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教师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优秀教师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 假期学习体会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学习优秀教师?通过学习有关资料,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我认为优秀教师尽管各有特点,但几个基础应是他们共有和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长期、扎实的实践
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无一例外地来自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被瑶胞称为“圣女”的全国模范教师盘振玉,十六岁就走上讲台,在艰苦的瑶山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不但没有一个孩子失学,而且教学成绩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这成功的后面是付出:她不但要用双语(汉语普通话和瑶家语)教复式班,而且还要为学生做饭、洗衣服,晚上还要招呼学生起来大小便。
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龚春燕教授,“十几年来做过大量的调查,阅读了上千万字的著作,分析过数万个学习个案,统计处理了无数的数据。”
优秀教师和所有教师一样,都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做到苦中有乐。他们真是“累着,但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说:“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学之中,其他一切便都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打动了,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吸引。”青年优秀教师、浙江杭州临平一小蒋军晶说:“我不但没有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目前我还把这种工作的幸福状态延伸到我的和别人的生活当中。” 二、顽强、自觉地学习
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的。“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唯有后天勤奋补上!”为了弥补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科班学习的缺陷,吴正宪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 酷爱学习
在繁重工作的同时,能够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是优秀教师的另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学习的顽强、自觉有时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有的“几年来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特级教师、清华附小副校长窦桂梅,); 1
有的工资不高,但是“那几年买了近40000元的书”(蒋军晶);“在最初的几年,我阅读了50多部理论书籍和2000多本教育期刊,撰写了100多万字的笔记。”(特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他们“随时随地寻找‘教你’的师傅”(蒋军晶);有的“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善于学习,家庭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家庭”,而特级教师、厦门第一中学校长任勇的几种学习方式是: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报刊书籍学习;进修学习;课题学习;学术学习;追踪学习;分阶段有重点地学习;网上学习;传播学习;实践学习;参观学习;”窦桂梅向名师学习,几年来她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
三、联系实际的思考
优秀教师在顽强、自觉学习的基础上,普遍十分重视思考,显著地具有爱思考的品质。正像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我们的教育需要理性,别让一些非本质因素过多地打扰了教育,比如商业、权威、权力、习惯等--这些已过多地干扰了课堂的方向。理性状态是对教育最好的救助”。而优秀教师的思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优秀教师的思考很少大而无当,无病呻吟,故作深沉。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说,“我深信,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因而我始终没有离开讲台。我的许多新方法、新思想,都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萌发出来的。”苏景泰教授评价道:“邱学华在从事教学实践时,从未停止过教学理论研究;同样,他在进行理论探讨时,也从未离开过教学实践岗位。” 通过思考,他们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特级教师、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副校长李镇西“视教育为心灵的艺术”。他提出“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模范教师、西安市83中王西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只有触及到人的灵魂,并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才是真正的教育。”特级教师、浙江省慈溪中学黄孟轲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应该是唤醒:唤醒教师自身精神与人格魅力,唤醒文学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唤醒文本中的生命内涵,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创造 2
力。”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小副校长钱守旺主张“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加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
特级教师于永正:“保持教育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而名师就是处于反思的‘多震地带’。他们在反思宏观的教育,也在反思教育的细节;他们在反思历史,也在反思现在,尤其总在反思自己。名师是我们教育界反思状态的发动机——他们启发我们,这便是名师的价值”。特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我的确愿意做一个思考的行者。在实践的土壤里,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四、充满个性的创新
