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集美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时间:2019-05-14 15:3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省辽阳市集美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省辽阳市集美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一篇:辽宁省辽阳市集美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集美学校3月考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 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 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C. 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 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2.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从中可以看出()①礼乐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 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 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 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唐朝官员王锷企图通过贿赂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门下省的属官)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这说明()A. 唐朝此时贪腐成风 B. 三省体制制约皇权 C. 皇权进一步加强 D. 门下省成为监察机构

4.宗法制、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制、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

A. 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 B. 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 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 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 5.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A. “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 B. “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C. “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D. “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

6.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朱允炆,攻占都城南京,赶跑了当时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帝宝座,史称明成祖。他虽然成功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但后来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A. 是以武力夺取皇位的 B. 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C. 违背封建道德规范 D. 不符合封建史家的利益

7.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 乙丙对,甲丁错 B. 甲丙对,乙丁错 C. 甲乙错,丙丁对 D. 甲乙对,丙丁错

8.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这说明科举考试是()A. 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B. 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 C. 以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 D. 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9.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道:“„„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下列制度中,最有可能产生“崇文风气”的是()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0.《孟子》一书中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 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河 B. 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河 C. 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 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11.“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A. 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

B. 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C. 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D. 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2.合肥一六八中学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时空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 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13.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看是指()

A. 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B. 决策程序规范化 C.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D.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14.下列图示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主题是()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中央官制的完善 C. 选官制度的完善 D. 中枢机构的演变

1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6.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设置参知政事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17.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18.课堂上,两位同学就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民主展开论述,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 都维护了所有公民的利益 B. 都使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C. 都导致最终的衰落 D. 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19.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20.公元前326年,罗马波提里阿法案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类似政策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也曾出台。这一规定()A. 协调了奴隶主和奴隶间的矛盾 B. 明确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C. 使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得以巩固 D. 使公民法日益完善

21.“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这一观点说明古希腊城邦()A. 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B. 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C. 治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D. 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

22.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A. 参政议政的权利 B. 公共事务的意识 C. 公民的义务责任 D. 公民的身份特权

23.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可以看出古代雅典()A. 陪审法庭是雅典人行使权力的最高机关 B. 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C. 雅典律师完全主导了法庭审判 D. 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24.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中记载有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雅典青年,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受到一定限制。他们的誓词中有:“我将永远服从那些合理地进行统治的官员,服从现行法律和将在未来被制定出来的合理法规。”这一制度的存在说明古代雅典()A. 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 B. 对外扩张战争频繁

C. 国家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D. 对公民义务的强制性有违当时的民主原则

25.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A. 为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提供了法律保障 B.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 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 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26.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物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此外,对不是来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材料说明在罗马帝国时期()A. 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 B. 父亲的利益是执法的唯一标准 C. 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 D. 父子关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

27.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A. 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 B. 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 C. 保护奴隶的正常交易 D. 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

28.学术界普遍认为,罗马法是古罗马人在继承古希腊人的哲学的基础上,融合罗马人的务实精神而形成的留传后世的、西方价值和文化的综合体的法律瑰宝。罗马法体现的“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分别是()

A. 人文主义、统一社会道德 B. 人文主义、规范社会行为 C. 民主政治、调节社会秩序 D. 轮番而治、扩大帝国统治

29.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这一官员的做法()A. 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 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 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 D. 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30.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 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B. 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C. 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D. 基督教影响了罗马法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4分)

(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6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4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2分)

32、材料一 第三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民法大全》 材料三(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恩格斯 请回答:

(1)哪一部法律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6分)

