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分析及2018作文备考策略

时间:2019-05-14 16:4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高考作文分析及2018作文备考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高考作文分析及2018作文备考策略》。

第一篇:2017高考作文分析及2018作文备考策略

2017高考作文分析及2018作文备考策略

等闲识得东风面——2017高考作文分析及2018作文备考策略天星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共有9套,包含10道大作文题,3道小作文题。其中,3道大作文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道大作文题分别由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单独命制,剩余2道大作文题和3道小作文题均由北京市单独命制。虽然作文题的数量不多,但题型却丰富而多元。命题作文全国卷Ⅲ,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北京卷,①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②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材料作文全国卷Ⅰ、全国卷Ⅱ、江苏卷、浙江卷、上海卷、山东卷话题作文天津卷,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总体来看,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着眼于社会现实生活、文化传承、人生态度和哲理思辨等层面,在传承中创新,既鲜活又厚重,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活力。

一、直面社会现实,关注当下,感悟生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考生从时代生活和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涤荡自己的灵魂,是历年高考作文的一贯指向。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作文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就非常贴近时代生活。在这道作文题中,命题者提供的12个关键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除“大熊猫”“长城”“京剧”“美丽乡村”这4个关键词外,其余的大多数都是当下中国社会热点的关键词。题干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作文,这样既使作文的立意具有选择性,又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对考生思考认知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考生必须“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要懂得分析所选的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社会上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推理。如选择“一带一路”“京剧”“高铁”这三个关键词作文时,考生可畅谈“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中国“高铁”的对外出口,可以扩大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等。难能可贵的是,在12个关键词中,命题者并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负面现象,如“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如何将正面现象和负面现象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考生去深入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去探寻解决这些负面现象所带来的问题的方法。201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题的命题者同样将目光投射到鲜活的“时代”上。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正逐渐成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车虽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201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的作文题直指这一社会热点,明确提出: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该作文题立足于现实生活,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抒写真挚情感。“车来车往”既可以指现实中的车辆来往,又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等。两个“车来车往”后的四个分句,分别提示了四种不同的写作角度:①从古至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进入千家万户。②以小见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亲情故事、出租车司机见义勇为的感人故事等。③观往知来,提倡绿色出行。如人们出行从追求方便快捷到重视环保,讨论生活观念的变迁。④由表及里,探讨人生哲理。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车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又带给人们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车。

二、梳理文化源流,融古通今,启迪心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继承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201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多个方面聚焦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在材料中提供了六句脍炙人口的名句,要求考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所给的六句名句,分别来自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诗词,有随感;或豪放,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但都有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分别是“自强不息”“思乡之情”“内心美,从容自信”“听取意见,树立开放意识”“敢于正视问题、面对困难、实践、担当”“豁达自信”。乍看起来,这道作文题与传统的哲理名言类材料作文题无异。但该题中有一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这就要求考生将这些名句并列齐观,从中找到共同的主题。细心的考生不难发现,题干中还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一句,显然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够从文化的传承这一角度进行作文。从《周易》中的名句到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和生生不息的特点。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学会梳理这些名句间的内在联系,既可以集中论述其中两三句名句的内涵,又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句名句组合而生发出的新含意,在感受文化的同时,启迪心灵,照亮未来。再如201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这道作文题,应该说延续了天津卷一贯的“以小见大”的作文考查传统,通过“重读长辈”来引导考生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长辈”既可以是父母,又可以是其他年长的亲友或师长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去思考过去的时代,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当然,也可以在长幼的互动中,以“长辈”为镜,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中的成长。

三、激活写作欲望,贴近实际生活好的作文命题应该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2017年高考语文的作文命题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要求考生“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高考作文写高考,极为新鲜。这道作文题对于正在经历高考的考生来说,几乎是感触最深、最有话说的题目了。题目提供了两个副标题,也就是提供了两个写作方向。如果选择“我看高考”,考生就要写出自己在恢复高考40周年这一特殊的时期对于高考的认识。可以从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等角度切入,也可以从高考的不断改革,为国选材,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角度切入。写作时,考生可以谈古论今,调动自己从长辈那里听到的经验或从书上看到的相关知识,从高考的发展和改变很多人的命运的角度出发,写成指点江山的深度思考类作文,但要注意避免装深沉,伪博学。而如果选择“我的高考”,则可以讲述一个自己与高考之间的故事,在故事中表达自己对高考的感受和看法,也可以从自己的高考体验入手,回忆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写成抒情类文章,但要避免单一的自我情感抒发。当然,如果能联系时代大背景,写出具有时代冲击力、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更好了。再如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为考生提供了两则材料,一则材料要求考生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一则材料要求考生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诸如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历史传承等都需要纽带,考生自然有话可说。“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展开想象。选择此题,考生不但要立足当下,纵情想象共和国32年后的大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大胆想象自己的未来,这就能很好地激活考生潜藏的写作欲望。

