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6:5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区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区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区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近日,区人大常委会吴兴根副主任带领财经工委同志和部分工委委员前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残联以及蒋村乡、三墩镇、北山街道、灵隐街道等单位,就我区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几年来,我区的社会保障工作,在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区各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

1、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强势有力。一是加强领导。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工作,是我区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区政府于2004年建立了区扩大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乡镇街道也相应建立了领导小组。区政府为此多次召开会议作出专题部署,强势推进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工作。同时,区政府还建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参与的区帮扶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整合全区帮扶救助工作。二是全面部署。区政府每年专题召开劳动保障、民政和卫生工作会议,就社会保障和社会帮扶救助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三是制定政策。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西湖区征地农转非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杭州市西湖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细则》、《西湖区居家养老金夕工程》等若干文件,并就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充实完善相关政策。四是加强指导。在加强对社会保障和帮扶救助工作日常检查指导的同时,区政府还于今年初专题部署对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社会保障资金健康运行。

2、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健全。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城镇职工和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截止2007年9月,全区参保企业7355家,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参保77451人,并从2005年10月开始在全区实施企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五险”合征制度,城镇职工社会保险面不断扩大。全区36852名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民医疗保险制度。截止目前,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80354人,同时,办理灵活就业人员(协缴人员)门诊医疗费统筹证历本15523人。2007年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113443人,参保率达到96.84%。三是全面实施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险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杭州市今年新出台的特殊群体社会保险的相关政策,确保符合政策的群众全部惠及,截止目前,全区有14673人参加了城镇老年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有27801人参加了少年儿童大病住院医疗保险,有492人纳入了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建筑企业农民工单项工伤保险参保17752人,并于2007年4月开始在全区推行农民工“双低”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135人。四是实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自2004年7月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以来,区政府为此批准设立了“区企退人员服务中心”,并实行了人员和经费保障到位,制定下发了具体实施意见,实行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管理,确保了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全区已有33000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了社会化管理。

3、覆盖城乡的社会帮扶救助体系基本完善。一是建立了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困难家庭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今年以来共向5196户四级困难家庭,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水电煤补贴、物价补贴、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款及慰问品1549.77万元,向13277人发放征地农转非超劳动年龄段人员生活补贴2234.09万元。二是建立了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长效机制。截止目前,全区在建区社会福利中心一所,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床位318张,明年即将交付使用,敬老院6家,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100人。集中供养率达85%以上。三是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开展对困难残疾人“五进家门”、“六助”政策的帮扶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困难残疾人临时性救助制度,并对全区265户残疾人实施单独列户低保,2007年全区468户残疾人困难家庭列入民政低保,在低保的基础上对卧床不起的困难残疾人再单独发放50元至2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确保困难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4、社会保障资金确保到位。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各级财政资金用于全区社会保障实际支出8762.26万元,保证了各类社会保障项目正常运行。区政府在财政预算盘子越来越大,财政资金协调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精心安排,确保社会保障工作资金的落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按比例配套到位各类社会保障资金。初步统计,2007年市财政要求区财政与之配套的各类社会保障资金项目有6项,涉及区财政资金约10141.87万元,除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补助资金8253万元,分三年到位外,其余资金都按规定配套到位。二是预算内安排的社会保障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优先保障。财政部门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1-10月主要项目的各类社会保障预算资金支付进度达到83%以上,确保了民生资金保障到位。三是预算外安排的社会保障项目经费和专项经费及时调度到位。预算外安排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补助资金8253万元,已到位3420万元,还有2500万元已到帐,也将在年内下拨。此外,还每年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项中安排残疾人生活保障资金,2006年实际支出481万元,实行专款专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我区的社会保障工作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区社会保障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保面有待进一步扩大。一是企业职工的参保面有待扩大。从西湖工商分局了解到,截止2007年9月,全区共有各类法人企业13634家,又从西湖地税分局了解到,同期参加社会保障“五险”合征企业数为10330户(未排除部分企业在市里参保),而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截止2007年9月,全区参保企业7355家,企业职工参保人数77451人,数据对比表明,企业和职工的参保扩面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推进。二是撤村建居而未被征过地的农转非人员参保补贴政策有待完善。初步统计,全区撤村建居而未被征过地的村有3个,涉及农民1552人,涉及的这些村全部集中在原龙坞镇。由于迄今没有出台撤村建居而未被征地的农转非人员参保优惠政策,农村居民个人虽然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费用较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行政策:个人参保每月自费交纳294.27元,而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虽然金额相同,但政府一次性补贴18869.85元,未征地农转非人员则不能享受此补助政策。),承担不起,造成这部分撤村建居农转非人员参保困难。三是农民工参保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大。2007年4月1日推行的市政府关于农民工参加“双低”养老保险工作,在我区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农民工的参保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

