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循证医学
基础医学院08级临床本科 姬泽萱 2008065256
1提出的问题: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和展望 P:乙型肝炎患者
I:中医,西医,中西医联合治疗途径 C:无
O:对慢性乙肝的作用 2检索方法
打开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首页,进入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标准检索,主题搜索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搜索结果六千多条,再在结果中搜索2008-2010文献,选定其中五篇。再进入万方医学网,搜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从搜索结果中选定其中五篇文献。3评价文献
评价的文献是《干扰素对58例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1)真实性 本篇的目的是研究干扰素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如何,收治的58例乙型肝炎患者,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l0次全国病毒件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而不是为了试验而凑的数。
(2)重要性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目前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是全球性未得到解决的健康问题。因此,研究它更好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3)严谨性 在试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试验原理来做,没有逃避出现的问题。严格按照统计学标准计算试验结果,在保肝对症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乙型肝炎在HBVDNA阴转、HBeAg阴转、肝功恢复方面和单纯保肝对症治疗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适用性 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引言: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目前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部分甚至会演变为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目前,我国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2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500万人。慢乙肝在中西医均为疑难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对于本病,中西医界都进行过不少积极的探索和讨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全球性未得到解决的健康问题。所幸的是近年来在乙肝的诊治方面的进展,似乎呈加速度的趋势,显示了人类可以攻克乙肝的希望。寻示新的治疗方法,仍是摆在全球传染病医生与肝病科医生面前的重大课题,而采用中西医治疗不适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现状和展望作一综述。1 西医治疗
西医认为慢性乙肝系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主要经输血、注射和母婴、密切的生活和性接触传播。一般认为HBV不直接损害肝细胞,而是通过宿主的免疫应答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1.1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干扰素主要通过诱导人体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或分子,干扰HBVmRNA的形成和转录,达到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已有10多年历史,它是目前抑制乙型肝炎复制最有效、最有希望的药物【2】。拉米夫定作为第一个获批准的口服抗HBV药物,其问世推动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进程,标志着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入核苷类似物治疗时代【4】。目前还有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泛昔洛韦和单磷酸阿糖腺苷等用于临床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临床上单用一种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容易反跳和肝功能波动等。不少学者使用不同抗病毒药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彭军等【7】将6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3组: 干扰素组18例、拉米夫定组21例和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组24例(联合治疗组), 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表示干扰素α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二者具有明显的抑制病毒复制的协同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 免疫调节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和免疫耐受以及免疫调节功能异常,目前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不能在人体内彻底清除,因此停药复发率较高。而免疫抑制剂既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还可以识别和破坏乙肝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予以清除。但其应用缺乏针对性,虽有一定的疗效,但疗效有限,尚有待进一步研究【9】。1.3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将治疗性基因导入发生病变的细胞内,以替补突变基因的功能或封闭异常基因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基因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基因策略、反义寡核苷酸、核糖核酸酶、干扰蛋白和DNA疫苗治疗等【4】。2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湿热毒邪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正气虚弱、脾胃功能受损是发病的主要病机,肝郁血瘀是病理变化的核心【10】。中医固然要辨证论治,但近年来多从中医单方及单味药角度评价乙肝疗效【9】。2.1 中医单方治疗