四、重视理性思维,辨别是非,分析事理。从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来看,2017年高考语文的许多作文题都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思考层次。如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题是有关“预测”的材料作文,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对生活中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题干内容关乎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指向理性精神。对于多变的生活,是否接受预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选择。但在做出其中一种选择的时候,也要思考另外一种选择,这样的思考才能更为严密。再如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题倡导多元思维,着重加强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分析材料可知,“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者和谐共融,在人的成长历程中,缺一不可。总体来看,“有字之书”“无字之书”是“心灵之书”的基础,“心灵之书”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升华,但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里又或多或少地蕴含着“心灵之书”的内容。如何全面理解并深刻领会这三者的辩证关系,将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思想深度。当然,对于这“三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它引领考生掠去浮华,去探寻现象背后的实质。如果考生没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等哲学知识作为支撑,文章的深度和广度恐怕就无从谈起。同时,它也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任何绝对化的结论都有可能使文章出现偏颇。从这点来说,2017年高考作文题的设置是颇具匠心的,它们不但要求考生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而且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这种理性思辨,是以往高考作文命题所缺乏的,这样的命题更有利于培养考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素养。根据以上对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分析,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如下:策略1:立足生活层面,注重多“筹”善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是写作的关键。如果考生对日常生活熟视无睹,没有激情,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再现生活、表现生活。所以,在生活中,考生要做到“四个关心”:1.关心自然。如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火热浪漫,秋的硕果累累,冬的冰清玉洁,对一些典型的自然景观,能入眼入心,考场上便能俯拾仰取。2.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热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广场舞、京剧、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这些社会热点,随时看了,细心听了,有一定了解了,写起文章来现实的针对性就强了。3.关心人生。思考人生,了解不同的人对人生的不同态度,还可以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寻找几个持不同人生观的人,了解他们的生命历程。4.关心自我。关心自我的思想、学习、生活,关心自我的成长,体察自我的内心世界,并能对自己做出理性的评判。在“四个关心”中悟情悟理,才会有主题思想的升华。许多考生的文章内容空洞、虚假、矫情,根本原因就是“强为无米之炊”。因此,考生在备考阶段应对相关素材进行精心的准备,除了要备生活,还要备思想,备知识。素材的来源非常广泛,有教材上的、报纸杂志上的、自己经历的、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等。既要搜集积极向上、鼓舞斗志的正面素材,又要搜集有深刻教训的反面素材,还要特别注意搜集新素材。同时,在梳理素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活用素材。策略2:注重理性思辨,锤炼思维品质理性地审视生活,就会发掘出生活的意义,体悟出生活的内涵,进而使文章有内涵;理性地分析生活,就会发掘出生活所折射的生命内核,使文章立意深刻;理性地观照生活,更能使文章具有敏锐的触角,发掘出独到的理念,把读者带入新的思想和情感境界。理性认识标志着人们对事物整体、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正确把握,而要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人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中学生的写作虽然不同于科学研究,但它应当而且必须靠近理性,表现理性,表达思考之所得,展现出写作者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这是一个人日后发展潜力及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考生“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能力:严密性思维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既不混杂,又不跳脱深刻性目光犀利,思想新锐,能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批判性对任何一个观点,都不应该盲目、不加分析地照单全收,而要经过大脑的思考之后做出自己的判断,或认可赞同,或暂时存疑,或部分否定此外,考生还要在平时注重培养自己思维的灵活性、辩证性和创造性:灵活性不拘泥于形式,不认死理儿,学会变通,常换角度辩证性能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来观照事物,避免偏执、片面、僵化创造性要有自己的创见只有在平时做到注重理性思辨,锤炼思维品质,才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写出富有思辨性的佳作。策略3:筑训练网,强化重点训练首先,要确立高考作文复习的总思想:以写作能力的训练为纵线,以文体的训练为横线,构筑一个既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的训练网。沿着写作流程(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修改→定型)一步一步地练习,把每个能力点的训练融入不同的文体写作中。其次,在整个作文的训练中,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文章体裁方面,要突出记叙文、议论文等;文章构成方面,要突出内容、语言等;文章表达方式方面,要突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最后,要强化八项重点训练,即强化审题训练、立意训练、拟题训练、文体训练、结构训练、表达训练、特长训练、书写训练。审题训练,要立足准确,追求深刻;立意训练,要立足平稳,追求创新;拟题训练,要立足醒目,追求靓丽;文体训练,要立足稳妥,追求独特;结构训练,要立足完整,追求巧妙;表达训练,要立足通畅,追求文采;特长训练,要立足沉稳,追求灵动;书写训练,要立足规范,追求美观。策略4:养成良好习惯,练好基础内功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平时有良好写作习惯的考生,在考场上一般都能沉着冷静,应对自如。所以,考生在全面的备考复习中,切莫忘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1.先列提纲。平时训练时,有的考生不注重写作文提纲,写出的文章往往前紧后松,头重脚轻。由于高考作文的书写量较大,写作文时,考生一般都不打草稿。这样先列一个详细的提纲,然后按照提纲行文,就显得尤为重要。2.迅速入题。迅速入题就是开门见山,迅速点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考生会分几层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时也要做到“开篇点题”,然后再层层推开,把主题说清楚,那些“客套话”“过场话”大可不必说。如写议论文,要尽快开始说理,不能大量复述材料内容,或过多陈述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因为“以叙代议”往往会冲淡说理的内容。3.依题行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考生一定要在题目涉及的范围内行文,做到“符合题意”。如果自拟标题,考生更要想方设法暗合或明点题目,在行文中只要扣住标题,一般就不会偏离话题;同时,尽可能在开头点明题目,表明主旨,结尾再画龙点睛,照应开头,构成首尾圆合之势,这样基本上也能扣住题旨;此外,为避免行文中偏题,考生可在文章中反复书写主旨句。4.认真书写。书写潦草、乱涂乱改、字迹难辨直接影响着作文内容的表达和阅卷老师的情绪,因此可能导致作文的分数很低。而整洁的卷面、端正的字体、规范的标点,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往往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所以,考生平时就应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考场上更要认真对待,打造一个给文章增色的卷面。5.遵守规则。考场作文是一场有规则的比赛,每一个参赛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比如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作文字数超过800太多会给人“臃肿”之感,少了会按规定被扣分。再比如文体,有的专门限定考生写议论文,考生就不能写记叙文;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遵守这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否则就会被扣分。策略5:增强创新意识,彰显独特个性创新是时代之精神,时代之需要。作文无创新,很难登上峰顶塔尖。高考作文要尽最大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新意,或观点新,或体裁新,或素材新,或构思新,或语言新。当然,就高考作文而言,“新”是相对的,考生可以自己不去创新,但一定要借鉴别人新的东西。借鉴新东西也是一种创新。考生既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发展趋向,又要敢于和善于创新。只有善于创造作文训练的新形式,开拓思维训练的新空间,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高考作文命题。亦步亦趋式的训练方式,很容易在考后留一些遗憾。所以,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勇于突破陈旧的作文模式,打破立意、取材、语言、结构等毫无新意的“八股”模式,善于追求特色鲜明的个性化表达,经常性地训练立意的新颖、结构的巧妙、语言的脱俗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既有创造性的发现,又有创造性的表现,力求绽放个性,彰显个性,展示个性,张扬个性。

第二篇: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3篇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篇一

强化基本功训练,丰富素材储备,理应成为我们作文备考的重点所在。

1.“一纵”――文体训练:有效地串起作文训练的多方面的能力。

以文体为线索,可以有效地串起作文训练的多方面的能力要求,是纲举目张的作文复习思路。许多人认为,考试作文“文体自选”了,就不要在文体训练上下功夫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一方面“文体自选”必须有所凭借,如果能掌握多种文体,就会有多种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听任学生选择文体,就有可能回避学生作文基本能力上的某些缺漏。

把文体训练划为“纵”,就体现了一定的顺序性。作文备考中的文体训练就是要体现先“死”后“活”的过程。“死”,就是要严格按固定文体进行训练。比如,统一写规范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典型的散文。一般而言,复习初期,这种训练是免不了要进行的,它是以后文体训练的基础。按固定文体训练,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复习并熟练地掌握各种主要文体的写作要领,让学生领会不同文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相对优势,所以,训练时要注意拟题的科学性,也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从方法上说,可以采取多题多写(每个题目训练一种文体),可以采取一题多写(一个题目让学生分别用几种文体来写),也可以分组多写(同一题目,不同的小组写不同的文体)。

“活”,就是灵活。它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各人突出一种文体,形成对学生个人而言普遍掌握一些特色性的文体,如戏剧、广告、启事、寓言等非常用文体。这几年高考中,每年都有同学在这方面尝到甜头。作为考前准备,掌握特色性文体要注意两点:首先是不能整体划一,如果大家都选用一种文体,就谈不上什么特色了;其次是由知到能,就是不仅要知道,而且还要会写。

文体训练时,不管是“死”是“活”,不能光靠硬性规定来进行,而要注意充分运用命题的调节作用。比如,“我看先进文化”和“我眼中的先进文化”这两个话题,前者就暗示了适宜写议论文,而后者则可以写成多种文体。

2.“一横”――素材设防:应注意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作文备考中的“横”,是指按类别进行的素材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高考作文时,许多同学的文章内容空洞、虚假矫情,根本原因就是强为无米之炊的结果。

作文备考的“横”是一条纬线,可以贯穿在以文体训练为经线的“纵”中进行,这样,命题时就不仅要考虑文体的问题,还要兼顾题材的范围。素材积累方面的工作重点还要通过划线为点,相互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划线为点,就是把作文可能涉及的素材划分为一个个的点,笔者就是按照“生存与生活”、“交往与合作”、“德行与情感”、“学习与教育”、“环境与社会”、“价值与理想”、“方法与效率”、“辩证与科学”、“思想与文化”、“联想与想象”这十个方面来带领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与整理的。相互协作,意思是对不同的题材,在每个同学全面注意的基础上,再通过同学间的分工来深入进行某一种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最后通过相互交流达到全体同学的素材丰富。