2、社会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分批征地的村参保缴费与征地补偿费及参保补贴之间矛盾突出有待解决。按市政府[2003]7号文件规定,征地的农转非人员参保可享受参保缴费总额的30%政府财政补贴,70%在征地安臵费和土地补偿费(村集体所有)中列支。由于参保缴费基数逐年在增加,村集体所得的土地补偿费用于参保的支出逐年增加,又由于分批征地的村,村集体土地补偿费用于村民之间的补贴支出不一致,因而其支出在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时,反响较大,很难落实到位。随着参保缴费基数逐年增长的时间推移,矛盾日显突出。二是农民健康体检经费明显不足。据区审计局对农村公共卫生资金专项审计结果报告反映,目前,我区按照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均20元标准拨付体检资金,而区属医院实际操作时,剔除水电、人工费、体检成本至少在40元至50元左右,才能一定程度上对材料损耗有所弥补。超出部分由医院承担,医院不堪重负,反响较大。三是经济薄弱村承担的自筹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支付困难较大。从区农医保办公室了解到,今年有3个经济薄弱村因无力承担自筹部分,直至采取强制措施,才将欠款拖至今年11月份勉强补缴,并且每年都有一些薄弱村出现拖欠现象。

3、社会帮扶救助面有待进一步扩大。一是救助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从区审计局对区第六、七次“春风行动”募集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结果看,募集资金结存203.22万元,以前年度结存202.47万元,累计结存405.69万元。从“春风行动”救助活动的情况看,区慈善部分下拨的救助资金主要是用于市级困难户和区级扩面户的救助,而对乡镇街道层面救助的量大面广的困难群体,特别是对处于困难家庭边缘的群众发生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或因突发性灾难致贫的还没能完全顾及。这表明,目前区级“春风行动”募集资金用于救助的覆盖面偏小。二是外来务工困难人员的救助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民政局了解到,我区外来务工困难人员的救助准入门槛过高,如“需要外来务工人员的用工单位在本年度向区慈善总会捐赠过善款、外来务工人员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加入工会组织”。而当前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失业、贫困、医疗等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略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三是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实施的救助办法设臵的救助封项线为4万元,还不能确保农村困难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四是困难残疾人保障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据了解,困难残疾人保障政策的惠及面还不够广;贫困残疾人“六助”政策救助标准偏低,还不能真正达到帮扶助困目的。部分工疗站即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用房和设施简陋,投入不够。

三、工作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任务,并确定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具体目标。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也因此成为各级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着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同样也就成为政府工作的着重点。为此,建议区政府要继续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

1、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工作的宣传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干部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社会保障工作是稳定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更多的是期盼,各级各部门对保障民生更多的是责任。各级各部门的广大干部既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改善民生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党的惠民政策的体现者,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基层干部的宣传教育,着力增强基层干部贯彻执行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自觉性和工作责任感。二是进一步加大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目前出台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明年1月1日市政府还将施行《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和《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以下简称“两个保障办法”),这“两个保障办法”,较以往社会保障政策有重大变化和明显改善,认真领会、深入贯彻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成为政府及职能部门工作的当务之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工作,在做好自身宣传工作的同时,要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向广大群众宣传社会保障政策,确保符合政策的群众全部惠及。