林怀德【5】等观察门诊病历120例,以珍珠珍珠荃茂汤(白花蛇舌草159,叶下珠巧g,黄茂3鲍,郁金159,虎杖159,苦参巧g,丹参309,仙灵脾15g)为基础方治疗慢性肝炎。治疗组药物以清水600ml浸泡30分钟后,以中火煎煮为150ml,上午温服,药渣加清水400ml,复煎为120ml,下午温服,每日一剂。疗程结束后,基本痊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1.6%。说明珍珠苓芪汤对于改善气虚毒蕴证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和改善肝功能方面作用显著。
王高力【8】等人等观察门诊病历32例,以护肝活血汤(茵陈20g、田基黄20g、赤芍30g、当归10g、丹参15g、郁金15g、生黄蔑15g、白术20g、猪荃15g、构祀子15g、青皮10g、板兰根20g、陈皮10g、生甘草6g)治疗慢性肝炎。以传统中药煎法,上药水煎2次,共取药汁5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日1剂,每周6剂,停1天,总疗程8周。疗程结束后2例慢性肝炎应用护肝活血汤二个月后,显效14例,占43.7%,总有效率为843%。表明护肝活血汤有明显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以降酶和消除黄疽效果最著,且稳定,对于改善备清蛋白含量,纠正血球蛋白比值等方面也都有确切的疗效。2.2 单味药治疗 我国传统中草药中有许多单味中草药对HBsAg有体外抑制作用,如叶下珠、虎杖、赤芍、大黄、板蓝根等。部分中药如当归、人参、黄芪、柴胡等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活巨噬细胞、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激活T、B细胞以及诱生细胞因子。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叶下珠抗乙肝病毒的作用【4】。3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除了选用疗效肯定的西药抗病毒治疗外,同时加用中草药治疗,既可以提高抗病毒疗效又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证,改善肝功能,同时又有起到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中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1】。近年来临床报道中西医联合治疗慢乙肝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疗效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组。孙晓平【6】等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8例,对照组: 单用拉米夫定(葛兰素威康公司生产, 每片 1 0 0 r a g)100mg,每天1 次,口服。治疗3 个月为1 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中药物, 药物组成: 柴胡 8 g , 当归、白芍、丹参、郁金、白术各10g,鸡骨草、垂盆草各 15g。纳差苔腻者加陈皮、鸡内金、炒二芽各 10g;舌红少苔、口干不欲饮者加沙参15g,麦冬、枸杞子各10g;黄疸呕恶者加茵陈30g,黄芩、半夏各10g,黄连6g;口苦便结者加熟大黄、槟榔、枳实各10g;胁痛喜叹息者加香附、延胡索、川楝子各 10g。每日 1 剂,水煎, 早晚各服1 次,每次100~200mL。2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治疗组44 例经过治疗后,显效31 例,有效11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44 例中,显效14 例,有效18 例,无效12 例,总有效率为72.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总有效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黄国栋【3】等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4例,对照组:单纯服用托米呋啶片.每日1次,每次100 mg,13服:可加服肝泰乐片和维生素C。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用中药治疗。方用:柴胡、白芍、虎杖、板蓝根、紫草、佛手、郁金、鸡内金各10 g,百花蛇舌草、黄芪各30 g,炒白术、赤芍、桑寄生各15 g,丹参20 g。煎药取汁300 mL,2次/d,早晚分服。两组组均3 mo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采用统计学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4 展望
由于目前尚无一种完全有效的药物抑制和杀灭病毒。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除了选用疗效肯定的西药抗病毒外,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也有广阔的前景,在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对机体的免疫调控作用,不仅有益于慢性乙肝,对原发性肝癌也是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从现阶段来看,临床上广泛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引进循证医学的方法,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 考 文 献 周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108-109.2 邢增柏.干扰素对58例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中华民族民间医药.3 黄国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评价.临床医学工程,2009,16(9):79-80.4 黎琮毅,欧华军.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治疗现状及展望.青岛医药卫生,2009,41(2):141-143.5 林怀德.广州医药大学.珍珠荃茂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 孙晓平,彭德东.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优势对比.中外医疗,2008,25: 67.7 彭军,杨巨武.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09-1910.8 王高力.护肝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9 张莎莎,吕文良,张旭,陈兰羽,李川.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吉林中医药,2011,31(1)10 吴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治疗.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195-197.
