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艾灸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艾灸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组最多见的疾病,据报道我国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高达6.55‰,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通常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每次反复带来的损伤越来越严重,使病人性格改变,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而且导致疾病更加难治,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笔者从中西医结合入手,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我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50例,年龄:42-65(54.2±5.89)岁,重病程17-40(31.3±5.74)年。上述病例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不协调、自言自语、自笑、意志行为减退等阴性症状及少数阳性症状为主要研究目标。50例患者均给予利培酮(吉林西点)4-6mg/日、安坦根据实际情况应用。2.治疗方法
2.1分组和取穴上述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病人均长期口服利培酮。治疗组25例另外进行艾灸治疗,取穴:主穴:百会、风府、神门、大陵、心俞、气海、丰隆、太冲。配穴: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听会、头维、太溪。手法:1)温针灸,3-5穴/次,各灸3-4壮(或20-25分钟),隔日治疗一次,6次为一疗程,治疗6-10个疗程。2)用艾条温和灸,3-5穴/次,20-25分钟/次,每天灸一次,8次为一疗程,治疗6-10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仅单纯服药治疗,不进行艾灸治疗。
2.2评定工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精神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进行处理分析。3.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PRS及PANSS记分比较详见表1,列表可见,艾灸治疗前两组BPRS及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PRS及PANSS评分则出现显著差异(P<0.05及P<0.01)。治疗组行艾灸治疗前后2个量表的减分率较为明显,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01及P<0.01),显然说明艾灸治疗后一些精神症状大有改善,尤其表现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不协调及意志行为减退等精神病阴性症状改善明显。对照组的两项评分治疗前后则没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4.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癫病的范畴[2]。《难经》曰:“重阴者癫„”,故“癫属阴”。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情感淡漠、思
维贫乏、生活懒散、喜静恶东、意志减退、不与周围人交往,甚至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等。治疗上虽有几十种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但仅在于控制急性症状,治愈率低,极易复发,而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则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稳定病情,所以仅靠单纯服用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较理想效果。中西医结合则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疗效,而针灸治疗精神病在我国历史悠久,体针、耳针、手针、腕针、艾灸及穴位埋线等治疗手段从古代沿用至今,而艾灸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也一直为世人所公认,正所谓“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3]。尤其在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方面效果显著。选穴多以督脉穴及2手足厥阴经穴为主,督脉通于脑,灸百会、大椎、风府可振奋一身之阳气,疏通全身阳气,振奋精神;内关、大陵、太冲为厥阴经穴,用于宽胸理气、定志安神;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联合足三里、脾俞、太溪灸之可健运脾土、补益肝肾,可以振奋肾气;听会可疏利少阳,行气通窍灸之对于幻听明显者效果显著;上述诸穴联合应用,共奏温经通阳、补益肝肾、宽胸理气、消瘀散结之功。另外利培酮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对5-HT2及D2受体均存在较强的拮抗作用,治疗阴性症状较阳性欠佳,副作用明显,而艾灸治疗对改善精神阴性症状疗效明显,并且不仅不存在副反应而且还可以有效减轻利培酮的治疗副作用。本研究由于仅选择了男性病例,样本搜集数量不大,患者病程长短不一,对本研究的精确性带来影响,笔者治疗上初作尝试,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研究,深入探索其疗效。
参考文献:
[1]张明园。二十一世纪中国精神医学的思考。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1
[2]王彦恒.实用中医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
[3]《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第二篇:中医药辨证论治合艾艾灸治疗艾滋病20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辨证论治合艾艾灸治疗艾滋病20例疗效观察
樊翠红 路聚更 王庆雷 王红全 池招民
(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沙河054100)
[关键词] 艾滋病,中医药,艾艾灸。
