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区烟粉虱发生危害与治理对策初探

时间:2019-05-14 16:1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通湖区烟粉虱发生危害与治理对策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通湖区烟粉虱发生危害与治理对策初探》。

第一篇:大通湖区烟粉虱发生危害与治理对策初探

大通湖区烟粉虱发生危害与治理对策初探

苏利荣陈越华黄华南1吴承和1

12(1、湖南 大通湖 大通湖区植保植检站 413207

2、湖南 长沙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410005)

摘要:近年来烟粉虱在大通湖地区危害逐年加重,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生活。究其原因一是农田作物繁多,周年不断,形成了烟粉虱多次转迁的食物链;二是设施栽培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三是盛夏不热,晚秋不凉的气候条件对其有利;四是防治不力。为此,必须加强测报调查工作,掌握其发生规律,开展农业、生物、物理及化学防治控制其危害。

关键词:烟粉虱,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是一种寄主范围广、传播和蔓延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危害程度高、防治难度较大的危险性害虫,烟粉虱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使受害叶片退绿萎蔫直至死亡;二是成虫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传播植物病毒,如棉花的卷叶病毒、皱叶病毒等;三是由于其分泌蜜露引起被害植物煤污病(Gapndium spp.)的发生,虫口密度高时,叶片

[1]呈现黑色,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在我国加入WTO的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中,该虫被列为限定性有害生物和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

1.1 农田发生概况

大通湖区于2001年在河坝镇河万村蔬菜种植基地首次发现烟粉虱。2002年8月下旬在河坝镇三源村的棉花地里发现了烟粉虱的危害并出现了煤污病,而且相当严重。2003年开展了初步调查研究工作,当时烟粉虱主要分布在河坝镇、北洲子镇、千山红镇,以蔬菜大棚基地居多,范围较小,以后逐渐向周边扩展。2004年由于气候特点表现为冬春秋暖夏凉,降雨偏多雨日少,秋季干旱很明显,光照充足晴天多,有利于烟粉虱的发生与繁殖,扩大了全区的分布范围,亦加重了危害。2005-2006年由于受夏季炎热早而长,秋雨明显寒露早的影响,烟粉虱发生与危害程度中等,扩展较慢。2007年是近年来发生与危害最严重的一年,调查显示农作物有虫株率多在80%以上,百株虫量多在6000

[2]头以上,发生程度多为5级(表1)。

表1 2007年8~10月农区不同作物烟粉虱虫口密度调查结果 调查日期 8月/25 8月/25 8月/25 8月/25 9月/24 9月/24 9月/24 9月/24 10月/26 10月/26 10月/26 10月/26 调查地点 三源村 三源村 河万村 河万村 三源村 三源村 河万村 河万村 三源村 三源村 河万村 河万村

农作物 苎麻 棉花 南瓜 辣椒 苎麻 棉花 南瓜 辣椒 苎麻 棉花 南瓜 辣椒

有虫株率(%)百株虫量(头)

47.5 4000 30.0 1000 80.0 6000 40.0 1600 95.0 8000 50.0 2000 100 20000 80.0 3400 100 20000 100 10000 100 50000 100 30000

发生程度 2 5 4 5 4 5 5 5 5 5 5 注:苎麻、棉花每株调查5片展开叶,以代表单株虫量;南瓜每株调查3片展开叶,以代表单株虫量;辣椒取上、中、下部各1片叶调查单叶虫量x株叶片数计算单株虫量。

1.2 农业损失大。2007年,烟粉虱造成大通湖区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29.3万元。其中,棉花发生面积20.0万亩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5.3万元(285吨籽棉×5800元/吨),占棉花生物灾害总实际经济损失的17.54%;苎麻发生面积9.6万 亩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2.0万元(320吨×6000元/吨);南瓜发生面积6.0万亩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0万元(900吨×600元/吨);辣椒发生面积0.6万亩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100吨×1800元/吨)。

表2 2007年烟粉虱对主要农作物危害损失统计表

作物 棉花 苎麻 南瓜 辣椒 发生面积(万亩次)20.0 9.6 6.0 0.6

发生程度(级)5 5 5

实际产量损失

(吨)

