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9 200804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16:3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9 200804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9 200804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六-9 200804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切实抓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潘 圣 明(2008.4.23)

同志们:

这次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落实2008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刚才,省气象局、省防汛办领导分别介绍了今年汛期天气趋势和防汛工作形势,龙游、淳安、景宁、乐清、庆元等县(市)国土资源局分别介绍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应用,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这些介绍对大家进一步认清今年全省的天气趋势和防灾形势,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回顾

2007年,我们大力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积极做好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排险与勘查治理,努力帮助受地质

— 1 — 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大力推进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坚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有效地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年各类地质灾害共造成了19人伤亡(其中死亡12人)。直接经济损失2006万元,与2006年相比,伤亡人数下降了59.6%,其中死亡人数下降了72.1%,直接经济损失下降了56.6%。全省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是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省委省政府领导始终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去年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在省防汛指挥部会议上、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要重点抓好汛期,特别是台风期强降雨所引发的滑坡、小流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要抓好山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的搬迁避让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省各市县党委、政府也把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政府及时制定下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领导亲自带队检查地质灾害隐患,在台风来临时带头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转移避险等等。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更是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

— 2 — 入重要的年度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安排,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职能部门全力抓。

(二)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各地都高度重视汛期防灾工作。强化落实各项防灾措施。汛前组织巡查,检查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情况,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汛中进行排查,在台风登陆前,排查可能会造成重大危害的隐患点,及时组织人员撤离避险。汛后组织调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的稳定性予以确认,发现危险性大的隐患点及时组织应急排险。进入汛期,我们与省气象局及时启动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系统,在浙江电视台气象预报节目、省厅网站上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对各地组织防灾工作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各市、县国土资源局也与当地气象部门通力合作,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电视广播、手机平台开展地质灾害预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当台风在我省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时,从省厅领导到各市、县局领导都坚持24小时值班,指挥防台抗灾工作。同时还派出防灾工作指导组,深入防台抗灾第一线,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在发生灾情时,都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协助各地政府做好应急处臵工作。去年16号台风“罗莎”在我省浙闽交界处登陆,时值国庆长假,全省受台风影响地区的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都提前到岗到位,全

— 3 — 力以赴、严阵以待,积极主动地开展防台抗灾工作。由于众多群众应急避险及时,台风登陆后引发的多处滑坡、泥石流灾害,无一人因地质灾害而伤亡,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三)扎实推进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去年是全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取得全面进展的一年。厅党组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厅主要领导亲自召集11个市分管领导听取汇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省厅召开了48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的分管领导和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好的调查评价方法,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进展。至去年底,已有40个县(市、区)完成了野外调查工作,其中已有29个县(市、区)提交了成果报告。通过专业地质人员在野外逐沟逐壑的实地调查,共查明具有中等危险以上泥石流隐患沟谷181条,并逐一编制了防灾预案,为各级政府抓好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目前这项工作已近尾声,各项目承担单位正在抓紧做好资料整理和成果报告的编制工作。已完成成果报告验收的县(市、区)正在按省厅的要求,认真抓好项目成果的转化应用工作。

(四)大力实施地质灾害治理与搬迁避让工程

遵循地质灾害以预防为主,治理与避让相结合的防治原则,去年我们组织专家对全省116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

— 4 — 专项调查与论证。分别采取了应急排险、勘查治理、搬迁避让等手段,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四千多户、二万多人免除和避开了地质灾害的威胁,走上了脱险脱贫之路。去年省级财政安排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补助资金670万元,安排勘查治理工程项目24个,搬迁避让补助资金2631.9万元,省厅专门安排了搬迁避让安臵用地指标1200多亩。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还从免除征地有关规费,帮助农民选择安全的地质环境建设新房,指导农民预防人为地质灾害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广泛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为进一步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农民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按照中央组织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教育部联合开展“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的要求,省委组织部、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教育厅联合发文,组织由地质专家为主体的宣讲队,深入到农村乡镇、山区学校对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的三个月时间里,先后在35个县(市、区)、1800余个行政村、124所学校开展了宣讲培训活动,对3万多人进行了宣传培训。同时向广大群众发送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年历一万多份,宣传画一千多套。还在省厅网站上开辟了专门网页,刊登防灾科普知识,— 5 — 指导宣传培训。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广泛普及。

(六)稳步推进地面沉降防治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在开展长期动态监测和专项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组织宁波、温州、嘉兴、湖州、台州等五个市完成了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的编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全省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同时,省及相关市加大了对地下水的控采力度,加大了地面沉降防治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地面沉降区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加强监测监控,有力地促进了地面沉降防治工作。

