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武汉九年级四调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18.4.17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愧怍(zuò)拮据
屏气凝神(bǐng)莫名其妙 ....B.商酌(zhuó).C.鄙薄(báo).D.魁梧(wú).聪慧 .热忱 .
栩栩如生(xǔ).
拈轻怕重(niān).
手不释卷 .
重峦叠障 .自出心裁 .桑梓
前瞻后顾(zhān)..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我希望在未来岁月中,你能时不时地_______不公,唯有如此,你才能懂得公正的价值;我希望你尝到背叛的滋味,唯有如此,你才能_______到忠诚之重要;我希望你常常被人_______,唯有如此,你才能懂得聆听他人有多重要。
A.遭遇 领会 轻视
B.遭遇 领悟 忽视 C.面对 领会 忽视
D.面对 领悟 轻视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报道了中建三局的智能顶升系统——中国首创的新一代“空中造楼机”不断地刷新城市天际线。
B.今年5月30日,南航将开通武汉-伦敦直飞航线,这是继直飞巴黎、莫斯科、旧金山、罗马、悉尼之后,武汉开通的第6条洲际航线。
C.电影经济、互联网业态、手机APP服务的兴起,催生出电影顾问、网约车司机、导航地图编辑、机器人调试员等新兴岗位出现在各大公开招聘会上。
D.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马云亲率众民营企业家来武汉共建中国新民营经济创新区,这次新探索将吸引更多民营企业来汉发展,助力武汉新民营经济再出发。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乐舞混沌不分”,歌唱性是中国古典诗词与生倶来的文化基因。诗词与音乐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在浅唱低吟中做到了雅俗共赏。
B.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C.百部经典”书目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突破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力求做到广纳百家、百花齐放,充分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平淡的小事,勾起了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朋好友的回忆;它没有商业片的噱头和造势、浮华与张扬;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持久存在的爱和尊重。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记忆=脑功能? ①你大脑的巅峰时刻,应在何时?
②人们总以为自己大脑的巅峰,是在自己记忆力最强的时刻——比如十几二十岁时。我们那时上知古文下背单词,能在一周内(有时甚至是一天内)学完一学期的课程,还能拿到及格……然而,十几二十岁,也是我们不忍回顾的“黑历史”最多的日子——说真的,如果我们的大脑那时最棒,为什么它把我们一次次领到沟里去呢?
③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大脑健康中心”的主任,桑德拉•邦德•查普曼就认为,记忆力远不能代表大脑功能。用记忆力来衡量大脑功能,就像用外表来挑选终身伴侣——外表美丑很容易被注意到,记忆力好坏也很容易分辨;外表好当然是优势,记忆力好也能带来许多便利;然而,外表确实不是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项,而记忆力,也不是大脑最强的能力。
④深思熟虑才是。负责深思熟虑的%是大脑最靠近前额的部分——额叶。科学家们曾以为额叶是大脑最不重要的部分,毕竟因手术或外伤失去额叶的人也能存活,而额叶不成熟的人看上去活得还挺好——就像是十几二十岁的我们。在涉及到幸福生活时,额叶远比记忆力更重要。记不住清朝皇帝顺序不是大事,总是忘记待办事项稍有点麻烦,然而,只要额叶运作正常,你就能评估出“该使用辅助记忆的工具了”,然后做出“用本子或软件提醒自己”的明智抉择。
⑤如此重要的额叶,却是大脑中成熟得最晚、衰退得最早的部分。许多人的额叶功能差不多二十来岁才发育成熟,四十岁就开始走下坡路……除非,我们努力锻炼额叶。额叶功能就像骨密度,可以通过锻炼来提升。骨质可以储备,认知功能也可以储备。在《你的大脑,你的生产力》一书中,查普曼提出,额叶功能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衡量:一是策略性注意力,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专注力。在信息超载的重压下,额叶需要判断哪些信息可以置之不理,哪些值得关注,并迅速调动大脑集中于重点信息。二是综合推理能力。额叶能从繁杂信息中提炼出要点、解决方向,并不断观测应用效果,及时进行修正和反思。三是创新力。运作良好的额叶不会因循守旧,而是会跳脱出固有的观念和做事方式,用不同视角理解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而这三种能力,都能通过持续锻炼来获得提升。
⑥现在的研究显示,只要没有罹患大脑疾病,大脑的绝大部分神经元就能健健康康地陪你一生,还会因为不断锻炼而愈发高效。比如综合推理能力,就在许多人60岁后才达到高峰期。
⑦大脑的巅峰时刻,不在过去,也非现在,而是将来——但你得精心照料你的额叶。5.文中说“记忆力远不能代表大脑功能”,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一周内能记住一学期的课程,也不代表大脑的功能很强。B.年轻的时候记忆力非常好,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常常犯错。C.记忆力的好坏使人容易分辨大脑功能的强弱。
D.用记忆力来衡量大脑功能,虽然易于判断但无法看清大脑能力的实质。6.关于文中对“额叶”的理解,下列说法的一项是 A.额叶负责深思熟虑,能决定大脑最强的能力。
B.即使失去额叶,人也会生活得很幸福,不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C.即使记忆力衰退,额叶功能仍然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评估和明智抉择。D.额叶成熟得晚却衰退得早,因此需要精心地照料。7.关于文中所说“额叶功能可以通过锻炼来提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常对海量信息筛选判断并调动大脑集中于重点信息,可以锻炼专注力。B.经常从繁杂信息中提炼要点,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可以锻炼分析综合能力。C.经常观察解决问题的效果,并及时修正反思,可以锻炼推理能力。
D.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刻意寻找和别人不同的方案,可以锻炼创新能力。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鲁肃简公劲正
鲁肃简公①劲正,不徇爱憎,出于天性。素与曹襄悼②不协,天圣中因议茶法,曹力挤肃简,因得罪去;赖上察其情,寝前命,止从罚俸,独三司使李谘夺职,谪洪州。及肃简病,有人密报肃简,但云“今日有佳事”。鲁闻之,顾婿张显之曰:“此必曹利用去也。”试往侦之,果襄悼谪随州。肃简曰:“得上殿乎?”张曰:“已差人押出门矣。”鲁大惊曰:“诸公误也。利用何罪至此?进退大臣,岂宜如此之遽!利用在枢密院,尽忠于朝廷,但素不学问,倔强不识好恶.耳,此外无大过也。”嗟叹久之,遽觉气塞。急召医视之,曰:“此必有大不知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是夕,肃简薨。李谘在洪州,闻肃简薨,有诗曰“空令抱恨归黄壤,不见崇山谪去③时。”盖未知肃简临终之言也。
【注释】①鲁肃简公:即鲁宗道,曾与李谘讨论茶税法。②曹襄悼:即曹利用。武人出身,真宗时恃功逞威,仁宗时被罢免,自缢而死。③崇山谪去:此处借典故说曹利用被贬。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简公学年
劲正:刚正 B.因得罪去
得罪:冒犯 C.谪洪州
谪:降职 D.但攀素不学问
但:只是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A.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B.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C.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D.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己绝/不可复治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与曹利用素来不和,他被贬官也是因为曹利用的排挤。B.皇上了解了实情后撤销了对鲁宗道的罢官令,只是扣了他的俸禄。C.鲁宗道认为曹利用还是尽忠职守的,只是不学无术,脾气倔强。D.李谘的诗,表达了对鲁宗道为曹利用抱不平而气绝身亡的遗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0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进退大臣,岂宜如此之遽!12.填空。(6分,每空2分)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3)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论时尚 刘瑜
①24岁时,我研究生刚毕业,到一所大学就职。学校把我分到了一个集体教工宿舍住,我一走进去,哭了。
