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技巧及风险防范
《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技巧及风险防范
《劳动合同法》是喜还是忧?
共存!共进!共享!和谐!
一、劳动合同到底签还是不签? 案 例 1 吴某于2003年3月21月进入A公司上班,双方一直未签定劳动合同,吴某月平均工资为500元。2006年7月1日,公司以吴某提供的报表经常出现错误,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雇吴某,并要求吴某2日内办理离职手续且离开公司。公司未支付吴某任何经济补偿费用且告之6月份的工资于2006年7月30日打入吴某的存折。吴某不服,于2006年7月15日向劳动部门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相关赔偿费用的申诉请求。2006年9月5日,劳动仲裁部门裁决吴某胜诉。
按现在相关法律赔偿金额是:
1、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6000元=1500元× 4。
2、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3000元 =6000× 50%额外
3、未提前30日代通知金1500元
4、拖欠工资1500元及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375元=1500元× 25% 共计:12375元
按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赔偿金额是
1、未提前30日代通知金1500元
2、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10500元(3年3个月)=1500元× 3.5年× 2倍
3、拖欠工资及50%或100%的加付赔偿金=1500元+1500 × 50%/100% =2250元
4、因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补发工资:(2年3个月)=1500元× 27= 40500元
5、加付赔偿金(1+2+3+4)=54750元× 50%/100%=27375
共计:82125元
思考:劳动合同签还是不签?
二、如何降低企业用工风险
1、招聘环节
2、内部规章制度环节
3、社会保险环节
4、培训协议环节
5、工资环节
6、约定加班环节
7、对问题员工的证据环节 8、自动离职问题环节 <一 >招聘环节(第8条)
1、设计好招聘广告,保留广告刊登的原件
2、严格审核身份证,学历证明
3、对应聘者的应聘材料,要求应聘者签字确认
4、设计相应的承诺书,要求被录用者签署(要试工的,要明确考核实践操作的时间、地方)
5、明确试用期(对企业不认可的员工在试用期内处理)
6、体验(特别是易得职业病的工种)。曾有过伤的,写明情况,并让员工提交相关材料复印件,签名确认
7、认真设计好入职表(入职条件、入职保证及虚假情况的后果)<二 >内部规章制度环节(第4条)
1、不要与法律规定发生较大的冲突
2、处罚金额的注意事项
3、前后的内容要一致性
4、劳动合同附制度的形式
5、相关规章制度手册要培训员工并签名且保存
6、变更制度的要公告
7、对保密材料的制度约定
<三 >社会保险环节(第17/74条)1.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利与弊 2.医疗期(是否因工)的处理 3.工伤的处理
4.劳动合同中的约定形式 5.法律的强制性 商业保险案例
商业险替代社保费是否可减少风险
李先生是东莞某电子厂的新招员工,于2006年5月12日到厂工作,入厂时双方约定试用期4个月,试用期满才签定正式的《劳动合同》和办理劳动保险(工伤、养老、医疗等)。厂方为稳妥起见,在未办理劳动保险之前,为李先生购买了某保险公司“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商业性险种。2006年9月2日李先生下班途中被货车撞倒,因伤势过重死亡。由于死者生前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死者家属以某保险公司为第一被告、某电子厂为第二被告,向法院起诉:
1、要求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向原告方直接支付保险金12万元;
2、要求某电子厂协助办理支取保险金的手续和提供材料。法院审理后判决:该“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虽是厂方支付保险费,但依《保险法》规定,人身保险合同只能以员工个人为被保险人,在被保险人未指定受益人的情况下,死者的法定继承人为受益人,某保险公司应将9万元保险金直接支付给死者家属。这是死者家属获得的第二起赔偿。医疗期案例
董某参加工作已4年,2006年5月25日应聘进入企业,合同期为一年。由于工作7个月后查出患有心脏病,住院治疗两个月后于今年3月底回原岗位工作了。可工作半个月后,又因肾病住进了医院,还在医院接受治疗。在医疗期间,2007年5月20日单位提出尽快回单位工作,否则将解除劳动合同。董某不解,董某现在还在治疗,单位能解除董某的劳动合同吗? 医疗期法规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医疗期法规
第四条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59.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四 >培训协议环节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案例
1998年9月陈某被上海一家外资公司聘用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一职,约定合同期限2年。2000年3月公司因为陈某办理了本市户口,要求他继续为公司服务3年,双方因此签定了补充协议,协议约定如陈某在服务期内提出离职要求,应当支付公司违约金4万元。2000年11月初,公司派陈某出国培训,在培训前双方签定了培训合同,约定培训费用为陈某实际发生的差旅费(实际发生费用24000元),并约定培训后陈某应当为公司服务3年,如服务期未满而离职,陈某需赔偿公司所有的培训费损失。2002年10月,陈某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要求陈某支付4万元违约金及24000元的培训费,陈某以依法履行了提前30天通知的辞职手续,不存在违约,并且办理户口所需费用皆由自己支付为由,拒绝了公司违约金支付的请求。至于培训费,陈某以培训实际是出差,公司根本未提供培训为由拒绝支付。2002年11月,在辞职报告递交1个月后,陈某离开公司。2002年12月,公司在向陈某索要违约金与培训费损失无果后,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了仲裁,仲裁支持了公司的违约金请求,并要求陈某支付公司培训费8000元。法律规定
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五 >拖欠职工工资(第85条一)案例
一家私营企业鞋厂。该厂于去年十月份开始在此间租用厂房,雇请了二十三名江西、湖南籍的民工生产鞋类产品。该厂前两个月还能正常发出工资,但从去年十二月份开始拖欠工人工资,到今年一月十三日,该厂负责人事管理的李某突然宣布:从即日起停产!
工人为此多次追问拖欠的工资,李某则一直敷衍了事。随着春节临近,愤怒的民工们由于害怕老板将厂房内的机器转移而一走了之,于一月三十日上午到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并声称如不能得到解决,他们决定采取过激行为。<六 >约定加班费问题 案例
此种约定加班费是否有效
颜女士于2002年12月7日入职某涂料厂工作,任普工。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每月薪金为1450元,由基本工资600元、职务补贴200元、技术补贴450元和全勤奖50、加班费150元组成。每月必须工作28天。颜女士厂方未依法为她购买社会保险,颜女士曾要求厂方多发放加班费与购买社会保险,厂方已约定了加班费为由拒不支付。(已知当地政府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为690元)
<七 >对问题员工各种证据保留问题
如何对问题员工的罚款、调岗、降职、降薪、辞退操作中的证据保全和证据处理 案例
超市小周带病坚持工作,工作出现了失误,误将一种价值45元/斤的海产品的价签标为4.5元/斤。幸好超市收银员在收钱时及时发现了错误并予以纠正,才使超市未遭受损失。但,一个月后,超市扣发了她的工资。超市认为,小周的工作失误尽管被及时纠正了,但这种工作失误是很严重的,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将会给超市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小周虽然当时生病,并且事后能主动认错,但如不对其进行严肃处理,不足以警戒其他员工。因超市的内部规章制度中尚没有对此种行为的处理规定,因此,事发后人事部经理与食品部经理讨论决定并经总经理批准,对小周处以扣发一个月工资的处罚。
那么,超市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妥吗?在实践中,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处理问题员工引发的纠纷? 注意事项
1.招聘入职的材料 2.劳动合同(可换岗)3.劳动制度的约定 4.写检讨等形式 5.书面记录
6.处罚时间(大事是5个月内,小事是3个月内)7.注意罚的金额 8.工资表存期2年 <八 >自动离职问题
旷工3天,按自动离职处理”的规定是否有效?如何处理自动离职的员工? 案例
北京美迪达电信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5月招聘了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廖某,并聘其为市场部项目经理,负责一项很重要的外商合作谈判项目。面对公司的信任与重托,瘳某却在7月份携带公司的笔记本电脑不辞而别,一去不返。因为与谈判有关的文件、数据都保存在廖某的笔记本电脑中被一并带走,项目的后续谈判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不仅前期的努力付之东流,而且也为日后的合作制造了很大障碍。”提起这件事,美迪达公司总经理王枫依然气愤难平。“一个20多岁的孩子,怎么能做出这样狠毒的事儿来?我必须承认,这件事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再招聘人员时我无形中就会有很多顾虑,在用人上我们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充分信任与放权了,而是层层设防、束手束脚。” 法律规定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第十八条 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名。法律规定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
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第十八条规定精神,企业对有旷工行为的职工做除名处理,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并履行相应的程序。因此,企业通知请假、放长假、长期病休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报到或办理有关手续,应遵循对职工负责的原则,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 法律规定
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只有在受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在此基础上,企业方可对旷工和违反规定的职工按上述法规做除名处理。能用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而未用,直接采用公告方式送达,视为无效。注意事项 1.考勤记录
2.公司人事部门的处理材料 3.通知书(挂号信)
三、新、旧法的过渡问题
四、劳动合同
1、增加约定解除条件
2、社会保险和补充性保险的约定
3、变更工作岗位的约定
4、工资(构成内容)
5、劳动制度的约定
6、试用期的约定 7.工作时间的约定 法律规定
第九十七条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五、企业减少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
一、宏观面
1.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2.劳动保障部门加强监管
二、微观面
1.企业自身的行为
2.规范员工自身行为 企业和员工自身的行为:
1、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关系。
2、依法办事(法律、劳动合同)。
3、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4、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
5、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6、建立和谐、统一的企业氛围。
员工自身的行为:
1、结构:总体素质不高(现状)。
2、做好入职、上岗、在职培训。
3、做好企业文化宣传。
4、加强员工法制教育。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风险与防范---规章制度
劳动合同法风险与防范----规章制度 主讲:郭明华江西理公律师事务所律师
一、相关法条
《劳动合同法》
第4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35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38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第39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第40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劳动法》
第25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87条: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第(三)项中的‘重大损害’,应由用人单位内部规章来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13条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第19条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 》(劳部发[1997]338号)
二、新开办用人单位应依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并在正式开业后半年内将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报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备案。劳动行政部门
在组织巡视监察活动时,要检查新开办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情况,并督促其按时报送备案;对制定的规章制度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不按规定期限报送备案的,应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二、规章制度
(一)规章制度制定与生效
1、制定主体
《劳动合同法》第4条
实行‚协商确定制度‛
并非用人单位单方自行决定
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
由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确定
2、效力
《劳动法》第25条第2项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7条 《劳动合同法》第39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条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实际上被赋予了法律效力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对劳动者进行管理
用人单位依据规章制度辞退员工和处罚员工以及解决劳动纠纷均受法律保护