(2)材料一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影响。(4分)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西周制定了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即礼乐制度,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进行规范,其根本目的是更好地维护宗法制、分封制,所以B项符合题意。2.【答案】C 【解析】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们共同维护西周社会统治秩序的稳定。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也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因此①②④正确。故选C。礼乐文明形成后,绵延于古代社会,对今天也有很大影响,故③的表述是错误的。3.【答案】B 【解析】贪腐成风只符合“唐朝官员王锷企图通过贿赂兼任宰相”这部分材料,而不能体现材料中其他内容,故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门下省属官有权驳回皇帝的诏令,可知反映出门下省对皇权的制约,故B项正确;皇权加强与材料中皇权受到门下省官员的限制不符,故C项错误;门下省是三省六部制中的决策审议机构,不是监察机构,故D项错误。4.【答案】B 【解析】注意材料中“实质”。宗法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说明政治关系中的血缘关系逐渐被地缘关系取代。A、C两项只是其表现,D项是原因。5.【答案】A 【解析】题干中“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的这次社会政治转型应该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A中“兼并天下”是指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皇帝之号”是指建立了皇帝制度,“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是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正好符合上述时间,据此可以得出A符合题意。B发生在北宋,C发生在元朝,D发生在明朝,均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故排除B、C、D。6.【答案】B 【解析】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不是嫡长子,按照宗法制度他无权继承皇位,所以答案选择B项。朱允炆是朱元璋嫡长子朱标的嫡长子,他有继承权。A项符合材料内容,但不是主要原因,所以排除A项。C项是无关项。D项说法本身不正确,史家修史并不是为其自身利益服务,他应该是服务于他所生存的封建王朝的利益。7.【答案】B 【解析】郡县制是战国时期出现的,秦朝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所以乙错误;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所以丁错误,所以选B。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说明学子为科举而坚持,科举是当官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了文人对科举的坚持,不是指朝廷笼络文人,故B项错误;学子们学习是为当官不是为追求真才实学,故C项错误;学子们之所以为科举坚持不懈,是为实现自身价值,故D项正确。9.【答案】D 【解析】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因此科举制最有可能产生“崇文风气”。10.【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割据,对黄河无法统一治理,所以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由分裂到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因此,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所以选择C。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历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迁规律。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化规律是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或日益集中于中央,总体趋势是削弱,故D项表述错误。12.【答案】C 【解析】A符合史实,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沿用;B符合史实,唐太宗发展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以强化皇权;D符合史实,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不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故答案选C。13.【答案】B 【解析】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有大权;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掌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之权。可见,国家决策程序的日益规范化,所以应选B。1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A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与图示信息不符。材料反映的是中枢机构的演变,体现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这不能说明中央官制在日益完善,排除B项,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选官制度,故C错误。15.【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意思,官员上朝经历了由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说明了臣下地位越来越低,君主权力越来越大,反应了君权的日益加强,所以选C。16.【答案】D 【解析】设置参知政事是在北宋;废丞相、设内阁是在明朝;设立军机处是在清朝雍正帝时期;创立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时期。17.【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专制权„„愈积愈进”体现了专制程度不断加深,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从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专制程度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清朝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选C项。18.【答案】D 【解析】结合教材内容可知A项,B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罗马法作用的史实,罗马法维护了帝国的统治而不是致使其衰落,D项表述正确,是二者的共同点,故选D项。1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A错误,因为当时的平民和贵族并非处于平等地位。C错误,因为材料强调的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维护公共利益。D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皇帝的尊严,而是突出法律的作用。而从B的表述看城邦人口是指雅典人,即雅典公民,而材料的表述中雅典公民是不包含“妻子和孩子”的,所以妇女和孩子是没有公民权的。所以答案选B。

20.【答案】C 【解析】在奴隶社会,奴隶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法律不会协调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不能体现B项;因为材料中古希腊、古罗马都出现“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的规定,而公民法只适用于古罗马,故排除D项;结合材料可知C项正确。2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等,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内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进一步分析可知,B项表述符合题干材料核心意思和史实,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22.【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而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源于公民的身份特权,外邦人、妇女、奴隶等是没有公民身份的,所以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只能是“公民的身份特权”而非其他的选项。23.【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雅典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故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24.【答案】C 【解析】材料是在强调古代雅典公民的权力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誓词意在表明在国家利益和个人自由冲突时是要优先维护国家利益,而不是在强调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等选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2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体现了人民有权力的思想,故选C项。A项说法错误,为资产阶级胜利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启蒙运动;材料中强调的是人格权力,没有涉及到经济和法律,故A、B、D均不符合题意。26.【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可以解决财产权上的矛盾。所以答案选C。27.【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契约关系,讲求在交易过程中的诚信意识,这是受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的,同时又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因此选D。28.【答案】B 【解析】“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体现出人文主义。罗马人的“务实精神”是指通过法律规范,调节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因此选B。道德强调的是内在的自律而不是外在的行为,不能视道德自律为法律,排除A;民主政治和轮番而治是古希腊的政治制度而非哲学思想,排除C、D。29.【答案】D 【解析】公元前5世纪中期诞生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公元前304年在《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后,由此排除A项。B项万民法形成于公元3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项错误。正确答案为D。3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婚姻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可知基督教赋予婚姻神圣的意义,认为婚姻具有不可拆散性,而在此之前,罗马法是允许离婚的,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由此可见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故D项正确。这一规定对于长期处于夫权统治下的古罗马妇女而言,离婚变得困难了,这并不利于保护妇女权益,故A项排除;B项中婚姻制度应该是逐渐走向神圣化,故排除;C项中的“私有财产”与材料内容没有关联,故排除。

第二篇: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大连市2017~2018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答案】C 【解析】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这反映出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一统,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反映的正好相反,故排除。

点睛:“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分封制的作用。

2.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秦朝“钱范”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 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 B.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 C.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 D.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出,秦朝统一了全国货币样板,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ABC不是最重大意义,排除。

3.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的独裁专制,那么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

民特点是由希腊的地理环境导致,并非柏拉图的观点造就的,故B错误;柏拉图的思想体现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特点,故是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他又把人数局限在5040人中,提出人数的上限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不能说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故C正确,D错误。

6.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此,雅典城邦 A.轮番而治,抽签担任一定官职 B.制约权力,制定陶片放逐法 C.实行法治,树立法律至上意识 D.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 【答案】A 【解析】“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表明雅典民主为公民民主,人们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公民可以通过抽签担任一定官职,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特点,故A项正确;“制约权力”主要针对的是统治者,故B项错误;实行法治不能说明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故C项错误;“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与民主政治无关,更不能体现轮番而治,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联系所学验电民主政治的特点----轮番而治分析解答。

7.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 B.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 C.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 D.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 【答案】C 【解析】“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体现出罗马法迅速审判的理念,诉讼当事人应按照法律规定时间内到庭,否则法律将判为败诉,体现出法律的权威,表明古代罗马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C正确;A材料表明诉讼当事人双方都应在规定时间内到庭,无法体现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也无法体现随意性,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审判程序,排除D。

