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体会
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 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4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氯氮平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1、2、4、6、8w进行精神分裂症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4、6、8w PANSS 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第1w两组PANSS 评分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86.36%和80%。结论 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能够迅速起效。
关键词:小剂量利培酮;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效果近几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显,老年精神分裂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一般需终身服药,而目前抗精神药物品种较少,副作用大,老年患者由于机体特殊的生理特点,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更大。作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特就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2例于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治疗依从性差、罹患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疾病以及存在严重肾脏和肝脏疾病的患者均排除本次研究范围。19例女性,23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为61~83岁,平均年龄为(74.2±7.3)岁,分别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病例标准全部患者均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全部为60岁以上。治疗前3w内未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PANSS评分均在60分(含)以上。
1.3排除病例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1.4方法治疗组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初始应用剂量不可多大,保持应用0.5mg/d,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大应用剂量,每隔3~4d增加0.5mg,最大应用剂量不得超过4mg/d,8w为1个疗程[1]。对照组患者应用氯氮平口服治疗,保持起始应用剂量为50mg/d,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将应用剂量增加至200~275mg/d,8w为1个疗程。若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给予患者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若患者出现心肌缺血以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则给予患者应用丹参片,若患者转氨酶出现明显升高则给予患者护肝片[2]。
1.5观察指标应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2、4、6w和8w的PANSS进行评分比较。
1.6疗效评价标准以PANSS减分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其中治愈:临床症状消失,PANSS减分率≥75%;显著进步:临床症状明显缓解,PANSS减分率在75%~50%(包括50%);好转: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ANSS减分率在50%~25%(包括25%);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PANSS减分率<25%或甚至出现病情恶化。
1.7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段PANSS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4、6、8w PANSS 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第1w两组PANSS 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86.36%和80%,治疗组19例治疗有效患者中包括11例痊愈患者,3例治疗显效患者,5例治疗有效患者,另外3例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16例治疗有效患者中包括8例痊愈患者,4例治疗显效患者,4例治疗有效患者,另外4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过程中,治疗组5例患者出现轻微程度副反应,其中1例嗜睡,3例焦虑,1例坐立不安,本组副反应发生率为22.7%,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轻微副反应,其中2例嗜睡,2例坐立不安,副反应发生率20%,患者副反应多在治疗2~4w左右,经给药治疗后有所缓解。两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生严重副反应导致停药事件出现。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各类精神障碍疾病中居于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其发生群体一为介于16~25岁的年轻人,第二个即为老年患者。近几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显,在精神疾病上,老年精神分裂患者也呈增加的趋势,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也成为精神科临床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
老年精神分裂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症状构成较为复杂,在治疗上与中青年患者有所不同,老年患者中80%为早年发生精神分裂症,而20%为晚年发病,早年发病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阴性症状会逐渐加重,晚年发病的患者遗传负荷小,但其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危险性较大,年累计发生率是中青年患者的6倍之多。同时,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素质下降,身体各器官退行性变,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合并用药较多,在临床用药上应格外注意患者的特殊的机体情况。
