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google的内部创业模式比较

时间:2019-05-14 17:4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为google的内部创业模式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为google的内部创业模式比较》。

第一篇:华为google的内部创业模式比较

华为、Google的内部创业模式比较

华为和Google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使用了内部创业的方式来帮助企业不断进步。华为在内部创业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内部创业为企业的代理商或外包业务商的模式;而Google采用的是“20%时间关注新创项目+现金奖励”这样一种内部创业模式。

华为的“前车” 在中国大陆最早尝试内部创业的是华为。透彻认识华为内部创业的历程对当今中国企业如何内部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0年左右的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尚未成熟,改革使得中国在经营环境的各方面都表现出高度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当时,华为也面临着组织转型期的新老接替问题,公司的管理制度、流程上都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同时华为高层也已经意识到,部分老员工手中持有的大批股票已成为制约华为发展后劲的一大障碍——他们可以少干活,却可以拿到数目不菲的股票分红。

华为如何克服已经出现的“休克鱼现象”,保持其竞争优势成为公司高层必须解决的重要成长议题。在美国IBM公司的帮助下,华为开始引入业务流程变革,从职能型组织向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组织转变。这种转变的结果,一方面是管理层级的减少和中层管理编制的压缩,另一方面则催生了华为的内部创业政策。

2000年8月15日,华为出台了《关于内部创业的管理规定》,凡是在公司工作满2年的员工,都可以申请离职创业,成为华为的代理商。公司为创业员工提供优惠的扶持政策,除了给予相当于员工所持股票价值70%的华为设备之外,还有半年的保护扶持期,员工在半年之内创业失败,可以回公司重新安排工作。随后,华为内部不少技术骨干和高层管理人员纷纷出去创业,其中包括李一男、聂国良两位公司董事会常务副总裁。从这些内部创业的企业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与华为公司连成一体的代理商、通讯产品制造商、软件企业以及管理咨询公司等,这里列举当时华为内部创业的几个代表性的企业。

在众多内部创业的公司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一男所创立的港湾网络有限公司。鉴于李一男的背景和个人能力,他的离开对华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在与华为最初的约定声明中,港湾网络只做华为产品的分销商,建立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的培训基地,同时集成一些与华为产品没有冲突的其他产品,不得发展自己的品牌。凭借着华为庞大的产品销量,港湾在初期创业的时候就获得了骄人的业绩,华为和港湾网络获得了双赢。但是志向远大的李一男似乎并不甘心只做华为的产品代理商,港湾获得了很多知名风投公司的资金支持,也吸引了很多来自华为的技术骨干。李一男洞察到数据通信领域是华为的一个薄弱点,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机会。很快,李一男选择了DSLAM作为港湾的突破产品,但此时的华为仍未推出相应的产品。2004年之前,同样一种产品,港湾网络要比华为在市场上领先至少半年,华为遭遇了公司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竞争力低下危机。

面对港湾强有力的竞争势头,华为开始采取反击。2003年,华为开始把港湾列为竞争对手,这也说明华为失去了对港湾的控制。华为从技术研发和市场份额,乃至公关策略上都开始对港湾施压。同年11月,华为与美国3Com公司合资成立了华为3Com公司,主要从事数据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开始了和港湾的正面竞争。此外,由于港湾的审计问题,华为成功阻止了港湾网络在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并迫使西门子退出。一系列的打击使得港湾的前景和命运飘摇不定,终于在2006年6月6日,华为完成了对港湾网络的收购。

Google的创意——20%

在Google公司内部,有一个随时变动的Top100项目列表。Google鼓励员工把自己想到的富有创新性的想法写出来,让其他员工进行投票,使得大家觉得最好、最可能成功的项目凸显出来。然后Google会给员工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员工可以运用20% 的自由工作时间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Google的这一鼓励内部创新创业的模式跟3M公司的“15%定律”不谋而合,充分体现了这些世界级的大公司自由开放、且极具创新力的企业文化。

2015年8月,谷歌重组改名为Alphabet,业界认为这是Google两位联合创始人放权脱身以激励内部创业所作出的举措。重组之后,原先的Google瘦身成为全资子公司,它的一些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业务纷纷分拆成新的子公司,而Alphabet将成为一个新的大的控股集团。很多子公司将由自己的CEO负责,两位创始人只需从战略层面管理好这一大集团便可,这样既能将两位创始人从繁琐的事务中拉出来,去考虑大的方针问题,又能培养新的、年轻的CEO。用Google联合创始人兼CEO拉里·佩奇的话说,重组可以让Alphabet(或者谷歌)重新获得“创业公司般的活力”,革命颠覆性的创新不断推送着下一个巨大的增长领域,以继续保持与行业挂钩。

在保证核心互联网业务占据主导地位的前提下,通过独特的20%内部创新创业模式,Google发展了很多在外人看来“稀奇古怪”的项目,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气球网络项目、可以监测血糖的隐形眼镜等。Google通过激发内部活力完成了自身的再创业,保证了Google以更灵活的管理方式去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在新的Alphabet的架构下,这些项目纷纷脱离,成为了Alphabet旗下的独立子公司。笔者梳理了一些Google内部创业成果。可以看出,Google的内部创业公司涉及的很多领域都是比较前沿的,这也是为什么Google能够保持行业领先、全球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华为和Google的不同

华为和Google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使用了内部创业的方式来帮助企业不断进步。华为在内部创业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内部创业为企业的代理商或外包业务商的模式;而Google采用的是“20%时间关注新创项目+现金奖励”这样一种内部创业模式。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华为和Google的内部创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1.出发点不同

华为的内部创业与其说是为了促使企业内部创新,不如说是企业在特定时期不得不做出的特定选择。华为在2000年时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内部问题,老员工由于拥有股权,无需干很多的活便可通过分红获得可观的收益。公司总裁任正非意识到了这种现象,决定“杯酒释兵权”,通过鼓励企业员工内部创业的形式来帮助华为度过“冬天”。所以说,华为真正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老员工的出路问题,是为了改变企业内部的人员结构。对此时的华为来说,内部创业不是目的,而是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工具。

相较于华为的复杂背景和考虑,Google内部创业的出发点显得比较“单纯”。Google一直以来使用20% 的内部创业模式,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创新活力。Google的高管们似乎更有远见,他们在企业尚未到达瓶颈期时就使用了这样一种模式来保证企业的“鲜活度”,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良性循环。2.内部控制问题

从华为的内部创业过程来看,华为后期对港湾网络逐渐失去了控制能力,这主要还是因为企业管理经验不足,前期对企业内部创业这件事情的准备不充分。从某方面来说,这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导致企业战略的偏离,风筝放出去了但是收不回来。虽然华为后期通过各种手段成功收购了港湾网络,但它同样付出了很大代价。

相反,Google由于内部体制比较健全,同时企业给予了员工极大的时间自由和空间自由,对员工的管理比较到位,使得Google的内部创业成果不断,获得了很多收益。3.创业成果迥异

华为在2000年鼓励内部创业之后,其员工辞职创业的数量非常多。据统计,当时华为企业网事业部登记的内部创业代理商就达400家之多。虽然数目众多,但是除了港湾网络之外,其他的内部创业公司并没有在市场上产生太大的影响,而这些公司也由于受到限制,所经营的基本都是华为自己的产品,企业的发展非常局限。