3、生效要件
(1)民主性
《劳动合同法》第4条
听取意见----→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平等协商
(2)合法性
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前规定了‚政策‛)
《劳动合同法》第38条
‚规章制度‛不合法,员工拥有解约权,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39条
辞退‚问题员工‛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3)公示性
公开和告知
①网站公布
②电子邮件通知
③公告栏张贴
④员工手册发放
⑤规章制度培训
⑥规章制度考试
⑦合同附件
4、内容
以《员工手册》的形式集中体现
① 基本内容
招聘与入职制度、工时制度、考勤制度、假期制度、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福利制度、劳动纪律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安全卫生制度、保密制度、辞退制度、离职交接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等
②特殊内容
员工礼仪守则、员工着装管理规定、客户投诉处理细则、保安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
5、制定步骤
①用人单位提出草案
②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修改方案和意见 ③平等协商确定
④公示告知
⑤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备案(是否备案不影响效力)注:
②③民主程序应保留证据,例如会议记录、签到表
④保留已经公示的证据,例如阅读后签字确认(制作表格登记),公告栏拍照、录像,委托工会公示并保留证据
⑤一定程度上起到证明规章制度合法化的作用
(二)规章制度的审查、修订
建议:
条款要有可执行性,尽量不用‚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严重‛、‚重大‛等词语
常见问题条款:
‚行政人事部保留本手册的修改和解释权,如有变动,将由行政人事部及时通知‛---违反民主程序
‚给公司造成损失金额达到人民币3000元以上‛---对用人单位难以举证
‚上班时间上洗手间不得超过5分钟‛-----不具备操作性
(三)规章制度的执行
1、执行方式
人事部门监督执行、部门主管监督执行、稽查部门监督执行、员工之间监督执行
2、未能有效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形
用人单位败诉原因:
①没有直接的规章制度
②没有证据证明已经将规章制度告知了劳动者
③规章制度有漏洞
④没有证据证明劳动者违反了规章制度
3、违纪处理
①违纪员工自己写事件经过
②制作谈话笔录,让员工本人及领导、同事签字
③违纪行为录音录像
④工资表扣款记录
⑤第三方的证明
(四)员工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劳动合同法》第35条、第40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
1、利用绩效管理制度调整员工岗位的法律风险
对绩效不合格的劳动者进行惩处,实质上是用人单位变更、解除双方已签订的劳动合同
要求协商一致,且书面形式
只有在法定情形下才能解除或终止合同
变更劳动合同唯一例外: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
2、利用绩效管理制度降低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法律风险 实质是单方对劳动合同的变更
一般采用绩效加薪、浮动薪酬
3、利用绩效管理制度解雇员工的法律风险
(1)对绩效不佳的劳动者解雇
满足二个条件:
①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
②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然不能胜任工作
(2)对末位淘汰的法律风险
绩效考核处于末位不等于不胜任工作
第三篇:劳动合同法框架下用工风险防范
《劳动合同法》框架下用人单位用工风险的防范
2007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是我国劳动立法乃至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重要进程,对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劳动争议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劳动法律侧重对劳动者的保护,为用人单位设定了较多的义务,这就使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劳动纠纷急剧涌现,用人单位如果没有完善的劳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很可能在劳动纠纷中失去主动权,面临不利局面。因此,《劳动合同法》甚至被代表资方的声音称为“善意的恶法”。从执业律师的角度来看,以《劳动合同法》为代表的三法一条例,虽然较大地提高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但是如果严格遵守并合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其中对用人单位有利的、弹性较大的条款,规范用工,建立、完善劳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就能够有效避免劳资矛盾,促进企业高效、有序的运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拟立足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就用人单位在用工时的风险及防范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招聘阶段:
用人单位在招聘阶段最主要的法律风险有:因招聘或录用条件不明确,导致用人单位无法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因劳动者未在提供的应聘资料上签字确认,导致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时存在举证上的障碍;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从而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能使用人单位因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违反《就业促进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十条的规定,在招聘时有就业歧视的行为,从而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等。
针对以上招聘阶段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应注意开展以下工作予以防范:
1、明确拟招聘职位的具体要求,细化应聘条件;
2、在招聘启事中明确拟招聘职位的薪酬水平;
3、不在招聘启事中使用带有歧视性的文字,如除岗位性质特殊,不应明确在招聘启事中禁止残疾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聘,并不仅以应聘者为残疾人或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理由拒绝录用;
4、要求应聘者在简历上签字确认简历内容属实,并填写应聘登记表(必要内容有应聘者的个人信息、联系方式、工作经历、奖惩情况、个人特长或与职位要求相关的其他情况说明等)。应聘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投递简历的,应当在面试前要求其携带经签字确认的纸质简历和/或填写应聘登记表;
5、要求应聘者提供与上一个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证明材料;
6、查验应聘者的身份证件,但不扣留应聘者的身份证件、不要求应聘者交纳押金等;
7、将招聘职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明确告知应聘者。
8、招用派遣工的,一般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职位。
二、劳动者入职阶段: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入职阶段最主要的法律风险有:因忽视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或书面劳动合同过于简略,对许多重要条款如试用期、薪酬水平、服务期、商业秘密保护、竞业禁止等没有约定、约定不明或约定违法,导致在纠纷发生时陷入被动地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未依法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并依法向劳动者公示,可能导致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时存在较大的风险等。
针对以上劳动者入职阶段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应注意开展以下工作予以防范:
1、在劳动者入职后一个月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劳动者不同意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将其解聘;
2、书面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有: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3、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需注意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同时,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长沙市市区现行最低工资标准为665元/月、7.5元/小时);
4、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入职培训,组织学习劳动者手册尤其是其中有关劳动纪律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保存入职培训的内容安排记录、劳动者参加入职培训的签到记录以及劳动者领取劳动者手册的记录;
5、劳动者手册或者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且应当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公示。同时,需要保留有关劳动者手册或者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已经公示等书面证明材料;
6、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并明确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7、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并明确劳动者违反保守秘密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8、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不得超过两年)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明确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若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竞业限制条款或协议对劳动者则没有约束力;
9、除上述约定了服务期和竞业限制等情形之外,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10、在书面劳动合同中,最好可以明确用人单位有依照规章制度而非随意对劳动者进行调岗的权利,劳动者服从用人单位依照规章制度所作的安排。同时,在规章制度中就各岗位职责以及调岗、换岗等相关事宜作出详细规定;
11、对入职人员进行体检,并妥善保存体检报告。
三、劳动者履职阶段: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履职阶段最主要的法律风险有:未对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记录,可能导致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时存在较大的风险;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在书面劳动合同的保存管理中过于草率或者随意对劳动者进行罚款等处罚,可能导致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等。
针对以上劳动者履职阶段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应注意开展以下工作予以防范:
1、建立公司劳动者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劳动者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情况,应注意保存书面的证明材料(如考勤记录、劳动者签字确认的处罚告知书等);
2、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3、劳动者因违反劳动纪律等原因被罚款或扣除工资的,罚款额或扣除额不得高于劳动者月工资的20%,且余额不得低于所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
4、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加班工资;
5、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
6、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7、完善劳动合同保管制度,建立劳动合同到期预警机制,避免因未及时续签或重签劳动合同,或未及时办理交接手续而产生“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视为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不利后果。
四、劳动者离职阶段: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离职阶段最主要的法律风险有: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或解除劳动合同未经过法定的程序,可能导致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金;用人单位未保存劳动者的辞职文件或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相关证据材料,可能导致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在劳动争议发生后,未及时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仲裁,可能导致用人单位的合法请求因诉讼时效的经过而无法得到支持等。
针对以上劳动者离职阶段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应注意开展以下工作予以防范:
1、在劳动合同因期限届满而终止的情况下,若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需注意保管有关劳动者拒绝续订劳动合同的书面材料;
2、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主动提出辞职的,应要求其出具书面的辞职文书;
3、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尽可能征求工会的意见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4、发现因可归责于劳动者的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应及时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依法确认;
