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高中地理大纲和教材修订的几点设想(精)
地理:高中地理大纲和教材修订的几点设想
目前,高中阶段的教育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材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 的需要。编制和修订新的高中地理大纲和教材确实十分必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谈几点 不成熟的设想,与专家和同行们商榷。
一、强化教材教学方法的指导功能
教学论认为:教材不但具有教学信息的储存功能和传递功能,而且具有教学方法的指导功能。前苏联教育 家库拉佐夫说:“教科书本来就有教学方法的要素。教科书不仅报道知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要教好学习与 研究,在教科书中,方法指导性的部分应占显著地位。”具体地说,教材应能使学生在一定学习阶段,能独立 地掌握部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能利用教材内外的材料去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现行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教材中,就十分重视教材的教学指导功能,如美国1979年出版的《世界地理》教材中就有让学生了解教材结构 和学习过程的教学指导语,有专门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的内容。而我国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在这方面就比较欠 缺。笔者认为,在新编大纲和教材时应在这方面有所体现。
二、调整教材智力结构,重视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校地理教材应包括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思想教育结构,以完成地理学科的知识教育、智能教育和思想教育三方面任务。最佳的教材结构应是这三重结构的统一。我国目前的高中地理教材,尽管 在编制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但仍然存在着侧重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忽视智力 发展的倾向。其表现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在选材上,纯属资料性的内容显得过多,教材的知识数量太多,大量 的地名、地理概念、地理专用名词和知识点的存在,使得教师只能一讲到底,难以实现讲练结合的方式以发展 学生的智力,同时需要观察、实习、调查、讨论的活动也无法开展;二是教材的叙述往往是直叙式结论,描述 多、启发分析少,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也较少;三是教材中的问题多为封闭式问题,正确答案只有一种,非对即错,缺乏开放式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此,在新编高中地理大纲和教材时,要充分运 用现代地理学的最新知识,并选择具有丰富智力价值的教材内容,建立多层次的开放性教材体系,为发展学生 的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辟多重渠道。
三、改革教材的作业系统,加强能力训练
改革高中地理教材,以适应教育“三个面向”的过程中,地理教材的作业系统就必须进行改革。现行的高 中地理教材中以两大类型作业为主:一是读图和绘图;二是问答式或论文题形式的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练习往往要求学生仅仅从书本中,而不是同时也从现实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很少要求学生去做,而只要求学生去复 述。这样,不仅解决不了学生思维中的各种矛盾,而且不利于培养实现四化所需要的思维敏锐,接受新事物快,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建设人才。因此,高中地理新大纲和教材修订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对 教材作业系统的调整,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尽力做到作业系统的多样化、灵活化,用作业形式把课堂内 外的地理学习联系起来,把教材中的信息和社会上的信息结合起来,多设计一些课外调查、考察、实习、制作 等方面的作业,以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中图版)
必修第1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二节水的运动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节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里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第三节寒潮
第四节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必修第2册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容量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三节 地域联系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必修第3册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
响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四节数字地球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材重新编写的几点思考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材重新编写的几点思考
近日,国家天文部门提供的权威报告证实,去年11月以来,国内多次报道的所谓的UFO事件,几乎全是人 类活动或地球大气活动或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与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没有任何关系。
去年11月以来,在我国南通、成都、汕头、上海、厦门、大连、武汉、北京等地,不断有人声称目击了不 明飞行物(UFO)。一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似乎都有天外来客造访。尽管民间的爱好者乐此不疲,而 职业科学家对此却持否定态度。近日,国家天文部门提供的权威报告证实,这些所谓的UFO事件,几乎全是人类活动或地球大气活动或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与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没有任何关系。
科学家呼吁 公众以理智、科学的态度对待UFO.天文学家们认为,在茫茫宇宙中虽说有可能存在地外高度发达的文明,但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中,地外文 明“光临”地球的可能性趋近于零。理由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也有4.3光年,这样遥远的距离,从那里乘最快的飞船到太阳系,也要飞行几万年,有如此长寿的地外生物吗?有供飞船使用的燃料吗?这些不可 逾越的障碍,将成为目前UFO不存在的依据。这一推断也正好与百多年来没人证明有UFO光临地球的事实相互印 证。
UFO事件的报道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全世界范围内有关报道达数万次,所有后来被证实的UFO事件,几乎全是与人类活动或地球大气活动及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有关。即使那些极少数始终未被证认的所谓UFO事 件,迄今也未有中外科学界发现任何迹象能证明它与所谓“外星人”的光顾有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专门调查小组证明,2000例UFO事件中,没有一例能证认是与“外星人”有关; 英国对1631例进行调查,其中能证明750件与飞机有关,203件与人造卫星或其他飞行器碎片有关,108件与气球有关,170件与行星等已知天体有关,121件与大气等因素有关,其余无法证实。我国情况也大抵如此。上海天文台有关专家认为,即使对未证认的UFO事件,也绝对不能视为“外星人”光顾地球。至于对去年12月上海的两次所谓UFO事件,根据他们目击和判断及一些来电反映,应是飞行高度在万米以上的高空飞机,只是还没有确认是民航机还是战斗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民航局有关人士明确表态不排除是正常航班飞行 的飞机。
有人从军事角度分析,“不明”飞行物,是观察者“不明”,而实施飞行的军事飞行的航管者也许是心知肚明的。如果是军事飞机试航,能将此秘密让目击者明了吗?所以,听科学家的没错。
第四篇:教材教法大纲
淮 南 师 范 学 院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_ 物理教学法______ 课程编号:___ ____0601212____________ 学科专业:___ 物 理 学______________ 所属系: 物 理 系
系主任: 杜建明 制订日期:___2011__年 __9__月 ___18__日
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制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601212 总学时: 54 总学分: 3 开课学期: 7 适用专业 物理学 大纲执笔人: 郑庆华 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门课程是体现高师物理学本科专业师范性的核心主干课程。在编写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课改精神,对原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重构,增设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在课程的教育目标,课程的基本要求等都进行了相关的调整。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开设本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行教学技能(包括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为顺利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奠定坚定的基础。
