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支六合与干支的八种关系
地支三会:
寅卯辰相会为木
巳午未相会为火
亥子丑相会为水 地支六合:
子丑相合化土
寅亥相合化木
卯戌相合化火
辰酉相合化金
巳申相合化水
午未相合化火
地支三合:
申子辰相合化水
亥卯未相合化木
巳酉丑相合化金 天干五合:
甲己相合化土
乙庚相合化金
丙辛相合化水
丁壬相合化木
戊葵相合化火 地支相刑: 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 恃势之刑
未刑丑、丑刑戌、戌刑未 无恩之刑 子刑卯、卯刑子 无礼之刑
辰午酉亥自刑
重点是:丑戌互刑,辰未互刑(其它的刑可不考虑)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
丑未相冲
寅申相冲
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
巳亥相冲 重点是:阳冲阳,阴冲阴。除了四土外,对冲的双方都还是克的关系。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午卯相破
申巳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干支之间的生克方式有八种:生、克、会、合、刑、冲、破、害
第一种:生。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给予扶持性的施予。生有给养、生育、庇护、支持和文饰等义象。受生之五行增力,主生之五行减力。未戌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生金。
第二种:克。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给予压迫性的制约。克有管束、压制、牵制、打击、剥夺、攻伐、摧残和杀戮等义象。受克者减力,主克者也减力。
第三种:会。指五行中的某一行汇聚一方之气,组成强大阵营,所谓物以类聚,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也是生的一种特殊形式。会有同类相聚、同气相求、会合、聚会、荟萃等义象。
第四种:合。指五行中的两种或三种五行串通一气,组成联合团体,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也是生的一种特殊形式。合有合伙、合作、和好、结合、合住等义象。合的具体方式又分为干五合、支三合、支半三合、支六合、支拱合、支暗合、干支合等七种。支拱合如亥未拱木等;支暗合如子戌合等支中藏干相合者;干支合如戊子等天干与坐支藏干相合者。
第五种:刑。指一种或两三种五行施行自我折磨或相互折磨、相互制约。也是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刑有刑罚、刑伤、折磨、虐待和阻滞等义象。
比如某人受了刀伤,如果是他人所为,就是相刑;但如果是他自己所为呢,就是自刑啦。大凡自作多情、自找没趣、自找麻烦、自作孽、自己打自己嘴巴、自己关自己禁闭、自己诅咒自己、自己虐待自己、自残、自寻短见等等,都是自刑。
第六种:冲。它指两种方位对立的五行相互冲战,是五行之间一种猛烈的交流形式。冲有冲击、冲撞、冲突、冲动、冲开、冲散、冲破、冲掉、冲走、冲出、冲进等义象。
第七种:破。指两种五行的藏干之间相互破坏。它也是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破有破开、破坏、破败、破损、破散、破伤等义象。干支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是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等复杂的,因为干支五行就是模拟世间万事的符号。母子之间是相生,夫妻之间是相合,但他们之间也有矛盾,世界上有不少母亲虐待子女,子女伤害父母,夫妻互相折磨、残杀的事,就是生合之间的破。
第八种:害。指两种五行之间相互妨害,也是克的一种表现形式,又叫相穿。害有妨害、损害、迫害、陷害、谋害、残害、杀害等义象。比如丑午相害,是什么在相害呢?是丑中的癸水要谋害午中的丁火,午中的丁火却在残害丑中的辛金,而己土又在杀害丑中的癸水,外面看是午火生丑土一团和气,里面却演着武打戏。
第二篇:机构改革八种关系
机构改革应关注并处理好八种关系
周志忍
随着九届人大的胜利闭幕,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已进入实质阶段。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这次机构改革应该关注并处理好八种关系。
一、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关系
作为一场大规模的活动,机构改革首先应该明确所追求的“产品”是什么。对决策者来说,“产品”实际上是机构改革所追求的目标;而对社会和公众来说,它又是评价机构改革成败的标准。
机构改革的直接结果是机构的精简、结构的合理化、部门之间关系的理顺、公务员总规模的减少和素质的提高等等,而它的影响可能涉及到政府的资源配置、行政能力、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等。前者可以说是机构改革的“中间产品”,后者才是机构改革的“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只是最终产品的“毛坯”或过渡阶段,机构改革应该着眼于最终产品或“成品”。忽视最终产品而集中于中间产品,机构和人员精简指标落实以后就认为大功告成,可以说是前几次机构改革的教训之一。
关注重点从中间产品向最终产品的转移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改革对政府财政的实际影响—机构人员精简后是否能真正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2.改革对政府行政能力的实际影响—职能优化、关系理顺是否能加强政府的宏观行政能力,包括科学决策能力,规划能力和协调能力;
3.机构改革对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实际影响—机构优化和公务员素质的提高是否反映在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上;
4.改革对政府管理水平的实际影响—机构改革是否促进了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内部标准和外部标准的关系
评价机构改革的成败可以有内部标准和外部标准。内部标准是以政府自身为中心的,具体表现为政府机构内部的完善与合理化。外部标准是以社会为中心的,即从社会的立场评价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如果说机构改革实现了政府机构自身的完善与合理化,这种完善只能通过对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体现出来。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内部标准评价机构改革的成就,忽视了评价的外部标准,造成了内部标准与外部标准的脱节。这次机构改革应该扭转这种思维定势。
如果说处理好第一种关系强调的是把注意力从“毛坯”转到“成品”的话,那么,处理好第二种关系强调的是把改革评价标准的“政府”中心转到以“社会”为中心。关注焦点从内部标准向外部标准转移的实质是,从社会的立场和视角评价机构改革,保证改革给社会和公民带来实惠。
