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准症结 破解难题 加快发展——关于龙里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找准症结 破解难题 加快发展 ——关于龙里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龙里工业园区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如何搞好工业园区的建设,如何做大做强,是我县经济发展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为此,园区管委会根据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龙里工业园区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龙里工业园发展的基本情况
龙里工业园区是在2002年1月农业部授予谷脚乡镇科技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园区。2006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2003年4月,经黔南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龙里工业园区管委会。按照黔南州《州县(市)共建工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的政策实行“精简、统一、廉洁、高效”的建园方针,诚信招商、优质服务,致力于做好园区企业的服务工作。2004年8月,为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园区成立了龙里金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目前园区总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审核面积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约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60家。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园区现已初具规模,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龙里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园区经济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重要的增长极。2009年,龙里工业园区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12169.1万元,同比增长33%,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2.5%;完成税收5932万元,同比增长11%,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财政税收的47.8%。园区经济对我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
(二)园区已成为我县招商引资项目的承载区。园区成立以来,在招商引资的竞争中不断创新思路,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方法。一是严格实行“销售公司注册龙里、增加地方税收、环评达标、投资强度标定、土地招拍挂出让、优先使用本地工、投资主体变更备案”的七条原则,婉拒了一批高污染、高耗能、财政贡献率低、就业少的项目,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质量、注重生态的方向转变。二是积极参加各种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地宣传园区。三是利用园区网站发布招商信息和招商政策等,通过网络招商平台,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工作。四是通过以商引商方式,让现有的外来投资企业影响、带动更多的客商来园区投资兴业。依托工业园区平台,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园区成立至今,已成功引进浙江红狮水泥、贵州基业钢结构、长通集团、弘康药业、贵州丰达凯莱等51家企业,协议引资316379万元,到目前为止园区已累计入住企业60家。
(三)园区已成为转移城乡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为我县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使不少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直接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截止到2009年底,园区共安置失地农民工520余人,安置我县劳动力3000余人。
(四)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制药、机械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区域。园区成立以来,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走“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园区化”的发展路子。通过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以制药、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聚集区域。目前园区共有制药企业12家、建材企业8家、建筑装饰工程企业8家、机械制造企业4家、其他行业28家。目前龙里工业园区已是全省聚集医药企业最多的工业园区之一。
二、当前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管理体制滞后,运转机制不畅。一是园区管委会虽然名义上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实际上既“管”不了地又“管”不了人,既“管”不了职能部门又“管”不了企业,既“管”不了招商引资又“管”不了项目落地,由于责、权、事不统一,作用发挥受到限制,已不适应当前国内经济开发区行政效能建设的管理与发展要求。二是目前园区管委会编制数为7名,均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使园区工作能正常运转,2003年9月通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向社会公开招考招聘了3名工作人员,并陆续直接聘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名。由于园区管委会未能在3年后与财政脱钩,实行自收自支,导致聘用人员工资难以保障,聘用人员缺乏归属感,思想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