去年我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兄弟厅局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广大群众理解支持的结果,也是我们国土资源系统全体同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还不健全、不完善,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工作的力度和落实程度;地质灾害防治机构不健全,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技术支撑薄弱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精度还有待于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进度与质量还存在不少问

— 6 — 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化建设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又是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年,因此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总体上仍属气象灾害偏重年份,梅汛期降水有增多趋势,并有相对集中期;受“拉尼娜”现象影响,预计2008年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频率偏高,强度增强,台风影响仍然较严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呈多发趋势。根据我省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汛期气象趋势预测,今年仍为地质灾害多发年份,其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梅汛、台汛期两个阶段,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可能会略高于去年。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形势严峻。目前全省已进入汛期,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厅的要求,以及同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抓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认真编制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列入省“十一五”规划体

— 7 — 系目录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全省“十一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省发展和改革委与我厅已经联合发布了这一规划,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职责和任务,将规划实施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本地区的防治工作重点和主要防治任务,将规划的主要指标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严格执行。将规划实施的目标任务通过年度防治方案层层分解落实,形成政府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协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归口、全社会参与的规划实施联动机制,齐抓共管。做到规划实施的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切实推进规划的有效实施。

正在开展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的市、县,要注意做好与省级规划的衔接。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与发改部门的联系,结合本地实际,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列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或主要专项规划。要认真总结上一轮规划实施的经验,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稳定性评价,进一步核实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地质灾害点管理、易发区的划定、防灾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防灾体系与减灾工程实施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研究。通过研究提出规划编制工作基本思路、规划内容和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各市、县(市、区)要根据《关于做好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

— 8 — 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办„2008‟57号)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市、县两级规划的编制、评审、发布与备案工作。

(二)切实抓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果的转化应用

省政府领导一直关心、关注着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吕祖善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今年要全面完成48个重点县(市、区)的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并综合调查成果,提出防治对策和分类处臵意见。目前已有44个县(市、区)完成了野外调查工作,还有4个县(市、区)的野外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有关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尽快抓好调查成果的综合整理,并及时组织成果的验收。已完成成果报告验收的县(市、区)要抓紧完成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报告修改及归档。要及时把调查成果与提出的防治对策,向政府和防汛指挥部作专题汇报,把对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和防治工作纳入到当地的小流域山洪防御体系之中。同时,各地要花大力气抓好项目成果的运用工作,对于已查明的泥石流隐患,要充分结合小流域的整治,提出分类处臵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措施;对重要泥石流隐患沟,要指导乡镇政府按《重要小流域泥石流隐患防灾避险方案》,编制防灾预案,确定监测人员,落实防

— 9 — 灾责任人及防灾措施。在安排年度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及工程治理工作时,也要充分考虑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灾要求。为了切实推动这项工作,我们在这次会议上专门安排了乐清、景宁两县介绍他们如何充分利用项目成果积极主动抓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三)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警)工作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工作。根据灾害隐患点特征和当地的经济水平,合理选择监测手段与方法,帮助乡(镇)政府和村“两委会”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落实监测责任主体和具体责任人。要加强对监测责任人的技术培训,发放必要的监测工具,掌握相关监测要求,及时收集、汇总和上报相关监测信息。并给予一定的监测津贴,进一步明确其责、权、利。对部分危险性大、稳定性差,成灾概率高、危害程度大、规模在中型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专业监测点,实施多种手段,多项目专业监测,实时获取地质灾害相关信息。今年省厅将切实做好新昌县下山村滑坡监测示范工程,建成集滑坡监测技术开发、引进、现场试验验证于一体的重要监测基地。同时,着力解决滑坡位移监测仪在传感技术、仪器安装、数据传输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再建设10―15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监测水平。

— 10 —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继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警)工作。要善于总结,不断修正完善预报模型,要逐步向地质灾害实时临灾预报、单点精确预报方向努力,进一步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时空效果。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平台,及时传递预报(警)信息,及时做好防灾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做好预报(警)信息的反馈和灾情实地查验工作,为预报(警)模型的不断改进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

(四)健全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

各地要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政府换届后,及时调整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应急工作机构和应急工作制度,落实应急处臵专家队伍和应急救援工程队伍,加强应急避险场所建设。要认真研究落实《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制度和措施,进一步修改完善预案操作手册,加大对预案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适时组织应急指挥系统演练,增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臵能力。适时组织以乡(镇)及村为依托的实地应急演练,以提高当地群众的应变能力与抗灾自救能力。各地要结合实际,在汛期对辖区内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重点保护对象、应急调查队伍、保障物资储备等作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监督管理