关注重点从内部标准到外部标准的转移应注意以下问题:
— — 1.政府财政负担减轻和财政状况改善的社会后果,即它是否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机构、人员精简是否采取向社会转移负担的形式;二是财政状况的改善是否以增加项目开支、减少行政开支,减轻税负等形式回报社会。如果机构、人员精简带来的财政节余主要用于政府部门设施和办公条件的改善,可以说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应该带来的实惠,改革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2.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的体现形式。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而评价效率高低也有内部标准和外部标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强调评价工作效率的外部标准,就是说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应反映在公民办事时社会成本的降低上。
3.政府部门管理水平和效果改善的体现形式。机构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强调评价改革的外部标准,就是要从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的规范程度等方面来评价改革的实际效果。如果机构改革后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扭曲和割裂市场的现象得不到遏制甚至愈演愈烈,改革得成效同样会大打折扣。
三、政治目标与操作目标的关系
机构改革的目标可分为政治目标和操作目标。政治目标主要用于改革的政治动员并为改革赢得广泛的政治支持,因而它具有笼统、抽象的特征。操作目标则是政治目标的分化和具体化。
应该说,从决策者的指导思想上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改革并没有把中间产品作为追求的目标,也没有仅仅用内部标准来评价改革的成效。“精简、统一、效能”等曾是改革的指导原则,而“精干、廉洁、高效、充满活力”等,则是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目标表述过于笼统、抽象,“成品”缺乏描述和测量的具体尺度。于是,机构、人员数量的减少就成了改革成就的唯一标志。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关注中间产品而忽视最终产品的后果。
这次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应该说,这仍然属于改革的政治目标,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和操作化。
政治目标向操作目标的转化可以举例说明如下:
1.“办事高效”—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测定标准和方法。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高低需要有客观、科学的测定标准和方法,没有对效率水平的科学测定就不可能有效率的提高和改善。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为测定政府部门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做出持续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比如,平均个案处理时间、反应速度、单位成本等是效率水平的反映,而“差错率”、“准时率”、“顾客满意率”则是服务质量的反映。国外的测定标准和方法不一定完全适应我国的情况。但是,国际经验充分证明,缺乏效率的具体标准,追求办事高效就难以取得成效。
— — 2.“运转协调”—降低公民办事的“社会成本”。社会成本指的是公民到政府部门办事所付出的经济开支、时间、精力的总和,这一总和通过一定的方法换算为统一的资金单位。社会成本概念是英国政府为社会保障服务部门设计的衡量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示标。政府部门关系理顺、运转协调的主要标志,应该是公民办事社会成本的降低。如果公民办事依然关卡林立,一个项目审批依然需要上百个公章和半年甚至数年的时间,政府部门关系的理顺和运转协调只能是一句空话。
3.“行为规范”—评价行为规范程度的尺度和标准。衡量政府部门行为规范化程度可以有宏观标准和微观标准。宏观标准如政策的可预测性、政策的稳定性、依法行政程度等等。微观标准则包括职责权限的明确程度和百姓对此的知晓程度、处理事务是否有统一的标准、执法是否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官员自由处理权的合理限制等等。不论宏观标准和微观标准,都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客观的测量尺度。
4.“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评价适应程度的维度和客观标准。行政体制是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同样不能仅靠主观判断。历次行政改革都涉及到行政体制适应性的判断维度(如政府职能、政企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但对具体的评判标准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例,我们提出了“从计划调节到市场调节,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转变,但转变的程度依然缺乏具体的测量标准。
总之,注意力从政治目标向操作目标的转化,就是要根据改革的政治目标,设计一系列具体的、可观察的甚至量化的指标和评价尺度,作为改革的努力方向和评价改革成就的具体依据,推动各个政府部门脚踏实地地工作,避免形式主义。
四、显性膨胀与隐性膨胀的关系
机构膨胀可以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显性膨胀表现为“回潮”,即精简了的机构和人员重新膨胀,它多发生在机构改革以后。隐性膨胀的形式则多种多样,它既可能发生在改革以后,也可能发生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通常所讲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实际上指的是显性膨胀。这次机构改革应该注意隐性膨胀的问题。
政府机构隐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举例如下:
1.名减实不减。机构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数量减少了,但实际工作人数并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加。有的增加了编外临时工作人员,有的则长期无偿借用下属单位的工作人员。