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广州、厦门、宁波、上海、福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外国人通过通商口岸倾销商品,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生意受到冲击,生活艰难,C项符合题意;遭战争破坏严重的不仅仅是对外贸易的劳动者,A项不符合题意;对外贸易受到限制这种说法不正确,B项错误;抵制洋货运动此时期还没有兴起,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11.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民众忧患意识产生,故B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与“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不符,应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材料信息不涉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故D项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联系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

12.“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二是革了辫子的命。这说明辛亥革命 A.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ACD与“学生运动”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分析解答。15.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A.对工人运动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B.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 D.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可以得出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不可能改变规律,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而不是具体的斗争手段,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也不是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是解题的关键。16.马克思说:“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A.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政 B.建立了民主的联合阵线 C.是工农阶级的联合政权 D.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答案】D 【解析】巴黎公社政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伟大尝试,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说明组成该政权的代表具有较广代表性,故D项正确;A中完全说法绝对;B中联合阵线不符合巴黎公社性质;C中工农联合说法错误,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政权。17.“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推动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 C.开创了人民民主专政模式 D.提升了中国政府民主程度 【答案】A 【解析】根据“《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规定: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分析得出,抗战时期中共在边区政治建设上扩大选举和被选举权利,这有利于团结各阶级的力量进行抗战,从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项正确;根据“《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故“推动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表述错误,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选举范围的变化,无法体现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材料只反映的是边区政府的民主制度,D项“中国政府”表述错误,排除D项。

20.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表明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 B.新中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答案】A 【解析】依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由中共和民主党派共同组成,可见新中国实行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是民主联合政府,故A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BC项;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1.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D 【解析】根据“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战略方阵”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符合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故D项正确;A项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背景下提出的外交战略构想,与材料背景不符合,故A项错误;B项主要针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C项出现于80年代,强调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C项错误。

24.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护照语种的变迁体现了 A.法英语言的普及 B.国际关系的变化 C.改革开放的政策 D.旅游人数的多少 【答案】B 【解析】从护照上的文字看,20世纪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改善,表明护照语种是国际关系变化的晴雨表,故B正确;法英语言的普及、出国旅游人数的多少均不是主要因素,故AD错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时间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25.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后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但也着重指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一个关键。这个关键是 A.-个中国 B.-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实现三通 【答案】A 【解析】两岸合作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A正确;B、C属于解决台湾问题方针;D是2008年已经实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112

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解析】(1)认识:根据“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而不是伙伴”得出苏联是美国的政治对手。

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二战结束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不断增强、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等方面分析总结。

(2)根据所学可知,七十年代美国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对华关系的正常化;在第三世界实行局部收缩;根据“在亚洲要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以及世界上‘自由’国家和独立国家的关系”得出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与盟国的“伙伴关系”;根据“以实力为后盾”“特别是对付苏联的扩张”得出以实力为后盾,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

(3)影响:根据“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得出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据“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得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根据“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得出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本部分为选做题,三选一,包括28、29、30三道大题,均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宦官集团祸乱朝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东汉的党锢之祸源于宦官专权;明代的阉党为祸更加严重……清朝除继续沿用朱元璋制定的各项约束宦官的法规外,还进一步采取了诸多措施……顺治元年,清世祖作出取消厂卫的决定,同时确定宦官事务归内务府管辖,撤销宦官衙门……与此同时,顺治帝还下诏旨:“中官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份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决不姑贷。特立铁碑,世世遵守。”……明末宦官多至十万,顺治时裁减为数千人,到清末仅剩八九百人……此外,康熙帝时明确规定:“各衙门官品虽有高下,寺人不过四品。”……乾隆时还废除太监读书制度,奏事宦官一律改姓为秦、赵、高,其用意是“借此三字以自儆也”,可随时汲取秦代宦官赵高擅权乱政、祸国亡秦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朱子彦《中国朋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为解决宦官乱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为解决宦官乱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答案】(1)措施:改革宦官机构,裁撤宦官衙门;严厉惩罚宦官干政;削减宦官人数、415

(2)原因:近代中国对人才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张伯苓对教育的信仰和实践;思想解放的推动。

【解析】本题关于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特点,可以根据对材料的归纳总结来回答。关于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成功创办南开系列教育的原因,一方面要根据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另一方面要联系时代背景来回答。

(1)对于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的“精神是立志的表现,无论何事,无精神必归失败”“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华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至受淘汰”等信息,可以归纳得出。对于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可以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分析。张伯苓办教育是在近代中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要根据时代特点来分析在当时社会以及中国教育史上产生的影响。

(2)张伯苓成功创办南开系列教育的原因要从两方面分析:个人原因和时代要求。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张伯苓个人在教育方面的追求;联系时代背景,近代中国正是需要通过教育培养人才,以摆脱贫困和受侵略现状的时代。

第三篇:辽宁省辽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辽宁省辽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要强化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弄清我们自信的底气何在。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現世而非来世,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我们的文化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一种没有创造力的文化,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躯体。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要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庇,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历史证明,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怎样丰富,后代都不可能坐享其成。这是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告诉我们的真理。

文化自信的底气不仅来自传统的辉煌,而且更有赖于现实的灿烂。当代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红色文化承载着多少代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心血,无论是昂首闻步带镣长街行,或是被暗暗处决,或是战死沙场,都是在为理想和信仰而

