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我区人力社保工作
市人力社保局调研我区人力社保工作
9月2日上午,市人力社保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姜红生一行来我区调研公务员管理、专技人才两块业务工作,并详细听取了我局的工作汇报。区人力社保局副局长余向琴、周冰冰参加了汇报。
在工作汇报会上,区人社局公务员管理科科长郑煜和专技科科长毛芳分别就柯城事业单位招聘现状和做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创新实践等向市局领导做了简要介绍,并就市局提出的调研提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姜红生副局长对柯城公管、专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柯城区在事业单位阳光招考方面“有特色”,在专技人员聘期考核方面“敢创新”,特别在柯城区着力开展专家人才资源库方面,步子迈的开、探的实,总体而言,柯城区人社局在人事招考和人才管理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柯城特色的创新路子。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柯城人力社保局将以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干好“四件大事”为抓手,紧扣“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工作主线,围绕惠及民生、服务发展、维护稳定目标,进一步探索人事招考和人才管理的新方法、新举措。
叶君
第二篇:2015年全市人力社保人才工作要点
2014年全市人力社保人才工作要点
2014年全市人力社保人才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对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提供精准服务,努力抓好人才引进、培养、服务三大工程十项重点工作,为全面实施“**”战略部署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大力推进人才智力引进工程
(一)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引进活动。调研征集企业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需求,编制需求计划,组织开展第13届海内外博士**行活动。推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新招进站博士后10人,组织进站博士后开展项目研究。(牵头单位:专技处,配合单位:办公室、外专局、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
(二)组织实施国外专家和智力项目引进活动。依托外国专家工作站和海外联络站,大力引进国外智力,年执行国家和省级引智项目50项以上。努力提升外专工作品牌,申报国家和省“外专千人计划”3人,高端外专项目2项。继续举办外国专家组织和机构代表**行活动。组团参加北京高层次外籍人才招聘会、中国国际交流大会、浙洽会,积极引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牵头单位:外专局;配合单位: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
(三)组织实施**网上大学城系列引才行活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采取大部队、小分队相结合的方式,组团赴高校集中城市和地区引才,全市外出引才50场次,市内举办人才交流活动200场次,全年引进各类人才5万名,其中硕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2800名。(牵头单位:人才市场办,配合单位: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
(四)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对接活动。以用人单位和职业技工院校为重点,创新合作模式,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造**“就业通”信息化服务平台,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对接活动,举办**市第十一届校企合作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的品牌。加强与外省市高职院校、就业部门的沟通合作,组织企业有针对性地赴外参加 “校园招聘”活动。(牵头单位:就业局;配合单位: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
二、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工程
(五)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企业人才优先,做好2015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选拔推荐工作。会同组织部门积极做好国家、省“千人计划”和“330海外英才计划”的申报和评选工作。认真做好各类回国留学人员学历认证、项目资助申报工作。健全继续教育登记考核制度,认真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六)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做好“职业培训包”的开发工作,年内完成15个“职业培训包”的开发,初步构建具有**特色的“职业培训包”超市。建立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市技能人才评价标准,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对评价产生的高级工以上人才给予相应的培养资助。推动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技能比武活动,全年资助一类职业技能竞赛7个、二类职业技能竞赛和15个。做好民间人才“万人计划”推进指导工作,开展人才培养、评鉴和师资培训活动。全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名。(牵头单位:职业能力建设处,配合单位: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市公共实训基地、各区县市人社局、各技工院校。)
(七)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有关政策。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创新“123”工程,建设1个创业中心、20个创业基地、300个创业创新示范点。成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培训学校,建立创业创新导师团,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信息交流,及时发布创业创新政策、资讯,编印创业创新典型案例。对各区(县、市)、市直开发区本科及中级职称以上人才引进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三、全力做实人才服务工程
(八)抓实人才工作平台载体建设。加强硕博士联络站建设,对接杭州、上海、北京三地高校,收集整理2014届**籍硕博士人才信息,推动**籍硕博士人才库建设。加强外国专家联络站建设,加强与德国ECTI、俄罗斯高校联合会的对接交流,力争新建5家外专海外联络站。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柔性制造系统实训室、模具产品试制实训室、产品创新设计实训室建设。加快推进技师学院建设,提质扩容诸暨技师学院,异地新建新昌技师学院,完成**技工学校征地扩建准备工作。(牵头单位:人才市场办、外专局、职业能力建设处,配合单位:市公共实训基地、各区县市人社局)
(九)抓实企业人才工作联系制度。坚持问题导向和精准服务,扎实推进企业人才工作联系“12320”工程,建立健全收集反馈机制、宣传引导机制、交流协调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工作实际问题。分层次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提升企业人才工作整体水平。配合抓好高层次人才“绿卡”等服务工作,位高层次人才提供“跨部门、一条龙”服务。(牵头单位:人才开发处、人才市场办、劳动关系处,配合单位: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各区县市人社局)
(十)抓实人才流动开发工作。加大招聘交流力度,精心办好“周四人力资源集市”、“周五人才集市”和各种公益性招聘会。大力推进网上交流平台建设,加强**人才网、**人才市场公共微信平台建设,努力创造方便、快捷的人力资源服务。执行人才市场信息定期发布制度,按月编写公布《市场供求信息》。加强人才招聘横向合作,定期在省和兄弟地市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做好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训等工作。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研究制定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实施意见,大力发展猎头服务,对业绩明显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从业者进行资助。(牵头单位:人才市场办、就业局、人才开发处)
第三篇:区人大调研组调研我区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
成都市新都区招商局第四期2008年3月11日
区人大调研组调研我区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
