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定稿)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国经济回暖明显、世界经济也有触底迹象,国家在积极促进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对民营企业发展也始终关注,对民营企业的方向和政策始终坚持,这与我国民营企业作为经济新生代的地位和作用是分不开的。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正逐渐突显出其越来越重要的长期的战略价值。但是,目前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融资困难、技术缺乏创新、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等问题,也只有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
国家鼓励民间投资,支持民营企业,但并没有专门针对民营企业制定特殊的政策。而作为我们万邦工贸有限公司作为晋中市优秀的民营企业之一,我们并不应该要求享受与国有资本同等的政策待遇,那是很难争取到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与国有资本平等地在市场这个平台上进行博弈,而这样也就能促进我们公司、促进民间投资按照市场规律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民间投资因自身力量的弱小而失败,最终被市场淘汰,但这正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常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遵循并科学合理利用价值规律来不断的规避风险、克服困难、走向辉煌。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学习型领导团队、高素质工作人员、现代化管理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办公自动化的建立、法律政策的消化、国际交流贸易正常化等战略和策略的综合运用和实践。
一、打造学习型领导团队,培养高素质工作人员
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对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现代人工作价值取向的转变,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当代社会主流理念向企业领导的逐渐渗透,随之诞生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便是对这一社会实践的最佳概括。学习型领导团队将克服传统企业领导因分工、竞争、冲突、独立而降低了组织整体的力量,多注重眼前细枝末节的问题,而忽视了长远的、根本的、结构性的问题等不足。打造学习型领导团队,就希望领导者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还要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及时汲取新的管理思想、新的管理理念。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却可以依靠大家丰富的实践感受、科学的团队决策、良好的沟通协调达到掌握市场运行、企业发展的脉搏,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带领和引导企业科学发展。
任何企业都需要高素质工作人员,对民营企业来讲,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相对差点,这就显的尤为重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用人应根据企业、人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在创业初期要挑选有胆识、能吃苦的人才,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招聘具备管理才能的知识分子。同事,除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把握规律性,还要对员工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对技术人员主要采用开发成功一次性奖励、技术入股、按产品利润比例分红等方式;而对管理人员可采用经营责任制奖金、年薪制等激励形式,以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还应建立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系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制度规范企业发展
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应该包含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管理模式以及一系列因素,包括设备、技术等的合理有效配置。一个优秀企业要实现永续发展,就要使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上永远屹立着优秀的管理者,这就要靠制度。从企业来讲,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解决了制度问题,创新精神、经营管理变革、经济效益等就会随之而来。而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就是要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成,坚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原则。
实施科学管理模式,一是要重视企业战略管理,树立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和核心,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二是要注重调整组织结构,加快制度创新。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现柔性化管理;通过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人才等联系在一起,组成动态的内部资源利用综合体,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并利用一定的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目标。三是要规范和完善管理体系,使企业向“管理制度化,工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迈进,把统一管理与分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分配责权利,使责权利统一。
三、利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构建“办公自动化”体系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和信息并重的时代,而信息社会就要求任何单位,无论政府部门,还是经济实体,都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运用计算机网络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为科学管理决策、远程观测遥控、远程信息反馈、复杂市场的多方面跟踪监测等工作服务,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而与能把计算机技术和企业发展与管理紧密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构建“办公自动化”体系。
企业办公自动化体系建设是以增强企业管理层决策效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为目的,即: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达到优化现有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科学合理调整管理体制,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最后实现提高决策效能、信息共享的目标。逐步实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应该是企业长远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办公的自动化,还停留在传统办公的阶段,就很难从根本上再次促进工作效率的飞跃,在竞争中也会处于劣势,失去发展的良机。
在企业中构建办公自动化体系,实现办公自动化,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通信平台,比如建立组织内部的邮件系统(如OUTLOOK、飞秋、QQ)、信息共享系统、各部门独立网站,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接着要创立信息发布的平台,在企业内部要有一个高效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场所,例如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电子刊物,使内部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能够在企业或机关内部员工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使员工能够了解单位的发展动态;其次是要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比如将各项报表类汇总上传至电子刊物,是所需要用的企业员工能从网络及时调取;再次是要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通过电子文件柜的形式实现文档的保管,使各类文档(包括各种文件、知识、信息)能够按权限进行保存、共享和使用,并有一个方便的查找手段,比如说,单位来了一个新员工,只要管理员给他注册一个身份文件,给他一个口令,他自己上网就可以看到这个单位积累下来的东西,规章制度、各种技术文件等等,只要他的身份符合权限可以阅览的范围,他自然而然都能看到,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培训环节;还要实现辅助办公的自动化,比如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物品管理、图书管理等与日常事务性的办公工作相结合的各种辅助办公自动化;最后是要实现信息的集成,在一个单位,都存在大量的业务系统,如购销存等业务系统,企业的信息源往往都在各个业务系统里,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跟这些业务系统实现很好的集成,使相关的人员能够有效地获得整体的信息,提高整体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另外,要实现分布式办公情况下各单位的紧密联系,将单位的多分支机构、跨地域的办公机构以及移动办公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交流和事务办理的高效、迅速、快捷。