②在此之前,我辛辛苦苦读了近20年书,对工作怀有多么热切的期待啊。它与经济自立、白衬衫、走廊里的高跟鞋声,以及可以洗泡沫浴的浴缸联系在一起。
③但现在,摆在我眼前的,是一间四人间的、没有光线的宿舍,里面堆满了旧而不够旧的家具,新而不够新的行李箱,屋顶因为霉烂脱皮而斑斑驳驳,还有几个戴大眼镜的陌生女人坐在那里。这个宿舍甚至不能被称为“丑”,因为“丑”也可以是一种风格——它只是空洞,就像我们在北京三环、四环边看到的很多火柴盒楼房,它们不美,甚至说不上丑,只是因为缺乏任何风格和旨趣而显得茫然。
④在沮丧和愤怒渐渐平息之后,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装修”我的床所贴着的那堵墙!那时候我没听说过“装修市场”,不懂得可以去买油漆木板壁纸,只是突发奇想,买了几大张深蓝和金黄色的纸,然后把它们剪成大块的方格,再一格一格地贴到墙上。这样,我就有了一堵黄蓝格子的墙。我的宿舍还是四人间、没有光线,屋里还是堆满了难看的家具和行李箱,屋顶还是霉烂斑驳,我还是和那几个戴大眼镜的室友一样,端着搪瓷饭盒去食堂打一块钱一份的黄瓜炒鸡蛋和五毛钱一个的糖三角——但是,我有了一堵黄蓝格子的墙!晚上,靠在床头,别人睡着了,我看着那堵墙,无比欢喜,心里有小火苗噼里啪啦地响。
⑤今年我36岁。已经真的经济上自立,经常穿着白衬衣高跟鞋走在办公室里的走廊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虽然从来不洗但理论上可以洗泡沫浴的浴缸,此外,我已不能肯定把墙给装饰成黄蓝格子是个审美上的好主意,但是有些东西,随着时间流逝不曾改变,我依然像12年前那样相信,美是对空洞的抗议。空洞之于生命,如同猎犬追逐猎物,随时准备扑倒它、吞噬它。
⑥如果没有春节、端午节、母亲节、中秋节、元宵节……时间将流于空洞,一天和另一天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没有多、锐、米、发、索、拉、西、多……那么声音将流于空洞,我们听到的将只是单调枯燥的嗡嗡嗡。人类发明各种与虚无捉迷藏的游戏,不断将那只随时要将我们扑倒和吞噬的“猎犬”甩掉。时尚是这些游戏中的一个。
⑦我不大肯定“时尚”这个词足够准确,因为现在“时尚”这个词已经和“流行”、“名牌”、“明星”……联系在一起,而我心中的时尚,则是对各种“不假思索”的挑战——对美缺乏爱慕之心是一种不假思索,跟着“流行”打转是另一种不假思索,时尚则应该是在一切随波逐流面前逆行。
⑧我妈说,她下放的时候,一切讲究穿着打扮的行为都可能被批判为资产阶级习气,但是她实在太爱美了,于是她想出了一个法子,“做件花衬衣,然后把领子翻出来”。我觉得,当年在一片灰黑蓝中翻个花领子的我妈,比今天浑身名牌的女明星要时尚得多。我常跟朋友感慨,如果生长在国外,从小被鼓励发现自我,可能我不会成为一个老师,更可能成为一个设计师。设计什么?这个倒是没有想好,大到博物馆音乐厅,小到椅子垃圾桶,一切别具一格的东西都让我跃跃欲试。
⑨我想我骨子里还是想做个诗人吧,只不过有些诗人是用词语写诗,而我梦想用石头、木头、金属、布料……写诗。可惜阴差阳错,我成了大学老师,今天再去改行显然已机会渺茫。因此,有时想起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设计师,他们是巫师,让原本如此乏味的世界在想象力的大风中前进得一个趔趄接一个趔趄,心里这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13.读第④段画横线的部分,结合①〜④段内容,说说作者拥有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6分)
14.读第⑥段画横线的部分,说说“人类发明各种与虚无捉迷藏的游戏”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15.作者认为的“时尚”与世俗认定的“时尚”有何区别?(6分)16.读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岁月为我们留下太多的“老玩意儿”:古艺术品、古日用品、古生产工具……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些有意思的老物件,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中国的老玩意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你们小组正在研究“中国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请以精练的语言分条表述你们的结论,至少三条。(4分)
18.讨论研究对象时,出现了如下情境:
甲同学:我们可以寻找乡村生活里常见的石碾、水车、老式雕花门窗等老物件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它们的产生、发展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乙同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研究价值?这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定会被淘汰的,没有研究的必要。
丙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丙同学,你准备如何回应?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的理由(100~120字)。(4分)
七、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去年,我国家庭服务和早期教育领域因种种缺陷导致了一些恶性事件。有创业者认为,缺陷的存在虽然带来一些问题,但也预示着下一轮的创业机会。这些领域的需求已经非常饥渴,创业者如果能针对缺陷提供优质的供给,就一定会是大生意。所以,这两年一个大的创业风口便是家庭服务和早期教育。的确,生活的缺陷中往往隐藏着创造的机会。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第二篇:2016年武汉九年级四月调考语文试卷范文
2016年武汉市九年级四月调考语文试题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禁锢 冗(rǒng)杂 鄙薄(bó)瞬息万变 B.斟酌 骁(xiáo)勇 拮据(jū)重峦叠障 C.显赫 镂(lòu)空 窈窕(tiǎo)大彻大悟 D.轮廓 殉(xùn)职 蜥(xī)蜴 风尘仆仆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坐船游玩的人们而言,这一段 是惬意的。崎岖的海岸线上满是蓝宝石般的峡湾,翠绿的山峦间散布着精巧的农家小屋,这里不断 的景色都让游客们 到大自然的绮丽风光。
A、旅游
变换
领略
B、旅途
变换
领会
C、旅途
变幻
领略
D、旅游
变幻
领会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长时间未探望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养老机构可以督促其前往探望。B.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双方在巨额建设费用的分担上未能达成一致。C.我们只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才能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D.加拿大人对于“高考”是个陌生的概念,但大学录职的依据还是考试的分数。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国家疫苗监管有6项职能:上市许可、上市后监管、批签发、实验室管理、监管检查和临床试验监管,这些监管覆盖了从疫苗研麦到使用的各个环节。B.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
C.在旅游网上,吉花村前被冠以“酒都”二字。对于该地的介绍,网上是如此表述的: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成为千古绝唱。
D.美国、欧盟和日本于1990年启动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简称ICH),目在促进新药的同步自报、审批和上市。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与自然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它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成为了人的使用对象。自然作为人的使用对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同一对象,既可以看作资源,也可以看作环境,都是为人所使用,但有重要的区别。资源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类。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竭泽而渔,就可能严重破坏整个生态平衡,造成某些资源枯竭。这又反过来给人造成严重危害,危及人的生存。
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出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宜居关乎人的生存。它首先指向环境的生态质量,生态关系人的健康不。利居关乎人的发展。利居,一是指生活方便,二是指创业方便,乐居关乎人的生活质量。
宜居是基础,立足于生存;利居,侧重于创业,立足于发展;乐居则侧重于生活,是前两者的综合与提高,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追求。
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明显地在利用环境,而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
在环境建设上如何落实乐居呢?