近几年随着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投入的加大,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项目也日益增多。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抓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管,在工程立项、审批、发包、实施、验收等各阶段都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要按照勘查、设计、治理的程序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要实施严格的项目招投标制度,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监理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要始终贯彻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坚决杜绝灾害隐患治而不绝的工程。对在工程建设中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的施工单位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其施工资质,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要通过治理,切实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使治灾工程变成利民工程。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人为引发地质灾害治理责任的认定工作。对各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应督促各相关建设或施工单位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和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技术要求组织治理,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防治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在经过专家调查与论证的基础上,选定21处为2008年省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些重点隐患点所在地的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做好有关监测预报、勘查治理工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要加强对省级重点隐患点防治工作的指导。

(六)继续抓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工作 各地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欠发达地区下山脱贫工作,并把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作为下山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安排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突出重点、分级负责,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公开公正、确保稳定的原则,认真抓好这项工作。有关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搬迁避让长远规划与年度计划,做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点的认定工作,并落实搬迁避让工程的建设用地指标。省厅为支持搬迁避让工作,每年都预留了部分抢险救灾用地指标,各地要按照省厅的有关规定及时做好报批工作。今年省政府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农户的补助力度,从去年人均3000元,提高到人均5600元。经与省农办、省财政会商,今年省厅拟安排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的户数为2800户左右、人数10000人左右。要求各地在6月底前做好审核认定与申请立项工作。

近几年各地在开展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的实践中,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刚才庆元县所作的介绍,值得大家很好学习借鉴。今年二季度,我厅与省农办、省财政将联合对前二年各地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希望各地认真作好自查,迎接三部门的联合检查。

(七)做好新农村建设中地质安全保障工作

— 13 — 地质灾害防治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地质安全保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旧村改造、新村选址、移民迁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集中居民点、重要工程设施建设的,须按相关规定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适宜建设的,要重新选址。要加强对山区农民建房的引导,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拟建房的农民宅基地,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单位逐一调查,填写评估表,按用地批次合成一个评估报告,统一报批。为减轻农民负担,评估费用由当地财政统筹解决。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评估单位的资质管理及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的检查,为山区农民建房提供安全可靠的地质环境。

水利、交通、铁路等部门要加强山区农村交通沿线、水库岸坡等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重点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乡村康庄工程沿线的地质灾害防治;及时查明危害水库岸坡、坝基的地质灾害隐患,协助水利、建设等部门抓好强塘固房基础工作。

(八)加强沿海平原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

各地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06‟30号),认真组织实施

— 14 — 《浙江省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和本地的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温州、嘉兴、台州等市要进一步加快地面水环境治理和城乡一体化供水进程,加大地下水禁、限采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控制地面沉降的速率。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并加强监测。温州、台州的地面沉降标今年要完成建标工作。宁波、温州、嘉兴、台州等市在本年度要组织一次区域性地面沉降监测,向省厅提交本年度地面沉降的范围和沉降速率控制情况的报告。

(九)切实提高地质环境监测站的技术支撑能力 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11个市及部分重点县建立了直属的地质环境监测站。这为我们做好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地方监测站人员不到位,专业不配套,职能不落实,支撑能力不够强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本来监测站的编制就很少,还被挪用或占用。这里有一个责任问题,我们各级领导头脑一定要清醒。要千方百计把我们的监测站建成名副其实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引进充实专业人员,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全面落实监测职能,使之成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抓好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力技术支撑。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要加强对各市、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的业务指导,要在基础资料、技术方法、成果应用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帮助,使他们的技术支撑作用尽快得到充分发挥。

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今年,对我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确保今年的社会稳定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近几年来,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省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灾害之一,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切实抓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我省的天气趋势和防灾形势已经清楚,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任务也已经明确。下一步,就是如何结合各地实际,狠抓落实的问题。

一是要强化责任抓落实。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和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志,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把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要层层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要强化责任考核,做到奖罚分明、是非分明、功过分明。

二要突出重点抓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时间上来说,汛期是防灾重点;台风登陆前后的48个小时是重点。从灾种上来说,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小流域滑坡、泥石流是防灾的重点。从地段上来说,河谷沟口、高陡边坡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是防范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重点时段、地段、灾种,落实好监测防范措施及对策,尽最大努力化被动为

— 16 — 主动,把灾害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要督促检查抓落实。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再进行一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地质灾害严重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的编制情况,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情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还要检查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灾害预报预警等制度是否落实。各地还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本辖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进行一次摸底排查,查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查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是否有加剧的情况,查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是否健全、各项防灾措施是否完善,查监测信息网络是否建立和健全、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查有关防灾责任人是否落实到位等等。