四、深层次挖掘企业文化底蕴,强凝聚促进企业效率提升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里,企业文化是一种通过一系列企业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企业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作用巨大,可什么是企业文化?简单地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其本身具有特色性、共识性、人本性、变化性等特点,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必然会产生具有不同风格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也会对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魅力,这种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并能够使员工对于企业发展方向、前途和目标形成共识,有效激励企业的员工,团结员工队伍,铸就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企业文化所内含的核心价值观是无法进行复制与模仿的,正是由于这种特征使得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特定的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它贯穿于企业管理发展的始终,其无形却比奖金、工资等价值物对企业发展更有推动作用;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潜行于企业各个细节和制度中,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在与员工的相互作用中处于主要地位,一个人被一家企业录用而成为这家企业的新员工,这个时候的企业文化代表着是大多数老员工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与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其结果自然是新员工被同化。
又该怎样塑造企业文化呢?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注重企业文化形式建设,更要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很多民营企业只注重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忽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毛病,要想尽办法克服。可通过改善企业厂房的面貌,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加强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设计效果更佳的企业形象等来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二是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用以约束员工的同时,也要积极营造宽松融洽的工作环境,增强对企业员工关心爱护,为员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发展空间的创造以及财富的合理分配等。三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闭路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布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四是作为企业文化带头人的企业家更要对新的企业文化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型文化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带来利益,将持续企业文化根植于每个员工心中。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文化。人们的合理的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
五、深层次分析国家法律政策,合理化处理政府企业关系
全面掌握、及时了解和深层分析国家和政府针对民营经济、私人企业以及所从事行业领域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是企业合理规划长远发展、科学部署企业战略、合理合法规避国家税收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从《中小企业促进法》、《矿产资源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到《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等法规政策,都要有及时的了解,不仅要知道法律法规不让做什么、让做什么,政策向那里倾斜,还要积极探索法律法规没涉及的领域,未来政策有可能扶持的行业,这些才是真正的促进企业经济迅速增长、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企业影响因子迅速提升的根本所在。比如,合理避税,利用国家税收政策避税,如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2年,利用“三废”作为主要原料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利用定价转移避税,如将一个大型企业内部,税率高的企业部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的企业,最终减少两家企业的纳税总额;还可利用资产租赁、借贷等等方法。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企业有优秀的法律研究人员和政策分析人员,而途径一是企业长期雇佣优秀的法律顾问或政策顾问,为企业进行法律指导;途径二是招聘法律人才和管理人才,本科或者硕士生,在企业发展中逐渐培养和磨砺,塑造一个中层管理决策层,让其为企业高层领导决策出谋划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有很大的变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削弱,但是在我国政府对企业的影响依旧十分巨大,甚至有时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合理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这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关系,不可能绕道而行。要避免不良政商关系,就要艺术地处理政商关系,这些领导们经常交往,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这些方面的问题,我只说一点自己的小小建议,就是要多与政府部门交流沟通,适度妥协(这种妥协不是无原则、潜规则,而是明明白白的妥协,有底线的妥协)。
六、创造参与国际竞争载体,增强企业国际竞争意识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国际市场的形成,我国企业经营,不论其生产基地暂限于国内,还是已经发展到国外,不论其销售对象仍囿于国内居民,还是已包括国外用户,均日益具有国际化的性质。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国际市场的一体化,使得我国企业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而企业要想与国际接轨,成功参与国际竞争,就要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载体,就是要具有国际品质的名牌产品,具备国际质量,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并严格按照各项国际标准来组织生产和经营。这也是企业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物质基础,只有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才能立足于世界。
同时,还需要企业增强国际参与观念和竞争意识,培养员工创造国际知名品牌的观念;制定国际化的营销战略,突破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传统营销观念,推行“多国设计、多国生产、多国销售”的新营销观念,目标市场多国化、产品生产差异化、营销决策分散化、营销考核当地化;逐渐建立国际化营销网络,注重拓展国际化营销网络的分布广度、适应程度、反应速度;要学会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利用资源的稀缺性等理论,高水平地运用市场资源。
第二篇:民营企业发展思考
民营企业发展思考
来源: 望城通讯2006年第6期
高塘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高海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方针政策的演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相关资料查证,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对CDP的贡献率为20.46%;而到2001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为202.85万户,从业人数2253万人,注册资本1.82万亿元,产值为1.83亿。个体工商户(可视为微型独资企业)为2433万户,从业人员4760.27万人,注册资金435.79亿元,产值为7320.01亿。民营企业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其在发展生产力、培植地方财源、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公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创造地区经济繁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民营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起点低、底子薄、整体层次不高,竞争力较弱。而且从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大多是暴起暴跌,光辉短暂。国内最新资料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6.5-7岁,而民营企业只有2.9岁。但在沿海民营企业大发展的业绩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江苏是东部地区民营企业最发达的省份,拥有市场经济起步阶段所必需的地缘和人文制度环境优势。笔者通过在苏州和江阴两地的学习与考察,从民营企业优势、存在的问题、相应对策以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谈谈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思想:
一、民营企业的优势
民营企业较占我国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民营企业资金是自筹的。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民间投资,据统计,劳动积累与合伙投资占民企业资金来源的65%,银行投资与信贷仅占10%左右。这使得民营企业主更加关注自己企业的效益,努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在较低的负债率下,企业经营的还款和利息负担也较轻。而且由于其资金大部分自筹的,不需要向公众公布其报表,不需要受公众舆论的压力。
其次,民营企业有较强的适应性。民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一般的日用产品和一般技术的配套产品,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容易转型。而且它们经营分散、灵活,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其对经济有较强的适应性。
再次,民营企业的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民营企业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同国企业相比,其不存在员工的养老等问题。
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民营企业存在以上的优势但是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值得我们去关注并进一步研究。
首先,在产品质量方面,不仅产品的抽样合格率较低而且经营者质量意识模糊,品牌扩张能力缺乏。特别是小型个体私营企业质量管理普遍薄弱,部分企业质量管理滑坡的现象严重。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私营(个体)、乡镇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特别突出。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
而且在民营经济在产品质量方面的标准化、计量等技术仍然很薄弱,制假屡禁不止。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缺乏力量,缺乏基础,人力、物力不足,技术较落后,实行产品的质量的标准化有一定的困难。
其次,在管理模式方面,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即企业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作为统帅,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错误。
再次,在人才方面,民营企业观念落后,任人唯亲,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传统竞争手段的重要性正在减弱,人才成为竞争的制高点。但是民营企业家尽管口头上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际上从灵魂深处却更加相信经验,对知识和人才缺少强烈的需求。
三、解决民营企业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民营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提升民营企业的素质,增强它们的竞争力。
首先,在产品质量问题上,民营企业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彻底改变对产品质量的不良认识。同时,民营企业要积极参加打假治劣行动,规范市场秩序,为自己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民营企业还要积极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的认证工作。要积极吸收西方先进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要积极采纳国际通行的产品质量认证,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其次,在管理模式上要减少家长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建立现代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建立新型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民营企业不仅要充分吸取家长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优势,济意不断改进、总结和提高;而且要在一定阶段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大步迈向股份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建立起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
再次,在人才方面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必须吸收先进的管理,转变观念,强化人才意识,注重对人才的尊重、培养和激励,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利用企业自身的环境优势,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不断增强“人才”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实现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其次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民营企业家还必须突破文化教育的束缚,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吸引有才华的人与其一道工作。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另外,公共政策的制度环境对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具有直接影响长期以来,在涉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尽管从总体上说,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民的主力军,但是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约束,其中政策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相对全国范围而言,中西部地区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政策落后,虽然政策制定了不少政策,但是在有效性上存在颇多问题,政策特性遭到忽略就是主要问题之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体现出以下几种物性:公平性、管理性、竞争性、优惠性和保护性。产业政策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政策之一,目前有必要认真研究产业政策的特性,发现现有政策的不足,为政策创新提供思路。近年来政府对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和制度已经大大改善,但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各种偏见根深蒂固,因此,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还必然会经常受到来自于政策面和制度面的种种歧视。政策和制度上存在的地区性差异,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不同地区民营企业竞争的差异。苏州民营企业发展快、竞争力高,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制度和政策方面进行了创新。
四、县域民营企业发展
县域民营企业界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县域民营企业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还必须人以本地为基础,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实行可持续发展,培育现代企业文化,以诚兴企各个方面加强自身的发展,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推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新时期为了让县域民营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得发展民营企业,提高县域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增长,提高县域居民生活水平,使之符合时代的要求,满足时代的需要,从而健康有序地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以满足当地的需要、打开本地时常为基准发展企业,逐步走出去。其次,发展企业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制定出正确合理的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再次要依托本地优势,发展民营企业得以其本地产资源(地理、人才、社会经济等各种资源)为依托,最后要以利用本县域的民间资本为基础,广泛吸收县域内的集中或闲散的民间资本,在发展生产力上做到有的放矢。
县域民营企业发展一者注重企业核心的培育。作为核心能力首先要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应从重视研发能力、引进先进技术或买断专利等各种方式取得核心技术,同时不断创新技术,采用具有本地特色的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能力,开发独特产品,提供新工艺,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一席之地。其次在组织、管理、制度上也要形成自己特色的方式。重视企业核心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核心技术人才。