艾滋病(HIV/AID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自2005年10月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在省中医院毛宇湘等有关专家指导下,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开展了中医药辨证施治结合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的研究,通过20例病人的治疗观察,对HIV/AIDS有一定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我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内病人,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11-54岁,平均年龄35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16例,性传播2例,母婴传播2例;病史8-15年,平均12年;20例中无症状期患者11人,发病期患者9人;中医药辨证论治三期十二型分布情况:气血两亏型10人,气阴两虚型3人,气虚血瘀型2人,肝经风火型1人,脾肾亏虚型4人。
1.2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选择经CDC确认的无症状和发病期艾滋病患者,在中医药辨证论治基础上,随机选取20例患者,加用艾艾条施以灸疗。
1.3治疗方法
1.3.1辨证论治法
1.3.1.1气血两亏型 治宜补气养血。予八珍汤或人参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甘草、黄芪、茯苓、熟地黄、白芍药、当归、川芎、山萸肉等。
1.3.1.2气阴两虚型:治宜补益肺气滋肾养阴。予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黄、百合、甘草、元参、桔梗、山药等。
1.3.1.3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化瘀解毒。予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白术、人参、当归、川芎、赤芍、甘草、桃仁、红花、牛膝、杜仲等。
1.3.1.4肝经风火型:治宜清肝泻火利湿解毒。予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芪、栀子、泽泻、当归、车前子、柴胡、地肤子、板蓝根等
1.3.1.5脾肾亏虚型:治宜健脾利湿,和胃止泻。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砂仁、山药、白扁豆、薏苡仁、黄连、黄芪等。
1.3.2艾艾灸疗法(艾艾灸法)
取双侧足三里穴为施灸部位,选用艾叶、白芷、丁香、樟脑等组方,宣纸包装,加工成1.5x20cm之艾艾条,供患者使用,名为艾艾灸法。该艾艾条具有辛香走窜,开表透里,提神醒脑之功。
用法:擦净施灸部位,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相距3-5cm,6个月为一疗程,以局部温热能耐受为度,避免灼伤。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20例患者经一疗程治疗,临床症状和CD4数值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D4数值治疗前后有3例下降,17例还有升高。
2.2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
1表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症状
乏力
纳呆 治疗前 20 20 治疗后 14 16
多汗 睡眠 精神 8 15 16 4 10 1
2从表中看到,乏力、纳呆、多汗、睡眠、精神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为70%、80%、50%、66.7%、75%。
2.3 治疗前后CD4数值变化情况比较见表
2表2治疗前后CD4变化情况比较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治疗前 222 175 356 460 576 196 324 385 554 713 490 425 274 317 439 453 488 374 81 38
1治疗后 268 242 538 633 709 283 350 386 776 406 488 552 435 334 539 554 459 558 147 437
升降值(±)
+46 +67 +182
+173 +133 +87 +26 +1 +222-307-2 +127 +161 +17 +100 +101-29 +184 +66 +56
从表中看到,CD4数值治疗前后比较:3例下降,总值338,均降112、67。17例升高,总值1749,均升102、88。CD4数值有增长趋势。4 典型病例
4.1 刘某,男,45岁,农民,沙河市柴关村人。因其妻受血感染HIV而接触感染,2004年被CDC诊断为艾滋病。2004年10月接受中医药治疗,患者素有乏力,纳呆,伴腹胀,恶心,关节酸痛数年,经中医药辨证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2006年12月CD4检测为549,2007年7月CD4为555,2008年1月CD4为356,2008年7月15日CD4为538。血常规:2006年WBC为5.0×109/L,Ly为2.2×109/L;2007年WBC7.7×109/L;Ly为3.3×109/L。2008年WBC5.0×109/L,Ly为2.2×109/L。艾艾灸以来,疲劳感消失,正常参加工作和劳动。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
4.2 王某,男,37岁,沙河市柴关村人,1997年因其妻分娩受血感染HIV,2003年其本人经CDC诊断为艾滋病。患者经常感觉困倦,乏力,纳呆,关节肿痛,时见皮疹。2005年接受中医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已下地参加劳动。2006年12月CD4检测为416,2007年7月CD4检测为459;2008年1月,CD4检测为425,2008年7月16日CD4为552;血常规:2006年12月WBC 6.0×109/L,Ly为2.7×109/L;2007年7月WBC6.9×109/L,Ly为3.4×109/L;2008年1月WBC6.8×109/L,Ly为3.4×109/L。从检测结果看,患者免疫力得到提高。5 讨论
5.1 艾艾条灸疗足三里穴,配合中医辨证论治,确实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客观指标,不论从主观感觉还是试验室检查均得到了验证。5.2 艾艾条研发思路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为强壮要穴。根据针灸学理论,针刺和艾灸足三里穴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和血之作用,临床上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针刺不宜,但艾灸值得应用,艾灸本身具有扶正补益作用,适合于虚证表现者,邱茂良主编五版《针灸学》教材记载“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并阐述其有双向调节功能,助消化,增加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格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增强免疫能力。
依据艾滋病的特点,从患者发病过程看,多数患者在较长时间内,表现为五脏气血阴阳虚损,尤其是脾气亏虚为主要病机证候。因此培土固元,健脾益肾法则当贯穿于艾滋病治疗用药的全过程。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功能赖脾胃得以充养,脾胃虚则五脏俱虚。足三里穴作用与之相合,且选取方便,施灸容易。
5.3基于以上分析,选取双侧足三里穴为施灸部位,选用艾叶,白芷,丁香,樟脑等组方,配制之艾艾条供患者使用,经6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比较,从临床表现看,对患者心情,精神,睡眠,体力、多汗等症状有明显疗效,CD4数值多数有不同程度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观察应用。