四要搞好协调抓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主动搞好与气象、水利、建设、交通、教育、旅游、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支持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以及公路、铁路沿线、库区、矿山、旅游区、校区等的地质灾害

— 17 — 防治工作。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形成防灾工作的合力。

五要创新科技抓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要充分依靠科技手段。当前,要认真研究开发监测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探索研制更为实用的群测群防监测仪器。要加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研究,提高预报预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最近杭州市局在原有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基础上,又与气象部门合作开展了精细化地质灾害临近预警预报的研究项目,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鼓励和提倡。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和规范研究。结合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实际,为各行各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展各类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标准、要求和技术规范。要研究既能减灾保安全,又能兴利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安全的地质环境的防治技术思路和工程治理新模式。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

同志们,今年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发扬成绩,克服困难,勇于奉献,扎实工作,努力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市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重点,着力完善地灾防治机制和群测群防体系,狠抓民生工程的实施与监督,强力实施工程治理,实现了财产“零伤亡”、人员“零伤亡”的“双零”目标,为推动“三次创业”奠定了和谐的地质环境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一)坚持以防为主,着力巩固防治基础。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科学防治,先后开展5次巡查和3次“拉网式”排查,将10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市、县两级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将42处成灾危害性大的隐患点纳入市级以上预案管理,其中4处纳入省级预案管理。对纳入预案管理的隐患点,各区市县编制完善《临灾预案》,落实监测和预警人员,制作设立警示标志(牌),划定危及对象和撤离路线,明确预警和报灾方式,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3000余份,健全“市、县、乡、村、社”五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了最基层的操作层面上。

—1—

(二)狠抓规范管理,着力健全防灾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会商、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应急预案、灾情速报、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防灾工作“分工、任务、要求”三明确。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编制了《201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3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片定点督导责任制,市、县、乡政府逐级签订了地灾防治责任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责任。

(三)建立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联合防灾。进入汛期后,我局与市气象台合作,建立了降雨信息共享平台。凡有强降雨预警信息就及时以短信发送到市局分管领导、地环科、站长及区(市)县局分管领导及地环股、站长,再由区(市)县局发送至隐患点监测人、在建工程及矿山企业负责人。同时,市地环站与气象台、应急办、防汛办等多部门建立了QQ群,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信息共享。同时,近期我局将准备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节目在市电视台《防灾与应急》栏目播映,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防灾应急知识。

市政府成立了以各区市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各部门齐抓共管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如市气象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了 —2—

降雨信息共享平台。凡有强降雨预警信息就及时以短信发送到市局分管领导、地环科、站长及区(市)县局分管领导及地环股、站长,再由区(市)县局发送至隐患点监测人、在建工程及矿山企业负责人。同时,市地环站与气象台、应急办、防汛办等多部门建立了QQ群,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信息共享。同时,近期我市将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节目在市电视台《防灾与应急》栏目播映,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防灾应急知识。

(四)强化宣传培训,着力提高防灾自救能力。一是在电视台连续播放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的专题片,以直观形式向全市人民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二是通过“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及科普宣传月等活动,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等资料3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近100人。三是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及时组织工程建设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我局邀请了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谦恭、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副总工,开展了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题培训,参加培训约110人。同时,6个区(市)县局也分别邀请了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等方面的专家对基层国土人员、矿山企业负责人以及监测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参训人员总计约1100人。

(五)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灾避险能力。5月10日,市

—3—

政府在**县体育中心举行了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以模拟应对6.0级地震灾害为主要内容,国土系统由60人组成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队参加了演练。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各区(市)县共组织了应急避险演练17场,参演人数总计2500余人。其中,华蓥市组织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医务人员、各级干部、当地群众,在溪口镇马鞍坪村模拟发生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举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大演练。通过多场模拟演练,进一步健全了抢险救灾整体联动机制,积累了救援队伍的实战经验,增强了群众临灾自救互救的能力。

二、突出重点,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一)着力“避治结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根据区划调查成果,完善了《2013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规划》,今年已集中搬迁了468户受地灾威胁的农户。在地灾隐患相对集中区域规划建设应急搬迁平台,实施灾前主动避让。完成了47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地的建设,做到了临灾时群众撤离至应急场所生活有保障。对危岩滑坡等21个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实施治理,及时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

(二)加强汛期排查巡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巡查力度和检查频率,查看灾害点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灾情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灾害发生。加快应急平台建设和后勤保障力度,各级各相关部门组织人员疏散撤离,设立警戒区,提高应 —4—

