、相关规章制度手册要培训员工并签名且保存
6、变更制度的要公告
7、对保密材料的制度约定
<三 >社会保险环节(第17/74条)1.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利与弊 2.医疗期(是否因工)的处理 3.工伤的处理
4.劳动合同中的约定形式 5.法律的强制性 商业保险案例
商业险替代社保费是否可减少风险
李先生是东莞某电子厂的新招员工,于2006年5月12日到厂工作,入厂时双方约定试用期4个月,试用期满才签定正式的《劳动合同》和办理劳动保险(工伤、养老、医疗等)。厂方为稳妥起见,在未办理劳动保险之前,为李先生购买了某保险公司“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商业性险种。2006年9月2日李先生下班途中被货车撞倒,因伤势过重死亡。由于死者生前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死者家属以某保险公司为第一被告、某电子厂为第二被告,向法院起诉:
1、要求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向原告方直接支付保险金12万元;
2、要求某电子厂协助办理支取保险金的手续和提供材料。法院审理后判决:该“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虽是厂方支付保险费,但依《保险法》规定,人身保险合同只能以员工个人为被保险人,在被保险人未指定受益人的情况下,死者的法定继承人为受益人,某保险公司应将9万元保险金直接支付给死者家属。这是死者家属获得的第二起赔偿。医疗期案例
董某参加工作已4年,2006年5月25日应聘进入企业,合同期为一年。由于工作7个月后查出患有心脏病,住院治疗两个月后于今年3月底回原岗位工作了。可工作半个月后,又因肾病住进了医院,还在医院接受治疗。在医疗期间,2007年5月20日单位提出尽快回单位工作,否则将解除劳动合同。董某不解,董某现在还在治疗,单位能解除董某的劳动合同吗? 医疗期法规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医疗期法规
第四条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59.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四 >培训协议环节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案例
1998年9月陈某被上海一家外资公司聘用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一职,约定合同期限2年。2000年3月公司因为陈某办理了本市户口,要求他继续为公司服务3年,双方因此签定了补充协议,协议约定如陈某在服务期内提出离职要求,应当支付公司违约金4万元。2000年11月初,公司派陈某出国培训,在培训前双方签定了培训合同,约定培训费用为陈某实际发生的差旅费(实际发生费用24000元),并约定培训后陈某应当为公司服务3年,如服务期未满而离职,陈某需赔偿公司所有的培训费损失。2002年10月,陈某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要求陈某支付4万元违约金及24000元的培训费,陈某以依法履行了提前30天通知的辞职手续,不存在违约,并且办理户口所需费用皆由自己支付为由,拒绝了公司违约金支付的请求。至于培训费,陈某以培训实际是出差,公司根本未提供培训为由拒绝支付。2002年11月,在辞职报告递交1个月后,陈某离开公司。2002年12月,公司在向陈某索要违约金与培训费损失无果后,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了仲裁,仲裁支持了公司的违约金请求,并要求陈某支付公司培训费8000元。法律规定
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五 >拖欠职工工资(第85条一)案例
一家私营企业鞋厂。该厂于去年十月份开始在此间租用厂房,雇请了二十三名江西、湖南籍的民工生产鞋类产品。该厂前两个月还能正常发出工资,但从去年十二月份开始拖欠工人工资,到今年一月十三日,该厂负责人事管理的李某突然宣布:从即日起停产!