利用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素材准备的过程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不同范围素材的变通问题。比如,把平时多用于德行的素材变通到谈教育的文章里,不仅能扩大素材的使用范围,增大素材的相对储量,而且,由于改变素材的使用范围,常常能给人以新的启发。其二,是建立“题材根据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家对某一范围素材掌握多停留在常规的层次上,如果每个学生能深入地对某一领域作一些关注和研究,掌握到他人没有掌握的材料,作文时就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比如足球、流行音乐、文学等等,如果我们能在某一方面有高人一筹的积累,不论是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诚信”,还是写“心灵的选择”等等,都可以把题材引入自己熟悉的“根据地”,从而使文章在内容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3.“一点点”――各个击破:进行局部训练,以提高训练效率。

“一点点”,主要适用于后期的作文复习。称其为“一点点”,一是训练的内容是分点进行的;二是因为其方法是灵活机动的,它一般不要求写整篇的文章,只要求进行局部训练。在内容上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按《考试说明》中的要求进行分点训练。一般而言,经过前一阶段的复习训练,“基础等级”的要求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达到,所以,后期复习重点要在“发展等级”上下功夫,尤其是对“发展等级”中经常涉及的技能要加以突破:如“深刻”一条中的“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一条中的“材料丰富”,“有文采”一条中的“词语生动”、“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有创新”一条中的“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有个性特征”等能力点,这些要求正是通过专门的讲解和训练,以期在几个小点上有所突破。

其二是按考场作文的关键环节进行分点训练。考场作文写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四个环节:第一是审题和入题训练,关键是要解决审题的准确性和入题的独特性;第二是拟提纲训练,关键是要培养在拟提纲过程中的修改和优化能力;第三是拟题训练,训练在与内容相符的前提下拟出别致、精彩的题目的能力;第四是片段训练,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两处甚至几处精彩的局部,就会显著提高作文的档次。片段训练可以改变学生浮华的作文习惯,培养他们写出精彩片段的习惯和能力。

纵观今年高考作文试题,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稳中有变”。

篇二

总体方针:淡化审题,强化考生写作基本功。

一、加强阅读,强化“内功”。

俗话说:“工夫在诗外”。面对一道作文试题材料,即使试题材料再简单,老师给考生所讲的审题方法再得当,如果考生不具备最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所有的方法都是无用的,所以阅读、理解能力才是考生准确审题的“内功”。如何强化“内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课外品读文学大家的美文。②征订一本专业作文辅导的报刊,比如本刊。③开辟每周一期的墙上语文园地。④课堂10分钟朗诵。⑤品读高考佳作,借鉴写作技巧,但注意不要套作,应在吸收的基础上创新。

二、注重积累,充实素材库。

在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下,考生之间的距离早已不在审题上了,而结构、语言方面多数考生也差距不大,所以能拉开距离的只能是内容,一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作文无论辞藻如何华丽也注定得不了高分。如何充实自己的素材库,考生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①搜集报刊中短小精悍的事例。②或复印,或剪贴,或建立电子文档。③分门别类,开辟每周一期的专题墙报。④名人名言专题材料安排每周一节早读或每天抄一条上黑板。⑤

适时补充时事新闻,或关注《东方时空》、《新闻1+1》等栏目。⑥每两周可组织一次同学交流自己的素材库,做到资源共享。

三、有的放矢,强化训练。

考生积累的素材再多,老师讲解的方法再多,如果缺乏实际训练,那么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在高三作文的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训练的重点应放在语言、思想、内容等发展等级方面,不可在审题上过多地设置障碍。②化整为零式训练,即每周集中训练一个点,比如结构、素材的运用、扣题等等。③分主题训练,即有重点地训练几个热门主题和经典主题,比如家园、梦想、道德、责任等。④熟练掌握以下几种基本的审题方法:抓关键句、由果推因、化虚为实和化实为虚、化大为小、就事论事。

篇三

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从形式上回避了对社会热点的直接呈现,但是回避并不等于不体现。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旨仍旧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既引导考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又引导考生回归经典,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哲理思辨是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另外,从选才角度,高校也需要具有哲理思辨能力的学生,因此哲理思辨考题仍是历年高考的重中之重。

一、折射热点

20xx年的高考作文题在题旨方向上延续了20xx年的命题思路,即折射社会热点。20xx年的高考作文题折射出以下社会热点:

(1)关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北京暴雨、雾霾天气,雅安地震……关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引导考生思考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比如江苏卷材料中,“探险者、蜡烛”是“社会”因素,“山洞、蝴蝶”是“自然”因素,其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蝴蝶”飞走的结果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影响自然的发展,在这个方向下,我们可做以下解读:①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一群微小的蝴蝶,人类都得给他们让路。②生态情怀。蝴蝶迁徙,微弱的翅膀扇动着生态的不安与无奈,不知道这柔弱的翅膀能否扇醒人类越来越物质化的大脑,人类要不要停滞贪婪的脚步?能不能修复这失衡的生态?③人文与生态的交织。生态的修复离不开人文情怀,蝴蝶是自然界的代表,尊重自然生物们的生存习惯,不恣意改变它们的生活环境,就是人类对自然最好的关爱。

(2)关注新兴事物,鼓励考生自由表达意见。

近两三年来,广东的慈善事业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放宽注册还是配置社会力量,广东都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活力。作为全国慈善业发展的高地,广东卷将慈善议题镶嵌进高考作文,是很鼓舞人心的。但是,如果将慈善事业放入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的慈善事业才刚刚起步,国家对慈善机构该如何管理?百姓该如何参与?出题者对接受帮助的第一家,允诺报答的第二家,以及认为慈善是施舍,干脆拒绝了富翁的帮助的第三家,都没有一丝褒贬态度。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鼓励考生关注新兴事物,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既能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又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北京卷“对手机的解读”也同样是此命题理念。

(3)关注物质文明下人们的心灵,走进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一项调查显示,70%的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少于3小时,还有8%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休闲时间。日益发达的科技手段和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忙碌,但忙碌过后常有空虚感袭来,原来我们“丢”的不是生活,而是“心灵”。在此背景下,浙江卷呼唤保留“童心”;四川卷倡导“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当然,这里的“平衡”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平衡,更多的含义是指向一种平衡的心态;湖南卷则大胆地表达“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一种“幸福”。

二、回归经典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一直弘扬着真善美,代表着一种主流价值观,具有永恒的生命力。20xx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者依然关注以下经典主题:

(1)道德引领。如广西卷“不能用贪心来对待爱心,要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2)立身处世之道。如新课标Ⅱ卷“同学之间只有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才会更加融洽”。

(3)生活哲理感悟。如新课标Ⅰ卷“人生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山东卷“莫言被‘咬’之后,不但表示谢意,并且还认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重庆卷“大豆只有变成豆腐后,其自身价值才能得到升华”,天津卷半命题作文“

而知之”等。这些试题都旨在引导考生从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哲理。

三、哲理思辨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所以历年高考作文命题者一直关注哲理思辨类考题。20xx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考查了考生如下哲理思辨能力:

(1)辩证分析能力。如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引导考生思考“方”与“圆”之间的辩证关系;福建卷哲理小诗《忧天》引导考生思考“自由”与“地层”之间的辩证关系。

(2)矛盾互相转化的分析能力。如辽宁卷“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引导考生分析怎样才能将“沙子”转化为“珍珠”,同样重庆卷“大豆只有变成豆腐后,其自身价值才能得到升华”,旨在引导考生分析怎样才能将“大豆”转化为“豆腐”。

(3)发散思维能力。如江西卷的“怕与不怕”,安徽卷的“为什么会这样和为什么不能这样”,考生只需抓住一个观点自圆其说即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创新思维能力。如上海卷“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旨在引导考生转变思维,从另一角度考虑问题。

