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分析(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7:1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分析》。

第一篇: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分析

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分析

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和工作根基,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占有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地位,其勤务制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基层派出所工作的强弱,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公安工作的发展。结合金东分局派出所勤务制度改革工作,笔者试就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作一浅析。

一、当前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主要指基层公安派出所为保证具体的、阶段性的公安勤务(或警务行动)的有效开展或顺利完成,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具有操作性的内部工作规程。它具有具体性、操作性、阶段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传统的派出所勤务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这种被动式的、静态式的、常规式的勤务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财、物流动的日趋加大,治安形势的变化,派出所的工作面越来越广,工作量与日俱增,内容日益繁多。陈旧的警务模式和运行机制,难以为整个公安事业提供有力支撑,已逐渐暴露出其历史局限性和不相适应性。从多湖所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勤务调度上的不适应,从派出所层面上,警务管理方式仍然采取纵向递进的模式,由上级机关下达指令性计划进行调控,存在派出所职责定位与权利不平衡、不匹配的问题,造成事权脱节,责任不明。从派出所民警的层面上,则基本由所领导“派工”,明显带有经验主义和主观色彩,不利于派出所勤务的针对性运作。

二是“一区一警”模式的不适应。“一区一警”在物质财富较为贫乏、人口流动相对静态的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一区一警”的不适应日趋显现。三是勤务时间上的机关化,主要采取“朝8晚5”的机关化作息,猫鼠不同步,浪费警力资源不利于基层实战。民警常日班的勤务时间与居民群众基本一致,客观上也造成了民警和群众接触难、宣传难。

四是勤务方式上静态被动,沿用传统的坐班值守制、接处警备勤和集中统一清查等形式,缺乏勤务工作的主动性。民警许多工作时间耗费在所内值班备勤,警力沉不下社区,走不上街面。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动态警务要求。五是勤务内容上轻基础,派出所民警基本围着纠纷转、围着110接处警转、围着现场转,忽视基础工作,不利于警务效能的综合发挥。

六是勤务评判上不科学,过于注重结果考核而忽视过程评估,不利于调动和发挥派出所民警的主观能动性。等等。

上述问题的出现,分析其主要原因,从宏观层面上讲在于公安体制头重脚轻,机关人多,基层人少,公安体制机关化;在于警种划分过多过细,各自为政,分兵把口,使有限的警力未能形成合力;在于政出多门,部门指挥,使基层派出所无所适从,影响效能。从派出所自身的层面讲,一是事权不明晰,派出所职能错位,眉毛胡子一把抓,“该做的做不好,不该做的都做了”。因此,解决派出所工作的职责定位问题,成为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的基础。二是警力不足,警力配臵不合理。近年来,各地虽不断加大对派出所警力的投入,但相对于治安形势的发展,警力需求仍十分迫切。如何突破派出所警力配臵布局不平衡的瓶颈,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问题,成为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三是警力运作模式滞后。长期以来,派出所的警力安排重白天轻夜间。违法犯罪活动较多的夜间,却是警力分布最薄弱的时段,形成了“猫鼠不同步”的现象。派出所对夜间社会面的防控能力明显不足,致使案件多发,白天疲于应付消化,工作没有主动权。相对于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调整派出所勤务时间,充分发挥全警效能,实现派出所工作的减负增效还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因此,如何实行适度的弹性工作制,解决警务时间不合理问题,成为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的当务之急。四是值班机制不适应。派出所原有值班机制偏重于被动接警,因民警习惯于坐等群众报警,大量接警使值班民警应接不暇。有的民警值班结束后,手头累积了很多案件,第二天被要求处理的群众“赶着跑”,而案件往往还未处理好,又轮到下一轮值班。往复循环,民警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也越来越被动,而且容易因不及时查处案件而被群众投诉,从而导致了整个派出所工作围着值班转的怪状。五是“一区一警”模式的不适应,长期以来,公安派出所都采取片警制,从早期的马天明,到王法金都是如此。从法律程序上讲,民警执法执勤须有二人以上,“一区一警”执勤很容易陷入执法上的被动和误区;同时也不利于执法监督。一人执勤,统包统缆,一杆到底,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极易使民警犯错误或受到不利的指控;再是不利于矛盾的处理。一人执勤,势单力簿,一区一警,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难以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

二、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改革的设想和实践

明晰当前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后,我们的勤务制度改革主要从改变存在的方面入手,对派出所原有的传统的勤务制度进行全面审视,针对性加以改进。按照“一线布警、合理调配、灵活机动、有效覆盖”的原则,结合辖区实际,科学调整勤务方式和作息制度,有效地整合警力资源,全力构建以情报信息为主导、现场管控为重点、主动警务为手段的科学、高效、实用的派出所现代勤务机制,最大限度地做到“重心下移、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的新型警务工作模式,进一步发挥派出所综合性战斗实体的作用,建成有自己特色的新型警务模式。

1、改革社区警务模式,变“一区一警”为“一区多警”。在盘活内部警力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符合社会治安实际的派出所勤务方式,变“一区一警”为“一区多警”,推行 “一区多警、一警多能”的警区制度,各派出所按照治安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大小,合理划分为2至3个警务区,每个警务区由一名所领导联系,在警力搭配上,根据民警能力、素质、年龄、性格等的特点,配备2-4名民警,设一位警长,负责该警区的工作,各警区将民警分成刑侦、治安、责任区警等既有各自的工作侧重点,又有整体合力的小战斗集体,改变已往单兵作战、各自为战的局面。