第二篇: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的治疗进展
北京林业大学
题目:
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的治疗进展 姓名: 学号: 班级: 院系:
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的治疗进展摘要自从1966年发现乙肝病毒(HBV)以来,我们对于乙肝病毒的了解越来越深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世界上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除了可导致每年大约50 000 病人由于急性感染而死亡之外,乙肝病毒可致3亿5千万病人慢性感染。肝硬化和肝癌是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最重要的远期后果,可导致每年大约470 000病人死亡。虽然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在不断的被发现,但是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仍不断发生。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前言
乙型肝炎是我国感染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万人。乙型肝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发展,将会演变成为肝硬化和肝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日前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国内外厂泛的共识是通过药物治疗长期或持久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本资料就近年来抗乙肝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评价作一综述,以期增进乙肝药物治疗的效果。
正文
流行病学
如同丙型肝炎病毒一样,乙肝病毒是通过非肠道途经传播的。乙肝病毒感染后的慢性化与感染的年龄有关:对于婴儿和年龄小于1岁的儿童,其感染乙肝病毒后发生慢性化的危险性是90%;对于年龄在1-5岁的儿童,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则
降低为2%。世界上不同地区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不同,流行率比较高的地区有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的赤道区域等。不同地区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也不尽相同:围产期垂直感染以及儿童时期的感染是亚洲地区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经;在非洲大部分的乙肝病人是在童年时期通过水平传播患病的;在西欧及美国等工业化地区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体液等方式传播的;在东欧地区则与医疗器械的重复应用以及不适当的消毒方法有关;大约有30%病人的传播方式不清楚。
我国是乙肝高地方性流行区,据2002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估计约1.1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的1/3。其中慢性乙肝约为2000~3000万例。全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约30万例。虽然我国属于HBV高地方性流行区,但各地一般人群的HbsAg流行率分布并不一致。其中以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最高,达12%以上;内蒙古、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较低,约为5~6%;其余各省市自治区为8%左右。
微生物本身是造成疾病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遗传学而言,基因本身又决定了微生物的众多生物行为。因此不同基因型(genotype)的HBV 也会有不同的生物特性,如致病力或对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反应等。在亚太地区,HBV 基因型主要为B 型和C 型,在欧美和印度等国基因型则以A 型和D 型为主。
早期研究者根据HBV 血清免疫扩散实验结果,曾将HBV 分为4 种不同的血清型(serotype)。依据是HBV表面抗原(HBsAg)存在的2 对各自单独表现的决定子, d/ y 和w/ r ,这4 种血清型具有一个共同的决定子a。据此,4 个主要的血清型分别为adw, adr, ayw和ayr。对应于决定簇d 和y 的HBsAg第122
个氨基酸分别为赖氨酸和精氨酸,而决定簇w 和r 所对应HBsAg第160个氨基酸则分别为赖氨酸或精氨酸。
目前已有A~ H 8 种HBV 基因型被鉴别。不同基因型HBV 基因体差异大于8 %。基因谱显示,B 型和C 型较为接近,F型与其他型HBV 关系最为疏远, 基因体差异甚至可高达14 %。也有学者尝试以S 基因比对来进行分型,以S 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大于4 %作为分类的基准,结果和基因体全长分型结果相当吻合。A 型主要分布于北欧;B 型和C 型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远东地区;D 型分布较为广泛,见于地中海沿岸、近东、中东;E 型则见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F 型较常见于美洲大陆;G型发现于法国和美国;H 型则最近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发现。B型再细分为亚洲亚型Ba(B2)和日本亚型Bj(B1)。亚洲亚型Ba散布于亚洲,在前C 区和C 区发生与C 型病毒重组的现象。日本亚型主要分布于日本, 在前C 区和C 区无重组的现象。A 型中包含了非洲亚型,与D 型类似,会发生前S1 区第1 个至11 个氨基酸缺损的现象。有学者将C 型分出澳洲亚型;将F 型细分出F1 亚型和F2 亚型。台湾的研究表明,不同籍贯的患者有不同的HBV 血清型。以长江为界,北方人所感染的HBV 主要为adr型,而南方人或台湾原住民则主要以adw型为主。台湾的另一项研究表明,122 例不同临床病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adw型占70 % ,其余为adr型。约80 %的adw血清型基因型为B ,10 %为C 型,其余为F 型或A 型。所有adr血清型皆为C 基因型。中国大陆B 和C 基因型最为常见(分别为41 %和53 %),少数为A 和D 型,B型主要在南方,而C 型则多在北方、中原和华东地区。
