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课堂教学行动中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实验与研究的计划
在课堂教学行动中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实验
与研究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s010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核心。以全国
第二篇:在课堂教学行动中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实验与研究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核心。以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中学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制中学各科大纲(试用修订牌)为准绳,加强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活动的联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条件及准备
1,设置:确定学生是师资等条件均等的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周期暂定三年。
2,成立组织机构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确定实验教师。
3,实验前期检测: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前统一测试和问卷调查。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的目标
(一)实验内容
1,探讨中学实践活动的作用,实践活动的原则和学科实践活动的形式等。
2,探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
3,探讨开展中学课堂实践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探索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标
1,通过理论探讨、典型的课堂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和实验班学生开展中学课堂实践活动,总结设计原则,活动的环节以及行动开展形式。
2,确定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探索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3,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步骤和措施
(一)步骤
1,预备阶段(2003年3月-----2003年8月)
(1)预订方案,论证方案;
(2)培养实验教师;
(3)建立完善实验课题的组织与机构。
2,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6年月)
(1)正常开展实验;
(2)开展依次中期评估;
(3)举行依次现场活动。
3,结题阶段(2006年月----2007年月)
(1)写出结题报告;
(2)评比优秀论文、实验总结;
(3)列出反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汇总表;
(4)课题推广。
(二)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欧仲荣副组长:唐文君
成员:刘绍环、唐仁友、唐艳华、曾芳、夏小星、毛琼、邓彩叶、朱丽姣、达小琼
2,成立实验研究小组:
3,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
4,经费投入:
每期学样支出三千元做为此项实验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第三篇:在课堂教学行动中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实验与研究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核心。以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中学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制中学各科大纲(试用修订牌)为准绳,加强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活动的联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条件及准备
1,设置:确定学生是师资等条件均等的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周期暂定三年。
2,成立组织机构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确定实验教师。
3,实验前期检测: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前统一测试和问卷调查。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的目标
(一)实验内容
1,探讨中学实践活动的作用,实践活动的原则和学科实践活动的形式等。
2,探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
3,探讨开展中学课堂实践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探索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标
1,通过理论探讨、典型的课堂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和实验班学生开展中学课堂实践活动,总结设计原则,活动的环节以及行动开展形式。
2,确定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探索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3,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步骤和措施
(一)步骤
1,预备阶段(~年3月-----~年8月)
(1)预订方案,论证方案;
(2)培养实验教师;
(3)建立完善实验课题的组织与机构。
2,实施阶段(~年9月-----~年月)
(1)正常开展实验;
(2)开展依次中期评估;
(3)举行依次现场活动。
3,结题阶段(~年月----~年月)
(1)写出结题报告;
(2)评比优秀论文、实验总结;
(3)列出反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汇总表;
(4)课题推广。
(二)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欧仲荣副组长:唐文君
成员:刘绍环、唐仁友、唐艳华、曾芳、夏小星、毛琼、邓彩叶、朱丽姣、达小琼
2,成立实验研究小组:
3,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
4,经费投入:
每期学样支出三千元做为此项实验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武冈市龙溪中学
第四篇: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实践研究计划
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实践研究计划
本学期,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向。我将主要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课堂教学的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中体现与创设真实而有意义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将本着“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追求,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基于课堂教学,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学习、积累、交流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创新能力包含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青少年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并不要求学生们向科学家那样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而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培养和训练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实施的。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的结合,具有新颖性,灵活性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同创造性地学习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基本教育现状与问题中发现: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考试制度、教育政策,特别是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从来就没有接受过科学教育培训,造成我国中小学普遍对科学和科学教育本质认识不全面。在开展科学教育、科技活动实践中,85%以上的教师误以为科学知识即科学、科技竞技能力培养即科学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要实施科学教育,要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就必须大力宣传科学教育,加强科学教育
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大力培养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骨干教师。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将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从加强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出发,因地制宜的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实验。
本学期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这个平台所营造科研的氛围,坚持理论学习,丰富老师们的理论知识。
2.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利用网络、报刊杂志就这一课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活动的开展、课程的教学方式、课程活动的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研究,帮助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3.师生共同开展小课题研究,初步掌握小课题研究的基本