人在环境中生活,不能不对环境进行建设,人类的任何建设,都可以算作工程。人类的工程除了纯艺术性的外,均是功利性的。诸如城市中的房屋、马路、高架路、立交桥、下水管道等。无疑,这些工程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但也给人类带来一些麻烦,有属于生态方面的,也有属于能源、卫生、经济等方面的,它们不同程度地对环境有所破坏。
工程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
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景观的形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止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
将工程化成景观,让工程既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工程建设有两种原则:一是功利原则,如何让工程最大地发挥它的功能性;二是审美原则,如何让工程成为一道景观,这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有人提出,功利第一,审美第二。其实,功利与审美在这里不存在第一第二之分,二者统一就好。
5、下列对“自然”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自然往往是被人们当作资源和环境来加以利用的。
B.同一自然物,被看作资源还是被看作环境,其结果大不一样。C.当人们从自然中获职资源,不可避免地危及到人自身的生存。D.当人们把自然看成环境,人们就有可能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
6、下列对“居住的三个层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居侧重生态对人生存的价值,利居侧重环境对人发展的价值。B.乐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最高追求。C.宜居、利居和乐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生活品质的不同。D.宜居、利居和乐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对环境的友好态度。
7、下列对文本中“如何落实乐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多建设一些没有功利色彩的纯艺术性的工程。B.不应基于人的功利目的,实施对环境有改变的工程。C.在工程建设中,赋予更多的人文因素。D.在工程建设中,将功利和审美境统一在一起。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O题。
郭文,少爱山水。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辞家游名山。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食有余谷,辄恤穷匮。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日:“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臵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臵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弥旬忘反
弥:满
B.苫覆其上而居焉 居:住
C.文以语人
语:告诉 D.复何异乎
异:惊异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A.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B.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C.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D.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文自幼喜爱山水,到山林中游玩,很多天都不回家。父母最终也无法让他留在家乡。B.郭文在山中倚树搭建草棚,当时猛兽常常进入草棚中伤人,而郭文十余年竟安然无恙。
C.郭文在山中种植菽麦,采摘野生的售物换职食盐,生活极为贫穷匮乏,常被别人救济。
D.郭文被王导请出山后,朝中官员都来看望他,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四、(14分)
11、将第三题文言材料中画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
12、填空。(1O分,每空2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②,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③,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④夏完淳《别云间》一诗中,“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中的“泉路”意指,这一诗句抒发了诗人
之情。
五、(18分)
阅读读下面文章,完成l3-16题。
生 命
韩少功
①你看出了一只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
②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
③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④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⑤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端,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所以这常温正是它们的冬天。
⑥你是人。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装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
⑦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刹那间撒满了寂静天空——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你迎候和收留——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你知道。
13、第④段开头连用了三个“这一刻”,“这一刻”指称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14、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对下面句子语意的理解。(4分)
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15、从写作意图来看,第⑥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什么样的认识?请概括表述。(4分)
16、文章结尾,作者要我们“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班级要开展“走进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其实就是走进大课堂。请你设计出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三条可行途径。要求:依据示例,从目的、方式等角度将设计的每条途径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清楚。(4分)
示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参观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18、班级需要就“走进大自然”这一活动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书中需要有表达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的内容,请写一段话,将“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这一内容表达出来。(字数100—120字)(4分)
七、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科研人员以一项有趣的“伤痕实验”来研究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由专业化妆师在每位志愿者的脸上做出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从一面小镜子看到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化妆师又以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的名义,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此时,他们的脸与往常并无二致。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结果志愿者都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显得粗鲁无礼,极不友好。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第三篇:2013年武汉元调语文试卷
2012-2013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焦灼秀颀(qí)驰骋大气磅礴(bó)
B、匮乏濡染(rú)幽咽眼花缭乱(liáo)
C、浮燥翌年(lì)沉湎屏气凝神(píng)
D、玄虚蹂躏(lìn)褴褛稍纵即逝(shì)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______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
(2)那只病狼之所以要紧跟着他这个病人,是希望他先死。早上,他一睁眼睛就看见这个畜生正用如饥似渴的眼光_________着他。
(3)亿万棵粗细均匀的白桦。一团团、一片片从大兴安岭铺天盖地、排山倒海地_____下来,在坡上、草中、水旁、路边找好自己的位置,风姿优雅、亭亭玉立,像玲珑剔透的女儿国。
A、流看倾泻B、冲瞪倾泻
C、冲看排列D、流瞪排列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江关博物馆建设的启动意味着武汉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工作拉开了序幕。