285 320 900 100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165.3 192.0 54.0 18.0

1.3 城镇区发生危害

2007年城区不同生态区烟粉虱发生调查结果表明,烟粉虱在城镇区的不同生态环境下发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办公楼园艺区花草种类繁多,烟粉虱大量趋聚繁殖与危害,发生数量最大;交叉路口发生数量次之,主要是秋季温度逐渐下降,此时大部分大棚、温室等保护地栽培蔬菜尚未足量出现,由此导致大量烟粉虱成虫因寄主和气候条件不适宜而被动迁移;街道绿化带数量居第三位,主要是由于城区街道绿化带种植树种主要为樟树,品种单一,烟粉虱寄生环境相对较差,聚集数量较少;饭店门前烟粉虱诱集量最少,但由于秋季气温下降,烟粉虱对温和环境趋性较强,致使饭店门前聚集了一定的数量(表3)。2007年10-11月,河坝镇城区烟粉虱漫天飞舞,群众不知所措,甚感恐慌;虫子入眼倍感不适,特别是影响摩托车驾驶者的视觉与行驶安全;有些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受该虫侵扰,奇痒难忍;就餐时该虫掉入饭菜内,食客误食入口,大倒胃口。

表3 2007年10~11月河坝镇不同生态区烟粉虱数量调查结果 调查日期(月/日)

10/10 10/15 10/20 10/25 10/30 11/04 11/09 11/14 11/19 11/24 合计

黄板诱虫数(头)

办公楼园艺区

182 227 245 460 800 665 400 1100 340 220 4639

交叉路口 147 200 190 255 377 325 176 440 150 100 2360

街道绿化带

160 195 140 120 290 200 150 1491

饭店门前 24 47 90 110 160 110 60 120 40 15 776 注:采用黄板诱集调查,黄板尺寸:21㎝×15㎝。原因分析

2.1 寄主与营养因素:众多的寄主植物为烟粉虱构筑了复杂的食物链,目前已知烟粉虱的寄主植物多达236种。大通湖区农业生态区域内农作物品种多、花卉品种多、水果、林木种类多、农田内外杂草种类多,均为烟粉虱的滋生繁殖场所。每当某一嗜性寄主食物链衰老恶化时,田间又出现新的寄主植物,烟粉虱即转迁繁殖,在自然界内这种立体式的食物链难以被打破。在现行的栽培体系条件下,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则会导致其全面暴发危害,特别是反季节蔬菜品种多,设施栽培面积大,人为地为烟粉虱架设了一年四季畅通无阻的繁衍桥梁。从烟粉虱的发生消长规律看,年度间的消长是随着不同季节寄主植物的出现而形成的,嗜性寄主植物的营养生长期是发生危害最重的时期,当寄主植物进入生殖生长后期衰老时,烟粉虱即转移至其它处于营养生长期的寄主植物进行危害,在一年内形成多次转迁高峰。

2.2 越冬因素 越冬保温大棚的发展,既成为烟粉虱安全越冬的场所,又是次年虫源传播扩散的核心地,满足了烟粉虱周年不间断的食料供应。

2.3 气候因素 由于2006年秋末偏暖、干旱少雨,有利于烟粉虱的发生和危害,田间虫量较高;加之2007年1月和2月气温偏高,有利于烟粉虱越冬和繁殖,扩大了春季虫源。2007年盛夏不热,晚秋不凉,更为烟粉虱打造了良好的温湿条件。

2.4 防治因素近年来随着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我区苎麻、南瓜、红薯等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很少开展防治,给烟粉虱以极好的适生环境与繁衍滋生条件。即使开展防治亦是时机不准确、药剂不对路,盲目施药的多。治理对策

由于烟粉虱具有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发生量大,以及迁移性强、危害时间长、易产生抗药等的特点,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难度。从近几年烟粉虱发生消长规律来看,结合现有的防治经验,特拟定以下防治对策以供探讨。

3.1 加强测报技术研究,开展虫情监测工作。组织各镇农技站进行虫情监测,并进行测报技术的研究工作,在主要农作物开展系统调查,每周调查一次虫量,掌握其发生消长规律,为组织开展防治提供依据。