2、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面。一是进一步扩大企业和职工的参保覆盖面。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以实施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为契机,调动乡镇街道各方面力量,做好企业和职工的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合力推进企业和职工的参保工作,力求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二是积极探索和研究解决撤村建居而未被征过地的农转非人员的参保工作。要积极向上反映,争取扶持政策,力求使这部分群众能够得到政府参保优惠政策的扶持。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参保工作。要做好用人单位参保和农民工自愿申请参加双低养老保险的教育引导工作,不断扩大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参保面。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一是认真研究解决分批征地的村参保缴费与征地补偿费及参保补贴之间矛盾突出的问题。既要积极向上反映争取政策,又要指导帮助乡镇和村社做好参保工作,确保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加大投入,切实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在调高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比例,提高报销标准的同时,要增加农民体检补助经费,保障实际工作需求;建议设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节基金,促进我区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健康运行。三是进一步探讨经济薄弱村的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补偿机制。建议对经济薄弱村筹资部分实行财政专项补助,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医疗保障后顾之忧。四是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济管理的移交工作。从即将出台的“两个保障办法”征求意见方案看,原分别属区卫生局和民政局管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济工作将移交给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区卫生和民政部门在开展这些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包括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需要认真总结。区卫生和民政部门在做好人、财、物移交的同时,也要将经验做法尤其是困难不足之处向区政府与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汇报和必要的沟通,以便引起区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视和研究探讨,确保工作的延续性和实效性。

4、进一步扩大社会帮扶的救助面。一是进一步扩大救助的覆盖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帮扶救助政策,逐步扩大困难群众的救助层面,提高救助标准,增加救助次数。二是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困难人员的救助制度。要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的合理救助机制,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的救助门槛,适当扩大救助内容。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制度。要修改完善《西湖区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办法》,提高封顶线,确保困难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四是进一步加大困难残疾人保障政策的执行力度。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困难残疾人的帮扶救助工作,要在已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扩大符合政策的贫困残疾人的救助面,区职能部门对此要加强指导帮助;要修订完善贫困残疾人“六助”帮扶救助政策,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切实做好国家和社会给予特殊群体的特殊扶助工作;要充分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加大工疗站即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用房和设施的硬件投入,财政部门对此要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改善残疾人就业的工作环境。此外,要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各类专项资金的审计和跟踪监督。

第二篇:关于加强我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我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了不断加强我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更好地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区政协社会法制与港澳台侨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和各镇、街道、社区(村)的大力协助下,于2005年3月至7月,通过座谈、约谈、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形式,对在城市化推进中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4年底,全区57个行政村(包括撤村建居的社区)总人口为114772人,其中农业人口72185人。总人口中,劳动年龄段内(16岁以上至女50周岁、男60周岁以下)人口74261人,其中农业人口37011人;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口23867人,其中农业人口14875人。

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社会保障工作贯彻“安居、乐业、保障、发展”的方针,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已初步建立了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体系,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保障基础。

(一)农村就业工作与城区接轨力度加大

“千保障,万保障,就业是最根本的保障”。区委、区政府把解决农转非人员就业问题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努力使农转非人员享受与城区居民同等的就业政策。通过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采取引进市场化培训机制、出台培训补贴政策、5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转非人员就业培训等措施,提高农转非人员就业技能,促进就业。同时,采取政府买岗扶就业、广开门路开发非正规组织就业岗位等措施,多渠道安置农转非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为加快就业步伐,还积极落实了职业介绍补贴、用工补贴、小额贷款等多项政策,在各镇建立了劳动保障管理站、18个撤村建居的社区建立了社区劳动保障室,使就业工作有序推进,成绩斐然。到2004年底,全区37250名劳动年龄段内农转非人员,有18232人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就业率为49%。与此同时,农村就业服务和管理工作也逐步与城市接轨。

(二)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工作成效明显

在区委的高度重视和镇(街道)及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采取深入宣传、加大培训、政策引导、增加投入、检查考核等措施,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即征即保”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去年落实“即征即保”9061人,参保率达到99.3%,超过了市定完成95%的目标要求。截止2004年底,全区有46236名农转非人员参加了各类养老保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23075人,“双低”养老保险9061人,农村养老保险14100人),占征地农转非人员的93.5%。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遗留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基本建立了农村“退休农民养老补助金”制度。2004年,全区有15828名超龄人员领取人均203元/月的养老补助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照“量入为出、以筹定支”的原则,施行一年来,运转正常。各镇(街道)在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规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自行制定补充办法。目前,村(社区)的参保率达100%,个人参保率达93%,超额完成了市、区政府确定的两个80%以上的目标任务。

(三)社会救助框架基本形成按照建设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的目标要求,我区农村低保水平在落实中提高,四级救助圈扩面帮扶工作成效明显,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工作得到加强,各项配套政策全面落实,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区级帮扶救助中心、街道(镇)帮扶救助所、社区(村)帮扶救助站三位一体的救助网络覆盖城乡。为切实解决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帮扶救助政策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对敬老院、工疗站、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针对特殊困难人群的就业、就医、就学、生活等困难,也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救助,逐步建立起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统筹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需要完善的几个问题