二者应注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推广洁净生产,注重环保生产,推行开发和节约能源并举,推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者应注重现代企业文化的培育。不论是采用“强力型企业文化”、“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还是“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作为本企业的文化模式,我们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从而使企业形成一个统一思想灵魂、统一的精神支柱的整体,上下一条心工筑企业的发展。
县域民营企业发展还液压注意“以诚兴企”。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一个企业持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总之,要为企业向深度、广度发展,拓展市场,走出县域的局限。融入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竞争力日见显著。不仅在竞争性领域占据主体地位,而且已经大量进入非竞争的垄断性和公益性部门。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实力迅速增强,能够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大型民营企业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营企业还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展示出自己强大的竞争能力。
编辑:张维责任编辑:何仲文
第三篇: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思考建议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思考建议
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近年来市委市zf的正确引导、积极扶持,我市民营企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综观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全貌,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行业分布不平衡
我市有名的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分布格局,第一、二、三产业相关比重为*:*:*,第三产业发展低于全省水平,产业层次较低。在第三产业中,生活服务、交通服务占比高,金融服务占比低。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占有第三产业的比重为*%;交通运输占有第三产业的比重为*%,金融业占民营第三产业的份额为*%。且在众多的民营企业被“两难”顽疾所困饶,这两难分别“融资难”“诉讼难”。
二、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亟待提高
我市多数民营企业经营者经营理念落后,管理知识匮乏,靠拍脑袋,想当然进行企业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拿决策来讲,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规范的决策机制,基本上是一个人说了算。
另一方面,由于非经济因素的驱动以及对于陌生领域的认识不足,在发展中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知识储备、资金储备、信誉储备,经常落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三、主体行业,民营企业弱化
我市民营企业中的龙头企业较少;旅游行业中规模偏小,生态领域的企业竞争力弱。在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我省有*家企业入围,我市民营企业却榜上无名。
为了促进我市民营企业科学健康发展,把我市民营企业推上成长的快车道,建议:
一、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培育省一百强民营企业
一是强化工商联作用,作为市委、zf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力助手,工商联要强化其沟通、协调、服务等职能,在产业引导、经营者培训、企业诊断等方面充分发挥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功能,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工商联的组织机构设置应更科学合理,应有相应的专家学者参与,凭借专家学者的特长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把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二是积极打造我市民营企业工匠精神,进一步做强企业产品,丰富竞争实力。
三是推进百强企业扶持计划,我市应出台“民营百强计划和扶植发展纲要”,积极拓宽发展路径,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跻身于全省百强,向中国民企百强前进。
二、积极促成校企联谊,让高校成为企业家学习成长的摇篮
我市应发挥域内各高校和技校作用,定期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经营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开拓思路,转变观念,为企业家开辟一条健康成长的绿色通道。
三、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服务
最近,市税务局开展了民营企业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广泛听取企业诉求,解决企业涉税难题,努力为民企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这种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一站式、一卡通的服力方式,应进一步在全行业推广。可以通过举办“民营企业嘉年华活动”或“民营企业酒会”,让服务方、监管方、运营方进行深层次交流,形成互信、共赢的格局。
四、关心民营企业家,特别是知名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建立司法部门与民营企业结对子、交朋友的联系制度,并借助法律援助作用,为发展困难且相对弱势的民营企业服务,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和正当的司法诉讼难问题。
五、加大“卫星型”企业建设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投入力度
要形成一个有成效的民营企业带富一方农民,一个有潜力的增收项目促进一方发展的良型互动格局。这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更是全市人民增产、增收、增值的必由之路。要强化对涉农企业的指导与服务,认真解决其资金短缺等“瓶颈”困难。
第四篇:促进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促进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民营企业经营外贸,不仅向全世界展示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完善性,而且能够促进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民营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运作方式必须规范,经营策略和要求也必须认真研究。与此同时,政府必须重视民营外贸企业发展,要在政策、制度、资源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促进其成长壮大,以便在应对国际金融风暴中从整体上创造我国的贸易优势,迎接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特点;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12-0026-04
随着国家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了对外贸易领域,并且在经营进出口业务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有人担心这可能危及国有企业利益,给同类产品带来无序的竞争;也有人对此持积极态度,认为民营企业经营外贸,既可以通过合理竞争来激励国有企业发展,为中国外贸发展注入活力,也可以发挥其应变能力强的特点,扩大出口优势。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对外贸易低迷,民营外贸企业同样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从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与要求来看,民营外贸企业的作用不只是创造直接的贸易利益,更主要的是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共同创造贸易优势,迎接机遇和挑战。因此,认真研究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特点和经营策略,并积极加以引导,将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全面地进入国际市场。
一、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几年来,民营外贸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强劲增长点。据统计,2004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额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10.4亿美元,高于整体出口增幅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到17%。2005年,民营企业占我国进口和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上升到11.4%和19.6%。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如浙江民营企业,出口已占到全省出口的40%左右,超过国有及外商投资企业∞。
