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处理“七大关系”,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正确处理“七大关系”,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人寿保险浙江省分公司 总经理 单国强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质中独具的、能使企业长时期取得竞争主动权的核心能力。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管理、人才、文化、价格、服务等多个方面。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动力源”,是把中国人寿打造成“百年老店”的根本所在。增强公司综合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六大关系:
一、正确处理 “强”与“大”的关系
“强”体现在管理水平高,人员素质高,团体智商高,投资回报高,组织运作规范有效,长期赢利能力强,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大”主要体现在规模、产量、销量、名气、市场覆盖面等,其战略表现为数量扩张型。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处理“强”与“大”的关系,一味地将“大”作为追求的首要目标的话,就有可能带来种种不良后果,如重规模,轻效益;重展业,轻管理;重短期扩张,轻长远发展等。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强”,最理想的状态是边大边强,使“大”与“强”成正比。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应注意如下几点:
1.公司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要注重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而不是靠急速膨胀来实现高速发展。一个追求强大的企业最忌讳的就是公司上下充满浮躁的气氛,被眼前的胜利和成功冲昏头脑,所以必须建立一个平和的企业目标和成熟的企业文化。
2.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任何人都必须接受监督。强大企业的标志之一,就是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内控制度比较完善,在财务管理、市场运作、人力资源方面都没有明显的漏洞。
3.获得明显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令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4.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能留住一流的创新人才、富有实践经验并接受专业培训的管理人才,为公司发展铺平道路。
二、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美国企业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但竞争越来越智慧,越来越理性。重要一点,就是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追求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赢”。由此,联合与共存,共生与共荣成为现代竞争的主流。它不仅可以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打破原有的生产空间、市场区域、技术独占的限制,实现供给和需求资源的自由对接和重新配置,创造新的利润空间,而且也可以将新的合作伙伴先进的思想、技术和经营战略吸收进来。做企业要有一个思想,就是别去想吃了别人争霸天下。每个企业都有它生存的空间,消费是分不同层次的,如果为了争霸天下而拼命抢占市场,不计成本,不讲赢利,不顾质量和风险,那能长久站住脚吗?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光是想吃了别人来扩充自己,而是与对手共存,在长期的竞争中扎扎实实地发展自己。
三、正确处理“创新人才”与“宽松环境”的关系 所谓“创新”,就是组织上下齐心协力,发挥创造力,抱着必胜信心,甘冒风险,努力使创新设想付诸实践,最终创造价值的过程。在新的形势下,对公司领导人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一是观念全球化,二是占领先机,三是构思公司远景目标,四是培养及分权管理,五是欣赏及接受不同员工社会文化背景,六是增强企业团结与协作,七是鼓励企业不断应变,八是支持新科技,九是鼓励建设性建议,十是不断增强顾客满意度,十一是不断争取优势,十二是显示领导风范,十三是不停为企业增值。知识经济下的企业家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力,锐意进取的雄心,勇于接纳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的胆魄及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制胜的关键。创新能力包括:一是知识创新能力。对企业家来讲主要是指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及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交叉综合,创造新知识,并在企业内迅速扩散新知识,进而创造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知识的能力;二是制度创新能力。对企业家来讲主要是指对现代企业制度、组织机制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创造和整合,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和谐的发展环境的能力;三是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家来讲主要是指组织、学习、革新与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和潜在市场的能力;四是管理创新能力。对企业家来讲主要是指对经营思路、经营战略、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综合创新能力。在这四种创新能力中,知识创新能力是基础和源泉,制度创新能力是前提,技术创新能力是核心,管理创新能力是关键,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共同决定着一个人的综合创新能力。
当然,创新是艰难的,是有风险的。要创新,就必须改革与改进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必然会得罪那些不想改革的人,不想进步的人,触动和调整他们的既得利益。既然是创新人才就必然会勇于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错误和失误自然会多一些,还会被栽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扣上一顶顶帽子,如骄傲自满,群众关系不好、组织观念不强、标新立异、独断专行等等。作为一个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必须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能,求才之渴,护才之魄。领导者不可能样样强过别人,但必须具备超群的用人才干,宁肯用有缺点的人才,也不可用无缺点的庸才,老好人虽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从事业出发必须力排众议,敢用争议很大的人才。当然,有的人才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刚柔相济,恩威并重,有的以柔克刚,这些人才更是我们所要重用的。
我们要提拔的是既有专业创新,还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战略头脑,有高尚品德、突出业绩、群众公认的人才。
四、正确处理“顾客满意”与“员工满意”的关系 美国一些公司通过调查发现,员工满意度每提高1%,会连带提升1.3%的客户满意度,同时也使企业效益提高0.5%。因此,在现代竞争中,正确处理顾客满意和员工满意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要提高效率和质量,要留住一流人才,要使员工有敬业精神,要使顾客满意,企业必须使员工满意。应该具有的现代观念是:顾客因为是上帝而重要,因此伺候上帝的人——员工就更重要了。
2.以价值观为基础,寻找和发现志同道合者。共同价值观是把所有员工联系到一起的精神纽带,是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如果上下级和同事之间价值观差别较大,在对问题的看法和处事方式上相差甚远,大家在一起合作就会非常别扭,时间一长,摩擦和冲突就会接踵而至。因而,企业不但要树立先进合理的价值观念,而且在员工招聘的时候就要注意寻找和发现志同道合者。