第三篇: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共有9套,包含10道大作文题,3道小作文题。其中,3道大作文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道大作文题分别由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单独命制,剩余2道大作文题和3道小作文题均由北京市单独命制。虽然作文题的数量不多,但题型却丰富而多元。命题作文全国卷Ⅲ,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北京卷,①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②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材料作文全国卷Ⅰ、全国卷Ⅱ、江苏卷、浙江卷、上海卷、山东卷话题作文天津卷,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总体来看,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着眼于社会现实生活、文化传承、人生态度和哲理思辨等层面,在传承中创新,既鲜活又厚重,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活力。

一、直面社会现实,关注当下,感悟生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考生从时代生活和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涤荡自己的灵魂,是历年高考作文的一贯指向。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作文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就非常贴近时代生活。在这道作文题中,命题者提供的12个关键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除“大熊猫”“长城”“京剧”“美丽乡村”这4个关键词外,其余的大多数都是当下中国社会热点的关键词。题干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作文,这样既使作文的立意具有选择性,又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对考生思考认知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考生必须“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要懂得分析所选的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社会上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推理。如选择“一带一路”“京剧”“高铁”这三个关键词作文时,考生可畅谈“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中国“高铁”的对外出口,可以扩大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等。难能可贵的是,在12个关键词中,命题者并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负面现象,如“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如何将正面现象和负面现象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考生去深入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去探寻解决这些负面现象所带来的问题的方法。201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题的命题者同样将目光投射到鲜活的“时代”上。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正逐渐成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车虽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201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的作文题直指这一社会热点,明确提出: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该作文题立足于现实生活,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抒写真挚情感。“车来车往”既可以指现实中的车辆来往,又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等。两个“车来车往”后的四个分句,分别提示了四种不同的写作角度:①从古至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进入千家万户。②以小见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亲情故事、出租车司机见义勇为的感人故事等。③观往知来,提倡绿色出行。如人们出行从追求方便快捷到重视环保,讨论生活观念的变迁。④由表及里,探讨人生哲理。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车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又带给人们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车。

二、梳理文化源流,融古通今,启迪心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继承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201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多个方面聚焦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在材料中提供了六句脍炙人口的名句,要求考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所给的六句名句,分别来自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诗词,有随感;或豪放,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但都有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分别是“自强不息”“思乡之情”“内心美,从容自信”“听取意见,树立开放意识”“敢于正视问题、面对困难、实践、担当”“豁达自信”。乍看起来,这道作文题与传统的哲理名言类材料作文题无异。但该题中有一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这就要求考生将这些名句并列齐观,从中找到共同的主题。细心的考生不难发现,题干中还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一句,显然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够从文化的传承这一角度进行作文。从《周易》中的名句到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和生生不息的特点。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学会梳理这些名句间的内在联系,既可以集中论述其中两三句名句的内涵,又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句名句组合而生发出的新含意,在感受文化的同时,启迪心灵,照亮未来。再如201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这道作文题,应该说延续了天津卷一贯的“以小见大”的作文考查传统,通过“重读长辈”来引导考生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长辈”既可以是父母,又可以是其他年长的亲友或师长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去思考过去的时代,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当然,也可以在长幼的互动中,以“长辈”为镜,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中的成长。

三、激活写作欲望,贴近实际生活好的作文命题应该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2017年高考语文的作文命题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要求考生“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高考作文写高考,极为新鲜。这道作文题对于正在经历高考的考生来说,几乎是感触最深、最有话说的题目了。题目提供了两个副标题,也就是提供了两个写作方向。如果选择“我看高考”,考生就要写出自己在恢复高考40周年这一特殊的时期对于高考的认识。可以从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等角度切入,也可以从高考的不断改革,为国选材,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角度切入。写作时,考生可以谈古论今,调动自己从长辈那里听到的经验或从书上看到的相关知识,从高考的发展和改变很多人的命运的角度出发,写成指点江山的深度思考类作文,但要注意避免装深沉,伪博学。而如果选择“我的高考”,则可以讲述一个自己与高考之间的故事,在故事中表达自己对高考的感受和看法,也可以从自己的高考体验入手,回忆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写成抒情类文章,但要避免单一的自我情感抒发。当然,如果能联系时代大背景,写出具有时代冲击力、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更好了。再如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为考生提供了两则材料,一则材料要求考生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一则材料要求考生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诸如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历史传承等都需要纽带,考生自然有话可说。“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展开想象。选择此题,考生不但要立足当下,纵情想象共和国32年后的大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大胆想象自己的未来,这就能很好地激活考生潜藏的写作欲望。

