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中考议论文训练
议论文阅读
一、整体感知与论点归纳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找准文章论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明确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能够根据需要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考点一:找准中心论点 1.找准中心论点的方法
(1)从内容上看,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且一般是正面的、积极的。
(2)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问句绝对不可能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有“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可见”“由此可见”等词句,结尾有“总之”“综上所述”等词句。
(3)从位置上看,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过渡句(段)、结尾等地方。
①研究标题。议论文的标题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论点型,即题目本身就表明了中心论点;一类是论题型,即标题只表明论述的对象、范围或问题。
②研究开头。议论文的开头有四种形式:A.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B.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中心论点。C.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D.根据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
③研究过渡句(段)。过渡句(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起概括作用,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是中心论点。
④研究结尾。有的议论文的结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2.中心论点与论题、分论点、论据的区别
(1)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要论述的问题,一般是短语或词语;而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一个句子。
(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有力的支撑和证明,本身也可以是论据。
(3)议论文中作者为了能更好地阐明道理,常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抓住文中论据用来证明的问题,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这些话往往能帮助你理解论点。考点二:分析议论文的思路结构 1.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2.论证结构:
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何帆
①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就是一个例子。郭靖憨厚质朴,但懂得用功不辍,也把握得住善恶界限,有这两条,就有了后来的郭大侠。像杨过这样飞扬跳脱、聪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尽挫折、性情大变,估计最终一定是泯然众人矣。
②电脑游戏《金庸群侠传》的情节设计也非常有意思。游戏中的那个“小虾米”除了“野球拳”,什么武功都不会,但他经过长期历练,功力终于达到了最高的第十级,超过“九阳真经”和“降龙十八掌”。这个小小的富有哲学意味的设计让我对这个小游戏一直念念不忘。
③在现实世界的学术圈中,我所看到的也都是这样,聪明者未必最后胜出,知道坚持的才是最后的赢家。聪明 人往往浅尝辄止,而且对聪明人来说,诱惑常常更多,他们在起跑的时候会把别人都甩在后面,但却经常是最早退出比赛的人。
④比学问更复杂的是人生和社会。在社会中生存的最优法则是什么?我相信,这些法则仍然是那些最古老、最简单的道理。比如诚实、勤劳、宽恕、合作。我把电影《阿甘正传》看做是一则寓言。阿甘的智商只有75,几乎属于傻子。他最喜欢说的话是“我妈妈说„„”阿甘的妈妈告诉他在最危险的时候要跑,跑得越快越好。阿甘就这样从越南战场上捡回了一条命,还成了英雄。阿甘的女朋友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她这一代人认为自己聪明到足以对抗社会、颠覆传统,她所做的一切都似乎是在寻找极端的边界:她被大学开除、上《花花公子》杂志、跳脱衣舞、流浪、吸毒、反战。但最后,她碰得头破血流,悄悄地回到阿甘身边,又悄悄地逝去。阿甘和女友的这两条路再次证明: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⑤告诉年轻人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和诚实,很多自以为聪明的年轻人会瞪着狐疑的大眼睛:如果成功的秘诀这样容易,那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吗?因此,他们断定:成功的秘诀一定是一些更加诡秘的东西,比如厚黑学。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走这条路的人还非常非常之多,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会非常非常的少。1.作者笔下的“头脑简单的人”有何特点?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概括。
2.文章第④段从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通过对阿甘与他女朋友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及其结局的对比分析,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归纳。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按照技法,先找出中心句,比如“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告诉年轻人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和诚实”等,然后归纳提炼,挑选出重点词语即可。第2题考查对论点的概括与归纳。要把握论点,先要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关注“复习策略”中提到的论点出现的位置及特点,明确文章的论点就是文章的标题,然后再关注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明确第④段论证论点的角度。【参考答案】1.“头脑简单的人”的特点:才智平平,但诚实、勤劳,懂得坚持。2.人生与社会;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1.(考点一)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考点一)下面句子不属于分论点的是()A.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
B.聪明者未必最后胜出,知道坚持的才是最后的赢家。C.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和诚实。D.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3.(考点二)下面对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2.D 3.C 考点精练
1.总—分—总。
2.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才能,勇敢展示自己的风采。
3.每个人都是有才能的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才能第②段是第③段的前提和基础
4.这段文字应放在第⑤段末尾。因为这段文字论述了才高八斗的姜子牙,几乎用一生的时间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的才能,与第⑤段倡导大家学习毛遂,做自己的伯乐形成对比,并且第⑥段第一句话承接了第⑤段的内容。5.第②段引用罗宾的话,第③段用贾平凹的话和事例,第④段用毛遂自荐的事例,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第⑤段总结③④段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
伯乐就是你自己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才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了众人,他就是自己的伯乐!④战国时赵国的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键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义无反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哀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己埋没,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1.(考点二)请说说本文的结构方式。
★2.(考点一)请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考点二)第②段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_。第②③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哪一段中最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
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5.简要分析②-⑤段的论证过程。
二、论据的理解与运用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支撑论点的材料。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辨析论据类型并理解其作用;能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论据;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文章论点补写论据。考点一: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
(1)事实论据:充当事实论据的事例必须是典型、确凿的事实,也就是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事例。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事实论据的概括:首先,概括出来的论据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再者,注意概括的方法,注意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最后,用语力求简洁;此外,有时按题目要求还须注意字数的限定。
作用:增加论据的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据:支撑论点的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①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道理,同时也可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此时,这个论据同时又具有了论点的作用。②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作用: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道理更加有说服力。考点二:论据的补写
(1)论据要有说服力,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2)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尽可能是人所共知的;(3)必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张冠李戴、瞎编乱造;(4)表述力求简洁流畅,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豪气干云陈鲁民
①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形容豪气高到触碰到云的地步。倘举例说明,那就是荆轲吧,他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其实后边两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更有气势,简言之就是“气贯长虹”。
②做人贵有豪气。③有了豪气,襟怀、志向、胆识就有了立足之地。西汉人陈汤,素有大志,他给皇帝的战报中,汇报了消灭入侵匈奴人数后,加了一句千古名言:“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啥时候想起来都叫人热血沸腾。有了这样豪迈、雄壮、凛然的气势,国家就不可战胜,民族就不会受辱,秦时明月的皎洁,汉时雄关的巍峨,就会代代相传,中华子民就会永享安康。
④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那时,秦桧正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好友劝其不该锋芒太露,担心秦桧报复。张孝祥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告慰古今一切豪放之士。
⑤有了豪气,就有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襟怀与壮志,就有了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 还复来”的潇洒与自信,就有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与不朽,就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从容与决绝„„
⑥豪气与大话有时很难分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是豪气,说了做不到,则为大话。钱钟书在清华放出豪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基本做到了,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值得看的书,扫荡了不止一遍,后来熟悉到哪本书放在哪一架,哪一格都清清楚楚。这,就是豪气。
⑦个人要有豪气,才能活得有声有色;国家民族有豪气,才不被人欺负,领土、领海才不被人蚕食。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的豪气,如同纸上画饼,只是自欺欺人。读南宋时期那些主战派诗人的豪言壮语,常觉心酸和无奈,国家积贫积弱,朝廷昏聩无能,根本没有实力与女真人的虎狼之师抗衡,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史为鉴,我们唯有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奋拼搏,富国强兵,才能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一、研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思路点拨】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及其作用的辨析与概括能力。表格的左边提供了作为论据的事例,表格的右边是所列举事例的作用,要求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全文和表格提示的其他内容来完成,根据提示,找到相关段落的语句,提炼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1)解释什么是豪气干云。(2)张孝祥上疏昭雪岳飞,不怕报复。(3)有力地证明了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
1.(考点一)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2.(考点二)请在第⑤段中的结尾再补充一个论据,来论证该段论点。3.(考点一)文章第⑥段是否离题?请简述理由。
1.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豪气与大话有时很难分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言行一致”。钱钟书说到做到,即是豪气。
2.就有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与志向。3.不离题。第⑥段论述有豪气应言行一致,深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深入)。
小人物身上的“正能量”姚文辉
①“最美司机”生命中最后1分16秒钟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一位网民评论:只有当敬业成了习惯,深入骨髓时,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间爆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
②2012年以来“正能量”这个词很流行,民间热捧,官方也在倡导。“最美司机”吴斌身上爆发出的这种“超乎想象的能量”,就是一种发挥到极致的“正能量”。
③稍加留意不难发现,近一两年以“正能量”感动国人的多是些小人物,除“最美司机”吴斌之外,还有拒收盲人车费的天津的哥马志刚、带着母亲去上班的浙江教师陈斌强【A 】„„这些感人的事例告诉我们,释放“正能量”没有门槛,与职业、身份、地位、财富无关。
④吴斌的故事还告诉我们,能够释放出“正能量”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完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吴斌表现得很勇敢,但吴斌的姐姐事后回忆说,她一直认为弟弟是个弱小的人,很多事情都要她这个姐姐来操办,她没想到关键时刻弟弟表现得像个“真正的男人”。
⑤就人性而言,没有人天生就勇敢,在任何时候、碰到任何事情都能挺身而出,大多数人都是既懦弱又勇敢,有时懦弱,有时勇敢。换言之,每个人身上既有“负能量”,又有“正能量”。如果人人都输送“正能量”,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美好,反之则会显得灰暗。吴斌从姐姐眼中“弱小的人”变成“真正的男人”,这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期待,说明人性中向善的一面是可以被激发的。昊斌的故事中,激发“正能量”的东西叫“敬业”——在危急时刻,吴斌的想法很简单:我是一名司机,在任何情况下我都必须尽最大努力保护乘客的安全,这是我的职责。
⑥今天的社会之所以大力提倡“正能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潜规则盛行、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贪腐严重等,并且这种“负能量”传播速度很快,以至于许多人面对现实有一种无力感,将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归咎于大环境,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愿意在人性方面有所提升。殊不知人人都是“大环境”中的一部分,如果“大环境”总体为“负”,其中很可能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⑦很多人也许会想,世道如此“险恶”,我的“正能量”对改变社会、改变自身境遇能起多大作用? 事实证明,小人物“正能量”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一点儿都不比“大人物”小。6 天津的哥马志刚拒收盲人车费,并表示“我并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这一幕被下一位乘客看见了,该乘客下车 时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并不伟大,我挣钱比您也容易点儿,就希望您继续做好事吧!”——的哥的“正能量”实现了无缝对接;浙江教师陈斌强言传身教,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孝顺的种子——这些种子必将长成参天大树„„
⑧当然,强调激发人性中的“正能量”,并不是要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选择性忽略阴暗面。提倡“正能量”不能代替制度性反思——人性当然有其求善和向上的一面,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同时人性也有往下坠落的极大可能。这就提醒我们,在道德建设上,我们要通过褒扬道德模范激发人性中的“正能量”,但在制度构建上,永远要立足于防范人性中的“负能量”,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个好的制度所能产生的正面效应,要远远超过依靠个人道德自觉所激发的“正能量”。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考点二)请仿照第③段画线句给【A 】处补写一个事例。3.第⑦⑧两段能否调换,为什么? 4.我们都是小人物,也在时刻传递着“正能量”,请说说你在生活中的做法。(一)1.小人物身上也能传递“正能量”。
2.危急时刻单手托举女童10多分钟的广州“托举哥”周冲。