2.减人不增效。这里的“效”主要指经济和财政收益。减人不增效表现为工作人员数量减少了,但这种减少没有落实到财政状况的改善。由于有些机构的改革采取了简单的“翻牌子”的形式,人员裁减采取了重新分类(即从公务员转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形式,结果是改革的指标达到了,但“吃皇粮”的人数没有减少,公务员的工资支出总量没有减少,行政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没有减少,“吃饭财政”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更为严重。
3.转嫁负担。在前几次改革中,政府部门向社会转嫁负担的现象相当普遍。其表现主要是运用政府权威,迫使下属企业或事业单位按原行政级别安排精简下来的它们并不需要的— — 行政干部或行政人员。其结果是下属企事业单位效益的下降。政府膨胀转移到企事业单位的膨胀,头部消肿消到了腹部。如果从社会的角度看问题,这种消胀并没有减轻社会的负担,不符合给社会带来实惠的原则。
4.撤消机构而不削减其权力。这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某些部门的性质由行政部门改变为行业总会,但其原有的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级别没有根本改变;二是精简下来的官员建立隶属于原行政机关的公司,依靠行政机关的权力从事经营活动。这些新的部门和机构依然拥有公共权力,但追求的是企业目标即赢利。其弊端显而易见:翻牌公司对企业的控制更严,攫取利润更合法也更贪婪;权力进入市场,滋生腐败;垄断经营,造成市场失范,阻碍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如果这样,机构改革的实际结果会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背道而驰。
五、改革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任何大规模的机构改革都是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评价改革不仅应看取得的成果,而且应关注付出的代价。只有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才能对改革做出科学的评判。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机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效果并不容乐观。比如,我们对机构改革减少了副职职数、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实现了领导干部的年轻化等成就津津乐道,但是不应该忘记,这些成就似乎并不一定要通过涉及数百万人的大规模的机构改革来实现。这些可以说是机构改革的副产品。由于在主要产品方面并不很成功,前几次机构改革从成本收益看效果不尽人意。强调关注成本收益的关系,就是要对前几次改革的得失进行认真的检讨和反思,特别是对“失”的方面进行深刻的分析,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如果采取“成绩为主,缺点也有”的教条式的态度对过去改革的成就津津乐道,我们就不可能有进步。
六、“拆庙”与“建制”的关系
鉴于我国政府机构的现状和改革的特殊性,这次改革采取了“先拆庙,后建制”的激进方式,并明确了这次改革的过渡性质。人们对机构精简合并,人员削减与分流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困难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但是不应忘记,与“拆庙”相比,“建制”的任务更困难,更艰巨。强调关注拆庙与建制的关系,就是要使大家明确,不论经历了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拆庙”的完成也只是改革迈出的一小步,更艰巨的“建制”任务还在后头,来不得半点松懈。
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重视拆庙而忽视建制,可以说是国际上机构改革中的通病。国外一学者曾经说过,以撤消合并部门、裁减公务员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历来是行政改革的热门,因为机构改革见效快,成就便于观察,也易于向公众和社会炫耀。资料表明,国外大规模机构改革绝大多数发生在大选前后,成为政治家争取选票的手段或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首选课题。但是,热度高降温也快,政治家的关注点很快转移到其他方面,对机构改革后深层次的建制问题失去兴趣。其结果是,机构改革往往是行政改革诸方面最不成功的改革。西方学
— — 者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政治过程固有的短视”,认为它是政治家“高时间贴现率”造成的必然后果。
中央明确指出这次机构改革依然具有过渡性质,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过渡性可以有两层涵义:一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机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类似的机构人员削减和调整以后还要进行;二是机构和人员的大规模调整以后,要抓深层次的建制问题。笔者认为,后一层涵义更为重要。
建制问题涉及到部门职能的调整与落实,权力的合理分配和权责的明确化,工作程序的重新设计与规范化,效率、效能、服务质量的测定标准和改进措施等。这些并不象机构精简那样具有轰动效应,但对机构改革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七、择优与择劣的关系
机构改革要实现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目标,人员裁减过程中的择优机制尤为重要。任何政府在裁员时都力图遵循择优原则,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择优与政府择优的竞争。社会吸纳机关富余人员同样要遵循择优的原则。社会择优必然意味着给政府部门留下相对较弱的人员。“一流到外企,二流进合资,三流去银行,四流留机关”的说法,就是社会择优与政府择优竞争的可能结果。
2.政府裁员管理的非理性。在社会择优与政府择优的竞争中,政府部门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政府部门裁员管理不够科学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西方流行的“后进先出”(即最后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最先被裁减)的说法,就是裁员管理非理性的表现之一。
3.部门之间的不平衡。每次机构改革和调整都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部门要加强,有的部门要削减。这可能导致一种结果,需要加强的部门中不称职的人员继续留用,面临削减的部门中优秀的人员也得“走路”。这种由部门“命运”不同带来的“留劣排优”,可以说是裁员管理非理性的另外一种表现。