全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思想认识不统一、政策不完备等原因,全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与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发展要求、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政策不够配套,操作落实难

据统计,劳动年龄段内已农转非人员中有6885人未参加养老保险。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历史原因。由于征地的时间跨度长,安置办法不统一,造成部分农转非人员无保障。二是政策原因。九堡镇在区划调整前,由余杭征地的4794人无法享受杭州市的有关政策,保障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土地征用前自主购买保障的村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缺乏政策支持。三是个人原因。受征地补偿费、土地市场价格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部分村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另外,还存在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标准偏低的情况,去年,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只有人均163.4元/年保障金,低水平的保障与我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不相适应,保障作用不明显。

(二)基层承受能力弱,保障资金落实难

一是部分地少的村(社区)保障资金不足。历年来,我区范围内由于国家征地项目多、时间跨度长、补偿标准前后差距大,尤其是国家公益性建设征地补偿偏低,造成部分村(社区)人均占有土地少、集体经济积累少,征地补偿款难以弥补被征地人员的保障费用。以彭埠镇章家坝社区为例,该社区劳土比例为3.1:1,征地补偿款以菜地16万元/亩(建设用地12万元/亩)计算,扣除劳力安置费4.65万元/亩、青苗补助费及地面附属物补偿0.3万元/亩外,还剩11万元左右。而据劳动部门以近两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标准测算,农转非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资金为134589元/人(其中养老保险70957元/人、医疗保险52172元/人、失业保险11460元/人),扣除政府补贴部分18438元/人(养老1.5万元/人、失业30%为3438元/人)外,集体和个人要承担116151元/人。据了解,截止2004年底,我区农转非人员无一人购买失业保险,显然,征地补偿款难以承担五大社会保障资金补贴,因此造成保障资金落实难。二是超过劳动年龄人员生活补贴普遍较低。在征地农转非时,超龄人员均为一次性货币安置,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全区超过劳动年龄人员中,虽有66.3%的人在各村(社区)领取生活补贴,但每月300元以上的只占超过劳动年龄人员总数的14.5%,比例较低。要使他们享受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的社会保障,村级集体经济负担会进一步加重,特别是经济相对薄弱村会不堪重负。

(三)农村低保标准低、农转非人员就业难

一是农村低保户保障标准低。目前,农村低保户执行的是每月1人户190元/人、2人户180元/人、3人户170元/人的保障标准,城镇低保户执行的是每月1人户320元/人、2人户300元/人、3人户280元/人的保障标准,两者相比农村低保户收入较低。二是农村低保户住房条件差。据区民政局2004年底统计,全区331户农村低保户中有73%的家庭住房条件较差,以70-80年代建造的1-2层小户型居多。三是农转非人员就业难。由于农转非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就业竞争力低的现象,虽然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加大了就业培训力度,但由于就业渠道不够宽、市场化就业机制运作还不完备、培训针对性不强、择业观念落后等原因,农转非人员的失业率仍较高。

三、健全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我区“两加快一统筹”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要加强我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就必须在创新理念、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增加投入等方面做进一步探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理念

1、树立土地换保障的理念。随着撤村建居和国家大项目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区大量的农地将转为建设用地。据了解,今年我区仅出让土地就达1200亩,占全市出让土地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如此快的发展背景下,要保障失土人员的生存与发展,各级领导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土地通盘考虑,确保以土地换保障。

2、树立保障先行的理念。各村(社区)要把解决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放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首要位置加以考虑。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征地项目,都必须做到“即征即保”,在国家征地补偿款到位后,要优先安排农转非人员的保障资金。

3、树立制度规范保障的理念。要从制度层面完善社会保障框架。凡本区范围内的企业招用当地农民务工的,签定劳动合同后,企业都必须为他们购买五大保险。从制度和政策层面积极引导农村自谋职业者和务农人员自主购买保障,在遇到土地征用时,根据具体情况,使自主购买保险者享受应有的保障待遇。对符合条件应买不买保障的农转非人员,应予以相应的制度制约,促使尽快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