B、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完成建设,在中国和周边地区已经可以独立提供卫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总体性能与美国GPS性能相当。
C、阿里集团将建立一个超大规模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力争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下单24小时内到达的目标。
D、随着几场大面积的降雪,使北方多地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
4、将“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茶水漱口好处多。(A)茶水中含有茶多酚,有对抗烟碱毒素,中和酒精的作用,还能除臭去腥。(B)清晨用茶水漱口,或吃鱼腥之后用茶水漱口,能有效地除掉口中的异味。茶叶中含有氟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龋齿的发生。(C)经常用茶水漱口,能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D)儿茶素还可以杀灭口腔中的细菌,使牙龈炎症状减轻。牙周炎是由厌氧菌感染引起的,浓度适宜的茶水,可以抑制口腔中的厌氧菌,起到预防和治疗牙周炎的作用。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堆石的布置楼庆西
堆石,常见于园林和住宅的庭院里。在世界园林史中,中国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山水型的园林,无论是利用自然,还是完全由人工创作的园林,追求的都是一种具有自然山水、植物的环境,因此园林中形成了用土、石堆山,用片石造景的传统。堆石要成为可供观赏的景观,如何布置很重要也很讲究。
堆石所用的石料讲究瘦,瘦石之立要劈立当空,孤峙无依,不论立在地面或座上,都要以小头雀下,大头在上。《园治》中讲到“峰”和“岩”的堆砌方法时都强调了这一点,“峰石一块者……理应上大下小,立之可观,或峰石两块三块拼掇,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渐大……”人们观察自然山势,山脚在下,山巅在上,上小下大,所谓“稳如泰山”,这也是人们习惯了的稳重形状。但久而久之,这种形象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了。河北承德市武烈河东岸的磐锤峰上有一高三十多米的天然巨石,形如洗衣服用的棒槌,因此俗称为“棒槌峰”。奇特的是此石上大下小,如棒之倒立,这一不寻常现象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成了承德市著名的景点之一。这种出奇制胜现象在艺术欣赏中经常起着重要作用。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为何出名,就在于它不同寻常的斜。塔都应该是垂直于地面的,唯此塔独斜,而且斜而不倒,反常规而行之,所以游人纷至沓来,欣赏这一奇观,这就是堆石所以讲究上大下小的美学原因。
有的堆石并非独立的一块孤石而是由数块石头或拼掇或排列而成景。这里列为建筑小品的堆石自然都不是崇山峻岭,而是三两块石料组成的小景,但它们的拼掇排列亦颇有讲究。从石料的选配来说,种类不可杂,湖石以玲珑透漏为上品,黄石则纹理古拙,形态端庄,此
二类石不可拼掇在一起。对同类石料的拼掇也要注意纹理之粗细横直和疏密隐现,务求两石
纹理相通而不显杂乱。对于数石之排列应有主有从,最忌“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像供桌上的香炉、烛台,战场所用的刀、剑那样整齐呆板地排成一排则是最大的失败。堆石往往还和植物花卉相配成景。在传统中国画上常见挺立的古松、几枝兰草、一束花卉、数杆翠竹与片石组成的画幅,它们的特点是构图简洁,寓意颇深。在这里石喻山,松木苍劲而刚健,兰草清幽宜人,竹直有节而心虚,它们所组成的画面自然都表达了文人的志趣与人生追求,古代的山水诗画与山水园林描绘的是自然山林之趣,都是借景抒情,借物喻志,因此它们的艺术构思与构景也是相通的,文人画的这种场景自然也被运用到园林中来。计成在《园治》中就对太湖石的运用总结道:“此石以高大为贵,惟宜植立轩堂前,或点乔松奇卉下,装治假山,罗列园林广榭中,颇多伟观也。”我们常常在园林的庭前、廊里、墙角都看到此类小景,松柏树下立孤石,堆石之旁栽翠竹,石跟上种兰草,在这里,石与植物相得益彰,组成一处又一处既得形式之美,又蕴含人文意识的景观。
堆石应该放在什么地方,也是颇有讲究的。中国园林之景,讲求可观可游可居,方称为上品。早期园林堆山,追求庞然大物,人可进山中游,可住山上山下的建筑之中。到后期造园,虽不能模仿昔日苑囿堆出高山峻岭,但也讲究筑出山之一角一隅,使观赏者可近游近观而得真山真水之趣。但是此类堆石小品却不能游其中,更谈不上居其间了,它们的作用是在园中造一处可观赏的绝妙景点。《园治》掇山部分的“峭壁山”一节中讲道:“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皱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这是讲墙前的堆石布置,好比是以白墙为纸,拿山石来作画,根据石头的皱纹,仿照古人的画意,在墙前植几株黄山松柏,种几枝梅花翠竹,与堆石组织在一起,通过圆窗望去,宛然一幅绝妙图画。这种图画般的堆石小景无论是放在墙下或堂前或庭院中间,都要考虑到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观赏价值,要在它们周围设置出可以观赏它们的地点。江苏留园的冠云峰石是一块堆置得很精致的山石,它立于留园主要厅堂“五峰仙馆”的前院,四周都可以观赏到屹立于庭院中的这座山石,构成仙馆前的主要景观。留园的东部有一“揖峰轩”,轩前庭中布置有几处堆石。此庭设有围廊,游人出入廊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这些石景。设计得好的园林,在游览全园的过程中,会处处发现这类别致的堆石。它们的形象丰富多彩,有傲然孤立者,有纹理多皱、玲珑剔透者,它们或在圆洞门前,或在曲廊转折处,或在庭院墙底,成为古代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点景小品。
(选自《中国小品建筑十讲》,有删节)
5、文章围绕“堆石的布置”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下面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堆石所用的材料讲究瘦。B、堆石本身的摆设方法。
C、堆石与植物花卉的组合。D、堆石摆放位置的讲究。
6、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堆石的摆放讲究上大下小,错落有致。B、湖石与黄石搭配得好会纹理相通而不显杂乱。C、堆石与植物相得益彰是文人画在园林中的运用。D、堆石小品的作用是在园中造一处可观赏的绝妙景点。
7、作者举江苏留园中的堆石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下面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之景,讲求可观可游可居,方称为上品。
B、充分发挥堆石的观赏价值,应在它们周围设置出可以观赏它们的地点。
C、设计得好的园林,在游览全园的过程中,会处处发现这类别致的堆石。
D、堆石景观是古代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小品。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患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宜:应当·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遗留·D、悉以咨之咨:询问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其他三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D、愿陛下亲之信之
10、选文中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下面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开言路B、赏罚严明C、举荐贤臣D、亲贤远佞
第Ⅱ卷(90分)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2、根据提示填空。(10分,每空2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杜甫的《蜀相》中“两朝开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五、(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想起了梁思成徐怀谦
1996年岁末,有关部门发出对位于北京站东街的一段破损的明清城墙进行修缮的决定。于是,上至八十多岁的老叟,下至六岁的孩童,捐砖的捐砖,提供线索的提供线索,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北京城捐城墙砖”的活动构成了京城冬季最动人的文化景观。
我想更多的老北京为之奔走相告,为之动情流泪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圆一个古老的梦--在他们心中沉淀已久、逝去已久的古都之梦。
每当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想起梁思成,正像我们因人口膨胀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不能不想起马寅初一样,一个让我们保存古建筑,一个让我们控制人口。我们开始都没有听从,最后都不得不听从,然而却已为此付出了相当惊人的代价。想起马寅初的时候,我国人口基数已经庞大的令人头疼;想起梁思成的时候,我们古老的北京的城墙已经消失殆尽。四十多年前,总长四十六公里的明清城墙这是那么巍然地环抱着北京;到九十年代的今天,人们却只能从仅剩的三楼两段--正阳门城楼、德胜门前楼、东南角楼以及位于西便门和北京站东街的两段城墙上来寻觅昔日的梦痕了。
当年,围绕北京城墙的命运,梁思成与“毁城派”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辩论。“毁城派”的观点是说城墙限制和妨碍城市发展、阻碍交通、甚至认为它是封建帝王的遗迹,理应拆除,拆墙可取得许多砖,可取得地皮,有利可图等等。现在看来,这类观点显然是愚不可及的。试看当年梁思成的回答:现代城市为防止过度密集和拥挤,采取大城市用园林地带分隔小区域的办法。城墙可负起新的任务,承当现代大都市的区间隔离物。环城沿护城河可做成绿带公
园;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的城墙,可砌花池,栽种花木;城楼角楼可辟为陈列馆、阅览室、茶点铺,而形成方便市民休息、娱乐、纳凉游戏、登高远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花园”--环城立体公园。当国防土需要时,城墙上还可成为良好的高射炮阵地,古老的防御工事在现代还能再尽历史义务……
当如此诗意和苦口婆心的表白碰上现实冷冰冰的硬壳被反弹回来的时候,一颗崇高无私的心灵所体验到的是怎样的孤独与悲凉啊!