3.不能调换,因为文章的论述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第⑦段侧重从“道德激发”方面论述的,第⑧段是从“制度构建”方面论述的,这样文章论述更全面、更周密、更严谨。
4.示例:给陌生人让座;给同学讲解习题;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主动捡拾垃圾等。
(二)想的要比做的好
萨博
有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找来一些学生,并把他们分成三组进行投篮技巧训练。
他记录下第一组学生第一天的投篮成绩,然后在20天内让他们每天都练习投篮,再把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
对于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做任何练习。
他记录下第三组学生第一天的成绩,然后让他们每天花20分钟在想象中进行投篮;如果投篮不中,他们便在想象中做出相应的纠正。
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的成绩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进球率增加了24%;第三组进球率增加了26%。
由此,他得出结论:行动前进行头脑热身,想清楚要做的每个细节,将思路梳理清楚,然后把它深深铭刻在脑海中,在之后的行动中就会得心应手。
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由此总结出了著名的“布利斯定律”,即用较多的时间为一项工作进行事前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来自古老东方的神秘箴言也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和西方现代行为科学的理论不谋而合,告诉了我们计划的重要性。
事前的计划,可以帮我们对自己的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预见一下我们的设想是否可以实现。同时,在做计划的过程中,也是在梳理自己实现设想的思路和方法,这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宝贵时间,同时减轻压力。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计划,行动起来就必然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低效、混乱,失败也是必然的。所以,只有事前拟定了行动的计划,梳理通畅了做事的步骤,执行起来才会应付自如。乔·吉拉德被称为美国的“销售之王”。但是在刚刚接触推销行业的时候,乔·吉拉德发现自己几乎是一败涂地:他一个月打出了2000多个电话,平均每周至少40个。打电话的数量一多,工作就杂乱起来。他希望找到一个办法,使他的工作井然有序,但却一直没有成功。后来他认识到,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花足够多的时间在事前做好计划。乔·吉拉德把所打的电话记在卡片上,这样的话,每周有四五十张卡片。接下来,根据卡片的内容安排下次的话题、要写的信,再排出日程表,列出周一到周五的工作顺序,这其中包括每天要做的事。
做计划是一项既琐碎又枯燥的工作,往往要花去四五个小时。刚开始时,他总是做到一半就想放弃。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就尝到了甜头,因为做好计划之后,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自此以后,乔·吉拉德不再急着打电话,而是抽出一上午的时间做好工作计划,接下来就是精神饱满、激情飞扬、信心十足地会见客户。
事实也证明了乔·吉拉德的计划极为成功,现在的他,与当初那个手忙脚乱的推销员不可同日而语。他也再次 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确保成功,就必须制订计划。事实证明,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做计划,效果惊人。
正如亨利·杜哈蒂,那位著名的商界大亨所说过的那样:“我只做一件事,思考和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其余的完全可以雇人来做。”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考点一)联系全文,说说文章开头列举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有什么作用。
★3.(考点一、二)文中列举了一句“古老东方的神秘箴言”,来表明计划的重要性,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警句?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本文有些句子语言生动,含义隽永,试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计划,行动起来就必然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低效、混乱,失败也是必然的。
(二)1.有效的计划是提高行动效率的必要前提。
2.引出“有效的计划是提高行动效率的必要前提”的论点,并且这一实验本身就是事实论据,证明了论点;这一现象生动有趣,吸引读者,便于读者理解。
3.示例:“磨刀不误砍柴工”;运用这一俗语,证明“有效的计划是提高行动效率的必要前提”的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做事无计划的人比作无头苍蝇,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做好计划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
三、论证方法与论证语言
议论文主要有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方式。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要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可以说,每一篇议论文都有立论。驳论是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发表、确立自己的看法和主张。通常的驳论有三种方式: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来驳倒对方的论点。(1)理解关键词句含义。关键词句主要有:
①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句: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来理解。②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句:结合文章主旨理解。
③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2)品味议论文语言特点的方法: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逻辑性、生动性等特点。品味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①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上品味。注意被选择词语之间的细微区别,确保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②从限制词语的使用上品味。答题模式是:这个词语表示„„意思,体现了论证语言的严密性。③从语言的逻辑上品味。答题模式是:这个句子有„„的逻辑关系,体现了论证思路的严密性。
④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答题模式是:这个句子用„„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强调了„„观点)。
注意:在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时,不能简单地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等来概括,必须结合具体的内容来分析。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 10 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请谈谈你对下面这个句子的理解。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和把握能力。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第①段举了鲁迅和哈佛大学的事例,所以说是举例论证;其作用,结合上面“复习策略”方格里对各种论证方法作用的答题思路,找到其论证的观点,解答即可。
第2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语言的理解与品析。解答此题时,我们根据上面“复习策略”,选择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然后按照答题模式解答即可。
【参考答案】1.举例论证。以鲁迅和哈佛大学为例,既论证了“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的观点,又引出并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2.示例:这句话以酵母为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优秀的巨大作用,优秀的人才随时随地都会受到欢迎,同时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许多正能量。
1.(考点一)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④⑤段与第⑥段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3.(考点二)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正反对比论证。将“真正优秀的人”和“平庸的人”对环境的依赖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的观点。
2.不能。因为第④⑤段是从主观方面论证优秀的人对优秀的追求,而第⑥段是从客观方面来论述,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论证的,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增强议论文论证的逻辑性,互换后,就违背了论证的逻辑顺序,不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3.巧妙化用诗人北岛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再次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的论点,收束全文,升华主旨。
枚速马迟总相宜
陈鲁民
①人的反应有快慢之分,才智显示也有迟速之别。倘是文人骚客,则体现在写作速度上,有的日成万言,有的则下笔艰涩。一般来说,反应敏捷的肯定要占便宜,每每捷足先登,夸耀于人;反应迟钝的,当时或许会吃亏受窘,被人小觑,但从长远来看倒也未必落于下风。
②说到文思敏捷,人们就会很自然想到曹植的七步成诗,枚皋的出口成章,袁虎的倚马可待,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温庭筠的“八叉手而成八韵”,当然,最叫绝的还是王勃写《滕王阁序》的一气呵成,文不加点,且佳句迭出,字字珠玑,成为千古名篇。
③说到行笔迟缓,卢延让算是一个,他说自己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比他还慢,居然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幸亏他们不靠稿费吃饭,否则早成饿殍了,这当然不无夸张之嫌。还有左思,其父左雍曾很失望地下过结论:“此子才思迟钝,与我幼年时相比差之远矣!”说他慢他还就慢给你看,用十年之功写出近一万字的《三都赋》,平均每年才写一千字,可是慢工出细活,人家这东西一问世就好评如潮,洛阳纸贵。
④杨修与曹操,是一对快慢有别的君臣。两人皆有文才,杨修是文章快手,曹操则下笔持重,从反应速度上来说,杨修也比曹操要快不少。一次,行军路过曹娥碑,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杨修当时就看明白了是“绝妙好辞”之意,曹操则又行军30里才算想清楚。曹惊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不过,杨修虽比曹操敏捷,但最终进入诗文大家行列的还是曹操,看来,“快”不见得就是硬道理。
⑤六世祖慧能与神秀,是两个急缓迥然的师兄弟。他们都是佛门精英,一个是顿悟,以快闻名,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个是渐悟,以慢出彩,主张“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两人各行其是,成为南北二宗,后来都留下不凡业绩。这一快一慢基本上打成平手,慧能似略占上风,但他那种悟道的办法往往曲高和寡,反倒是神秀的笨法子更接地气。
⑥钱钟书与吴宓,则是一疾一钝的师生二人。钱钟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因而舌灿莲花,下笔流畅快捷,吴宓则笨嘴拙舌,虽学贯中西,肚里东西不少,但由于口才欠佳,遇事迟钝,时常被人讥笑,尤其是钱钟书总结的“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流传一时,更使他成为笑柄。当时,看似钱钟书出尽风头,但多年以后,钱终为自己当年的刻薄、逞强悔之莫及,而貌似愚钝的吴宓则愈益赢得后人尊重与景仰。
⑦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因而,做事只争朝夕,为文迅捷高产,是每个作家文人追求的理想目标。但人有脑子快慢之分,笔下工夫有钝捷之别,速度快慢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文章的品质。乾隆皇帝一生写诗四万多首,比《全唐诗》还多,可谓一流快手,但却没有一首流传开来,因多是应酬应景之作,诗评家认为不入流,这样的快又有何意义?
⑧还有时下一些高产作家,日写一两万字,一年出几部长篇,速度确实惊人,可基本上...都成了文字垃圾,少人问津,无声无臭,很快就进入造纸厂的纸浆池。当然,史上也有写得又快又好的,如王勃,但那样的文学天才,几百年才会出一个,可遇而不可求。如果自忖不是那块料,那就宁可慢一点,把文章写扎实,提高含金量,才是务实可行之举。
⑨文无定法,各有其妙,为文快慢也非衡文标准,故而“枚速马迟”,皆有所长。还是扬雄说得好:“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1.选文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论述过程。
★3.(考点一)第⑦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4.(考点二)分析第⑧段加点词语“基本上”的表达效果。(一)1.枚速马迟总相宜(下笔快与下笔慢,皆有所长)。
2.首先提出观点“枚速马迟总相宜”;然后举出文思敏捷、行笔迟缓事例,证明观点;同时列举事实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枚速马迟,皆有所长”的结论。
3.举例论证,具体充分地论证了“笔下工夫有钝捷之别,速度快慢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文章的品质”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基本上”一词指“大部分”,既强调了下笔太快相应地垃圾作品之多,又表明还是有一些是好作品的,并非所有的都是废品。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①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②唐玄奘的寂寞成就了西天取经的事业,徐霞客的寂寞成就了旅行天下的壮举,司马迁的寂寞成就了史家绝唱《史记》,曹雪芹的寂寞成就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寂寞是一首歌,是只有一个人的吟唱;寂寞是一首诗,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独白。
③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甘于寂寞,潜心读书做学问。他不喜欢应酬,也反感客人来访,常以生病为由推辞。他每天呆在书房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真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④钱钟书声名远播,时常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慕名造访。有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给他,表示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想登门拜访。钱先生听后,赶紧说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那位女士深为钱先生的幽默婉拒所折服,只好作罢。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闭门读书做研究的态度,钱先生才写出了《谈艺录》《管锥编》等不朽的学术巨著。
⑤其实,像钱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既能洞悉这个社会,又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喧嚣,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
⑥“芥川奖”是日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获奖者有“登龙门”之称——许多作家都因获此奖而名噪一时。最近一届的“芥川奖”获得者田中慎弥却是个“普通人”,他年纪轻轻,也没有什么高学历,为什么能获得如此级别的文学奖呢? 媒体对他的描述可能给出了答案:“田中慎弥没有手机,也不用电脑。但他却很执著,甚至有些固执,躲在自己世界里,与寂寞相伴,专心读书和写作。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日本文学新的希望。”
⑦田中慎弥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寂寞,埋头写作,终成正果。“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能坐得了冷板凳,自然能静得了心、做得了学问。
⑧我们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平静,只是因为内心浮躁,无法平静,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很“忙碌”。若能守住寂寞,不为外界所干扰,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又怎能做不了学问呢?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考点二)选文第⑦段中,“坐得了冷板凳”的意思是什么? ★3.(考点二)选文第⑧段加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4.选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各有什么特点? 1.寂寞出学问(唯有寂寞出学问)。2.能耐得住寂寞。
3.运用反问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寂寞出学问的论点。
4.所用事实论据选自古今中外,典型丰富;在事实论据的使用上,详略得当。
四、议论文阅读之个性表达
考点:结合文章和自己实际谈启示、看法、感悟等。解答思路:
1.整体感知,把握观点。反复揣摩文章的主旨,这是答题的基础。解答的时候,要弄清题干是要求对文中所涉及的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2.围绕论点,大胆表述。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指向,紧扣文章论点。
3.联系生活,有感而发。整理思路,形成观点,同时联系生活,把自己最有感受,体会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做到不仅有理,而且有据。并且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不可偏激,使内容准确、全面。
4.表达清晰,语言通顺。因为是开放题型,有的同学便信手涂鸦,草草了事。但终因层次不清,意思不明,语言杂糅而功亏一篑。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 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
【思路点拨】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与表达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读懂文章内容,明确文章所讲道理,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看法,也可以是对别人长处和短处的看法,题目很宽泛,答案也很开放,解答时只要扣住观点,联系实际,文通句顺、语言文明得体即可。
【参考答案】可从正确利用他人和自己的长处,避开短处的角度作答;也可从对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应该全面、长远地看的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1.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道出了人生总是存在缺憾,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道理。小明个子不高,学习成绩也不好,常常因此而自卑,作为同学,你该如何开导小明呢?
2.对于人的长短处利用的问题,古来观点不一,结合本文所阐释的观点,阅读下面材料,分析田忌胜利的原因,你会得出一个怎样的观点?