(二)园区经费严重不足。根据《黔南州州县(市)共建工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州、县财政每年按园区企业上缴各种税费后形成本级可安财力的30%返还给园区管委会用于工作运转,人员工资,园区管理、开发以及债务偿还等开支。”但由于该规定一直未能实施,导致园区管委会不能测算出自己自身的偿债能力和每年的经费来源,无法通过资金筹措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来完善园区的服务功能。2009年县财政经费预算为59.5万元,而实际上全年涉及工作经费为116.32万元,经费缺口达56.82万元,缺口经费只能向其它单位暂借。工作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园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园区规划不尽合理。一是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发展空间受限。目前园区的规划是《贵州龙里医药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2002年8月)按纯工业小区的模式进行规划,城市功能简单,没有考虑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合理衔接。二是产业规划不明确。园区成立之初虽明确把制药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但是进入后GMP时代,可引进的制药企业已不多,一些职能部门在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没能主动营造产业优势,完善产业链的配套,导致入园企业关联度不大,园区对投资商的吸引力和附着力不强。三是园区功能较为简单,由于功能区分不明确,园区开发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四)土地问题制约园区发展。一是目前园区可供开发的土地已经不多,园区用地需求与用地指标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有项目无地、有地不敢用或开发后不能办证、办证时间太长等方面,已成为制约园区项目引进和发展的“瓶颈”。二是龙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尚未完成,导致盛峰二期、彤鑫机械、迪龙药业等九家企业的土地手续不能完善。三是企业良莠不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近年来,为吸引企业入住,相关部门引资过程中无论企业优劣、规模大小,来者不拒。致使一些入园企业圈大建小,有的企业圈而不建,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四是项目征地款兑现困难。一些被征地农户认为目前的土地补偿标准偏低,对征地持观望态度,造成征地款项难以兑现,项目无法动工。
(五)硬件设施投入不到位,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虽然园区对园区垃圾填埋场、闭路电视、医院和客车站等基础性设施进行了建设,但由于缺乏建设资金,园区内污水处理、雨污管网、供水管网、道路绿化、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长期不能完善,特别是污水处理、雨污管网和供水设施的建设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入和投产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离“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二是社会化服务还是空白。园区作为众多人员的集聚区,医院、邮政、金融服务、商场、娱乐化设施等还比较欠缺。园区基础设施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园区的整体形象将受影响,很难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落户。
(六)部门服务意识不到位,企业生存环境仍不够宽松。经济发展软环境仍然是影响园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一方面,部门职能错位,有的以管理者自居,有的“管理、培训就是收费”,有的执法单位动辄罚款,服务企业意识淡漠;另一方面,部门“中梗阻”现象还相当严重,“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企业往往在与具体办事人员协调时遭遇“梗阻”。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宏观调控的地方政策应对不够及时,各部门对政策信息反应不够灵敏,信息服务力度不够,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尚未做到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应对准备。
(七)园区经济发展不容乐观。从2009年园区企业完成的产值、税收情况看,建成的34家企业中,神奇、金桥、长通集团(4家)、富华、良济、盛峰、磊鑫、基钢等11家企业保持了良好的生产和发展势头;建工建材、通力达、丰达凯莱、和润机械和彤鑫机械等5家属新建成投产企业,由于产能和市场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还未发挥;玉宏、同康、大成、青草堂、林隆、玖吾源、海日和王胎等8家企业因资金紧缺和内部管理等原因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剩余7家属规模小、效益差、运行质量低的小企业。总体上看,园区建成企业虽多,但是真正实现效益的企业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三、对推进龙里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对园区的领导,适当调整和改变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必须在体制上有所创新。龙里工业园区作为省级开发区,现行的体制已难以适应园区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永葆园区的生机与活力。一是明确园区管委会的管理权限,落实授予相应的管理职能,促使其在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和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二是参照我省其他开发区的先进模式,按照精干、高效、务实的原则,实行封闭运行,在园区内派驻县各职能部门,实行“一个窗口”承接办理制。三是明确园区聘用人员性质,解决聘用人员待遇。建议园区管委会聘用人员中,通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向社会公开招考招聘的3名工作人员纳入编制,直接聘用的1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以解决园区聘用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园区工作积极性。
(二)实行政策倾斜,建立资金运作扶持机制。一是赋予园区土地收购储备职能。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建立起园区自我投入、自我发展的机制。建议成立园区土地开发公司,做好经营土地这篇文章,对园区土地收购储备、开发及利用,通过招拍挂出让储备的土地收益,加强资本运营和资源整合,为园区建设筹集资金,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行税收返还。在财政政策方面,园区内企业实现的财政收入进行单列,由政府的财税等相关部门核定园区企业个数及范围,以园区成立之时为时段,将园区企业税收县享部分和上解州政府的税收分成的30%返还给园区,用于工作运转、人员工资、园区管理、开发以及债务偿还等开支,逐步形成园区建设自我投入的良性机制。