总之,政府裁员必然引发社会择优与政府择优的竞争,而政府部门在竞争中并不具有优势。作为补救措施,裁员管理的理性化十分重要。对这次机构改革来说,裁员管理的理性化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在宏观层次上,需要建立部门之间的平衡机制,通过高层协调来达到统筹规划,避免各部门自行安排可能带来的“留劣排优”现象;在微观层次上,应根据新职能新任务的需要,完善并明确公务员素质的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完善拟留用人员的选择机制和选择程序,避免选择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正之风。
八、内脑和外脑的关系
机构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所以保持一定程度的权力集中和决策的封闭性是必要的。但机构改革同时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需要专家的介入。处理好内脑和外脑的关系因此十分重要。如果说“拆庙”阶段要求权力相对集中和决策的相对封闭性,那么“建制”阶段迫切需要的是专家
— — 的咨询和介入。否则,机构改革不可能达到即定的目标。
记得韩国在实施政府职能调整时,总统行政改革顾问委员会曾经把当时政府正在履行的职能归结为近百类共两千多项,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职能优化方案。英国在推行“执行局”机构改革两年后,曾邀请法国的专家组对改革的进展和阶段效果进行评估,以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并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国机构改革的总方向和目标已经确定,但政治目标向操作目标的转化需要专家的设计,改革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解决需要专家建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拆庙以后建制阶段面临的任务技术性更强,如部门权责的划分和调整、工作程序的科学设计,社会成本的核算,效率、效能的测定标准和方法,行为规范的设计等,因而更需要专家的介入、研究和咨询。
鉴于这次机构改革对我国和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人们对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寄于厚望。本文提出八个方面的问题,旨在引起深层次的思考。笔者相信,在全国人民对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具有高度共识的基础上,有中央的坚定决心和正确领导,借鉴并吸取前几次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这次机构改革一定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行政研究信息》第17期(1998年5月24日)
— —
第三篇:树立正确权力观 应该处理好“八种”关系
树立正确权力观
应处理好“八种”关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四次党代会、区人大四届一次全会精神,深化“治庸问责”、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全区上下正在开展“树立正确权力观,提高行政执行力”的大讨论活动,个人认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应处理好“八种关系”,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为民所执”。
一、处理好做官与做人的关系
党员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好做官与做人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党员干部的个人形象,也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做人是做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再做好官。一个人做人能否做到公平、正直、廉洁; “公生明、廉生威”。主政一方,你的一言一行都被下属及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是最好的工作方法。身教胜于言教,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严禁下级干的自己首先不干,做人能够做到这样,则这个地方“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大有“政通人和”的基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人民群众的褒奖”,人民群众对执政是否满意是检验评判做官好坏的唯一标准。
二、处理好做官与做事的关系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心中所想是“做官”还是“做事”,不仅仅是个意识问题,更是个立场问题,是群众利益和个人利益哪个是第一位的问题。
如果只是为了“做官”,那势必会事事以“做官”为重、坚持为“做官”服务,而不是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坚持为群众服务。即使在某个阶段或某种程度上也可能会给群众办些实事、好事,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非为了群众而是为了自己,因此这种“正面效应”是有限的,不可靠的。一旦觉得为群众服务的某项工作有碍于自己的仕途或对自己升迁意义不大或自认为升迁无望时,就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损害到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甚至滑入腐败的泥潭。
仓埠街系新洲区 “老三镇”,目前街级实力、财力、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区的排序与大街身份完全不相适应。我们需要大量做实事,肯干事、敢担责的干部为街级经济发展、增加街级财力去为之努力,为之奋斗,能做事的干部才是做好干部的前提。
三、处理好惜权与揽权的关系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铭记这个道理就会懂得珍惜,要对自己岗位权利有一种敬畏之心,时刻警惕权力的滥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是惜权。与之相反个别党员干部对于对自己或小团体有油水、有来头、有人情、且轻松易做的事抢着干,唯恐别人参与,任人唯亲,听不进不同意见,独断专行,这是揽权。仓埠街需要珍惜岗位,努力工作的干部,不要揽权不作为的干部。