慢性乙肝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疾病经济学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每年的直接医疗费用为20477元,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为36323元,而失代偿性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分别为36757元和38267元,据此计算,我国每年因慢性乙肝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9000亿人民币。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是在肝脏发生明显损伤之前抑制HBV的复制。治疗的初期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阻止肝脏损伤;治疗的远期目标是清除病毒,阻止疾病向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展,延长生存期。抗病毒治疗还用于防止肝移植后、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时乙肝病毒的再复制。因为目前所有的抗病毒药物不能有效的清除cccHBV DNA,所以实现长期清除HBV的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两种方式:免疫调节和抑制病毒。肝移植可用于对药物治疗无效的终末期肝病患者。
1.干扰素-α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免疫调节、抗增殖和抗病毒特性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α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自1992年批准应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来,在许多国家干扰素是第一个被批准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药物。通过对498例接受3-6个月干扰素-α治疗的病人及339例未接受干扰素-α治疗的病人并且随访6-12个月的临床资料的荟萃分析发现:干扰素-α诱导HbeAg、HBV DNA以及HbsAg的转阴率分别为33%、37%和8%,而对照组分别为12%、17%和2%(p=0·0001, p=0·0001, and p=0·001)。与HbeAg持续阳性的病人比较,实现HbeAg血清学转化的病人发生与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危险性降低。
HbeAg的血清学转化率与治疗前ALT的水平密切相关:ALT两倍升高者的HbeAg血清转化率大约为5%-10%;ALT升高2-5倍者为30%-40%。其他
可以提高治疗应答率的因素有女性、HbeAg阳性、病史短、病毒水平传播以及有急性黄胆性病史。经干扰素治疗后,原来HbeAg阴性的病人反跳率要高于HbeAg阳性的病人。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已经被熟知,较重的不良反应需要调整干扰素的剂量甚至是停用。目前,由于口服抗病毒药物具有给药容易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干扰素的应用在减少。
2.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
将普通干扰素-α结合在聚乙二醇分子上而产生的Peg-IFN-α延长了普通干扰素的半衰期。Peg-IFN-α在治疗丙型肝炎取得优于普通干扰素的疗效后,开始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以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的病人,疗程6个月,并随访24周,病毒及生化均应答率为24%,而用普通干扰素治疗者应答率为12%。在一组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中,单一Peg-IFNa-2b治疗52周,随访26周,HbeAg的阴转率为36%。这些结果显示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Peg-IFN至少和普通干扰素的疗效相似,甚至可能优于普通干扰素。
3.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似物可以降低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但是没有免疫调节的作用。现有的核苷类似物可以使血浆DNA水平下降3xlog10- 7Xlog10,但几乎不能根除病毒,常需要长期给药以达抑制病毒的目的。
1.拉米呋啶(3TC)
作为第一个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呋啶在1996年投放市场。3TC作用于乙肝病毒逆转录酶的YMDD位点,这个位点与HIV的逆转录酶相同。拉米呋啶对
HbeAg阳性、HbeAg阴性及干扰素治疗失败的病人均有效。每日拉米呋啶100mg,治疗一年有效抑制DNA水平,并改善肝组织学。
拉米呋啶治疗HbeAg阳性的病人1年,HbeAg血清转化率为16%-17%,而安慰剂组仅为4%-6%。在血清转化后再继续用药3-12个月,可以减少停药后的复发。对于HbeAg阴性的病人,拉米呋啶可以使2/3的病人病毒量降低到105 copies/mL以下的水平,并且转氨酶恢复正常,而安慰剂组仅为6%。拉米呋啶的远期效果有改善肝脏组织学、维持血清转化和减少肝癌的发生。拉米呋啶对包括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肝硬化病人仍然有效,并且可以防止肝移植后乙肝病毒的再发。拉米呋啶主要的缺点是YMDD变异,1年变异率约为24%,4年变异率在67%左右。
2.阿德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是腺苷类似物,2002年由美国FDA批准上市。两个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探讨阿德福韦酯的疗效:第一个研究中,世界范围内的1515名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接受阿德福韦每日10mg、30mg或者安慰剂治疗48周,10mg组HBV DNA水平下降3.52 log copies/ml,30mg组下降4.76 log copies/ml,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并且生化及组织学改善也优于安慰剂组;但HbeAg的血清转化率较低,30mg组为12%,10mg组为14%,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6%。第二项研究对象是HbeAg阴性,HBV DNA 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这些病人随机的接受阿德福韦每天10mg或者是安慰剂治疗48周,阿德福韦组有51%的病人病毒复制得到抑制,而安慰组则没有;没有病人获得HbsAg阴转;阿德福韦组的肝组织学改善率为64%,而安慰组仅为33%,有统计学差异;阿德福韦组的ALT复常率为72%,安慰剂组为29%。
阿德福韦对野生株病毒和拉米呋啶耐药的病毒有同样的作用,并且对肝移植者也有相同的作用。阿德福韦以原形的形式从肾脏排除。大剂量的阿德福韦有肾毒性,但是目前的推荐剂量(每天10mg)是相对安全的。因而在服用阿德福韦过程中监测肾功能非常重要。对肌酐清除率低于50 mL/min以及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需要调整药物剂量。HbeAg阳性的病人服用阿德福韦2年的耐药发生率为1.6%,明显低于拉米呋啶。
3.恩替卡韦