药物在老年患者体内的药动学与药效学存在不同特点与规律。患者由于胃黏膜萎缩,黏膜主、壁细胞等减少,使胃酸分泌减少,加之机体组织成分的变化与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的改变,使其对药物耐受性降低;老年患者肝细胞数量减少,肝血流量减少,肝提取率及消除率下降,药物的代谢能力也随之下降;患者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排泄再吸收率下降,使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力下降,患者受体位点敏感,胆碱能降低,不良反应增多。综合以上因素,制约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用药的选择。因此,老年患者用药时,除临床疗效外,还必须保证药物的安全性与患者的耐药性[3]。
作为一种强5-羟色胺2A(5-HT2A)相对弱的D2受体拮抗剂,利培酮为苯并异恶唑衍生物,属于新型的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能够阻断D2受体,从而可使患者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获得明显改善;在阻断5-HT2A受体上,可释放多巴胺脱抑制剂,治疗阴性、认知及抑郁症状[4],同时,还能够使患者的躁狂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相较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该药不会引发较多的运动抑制和强直性昏厥等,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因此,临床研究指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上均有效,且安全性高,应用于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高[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针对老年患者特殊的机体功能,在采用利培酮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小剂量给药的方式,并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增加用药量,但是控制总药量,以避免过量用药对患者产生副反应,影响疗效。这种用药方案明确,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其治疗的益处明显高于风险。经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加理想的药效,治疗后第1w两组PANSS 评分差异显著(P<0.05),表明采用小剂量利培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与采用氯氮平的对照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在随后的用药治疗上,PAN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且在临床有效率及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小剂量用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氯氮平虽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表,其药理作用特点为D1、5-HT2受体阻滞,具有较强的拮抗D3、D4、5-HT2A作用,还可抗Ach能及抗肾上腺素能的作用,可在体内代谢广泛,可在肝脏经去甲基和氧化代谢,虽然在国内临床使用上较为广泛,但国外专家主张慎用,此点应值得注意。在本组治疗过程中,患者除轻微副反应外,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停药事件出现,患者耐药性较好;只有部分患者在治疗2~4w内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但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经采取给药治疗后,患者副反应均得到有效缓解,由此可见,采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总之,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具有起效快、安全系数高的优点,适用于老年患者合适治疗,可作用一线用药。
参考文献:
[1]王?D,曹昱,张艳.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6):415-419.[2]郭平利,巨怀林.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1):4129-4130.[3]胡茂荣,姜淑珍,占海燕,等.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J].诊断与治疗,2013,14(13):457-458.[4]张国嘉.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应用利培酮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488.[5]韩卫军,孙桂荷.舒必利与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和副反应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0):133.[6]陈宪生,邹国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20例临床观察[J].诊断与治疗,2012,15(4):457-458.编辑/哈涛
第二篇:艾灸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艾灸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组最多见的疾病,据报道我国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高达6.55‰,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通常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每次反复带来的损伤越来越严重,使病人性格改变,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而且导致疾病更加难治,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笔者从中西医结合入手,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我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50例,年龄:42-65(54.2±5.89)岁,重病程17-40(31.3±5.74)年。上述病例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不协调、自言自语、自笑、意志行为减退等阴性症状及少数阳性症状为主要研究目标。50例患者均给予利培酮(吉林西点)4-6mg/日、安坦根据实际情况应用。2.治疗方法
2.1分组和取穴上述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病人均长期口服利培酮。治疗组25例另外进行艾灸治疗,取穴:主穴:百会、风府、神门、大陵、心俞、气海、丰隆、太冲。配穴: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听会、头维、太溪。手法:1)温针灸,3-5穴/次,各灸3-4壮(或20-25分钟),隔日治疗一次,6次为一疗程,治疗6-10个疗程。2)用艾条温和灸,3-5穴/次,20-25分钟/次,每天灸一次,8次为一疗程,治疗6-10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仅单纯服药治疗,不进行艾灸治疗。