比较而言,Google的内部创业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非常大的市场影响。除了表2中列举的谷歌内部创业项目之外,非常有名的Gmail也是Google“20%项目”中诞生的产品。内部创业是一种文化

1.内部创业不仅是一种企业行为,更是一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内部创业不应仅仅是企业遭遇瓶颈时的一种公司对策,更应该将内部创业凝练到企业的文化内涵中去,成为一种企业精神。从华为和Google的内部创业过程中可以看出,Google之所以能够不断通过内部创业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将“20%”内部创业模式凝聚成了公司文化。当企业具有这样一种不断创新、创业的文化时,其员工将会最大化地发挥自身潜力,既给公司带来收益,又能实现个人价值,获得共赢。2.内部创业需要把握好“度”

这个“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应该正确看待内部创业,需要结合公司的情况找到适合自身的内部创业模式,切记盲目跟风。二是企业在内部创业的过程中,企业高层需要把控好内部创业的子公司的发展情况,保证它始终处在一个正确的战略方向上,同时要防止管得太严、束缚太多,要让子公司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就华为对于港湾网络的控制来说,算是一个失败的案例,但这有一定的背景原因。当时公司缺乏内部创业经验。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应当认真吸取这些典型性企业的经验,在内部创业时把握好自己的“度”,才能取得成功。

3.内部创业要有前瞻性,防患于未然

华为的内部创业,是公司遭遇瓶颈期时的一种应对策略,是为了帮助公司克服“休克鱼现象”。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只有当公司遭遇发展困境时才会去考虑内部创新、创业的问题,但是优秀的企业却会在遭遇瓶颈前就开始行动。Google的创新速度永远走在世界前列,就是因为它考虑问题具有前瞻性,领先一步开展“裂变式创业”,避免企业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也保证了优秀人才不会外流。中国企业要想变大变强,就应当对市场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考虑问题要有前瞻性,才能保证企业长足发展。

管理咨询及其他合作事宜请联系市场部:010-58752828转863,编辑部:010-58752828转801

第二篇:google模式读后感

Google模式报告心得

硕一

B14091102177 黄展

Google模式这本书是 由goole领导团队人首度公开企业内部的运作和思维的。本书由google董事会执行主席:Eric Schmidt, Google前产品部自身副总:Jonathan Rosenberg编写的。

Eric Schmidt, 1955年出生。是一位电脑工程师,他拥有普林斯顿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师学士学位,同时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1年到2011年四月十年间担任GoogleCEO,2001年由Google 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从 Novell 公司聘请其担任这一职务,此前他在 Novell 公司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发展。也曾是苹果公司董事会成员。同时他亦为卡内基美隆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理事会托管者,并亦是程式编译器lex的共同作者。

Jonathan Rosenberg,乔纳森毕业于克莱蒙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以优异成绩获得经济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荣获著名的大学荣誉学会会员(Phi Beta Kappa)资格,并在芝加哥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拥有18年业界工作经验,他所领导的团队管理着谷歌的创新产品组合和投放市场战略。乔纳森负责谷歌所有产品的开发、改进和客户认同工作,包括从客户服务到商业服务在内的各项事务。他所领导的团队特别专注于提供出色的用户体验、持续创新以及实施高相关性、可靠且非传统的营销活动。

Google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在全球拥有无数的用户。今日的google是全球最具指标的企业,在各项领域创新,并取得技术上的进步。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只知道google是一个科技巨头公司但是却不了解它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世界领先并且可以引领科技进步的公司。而google模式就会深度让你了解体会这么一个世界巨头是怎么样的,它又是在什么样的模式下运行的。

书本目录

本书分为前言;文化 相信你的标语;策略 你的计划错了;人才 招募是最重要的事;决策 共识的真意;沟通 当个 超优质的陆游器;创新创造原生泥浆;介于 想像难以想像的境界。

书中开篇就提到了“先找工程师谈谈的google文化”这表明了google对人才的方面的关注,因为布林和佩吉在创立gooogle时候并为接受过专业的企业经营训练,也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他们凭着自己的感觉在经营着公司。一个个性十足的google,在罗森柏格在想佩吉提出计划书时,佩吉会回答他:这个计划干什么呢?这只会让我们碍手碍脚。一个不需要计划书的企业或许有人认为是不成功的,但是google 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计划书并不代表一切。

本书在“文化相信你的标语”章节中提到了公司文化,书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揭示了google和其他公司公司文化的形成的不同,当别的公司把成功因素归功于碰运气时,google的高层就认为“明智之举”才是一个公司成功因素,当你在创立公司时就应该想好后者是定义好自己公司的文化,这样才能选择最佳的途径构成你的核心团队,换句话说就是与你志同道合的同仁。试想下一群有志向相同的人和一群志向不同的人组建公司最后成功的一定是志向相同的人,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有共同的路要走一起奋斗。

google一个吸引我的管理方式:当公司团队租下了第二栋大楼(可以容下所有客服部门),别的公司会让部门员工搬入新的大楼中,但是google却不会,它会把新租的大楼用做午餐休息的场所或者娱乐场所,而客服人员将会继续留在原来拥挤的办公室里。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员工了办公室空间问题产生嫉妒心里,当没有人拥有私人办公室时候就不会有人去抱怨这方面的事情。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

在很多人眼里杂乱是不好的,在一些公司眼里杂乱是被禁止的,抑制杂乱一个整洁的环境才会使员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Google管理层认为“杂乱通常是个好征兆,他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创新的副产品。抑制杂乱或许还会有反效果。

有趣的比喻在公司往往能够胜出的论据都是那些“河马”提出来的,(本文说的河马是最高新姿的人的意见)而google公司认为好的论据和新姿高低无关,经验固然重要,但前提好似要构成一个有说服力的胜出论据,经验才会被采用。这样我想到了现在社会的现象,很多有才干的年轻人因为刚到公司有能力却被一些“河马”打压致使不能把才能发挥出来,最后变成无用武之地。Google公司很好的处理了这点避免了有才干的人不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

说了这么多大家都会认识到其实google公司成立至今他们给我们传达的一文化就是鼓励创新、平等、放权的文化。这种文化表面上看似乎是无为而治,但实际上是要求管理者用“员工愿意被管理的,愿意被公司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员工”。google十一个工程师当家的公司,官兵力方式自下而上的,通常最主要的沟通是发生工程师与工程师之间,而不是主管与主管之间的,这就是放权表现。这就是意味着很多事情都需要工程师积极运动并自己作出决定。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点但是许多公司员工还是根深蒂固地习惯于老板发号施令,习惯于重要 决策问老板,有了问题找老板解决。

在本书中提及了人才的招募,招募人才是一个公司的重要环节.合适的人才使公司越来越强大,而不合适的人才会使公司越来越差,最终导致公司破产。书中129页开始至176页都是讲如何招募人才的,从书中写到的9个人才招募守则:

1、招募比你更聪明、更有见识的人;别招募你无法从他们身上学习或对你没有威胁的人(这里的威胁是指你公司地位受到了挑战)