急处置措施,努力降低灾害损失,避免人员伤亡,为后期的处理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统筹安排,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一)抓规划编制,锁定总体任务。结合广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成市、县两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长期)。注重以小流域或一个水文单元为基础,编制防治措施,制定防治方案,分实施申报和治理,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二)抓基础调查,明确防灾方向。对广安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开展风险评估,摸清成因、类型、范围和灾害现状。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补充调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对90处闭坑矿山进行逐点评价,对在建矿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类建档。

(三)抓知识普及,提升全民意识。编制广安“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规划,明确了培训对象、范围、内容和方式,并纳入了全市培训总体方案。

(四)抓科学监测,提高防灾水平。借助国土资源部立项建设的华蓥山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适时预报市域内极端气候条件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有效防灾做好准备。

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较为严竣的形势,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地质灾害有极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特别是暴雨、暴雪和集中强降水

—5—

与大旱交替发生,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加之人类工程活动诱发,致使地质灾害频发并呈逐年增多之势,防灾形势异常严竣。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手段落后、力量不足,也制约了地灾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抓好贯彻落实,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抓好群防群治,努力打造和谐地质环境,推动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6—

第三篇:分管副县长在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XXX

2012年X月X日

同志们:

当前,我县已进入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分析形势,研究对策,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刚才,XXX副局长简要传达了2012年X月X日市里召开的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我县上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讲得很到位。下面,我结合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就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

(一)降雨多余往年。

今年入汛以来,我县先后出现6次较大降雨集中期,降雨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2成,局部极端强降雨时有出现,进入汛期后,影响我县的热带风暴可能偏多。在极端强降雨时期,土壤经雨水长时间浸泡,极易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另外,旧的隐患点在强降雨的诱发下,随时可能发生险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

形式相当严峻。因此,县国土资源局和各镇要坚决克服侥幸心理,牢固树立防大灾、应大急、抢大险的思想,扎实做好各项防治工作。

(二)隐患点点多面广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和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增加,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已呈现增多频发趋势。另外,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我县到现在也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机制,县财政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费支持严重不足,大部分地质灾害危险点长期得不到治理,附近居民长期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

(三)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目前,各镇国土资源所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在应对当前形势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队伍力量显得单薄。

二、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少部分乡镇政府和国土资源所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被动,比如各类预案的编制工作,明白卡和汛期地质灾害避险通知书的发放工作,县国土资源局多次催促,甚至是县国土资源局协助编制好了预案,到现在也还没有交到县国土资源局,直接影响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局。

二是地质灾害防范的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缺乏,尤其是缺乏防治职责界定方面的知识,在工作当中,没有坚持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三是对县地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通知置若罔闻,无动于衷,对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等工作的通知精神不及时传达和落实。

三、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

对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提出以下7点要求。一是各镇分管领导、国土资源局领导尤其是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要全面掌握责任区的雨情、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危害情况,熟悉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部署,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是各镇要制定并发布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认真分析辖区地质灾害形势,科学预测地质灾害发生趋势,明确地质灾害防范重点时段、重点地区,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应对措施。

三是开展检查和巡查专项行动。一查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二查老地质灾害点险情;三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明白卡”填写是否规范、发放是否到位;四查灾害点的监测员是否到岗到位、思想是否稳定;五查监测工具是否齐全、通讯是否通畅;六查灾害点周围的警示牌是否正确设

置。另外,要利用检查、巡查的机会,加强对防灾责任人、监测员和受威胁群众识灾、辩灾、避灾等知识的讲解。

四是对危险性大、变形迹象较明显、威胁到人和财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随时现场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有无专人监测、撤离路线和临时安置地点是否落实,预警方式是否明确、大雨前撤离的组织人员、负责人是否落实等等,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防灾措施做实、做细、做好。

五是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制定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规则,细化应急预案,适时演练。根据上级部署和应急预案要求,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汛期值班要有领导带班,遇有灾情、险情等紧急情况,第一责任人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六是保障经费。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七是要大力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县国土资源局要积极向上级争取治理专项资金,加快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逐步削减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已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要加快推进项目施工,并做好项目的质量监督,把实事做好。

同志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政府的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希望各镇和有关单

位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回去后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层层落实责任,狠抓防治措施的落实,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平安度汛。

第四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讲话稿

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题会议,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紧急通知要求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刚才,志军同志通报了上半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情况,安排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下半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识不足,切实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上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忧喜参半。一方面,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扎实做好汛前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汛前调查,编制防治方案,及时更新灾害隐患点信息,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积极应对发生的灾险情,认真抓好培训宣传,搞好应急演练,在防灾的基础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6月28日、7月14日两次大的降雨过程,在近半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发生了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尽管这些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种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一是大观区德宽路中段滑坡和怀宁县月山地区岩溶塌陷两个大型以上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作进展缓慢,国家、省都很不满意。二是地质灾害频繁。