工人为此多次追问拖欠的工资,李某则一直敷衍了事。随着春节临近,愤怒的民工们由于害怕老板将厂房内的机器转移而一走了之,于一月三十日上午到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并声称如不能得到解决,他们决定采取过激行为。<六 >约定加班费问题 案例
此种约定加班费是否有效
颜女士于2002年12月7日入职某涂料厂工作,任普工。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每月薪金为1450元,由基本工资600元、职务补贴200元、技术补贴450元和全勤奖50、加班费150元组成。每月必须工作28天。颜女士厂方未依法为她购买社会保险,颜女士曾要求厂方多发放加班费与购买社会保险,厂方已约定了加班费为由拒不支付。(已知当地政府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为690元)
<七 >对问题员工各种证据保留问题
如何对问题员工的罚款、调岗、降职、降薪、辞退操作中的证据保全和证据处理 案例
超市小周带病坚持工作,工作出现了失误,误将一种价值45元/斤的海产品的价签标为4.5元/斤。幸好超市收银员在收钱时及时发现了错误并予以纠正,才使超市未遭受损失。但,一个月后,超市扣发了她的工资。超市认为,小周的工作失误尽管被及时纠正了,但这种工作失误是很严重的,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将会给超市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小周虽然当时生病,并且事后能主动认错,但如不对其进行严肃处理,不足以警戒其他员工。因超市的内部规章制度中尚没有对此种行为的处理规定,因此,事发后人事部经理与食品部经理讨论决定并经总经理批准,对小周处以扣发一个月工资的处罚。
那么,超市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妥吗?在实践中,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处理问题员工引发的纠纷? 注意事项
1.招聘入职的材料 2.劳动合同(可换岗)3.劳动制度的约定 4.写检讨等形式 5.书面记录
6.处罚时间(大事是5个月内,小事是3个月内)7.注意罚的金额 8.工资表存期2年 <八 >自动离职问题
旷工3天,按自动离职处理”的规定是否有效?如何处理自动离职的员工? 案例
北京美迪达电信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5月招聘了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廖某,并聘其为市场部项目经理,负责一项很重要的外商合作谈判项目。面对公司的信任与重托,瘳某却在7月份携带公司的笔记本电脑不辞而别,一去不返。因为与谈判有关的文件、数据都保存在廖某的笔记本电脑中被一并带走,项目的后续谈判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不仅前期的努力付之东流,而且也为日后的合作制造了很大障碍。”提起这件事,美迪达公司总经理王枫依然气愤难平。“一个20多岁的孩子,怎么能做出这样狠毒的事儿来?我必须承认,这件事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再招聘人员时我无形中就会有很多顾虑,在用人上我们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充分信任与放权了,而是层层设防、束手束脚。” 法律规定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第十八条 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名。法律规定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
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第十八条规定精神,企业对有旷工行为的职工做除名处理,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并履行相应的程序。因此,企业通知请假、放长假、长期病休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报到或办理有关手续,应遵循对职工负责的原则,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 法律规定
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只有在受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在此基础上,企业方可对旷工和违反规定的职工按上述法规做除名处理。能用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而未用,直接采用公告方式送达,视为无效。注意事项 1.考勤记录
2.公司人事部门的处理材料 3.通知书(挂号信)
三、新、旧法的过渡问题
四、劳动合同
1、增加约定解除条件
2、社会保险和补充性保险的约定
3、变更工作岗位的约定
4、工资(构成内容)
5、劳动制度的约定
6、试用期的约定 7.工作时间的约定 法律规定
第九十七条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五、企业减少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
一、宏观面
1.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2.劳动保障部门加强监管
二、微观面
1.企业自身的行为
2.规范员工自身行为 企业和员工自身的行为:
1、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关系。
2、依法办事(法律、劳动合同)。
3、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4、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
5、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6、建立和谐、统一的企业氛围。
员工自身的行为:
1、结构:总体素质不高(现状)。
2、做好入职、上岗、在职培训。
3、做好企业文化宣传。
4、加强员工法制教育。
第四篇:劳动合同法与用工风险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与用工风险解析
管理课赵思彬
一、劳动合同法总则