四、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到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作为共产党的干部,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有权力就有责任,权力与责
任是对等的,有权就有责。仓埠街城镇面貌的改观、基础设施的改善、改变经济发展落后的格局,需要大量做实事、敢作为、有作为的人。造福一方,改变仓埠街面貌需要一大批有责任心、有能力、有作为的领导。每一个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奉献,不是索取的工具;权力是责任,不是组织对自己的补偿;权力是重担,不是贪图享乐的温床。
五、处理好权力与执行力的关系
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决定执行力。正确的权力观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服务于人民”的理念。有了这一理念则有如下执行力:一是为民服务的执行力。要求切实、高效履行政府和人民赋于的权力,努力面向基层,为基层服务,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执行力和行政效能;二是厉行节约执行力。要求按上级规定,控制发文、会议和其它费用,实现节俭、节约;三是制度建设的执行力。要求辖区内企业和机关、党员、干部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落实“一把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否则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会乱套。
六、处理权力与利益的关系
领导干部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建设,正确处理权力与利益的关系。领导干部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党员领导干部要从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追求公众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随着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又不可避免地想追求个人利益。作为领导干部,如果经济人本
性压倒了道德责任自律意识,对金钱的贪欲战胜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对奢侈生活的追求冲破了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就会产生腐败的动机。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只有树立勤政为民、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才能抵御和消除腐败。
七、处理好权力与能力的关系
作为领导干部,除了拥有相应权力和具备与这些权力相适应的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具有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人格魅力。作为领导干部,不论能力强弱、素质高低,都要务必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不忘加强学习、注重修养、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只有做到权力与能力同时出众并且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的“三无”境界。只有努力达到和尽力保持在学识、能力、品行等方面的并驾领先,才能更好地赢得组织和群众的双重理解、普遍信任和共同支持,才能不负众望最终有所作为。仓埠街街级经济是否发展、排位是否靠前、社会是否稳定是检验权力与能力的标准。
八、处理好权力与约束的关系
党员干部的权力是有限的,约束是无限的。约束可分为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约束等,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象成克杰、胡长青就是典型的案例,他们成为高级领导干部后没有很好的约束自己,最终成为历史的罪人,所以党员干部应从腐败案件中吸取深刻的教训,自觉做到接受各种约束,使手中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
到按政策法律法规用权,公正、公开、公平用权,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前提下用权。
“树立正确权力观,提高行政执行力”是当前的一项政治任务,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都应与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与,正确处理好以上“八种关系”,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官,不断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做到常充电、莫触电、多放电,为推动我区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共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六合小学爱与责任实施方案
“实施爱与责任教育 践行四满意提升教育形象”
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六合小学 2013年4月5日 六合小学“实施爱与责任教育 践行四满意提升教育形象”
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教育局下发的“实施爱与责任教育 践行四满意提升教育形象”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为巩固教育行风建设成果,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纠正教育不良风气,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整体形象,特别是切实提升教师职业素养,通过实施“爱与责任”教育,努力打造一支“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根据《阿荣旗教育局关于开展“实施爱与责任 践行四满意 提升教育形象”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实施爱与责任教育,践行四满意,提升教育形象”主题活动,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教育局的工作部署,践行 “四满意”(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当人民满意的校长、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紧紧围绕爱与责任这一主题开展活动,通过贴近实际、内容充实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建设一支富有爱心、敬业爱岗、学识精深、淡泊名利、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构建和谐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实施爱与责任教育,践行四满意,提升教育形象”主题活动,实现“一个目标,两个转变,三个下降,四个规范,五个提升”,并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创先争优。