梁思成说:“建筑师比一般人更幸福,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美的作品。建筑师又比一般人更苦恼,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丑的作品。”在那样一个美丑颠倒的年代,梁思成的苦恼显然是多于幸福的。试想,一个在二战时期曾成功劝阻美军轰炸奈良和京都而被日本誉为“古都恩人”的建筑师,却亲眼看到在自己的古都,在和平时期的古都,一座宏伟的明清城墙在三十年内被化整为零,相当一部分城砖被单位和个人用来修房子、铺路、造防空洞、砌厕所……
今天的捐砖人中,可能有不少还记得那段历史,然而并不知道历史背后的梁思成。据悉,这段长达一百一十五米的城墙修缮工程指日可待,梁思成地下有知,或可稍感心安;然而、梦已碎,终难圆。尤其是当我们眼前的北京变得越来越像雾都伦敦的时候,当人们发现长安街上的建筑越来越不伦不类的时候,当我们永远无法领略那种叫做“整体美”而只能面对残垣断壁发思古之幽情的时候,当围绕鲁迅、钱钟书等名人故居的拆留闹得纷纷扬扬、丝毫不减当年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梁思成,想起他的梦、他的困惑、他的悲凉。这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变得困惑、悲凉起来。
附:【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在清华大学创建建筑系,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
13、从本文看,梁思成的“梦”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4、下面语句表明作者对梁思成持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4分)
当如此诗意和苦口婆心的表白碰上现实冷冰冰的硬壳被反弹回来的时候,一颗崇高无私的心灵所体验到的是怎样的孤独与悲凉啊!
15、文章的结尾谈到了“悲凉”,作者认为梁思成的“悲凉”源于什么?我们的“悲凉”源于什么?(4分)
16、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想起梁思成”?(6分)
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武汉地铁二号线的正式开通给老百姓带来了欣喜,为了了解轨道交通对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变,学校特地组织同学们进行以“地铁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某小组打算了解地铁和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优劣,于是确定了一个调查项目--“地铁时代的公共交通”,请你也像这样为本小组确定一个调查项目。(2分)
18、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在地铁运营首日搜集到的几则新闻,请你归纳出地铁运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条建议。(4分)
【材料1】循礼门站是地铁2号线与轻轨的唯一交叉点,是目前轨道交通中最大的换乘站。上下班高峰时间,两股人流在这里汇集。地铁转乘轻轨方向,很多人不清楚1号线就是轻轨,纷纷询问。加上人流量过大,一部电梯出了故障,等待的队伍几分钟之内就有数十米之长。
轻轨转乘地铁方向,因为缺少指示牌,令不少乘客犯晕,地下一层汇集了很多找不到方向的乘客。
【材料2】许多市民对自动购票程序不熟悉,自动售票机前比较混乱。虽然有工作人员不停疏导:“有老年证的不用买票,有'武汉通'的直接刷卡进,那边还有人工售票窗口……”但是工作人员明显忙不过来,而且导乘服务明显有欠缺,比如老年免费通道前没有标示,许多人都搞不清楚。
【材料3】晚高峰时间,光谷地铁站的检票口,黑压压的人群分别排成近20米的长队。不少市民因为不熟悉检票台的操作规则,导致一个检票口10秒钟才能通行一位市民。市民需要站在检票口红外线以外投入地铁票,经过红外扫描后才能视为有效操作,但由于人多,很多市民拥堵在红外线以内投地铁票导致闸门无法开启,只能从退票口再次拿起地铁票重新操作。
19、假如你是志愿者,在地铁站做服务工作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中年男子端着一碗热干面而匆匆忙忙的准备乘车,你知道地铁2号线是全程禁食的,这也标志着维护地铁环境的优美对市民素质要求更高了,于是你走上前很有礼貌地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说完,他不好意思地站到一边吃面,准备乘坐下一趟车。(2分)
七、(50分)
21、请以“温度”为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第四篇:2016年武汉四月调考语文试卷
2016年武汉四月调考语文试卷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禁锢 冗(rǒng)杂 鄙薄(bó)瞬息万变 B.斟酌 骁(xiáo)勇 拮据(jū)重峦叠障 ........ C.显赫 镂(lòu)空 窈窕(tiǎo)大彻大悟 D.轮廓 殉(xùn)职 蜥(xī)蜴 风尘仆仆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坐船游玩的人们而言,这一段 是惬意的。崎岖的海岸线上满是蓝宝石般的峡湾,翠绿的山峦间散布着精巧的农家小屋,这里不断 的景色都让游客们 到大自然的绮丽风光。A、旅游 变换 领略 B、旅途 变换 领会 C、旅途 变幻 领略 D、旅游 变幻 领会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长时间未探望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养老机构可以督促其前往探望。B.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双方在巨额建设费用的分担上未能达成一致。
C.我们只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才能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D.加拿大人对于“高考”是个陌生的概念,但大学录职的依据还是考试的分数。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国家疫苗监管有6项职能:上市许可、上市后监管、批签发、实验室管理、监管检查和临床试验监管,这些监管覆盖了从疫苗研麦到使用的各个环节。
B.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
C.在旅游网上,吉花村前被冠以“酒都”二字。对于该地的介绍,网上是如此表述的: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成为千古绝唱。
D.美国、欧盟和日本于1990年启动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简称ICH),目在促进新药的同步自报、审批和上市。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它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成为了人的使用对象。自然作为人的使用对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同一对象,既可以看作资源,也可以看作环境,都是为人所使用,但有重要的区别。资源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类。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竭泽而渔,就可能严重破坏整个生态平衡,造成某些资源枯竭。这又反过来给人造成严重危害,危及人的生存。
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出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宜居关乎人的生存。它首先指向环境的生态质量,生态关系人的健康不。利居关乎人的发展。利居,一是指生活方便,二是指创业方便,乐居关乎人的生活质量。
宜居是基础,立足于生存;利居,侧重于创业,立足于发展;乐居则侧重于生活,是前两者的综合与提高,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追求。
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明显地在利用环境,而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在环境建设上如何落实乐居呢?