3.2 农业防治。(1)减少越冬虫源,保护地蔬菜育苗前熏蒸温室,以减少虫口基数;在温室通风口加一层尼龙纱,阻断外来虫源。温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黄瓜、西红柿、茄子、棉花等烟粉虱喜食作物,以减少虫源;(2)清除衰枝老叶,烟粉虱高龄若虫多分布在下部叶片,黄瓜及茄果类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种群数量;(3)清除田园杂草,减少烟粉虱的田外寄主。3.3物理防治。利用烟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可用1m×0.2m纤维板或硬纸板,涂成橙黄色,再涂一层粘油(可使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667㎡设置32~34块,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一致,黄板需7—10天重涂1次。

3.4 生物防治。烟粉虱的寄生性天敌有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 bimaculata)、浆角蚜小蜂(Eretmocerus eremicus)、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等;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花蝽等;寄生真菌有拟青霉(Paecilomyces)、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等。3.5 化学防治。在冬季防治时必须以日光温室为重点,在春夏防治时以日光温室附近的田块为重点,统一连片用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防治烟粉虱必须掌握四个技术关键,一是治早治小,在烟粉虱种群密度较低虫龄较小的早期防治至关重要,一龄烟粉虱若虫蜡质薄,不能爬行,接触农药的机会多,抗药性差,易防治。二是集中连片统一用药,烟粉虱食性杂,寄主多,迁移性强,流动性大,只有全生态环境尤其是田外杂草统一用药,才能控制其繁殖危害。三是关键时段全程药控。烟粉虱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群体数量大,世代重叠严重,卵、若虫、成虫多种虫态长期并存,在7—9月烟粉虱繁殖的高峰期必须进行全程药控,才能控制其繁衍危害。四是选准药剂、交替使用。对烟粉虱有较好防效的药剂有:吡虫啉、阿维菌素、丁硫克百威、噻嗪酮、氟虫腈等,且对天敌比较安全,可用25%噻嗪酮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1.8%阿维菌素2000倍液、15%丁硫克百威1000-1500倍液或5%氟虫腈1500倍液,用弥雾机或手动喷雾器对准植株背面喷雾,喷匀喷透。同时要做到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坤,杨立微,徐光 检疫性害虫烟粉虱与蔬菜病毒病 种子世界,2003年3期:16~17。[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12~313.

第二篇:2008年灰飞虱发生与防治工作总结

2008年灰飞虱发生与防治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灰飞虱防治工作在市领导的指导下,在县委、县府及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以“全面监测,重点防治”的原则,通过技术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打好了灰飞虱防治工作的围歼战。

一、灰飞虱的发生危害情况

今年灰飞虱在全省大部分当前已经发生,面积达1000万亩,部分地区大爆发。我县由于去冬今春气温较低,灰飞虱的发生程度较轻,发生期推迟。据我站6月20日调查春玉米平均有虫24头/百株,最高点26头。春玉米面积2万亩。麦套玉米平均有虫13头/百株,最高点21头。面积8万亩。春玉米田粗缩病,病田率5%,病株率平均0.01株/百株,套种玉米,病田率51%,平均病株率1株/百株。

二、防治情况

我县自6月12日动员群众开始防治截止7月2日全县累计防治面积19万亩次,防治采用专业化防治和群防群治相互补充。6月26日县农业局在东阿镇召开灰飞虱专业化防治防治现场会,会上由县农业局李宗乾局长对下部灰飞虱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县植保站讲了具体的技术意见,参加人员有各乡镇农技站站长和部分乡镇办事处技术员,达60余

人。据统计全县动用各种专业化防治队8个(其中治蝗3个,村级3个,个体2个),专业化防治面积20000亩,全部是超低量施药方法,工效高,防治效果达96%以上。全县动用各种药械3600台件(其中机动48台),防治人员15000人,防治用药17吨,平均防治效果达90%以上。