【链接材料】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比了三场比赛后,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1.示例:小明,有句名言说得好:“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我们看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适度把握,在为人处世时扬长避短,相信每个人都会赢得精彩的人生。
2.示例:田忌之所以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长处来对付敌方的短处。田忌用下等马对敌方的上等马,是用自己的短处对敌方的长处,此为败局;然后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对敌方的中等马,用自己的中 等马对敌方的下等马,这是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对敌方的短处,此为胜局,以2∶1胜出。充分说明了田忌从自己的长处着眼,用己之所长,避己之所短。(或是:田忌从自己的长处着眼,用己之所长,攻敌之所短。)(只要观点能成立都可)
品味瑕疵
①我国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谚语,英谚也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之说。由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有缺点,都有瑕疵。如何对待这些瑕疵,却因人而异:有些人斤斤计较,换得的是不满和不快乐,而有些人却学会品味瑕疵,从而收获了很多。
②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最美女神维纳斯,成就其美的,不是无瑕绝伦的美貌,不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而是一双无法修复的手臂。两只残缺的手臂,却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成就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美。月缺是瑕疵,但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一弯如钩的月,却把李煜的国破家亡之恨、孤独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传神,从而写出了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凄清之美。正是瑕疵,酝酿出这些别样的风景。
③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在美国有个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开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名为Bratz,却总是无法超越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9年的芭比。当他为此苦恼时,他那只有7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娃娃脸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对这个脸上有瑕疵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欢了。“你不觉得他跟我很像吗?看他那一脸的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拉里恩得到启发,大胆地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最主要的是她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的Bratz。经过十年的发展,拉里恩用持续市场销量说明了Bratz 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
④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司马迁身受大刑之辱,成为了他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却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奋笔疾书,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很多工作拒绝,但在喜剧方面逐渐显露出了他的优秀之处,从此,一位著名喜剧大师诞生了。正是他的瑕疵成就了他的事业。然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一些运动员在自己事业上升时期,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想方设法回避该有的挑战,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失去了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因此,有时瑕疵虽然使我们的人生不完美,却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⑤尼采说:“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允许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然的大智慧。学会品味瑕疵,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创造奇迹,才会收获更大的成功。1.阅读全文,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下面是对本文的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两句谚语,目的是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会有瑕疵,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瑕疵,从而逐步走向“完人”。
B.用最美女神维纳斯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两只残缺的手臂,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美”这个观点。C.本文采用“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论证结构,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D.第③段的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有瑕疵的玩具,就能超越完美的经典。
3.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你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它的作用。
★4.(考点)我们生活当中也会有“瑕疵”,你肯定有感受。请你举出一例,运用文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学会品味瑕疵,能够收获很多。2.C 3.示例: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司马迁身受大刑之辱后激励自己,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的例子(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工作遭拒绝,最终成为著名喜剧大师),证明了“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真实,更具说服力。
4.示例:贝多芬,这位成名的音乐家,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幸丧失听力,可是,他并没有因这个瑕疵而放弃,他忍住病魔的困扰,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音乐,用心灵创造歌曲,最终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赞歌,贝多芬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举例恰当,运用文中观点合理即可。)
第二篇:2013议论文训练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议论文训练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8分)
不求甚解邓拓
(四)阅读韩青的《沉淀自己的心灵》一文,完成15-17题。(10分)融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 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趟多。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张金刚 然。我们虽然不必提
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于求成,把不该缩短的过程缩短了,甚至想到①融,有形,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浸润着时间的味道,演绎着渗透的传
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什么就想立马得到。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奇。理由。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铤而走险。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②融,无形,是一种情感的交汇,凭借着心灵的沟通,形成了彼此的默
②在这些浮名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人生是多么重要。③生活的圈子,是无数个体在不同领域的交集,让邂逅成为永恒的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首问他:要旨便是“融”。“你想研究什么课题’”他说“《庄子》。”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辩,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生十年冷”。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惑、欲念等。“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这也正是《菜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做……其实这些都是沉淀,因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魅力就是沉淀的结果。⑥台湾作家琼瑶曾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贵。(有删改)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16.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材料】美画歌后惠特尼·休斯顿曾被誉为“美国第一嗓”,后来嗜酒成瘾。由于长期受到酒精的侵蚀,她的嗓子变得沙哑粗糙,甚至发不出声来。酗酒最终断送了她的事业。(1)请根据本文的主要观点,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2分)(2)董老师认为,这则材料也可以用作本文的论据,请你揣摩一下他的意图是什幺。(2分)
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
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
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
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
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
这样读书的。据王粲 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
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
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
开卷有益。(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15.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3分)16.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4分)17.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2分)
④央视2012年《开学第一课》,于丹讲得好:把生鸡蛋、胡萝卜、茶叶分别放在三个锅里煮。第一个锅里,生鸡蛋被煮熟,变得硬邦邦。
生活中有些只固守着自己内心、不肯融合的人,最后变成了孤家寡人,被生活煮硬。第二个锅里,胡萝卜被煮得软塌塌,成了胡萝卜泥。有些人因为没有生命的坚持,被生活煮得没了自己。第三个锅里,茶叶在沸腾中自己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同时它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有些人,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改变了别人。⑤其实,这正是社会、个体间正能量、负能量的较量与融合。社会
并不完美,个人也不是完人,学会适应,彼此融入,才会统一。有时,坚守,并不合时宜,就要尝试接纳和改变;有时,妥协,就会被现实无情地打败和抛弃;最佳,便是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荣,做一片既能释放、传递正能量,又能承受煎熬、历炼,涅槃重生的“茶叶”。这便是做人、处世的通用法则。⑥一直有人在置疑,仅一些模范、英雄能否撑社会善美的天空。我无法回答。但我更希望将他们看作“源头活水”,在其汩汩喷涌、涓涓
流淌间,滋润、浇灌出周边茂盛的花草,融汇、吸纳无数奔流向海的细
流,一起融入浩瀚的湖海。一人、两人、多人,渐渐传递、互融,终可汇成大爱、大德、大义。人与人,融洽和睦,其乐融融。社会,被爱包容,和谐祥和,自会一派融融。
13.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14.第④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15.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每一天都需要坚强 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
①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它不盲目,不狭隘。毛臣 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②放弃,对心理是一种宽松,对心灵是一种滋润,它驱散了乌云,①有人说,判断一个人幸福不幸福,要看他早上睁眼的那一刻,脸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它清扫了心房。有了它,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才
上是否带着微笑。社会呈现出越来越纷繁复杂的态势,我们背负的压力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
会阳光灿烂。
来自四面八方,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坚强。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③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崔琦,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怪人”:远
②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睡到自然醒,有充沛的精力去面时日常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离政治,从不抛头露面,整日浸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贝尔所有的烦琐;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有双休的周末,三五朋友相约过一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如常地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在美国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崔琦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种慢下来的生活,击体验时光的消逝: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让自己的足迹踏遍祖国地,领略无限风光。③但是,每一天我们还是需要坚强。即使在睁眼的刹那间,一百个不情愿起床,我们还得以飞一般的速度刷牙洗脸,过着打仗一样节奏的生活。连续没有休息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躯,眼皮在打架,身体在无声地抗议,而一旦获得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年轻的心又迅速地恢复弹性,一扫消极的情绪,再次投入到风风火火的生活中。④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每个人都有他的压力与无奈。职场上你徘徊不前,心力交瘁;感情上你千回百转,始终遇不见意中人;年复一年付不起一套房子的首付,永远处在缺钱借钱的状态。想要的生活总是在前方,总是差一段距离。⑤可是,即使有一千个理由让我们暗淡消沉,我们也必须一千零一次地选择坚强面对。活着,体会生命里每一次心灵的阵痛和改变,回忆自己的历史和周围环境的历史,来作为现实的参照,从中找到一种安慰;暂时得不到想要的大生活大快乐,但触手可及的小快乐只是等待你的眼睛去发掘。⑥也许有一天突然撤去一种压力,我们会连自己要做什么都搞不清楚,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定力,一直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坚强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的民族的趋势。从奥运会到世博、亚运会,中国也一直以进取来表达坚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在不停地努力付出,一天天让自己过得更好。⑦每一天的坚强,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有力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若我们始终能以包容和柔和的眼光去看待坚强,坚强,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 1年7月上,有删改)14.根据第①段文意,指出“每一天都需要坚强”的两点原因,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15.简述第④段的论述过程。(4分)16.第⑤段划线句形象地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17.最后一段讲述了哪两层意思?请简要概括。(4分)
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划完成。而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也都请秘书代劳。他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
间赶上!
④人的一生很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这时候,放弃就成了一种大智慧。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放弃一些对你而言并不必需的“精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⑤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死死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⑥放弃是一种睿智。尽管你的精力过人、志向远大,但时间不容许
你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所
以,在众多的目标中,我们必须依据现实,有所放弃,有所选择。
⑦如果在放弃之后,烦乱的思绪梳理得分明起来,模糊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摇摆的心变得坚定起来,那么放弃又有什么不好呢? 13.第③自然段举崔琦“电脑盲”的例子,意在阐明什么哲学道理?请
简要分析?(2分)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自然段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共11分)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
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一哪嘴纲,读书更应这样。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
一生一世的事。
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
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
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③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
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2
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
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
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
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
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选自2013年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2分)
15.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16.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
议论文
(四)阅读韩青的《沉淀自己的心灵》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趟多。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于求成,把不该缩短的过程缩短了,甚至想到什么就想立马得到。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铤而走险。
②在这些浮名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人生是多么重要。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首问他:(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不求甚解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
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3)以上两种读书法各有利弊。“求甚解”和 “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在读书过程中应灵活应用,因人因时因书因需而异。(2分,言之有理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8分)
融张金刚
①融,有形,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浸润着时间的味道,演绎着渗透的传奇。
②融,无形,是一种情感的交汇,凭借着心灵的沟通,形成了彼此的默契。
“你想研究什么课题’”他说“《庄子》。”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辩,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生十年冷”。
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惑、欲念等。“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这也正是《菜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做……其实这些都是沉淀,因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魅力就是沉淀的结果。
⑥台湾作家琼瑶曾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贵。(有删改)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我们要沉淀自己的心灵。
16.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举例论证。列举著名学者王叔岷做学问的例子,具体论证了“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人生是多么必要”的观点。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材料】美画歌后惠特尼·休斯顿曾被誉为“美国第一嗓”,后来嗜酒成瘾。由于长期受到酒精的侵蚀,她的嗓子变得沙哑粗糙,甚至发不出声来。酗酒最终断送了她的事业。
(1)请根据本文的主要观点,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2分)(1)美国歌后休斯顿做不到沉淀自己的心灵,不知如何沉淀自己的心灵,放纵自己,贪图享乐,以致最终断送了自己的事业。
(2)董老师认为,这则材料也可以用作本文的论据,请你揣摩一下他的意图是什幺。(2分)
这则材料可以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来论证“我们要沉淀自己的心灵”的论点是正确的。
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15.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3分)
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1分);
然后通过正反对比来 论述好读书的益处(正反对比内容也可以分开论述)(1分);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1分)。
16.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4分)
(1)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虚心的读书态度);
(2)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了觯大意的读书方法)。
17.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3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1分,答出一种即可)。
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读书不求甚解照样能取得成功)。18.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2分)
(1)赞同。一下子想要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读书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并认真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2)不赞同。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求甚解”实际上就是精读,强调的是读懂读透,这也是凄书的一种方法。
③生活的圈子,是无数个体在不同领域的交集,让邂逅成为永恒的要旨便是“融”。
④央视2012年《开学第一课》,于丹讲得好:把生鸡蛋、胡萝卜、茶叶分别放在三个锅里煮。第一个锅里,生鸡蛋被煮熟,变得硬邦邦。生活中有些只固守着自己内心、不肯融合的人,最后变成了孤家寡人,被生活煮硬。第二个锅里,胡萝卜被煮得软塌塌,成了胡萝卜泥。有些人因为没有生命的坚持,被生活煮得没了自己。第三个锅里,茶叶在沸腾中自己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同时它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有些人,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改变了别人。
⑤其实,这正是社会、个体间正能量、负能量的较量与融合。社会并不完美,个人也不是完人,学会适应,彼此融入,才会统一。有时,坚守,并不合时宜,就要尝试接纳和改变;有时,妥协,就会被现实无情地打败和抛弃;最佳,便是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荣,做一片既能释放、传递正能量,又能承受煎熬、历炼,涅槃重生的“茶叶”。这便是做人、处世的通用法则。
⑥一直有人在置疑,仅一些模范、英雄能否撑社会善美的天空。我无法回答。但我更希望将他们看作“源头活水”,在其汩汩喷涌、涓涓流淌间,滋润、浇灌出周边茂盛的花草,融汇、吸纳无数奔流向海的细流,一起融入浩瀚的湖海。一人、两人、多人,渐渐传递、互融,终可汇成大爱、大德、大义。人与人,融洽和睦,其乐融融。社会,被爱包容,和谐祥和,自会一派融融。
13.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只有相互融合,才能共生共荣。(表述完整,意思对即可)
14.第④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写出其中两个即可)。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诠释“融”的含义,并在对照(比较,对比)中突出了传递正能量,彼此融入的必要性
(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15.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作者希望英雄模范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不断释放自己的正能量(1分),带动(影响,辐射)越来越多的人相互接纳,融入社会(1分)
最终达成共生共荣(或人与人融洽和睦,社会和谐祥和)之目的(1分)(得分要点:英雄个人践行——带动他人践行——达成目的。三个阶段各1分,若直接抄句子至段末而不分析得1分)
每一天都需要坚强
毛臣
①有人说,判断一个人幸福不幸福,要看他早上睁眼的那一刻,脸
上是否带着微笑。社会呈现出越来越纷繁复杂的态势,我们背负的压力
来自四面八方,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坚强。②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睡到自然醒,有充沛的精力去面时日常所有的烦琐;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有双休的周末,三五朋友相约过一种慢下来的生活,击体验时光的消逝: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让自己的足迹踏遍祖国地,领略无限风光。
③但是,每一天我们还是需要坚强。即使在睁眼的刹那间,一百个
不情愿起床,我们还得以飞一般的速度刷牙洗脸,过着打仗一样节奏的生活。连续没有休息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躯,眼皮在打架,身体在无声地抗议,而一旦获得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年轻的心又迅速地恢复弹性,一扫消极的情绪,再次投入到风风火火的生活中。
④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每个人都有他的压力与无奈。职场上你徘
徊不前,心力交瘁;感情上你千回百转,始终遇不见意中人;年复一年付不是一
套骨子的首付,永远处在缺钱借钱的状态。想要的生活总是在前方,总是差一段距离。⑤可是,即使有一千个理由让我们暗淡消沉,我们也必须一千零一次地选择坚强面对。活着,体会生命里每一次心灵的阵痛和改变,回
忆自己的历史和周围环境的历史,来作为现实的参照,从中找到一种安
慰;暂时得不到想要的大生活大快乐,但触手可及的小快乐只是等 待你的眼睛去发现掘。
⑥也许有一天突然撤去一种压力,我们会连自己要做什么都搞不清楚,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定力,一直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坚强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的民族的趋势。从奥运会到世博、亚运会,中国也一直以进取来表达坚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在不停地努力付出,一天天让自己过得更好 ⑦每一天的坚强,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有力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若我们始终能以包容和柔和的眼光去看待坚强,坚强,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 1年7月上,有删改)14.根据第①段文意,指出“每一天都需要坚强”的两点原因,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社会纷繁复杂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每点2分)15.简述第④段的论述过程。(4分)
先指出每个人都有压力和无奈,再列举生话中的事例具体论述,最后强
调生活与理想总有距离。(第一、三两层各1分,第二层2分)
16.第⑤段划线句形象地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快乐,我们要善于发现。(每点2分)17.最后一段讲述了哪两层意思?请简要概括。(4分)(4分)每一天的坚强都很重要:坚强是一种生活状态。(每点2分)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①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它不盲目,不狭隘。②放弃,对心理是一种宽松,对心灵是一种滋润,它驱散了乌云,它清扫了心房。有了它,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才
会阳光灿烂。
③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崔琦,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怪人”:远
离政治,从不抛头露面,整日浸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贝尔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如常地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在美国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崔琦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划完成。而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也都请秘书代劳。他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
间赶上!
④人的一生很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这时候,放弃就成了一种大智慧。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放弃一些对你而言并不必需的“精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⑤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死死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⑥放弃是一种睿智。尽管你的精力过人、志向远大,但时间不容许
你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所
以,在众多的目标中,我们必须依据现实,有所放弃,有所选择。
⑦如果在放弃之后,烦乱的思绪梳理得分明起来,模糊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摇摆的心变得坚定起来,那么放弃又有什么不好呢?