恩替卡韦(ETV)已经被美国FDA批准治疗初治和拉米呋啶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恩替卡韦对于野生株及拉米呋啶耐药的变异株都有效。2项Ⅲ期临床研究评价了恩替卡韦的疗效:HbeAg阳性的乙肝病人,服用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有69.0%的病人HBV DNA<400 copies/ml,有21%的病人发生HbeAg血清转化。HbeAg阴性的病人接受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有91%的病人血清 HBV-DNA <400 copies/ml,而拉米呋啶组为73%(P<0.001)。
4.治疗性疫苗(1)重组乙肝疫苗
曾有临床研究表明标准的乙肝疫苗(GenHevac B)可以抑制HBV的复制。一项包括118例乙肝病人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单用乙肝疫苗(preS2/S vaccine,GenHevac B; Pasteur-Merieux, Marnes la Coquette, France或 S vaccine(Recombivax Merck & Co., Westpoint, PA, USA)治疗6月后,治疗组的HBV清除率和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随访12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未发现HBsAg消失的病例。另一项对22例乙肝病人的研究显示,乙肝疫苗(包含pre-S1, pre-S2 和S)不能诱导HbsAg特异性Th1淋巴因子和
HBV特异性CD8+T细胞。因此虽然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但是还不足以打破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状态进而清除HBV。
(2)T-细胞疫苗
T-细胞疫苗含有以共价结合的几种成分:源于HBcAg氨基酸18–27的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决定族;、源于破伤风类毒素的T辅助细胞抗原决定族和两个分子的棕榈酸,这种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够诱导HbcAg特异性的CTL反应。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3)DNA疫苗
DNA 疫苗含有编码HBV抗原的基因序列,可以在体内指导合成HBV抗原,进而诱导免疫反应。体内合成抗原的抗原提呈比较适当,可以诱发机体强烈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这种新型的疫苗可以克服传统疫苗的免疫失败并且有望成为有效的治疗性疫苗。动物及临床实验表明,DNA疫苗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以及抗原特异性的CD8+T细胞,CD8+T细胞能够分泌IFN-c,溶解提呈HBsAg CTL抗原决定族的靶细胞,并且DNA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是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评价DNA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5.拉米呋啶-干扰素联合治疗
联合应用病毒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目的是提高病毒清除率,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病毒清除率。因此不推荐在临床上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
6.拉米呋啶-阿德福韦联合治疗
对拉米呋啶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在拉米呋啶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对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炎症的程度是有效的,对伴有免疫缺陷或是失代偿性的慢性乙
型肝炎都有很好的疗效。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对这部分病人应用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的治疗应答(HBV DNA < 105和ALT正常=,因为对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同时耐药的事件很少发生。可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因此此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推荐应用于伴有免疫缺陷的或是失代偿的慢性乙型肝炎;对其他病人则不推荐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7.拉米呋啶-皮内注射乙肝疫苗联合治疗
有研究显示:联合应用拉米呋啶-皮内注射乙肝疫苗比单用拉米呋啶可以提高病毒清除率、ALT复常率以及HbeAg的血清转化率,降低治疗后病毒的复发率,并且少有并发症发生。
8.特殊人群中的乙肝病人
(1)与艾滋病病毒(HIV)合并感染
因为艾滋病病毒和乙肝病毒的感染途经相似,所以这两种病毒合并感染比较常见。当有HIV存在的情况下,HBV更不易清除,并且肝损害的进展快、向肝硬化的发展也快。拉米呋啶每日300mg 可用于治疗HIV 和 HBV的的双重感染,但是比单一HBV感染,合并感染时HBV更容易发生YMDD变异。阿德福韦酯对HIV 及 HBV均有抗病毒作用,但是对HIV有效的较大剂量的阿德福韦酯有肾毒性。Tenofovirdisoproxil对HIV和HBV(包括野生型和YMDD变异型)均有效,有望成为有效的治疗HBV和HIV合并感染的药物。
(2)接受肿瘤化疗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乙肝病人
慢性乙肝病人在接受肿瘤化疗或是骨髓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病毒的复发,从而导致严重的肝炎。因此在肿瘤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之前,应该首先控制好乙肝的病情。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对这类病人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结论
其实,一般的乙肝病人跟正常人没什么差别,如果转氨酶特别高就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多休息,而一些适量的运动和家务是可以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生活更是跟正常人基本一样,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了。但要注意的是,携带者也要定期监测,半年左右检查一下。而肝炎经常活动的病人则要遵医嘱,听医生的安排。对待乙肝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平和,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要先平和一点,不能自己吓自己,但是也不能过于放松,要科学对待。专家指出,乙肝患者只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忌烟酒,注意饮食,并且在正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处治疗和定期随访,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重要的是要及时抑制病毒复制。另外,乙肝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肝病,同时还要医治心理的创伤。理智对待,不急不躁,主动就医,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和掌握肝病常识,杜绝盲目投医,避免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不要滥用药物和滋补品,坚信医学发展终将彻底治愈乙肝。