三、防治措施

由于周边灰飞虱比较严重,造成的为害较大。为此,我站于5月25日发布了《注意防治玉米粗缩病》的病虫情报。6月20日,“关于转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灰飞虱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转发给乡镇政府,并成立了灰飞虱防治领导小组;为使老百姓进一步认识灰飞虱的危害性,自6月21日起,关于防治灰飞虱的电视节目在平阴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6月23日,在县农业局召开了防治灰飞虱的会议,并发放了明白纸30000份;6月24日,市植保站站长李秀深来我县督导灰飞虱防治工作,同日,县农业局抽调部分人员(24人次)到各乡镇督导检查6.23会议落实情况和灰飞虱防治情况,要求各乡镇固定专人负责虫情上报,并实行零报告制度。6月25-26日,我站分别到洪范池镇南崖村、孝直镇李庄村、东阿镇小屯村、安城乡西土村现场回答有关灰飞虱防治的问题。截至6月29日,已经完成了第一遍灰飞虱的防治,防治效果90%以上。

今年,我县灰飞虱的发生特点是发生期偏晚,比常年晚7-10天,发生量高于常年,发生程度比去年偏轻,主要原因是没有外来虫源的影响,当地虫源数量不足,我县套种玉米面积大,沿黄沿汇各乡镇农民有麦后防治稀点雪灯蛾的习惯,对于压低灰飞虱基数起了一定的兼治作用。

平阴县植保站

二〇〇八年七月九日

第三篇:隐性福利的危害与治理对策

隐性福利的危害与治理对策

2012年09月27日14:27 来源:人民论坛(总第378期)

隐性福利在实际收入中的比重越大,导致不公的程度就越严重。隐性福利的隐蔽性特点,还导致收入分配上的不公难以治理甚至完全无法治理。因此,公共部门发放的福利,应当作为公共信息而予以公开,要尽快废止“双轨制”,加大对于隐性福利问题的惩处力度,尽快全面推行公职人员工资福利制度的改革。

隐性福利,是指广泛存在于我国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内的,在法律、政策、制度之外发放给个人的各种非货币或货币形式的收入或好处。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严重化的趋势,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危害十分严重,已经到了必须要认真对待、深入分析并加以彻底解决的时候了。

隐性福利问题有着特定的存在范围。福利在社会上具有广泛性,也有其重要的功能性及合理性。但隐性福利一般只存在于我国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下面把这些领域统称为公共部门,其人员统称为公职人员),也因此被称为体制内的隐性福利。在私人部门或私营企业领域通常是不存在隐性福利的,尽管它们大多也都不公开。私人部门的福利通常表现为福利不足,其福利选择一定是有效率的,可以发挥重要的吸引、留住员工等作用。而在公共部门,通常表现为福利过度,甚至以隐蔽的方式大量提供。

隐性福利有四大特点。一是花样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不断地花样翻新。二是普遍性。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各级政府机构和各个国有企事业单位。三是比重大。甚至超出了或远超出了货币化、透明化的正式工资收入部分。四是隐蔽性。这或许是隐性福利最主要的特点。这种福利不可能被主动公开,甚至在财务账目中都难以觅得其踪迹,局外人难以知晓。不经过专门的审计、新闻或其他调查等手段,会永远成为内部秘密。

隐性福利的危害表现

导致人力资源制度上的无效率。而导致无效率的原因则是公职人员工资收入信号上的失真或扭曲。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论表明,在市场信息存在不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就会失灵,也就是变得无效率。不论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是否全部向市场开放,人们面向公共部门的择业选择都仍然可以看作是一个市场选择行为。隐性福利的存在必然导致公职人员工资价格信息上的不完全、不对称、不真实或扭曲。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选择是否到公共部门从业,以及在加入公共部门之后是否要争取职务升迁,都会变得无效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制度上的无效率就会直接导致政府在从事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的无效率。

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上的不公。这些年来,最受人们诟病的莫过于国有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当然,不断被人们质疑的还包括党政机关的领导人员或一般工作人员,其实际收入也绝不会像货币化、透明化的那部分工资那么少。最近再次受到人们关注的是公职人员,特别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至少是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在社会保障制度上适用的特殊保障制度。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不用交纳社会保障资金,但却可以享受不错的社会保障,例如退休后即可领取的退休金。这是一种特殊的“双轨制”。“双轨制”甚至在住房制度上也顽强地存在着,尽管早在1998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废止了原先的福利分房制度。住房制度上的“双轨制”还会导致政府部门缺乏监管、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快速上涨的动机。理由很简单,因为党政官员不需要通过市场购买房屋。在这里,隐性福利相当于一种灰色收入,其背后所掩盖的必然会是收入分配上的不公。隐性福利在实际收入中的比重越大,导致不公的程度就越严重。由于隐性福利的隐蔽性特点,还导致这种收入分配上的不公难以治理,甚至完全无法治理。