(三)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做大园区经济总量。一是合理完善规划。研究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园区特色,围绕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延伸升级、循环经济等关键课题,着眼于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编制与总规、详规相配套的高质量的产业发展规划。二是慎重选择项目。要充分调研项目入驻的可能性,深入研究项目是否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适应市场的新需求。要大力引进和推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坚决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坚决拒绝落后生产力的转移。三是促进企业发展。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大项目带动园区建设,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中小企业,使之成为与大企业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外围企业,成为大规模、集中化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走出一条以小补大的良性发展道路。
(四)多渠道融资,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引进各种资金,通过向市场找资金,让招商引资金,变土地为资金,靠滚动出资金,在银行融资金等方式,加大资金引进力度。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坚持“以规划为指导、基础设施先行”的方针,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好园区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使硬环境真正“硬”起来。同时加快完善园区医疗、公共交通、文化娱乐、金融、商贸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服务功能和水平,使龙里工业园区成为宜工、宜商、宜居、宜乐的新城区。
(五)切实解决园区工业发展土地问题。首先,针对部分企业至今未获得土地手续问题,必需加快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步伐,在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的同时,及时帮助相关企业完善土地手续,打消企业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招商引资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其次,要盘活土地存量。一是对已批复而久未动工的项目闲置土地,要清理整顿,根据不同情况,或按政策收回,或督促开工建设;二是加大工业园区周边农户宅基地整治力度,建设园区安置小区,从而置换出更多的闲散土地,为工业园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后,要完善项目进入机制,规范用地。要着眼长远、未来和发展,制定相对较高而又切实可行的入园标准,把有限土地让给产业层次较高、投资强度较大的企业入驻,确保入园企业素质和节约用地。
(六)实施招商引资牵动战略,加快园区发展步伐。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拓宽招商区域,改进招商方式,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上务求新的突破。一是抓好园区现有存量的盘活,按照打捆整合停产企业的思路,加快编制项目建议书,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使停产企业早日恢复生产,产生效益。二是围绕项目招商。要利用园区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挖掘园区的特色和优势,做好园区的包装和推介。根据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定位,制定项目发展规划,对一些前景看好、拉动作用大的产业,要加大项目可研力度,利用既符合产业政策又极具吸引力的项目招商。三是打造“政策洼地”,以良好的发展环境招商。增强政策优惠力度,强化园区软环境治理、建设,用宽松的政策、优厚的条件吸引客商、吸引资金。
(七)切实解决园区发展软环境瓶颈。一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是影响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要素”和“投资者至上”的理念,自觉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项目单位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二是完善支持工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按照有助于减轻项目负担、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的原则,改进、完善支持工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进一步减化审批程序。对已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必须执行到位;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审批部门要做出承诺,限时办理。对以各种理由和名义到重点工业项目单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扰乱项目建设环境的,或拒不执行有关优惠政策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龙里工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已有4年多的时间,与我省其它省级开发区相比,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差距和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加以解决。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才不会错失良机,只要我们坚定园区发展的信心,创新园区机制体制,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困境中开创局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狠抓落实,就一定能把龙里工业园区做热,拉动龙里经济大发展。
第二篇:找准发展差距破解发展难题
找准发展差距破解发展难题
扎实有效科学推进临沭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农业上来讲就是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比发达寿光等地区现代农业建设成果,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差距还很大。一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靠天吃饭”的现象一直是临沭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风险加大。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优势农产品规模小、分布零星、规模效应差,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产业龙头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优质名牌产品;三是农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我县农业仍然以一家一户的经营为主,生产方式陈旧、耕作管理粗放,产品附加值低,质量和效益不高,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劳动生产率较低,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意识淡薄,市场信息和农产品不畅通等都制约和影响我县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5、农业安全状况堪忧。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农产品的品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数寥寥,在日益追求健康消费的市场上,农产品难有