(二)努力拓展社保资金筹措方法

1、征地补偿款必须用于社会保障。按照现有政策规定,征地补偿款到位后,必须用于农转非人员购买养老、医疗保险。征地补偿款要做到专款专用,一切围绕保障转,确保社会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2、集体资产拆迁赔偿费要优先用于社会保障。对集体资金投入建造的厂房、商业网点、农舍等集体资产,在遇到征地拆迁时,其赔偿金要优先用于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以便发挥现有资产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补充作用。

3、用足政策支持社会保障。对劳土比例偏高、原集体资金积累不足的撤村建居社区,建议将有关10%发展留用地、拆复建指标和一些目前尚不明确投资项目的存量土地指标,可采用以政策换资金等办法,将指标置换成资金,为农转非人员筹集保障资金。

(三)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机制

1、转变观念谋就业。要通过形式多样、紧贴实际、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逐步使农转非人员就业意识与城市居民相接轨,向自食其力的市场化就业方式转变。各村(社区)要抢抓机遇,在国家建设项目推进时,尽可能为失地人员争取三产就业岗位,以解决农转非人员的后顾之忧。

2、加强培训促就业。要根据农转非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的就业现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适应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在求数量的同时,确保培训的质量,不断提高农转非受训人员的就业率,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保障。

3、政策扶持帮就业。要充分运用杭州市非正规组织就业岗位政策,进一步拓展公益性岗位,鼓励农转非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就业,进一步落实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用工补贴、小额贷款及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安置农转非人员就业奖励政策等,增加优惠政策的含金量,进一步加大就业帮扶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吸纳农转非人员就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四)切实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

1、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户的生活标准。要从政策层面统一城乡低保户的保障标准。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对城乡低保户应一视同仁,统一城乡低保户的保障标准,改变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要逐步改善农村低保家庭住房条件。要按照“四级救助、分级负责”的原则,制定三年计划,采用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办法,想方设法优先解决70-80年代建造的现存的40户平房家庭,逐步使农村低保户的住房条件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逐步解决超劳动年龄人员养老保障问题。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障资金。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在集体经济增收的基础上,以村(社区)为单位,采取征地补偿款中留一块、集体经济收入中切一块、政府30%土地征用保障补贴中争取一块的办法,建立养老保障资金,解决超劳动年龄人员的生活补贴问题。要提高老年村民养老金待遇。对不能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双低”养老保险政策的老年村民,各村(社区)要切实关注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从实际出发,按照逐年提高的原则,制定规划,力争在三年内,养老覆盖率由目前的66.3%扩大到100%;养老标准从目前人均每月203元提高到320元以上,让老年村民享受到现有城镇低保家庭的保障待遇。

3、逐步改善老年村民的养老条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针对我区农村现有23000名老龄人员,在不断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倡导尊老敬老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定期上保健课,定期进行体检,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他们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

1、加大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考核力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保障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决定着城市化进程。各级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加大考核力度。针对目前我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少、办公场所小等方面的困难,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努力营造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的浓厚氛围。

2、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针对劳动保障部门基层组织网络发展快、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要不断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与江干城市化建设相适应的劳动保障队伍;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准确掌握不断变化的情况,研究工作方法,及时向上级部门提出决策依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保障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企事业单位了解社会保障工作的优惠政策,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持参与社会保障。

第三篇: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关于企业员工社会保障调查报告调研报告

一、调研课题简介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完善社保体的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从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日臻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住房保障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二、调研设计与组织实施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主要类型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是否落实到位,例如企业是否按国家相关规定为员工建立社会保险、员工是否享受到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得到有效的数据和准确的结论。从2012年8月起,我在沂水县沂城街道办事处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向社会各行业人员采集相关信息。

三、调研对象情况简介

本次调研主要在宜城街道办事处开展,我们的调研对象主要集中在30—50岁左右的城市工作者,通过对百余名不同行业及单位的员工的调查,我们顺利得到了调研报告所需相关数据。

四、调研数据统计简析

我国政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尚处在发展中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在我县的实行 1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原因。

1.城镇企业多注重养老保险,参保险种不全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大多对养老保险较为满意。从险种看,养老保险覆盖面远高于其险种,紧随其后的是医疗保险。分别占有76%和59%的比率。绝大部分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只为员工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同时其他几项社会保障的险种则无人问津。

2.民营企业员工参保比例较低

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员工参保比例低且参保险种不齐。特别是酒店,娱乐等服务行业中。