2.2评定工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精神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进行处理分析。3.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PRS及PANSS记分比较详见表1,列表可见,艾灸治疗前两组BPRS及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PRS及PANSS评分则出现显著差异(P<0.05及P<0.01)。治疗组行艾灸治疗前后2个量表的减分率较为明显,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01及P<0.01),显然说明艾灸治疗后一些精神症状大有改善,尤其表现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不协调及意志行为减退等精神病阴性症状改善明显。对照组的两项评分治疗前后则没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4.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癫病的范畴[2]。《难经》曰:“重阴者癫„”,故“癫属阴”。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情感淡漠、思
维贫乏、生活懒散、喜静恶东、意志减退、不与周围人交往,甚至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等。治疗上虽有几十种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但仅在于控制急性症状,治愈率低,极易复发,而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则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稳定病情,所以仅靠单纯服用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较理想效果。中西医结合则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疗效,而针灸治疗精神病在我国历史悠久,体针、耳针、手针、腕针、艾灸及穴位埋线等治疗手段从古代沿用至今,而艾灸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也一直为世人所公认,正所谓“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3]。尤其在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方面效果显著。选穴多以督脉穴及2手足厥阴经穴为主,督脉通于脑,灸百会、大椎、风府可振奋一身之阳气,疏通全身阳气,振奋精神;内关、大陵、太冲为厥阴经穴,用于宽胸理气、定志安神;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联合足三里、脾俞、太溪灸之可健运脾土、补益肝肾,可以振奋肾气;听会可疏利少阳,行气通窍灸之对于幻听明显者效果显著;上述诸穴联合应用,共奏温经通阳、补益肝肾、宽胸理气、消瘀散结之功。另外利培酮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对5-HT2及D2受体均存在较强的拮抗作用,治疗阴性症状较阳性欠佳,副作用明显,而艾灸治疗对改善精神阴性症状疗效明显,并且不仅不存在副反应而且还可以有效减轻利培酮的治疗副作用。本研究由于仅选择了男性病例,样本搜集数量不大,患者病程长短不一,对本研究的精确性带来影响,笔者治疗上初作尝试,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研究,深入探索其疗效。
参考文献:
[1]张明园。二十一世纪中国精神医学的思考。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1
[2]王彦恒.实用中医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
[3]《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第三篇: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立发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及疗效分析。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单纯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50例(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的BPRS、自知力的评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PRS及自知力的评分比较(t=521、566,P
【关键词】齐拉西酮;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
第四篇:推拿治疗偏头痛80例临床体会
推拿治疗偏头痛80例临床体会
[摘要]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总结出其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应用推拿手法给予治疗,并随访观察,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经过推拿治疗1-2个疗程后,治愈64例,占80%;好转13例,占16.25%;无效3例,占3.75%;总有效率96.25%。结论:推拿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无任何副作用,可供临床选用。
[关键词] 偏头痛;推拿治疗;尼莫地平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女性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发作疼痛,呈搏动性,也有两侧头部交替出现疼痛的病人,大多数患者发作时通常还会有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出现,少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是一种疑难病症,但经抗偏头痛试验治疗后有所缓解的患者就可以诊断为偏头痛。随着社会节奏的步伐加快,偏头痛的人数逐年增多,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临床常应用药物(阿司匹林等)对症治疗,但药物副作用明显且头痛容易复发,不宜长期服用。笔者采用点、按、揉复合推拿治疗偏头痛80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根据国际头痛协会(IHS)的偏头痛诊断标准,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对其进行推拿治疗。80例患者中,男20人,女60人,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为32.6岁;病程4月—20年,平均病程为5.6年;典型先兆性偏头痛60例,男10例,女50例;无先兆性偏头痛15例,男7例,女8例;散发的偏瘫性偏头痛5例,男3例,女2例。
1.2方法:80例患者全部使用推拿点、按、揉综合按摩治疗。首先医生嘱咐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医生用中指点风池、天柱等穴位60秒,然后用双手拇指按压印堂到神庭60次,继而对前额到太阳穴反复揉搓1-2分钟,最后用双手指尖叩击头痛部位30秒。嘱患者由坐位改为仰卧位,深呼吸,闭目放松,用双手大鱼际涂抹在大阳穴旋转按摩30秒,然后在双侧眼眶点轻柔30秒,患者翻身,放松,双手翻滚法在两侧颈部拍打100次,然后用双指沿着腰部的膀胱经、督脉上下推压、轻击打1分钟。对于头痛明显者,可将上诉步骤重复1-2次,头痛一侧可用较重力按摩最,头部发热为宜。80例患者均1周5次推拿治疗,每次30分钟左右,1周为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左右,对80例患者全部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
间为5个月至1年,平均8.5月。