5、因可归责于用人单位的原因产生劳动争议的,尽可能与劳动者协商处理善后事宜,以有效控制损失;
6、出现劳动争议且双方无法协商解决的,需依法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在与劳动者办理工作交接手续时,注意回收公司的资料及文书,尤其是授权文书;
8、在劳动者离职时,应与其结清工资,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
9、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相信如果用人单位能够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完善公司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的风险防控体系,就可以有效控制用工成本,减少用工风险,实现用人单位的高效运转,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第四篇: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与企业用工风险防范及应对策略
如果您不想收到类似邮件,请发送到:tuidingyoujian@yahoo.com.cn 课 程 背 景
备受社会关注的《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也已通过人大审议,并于2008年5月1日起实行。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于2008年9月18日出台并施行,条例对《劳动合同法》中的很多条款作了明确化的规定,该条例将是用人单位贯彻学习《劳动合同法》的主要依据和帮手,它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此外,《社会保险法》将在本提交人大审议,《企业工资条例》与《工伤保险条例》也在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增强,诉讼成本极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深陷劳动争议之泥潭不能自拔。集体诉讼、群诉案件更是让企业焦头烂额。不可否认,随着新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多数企业已对传统的用工理念和模式进行了调整,但部分历史遗留的社会保险、加班费等问题仍让企业不知所措。
08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仲裁法》的相继出台,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增强,诉讼成本极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深陷劳动争议之泥潭不能自拔。集体诉讼、群诉案件更是让企业焦头烂额。不可否认,随着新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多数企业已对传统的用工理念和模式进行了调整,但部分历史遗留的社会保险、加班费等问题仍让企业不知所措。
本次训练营由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梁老师老师亲自主持,倾囊相授其对典型劳动争议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技巧。同时,为切实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实施《劳动合同法》,指导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减少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我公司决定先收集报名企业目前所遇到的难以把握和操作的实例和问题,收集后统一交由梁老师老师分类整理,在会中分类提出指导意见、解决技巧和办法。更重要的是训练营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各企业对用工模式转变的回顾、总结和展望,使大家能集百家之长,补一己之短。典型问题集体讨论,行业专门问题小组讨论,梁老师专业点评,这样的机会你还犹豫什么?
课 程 特 色 和 收 益
1、掌握企业常见用工风险的规避策略;
2、掌握劳动用工中的疑难法律问题;
3、掌握加班工资成本控制及企业应对策略;
4、掌握典型劳动纠纷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5、掌握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以确保相关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课 程 内 容
一、《实施条例》重点条款的解读
1.《实施条例》关于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新规定; 2.《实施条例》关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约定条款和免责条款的新规定;
3.《实施条例》关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岗位选择的新规定; 4.《实施条例》关于服务期、专项培训与违约金、赔偿金的新规定; 5.《实施条例》对商业秘密保护和竞业限制的新规定;
6.《实施条例》对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投资人和合并、分立的新规定; 7.《实施条例》关于劳动者依法解除、违法解除和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新规定; 8.《实施条例》关于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经济性补偿或赔偿的新规定;
9.《实施条例》关于如何通过考勤制度的设计来实现对员工的日常管理的新规定; 10.《实施条例》对如何通过奖惩制度的设计来实现对员工考核与评价的新规定; 11.《实施条例》对如何设计休假制度及合理确定休假制度的各项工资待遇的新规定; 12.《实施条例》关于新法与旧法过渡、衔接和新法施行时间的新规定及对企业劳动管理的影响。
二、《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应用 1、08年前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条款,在08年后是否还有效?违约金受到限制,用人单位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2、用人单位能否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合同终止条件?
3、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能否终止合同?
4、合同期满劳动者由于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原因续延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是否必须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未续签合同仍留在单位工作,是否属于续订合同?
6、用人单位如何应对及应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7、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约定合同到期后自动延续,或者在合同到期延长合同期限的,算不算续订合同?
8、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继续留用劳动者,但未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是否也需支付两倍工资或视为已经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9、解除或者终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存在什么漏洞?
10、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仍然存续的劳动合同未载明工作地点,工作地点如何确定?用人单位能否调动劳动者的工作地点?
11、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12、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是理解为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还是理解为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需注意一些什么法律问题?
13、《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劳动者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和第四十一条(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吗?如果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是不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1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在尚未用工期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支付经济补偿?双方是什么关系?可否在这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
15、用人单位因产业政策调整、贸易摩擦、食品安全等客观经济情况,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可否裁员?
16、用人单位额外支付的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该一个月工资按照什么标准计算?是按照当月工资计算,还是上月工资、或者是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17、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是否还需支付经济补偿?
18、用人单位依法解除、终止工伤职工劳动合同的,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外,是否还需支付补偿金?
19、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符合法定的解除、终止条件的,是否可以解除、终止?解除或终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是否和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样?
20、劳动者由于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比如未依法缴纳社保、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未依法支付加班费等),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还是从08年1月1日起计算?
21、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还是从08年1月1日起计算?
22、劳动者由于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还是从08年1月1日起计算?
23、用人单位裁员的,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还是从08年1月1日起计算?
2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终止合同的,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还是从08年1月1日起计算?
25、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还是从08年1月1日起计算?
26、劳务派遣中的“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是指什么岗位?用工单位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有何法律风险?
27、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自设劳务派遣单位”一般包括哪些行为?
28、劳务派遣单位能否与被派遣劳动者约定试用期?
29、《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那么,被派遣劳动者能否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30、用工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的,劳务派遣单位能否以此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31、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用工带来的风险以及用人单位的应对措施;
三、企业招聘新员工中的法律风险及控制
1、招聘广告、入职登记表的设计技巧和风险防范
2、严格把好入职体检关,避免成为“职业病”的替罪羊
3、用人单位聘用尚未与其它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员工会有何种法律风险?企业如何合法“挖”人
4、录用手续的办理、新员工入职登记表的设计要求及必备内容
5、试用期、见习期、实习期、合同期、服务期的区别与应用
6、如何约定专门培训后的合同期或服务期和违约赔偿条款
7、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与风险提示
8、社会保险的缴纳及时性与风险提示
9、特殊员工竞业禁止协议的签订与应用
四、企业管理员工跳槽中的常见法律误区及应对技巧
1、误区一:员工提出辞职,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
2、误区二:试用期内可任意辞退员工
3、误区三:员工提出辞职,用人单位不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4、误区四:员工辞职需经单位批准
5、误区五:员工违约,单位可以通过扣留档案、留置工资、奖金或不办理退工手续等手段来制裁员工
6、误区六:劳动合同期满=劳动关系自动终止
7、误区七:为了减少加班费支出,与员工协商确定加班费的金额
8、误区八:给员工出资培训,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同时约定试用期
9、误区九:用“高薪”替代社会保险费
10、误区十:竞业限制补偿金随工资一起发放
11、误区十一:离职员工无权领取年终奖
12、误区十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以基本工资为基数
五、企业辞退、裁减员工中的常见法律误区及应对技巧
1、误区一:员工违纪即辞退
2、误区二:只要在试用期就可以随便辞退员工
3、误区三:考核末位即淘汰
4、误区四:员工失职,给公司造成损失即作辞退处理
5、误区五:公司提前一个月通知并赔偿工龄补偿金即可辞退员工
6、误区六:以员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直接解除合同
7、误区七:员工患病或负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直接解除其劳动合同
8、误区八:随意以情势变更为由与员工解除合同
9、误区九:以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为由辞退
10、误区十:协商解除无协议
六、加班工资成本控制及企业应对策略
1、实例剖析司法实践中企业在加班工资争议中的败诉原因及经验总结;
2、实例剖析司法实践中企业在加班工资争议中的胜诉原因及经验总结;
3、加班工资争议案件中企业的应诉技巧;
4、加班工资的追溯期限及加班工资仲裁时效分析与应对
5、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及支付比率的确定;
6、加班补休的操作与运用技巧;
7、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与不定时工作制如何计算加班工资?