人在环境中生活,不能不对环境进行建设,人类的任何建设,都可以算作工程。人类的工程除了纯艺术性的外,均是功利性的。诸如城市中的房屋、马路、高架路、立交桥、下水管道等。无疑,这些工程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但也给人类带来一些麻烦,有属于生态方面的,也有属于能源、卫生、经济等方面的,它们不同程度地对环境有所破坏。工程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景观的形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止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将工程化成景观,让工程既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工程建设有两种原则:一是功利原则,如何让工程最大地发挥它的功能性;二是审美原则,如何让工程成为一道景观,这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有人提出,功利第一,审美第二。其实,功利与审美在这里不存在第一第二之分,二者统一就好。
5、下列对“自然”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自然往往是被人们当作资源和环境来加以利用的。
B.同一自然物,被看作资源还是被看作环境,其结果大不一样。C.当人们从自然中获职资源,不可避免地危及到人自身的生存。D.当人们把自然看成环境,人们就有可能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
6、下列对“居住的三个层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宜居侧重生态对人生存的价值,利居侧重环境对人发展的价值。B.乐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最高追求。C.宜居、利居和乐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生活品质的不同。D.宜居、利居和乐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对环境的友好态度。
7、下列对文本中“如何落实乐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多建设一些没有功利色彩的纯艺术性的工程。
B.不应基于人的功利目的,实施对环境有改变的工程。C.在工程建设中,赋予更多的人文因素。
D.在工程建设中,将功利和审美境统一在一起。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O题。
郭文,少爱山水。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辞家游名山。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
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
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食有余谷,辄恤穷匮。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日:“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 心,则兽亦不害人。”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弥旬忘反 弥:满 B.苫覆其上而居焉 居:住 .. C.文以语人 语:告诉 D.复何异乎 异:惊异 ..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A.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B.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C.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D.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文自幼喜爱山水,到山林中游玩,很多天都不回家。父母最终也无法让他留在家乡。B.郭文在山中倚树搭建草棚,当时猛兽常常进入草棚中伤人,而郭文十余年竟安然无恙。C.郭文在山中种植菽麦,采摘野生的售物换职食盐,生活极为贫穷匮乏,常被别人救济。D.郭文被王导请出山后,朝中官员都来看望他,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四、(14分)
11、将第三题文言材料中画线的甸子翻译威现代汉语。(4分)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
12、填空。(iO分,每空2分)①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②,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④夏完淳《别云间>一诗中,“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中的“泉路”意指,这一诗句抒发了诗人 之情。
五、(18分)
阅读读下面文章,完成l3-16题。生 命 韩少功
①你看出了一只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②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③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④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
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⑤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端,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所以这常温正是它们的冬天。
⑥你是人。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装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
⑦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刹那间撒满了寂静天空——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你迎候和收留——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你知道。
13、第④段开头连用了三个“这一刻”,“这一刻”指称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14、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对下面句子语意的理解。(4分)
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15、从写作意图来看,第⑥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什么样的认识?请概括表述。(4分)
16、文章结尾,作者要我们“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班级要开展“走进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其实就是走进大课堂。请你设计出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三条可行途径。要求:依据示例,从目的、方式等角度将设计的每条途径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清楚。(4分)
示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参观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18、班级需要就“走进大自然”这一活动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书中需要有表达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的内容,请写一段话,将“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这一内容表达出来。(字数100—120字)(4分)
七、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科研人员以一项有趣的“伤痕实验”来研究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由专业化妆师在每位志愿者的脸上做出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从一面小镜子看到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化妆师又以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的名义,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此时,他们的脸与往常并无二致。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结果志愿者都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显得粗鲁无礼,极不友好。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第五篇:九年级武汉语文模拟
语文训练题13 第Ⅰ卷 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恐吓(xià)拮据(jí)潜滋暗长(qiǎn)自出心裁(cái)....B.愧怍(zuò)冗杂(rǒng)拈轻怕重(niān)稍纵即逝(jí)....C.鄙薄(báo)癖好(pǐ)白雪皑皑(ái)寻幽揽胜(lǎn)....D.狡黠(xiá)
慰藉(jiâ)叱咤风云(zhà)无限湎怀(miǎn)....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现在我开始周游这个城市。首先我站在热闹的一角,仅仅看看来往的人群,想从观察中去了解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东西。看到________,我感到欣慰;看到________,我感到骄傲;看到________,我产生怜悯。
A、果断 微笑 疾苦 B、微笑 果断 疾苦 C、疾苦 果断 微笑 D、微笑 疾苦 果断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B、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C、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年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是追求知识吗?是获得智慧吗?是成为一个神一般完美的人吗?也许是。②宁愿把它理解成“学习生活”。③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④更准确地说是要学习如何幸福地生活。
⑤这样,在我看来“学习如何幸福地生活”也就成了教育的终极目的。⑥但我却想故意曲解“学生”这两个字的含意,A、③⑥①②④⑤ B、③①⑥②④⑤ C、③⑥④⑤①② D、③①④⑥②⑤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认识的人 了解的事
①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西藏。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上有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 1 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②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他的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还是吃完以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③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60多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他从裤兜里面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泪,这个人18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只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这个人就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④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已经有过很多挫折,你靠什么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着一副棺材,他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说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500块钱拿回家。他说我讲这个故事给你听,是要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⑤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柴静 2009首都记协演讲大赛特等奖演讲稿)
5、下列对本文的观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年轻时的情怀,不言乏力,不言放弃,不在乎一时的得失,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B、我们应该尊重那些敢于较真的人,正是他们创造了国家的昨天并且决定着国家的明天;我们都应该做拥有这种精神的人。
C、是否拥有并尊重那些有着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坚毅无私等美好品质的人,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下个世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关键。
D、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并尊重具有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记录真实、为原则较真、对理想真诚执着等美好品质的人,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的拉萨中学的女教师表现出来的可贵品质是记录真实,追求真理。B、第②段中的郝劲松律师的事例体现了勇于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公民意识。C、第③段中的陈锡文的事例表现了不计利害为土地付出的精神。
D、第④段中温家宝总理对“我”的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坚守理想,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7、下列各项中,不能从正面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B、陈晓兰,上海一家医院的普通医生。多年来,她不懈地与医疗腐败现象进行顽强的斗争,她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贴上了自己的健康;因为勇揭医疗黑幕,在不少医生眼中,她是一个罕见的另类,甚至有人称她为“叛徒”。她的行为得到了越来越多单位的重视,一个又一个不法医疗器械企业及医院被依法查处。
C、2003年9月,山东盲人陈光诚在北京乘坐地铁,检票员以其没有当地的盲人免费乘车证为由,要求其购买车票。然而,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第44条的规定,残疾人可以免费乘坐地铁;陈光诚认为,盲人乘公交免费权不应有地域限制。而后他将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告上法庭,并获得胜诉。此案,终于使外地盲人也可免费乘坐地铁。D、今年3月,“两会”期间,农业部副部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在接受针对去年蒙牛乳业某一批次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M1超标一事的采访时称,他不赞成媒体对“致癌牛奶”过度炒作,他说,该批牛奶只有一个批次发现了问题,但此事的传播“弄得太严重了”。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②
③
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⑤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注释】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②灯檠(qíng):灯架 ③髫龀(tiáo chân):指童年时代。④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⑤俦人:同辈之人。8.对下面语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素:一向,向来 . B、正色切责 切:恳切 . C、见其面斥人过 面:脸色 . D、秋风败之 败:使„„败 .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 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何以战?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属予作文以记之 .