参考文献
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培训资料.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2004.08
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合肥:安徽中医学院.2008.11.作者简介:路聚更(1963—)男,主任中医师,学士。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工作,尤其擅长痔疮、皮肤病及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研究。
第三篇:复方鲜竹沥液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范小璇王更新赵晓平
【摘要】目的 研究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47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用复方鲜竹沥口服液雾化吸入、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和常规雾化吸入结合抗生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治疗组感染控制率88.5%,常规治疗组感染控制率71.4%。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复方鲜竹沥口服液雾化吸入、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效果良好。
【关键词】复方鲜竹沥口服液;脑出血;肺部感染;雾化吸入;灌肠
肺部感染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源因之一,有资料报道,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率为38.5%[1],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率高达83% [2],严重影响着病情的预后。我科采用抗生素加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治疗脑出血合并的肺部感染,并与抗生素加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治疗组比较,观察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5年1月以来收治脑出血患者共173例,均经临床和CT证实为脑出血,其中肺部感染47例,男34例,女13例,年龄44-81岁,平均64.4岁。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是排除发病前肺部感染者,凡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出现下述五项中任意三项者则确定诊断:(1)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2)双肺有干、湿性罗音和(或)不同程度的肺实变体征;(3)体温升高≥38.5℃,伴有血WBC计数≥10.0×109/L;(4)X线胸片呈炎症性改变;(5)痰培养获得致病菌[3]。47例患者中3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板减压术,9例行保守治疗。气管切开25例。
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治疗组26例,常规治疗组21例。两组均给于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抗生素、止血、止酸、营养神经、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入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四川禾丰药业生产)40ml于雾化器内进行雾化吸入,每12小时1次;气管切开者每6小时1次;昏迷者每6小时1次,清洁灌肠后复方鲜竹沥液6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常规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把a-糜蛋白酶5mg, ,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mg,0.9%氯化钠注射液40ml置于雾化器内,每12小时雾化吸入1次;气管切开者每6小时1次;昏迷者每6小时1次,清洁灌肠每日一次。
1.3肺部感染控制标准[4] :(1)气道分泌物明显减少且体温低于38℃;(2)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3)呼吸音清晰。
2.结果: 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治疗组共治疗26例,感染控制23例,死亡3例,控制率88.5%;常规治疗组共治疗21例,感染控制15例,死亡6例,控制率71.4%。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对于脑出血肺部感染的控制率高于常规治疗组。
3.讨论“
3.1肺部感染的原因:(1)年龄因素:脑出血多发于老年患者,有资料表明:〉60岁的患者肺部感染率比〈60岁的患者高出9.4%[5]。这是因为老年人呼吸道粘膜
和腺体萎缩,粘液唾液分泌减少,粘膜——粘液系统的防御功能下降,加之脑功能衰竭遇有异物时咳嗽无力,吞咽运动延长,使病原菌易在呼吸道上定植并且繁殖,再者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及多器官功能减退,这些疾病可削弱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从而加速了呼吸道病原菌的繁殖[6]。(2)吸烟:吸烟不但是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也与肺部感染发生有关:烟草中尼古丁使血中一氧化碳升高,促进嗜铬细胞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长期微小血管的收缩,易引起高血压,动脉壁变性!细胞吞噬功能下降[5],加之长期吸烟的人支气管壁腺体增生,分泌物增加而粘膜纤毛清除功能降低,致使痰粘难咯,积于肺内容易引起肺部感染。(3)病理反应:脑出血的患者大多昏迷,许多生理反射如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气道内的分泌物不能排出或排出不畅,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又可堵塞小气道,使小叶膨胀不全,易继发感染。脑出血的患者颅内压升高,出现呕吐,呕吐物容易误吸入肺内引起肺部感染。脑-肺综合征:脑出血后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致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引起肺瘀血、水肿、支气管腔内炎性渗出、分泌物淤积,病菌易繁殖;脑出血导致免疫力下降:血糖升高抑制WBC的吞噬功能,影响抗体形成,还可导致呼吸道局限性免疫缺陷;血浆内b-内啡呔含量明显增高,对RBC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外周WBC总数显著升高,而每单个WBC吞噬能力都明显降低;皮质激素应用,可抑制免疫功能[7]。(4)手术影响:颅内血肿及手术易引起丘脑下部损伤,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发生早期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术中气管插管损伤呼吸道黏膜,使局部防御力下降;术后气管切开后在气管插管的内表面形成一层细菌膜,当吸痰时容易引起细菌的深入,容易感染;手术以后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机体免疫功能降低,防御力下降;手术以后患者处于脱水状态,痰液黏稠,易致感染。