3月11日,区人大对我区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参加调研的有区人大主任欧阳诚,副主任刘贵才、向敏、潘明先、陈怀江、谢美坤及区人大常委委员、人大法工委等领导,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工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岳李陪同调研。
调研组成员对与我区签约拟动工的保利集团“公园198”项目、成量集团投产运营情况及成都宝钢制罐建成投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区招商局局长温莉艳《关于新都区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汇报》。
调研组一行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表示满意,对近两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表示祝贺,并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1招商引资承载能力,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为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争先创优”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工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岳李对人大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说人大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2008年第一次专题调研内容,充分体现了人大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将积极采纳人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区一主业”的要求,大力引进符合我区产业定位的规模企业,重点突出精密机械制造、金属压延、石油钻采企业;二是围绕市上考评标准,做好项目包装、推介,对项目认定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争先创优目标;三是抓新都和青白江连片发展机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招商引资承载能力;四是进一步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形成招、建、管一条龙服务,加强统一协调重大项目的服务机制;五是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人员培训工作。
区人大主任欧阳诚对2007年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思路清晰,目标宏伟,措施得力,我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招商引资。“一区一主业”对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来说是一项挑战,同时也是发挥优势的切入点,我们要牢牢把握产业布局,引进项目要从
产业集群化、产业链延伸的角度出发,加大统筹协调管理力度。
报送:区委常委、区人大主任、区政协主席、区政府副区长 抄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区级有
关部门、本局领导、本局各科室
成都市新都区招商局办公室2008年3月11日印(共印40份)
第四篇:社保调研文章
探寻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保管理模式 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县域企业职工社保问题研究
一、我县社保概述
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一)社保现状
目前我县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住房保障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近年来,在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各职能部门和镇街、社区的共同努力,全县社会保障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形成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救济、困难有低保的社会保障新局面。
在社保费征收方面,通过政策拉动,宣传发动,部门联动,重点突破等措施,全面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特别是自2009年10月由地税部门全责征收以来,征缴面逐年扩大。到2012年底,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2009年增长45.28%,达27467人。基金征收比2009年增长108.9%,达到16263
万元。在基金管理方面,按照社保基金管理要求,一是社保基金做到由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二是实行收支两条线。形成税务征收、社保发放、财政监督。另外,审计部门对社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堵塞漏洞。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困难企业解决问题。
目前,我县社保缴费率,单位综合缴费率最高为29.5%,个人综合缴费率最高为10%。根据2012年韶关社平工资2986,按照最低标准计算,2013年单位为个人最低缴纳社保费为210.63元,个人最低需要缴纳社保费为571.71元。
(二)当前我县社保征管模式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机构负责社保费征收管理的模式暴露出许多缺陷,比如征收力度不足造成欠费严重、收支一条线造成社保基金运行安全性差等,迫切需要建立新体制。自2009年10月开始,地税负责社保费全责征收,社保机构负责社保待遇发放,财政部门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督管理。
第一,地方税务机关为征收社保费的主体。在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实践中,锻炼出素质高、善于征管的地税干部队伍。负责社保费的征收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筹措资金和强化征管的优势。自2009年后,社保费逐年大幅扩面,2
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地税机关在社保费征收环节的显著作用。地税机关坚持“税费并重,随税同管”,坚持把社保费规范化管理作为突破口,组织排查,夯实征管基础。始终坚持与税同查,与税同管,与税同控,摸索出一条社保征收的新模式。
第二,社保机构为社保待遇发放的主体。社保机构负责所有社保基金待遇的支出,根据具体情况,办理各项险种待遇的发放。同时负责居民养老、居民医保,新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农村养老保险的征缴。社保基金的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社会保险作为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的人提供的收入保险制度,强制从业职工在其就业年份里拨出一部分收入交纳保险作为保险基金,投保者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定期限后,一旦由于保险计划规定的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而收入中断或减少时,即可按规定获得一定的保险收入。
第三,财政部门为社保基金运作监管的主体。财政部门负责将社保费集中统一管理,统计各项社保指标,分析社保收入支出。在社保基金管理中,保障基金安全,将基金的贬值可能降低在最低程度。
地税、财政、社保三方协作,实现收管支三条线,规避风险,提高效率。各个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社保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三)当前我县遇到的社保问题概述
近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社保费逐年扩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当前征管模式在实际征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社保的认识尚不到位。一些企事业单位对职工参与社会保险认识上有偏差。对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缺少责任感,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者不为职工参保或者有选择性的为职工参保。许多企事业单位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保险较为重视,但对工伤、失业、生育等所谓小保险认识不足,参保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企业职工特别是外来民工考虑务工流动性大,参保不连续,加上享受保险待遇门槛较高,没有参保积极性,这些直接影响参保率的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另外,部分政府官员对社保缺乏全面的认识,误认为社保扩面不利于招商引资,不利于发展当地经济,主动性不强。