1.3疗效评定标准:患者经过推拿治疗后,头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判为治愈;头痛症状减轻、发作周期延长,随访期间偶有发作判为好转;头痛症状无改变判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80例患者中经过推拿治疗1-2个疗程后,治愈64例,占80%;好转13例,占16.25%;无效3例,占3.75%;总有效率96.25%。
3讨论
诸阳之会,髓海之所在此乃头之中医作用,因此保持经络通常、气血正常是头部健康的前提条件。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经络闭塞不通、气血淤积可以导致头部疼痛。在西医中,偏头痛的病因较为复杂,迄今尚未明确,目前普遍认同血管学说,当血管由于某些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激素,食物或药品)刺激发生异常时,会引发大脑血流的相应变化,比如血管舒张过度,大脑血流一时增多,压力增大,头部则会出现胀痛感;反之,血管过度收缩时,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缺氧,而且导致一些激素(比如5羟色)分泌等,引发头痛。偏头痛作为一种现代社会人士的常见病甚至为职业病,主要原因是头痛患者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应用推拿手法,首先让患者处于一种安静放松的状态,然后对其按摩,让其肌肉松弛,通过经络推拿,起到扶正祛邪、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根据西医的解释,推拿可以改善血流循环,加快毒素的排泄,解除大脑缺氧或充血的现象。另外,推拿是一种良性的刺激反射,按照一定力度以及部位的按摩,将信号传到到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从而引起大脑的条件性的反射,产生一系列的神经-体液调节,比如分泌出微量的内啡肽可以直接参与止痛。推拿还可以将一些部位进行复位,比如给予颈椎病患者进行推拿,使恢复正常位置,减少了颈椎对周围神经的压迫,从而减轻了颈椎病引发的头痛。本组采取的推拿按摩方法,在按摩过程中,患者身心舒适,容易接受。根据随访调查可见,推拿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无任何副作用,可供临床选用。在具体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一般状态及疼痛程度,医生应严格掌握控制推拿的力度、速度及按摩部位等,并在推拿前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教育。推拿技术作为中华医学的瑰宝,加强推拿治疗偏头疼的规范化研究是必要的,我们相信在我们的不断探讨学习中,推拿技术将不断的改良,并更有效的应用于偏头痛治疗。2
第五篇:针灸辩证治疗腰痛的临床体会
针灸辩证治疗腰痛的临床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辨证治疗腰痛的方法。方法:采用毫 针刺法予以辨证治疗腰痛60例。结论:针灸辩证治疗腰痛有效率为100%,疗效肯定。
【关键词】针灸治疗;腰痛;辨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40-01
腰痛,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以腰部出现一侧或双侧、或脊中部位疼痛,伴下肢麻木、活动受限为主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现采用针灸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至康复科门诊,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2岁,病程最长达15年,最短1天。
1.2 临床表现 患者以腰部疼痛,伴有下肢麻木,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痛,以?i软为主,喜按,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s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
治则:通经止痛。取局部穴位及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主穴 肾俞 阿是穴 委中 阳陵泉 腰痛穴 昆仑
配穴 寒湿腰痛配腰阳关、大椎;瘀血腰痛配腰夹脊、膈俞;肾阳虚者配大钟、气海、关元;肾阴虚配太溪、照海;病在督脉配后溪;在足太阳经配申脉;腰椎病变配腰夹脊。
操作:常规毫针刺法,寒湿腰痛、瘀血腰痛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腰部穴位可用灸法或针后拔罐;肾虚腰痛用补法,阴虚者不灸,腰部均可拔罐;急性痛症,痛势较剧烈者,取阿是穴、委中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有效:疼痛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变。治疗结果
6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后46例疼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14例疼痛症状缓解,有效率100%。典型病例
例1:王某,男,41岁,从事采煤工作14年,主诉:反复腰痛2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活血止痛胶囊等止痛药能缓解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苔白腻,脉沉而迟缓。经针灸治疗1周腰痛症状消失,随访2月未复发,天气变化无不适。
例2:张某,男,18岁,高中学生,主诉:打篮球扭伤腰部2小时,疼痛难忍,活动受限,经针灸治疗1次,疼痛明显减轻,治疗2次后疼痛症状消失,活动自如。
例3:孙某,男,70岁,农民,主诉:腰痛数年,CT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痛反复发作,自服止痛药能缓解,近2月来,腰痛症状加重,下肢麻木,手足心潮热,口干不欲饮,口服止痛药后胃疼、胃胀,腰痛无明显缓解,经我科针灸治疗3次,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治疗2周疼痛症状消失。讨论
腰痛是指背以下、骶以上部位的疼痛。腰痛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包括腰部软组织损伤、腰肌风湿、腰椎病变和部分内脏病变。与肾、膀胱经、督脉的关系密切。病机是腰部经络不通,气血痹阻、肾精亏虚,腰部失于濡养、温煦。腰为肾之府,位于膀胱经,肾俞为肾的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阳陵泉为筋之会;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并与督脉相通;阿是穴属近部取穴法;腰痛穴为经验穴。诸穴合用,以达通经止痛之效。腰阳关是督脉之穴位,可壮阳祛寒湿;膈俞为血之会,与腰部夹脊共奏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大钟、气海、关元、太溪、照海相配,以达滋补肾精,通络止痛的功效。
针灸治疗腰痛,能起到立竿见影之功效,是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内脏疾病引起的腰痛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245~247。
[2] 杨甲三《腧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76~94。
[3] 高树中《针灸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33。
[4] 吴旭 盛灿若《实用针灸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44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