3.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存在制度不健全、分配不均等问题。

这次调研我们不仅将木管投向了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还涉及到了就业培训,还有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等社会热点问题。在调研中我们看到

(1)67%的人对住房公积金感到不满,集中48%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受益方范围较窄存在不公平,32%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存在严重问题。在与被访者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并未真正落实到城镇生活贫困人群当中,65%的认为实际领取低保人数与省级转移支付核定的领取“低保”数量有很大偏差,并且低保对象的界定标准尚未规范。

(3)对于下岗职工、待业大学生这样的收入不固定的灵活性就业群体,做好就业培训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只是在找到工作后进行过短暂的入职培训,绝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就业培训。而零收入和收入不稳定的就业群体又是最需要社会救助的,因此(2)中提到的问题格外严峻。

调研结束后,我们将得到的数据加以汇总和整理,并选取了其中富有代表性的30余份问卷进行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出了我们对成因的看法。

首先,认识不到位。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雇主与雇员中存在着模糊认识,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说,员工只顾多挣钱,对养老保险缺乏切身体会,认为“退休早着呢,参加养老保险不必着急”,再加上本身工资就不高,情愿自己开销,也不愿自己缴费参保。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愿参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非公有制民营企业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利润意味着私有财产。因此,多数企业主普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认识不到为员工参保可以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稳定人心,增加企业效益。

其次,从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大部分企业的有限财力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力不从心。国有企业由于成立时间早,离退休职工及在岗员工的社会保障负担更加沉重。而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其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来解决的,外部融资渠道不畅,原始资本投入不够充足。因此,有限的财力致使许多企业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另外,还有一个民营企业特有的用人特点是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这也加大了企业的参保登记工作的难度,同时,约束雇主的劳动法律制度也不健全,导致被调查者中89%的民营企业员工目前尚未由所在单位为其参加社会保险。

五、改善企业员工社会保障的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状况。首先,从社会的层面来讲,要加强社会保险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使经营者清楚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是企业对职工乃至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同时,让广大职工都了解社会保险相关政策、规定,使大家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从司法的层面讲,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推行。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商业保险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社会保险的强制性,这一强制性必须通过国家立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目前社会上多数就业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社会保险的立法相对滞后或执法力度不够,主要依靠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和宣传动员的作法,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一方面应加快立法,特别是加快地方立法;另一方面,应充分依靠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推进社会保险的改革。

另外,规范用工制度是改善员工社会保障情况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试用期结束后需要及时与员工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社

会保险费用。

六、结束语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与许多被访者进行交流,其中有一个在税务局工作的公务员说的话让我们感触很深。他说,新中国刚刚建立60年,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现今社会的欣欣向荣,我们已经在军事、经济、科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失衡也是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总而言之一个刚刚起步的泱泱大国敢于承担起13亿人口的社会保障并在60年中日趋完善,本身就已经树立了世界社会保障进程中的里程碑。

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希望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总结借鉴前6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更广地普及,更快地完善,更好地造福中国13亿人民。

张立军2012.9.10

第四篇: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一、调研课题简介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完善社保体的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从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日臻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住房保障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二、调研设计与组织实施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主要类型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是否落实到位,例如企业是否按国家相关规定为员工建立社会保险、员工是否享受到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得到有效的数据和准确的结论。从XXXX年XX月起,我在XX市XX区、XX区、XX区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向社会各行业人员采集相关信息。

三、调研对象情况简介

本次调研主要在XX市XX区、XX区、XX区开展,我们的调研对象主要集中在30—50岁左右的城市工作者,通过对百余名不同行业及单位的员工的调查,我们顺利得到了调研报告所需相关数据。

四、调研数据统计简析

我国政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尚处在发展中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在XX市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原因。

1.城镇企业多注重养老保险,参保险种不全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大多对养老保险较为满意。从险种看,养老保险覆盖面远高于其险种,紧随其后的是医疗保险。分别占有76%和59%的比率。绝大部分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只为员工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同时其他几项社会保障的险种则无人问津。

2.民营企业员工参保比例较低

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员工参保比例低且参保险种不齐。特别是酒店,娱乐等服务行业中(我们在开平区的调研活动中曾走访XX餐饮,XXX,XXX,由于人员流动性大,除中高层管理者大多由公司为其上“五险一金”其他员工均来参加保险。