参考文献
1、孙伟,李静,李娅娟.慢性肝炎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中国药房,2002,13(5):308.2、Janssen HL, Gerken G, Carreno V, et al.Interferon alfafor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increased efficacy of prolongedtreatment, The European concerted action on viral hepatitis B [J].Hepatology,1999,3(1(1):238-243.3、CraxiA,Cooksley WG.Pegylatedinterferons for chronic hepa-titisB[J].Antiviral Res,2003,60;87-89.4、Arose Y,TsubotaA,SuzukiY,et al, A pilot study of thymosinalph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Intern Med, 2003,42(10):941一46.5、SarucM,OzdenN,TurkelN,etal.Long-term outcomes of thy-mosin-alphal and interferon alpha-26 combination therapy in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negative chronichepatitisB[J].J Pharm Sci.2003,92(7):1386-1395.6、Lee TD, Sadda MR, Mendler MH, et al.Abnom:al hepatic me-thionine and glutathione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hepatitis[J], Alcohol ClinExp Res, 2004,28(1):173-181.7、Ihdici B, Bosnak M, UcmakH,et al.Failure of therapeutic vac-cination usin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vaccine in the immu-notolerant phase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J].J Gastroenterol Hepato1,2003,18(2):218-222.8、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徐巍,苏乐群,李宏建(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山东济南25UU14)
9、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吴伟,(综述)葛宪民2(审校)(1广西合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浦县536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人医院,南宁市530021)
第三篇:中西医治疗面瘫
中西医治疗面瘫
【导读】:
又是一年过去,在告别2011年的时候,心里真不愿意去告别。似乎一切尘埃未定,似乎……很多似乎、似乎。纠结的一年,很多想告别的,很多想实现的,都未能如愿,无论你实现与否,无论你如愿与否,时间的脚步没有等你的止步,2011,来得太快,2011,却又太早离去。掀开记
中西医治疗面瘫
真实案例:
我是一个个体商户,繁忙和压力是我生活的主旋律。每天应酬不断,两个月前的一天晚上有个饭局,很晚才回家。回家后觉得浑身燥热,就把空调开到21度,由于非常劳累,我很快就睡着了。喝了酒后半夜口渴难忍,于是起来找水喝,突然感觉面部比较麻木,右侧面部不能动弹。
出现不良症状后我也没怎么在意,以为是酒喝多了的缘故,第二天醒来应该就没事了。结果当我第二天醒来洗脸的时候发现我的脸一边大一边小,说话也变得困难了,声音明显改变,还不能正常吃饭喝水,眼睛闭合不严,时不时的会流眼泪。我的家人在得知我的病情以后,马上陪我去了我们家附近的一家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我被确诊为急性面瘫。由
于离家近的缘故,我选择这家医院进行急性面瘫的治疗,医生介绍说用针灸就能治好。在医院接受了一个月的治疗,但是效果真的很微弱
后来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得知我的情况后,给我带回来几盒药说是能够彻底治疗面瘫,我接过产品看了看是【乾正康】,当天就让女儿帮我贴了上去,半个月后,说话不再困难,眼睛也可以慢慢闭合了,一个月后,眼睛不再流泪,两边的脸看起来也开始变得均匀起来。不到3个月我的急性面瘫就完全好了,再也看不出我曾经是个得过面瘫的人了!【乾正康】真的很神奇,非常感谢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健康。中西医治疗面瘫
健康专家提醒:
1、面瘫的预防还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电脑,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疾病的康复。
2、还应膳食合理,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的食品,同样有利于预防面瘫。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桃、葡萄、苦瓜、茄子、青椒、韭菜,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另外还要吃一些米面、粗粮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力。这也是对于面瘫的预防方式。
3、空调、风扇是最常见的面瘫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再有,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该多加注意。
第四篇:高脂血症的中西医治疗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脂血症的中西医治疗综述
作者:谭宇卫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2年第11期