牺牲。这种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牺牲的理想和信仰,是神圣的和超越自我的。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文化,是为了人民过上最美好生活的文化。可以这样说,当代中国丈化自信的底气,既来自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也来自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红色文化的革命性、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导向性。在当代,如果不重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构成这一现实,就很难全面理解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由何而来。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底气来自中华文化的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各个流派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性和神圣性,其集中表现为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C.中华传统文化要发挥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离不开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D.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恩格斯关于希腊哲学的论断,论述了早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性和丰富性。B.文章第四段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C.文章用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为例反证了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性。D.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从多个角度逐层进行分析,论证严密,逻辑性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清楚地知道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才能真正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B.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 C.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D.要弄清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就必须认识到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文化重要构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风中的马灯 王军先

①记忆中的秋天,总是和马灯有关。

②每年,父亲都要亲手制作几盏比较粗陋的马灯。父亲先选好一个用薄薄的木片锯成的圆形灯座,在灯座的四周用刀子刻出一圈槽子,直径大小要跟选用的罩子相吻合。做罩子的

材料是父亲从村里药房要来的盐水瓶,然后用缝衣服的线在盐水瓶靠近底部的地方缠上几圈,在线圈上浇上煤油,用火点着燃烧一段时间,再将瓶子的底部放进凉水里,瓶底子就会“砰”的一声脱落下来,切口像锯子锯的一般整齐。最难把握的就是线圈在瓶子底部燃烧的时间,时间短了,瓶子的底部截不下来,时间长了,瓶子放到水里就会无规则地炸裂。记忆中,父亲很少有失手的时候,每次都能截下断面整齐的罩子。灯罩做好以后,将空的墨水瓶用钉子固定在底座的中间,用棉绳穿在铜钱的孔里就是灯芯了。将油灯里倒满煤油,用盐水瓶做的罩子罩上。然后在底座的边上钻上三个细孔,用三根铁丝穿起来,将铁丝的顶部拧到一起,一盏虽不漂亮,但却经济实用的马灯就做成了。

③农村仿佛有做不完的活计,一进入秋天,父亲就格外地忙碌,经常在家里将山芋切成一片片的山芋干,再用车子推到野地里撒开、晾晒。白天,村子里、田野上刚种上小麦的茬地里,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山芋干,在阳光下,白得晃眼。经过三天左右的晾晒,山芋干就干得咯嘣脆了。

④白天,父亲要在队里干活,晚上,就和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个来到田野上捡山芋干。这时,已经完全黑下来的田野上,一盏盏马灯就亮了起来,像天上的星星,被风一吹,或明或暗。我们一字排开,将马灯放在前面用手可以够到的地方。当面前的山芋干捡完的时候,再将马灯向前移动一下。或者将马灯挂在带来的铁叉上,捡完灯光附近的山芋干,再向远处捡的时候,灯光便模糊起来,只能看到山芋干白晃晃的影子。有时候根本看不见山芋干,全凭感觉,就用双手在面前的茬地上摸索。深秋的风吹过,我感觉一阵阵凉意袭过全身。唧唧的虫鸣,点点的萤火,还有远处一盏盏晃动的马灯,组成秋天的又一道风景。

⑤收获的季节,晴天还可以,要是遇上阴雨天,那可就麻烦了。刚撒到地里的山芋干,有的已经干了,有的还没有干。傍晚,看见乌云密布,天上透不出一点星光,我们连饭也顾不上吃,赶紧到地里捡山芋干。到了地里,漆黑沉闷的天幕下,一盏盏马灯又开始晃动起来,就像天上的一颗颗星星,一闪一闪。有时候,正在地里捡山芋干的时候,雨点就劈劈啪啪地下了起来,父亲一边抱怨老天爷不帮忙,一边嘱咐我们快点捡。雨水下成一片的时候,我们开始回家。父亲推着车子,我在前面拉着,一路上车子不知倒了多少次,我和父亲也不知摔了多少跤。山芋干捡到家里也逃避不了发霉变质的厄运。家里房子窄小,没有太多的地方将潮湿的山芋干晾起来,只两三天的功夫,山芋干就开始发霉了,在阴雨天里散发出酒糟的味道。霉变的山芋干,只好低价卖给附近的酒厂酿酒,或者用来喂猪。每到阴雨天,我总是看见父亲蹲在山芋干的边上,用手不停地翻捡着,嘴里的旱烟袋冒出一道道烟雾,脸上布满了愁云。

⑥当乡村的夜晚不再需要马灯送来光明的时候,父亲也渐渐地老了。他脸上那一天天增多的皱纹,那在风中飘动的白发,还有在季节深处不停地蹒跚的身影,一回回让我泪湿双眼。父亲已经定格在那一个个用秋风、秋叶、秋虫,还有马灯装点起来的深秋季节了,那疲倦的面容,那呆滞的目光,在秋声、秋色中,让我无限忧伤。

⑦那一盏马灯,那一团不停地晃动着的光亮,闪烁在秋天的田野上,闪烁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闪烁在砭骨的秋风里,像父亲绵密的叮咛和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⑧那盏风中的马灯,是父亲期望的目光,照耀我生命旅程的最明亮的灯盏。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着墨不多,言简意赅,在结构和文意上统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B.文章第②段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父亲制作马灯的过程,很有时代气息,同时也展现了父亲特殊的手艺。