当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在困难形势下外贸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最受关注,但在民营外贸企业占主体地位的浙江省,并未出现企业大规模倒闭的现象。由于政府的服务性作用突出,外贸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先进,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非常敏锐。在全球外贸出口衰退的情况下,一些浙江的民营外贸企业却逆势上扬,达到最好水平。总体上,我国民营外贸企业发展迅速,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其发展大致有如下一些特点。借“船”出海,各显神通。我国现行政策允许一些生产性的民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并逐步放开非生产性企业直接在流通领域内经营外贸。因此,一些所谓的民营外贸企业,实际上是采取借“船”出海的方式经营外贸业务。这种“船”或是打着“国有”的旗号,或是挂着“中外合资”的招牌,民营企业主则以挂靠、承包、租赁、合资等方式借得外贸经营权,直接操作对外贸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所谓“挂靠”,就是在形式上请一家国有外贸企业作为代理,民营企业借“权”行事。这类民营企业主要是由国有外贸企业分离出来的人员组成的,他们原来在国有外贸企业中工作过,熟悉外贸业务,掌握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自立门户、独立经营。由于这类外贸公司得不到政府核准,他们只好以挂靠的方式经营外贸。
有一些没有核准注册的民营企业则采取“租赁”方式获得外贸经营权。他们向国有外贸公司定期交纳一定的资金,承包某个部门,再利用该公司的有关条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经过如此“租船定舱”而扬帆出海,一个企业往往每年也有三、五百万美元的进出口额。
还有一种公开的方式叫做“中外合资经营外贸”。因为国家提倡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少数民营外贸企业利用这一政策,与国外客户或者朋友成立名义上的中外合资企业,以合资企业获准的进出口权出口自己经营的商品。”这类企业的特点是,把产地生产的半成品或初加工产品运到企业所在地的口岸,经过深加工和包装再出口。与前两种方式的不同之处足:前者所借之“船”是“国有”字号,后者则是地地道道的“民营”字号;前者采取隐蔽的方式运作,后者则采取公开的方式经营,两者的实质都是民营企业在经营外贸,两者形式上的差异便反映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民营企业必将名正言顺地经营外贸业务。经营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具有不可替代性。由于民营企业不曾受国家计划经济的约束,他们一直采取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方式进行贸易活动,因而市场化程度高。在民营企业内部,一般不像国有企业那样具有完整的专业分工体系,从事外贸业务的人员往往一专多能,从贸易洽谈、产品生产或收购,到运输、报关、收汇等等业务都要熟悉,有时还需要独立完成任务。这样一来,不仅使从业人员较快地熟悉国际业务,而且增强了企业追随国际市场变化而发展业务的应变能力。
有关研究资料指出:有些风险大而且只有微利的业务,国有企业觉得不宜操作,民营企业却愿意尝试经营。例如,有些工艺品和鞋类的出口业务,外商要求以T/T方式付款,按照国有企业的制度则不允许,只好放弃。但是,民营企业的外贸人员经过研究,认为这种小批量的商品可以接受,还可以借此来开拓国际市场,一些人甚至愿意通过集资来共同承担风险。此举果然产生积极效果。厦门市经营此类商品的民营企业,年进出口额已达三、五百万美元。又如,某年,国家有关方面发出通知说日本某公司可能倒闭,国有外贸公司闻讯后,立即停止与该公司的业务往来,虽然有人觉得要经过认真分析后再作决定,但是,谁也不愿为此承担风险和责任。有家民营企业经过认真分析,则认为该日方公司一贯重承诺,守信用,便决定独自向日商发货,使得客户大为感动。该日商渡过难关后,便一直与我国这家企业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
也许有人觉得这些小小的民营企业只不过借“壳”成神,没有多大作为,国有企业一旦机制活起来,很快就会运用巨大的资产将他们取而代之。应该看到,这类小企业的优势就在于机制灵活,即使在跨国公司林立的发达国家,他们仍能获得发展。正是拥有灵活的经营机制,才使民营企业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抓住商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规模小,经营问题多,但发展前景美好。中国大陆的民营企业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他们利用国家的“富民政策”,积极寻找市场,逐渐积累资金而发展起来。由于投资不足,缺少成熟的管理经验,内涵比较简单,制约着外延的扩展,除了极少数在开放特区兴起的较大型的民营企业之外,大多数民营企业仍未形成规模。那些借“船”出海的民营外贸企业,其经营规模更是小得很。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一直被排除在外贸经营计划之外,不能获得许可证和配额限制内的商品进出口权,只能主营一些非国家限制的商品,所以,这类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相当单一,基本上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例如,服装、鞋帽、箱包、农副产品和工艺品等等。由于经营机制灵活,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并且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这类企业的 经济效益良好,发展也比较快,有的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经济的支柱型企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中电出现了一些经营高新技术产品的外向型企业,他们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了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虽然他们在经营外贸上还没有骄人的成绩,但是一旦让他们在流通领域获得外贸经营权,那么,高科技与灵活的机制相结合,就会使他们展示出蓬勃发展竞争力。
二、民营企业经营外贸的作用与意义
民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对国有经济是一种补充,既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在经营外贸方面,民营企业主要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能够促进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民营企业经营外贸,能够比较平等地与国有企业展开市场竞争。首先,会触动国有企业机制的改革。众所周知,民营企业曾经长期委托国有企业代理他们从事进出口业务。现在,民营企业自己要从事进出口业务了,这不仅使国有企业损失一笔可观的代理费收入,而且还要与国有企业争夺市场。这种合理的竞争将迫使国有企业作出思考:民营企业经营外贸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有多年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两相比较,国有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扬长避短,下决心进行改革,转换机制。现在,对民营企业经营外贸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正逐步放宽,这方面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此外,人才的合理流动也会冲击国有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优势。国有外贸企业只有改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调整人才结构,才能增强竞争力。
外贸企业要改变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首先必须改变产业结构。具体地说,就是要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出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产品,以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已经率先作出典范,纺织行业曾经历的限产压锭就是一个很好例证。但由于眼前利益的驱动,一些拥有较强技术力量的国有企业,仍然不愿放弃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他们觉得自己生产的传统产品目前在国外还有市场,而且,技术改造要伤筋动骨,必然会影响近期效益,只能慢慢来。现在,让民营企业来经营此类产品的进出口业务,挤占这部分产品的国际市场,就可能迫使这些企业痛下决心,迅速作出发展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战略选择。
当然,民营企业本身也要进行技术改造,这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转移又是一种促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互竞争,积极利用科技作动力抢占制高点,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各展所长,竞相发挥优势。民营企业可以将技术进步与我国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使某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资本品发生要素密集度逆转,转化为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例如,美国的名牌产品“耐克”鞋,如果按它的生产线在我国进行生产,就需要一定规模的设备和厂房,相对来说成了一定的资本品。但是,民营企业却可以将它化整为零地利用劳动力资源进行分散生产,在我国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就分布着这类生产和加工企业。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应变能力就不及民营企业,他们除了集中力量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之外,别无其他选择。能够有效地发挥竞争优势,突破国外的贸易壁垒。现在,发达国家一方面强调各国削减关税,提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另一方面却高筑非关税壁垒,利用其贸易优势单边设限,并且推行“管理贸易”来处理贸易摩擦问题。其中有两个冠冕堂皇但却是最为严厉的措施:一个是反倾销,一个是技术贸易壁垒。