中医认为:老年患者脾胃虚弱,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可伐脾土,痰浊内生;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痰瘀互结,携风阳上扰清窍。《丹溪心法》谓之“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肺为贮痰之器,痰热壅肺则呼吸难矣。
3.2肺部感染的治疗
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多以抗生素加雾化吸入。在临床上常规的雾化药液中均加人庆大霉素与a-糜蛋白酶作为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配方,据报道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42%-70%,而且病人反映雾化吸人有刺激气味,有些病人甚至拒绝接受[8]。对于肺部感染严重的治疗效果也不明显。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有明显的疗效。
复方鲜竹沥口服液药物处方组成为鲜竹沥、鱼腥草、桔梗、枇杷叶、薄荷油、生半夏。鲜竹沥性甘寒,具有清热化痰作用,能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自气管支气管排出[9],主要化学成分为愈创木酚,雾化吸入后可反射地促进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加而稀释黏痰,使之易于咳出;鱼腥草的成分为鱼腥草素、槲皮甙,具有抗菌、抗病毒、利尿等作用;桔梗含有桔梗皂甙、桔梗酸,有祛痰、抑菌等作用;枇杷叶的成分为皂甙及挥发油,具有镇咳祛痰之功;薄荷油有解热、抑菌、抗炎止痒及抗病毒作用;生半夏含挥发油、烟碱等,具有燥湿化痰、镇咳止呕等作用。综上所述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具有清肺化痰、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之功用,临床上常用于肺热咳痰多、气喘胸闷、中风痰迷、痰热惊痫等病症。实验表明,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地增加大鼠排痰量[10]。
复方鲜竹沥液雾化吸入有以下优点:(1)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吸收速度快,显效迅速;(2)避免了药物的首过效应;(3)副作用较少,使用安全可靠;(4)药物本
身对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并且还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而雾化吸入能加强其作用[11];(5)脑出血患者往往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而导致胃内有出血,不易口服给药或者会降低药物疗效。这种方法克服了这个矛盾。(6)口味甘甜,清醒的患者容易接受而乐于治疗。
肺和大肠相表里,肺部疾病可以引起大肠疾病,大肠传导失司同样可以加重肺部疾病。重症患者特别是昏迷患者,术后往往大便不通,采用复方鲜竹沥液灌肠使口服液通过大肠吸收,通过大肠用药达到治疗肺部疾病的目的;同时因为肺部的治疗是的大便通畅,此谓“提壶揭盖”之法,复方鲜竹沥液为液体,有一定的水分,可以润滑肠道,使宿便得出而上下通畅。转危为安。
总之,复方鲜竹沥口服液雾化吸入、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有良好的效果,临床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1] 张继志,高宝山,钱盛伟。高血压脑出血死亡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5): 706-707。
[2] 饶正西,周强,张欣。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40例临床分析。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24(3):273
[3] 冯莲英,桂芗湘,王传森。老年人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分析。临床内科杂志。2003,20(9):478-479
[4] 廖圣芳,陈汉民,张银清,等。沐舒坦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8):1934-1935。
[5] 宋静,姜秀清。脑出血术后医院内肺部感染调查分析。齐鲁护理杂志2004,10(9):656。
[6] 韩占胜,庄震,乔君朝。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3):56-57。
[7] 周玉宝,王国芳,杨 婷,等。脑出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其防治对策。临 床 军 医 杂 志。2002,30(4):43-44。
[8] 王青雯,林雪琴,徐亚青。鲜竹沥口服液雾化吸人的祛痰效果观察。南方护理学报。2002,9(5):52。
[9] 姚珍儿,叶 赞。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6):297。
[10] 方 铝, 徐丽英, 肖小华。复方鲜竹沥液的主要药效学研究。中成药。2004,26(12): 1070-1071.[11] 冯建平。复方鲜竹沥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1):24。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2005级研究生4班(范小璇)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脑)外一科(王更新赵晓平)
联系地址:陕西中医学院294号信箱712046
电话:0910-8123521
E—mail:
作者简介:范小璇,男,1979年生,住院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方向脑损伤与脑出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第四篇: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针灸疗法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的临床治愈效果,并探讨具体的针对性疗法。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统共接收治疗患有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的病患60名,以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治疗方式选择中医针灸疗法,对照组的患者主要采用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的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对比治愈疗效。结果:实验组完全治愈者25名,总的治疗有效率是90%。对照组完全治愈者20名,总的治疗有效率是80%。结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疾病使用中医针灸疗法或是使用吲哚美辛肠溶片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等够取得更佳的治疗成效,并且能够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