2、理顺工作关系,提高警务效能。一是有效地整顿警力,做到优势互补。如多湖所警务区民警的搭配结合老、中、青比例和每个民警的个人能力、年龄、性格,采取优势互补。通过以强带弱,以老带新、言传身教,提高全所民警的执法水平,相互为师,老民警在做群众工作时是老师,新民警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是老师,在工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二是人人都有“责任田”。除所长和内勤外,每位民警上要分管或联系警务区,都要有自己的“责任田”。在警务区内部按照民警的能力、素质等特点进行适当的工作分工的基础上,对警务区工作,特别是重点工作进行梳理、规范,形成分工负责、责任落实、协同作战、形成合力的警务运行机制。警务区民警都有自己的联系村,能力强的联系1-2个复杂的村,能力稍弱的联系3-4个一般的村;实行基础工作“大包干”,推动警力下沉,形成人人“下基层、抓基础”的良性互动。

3、打破机关化作息时间,实行主、副班错时工作制,改进接处警方式。本着“什么时间、什么区域案件多发、警力就投入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要求,科学安排派出所民警工作时间,变值班为上班、变固定工作时间为弹性工作时间,实现“猫鼠同步”,使警力部署和工作节奏真正适应治安形势的需要。如多湖所将有限的警力分为三个值班组,每组配领导一至二名,每个警务区民警各一名。每天,一个组主班,一个组副班,一个组备勤,三组轮流进行主班、副班和备勤。主班24小时接处警,查处值班期间发生的一切治安、刑事案件;副班早上8时上班,下午17时30下班,除了进行日常必须的工作外,协助参与处理值班事务。备勤组早上8时上班,晚上22时下班,主要负责旅馆、重点场所的检查管控工作,以及暂住人口、出租私房的登记管理及清查。涉及多人的系列性案件或重大案件须全所组织力量的,经值班领导提出,所长同意后,由负责案件的副所长在全所抽调力量组织专案组。同时,改进派出所接处警方式,实行派出所民警灵活、就近接处警机制,并通过明确职责、强化联动、落实考核等措施,进一步理顺派出所接处警及后期处臵等环节的关系,实现派出所工作的良性、高效运作。

4、强化现场管控理念,推行全警巡访工作制。引导和督促民警强化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的主动管理,实现被动勤务向主动勤务的转变。如多湖所针对辖区夜间盗窃案件频发,为控制发案,有力打击现行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每晚凌晨0点至6点,由一名民警带领三名巡防队员在辖区内进行巡逻,同时指导各护村队的巡防工作。采取全所民警轮换带队,公开巡逻与秘密守候相结合,派出所巡防与护村队巡防相结合,实现静态勤务向动态勤务的转变。

5、兼顾量化指标与不可量化的工作,完善考核方法。推行相关警种责任共担的“捆绑考核”制度,兼顾量化指标与不可量化的工作,推行日考、周考、月考、季考制度和民警考核民警的方法,做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有机统一,实现单一评判向综合评价的转变,强化多警联动,提高派出所整体作战能力。

三、派出所勤务制度调整后的初步成效

调整勤务方式和作息制度,实行新的警务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效果来看,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警务机制初步实现。通过警务机制的改革,初步实现了警务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打击型向防范型、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根本转变。在一个警务区内,各民警按照各自的职责,信息共享、基础共建、防范共抓、案件共处、捆绑考核,共同完成警务区任务。改变了单兵使作战的模式。更加贴近群众,深入群众,做深、做细、做透群众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建立防控网络,做好出租房屋、暂住人口管理,灵通信息情报。

2、警务理念得到更新。改革使民警充分认识到必须树立治安效益观,在现有条件下对警务制度进行调整和创新,实现公安工作的低投入、高产出。同时,民警的信息警务、主动警务、效能警务、社区警务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深化,现场主动管控和动态勤务的工作意识进一步增强。

3、警务效益得到提升。通过优化警力布局、调整勤务时间、实施警种联动、开展动态巡访,提高了警力的使用效能,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民警的积极性。民警把主战场放在街面、社区,重盘查、重调处、重预防,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提高了群众“见警率”,增强了群众安全感。改革前后,所辖区入室盗窃、入室抢劫、盗抢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 5%,抢夺、抢劫等街面案件同比分别下降6.8%、9%。

4、警民关系得到互动。通过对勤务制度的调整,把警力延伸到街面和社区,投放到群众需要的时段。并适时推出防范提醒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四、派出所勤务制度改革深化所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要建立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机构。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由当地综治部门牵头,在每个乡镇、街道建立综治中心,有条件的村要建立综治室,并积极推行综治进民企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有条件的派出所,要在各乡镇建立由综治、司法和派出所组成的“三位一体”治安纠纷调解中心,共同承担值班期间的大量纠纷调解任务,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扭转基层大量警力牵制于矛盾纠纷调处的现状。