在国外对华商品反倾销中,有一种极不合理的现象:一个企业的产品出现了问题,往往会对我国同行业的所有产品都实施反倾销制裁。西方国家所亮出的一个“莫须有”理由是: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一些出口产品享受了政府补贴。如果我们用直接判断的方式来分析,就会觉得那些发达国家是在专找我们的“岔子”;如果我们在反驳对方的同时进行逆向思考,从问题的对立面上找原因,那就会问:我们的产品价格为什么会被别国认作存在政府补贴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但是,我国的外贸经营主体比较单一。除了“三资”企业外,有一段时间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外贸公司,这就很容易成为某些外国人进行贸易歧视的借口。让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经营外贸,国外反倾销中关于“政府补贴”的指控就难以成立了。至少,也不会发生“一人患病,全体吃药”的现象了。相反,我们还可以理直气壮地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揭露所谓反倾销中的贸易保护和歧视的本质,维护我们的贸易权益。
除了反倾销之外,现行的非关税壁垒还有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产品质量认证、以及环保标准等苛刻复杂的技术标准。我国的产品不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都将受到同样的对待。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一些国有企业处之泰然,寄希望于国家提出相应的对策。而民营企业则不然。因为,这些技术贸易壁垒时刻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他们如履薄冰地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从自身做起。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调查:国有外贸企业收购农副产品是一车一车地验货,大致看看就行了;民营外贸企业的经营者则是一筐一筐地验货,就怕质量出问题,而人们所担心民营企业抬价收购、压价竞销的情况却没有发生。
也许是因为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有限,对利益的盈亏很敏感,经营外贸的机会难得,才处事十分谨慎。现在,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平等地拥有经营外贸的机会和条件,随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加快,还将有一大批民营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外贸经营者,这迫使国有企业作出思考:如不迅速转变经营作风,深化内部机制改革,企业就会被国外的技术壁垒拒之门外。
’我国的外贸企业要同国际上各种类型的企业打交道,很显然,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也不能只通过单一的国有企业来展示其竞争力,民营企业经营外贸已成不可逆转之势。面对着苛刻的技术贸易壁垒,我国的企业不仅与国内同行竞争,而且要与国外企业竞争。我国的企业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的,都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竞争力,创造优势,整体推进。夜郎自大或者妄自菲薄,都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三、政府必须积极指导和促进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
民营外贸企业的出现是自由市场经济下的产物,然而,民营外贸企业诞生的时间毕竟不长,企业自身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例如,规模经营意识淡薄,固守自己的小领域独立经营,不愿与他人合作发展;为了获取企业的私利,不惜违法、违规行事,搅乱了正常的外贸秩序;那些挂靠在国有企业名下的民营外贸企业,对自己所承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不明确,只知道利用现有的进出口条件,不了解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和信息;打着“合资经营外贸”旗号的民营企业,有的人将所得资金转移到国外,削弱了外贸乘数效应等等。必须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其中,政府的政策和指导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搞好人员培训,指导市场开拓。民营企业的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经营外贸的经验,但他们是乘着“国有企业”或者“合资企业”的“大船”出海的,对于国际上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十分了解,对国际市场行情中的一些风云变幻的实质与对策也比较陌生。因此,要定期地对他们进行市场准人的培训,有目的地讲解有关金融危机、电子商务、贸易摩擦等专题和案例。要采取不同于国有企业的培训方式,对他们进行政策教育和后继管理工作,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自觉提高专业化经营的水平。对于那些准备参与外贸经营的民营企业来说,市场准入业务的培训更是先决条件。
政府要不断建立和健全面向民营外贸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商会、民营企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对促进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作用,积极支持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活动,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把有关民营外贸企业的优惠政策和部门服务承诺以及国际贸易领域的相关外贸和法律知识、国际市场形势变化、国内国际展览会和博览会等资讯通过互联网、报纸、专业性期刊杂志等渠道向社会公开,让企业及时了解各种有用信息。
政府有关机构应该在市场开拓、经营方式选择等方面应予以平等对待,并且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成立贸易调整支持中心之类的指导机构,帮助有关民营企业研究如何适应市场,分析企业运作方式、提供技术支持,并且在费用平摊的基础上建立网络中心,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传输有关的信息,尽量减少出口品的交易费用。在政府的指导下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民营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国门的,这些“小舢板”能否经受住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大风浪,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制定一系列风险防范的措施。根据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学会识别风险。政府管理或贸易指导部门应指导民营企业进行市场运作,帮助他们掌握各方面的信息,要根据外部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提前做出风险预测,以便随时调整运作方案。尤其要告诫他们,国际上出现的某种相似的“外部环境”,往往有着不同的实质,企业千万不可按国内的经验作出判断,不要被一些虚假的信息所误导。
(2)学会规避风险。通过预测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就应事先采取相应的回避措施,尽量减少损失,或者消除风险的侵害。例如,某进口国曾经对中国某种产品采取过反倾销措施,现在,民营企业打算向该国出口类似的商品,就应该认真研究如何防止进口国采取类似的歧视政策,未雨绸缪地准备好相应的对策,而不应该抱有任何幻想,误以为对方会“区别对待”。
(3)善于转移风险。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例如,保险、保值、转让、转租、联营、降价等等,有的在风险出现之前就作好安排,有的可作为风险出现时的应急措施。转移风险一般以获得最低利益或者求得平均利益为前提,其目的是让企业与外部的他方共同分担风险。在这方面,民营企业一定要放弃那种过于看重眼前利益的行为,善于从长远利益考虑来转移风险。
(4)注意分散风险。分散风险就是从企业内部减少风险,常用的方式有:融资方式多样化组合,实行出口产品多样化和结构多样化,实行经营门路多样化等等。例如,在融资方式中,可以利用出口信贷、发行债券,以及通过市场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其目的是将风险在不同领域里进行分散。
(5)及时控制风险。当风险已经发生时,为了尽量减少损失,防止事态扩大,企业经营者应该当机立断,果断采取措施,维护企业形象,以求将来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弱点之一是容易忽视无形的财富,不善于正确地对待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和风险。在这方面,政府应多加指导。
为了帮助民营企业制定风险防范的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经常考察企业的前景目标规划,考察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及其反应能力,要把风险分析列为检查的内容,促使企业在风险中提高经营能力。规范要求,一视同仁。和其他中小企业一样,民营企业经营外贸也存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技术含量的问题,而且更为突出。我们不能因为民营企业的所有制不同而对他们放松要求,或者另眼相待,应该把他们当作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规范要求,从整体上推动他们进入国际市场。
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政策信息公开制度,努力创造一种公平的市场环境,使民营外贸企业在市场准入、贷款融资、土地使用、人才招聘、税赋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同时要加大宣传,为民营外贸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政府在海外展销产品时,应该邀请相关的民营企业参加,对于新兴市场上的动态,应及时地通报给民营企业,以便使他们能够迅速而有效地作出反应,积极创造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从中学会如何面对竞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责任编辑:陈齐芳]