8、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加班,劳动者能否拒绝;未经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自行加班的,用人单位是否需支付加班工资;
9、女职工在“三八”妇女节照常工作的,用人单位是否需支付加班工资;
10、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每周工作6天,每周工作时间未超过40小时,劳动者在周六上班是否属于休息日加班,是否须支付加班工资;
11、用人单位可否约定月薪中已包含加班工资?司法实践中仲裁机构和法院对此约定如何处理;
12、用人单位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加班工资支付操作与运用;
13、加班工资成本控制思路及具体操作方式;
14、从加班工资控制角度重构工资结构的思路及技巧;
15、解读当地新指导意见中对加班工资问题的重大突破以及企业运用技巧。
七、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技巧运用
1、劳动合同内容的填写技巧
2、劳动合同期限约定的技巧
3、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及运用技巧
4、基于加班费下的完美薪资结构设计及加班费的计算与实操技巧
八、劳动争议的处理策略
1、在异地用工发生法律纠纷的处理技巧
2、历史遗留的加班费问题的处理技巧
3、劳动争议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如果发生加班费争议,企业还是员工负有举证责任?
4、劳动仲裁与诉讼与企业的群体影响效应
讲 师 介 绍
梁老师:我国著名劳动法与员工关系管理专家,高级讲师,中国精商培训网劳动法与企业管理俱乐部首席顾问;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梁老师的经典课程《劳动合同法解读与企业应用策略》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巡讲,受益企业达5000多家,深受广大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好评。
梁老师曾多年担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劳动用工风险有深刻的了解,从事法律工作后,专门从事劳动争议诉讼及劳动法律研究工作,处理各类劳动纠纷案件1000余件(包括个人、企业),涉及北京、天津、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广西、山东、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海南、辽南、云南、江西等地,对各地劳动地方法规有较深的了解,对劳动法有很深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并被邀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司法解释》的起草工作,受聘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被多家公司聘请为常年法律顾问或劳动法专业顾问。并长期受邀作为讲师,对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从业者进行劳动法培训。受湖南省人事厅邀请,对该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进行培训。接受过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深圳电视台、荷兰国家电视台、劳动保障报、南华早报、北京娱乐信报、第一财经、法制早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并被新浪网等十余家网络媒体大量转载。
第五篇:《劳动合同法》出新 企业如何应对)
《劳动合同法》出新 企业如何应对
左祥琦 著名劳动法专家
左祥奇:
首先我们大家看一下,劳动合同法,我们现在的一个,从劳动关系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国家从计划体制下,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今天,劳动关系的法律概念是发生变化的,在计划体系上我们的劳资关系并不是一种契约关系,他看成一种行动力的关系,今天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或者说劳动法出台之后,我们的劳动关系把它变成了一种市场化的契约关系。
契约关系以后,其实是一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了,劳动合同里面有一种平等性。具有平等性以后,跟过去的很多的想法,跟概念都是完全的不一样了。但是我们有的人,对这种合同的理解,他就有一点见面了。我建议大家把概念全面起来,劳动关系这种合同关系不是民伤的关系,我们HR管理的人员,包括企业很高级的高级管理层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观念,他认为签了一个合同,双方应该像民伤式的合同一样,严格的履行,如果说合同没有约定的,双方在履行过程当中,所有的事重新协商,协商不一致的话就不能要求员工去做。其实这种说与或者观念是不对的。因为劳动合同,区别于民商式合同的,有几个特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除了有平等性以外,他还有隶属性,还有人身性。我们谈一下隶属性,劳动关系里面,因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为了使用劳动力。
我们说要想使用劳动力,最后获得一个什么效果呢,我们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生产资料,生产资料跟劳动力结合可以创造社会价值,作为企业来讲,有两类,一类向社会提供产品的企业,还有一类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企业,现在看,我们用人单位从签订劳动合同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他要达到他的商业目的,就是说提供产品,或者提供服务。
如果说一个企业他在提供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当中,他不可能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或者很简单的单个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我们很多的企业有自己的,各自职工不同的岗位。我们生产产品有自己的工艺,然后有各种流程,包括我们制造的产供销一条龙等等,像这样的岗位,我们必须得要大家分工合作,在这样一个共同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的环境当中,我们很多企业都知道,要有一个好的生产秩序,经营秩序,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好的秩序,我的商业目的根本没办法实现,你上着班,你想跳舞,他想唱歌就不唱歌,这是不可以的,所以劳动上的规则,就是说这个肯定是需要的。
这种东西我们不可以说,我们给你定了一个劳动合同,我们跟你商量完了合同里面的工资报酬,工作内容等等,我们还要跟你商量,我们有一个规则,这些规则,你看能不能遵守,如果不遵守我们就改一改,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劳动规则,是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你如果不遵守这个规则,那我的生产经营根本没有办法正常进行,我的产品出不来,我给社会提供的服务达不到效果,我的商业目的根本实现不了,这种劳动合同定他干嘛,根本没有必要。
它对员工是有管理的,所以我们看劳动合同法,这次对劳动关系的定义里面说的很清楚。他说劳动关系是指什么,里面提到的是管理。我说你要听。这个隶属就跟平等是矛盾的。隶属是纵向的法律关系,平等是横向的法律关系,在我们工作当中,经常有些企业的HR搞不清楚,在处理哪些问题应该用隶属,哪些用平等关系。有的企业经常问我,某个职工提出了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在合同里面没有约定,我直接按照我的思路去处理这件事,我不管他同意不同意,我的回答是说,具体问题我可能会给他一个回答,我更愿意让大家知道什么呢,你应该搞清楚,怎么去处理这种所谓的,你产生出来的疑问。因此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说你要知道,这个东西他是可以用隶属处理的,还是用平等处理的,你要搞清这个概念,如果没有这个概念,我告诉你今天这个问题怎么处理,你下一个问题还要问我。
我们从劳动合同关系地面,有一个隶属的东西在,我刚才讲的,就是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另外为了保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当中的一些安全。我们会有安全操作规程,我们为了保证生产秩序我们有企业规章制度,这个东西从劳动立法上怎么讲,叫做用人单位定地这些规则,劳动者应当服从。这里面出现了一个隶属,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这类的问题是我们可以直接通过隶属的法律关系,要求员工,按照我们事先订立的制度执行这些,这个没有什么商量的,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法律意识很膨胀,法律意识提高是对的,但是有时候被一些媒体误导,就走向过分膨胀了,我们有一个企业员工签了劳动合同,里面写的各种内容写的很全,就上班工作了,上班第一天的时候,我们告诉他,你这个岗位因为是一种特殊工种,需要事先佩戴好安全用品,才可以到岗位上操作,员工说为什么,我们说这是需要,安全生产的需要,我们的企业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他说你安全操作规定,是什么东西,我不知道,签劳动合同的时候你没有跟我提啊,我还要做这件事,你现在让我做,按照合同的法律的关系,你得征得我的同意,我同意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不同意,你没有权利强迫我做这个事。