今年以来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灾险情40起,仅2起发生在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市山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还存在大量的死角和漏洞;三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共计1393处,共威胁到2.13万人。在山区和少数丘陵区还存在大量的切坡建房安全隐患,并没有纳入有效的监管范围。四是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理和避让搬迁,依然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机制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没有得到改观。六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层基础不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信息报送不及时,发生灾害后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不清,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太少,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俗话说:“愚者用鲜血换来教训,智者用教训来避免伤亡”。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深刻吸取最近两起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教训,充分认识到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通过对教训的警醒和对严峻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来切实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充分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山区切坡建房带来的大量安全隐患,难点是大型以上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各级各部门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认真查清区域内切坡建房带来的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并将调查出的安全隐患作为重点来监管。

一是要明确责任,各负其责,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深做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仅仅依靠国土资源部门是

做不好的,也是做不到位的。必须是政府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各有关监管部门都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有监督、指导的责任。要超前安排部署、定期分析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重大问题要专题研究解决,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到位。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山地丘陵地区切坡建房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各地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建设和国土部门联合牵头,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逐村、逐组、逐户、逐点摸排,最后由县(市、区)政府统一登记上报,彻底摸清所有的切坡建房安全隐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拿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整改措施,一项一项的去加以落实。该制定应急预案的要制定应急预案,该采取强制措施的要采取强制措施,不能优柔寡断,更不能有半点迟疑。地质灾害有些时候说来了就来了,如果是先发现了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造成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那不仅是渎职的问题,那是在犯罪!因此,希望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拿出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三是要坚持和完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的监测网络体系,使之横倒边,纵到底。特别是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的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各县、区必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经费、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快捷的、高效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

四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到位。我市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治任务十分繁重,需要投入的防治资金较大。因此,市、县财政每年要安排适当资金作为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用于潜在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鉴定和治理,并作为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配套资金。对已认定责任的地质灾害点,要及时落实和兑现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实施。

三、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完善机制,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要加强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否做好,关键是主要领导重不重视、措施得不得力,主要领导重视了、措施得力了,形势再严峻,也有办法和措施来保障少发生或不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加强领导,首先就要明确各级行政“一把手”是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领导要根据分管工作的内容,对所管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各部门也要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二是要强化监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人类活动成为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工程建设特别是山区切坡建房诱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人类工程活动的监督管理,建设部门要重点加强山区切坡建房的管理,防止因不科学、不规范的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产生新的地质灾害隐患。重要建设工程必须经有资质的地勘队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该配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使用。6月28日,市国土资源局在督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发现,浮山中学本来就是地质灾害隐患点,最近又在该校新建学生宿舍楼,有切坡行为又没有采取任何工程措施,这样很危险。希望县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必须在采取了工程治

理措施后才能入住学生。今后,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凡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建设项目用地,一律不予审查报批。未经评估和防治工程设计而擅自建设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是要加强联动。各级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合作,信息共享,定期会商,充分发挥气象自动监测站作用。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要逐点制定防灾预案。县、乡、村要形成三级联动机制,在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信息等前置措施上,要形成快速响应机制,并把这一机制延伸到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到防患于未然。对特别危险点,要立即组织值班巡视、明确责任人、进行重点监控、加强观测预报,树立醒目标志,并迅速组织转移安置群众,采取有效应急措施,确保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是要抓好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把各项工作真正一级一级落实下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一家一户。一旦有情况,要有效组织老百姓进行撤离疏散。真正做到这些,我们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有希望,就能真正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同志们,做好今年特别是汛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现在正值主汛期,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行动起来,迅速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紧抓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第五篇:在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市政府副市长 魏常平