1.立法背景:当前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合同短期化严重,劳动关系多样化。
2.立法目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倾向于劳动者)
二、适用范围
1.用人单位: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的劳动合同行为,适用《劳动合同法》
3.劳动者:年满十六周岁,六十岁以下,有独立支配权的自然人。
三、劳动合同法实施前(2008年01月01日前)现劳动合同的履行。
1.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2008年01月01日前签订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期满后,终止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年限从2008年01月01日起计算。续订则依新《劳动合同法》。
2.尚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处理。
依新《劳动合同法》2008年01月31日前,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否则,一年内 不签订的,支付2倍工资;超过一年的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经济补偿金的衔接
2008年01月01日前依旧《劳动法》计算,2008年01月01日以后依新《劳动合同法》计算。
4.如果新、旧劳动法发生冲突,则依新劳动法实施;新劳动法没有规定的,依旧劳动法实施。
四、新、旧《劳动法》异同点说明及风险规避
1、(第四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公示或告知劳动者。
风险:不经过职工大会讨论或不公示的《人事规章制度》,属违法,如果依此惩处、开除员工,过错
将在用人单位,结果是:惩处、开除无效或支付2倍经济补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规避对策:①根据公司实际管理需要,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如生产安全、卫生),修改《人事管理
规章制度》,纳入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等内容。
②修订好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必须与工会检讨并会签,张贴公示,人事部门拍摄公示
照片存档备查。
2、(第十条)已建立劳动关系的,应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合同。
风险:①一年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支付2倍月工资;超过一年的,视为订立无固定
期限合同。
②以往习惯于试用期满后签订劳动合同。
规避对策:①新员工一个月内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②老员工合同期满前2个月,人事部门通知用人单位进行考核,并呈报副总经理室,合同
期满1个月前做出是否续签决定。
3、(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
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
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风险:公司录用员工趋于长期化,招用容易,辞退难。
规避对策:①2008年01月01日前盘点、考核公司人力,品行差、学习能力差的,合同期满即终止。②招聘策略:宁缺勿滥;品行第一,年轻化,学习能力好,可塑性强。
③加强培训、轮训,培养多面手。
④实施适合长期雇佣关系的人事策略(如晋升与资历、培训经历相关联)
⑤财务提取人事预备金(经济补偿金:1个月工资/月)
4、(第十七条)劳动合同文本必备条款:
由7条增至9条:①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②劳动者的姓名、住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③劳动合同期限
④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⑥劳动报酬
⑦社会保险
⑧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⑨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除此外,可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风险:合同文本不完全具备必备条款,为无效合同。
规避对策:①修改劳动合同版本,纳入新增必备条款。
②计划外训人员约定培训协议;涉及公司核心机密人员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③用人部门决定招用新员工前,必须提供具体的工作内容给人事部门。人事部门
纳入劳动合同。
5、(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
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五固定期限的劳动
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试用期工资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80%
风险:①以往习惯于试用期3个月;
②实习期与试用期的界定。
规避对策:①试用期依法实施。
②实习期是实习制度中的一种期限。是国家对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
中等学员实行的一种培训教育制度(在校学习期间),由学校与对口的用人单
位签订实习协议,由用人单位为学员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条件,期限可以长达
一年。
6.(第二十三、四条)竞业限制:约定期限不超过二年、经济补偿及违约金。
说明:(1)旧劳动法没有专门提到此条。
(2)有效的竞业条款包含:约定竞业限制的期限;经济补偿;违约金
7.(第三十、三十一条)工资支付令: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依
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
风险:目前公司实施的加班费计算基数不合法?