二要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发挥派出所所长进街道、乡镇党委班子的优势,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支持,将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群防队伍有效纳入所在地派出所管理使用,以解放更多警力投入到治安管理工作中。城区派出所要完善单位内部巡逻队,有条件的可建立“商企联防队”;城郊结合部、治安复杂集镇和农村地区要大力发展护村队,有条件的可建立由乡镇出资、公安管理的专职巡防队。同时,各大工业园区要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专职巡防队伍,确保在全区形成民警管理、专群结合、层次清晰、统一调度的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络。

三要推动信息警务建设。突出派出所综合室的实战功能,提高民警系统操作和应用水平,及时录入采集到的各类信息,切实把派出所民警的“脑袋信息”、“口袋信息”、“纸袋信息”变为系统共有、全警共享、共用的有效信息,真正实现“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并落实专门人员开展信息研判,对辖区发案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案件多发的重点部位、路段、区域,以信息预警的形式进行发布,指导民警有针对性地开展警务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指导实战功能,使派出所信息应用工作实效得到明显增强。同时,要通过实施网上排查、比对、查缉,切实提高网上作战效能,发挥情报信息作为打防控工作增长点的作用。

作者:金伟文:金华市公安局金东分局政治处主任 诸葛勇:金华市公安局金东分局办公室副主任

第二篇:公安派出所制度职责

xx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栏

姓名:

姓名:

职务: 所长

职务:副所长(或指导员)

对消防监督工作负总责

具体负责本辖区的消防监督工作

姓名:

职务:专职(或兼职)消防民警

对分管责任区范围内的消防监督工作负总责

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的范围

公安派出所应当对列管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辖区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抽查。

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职责

(一)掌握管辖单位消防工作基本情况,及时向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主管公安机关报告情况,提出消防工作建议;

(二)指导、监督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居民住宅区管理单位健全消防制度,开展消防宣传,落实防火安全措施;

(三)对上级公安机关授权管辖的单位进行消防监督检查,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整改火灾隐患,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四)在重大节日、农业收获季节等火灾多发时期,向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提出建议,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和消防安全检查;

(五)参与公安消防机构对辖区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内部装修工程的验收和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检查;

(六)检查管辖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及内部装修、改变使用性质工程的消防行政审批情况;

(七)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对属于管辖范围的依法进行查处;

(八)协助辖区内火灾事故处置工作;

(九)组织指导所管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十)法律规定和上级公安机关交办的其它消防工作。

公安派出所所长消防监督工作职责

(一)所长是辖区消防监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主管公安机关和公安消防机构领导和指导下,对辖区的消防监督工作负有全面领导责任,对消防监督工作负总责;

(二)贯彻执行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消防监督工作的指示,制定并落实消防监督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定期对本所消防监督工作进行总结考评;

(三)明确一名所领导具体分管消防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责任区民警消防监督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区民警消防监督职责,把消防监督工作纳入责任区民警日常业务工作,保障责任区民警依法履行消防监督职责;

(四)建立健全派出所执法例会、消防监督检查、集体议案、内部审批、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消防监督工作制度,规范公安派出所消防执法行为;

(五)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消防监督检查、消防执法例会、集体议案等工作,依照内部审批程序规定签发法律文书;

(六)广发征求社会各界对消防监督工作的建议、意见,及时向主管公安机关和公安消防机构汇报消防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七)定期分析辖区消防工作形势,掌握辖区消防工作情况,为乡镇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决策消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八)属于派出所管辖范围内的火灾,维护火灾现场秩序,保护火灾现场,协助公安消防机构调查辖区内发生的其它火灾事故;

(九)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消防监督任务。

公安派出所主管领导消防监督工作职责

(一)在所长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辖区的消防监督工作;

(二)组织实施消防监督工作计划和消防监督工作方案;

(三)组织责任区民警落实消防监督工作制度和消防监督工作责任制,对责任区民警消防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考核,提出奖惩意见;

(四)组织责任区民警定期对管辖范围的单位进行消防监督抽查,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五)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指导辖区社会单位适时举行消防演习等活动,努力提高辖区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

(六)组织调查辖区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发生的火灾事故;

(七)所长不在时,负责对责任区民警上报的法律文书进行审核签发;

(八)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消防监督工作任务。

责任区民警消防监督工作职责

(一)责任区民警是分管责任区消防监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分管责任区范围内的消防监督工作负总责,(二)认真贯彻消防法律法规和上级关于加强消防工作的指示,制定并实施分管责任区的消防监督工作计划;

(三)依法对责任区单位进行消防监督抽查,组织责任区单位在重点季节、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进行消防安全自查,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四)结合责任区消防工作特点,组织责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活动,指导责任区单位和居民开展治安消防联防,落实防范措施;

(五)督促指导责任区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制定并落实消防管理制度,制定灭火及疏散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对责任区管辖范围内的单位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

(六)受理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对火灾隐患及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投诉,依法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七)参加责任区单位火灾现场秩序的维护、保护工作,协助公安消防机构火灾调查工作;

(八)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消防监督工作任务。

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权限

公安派出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消防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河南省消防条例》应予处罚的,对依法给予警告、五百元以下(含五百元)罚款的处罚,由公安派出所兼职法制员实施法律审核、公安派出所所长审批,法律文书盖公安派出所印章;对依法给予五百元以上罚款、责令停止使用、停产停业处罚和实施强制执行的,应将案件有关材料报所属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批、决定;对依法应当给予拘留的处罚案件,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批、决定。