2、3、招募热心、会自我激励、有热忱的人;别招募指向找义愤工作的人。招募能够与人合作共事并能鼓舞别人的人;别招募偏好独自工作的人。

4、招募能随着土队和公司一起成长、学习进步的人;别招募只有狭隘技能或者兴趣的人。

5、招募能够给我们的产品或文化提高价值的人;别招募在这良方方面都做不了贡献的人。

6、7、招募能够把事情搞定的人;别招募指挥想着问题的人。

招募多才多艺、有独特兴趣和才能的人;别招募没有生活、只会共组哦的人。

8、9、招募有道德、坦诚沟通的人;别招募耍心机、操纵别人的人。招募人才时做到宁缺毋滥;别随便降低对人才的要求。

结构化的面世更能发现人才有着叫好的预测能力,这种方法的面试可以给应聘者和面试官双方带来更好的体验,同时也是最公平的。

看到了google决策篇不难让人想到google在中国大陆的情形,正如徐志摩问中写的“轻轻地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带走了我无数地思念。进军中国大陆确实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中国大陆是个大市场,作为世界巨头怎么会放过一块那么大的一块肉呢?虽然在中国市场的决策赢得了全球 google人的广大好评和支持,但是 google却发现这块看起来肥美的肉他们并不能消化。经历了骇客事件后,google黯然的离开了中国市场。这正符合了本篇的主题“共识的真义”。google和中国政府的格格不入无法达成“共识”是真正的原因。

进入本书末章Eric Schmidt提到了沟通。每个参与会议的员工都会可以提出问题,并由全体员工进行处理,这整个过程 让广泛的员工都参与进来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这里包括了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纵向沟通分为:下行沟通和上行沟通。可见,在google 的管理中沟通也是重要环节,坚持以人为本的员工关怀机制,为员工尽可能的创造出更多舒适的工作环境并通过沟通方法帮助人才保持积极的心态,充分的调动了员工的大脑和双手,使他们能在无拘无束的工作环境下,创造出新的创意。

Google创新致力于一个好的环境(20%时间计划)让员工拥有20%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花80%的时间在核心的搜索和广告业务上,这在其他公司绝对不能想像的。发创意的公司文化谷歌在行动上真正做到把员工当作最重要的资产,它为员工提供了很多激发智能的机会,并营造了很好的知识工作环境,以独特的公司文化吸引了最聪明的人才。一般来说,创意的构思过程是混乱无序的,但谷歌却以一套以数据为驱动的创意评估流程,很好地平衡了这种无序性,谷歌对于分析和数据的重视远远超过其他绝大多数公司。

本书的结语部分告诉我们google的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所有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最后的目标都是创新。其中诠释了我们在“新一代一片光明”下,做“新一代的智慧创作者”。

第三篇:228 华为鼓励员工内部创业的管理办法

关于鼓励员工内部创业的管理办法

一、目的为实现服务社会化,同时为公司员工提供内部创业的机会,公司决定,在内部员工中公开招聘若干挑头人,由他们发起组建各类服务公司。为此特制定《关于鼓励员工内部创业的管理办法》。

二、管理规定

1.员工内部创业的成败在合伙人的管理能力问题,合伙人一定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投资的风险由投资人自己承担。

2.各类服务公司成立后,即进入市场机制与社会上的同类公司进行公平竞争。华为公司将按照其商务条款决定订单量的分配。

3.各创业实体经注册后即成为独立法人,同时脱离与华为公司的关系。华为公司任何员工不得参股。

4.个人离职内部创业,个人持有股份由公司回购。已过98年12月31日的股份,可以立即按98年分红比例分红。当年奖金发放按月计算。

5.同时,公司按个人的股份值,赠送相当于股份值50%的现金,或相当于股份值70%的价值的设备,以作为扶持内部创业。没有股份的员工,赠送3个月工资。按股份值赠创业资金低于三个月工资的,可改为赠3个月工资。但这些赠送必须是员工在内部创业公司至少服务一年。

6.有关采购的项目由采购部门负责招标。公司给予付款上的支持,保

证按合同条款货到每月付款。

7.公司对员工内部创业的扶持期间一般半年。员工内部创业失败,半年内可回公司工作,要重新经过考核,按新考核的标准,可优先分配工作岗位,以及确定新的工资级别。不保留原职务及工资。

8.与创业业务有直接关系的员工配偶不得参与该业务的创业。

三、执行机制

1.公司行政管理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作为招投标的评价、管理、考核机构。

2.公司财经管理部的基金存贷处作为抵押贷款及计息管理机构。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五日

第四篇:华为内部讲话

华为总裁任正非一向低调,远离媒体,但是网上时常会流出关于他的内部讲话,令不少人反思。下文是来自华为内部会议纪要,是9月5日向任正非汇报无线业务会议上,任正非的讲话整理。

一、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要敢于打破自己的优势形成新的优势

网络将变得越来越扁平,越来越简单,宽带很宽,接入网络会像接自来水管一样简便,Bit成本将大幅降低。未来面临的是超宽带后还有没有什么带,竞争到底是从室内走向室外,还是从室外走向室内,这条技术路线没有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不会甘于输掉,美国执意WiFi全频率开放的目的还是为了从内往外攻。漫游问题一旦解决,华为的优势就不一定存在了,这是我对未来的看法。

爱立信是一面旗帜,它要维护旗帜的威望只能从外往内攻。华为不是旗帜,不管是左手举旗(从内往外攻),还是右手举旗(从外往内攻),都是很灵活的,最后不管哪一头胜利,总会有华为的位置。也许将来是内、外方式融合。

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要重视它对未来标准的认识。如果美国不用TDD,它就不可能成为国际标准;如果美国推动WiFi,WiFi就能进攻这个世界。美国还是一个创新力井喷的地方。美国为什么能形成创新的土壤?第一,美国保护创新,FaceBook如果是在中国早就被抄袭千百遍了; 第二个,美国人不怕富,人不怕张扬,否则哪有乔布斯?美国对乔布斯很宽容,乔布斯如果是换个地方他的早期是不被认同的,没有早期哪来晚期。

我们要学习美国的创新精神、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要打破自己的优势,形成新的优势。我们不主动打破自己的优势,别人早晚也会来打破。我们在学术会议上要多和爱立信、阿朗、诺西„„交流,并在标准和产业政策上与它们形成战略伙伴,就能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

华为过去市场走的是从下往上攻的路线,除了质优价低,没有别的方法,这把西方公司搞死了,自己也苦得不得了。美国从来是从上往下攻,Google和Facebook都是站在战略高度创新,从上往下攻。Wi-Fi作为和LTE竞争的技术,你不能说美国不会玩出什么花招来,我们要以招还招。不要以为我们一定有招能防住它,我们公司的战略全都公开了,防是防不住的。我们要坚持开放性,只有在开放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成功。

我特别支持无线产品线成立蓝军组织。要想升官,先到蓝军去,不把红军打败就不要升司令。红军的司令如果没有蓝军经历,也不要再提拔了。你都不知道如何打败华为,说明你已到天花板了。两军互攻最终会有一个井喷,井喷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是一个机会点。我不管无线在蓝军上投资多少,但一定要像董事们《炮轰华为》一样,架着大炮轰,他们发表的文章是按进入我的邮箱的排序排序的。一定要把华为公司的优势去掉,去掉优势就是更优势。终端的数据卡很赚钱,很赚钱就留给别人一个很大的空间,别人钻进来就把我们的地盘蚕食了,因此把数据卡合理盈利就是更大的优势,因为我们会赚更多长远的钱。

我们在华为内部要创造一种保护机制,一定要让蓝军有地位。蓝军可能胡说八道,有一些疯子,敢想敢说敢干,博弈之后要给他们一些宽容,你怎么知道他们不能走出一条路来呢?