直接造成浪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广义地说,“三公”消费,至少其中的一部分,也属于一种隐性福利。“三公”消费中存在的浪费、公私不分(即腐败)已经不再需要做任何的补充解释了。由于隐性福利资金的公共性,以及使用上游离于法律、政策和制度之外,从性质上说,只要享受到隐性福利,就都构成我国《刑法》上的贪污罪或私分国有资产罪等腐败犯罪。隐性福利的存在,必然导致体制内的人有更大的冲动,为内部人谋取更多的隐性福利。各公共部门、单位之间在隐性福利上的攀比、竞赛,就是这种冲动的一种典型表现。这种冲动必然导致腐败规模的不断扩大。

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合法性与公信力。隐性福利的存在很容易使虚假的东西大行其道。更为严重的是形成“说一套做一套”、“挂羊头卖狗肉”的恶劣诚信环境。另外,谋取隐性福利还使公共部门变得自利,丧失公共性。隐性福利并非存在于个别公共部门,而是带有普遍性。这些都必然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合法性与公信力。隐性福利问题的治理对策

要解决隐性福利问题,必须要首先分析形成隐性福利问题的深层体制性和历史性原因。一是公权力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公共信息公开难。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当然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局限。二是历史上形成的公职人员在福利待遇上的特殊化或“双轨制”的惯性。例如党政干部实物配给制度,社会保障“双轨制”等。三是既得利益的原因。公职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都从隐性福利中获得实际好处。四是公务员工资制度这样的基础性制度上的扭曲。在我国政府部门中,一直实行的是低工资制(特指货币化、透明化的工资收入部分),货币化的工资部分明显低于市场水平,缺乏市场竞争性。拿我国央企高管和同级别甚至更高级别党政官员比,货币化工资部分的差距都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为了修补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上的扭曲,就需要搞出更多的错误来。其中的一类重要的错误就是隐形福利。如果不是透过“现象”看到这个“本质”,想必一定不会有那么高的“国考”热,或许还会出现冷清的场面。

基于上述分析,在如何治理隐性福利问题上就可提出如下对策。首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实施公开透明来对症隐性福利的隐蔽性特征。公共部门发放的福利,也应当作为公共信息而予以公开。有关透明公开的具体规定不需要很复杂,例如,规定公共部门发放的所有福利都应当公开,不公开即是违法和违纪。一经发现,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都应被问责。此外,所有发放的秘密福利都应当被追缴,并视情节处以额外罚款。公开透明规定是其他制度的基础,能使公职人员工资价格信息完全、对称,使公共人力资源制度有效。另外,也是使公务人员福利发放上的问题得到有效约束和监管制度的基础。

第二,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普遍要求,尽快废止那些依然存在的“双轨制”,尽快实现由“双规”到“单轨”的过渡。上述分析表明,住房制度中实际存在的“双轨制”、社会保障制度上存在的“双轨制”,甚至“三公”消费也是一种特殊的“双轨制”,凡此等等,它们都是隐性福利问题的重要源头。这些“双轨制”的存在,不管有怎样的体制性或历史性原因,都是不应当继续长期存在的。要想从源头上治理隐性福利问题,就必须要从根本上消灭这些“双轨制”。

第三,要加大对于隐性福利问题的惩处力度。上述有关福利透明公开的制度规定以及现有的法律和党政纪规定,都可作为惩处制度。当然,另外制定必要的补充惩处规定或许也是必要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更有效、更及时地发现隐性福利问题。在这方面,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建立内部人举报保密、保护以及奖励制度,也是行之有效的。例如,今年6月的国家审计报告就使隐性福利问题大规模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能够为惩处制度发挥作用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极好例子。需要做的就是,安排各级审计机关更广泛地审计各个公共机构的福利支出事项。