一个目标:以全面提升六合小学行风建设总体水平为目标,确保广大家长们对我校教育的满意度逐年上升。
两个转变:师德、师风向更好的方面转变,行风、校风向更好的方面转变。
三个下降:学校教育信访举报数量有所下降、学校违规办学现象有所下降、教师违纪违规行为有所下降。
四个规范: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从教行为;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
五个提升:教师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有新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有新的提升,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有新的提升,学校各项工作和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升,主题活动中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有新的提升。
三、工作重点
(一)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大中小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规定(试行)》。做好春秋两季开学时的收费检查,加强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保持治理教育乱收费高压态势,严禁乱补课、乱办班、乱招生、乱收费、乱订滥发教辅资料,防止出现反弹和新的乱收费现象,切实维护政策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规范从教行为。积极开展“爱与责任”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增强工作责任感、为人师表,弘扬优秀师德风尚,树立教师良好公众形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当人民满意的校长。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禁行性规定》、坚决制止收受家长财物、教师有偿家教、打骂体罚学生等以教谋私行为。对师德失范举报,有报必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坚决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
(三)规范行政管理行为。以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主要从改进作风、严肃纪律、提高效能、优化服务、依法行政、创新工作、创优业绩等七个方面,引导教师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学先进、赶先进,凝神聚力、拼搏创新,使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工作措施
(一)明确责任
明确领导班子的责任。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教育系统的主题活动,并负责对班子成员履行主题活动的职责监督检查;班子成员对分管部门的主题活动负具体领导责任。
(二)落实制度
1、深化校务公开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校务(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完善公开程序,规范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和载体,充分发挥职代会的监督作用。
2、全面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通过公示栏等形式在学校醒目位置予以公示,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三)强化考核
1、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定期通报学校主题活动情况,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
2、加大活动考核力度。将主题活动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与个人奖金挂钩,与职务评审挂钩,与教师聘用挂钩。
3、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按照“从严治教、从严治校”的要求,严肃整顿主题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收受家长财物、教师有偿家教、打骂体罚学生等师德师风失范的教师,特别是情节比较严重、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的,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
(四)加强宣传
1、加强内部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对校风、教风和学风重要性的认识,确保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在思想上认识到位,行动上执行到位。
2、强化对外宣传。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广泛宣传教育行风建设的新政策、新举措、新成果,努力做到报纸有文,建立宣传栏,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教育系统的良好氛围。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3月)
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2、召开“爱与责任”主题活动动员大会,征集社会意见、规范和健全师德制度、签定“教职工师德承诺书”,通过宣传发动,让每一位教职员工明确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和具体要求。