世界上有两个防线是失败的,一个就是法国的马其诺防线,法国建立了马其诺防线来防德军,但德国不直接进攻法国,而是从比利时绕到马其诺防线后面,这条防线就失败了。还有日本防止苏联进攻中国满州的时候,在东北建立了十七个要塞,他们赌苏联是以坦克战为基础,不会翻大兴安岭过来,但百万苏联红军是翻大兴安岭过来的,日本的防线就失败了。所以我认为防不胜防,一定要以攻为主。攻就要重视蓝军的作用,蓝军想尽办法来否定红军,就算否不掉,蓝军也是动了脑筋的。三峡大坝的成功要肯定反对者的作用,虽然没有承认反对者,但设计上都按反对意见做了修改。我们要肯定反对者的价值和作用,要允许反对者的存在。

二、要舍得打炮弹,用现代化的方法做现代化的东西,抢占制高点

我们现在打仗要重视武器,要用武器打仗。以前因为穷,所以我们强调自力更生,强调一次投片成功,强调自己开发测试工具,现在看来都是落后的方法。我们要用最先进的工具做最先进的产品,要敢于投入。把天下打下来,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全世界的石油买卖都是用美金结算的,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把一桶原油从三十多美金打到120美金,就需要印钞票来支撑石油交易,美国光印纸就赚了许许多多的钱,美国用的就是现金武器。我们一定要在观念上转过来,用先进的测试仪器、用先进的工具,用科学的方法来开发、服务和制造。我们现在还需要投大量人力做测试设备吗?是不是都需要自己开发工具,从这支队伍里划拨一部分人去抢占战略制高点,可以增加多少力量呀,再拨一部分人参与交付、质量管理,华为该变得多厉害呀?工具要改革,要习惯使用先进工具。保留小团队定制一些工具没有问题,买仪器也要有懂仪器的人,不然就是盲目的买,但不要什么都自己做。当然测试也需要大量战略专家的,但他们是建构的,操作要交给机器。

我们要舍得打炮弹,把山头打下来,下面的矿藏都是你的了。在功放上要敢于用陶瓷芯片,要敢于投资,为未来做准备。我们公司的优势是数理逻辑,在物理领域没有优势,因此不要去研究材料。我们要积极的合作应用超前技术,但不要超前太多。我们要用现代化的方法做现代化的东西,敢于抢占制高点。

有的公司怎么节约还是亏损,我们怎么投入还是赚钱,这就是作战方法不一样。

三、找到价值规律,实现商业成功

日本手机的特点是短小精薄,Nokia的手机非常可靠,能做到20年不坏,为什么它们在终端上都失败了?苹果手机是最不可靠的,为什么它能大量销售?是因为它能快速地提供海量的软件。日本厂家在平台上太严格,太僵化,跟不上快速变化,日本的手机厂商就破产了。

我们要坚定不移从战略上拿出一部分钱和优秀的人从事微基站的研究。微基站可不可以在超市中买,像手机一样用户可以自己开通。450LTE基站要不要研究?450终端会高成本,你的基站有什么用。为什么不去抢大数据流量、长线的产品。我认为,对设备厂家来说最终要把基站做成一体化的,任何频谱都可以通过技术上的转换变得方便使用。从里往外攻,或从外往里攻,攻到一定阶段可能会出来两个东西,但再往前走一步,可能就是一个东西。你们要思考基站怎么能支撑我们在世界上,高价值的活下来?

不要太崇拜技术了,成功不一定是技术。无线为公司赚了很多钱,谢谢大家。无线未来还是要继续多赚点钱,才能养活这一大家子。

四、优质资源要向优质客户倾斜

优质资源要向优质客户倾斜。什么是优质客户?给我们钱多的就是优质客户。让我们赚到钱的客户,我们就派少将连长过去,就把服务成本给提高了,少将带个连去服务肯定好过中尉连长的服务。

我们要以客户为中心,在技术上不应该持有狭隘的立场,我们不知道世界未来怎么演变,也不知未来谁胜谁负。

五、高级干部与专家要改变

“中国农民”的头脑,多“喝咖啡” 高级干部要少干点活儿,多喝点咖啡。视野是很重要的,不能老像中国农民一样,关在家里埋头苦干。美国是很开放的,这是我们不如美国的地方。

最近胡厚崑写了篇文章《数字社会的下一波浪潮》,就专门讲“过去拥有的知识已经没有意义了”,知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视野。

我做过一个测试,让服务员制作榴弹炮,他们之前对榴弹炮完全没有概念,通过上网搜索原理和图纸,之前完全不懂榴弹炮的人瞬间就进入了这个领域。高级干部与专家要多参加国际会议,多“喝咖啡”,与人碰撞,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擦出火花,回来写个心得,你可能觉得没有什么,但也许就点燃了熊熊大火让别人成功了,只要我们这个群体里有人成功了就是你的贡献。公司有这么多务虚会就是为了找到正确的战略定位。这就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六、学会给盟友分蛋糕,用开阔的心胸看世界,世界慢慢都是你的

近期一些运营商的整合对华为是有利的,Nokia和微软的合并对华为也是有利的。Nokia将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设备制造商,很有可能就从后进走向先进了。微软最大的错误是只收购了终端而没有整体并购Nokia,光靠终端来支撑网络是不可能成功的,一个孤立的终端公司生存是很困难的,所以三星才会拼命反击,从终端走向系统。Verizon以1300亿美金收购Vodafone在Verizon无线的股权,GOOGLE以120亿美金买了MOTO的知识产权,这都不是小事情,意味着美国在未来的3-5年将掀起一场知识产权的大战。美国一旦翻身以后,它的战略手段是很厉害的。Vodafone把Verizon Wireless的股权卖掉了就有钱了,就不会马上把欧洲的业务卖掉了,华为在欧洲就有生存下来的可能。华为要帮助自己的客户成功,否则没有了支撑点,我们是很危险的。

未来的流量不全是流在运营商的管道里面,我们要重新认识管道,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什么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客户不仅仅包括运营商,老百姓也是我们的客户。

我们要走向开放,华为很快就是世界第一,如果只想独霸世界而不能学会给盟友分蛋糕,我们就是成吉思汗,就是希特勒,就将以自己的灭亡为下场。不舍得拿出地盘来的人不是战略家,你们要去看看《南征北战》这部电影,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们要的是整个世界。

总有一天我们会反攻进入美国的,什么叫潇洒走一回?光荣去走进美国。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报送: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抄送:公司全体员工

第五篇:华为内部教育文章

华为内部教育文章:华为如何把15万秀才变成兵?

中国企业家网发布了一篇演讲稿,根据华为公司高级顾问、《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作者田涛在华西希望集团的讲演整理而成。中国企业家网称这是任正非钦定的文章。

华为是怎么把15万知识分子变成“土匪”,又把“土匪”变成能打仗的兵的?华为是如何建成了自己“警惕与自我批判”的深厚企业文化的?华为从不讲“创新”和“变革”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到创新和变革的?华为向共产党学了什么又向西方学了什么?