C.马灯和父亲关系密切,当乡村的夜晚不再需要马灯送来光明的时候,作者的父亲也渐渐地老了,令作者感慨万分。

D.文章题为“风中的马灯”,全文多处提到“风”,照应了标题,而风中的马灯又有特殊韵味,蕴含着作者的深情。

5.文中“马灯”承载了作者生命中哪些刻骨铭心的回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6.本文在行文结构、材料选择上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超过400亿件,10年间年均增幅42%,快递业务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随着服务网络不断延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快递业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对此,国务院公布了《快递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提出了一系列制度性设计。为什么加上“暂行”两字?一是因为快递是新业态,有很多未知,要留有空间;二是对政府部门来讲,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

(摘编自李心萍《收寄快递更快更安全》)

材料二:

《条例》明确指出,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收寄快件,应当对寄件人身份进行查验,并登记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绝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实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不得

收寄。

在泄露寄件人隐私方面,除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对快件进行检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检查他人快件,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情节严重的最高处10万元罚款。

(摘编自《快递新规正式实施:这几点一定要警惕》)

材料三:

2018年5月1日起,新公布的《快递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如今《条例》施行已有几天,“送货上门”落实情况不一,快递员直授快递柜或者放在门卫处等现象仍然比较常见。

正因为快速公司和快递员在末端服务上有很多困扰,国家也鼓励“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要多样化。《条例》明确,鼓励多个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共享末端服务设施,为用户提供便捷、多样化的快递末端服务。

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条例》已经出台,但有关部门还需要制订更加详细的实施细则,通过立法规定包裹送货上门,从而倒逼快递末端服务精细化。此外,快递企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对快递加盟商以及快递员的沟通与管理,才能真正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摘编自《快递新规5月1日起实施包裹送货上门仍难全面落实》)

材料四: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政策的逐步出台和相关固定資产投资规模的逐年扩大,我国与俄、蒙之间以资源产品为主的边境地区贸易合作呈现出发展势头好、增长快和潜力大等特点,同时第三方物流需求在未来也将急剧扩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往往需要将所有资源投入到核心的业务以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果和效率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生产经营中分离出来。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尤其是有全球采购和销售需求的制造业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给跨境物流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政府对于国际物流公司进入我国的管制全面开放,国际物流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争夺跨国公司的跨境物流业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我国的物流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行业尚未引起社会普遍重视,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对于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相对缺乏。

(摘编自《2017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快递业务量10年间迅速增长,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也使快递业的一些现实的问题凸显出来。

B.寄件人在寄送快递的时候,要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否则,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必须拒绝收寄其快递件。

C.快递是新业态,有很多未知,要留出空间;对政府部门来说,要大力加强监管:这就是《条例》加上“暂行”的原因。

D.要破解快递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除了加强立法外,还需要快递行业的自律,以及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沟通和管理。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条例》从制度上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保障用户数据信息安全,对严重的违规行为做出了处罚规定。

B.《条例》提出的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共享末端服务设施,可以为快递企业的末端派送减轻一定的压力。

C.《条例》已经正式施行,但是现实中快递业不执行《条例》中“送货上门”的规定的情况较多见,有待整改。

D.现代物流产业受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技术等产业的影响,不受制造业、贸易行业、电子商务产业的影响。

9.从材料四看,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请根据材料,分点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士胤战死,自强遇贼宿松,杀伤相当。安庆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

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受伤,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

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闰六月,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王监国。...即日移驻绍兴,进国维少傅兼太子太傅,督师江上。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连复富阳、于潜,木城缘江要害,联合国安及王之仁等诸营,为持久计。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王走台州航海,国维亦还守东阳。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选自《明史·张国维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B.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C.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D.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漕运: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等物资,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C.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指用于声讨的文书。D.闰六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国维一心为民,擅长治河。张国维所属郡县遭受灾害,便替百姓向朝廷请命;他治河有成绩,升任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管理河道。

B.张国维歼灭反贼,护漕有功。李青山因朝廷不授以官职竟然截运漕船,大肆焚烧抢掠,张国维会合所统领的军队攻击歼灭了李青山。

C.张国维心忧社稷,竭忠尽智。南都覆灭后,张国维到台州朝见鲁王,请求鲁王监国;后来张国维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等的军队,作持久的打算。

D.张国维忠贞不贰,宁死不屈。顺治三年五月,张国维仍返还东阳防守,最后自知形势不可挽回,于是作绝命词三章,跳水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大早,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5分)(2)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郧上送韦司士归上都旧业

刘长卿

前朝旧业想遗尘,今日他乡独尔身。鄭地国除为过客,杜陵家在有何人。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西去茫茫问归路,关河渐近泪盈中。

[注]①这首诗作于刘长卿任随州刺史之时,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也已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②国除,指韦司士的爵位被废除。③杜陵:诗中指韦司士的家乡。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中“旧业”和“他乡”点明了友人韦司士的游子身份。B.“独尔身”三字既写出了对友人处境的同情,同时寄寓了自己的羁旅愁恨。C.“杜陵家在有何人”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D.本诗将身世变迁与家园旧业兴衰融入一体,给人挥之不去的感伤情绪。