公安派出所签订责任书并告知责任制度

第一条 为增强社会单位和公民的消防责任主体意识,推进社会单位和公民自觉参与消防工作,根据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河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提请乡镇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与辖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社区居委会、村会民委员会等辖区单位每年签订一次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社会单位的消防责任、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奖惩办法和责任人,依法督促社会单位履行消防职责。第三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根据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单位单位实际,按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确立标准,每年确立、调整一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逐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依法督促其建立健全内部消防管理制度,落实“自我管理”责任,并作出确保消防安全的承诺。

第四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组织辖区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制定防火公约,由责任区民警以消防责任告知书或防火公约的形式每年向辖区群众发放一次,依法告知公民的消防工作责任、权利、义务,引导辖区公民自觉履行消防安全责任。

第五条 责任区民警应当结合落实消防工作每周一查、每月一训和季度例会,对辖区社会单位履行消防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消防职责不明确、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单位,依照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六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提请所在的乡镇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将辖区社会单位消防责任制落实情况列入总体工作目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内容。

第七条 县、区公安机关应当将推进社会单位落实消防责任制情况列入派出所工作目标实行考评,辖区社会单位消防责任制落实不力而造成重、特大及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除对公安派出所实行一票否决外,对公安派出所领导、责任区民警实行“责任到查”,予以责任追究。

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每周一查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量化监督检查目标,明确监督检查责任,根据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河南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将消防监督检查纳入总体业务工作统筹安排, 采取统一组织或责任区民警分别实施的办法,平均每周对辖区进行一次消防监督检查(简称每周一查),每次每个责任区民警检查单位或场所不少于1个。

重大节日、重要季节、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等特殊时期和上级部署的消防专项整治期间,应当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对辖区的消防监督检查频次、数量;

第三条 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接到辖区群众对属于管辖范围的安全出口上锁、疏散通道堵塞的举报、投诉,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核查;对其他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应当在4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

第四条 对辖区的消防监督检查可采取明查与暗访、白天查与夜晚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抽查前可以通知被检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被检查单位参加,也可以暗访形式突击进行检查,必要时可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检查。

第五条 责任区民警开展消防监督检查,除暗访外,应当着制式警服,并出示相应的执法身份证件;检查结束后应当填写检查记录,并交被检查单位主管人员阅后签名,被检查单位对记录有异议或者拒绝签名的,应当注明情况。

第六条 公安派出所及责任区民警对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应当按照消防法律法规和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分别责令立即改正、限期改正,责令立即改正的,应当在检查记录中注明整改情况;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届满时必须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七条 县(区)公安机关应当适时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并纳入公安派出所总体工作考评。

公安派出所消防定期宣传、培训制度

第一条 为了提高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消防执法水平,增强辖区单位和群众防范火灾的能力,根据消防法律法规和《河南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民警总体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内容,每半年对责任区民警进行一次消防业务培训(简称半年一训制度,下同);

责任区民警应当每半年对辖区单位的消防保卫人员、保安队员、治安巡防队员、义务消防队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消防教育培训。

第三条 公安派出所对责任区民警的消防培训可结合派出所工作例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办法进行,也可结合岗位练兵进行专门培训和组织自学。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基本的法律法规、消防监督检查方法措施、消防行政执法程序等内容。

第四条 对辖区社会单位和群众的半年一训由公安派出所统一组织,也可由责任区民警分别深入单位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有关的消防法律法规、基本防火灭火常识、常见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基本的疏散和逃生自救常识。

第五条 公安派出所对社会的半年一训应当结合辖区单位特点,分别采取以会代训、集中授课、开展灭火和疏散演练、组织到消防教育基地观摩等多种形式进行。

第六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建立半年一训登记,详细记录培训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培训内容、方式方法、经验教训和实际效果,培训结束后,应当认真进行总结讲评,公安派出所应当将责任区民警对社会的半年一训情况列入绩效考评。

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季度例会制度

第一条 为掌握辖区消防工作情况,及时分析和研究加强消防工作的措施,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建立消防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消防工作例会(简称季度例会)。

国家消防法律法规颁布、上级下达消防工作重要指示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应当视情及时召开消防工作例会。

消防工作季度例会可以与其他会议同时进行。

第三条 消防工作季度例会由公安派出所具体实施,责任区民警应当组织辖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保卫人员参加会议。

第四条 消防工作季度季度例会内容应当包括:

1、听取责任区本季度消防工作情况汇报;

2、分析研究本辖区消防工作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消防工作措施;

3、部署消防监督检查、消防专项治理等消防工作事项;

4、安排部署下季度消防工作任务。

第五条 公安派出所在每次季度例会召开前,应当就会议议题、议程、参加人员等制定具体的方案;会议结束后,应当形成会议纪要,并做好宣传贯彻。

第六条 县(区)公安机关应当将防工作季度例会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公安派出所总体工作考评。