大的发展空间。
差距的核心是科学发展弱,实质是工作思维方式落后。解决好影响我县农业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从实实在在的工作做起。我们农业局要乘学习实践活动的强劲东风,按照工作理念有新转变、产业发展有新格局、农民增收有新突破、农村发展有新支撑的目标,落实好“五大工程”。
一是落实好“保供增收工程”。从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地产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强化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转化,加快产业发展速度、提高产业规模,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等重点难点入手,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上狠下功夫,形成保供增收的不竭动力和活力。
二是落实好“产业优化工程”。按照“东茶、西菜、南桑、北柳”的科学种植格局,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推行连片规模种植,培育一批生产、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
三是落实好“质量放心工程”。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步伐,强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朔体系,提升疫病防控能力。规范生产经营秩序,营造支农护农和打假护春耕的良好氛围,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放心种”。
四是落实好“人才培训工程”。以科技入户为中心,加大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拓宽农民增收空间,逐步把广大农民培养成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较好发展理念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五是落实好“生态家园工程”。按照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标准,开展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强化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带动改厨、改厕、改圈,推广“猪(畜、禽)-沼-果(粮、菌、茶、菜)”等循环经济模式,推进农村综合生态工程建设,着力保护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三篇:44 山东省枣庄市:找准症结 破解“城中村”难题
44山东省枣庄市:找准症结破解“城中村”难题
■ 司鸿亮杨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现有需要改造的城中村共22个,涉及4个办事处和1个乡镇。城中村大多缺乏规划,村中的供水、供电、电讯、煤气、排水等市政设施不完善,随意拉线铺管现象随处可见;排污不畅,垃圾堆积,环境脏乱差;道路狭窄弯曲,消防通道受堵严重,防灾抗灾能力差;住宅、工厂和商店相互交织,建筑风格与城市不相协调,影响城市综合景观。因改造建设搬迁需安置的村民较多,改造任务十分繁重。城中村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着市中区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协调发展。
一、市中区“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状况
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粗放,影响城市功能拓展。从土地利用来看,城中村居民住宅设计标准低,空间利用率低,多为一层两层、独户独院,合法建筑容积率通常在1.2以下,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效率低。从空间利用来看,城中村村落布局零乱分散,造成土地分割,影响城市开发和功能拓展,城市道路、公交、绿化等公用设施建设延伸受阻。
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城中村内生活服务要素缺乏,多数城中村没有幼儿园、菜市场、卫生服务站、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村民社会保障滞后,城中村住户仍享受农民待遇,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项目少,水平低。居民安全感差,城中村外来人口多,人员混杂,治安防范和矛盾化解机制弱,社会治安面临很大挑战。
管理体制不顺,管理难度较大。“城中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周围已经被城市社区所包围,它既像城市又像农村,既不是城市又不是农村。从管理体制上考察,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与农村社区的管理体制有较大的区别,它们在“城中村”形成矛盾和冲突,“城中村”的性质使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村管理又不力。这样,村集体组织和村民受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成风,违法违章用地十分普遍,住宅用地严重超标。
二、“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长远看,重视和解决“城中村”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家的好事,干部和市民的呼声很高,但是,在目前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阻力和障碍却很大。如对市中区光明路街道前石碑村的拆迁改造,项目占地88.61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104户。然而历经三年多,派入拆迁改造工作组数次,由于种种阻力和原因,没有能够进行下去。“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障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方面,“城中村”农民依附土地的传统观念改变较难,担心集体土地逐步减少,日后生活无着落,抵制政府对“城中村”改造。另一方面,“城中村”农民封闭狭隘的小农经济意识浓厚,担心既得利益受影响,如可收取出租房屋租金,怕一旦改造,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经济收入减少。因此农民绝大部分对征地和“城中村”改造都不情愿,甚至十分反对,并由此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