一、组织黑洞:山头,腐败,惰怠

生理学家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带着病毒来到这个世界。马克思说“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大踏步地向坟墓迈进”。一个组织又何尝不是如此?政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概莫如此。当它生机勃勃的诞生之时,腐蚀、侵蚀这个组织的各种病症也都相伴而发生了。

组织的病症源于人,源于人性。西方组织管理学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懒惰的,贪婪的,正因为单个的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私、贪婪、惰怠,所以,当这些携带着同样病毒的一群人,构成一个组织的时候,也同样就构成了对组织从发生、发展到终结的全部生命过程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疲劳。一个人保持阶段性的活力、激情是容易做到的,一个组织保持两年、三年、五年的活力也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持久地保持激情与活力,大概是组织领袖们所随时面临的难题。

员工疲劳症。一个新员工刚进到公司,开始是积极、向上的,八点上班他七点半就到,晚上下班以后还照样在办公室加班,但当一个新士兵变成一个“兵痞”,他就缺乏活力与激情了。当一匹马从战马变成懒马,变成病马的时候,这个马群一定会出现类似于传染病一般的普遍惰怠与散漫,普遍的不想作为。

比员工疲劳症更可怕的是领袖疲劳症,也就是管理者的疲劳症。领袖是一帮什么人?是一帮永远富于妄想症的冒险家,中国社会最缺乏的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中最重要的第一是冒险精神,第二是永不懈怠的持续的冒险精神,也就是说领袖必须像永动机一般的思考和行动。所以,组织的领袖是否能够保持持续的激情与活力,持续的奋斗精神,才是一个组织的关键,但是光有这个关键还不行,还必须点燃起整个组织的全体参与者、追随者们持续的梦想,持续的激情。

我们把组织的惰怠现象称作“组织黑洞”——类似于宇宙中的“黑洞”——任何接近于天体黑洞的物质与能量都会被瞬间吞没掉。所以组织要远离“黑洞”,通过强健组织的正能量以战胜“暗能量”。

组织黑洞的第二点就是山头主义。组织中的山头、体系、派别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组织变革的大多数指向是围绕着铲山头而进行的,山头是人类心理、生理现象的必然产物。这一问题在华为早期的十多年曾经也是严重的,这跟华为早期的历史有很大关系。两万人民币起家,不到十个人,做交换机的倒买倒卖,活下去是这个企业的唯一使命。怎么活下来呢?谁能为公司拿到合同,拿到救命钱,谁能为公司带来产品,从一无所有到有产品,谁就是公司的英雄。几乎所有的中国民营企业,原始积累阶段都是个人英雄主义文化所主导的。

这样一种个人英雄主导的文化带来了企业的高速发展,从1988年成立,到1998年这十年时间,华为超越了中国的所有对手(当时的巨大中华,巨龙是军队企业,大唐是国有企业,中兴是处在深圳的国有企业),然后成为中国第一。但是,这种中国第一带给任正非的是什么呢?

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东流》那篇文章里讲,华为当时山头林立,主义盛行,真不知道该朝哪儿走。很多组织,包括很多企业,当大家一起共患难时,上下一心,有高度的凝聚力,但是当它稍稍有一点儿基础,有一些财富的时候,英雄们的那种英雄情结所衍生的欲望、野心和利益集团之间的那种贪婪的诉求,就常常把这个组织撕裂了,把这个组织的团队精神、凝聚力扭曲了。

第三个组织黑洞是腐败。腐败问题也是人类组织与生俱来的问题。国家有,社会组织有,一个以财富的增长为核心目标的功利性组织中,腐败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华为历史上这种问题也不少,比如关联交易,每年的销售额,十年前也是五六百亿人民币,五六百亿人民币要靠大量的供应商支撑的。这里面当然就会产生关联交易问题。2006年,在马尔代夫的一家度假酒店,公司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专门讨论清理关联交易。从任正非开始,所有公司高层跟华为有关联交易的亲戚朋友的公司全部进行清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从上到下的干部廉政宣誓活动,从此这个事情就坚持下来了。今天还有没有?我相信现在少多了,但是,关键还需在制度上解决问题。

华为的审计部是一个很厉害的机构,任正非有一次到日本去出差,被审计出来在酒店洗的衣服放在报销里面,审计部的头儿就找任正非谈话,对不起得退回来,退回来还得写检讨。

华为所有的人不能坐飞机头等舱,任正非毕竟69岁了,到全世界各地他得坐头等舱,对不起,多出的钱你自己朝里填。所以,每出一次国任正非就“亏损”一次。

在我们称之为组织的三个黑洞中,其实最最可怕的还不是腐败和山头问题,而是惰怠,是组织疲劳。历史是最可怕的敌人,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生机勃勃,什么错误都可以犯,也敢犯,也犯得起,一个组织也是如此,早期可以不断去尝试失败,在失败中找到成功的路径。但到一定阶段,当这个组织有了历史,组织就开始慢慢变的板结起来。控制多一点儿,还是控制弱一点儿,常常是一个无解的话题。

二、警惕意识与自我批判

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果总是背负成功与辉煌的包袱,这个企业其实也离死亡不远了。所以,任正非讲华为是没有历史的公司。

在华为的任何角落看不到华为过去的历史,没有一张图片有任正非的形象,全球各地的办公场所看不到哪个中央领导视察华为的照片„„华为也是一个没有功臣的公司,华为一位高管对我说,华为是一个不承认功臣的公司,老板也是,也就是说当任正非退休以后,任正非也不会被供在华为的殿堂里。

任正非说过,我从来不在乎媒体现在、今天、明天怎么看我。第二,我也不在乎接班人是否忠诚,接班人都是从底层打出来的,打出来的英雄同时又能够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批判,同时又有开放的胸怀,又有善于妥协的精神,同时在看人的问题上能够多元视角,而不是黑白分明,他就是自然而然成长的领袖。领袖不是选拔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恐惧造就伟大,任何组织,包括个人,如果没有与你成长所相伴随的那种不安全感,那种始终追随着你的不安的影子,你可能就变的很放松,很悠闲。但是,这种放松跟悠闲可能的结果是:

在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面前,你的安逸,你对危险的麻木,会导致组织快速的崩溃掉。

我们生存于一个丛林世界,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实际上都在被危险所包围着。如果你不始终保持对危险的警觉,变的麻木,麻痹,危险可能就悄无声息地由一个黑点变成黑影,由一个黑影变成巨大的威胁笼罩在组织的头上,所以,战胜恐惧,战胜不安全感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走向成功的过程。

华为今天是事实上全球电信制造领域的领导者,但今天的华为恰恰可能是最脆弱的时候。为什么呢?成功容易让人变的惰怠和自大,让组织变的盲目骄傲和固步自封。精美的地毯下布满了细菌,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组织如此,一个企业同样如此。警惕这些细菌的滋生繁衍就是在为企业加固未来。

华为过去的成功靠眼睛对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但今天的华为是不是还是这样一种文化?今天的华为是不是也大量存在下级总是把自己的成长与提拔,寄托在某一个上司赏识自己呢?今天的华为是不是还是那种前方作战的人有充分的指挥权、决策权,和打仗的主动权呢?