第三篇:基层交警中队勤务制度

一是创新理念,提高思想认识。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抢抓机遇,积极推进交警中队勤务制度改革。站在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高度,从政治上提高对交通管理勤务制度改革的认识,从思想上切实解决好“管理交通干什么,管好交通为什么”的认识问题。树立“警力跟着警情走,警情跟着事故走”的实战理念,切实改变传统的勤务制度。根据新形势下交通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勤务机制改革上实现由管理粗放型向管理规范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勤务制度上突出对交通安全管理全方位、全天候动态控制的特点。

二是整合警力,提高实战能力。按照“精减机关、充实基层、强化实战”的要求,在对中队的布局、警力的配备、交通状况等调研基础上,通过创新机制、内部挖潜等措施,采取精减机关,合理撤并等方法,把建立警力整合工作机制作为解决警力不足的有效途径。在“三基一化”建设中,根据公路通车后车流量,减少职能交叉重叠问题,优化交警中队的警力配置。对现有车辆、通讯、科技装备实现再分配,全部向基层交警中队倾斜,做强做实交警中队,提高其整体能力。

三是改革模式,提高联勤能力。交警中队勤务模式的探索,就是要改变目前交通管理传统的执勤执法模式。首先,建立管理责任制,将交警中队警力分成若干个路面管控组和与其配套的责任区,路面管控组实现接处警、路面巡逻、值班备勤、交通安全宣传、为民服务、事故处理等一体化管理。其次,各组在运行机制上打破行政班模式,实行值勤倒班制,人员实行轮休制和弹性工作制,彻底改变中队机关化作风。第三,建立动态巡逻机制,交警中队对辖区道路的管理,要根据辖区道路事故发生的规律、车流量、流向、交通违法等特点,以动制动,及时调整警力配置和巡逻模式。第四,实行中队联勤制。大队可根据各中队辖区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在中队之间开展联勤巡逻和交叉执勤,提高对本辖区车辆的纠违率,减少因人情关系难以执法的因素,促进中队之间的工作交流和了解。

四是立体管理,提高管控效率。随着德山经济开发区建设和“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实施,辖区内道路的交通安全成为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辖区道路事故多发,既有道路等级低、隐患多、市民群众安全意识淡薄等客观因素,又有交警中队因有重城镇轻农村、重主干道轻农村道路的思维定势影响及警力不足因素。在新形势下,建立辖区道路交通锁链“政府领导、交警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一要组建城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站,交警大队要在区管委会的领导下,在事故多、流量大、交警管理力量薄弱的地域,成立隶属于企业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组由分管负责人任组长,街道社区由社区主管负责人任组长、乡村由行政乡负责人任组长、学校由校负责人任组长,各自负责该区域的交通安全源头管理。二要在企业、街道社区、乡村、学校等单位设立交通安全员,在工作组的领导下,负责本区域内的交通安全宣传、机动车、驾驶人的源头管理,协助办牌办证,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予以监督和劝阻等基础工作,作为交警中队在辖区内的延

伸。三要实行交警中队辖区道路定期巡查制度,交警中队在辖区交通管理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并及时向辖区管委会汇报,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的失控率。

五是科技强警,提高执法水平。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素质,既是公安交通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交警中队勤务机制改革的方向。一是要以交警系统的信息化应用为平台,提高交警中队民警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水平,改变过去人工执法、经验执法的固有模式,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二是加大软、硬件投入,要以“三基一化”建设为契机,加强道路执勤执法装备,如测速仪、“电子警察”、称量仪、测酒仪、事故勘查装备的配备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做到“三下沉”,即经费下沉,装备下沉,技术下沉。三是加强非现场执法力度。利用现有的科技装备,提高违法行为的纠违率和查处率,有效地提高执勤执法的公正性和人性化理念。

六是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基层交警中队要以勤务制度改革为前提,在执勤执法的同时,在管理理念上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全面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必须做到“三结合”。一是执勤执法与交通安全宣传相结合。针对市民群众安全意识差、交通事故增多的特点,通过交通安全宣传坚持“五进”等途径多种形式的宣传交通法规,要注重市民群众乐于接受又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其安全意识。二是执勤执法与为民服务相结合。大力开展办牌办证、年检等上门服务工作,方便市民群众,树立交警中队的为民服务形象。三是交通管理与治安防控相结合。以治安卡点为依据,加强主干道沿线的治安防控巡逻,充分发挥一警多能的作用。

第四篇: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警务机制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新形势,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县公安内部三级专网全面联通;350兆无线对讲机、电脑、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基本配备到位;“天网一号”视频监控系统初具规模;主要公安业务、各警种基本上都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信息正在源源不断地采集录入。全县公安信息化建设处于“硬件建设基本成型、思想观念尚待更新、应用能力亟需加强”的状态。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派出所如何落实信息化?我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领导认识到位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观念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被称之为一场警务革命,是指应用层面以及由此带来的警务模式、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公安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必须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派出所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把握工作的重点和步骤,避免无序工作,关键要看所长“指挥棒”的导向。一个派出所能否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目前,大部分派出所领导普遍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这么几个误区:一是认为公安信息化是上级公安机关时髦的提法,是一时之风,搞几天形式就完了,况且就算是长期建设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达到某种程度,心存侥幸,上面安排我就动,没有通报时暂且放在一边,对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不积极、不主动。二是把公安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打字要达到每分钟多少个,制表要会划各式各样的表格,各种基础档案要电子化录入警综平台等等。三是认为公安信息化就是网上查询、网上执法办案,以前办案通和刑侦综合信息系统也搞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对公安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递文件、查看信息、简单查询比对的层次上,谈不上对信息进行综合、碰撞、分析、研判。对为什么要开展基础信息采集不知其因,信息化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不知其果,观念比较滞后。对以大情报系统建设为龙头的“金盾”工程二期,由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的转型甚至闻所未闻。由于存在上述认识上的偏差,派出所领导对信息化缺乏深刻理解,也就阻碍了其推进信息化应用的力度和深度。