优秀教师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刻苦地学习与积极地反思,最终实现充满个性的创新。
青年优秀教师蒋军晶提出了“学习(听课)是为了寻找自己还是寻找偶像?”的质疑,表明自己反对盲目模仿,推崇弘扬个性;特级教师窦桂梅更加鲜明地指出:“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我对自己说,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优秀教师都善于把日常繁琐的工作和科研、创新融为一体。广州市名教师、黄浦区教育局教研室、科研办副主任曲天立首先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创见;特级教师李镇西“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作为思考、研究、倾听、感受和欣赏的对象”;特级教师、厦门第一中学校长任勇的座右铭是:“教育恒久远,创新每一天”。辩证的思考
充满智慧的辩证思想,源源不断地从那些深入生活、善于独立思考的优秀教师头脑里涌现出来。全国优秀教师、浙江新昌中学黄林提出,“用熟悉的眼光看待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劳动模范、湖塘桥实验小学校长庞瑞荣的治校方针是,“严格而自由”;广州市黄浦区教育局教研室、科研办副主任曲天立主张“从评选好学校转向评选差学校”;特级教师窦桂梅提出“优点 3
使人可敬,缺点使人可爱”„„
从优秀教师那里经常会听到这样充满智慧的辨证思考。
“
一、长期、扎实的实践,二、顽强、自觉地学习,三、联系实际的思考,四、充满个性的创新。”优秀教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们是一个极有特点、值得研究的群体,他们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榜样。他们不仅引领着广大教师队伍前行,而且随着他们刻苦、执著的学习和思考,他们将创造和发展教育理论,他们不愧是真正的教育家。
第二篇:优秀教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优秀教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一次连续四天的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每天都有不少教师看完做课之后,不听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就提前离开了。这种现象可能反映了一些教师没有体悟具体的教学技巧和深层次理念的关系,没有理解优秀教师的成功与艰苦成长过程的关系。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学习优秀教师?通过与部分优秀教师接触和学习有关资料,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我认为优秀教师尽管各有特点,但几个基础应是他们共有和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长期、扎实的实践
实干是基础
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无一例外地来自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被瑶胞称为“圣女”的全国模范教师盘振玉,十六岁就走上讲台,在艰苦的瑶山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不但没有一个孩子失学,而且教学成绩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这成功的后面是付出:她不但要用双语(汉语普通话和瑶家语)教复式班,而且还要为学生做饭、洗衣服,晚上还要招呼学生起来大小便。
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龚春燕教授,“十几年来做过大量的调查,阅读了上千万字的著作,分析过数万个学习个案,统计处理了无数的数据。”
苦中能有乐
优秀教师和所有教师一样,都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做到苦中有乐。他们真是“累着,但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说:“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学之中,其他一切便都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打动了,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吸引。”青年优秀教师、浙江杭州临平一小蒋军晶说:“我不但没有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目前我还把这种工作的幸福状态延伸到我的和别人的生活当中。”
二、顽强、自觉地学习
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的。“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唯有后天勤奋补上!”为了弥补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科班学习的缺陷,吴正宪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
酷爱学习
在繁重工作的同时,能够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是优秀教师的另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学习的顽强、自觉有时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有的“几年来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特级教师、清华附小副校长窦桂梅,);有的工资不高,但是“那几年买了近40000元的书”(蒋军晶);“在最初的几年,我阅读了50多部理论书籍和2000多本教育期刊,撰写了100多万字的笔记。”(特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
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他们“随时随地寻找„教你‟的师傅”(蒋军晶);有的“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善于学习,家庭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家庭”,而特级教师、厦门第一中学校长任勇的几种学习方式是: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报刊书籍学习;进修学习;课题学习;学术学习;追踪学习;分阶段有重点地学习;网上学习;传播学习;实践学习;参观学习;”窦桂梅向名师学习,几年来她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
三、联系实际的思考
优秀教师在顽强、自觉学习的基础上,普遍十分重视思考,显著地具有爱思考的品质。正像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我们的教育需要理性,别让一些非本质因素过多地打扰了教育,比如商业、权威、权力、习惯等--这些已过多地干扰了课堂的方向。理性状态是对教育最好的救助”。
而优秀教师的思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思考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优秀教师的思考很少大而无当,无病呻吟,故作深沉。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说,“我深信,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因而我始终没有离开讲台。我的许多新方法、新思想,都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萌发出来的。”苏景泰教授评价道:“邱学华在从事教学实践时,从未停止过教学理论研究;同样,他在进行理论探讨时,也从未离开过教学实践岗位。”