10、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自新是一位不得志的穷苦读书人,他不仅悟性极高,而且极为勤学。④ 3 B、张自新虽然知识渊博,但是头脑简单,说话没有技巧,使人不能宽容他。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表同情,故作此篇。
D、归有光写的这篇传记,有叙有议,有《史记》的气势与精神。
第Ⅱ卷 90分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3分)(2)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3分)
12.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填写古诗文句子。(共8分。每空2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3)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即景抒情,既表达出诗人的心系家人,伤怀国事的感情,又透露出诗人的英雄失路之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4)人到晚年壮心不已的人们,总喜欢用东坡居士的“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来表达他们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3~16题。
寂 寞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
阿照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男人来,说是她的新爸爸;不过,她不记得那时候是否叫过他,记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给了她一个红包,以及她从此改了姓。改姓的事被同学问到气、问到烦,所以这个爸爸对她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从来都没好感。
一直到初中三年级,阿照才被妈妈从外婆家带到北部“团圆”,而且听说这还是那男人的建议,说以后如果要考上好大学,她应该到北部来读高中。那时候妈妈和那男人生的弟弟都已经上小学了。
男人不久之后从军队退了下来,在工厂当警卫,有时日班有时夜班,妈妈则在同一家工厂帮员工办伙食,早出晚归,一家人始终没交集,各过各的。
不久之后,阿照考上台北的高中,租房子自己住,即便假日也很少回去,寒暑假也先往外婆家跑,通常都要快开学了才勉强回去住几天,顺便拿生活费和注册钱。
外婆在阿照大三那年过世,不过,之后的寒暑假,阿照也同样很少回家。她给自己的理由是要打工、读书、谈恋爱,其实自己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对那个家根本一点感情也没有。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亲生的儿子太不成材还是怎样,那男人对待两个孩子有很明显的差别待遇,比如跟儿子讲话总是粗声粗气,对阿照则和颜悦色,过年给的红包永远阿照的比较厚,儿了只要稍微嘟囔一声,他就会大声说:“你平常拿的、偷的难道还不够多?”
阿照大学毕业申请到美国学校的那年他从工厂退休,妈妈原本希望阿照先上班赚到钱才出去,没想到他反而鼓励她说念书就要趁年轻、一鼓作气,说他的退休金可以拿去用。“不然最后说不定 被那个王八蛋找各种理由拿去败光光!”他说,“女儿哪天拿到美国学位,至少我脸上也有光。”
阿照记得那天她跟他说:“爸爸……谢谢!”不过,才一说出口就觉得自己可耻,因为在这之前她不记得是否曾经这么叫过他。
美国回来后,阿照在外商公司做事。弟弟在她出去的那几年好像出了什么事,偷渡到大陆之后音讯全无,连几年前妈妈胰脏癌过世都没回来。孤孤单单的爸爸也没给阿照增加什么负担,他把房子卖了,钱交给阿照帮他管理,自己住到老人公寓去。
阿照也一直单身,所以之后几年的假日,他们见面、聊天的次数和时间反而比以前多很多。一天阿照去看他,他不在,阿照出了大门才看到他坐出租车回来,说是去参加朋友的葬礼;阿照陪他走回房间的路上他一直沉默着,最后才跟阿照说可不可以帮他买一个简单的相机?说他想帮几个朋友拍照,理由是:“今天老宋那张遗照真不像样!”
后来阿照帮他买了,之后也忘了问他到底用了没,或者拍了什么?
去年冬天他过世了。阿照去整理他的遗物,东西不多,其中有一个大纸盒,阿照发现里头装着的是一大叠放大的照片和她买的那部照相机;相机还很新,也许用的次数不多,更也许是他保护得好,因为不仅原装的纸盒都还在,里头还塞满干燥剂并且罩上一个塑料套。
至于那些照片拍的应该都是他的朋友,都老了,背景有山边果园,有门口,有小巷,也有布满鹅卵石的东部海边;不过每个人还都挺合作,都朝着镜头笑,就连—个躺在病床上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也一样,甚至还伸出长满老人斑的手臂用弯曲的手指勉强比了一个YA。
阿照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为了拍这些照片所有可能经历过的孤单的旅程……想象他独自坐在火车或汽车上的身影、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踯躅的样子、他和他们可能吃过的东西、喝过的洒、讲过的话以及……最后告别时可能的心情。
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地号啕大哭。照片应该是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就坐后面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
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魏家阖府团圆,2009年秋。” 阿照说,那时侯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
(文/吴念真,有改动。)
13、文中,写到了阿照的三位亲人的去世,请概括亲人去世对阿照与父亲关系的影响。(4分)
示例:外婆去世后,阿照一如既往的回避父亲,与父亲关系生疏;
母亲去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去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加点的词,说说以下句子是如何表达父亲的寂寞心境的。(4分)
“照片应该是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就坐后面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 ......
15、“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地号啕大哭”。请你联系全文,具体说说“无法抑制”的“号啕大哭”中包含着阿照的哪些感情。(6分)
16、本文中,只到父亲去世,女儿才了解了父亲的“深沉而无言的寂寞”。生活中,你了解你的父母或其他亲人的寂寞吗?读了本文,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50年前,雷锋因为在工作中勤奋努力,在生活中热心助人,成为道德模范和“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代名词。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今年是雷锋牺牲50周年,学校开展了主题为“向雷锋学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你所在的学习小组确定的选题是“雷锋精神在今天的意义”,小组将在本校开展一次问卷调查,请你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
18、小组同学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围绕“对雷锋的宣传应遵循的原则”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邓建国拍网络电影《雷锋的初恋》的消息传开来后,雷锋生前的17名战友召开座谈会,对雷锋的所谓初恋进行了澄清,并集体签名发出了《雷锋生前战友致邓建国的一封信》。老兵们希望,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不论是谁,都要实事求是地对待雷锋的事情,否则以讹传讹下去,越传越离谱,将真假难分,有损雷锋形象。(见2006-3-20《新京报》)
【材料二】今天是三月五日。我想说说我对雷锋和宣传雷锋的感受。雷锋当然是一个好人,如果他在我身边,我会和他成为好朋友的,但我非常反感现在这样宣传雷锋。在我的印象中,从我60年代读幼儿园开始到现在,宣传雷锋就一直在“与时俱进”。最开始的宣传,突出的是雷锋日记中“毛主席著作就像方向盘”“毛主席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之类的话,因为60年代林彪提出“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后来,强调阶级斗争了,于是我们的宣传又突出雷锋的名言“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文革”结束后,全国上下“向科学进军”,于是,有开始宣传雷锋的“钉子精神”,即“挤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80年代中期,经济上强调“能挣会花”,于是,开始宣传“雷锋也有手表”;再后来,进入“人性化”“人文化”的时代,我们开始知道,雷锋也有过女朋友!真是“只有雷锋能够救中国”!(2004年《教育在线》一网友)【材料三】《长江日报(2012年3月5日)》整个第三版 大标题《雷锋,一个阳光时尚亲切的榜样》下,几篇小标题文章,内容关于雷锋喜爱拍照片、骑摩托车飞驰过天安门,44元买皮夹克被同事们评为“现代化的钢铁工人”的形象代表、还买“友谊”牌雪花膏……
【材料四】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战士,雷锋影响着几代人,我以为最根本的在于雷锋伟大的人格力量,在于他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的中国正是需要雷锋的人格力量和他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果以为,全方位的介绍雷锋,将雷锋还原成时尚青年,还将同志间春天般的温暖说成是恋爱,就能让人亲近雷锋,接受雷锋,学习雷锋,那么是对雷锋精神的淡化,是对雷锋宣传的庸俗化。因为这些东西与雷锋的伟大人格力量无关,与中华传统美德无关。你的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小组成员小明在学习中不积极,总以要学习为由推脱,还说:“你们就发扬雷锋精神把我的那份做了吧!”你准备这样劝说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七、(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如果你闭着眼睛走路,会发现由于两腿的力量不均,常走不了多远就会歪出了道路。如果你闭着眼睛游泳,会发现由于两臂的力量不同,总是游不直。
如果你在沙漠行走,明明向前直前进,却可能永远出不去,因为沙漠没有指标,你很可能只是在小范围内打转。
如果你深陷箭竹林,又没有指南针,即使是登山专家,也可能受困,因为你看不到远处的景物。是啊,成长的路途中,你若抛却了方向或失去了指标,即使再坚强再有毅力,也很难闯出一片天地。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以“你是我的灯塔”或“成长中需要方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D(A和B项只能概括部分文意,C项的“下个世纪”说法有误)
6、C(C项中的“不计利害为土地付出”中的“土地”是指第③段中那片被拆迁的具体土地,与第⑤中的“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一句中土地的含义不一样,后者代祖国,并且,这项中对于人物精神的解读也不准确。)
7、D(这项中的内容不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相,而是掩盖真相)
8、C(“见其面斥人过” 的“面 ”意思是:当面).