规避对策:加班费计算基数以劳动合同签订的工资为准。
8.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四章)
A、劳动合同的解除:
①(第三十六、七条)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说明:(1)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支
付经济补偿金,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2)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达不成一致,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属违法解除劳动
合同,需支付相当于2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
(3)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只要提前30日提出即可,用人单位不
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②(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c、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d、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
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
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说明:(1)劳动者依此条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满一年支付一
个月工资。
(2)及时足额的劳动报酬包含:及时是指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足额是指劳动合同约
定的足额工资和加班费。
(3)劳动者以此条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满一年支付一
个月工资。
③(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c、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d、劳动着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
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e、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说明:(1)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第一,用人单位招聘该劳动者时,有明确的有文字记载的录用
条件。第二,劳动者的各方面的表现与录用条件的要求不符合。第三,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2)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合法:单位的规章制度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
并通过,公示。
(3)本条是关于在劳动者有过失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此条与劳动者解
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④(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
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
行安排的工作的;
b、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c、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说明:依此条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⑤(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
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a、依照企业破产规定进行重整的;
b、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c、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说明:(1)本条是关于经济性裁员的规定。
(2)用人单位依以上条款裁减人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无过失),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
工资。
⑥(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a、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人在诊断或者医
学观察期间的;
b、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c、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d、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e、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说明:(1)本条是关于在劳动者无过失时禁止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2)劳动者存在以上情形之一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直到以上情形消停为止(合同期满时,自动延续。),如果用人单位在此时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属违法行为,需支付2倍的经济补偿金。
⑦(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B、(第四十四条)劳动合同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a、劳动合同期满的;
b、劳动着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c、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d、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e、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说明:(1)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
(2)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在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则不
用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先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则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3)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造成劳动合同终止的,对劳动者来说,也属于意外情况,被动失业,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⑧(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往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月工资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说明:(1)工作年限是指劳动者在本单位的连续工作时间。
(2)海口市2006的社会平均工资是1685元,2007年上半的社会平均工资是1818元。
⑨赔偿金:(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2倍经济补偿金)。
说明:(1)用人单位的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包括三种情形:
第一、未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而解除合同。用人单位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未达成一致而
解除,需支付2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如果达成一致了,只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二、未出现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而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未按照本法规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即劳动者无过错并且用人单位运营正常的情形下,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程序不正确,如不知会工会,经济裁员不经过职工代表大会等等。
第三、劳动者具有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指生病法定治疗期、职业
病诊断期、工伤或职业病、孕产期、哺乳期等。
(2)违法终止劳动合同,包括劳动合同终止应当续订而终止劳动合同和在劳动者具有劳动合同延缓终止
条件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终止了合同。
第一、应当续订而终止。指达到续订无固定期限条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终止了劳动合同。
第二、应当延缓终止而终止的。指劳动合同期满了,但劳动者处在生病法定治疗期、职业病诊断期、工伤或职业病、孕产期、哺乳期等,用人单位终止了劳动合同。
(3)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
第一、继续履行;
第二、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后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
⑩(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 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 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说明: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劳动合同当事人义务的规定。
(1)用人单位的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直接送达职
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
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只有在受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
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报刊等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
过十五日,视为送达。能用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而未用,直接采用公告方式送达,视为无效。
(2)劳动者的义务
第一、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手续时向劳动者支付。第二、保守商业秘密,如签订竞业限制条款的,应遵守约定。