13.第③自然段举崔琦“电脑盲”的例子,意在阐明什么哲学道理?请
简要分析?(2分)放弃和获得不是矛盾的,不可调和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放弃丁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
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自然段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的?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3分)
从反面进行论证,用“贪婪”所造成的后果来证明不愿放弃就不能更好获取这个道理,使论证更有力。“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一哪嘴纲,读书更应这样。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
一生一世的事。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
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③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
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
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
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
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或:每一个人不论何时何时地都要读书)。14.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2分)①引出论题或论点;②作(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结构上领起下文。15.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示例一:首先提出读书要抓住眼前的观点,然后从道理和事实两个方面证明观点。
示例二:首先从提出读书要抓住眼前的观点,接着从道理上论证;引用古人的话“马上、枕上、厕上”证明观点,最后举例论证:用谢晋勤奋读书的例子证明观点,最后举阿根廷出版“会生气”的书(或“不能等的书”)的例子证明观点。
16.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运用了道理论证(或“引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或“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的观点)。
1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示例:这两个词语强调了伦敦人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读书的热情像往常一样高,有力地证明了读书不必等到环境宽松时的观点(或:有力地证明了“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的观点)。
第三篇:中考议论文
中考议论文(通用15篇)
中考议论文1
(1)引言
恒心
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目标就可以达到,世上无数的成功者就是明证。
(2)事实论据
爱迪生的恒心
爱见面礼生被世人誉为“发明大王”,他一生为人类提供了约二千项大小发明。他成功的秘廖就是“勤奋”加“恒心”。为了寻找灯泡内的耐热材料,他先后试用了大约六千种纤维材料,最后找到了碳化竹丝。第一盏竹丝灯虽然亮了1200个小时。但他继续不断探索,持之以恒,不断改进,最后发展到钨丝灯,前后花了时间。
他为了把容易腐蚀的硫酸电池改造成镍铁感蓄电池,他从19开始坚持不懈地进行试验,花了时间,进行了近五万次的试验才获成功。
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教诲
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19世纪作家莫泊桑,到30岁时,作的作品却一篇没有发表。他开始丧失信心,不再练习写作,想改行经商。他姐姐批评他缺乏恒心,并建议他去拜访比他年长29岁的福楼拜。
福楼拜当时是享誉文坛的大作家,他和蔼地接待了来访的莫泊桑,把莫泊桑让进书斋,指着自己的作品说:当初我也跟你一样灰心过,动摇过,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恒心。回家后,莫泊桑继续埋头练习,勤作不辍,不久就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羊脂球》,比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了。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部游记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
(3)理论论据
万事从来贵有恒。
谢觉哉
坚持不懈地前进,才能保持荣誉;罢手不干,便会像一套久搁生锈的铠甲,过时的式样,会成为世人揶揄的资料。
[英]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在坏事上的固执在好事上则是持之以恒。
[英]布朗T《一个医生的宗教信仰》
不断去收获,不断去追求,永远学习苦干和等待。
[美]朗费罗《生命颂》
人生有所贵,所贵有始终。
卢仝《感古四首》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古可镂。
《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不要坐着徒自悲伤,就因为鱼儿没有让你钓上;给你的钓钩装上鱼饵,继续努力,不要沮丧。
[美]斯坦顿《继续努力》
伟人们到达高峰不是靠突飞而来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酣睡的认晚不辞辛苦地坚持攀登的。
[美]朗费罗《圣奥古斯丁的梯子》
人生以精神贯注而立,大事以一线到底而成。
黄兴《复刘承烈书》
尊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礼记中庸》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
杨振宁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波斯]萨迪
做学问,做研究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怕失败。摔倒了,爬起来想一想,再前进。
华罗庚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朱熹
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
[法]拉封丹
为学读书,须是耐烦。
朱熹
一个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到成功的。
[英]牛顿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美]爱因斯坦
只要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真理往往藏在事物的深底。
[德]席勒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法]巴斯德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弟,以希望为哨兵。
[美]爱迪生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
[法]罗丹
中考议论文2
一、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①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②开篇点题 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方法: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作用等。
②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A、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③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
④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
⑤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三、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 ……,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
五、议论文的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提出论点。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六、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准确、严密。
常见考点:修饰、限制、强调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七、开放性试题:写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八、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
(三)、说明文阅读
一、明确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事物(说明对象)或事理(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
二、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
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中心句及关键词。
三、理清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A、总―分;B、总―分―总; C、分―总)
四、说明文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五、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六、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中考议论文3
议论文阅读的考查点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找出或概括与论据相关的观点。
2、概括事实论据或为文中某个观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3、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论证结构,弄懂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4、理解关键词句。
5、理解文章内容,从文章的观点、倾向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就文章某一观点或与此相关的某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考点及在中考中所占比例:
议论文一般出现在A卷,常与说明文在同一板块,分年交叉出现,分值在12分左右。
题型:
命题常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近几年,议论文阅读有加深的倾向,文体有选择哲理散文的趋势。一些地区将它作为B卷阅读题。
·基础信息:
1、关于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一般都由论点、论据、论证组成,称为议论文三要素。议论文是一种实用的文体,它的范围很广,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般性的政论文、评论、杂文、演讲稿、读后感、序跋等。
·解题程序
议论文的阅读步骤:
1、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论题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明确文章从哪些方面围绕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的,也就是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3、根据作者的倾向,体会议论文的语言,探究关键句的内涵。
4、联系生活实际或自身经历,多角度思考作者的论题或辩证地看待作者的观点。
一、明确论题,把握论点
应考策略:
1.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是论述的话题,是论述的一个范围。而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了解论题有利于准确把握论点。
2、如何把握文章的论点
(1)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的陈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从肯定的角度陈述。
(2)注意研究标题。议论文的标题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①论点型。即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这类标题直截了当,有利于读者快速、准确的把握全文主旨。②论题型。即标题只点明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讨论的问题或范围,论点则包含在正文论述之中。这类标题留有较大空间,可启发读者思考。③疑问型。题目是问句形式,其答案便是文章的中心论点。④比兴型。即文章标题只表明文章写作的因由或论述的切入点。其好处在于含蓄朦胧,引人入胜,论点则要根据文章内容,深入挖掘其内涵。
(3)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这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在文章中间,往往起到过渡的作用;有时文章标题本身就是全文论点。也有少数议论文在文章中不能直接找到论点,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文章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
3.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对中心论点来说,各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阅读和分析分论点,要注意它们彼此间的关系。
二、论据的理解与运用
应考策略:
1.关于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2.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一般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区分起来比较容易。而引用名人的言论与名人的事例要区分开来,并不那么容易,引用名人的言论来证明论点的是道理论据;引用名人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是事实论据。
3.事实论据的概括
首先,要考虑到该论据证明的论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概括出来的论据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再者,注意概括的方法,注意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最后,用语力求简洁。
4.分析为根据的作用
论据的作用,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或批驳错误的观点。论据的作用分别是:①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事实论据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化)③用事实或道理作对比的论据―――从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使正确的观点(作者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5.论据的补写
补写论据要注意:论据要有说服力,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尽可能人所共知;必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胡乱编造;表述力求简洁流畅。
三、理解论证方法和分析论证结构
应考策略:
1.关于论证
狭义的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2.论证方式与论证方法的区别
论证方式是就议论文总体而言,即一篇议论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是以正面论述为主,还是以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言行为主。也就是说,论证方式可分为两类:立论和驳论。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它和论证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论证方式是指一篇议论文所采用的论证的基本形式。论证方法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3.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 证 方 法
作 用
答 题 模 式
举例论证:就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论点,如是分论点则定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就是用已被人们公认的理论或名言或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道理论证包括引用论证。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填论据)证明了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比论证:就是用正反一时伯仲 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起突出强调正面的作用。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观点。
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能人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注意辨析驳论文的反驳方法的三种方式:①一是反驳论点;②二是反驳论据;③三是反驳论证。不管哪一种方式,最终都是为了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5.分析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①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②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充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③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在论证的过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叫纵式;一种是并列展开的论证结构叫横式。具体来看,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
分析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中考中一般不单独设置试题。
四、品味议论文的语言和个性表达
应考策略:
1.怎样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品味议论文的语言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①准确性。议论文需要通过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来讲清道理,运用语文必须要准确无误。
②概括性。议论文把讲清抽象的道理作为它终极的目的。即使列举事例,也要以理服人,以理取胜,事例必须有概括性,这就要求语言高度简练。
③鲜明性。议论文通过语言表达的观点毫不含糊。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要求什么,不要求什么,要清清楚楚,不能模棱两可。
④生动性。议论文的生动性不在于细致入微的描写,而在于简洁明快的勾画,有时还借助歇后语、俗语、名言和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2.如何答好议论文的个性表达题
①首先要整体感知,把握观点。这是答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弄清题干要求对文中所涉及的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②围绕论点,大胆表述。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则可,也就是说,自己表达观点之后,要有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建议赞成作者的观点,因为作者已经阐述清楚,便于准确严密的解答。
③联系生活,有感而发。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来表达,才能准确严密全面而有深度。
④表达明晰,语言流畅。尽管简短,也要注意选用词语,精巧构思,这样才能不因自己大意而扣分。
中考议论文4
一、道理论据:
1、逆境是检验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也是造就英雄豪杰的先决条件。——箴言
2、逆境也有它的好处,就像丑陋而有毒的蟾蜍,它的头上却顶着一颗珍贵的宝石。——沙士比亚
3、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
二、事实论据: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与命运抗争的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司马迁写《史记》,公元前1,汉朝的史官司马谈在临终时交代自己的儿子司马迁:做史官时,不要忘记自己所要写的史书。司马迁哭着答应了父亲的请求。这就是要写作《史记》。可是,在他着手写《史记》不久,就被牵连进了李陵案件。因为李陵与匈奴打仗,战败后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为生气,司马迁为安慰汉武帝,就说李陵可能是假设降,汉武帝认为李是替李陵说情,就把他设进监狱,并施以严酷的刑罚——腐刑。遭些打击,他曾萌发出自杀的念头,但他想到父亲的遗愿,他含垢忍辱,历经,终于完成了《史记》。
作文:感谢逆境
对大多数人来说,逆境总是令人畏惧的。当逆境到来时,人们总是惶恐地回避它,跨越它,远离它;不敢坦然地接近它,注视它,面对它。
其实我们应该感谢逆境。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人则感恩逆境,方成其大业。
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都经历了逆境的磨砺。张骞出使西域,两次沦落匈奴,忍辱负重,不忘肩头使命,最终开辟丝绸之路;司马迁饱受汉武帝威压,遭受宫刑之屈辱,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史记》;李白遭到宫廷的排挤,权贵的谗害,才迸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痛快淋漓的诗句……缺少逆境,中国就无法出现像鲁迅那样的民族魂;缺少逆境,就不会有女排在奥运会上的反败为胜;缺少逆境,就难以昭示霍金的人格魅力和黑洞理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只有在逆境中,才会使心志得以磨练,使才干得以增长,使生命绽放光芒。
小时候,我们似乎也遭遇过一些不顺,父母的责骂、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讽。这些都令我们难过伤心好一阵。但试想:如果没有父母的责骂,也许我们会因一些不良习惯而影响终生;如果没有老师的批评,或许我们还在错误中沉沦;如果没有同学讥笑,我们就不能感受真挚友情的重要。如今步入青年,再回首,是否应该感谢他们呢?
躲避逆境的朋友,请你静下心来,仔细捉摸他的良苦用心;跨越逆境的朋友,望你放慢脚步,与逆境携手,迈上真正的康庄大道;远离逆境的朋友莫害怕,只要你勇敢面对,你就会感受其别样的滋味。
人的一生要感恩的对象有许多,养育我们成长的父母,教导我们成人的老师,给予我们快乐的朋友等等,然而我们是否想过,来感谢一下磨练我们意志的逆境呢?
中考议论文5
令人紧张的期中考试结束了,考试的失败与成功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可是,当考完最后一门功课时,老师简短的几句话却成了我们心情的晴天霹雳,使一下子松弛下来的我们像打了霜的茄子——蔫儿了!
今年的期中考试题非常简单,但老师说过:“考试题越简单越是会错题连篇。”因此,我们都不敢轻视这次考试。但是,最终简单的考试题把我们征服了,使快速答完题的我们闲下来,并且认为:“这么简单的考试题,一定不会错误百出”有了这个念头,我们便不去仔细检查,而是飞快的游览着卷面,任凭让错题在那里摆着,即使特别显眼,我们也无法发现它,更不会去将它们改一下,就这样我们交了卷儿。
正当我们觉得可以放松一下的时候,老师来到教室里劈头盖脸的告诉我们卷子的一、二、三、四题丢分儿丢得很多,这下我心里也没底了,因为我平时老也写错字,而且还有一个给“高”字加部首组成新字的题不会,平时还不注意留心这种类型题,使这次考试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失误!
唉!考试已经过去,考试的过失也无法弥补了,只能今后注意、并改正。以后,我还会多积累形近字、给字加部首组成新字等类型题。我要多积累错题,分析错题原因,对比正确答案,使我更好掌握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活学活用。
考试题是多变的,我们不但要积累,还要灵活运用,这样我们才能对考试题应对自如。
中考议论文6
议论文答题格式
1.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他证明得分论点,否则些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显浅易懂。
(4)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引用论证: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能吸引读者往下读)
2.论据的作用?(道理论据/事实论据)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他证明得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1)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3)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中心论点的识别:一是看题目,二是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五看论据证明的论点。
5.议论文题目的作用分析:点明论题;交代论题;点明论题由头。
6.议论文题目效果分析:(1)点明文章论述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
(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提出了论点。
7.议论文开头的作用有: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事例/观点)
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论题,同时,故事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题,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8.(1)议论文中记叙的作用?叙述事件,能更好地为议论服务。
(2)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点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主题,起画龙点睛作用。
9.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了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了…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10.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1.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1〉修辞
(1)比喻:把xx比作xx,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华,有力的论述了xx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2)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了力。
(3)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的论点。
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的论点
(4)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5)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xxx观点
〈2〉论证方法:详见……1.论证方法的作用
〈3〉写作手法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以…论证方法为主(注意:要有具体的文句支持)
12.文段结构的作用?
〈1〉(1)引出下文/全文阅读兴趣 (2)总结上文/全文 (3)承上
启下
〈2〉在文章开头:开头通过写…的事例/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过引用……的奇闻趣事~吸引读者往下读,增强议论趣味。
13.论据能否去掉一个?
不能,作者从古今(中外、正反、不同身份)等角度论证的,去掉后不全面,缺乏代表性,使论证不充分严密。
14.论据能否互换?