四、重视理性思维,辨别是非,分析事理。从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来看,2017年高考语文的许多作文题都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思考层次。如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题是有关“预测”的材料作文,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对生活中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题干内容关乎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指向理性精神。对于多变的生活,是否接受预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选择。但在做出其中一种选择的时候,也要思考另外一种选择,这样的思考才能更为严密。再如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题倡导多元思维,着重加强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分析材料可知,“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者和谐共融,在人的成长历程中,缺一不可。总体来看,“有字之书”“无字之书”是“心灵之书”的基础,“心灵之书”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升华,但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里又或多或少地蕴含着“心灵之书”的内容。如何全面理解并深刻领会这三者的辩证关系,将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思想深度。当然,对于这“三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它引领考生掠去浮华,去探寻现象背后的实质。如果考生没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等哲学知识作为支撑,文章的深度和广度恐怕就无从谈起。同时,它也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任何绝对化的结论都有可能使文章出现偏颇。从这点来说,2017年高考作文题的设置是颇具匠心的,它们不但要求考生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而且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这种理性思辨,是以往高考作文命题所缺乏的,这样的命题更有利于培养考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素养。根据以上对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分析,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如下:策略1:立足生活层面,注重多“筹”善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是写作的关键。如果考生对日常生活熟视无睹,没有激情,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再现生活、表现生活。所以,在生活中,考生要做到“四个关心”:1.关心自然。如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火热浪漫,秋的硕果累累,冬的冰清玉洁,对一些典型的自然景观,能入眼入心,考场上便能俯拾仰取。2.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热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广场舞、京剧、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这些社会热点,随时看了,细心听了,有一定了解了,写起文章来现实的针对性就强了。3.关心人生。思考人生,了解不同的人对人生的不同态度,还可以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寻找几个持不同人生观的人,了解他们的生命历程。4.关心自我。关心自我的思想、学习、生活,关心自我的成长,体察自我的内心世界,并能对自己做出理性的评判。在“四个关心”中悟情悟理,才会有主题思想的升华。许多考生的文章内容空洞、虚假、矫情,根本原因就是“强为无米之炊”。因此,考生在备考阶段应对相关素材进行精心的准备,除了要备生活,还要备思想,备知识。素材的来源非常广泛,有教材上的、报纸杂志上的、自己经历的、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等。既要搜集积极向上、鼓舞斗志的正面素材,又要搜集有深刻教训的反面素材,还要特别注意搜集新素材。同时,在梳理素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活用素材。策略2:注重理性思辨,锤炼思维品质理性地审视生活,就会发掘出生活的意义,体悟出生活的内涵,进而使文章有内涵;理性地分析生活,就会发掘出生活所折射的生命内核,使文章立意深刻;理性地观照生活,更能使文章具有敏锐的触角,发掘出独到的理念,把读者带入新的思想和情感境界。理性认识标志着人们对事物整体、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正确把握,而要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人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中学生的写作虽然不同于科学研究,但它应当而且必须靠近理性,表现理性,表达思考之所得,展现出写作者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这是一个人日后发展潜力及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考生“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能力:严密性思维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既不混杂,又不跳脱深刻性目光犀利,思想新锐,能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批判性对任何一个观点,都不应该盲目、不加分析地照单全收,而要经过大脑的思考之后做出自己的判断,或认可赞同,或暂时存疑,或部分否定此外,考生还要在平时注重培养自己思维的灵活性、辩证性和创造性:灵活性不拘泥于形式,不认死理儿,学会变通,常换角度辩证性能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来观照事物,避免偏执、片面、僵化创造性要有自己的创见只有在平时做到注重理性思辨,锤炼思维品质,才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写出富有思辨性的佳作。策略3:筑训练网,强化重点训练首先,要确立高考作文复习的总思想:以写作能力的训练为纵线,以文体的训练为横线,构筑一个既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的训练网。沿着写作流程(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修改→定型)一步一步地练习,把每个能力点的训练融入不同的文体写作中。其次,在整个作文的训练中,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文章体裁方面,要突出记叙文、议论文等;文章构成方面,要突出内容、语言等;文章表达方式方面,要突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最后,要强化八项重点训练,即强化审题训练、立意训练、拟题训练、文体训练、结构训练、表达训练、特长训练、书写训练。审题训练,要立足准确,追求深刻;立意训练,要立足平稳,追求创新;拟题训练,要立足醒目,追求靓丽;文体训练,要立足稳妥,追求独特;结构训练,要立足完整,追求巧妙;表达训练,要立足通畅,追求文采;特长训练,要立足沉稳,追求灵动;书写训练,要立足规范,追求美观。策略4:养成良好习惯,练好基础内功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平时有良好写作习惯的考生,在考场上一般都能沉着冷静,应对自如。所以,考生在全面的备考复习中,切莫忘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1.先列提纲。平时训练时,有的考生不注重写作文提纲,写出的文章往往前紧后松,头重脚轻。由于高考作文的书写量较大,写作文时,考生一般都不打草稿。这样先列一个详细的提纲,然后按照提纲行文,就显得尤为重要。2.迅速入题。迅速入题就是开门见山,迅速点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考生会分几层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时也要做到“开篇点题”,然后再层层推开,把主题说清楚,那些“客套话”“过场话”大可不必说。如写议论文,要尽快开始说理,不能大量复述材料内容,或过多陈述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因为“以叙代议”往往会冲淡说理的内容。3.依题行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考生一定要在题目涉及的范围内行文,做到“符合题意”。如果自拟标题,考生更要想方设法暗合或明点题目,在行文中只要扣住标题,一般就不会偏离话题;同时,尽可能在开头点明题目,表明主旨,结尾再画龙点睛,照应开头,构成首尾圆合之势,这样基本上也能扣住题旨;此外,为避免行文中偏题,考生可在文章中反复书写主旨句。4.认真书写。书写潦草、乱涂乱改、字迹难辨直接影响着作文内容的表达和阅卷老师的情绪,因此可能导致作文的分数很低。而整洁的卷面、端正的字体、规范的标点,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往往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所以,考生平时就应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考场上更要认真对待,打造一个给文章增色的卷面。5.遵守规则。考场作文是一场有规则的比赛,每一个参赛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比如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作文字数超过800太多会给人“臃肿”之感,少了会按规定被扣分。再比如文体,有的专门限定考生写议论文,考生就不能写记叙文;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遵守这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否则就会被扣分。策略5:增强创新意识,彰显独特个性创新是时代之精神,时代之需要。作文无创新,很难登上峰顶塔尖。高考作文要尽最大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新意,或观点新,或体裁新,或素材新,或构思新,或语言新。当然,就高考作文而言,“新”是相对的,考生可以自己不去创新,但一定要借鉴别人新的东西。借鉴新东西也是一种创新。考生既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发展趋向,又要敢于和善于创新。只有善于创造作文训练的新形式,开拓思维训练的新空间,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高考作文命题。亦步亦趋式的训练方式,很容易在考后留一些遗憾。所以,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勇于突破陈旧的作文模式,打破立意、取材、语言、结构等毫无新意的“八股”模式,善于追求特色鲜明的个性化表达,经常性地训练立意的新颖、结构的巧妙、语言的脱俗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既有创造性的发现,又有创造性的表现,力求绽放个性,彰显个性,展示个性,张扬个性。

第四篇:5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备考

高考作文分析

分析研究山东五年高考题,探寻已经考过是作文试题的特点及规律,力求能为2013年的备考提供一点借鉴。

一、我们对山东省五年高考试题进行全方位分析

2008年,话题作文“春来草自清”出自一首阐释佛教教义的诗歌《乐道歌》,为唐朝天宝年间诗人明瓒和尚所做,其末句是“兀然无事做,出来草自青”。在流传过程中意义有所改变,现在多为:顺应自然,服从本性,反对人为,反对主观、强求、勉强做事。

该话题的核心是春与草的关系,要把握这一关系,就不仅要明了其本意,还要明了象征义:春是外部客观的事物,包括环境、条件、时机、机遇、自然法则、客观规律,也可以是国家、民族、人民、政党等社会力量;草则是主题,是我、我们等具有能动性的事物。春与草的关系就是客观的事物对主题发生重要的影响,而主体又具有自身强烈的内在要求,彼此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变化。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是再主题的强烈要求下的,即草青是生命欲望的释放。

话题中“自”也很关键,“自”就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与“来”相呼应。俗话说:“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船到桥头自然直”“切勿揠苗助长”等都是符合题意的,坚持信念和理想,相信“春来草自青”这一信念,保持乐观,积极地等待时机,积蓄力量创造条件等。

由于话题的特殊性,考生很难用记叙性文章来阐释话题,所以议论文的文章较多,在议论文的文章中,多数考生在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材料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显得牵强。笔者以为,这不怪学生,因为在基础教育时期,我们总是灌输积极进取、天天向上的思想,倡导积极的价值取向,这种“春来草自青”的“等”“顺”思想不合时宜,用来支撑这类观点的材料不多,考生没话说,有话又说不好,这是命题的愿意。

体裁适合于议论文,内容在于阐释主客体关系,探讨作为主体的生命个体,在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的生活态度,处世哲学。

2009年

2005年山东省高考试题分析报告强烈要求“变脸”的情况下,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采用材料的形式,紧接着2007、2008年连续两年采用话题作文。2009年的“见证”这样的命题作文,标志着山东高考作文题终于完成了由话题作文向新命题作文的国度07、08年全国各地卷纷纷向新命题作文过渡,山东显得有点保守,直到09年,才跟全国绝大多数试卷在作文命题理念上同步了。

2009年作文题有如下特点

1、考生审题难度相对降低。

2、考生有话可说。

3、政治倾向性明显。

4、时代性、开放性、普遍性

从体裁上更容易些成记叙文。

2010年

2010年全国18套试题中材料作文10道,命题作文7道,话题作文1道。山东属于材料作文。

纵向对比下,08年话题,09年标题,10年材料,年年有变化。

材料作文,其材料可以是漫画,比如2010年全国卷1,可以是人物故事,比如2010年辽宁卷,可以是诗歌,比如2010年安徽卷,可以是名人名言,比如山东卷。就是说,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种类广泛,不受限制。其中就名人名言而言,可以是单则的,可以是复合的。所谓复合的,也就是两则以上的。这两则以上的名言,可以是相互补充的,也可以是针锋相对的。

本作文个别考生由于对托尔斯泰名言理解不到位,结果审题出现了偏差。有的将文章主旨确定为“福兮祸之所伏”,有的确定为“我处在阴影中我快乐”有的确定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等等。