9.非全日制用工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小时的用工形式。
①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不得约定试用期。
②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10.监督检查
①监督机关:在哪注册,规哪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我公司属海口市劳动保障局监查或是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监查)
②监督检查的内容:
(1)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
第一、用人单位是否依法建立和完善了规章制度。(即是否有规章制度)
第二、制定规章制度的程序是否合法。合法程序是:先由职工代表大会提出方案和意见,再由用
人单位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有会签记录)
第三、是否让劳动者知悉。(宣导并公示,可向监查部门备案)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第一、是否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一个月内必须签订,单位保存好签订花名册和合同文本,保存2年备查。)
第二、订立合同时是否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不可有担保)
第三、劳动合同是否具备必备条款。(9项)
第四、是否依法约定试用期和合同期限。
第五、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是否依法进行。(查用人单位以往解除或者终止职工劳动合同的记录: 解除或者终止的依据是否违法;是否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是否及时向员工出示解除
或者终止证明)
(3)工时、休假
工时:标准工时制,每天8小时,每周40个小时;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每日
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超过36个小时。
休息与休假:每周至少休假1日。
(4)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一是,用人单位是否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按时支付劳动报酬。
二是,职工工资是否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规定(海口580元/月)
(5)社会保险的缴纳,五项保险需足额、按时缴纳。
③劳动行政部门监查的权利与方式:(第七十五条)
(1)查阅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员工花名册、考勤表、工资发放记录、劳动规章制度以及解除和终止
劳动合同情况,是否合法。
(2)进入劳动场所,实地检查。(劳动条件和保护等)
(3)询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11.法律责任
①(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
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
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②(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③(第八十五条)不足额及时支付劳动报酬(包含:工资、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金)的,责令用人单位
按应支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④(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
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⑤用人单位法律责任依其违法严重程度分为:
赔偿责任(赔偿金、违约金)、行政处罚(警告、责令改正、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刑事责任(拘
役、判刑、罚金)
⑥(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2.附则
(第九十七条)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 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开始计算。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 补偿金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 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篇:劳动合同法风险与防范---规章制度
劳动合同法风险与防范----规章制度 主讲:郭明华江西理公律师事务所律师
一、相关法条
《劳动合同法》
第4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35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38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第39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第40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劳动法》
第25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87条: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第(三)项中的‘重大损害’,应由用人单位内部规章来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13条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第19条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 》(劳部发[1997]338号)
二、新开办用人单位应依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并在正式开业后半年内将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报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备案。劳动行政部门
在组织巡视监察活动时,要检查新开办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情况,并督促其按时报送备案;对制定的规章制度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不按规定期限报送备案的,应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二、规章制度
(一)规章制度制定与生效
1、制定主体
《劳动合同法》第4条
实行‚协商确定制度‛
并非用人单位单方自行决定
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
由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确定
2、效力
《劳动法》第25条第2项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7条 《劳动合同法》第39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条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实际上被赋予了法律效力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对劳动者进行管理
用人单位依据规章制度辞退员工和处罚员工以及解决劳动纠纷均受法律保护
3、生效要件
(1)民主性
《劳动合同法》第4条
听取意见----→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平等协商
(2)合法性
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前规定了‚政策‛)
《劳动合同法》第38条
‚规章制度‛不合法,员工拥有解约权,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39条
辞退‚问题员工‛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3)公示性
公开和告知
①网站公布
②电子邮件通知
③公告栏张贴
④员工手册发放
⑤规章制度培训
⑥规章制度考试
⑦合同附件
4、内容
以《员工手册》的形式集中体现
① 基本内容
招聘与入职制度、工时制度、考勤制度、假期制度、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福利制度、劳动纪律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安全卫生制度、保密制度、辞退制度、离职交接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等
②特殊内容
员工礼仪守则、员工着装管理规定、客户投诉处理细则、保安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
5、制定步骤
①用人单位提出草案
②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修改方案和意见 ③平等协商确定
④公示告知
⑤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备案(是否备案不影响效力)注:
②③民主程序应保留证据,例如会议记录、签到表
④保留已经公示的证据,例如阅读后签字确认(制作表格登记),公告栏拍照、录像,委托工会公示并保留证据
⑤一定程度上起到证明规章制度合法化的作用
(二)规章制度的审查、修订
建议:
条款要有可执行性,尽量不用‚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严重‛、‚重大‛等词语
常见问题条款:
‚行政人事部保留本手册的修改和解释权,如有变动,将由行政人事部及时通知‛---违反民主程序
‚给公司造成损失金额达到人民币3000元以上‛---对用人单位难以举证
‚上班时间上洗手间不得超过5分钟‛-----不具备操作性
(三)规章制度的执行
1、执行方式
人事部门监督执行、部门主管监督执行、稽查部门监督执行、员工之间监督执行
2、未能有效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形
用人单位败诉原因:
①没有直接的规章制度
②没有证据证明已经将规章制度告知了劳动者
③规章制度有漏洞
④没有证据证明劳动者违反了规章制度
3、违纪处理
①违纪员工自己写事件经过
②制作谈话笔录,让员工本人及领导、同事签字
③违纪行为录音录像
④工资表扣款记录
⑤第三方的证明
(四)员工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劳动合同法》第35条、第40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
1、利用绩效管理制度调整员工岗位的法律风险
对绩效不合格的劳动者进行惩处,实质上是用人单位变更、解除双方已签订的劳动合同
要求协商一致,且书面形式
只有在法定情形下才能解除或终止合同
变更劳动合同唯一例外: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
2、利用绩效管理制度降低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法律风险 实质是单方对劳动合同的变更
一般采用绩效加薪、浮动薪酬
3、利用绩效管理制度解雇员工的法律风险
(1)对绩效不佳的劳动者解雇
满足二个条件:
①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
②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然不能胜任工作
(2)对末位淘汰的法律风险
绩效考核处于末位不等于不胜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