爱立信是这个行业的老大,爱立信只有七万多员工,爱立信在机关里的干部只有一万多人,华为的机关里有三万多人。三万多人在一个像大花园般的后方,看着PPT,喝着咖啡,要告诉前方怎么打仗。那华为未来能不倒下吗?所以,这几年任正非反复讲,要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指挥炮火,也多次讲,我们现在上下弥漫着一种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国民党风气。

三、警惕意识的源起

首先是现实因素。华为由当年的那种海盗文化、草寇文化,个人英雄主义主导的文化发展到后来十年以后,企业做起来了,有一定规模了,山头文化一定是尖锐存在的问题。一个企业长期保持对山头文化的警觉,是必须的。

由山头文化衍生出游击队文化,而与之对应的正规军文化则是把野马变成战马,把一帮土匪变成战士。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给我们现代的组织领袖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中国是一个缺乏商业历史和商业管理理论的国家,但是,组织与组织之间,它在根本的方面是相似的,相通的。所以,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从《史记》、《资治通鉴》到《毛泽东选集》,应该说都提供了大量的关于如何防止组织惰怠、组织山头、组织腐败的重要的观点与经验。

在研究组织兴起、组织异化、组织变革方面,毛泽东绝对是大师。很多中国企业家喜欢看中共党史,是有一定道理的。

十多年前经常听任正非讲,1974年,毛主席把八大军区司令召到北京开会,先起立唱《国际歌》,完了以后就宣布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只准带一个勤务兵,其他的一兵一卒不准带,然后再宣布邓小平做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在华为,1996年,搞了一次市场部大辞职,一千多人,市场部的干部员工,主要是正职干部,集体辞职,写两份报告,一份辞职报告,另外一份是述职报告。过去30年,大多数有一点儿规模的中国公司都发生过销售团队集体哗变的现象,在华为25年的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发生过。市场部大辞职的结果是什么呢?形成了华为组织文化中的”能上能下”,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

第二步,打掉帮派,打掉山头,这大概是更主要的。华为各地办事处主任只能做四到五年,除了极个别的,调动的时候不准带一兵一卒。我们现在经常存在的问题是两个现象,一个现象是某个人在某个地方营造了一片市场,然后就说这个关系是我的,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第二个就是对曾经成功过的英雄,护着呵着,没有人敢去碰撞他,就是因为他拥有很多的什么关系资源、销售资源,等等。

我们讲华为把15万知识分子,15万秀才变成了“土匪”,这些“土匪”一旦匪性大张,就是野火遍地烧的时候。所以,要给野马套上笼头,要把土匪变成有纪律、守规则的战士。

军队是一个很奇妙的组织。军队这个大熔炉改造了一个人身上的很多所谓的个性、自由精神,但是你看哪一个军人是没有个性的?如果军人没有个性,没有血性,怎么去战场厮杀呢?所以,军队文化赋予了一个战士,一个将军的个性中军队的共性,就是服从精神,统一的价值观,同时又不泯灭激情和斗志。企业组织如果能把军队文化中这样一些东西学到十分之一,五分之一,战斗力一定要强大许多。

四、自我批判:战胜组织黑洞的法宝

任正非向中国共产党学到了两个重要法宝,一是艰苦奋斗,一是自我批判。但是,这两个法宝,其实也是人类普适的观念与文化。

三百年前,欧洲的那些传教士们到非洲,假定说他去了一百个人,从欧洲的海岸千难万险到达非洲海岸时,可能就剩下五十人,这五十人登上陆地,走进森林,再走出森林,可能就剩了二十个人,这二十个人可能有十八个人,十九个人对现实的困境绝望,所以,要重返欧洲,重返英伦。结果重返的过程中可能又死掉了一大半,留下的那一个人就在非洲建教堂,一砖一瓦地建教堂。这种精神就是清教徒主义执著的奋斗精神。

所以,奋斗精神不只是中国人,不只是共产党,是人类普适的价值追求,不管你是任何种族,任何民族。懒惰的民族和懒惰的组织都是没有前途的。

同样,自我批判,有人总以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武器,其实西方文明两个最核心的元素,一是清教徒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另外一个就是自我批判,西方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它总在对自身发展过程中所携带的病毒基因,进行不断清洗。它整个的制度设计,比如美国的两党制,媒体对政府的监督,学者们对政府的各种批评,都是自我批判。美国的强盛,就是因为华盛顿的上空总有乌鸦在叫,总是在传播一种不祥的警告,给所谓的盛世敲警钟。

所以,有人说任正非是靠学毛选把企业做到这么大,非也。华为文化是一种非中非西、非驴非马的文化,西方的,东方的,历史的,现代的,军队的,等等,凡是对华为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都拿来为我所用。理想主义为旗帜,实用主义为纲领,拿来主义为原则。

所谓美国梦,就是美国的理想主义,惟有在美国那个地方,可以不问出身,不问背景,不问学历,你把梦想讲给某位投资者,然后投资者愿意给你钱,然后你通过“忽悠”拿到了钱,然后把不可能实现的东西最后变成了微软,有了比尔•盖茨,有了谷歌,有了Facebook这样一些影响人类交流方式、思维方式的伟大公司和伟大的企业家。

但是实用主义又是美国非常重要的思想纲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是奠定美国现代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还有杜威的实验哲学。邓小平也是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坚定的实用主义者。同时,邓小平也是一位实验大师。深圳经济特区就是实验的结果,农村包产到户也是实验的结果,中国后来一系列的改革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

华为这么多年来也是这么过来的:理想主义+实用主义+实验精神,还有就是拿来主义,一切对我有用的都拿过来,然后一个大杂烩就是创造。什么叫创造和创新?“1+1=2”是几千年来人类的发明,为什么还要自主创新呢?所以,在别人的肩膀上,进行拿来主义的实现,企业成长就是最小代价的实用主义,也是最小代价的成功的路径。

自我批判是任正非从中国共产党学来的,也是向西方人学来的。华为文化的许多方面也都是向西方学来的,向美国学来的。

五、自我批判的方向与原则

华为的自我批判有非常清晰的方向,就是一切围绕着核心价值观去践行,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几句话,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一些企业界的老板问道,为什么我们也有价值观,但是华为能把别人洗了脑,我们就做不到?企业家可以去看看教堂,转转寺庙,要研究一下,那些牧师,和尚们,怎么能够把一个宗教理念几千年来流传至今,即使到了互联网颠覆人类很多思维方式与传统价值观的时代,几大宗教的信徒照样是有增无减,什么原因?当然,一是因为宗教首先是诉诸于人性,诉诸于人对不安全感、对前途未卜的恐惧感,对死亡的畏惧,等等这样一些人类本性的基础之上,这是根本。反过来,企业如果找到一种能够诉诸于人性,植根于人性,打动人性,并穿透人性的价值力量的时候,你不照样也是商业宗教吗?