通过思考,他们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特级教师、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副校长李镇西“视教育为心灵的艺术”。他提出“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模范教师、西安市83中王西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只有触及到人的灵魂,并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才是真正的教育。”特级教师、浙江省慈溪中学黄孟轲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应该是唤醒:唤醒教师自身精神与人格魅力,唤醒文学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唤醒文本中的生命内涵,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小副校长钱守旺主张“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加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
尤其重视反思自己
特级教师于永正:“保持教育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而名师就是处于反思的„多震地带‟。他们在反思宏观的教育,也在反思教育的细节;他们在反思历史,也在反思现在,尤其总在反思自己。名师是我们教育界反思状态的发动机——他们启发我们,这便是名师的价值”。特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我的确愿意做一个思考的行者。在实践的土壤里,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四、充满个性的创新
优秀教师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刻苦地学习与积极地反思,最终实现充满个性的创新。
独特的个性
青年优秀教师蒋军晶提出了“学习(听课)是为了寻找自己还是寻找偶像?”的质疑,表明自己反对盲目模仿,推崇弘扬个性;特级教师窦桂梅更加鲜明地指出:“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我对自己说,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不断地创新
优秀教师都善于把日常繁琐的工作和科研、创新融为一体。广州市名教师、黄浦区教育局教研室、科研办副主任曲天立首先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创见;特级教师李镇西“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作为思考、研究、倾听、感受和欣赏的对象”;特级教师、厦门第一中学校长任勇的座右铭是:“教育恒久远,创新每一天”。
辩证的思考
充满智慧的辩证思想,源源不断地从那些深入生活、善于独立思考的优秀教师头脑里涌现出来。全国优秀教师、浙江新昌中学黄林提出,“用熟悉的眼光看待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劳动模范、湖塘桥实验小学校长庞瑞荣的治校方针是,“严格而自由”;广州市黄浦区教育局教研室、科研办副主任曲天立主张“从评选好学校转向评选差学校”;特级教师窦桂梅提出“优点使人可敬,缺点使人可爱”……
从优秀教师那里经常会听到这样充满智慧的辨证思考。
优秀教师是一个极有特点、值得研究的群体,他们是广大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榜样。他们不仅引领着广大教师队伍前行,而且随着他们刻苦、执著的学习和思考,他们将创造和发展教育理论,他们当中将涌现一批真正的教育家。
第三篇:德育窗口这样亮起来
“窗口德育”这样亮起来
我校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个德育管理总目标的指引下,制定了“常规+载体+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常规:抓好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载体:五大阵地秩序建设:既入退校秩序、课间秩序、就餐秩序、就寝秩序、大课间秩序。特色:培养具有军人气质的学生),按照“要求成习惯,习惯成成自然”的德育工作方法,从细节入手,力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强化做实队伍建设
在德育队伍建设上,首先选优配强班主任队伍,提高对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政治素质和岗位工作能力。推行了分层管理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学校行政蹲年级。班子成员分别蹲点不同年级,经常深入年级督促、了解和检查工作。
德育处实行学生养成教育减分报告制度,完善学生、班级和教师养成教育评价细则,定期研究养成教育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正副班主任携手,共同研究学生情况,制定班级管理规划,探讨教育方法,协力同心教育学生,加强了班级管理的力量。
在加强值周教师工作的同时,加强文明礼仪监督岗的建设,强化学生的自治自律意识。
二、狠抓常规养成教育,从身边小事做起,体现一个“细”字。
记得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肺腑感言是这样的:“回顾我的经历,在幼儿园学到的最多。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把东西放整齐……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说的“这些”,就是指习惯。所以说养成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养成不好的习惯,则终身受其害。在行为习惯培养上,我校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及日常行为规范》和《桦甸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一日常规七字歌》,根据年级不同进行螺旋式的训练,将习惯培养细化分解到月、周德育教育目标中。我们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都将提出本周的具体目标,紧接着采取“理论熏陶—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使学生的行为习惯 逐 步 达到规范要求。
譬如,有一周,我们的行为训练点是主动站成单队经刮泥
板刮泥后有序入楼。各班周一围绕训练点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样做;从周二起,德育处围绕训练点每天小结一次,及时通过早自习、课间操前的时间广播通报,表扬立即行动的学生。如此反复,不多时,学生们就普遍养成了主动站成单队经刮泥板刮泥后有序入楼的良好习惯。
三、强化五大阵地秩序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军人气质的学生
近年来,我校在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上,重点抓了入退校秩序、课间秩序、就餐秩序、就寝秩序、大课间秩序五大阵地秩序建设,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优化,处处显现出军人的气质。