二是政策障碍。“城中村”拆迁、改造是一件新生事物,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利用制度、财政制度、投融资体制、城市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国家法规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因而在操作上没有统一的做法。枣庄市是内陆经济欠发达城市,城市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基础建设欠账多,财政对“城中村”拆迁改造的补偿标准、配套建设的优惠政策和鼓励多元化融资的政策还没有出台,这也是制约“城中村”改造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出路障碍。城市建设拆迁后,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形势严峻。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在历次的城市道路及项目建设中,土地被一块一块征用,一次性货币补偿,让农民拥有这一生中难有的钞票,除了激动,更多的是茫然,如何把现金换成长远的生存保障,对于非农产业的创业,大部分农民还比较陌生,既无经商头脑,又缺
乏技能,投资找不准方向,只能盘算如何节约用钱,几万元十几万元的补偿费用完了,这些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再一次显现,又成了政府的负担。由于我国社会保险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农民社会保险没有建立,购买保险意识也不强。因此,目前的社会保障机制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四是负面影响。随着 “城中村”改造的逐步开展,“城中村”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城中村”土地升值,致使“征地难、规划难、拆迁安置难”不断加剧。形成大量的违法占地、违章建设,这种情况在中心城市建设中尤为突出。例如在枣庄市市中区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中,不少农户拿到征地补偿款后抢修抢建,一方面是想在下一次的拆迁中得到补偿,另一方面是用来出租,大量违规修建住房,严重破坏了城市土地市场秩序。所以,加快改造“城中村”,是实现农村城市化,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需要,势在必行。
三、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对策
在具体操作上,无论是采取市场化模式或者是政府主导模式,均制定有利于“城中村”农民的优惠政策。包括拆迁安置政策、新村建设优惠政策、土地政策,政府都是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市中区成立了由公安、建设、行政执法、国土、交通、工商等部门组成的 “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拆迁,做到拆迁工作在阳光下操作,达到群众满意自愿拆迁。
一是加大新闻媒体对城中村改造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多渠道宣传城中村改造的政策,让广大村民了解城中村改造的意义,积极配合政府实施好城中村改造工作。在搞好宣传的同时,加大对抢建房屋各个环节的查处力度,成立由公安、行政执法、交通等部门组成的执法队伍,分片包干,全天候巡查,坚决刹住抢建抢盖势头,查处一处,拆除一处。坚决遏止借城中村改造大发横财的不法行为。
二是编制规划,制定“城中村”改造和拆迁安置的区域标准。市中区“城中村”改造才刚刚起步,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虽然“城中村”在总体上有其共性,但这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根据区域位置、经济条件做详实调查,制定详细的规划和相关的政策标准。对“城中村”改造分为重点改造区域和政策过渡区域。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制定较为彻底的“城中村”改造规划;而对城市边缘、城市近郊区、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要求,建设村民公寓小区,安置拆迁居民,既可改变原农村村落的居住形态,又不使今后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城中村”。三是集中全力解决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农民利益。这是“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基础,如若不推进这一转变,“城中村”制约城市发展空间,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造成城市土地粗放经营和无序使用的弊端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因此,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是“城中村”改造不可回避的措施,将行政村所辖范围内所有的集体土地通过政府统征的办法,一次性转为国有土地,并按有关政策给予征地补偿。总之,在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之后,应充分考虑村民失地后的经济来源问题,以切实保障村民失地不失房,失地不失利。
四是解决好村庄变社区的问题。城中村改造不仅要实现土地管理的体制转变,更要实现社会管理的体制转轨。从名义上要变村委会为居委会,从形式上要变村庄为社区,从内涵上要将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机制全面引入。同时,将这些地方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建设及管理纳入市政统一监管范围,使改造后的“城中村”与城市其他社区享受同等待遇。
五是解决好村民变市民的问题。这一环节与集体土地变国有土地同步,在“交地”的同时,一次性将村民集体“农转非”,换发新户口薄,“农转非”的所有费用全免。转制后的居民,在入学、参军、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尤其是城市低保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政府应通过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出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以消除村民对“城中村”改造、城市建设拆迁的抵触情绪。特别在失地农民就业方面,政府应制定失地农民就业政策,对这
部分人群应特别关注,把他们的就业问题与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对待,积极引导他们从事二、三产业发展,创办社区服务,纳入劳务输出统一规划,进行技能培训,提供中介服务,千方百计为这部分人创造就业机会。特别要鼓励区内各企业(尤其是区直企业)招工向被拆迁区域倾斜,扩大被拆迁户的就业渠道,增加被拆迁户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被拆迁户失去土地的抵触情绪。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局)
第四篇: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县政协经济委员会