[摘要]有效控制高脂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本文主要对高脂血症治疗的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脂血症 中西医结合 运动降脂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指人体脂代谢异常所致的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严格地说应称为血脂紊乱或血脂异常,具体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等。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病名,祖国医学无高脂血症一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眩晕”、“胸痹”、“中风”、“痰浊”、“血瘀”等症范畴。HLP是代谢性疾病中一种常见而多发的重要病症,与心脏血管疾病、肾病等关系密切。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群膳食结构的变化、饮酒量的不断升高,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轻化趋势[2]。因此,有效控制HLP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现将目前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综述如下。
西医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的调节血脂药主要为以下三类[3]:
1、化学药物类: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能够高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抑制血栓形成和抗炎等非调脂作用[4];贝特类药物苯氧乙酸衍生物又称贝特类,能显著降低增高的血浆三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同时较小程度地降低胆固醇和LDL-C;烟酸类药物,大剂量烟酸能够迅速降低血三酰甘油和VLDL,同时降低LDL-C;胆汁酸结合树脂类又称胆汁酸螯合药。此类药物不从胃肠道吸收,可使心脑血管联合事件终点降低13%。
2、抗氧化剂类药物: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中的中心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结果支持。ox-LDL贯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与破裂的全程,因此,抗氧化治疗已逐渐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新靶点。目前用于临床的抗氧化药主要有天然抗氧化药和合成抗氧化药。
3、天然药物:按照现代防治理念,理想的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应当是同时能起到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作用。而天然药物中有些是兼具调脂和降压作用。如:脉舒胶囊、山楂精降脂片、螺旋藻类等。
祖国医学辨证治疗高脂血症:中医学认为其发病源于肝、脾、肾之虚损,正虚为本,痰瘀为标[5]。脾虚、痰浊、血瘀是其发生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6]。临床辨证治疗明确认识到若脏腑功能失调者,以调理其功能为主;若属痰瘀标实者,则先攻其邪,后调理脏腑;若虚中加标实者,则攻补兼施[7]。张玉珍[8]将11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味组和洛伐他汀组,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7.5%,明显优于对照组53.3%(P
临床用单昧中药降脂:据统计目前为止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单味中药种类较多,根据其作用功效可分为:降胆固醇为主者,有蒲黄、泽泻、灵芝、当归、川芎、杜仲、银杏叶、陈皮、半夏等;降甘油三酯为主者,有金银花、黄连、黄芩、刺五加等;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降低甘油三酯者,有大黄、何首乌、山楂、绞股蓝、银杏叶、女贞子、三
七、枸杞子、桑寄生、葛根、水蛭、决明子、黄精、月苋草等[11]。滕宇等[12]研究发现山楂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能提高蛋白酶的活性,预防脂质代谢紊乱。管淑玉等[13]研究结果显示何首乌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自由基,保护肝脏,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近年来进行了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临床治疗效果证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血脂异常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西药用量从而明显降低其副反应的发生[14]。赵波[15]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决明子、生山楂、秦艽、沙棘籽、龙胆草、葛根、清半夏、太子参),对照组30例口服辛伐他汀。结果与治疗前比较(P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现代研究证明[17]针灸可调整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多种酶的功能,并增强其活性,使血脂被更快地转化、利用,并促进肠肝循环,使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及类固醇激素,从而降低血脂含量。近年大量临床报道表明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毒副作用少[18]。治疗方法多样,临床常见的有毫针疗法、针药结合法、灸法、耳穴贴压法、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法、刺血法、激光穴位照射疗法、磁针疗法等[19]。彭旭明等
[20]通过针刺颞三针、四神针、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治疗40例初次发病脑血栓患者,研究表明:针刺能降低脑血栓患者TC,增加HDL-C,防止或改善AS,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王凤玲等[21]灸神阙穴进行调脂及抗衰老的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前后患者TC有显著差异,对HDLa-C和 HDL-C的比例有很大的调整作用,因此其认为艾灸神阙穴可降低血脂水平及AS指数。
运动降脂:近年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能够干预降脂[22]。朱命祺等[23]将62名50-70岁高血脂症患者分为运动组42名和对照组20名。运动组以30%~45%功能能力为运动强度,健步走40~60min/次,4~5次/周,各项指标在8周或l2周后产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说明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脂肪代谢。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运动疗法被人们普遍认知,但运动降脂这一方面现存在以下问题:①运动疗法中包括运动形式、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各种参数尚未明确。②运动疗法对患者血脂含量变化进行的临床研究较少。③根据个人血糖、血脂、血压等有关化验指标、体质量、年龄、性别、地域及季节而制订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因此,寻求设计合理,针对性和灵活性强,应用效果好的运动处方将是临床降脂治疗的发展方向。