3.企业将以员工的满意度作为创新的动力,并以此进一步推动顾客满意。开心的员工带来开心的顾客,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如内部跳槽自由,创建职工之家,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由总裁直接领导召开人力资源座谈会,公开“毛遂自荐”,述职自我评价等。公司领导应该密切关注员工的满意度。要分析研究公司在哪些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一般来说,员工满意度包括对薪酬、福利的满意度,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对企业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对公司发展前景的满意度等等。
必须认识到,消除员工不合理的不满意是企业提升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内容,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企业员工中至少有以下几种认识需要帮助提升:一是对公司各方面情况的理想化期望和完美主义要求。持这种观念的人往往容易走极端,希望什么都符合自己的理想,期望值很高,一旦遇到困难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愤世嫉俗,悲观消极。二是将人际关系的问题和对工作中的困难挫折全部归因于客观原因或他人。这类人往往不能合作,过高看重自己的贡献,人际关系不和谐,觉得有意见没地方说,一股看破红尘的消极心态。三是只从个人狭隘的角度看问题。对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就变成牢骚大王,或是耍小聪明,目光短浅,并认为这是看透了社会后的聪明举动。四是自我评价太高。这种人往往带有盲目性,利益上往往与最高的相比,而工作标准往往跟最低的或最差的去比。
五、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行行出状元”,关键要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都有共性的东西,如人员、资源、销售网络、技术等等。但要比其他企业搞得好,就要有一种别人很难模仿的东西,即要具有差异性,如人才、知识、技术、文化、品牌、人品、诚信和创新能力等,如果你所有的别人都有,那就很难在竞争中取胜。企业的存亡取决于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即是否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力。
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独特的、高人一筹的竞争优势,能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有一种持久的作用力和特有性质,不可能轻易被竞争者模仿。二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取决和源自于企业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理念和知识,是企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公司对不同生长技能、技术和体制整合后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三是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取决于公司管理者挖掘全体员工的潜力,取决于能够超越职能部门的狭隘利益局限,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创新的工作力度和成效。四是核心竞争力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价值。但是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延续、更新却需要相应的机制保障、体制改革和经营管理者的爱护培育。
这种“独特性”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文化、技术、诚信、人品等等,这些都是无形的东西,但实际上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古人说过:世间虽有万物,一阴一阳而已。干什么事都要把握平衡,最基本的平衡就是阴阳平衡。许多人都重视阳性(看得见的东西),不重视阴性(看不见的东西),这就发生了不平衡。聪明的人决不会这样做,中国海尔集团的总经理张瑞敏说过:“我相信无形的东西往往更加重要”。道德、精神、魄力、智慧等无形资源在整个资源中占有重要位置,甚至是主要位置。开发这些无形资源,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诚信。诚信是依附在个人、单位和商品交换之间的一种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被称为诚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诚信同版权、专利、品牌等一样,属于无形资产;从伦理学角度看,它是一种道德资源,指导着人和单位的行为。保险业本身经营的是一种承诺,是经营风险、经营信用的特殊行业,这种经营得以持续发展壮大的基础在于保险公司的诚信。有诚信,保险公司与代理人、代理人与客户、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才会频繁交往。朋友多、交易多,财路广,效益就突出。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保险公司如果不遵守诚信原则而贪图一时的业绩和市场份额,业务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品牌就不可能建立起来,更谈不上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人品。人品也是资源,人品好的人胸怀宽广,他们关心部下,关心客户,关心同志,关心社会。结果他们必然受到部下的拥护、客户的爱戴、同事的信任和社会的尊敬。由这样一些人构成的企业是力大无比的。
三是技术。知识可以渗透到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力以及科技、教育等各种因素中,其作用越来越强化。知识作为无形资产日益变得重要起来,声望、商誉、商标、专利、注册设计和联系网络,以及员工的经验与技能等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都需要评估和管理,因此,知识管理日趋重要。今后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科技、质量、效益上,如果企业继续沿袭传统的粗放式经营,那么,其今后的发展道路将会越来越窄,直至难以存续。要想以低投入获得高产出及高效益,就要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多用科学技术,科学地组织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对管理观念、管理技能、管理手段等各方面的创新与变革要持欢迎的态度。
四是文化。企业文化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新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然而,作为一种舶来品,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都存在着误区,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单纯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局限在经营管理的范围中;有的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有的则把企业文化看作一种职工文化娱乐活动,扭曲了企业文化的本来含义。更有人把企业文化比喻为“一杯解不了近渴的远水”。这些认识都存在着片面性。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其实质是一种以经营管理为载体的企业经营性、竞争性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竞争哲学。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这一本质属性,对于我国加入WTO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竞争文化。如海尔集团所信奉的是“内有文化,外有市场”的经营理念。市场竞争的实践反复证明,善于把企业竞争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是企业经营理念的最高境界,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必备要素。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根本。