2.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社会教育与中学物理教育的双向要求,针对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要,以创新型教师知识,能力和素养为起点,面向基础教育及全新的教学理念,在重视物理教学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教育的同时,重视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3.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中学物理教材,选择教法的能力,以及进行物理教育测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际教学能力,为开展中学物理教学及教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编
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理解物理课程、物理课程标准。
2.理解中学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3.了解物理教学方法论。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会综合应用。
4.了解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二编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形式
了解中学教学过程的有关概念和各过程的特点、作用。掌握各教学过程。
第三编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1.了解各种教学技能的作用。
2.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方法和原则。会写物理设计方案。
3.了解微格教学。
4.理解说课的概念、意义和内容。会写说课稿,会说课。
5.了解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6.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有关环节。知道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编 中学教学物理的基本理论问题(10课时)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物理课程 2.物理教学大纲
3.物理课程标准
4.物理教材
第二章 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物理教学过程 2.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第三章 物理教学方法论
1.教学方法概论
2.近代教育史中教学方法的两大流派
3.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4.各种教学方法的比较和综合运用
5.改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
第四章 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1.测量的概念和教学测量的特点
2.常用的教学测量方法
3.物理测验的编制
4.数理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5.物理测验的评价
6.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7.评价学生学业成就
说明:
1.物理课程标准是本编重点,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依据。要让学生有较深刻的理解。
2.本编难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二编 中学物理过程的基本形式(26课时)
第五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1.物理实验的意义、分类及各类实验的作用 2.演示实验教学 3.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1.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2.物理概念的特点
3.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4.物理概念教学
第七章 物理规律教学
1.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2.物理规律的特点
3.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4.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第八章 物理练习教学
1.物理练习的作用和作业的形式 2.解答计算题的正确思路和基本程序 3.物理习题课教学
第九章 物理复习教学
1.物理复习的意义 2.复习的种类和方法
第十章 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1.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2.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要求、活动内容极其指导 3.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指导
说明:
本编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各教学环节的实践过程。可结合后面的教学技能学习让学生进行教学实践。
第三编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18课时)
第十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手段与教学技能
1.板书、板画、挂图和模型的运用 2.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的运用 3.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 4.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
第十二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概述
2.教学设计的内容、方法与原则 3.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案例
第十三章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1.教学研究过程概述 2.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 3.教学研究的方法 4.教学研究结果的分析 5.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说明:
重点在于如何将教学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实践过程可与第二编结合进行。根据目前教学形势增加说课和微格教学的内容。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高师物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主要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平时50%,期末50%。(说明:注重平时教学技能的训练)
考核要求: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阎金铎、田世昆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教学参考用书
[1] 阎金铎、郭玉英 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乔际平等,《物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安忠,刘炳升等编,《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4]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5]阎金铎等编,《中学物理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八、有关说明(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和教学技能的实践可在理论、概念学过后结合进行。
第五篇:告别初中地理、适应高中地理
告别初中地理、适应高中地理
初中地理考试为开卷考试,而高中地理要求比较高。所以,很多学生对高一地理学习不适应。为了尽快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我们必须从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课外学习等几个方面来适应高中地理。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预习要做到: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并做好记载,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做到: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对于地理笔记,我认为有些最好是记在地图册上,以便在看地图时复习。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作业必须做到: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要知道,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作业要规范,书写要工整,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同时还要通过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复习包括: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尤其是地理学科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话题联系密切,所以适当进行课外学习,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知识领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对课内学习也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