**工业园区是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功能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建设成就与发展前景
1、编制了一个前瞻性发展规划。为策应省市沿江开放开发战略,发挥沿江岸线优势,从200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着手谋划**工业园建设,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对接主城区、融入大**、决战新工业、做美沙河城”的全县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之后,**工业园成
为我省沿江开发战略中的重点开发四大板块之一,我县重新编制了**工业园控制性详规,规划范围为北至长江,南至九码快线,西临**,东与城西港区相连,规划总用地40平方公里,近期3——5年内,集中建设核心区约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区2平方公里。将围绕装备制造、轻化制造、高新科技、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和机械电子六大产业进行布局规划。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近几年来,**工业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近10亿元,完成了“万亩土地平整”、**联圩除险加固两大扩园项目,新建了日供水3000吨自来水厂、日处理污水6000吨的污水处理厂、11万伏变电站、环境监测站、消防二中队等配套设施,新辟了长坪公路和港湖大道两条入园主干道,新建园区道路15000米,整治河道4300米,绿化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30盏、铺设管网5411米。
3、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高潮迭
起。到今年年底,园区共引进项目44个,其中投产项目19个,在建项目15个,签约项目10个。投产规模较大的项目有东正木业、汇泉酒精、邦利益康、雄基钢构、中盛钢构、新茂化工、乾元纺织等;在建项目主要有投资浙商皮革、赛湖机车、宝利源粮油、富美家装饰材料、奥普新实业;签约较大的项目登喜鸟纺织服装、亿安**水上游乐、金峰兴铅银加工、高新科技产业园。2012年,**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到25亿元。逐渐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
4、园区发展前景预测。根据规划平方公里核心区测算,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3年后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400亿元,用电量将达到亿度,用水量4万吨/日,货物吞吐量约600万吨,产业工人约需3万人,园区总人口将达到6万人。
二、**工业园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基础及配套服务功能滞后的矛盾逐渐凸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园区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几年的建设,**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按照新的规划要求,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铁路专用线、长江码头仓储物流基本处在规划、谋划之中,企业货物吞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供电能力只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园区天然气管网尚未建成;自来水供应成为园区发展的制约瓶颈;污水处理厂未能正常运转,且规模小不能满足园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同时,污水管网建设也严重滞后。
2、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有待加快推进。由于前期入园项目投产不多,员工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矛盾尚
未凸现,但按照园区项目推进速度,未来生活服务需求将明显加大,目前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推进速度较慢,没有宾馆、酒店,企业老总只得白天在园区上班,晚上到**居住,对企业洽谈业务、生意交往造成不便;没有商业服务网点、企业职工要买上一点生活日用品都非常困难;没有文化娱乐场所,职工文化生活单调,难以留住生产工人;企业职工公寓做得不多,企业职工住宿难。
3、园区社会公用事业配套不够健全。消防设施虽已建成,却没有正式启用;公安、医疗、教育、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机构未进园区;园区内及外接交通不便,从沙河和**没有到园区的公交车,企业职工出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工难”和“留人难”;园区环境保洁措施未落到实处,造成道路保洁和园林绿化管护困难。
4、园区行政管理功能不够健全。**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但**工业园管理局人员配置过少,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容易造成重建设,轻管理,服务质量跟不上;事关园区企业发展的工商、税务、安监、环保、质监等行业管理部门都未入园,没有一样手续能在园区办
结。
三、**工业园区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
上述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前期园区规划面积小,规划层次低,没有充分预计到项目建设和园区快速发展造成的,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园区建设就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1、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园区控制新详划和配套服务区详规已经制定,一是要为园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一次性规划,分步建设,细分园区功能区块。要统筹产业布局和园区基础设施,社会公用事业,商业服务设施布局。二是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要严格遵循规划要求建设,不能随意改变规划,降低建设标准,坚
决避免目光短浅,不顾建设时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
2、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园区发展基础先行的意识,抓紧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础配套设施。与此同时,要借鉴沿江其他工业园在发展初期的经济以及所走弯路的教训,凡关系到企业生产保障性的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系统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是**工业园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置。确保圩堤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排涝达到20年一遇标准,**化工企业多,确保消防设施配套,严防次生灾害发生,提高**工业园及园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统筹考虑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实行雨污分流;二是加快建设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码头和铁路专用线一定要利用这次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修编机遇,列入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启动码头建设。由政府主导解决园区供水瓶颈;建议供电部门超前规划一座220千伏的