第四,尽快全面推行公职人员工资福利制度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实现公职人员工资薪酬的主体化、货币化、透明化和市场化。主体化是说,在公职人员的实际全部收入中,工资薪酬部分应该是主体,占到绝大部分,而其他的福利收入只能处于边际水平或仅占极小的部分。这就要求,要大量废止公共部门现存的五花八门的福利,而仅允许实行有限的几种福利,并予以透明化。货币化是说,公职人员的工资薪酬都应当以货币形式发放。这就要求,各种非货币形式的补贴,特别是实物配给的公车、住房等都应当被取消。透明化比较简单,就是公务人员的实际工资薪酬信息都应该是公开的,人们应该能够便利地知晓。市场化是指,公职人员的实际工资薪酬水平也应该按照市场的原则来确定,即按照人才分类,使他们的工资水平在各自所处的人才市场上有竞争性。例如,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比照企业管理人员,政府审计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比照市场上的财务人员,法官、检察官的工资水平应当比照律师,凡此等等。

最后,大力发展现代民主政治。其核心目的就是使一切公权力,特别是政府权力能得到有效的监督。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包括:改革延续数千年的集权体制,实行合适的分权体制;建立科学、细化、有效的民主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理想民主;实行法治以取代人治。在上述五个对策中,后两者更具有基础性,当然,实现起来也更困难一些。(任建明)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

第四篇: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姓名:陈啊辉

班级:11化工班 学号:21107051006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社会生活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极大的环境问题,即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在我们生活处处可见。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政府为了防止白色污染,2008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声明: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由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包括发泡的塑料餐具、器具、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被弃成固体废弃物。由于缺少回收利用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主要集中于我市风景,旅游区周围,河道和道路两侧农田,湖泊和水塘中,以及城镇的各个角落,这不仅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由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多为白色,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白色污染”。

白 色 污 染 现 状。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坚实耐用,价格低廉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不断增长趋势。据有关材料介绍,全世界塑料产量1998年已达1.5亿吨,比1990年增长51%。我国1998年塑料原料产量约为676万吨,进口量800多万吨,塑料制品近1600万吨,比1990年产量增长3倍多,成为世界塑料制品生产第二大国。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年国内包装塑料近400万吨(包括自我套用的在内),其中难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包装材料以30%计,则每年生产的塑料包装废弃物约120万吨;塑料地膜产量40多万吨,其废弃物由于混入了大量沙土,较难回收利用,通常农民把它们捞到地头烧掉,回收量甚微;一次性塑料日用杂品及医疗卫生用品约40多万吨,综合上述各项,塑料垃圾年产量达200多万吨。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交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数目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中的塑料废弃物也迅速增加。按重量计算,约占3-10%,按体积计占20-30%。据有关部门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量为1.2万吨,其中塑料废弃物含量约为3%。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

海市生活垃圾日产量为1.1万吨,其中塑料废弃物量约为7%,每年总产量约为29万吨。天津市生活垃圾日产量为0.58万吨,其中塑料含量约为5%,每年总产量10.6万吨。近几年,“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铁路沿线、旅游景区、长江、大中城市的城乡集合部等地区的白色污染尤其受到各级环保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同时也已经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尽快治理。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和或漫天飞舞或是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它破坏了城市、农村和风景区的给人的景观美感,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它也破坏了城市的市容卫生,给城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的不良刺激,被称为“视觉污染”。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早在40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1975年,美国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和饮料。在我国,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同学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二是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白色污染的防治。停 止 使 用一次 性 餐 具 及 超 薄 塑 料 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

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回 收 废 塑 料 并 使 之 资 源 化 是 解 决 白 色 污 染 的 根 本 途 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着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废塑料使之资源化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作建材等。如果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且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此一定要在废塑料制品进入垃圾场之前将其分类回收。废塑料回收后,在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把社会建设成为绿色社会、文明社会。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因此,要利用各行政单位和组织、新闻媒介,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有关知识,大力宣传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全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与社会公德,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人们能够积极参与废塑料的回收,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结束语: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白色污染及怎样消除白色污染的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我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