15.“关河渐近”应该是高兴,但诗中却说“泪盈巾”,这矛盾吗?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由周郎转到自己,写词人自感苍老,与年轻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形成对照的两句:。

(2)荀子《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论证坚持学习重要性的两句是:。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雾中开车,切记要不时地看看时速表,确认车的行驶速度,别一门心思光看前边,脚下情不自禁地加油门,还毫无察觉。....②龟兔赛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骄傲的兔子不担心乌龟会跑到前面,但若因此....而高枕无忧,一觉醒来,必有麻烦。

③我希望几个创业失败者能分享自己的教训,我觉得这些屡试不爽的创业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再次尝试去创业。

④该市倡导的“市民下乡”就是鼓励和引导市民下乡过瓜田李下的生活,增加农村消费....和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⑤把目光投向人类的历史长河,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生存发展和文明延续,与植物如此息息相关。....⑥某些人看问题,不是将其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作综合和长时段考察,而是以偏概全,....以今况古,难免得出有失偏颇的结论。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工智能应用在神经疾病预防、诊疗和康复等阶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未来将在神经疾病医疗领域掀起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

B.海河水利委员会要求各地结合河长制,开展河道清理治理行动,注重加强中小水库、塘坝等各类蓄水工程管护,坚决杜绝不发生脱岗现象。

C.随着有关部门对侵权盗版行为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使网络版权保护环境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持正版,打击盗版”的队伍中来。

D.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进一步普及人们大气污染防治意识,减少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举措之一。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因此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是。当我们无法意识到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这些会偷偷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

A.大脑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 B.大脑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出错 C.信息的重要与否可能因时而异 D.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酒属于物质,但是①。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和社会的各方面相连,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酒和政治相连,形成酒政文化。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借酒夺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借酒消患。周公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②。《酒诰》成为后世禁酒引经据典的范例。③。如“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后作诗,才思敏捷;“张旭三杯草圣传”,酒后作书,妙笔生花。酒与生活相连,形威酒俗文化。如婚丧嫁娶,摆酒摆宴以示庄重;亲友团聚,推杯换盏表达情深。

21.学校举办关于“严肃文学(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哪个影响大”的辩论赛,下面是反方的发言,请针对反方的观点,替正方拟写一段辩词。要求:从严肃文学影响的深度的角度进行辩论,运用举例论证,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字数60-80。(5分)

反方辨词:众所周知,通俗文学数量多,影响广泛,涉猎范围广,流传广。而严肃文学因为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所以需要一定知识基础的人才能理解和体会。这说明了通俗文学相比严肃文学的阅读人群更具有广泛性。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佛系青年”是网络流行词,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指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活法的青年人。“佛系青年”的生活态度是,怎么都行。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打球,投中了也行,投不中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读书、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材料二:最近,一首名叫《信》的歌曲火遍网络,该歌曲是一个由4名90后组成的四川本土说唱乐团唱给祖国的一首歌。歌曲表达了年轻人的信仰和责任心,表达年轻人的爱国心声。“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去奋斗,我觉得这才是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我们希望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乐团主唱说。

你对这两种青年人的活法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参考答案

1.C(A“各个流派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可知。B归纳不全面,还包括“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D说法片面)

2.B(“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错误,应是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创造力的关系)

3.C(从原文“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可知这一推断错误)4.A(“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于文无据)

5.①回忆心灵手巧的父亲制作马灯的美好温馨。(2分)②秋风、秋雨、秋虫中一家人捡山芋干的苦涩生活。(2分)③面对生活的苦难,父亲那疲倦的面容、那呆滞的目光和沉重的叹息以及期许的目光。(2分)

6.①以“马灯”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不枝不蔓。②主体部分以时间顺序安排行文,展示了作者成长历程和情感历程,真实自然。③选择与“马灯”相关的富有乡村气息的生活画面,展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乡村生活的普遍状态,以小见大。(每点2分)7.C(¨要大力加强监管”错,加上“暂行”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审慎监管)

8.D(“不受制造业、贸易行业、电子商务产业的影响”无依据,制造业、贸易行业、电子商务产业反过来可以影响现代物流业)

9.(1)有利因素:①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政策的支持和带动;(1分)②企业专业化分工需求,给物流行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2分)

(2)不利因素:①国际物流公司进入我国,加剧市场竞争;(2分)②物流专业人才匮乏。(1分)

10.A(原文标点: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11.C(“文中指用于声讨的文书”分析错误,文中指晓喻的文书)

12.B(“李青山因朝廷不授以官职竟然截运漕船”说法错误,文中并无朝廷不授以官职的信息)

13.(1)这年遇上大旱,漕运流水干涸,国维疏通众水来使漕运畅通。山东遭饥荒,赈济救活穷苦百姓无数。(得分点:浚、通、无算各1分,大意2分)

(2)言官诋毁张国维,于是解除了他的职务,不久又被关进监狱。皇帝想到他治理河道的

功劳,得以释放,(得分点:诋、寻、得释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考中进士。授官番禺知县。崇祯七年,升任左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这年冬天,流贼进犯桐城,官军全军覆没。张国维正当壮年,一夜之间须发顿时变白。第二年正月,率领副将许自强奔赴救援,游击潘可大固守桐城未被贼攻下。贼便进攻潜山,知县赵士彦受重伤而死。进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到达后,解除了桐城之围,派守备朱士胤赴潜山,把总张其威赴太湖增援。士胤战死了,自强在宿松遭遇贼兵,双方伤亡相当。安庆山民用木棍、石头投击贼兵,贼兵多被打死,便越过英山、霍山逃跑了。