2、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由于历史原因,我县不少关闭、破产、改制企业未给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或只参加了养老一项保险。这部分职工现在要求补办养老、医疗等保险的参保手续,但原企业已解体或者濒临破产,加之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又模糊不清,补办保险困难较多。还有一些破产未改制企业,因经济条件差,企业拖欠各项保险费用及滞纳金数额较大,企业无力偿还。这些社保欠费不仅加大了执法风险,同时给社保稳定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
3、经济现状和行业特点与社保负担不同步。我县属于粤北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收入来源少,人均收入低。但是社保是根据整个韶关社平工资来缴纳,个人负担社保偏高,无力支付社保。同时,我县经济经济产业多为第二和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低是我县招商引资,吸引投资商的一个有力条件。如果社保缴费高,成本高,会使这个优势消失,企业会选择不为员工购买社保。而受现行社保征管体制的影响,往往很难全员参保。
4、社保的立法不够健全,实施机制较弱。社保方面的法律滞后导致税务机关执法权不完整。现有社保保障法律法规人大立法少,行政法规多,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权威和必要的法律制度。地税机关没有明确的社保费强制执行权,导致执法权不完整,清查欠费无力。社会保险法虽然建立起筹资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等,但是对于整体社会保障体系而言,缺乏整体的、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虽然近年来,社保制度不断完善,但是操作性不强,缺乏强制性手段。比如,在强制征收措施中,地税部门可以对延迟缴费的加收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在强制扣款等税务部门最有利的征收手段则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使得地税部门难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依法征缴的作用。
二、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费的重要意义
2000年起,我省地税部门开始代理征收社保费,2009年,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地方税务局作出了全面实行社保费地税全责征收的决定。“社保费地税全责征收”是指社保机构将社保费的申报、核定环节移交地税部门
负责,由地税部门全面负责社保费征缴环节中的缴费登记、申报、审核(核定)、征收、追欠、查处和划解基金专户等相关工作,即负责社保费“收”的环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根据地税部门提供的征收数据进行记账和待遇发放,体现社保费 “支”的环节。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费,明确了地税征收社保费的责任主体地位,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代征代收”,其实质内容的改变是全面提高征收质量和确保稳步提高社保费收入、规范社会保险费从缴费登记到划解基金账户的全流程管理、实现收支分离的相互制衡机制,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社保基金收入大幅增长,确保了各项社保待遇及时足额支付。社保费稳定增长是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这一征收体制改革最直接的效果也是体现在费款收入、参保率、缴费率均有大幅增长,据统计,从2009年地税全责征收社保前后四年数据对比可以看到,8年间我县社保费收入逐年增长,由2005年的5536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8402万元,再到2012年的1.7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5.97%,社保支出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增幅较为平均,年均增长22.20%,逐年稳步的收入增幅高于支出增长,且略有结余,保障了我县各项社保待遇的及时足额支付。
(二)充分发挥税收征管作用,促进了社保费扩面征缴。
一是借助地税部门长期积累的税收征管经验,熟悉社会保险缴费单位和参保人的实际情况,推进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费,可以充分发挥地税部门在征管体制、信息网络、机构人员方面的优势,将社保费征收管理纳入税收管理的体系之中,把社保费的征缴纳入个人所得税监管范围,进行统筹管理,加强对缴费户的资料采集,实施全面费源监控和规模化、集约化管理,充分发挥地税征管优势,实现社保费与税收“同征、同管、同查、同服务”,有效堵塞漏洞,减少参保户拖欠社保费和应参保户逃避参保的情况,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二是实行地税全责征收,增强了地税部门征收社保的执法刚性,将社保费的申报、审核、征收、清欠等各环节落实到位,地税部门可以对缴费单位不为其员工参保、不如实申报缴费等损害参保人的行为进行检查和处罚,同时加大了清理欠费的力度,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参保、缴费的积极性、自觉性,有利于建立职责明确、征缴有效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体制。三是有利于节约社保征收管理成本。社会保险费征缴对象范围与税收基本一致,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可以把社保费当作一个特殊税种,在登记环节把社保费登记和税务登记合并处理,有利于掌握企业参保情况,还节约了参保人和参保单位的缴费遵从成本;企业或个人缴纳税款和社保费由面向多个部门改为一个部门,在申报纳税的同时办理社保费缴纳事宜,减少了纳税人(缴费人)的往返奔波,方便了缴费人,提高了效率。
社会保障是一项民生工程,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指标之一,这对于构造社会公平与公正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费,充分地发挥地税部门的体制优势、管理优势与技术信息优势,理顺社保费多方参与的管理模式,降低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成本,实行多元制衡与立体监督,事实上就是围绕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这一核心指标服务的。新征收方式实施前,全县参保人数为1.77万人,到2012年底为2.75万人,四年平均每年增长11.83%,扩面成效日渐显现。实践经验已经表明,地税部门凭借其部门特点,发挥了征收有力和信息充足的优势,扩大了征收面,促进了社保费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有利于解决社会保险扩面难的问题。
(三)明确部门职责,使部门工作更协调。2009
年以前,在社保征收管理上,地税部门只是社保机构的“代理人”,为社保机构“代收”社保费。在这种体制下,容易造成权责不明,相互推诿的现象,不利于各部门的职能发挥。社保费由地税部门全责征收,做到职责分明,各负其责,有效消除因职责不明确,造成数据统计不准确,权责不清、办事程序交叉重复、部门之间扯皮等问题,建立起“地税部门负责征收、财政审计部门负责监管、社保机构负责发放”的“三方机制”,在这个三方机制中,地税部门全权负责社保费的征缴,可以避免权责不明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能够大大提升社保费征收的效率;社保部门作为社保主管部门,专责政策指
导和社保待遇的发放,可以大大提高社保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财政部门专责社保基金的管理,一方面监督地税部门依法征收,另一方面则监督社保部门依法发放,负责基金管理、划拨、监管等工作,保证资金安全。从实践看,“收、管、支”三分离的“三方机制”是社保体系健康运作的必要组织和程序保证,使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行为的有序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完善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良性发展。
(四)有利于社保机构更好地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服务,形成以参保人为中心的社保管理体制,促进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地税全责征收之后,社会保障部门将从繁重的收费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社保政策的分析、研究和制定及账户管理、享受待遇资格认定和社会化发放等工作,着力提高社会保障行政效率,强化社会保障部门的公共服务绩效,履行政府社会保障职能,建立以社会保障受益人为中心的各种服务体系。
(五)有利于推动社保“费”改“税”,加快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是社会保障社会化水平的标志,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具备统筹性质的社会保险基金便于政府在更大空间内调剂余缺、平衡地区差距。社会保险费由地税全责征收,一方面,统一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有利于增强缴费人对社会保障的信心,有效提高
社会各界缴纳社保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税务系统力量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力度,为实行社会保险市级乃至省级统筹创造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扩展,特别是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社保税取代社保费将是大势所趋。而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费则可以为社保费改税准备条件。