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树立起以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思想,用实际行动来消除校园里的白色污染及其它污染,把我们的学校建设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的环境。

第五篇:浅谈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浅谈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十次事故九次快”,这是人们从无数次血的教训中得出的结论。2011年10月19日,公安部召开治理超速、超载、超员及疲劳驾驶电视电话会议,为期五个月的治理“三超一疲劳”全国专项行动从此拉开帷幕。

一、超速行驶的主要危害。

(一)影响驾驶人的视觉。人们的视觉是受大脑直接支配的动感器官,它不具备机械的稳定性。因此,车辆在行驶中,驾驶人的视野、动视力、周边视力都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测试,时速在40公里时,驾驶人可以观察到左右90度到100度范围内的物体;时速为100公里时,就只能观察到40度内的物体了。时速在40公里时,一般驾驶人可以看清前方200米以内的物体;时速为100公里时,就只能看清160米以内的物体了。因此,超速行驶使驾驶人的视野变窄、视力减弱,对前方、左右突然出现的险情,难以及时、准确、妥善地进行处理,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二)驾驶人不能正确感知车内外的变化。行车安全依靠的是人的感知,如果时间太短促,人就无法感知。如汽车以50公里的时速行驶,0.1秒前进1.39米,车窗外事物一掠而过,而人在视野内感觉一个目标要0.4秒,看清事物平均需要1秒钟。如果速度太快就无法获取足够的道路信息,当感知与现场情况接近时,靠经验还能安全驾驶,但在陌生

道路行驶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驾驶人对速度的判断能力下降。超速行驶的车辆要经常超越正常中行驶的车辆,如果道路上车辆流量较多,超速的车辆势必经常处于加速超车的状态,长时间超车,必然造成驾驶人对速度的判断力下降。此外,驾驶人在高速行驶时,不但对所驾车辆速度不能正确判断,而且对行人、非机动车、其他机动车速度也会低估。在超越前车时就易低估对来向车的速度和距离,同时低估要超越前车的相持距离,发现情况往往措施过迟,易发生相撞或刮擦事故。

(四)造成驾驶人采取措施不当。驾驶人在超速行驶中,如果遇到突然意外的情况,心理就会产生极度紧张情绪,手足无措。慌乱之中,根本无暇冷静思考、准确判断,采取紧急措施往往是顾此失彼,交通事故在慌乱的瞬间就发生了。

(五)极易使驾驶人感到疲劳。超速行驶时,驾驶人要集中注意前方动态,不断超车、会车。每次超车、会车都要将注意力由车外转移到车内(操作制动、离合、转向、加速)和检视仪表,车内外情况应接不暇,驾驶人心理能量和重量能量消耗很多,易感到疲劳,时间一久还会瞌睡,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六)车辆制动非安全期延长。车辆的制动距离主要受行车的速度制约。测试证明:在同等条件下,时速分别在40公里和60公里时,同样在距离物体25米处采取紧急措施,制动安全期,时速40公里为21.6米,而时速60公里则为39.1米。也就是说,时速为40公里时,距离物体21.6米以外是安全区,而时速60公里时,距离物体39.1米以外才是安全区。

(七)影响车辆操作的稳定性。超速行驶会使车辆操作稳定性恶化,特别是在弯道外行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车辆向回转中心外侧滑或倾斜。通过测算证明,在同等条件下,车速提高一倍,其离心力就会增大三倍。过大的离心力会使车辆变得极难驾驶甚至失控。因此,如果在路面附着系数较小的道路上行驶,就可能侧滑导致撞车或撞路边物体;如果在路面附着系数较大的道路上行驶,就可能造成翻车等交通事故。

(八)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超速行驶,破坏了车辆在特定环境工作中的指数,加大了车辆的工作强度和负荷,加剧了机件的磨损和损毁。特别对车轮更是不利,跳跃性、拖滑性磨损不说,还提高了摩擦温度,轮胎极易老化和变形,引发爆胎事故。同时,超速行驶会使车辆的制动难度系数增大,刹车毂和刹车片之间的摩擦系数也同时增大,这样会自然导致刹车系统的加热、打滑、甚至失灵,造成失控的车辆像脱缰的野马肆意横行。最后,必然是一场惨不忍睹的车毁人亡。