不能,原因:(1)结构上:与前文某些语句依次照应或有古今中外顺序,互换后结构不严谨。
(2)内容上,此论据是为了证明……的观点,不能证明另一段的观点。
15.议论文中设问的作用?
(1)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有波澜。
(2)在结构上起着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晰。
中考议论文7
道理论据:
1、以诚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术而待。——程颐
2、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富兰克林
3、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智慧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的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4、海瑞为人民请命。明朝的海瑞是为民请命的著名人物。他部冒杀头之险,上书皇帝,指斥皇帝不理政事、放纵贪官污吏。他上书前准备好后事,买了棺材,他诚实的一生因兴利除利弊而遭打击、坐牢、罢官,但从未屈服。他写过《严师教戒》一文,阐述处世做人的看法,他一生也是这样实践的,并受到后代的称颂。
5、彭德怀敢说真话。老一辈革命家彭德怀为人刚正耿直,忠心耿耿。1959年,他因反对“大跃进”的盲目冒进而遭到错误的批判。在蒙受不白之冤时,他仍坚持说真话。一次,他指着茄子秧对侄女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子不说假话。我这个老头子就像小孩子一样不说假话。”朴素的语言,诚实的心,令人仰慕。
中考议论文8
一、理论论据
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明李贽《焚书·荀卿李斯误吴公》
有志者在乎自力。明方孝孺《逊志斋集·答王仲缙》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宋陆九渊《语录下》
自能成羽翼,何别仰云梯。唐王勃《王子安集·观内怀仙》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宋陆九渊《语录下》
求友不如求手。陶行知《一双手》
忧勤而兴,骄佚而怀。《明通鉴》卷四张懋语
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养物而物为我用者,人之力也。《列子仲尼》
面壁十年图破壁。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孔子家语》
自助者方得神助。[古希腊]欧里庇得斯《残篇》
谁仰赖别人的餐桌,常常最后才轮到吃饭。英国谚语
靠别人只能是暂时的,靠自己才是终生的。顷甸谚语
若要一事做得好,就应该自己动手做。[法]拿破仑《格言集》
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挪]易卜生《人民公敌》
我愿独立自主和照自己的意思过生活;凡是我自己需要的,我欣然接受,我不需要的,我就决不希求。[俄]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蒙古谚语
每个人都是自己统帅和主宰。[前苏联]高尔基《不合群的人》
谁要是希望自己好,他就得自己动脑筋,自己关心自己,——别的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他。[俄]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甚至交给某一个两个人,自己一点也不动脑筋,只是相信别人,那太危险了。巴金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法]雨果
从来便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法]饱狄埃
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波兰]居里夫人
二、事实论据
“虎父犬子”现象
三国时的刘备,可算是一代英豪,一生东征南讨,纵横驰骋,从贩鞋织席为生到成为蜀汉皇帝。可他的儿子刘禅却是个错庸荒淫的无能之辈。连诸葛亮这样大智大勇的人都扶不起他,俗称“扶不起的阿斗”。世人曾长叹:虎父何以有此犬子!
三国时另一奇才周瑜,他是东吴名将,足智多谋,在赤壁之战中,用火攻大破曹军,名扬天下。他的儿子周胤,无功受封,自恃其父有功,他荒淫自恣,荒于政事,奸人妻女,后遭流放到庐陵郡。孙权曾指出周胤堕落的原因:“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候将,盖念公瑾以及子胤恃此,酗淫自恣。”
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在国帝王中的佼佼者。可他的14个儿子,无一成器,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禁,两个遭流放,另两个平庸无能,错聩糊涂。
北宋名相寇准,他的子孙依靠祖上的功德,不能自立,不过30年,家道衰落,沦为庶民。
“虎父犬子”现象,说明这样的道理:不求自立自强,一味想依靠祖上的荫庇,是决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莎士比亚离家闯世界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一个富商家庭。13岁时,便离开学校,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6岁离开家庭,外出独自谋生。在伦敦一家剧院门前替看戏的绅士门照看马匹,在剧院打杂,有时给演员们提词或跑跑龙套。此外还在屠宰场当过学徒,帮人家做过书僮,做过乡村教师,当兵,做过律师,任过小官。为了谋生,他漂过英吉利海峡,到过荷兰、意大利。
李在独立谋生的闯荡中,丰富了人生经历,增长了才干。为他后来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一大批著名悲喜剧奠定了基础。
中考议论文9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终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中考议论文10
一、道理论据:
1、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是不必担心不能成材的。——华罗庚
2、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范晔
二、事实论据:
1、王羲之苦练成“书圣”刮目相看头悬梁锥刺股
2、自学成才的高尔基。高尔基小时候是在每天十几小时繁重劳动和鞭打责骂下度过的。但即使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也总是抓住每一分钟空闲时间读书。店老板不许他读书,他千方百计地弄到书,躲到阁楼上、储藏室里阅读。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灯盏照着读书,没有蜡烛,他就把老的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一只罐头盒里,再注入一些灯油,用棉线卷一根灯芯照着读书。在面包房当工人时,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面揉面团,一面读书。有一次,老板走进去看他在读书,想把书拿走扔到火里去,高尔基抓住老板的胳膊愤怒地叫喊:“你敢烧掉那本书!”吼退了老板。监视、威吓没能阻止高尔基读书,反而使他自学的信念更坚定了。
中考议论文11
拉着那个沉重的行李箱,我展开了一场不知何时会结束的旅行……走过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只想找到一座能够将心灵安顿的地方。到那时候,我便会为整个行程画上句号。
天色渐晚,我不由得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在血色的晚霞之中,我隐约看到了一排排屋舍。再往前走一段路,一座普通的城市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嗬,又到了一站,就在这里住下来,体会一下这座城市的情感。”这样想着,我走进了城市。
“远方的客人,您好啊!欢迎您!”一位居民热情地向我打着招呼。
“您好,我是一个旅人,想在这里歇歇脚,附近有经济实惠的旅馆吗?”
“旅馆没有,不过我们这里有很多空房子,专门为远方的客人准备,您想入住,随时恭候。”说完,他便将我带到了一所房子前。
“您就住这一间吧,里面有您需要的生活用品,如果您觉得合适,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我向居民深深道谢后,将行李搬进了房子。房子设计得很简单,里面的陈设也很朴素,整个房间干净整洁,让人一看就觉着舒适。疲惫的我,简单整理了一下个人的物品,便躺在床上,沉沉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悦耳的鸟鸣声将我唤醒。睁开双眼,我发现天已大亮,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房间。伸一个懒腰,旅途的疲劳已然全消。吃了一些早点,我走出了房间,要去看看这座城市的建筑,去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
走在街上,我的心产生了一种归属感。这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有的只是一些简单却又整齐的屋舍;这里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有的只是自然美景的点缀;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嘈杂,有的只是朴素生活的和谐。
漫步在平整的街道上,同每一位热情的居民打招呼;走在公园里,能够感受到阵阵花草的清香;傍晚回来,左邻右舍聚集在一起,有着聊不尽的话题。
在这座城市里,我体会到一种自然之美,体会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更找到了久违的轻松与自由。我发现,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在如水的月下,我问身边的一位老人,这座城市的名字叫什么。他捋捋了苍白的胡须,很自豪地告诉我:“心城。”
心城,心灵之城。我想,我的旅程应该结束了。
中考议论文12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全文的一切论述,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的,明确了中心论点,才能了解作者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寻找或概括中心论点:
(1)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题目,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开头,有的文章在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层论述;中间,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这种情况较少;结尾,有的文章通过论述,在文章结尾处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论点应该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
(3)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是用来阐述观点、为观点服务的,要么是由材料引出观点,要么是观点统率材料。所以,可以由二者的关系归纳概括论点。当然,有的议论文既有中心论点,还有分论点,那么有些材料就有可能是用来阐述分论点的,但所有的分论点都是阐明中心论点的。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驳论
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就是驳论。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
驳论与立论一样,是一种议论和说理的方式。在进行驳论时,应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在一篇文章里,立论和驳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进行驳论,事先必须占有材料,对错误言论进行周密的分析,弄清它的症结所在,集中一点,才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驳论的要领。驳倒了错误的论点,正确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
进行驳论,还要选准角度。如同打仗一样,进攻的角度选得不好,就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
驳论的方法,最基本的仍然是摆事实、讲道理,立论的各种方法都可以在驳论中使用。
驳论的一般方法包括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
驳论点是就文章的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与相关基本原则冲突的部分进行反驳。
驳论据是对文章的支撑--论据进行反驳,既可以直接反驳,也可以通过归纳论据中的谬误的办法反驳。
驳论证是对文章的论证方式进行反驳,针对举例论证可以是找出例子与事实,情理不符的部分,针对排比论证,可以指出
排比中不合理的部分,针对道理论证(马克思主义原理)可以采用哲学知识指出其错误的方法进行反驳。
立论
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换一个角度来说,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立论有时是在破的基础上进行的,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即此意。立论是议论重心,无论写什么样的议论文,都必须立论,驳斥别人的论点也是为了确立自己的论点。
中考议论文13
对于柳我十分的陌生。第一次看到柳树也是近几年,更何况是柳絮了。是的!我从未没有看到过。我只觉得柳树是十分飘扬的洛神。或许是我太夸大了。但是,这些都掩盖不了我对她的喜爱。对她,我有着一种茫然的憧憬。
晏殊诗中有云: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那种意境:院落里,梨花沐浴在如水一般的月光之中;池塘边,阵阵微风吹来,柳絮在空中飞舞。一种古色古香的气质就让杨花对柳絮留恋不舍。
把杨和柳混在一起,就叫做杨柳。春天来了,许多树木还没复苏,杨和柳已经抽青发芽了。杨柳依依、春风杨柳万千条、隔溪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少女腰,诗人们把杨和柳同春光相联,还把它比作春光尚在,柳花乃手自拈来的少女。但诗人们笔下的杨柳只是柳。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史湘云的柳絮因因残而离,春光尚在,柳花乃手自拈来,可谓佳品。但是,我似乎不喜爱柳絮因因残而离,毕竟过于伤感,无情。
忽想林黛玉的《唐多令》寄寓着她对自己不幸的身世的深切哀愁,而且也有着那种预感到爱情理想行将破灭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让无数的学者感慨万分啊!
那日,去罢!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柳絮泉。那里周围多柳树,阳春三月,泉花与柳絮共舞,甚是迷人。泉中气泡翻飞,银光闪闪,泉花串串,常年泉沫纷繁,如絮飞舞。
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但雍裕之的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这是我最为欣赏的一首诗了。
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那怕是和煦的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它的这种性状是很难描述的。他形容地是惟妙惟肖,短短十个字就将柳絮的特征给具体地描绘的淋漓尽致。
中考议论文14
人,以年龄的增长,步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树木花草,以新的生长姿态,迎接春天的到来。做为加美学校初中部的同学们,也以不同于上学期的新的精神风貌回到学校,为新的成长播撒希望的种子,期待七月金秋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生长由春始,只有春天的美好谋划与精心播种,才会有秋天金色的收获与满怀的兴奋。
初一的时候上生物课,老师给我们讲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下课时,老师给每一位同学10颗麦子,让我们自己回家去种,观察种子从播种到发芽,再到破土而出,舒展绿叶的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回到家里,爸爸给我找了一个玻璃器皿,放上沙子,和我一起把麦子种下去,摆在窗台阳光充足的地方,并嘱咐我经常浇水,保持沙子的湿度,好让种子及时发芽。
从那天起,我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麦子发芽了没有。一周以后的一天,突然发现平整的沙子上有了一个个小小的突起,很惊奇,很激动,麦子终于发芽了!我数了数,有8个小突起,爸爸说有的种子发芽慢,让我别着急。又过了几天,一颗颗嫩绿的小芽破土而出,小小的玻璃器皿里顿时有了绿色,数一数,还是8颗,另外两颗种子怎么没有发芽?问其他同学种子的情况,有的全发芽了,有的也有几颗没有发芽,再等等。后来8颗发芽的种子长成了小麦苗,5厘米、10厘米,绿叶舒展,看着很高兴,好像干成了一件大事情一样。我把那两颗没有发芽的种子挖出来看看,大家猜猜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应当能够猜到了,两颗种子因长期浸在湿漉漉的沙子里,已经泡涨烂掉了,永远也不可能发芽,长成麦苗了。
我想不通这个问题,就拿着我种的麦苗去问生物老师:一样的沙土,一样的水分,一样的阳光,一样的关心,为什么这两颗种子就没有发芽呢?老师告诉我,种子的生长条件很好,不能发芽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颗“死”种子,不会发芽,所以它不能成长为麦子。
一颗小小麦子不发芽,并不会产生灾荒,也不会有人饿死。但一个人如果不会发芽,不会成长,就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灾难,会让所有关心你、爱护你的人在痛苦中生活,并备受心灵上的折磨。
中考议论文1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尼采曾经指出:“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的土壤。”可见,母语是教育的基础。
②母语决定了人的基本能力。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③母语反映了人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精神生活的严肃态度。因此,母语学习有助于形成严肃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
④母语能体现人的基本素养。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解用词和句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休养,因为修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⑤尼采说: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各民族都拥有优秀的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唯有从经典作品中去汲取养分,方能形成对母语的“高贵热情”。所以,我提倡,在各种媒体语言充斥耳目的今天,我们依然要让本民族的经典作品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
小题1:第④段的“不修边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④段的论证结构是______________式。(6分)
小题4:下面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放在本文第②段更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
A、著名翻译家资中筠女士虽然在英语方面造诣极高,却坚持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你的中文学到什么程度,用中文掌握了多少 知识,就决定了你思维的复杂程度和文化程度。”
B、国学大师钱穆说:“读十个字的中国诗,胜似读西方的一部哲学书。”
(1)________段更合适。
(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不讲究用词和句法的正确,不讲究文风的端正。(用词和句法不正确,文风不端正)(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小题2:对比论证有力论证了“母语反映了人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的观点
小题3:母语是教育的基础并列
小题4:(1)A
(2)【材料概括2分(各1分),本段观点1分,契合性分析1分】
例:A段文字写的是资中筠女士认为中文的学习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复杂程度和文化程度(1分),与该段论述的“母语决定了人的基本能力”观点一致(1分)。B段文字钱穆的话体现了中文(中国诗)的内涵十分丰富(或:中文比西文好)(1分),与该段论述的观点不一致(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词语意思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其语言环境,才能准确解释。
小题2:
试题分析: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对比论证,④比喻论证,⑤归纳论证,⑥演绎论证⑦类比论证,⑧因果论证,⑨引用论证。划线句子把对文字不同态度的两种人进行了对比,用的是对比论证。其作用要联系本段的分论点来分析。
小题3:
试题分析:找议论文论点,方法有三:1、审清题目 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题目不是却提供了线索;2、找中心句在开头或结尾作者对所论问题表明态度的语句;3、提炼归纳 弄清作者对论题的态度,在据此概括,也可以有几个分论点加以汇聚,以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出来。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第
①段,找出第②-④段的中心句,可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式。
小题4:
试题分析:解此题应先概括材料的内容,找出第②段的分论点,然后分析一下哪段文字与论点关系密切。
第四篇:中考议论文
中考议论文1
人生是一次登山,沿途有擦肩而过的荆棘刺痛,有粗砺的山岩的拌脚,但这一切均无损于山的光明磊落,山的坦荡忠诚。
人们常常抱怨登山道路的坎坷,登山路途的遥远,害怕山中的荆棘和山岩。弱者在山的前面俯首臣服,不敢上前;强者不畏艰难险阻,涉水翻山。在翻越了大山之后,他发现:原来成功在山后。
山险固然可怕,山路固然难走。但人们同时也应想到:登山道路周围的景色是何等之秀美,有青松翠竹的美景,有极目远望的无限风光,有鸟儿婉转的歌唱声,有泉水叮咚的悦耳声——居里夫人在实验室中,在提炼镭的艰苦过程中,她并不感到痛苦,而是觉得乐在其中,她乐此不疲,在不断的攀登之后,终于第一个提炼出镭元素,为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此她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山。为什么不把山看作是磨练自己的工具呢?一路登山,一路欣赏美景,一路磨练自己。待翻越了大山,成功也就在你的前面了。
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是一座座的山,要想取得成功,你就必须不怕坎坷曲折,不惧山高路远,努力拼搏,战胜困难。也许你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也许你会感到精疲力尽,也许你心中会升起后退的念头,但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应该认识到成功就在困难的后面,只要你鼓起风帆,坚持到底,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成功,永远在山的后面,牵引着人一生不息的脚步,风霜雪雨,一路踉呛赶去。只有走过一生泥泞的道路,才能摘到芬芳艳丽的成功之花。
中考议论文2
何必留恋与他人的世界,自己创造的,会更美!