三、影响我县社保征收的因素分析。
(一)宣传少、不重视,思想观念制约职工社会保险扩面。
1.相关社保政策有宣传但未普及。当前,社会保险作为保障全民的一项民生工程,社保的宣传也仅限于参与社保征收管理的相关经办机构,各类社会媒体对社会保险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在宣传的连续性和普及性方面仍有欠缺。根据韶关市地税局针对全市社会保险费费源普查的工作报告显示: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未参保的企业员工对国家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在我国目前国民整体保险意识仍然不强的环境下,有些人甚至把国家福利性养老保险与商业性的保险混为一谈,对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互济性和强制性缺乏认识,社会各界整体参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还没有形成“人人主动参保,企业自觉缴费”的良好氛围。
2.一些企业主对社会保险存在错误认识,他们往往认为,为职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是无效投入、吃亏买卖,表现
在行动上则能躲即躲,能赖则赖。企业存在应保不保的现象,普遍采取虚报用工人数、少报工资基数或选择性的购买与企业利益关系较大的险种,如工伤保险等方式逃避应对职工承担的社保责任,这类现象在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诚然,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人,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其最大的目标,在强烈的个人利益最大化驱动下,为降低成本,很少自愿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从而减少支出,增加赢利空间;再者,部分私营业主受限于文化水平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也导致企业出现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重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忽视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的义务。
3.从分析职工心理出发,部分相对年轻的企业员工在观念上还停留在打工挣钱维持基本生活的层面上,经常性地更换工作使他们对自己的将来缺乏规划,他们更关注眼前收益,对于几十年以后的养老保障问题他们很少或者根本不去考虑;相对年长的企业职工“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根据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民法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与他们子女的收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投资于子女的人力资本或家庭事务可能是最好的养老保障计划,而不是用这些辛苦挣来的钱搁置在长期的退休养老计划中,目前,还有相当多的中老龄人始终把“养儿防老”作为人生的信条,把人生中绝大部分心血和资金用在养儿上,认为儿子才是自己年老时的依靠;有的职工认为谋远不如谋近,参加养老保险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觉得放进
口袋里的钱才是真正保险的;对于低收入群体职工,“生存才是大问题”,他们不愿意从为数不多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参加社会保险职工自己不愿缴费、也不会监督雇主为自己缴费,企业无法做到全员参保。
4.源自职工对保护自身权益的无知和无奈。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费由职工、企业、国家三方共同负担,职工个人和企业各按月缴纳一部分,国家则以税前列支、免征个人所得税和必要时以财政弥补等形式负担一部分,执行中规定,个人和企业负担的部分由职工所在企业代扣代缴,当前,我县二、三产业劳动者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劳动风险意识和劳动风险损失补偿意识,他们没有意识到社会保险是自己应得的保障权益,也不清楚企业负有什么样的社会保险责任,法律知识也比较缺乏,对眼前利益考虑较多。这样一来,职工丧失了主动权、监督权,甚至丧失了知情权;员工不懂社保政策的事实和着眼眼前利益的心理也往往容易被谋取私利的企业主所利用,在社会保险的政策宣传上也有意误导,使企业员工参加社保的意识更为淡薄;另有一些企业员工参保意识较强,但用工单位惧怕他们上访闹事,又为逃避多交社保费,往往不去社保机构办理企业社保登记,让其员工自己去社保机构以个体工商户的名义和标准(20%)参保,再凭社保缴费收据报销12%。这类现象时有发生。
(二)逐年高增长的缴费基数和相对偏高的缴费率影响企业为职工参保的积极性。
1.缴费率偏高。现行政府在进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确立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资金来源多渠道”原则,建立个人账户,实行社会统筹,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社会保障”,它是比较符合当前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世界潮流。但由于政府将角色仅限于制度供给和最终保障,缺少法定的直接责任,力图依赖社会保险基金清偿养老金历史债务。参保企业和个人既要为自我养老积累资金,又要承担老职工的缴费,社会保险基金缺口较大,负担过于沉重。按照法律规定的社会保险费率计算,用人单位需要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约30%(包括约20%的养老,6%的医疗,2%的失业,1%的工伤与1%的生育)的社会保险费,个人承担部分10.5%的缴交比例虽然从职工工资中扣除,但也是通过企业工资支付的形式体现为企业的用工成本,以盈利为目标的广大私营企业在面对如此之大的社保负担时,存在着强烈的逃费驱动。从2013年3月我省各市社保费缴费率统计显示,我市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各费率与其它各市较为均衡一致,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19.5%,明显高于我省其它各市15%的平均水平,如此高昂的劳动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逃避社会保险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出现拒保现象,影响了社保的推广工作,制约着“广覆盖”目标的实现。
2.社保缴费基数逐年大幅增长。对比2008年和2012年的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分别为2156.67元和3343.33元,5年净增加1186.67元,最低缴费基数从2009年的1294元增长到2013年2006元,年均增长11.58%,略高于我县在岗职工年工资正常增长幅度,工资水平与当前社保缴费基数不相协调的增长,将极大地影响个人缴纳社保的积极性。
(三)政府在招商引资筹码和社保保障稳定的双重压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不断优化招商软硬环境,积极吸引港澳台、外资企业和内地客商前来投资办厂。1995年日本三协精机制作公司作为县政府招商引资企业来到我县投资办厂,成立日本电产三协电子(韶关)有限公司,以生产录音磁头为主;1999年转型生产VCD、电脑用的微型马达,产品畅销于国内外,年产值超过2亿元,是我县的纳税大户,在为我县解决劳动力就业上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该厂现有厂房面积1.4万平方米,年平均用工人数约1500人。2009年地税全责征收社保前,10多年来,企业只给极少数的高层管理员工购买了社会保险,该厂员工多次投诉企业未为全体员工履行社会保险的申报缴纳义务,从社保局汇总导入的数据显示,1998年至2008年间,企业申报缴纳社保费共计463,242.76元,年均缴纳42112.98元,2009年后,社保费由地税部门全责征收后加大扩面征缴力度,组织工作人员进厂宣传社保政策,员工开始逐渐了解社保与自我当前与未来保障息息相关,有关社保的维权意识日渐增强,个别法律意识强的老员工甚至以自己离职为代价换得企业为其补齐拖欠的养老保险,企业参保率和缴费金额显著提升,2009年至2013年6月,企业累计申报缴纳社保费27,870,904.38元,年均缴纳5574180.88元,是2009以前年均缴交金额的132倍,但截至目前,该企业仍未实现全员社保。
对于外来投资建厂企业,包括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在内的发展环境对其稳定因素很重要,社会保障也是地方政府的民生工程,如果政府部门为了留住企业投资或发展生产,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强制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对企业不为职工参保缴费睁只眼闭只眼地默许企业延缓缴纳或拖欠社保费的行为,将给扩面工作造成困难,从长远来看,也使政府将来在面对员工社会保障问题时变得被动而棘手,一旦企业认为当地各项发展政策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以申请破产等方式转移收益,转移投资,企业资不抵债,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企业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及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留给地方政府的将是当初应收未收、应缴未缴而产生的烂摊子,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员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从单位保障转为社会保障。厂区大部分是基层生产工人,在面临失业同时,合法权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就业机会来之不易,在迫于