二、信息采集录入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我们所建立的系统、数据库都必须要有强大的信息库作为支撑,没有信息就不可能有信息化,没有信息再先进的系统也是无源之水。派出所作为公安工作跟群众接触的第一道线,掌握着大量基础信息:如辖区内的重点人员情况及行业场所情况,辖区地理位置、道路交通情况,入住辖区旅馆内人员前科情况、活动轨迹,高危地区人群作案特点及活动轨迹、相关赃物的销赃渠道等等。公安工作信息化,需要更多、更广泛、更鲜活的信息来作支撑。可以说,信息化程度越高,对基础信息采集的要求越高。派出所要结合“两实全覆盖”,将入户调查、场所检查、线索排查的过程作为信息采集的过程,按照“谁采集谁录入、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紧抓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把好源头关,要逐步建立起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的信息工作机制,在阵地管控、重点人员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做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建设基础化”。同时,信息采集录入是一个长期的原始积累过程,是一项贯穿于派出所民警基础工作的日常性事务,这项工作没有尽头,永无止境。只有将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联接起来,把大量的“口袋信息”、“纸袋信息”、“脑袋信息”从民警手中输送出来,再对静态的信息通过梳理、碰撞、比对变成研判结果,变动态的信息为有用的信息,通过开放共享、关联整合、多警种研判、多层次应用,做到动静结合,高效转换,全面盘活手中的信息资源,直接服务现实斗争,不断提高驾驭日益动态复杂的治安局势的能力。对于信息采集录入,一些民警认为就是要录入人的信息、住的信息、物品的信息、案件信息、生活轨迹信息等等基础信息。事实并非仅仅如此。比如警综平台中的协同办案系统,从广义上来讲,这个系统就是一个信息采集系统。一个案件,除了有指纹、足迹、工具这些有形的痕迹外,还有作案时间、方式、地点这些无形的痕迹,通过对案件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区域、作案手段甚至选择的天气这些信息的分析,一是有利于寻找规律,二是有利于串并案件,三是有利于扩大战果。对于单个的案件,可能感觉不到输入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处;但是,许多个案综合在一起,就不是这个概念了。在江浙等信息化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每个基层派出所民警只要与当事人有接触,第一件事就是采集信息。他们信息采集的项目分得非常细,从身份证、指纹、血型、专长、口音、体貌特征到物品品牌、型号、颜色、产地甚至新旧程度等等,从文字记载信息到视听信息,包括语音、步态、姿势等等。随着公安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后将会整合更多的信息来为我所用,包括公安范畴之外的其他社会信息,例如信用卡、邮政汇款、供水供电登记、物业管理信息、房产交易、房屋租赁记录等等。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全警采集,全警共享”,这里的警甚至指全国的警。我们常说的“海量搜索”,就是指信息量像大海一样。一个民警就是一个采集点,就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积少成多,达到一定程度就转化为战斗力,就可以掀起惊涛骇浪。