张国维为人宽厚,得到士大夫的拥护。所属郡县受灾害,便替百姓向朝廷请命。修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设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州至和等塘,修筑松江的捍海堤坝,疏通镇江及江阴的漕运渠道,都有成绩。升任工部右侍郎蓑右佥都御史,总督管理河道。这年遇上大旱,漕运流水干涸,国维疏通众水来使漕运畅通。山东遭饥荒,赈济救活穷苦百姓无数。

十四年夏天,山东的贼寇兴起,国维改任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州、徐州、临江、通州四镇的兵,保护漕运。大盗李青山有数万人,占据梁山泺,派他的党羽分兵据守韩庄等八处闸门,运粮道路被阻。周延儒应召北上时,李青山拜见他,说是率众保护漕运,而不是作乱。延儒答应向朝廷进言,授以官职。而李青山竟然截运漕船,大肆焚烧抢掠,迫近临清。张国维会合所统领的军队攻击使他投降,向朝廷献俘,磔杀于市。十六年四月,清兵进入畿辅,国维传令赵光拆在螺山抵抗,八总兵的军队都溃败了。言官诋毁张国维,于是解除了他的职务,不久又被关进监狱,皇帝想到他治理河道的功劳得以释放。

南都覆灭,过了一个月,潞王在杭州监国,没几天出城投降。闰六月,张国维到台州朝见鲁王,请求鲁王监国。当日移驻绍兴,提升张国维为少傅兼太子太傅,督军于江上。总兵官方国安也从金华到达。张国维连续光复了富阳、于潜,在沿江要害之地建立木堿,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等军队,作持久的打算。顺治三年五月,方国安等诸军缺乏粮饷渍逃,鲁王前往台州航海避难,囯维也返还东阳防守。六月,知道形势不能支撑,作绝命词三章,跳水而死,时年五十二岁。

14.C(C“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分析错误,是诗人对友人境遇的担忧)

15.不矛盾。(1分)最后一句是诗人设想韦司土快要到家时的状态。(1分)按照常情,快

要回到故乡的确是高兴万分,但又担心家人的情况,怕家人因为自己的情况遭到牵累,于是就呈现出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各种情绪交织一起,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任凭泪水打湿了衣裳。(2分)而这也正是诗人思乡情结的写照,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样抒写感人肺腑,真挚动人,真切而富有情致,耐人咀嚼。(2分)16.(1)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2)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3)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17.C(①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合句意,改为“不由自主”。②耳熟能详:指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③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使用错误。④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望文生义。⑤息息相关:形容关系极为密切。⑥以偏概全: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18.A(B不合逻辑,删去“不”字。C成分残缺,删去“随着”或“使”。D搭配不当,“普及”与“意识”不搭配,可以把“普及”改为“增强”)

19.D(“付出代价”与前文构成转折,且与后文“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照应)20.①它又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②颁布了禁酒令《酒诰》

③酒与文学艺术相连,形成酒才文化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实例:

严肃文学的影响,乃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经》楚辞》,以及唐诗宋词的思想内容早

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22.参照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对材料一中的“佛系青年”的活法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应辩证分析。那种得过且过“读书、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不求上进的活法是消极的,应给予否定。而那些看淡一切、“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的生活要求却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肯定。材料二中的乐团青年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由此,可立意为:①处处不认真,事事随便,那只能浪费青春,一事无成;②功名利禄可看淡,学业事业要奋斗;③物质享受要求可低一点,精神追求要高一点;④保持青年人的朝气锐气,焕发青年人的活力创新力,需要

年轻人的使命担当;等等。

第四篇:河北徐水 高二年级2013--2014学年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徐水 高二年级2013--2014学年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来源:Z3.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A.没落贵族的愿望 B.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 C.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 D.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4.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来源:学科网]

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是指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7.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8.《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A.天赋人权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合一

9、“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10.“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来源:学科网]

11、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2.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3.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是指 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②封建专制衰落时代 ③资本主义发展时代 ④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14.清代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B.批判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5.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7.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

18.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19、《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B.它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C.它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 D.它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

20.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略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1、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下列对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

1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京剧的正式形成是在乾隆时期

C.其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D.能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22.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A.一管毛笔,一叠纸张 B.一部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拓本 D.一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23、2007年 9月3日至5日,第五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在山东临沂成功举办。临沂有着美丽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A.杜甫 B.顾恺之

C.王羲之

D.张仲景

24.《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5.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由此可见,郭松焘的言论更接近于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C.改良运动中的维新派

D.民主革命时代的革命派

26、“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A.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C.卢梭的思想占主导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27、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28.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29.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30.《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31.“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历史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32、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33.下面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的是()。

图① 孙中山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会议

图② 五四运动

图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图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4.《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母亲李萍避走大漠,时蒙古人称汉人为“阿其那”(狗),“塞斯黑”(猪),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体现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35.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在《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7.毛泽东在某著作中强调:“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该著作创作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8.江泽民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B.中华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36.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同时还是文学家、艺术家。下列诗句中含有其

A.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 B.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C.邓小平同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D.邓小平同志创造了中国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39.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科学研究工作没有任何关系