9、B(“以自新之才”的“以” 凭;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何以战 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10、B(文中的张自新性情刚直简朴,坦荡率真,并非是头脑简单。)
【参考译文】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茫然呆立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就像向来就很清楚的样子。自新性情刚直简朴,从不矫揉造作。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他的,视之为乡野俗里之人。跟他同屋读书的书生晚间读书,因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架投他(以提醒他),以至于油污弄满了案几。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宛如捕风捉影,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况且我难道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黧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知道贫贱是一种悲戚了。
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很不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见。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世间的乘时得势者,意气扬扬,自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也可以醒悟了。古语说:“丛兰欲茂,秋风败之。”我悲悼自新的死,为此叙述他的事迹。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声声,声响几里远。野老村氓相互议论,认为自新没有死。
11、(1)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笑他的,他们看他为乡野俗里之人。(共3分。“莫”1分,“目”1分,句子的通顺及大意正确1分。)(2)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共3分。“忧”1分,反问语气 1分,句子的通顺及大意正确1分。)
12、(1)赢得生前身后名(2)竟夕起相思(3)云横秦岭家何在(4)谁道人生无再少
13、此题围绕我与父亲关系的由疏到亲,分三个步骤概括。共4分,2个点,每点2分。每点当中,行动1分,对关系的影响1分
【示例】母亲去世后,阿照与父亲见面、聊天次数变多(行动),但是缺乏心灵沟通(影响)
(注意:要答到“缺乏深层交流”或“缺乏心灵沟通”之类才可得分)
父亲去世后,阿照清点遗物(行动),才完全了解了父亲的寂寞(影响)。
14、此题围绕以下要点,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分3点,词语赏析各1分,全句的表达2分。(1)“翻照、放大、加框”词语的表达效果,1分(2)“环抱”的表达效果,1分(3)全句表达父亲的心境,2分 【示例】“翻照、放大、加框”一系列动词,连贯紧凑,写出父亲做这一切时兴冲冲的热切的心情(1分);“环抱”写出父亲对亲人的热爱,对家庭温情的渴望(1分)。全句通过写父亲对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和谐生活的渴望,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凄凉落寞的心境(2分)。
15、此题围绕以下要点,言之成理即可。共6分,3个点,每点2分。
(1)震惊(2)心疼(3)内疚后悔 每点都是关键词1分,分析1分。【示例】震惊:多年以来,从未真正了解父亲的内心,原来父亲的心里这么寂寞;(2分)
心疼:想到父亲一直那么孤独,一直受着寂寞的煎熬就替父亲难过;(2分)
内疚后悔:父亲生前心里竟有那么强烈的对亲情的渴望,那么深的家人没能团圆的遗憾,自己没能理解,没能给父亲一丝慰藉,而今知晓这一点,可是一切都是枉然。(2分)
16、此题围绕以下要点,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有3点,每点2分,答到2点就给满分。【示例】(1)平时应多体谅父母亲人,多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
(2)多关心父母亲人,多与他们作真心的沟通
(3)多花时间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天伦之乐。
17、此题围绕“今天的意义”设计问题即可。2分,不分割。
【示例】(1)你认为我们今天需要雷锋精神吗?(2)你觉得当下我们最需要雷锋的什么精神?(3)你觉得雷锋精神过时了吗?(4)你觉得学习雷锋精神能不能改善当今社会的道德状况?
18、此题围绕以下要点概括,语言简明,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2个点,每点2分。(1)要真实(2)要突出雷锋精神的核心,忌功利化和庸俗化 【示例】(1)对雷锋的宣传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2)对雷锋的宣传要突出他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他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9、此题围绕以下要点,语言简明,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2个点,每点2分,但是,如果语言不连贯得体,要酌情扣1分。
(1)针对小明的“要学习”回答(2)针对小明的让同学“发扬雷锋精神”帮他回答
【示例】小明,你热爱学习当然没错,如果真有困难我们也会帮你。但是这个活动只有你主动参与,你才能真正理解雷锋精神的价值,收获成长的思考。
20、(50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1)材料的解读
假设关系的复句的前两句表明:如果人只是一味闭眼前行,不看前方道路,不及时调整不易觉察的偏差,那么最终会偏离目标;复句的后两句:人如果睁着眼在没有标志物的环境中,即使辛苦摸索,也是盲目茫然,最终会没有出路。提示语的解读很明确:人生如果没有道路,指标,方向,那么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可能劳而无功,难以闯出一片天。材料和提示语都突出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的重要。由此可以派生出两个写作要点:
1、人生(成长)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随时纠正行为偏差;
2、人生(成长)中必须有坚定的目标,(就像海上的灯塔),才能一次次的从困境突围,到达理想的境地。在具体的写作中,任选一点都可以。文体不限。
(2)内容方面的评价要求
记叙文:要写明“方向”和“目标”是什么,要写出自己经历了一件或几件什么样的事,才深刻认识了人生须有方向或目标的;要写出自己在这(几)件事中的感情的触动,思想上的认识、思考、感悟、成长。要求叙事清晰完整,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
议论文:要阐明自己对人生的“方向”与“目标”的理解,要能回答“为什么人生必须有方向...或目标?”或“人生怎么样才能有方向或目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说理充分,论证清晰。...散文:要指明“人生的方向或目标”的内涵,结合自己或他人的见闻,通过具体的画面形象地表明自己对“人生需要有方向或目标”的思考领悟。要求线索明晰,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