生存压力的环境下,也只能把维持生计的希望寄托于政府,本应由企业承担的责任,最终将由政府消化吸收,打破已建立起的相对有序的社会保障秩序,若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在这方面,人员流动性大的生产企业和吃、住、娱等服务消费性行业的员工社保参保情况均不太理想,存在较大隐患。
(四)缴费人经济状况制约社会保险扩面。作为粤北山区的一个小县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体现在二、三产业劳动者工资收入也不高,对于这部分劳动力群体,由于收入低、工作不稳定,不参加社会保险属于一种无奈的选择。按照我县2013年7月起最低缴费基数2006元计算,每月应缴社会保险费233.10元,每人每年要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大约在2800元,而目前城镇二、三产业的生产、服务性行业存在相当部分的劳动群体月收入不足最低缴费基数,每月扣缴的社保个人部分将超过其工资水平的10%以上,这部分劳动群体通常也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们的收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加上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逐年增长,日常生活消费支出成本增加,还要承担看病就医、子女入学、赡养老人、人情世故等方方面面的支出,这对于一个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家庭来说,压力是相当大的;对于他们来说,窘迫的经济现状使他们做出理性的选择是,通过短期的投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等获得更快更高的回报,改善现在 16 的生存条件,即在既定的可支配收入条件下,在短期投资与交纳社会保险金之间他们选择前者。
(五)劳动市场不完善一定程度削弱社保强制执行的力度。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和政府招商引资建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是地方发展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发展支撑,但企业中不规范的劳动关系的确立和变更,使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手续不完备、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常常是以劳资之间权力、义务的不对称为前提,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的展开。这种不规范集中体现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和解除不规范,随意性大,口头约定比例高;合同中对社会保险约定不明确或根本不约定,或者要求劳动者在企业工作满一定年限后才给予社保待遇;企业主和从业人员双方的信用意识较弱,签订的劳动合同往往流于形式,对双方没有多大约束力。而一部分职工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只重视现有的工作,虽然知道应该参加社会保险,但害怕提出参保要求后遭雇主拒绝而失去工作,一部分员工认为自己是打工的,干的时间不长,能拿现钱是主要的,参保不重要。在这种不规范的劳动关系下,企业主总是以企图减少工资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导致了很多用人单位漠视社会保险制度,企业主尽量少地为工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就是一种具体表现。也正因为这种不规范的劳动关系使企业的员工流动性更强,劳动关 17
系极不稳定,劳动者在社会保险福利待遇方面也极不稳定,影响正常参保。
四、提高社保征缴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参保意识。
1.拓展社保宣传范围和途径,形成社会广泛共识。社保是关乎全民的社会保障,应该有全民的宣传动员和参与,依靠社保经办部门的宣传带动,把社保宣传工作带进企业、居委、村委,形成广泛宣传社保,了解社保的社会氛围,依靠社会的力量不断增强全民对社保重要性的认识及参保自觉性,采取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印制社保费宣传手册是我们已有的社保宣传常规做法,上街、进社区、学校进行发放;二是通过通讯公司向我县通讯电话发送信息,宣传社保费政策知识,提醒缴费人及时参保和缴费;三是通过报纸、有线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社保费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的宣传;四是制作宣传卡通片或其他方式的宣传片在政府广场的电子显示屏等人群聚集区进行宣传,使社保宣传内容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更贴近群众生活。
2.宣传方式上因人制宜,更有针对性。近几年,在社会保险的宣传方面更多的是依靠社保经办部门在工作需要中点对点的宣传推动,职工参保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社保宣传不到位导致劳资双方对社保认识不充分。乳源是地处粤北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建县50周年,发展起步晚,在50多年的艰苦卓绝、锐意进取中,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阶段仍然相对滞后,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是自给自足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型
微利企业。随着近年来城镇化水平的推进,很多农民洗脚上田走进个体、企业组织,成为二、三产业劳动者,劳动力文化水平差异化明显,这一人员构成特点要求我们在开展社保宣传工作时不能泛泛而谈,提高社保扩面征缴要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角度引导他们关注社保,包括对企业主要把社会保险的相关法规政策、具体规定讲解清楚,使他们认识到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是企业为员工、为社会承担的法定责任;对于劳动者,首先要加强个人风险防范教育,使他们逐步转变观念,认识到参保的必要性,增强参保的自觉性,利用现实事例,特别是利用现有离退休人员待遇享受现身事例,大力宣传养老保险政策,使其感到参加养老保险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了解社会保险的各种具体知识,消除对社会保险的不信任感,主动参保;其次,受限于文化水平的影响,相当部分劳动者在了解社保后可能并不知道如何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社保的宣传工作除了让员工了解社保,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员工如何突破企业上层或私营业主的压力,在社会保险方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财政加大对社保支持力度,建立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险援助办法。基于当前社保基金全市统筹,全市统一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相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县区,部分企业与劳动者在社保费上依然承担着沉重的压力。社保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对困难企业或经济收入过低的人员,由地方政府提供适当的帮补措施基础上,可降低缴费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缴费费率,如:按15%的比例或更
低的缴费比例参保等,满足困难群体低层次的参保需求。在扩面征缴进度上,对条件成熟的企业一次性全部纳入社会保险统筹;对困难较大、要求企业分期分批纳入;对职工个人缴费有困难的,可采取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分缴的办法,企业先行支付,职工个人部分可挂账待缴。另外,可尝试为特困企业”助保”,即;对暂时无能力缴费的企业,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待企业效益好转,再予以偿还,利于社保金的及时回笼,堵截基金缺口,确保社保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取信于民。
(三)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社保扩面征缴联合工作机制。社保扩面征缴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工作,需要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各职能单位密切配合,形成企业、个人参保缴费信息在各职能单位间共享并相互稽核的工作机制,一是地税部分充分发挥社保全责征收的主体及多年税收管理累积的经验,把好扩面“两道关”。第一道,税务登记关口,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必须办理社保费缴费管理登记,税务机关同时对办理社保费登记的纳税人纳入管理。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的同时必须办理社保费申报,税务局征收机关对纳税人必须实行税费同时征收。第二道,个人所得税全员申报比对关。当前,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中实行的是全员申报制,即对纳税人招聘任用的所有员工,无论其月收入额是否超过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范围,均应办理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申报人数与社保缴费人数相比对,堵截社保费漏报漏缴情况。二是各执法监督单位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如工商、安监、劳