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前言:
中老年人以及一些长期从事重体力活动的人一般正处于身体机能水平下降阶段,此类人群中,大多数人的骨关节也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症状,而且由于长期的身体损伤累积,受风寒等意外疾病的诱发,急性痛风关节炎成为身体疼痛疾病因素的主体疾病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名患有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以及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两种方式进行临床诊治,并对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结果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作为治疗对比依据以探究针对关节痛风疾病的临床疗效,总体来说治愈效果比较理想,现将治疗报告如以下形式阐述。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统共接收治疗具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的人患者60名,进行诊断之前都根据中医病诊断的一般标准(由国家中药管理局制定)进行了病情前期基础诊断,最终全部患者均被确认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疾病,60名患者中有男性40名,女性20名,年龄阶段在29岁到68岁之间,病患的平均年龄为46.9岁,当中患病时间最长者超过一年,患病时间较短的是一星期。
1.2
治疗办法
实验组以中医针灸疗法为主。医生选择针灸治疗方法中的是温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主穴选择关节局部炎症较突出的络脉,包括阿是穴和足三里阴等位置。用宽度2厘米,长度24厘米的艾条段,将其点燃之后插在银针针柄部位,每个施针的穴位施温针灸2
3壮,赤血时间大概为3半小时左右,并在之后留针半小时。以上施针治疗每天一次,一疗程共十天。
对照组主要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患者每天服用两次,每次75毫克,服用十天。
1.3
治疗效果评判的主要标准
1)
完全治愈:患者身体不再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可以完成一般日常活动,并且能够投入正常生活与工作。
2)
治疗显效:病患经过我院的针灸疗法治疗后,在进行日常活动至疲劳之后偶尔依然会发生腰关节疼痛的症状,基本能够完成正常活动,且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3)治疗有效:病患经过我院治疗后关节疼痛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与减轻,活动依然受限,但有好转迹象,并且已经能够参加到较为轻度的劳力工作中。
4)
治疗无效:经过全部针灸治疗疗程治疗后,病患的关节疼痛症状依然明显,身体体征以及腰部功能障碍问题等均没有发生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药前后各指标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本研究针对我院自20126月至2013年9月接受治疗的患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60名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结果的详细记录,十天一疗程,实验组经过系统针灸治疗,对照组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60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患者中完全治愈者40名,占66.67%,治疗显效者12名,占20%,治疗有效但未治愈者5名,占8.3%,无效者3名,占5%。总的治疗有效人数是57人,总治疗有效率是95%。由治疗结果表明,中医针灸疗法以及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疾病都有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疗效。
本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0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结果
完全治愈
治疗显效
治疗有效但未治愈
无效
总有效
人数(人)
比例
(%)
75%
5%
5%
15%
85%
P
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记录对比
人数
完全治愈
治疗显效
治疗有效但未治愈
无效
总有效
实验组
90%
对照组
80%
3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多数是因为外力因素导致身体组织受损甚至退化,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发麻等。该疾病主要集中发生于40岁到60岁左右的年龄阶层中。目前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一般采取中医针灸疗法以及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的方式进行治疗处理,治疗最终目的在于缓解、减轻以及消除病患的疾病疼痛困扰,避免疾病再次复发。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法可以取得不同的疗效对。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主要选择温针灸治疗办法,治愈率高达90%,且治愈过程较为轻松,患者受到的治疗伤害较小。中医专门的温针灸疗法可以通过施针入穴,让患者受损部位活血化瘀,并且促进患者的关节炎症缓解,从而更快地使得关节各个神经的生理功能性恢复正常,进而关节神经生理功能。对照组的病患在整个疗程中只要采用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方式治疗,治愈率为80%。治疗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表明,中医针灸治疗以及口服用药方式在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疾病中都有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治愈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病患关节疼痛病状痛苦,并提高病患身体一般生理功能,投入正常生活与工作中患者功能的恢复。但采用中医针灸方式能够取得更高的治愈成效,且避免了病患因口服用药引发的其他治疗威胁,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针灸疗法。