二、治理超速行驶违法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对驾驶人的职业道德教育。交警部门要结合“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督促驾校在科目一考试前切实把好初学驾驶人的职业道德教育关。经常组织民警到辖区运输单位进行座谈,教育他们不能忽视对驾驶人的职业道德教育,使驾驶人明白开快车、超速行驶是一种违法行为,促使驾驶人用法律和良好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礼让三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开斗气车、不开“英雄”车,使广大驾驶人认识到超速行驶所带来的危害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动员全社会遏制超速行驶违法行为。首先,交警部门要把住路面行车秩序整治关,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增设限速标志、减速设施、测速、监控等措施,加强路面查纠巡逻管控,坚决把超速行驶违法行为控制在萌芽之中。其次,交通、运输、安监等职能部门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在政府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整体合力。第三,社会各界都要认真负责地管好自己的车,管好自己的人,开展经常性的遵章守法教育,使所有驾驶人知道超速行驶的危害,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紧守生命时速,做到不违法、不超速行驶。

(三)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针对正在开展的全国治理“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交警部门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要加强对客运企业的宣传。车

管部门要组织民警深入客运企业,组织企业负责人、客运线路负责人、客车驾驶人进行面对面的安全教育,通报近期因超速行驶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切实提高客运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乘车群众的防范意识,自觉抵制超速行驶违法行为,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二要加强主流媒体宣传。要积极协调当地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积极同广大市民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探讨治理超速行驶的方法和对策,营造全民参与抵制超速行驶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强“窗口”宣传。要利用车管、事故、交通违法处理室等“窗口”单位,采取摆放图版、悬挂条幅、播放宣传光碟、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超速行驶的危害,提醒广大驾驶人、办事群众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四要加强社会宣传。要根据“10.19”会议精神,及时收集超速行驶方面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制作成宣传资料或展板,组织民警深入辖区企业、社区、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超速行驶的危害,扩大宣传教育的范围和效果。

(四)发挥科技优势,提高管理效果。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级公安交警部门都在积极改进装备、改善民警的执法条件、发挥科技手段在遏制超速行驶违法行为中的作用。交警部门应当投资兴建交通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执勤直观监控,使组织勤务工作更加严密,检查勤务快速高

效。同时,通过电子监控系统可以随时掌握城市街道、公路及各卡口的行车秩序信息,监控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及时发出处臵指令,防患于未然。通过配臵移动式雷达测速仪,建立固定式电子监控设施等有效设施形成点线结合、动静结合的监控网络,实现对超速行驶车辆全方位的实时捕捉,既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又达到了治理违法行为的效果。

下载大通湖区烟粉虱发生危害与治理对策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通湖区烟粉虱发生危害与治理对策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范文

    超速行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机动车超速行驶,已成为众多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车辆速度越快,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越高。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讲的就是这个道......

    我国森林鼠害发生防治概况与总体治理对策

    我国森林鼠害发生防治概况与总体治理对策 资料来源: 发布日期: 2008-05-28 18:10:48 浏览量: 摘要:本文对我国森林鼠害发生现状、原因及防治方法和主要治理技术进行了回顾,从......

    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与危害

    2015年沿滩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材料 教师职业倦怠危害与对策 自贡市沿滩区九洪初级中学校 吴永棋 摘要:近三年我对我校教师职业倦怠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职业......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发布者: 李建荣 发布时间: 2011-11-20 9:11:05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2.了解荒漠化的......

    矿井瓦斯的危害与治理

    矿井瓦斯的危害与治理 矿井瓦斯是指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指甲烷。瓦斯爆炸是煤矿五大灾害之首。瓦斯事故是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据统计,......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成因分析”教学设计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二、......

    小广告的危害与治理

    “小广告”的存在的时间很久了,追溯的年代我们就不要考究了,现在注意的是它的存在影响了什么?小广告作为城市管理的痼疾顽症,就像城市牛皮癣,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不但......

    浅谈酒后驾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浅谈酒后驾驶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王 农 “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始终是我们做好驾驶安全教育活动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