第五篇: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7-01-19 13:46:00 ]作者:张广晓编辑:studa20
摘 要 目前,在民营企业管理中,一些民营企业已经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对此不能盲目乐观,内部仍有股暗流在阻止着民营企业改革浪潮的向前发展。要客观的面对现实,民营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用科学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和创新。走科学管理之路,势在必行。关键词 民营企业 现状 透析与思考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迎来了科学管理的春天,巨大的经济浪潮影响和推动着民企老板,使他们不得不正视自身所处的环境。打破家族式管理,走科学管理之路已势在必行。因此,民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和创新,走现代企业职业经理的发展之路,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实现民营企业质的飞跃。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象透析
我国民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以家庭作坊式、粗放式、家族式经营模式起家,在我国发展只有二十几年的历程,正因为它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经验少,同时又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起来的大企业相比,无论是在管理上、规模上,还是企业文化上,都有相当的距离。在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传承下来的“百年老店”,还是初具规模的新生企业,它们都是在一种十分系统的、成熟的整体企业管理文化氛围中经营运作的,而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成熟的企业管理文化氛围。这是历史给民营企业造成的先天不足,要想弥补这种不足,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不懈努力。
近一时期来,有部分民营企业老板已经意识到了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开始外聘职业经理,进行企业内部改革。在改革浪潮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改革,在经历改革阵痛之后生存下来,但受传统的管理思想的影响,这些企业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管理上,说是重视人才,可是人才“公寓”见不到人才;说是科学化管理,可是在管理上见不到科学,只是停留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上,科学的、实质性的内容太少,大部分是虚设。而另有一些民营企业,他们不思改革,仍在旧磨坊打转转,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缺乏活力。这些企业面临着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这些民营企业将会面临无法生存的局面。从以上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确实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淡泊、没有创新的经营理念、传统管理意识严重、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企业文化。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真实现状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一部分企业老板已认识到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高薪聘请职业经理,想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但是,职业经理的处境却令人担忧。环境影响人,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职业经理的作用就不可能正常发挥。而这时他正处在血缘相连、环环相扣的家族网中,被排挤,甚至受敌视,才能得不到发挥,使企业只能靠家人、朋友出谋划策去发展,那就造成:第一,企业高层或中层领导岗位多数是由老板亲属把持着,而这部分人又大都是老板绝对信任的门外汉,缺乏科学管理思想,这注定使企业发展难以走上正轨;第二,这些人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不懂管理和技术,他们虽然对企业贡献不大,但因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而相互争权夺利,为了牟取利益,置企业利益于不顾,造成外聘人员受排挤,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第三,家族人员带着天然的特殊性,滋生天然的优越感,工作中我行我素,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形同虚设。在工作发生失误时,又往往因裙带关系而逃避责任。企业制度是用来约束管理者和员工行为的,没有制度的约束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就没有责任,没有责任就没有力量,没有力量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第四,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占据了各个要职,在其他员工的眼中,这些人干与不干、干好干坏都是一样有特权,而自己干的再好也没有晋职的希望,这严重地挫伤了外聘管理者和员工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抑制了他们的工作才能,使他们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只好另谋出路,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这样,就造成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这极大地抑制了企业的发展;第五,有的民营企业表面上已经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但内部仍有股暗流,在阻止着改革浪潮的推进,出现小农意识和小市民意识的传统文化和改革大潮中的职业经理现代管理思想带来的新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冲突、排斥和矛盾,使企业文化在纠缠中糊涂。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如果灵魂出现问题,那企业就成了毫无生机的行尸走肉。
老板君主化思想使企业发展僵化。我国有些民营企业老板虽然生活在现代科学管理的时代,但在企业运行中却表现为喜欢建立管理者的权威、封建君主意识浓厚、不允许任何人侵犯自己的权威。在管理方面,企业老板有非常浓厚的主观色彩,所有决策都可以随老板个人的灵感、意愿、好恶而变。即使制定了这样那样的制度,自己也不愿意去认真执行,这给企业的中层管理制造了不少的困难,使他们无法把握规章制度的执行尺度,其结果是企业内部“权威第一,规章制度第二”,使企业管理陷入僵化。目前,我国濒临破产的一些民营企业,很多是高科技企业,产品也是前沿高科技产品,老板又是一个懂技术的专业老板,为什么没几年就破产了呢?其主要原因是老板只站在企业的外部形象、产品、工艺、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了企业的运作程序、企业文化、管理规则、员工素质等方面,导致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最后使一个好端端的高科技企业走向了衰退,乃至破产。因此,民企老板要有战略的眼光,应从企业的全局上考虑问题,不能一意孤行地行事,否则会全盘皆输。在用人方面,喜欢任人唯亲,对外来人员不信任。有的民营企业老板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也能发现不少的问题,也出台一些管理措施和制定比较先进的制度,但仍改变不了家族管理的老模式呢?为什么年初老板总是有一套新的管理方法、新的规定出台,可是走着走着又回到老路上去了呢?这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依旧是原班人马,陈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及传统文化早已根深蒂固,再先进的东西在这部分人心中也只不过“如此而已”,这就叫年年穿新鞋、天天走老路。我们知道,企业的成长发展,不可能只凭老板一个家族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依靠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员工的共同努力,甚至可以说是外聘人员的光和热给家族企业带来了效益和希望。不重视人才的管理,就是没有效益的管理。市场经济中,人才流动性很大,针对人才的竞争也很激烈,要想使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留住人才、重视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已成为必然。因此,民企老板要降低身份、摆正位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爱惜人才、重用人才,才能推动企业发展。
以上这些使民营企业难以迅猛发展,一直挣扎在家族的关系网中,是民营企业传统的家族式管理造成的后果。所以,民企改革要从企业的源头进行治理,彻底走出传统文化的束缚,从人抓起、以人改制,促进企业蒸蒸日上。2 对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要彻底摆脱家族式管理模式,适应经济社会新形势下企业制度管理的要求,形成合理的权利运作体系,就必须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走企业职业经理的管理发展之路,顺应经济发展的大潮。