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核心问题是建设企业文化,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文化形象和管理思想,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把广大职工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凝聚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总公司的“双成”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战略是根据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国文化精华、现代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以及中国人寿自身特点,分析与梳理提炼出来的,将成为我们业务不断攀升的精神支柱,具有旗帜、熏陶、凝聚、规范、激励和展示作用,每个员工都必须做到既普遍认同,又深刻理解。各级领导要充分领会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扎扎实实地抓好“双成”文化的推广工作。
六、正确处理好“学习型组织”和“自觉学习”的关系 现在整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相互学习的社会。欧美企业师法日本,而日本企业又在效法欧美和韩国企业,甚至从中国古代兵法思想中汲取营养。面对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企业面临的问题日益趋同,因此了解别人、善于从别人那里学习对企业增强竞争力有特殊意义。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即L≥C,其涵义就是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学习速度要大于变化速度。换一个角度说,现代企业竞争,首先表现为学习速度的竞争,如果一个企业内部学习与变革的速度,赶不上外部变革的速度,这个企业将会消亡。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已经有1/3销声匿迹,国外大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而我国企业平均寿命才5年。究其根本,在于企业的学习力不够,企业变革速度赶不上外部变革的速度。
众所周知,现代竞争的根本在于人才竞争。但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别处的人才,能否保证是这里的人才?昨天的人才,能否保证是今天的人才?今天的人才,能否保证明天也是人才?即使有了人才,又如何将个人竞争力转化为集体竞争力?这些都是对一个组织的挑战。市场竞争和社会实践告诉人们,在知识经济社会形态下,竞争链已经发生了变化,市场竞争可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归结为学习力的竞争。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学习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因而,进入21世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由单纯的人才竞争转向团队学习力和创造力的竞争。
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创造性的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学习型组织”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从而不断提高个人与团队的学习力,使组织不断创新、不断前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的关系,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呢?
1.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学习自觉性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学习的自觉性不是靠领导监督,不是与生俱有的。它需要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培养,靠自己领悟。要提高自觉性,就必须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我们都应该认识这一点:一个人要想立足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与教育应贯穿其一生,“活到老,学到老”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生活习惯。同样,企业要经营运作好,也必须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通过持续学习,要培养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快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二是熟练运用知识、配置知识的能力;三是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基础,是企业家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落伍的前提和保证;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关键,是企业家把知识转化为企业资产的必经之路;创新知识的能力则是升华,是企业家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的永恒动力。我们要求每一位公司员工都要增强学习自觉性,挤出更多的时间,潜下心来,多看点书,多学点知识,提高理论素养,结合实践把工作做得更好。
2.要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人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型组织,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最终还是靠自己的努力与勤奋,而有的员工对个人学习产生片面认识,往往依赖于公司组织的培训,在学习中处于被动。诚然,公司要建成学习型组织,要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但是,也不可能马上在某一时段同时给所有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所以作为员工,你要生存与发展,就要根据自己的学历、能力、工作水平等实际情况,通过学历教育,自学成才等不同的途径学习,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决心,要有一种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树立恒心,去掉浮躁,不等、不靠、不依赖,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与工作能力,以求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3.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在于创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大儒朱熹这句诗讲的就是“知与行”、“学与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学习型组织是能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只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创造,如果一个企业整天组织学习,而这个学习不能应用,不能转化为创造能量,这不是学习型组织,而是形而上学的组织。所以,作为学习型组织的每位员工一定要学有所用,用有所就,不断循序渐进,把实际工作中带有普遍规律的事情提升到理论高度去认识,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变成科学的理性思维,融会贯通,深化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七、正确处理“借用外力”和“自身挖潜”的关系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以及技术开发的复杂性显著增加,目前,借助外界技术、管理人才和智力为企业服务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一种重要有效的资源整合手段,这也符合兵法中借力造势的原则。