3.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存在制度不健全、分配不均等问题。

这次调研我们不仅将木管投向了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还涉及到了就业培训,还有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等社会热点问题。在调研中我们看到

(1)67%的人对住房公积金感到不满,集中48%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受益方范围较窄存在不公平,32%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存在严重问题。在与被访者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并未真正落实到城镇生活贫困人群当中,65%的认为实际领取低保人数与省级转移支付核定的领取“低保”数量有很大偏差,并且低保对象的界定标准尚未规范。

(3)对于下岗职工、待业大学生这样的收入不固定的灵活性就业群体,做好就业培训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只是在找到工作后进行过短暂的入职培训,绝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就业培训。而零收入和收入不稳定的就业群体又是最需要社会救助的,因此(2)中提到的问题格外严峻。

调研结束后,我们将得到的数据加以汇总和整理,并选取了其中富有代表性的30余份问卷进行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出了我们对成因的看法。

首先,认识不到位。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雇主与雇员中存在着模糊认识,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说,员工只顾多挣钱,对养老保险缺乏切身体会,认为“退休早着呢,参加养老保险不必着急”,再加上本身工资就不高,情愿自己开销,也不愿自己缴费参保。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愿参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非公有制民营企业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利润意味着私有财产。因此,多数企业主普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认识不到为员工参保可以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稳定人心,增加企业效益。

其次,从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大部分企业的有限财力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力不从心。国有企业由于成立时间早,离退休职工及在岗员工的社会保障负担更加沉重。而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其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来解决的,外部融资渠道不畅,原始资本投入不够充足。因此,有限的财力致使许多企业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另外,还有一个民营企业特有的用人特点是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这也加大了企业的参保登记工作的难度,同时,约束雇主的劳动法律制度也不健全,导致被调查者中89%的民营企业员工目前尚未由所在单位为其参加社会保险。

五、改善企业员工社会保障的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状况。

首先,从社会的层面来讲,要加强社会保险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使经营者清楚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是企业对职工乃至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同时,让广大职工都了解社会保险相关政策、规定,使大家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从司法的层面讲,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推行。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商业保险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社会保险的强制性,这一强制性必须通过国家立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目前社会上多数就业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社会保险的立法相对滞后或执法力度不够,主要依靠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和宣传动员的作法,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一方面应加快立法,特别是加快地方立法;另一方面,应充分依靠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推进社会保险的改革。

另外,规范用工制度是改善员工社会保障情况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试用期结束后需要及时与员工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六、结束语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与许多被访者进行交流,其中有一个在税务局工作的公务员说的话让我们感触很深。他说,新中国刚刚建立XX年,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现今社会的欣欣向荣,我们已经在军事、经济、科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失衡也是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总而言之一个刚刚起步的泱泱大国敢于承担起13亿人口的社会保障并在XX年中日趋完善,本身就已经树立了世界社会保障进程中的里程碑。

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希望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总结借鉴前XX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更广地普及,更快地完善,更好地造福中国13亿人民。

第五篇: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调查报告

关于盐池县用人单位职工社会保障

调查的报告

工作单位

盐池县妇幼保健所 所在分校

盐池分校

指导教师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制

关于盐池县用人单位职工社会保障

调查的报告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完善社保体的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从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日臻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住房保障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主要类型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是否落实到位,例如企业是否按国家相关规定为员工建立社会保险、员工是否享受到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等。

(一)调查时间:2014年8月-10月;

(二)调查地点:盐池县内;

(三)调查对象:25—50岁左右、不同行业及单位的城市工作者;

(四)调查方式:以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向社会各行业人员采集相关信息。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国政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尚处在发展中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在盐池县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原因。

(一)城镇企业多注重养老保险,参保险种不全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大多对养老保险较为满意。从险种看,养老保险覆盖面远高于其险种,紧随其后的是医疗保险。分别占有76%和59%的比率。绝大部分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只为员工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同时其他几项社会保障的险种则无人问津。

(二)民营企业员工参保比例较低

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员工参保比例低且参保险种不齐。特别是酒店,娱乐等服务行业中由于人员流动性大,除中高层管理者大多由公司为其上“五险一金”,其他员工均未参加保险。