他说今天我不高兴,所以我就不同意。不同意就不干了。你总得履行劳动义务吧。上去一干电死了能行吗,不可以,这种东西,同意不同意都得这么做,这就是隶属,我们企业对员工有这样的一种管理权,我告诉大家这种管理权,我们有的时候,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这种管理权有的时候过分的去把它夸大,他认为我既然有管理权,我什么事都可以不征求职工的意见,那也有问题,当涉及到劳动合同里面约定的企业义务,你不想履行,想改变的时候,这个不行了,这个你必须通过平等的法律关系跟职工协商,或者根据事先的约定,或者根据劳动法律里面的规定进行调整。所以我说,我们企业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概念,第一在劳动关系里面,我们要搞清楚,哪些问题是我们从管理上,是可以从隶属的手段直接要求员工,不许做哪些东西,或者必须做哪些东西,而哪些情况发生以后,我们不可以单方面的决定,一定要让员工怎么着,这是要搞清楚的,我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分得那么清楚。我只是告诉大家,要建立这么一个理念,这种理念,是要根据我刚才讲的道理。凡是涉及到企业规章制度管理这方面的生产经营的东西。包括劳动力使用权个支配权范围之内的,都可以用隶属的法律特点对待劳动者,但是如果涉及到平等的,合同约定的各自义务里面,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即使要变更修改,那也要经过协商以后才可以。
另外我特别想强调一点,我们现在的隶属,一定要大家注意,这种劳动合同的隶属,一定要区别计划体制下的隶属,计划体制下,我们管理员工,不光是劳动方面的管理,我们是全方位的管理。计划体制下,一个员工工作的时候,你要负责他的福利,分房,你要负责他的孩子子女入托,负责小孩上小学,所以很多单位过去办托儿所,盖集体宿舍。甚至建小学都有。所以企业都要负责这些事,职工是完全的被你领导的一个个体。尽管法律上我们在计划体制下,没有引入劳动关系的一个概念,我们利用一个政治概念,所谓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取代了法律概念,但实际员工的法律地位,在计划体制下,跟企业不是平等的。他是一种低于用人单位的一种概念,他是一种行政的概念。具体讲一个职工在一个企业里面,在计划体制下,你说什么他必须听什么,我们的法律不调整劳动关系,司法部介入劳动争议,所以他没有办法,他即使有委屈,委屈太大了他就上访,没有别的办法。
计划体制下我们处理员工的时候特别随意,比如说一个员工,跟工作没有关系的时候,说你上街,说他买菜,骑车闯红灯,我们现在知道这样一个事谁管,警察管。但是计划体制下不是这样,计划体制下警察抓住你以后,问你什么啊,哪个单位的,电话是多少,领导叫什么。然后干嘛,给你单位领导打电话,让你单位领导领你走,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在计划体制下,你的所有的事物,都要被企业管理,企业就是政府的化身。他就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所以你就很害怕,我赶紧掏颗烟给警察,说年饶了我得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因为你到了单位以后,单位为你在交通违章上,就要处分你。或者是扣你奖金,或者下一次涨工资没有你的份。你说现在我们不应该管这些事了,这个大家都理解了。
但是有很多东西,大家还是不完全理解。比如说前两天有一个企业,问我一个问题,他说我们单位有一个职工,违反计划生育生了二胎了,我们要不要解除他的合同,我们要解除劳动合同可不可以。这样的逻辑就出来了。我们说他违反计划生育,你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有的企业有这样的内部规定,员工违反计划生育,企业可以开除或者解除合同,但是问我这个的企业没有这样的规定,他下意识的认为,他做了这么严重的违反行为,我们解除合同难道有问题吗,其实当然是有问题的。
员工在工作上表现特别好,业余时间多生一个小孩,跟你有关系吗。多生七个八个你也管不着,人家干得好就行,但是他违反。他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这个是由谁来做,由政府有关部门对他进行处罚。行政处罚。
但是我们有些企业为什么说我们很多企业制度里面,你回去看,很多企业有这种,要生育二胎就开除,为什么有这样的,就是因为我们计划体制下惯用的思维方式带来的,计划体制下,员工计划生育的问题由企业管理,企业内部超过了计划生育,上面给你的招标,最后你企业要被罚。但是我告诉大家,这种事是2002年以后就不存在了,2002年以后我们出台了一个叫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取代了过去的计划生育条例,计划生育法把员工违反计划生育该处罚的行为,由相关的政府行政部门处理。关于违反计划生育的处罚,第一他不可以处罚企业,因为你的企业内部职工计划生育做的不好,上面处罚你,这个不可以的。他是没有任何法律根据的,我们现在是法制化的社会。没有行政法律的许可,是不可以乱做行为的。第二作为职工来讲,对于职工涉及到行政处罚的时候,完成是由行政机关操作,员工违反计划生育这种过错,没有任何的处罚说需要你企业来做,完全是由政府做的。
当然我们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那跟企业还有关系,是有关系,有关是哪块,奖励那块,独生子女费你要支付,甚至员工退休以后,他如果还是独生子女的话,按照规定给他一千块钱一次性奖励。这是法律规定的。从我们现在的药都来讲,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的所谓的行政管理,我们的所谓隶属,对于职工劳动关系里面的隶属性,你管理员工的权利的话,只是局限在劳动管理上,而不再具有行政的色彩,大家不要自己随便的扩大。
另外就是刚才常老师在讲的时候也特意谈到了,企业规章制度的问题,在这儿我想就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它的操作,我在这儿谈一点个人的意见,因为我们劳动法大家可以看到,劳动立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从这样一个规定,我们应该很清楚的看到,规章制度就跟我刚才讲的,他是一个企业通过劳动合同这种隶属特点来管理员工这样一个手段。首先我们要明确,他的劳动企业规章制度,这种规则的制定,他是一个由企业做出,就可以对职工产生法律效力一个单方的法律行为,并不是说非得是双方协商一致的,劳动法里面都没有说,企业和员工应当平等自愿签署规章制度,他说什么,他说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他又说劳动者有四大义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义务,就是要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我刚才讲是一个单方法律行为,跟合同不一样,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
但是劳动法里面,他并没有说,企业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合同法我看他草案的条款里面,试图把这个做了一个解释。所以你看,他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哪些制度,就是安全卫生方面的,职工培训,以及劳动合同管理方面的制度。这个其实就是说,告诉我们大家,这个制度哪些东西我们是要建立的,是要完善的。因为过去很多企业很盲目,说我们不知道,你劳动法里面说哪个制度,到底包含哪些东西,劳动合同法,这次试图把这个方面说清楚。另外我们大家还要注意一下,劳动合同法,从劳动法里面规定,企业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规章制度就是你可以随便的弄。应该怎么弄呢,我们说,规章制度各种企业的内部规则。你是可以单方决定,但是要有一个法定的程序。你必须要程序合法,然后这个制度才产生应有的法律效率。什么样的程序是一个合法的程序呢,这个我们在座的很多企业,其实都没有做到的。
这个也是很多企业在劳动争议败诉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什么呢,就是你这制度写的特别好,结果员工他的违纪行为,你所抓到的事实包括获得的证据,都没有问题,结果员工为了胜诉他挑你程序上的毛病,说你这个制度没有经过民主程序,结果你确实没有经过,这样的制度在我们的仲裁或者司法上,他不能作为一个定案的依据。没有法律上的效率,怎么样才能让它产生法律上的效率,劳动法上没有说,在我们现行的司法解释里面有一个条款,他说的比较清楚,他说企业的规章制度,应当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并且要公示,民主程序规定,公示过的规章制度,就是在企业内部可以具有法律效率这样一个制度。最高法院就什么叫民主程序,他也没有讲,劳动合同法草案,这次他就具体讲了,什么是民主程序。这个刚才常老师提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你制定好了,你不可以直接推出 执行,我说的制度,并不是所有的制度,而是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制度,你说我今天弄一个跟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一些操作流程,这个无所谓的,这个没有必要通过民主程序,你说我弄一个通知,说哪天开个会,这个跟民主程序没有关系,主要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一些内部的制度。这些东西需要通过工会,或者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的讨论通过。