一、2011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绩显著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土资源厅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各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继续保持了预案内地质灾害点未造成人员伤亡的良好局面。一是科学编制预案。我市认真编制了《宜宾市2011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宜宾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发布。预案确定了56处市级地质灾害监测点并落实了监测责任人。进一步完善了市、区县、乡、村、社五级监测预警网络。二是扎实抓好宣传工作。投入资金74.96万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区县村社开展培训会616次,培训20万余人次,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6.29万份。投入资金98.86万元,开展应急演练209次,参与人数8万余人次。三是认真开展“五查”工作。重点排查了重点建设项目、公路两侧以及场镇、学校、施工人员聚集区、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查明隐患点921处,威胁到4.17万人生命安全,发放防灾明白卡6721份、避灾明白卡12724份,聘请了931名群众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场监测员。全市全年发生地质灾害11起(滑坡5起、塌陷3起、崩塌3起),1人死亡、2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1042万元,预案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未造成人员伤亡。全市全年地质灾害成功避险1起,挽救了141人的生命。四是继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了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汛期24小时值班、灾情险情速报、应急处置等制度。全年投入276.45万元启动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五是认真开展避险搬迁安置工作。2011年共争取到省财政资金48万元和区县配套资金14万元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安置群众60户,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50户的120%。六是积极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各区县投入资金1146.67万元,开展了长宁县长宁镇城区边坡治理、兴文县仙峰乡仙峰村海子坝危岩应急排危、高县焦村镇龙潭村“10.15”滑坡应急抢险、筠连县镇州镇尖峰村应急除险、宜宾县安边镇豆坝村金江组危岩应急排危等17个应急除险工作。高县趱滩乡老鱼池滑坡治理工程、筠连县镇舟镇中学滑坡治理工程、南溪区青龙咀废弃煤矿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全部开工。屏山县中都镇灯盏窝滑坡,翠屏区菜坝镇石马村八社油坊坡潜在不稳定斜坡,高县四烈乡金星村大池组滑坡,兴文县僰王山镇同心村1、3社同凤园滑坡等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了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库,正在开展勘查设计工作。

二、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面对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动态变化大、隐蔽程度高以及防灾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我们要立足于抓隐患,全面掌控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立足于防大灾,将工作部署置于最为恶劣的时空条件内;立足于战全年,突出汛期这一关键时段;立足于保全市,突出防灾减灾重点,及早谋划、及早部署、及时落实,努力构筑群测群防、避让搬迁、应急除险、工程治理“四道”防线,确保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2012年我市总降水量正常偏少,但有2—3次区域性暴雨,特别是局部强降雨很可能引发较严重的地质灾害,如何做好防灾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现在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已经把安全问题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事故往往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有些事故在发生前想都想不到。从前段时间的检查情况和从侧面了解的情况看,在地质灾害防治上我们大部分区县、乡镇和部门都是重视的,但也有部分地方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漏洞,比如说监测记录、值班记录不全,临灾避险预案不健全,监测责任人工作不落实等问题,分析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观念偏差。过分的热衷于GDP,认为地质灾害防治浪费钱,搞好了GDP也不会增长,看不见成绩,因此愿意把钱投入到能够立竿见影的地方。

第二种是侥幸心理。认为地质灾害点虽然列入了预案,但是几十年都没有发生灾害了,监测、记录是多余的,白费力气,不处理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第三种是畏难情绪。地质灾害点多,监测、治理和搬迁耗时多,投入多,开展困难,只有听天由命。

因此,同志们一定要进一步端正思想态度,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做好这项事关全局的工作。

三、全力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

根据掌握的情况,当前我们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立足防大灾,抗大灾,减大灾,主动出击,全力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

(一)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力落实决定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28条要求,市政府也将出台实施意见,各级政府一定要强力落实。一要加强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县、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副区县长、副乡镇长是第二责任人,对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负责。二是要落实责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要求,对在地质灾害防范和处置中玩忽职守,致使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行政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两点既是决定的要求,也是我们衡量各级政府是否从体制、机制上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实、抓好的评判标准。

(二)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共同推动防灾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全局性工作,不是哪一级政府单独的工作,也不是国土资源部门一家的事情,涉及到交通、水务、住房城乡建设、教育、扶贫移民、安全监管等部门。因此,一定要联动、互动,共同推动。一是部门联动。部门之间要建立健全联动机制,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强有力的地质灾害防治联动机制,按照当年的《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分行业联动结合起来,运用各条线的力量,发挥各部门优势合力应对。二是上下互动。市国土资源局、市政府应急办对区县工作要加强指导、沟通、统筹,区县对市上要加强反馈、贯彻、支持,使市上与区县融合互动起来,推动防灾工作开展。