——题记
曾几何时,天真的我们都沉醉于他人的欢乐中,却不知发自内心深处的欢乐会是如此刻骨铭心。
曾几何时,懵懂的我们都留恋于他人的世界前,却不懂那些自己用黑白的米线勾勒出的空间会是一道亮丽的世界线。
以前的我们很天真,以前的我们很懵懂。以前的我们总是站在他人五彩斑斓的世界前慨叹别人所拥有;以前的我们总是站在他人的欢乐前羡慕别人的快乐。然而,我们总是在不可避免的长大。无数次的成长告诉我们:活在他人的世界里,自己便会永远停滞不前。日子总是接踵而至,太阳每天都会跃出海平面,阳光总会不厌其烦的穿透无法模拟的空间,一切不会因我们而有所改变。经历了无数次的成长的我们明白:自己创造的世界,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空间,哪怕微小的像一粒尘埃,它也会是最没的!
因此,用双手搭起一片蓝天,单调的黑白勾勒出的世界也会别有韵味。何必追求红红绿绿的华美,清新唯美的线条也是我的一片世界。何必留恋于他人的世界,自己创造的最美。用白色描绘出海平面,用黑色勾勒出天空的轮廓,用黑白交错圆阳光的梦想,为自己插上一双翅膀去飞翔。
当太阳跃出海平面,阳光穿透无法模拟的空间来照亮我的世界,漫漫人生路便有了我走过的痕迹,世界便留下了我成长过的足迹——一个黑白的小空间。单调的小空间也需要用双手去编织,用梦想去勾勒,单调的小空间也是曾经努力过的见证,它与那些华美的世界是等值的——因为它们同是努力的结晶……
斑驳的石板桥落下的碎碎阳光,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或许我们曾经踏过的路上会有无数个世界线,然而那个我曾经勾勒出的小世界也会是其中的一份子,或许也会有人驻足于前慨叹!因此,再单调的世界也是一道亮丽的世界线!
当太阳再次跃出海平面,阳光再次穿透无法模拟的空间,我们整理行装,背起行囊,自信的扬帆起航,对着阳光给自己一个smile:“这里有我的世界,世界这边独好!”
中考议论文3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奋斗。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人们为了成功不断努力着,不停地奋斗着。成功是奋斗的结果,奋斗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所以,重要的是奋斗。
诚然,谁都不否认,人们努力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获得成功,在自己人生的书页上抹上辉煌的一笔,那怕是经历多次的失败。可是在我看来,这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奋斗过程不也是很有意义,很辉煌的吗?成功的喜悦难以用语言表达,奋斗的意义则更值得回味。居里夫人曾把诺贝尔奖章给女儿当玩具,友人惊问其故,她说:“我把奖章给她当玩具就是让她明白,不仅仅为了荣誉而奋斗。”多好的回答!居里夫人奋斗了一生,得到许多荣誉。她成功了,而她留给后人的不仅是成功的荣誉,更主要的是这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精神不正体现在她的奋斗历程吗?
有许多人经过努力奋斗,像居里夫人那样,取得了成功,这是十分可喜可贺的。他们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鲜花和掌声。也有许多人,他们也奋斗了,甚至他们的路比成功者的还艰辛,可是成功却与他无缘,或者没能看到成功。这时,我们能说“这是个失败者”吗?当然不能!他同样是成功者!他在奋斗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他同样也应该拥有鲜花和掌声。不然为什么马拉松赛跑中即使是最后一位坚持到终点的运动员,人们还要为他鼓掌呢。
相反,一心要成功,却忽视奋斗的艰辛,这样的人是决不会成功的。取得了一次成功便固步自封,不再继续奋斗,他便会落伍,沦为失败者。还有,如果跌倒了一次便从此一蹶不振,不敢坚持奋斗的人,必然是一个与成功无缘的人。
真正的成功者总是敢于战胜自我、不断进取的人。他们成功后会躺自在荣誉的光环里,反而不断地寻求更高的目标,并为此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必须指出,奋斗者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应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唯有这样的奋斗才是富有价值的。
我们六年级学生正在攀登知识高峰。我们应当把每个成绩看做再次前进的起点,把每一次失败看作一副良药。在永不停息的奋斗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我们需要成功,我们也无法逃避失败,而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唯有奋斗才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财富和主题!
中考议论文4
1、分清论点和论题。
① 论点:观点、主张。如反对自由主义。
② 论题:论述的问题。如论自由主义。
2、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①标题,例《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②开头,例《谈骨气》、《怀疑与学问》
(指示型): ③文中,例《想和做》、《发问的精神》
④结尾,例《哨子》、《论求知》
(蕴含型):归纳段意、层意,概括。
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1)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2)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例: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目的)
分论点二: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态度)
分论点三: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意志)
考试中常见题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②归纳和找出文章的论点或是中心论点
4、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
文章的论点一般是非常精练的语言,明确地表达作者的看法和主张,一般不用比喻句,很少用反问句式,不会用设问、疑问等句式。
5、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6、辨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基本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名言/谚语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来证明论点。
常用方法: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考试题型:
①判断某段、某句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②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③围绕某个论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7、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增强论证的趣味性。
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比论证: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比喻论证: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较……,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8、论据的作用:(不管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作用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
常见的考题形式:
①概括论据的内容。
②补充和论点内容一致的论据。(A、要掌握比较全面全面的论据,B、思考这个论据是否符合这个论点。)
③判断某一个段落和句子是属于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④论据的作用。
9、补写论据。
①补写的论据要能证明观点,即论点与论据一致。
答题时先要把握段落论述的中心,再看段中例举的事例,把握好观点和论据后,要迅速地选择与段落论据相同或相似的事例,从而确保论点与论据一致。
②补写论据的内容要典型、真实、准确。
补写的论据一定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还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例。
③补写论据的语言要简明、概括、连贯。
选准论据后最重要的是用简明、概括、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最简便的方法是:看文中例证的句式进行仿写。
中考议论文5
【考点透视】
议论文是表明观点、阐明道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的一般考点有:(1)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寻找论点,弄清论点与论题的区别;(3)辨识理解论证方法;(4)理清议论结构;(5)把握文意、层意、段意;(6)理解论据选择的技巧;(7)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8)体会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9)理解中心句、支撑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0)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作者的观点及写作意图;(11)为观点寻找或补充论据;(12)立论与驳论的区别等。
【技法指津】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特点。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只有把握住议论的这些特点,在阅读时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读。
一、把握论点。
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还有的文章,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
二、弄清论据。
阅读议论文,在抓住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文中是用哪些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革命导师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此外,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也属于道理论据。
三、搞清论证方法及论证方式。
搞清论证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心论点。要搞清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其次,还要明确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即立论和驳论。立论就是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通过反对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在驳论文中,用到的论证方法还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及归谬法等。
四、理清议论文的结构。
阅读议论文,必须理清议论文的结构。立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也就是引论、本论和结论。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出错误论点、分析错误论点的实质及危害、得出正确的观点。
五、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由于议论文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因而它的语言往往有鲜明的个性,或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或剖析事理一针见血,或讽刺社会不良风气毫不留情。除了严密的逻辑性外,遣词造句也是颇费心机的,我们在阅读时要细心体会。
【特别提醒】
考查议论文的阅读,一般也是从论题论点的提炼、论据的归纳概括、论证方法的使用、议论结构的梳理、议论文语言的品味等方面来考查。由于议论文的论点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来,因此寻找和归纳论点往往有一定难度。论证方法的判别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当几种论证方法同时使用时,不要有所疏漏。议论文结构的梳理也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注意辨识它的结构形式。议论文的语言不像记叙文那样含蓄,因而理解上的难度要小一点。但议论文为了论证的严密,语言很有分寸感,有时正面说了,反面也说,要能辨清主要方面,不要主次不分。
1、整体感知,把握论点,理清结构。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表明自己对某问题或某事物的看法、见解和主张。注意论点与论题的关系,论题是作者论述的话题,是文章所要论述的问题和对象、范围等,而论点是对这一论题的主张和看法。
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文章的开头。文章在开头就直接摆出论点,再直接论述或分几个分论点来论述,最后再总结。这样的结构属于总分总式结构。有时是先举事例,再由事例得出论点,再进一步论述。二是论点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文章前本半部分论述问题的一个方面。后半部分论述问题的另一方面。在中间用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综合表明作者的观点,这个过渡的句子就是中心论点。这样的结构多半是并列式,但如果后面的论述更深一层,则就是递进式。三是在文章的结尾。在文章的开头只提出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在文章中间提出了一些分论点,在文章结尾再总结,提出中心论点。这样的结构属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分论点表达的意思是逐层加深的,其结构属于逐层深入递进式结构。有的文章没有用一句话摆出中心论点,那就需要认真分析文章讲了几层意思,然后再把这几层意思加以归纳概括。
文章的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一般不用比喻句,很少用否定句式、反问句式,不会用设问、疑问等句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2、论据的归纳概括
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议论结构的梳理
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即考论证过程)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4、常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较,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5、议论文语言的品味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中考议论文6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知不觉,中考已经悄然而至。
中考——如血一般的“战场”,充满竞争与挑战。在这个夏季的六月里,我们打马而过,有的人一马当先,却难料最后会“马失前蹄’”,那时便欲哭无泪了,因为中考,说它是最没人情味的地方,一点也不为过。另外有的人,或许说是极少数的人,便可以通过那窄窄的道,最后“马到功成”,集老师不绝的表扬、同学欣羡的目光、父母丰厚的奖励于一身,可谓是“凤过无限”啊。两种结局便也喻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这便是中考被称为人生一大转折点的原因。
我有一邻居,是上一届的,可以说是中考的过来人了。他平时成绩突出,学习勤勤恳恳,是专属老师眼里的“好苗子”这一类的,不料中考却名落孙山,使他哭笑不得的是距离一级达标学校0.5分,这0.5分就像是雪上加霜,使其已悲甚悲。还有一邻居,平时学习一般,每每看他回家都是寸书不带、空空如也,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属于‘临时抱佛脚’这一类的,出乎意料的是中考却榜上有名,转身就踏进了一级学校的大门。
当然了,临时抱佛脚终究是行不通的,那只能算是侥幸,算不得什么真本事。正如莎士比亚说的:“每一道闪耀的光环下,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不错的,只有不断努力并付出坚持不懈的追求,才能成功,才能到达彼岸,但现实就是现实,无奈的更像莎翁笔下的悲剧,而中考便是悲剧上演的舞台,偶的一两个喜剧,也是少之又少。
俗话说:读一所好的高中就等于一脚踏进了大学。此话虽有些夸张,但的确的,这就是中国的“特色教育”。中考迫近,愈感时间流逝之快,我将努力温书、备战,充满信心地走进考场,昂首挺胸地走出。
持一种心态:静如水,半生苦寻,为圆梦……寻梦、撑一支长篙,而这只长篙就是心态,正如一句名言说的:我是准备好了来打仗的,而且是来打胜仗的。
中考议论文7
1悬念式开头
也称倒装式开头或直接切入式开头。即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例:以“空间”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开头)
“李轶凡自杀了!”“不会吧,他平时那么听话,学习成绩又是这么好,怎么可能呢?”“是呀。他的爸爸妈妈是那么地关心他……”
接着作者追叙了李轶凡自杀的原因及经过,从而表现像李轶凡那样的学生们对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的渴望。
例:“人生之桥”为题的作文开头:
楚子涵狠狠地踢了一下桥栏。
已经是离家出走的第三天了,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这座桥上,口袋里的几块零钱早已花光了,饥肠辘辘的他无力地坐在桥上。
(接着作者交待了楚子涵离家出走的原因,叙述了在桥上与一位老人的交谈,写出从中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2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又如:学生习作《生活需要笑声》开头:“笑一笑,十年少”,生活需要欢乐,生活需要笑声……
两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3景物描写开头法
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
如:“山,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里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边疆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又如:《金黄的大斗笠》中开头:“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此处写景暗示有雨将至,为下文送伞作了很好的铺垫。
4诗词、歌词、格言等引用开头法
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歌词、格言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
如:《人生需要挫折》开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
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5抒情式开头法
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抒情过程中,也常常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如:《春》一文开头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头就运用反复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又如:《我爱秋天》开头:“一年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绿满枝头,秋的丰盈充实,冬的银装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画卷,但我更钟情于秋天”,这样开头既写出四季特点,又巧妙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怀。
6设问法
作文开头,提出疑问,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好奇心理,以致于急切地读下文。
如:《秋魂》中秋味篇开头:“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秋色篇中开头:“秋是什么颜色?”