三、服务应用实战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只有应用才能出成果,只有出成果民警才想用,才有兴趣用;反过来,只有应用,基层才会在应用中提出问题,才会促使技术部门去弥补和修订各类系统的缺陷,这样才能走上信息化建设良性循环的轨道。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覆盖了整个公安系统。目前,我们对于信息的应用能力非常有限,带一个嫌疑人回来,只知道核查一下身份证,输到在逃人员信息库看看是不是网上逃犯,然后最多采集一下指纹信息,整个信息化应用三步就结束。不会发散思维,没有进行关联比对,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派出所的信息化与人口管理、阵地控制和治安防范等基础业务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就拿侦查破案来说,传统侦查模式中,犯罪嫌疑人流窜作案,很难从无形痕迹物证中寻找嫌疑人的踪迹,而网上侦查则非常有效。犯罪嫌疑人采取什么作案手段,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从什么地方经过,违法得来的赃物销往什么地方,违法所得的钱财在哪里消费等等,各类应用系统都可能留有他们的踪迹。2010年3月1日10时许,我局接到万某报案,称其在城关镇某路经营的废品收购点被一个身穿警服、持电警棍冒充公安民警的犯罪团伙抢劫,其妻子、母亲被电警棍击倒,收购点铜件及现金一万余元被抢走。通过发案现场及周边的调查走访,仅了解到是一辆银灰色越野车。民警反复调取城区主干道口、卡口视频监控录像,通过作案时间的分析,初步锁定一辆鄂xxxxx银灰色丰田越野车,随行的还有一辆“宝来”车。针对作案手法为抢劫、作案对象为废旧回收点、冒充公安民警等三个主要特征进行网上搜索,但未搜索出有效结果。经过仔细研究案情,发现该犯罪团伙实质采取的是先诈骗未果而后抢劫的作案手法,便再次以诈骗、抢劫废品回收点进行搜索,发现了类似案件,且孝昌籍违法犯罪人员属于该类案件的高危人群,由此结合车辆逃逸孝感方向的特点,重点立足孝昌进行侦查。同时对涉案车辆悬挂的三副牌照在警综平台中查询,核查宝来汽车作案后出城时悬挂的鄂AXXXX为真实牌照,其余牌照均为套牌,依此找到该车辆所有人,一汽车租赁行业主肖某。肖某反映该车于2010年3月1日租给孝昌籍男子孙某,再次印证了侦查方向。虽然租借人孙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但由于受害人辨认效果较差,还不能完全锁定,直接接触抓捕条件尚不充分。因此侦查民警继续贴靠信息技术,进一步围绕孙某开展针对性的调查工作,在孙某居住地孝昌县花园镇孙家湾必经之路的卡点上调阅视频信息,通过扩展时间、反复查看,发现孙某曾驾驶过一辆与涉案车特征相符、牌照不一致的丰田越野车,进而锁定孙某就是犯罪嫌疑人。通过对孙某接触人员进行秘密监控,发现其与李某、陈某等人联系密切。同时,在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中查出李某曾因涉及利用废铜诈骗作案被打击处理过。在基本摸清该犯罪团伙涉案人员、藏匿地点后,侦查民警依靠市局刑侦、技侦部门的支持,运用秘密力量、通信技术等专业侦查措施,于3月20日至4月2日连续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摧毁该犯罪团伙。由于该犯罪团伙系流窜、职业化犯罪团伙,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审讯时仅仅就事论事,拒不交待其他情况。侦查民警再次发挥网上串并速度快、区域广、成本低的优势,迅速将侦破情况通过信息研判平台、跨区域协查平台发布串并、协查信息,在短时间内成功并案20余起。在重新调整审讯策略后,犯罪嫌疑人很快就被全线突破,如实供述了以武汉为轴心辐射周边县市,针对废旧收购点,以铜件为道具进行诈骗、抢劫作案60余起的犯罪事实。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成功运用了比对、查询、碰撞等多种手段,应用了警综平台中的高危人群查询、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调阅等多个系统,基本上足不出户就侦破了整个案件。以最小的成本获取了最大的效益,这就是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依托警务平台和公安网络,积极开展网上侦查串并,对作案特征相似的案件进行分析研判,深挖犯罪、扩大战果,发挥了抓一人、摧一伙、带一串的实战效能。

四、建立长效机制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信息化建设对派出所警务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派出所的运行机制要与之相适应。同时,各个派出所辖区的治安特点、警力配置不一样,如果只是盲目的向民警“堆积”工作任务,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引发民警的“畏难”心理。因此,派出所一是要领导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本所在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多个方面问题,寻找到将信息化融入民警日常工作内容的切入点,使民警不同时期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内容,将各个时期的基础工作内容固定化、模式化,使派出所基础工作规范、鲜明。二是要根据情况确立信息研判联系人,与上级研判机构保持联系。研判人员要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要求,对本地及相邻地区违法犯罪变化的规律、特点、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判发案的重点时段、路段和部位以及作案手段、区域分布等动态特点,为科学配置警力和现实斗争提供有力的支持。三是要建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将通过源头信息采集发挥作用破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员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坚持定期统计、定期考核、定期通报,引导民警在比学竞赛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积极性,并在年终评选出信息化应用先进个人和信息采集标兵、网上应用之星等,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和管理措施,形成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信息化应用氛围,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纵深发展。

第五篇:派出所巡逻勤务规范

某某派出所巡逻工作规范

第一章 工作任务、原则和职责

第一条 任务

(一)在指定的巡控警务区开展区域性治安防控巡逻任务;

(二)接受指挥中心指令,执行接处警前期处置任务,抓获现行,保护现场,救助群众;

(三)接受群众的报警和紧急救助,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

(四)执行警务联动任务,接受110联动指挥,完成先期现场处置工作。

(五)制止精神病人、醉酒人的肇事行为,救助突然患病、遇险等处于救援状态的人,帮助遇到困难的残疾人、老人和儿童;

(六)巡察巡控警务区安全防范情况,提示巡区内有关单位、居民消除隐患;

第二章 勤务运行

第二条 派出所执行四班三运转工作模式。每天安排三个值班组巡逻,一个值班组备勤。每班各由一名正式民警带队到指定巡逻路线按照职责进行巡逻。巡逻采取步巡、汽车巡逻相结合。日间,值班组根据我所的预警研判,通过现场抓获率的不断提升来遏制案件的发生;提高群众的见警率,同时巡逻车作为移动岗亭,有警接警、无警巡逻,进行更大范围的防控。针对城区多发性、可防性案件的发案特点,遵循警力随着警情走的原则,适时由某某派出所巡逻领导小组统一安排、调整勤务机制,实行各警种联动,最大限度地挤压违法犯罪人员作案时间段和空间段。