参考文献:
[1]唐丽;藏力学;杨崇青;张超;佟强;宋平;曹克光;;痛风止痛合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26例临床观察[A];全国中药研究与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周惠成;张苏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
第五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对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修补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大大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疝患者 治疗效果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群,病情发生时会使患者阴囊位出现较大的肿块,并伴有肿胀、疼痛等不适感觉,若患者出现咳嗽或用力过大时,会加重病情,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形成各种并发症[1]。无张力修补术是利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疝修补,在临床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张力性修补术。近年来无张力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2]。本研究通过对36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及传统疝修补术进行分组治疗,旨在寻找更好的治疗方式,现作如下报道。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32~75岁,平均54.56±6.83岁;体重64~81kg,平均体重(69.24±5.86)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采取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腹股沟斜切口,长约5cm,游离、暴露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腹横筋膜,游离精索,寻找疝囊。游离至疝囊颈部,小疝囊直接经内环口翻入腹腔。大疝囊横断切开,高位结扎。适当修整后将疝囊翻入腹腔,疝环填入充填物,边缘与腹横筋膜缝合固定。提起精索,将网状补片覆盖整个腹股沟管后壁,四周缝合固定。渗血较多、远端疝囊大者可放置皮片引流24h。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使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进行治疗,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使用上述相同的方法寻及疝囊,近端疝囊游离至疝囊颈部,术中以腹膜外脂肪为标志,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然后修补薄弱的腹股沟前壁或后壁。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
1.4 疼痛程度评价标准
本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术后72h时后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以0分表示完全无痛,1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自行评分。VAS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讨论
腹股沟疝气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本病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痛苦,对患者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腹股沟疝的发生原因较复杂,除了先天性发育不良外,多与腹内压增高有关。患者腹腔内脏器经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临床治疗方法以手术修补为主[3]。传统的疝修补术是将腹股沟缺损的临近组织不同结构的解剖层次强行拉拢缝合,存在较大的张力,由于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的不是同源组织,在较大的张力下难以真正愈合,术后疼痛剧烈,易发生组织撕裂,腹股沟疝复发率高[4]。
无张力修补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注意避免损伤神经组织,术野彻底止血,放置网片后应吸净积液,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在处理远端疝囊时无须过度游离,避免不必要的剥离损伤,以防渗血过多引起术后阴囊积血、积液等并发症。放置补片时注意平整,妥善固定补片,将其缝合于耻骨结节的筋膜组织,避免缝合到骨膜引起疼痛。补片边缘缝合时针距不能太大,以防补片皱缩、卷曲或移位而引起术后复发。无张力修补术采用人工生物合成材料作为修补组织,对腹股沟管后壁缺损部位加强修补,不破坏腹股沟区正常的解剖结构,可达到无张力修补的效果,更符合生物力学和生理学原理。手术操作方式简单,补片材料生物相容性好。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无张力修补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低。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期间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者未见复发,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者复发4例,这一结果提示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大大降低其术后复发。
综上所述,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大大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先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2881-2883.[2]黄文强,叶浩清.两种麻醉方法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4):489-491.[3]鲍威,朱栋传,王浩伟,等.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1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9):37~38.[4]肖光云.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