保等部门在办理工商年检、核发《许可证》时要先查验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证》和参保缴费情况,督促未参保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后再办理相关手续;建设部门要督促建筑企业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否则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取消建设项目招投标资格;法院要及时受理扩面征缴强制执行申请并负责执行,共同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提高我县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及征缴率。
(四)规范劳动市场,引导企业建立更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包括对雇员应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在内的发展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和慈善则责任,但企业能否履行社会责任,不可能完全依靠企业家自身的觉悟,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的推动,帮助企业建立更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功能,它能形成一种文化定势,使其利益相关者自然而然地按照既成的模式思维和行动,而超出模式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受到群众舆论和内在思想情感压力的无形约束。企业社会责任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企业职工自觉的行为,用一种无形的道德伦理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道德伦理规范,使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一是落实工资待遇。完善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城镇在岗职工在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获得合理的工资收入,健全工资随企业效益提升而增加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城镇在岗职工的工资待遇水平,使其收入在保障家庭基本生活之外,有能力支付个人缴费部
分。二是推动企业用工关系进一步规范,使自觉参保成为企业内化的行动。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也应通过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良性循环,为社会保障的广覆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五篇:**区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区位于**省东北部,政区面积2365平方公里。辖3乡3镇1个办事处,178个村民委员会。内临黄河,东、北两面环海,是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为东北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的最佳海陆通道,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最前沿。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成立了由区长任主任、常务副区长、分管副
区长任务副主任,环保、发改、经贸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委员会,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了《**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期召开环保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环保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区紧紧锁定“产业兴区、工业强区、生态立区”的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该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辖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区cod排放量为1495.09吨,与2006年相比削减了1010.6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91.67吨,与2006年相比削减了399.9吨。实施了“三网”绿化工程,林木覆盖率达到14.7%,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6.5%。
一、**区生态和环境保护现状
(一)生态建设情况。一是积极推进“三网”绿化工程建设。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以“生态立区、环境优先”为发展战略,以实现“生态好、环境美”为目标,按照“先治碱,后植树”、“先造地,后造林”的方式,大力实施工程造林,积极推进“三网”绿化工程建设,走出了一条滨海盐碱地区造林绿化的成功路子。目前,该区已完成路网绿化工程110公里,水网绿化工程72公里,农田林网工程3万亩,发展育苗基地8800亩,有效地改善了全区生态环境。二是大力实施生态细胞工程建设。近年来,**区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仙河镇、孤岛镇先后创建成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六合乡、义和镇先后成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67个村(居)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文明村”,为生态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近年来,**区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打造宜居魅力、文明富裕的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逐步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改善市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的整体品位。投资4亿多元围绕新规划区建设了一条长25公里的环城水系,并先后规划建设了南湖、银湖、西湖等8个湖泊,基本形成了绿水环绕、八湖镶嵌的城市景观。
(二)环境治理情况
1、水环境现状。近年来,**区不断加大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一是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了仙河、孤岛、**3个生活污水处理厂,仙河、孤岛2个污水处理厂已于2006年底投入使用,2007年削减cod600余吨,大大减轻了2镇生活污水对神仙沟流域的水质污染。**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5月20日开始进水调试,预计2008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极大地减轻城区生活污水对挑河流域水质的污染。二是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严格建设项目审批,在保护区内对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有效地保护了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三是加大企业水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工业企业外排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先后对山东中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东营华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家废水排放大户实施了水污染治理工程,投资200余万元铺设了污水回注管线,实现了废水零排放,2家企业年可减少废水排放80余万吨,年可削减cod排放量150余吨。四是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对神仙沟、挑河实施了流域综合治理,对河道进行了疏浚,对河岸进行了绿化,今年又投资2000余万元对草桥沟进行综合治理。
(1)饮用水环境现状。**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孤河水库等能够满足其水体功能的要求,由表1监测结果看出,各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表1饮用水水质状况变化表年份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氨氮挥发酚石油类20055.124.88150.51未检出未检出