第三条 巡逻时间:巡逻时间分三个时间段,分别是:上午08:00至 16:00;下午16:00至24:00;晚上00:00到次日08:00。第四条 出巡规范:早晨08:00巡逻负责领导、巡逻民警在派出所大厅集合,检查人员、装备到位情况,查看、传达上一日的巡区发案情况,布置工作任务,对巡逻巡区人员进行安排,并记录在巡逻安排表上,08:10准时出发。

第五条 巡逻规范:由车巡逻与步巡相结合,遇雨天改用车巡。由一名民警带一名协警在规定的巡区路线行巡逻。每班须完成本班内必巡里程,原则上每个必巡点巡逻时间30分钟,每路段车程20分钟。乘机动车巡逻时,行驶速度原则上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巡逻过程中,必须在巡区内重点防控、复杂地段下车步巡。通常每巡逻一小时休息10分钟,就餐时间为40分钟以内。

第六条 巡警应与责任区民警组织群防力量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有重点地开展巡控工作。并同时对辖区内单位、居民区、商业网点的保安、守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其有效发挥作用,提高巡控覆盖率。第七条巡逻人员交接班时做好交接班记录本,交接枪支、巡逻盘查登记簿。交接班时应将当日工作情况、装备使用情况、车辆情况、班内行驶里程等详细登记、移交,严禁出巡区交接班。下一班巡逻人员未到岗,上一班不得离岗,应继续履行职责。

第八条 执行巡控任务的巡逻组,必须服从指挥中心的指令调度。无

特殊原因三分钟内不回答的视为呼叫不应答。各巡逻组自接到110指令开始,无故未按规定时间赶到现场的按延误实战警情处理。第九条 认真落实《警灯警报使用规定》,遇有警情出警时,白天可使用警报,夜间可使用警灯、警报。警灯应间歇使用,车辆熄火后不得使用。

第三章 警情联动作战

第十条 当指挥中心下达协查、堵截指令时,各巡逻组必须迅速赶往指定地点开展堵截协查工作,并同时做好记录,堵卡撤消时间由指挥中心视情况决定

第十一条 当巡逻组接到110指挥中心联动作战指令或执勤中发现警情时,应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对于治安类案件能现场调解的进行现场调解并做好记录,当时调解不了的带回派出所进一步处理。

第十二条 巡逻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反馈指挥中心,判明情况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收集证据、控制双方当事人。刑事类案件需要移交时应及时向刑警部门移交,移交时应做详细记录,内容包括简要案情、交接单位、交接人姓名、当事人签注。接案单位要将查处情况24小时内录入警务信息综合平台。

第十三条 对于两抢案件和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我所巡逻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保护、封控现场,救助伤员,寻找控制目击证人了解情况,并迅速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增援或开展追捕、围堵工作。

第四章 勤务制度

第十四条 着装规范:民警要求着值勤服,穿黑色皮鞋,系外腰带,戴大檐帽,配值单警装备,佩戴巡逻袖章,携带警棍、手铐、对讲机。夜间巡逻人员应着反光背心,穿着时间为晚20时至凌晨8时30分。第十五条 保持通讯畅通,巡逻车内和派出所前台各配备两部对讲机,一部职守CH-1市局无线对讲作战频道,一部职守CH-6龙华分局110指挥使频道。

第十六条 使用无线对讲通讯系统时,要吐字清楚、用语规范、语速中平、简明扼要。不得在对讲频道内发表与工作无关言论。第十七条 为充分发挥巡逻防控工作的作用,每一个巡逻组必须在班内充分发挥盘查作用,白天盘查可疑人员不少于4人,夜间不少于2人,盘查情况要详细记录,并在下勤24小时内录入警务信息综合平台。

第十八条 车辆安排:巡逻车辆琼O1737警、巡逻备用车辆琼O2464警。

下载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分析(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分析(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安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调研报告

    2006年是公安部确定的三年“基层基础年”的开局之年,如何做到一年强基础,两年创品牌,三年上台阶的目标,真正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的,我们中队结合辖区治安......

    基层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总结

    文章标题:基层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总结 ××派出所现有民警13人,协管员10人,担负着辖区157平方公里、21个行政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5万多人及外来人口6000多人的日常治安保......

    公安基层派出所执法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第1 页 公 安 基 层 派 出 所 执 法 难 的 原 因 及 对 策 分 析 李昆林 2011年8月8日 第2 页 摘 要 公安派出所是集防范、管理、打击、服务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执法战斗......

    保安勤务制度

    保安勤务制度 保安勤务,是指保安员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与客户签订的业务合同的要求,维护客户的治安秩序,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客户人身和财产安全。 一、保安员行......

    保安勤务制度

    保安勤务制度 保安勤务,是指保安员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与客户签订的业务合同要求,维护客户的治安秩序,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客户人身和财产安全。 一、担负门卫工......

    《保安勤务制度》

    保安勤务制度保安勤务,是指保安员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与客户签订的业务合同的要求,维护客户的治安秩序,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客户人身和财产安全。一、保安员行为......

    日常勤务制度

    日常勤务制度第一条交接班的制度 1. 上下班人员按时交接。交班值班员(领班)必须了解交接情况,对交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解决并向主管汇报 2. 按时交接班,接班人员应提前......

    公安派出所年度工作计划

    二00五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会议精神的重要一年,在市局、县局党委的领导下,我所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二十公”精神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