1、入退校秩序:我们要求学生上学、放学主动站成一路纵队行走,无论是在校园内的甬路上还是在校外公路、马路上,坚决不允许两人或俩个人以上并排行走。现在在老金厂校园内外看到的就是学生主动站成单队行走。嘴里还时不时唱着七字歌谣:“放学排队守规则,乘车礼让讲公德。交通法规要记牢,叉道路口警惕高。”
2、课间秩序:我们要求学生楼内行走不准说话、更不准嬉笑、打闹。上下课楼内行走单排、靠右,按指定路线,轻声慢步行走、拐弯处必须走出直角来。课间操场上不打架、不骂人,文明游戏,礼貌待人。上课铃声向后,主动站成单队经楼
前刮泥板刮泥后有序入楼。现在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走刮泥板刮泥入楼已经形成习惯,不让刮都不行。记得有一次因间操延误时间、师生着急入楼上课,我们的魏校长亲自告诉小学生:“不用刮了!”可孩子们还是走到楼前免不了刮一下。这真是“要求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我们的课间秩序也真正做到了 “上下楼梯逐级走,轻声慢步靠右行。课间活动讲文明,消除疲劳身心轻。刮泥入楼保洁净,直角拐弯进班静。”
3、就餐秩序:我们要求学生就餐时,主动站成单队有序到食堂无声就餐。我校就餐师生共计400余人,进出有序、鸦雀无声。“无声用餐”已成为我校一幅温馨的画面:“就餐纪律都遵守,有序入座不乱走。吃饭期间不说话,细嚼慢咽易消化。珍爱粮食不剩饭,争做就餐小模范。”
4、就寝秩序:我们要求学生“进入寝室不吵闹,防火防盗要记牢。洗漱如厕不喧哗,节水节电人人夸。”
进入我校公寓楼你将看到:窗明几净,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被褥叠成方块形状,棱角分明----像豆腐块,军人般的宿舍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
5、大课间秩序:我校学生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做操排队快静齐,动作规范身姿美。
自由操“太极扇”刚柔并进,洋溢着舞蹈的飘逸潇洒。队
列队形训练有素,学生服装整齐,踏步有力,摆臂到位,直角转弯,那真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学生们个个洋溢着军人的阳刚与威严,倾洒着老金厂学子的青春与力量。大课间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评价科学化、激励化
在评价方法上,利用评选“养成教育先进班集体”、“遵规守纪标兵”、“文明住宿生”、“就餐小模范”、“大课间体育标兵”、“校园十佳小明星” “校级明星榜”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老师的荣誉感,让班级、学生、老师都积极行动起来,促使各班在行为养成教育方面不断的进步。
同时推行了养成教育及各项工作的记实性考核,将平时检查与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每天对各班学生进行1-2次检查、督促、评比,以颁发“周(月)流动红旗”的形式实施动态评价。还通过评“班级明星”“文明之星”并展出他们的照片和事迹等形式树立身边的榜样,鼓励先进,激发后进。
几年来,我校全体教师在魏晶华校长的总指挥下,全体师生团结一致,努力向上,德育工作的特色已小具雏形。我们坚信:今天为学生播种良好习惯,明天学生定会收获幸福人生。
第四篇:幼教随笔:一起来做优秀教师
幼教随笔:一起来做优秀教师
幼儿教师更更不容易,但我们都把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吧!我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做到。
当我读完《成为优秀教师的八个习惯》后,细细回味,感悟颇多,受益匪浅。这篇文章以教师的习惯为主线贯穿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工作、生活的各各方面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结合我十余年的工作经验,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也可大致分为横向的四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首先作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我们应对的起这个称呼。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处处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不论在孩子面前、同事之间还是还是群众眼中都应是一名合格称职的老师,这是最基本的;其次要有进取心,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形成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心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大胆创新;再次要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
二、教师与孩子。现代的社会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我们应成为能够帮助孩子成长进步的好伙伴。“蹲下身来”应成为我们常用的一句话,我们应站在与孩子同等的高度去看问题,一切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应是爱、支持、鼓励和帮助。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快乐自由中求知,同样我们也会收获许多快乐。
三、教师与教师。同事之间应该成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好姐妹。我们都是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要珍惜这份缘,和睦相处。在此基础上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却觉得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应学习他人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以正直宽容之心真诚对待别人,努力完善自己。
四、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应该成为为了共同目标携手努力的好朋友。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换位。我们与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因此我们与家长应多沟通,争取家长的帮助与合作,遇到事情学会换位思考。
做一名教师不容易,做一名幼儿教师更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的
幼儿教师更更不容易,但我们都把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吧!我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做到。
第五篇:优秀教师成长三部曲
磨课、读书与写作
——优秀教师成长三部曲
江永职业中专
王彬
受父亲的影响加入教师的行 列已有十多年。十多年间,聆听了许多老教师的教诲,也见证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结合他人与自己的切身体会,我越来越感觉那些优秀教师的成长都与磨课、读书、写作的良好习惯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宝剑锋从磨砺出”