3、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职工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写好学习笔记,并在活动将结束时组织检查评比展览,以巩固学习成果。
4、在学校文化长廊开设师德建设专栏,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在教师中大力宣传一批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优秀教师,树立一批“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师德典型,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师德事迹,营造人人讲师德、树师风的浓厚氛围。
(二)自查自纠阶段(4月)根据工作的重点,认真检查,深刻反思,问题要找准,根源要查明,分析要透彻。
(1)在教育思想方面,查有没有违背教育方针、政策的言行。(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查有没有无故不上课、调课、无教案上课、不批改作业、接听手机等误人子弟的现象。
(3)在工作方法上,查有没有体罚、侮辱、讽刺、挖苦等有损于教师形象的现象。
(4)在教学评价中,查有没有按学习成绩排列座位或歧视学生的行为。
(5)在社会活动中,查有没有赌博、酗酒、行为不检点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具体实施阶段(5-10月)
1、建章立制。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方面管理制度,使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
2、重点整改。针对上阶段收集的整改意见和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改进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责任。严格按照开展主题活动的要求和实施方案,把各项具体活动分工到人,明确责任,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四)总结阶段(11-12月)认真总结主题活动,及时上报活动总结。
附六合小学“实施爱与责任,践行四满意”活动领导小组
六合小学“实施爱与责任,践行四满意”
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侯 振 岩
成员
曹 靳 赵 周 初玉 洪 国 连 立军 臣 臣 生 凯矫 万 文
第五篇: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八种方式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八种方式
找学生谈话,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常用方式。成功的谈话,会使学生受到启发、鼓励、教育,从而成为一次加油站,扬起前进的风帆;反之,会使学生消沉、迷惑、萎靡不振、情绪波动,导致事与愿违。所以,班主任要切实做到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针对不同的事件和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的谈话方式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教育。
一、谈心式。
这种谈话方式是在无拘无束中进行,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强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师生双方畅所欲言、推心置腹,句句中的,语语含情,这种谈话方式让学生能够接受,心领神会。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了解学生情况和班级情况时使用。二、鼓励式。
这是一种对自信心不足学生较为适合的谈话方式。自卑、自信心不足是学生前进和学习的大敌,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利用其点滴进步,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我,明确目标,更上一层楼,相信“我能行”!三、引导式。
这种谈话的方式突出教师的“引”“诱”“启”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名人事迹、警句名言,周围的好人好事等榜样力量来引导、诱发、启迪学生,从而使其通过对比、反思来找到自己的不足。这种方法看似蜻蜓点水,实质上是作用巨大,一般适用于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四、安慰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者无故犯错的学生。他们的心灵往往接受不了挫折的打击,因为自己本身就很内疚、自责,容易背上思想包袱。这时,班主任要及时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来帮助其分析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让他们在班主任的温暖和爱心的呵护下树立信心,迎头赶上或改正不足。五、渐进式。
有些错误,学生事后虽然后悔,唯恐让老师和同学知道后不敢抬头见人(诸如偷拿了他人的学习资料或学习用具时等),这时班主任若在理由充分、事实确凿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渐进入心的谈话,要比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当头一棒好得多,以免造成学生的顶牛、无法收场的结局,乃至学生丢脸引起的更大问题的出现。当然,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不要曝光、不要扩大,以免引发更大后果。六、激将式。
对于好胜心强、而自我认识评价过高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浮躁自满、不踏实的学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效果更好。班主任在谈话中通过反复表扬好的同学来激起他向上奋进的欲望。七、直入式。
对于辨别是非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说,他们一般不喜欢老师谈话拖泥带水、拐弯抹角浪费时间的谈话。所以,班主任在与这些学生谈话时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一下子触及要害,尽量压缩谈话时间。八、预约式。
这种谈话方式是班主任事先通知学生,让其在谈话前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使其在回想近期表现的基础上,自我反省,自查不足,让谈话更为有的放矢,班主任不过是进行点拨和启迪作用,但是能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