考生可以把这句名言作文一个论点,写成一篇论叙文。也可以把这句话作为一个主旨写一篇文学类文章去表现他。既要看到光明,又要看到阴影。也就是说,要全面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骄傲自满,沾沾自喜。要看到阴影,更要看到光明,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希望,拥有信心,赢得最后的成功和辉煌。也可以从“光明和阴影构成人性的复杂”这一角度入题。去探讨,人生由成功和失败构成,人生由顺境和逆境构成,人生由幸福和挫折构成,人生由圆满残缺构成,人生由荣光与耻辱构成,人生由公平与自私构成,人生由善良与邪恶构成等等。

从文体看,适合于写议论文。

2011年

“这世界需要你”

审题难度不大,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符合“给学生发挥创作的空间”的新课标要求。

“你”是一种对话、称呼,指单个的人,也可指群体。,也可以指人以外的其他事物,比如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一种思想体系。“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等很多领域。

2012年

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是孙中山以此来激励和鼓舞革命志士而作。12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后的第一年,又是十八大召开之年,命题人以此为题,颇有深意。

命题又一次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性。这也是山东高考备考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

该命题审题难度不大,材料既有所指向,又比较开阔,进行联想感悟的空间较大、教宽,考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而一切感悟和联想都要求基于材料,当然这既可以着眼于材料的整体含义和中心含义,也可以着眼于材料的局部含义,无论怎样,感悟和联想都必须有“材料的影子”,都必须是材料的必有之义和应有之义,材料是作文的由头和触发点。

材料共有三句话,经过对材料的切分和句意关系的把握,其中心含义是“心不死”、其中含有三个要素:第一要有担当,就是对国家、民族、人类和世界有所承担有所贡献;或者对自我的投入和担当。二是坚持、执著,其隐含着在所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最终达成目标。也包含着对理想和志向的奋力拼搏精神。三是坚信未来,取得成功。

体裁明显偏向于议论文。

二、针对于上述的分析,我们试着做如下推测

1.从体裁上看

08年的“春来草自青”偏议论性,09年“见证”尤其所给的材料“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非常明显地将学生的审题思路引向了记叙性文体。10年的“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探讨了光与阴影的辩证关系,无论从哪一角度理解,都容易走向对悲喜、得失、顺逆等的辩证性探讨上,偏议论性,11年《这世界需要你》则明显偏记叙,12年引用孙中山的一段话,那么铿锵,那么有社会道义,想写成记叙文还是很困难的,明显是偏议论。由此规律可否推测13年为记叙性呢?

2.从写作形式看,08年为材料,09年是命题,10年是材料,11年是命题,12年是材料那么13年作文是否应该是命题呢?

从出题所涉及到的思想内涵,08年为顺应自然规律,09年见证历史社会,10年辩证对待人生11年为个人和社会关系,12年是对民族的担当精神,也属于社会性。至此探讨了自

然属性社会属性,个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3.高考备考的思想方面,可以用两句话进行概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其实纵观高考命题,还有一类的主题便是人的思想道德层面的探讨,比如诚信、善良、包容等,备考重点应该适当偏下这一角度也就是“厚德载物”这一方面。

三、备考误区

1. 没有处理好阅读和生活积累和实际演练的关系。

给学生阅读课,但阅读课明显属于自由放羊式,没有明确的目的,阅读课看什么样的文章,如何看去看一篇文章,如何从阅读课中积累到有益于作文、有益于语文的东西,这些都是平时阅读课中缺乏的。

与之相反便是重视训练的数量,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质量。学生写作的本源还是来自生活,来自积累,很多的学生仅仅靠一点点母语基础在苦苦支撑自己的作文写作,表现在作文过程中无话可说,无思想深度,展不开逻辑论证,文章写作幼稚等等,这些问题的根本也就在于学生根本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从词素到句子到段落到人生感悟到价值观、道德观到客观规律等等都是一片空白,又如何期待学生能够写出佳作呢?而这些东西又必须来自平时的阅读和课堂教学,老师中只关注教学任务的落实,不关注学生大语文思维大语文观的培养,可能会取得短期的效应,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2、作文训练盲目性、随意性。

要在练上狠下工夫,得法、科学地练,应该列好详细计划,分门别类地把各种类型的作文都训练到位,应该每周最少有一节课来专门用来训练写作,因为能力是通过训练提高的。在实际演练上特别需要强化作文规则意识,尤其是完整的审题意识。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过于否认作文材料对作文写作的限制,甚至从一些所谓优秀高考作文得到一些经验,认为并不需要过多局限于材料。我们分析10年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12年孙中山的那段话,不难看出,其对立意的要求还是必须忠实于原材料。高考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的。高考作文具有选拔性,它必须设定某些限制,以保证选拔的客观公正,同样出于选拔性,它又必须坚持某种程度上的开放,让考生尽显才华,个性张扬。何处限定,何处开放,是每个考生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

3、是重视规范而又不敢创新。高考作文不仅需要考生循规蹈矩,而且也需要考生活起来,要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创新往往不是冒险,不是不保险,而恰恰是最保险的做法。试想一下谁愿意看到太古板而没有一点灵气没有一点创新意识的文章。老师要设法让学生在写作时自始至终,时时刻刻要遵守规则,更要鼓励学生学会创新,敢于创新,敢于形式上创新,也敢于内容上创新。

4、是重视作文的语言而忽视思维训练。学生写作中片面追求词藻文句的花哨而实质内容贫乏空洞,一些表述或比喻看似生动活泼,实则毫无道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没有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我们在作文备考中,在平时的学生作文评改中过分看中学生的语言,过多地强调重视语言训练,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的强化和锻炼。思维,被恩格斯誉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把思维这一瓶颈问题突破才是最明智的方法,才是让学生终生受益无穷的方法。如果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没有确实提高,那么一切都等于零。所以必须在作文备考中持之以恒地结合具体的例子强化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联想与想象的能力,思辩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严密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具体方法有引导学生多写议论性散文;让学生学会同题多做(一个题目多种构思);训练学生养成列提纲的良好习惯,重视思路训练;设计一些脑筋急转弯和智力性的题目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冒险写新异文体的文章(如采用、日记、书信、调查报告、新闻等形式)等。

四、备考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作文卷面要规范美观

阅卷老师时间紧任务重,短时间内扫描不到文章的主要信息,考生作文分数就很难高上去,要知道,作文阅卷老师总共18个小组,不到260人,考虑到三评甚至四评的因素,意味着每人在9天时间里要评阅6000份左右的作文。大家可以计算这个工作量,批卷工作是从8点到下午1点,除掉一些时间比如吃饭,短暂的休息,估计也就是6个多小时,这样的话,一个小时的批卷数量是100份左右,也就是半分钟一份。在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下,大家完全可以想象卷面的重要性。所以,写字潦草,写字小,写字不好辨认,写字密的同学,老师想要看懂你的作文可能30秒是根本做不到的。你想得高分简直是妄想。

2.作文素材要恰切新颖,可信度高。

阅卷中多数考生的素材主要集中在司马迁、李白、杜甫、张丽莉、吴菊萍、吴斌、史铁生、刘伟等少数人身上,极易给阅卷老师造成审美疲劳,从而影响得分。建议指导学生将审题中所想到的与写作材料有关的人或事在草稿纸上罗列一下,一是避免遗忘,二是从中辨认筛选出最恰切新颖的素材。

阅卷中还发现有的考生屡犯常识性地级错误。一些事件、名人名言等常常张冠李戴,说明考生基本功太差,或孤陋寡闻,或张冠李戴。这些都容易造成对阅卷老师的情感损伤,导致作文失分。

其实备考中我们接触到很多的素材,比如课文素材,比如做过的古文阅读,比如阅读课中看到的一些优秀素材。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养成素材积累的习惯,并同时深入研究所积累的素材里包含的思想内涵,以求需要的时候能够恰切地运用。