7诗意式开头法
也称整句式开头,即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开头,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或点题、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例如,《轻轻落地的一滴水》的开头:“一滴水轻轻落地,是森林中叶片上滚下的露珠,还是峭壁岩石间的清流?是云的哭泣还是雾的叹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喜欢小桥流水的温馨,还是大漠孤烟的雄浑?你偏爱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还是热烈浪漫的南国风情?我想,答案也是因人而异的。”
再如《回家》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再比如《感谢“挫折”》:“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议论抒情相结合,并开篇点题。
中考议论文8
微笑的魅力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她是以自信架起的希望灯塔,是弱小者手心的一片爱的阳光,是乞食者心中的一块甜美的奶酪,是冷淡者融化冰山的熊熊烈火。无论你是经受着风吹雨打,还是沐浴着阳光雨露;无论你是已攀上了顶峰,还是被困于巨谷深渊,生命的微笑都能感化潮湿的心情,抹去不悦的色彩。
还记得海伦凯勒吗?当她的生命在黑暗里碰壁时,正是沙莉文老师那微微的一笑,使她感悟到了阳光般的温暖。她说:“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到了鲜花和叶子,我意识到春天来临了。”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神奇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日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背地里大肆抨击卡耐基,当卡耐基站在人群中听到他高谈阔论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使得宴会主人非常尴尬,而卡耐基却安祥地站在那里,脸上挂着微笑,等到抨击他的人发现他的时候,那人感到非常难堪,正想从人丛中钻出去,卡耐基的脸上依然堆着笑容,走上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完全没有听见他讲自己的坏话一样。后来,此人成为了卡耐基的好朋友。正如雨果所说:“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微笑不仅能让人驱走心灵的阴霾,还会让人变得友善。有一次,一位窘困不堪的乞食者将手伸到了屠格涅夫面前,但屠格涅夫找遍身上的每一个角落,什么也没有。于是他紧紧握住乞者的手,微笑地说:“兄弟,很抱歉,今天我忘记带了。”乞者眼里荡漾着异样的光芒,感动地说:“这个手心,这个微笑,就是周济!”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管失败还是痛苦,我们如果能快乐地笑一笑,高歌生活多么好,蓝天白云多么美,那我们就会获得微笑的幸福,甚至能拥有金灿灿的硕果。朋友,快快亮出你的笑容吧!
中考议论文9
近年来,部分中考作文题对文体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如湖南长沙中考作文题“送他人一朵花”和“你的_____,让我记住了你”就明确要求“文体限于记叙文或议论文”,广西桂林中考作文题也指出“请以‘误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实际上进入高中后,议论文更是写作训练的重点,所以掌握议论文写作的技巧,意义也是相当深远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应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这里的“简单”和“有理有据”只是基本要求,要想让议论文在众多作文卷中脱颖而出,一是平时要积累论据素材,二是留意社会、生活、成长中的事件或问题,作发散思维并尝试证明,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想深度,三是要掌握议论文实用的论证技巧和谋篇布局的办法。
那么,中考满分议论文具有哪些特征呢?我们又如何打造高分议论文呢?
特征一:论点鲜明
论点应是一句明确无误的判断句,要意蕴精警、态度鲜明、表达清楚,在紧扣作文题的前提下,做到思想正确、情趣健康、格调明朗,力避“片面”“偏激”“消极颓废”“庸俗无聊”的倾向。例如下面的开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礼贤下士,以诚相待,仿效“周公吐哺”,才换得“天下归心”。人与人之间,要拥有一份真正的、牢固的感情,就必须以心相交,以诚相待。
(湖南娄底中考满分作文《回报》)
考生先用曹操的例子,并引用其《短歌行》的诗句来加以证明,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与人之间,要拥有一份真正的、牢固的感情,就必须以心相交,以诚相待”。这说明以诚相待才能以心换心,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头旗帜鲜明、论述有力,紧扣了题目“回报”。
实施策略
1.如果题目可以自拟,那就拟一则醒目的论点型标题。
2.构思一个简洁有力的开头。简洁产生力度,简洁产生美感。中考作文在几百字的篇幅内要阐明道理,让人一目了然,就必须“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立论文简洁有力的开头方法有开门见山法、设置疑问法、征引名言法、以物喻理法、树立耙子法、出示现象法等等几种。
3.如果是驳论文,应先树立靶子,摆出要批驳的错误观点、不良现象,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驳论。
特征二:论据精当
这里的“精”是“精心”,“当”是“精当”。写作议论文一定要精心选择并使用精当、典型、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还要注意论据的详与略。如下例:
在我心里,古今中外的每一位偶像,都为我点燃了生命的激情。迷茫时,想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就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失败时,读到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就看到了那一线曙光;消沉时,读到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又萌发了雄心壮志……
(山东德州中考满分作文《偶像——人生的助跑线》)
该考生先将分论点之一放在本段开头,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然后紧扣偶像点燃“生命的激情”,依次引用了李白、刘禹锡、的诗句,句型一致,形成排比,增强了诗情画意,语言铿锵有力,催人奋进,正切合了题目“偶像——人生的助跑线”。实际上,在运用事实论据时,除这样以多取胜外,也可以只精选少量的素材,细述深挖,来为论点服务。
实施策略
1.平时注意积累论据并尝试多角度思维分解。
2.合理安排论据之间的顺序。
3.选择和使用论据要注意:一是论据与论点要一致;二是论据要准确可信;三是论据要典型,有代表性和新鲜感;四是对道理论据应当进行分析、解剖、提炼和升华:五是论据要精练,特别是事实论据应具简练性和针对性,使用时可以在摆出论点或分论点后以事实证明,也可以先摆事实,后归纳出论点或分论点。
特征三:逻辑严密
论述过程的起承转合、条理分明、结构严谨、论述全面是让人心悦诚服的关键。如《我能行》,第一段引述心理学上“罗森塔尔效应”的例子,得出“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的分论点,第二段直接摆出“人只有相信自己行,才能表现出行的地方来”的分论点,并用“驰骋世界乒坛的邓亚萍”的例子加以证明,第三段举世界级著名残疾演讲大师约翰?库缇斯的例子证明“我能行”,第四段从反面说明有些人因为过于“谦虚”而与机会错过的情况。这种层层深入、正反结合的论证已很完整,最后一段话又令人鼓舞:
朋友们,把“我能行”作为自己的誓言吧,但切记,这个“行”不仅仅是能干的行,还是行动的“行”。
作者告诉我们,只要相信“我能行”并且付出行动,我就“一定行”!这样巧妙的补笔之后文章可谓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实施策略
精心选择并安排严谨合理、新颖清爽的结构:
1.总分总式(含并列式)
起笔开门见山,紧扣题目或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并列的分论点分层论证,最后照应开头或篇末点题。另有总分(演绎)、分总(归纳)两种变式。如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努力做好你自己》:①努力做好自己,你就是智者。(中心论点)②做好自己,是对生命的一种超越。(分论点一)③做好自己,并不是一意孤行、孤芳自赏,而是正确认识自己后的自信。(分论点二)④朋友,努力做好你自己,这便是对生命最精彩的诠释。 (回扣并深化中心论点)
2.对比式
把两种现象(或意见)加以对比,或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如《杰出与平庸》一文的结构:①先依次列举名人事例:拿破仑带百万法军纵横欧罗巴大陆时无人在乎他1.62rn的身高(对比一);贝多芬谱出《第九交响曲》时没人还会关心他失聪的双耳(对比二); 弗莱明钻研出青霉素时,没人在乎他还是个农民(对比三);朱元璋铸起大明江山时没人会说他当过和尚(对比四)。归纳:把优点发挥到极致就能掩盖住自己的缺点,才能从平庸走向杰出。②再依次列举动物界事实:羚羊用矫健的四肢弥补牙齿的拙笨;利隼用双翅弥补嗓音的喑哑;箭鱼发挥游刃有余的速度而不寄托于铠甲般的鱼鳞。归纳:同木桶理论不同,决定一棵树高低的,不是最低的枝丫,而是最高的那一枝。③杰出是竭尽所能使优更优,平庸在于一生使劣不劣(从对比中归纳出中心论点)。
3.递进式
各层论证层层-深入,不能随意变更。或由现象说到本质,或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或从“是什么(提出问题)”说到“为什么(分析问题)”,再说到“怎么样(解决问题)”。如广西桂林中考满分作文《误解》就采用了典型的论证三段论。①提出问题:误,错也:会,即理解。误会,就是错误的理解。纵是智者,也难免有“千虑一失”之时,更何况众人呢?误会之生,实属正常。(“误会”是什么)②分析问题:误会已成,隔阂既生,那么怎样才能打破隔阂,化干戈为玉帛呢?然后分析误会产生的三个原因。(“误会”为什么会发生)③解决问题:以明察秋毫之眼洞悉他人的心灵世界,以冷静、理智之心压制心中冲动之火,误会之种子就无可萌发;以旷达之胸怀包容世间万物,误会之毒便可彻底清除。若是,心灵之泉即可永远清澈明净,人生之路自是永无误会之恨。
中考议论文10
一、道理论据:
1、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了。——高尔基
2、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爱因斯坦
3、人类的整个发展直接取决于科学的发展,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谁就阻碍了人类的发展。——费杀特
二、事实论据:
1、一条线值1万美元。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电视出了故障,可怎么也找不到毛病在哪儿。只好请来了当时侨居美国的德国著名机电专家斯坦门茨。他仔细检查以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的某外划一道线,对公司经理说:“打开电机,把做记号的线匝减少16匝。”人们照办后,毛病果然解决了。经理问他酬金,斯坦门茨索价一万美元,不少人议论纷纷,斯坦门茨开列清单:画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值9999美元。福特公司不但照价付酬,还重金聘用了斯坦门茨。
2、科学家的价值美国一位将军是这样评价著名的德国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这样的科学家,足以比得上德国十个师的军队。”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微生物的奠基人,赫胥黎对他的发现的评价是:“足以抵偿德国50亿法朗的战争赔偿,”当时普鲁士向法国索取如此巨额的战争赔偿,目的是打击法国的经济地位,使期一蹶不振,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法国一年内就付清了赔款,因为巴斯德的研究成果给法国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
中考议论文11
1、找论点
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它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一般情况下,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找到论点:
① 原文查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 提炼原文中的分论点,进行综合
③ 摘录原文中能表现中心的相关语句,进行概括
注意:找到中心论点之后,别忘了回原文找论据,检验中心论点是否恰当。
2、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0xx年中考《赢了比赛不要输了童年》第三题“本文第四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给分依据: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①举例论证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法,举了……(概括事例)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法,引用了……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3、词语作用
题目形式一般为“XX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或者“XX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给分依据:表态1分+含义1分+作用1分
【答题格式】表态(能否去掉)+词语基本义+在句子中语境义(或指代内容)+起到的作用
4、拓展应用类题型
题目形式一般为“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谈谈你的感悟或启发)?”。
给分依据:结合本文1分 +联系生活实际1分+ 感悟或启发1分,分值一般3分左右
【答题格式】文中说到(主题或观点),其实,在我的生活中上,也有(生活事例),我觉得(启示或看法)。
高难度题型
1、请围绕文章论点(或给XX段),补充一个论据
答题要点:看清楚是补充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如无要求,则选择自己认为简单的类型来补充。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名人/事件等)。
2、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论证结构)
要熟悉论文的常见结构,从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理清顺序。
【答题格式】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
中考议论文12
(1)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2)事实论据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3)理论论据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著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梁书·周舍徐勉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元·无名氏《渔樵记》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陶行知《怎样选书》
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宋·林逋《省心录》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
[俄]叶甫图申科《家庭》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鲁迅《随感录三十三》
家兴出孝子,家败出妖孽。
中国谚语
国威不可内伤,家丑不可外扬。
中国谚语
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
中国谚语
亲人间的他恨比蝎子还危险。
阿拉伯谚语
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里,等于生活在地狱里。
土耳其谚语
君子居家,须是能容。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范》
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
清·范寅《越谚》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四》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
宋·林逋《省心录》
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
[英]斯珀吉翁《农夫约翰》
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发家在于勤,败家多为淫。
中国谚语
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新约·马可福音》
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
[英]泰勒《布道书》
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有意义的生活必有计划。
陶行知《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
为妻子儿女制造幸福的炉边气氛,是真正崇高热情的人生。
[英]彭斯《致布赖克劳克医生》
人吵败,猪叫卖。
中国谚语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宋·林逋《省心录》
不严不能成器。
清·曹雪芹《红楼梦》
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
鲁迅
和顺日子容易过,忤逆日子一时难。
中国谚语
人道之兴,必由夫妇。
《孔子集语·易者》
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
中国谚语
事要好,问三老;家要兴,看后丁。
中国谚语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宋·林逋《省心录》
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
明·刘基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清·石天基《传家宝》
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宋·陆游《小儿入城》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鲁迅《上海的儿童》
治家者最忌者奢。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家诫》
算算用用,吃穿不穷;用用算算,海干山空。
中国谚语
吃饭穿衣量家当,一屋老小心不慌。
中国谚语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清·王豫《蕉窗日记》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清·钱泳《履园丛话·治家》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
鲁迅《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
鲁迅《安贫乐道法》
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
郭沫若《题苏联妇女生活展》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明·徐《杀狗记》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
清·陈荩《修匿余编》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
积小钱,办大事;积闲钱,办急事。
中国谚语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宋·王应麟《三字经》
中考议论文13
今天的议论文复习课,虽然经过了三易其稿,充实了相当多的资料,但是,由于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制定得要求过高,缺少对于学情和考情的综合结合,导致了整堂课虚有其表,没有让整个学生群跟上教学节奏,导致部分学生习得大打折扣。