组织,尤其是商业组织是最让人难以琢磨的事儿,百年老店我们就觉得很荣耀了,大多数的企业,它可能活了三十年,也可能活两三年,三五年,没有规律。组织生命的机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研究出一二三来,不是历代的管理学家无能,是因为组织是由无数人千奇百怪的个性所构成的。所以,组织这个东西是个怪物。怎么能够让它活的久一点儿,活的健康一点儿,根本上就是价值观传承。

价值观的传承方法等等都很重要,但根本之点就是长期坚持自我批判,自我批判的方向就是,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是哪个部门,违背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你就是自我批判的对象。

自我批判主要是防止组织病变,组织病变我们讲它有天然携带,每个人进入这个组织时,都带去了这个人个性中好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病毒的一面,比如贪婪,懒惰,狭隘,自私,等等这样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得靠不断进行自我批判来预防和矫正。

要忌讳什么呢?运动。自我批判本来是很好的武器,但在过去多少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批评与自我批评被用到了极端,尤其是用运动式的方式,叫做人人运动,运动人人,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伤害非常可怕,后果是很严重的。

所以,自我批判很重要,但自我批判不能用运动的方式。任正非谈到“耗散理论”时,讲的“运动”是比喻的方式。就是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大踏步的像马克思所说的,向坟墓迈进,很残酷吧,但的确如此。那么,要想使自己活的长一点儿,健康一点儿,你就得跑步呀,游泳呀,跳绳呀,等等,一边你在补充营养,五谷杂粮,但是五谷杂粮又给你的体内积累了毒素。同时,饮食不当,带来高血压、肥胖症、高血糖,”三高”,等等,保持有节奏的、有规律的体能运动,大概是抵制这些衰老病症的很重要的药方,体育运动是最大的生命保健药方,这跟政治运动是两码事儿。

即使如此,天天运动的人最终也要走向衰老,还有遗传,各种各样的因素,可能会使人出现一些大的病症,这时候就要动手术,住医院。我们把动手术、住医院这样的概念移植到组织中就叫做组织变革。变革既是激发组织活力的重要武器,同时,变革也是双刃剑,也可能会杀伤组织的良性细胞。很多组织搞了一次变革以后就发现士气低落一次,搞了第二次发现组织开始崩溃。所以,不轻言变革,变革是当组织出现大规模病变时,才成为必需。

华为历史上两个词儿讲的最少,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变革”,但是华为25年来,也的的确确进行过几次在外部人士看来惊世骇俗的变革,是市场部集体大辞职,涉及到一千多人。2009年又搞了一次七千人集体大辞职,貌似很极端的变革措施。外面的媒体都以为任正非是一个激进的革命型商业领袖,但是这样一些在外部看来很激进的变革,在华为却是风平浪静地渡过,而且还激起了整个组织广泛的正能量。原因有很多,但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华为长期进行的自我批判活动,给这个组织的每个机体,每一个人传导、奠定了一种心理基础、文化基础。当然,还有华为特殊的员工持股制度,15万人里有7万多人持股,企业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股东,都是老板或者准老板。那么,你就要做出选择,你抗拒变革,就在损害自身的利益。

所以,支持变革、参与变革在华为就成为它的习惯性文化。但是不轻言变革,不轻易启动变革的手术刀,是任何组织都要谨慎对待的。问题在于你不进行规律性、经常性的体能运动,组织不进行经常性的自我批判,小病慢慢地,甚至很快地就会积成大病。当你进行变革时,就会发现到处都是抵抗,所以,变革可能就会失败,甚至注定要失败。

军队文化对华为的影响很深,过去十多年美国的军事变革文化对华为的影响更为深刻,西点军校校长亨利中将在2011年讲,美国军队未来的核心思维是批判性思维。适应不断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新型军人的时代特点,进行美国军队的组织变革,这是美国过去二十年来一直在进行的事情。所以,那么富裕的国家,却有一批强悍的不畏生死的军人,这在人类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靠的是什么?亨利中将讲的批判性思维。这个观点对任正非和华为是有很大震撼和启发作用的。

六、自我批判的方法与手段

民主生活会是华为25年来始终坚持的一个老掉牙的自我批判方式,这个方式很显然是向中国共产党学来的。现在主要是在中高管理层,每三个月或半年,不管任何人,包括任正非都必须参加民主生活会。

民主生活会是中国式的,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式的一种自我批判方式。各位读大量的西方管理学著作时,一定看不到类似于像民主生活会这种自我批评、尤其是针对个人的自我批评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基督教文明国家,一个人被要求在小团体里进行自我批评是触及个人隐私的,这是不被提倡的。所以,西方管理学更多强调的是组织批判,更多是通过制度来约束人性中某些恶的方面。

为什么在中国,在华为要用民主生活会这样一种自我批判方式呢?我们一定要把它放在一个大背景去看。世界范围内,企业的成功,根本上是战略的成功,是战略家带领一个商业组织获得的成功,很少有西方的企业家同时是思想家。

为什么在中国的很多商人都是思想家?任正非是,柳传志是,冯仑是,相当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是没有宗教文化的民族。在西方企业,一个人的隐私,个人心理问题,等等,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疏解管道,就是教堂。个人在牧师面前可以把自己内心任何真实的想法,乃至于丑陋完全暴露出来,来获得牧师的某种引导,然后自己获得灵魂的解脱。还有西方的社区组织很健全,所以,员工很多与商业、与工作无关的问题都是通过教堂,通过社区去解决的。但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家都像一个开中药铺的,又像一位总理,你既要解决公司的发展动力问题,同时,还要关注组织内的所有方面,员工家庭问题,思想问题,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人性问题。人性问题在西方基督社会里主要是宗教去解决的,但在中国这个世俗文明国家里,很多问题都要组织去承担。

海航在解决人性问题上的方法,是宗教式的,两个老板都信佛教,到处拜大师,高管隔一半年拉到寺庙去搞几天修心训练,打坐念经。

华为找到的方法是向共产党学来的民主生活会,包括自律宣言、整风大会等,这些都是中国式的。如果说华为在对人的管理方面与西方公司有什么不同的话,类似于民主生活会这样的清洗自我缺点,清洗组织病斑、组织问题的手段,是与他们的不同。但也恰恰是这个作法代表着华为文化密码中的东方因素。这也是华为和它的竞争对手们在西方市场上打了十多年,二十年,华为能够打败他们、战胜他们的很重要的思想武器。

流程、制度,很多东西你西方有的我都有,这些是向美国学来的,向IBM学来的,任正非说华为与西方的不同就是我们皮肤黄一点儿,鼻子塌一点儿,你们就是皮肤白,鼻子高而已,我们跟你们是一样的„„ 但是任正非没有给外国人讲我们中国的密码——民主生活会,讲了他们也听不懂,甚至觉得你是侵犯人权,侵权个人隐私,但是这一作法恰恰是保持华为的管理者、领导者的激情与活力的重要的手段。

我们千万不要走入一种误区,认为任何西方的东西都是正确的。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管理学这么多年的历史,对人性的研究、对组织生命机理的研究1%都不到,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很多好的方式方法、理论观点,尽管是对政治组织、社会组织研究的结果,但是我们讲组织是相通的,中国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什么就不能对中国企业有用呢?当然,对西方的要很好学习,华为能走到今天是向IBM学习,向美国学习的结果。但如果只学IBM,只学美国,华为就是一个教条的失败者样本。因为很简单,你面对的都是有百年历史的那些贵族,巨头,你学了他的东西,你再跟他一起竞赛,大概必死无疑。所以,你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学到了他的东西,也有自己的东西,结果形成了一个杂交的华为文化基因。我们说杂交物种最有活力,最有竞争力,就在这个地方。所以,华为文化是不中不西,非驴非马。