(三)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存在制度不健全、分配不均等问题。

这次调研我们不仅将木管投向了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还涉及到了就业培训,还有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等社会热点问题。在调研中我们看到 1、67%的人对住房公积金感到不满,集中48%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受益方范围较窄存在不公平,32%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存在严重问题。在与被访者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并未真正落实到城镇生活贫困人群当中,65%的认为实际领取低保人数与省级转移支付核定的领取“低保”数量有很大偏差,并且低保对象的界定标准尚未规范。

3、对于下岗职工、待业大学生这样的收入不固定的灵活性就业群体,做好就业培训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只是在找到工作后进行过短暂的入职培训,绝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就业培训。而零收入和收入不稳定的就业群体又是最需要社会救助的,因此(2)中提到的问题格外严峻。

调研结束后,我们将得到的数据加以汇总和整理,并选取了其中富有代表性的30余份问卷进行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出了我们对成因的看法。

首先,认识不到位。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雇主与雇员中存在着模糊认识,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说,员工只顾多挣钱,对养老保险缺乏切身体会,认为“退休早着呢,参加养老保险不必着急”,再加上本身工资就不高,情愿自己开销,也不愿自己缴费参保。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愿参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非公有制民营企业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利润意味着私有财产。因此,多数企业主普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认识不到为员工参保可以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稳定人心,增加企业效益。

其次,从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大部分企业的有限财力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力不从心。国有企业由于成立时间早,离退休职工及在岗员工的社会保障负担更加沉重。而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其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来解决的,外部融资渠道不畅,原始资本投入不够充足。因此,有限的财力致使许多企业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另外,还有一个民营企业特有的用人特点是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这也加大了企业的参保登记工作的难度,同时,约束雇主的劳动法律制度也不健全,导致被调查者中89%的民营企业员工目前尚未由所在单位为其参加社会保险。

三、改善企业员工社会保障的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状况。

首先,从社会的层面来讲,要加强社会保险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使经营者清楚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是企业对职工乃至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同时,让广大职工都了解社会保险相关政策、规定,使大家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从司法的层面讲,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推行。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商业保险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社会保险的强制性,这一强制性必须通过国家立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目前社会上多数就业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社会保险的立法相对滞后或执法力度不够,主要依靠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和宣传动员的作法,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一方面应加快立法,特别是加快地方立法;另一方面,应充分依靠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推进社会保险的改革。

另外,规范用工制度是改善员工社会保障情况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试用期结束后需要及时与员工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与许多被访者进行交流,其中有一个在税务局工作的公务员说的话让我们感触很深。他说,新中国刚刚建立60年,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现今社会的欣欣向荣,我们已经在军事、经济、科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失衡也是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总而言之一个刚刚起步的泱泱大国敢于承担起13亿人口的社会保障并在60年中日趋完善,本身就已经树立了世界社会保障进程中的里程碑。

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希望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总结借鉴前6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更广地普及,更快地完善,更好地造福中国13亿人民。附录:统计数据分析图表

城镇企业职工对住房公积金不满意看法受益面范围窄存在不公平, 48%50%45%40%35%30%25%20%15%10%5%0%风险防范能力不足,32%受益面范围窄存在不公平风险防范能力不足制度决策与监管机制不健全支持廉租房建设的作用有限制度决策与监管机制不健全, 10%支持廉租房建设的作用有限, 8%1

城镇职工对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的满意程度生育保险, 33%基本养老保险,53%工伤保险, 51%失业保险, 25%基本医疗保险,43%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目前对于社会救助制度不满意的看法9%20%基本救助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专项救助制度及制度之间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救助制度的资金投入不足65%23%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各类型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现状事业单位,97.43%国有企业,70.69%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57.14%

下载关于我区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区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我区环境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今年4月,国务院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加强环境保护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关于全区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关于全区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5月26日至28日,区政协对全区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汇报,深入到部分镇街道......

    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 石念富 下港乡位于岱岳区东北部,辖区面积155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2万人口。近年来,全乡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为此......

    市政协关于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关于淇县和淇滨区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市政协安排,第二调研小组一行10人,于6至7月份,深入淇县和淇滨区,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听取......

    市政协关于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关于淇县和淇滨区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市政协安排,第二调研小组一行10人,于6至7月份,深入淇县和淇滨区,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听取......

    社会保障调研报告(精选5篇)

    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

    关于社会保障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城镇居民,这已经成为构......

    党代会社会保障专题调研报告

    党代会社会保障专题调研报告 11月,县人大常委会组成4个调查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围绕全县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无”和“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被征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