这种讨论通过以后,这个制度就变得法律上规定的程序上德东西,基本上差不多了,你再公示,就是告知劳动者,这个通过不一定啊,或者很难啊,其实非常简单,你想你如果说,弄一个制度,这个制度大体上是符合企业需要的。而且是相对合理的。我们召开职工大会,大多数人没有意见的,因为大家希望企业好,你是一个有必要的,合理的制度,多数人会同意,我们这里面所说的通过,不是每一个职工都同意,而是二分之一以上的通过就通过。比如我们召开职工大会,二分之一以上通过就可以了。
当然你如果说通过工会,我们就把这个制度交给工会,最后他给我们意见,多数的委员通过,那也好。这样的制度,我们在企业内部在发布实施就没有问题的。我们很多企业,其实我觉得,特别是外资企业,有很好的常规做法,他把企业内部的各种制度里面的,跟员工利益有关的,特别是要求员工必须做到,合乎是要求员工必须知道的内容抄出来做成一个册子,叫员工手册。然后员工入职的时候每人发一册,让员工去签收。这样的话,一个非常好的原因是因为第一,你定了一个规则,要员工执行,你根本不告诉他,或者你不充分的告诉他,最后人家做不好,这个东西你再事后处罚他,他也会给你生产经营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们希望大家上来自觉遵守,自觉遵守的前提,就是你要充分的让他知道,这样的册子起的积极作用是非常好的。另外一个你让他领取签收,获得一个证据。
现在我们有很多企业对企业的规章制度的法律定位,没有认识。他们非常担心企业规章制度在企业没有效率,我们现在看到,绝大多数的企业,在企业规章制度问题上是很拿不准的,他们怎么办呢,他们在劳动合同里面是这样处理的。劳动合同里面最后写一句话,他说本单位或者甲方,甲方企业内的下列规章制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什么呢,各种考绩纪律,劳动纪律,各种规章制度,写一堆。意思是什么呢,意思就是说告诉职工,这些东西都是合同里面约定好的,合同的附件你写了,具有与本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他是产生合同效力的,这个员工说对你没有用,或者你不知道,这些都不可以了,因为你签了这个合同,意味着这些东西都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这个在法律上没有问题的。没有任何问题,他的效率肯定是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问题在于什么呢,有一天这个企业人事总监给我们打一个电话,说我们新来一个总经理,这个总经理来了以后,管理上要求特别严,跟我们人事部讲,说你们过去的制度漏洞太多。我们要规范管理,所以首先要把制度修订。就要求我们对过去的制度进行修订,我们把过去的规章制度进行的修订,对员工的管理和约束增强的很多,我们在实施的时候,说劳动合同的一个附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你现在想修订,你订完了以后,不征得我同意我是不认帐,听到职工这样的说法,我们就用变更劳动合同协议书的东西变更企业制度。这是一个劳动合同协议的变更,变更了以后就没有问题的,结果让每一个人签这样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企业他有80%的员工都签了,尽管员工知道,签这个东西对他没有利了,这个对他的约束增加了,福利待遇没有增加。但是大部分职工愿意在这儿干,劳动者永远是弱者,他就不得不去签,而且很多人他觉得,我也不做那些事,我就会签的,仍然有10%多的员工,不同意签,那些员工说了,我认为那个制度更好,你让我签这个制度我不同意,我就不签,人事总监问我,说这个以后我们怎么办。您帮我出出主意,我说这件事,要说出主意太简单了,办法很简单,什么呢,就是你同意变更协议的员工,你用新制度进行管理,没有签你用原来的制度进行管理,企业说这个制度不可能,我说怎么不可能,一国两制嘛,国家都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别看国家可以,国家有他的特殊性,过去就不一样,现在可以不一样,你过去一样的,现在把你把它变成不一样的,这个不行。企业的员工就说了,我们是二等公民,他们是一等公民,很麻烦,我跟他讲,实际上像这些问题,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没有办法帮你了,问题在于我们企业的规章制度,你变成劳动合同复检是没有问题的,法律上的效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不作为合同的复检,他本身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你只要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对员工有同样的管理作为。
所以我们通过这样一个案例,有可以说明什么呢,我们企业在研究工作的时候,有些做法有些事情,你要达到一个目的,可能有两种或者三种方式都可以做成这件事,都可以是合法的,但是你应该选择一个对你操作上最方便的,不至于产生一些尴尬局面的一些东西。我们正常的做法就是说,如果你这个企业把规章制度不作为合同的附件,我通过一个职工代表大会,去讨论通过这个制度,发布实施,当你需要修改的时候,你还需要修订完了以后再通过原来的程序,职工代表大会再讨论一次,如果通过了再发布实施新的制度。我们法律上讲什么样程序制定的东西,你通过什么程序修改就没有问题的,你看你这个企业制度没有写成合同的附件,你就不会出现那样的尴尬局面,说明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的一个地位,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个地位,我讲是法律上的地位。这是我要谈的一个问题。
另外我们谈企业规章制度,就是员工应该遵守,只要我们定的制度是一个符合法定程序的,一个合法的规章制度,员工就要遵守,他遵守,如果不遵守,我们可以对他进行处罚。如果说严重违反了制度,我们甚至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在给企业设定单方解除合同权的,有一个叫过错解除劳动合同,基于员工的过错,导致企业获得单方解除职工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员工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这种行为我不会纵容你,允许企业解除合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你失业,最后你受到一个很重的惩罚,让你去承担法律上应该尽的遵守纪律的义务,包括劳动合同法里面都有规定。这种解除合同不付任何补偿,不能说你有过错,很严重的过错,最后还拿钱奖励你,这是不可能的,不需要提前通知,不需要付补偿。
劳动法里面,他提到了,凡是职工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都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在这次草案里面,加了一个后面的尾巴,他说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按照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应当解除合同的可以解除合同。有人说这两句话表述没有什么区别,确实没有本质区别,但是能够看出来,劳动合同法在这样的一个细节上,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一个就是说,对企业的这种要求就会更高。为什么更高一点,比如有很多企业这么写,特别在员工纪律这一块,企业根据员工违纪行为的轻重酌情处罚。然后就说这些东西,我们弄到一个框里面,你犯了哪个错,我们挑出一个东西,我们认为酌情给你什么处理就处理。但是过去如果说,员工在所谓的违纪行为里面,你拿出以来套用员工的行为,仲裁员法官认为很严重,你解除合同没有问题。但是现在恐怕就不行了,如果劳动合同法将来出台的时候还是这样写的话,就不行。按照你的制度,把严重违反的制度还在里面,还得按照你制度的规定,应当解除合同的。换句话说,你要把员工哪些行为做出了,破坏了你的生产经营秩序以后,你要给他解除合同处理的这类行为,你必须明示,在制度里面你要明确的告知,你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明确的告知,你都不可以解除,他做的尽管很严重,但是你仍然不能解除。这个体现了一个企业,就是说劳动合同法,他对企业的这种完全上的要求又进一步了。
所以我们说,大家注意一下,我们企业的规章制度,我注意到有些企业写的制度还是不错的,比如说他的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你触犯一次我们解除合同的行为,我们叫严重违纪行为,罗列出来归成一类,叫做严重违纪行为,但是你不可以把所有的行为都归成严重违纪行为,有的企业宁严不轻,定的特别严,这也有问题,你上班一年当中迟到一次,说这也要解除合同,这个也太过了。说保持生产上的经营秩序,保持好工作的环境卫生,不许随便吐痰,随地吐痰一次就解除合同,这个过分了,他对你的生产经营影响没有那么严重,你当然没有必要给予解除合同这样比较重的处理。