(三)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群策群力防治灾害。地质灾害之所以难防,是因为灾害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要求我们必须靠大家的力量,靠专家的力量,群策群力防治灾害。一是群测群防。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以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引导、鼓励基层社区、村组成立地质灾害联防联控互助组织,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关心、支持地质灾害防治事业,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对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各级政府要给予适当经费补贴,并配备简便实用的监测预警设备。二是群专结合。要积极发挥专家在防灾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构建群众参与,专家把关,科学防灾的工作格局。各地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群测群防监测人员等的防灾知识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要组织专家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御预案进行会审,科学确定隐患点的临灾避险方案;相关部门和各区县要组织专家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广泛培训学校师生,乡镇、村社干部,教给他们必要的防灾知识。灾害发生后,各地要组织专家分析形势,研判趋势,搞好防灾部署,尽可能避免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失.(四)全时段,全区域,全面开展防灾工作。一是全时段。这里面包括了24小时值班制度,24小时监测制度。在24小时值班方面,从市上到村组都要加强值班值守,及时上报灾情、险情信息,这样才能够及时开展应急救援,避免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特别要强调一下的就是乡镇上的值班工作。因为乡镇是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桥头堡,直接面对村社监测人员,预警预报工作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乡镇值班制度的建设。24小时监测制度的落实要靠村社,很多成功避险案例告诉我们,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的往往是离灾害最近并且受到灾害威胁的农户,因此在村社这一级的监测人员选择上一定要选择离隐患点近并且受到灾害威胁的人,因为这个事情也关系到他自己的性命。二是全区域。既要加强对城镇、乡村、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区的地质灾害的防范,也要加强对零星的农户房前屋后,村道等地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工作中要尽可能思考哪些地方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有针对性地部署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等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预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预警。地质灾害防不胜防,我们只有更加留心,更加小心。在全域防灾中的全部隐患点,无论是新发现的还是存在多年的,都要有针对性的预案。

(五)抓避让,抓治理,抓好灾害综合整治。对地质灾害实施整治是彻底消除地质灾害威胁的有效方法。在整治工作中将灾害分为三类区别对待。对人口不集中,治理耗资大的隐患点群众实施搬迁避让;对地处人口稠密、工矿企业多,治理耗资大的隐患点争取资金整治;对地处人口稠密、工矿企业多,治理耗资小的隐患点安排资金进行整治。一是抓避让。避险搬迁分永久性搬迁和临时性搬迁两种,永久性搬迁要作为防治地质灾害的长期战略,坚持不懈,按轻重缓急分批实施。要把地质灾害防治避让与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土地整治等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优先搬迁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群众。要加强对搬迁安置点的选址评估,确保新址不受地质灾害威胁,并为搬迁群众提供长远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抓治理。对一时难以实施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地要加快开展工程治理,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队伍作用,科学设计,精心施工,采取防水、加固、控制等综合措施整治。有的地质灾害可以通过挖沟引水、加固、爆破来避免,同时各区县不要在地质灾害威胁区域再新建建筑物、扩大规模和增加人口。

四、进一步健全防灾工作保障机制

(一)加快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各区县要建立健全与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相适应的专业监测、应急管理和技术保障队伍。目前,各区县均成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但进人的情况并不理想,有些区县还出现了专业技术人员来了又走的情况。各区县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适当降低进人门槛,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费用和群测群防监测员补助资金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根据本地实际,增加安排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财政投入。同时,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有功人员的奖励机制,激励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每个区县每年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搞这个工作,要基本能够保证监测人员的补助、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有功人员的奖励。

(三)逗硬奖惩制度。各级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到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考评中,对那些工作不在状态、措施不落实、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得力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要严格问责追究。对工作表现突出,特别是成功避灾的要在全市范围内表彰,并给予重奖。

——摘自《市政府副市长魏常平在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4月5日)

下载六-9 200804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9 200804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华军在全县防汛抗旱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防汛抗旱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副县长李华军(2010年6月10日)我县地处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县之一......

    在全县防治禽流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县防控禽流感及畜禽春季防疫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根据国际、国内禽流感疫情发展的形势紧急召开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分析当前禽类传染病的发展形势,总结我县几......

    在全县防治禽流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防控禽流感及畜禽春季防疫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根据国际、国内禽流感疫情发展的形势紧急召开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分析当前禽类传染病的发展形势,总结我县......

    在全县防治禽流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防控禽流感及畜禽春季防疫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根据国际、国内禽流感疫情发展的形势紧急召开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分析当前禽类传染病的发展形势,总结我县......

    副县长在全县乙脑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县卫生防疫站××站长对我县乙脑病情作了通报,并提出乙脑控制工作的技术要求,县卫生局××局长宣读了《××~年乙型脑炎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我完全同意他们的意见,请各......

    在山西省煤矿防治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夯实基础 强化管理构建全省煤矿水害防治长效机制——在全省煤矿防治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学军副厅长在全省煤矿防治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

    在全市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领导讲话刚才,xx局长传达了全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经验现场交流及推广会议的精神,市疾控中心xx主任对三年来我市示范区的工......

    在全市“六城同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同创”务必同识 共识才能共为,共为才有作为。只有思想统一,人心才会凝聚;只有认识到位,工作才会主动。为此,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必须形成几点共识: 1、开展“五城”同创,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