20065.445.12110.48未检出
未检出
20075.695.32140.39未检出
未检出
(2)地表水环境现状。纳入环境监测的河流为草桥沟、挑河、神仙沟。由表
2、表
3、表4中的监测结果得出,草桥沟水质在2005~2007年间监测指标变化不大,各项指标均优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质标准。挑河水质在2005~2007年间污染较重,且有加重趋势,水质达不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因子是cod、氨氮。从挑河
水质监测数据看,已经受到来自于**区城区生活污水、**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废水的严重污染,显示出典型的排污河(渠)的水质特征,目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排污河流。神仙沟水质在2005~2007年间虽然逐年好转,但目前仍达不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质标准。
表2 2005-2007年草桥沟水质状况变化表年份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
氨氮挥发酚石油类20054.426.57370.63未检出
未检出
20064.255.96310.71未检出
未检出
20074.865.89340.69未检出
未检出
表32005-2007年挑河水质状况变化表年份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氨氮挥发酚石油类20050.3116.2416913.860.0050.01720060.1017.6517214.330.0060.01920070.1017.0418015.090.0060.021表42005-2007年神仙沟水质状况变化表年份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
氨氮挥发酚石油类20052.4212.533265.120.0080.23520062.2512.762604.870.0100.16220071.8614.011425.210.0100.210表5地表水河流各段面水质超标情况河流断面名称水质类别出现超标样品的项目最大测值mg/l最大值超标倍数草桥沟草桥沟桥ⅴ类cod38挑河挑河桥劣ⅴ类cod1803.5神仙沟五号桩劣ⅴ类cod32612.7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近年来,**区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有效地改善了辖区大气环境质量。一是加大对工业企业废气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力度。督促山东中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东营华联石油化工厂有限公司2家废气污染源实施了综合治理,投资800余万元建设了硫回收装置,形成年削减二氧化硫能力4000吨。先后对4家废气超标排放源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取缔2家治理无望的企业。二是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取缔分散的小锅炉。2007年投资2个亿对城区集中供热进行了改造,取代城区30台小吨位锅炉,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00余吨。经**环保分局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监测,2007年,反映**区大气质量的三项主要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均优于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随着我区工业生产的加快,工业企业排放废气量增大,因为环保部门加强了管理力度,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废气处理率得到提高,区域空气总体质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表6)。但是,仍有个别企业排放具有浓烈刺鼻味道的废气,已影响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群众意见极大。
表6环境空气评价表评价参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综合指数
污染等级
年日均值(mg/m3)
污染指数pi
负荷系数fi
年日均值(mg/m3)
污染指数pi
负荷系数fi
年日均值(mg/m3)
污染指数pi
负荷系数fi
2007
0.029
0.48
0.3
30.010
0.1
20.08
0.08
40.84
0.58
1.44
清洁
3、噪声环境现状。目前**区噪声达标区面积为17.95平方公里。2007年监测数据显示,一类区昼间50.6分贝,夜间45.0分贝;二类区昼间54.3分贝,夜间44.3分贝;三类区昼间52.8分贝,夜间47.9分贝;四类区昼间64.8分贝,夜间51.9分贝,均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
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激素、抗生素、农药等,不仅污染农产品,还导致耕地污染。地膜等不可降解的“白色”污染,也严重影响耕地环境质量。按目前的技术能力,土壤污染很难治理,危害将长期持续。
(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绝大部分乡镇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成为农村内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除城区外,农业乡镇还没有规范的垃圾处置场。在广大农村更没有任何环境基础设施,农村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类污染源直接排放,农村的生活垃圾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不少垃圾堆积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3)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养殖业发展后,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农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加剧。畜禽养殖企业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大量污水外排,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放导致有害病毒病菌扩散和传播,成为疾病增多和一些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根源之一,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环保分局隶属于东营市环保局,正科级行政单位,内设4个科室,其中办公室、管理股为行政编制,监测站、监察大队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目前,该局现有人员32人,其中行政编6人,事业编26人。近年来,该局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先后派出60余人次外出学习,并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大气自动监测站、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室,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的全天候监控和重点监管企业的实时监控。
二、存在问题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没有得到彻底改善。虽然在地表水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神仙沟、挑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未得到根本改善。神仙沟流域水环境质量未得到根本改善,主要是由于孤东、桩西采油厂生产废水排入所致;挑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未得到根本改善,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处理厂未投入使用所致,2008年9月份投入使用后将彻底改善河流水质。
(二)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在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中,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造成了一定的盲目性,在安置项目中未按照区域规划执行,造成了部分项目安置不合理,给环境污染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新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基本上达到了100%,但是“三同时”不到位的问题令人担忧,环保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企业主体工程建设。农村生态保护虽然列入了环保重点,但仍然存在底数不清、思路不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有效的保护机制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