3.文章结构要使人一目了然、应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结构。要把中间部分多分几个自然段,能够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高考作文分成五六段就可以了,再多了就容易使阅卷老师眼花缭乱。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尾句写好。每一段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则“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得精神。这里的写好,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字要写好不涂抹,而是写成提摄全段大意的中心句,三是和前后段形成逻辑呼应。

4.文体要清楚。

问题概念是学生不足的地方,很多学生根本搞不清楚基本的文体。必须让学生明确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议论文中的论据叙述太长,其故事性便有可能导致文章走向记叙。对论据的转述缺乏目的性,论据并不能很好地为论证服务,显得只是在客观讲一个故事,这也很容易使文章偏向记叙。同时论据使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既缺少典型性,不具有说服力,也容易走入记叙文。

记叙性文章中,开头用大段的抒情或议论句子,去极力地剖析自己的立意,迟迟不能进入到文章具体内容写作,动辄几百字的段落也使得文章记叙部分内容单薄感情不足,或使文章偏向议论文。

同时,有些同学处理不好抒情和记叙的关系,往往在文章最后用大量篇幅进行议论抒情,也使得记叙分量不足。文体奇怪。

还有一类便是全篇对某一历史人物的故事进行叙述,只在最后加有限篇幅的议论,使得文章文体不清。

5.写作要与日常学习结合起来,要有文采意识。

作文并不是生活的实录,不是日记。我们同学的作文,只是口语的再现,根本不去积极使用学过的写作技巧。其实在我们的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拼音、错别字、标点、病句,等等知识,都可以跟我们的作文练习起来。从词素到语法到修辞到文章结构布局,这些都是写作的基本,而我们同学作文过程中根本不顾及这些,还是用自己一直在用的常用语写作,很难在作文中觅得新词。写作过程更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根本不会去使用比如过渡、比如铺垫、比如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等写作技巧,根本不会去推敲自己的语言,不会去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跟不用说主动使用修辞。学生讲语文学习的其他知识跟写作一点也联系不起来,写作只是随意性行文,也是导致写作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

必须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写作是一种创作,是一种艺术加工过程。这就必须让他们子在写作过程中有目的使用写作技巧,有意识锤炼语言,让他们知道自己写的是一篇艺术品,作文必须要有技术含量,也就是我们的作文必须要有亮点,而不是随随便便,爱怎么写就怎么写,那样是不会得分的。

6、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生百态。

“双赢的智慧”到“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到“春来草自青”到“见证”到“光影”到孙中山的话,涉及到社会秩序、与人合作、留住记忆、留住历史,顺应自然、顺应规律,见证历史时代人物变迁到辩证看待人生,到敢于担当民族重任。连续的高考题,都透出出对社会、自然、人生百态的关注。

关在笼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是写不出高内涵的文章的,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上的幼稚化,就是跟学习过程中对社会对人生漠不关心导致的。更何况学生极少的阅读量,也使得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思维和知识储备。这是我们的写作的瓶颈。

语文,要实现突破,学生的视野必须开阔,学生的思维必须活跃,学生的知识储备必须具备,而这些都不上循规蹈矩的语文课能给学生的。

五、注意研究备考思想内涵

一道较好的高考作文命题,其检测功能,除了检测考生的知识因素,诸如章法技巧、语言表达外,理所当然地要或隐或显地反映国家选才用才的标准以及对于未来人才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检测考生对时代的感应能力,体现出一定的德育导向性。

“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包含了各种品质对人对社会的、自我道德修养等等。“自强不息”则偏于为个人为民族的意志力、奋斗精神。

2.命题思想指向: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共分八大类型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近三年全国17次出现“哲理思辨”类作文题就可见一斑。

从整体上来看,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命题内容上,渗透了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

2008年命题内容在往年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如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成长体验(如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天津卷“人之常情”、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人生)等等。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全国卷一直接运用震灾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北京的小作文用45个字对“地震的废墟中,一只时钟停在了2点28分”的漫画写出自己的感想,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江西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的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等,它们既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理性思考的灵活性,考

生可能写得有深有浅,但一定会有话可说。这种变化,给高考作文命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恰如韩愈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从思想内容的指向看,主要有8种类型:

(1)“哲理思辨”类。近三年全国17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2006年江苏卷的《人与路》、2007年四川卷的《一步与一生》、2008年湖南卷的“读唐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体会”等。

(2)“俗语格言”类。近三年全国9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2007年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等。

(3)“生活情景”类。近三年全国8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2006年安徽卷的“以‘读’为话题”、2008年上海卷的《他们》等。

(4)“人与自然”类。近三年全国5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的新材料作文,要求“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显然是从生态平衡方面设题的;又如全国卷二关于“海龟老鹰人”的新材料作文,中心非常明确:好心的游客对幼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我们的正面启示则是,务必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

(5)“社会热点”类。近三年全国5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2007年湖北卷的“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2008年四川卷的“以‘坚强’为话题”等。

(6)“价值观念”类。近三年全国4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2006年天津卷的《愿景》、2008年辽宁卷的“青少年价值观调查”等。

(7)“文化现象”类。近三年全国3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2008年山东卷的“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等。

(8)“道德美德”类。近三年全国2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2007年全国卷二的“‘感恩’‘帮助’材料”、2008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

总之,作文是所有语文知识储备的综合运用,作文不上孤立的行为,学生要学以致用,要用综合使用意识。同时作文也是技巧性极高的行为,学生必须有意识使用技巧进行写作。而技巧的获得必须来自平时的有心模仿、训练。同时,作文也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检测,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自然的有效途径,学生必须加强这方面积累。作文分值之高,决定了我们必须全力为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油。

第五篇:2013高考作文备考

2013高考作文备考

作文怎得高分专家座谈妙招

第四届校园达人“堂上作文大家谈”活动举行

羊城晚报讯 记者何晶报道:离高考还剩不到两个月,作文能否获得高分很关键。13日下午,来自广州市的1000多名高三语文尖子生齐聚广州市第六中学,聆听校园达人“堂上作文大家谈”,为冲刺高考作文满分“取经”。这是2010年以来,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与羊城晚报花地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又一场公益活动。

现场,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教授、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广州市执信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曾湖仙,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何龙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为学生送上堂上作文拿高分的锦囊妙招。尽管是紧张严肃的高考作文话题,专家们的语言幽默风趣,引得现场笑声掌声不断,气氛相当轻松愉悦。

高分作文:

关键达到四个标准

陈妙云一上台就指出,去年高考语文作文的成绩相当不理想,“惨不忍睹,50分以上的学生只有0.9%,离目标的10%相距甚远。”

陈妙云认为,“材料引„„”作文与“话题作文”最大的区别是,话题作文的圆圈太 大,什么都能套,“话题作文下的很多文章都是拿优秀作文来套,套来套去都是那几个材料,但也很容易拿高分,屡试不爽,也就是师生一起骗分”。“材料 引„„”作文则有材料明确的限制,较好地制约了模式、套作和抄袭。

陈妙云从阅卷角度指出,高分作文的四个标准是:在材料的内容与含义范围内作文;角度好;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通顺;内容充实,有思想,言之成理。“前两者是特别针对材料引作文题型的要求,后两者则是所有作文都应该有的标准。”

陈妙云:

找好角度下笔不难

不少考生在拿到作文题目时,边看材料边想角度边写题目,这在陈妙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写着写着你就发现自己写失败了”。她强调解读材料的重要性,没有解读好材料,就无法找到好的角度,好文章更是无从谈起。