所以我们说,你应该把各种违纪行为,当然有些行为积少成多,你也不可能让他整天触犯一些小的行为,我们把纪律里面分成轻微的一些违纪行为,一些严重的违纪行为,甚至可以再分为中间一般的违纪行为,你在处罚上轻微可以给一个警告处分,重一点的,一般的违纪可能会有一个扣罚奖金等处分,最严重的可能就是做了一次就解除合同,你把各种违纪行为都罗列清楚,罗列的非常清晰的话,而且事先告诉职工,你在处理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另外我特别强调一下,我们企业现在其实在劳动合同法出题以后,可能更是这样,对于员工违纪来解除劳动合同,可能引发的争议会更多。而且我们说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当中,企业因为员工违纪而解除合同的劳动争议的败诉率是比较高的。最主要的是因为,我们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时候,缺乏一个理念,就是没有真正的依法管理。这个理念是不够的,有些企业,现在似乎有一点意识但是是不够的。因为我们说解除一个员工的劳动合同,应该说是一件对于员工来讲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企业来进无所谓。你想,我如果是一个员工,在一个企业里面月薪拿八千块钱,我贷款房了,把孩子送到一个全日制寄宿的托儿所里面,结果突然有一天煤没有任何准备的,说你做一个错事解除合同,我一下傻了,我的房贷怎么办,我的孩子怎么办,对于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员工来讲是非常非常大的。
解除合同对于被解除的一方都是非常不乐意,你这里面没有瑕疵他没有办法,如果有瑕疵他一定会跟你没完没了,我们很多的劳动争议,就是因为企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就败诉。败诉费是很高的。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你的企业违纪解除合同,应该注意哪几个最主要的点,劳动合同法对将来员工,你解除合同,解除错了,这个法律责任加得很重。
现在先谈一下,企业在处理违纪员工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员工违纪我们一定要处理,我不太赞同有些企业说了,你做了一个很严重的违纪行为,你写一个辞职得了,或者我给你一点补偿金你走得了,我不太赞成这样,因为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是做人情上的东西,企业要想保证良好的经营秩序,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制度,而且要有一个好的制度的执行,在执行过程当中,如果有人破坏了这个规则,你不加以惩罚,实际就是什么啊,对于那些遵守制度的人,遵守规则的人一种打击。他做了这个你不处理,我将来也做,他做的东西没有什么后果,我做的很好,我凭什么。所以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讲,我一直认为,你如果说对于企业,我们看到任何好的企业,他一定是劳动纪律规章制度执行非常好的,一定非常严格的,而且员工做得非常好,你如果不严格的处理,其实带来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对于员工来讲,可能解除劳动合同的一个法律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一个企业能不能保证你制度的长期有效执行的问题。所以对于违纪员工不处理,这是不可取的,从管理上是一个败笔,对于做得好的职工不奖励也是一个败笔,对于做的好的员工不奖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对于那些做的不好的人的褒扬,或者纵容。他做的不好,业绩不好,业绩好的不奖励,业绩不好的人说挺好的,你干得那么好,落得什么了,我们还这么做。所以对企业管理来讲,依法是一方面,奖惩分明是另外一方面,所以我们得做到什么,既奖惩分明,还得依法,这是比较难一点,但是你如果做好了,企业的发展就可以做到持续发展。
我们下面就谈一下,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方面的违纪解除合同的一些问题,我们重点从法律上讲,因为我们没有时间讲管理方面的东西,首先我们注意一下,很多企业违纪解除合同败诉,败诉在证据上,你说了员工有违纪上,结果到了仲裁厅你拿不出证据,很多企业败诉以后,会觉得,对司法有看法。他说你这个太不公平了,明明这件事,他确实做了,结果你让他胜诉。就觉得很冤,我们是有这样的事情。
举一个例子,我们曾经有一个五星级的酒店,特别豪华的酒店。他是一个国外的管理集团来对这个企业进行管理,管理过程当中,总经理是一个意大利人,据说他在南非管过黑人,所以他是很狠的,从管理上讲的很严的,他在管理过程当中,酒店的经营非常好,秩序非常好,但是有一天他听下面有人议论,说晚上有人偷偷睡觉,这个偷偷在夜里上班的时候睡觉,这个也是他们制度不允许的,而且上班睡觉是严重违纪行为是要解除合同的,于是这个总经理有一天,跟谁也没有说,晚上三点半到各个楼层去巡视,检查劳动纪律。在一层一看大厅大堂那边值班的前台工作人员不错,结果顺着楼梯上到二层,到了二层发现不好,二层值班的岗位空着没有人,二层另外一侧有一个咖啡厅,他发现咖啡厅里面也灯光,他一想不对,因为咖啡厅营业到两定,现在三点半了怎么还有灯呢,推门一看,咖啡厅长沙发上,横躺着两个人呼呼大睡,这两个人就是本楼层值班的员工,总经理把他们两个叫起来。告诉他们明天到人事部听侯处理,第二天人事部给他们解除劳动合同,两个员工不服提起仲裁申请,开庭的时候,企业还比较重视,因为总经理处理的这个事,所以总经理亲自出庭,带了一个翻译,带了一个律师。他上来就先把我刚才叙述这个过程,叙述了一遍。然后仲裁对事实进行核实,就问员工,说你们总经理刚才说陈述的这些内容,是不是属实的。两个员工说不属实,不承认,仲裁就要追问,你上班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在工作岗位,两个员工说没有,你们没有坚守岗位你们在哪儿呢,说我们在咖啡听厅里面,说你们为什么要到咖啡听,有一个员工讲了一下理由,他说我个我这个同伴,夜里三点的时候这个同伴突然胃疼,我为了让他减轻疼痛舒服一些,我把咖啡厅的门打开让他躺下,我试图找一点热水和药,帮助他减轻疼痛,就在这个时候总经理推门进来了,他就硬说我们俩睡觉了,其实我们没有睡觉,为了证明我说的是事实,我还有证据,什么证据,拿了一个病例手册,就是当天凌晨两人下班以后,就是七点多钟的时候没有直接回家,去了酒店附近的一个医院,去看了一个急诊,这个员工看的急诊,这个急诊的大夫在病例手册上写了一页纸,上面写,患者自述,夜间三点多钟的时候胃疼,下面写初步诊断胃炎,开了一些常规胃药,员工说,你看,这就印证的我说的是事实,大夫都说我这同伴是胃疼。整个案件审理到这儿,就事实部分,双方再没有新的说法,也没有新的证据了。很简单,这个案子20分钟审完了,调节不成做裁决,这个裁决谁胜诉啊。员工胜诉,这个是肯定员工胜诉的,为什么呢,但是企业总经理不能理解,他说我亲眼看到他睡觉来着,你们让我败诉。他不能接受。我们很多企业说仲裁法院,我们审判都有一个原则,叫做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你这样的一个审判,是以事实为根据吗。他会提出这样的一个疑问。我们看到这个案件,其实对于双方各自的主张,企业主张你睡觉了,职工主张没有睡觉,这个主张双方当事人哪一方有没有充分的证据,都没有,员工的证据是不是好一点,不好,他弄了一个所谓的病例,这个病例其实没有用的,他上面提到的是患者自述,跟他在仲裁的陈述是一个道理,没有什么新鲜的,所以对于这个事情来讲,双方在争议的案件当中,就证据来讲,各自的主张都是当事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而当事人陈述,这个东西也可以互相抵消的,在双方当事人都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自己的主张,我们说应该让谁败诉,有人说应该让企业,凭什么让企业,双方当事人都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大家注意谁败诉啊,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败诉,并不一定是企业,在双方对各自的主张都是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因为人家另一方当事人根本不负有举证责任,我根本没有举证,你举证不充分,都要败诉。