“磨课”即指老师们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修炼得道一样,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教育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智慧你要掌握它,仅仅靠先知前贤们的告知是不够的。我们今天讲的许多教育理念,比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等,孔子两千五百多年前说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陶行知说过,我们老师人人都耳熟能详,但为什么依然不会做或者做不好?因为它是一种实践智慧,你不在课堂上去实践,你是悟不到它的真谛的。磨课就是把这些先知前贤已经得出的教育真谛通过实践内化为你自己的智慧。你不磨,就悟不到真谛;你不磨,就不会有那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为了参加教学比武,我把同一篇课文《三峡》上了八次,八个
班不同的学生,八次不同的磨课,让我深深体会到真正了解学生并不容易,“因材施教”这简单的四个字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领悟。所以,磨课是对教育智慧的一种内化。
磨课,就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推敲、打磨课。在磨课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发现盲点,当然也不断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发现知识特征和知识的美,不断发现教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发现学生的个性„„这种发现不断为我们打开一个又一个新的天地,它让我们的智慧和才华汇聚到这里,让我们产生一种成就感、价值感。
当然磨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永远是一个过程。不能说磨一节课、几节课或磨一年课就完成了我们的专业成长,它应该是我们伴随职业生涯始终的长久过程。因此,一位教师想要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教育家,磨课是其必备的素质。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史告诉人们: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相比的。人类离不开书籍,离不开知识,书是人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在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在我们教育领域里更是如此,人们常说:“校园是知识的摇篮”“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人才基地除了要有好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师资雄厚的知识传播者和人才培养师。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认真读书”是学生们身上的专用词,而教师则只需照本宣科即可。可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有这种思想的人往往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呢?我认为:“只有知识型的教师才更受学生、学校、社会的肯定”,而读书,就是取得知识的最好途径。
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引路人,我们是不是该尽最大努力地追寻胸罗万象呢?没有书籍的滋润,何来深厚的学养,何来传道授业解惑。“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的是一条流动的河流”。让我们用读书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吧,一本书、一支粉笔,远离喧嚣和浮躁,静静的回归自我,体验烦躁背后的冷静,繁华落尽后的从容,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以读书为支撑,教师可以立足课堂,从从容容播种传道,以读书为信仰,教师可以积极坦然而宁静,明朗的面对人生;以读书为生活,教师可涵养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和不竭的创造力,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读书为己任,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的润泽学生也悄悄的葱茏自己。
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写作是思想的积淀,是成长的记录,是智慧的反思。一个优秀的教师要用研究的眼光与态度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不断地阅读与思考,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养成及时写作的习惯,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
首先,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洞明世事,去捕捉工作中、生活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会自觉地去积累学识和经验。
其次,写作会帮助你梳理思绪。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写作是非常有效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它能使你的头脑变得井井有条,使个体经验概念化。
再次,写作会帮助你深化认识。如果你不就某个具体的问题写成文章,你的认识可能是一星半点或者是肤浅的,而写作会迫使你对问题作彻底的思考,从而深化和丰富认识。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并把这付诸于行动。他的日记是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刚刚踏进校门,开始自己的教育生涯的第一天,就开始记的。正是有了这些第一手材料,经过不断的写作——反思——写作,他找到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规律,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最终成为一代大家。
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教师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实践,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诸如某一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等都在可写
之列。教学实践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老师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吧,有意识地去创作,把你的感动、你的困惑、你成功的探索、你的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写成文章。你会发现你的气质、情怀、你的内心世界,慢慢地、慢慢地,变得纯净,澄明,变得细腻和丰富。我相信,真诚的文字,能够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我更相信,真切的语言,能将你的人生提升到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