陈妙云指出,“材料引„„”题型的第一步是解读材料,至少有三个步骤:先是整体理解材料的主题,也就是这个材料的话题是什么;二是梳理材料的内容;三是领会材料的含意。解读材料之后,再具体选角度。

而在考生中对选角度也存在几个误区:误以为“好”的角度只有一个,误以为“奇诡” 角度为“好”,误以自我感觉易写为“好”。陈妙云指出了好角度的标准:在材料范围内的角度;单一的角度;清晰的角度;具有时代意义的角度。她特别呼吁,“阅卷老师的时间很短,最好用直接的单一的角度,阅卷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在说什么,千万不要玩深邃”。陈妙云说,找好角度后,文章中心突出,不仅容易写好,阅卷老师也容易评好,而中心不突出,则是当下考场作文的突出问题。她建议考生在动笔前反复构思,推敲好后再动笔。此外,陈妙云建议考生把材料的内容写进作文中,阅卷老师可以直接看到考生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材料,“这是稳妥的,也是有益无害的做法”。

曾湖仙:

立意深刻四大秘籍

成功作文的关键不仅在于思想,也在如何更好地表达思想。执信中学特级语文教师曾湖 仙说,从往年看来,不少考生在考场上趋于保守稳妥,不敢放开胆子写,思想深刻的作文不多见。他鼓励考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解读材料,深入思考。“审题立意在不 出材料范围的前提下,应该放开手脚,要解放思想”。

考场作文如何才能立意深刻呢?曾湖仙给出了四大秘籍。他建议同学们关注时事,学会积累。每天花10分 钟浏览报刊杂志网络,积累一条实例,距离高考还剩几十天,也就还能积累几十个实例。二是选择角度要另辟蹊径,通过比较典型的有深度的事例论证观点。曾湖仙 以去年全国高考题和广东高考作文题为例子,分析如何从一则材料中找到多个角度。第三是对材料的分析要有穿透力,学会用联系的方法阅读分析材料,注意材料中 的因果、转折、递进、并列的关系,可以全面地深入地解读材料,写出深刻的文章来。最后,对于没有明显倾向性的观点性材料,在不违反普遍价值的前提下,可以 反其意立意。

何龙:

考场作文忌堆砌材料

不少考生认为作文中引用的典故越多越好,但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何龙指出,作文一旦 堆积了太多的典故,就变成了“作文搭台,别人唱戏”,“全都是古人在说话”。他指出,作文不是考知识,而是考见识。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罗列例子,虽 然看上去好似知识很渊博,但在高考作文中也较难取得满意的成绩。

今年广州市一模作文题为材料作文,何龙作为“编外考生”也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中 国人的“第一”误区》。何龙从这篇文章谈起,他说,拿到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要想到背后蕴含怎样的思想,背后有怎样的社会根源。为什么中国父母都希望孩子 拿第一?背后就是我们社会的价值观,什么事情都是排在最前的才好。

现场有学生给何龙的作文打出58分的高分,而曾湖仙老师则比较保守,笑言“这篇作文可以给54分,也就是100分的90分”。曾湖仙说,何龙的作文从材料做了稍稍的引申,把材料中的“打败他”引申为“争第一”。引证丰富,比喻形象,但文章倒数第二段已经把话说

满了,他认为最后一段可以删除,并用幽默的语言指出文章中的两处瑕疵,引得现场同学爆发出笑声与掌声。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2013.4.14 A

3中国人的“第一”误区

羊城晚报何龙

是激励子女拼抢第一,还是要求子女欣赏第一,这是许多父母常要面对的问题。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么几种观念,一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二是“枪打出头鸟”;三是“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四是庄子式的中庸之道——他看到山林以不材免伐,雌雁以不鸣见杀,于是就偏安于“材与不材之间”„„

人如果是汽车,那么雄心就是引擎。“想当将军”者的引擎是个大马力的引擎,如果车况路况配合,这个引擎就可能把他们带向愿望的巅峰。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在通常情况下是无法当上将军的,除非有权力不受约束的元帅提携。

但将军可以有多个,第一却往往是唯一。你打败了同桌还有同班,打败了同班还有同级、同校、同区、同辈、同专业、同领域„„

没完没了地向人宣战未必能没完没了地前进,很多时候,只能是无休无止地消耗。一辆汽车的性能,不但取决于马力,还取决于其它配件,以及它所面临的环境路况。不参与竞赛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但试出了极限还要猛踩油门,那么最后被踩死的,一定是你的发动机。我们的一些父母就是只懂踩油门的司机。他们不管马力多大路况多糟,永远不愿把踩在油门上的那只脚换到刹车上,直至汽油耗尽汽车抛锚。

这是“第一是唯一”价值观的产物。在当今中国,人们醉心于排座次论奖赏,财富、级别、名次、GDP等 等,都成铺垫阶梯的砖石。只要爬上高处,就能雄霸四方睥睨一切,要级别有级别,要财富有财富,要地位有地位,要女人有女人„„而阶梯越低,被踩踏的机会就 越多。这种把手指勾在扳机上、时时准备击发的状态,就是霍布斯所描绘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庄子就是畏惧和厌倦了“材与不材都被裁”的“战争状 态”而取道的中间路线。

当竞争成为“零和游戏”时,“火并”就不可避免,“枪打出头鸟”也就在所难免了。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总是稀缺名次,你得到了,就有更多的人失去。“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把第一视为唯一,就永远有人做“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将永远有人被活活气死。

因此在许多时候,我们要抽去跷跷板下那个支点,让木板回复平衡状态。有些游戏可以是“正和游戏”,能够在竞争中“惺惺相惜,好汉相好”,正是这种“正和游戏”的前提。

在NBA中,韦德原是热火队的“第一”,为了总冠军,他把联盟第一的詹姆斯“挖”到热火,拱手让出头把交椅,在互相欣赏配合中,他如愿以偿,再获总冠军。

“若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若想走得长,就一群人。”与其勉为其难血争第一争,做残酷的、孤独的冠军,不如尽己所能,不拖后腿,与“一群人”快乐同行。

——只顾攀登巅峰把人急成癫疯,却忘了一路上的风景,这是中国人的“第一”误区。

下载2017高考作文分析及2018作文备考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高考作文分析及2018作文备考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高考作文备考

    2018高考作文备考:例子才是最好的教材——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1.(叙事类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对西班牙父子因一些事情关系变得紧张,男孩离家出走,父亲心急如焚,遍......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透析及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透析及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2016年全国高考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三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套......

    备考策略之资料分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备考策略之资料分析 简为教育 资料分析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最终成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般而言,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行政......

    高考作文备考对策

    高考作文备考对策 1.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强化审题构思训练。 3.注意文体要求。议论文力求深刻,学会全面辩证看问题,在技巧上:一是明确观点,二是选好支点,三是联系热点,......

    新课改后,高考作文如何备考

    华附在线学习中心 新课改后,高考作文如何备考 河北邢台二中 范海江2012年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作为实施新课标后第一年的语文高考,其“重头戏”作文历来是关注的焦点、训练的重......

    2012高考作文备考及猜想(精华)

    2012年高考作文备考及猜想 麒麟高中语文组:尹洪华 一、备考材料练习1、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

    2014年高考作文三维解读大排行及2015年备考策略

    2014年高考作文三维解读大排行及2015年备考策略2014年高考虽已落下帷幕,为帮助广大考生探究命题规律,高效备战2015年高考,结合上表对2014年18道文题作如下三维解读。 一维解读:......

    高考作文备考作文教程二

    07届作文备考作文教程二 主题:面对话题:想清楚再写 一、 结合下面的文题复习审题有关问题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乐手们在拉琴前,总要轻轻拨动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