变电站,提高园区供电能力。
3、完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一是综合配套服务区,要高标准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既要有政务中心、商业中心、宾馆酒店等标致性建筑,又要整合园区各企业需求,建设直接为企业职工服务的公租房、职工公寓以及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和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等。二是设立园区内公交,将园区公交与沙河、**公交线路对接。三是做好保洁工作,设立园区环卫所,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实行道路、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为园区营造一个干净、优美的发展环境。园区生活配套服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工程项目多、种类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和完善。
4、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仅靠政府投资是不现实的,要政
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用足用活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一是政府重点主要是积极争取项目,实行国家、省、市扶持与县级财政投入相结合,搞好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防洪体系建设、园区外接道路建设、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园区内的宾馆酒店、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设施等,可
由政府提供土地,鼓励园区内企业入股自建自营。三是通过土地运作和园区企业联建等形式建设商品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园区企业职工住房需求。()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部门提前进入园区。
5、健全园区服务管理配套体系。进一步明确**工业园管理局对园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职能,把**工业园打造成一级准政府。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协调发改委、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工商、税务、环保、质检、人事劳动、安监、消防、邮政、金融、交通、通讯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各有关职能和服务部门应尽快延伸到园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园区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6、加强**工业园闲置用地管理。**工业园在前期招商项目中,有些企业未能按合同正常投产或投产后又停产的现象,导致工业用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必须依据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收回闲置用地,破解用地瓶颈。
第五篇:转变观念破解难题提升服务加快发展
转变观念 破解难题 提升服务 加快发展
-―――大讨论活动货运科整改措施
开展大讨论活动进入整改落实阶段以来,货运科按照局总支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注重突出货运工作的实践特色,着力在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上用心思,在落实整改责任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圆满完成了整改落实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平时组织理论学习不够,学习效果不好。
具体表现:科室在组织成员理论学习缺少系统性计划,强调业务工作忙,各成员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学习的主动自觉性和学习效果不好,对学习内容理解不深。
整改目标:在我办的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将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通过学习来提高科室成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以求提高整体素质。
整改措施: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将理论学习制度相对固定下来。理论学习由老党员同志负责。做到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落实,做到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三个半天,要求对每次学习做好学习纪录,注重学习效果的提高。
(2)、根据局里学习计划安排和工作实际情况做好本科室成员的学习安排。
2、工作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尚未较好发挥。
具体表现: 个别同志存在着对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精神状态不佳的现象,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整改目标: 加强个人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科室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整改措施:
(1)、健全规范办公室对成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在科室内经常开展个人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意识、学习意识、表率意识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大家通过学习形成共识。
(2)、科室领导在工作中多与科室成员交换思想,多听取科室成员的意见,给科室成员压担子,在工作中注意调动科室成员的积极性。
本阶段科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工作没有做实、做透。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开展整改工作,促进有效整改,公平、公正开展检查评比,加强督促检查,巩固整改成果,保持整改长效性。
梁园区道路运输管理局货运科
2010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