(三)环保工作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合力。环保工作涉及社会生产、生活诸多方面,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随着人民生活要求的提高,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现在几乎是人人都在讲环保,但不是人人都在落实环保,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上,总是环境为经济让路。环境影响评价后,“三同时”的执行也往往打折扣,在项目审批的过程中,各部门各环节并没有把环保“一票否决”落实到位,没有形成社会合力。“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仍然存在,一些企业急功近利,漠视环保,缺乏社会责任,没有自觉环保意识。如对土(小)企业的打击就不力,广大人民的环保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污染减排工作形势严峻。由于我区工业企业基数少,工业底子薄弱,污染物总量指标少,且在“十一五”前期污染减排工程已落实到位,今后很难有大的减排工程,对我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五)乡镇企业分散、小、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六)监管能力建设不足。自2001年4月份**环保分局实行垂直管理以来,工作人员只有出没有进,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90%的人员为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10%的人员为50年代出生。同时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第一学历为大学本科的1人,第一学历为专科的3人,第一学历为中专的6人,其余人员为高中或初中。
三、今后环境保护工作对策与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强调的“三个历史性转变”,充分阐明了我国今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实现生态文明社会和“三个转变”的过程中,会有阵痛,但前景是光明的;会有问题,但解决了就是前进、就是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区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调研组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三管齐下”,巩固成果。几年来,为了改善环境和生态,**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果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现在环境和生态正是保护与破坏的相持阶段,但储备与增长能力并不协调,稍有懈怠就会前功尽气。因此,巩固成果谋求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区政府号召全区上下一定要推广经验,继续探索;吸取教训,告诫未来。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建设生态“三管齐下”,全社会形成合力,解决不和谐的问题。一方面要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另一方面要向上级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加大环境和生态投入,千方百计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谋求更大发展。
(二)做好城市规划,发挥好龙头作用。在城市规划大盘敲定后,下一步将进行实施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改变过去“规划是龙头,政府领导是绣球,龙头跟着绣球走”的局面,严格执行规划方案,形成:先规划后建设,按规划搞建设,以规划管建设的科学规划管理体制。
(三)加大减排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一是加强对老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对污染源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地方排放标准。二是加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工程,尤其是孤岛、仙河镇污水管网建设工作,提高污水收集率。三是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对污染物排放量大,影响区域减排任务完成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
(四)强化环境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认真贯彻落实省环保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把总量控制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切实坚持“先算、后审、再批”的程序,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跟踪管理,及时进行建设项目验收。加强新、改、扩项目以及敏感项目和敏感区域的项目审批管理,做到“四个不批”“六个必须”和“八个严禁”。二是加大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实行重点监控,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三是实行严格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审批制度,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项目严格控制,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方案方可审批。
(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结合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辖区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力度,对故意不使用或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污染物长期超标排放的企业,要立即责令限期改正;对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止生产,限期改正。同时,区政府要立即组织环保、工商等有关部门、单位取缔辖区内的土(小)企业。
(六)建设好工业集中区,落实工业集中区的污染防治。目前,我区企业大部分分散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又为环保监督管理带来的难度。为此,要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的载体作用,并做好工业集中区的污染防治。一是提高工业集中区的准入门槛,严把环保审批关,坚决不搞“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末端环保。凡是对环境有破坏的项目,一律不批不建。二是依法加强监管,着力解决部分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事件。三是加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到位,使区内污水符合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要求。
(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关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以生态高效为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进一步壮大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二是扶持发展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三是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制定高新技术落户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
(八)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继续实施“三网”绿化工程,构筑绿色屏障。二是继续推进生态创建工作的开展,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三是发展沼气工程,建设文明清洁的新农村。实践证明,沼气产业是最适宜农村使用的新型清洁能源。建议政府在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方面和资金方面给予扶持,使这项新农村的朝阳产业得以健康发展。四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培植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完善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九)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加大辖区沿河流域污染源的监督管理,确保水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尽快投入使用,减轻对挑河流域的污染。二是定期对河流进行疏通、清淤,严禁在河流围网补鱼,确保河流水流畅通。
(十)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引进高学历年轻人才,改善人员年龄结构、文化知识层次,提高人员素质,实现人员的合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