目前临床降脂的中西医治疗都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各自存在自身的弊端。诸多临床观察显示,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持久,副作用少,但显效相对较慢,西医虽然能很快降脂,但易反弹,疗效难持久,而且在降低血中VLDL、TG、Tc、LDL—c的同时,可以引起血糖升高、恶心、腹胀、腹泻及肝功损害等不良反应[24]。统计近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论文可以发现[25],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中医药不但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毒副作用也明显小于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疗效显著,在以后的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莉.高脂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5):92
【2】唐沙玲.高脂血症中医研究进展[J].内科,2008,3(1):129
【3】 杨五洪,梁天学.调节血脂类药物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8.7(51):461
【4】赵水平.强化降脂治疗的临床应用和意义[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1142-1171
【5】陈婷,吴伟,李荣,等.血脂异常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1):39-42
【6】 寇芳.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症研究进展[J].中医文献杂志,2O10(2):55-57
【7】 闻莉,刘松林,梅国强.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证型分布及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3):220-221
【8】 张玉珍.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高脂血症8O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
(4):389-390
【9】黄建平.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高脂血症60例[J].天津中医药,2007,24(5):377
【10】 王美蓉,李玉娥,赵成.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10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2):134-135
【11】 张万祥,林竹.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6,19(12):47-49
【12】 滕宇,张秋菊,齐治家.中医药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5,12(2):37-41
【13】 管淑玉,苏薇薇.何首鸟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8,6
(4):454-455
【14】支颢,沈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血脂异常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6):716-717
【15】 赵波.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
(24):3058-3059
【16】 杨坚毅.通脉降脂饮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3,21
(11):34-35
【17】 张国胜.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J].中医中药,2011,33(8):121-123
【18】曾志华.针灸治疗高脂血症近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65-66
【19】 徐晓莉.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2):325-327
【20】彭旭明,靳瑞,张家维,等.针刺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8,(1):l2-14
【21】王凤铃,王晓红,王晓妹.灸神阚穴降脂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中国针灸,1996,16
(9):29
【22】 宋月琼,张焰,潘媛媛.高脂血症患者饮食与运动行为的干预措施效果分析[J].四川医学,2009,30(4):551-552
【23】 朱命祺,王建设,李玉周.有氧运动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4):56
【24】 李莉.高脂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5(20):92
第五篇:中医技术治疗慢性疾病
中医技术治疗慢性疾病
1.什么是中医技术?
中医技术是指应用中医的各项外治疗法,包括刮痧、推拿、针灸、拔罐、刺络、艾灸、耳穴、帖敷、药物热敷等多种常规技术配伍药物治疗疾病的技术。其治病原理是:先疏通身体内的各种通路,如经络、血管、淋巴管、神经等,让体内的毒素、废物有路可排,然后再用药物通过疏通的道路到达病灶修复细胞和组织,治疗疾病,让身体恢复健康。不然,道路不通,即使有再好的药物和营养,也不能到达疾病区去治疗疾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觉的药物治病效果不理想的道理。
2.中医技术治病的效果如何?
上述所提到的中医技术方法,都是在我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的。这些方法大多简单、有效、安全,深受广大病患者的欢迎。近几年,国家为了挖掘和传播这些优秀的中医技法,专门成立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北大未名集团北京特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站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推广中医技术治疗疾病。桂林中医技术示范基地服务站点是——亲人痧艺馆!
3.中医技术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中医技术治疗疾病方法简单有效,在不明确诊断、辨证论治的情况下,它只能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不能治根。但在经过辨证论治、明确诊断后,应用一到两种以上方法,就可以彻底治愈我们常见的100多种慢性疾病!如:反复长期慢性的头痛、感冒、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咳嗽、肺气肿、扁桃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