第一,当企业得到一定发展,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后,就应进行全面改组,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坚持创新,保持锐气,突出主业,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行科学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建立企业信誉,追求持续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而由于陷入观念的误区,我国民营企业最缺乏的恰恰就是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以企业中的“人”为依托,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改变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改变“人”。家族式民营企业的先天不足非常明显,是一种传统的血统管理,需要全面更新。民企的血液就是企业文化,换了人就换了血,换了血就是换了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这个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改制就难以进行。笔者认为,要改制必须要换血。要加大力度,一举成功。科学的管理机制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建立职业经理制是民营企业实现优化法人内部管理结构的需要和必然。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分权制,董事会和经理需要有明确的职责界限,因为建立在亲属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管理体制不利于企业制衡,容易形成两个极端:一是创业者权力垄断,民主决策机制缺乏;二是不能形成合理的权利构成体制,容易发生管理梗阻。同时,两种文化的冲突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悲剧效果。改革派与传统派在民营企业改革和发展中,他们之间有着先天性的对立冲突,这会极大地阻碍企业的发展。
第二,建立职业经理制是管理专业化的需要。职业经理是一个既有专业管理理论底蕴,又有很好的现代思维的职业,家族制创业阶段的管理人员很少能达到这一境界,而管理又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不进行科学管理和创新,企业的发展就难以保障。因此,我国民营企业经理的革新是现代企业的时代需求。
第三,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建立起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规则,使企业一切按规则办事,使我国民营企业从“人管企业”向“制度管企业“的过渡。民营企业创业之初,以亲属纽带进行运作,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对职业经理要求并不迫切,甚至在感情上有排斥情绪。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如果不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来管理,不仅会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还会影响民营企业的稳定和亲属关系的和谐。从亲属管理链(家族式管理)向职业经理制转变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因为每个家庭成员对自己前期创立起来的企业都有一份割舍不断的感情,同时还有经济利益掺在其中,如果处理不好,极容易引发家庭矛盾,甚至企业动荡,不利于民营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最后,家族式民营企业经理职业化的前提是民营企业体制的股份化,只有按股份化建立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才能实现民营企业的职业经理体制。民营企业的股份化可以合理分割家庭成员对企业资产的合理占有,使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得到补偿。民营企业股份化以后创业家庭成员成为企业的股东或董事,民营企业的产权没有发展变化,不会影响家族成员间的关系。通过聘请职业经理管理企业,可以排除人际关系的干扰,使企业顺利进入制度管理阶段,从而实现管理创新。当然,现阶段民营企业还不能摆脱环境、传统、人文等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些民营企业适不适应职业经理管理模式,职业经理能不能在民营企业中发挥才干,还需要从实际出发。但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角度看,职业经理制是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3 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的新时期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我国民营企业已走过了一段路程,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已唤醒了一部分民营企业老板的改革意识,有的已经打破了家族管理的模式,并且运用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走上了经济大舞台,在国内已具备一定的应战能力。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我国的民营企业又面临着新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
首先,我国民营企业要有适应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和政策环境变化的能力,了解掌握国际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灵活运用东西方两种思想的融会和两个市场运作规则的嫁接结果,尽快摆脱传统管理模式,使我国民营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和国际运行轨道运行。这将成为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立足于本土市场的最大竞争优势。同时要树立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发展思路,深化体制革新与机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利用资本市场的功能,扩充民企的资本实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人力成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推进管理制度的科学化。
其次,民营企业的资本积累发展到一定时期时,企业就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经营理念。21世纪的企业竞争就是人的智慧的竞争,软件的竞争,具体地说也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使企业成为高品位、高层次、具有一定深度的文化内涵的企业,这是新时期优秀企业家新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人的价值观问题,通过这种管理理念,把企业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境地,有能力同国际同行进行竞争。海尔集团在我国企业文化领域中当了领头雁,它把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海尔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它既具有美国色彩的个性创造力又具有日本特点的团队意识,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推动了海尔企业的飞速发展。但企业在改革时期一定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一是传统观念形成的不适合当前发展的小农意识文化;一是改革派的新文化理念,它们是两种不相融的文化,对改革有一定的阻碍。所以,要作好两种文化的沟通、协调与融合,异化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转变,使企业真正的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现代科学文化体系,使全体员工真正具有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使文化真正成为企业的灵魂。民营企业这一时期要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全面发展自己,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最后,我国部分民企已融进了世界贸易的海洋中,真正的走向了市场经济,这使我国民企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谁不顺应潮流谁就会被这潮流所冲垮。这股潮流的形成,一定会带动我国的民营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也会使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大练内功,民营企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和去掉管理上的不足,掌握科学管理和驾驭经济全局的本领,在管理中能够考虑国内和国外两种因素,善于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善于把国际市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趋利弊害,争取主动,使我国民营企业跨入世界经济的竞争行列。
一个民营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并且立于不败之地,并非容易之事。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想再前进一步比初创时期前进十步都难。而企业竞争的结果是不进则退、退则亡。一些民营企业的失败,昭示的就是这竞争的道理。经历过艰苦创业期而顺利步入成长期的企业,极容易产生的满足和松懈将随危机一起走来。其中虽有良好的要素配置、市场份额、企业信誉,然而如果规模不大、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要驾驭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尚须有一个质的飞跃。在“十一五”期间,民企老板们应重整戎装,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超人的智慧,迎战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挑战,走向企业家行列,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企业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