有些人说员工真睡觉了,你处理了,你不是违背事实吗,你仲裁机构也好,你说认定员工没有睡觉,你能做这样的事实认定吗,当然不能。也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实认定,人家仲裁员在写裁决书的时候非常简单,五分钟写好了,让你败诉,败诉的关键就是一句话,他说什么,他说企业以员工上班睡觉为理由要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并没有证据。至于睡不睡觉对于仲裁员来讲不重要。这里面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我刚才谈到呢,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样一个审判原则,这里的事实,我们通常人把它误认为一个客观事实,实际上他这里面所说的事实,不是客观事实。他是一个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跟客观事实有的时候有差别的,因为在民事上的纠纷,或者劳动争议上的纠纷,不是像刑法一样一定要追求客观,我们追求客观,有时候没有手段,或者很难追究到,或者没有必要的,比如说两个人在一个房间里吵架,吵了很长时间,但是我们听不到他吵的内容,两个人出来以后,我们大家问,你们俩到底吵什么了,结果两个人分别告诉我们吵的内容不一样,我们怎么判断两个人在这个房间里,发生了怎样的客观事实,能判断吗,根本无从判断,这件事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其他人没有办法知道,像这样的东西,我们在司法上,是不可能追求,那个客观事实。有的时候追求不到。我们采用的一个处理方法,就是说,认定是一个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什么啊,证据证明的事实叫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应该跟客观事实相一致,但是实践当中有很多的情况是不一致的,但是没有办法。所以我们说,企业处理员工问题上,你说员工有违纪了,你要对此负举证责任,更何况我们最高法院里面有司法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企业负直接的举证责任。对于收集员工的证据,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意识,怎么收集,说这个案子总经理一个人去检查怎么收集,有些人在下面说带一个相机,给他照下来,这是一种收集证据的手段,或者你可以两个人或者三个人,或者多几个人一起去检查,有一个互相印证即使一个人去没有关系,你最简单的,你发现两个人睡觉,不给他叫醒,打一个电话叫上几个保安来证明,也很好的,对于证据的意识,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处理员工违纪,产生劳动争议,败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事实上,我们很多企业是什么状态呢,我们有的企业就这样。
部门经理说了,谁谁违纪,我们得解除合同,你请示主管,说处理,就处理了,处理完以后,你到仲裁厅一看,事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了解,原来部门经理说的不对的,这个部门经理有错吗,不见得有错,因为我们说,员工从他在部门工作,在具体的岗位上违纪有一些员工发现,报给领班,领班报给主管,主管再报告给部门经理,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口口相传的过程,口口相传有很大的传导误差的,所以传到最后,我们小的时候做一个野营拉练,有的时候做的游戏,长长的队伍第一个人说一句话,一直传到队尾面目全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遇到员工违纪需要解除合同的,你要怎么办,先把事实搞清,最好把证据固定,员工让他自己写一个经过,他这个经过,那就叫铁证如山。这个东西永远翻不了案。如果他自己不写,我们可以让在场的其他员工写,写完以后给他固定下来,你不要后写,有的企业后写,我现在了解清楚了,我处理,不让员工写,有了争议案件的时候,在仲裁诉讼的时候你再收集证据也是可以的,可是那个时候麻烦的,很多员工在写证言的时候,我印象当中是什么,似乎,好像大约这个词上来了,这个就完了,在证言里面出现这种言语的,都不能采信证据。员工有时候这种表述是故意的,为什么呢,他不能不给你写证言,在你这儿工作,但是他不愿意得罪同伴,一起工作他么多年,现在员工被解除,让他通过我一个证言败诉,他不就得罪人了,所以当时固定证据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说,还提到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企业规章制度,你有一个违纪事实以后,还要用规章制度去引用,注意我们在写的是我们很多企业,我们企业会写有这样有弊病的东西,比如说员工做某个行为就解除合同,我们很多企业经常这样说,员工违反操作规程情节严重解除合同,要不然就是违反操作规程情节恶劣,这个就很麻烦了,因为将来情节严重,情节恶劣,这个事是没有一个标准来评判的。像这样的一种不太好测量的词,我建议大家不要往上写,另外一个很多企业会写那种,他不写情节严重,他说员工故意违反操作规程。这个看起来没有什么毛病,但是有一天员工违反了操作规程之后,给企业造成一个设备的损害,结果你修理这个设备花了十几万,更可恶的是他这个违章操作,还导致了一个员工的工伤伤得很重,造成这样一个后果企业肯定解除合同,员工申请仲裁,他说违纪事实我承认,造成的后果我也承认,但是我为什么觉得这个解除合同不对呢,是因为我不是故意的。你说故意违反操作规程才解除合同,我真不是故意的。故意不故意在他大脑里面,我说把他脑袋打开,打开也看不到,这是没有办法的,为什么我们说刑法上有故意杀人罪,你别跟人家比,人家有刑法的规定。人家有刑侦手段,有预审,你有吗,你不可以,你跟员工谈话,多谈两小时,员工说非法拘禁,所以我们的一个办法是什么呢,就是只追求他的行为对生产秩序经营秩序的破坏程度,或者说影响程度,不考虑主观因素,你这个有没有主观故意,都给生产经营秩序造成的破坏,那都要得到这样一个处理结果。你学的是交规,我们交规写得很清楚,没有说故意闯红灯的。
我前几天接受了一个处罚,我们看这个录像,他过路口,他在前面有一个大公共,绿灯一起过,结果大公共过到一半的时候,变成红灯了,但是他看不见,结果过到一半大公共可以过去,因为前轱辘要是过去的,已经是绿灯了人家可以过去,人家没有问题,结果他老先生也看不到就跟着过去了,被照下来了,最后要接受处罚,他觉得很冤的,他说我真不是故意的,警察说故意不故意跟我没有关系,你破坏的这样的秩序,造成的事故的隐患,就得接受处理。所以我们的制度里面要注意这一点,再一个我们需要注意一下,我们的制度很多企业抄,一个纪律,一个行为,对你的生产秩序破坏跟你的生产经营的需要,不是根据别人的需要,有些行为可能是大家共通的,比如说上班不许旷工,上班不许打架,这是共通的。我们现在举一个最简单的,很多企业遇到的,上班在工作场所吸烟,这个要不要定为违纪行为。有些企业说要定,有些企业说没有必要要定,这个不一样了,如果说我这个企业是一个工业企业,我是一个生产车间,车间里面都是机械加工的设备,这样的企业我定规章制度里面,我能把上班在工作场所不许吸烟当成违纪行为吗,不能,为什么不能。人家车间里面的工人,一天八小时在这儿辛辛苦苦,特别车工站在这儿,每天靠上下午十 分钟时间吸烟,还你说不许吸烟。这个职工不能接受。有人说吸烟破坏环境,破坏空气质量,你这么说更外行了,你一定没有进过车间,进了车间你就知道了,那个车间别说吸一颗烟,吸50颗烟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你进去闻到的是什么,机油味,还有烟味,你这点烟味算什么啊,正常的讲,总经理也好,部门经理也好,你到了车间看到大家在热火朝天的工作,你都得掏一棵烟上去。你定了以后倒不好。
但是如果说我们这个企业是在一个五A级的写字楼里面办公,我们是一个IT企业,人家楼道到处贴的禁止吸烟,然后我们的工作环境很好,一半都是女同志,其中还有一个怀孕的,这时候你吸烟就不行了,这个我们企业要定上班在工作场合吸烟不行。这是违纪行为。但是这个违纪行为不能定成严重的违纪。定成因为违纪过了。结果严重违纪解除合同,您的技术总监就是一个大烟鬼,解除30次都可以了。
但是假如说我这个企业是一个专门生产烟花爆竹的礼花厂,这个条款怎么定啊。一定是最严重的违纪行为。上个月我看到一个新闻报道,一个火药厂,爆炸原因有待查明,但是在现场发明烟头跟那个有关,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企业制度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要盲目的学别人。另外一个我们还需要注意,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程序要合法。我们很多企业不注意程序,认为员工违纪事实抓的很瓷实,制度规定的很好,要处理,处理完了要倒霉。
我们有一个企业在劳动争议的时候证据没有问题,足可以让仲裁机构认定员工有严重违纪行为,而且规章制度和引用都没有问题,结果企业败诉了,为什么败诉了,职工请的律师,最后递上了一张纸,谈话笔录跟单位的工会主席,有工会主席的签字。律师问你们单位有个叫什么什么的员工您知道吗,工会主席说知道,律师接着问,这个员工被解除合同了你知道吗,工会主席说知道,您什么时候知道的,在什么情况下怎么知道的,工会主席说,我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我中午上食堂打饭的时候看到了贴了一个公告,我就知道了,结果企业败诉了,为什么败诉,我们现在工会法,包括新的劳动合同法,都有这样的程序上的要求,叫做什么呢,企业要解除劳动合同,要事先通知工会,工会首先有一个知情权。工会认为这个解除合同违法,或者违约的,可以要求你重新做处理,或者要求你纠正。用人单位就要研究工会的意见,重新做出决定,再一次通知工会,这样一个规定里面,对于解除合同来讲,工会没有否决权,他也没有决定权他唯一有的就是一个知情权,和一个叫做认为你违法和违约以后的修改建议权,这两个权益可以理解为程序上的东西,我认定要解除的员工,我解除了,工会不同意,我仍然维持这个意见,但是你没有履行这个程序,仲裁的时候就叫做程序不合法,就要败诉。这个败诉很冤的。更何况是什么,如果企业因为解除合同,最后被仲裁委员会撤销,或者法院撤销的话,带来的法律后果是非常重的,我们新的劳动合同法里面有这样一些条款,他说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员工说不要求恢复劳动合同怎么办,仲裁委员会就要裁决你支付他补偿金,但是如果是劳动合同法将来出台还是这样的话,他可以说,你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了,用人单位应该按照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赔偿,如果一个违纪的员工,本来破坏你的生产经营秩序,你处理他,为了震慑其他人,或者为了更好执行你的制度的话,结果处理完了以后你败诉了,你不但要给职工补偿,还要双倍的补偿。
所以这样一个法律责任的加重,对于企业来讲,就要求必须要非常规范的做这个解除合同。如果不规范的话,你的法律责任很重,重到你已经无法忍受了。所以我为什么讲解除合同,讲这么多呢,就是因为如果不告诉你们这些东西,你现在还好,现在该怎么着怎么着,将来可能就惨了。这是我要讲的一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