各位可以关注一下华为的心声社区,这是华为的内部网站。互联网时代,要靠十多年以前那种高度集权的方式去管理十几万知识分子,对于任正非和华为的管理层来说,其实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适应变化,迎接变化,主动的追随变化是华为必须要面对的选择。在中国的企业内网中,很少有像华为“心声社区”这样开放的气氛,任何员工可以就公司的任何一项政策、决定在内网上指手划脚,有时批评的很尖锐,很刺耳。

任正非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心声社区的负责人找他,说有一条信息批评了公司某一位高管,这位高管就要查发信息的员工的工号。老任说好啊,把我的工号告诉他。这个人拿着任正非的工号去查的时候,发现是老板的工号。在这个平台上什么话你都可以讲,但谁都不允许去查是谁说的。我们把华为的心声社区称作“透明的玻璃社区”。

什么叫透明的玻璃社区呢?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看华为的心声社区,看员工们怎么批评自己的公司,批评公司的方针决定政策,同时,也在看群众怎么斗群众。当然,真理会越辨越明,在员工的互相辩论中,公司不断吸收正确的有益的营养,这样一种广泛参与的自我批判活动,对华为的很多重大政策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个作用是,让员工中的不满、怨气得到了宣泄。但是它又是个玻璃外衣,外面的人你可以看,却不能参与讨论。

讲讲华为的自律宣誓活动,从2007年到现在为止,一直坚持了六年。高层自律宣誓以后,各片区、部门也都要搞自律宣誓活动。今年高层的自律宣誓对外公布后媒体中有很多不同声音。一些人认为华为还是不行,还是中国那套,跟西方比差多了,这显然是一种教条主义的误判。我们中国企业毕竟在改革开放后,有三十多年历史,像华为,联想,海尔等,毕竟有一批企业成长起来了,而且在各自领域都形成了对西方公司的追赶。像联想的PC业务,现在是排名第一了,海尔的家电也在世界排名前列,哈佛商学院请张瑞敏去讲学,请王石去讲学,而中国一些管理学家和某些人士,却不关注中国的企业包括华为这样的企业怎么成长起来的,就关注你这个东西还是共产党的做法,传统的中式作法,所以没希望。成功重要的是看结果,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路径获得成功,固然我们要去研究它,但重要的是你是否获得了成功。

拿来主义只是针对拿来西方的吗?邓小平的伟大就在于当他看到一个封闭落后的中国面对开放发展的世界时,邓小平果断启动了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历史大幕,但邓小平给它定义叫做“中国式”的,这是有深刻的道理的,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原因,很多因素是基于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中国人的人性,我们中国文化的很多特殊性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要向西方虚心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七、自我批判与灰度

任正非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叫做从泥土里爬出来的人是圣人。华为能够把15万知识分子凝聚在统一的旗帜下,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价值观,重要的一点就是灰度理论。如果任正非拿着显微镜、放大镜,每天站在门口看每一位华为人时,任正非一定会疯掉的。所以任正非讲,我们不是培养和尚、圣人,我们培养的是一支军队,一支商业部队。战斗力是军队的灵魂,活力是组织之魂,在为组织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对华为员工来说,只要坚持坚守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有万千种缺点,也都应该被包容。简单的黑与白,是与非,常常会使组织和个人变得狭隘。我们的历史哲学讲中庸,但我们民族其实经常容易走极端,尤其对人,总是用极端化的标尺去衡量。

任正非最近经常讲一个例子,与奥巴马同台竞争总统宝座的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竞选时的口号之一就是我在越南打过仗,我曾经做过俘虏,所以,我有资格做美国总统。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的战俘回国,无一例外被打上叛徒的纹章,改革开放前几十年,二十多年翻不过身来。战争要么就是战死,要么就是逃兵,要么就是俘虏,要么就是英雄,无非是这样几种结局。是英雄当然更好,当逃兵自然不可饶恕,战死肯定是英雄,但是做了俘虏,他又不是叛变,怎么评价?东西方有截然不同的标准。美国战俘们回到美国本土受到了不亚于英雄般的欢迎。

企业是功利组织,如果不能把三教九流、鸡鸣狗盗之辈包容到组织中,打掉它身上的不良习气,克服掉他身上的缺点,匪性,那是管理的失败;但如果把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用好了,改造好了,给野马套上笼头,他们就是组织中最具战斗力的一群人。然而,重要的前提是包容和宽容,要给一个人最大的个性发挥和施展的空间。

建立在灰度理论基础上的华为的自我批判有这样几条规定:第一条是不搞人人过关,不发动群众,这显然跟文化大革命的做法不一样。第二是更多的自我批判,不要批判别人。第三是强调一个“真”字,要实事求是。第四是不无限上纲、无情打击,把握适度。第五是善意与建设性是大前提。

鸟类最长寿的动物是老鹰,老鹰到了40岁,开始喙就变的越来越长,越来越厚,爪子变的越来越迟钝,身上的羽毛积的越来越厚,飞行起来越来越笨重。两个选择,选择之一就是等死,第二个选择是挑战自我。老鹰在自我战胜这个问题上比我们人类,第一聪明,第二意志坚定。当40岁到来时,老鹰就开始很艰难地飞行到某一处布满岩石的山区,然后把喙在岩石上来回磕打,最终把自己的喙打掉。过了一段时间,喙稍微硬了一点儿,又用喙一点一点地把爪子上的指甲拔掉,再一点一点地把身上的很多羽毛拔掉,这时候的老鹰变的极其衰弱,但是一次痛苦的自我改造和自我批判,带来的是150天之后,老鹰的重生。所以,接着它还可以活30岁。老鹰尚且如此,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自我批判、自我挑战,在痛苦中自我更新呢? 来源:观察者网

下载华为google的内部创业模式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为google的内部创业模式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为内部详悉[推荐五篇]

    【干货:华为的股权、研发、治理】 节选自财富杂志对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的采访 华为针对消费者用什么品牌? 这个内部争论得很厉害,华为在中国用没有问题,但在国外,华为是......

    华为—契约式进入模式分析

    华为——契约式进入模式的分析 1 华为概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8年在深圳成立。是目前全球有重要影响的通信设备的供应商,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光网络设备供应商,国内最大的电......

    创业模式案例

    嘉宾致辞 返回顶部 沈颢——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2012年的世界末日没有如期到来,祝愿各位2013年新年快乐!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

    在职员工如何实现“内部创业”?

    很多企业对于在职员工都有明文规定,不准他们进行自主创业。而另一方面这些员工又不会甘于在为企业创造大量利润的同时,自身创业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长此以往,这种状况将导致的......

    深度解析华为职工持股模式(★)

    深度解析华为职工持股模式 2016-12-11温馨提示:本平台由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莹毅律师团队运营,杨律师自2012年起即专注于新三板及衍生的金融资本法律研究及实务,团队联......

    华为任正非内部演讲读后感

    看完这篇文章,真心给华为、尤其是任正非一百个赞!也给分享这美文的人赞一个! 文章里的一些事迹无论是对企业还是职场人员都是值得深度学习和感悟的。我境界不高,只是将一些觉得......

    创业故事-华为任正非

    华为任正非:从两万到千亿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09-07-03 10:38:21 阅读:23 次 两万元神话 这是一个今天很多外人都津津乐道的故事: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

    工程施工内部合同(BT模式)

    工程施工内部合同书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方:身份证号:(以下简称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