现阶段是初三学生最后的复习,他们可谓进入了白热化和甚至是超负荷的复习状态,教师也期望学生们已经对于初中阶段所有文体阅读思路和相关知识点都已熟练掌握。但是,现实和理想总存在着差距,特别是多门学科教学复习的超时超量导致彼此覆盖,再加上学生阅读经验存在着千差万别,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终究是参差不齐。
本堂复习课的预设是想通过以经典议论文《谈骨气》的课堂分析,再一次强化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着重帮助学生对于论证过程的认识,尤其将论证细化为论证结构、论证内容(特指论据)和论证语言三方面的品味,最后以练习进行课堂评价。论证,是议论文的关键,它的成败决定了论点是否成立。当然,论证涵盖了众多内容,大到全文框架的构建,小到论述语言的组织,当然,最离不开的是论据的选用和呈现。教学结果证明:贪多则嚼不烂,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和考情,论证的三个组成在本堂课上其实只能够也只要完成一项。课后反思发现自己的胆子很大,但学情考虑不周,再加上没有将考情纳入备课,导致课上得喜忧参半。课后发现网络上魏书生、钱梦龙等教学大家对于《谈骨气》的教学实录都是三课时,可见自己备课时的教学目标不切实际了。而且,初三学生的最重要的使命便是升学。
吃一堑,长一智。我由衷的感受到,也是提醒各位指导团同仁,教学目标真的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因为教学目标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广度等,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并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还尤其是强调一点,教学目标要小,要实,这样的课才能有上的价值。所以,希望我们所有的课都一要紧扣课程标准,让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不管教学如何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都不能脱离这个中心;二要紧扣考纲,因为它把考试范围具体到每一个基础知识点,考纲对指导学生学习,尤其是应试有指导性作用和价值不容置疑,实现教学与应试的双赢,那么我们就成功了。
中考议论文14
给予
“一路走来,你将给予别人什么?”面对今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里的询问,我也和考场里的学生一起陷入思考。回顾走过的日子,我渐渐清晰了我的答案。
太阳的位置可变,但温暖人的心却始终没有变过。大地是宽厚的,只要你愿意付出,就会有沉甸甸的收获。诗人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些早就告诉了我:人生不已,给予不已,奉献不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含辛茹苦,把我抚养成人,培养成才。如今两鬓斑白,年老多病,是该我挑起家庭重担的时候了。主动为他们延医问药,嘘寒问暖。尽量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力所能及地让他们乐享天年。给予父母的东西,就是一颗孝顺之心,给他们送去保障、安慰与快乐。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自从踏上讲台,陶行知的这句话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面对单纯稚气的孩子,面对一双双孜孜以求的眼神,你能不付出百倍的努力吗?不然,我拿什么来回报他们对我的信任呢?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那是我的满足。给予学生的东西,就是一颗责任之心,尽自己所能,给他们送去知识、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鲁迅教育我如何对待人民、对待自己的国家的正确态度。是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迎来新中国的春天,是亿万人民战天斗地、辛苦付出,才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是伟大的中国给予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走上了今天繁荣富强的道路,在世界舞台上骄傲地挺起来我们的胸膛。国家给了我们安宁、富强和幸福,我能给予国家什么呢?唯有一颗报效之心,一颗奋斗之心,尽我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路走来,又将一路走去,不问收获,但求耕耘。在这条路上,让我们记住“我能给予什么”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是催促我们不断奋进的号角!
我给予,我奉献,我骄傲!
中考议论文15
一、道理论据:
1、逆境是检验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也是造就英雄豪杰的先决条件。——箴言
2、逆境也有它的好处,就像丑陋而有毒的蟾蜍,它的头上却顶着一颗珍贵的宝石。——沙士比亚
3、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
二、事实论据: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与命运抗争的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司马迁写《史记》,公元前110年,汉朝的史官司马谈在临终时交代自己的儿子司马迁:做史官时,不要忘记自己所要写的史书。司马迁哭着答应了父亲的请求。这就是要写作《史记》。可是,在他着手写《史记》不久,就被牵连进了李陵案件。因为李陵与匈奴打仗,战败后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为生气,司马迁为安慰汉武帝,就说李陵可能是假设降,汉武帝认为李是替李陵说情,就把他设进监狱,并施以严酷的刑罚——腐刑。遭些打击,他曾萌发出自杀的念头,但他想到父亲的遗愿,他含垢忍辱,历经20年,终于完成了《史记》。
作文:感谢逆境
对大多数人来说,逆境总是令人畏惧的。当逆境到来时,人们总是惶恐地回避它,跨越它,远离它;不敢坦然地接近它,注视它,面对它。
其实我们应该感谢逆境。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人则感恩逆境,方成其大业。
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都经历了逆境的磨砺。张骞出使西域,两次沦落匈奴,忍辱负重,不忘肩头使命,最终开辟丝绸之路;司马迁饱受汉武帝威压,遭受宫刑之屈辱,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史记》;李白遭到宫廷的排挤,权贵的谗害,才迸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痛快淋漓的诗句……缺少逆境,中国就无法出现像鲁迅那样的民族魂;缺少逆境,就不会有女排在奥运会上的反败为胜;缺少逆境,就难以昭示霍金的人格魅力和黑洞理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只有在逆境中,才会使心志得以磨练,使才干得以增长,使生命绽放光芒。
小时候,我们似乎也遭遇过一些不顺,父母的责骂、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讽。这些都令我们难过伤心好一阵。但试想:如果没有父母的责骂,也许我们会因一些不良习惯而影响终生;如果没有老师的批评,或许我们还在错误中沉沦;如果没有同学讥笑,我们就不能感受真挚友情的重要。如今步入青年,再回首,是否应该感谢他们呢?
躲避逆境的朋友,请你静下心来,仔细捉摸他的良苦用心;跨越逆境的朋友,望你放慢脚步,与逆境携手,迈上真正的康庄大道;远离逆境的朋友莫害怕,只要你勇敢面对,你就会感受其别样的滋味。
人的一生要感恩的对象有许多,养育我们成长的父母,教导我们成人的老师,给予我们快乐的朋友等等,然而我们是否想过,来感谢一下磨练我们意志的逆境呢?
第五篇:中考议论文
谈人生的遗憾
刘斯琪
①微笑很美妙,泪光中的微笑呢?美丽很动人,遗憾中的美丽呢?我轻轻叩问人生,怀着几分迷茫。
②人从一个未知来到这个美妙的星球,然后又回归另一个未知;人生的短暂与唯一,可能是宇宙间最大的遗憾。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的尝试,尝试着去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追求。当必然的遗憾终于降临时,能坦然地画上自己生命之歌的休止符。正因为有了这份遗憾,正因为我们不能自己决定生命的长度,所以,我们点燃了精神的火把,去照亮自己有限的年华,于是,寻常的生命便有了些许的美丽。
③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不愿再去试图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利时最初的心境!但我却领悟到了生命中非凡的含义,那就是挫折之后的奋起,重创之后的屹立。
④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因为浸润了泪水与哀愁,这美丽便多了几分慑人的魅力。
⑤陆游的爱情悲剧造成了“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柔肠寸断;李煜的亡国之痛化作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哀深愁;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如果没有冰海沉船的情节,那么它承载的爱情诗章会如此凄婉动人嘛?也许遗憾才是这最好的归属吧,虽然这遗憾到今天仍令人心痛。
⑥我常常仰望星空,幻想着在天际款款走动,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块石头或一粒尘岩,随着庞大的团队在无限的空间遨游。76年的聚集与等待,为的就是一瞬间的灿烂;因为这份灿烂,哈雷慧星寒冷寂寞的旅行才变得温馨浪漫。
⑦既然遗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就应该以豁达的心胸包容它,用自己的智慧驾驭它,将遗憾带给我们的痛楚化作舒筋活血的良药,用遗憾的丝带去纺织出庄严夺目的彩虹,彰显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理智与笑对坎坷的从容。
——选自新浪博客《阳光总在风雨后》(原文有改动)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3.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4.请简述第④-⑥段的论证过程。(3分)
15.下面是本文在网络上另一种版本中的两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写一个论据。(2分)
我轻轻地叩问历史,怀着几分敬畏。
书生张继如果没有落第之痛,就吟不出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美妙的诗句;
16.前人有副对联“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感叹人生遗憾之多。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遗憾。(3分)
参考答案:
12、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或“遗憾也美丽”)(1分)
13、举例论证;列举海伦·凯勒、贝多芬等人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遗憾也美丽”的中心论点。(2分)
14、首先提出“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的论点;然后以陆游的爱情悲剧、李煜的亡国之痛使他们完成诗作,泰坦尼克号的沉船承载了凄婉动人的故事为例证明了观点;最后以哈雷慧星76年的聚集与等待为的就是一瞬间的灿烂为例,再次论证了观点。(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示例:苏东坡如果当初没有未能与弟弟团聚的遗憾,就不会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流传千古的佳句。司马迁如果没有经历人生残酷的遭遇,又怎能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例子要结合论点,顺畅表达,2分)
16、人生难免会有遗憾,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意思对即可,3分)
(二)读书
①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可是,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②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而这些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思想肤浅庸俗形之于外的时候,言语就自然无味,面目也必随之可憎了。
③我们固然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但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读读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灵活。
④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或“可憎”了。
⑤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会是一种解脱。当我们烦闷的时候,读书固然可以解闷;当我们愁苦的时候,读书也可以使我们忘忧。
⑥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你自己的忙碌沉迷。一切日常引以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这时就都不再那么值得认真了。
⑦书本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
⑧林语堂劝人们找到“文学上的爱人”。他说:“世上原有所谓性情相近的事。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寻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你如能时常有机会和一位与自己精神领域接近的作家借书本聊天谈心,他所说的话就是你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喜怒哀乐,这时,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心朋友一般的快乐。
⑨世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也有人喜欢把书本上的佳言名句储存脑中。最后这种储存是最富经济价值且又是最安全的储存。因为它一不怕窃盗,二不怕丢失。而且携带方便,取用简单。
⑩“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或家宅中 的堆金积玉,而它能使你有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更决非终年孜孜为利,唯恐失去存款的人们所可比拟的。(2005年广西省桂林市中考题)1.文章开头即引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之说,其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写的“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谈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请结合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写出一部书名,并谈谈从中得到什么益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读有益的书”的好处?请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本文的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人为善 ①与人为善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
②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户晓。一同登月的还有奥尔德林,虽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样让人敬佩。
③在庆功会上,有一位记者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作为同行者,而成为登上月球第一人的却是他,你是否有点遗憾?”在众人有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窗的!我是从别的星球上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欢愉的笑声中,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奥尔德林用与人为善的善念化解了人们的不平和尴尬,同时也真诚地分享了朋友的快乐。
④与人为善是一座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
⑤与人为善是一壶洗涤灵魂的净水。
⑥与人为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同情心,她是一种无形的相助,一种博大的爱,是一股矫正世俗的春风。
⑦道家的老子说得好:“上善如水”。是的,“水溶万物而不争”,与人为善者与水一样能溶解万事万物,化解人间恩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为善者能包容一切,气度恢宏,胸怀博大;“水质透明,清澈见底”,与人为善者白日为善,夜来省己,心如明镜„„与人为善跟水一样精深博大。
⑧与人为善来源于高尚。“人心本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这样的情操,人们的行动才有了指南,人生杠杆才有了支点,理想大厦才有了精神支柱。
⑨与人为善也来源于自信。无论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他,他都能应对自如。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狂风暴雨。”
⑩市场经济,红尘滚滚。似乎地位、金钱、利益决定一切。于是有的人便认为与人为善的精神已变得陈旧而失去了光泽。其实,人们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你自己也需要善良。
(2005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题)
1.文中用奥尔德林以善念化解人们的不平和尴尬的事例证明了______________这一分论点;在论证“与人为善是一壶洗涤灵魂的净水”这个分论点时,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2.文中说:“与人为善是一座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请为这一观点补出一个事实论据。(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①—⑦段似乎已经较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但作者还写了⑧、⑨两段。你认为写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后,相信你对“与人为善”有了新的感受,请简单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目的是为了从反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出论题(2分)。其好处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深思。2.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心思分散,无时间读书。3.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4.此题为开放题。5.文章从三方面论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一是可以伸头脑清醒和灵活);二是可以滋补和提升精神:三是可以使人胸襟高雅,气度不凡。6.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三)1.与人为善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一种即可)2.只要补出的事例能证明分论点即可。如:蔺相如用与人为善的做法对待廉颇的不满,感化廉颇负荆请罪,化解了两人之间的误会。3.作用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使人明白怎样做到与人为善;使论证更深入、严密。4.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围绕“与人为善”谈出感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