B.有利于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C.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D.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40.下列发展科学教育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④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 A.③①④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题18分,第42题22分,共40分)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

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成立中国科学院

41、阅读下列材料: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从它的产生到被确立为统治思想,再到它的发展变革,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的特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

材料四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 ——(明)李贽《续焚书》

材料五2007年7月17日,第七届“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研修主题是“《论语》与修身”,有来自大陆及港、澳、台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不同命运。(8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影响?(6分)

(3)材料四中李贽是如何认识儒学的?(2分)

(4)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长盛不衰,你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思想主张的概称。(4分)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6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8分)

(4)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4分)

高二年级2013--2014学年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1---5 CADDB 6---10 CCCDA 11—15 CACBA 16—20 ABDAA 21---25 BACCC 26—30 ACDBA 31—35 DCCAB 36—40 CCDAA

二非选择题

41【答案】(1)孔子思想主张:仁、礼、以德治民(为政以德)(2分)。命运:未受到太大的重视。(2分)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命运:被汉武帝采纳(受到独尊的礼遇)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2)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2分)(出现理学,后来又出现心学。儒学体系更丰富。)影响:消极: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性。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对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4分)

(3)认为儒学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

(4)启示:思想内容应根据社会的现实需要更新完善,与时俱进;要善于吸收其他思想流派优秀合理的成分(2分)。42【答案】

(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材料二:三民主义(2分)(2)共同点: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或答走资本主义道路)(2分)不同点:维.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革.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3)旗帜:民主与科学(2分)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6分)(4)①鸦片战争以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②康梁维新派和孙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③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倡导民主和科学,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④中国人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4分)

第五篇:高二政治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二政治月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

75分)

泰山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石刻、碑刻如同一部绵延几千年不灭的石书,让现代旅游者在泰山游览中领略到历史和多彩的文化,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据此回答1-2题。

1.古人寄情于“泰山石刻”是因为()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石刻内容,泰山石是物质载体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泰山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目的是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遗产的意义是()

①能够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② 有利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③可以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④可以完全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

3.“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企业文化是企业腾飞的翅膀”,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是借助于企业文化这一翅膀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有利于实现企业民主管理

C.和谐的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必然推动企业的发展繁荣

5.近10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

1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

C.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才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革命斗争和社会制度变革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6.“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从文化的角度,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我们在电视上赞叹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孟兰盆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却忽视了礼仪之邦的中国才是它们的起源之地;在艳羡西方载歌载舞数日不眠的狂欢节时,却不知“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元宵节恰恰是我国的狂欢节。这说明()

A.民族节日传播的重要性B.中国节日比外国节日更优秀更科学

C.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继承的重要性D.外国节日比中国节日更科学更优秀

8.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事件越重要、事实越不清楚,传播的就越快越广,谣言的危害也就越大,“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的判断能力。”因此,当有重要事件发生时()

①大众应避免盲从,要有理性判断②传媒应承担社会责任,防止消息扩散

③个人应尽快传播,自由行使权利④政府应及时发布信息,谣言止于公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10.袁隆平先生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半个世纪里,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A.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B.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C.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D.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11.今秋新学期开学,全国2.2亿中小学生将继续通过收看视频节目的方式,共上《开学第一课》,并以主题班会的辅助形式,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爱国主义()①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②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③可以直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2.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对古典名著、历史事件、优秀人物的“恶搞”,因迎合了某些人的阴暗心理,一出笼便受到推崇,以至于无处不有,泛滥成灾。面对我国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消极现象()

①国家要严格限制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快速发展②国家应加强科学管理、正确引导

③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时要提高辨别能力④文化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此同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也利用市场经济的弱点,侵袭人们的思想、败坏人们的道德观念。这说明()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立的B.搞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下降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

D.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就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活动()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

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15.《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己身,欲先修身者必先正其心。”这表明()

A.加强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C.只有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才会有所成就

D.只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就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16.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坚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C.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7.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B.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前进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18.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9.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由此可见()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②哲学和具体科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A.②④B.①②C. ②③D.③④

20.有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一是强调“马”、“白”、“白马”分别是动物、颜色和

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二是强调“马”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座位 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这三点论证是()①唯心主义观点②形而上学的观点③唯物主义观点④辩证的观点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④ 21.“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选项中与以上说法相一致的是()A.上帝造人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气者,理之依也D.万物运动皆为心动22.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性的是()A.以新的实践观为基础B.形成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建立了百科全书式的完备的知识体系 23.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体现了()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D.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24.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 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25.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26.材料:我拿什么吸引你的目光?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品位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毋庸置疑,邯郸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但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缺失文化元素,“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发育了,可脑袋还是小孩子的,很不协调。”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10分)

27.苹果公司成为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也是美国第六家达到50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2011年8月初,苹果公司市值约3371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上市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大IT公司。苹果公司不仅是卖产品,而且也是卖文化,卖生活方式。乔布斯专门创意了“Think Different”(另类思考)的广告语,一方面让消费者重新认识苹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动力。苹果公司在产品设计时就专注于顾客的想法和需求,乔布斯一贯强调,苹果应该开发出酷毙了、顾客看一眼就会喜欢上的产品。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请你谈谈苹果公司的成功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哪些启示?(15分)

下载辽宁省辽阳市集美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省辽阳市集美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