方法,激发学生对创新产生浓厚的兴趣。
4每月一次课题组会议,总结工作,布置下月任务。5课题组成员课题研讨活动。
6、善于观察、思考、总结和积累,把课题研究当作日常教学的习惯
7、我要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练就一双慧眼,善于把教学工作中的各种资源纳入研究的范围。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把撰写教学反思变成一种习惯。
8课题组成员撰写一篇相关论文。
9、扩充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丰富课堂教学。
时间内容安排入下:
三月份:组织课题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实验方案的精神,布置本学期任务。确定实验班级,并对实验班进行情况分析
四月份:课题组研讨课。
五月份:结合研讨课,课题组成员尝试撰写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
六月份:结合数学新教材研讨活动,进行研讨课及有关论文交流、总结。优秀方案汇编;整理研究资料,课题组总结,评出最佳实验班和实验教师。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师为本。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是培养我国科技后备人才的关键。我校将以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开拓进取,争取在此课题研究中多出成果,并借此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教师阶伍和学校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五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要求“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的呼唤,是历史赋予学校的重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1、利用教材更新学生观念培养其创新意识
心理学理论认为:“创造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适宜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条件是要实现和保障学生的心理环境。”因此,我们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听众;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努力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鼓励“善问”。李政道教授对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你们一辈子将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众所周知,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环节,但它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要善于与学 生一道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为创新作铺垫。在我教学时,学生能积极提出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及时鼓励,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
(2)积极思考。在讲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时,课上就有同学提出:k=0时函数有没有图像?课本也无专门介绍。但在二次函数y=ax 2 +bx+c(a≠0)中出现对称轴x=-b/2a,这类无自变量函数的图形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也容易忽视。诸如此类的问题,要善于激发和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鼓励学生探索,发表独特(哪怕有错误)的见解,不迷信“标准答案”,保护创新欲望,开发创新潜能。
(3)大胆猜想。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要急于下结论,应主动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帮助学生了解错在哪里,让学生在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学习机会。同时,对敢于设想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我在看某所中学进行的“圆锥”教学录象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学生回答是圆、半圆,扇形等,居然还有一名学生回答是梯形!教师积极引导、分析,因时因势利导,要求这位学生回家后去试剪一个梯形,当学生知知道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后,教师又不按母线剪开,而是剪成一条曲线,形成一个不规则图形,同时,要求学生求出其面积。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的创造行为起着导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成就动机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有成就动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教师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出快乐,要让学生在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中获得满足感。教师只有这样去进行数学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创设充满生气与活力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团结互助,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进入一种愉悦、宽松的思维境界,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达到真正高效率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之目的。如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运用多媒体演示篮球运动轨迹引入“抛物线”)、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用彩票中奖预测引入“概率”)。
4、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注意适当地暴露、再现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特殊化、归纳、猜想、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展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使他们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从而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数学教育的本质功能,另一方面,要注意有效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弄清他们解题过程中真正的思维障碍,以提高思维训练的针对性。
例如,冀教版课本介绍用“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测定池塘宽度的方法。我们不妨让学生尝试测量高楼、大树、旗杆,提出测量方案,完成测量任务,撰写测量报告。这样,既巩固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会: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时,应如何多角度地分析其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架起“条件”与“结论”之间的“桥”,当一条解题思路受阻时,应该如何变换思维角度,进行有效的类比、联想或把原问题作等价转换,或先将问题特殊化或一般化,如此等等。更重要的是,在对问题的思维、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并学习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培养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体验成功的愉悦和欢乐,增强自信。
5、提倡解题后的反思,完善知识结构,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奠定其创新的基础。
如我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时,碰到下面一题:
问:当m为何值时,方程mx 2 + 2(m-1)x + 2(3m+1)= 0 有正实根。在学生做题后,出现问题较多,此时可让学生自查,归纳出以下常见几种毛病,这样既完善了知识结构,又让学生养成全面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
出现的可能错误归纳如下:
(1)只考虑是一元二次方程,而没有考虑m=0时,此等式也是方程。
(2)当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没有考虑到两根的符号有多种情况。
(3)列不等式组,易丢失条件,如当题目变为:求解m为何值时,方程两根异号?应列不等式组
容易丢失m ≠ 0这一条件,对判别式易得出:[2(m-1)]2-4m · 2(3m+1)≥0
(4)不等式组错解。
以上几种都是学生较会犯的错误.通过上面四种可能情况的分析,扪心自问我有没有遗忘四种情况中的哪一点.这样不仅能够及时找出自己的错误,弥补知识的缺陷,加深学生对所犯错误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是奇妙的科学,它的变化是无止尽的,在教学中 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发展学生灵活解题的技巧,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联想、类比的方法去解题的习惯,培养了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定要求学生搞什么创造,发明什么新东西。学生能够通过对数学问题思考、探索,独立获得结论,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创新。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从这方面引导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为今后真正创造打下基础。
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高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创新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是今后教育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