纵观当今成功企业的发展轨迹,可以这么说,在每个卓越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卓然超群的“外脑支撑系统”,或者“专家支撑系统”作为依托。著名的波音公司在设计制造“波音777”时就是这样。“波音777”的设计没用一张纸,完全实现了在电脑系统中进行虚拟设计,其零部件也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百家零部件供应商分别生产,最终由波音公司完成飞机的装配工作。
我国苏南一些企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借脑集智”,广招人才,迅速把“地方游击队”改编成“跨国集团军”。几乎每个骨干企业后面都有几个稳定的技术依托单位,如扬州虹雨集团,当初实力很弱,由于企业领导及决策层提出了“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有一位教授,每一项管理工程背后都有一位专家”的管理方式,至今已发展成国家级的企业集团,高科技产品不仅占领国内市场,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当然,我们强调“借脑集智”,并不是说要一切依赖别人,相反,借鸡下蛋、“借脑集智”要以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为前提。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我们要依靠外援,但又不能依赖外援,要以自力更生为主”。确定核心竞争优势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失去对关键性资源的控制,必定受制于人,为人所用,不仅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会有丧失原来竞争优势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借脑集智”和挖掘自身潜力的辨证关系。
就中国人寿而言,企划、宣传、培训、信息技术、审计等多种工作都可以借助外力进行,有的公司、部门也已经在这样做了,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慎重选择合作对象,通过全面了解,多方比较,真正把高水平、有独门绝技的合作者挑选出来,建立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二是要切合本地实际,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此项工作,以省公司和市公司为单位,授权某个(些)部门进行,公司领导要严格掌控,避免一哄而上、各自为政、互不通气。三是要注意成本核算,厉行节约,不花冤枉钱。同时,也要大力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客户资源和庞大的销售网络,进行有效整合,激活每个员工的智慧,做到人得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事尽其功,集众人之智为企业的大智慧,从而不断扩张自己的优势。总之,我们要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借脑集智,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使二者优势互补、集成,进而催生出强大的综合优势,既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又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加快企业的成长壮大。
第二篇: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建设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建设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发表日期:2012年10月25日 【编辑录入:办公室】
江西联创通信有限公司
江西联创通信有限公司自2001年由国营第八三四厂改制成立以来,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通过狠抓科技创新和科技核心能力建设,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的蜕变,企业科研生产捷报频传,产品已从单一的通信终端、传输交换产品扩展到各种指控通信分系统及总体项目,同时逐步介入武器平台检测维修等新兴领域,形成了“指控通信、检测维修、模拟训练、指控软件和民用专网”五个产品方向跨越式发展的新格局;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稳步上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及净利润连续多年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由最初的3163万元增加至2011年30174万元,利润总额由最初的546万元增至2011年2647万元,资产总额增加至4.77亿元。
一、公司推动科技创新的典型经验、做法
企业改制成立初期基础薄弱,技术能力低,产品单一(仅有指挥机和军用电话机两个产品),市场面窄,地处江西,人才资源贫乏。为摆脱困境,求生存谋发展,十余年来,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狠抓项目研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技改投入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科研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1.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企业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公司始终坚持“军工品质、立世之本”的企业宗旨,全面贯彻落实“责任是力量之源、创新是发展之路、细节是成败关键”的工作指导思想,优化公司科技创新管理流程,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科研项目管理,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机制保障。
重视企业标准化建设。随着研制项目范围的扩展和层次的提高,公司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管理办法和实施计划,不断推广应用新标准,并积极参与新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先后制定了两项国家标准和多项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化水平日益提高,被南昌市高新区列为第一批标准化示范单位。
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公司配备专业人才负责知识产权管理,通过认真落实跟踪科研项目过程,确保公司知识产权能得到相应保护,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目前,公司拥有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江西省重点新产品”、“江西省优秀科技新产品”、“江西省自主创新产品”80余项荣誉称号。强化科研项目管理。公司建立了以技术管理责任体系和项目管理责任体系为基础的科研管理体系,前者以科技管理部、研发部、专业室、技术专项为主线,后者以产品分线负责人、项目管理、项目负责人为主线。公司的科研项目、预研项目、技术专项预研由科研管理体系统一规划,经企业决策以后统一列入新产品计划,明确项目负责人,并严格依照项目节点要求落实好研制工作。
2.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公司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加强核心技术、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提高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制造、试验检测能力,全面提升公司科技制造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指控通信领域
公司在“XXX工程”、XXX指挥系统、XXX一体化改进等国家重点项目研制前期,派出项目组常驻北京技术研发中心,与部队机关院所积极主动沟通交流,深入了解项目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核心技术研制。这些项目的顺利开展与落实,标志着公司实现了从武器系统配套单位向系统总体单位的转变。
检测维修领域
公司积极主动协助参与炮研所检测维修项目的研制,学习院所先进的检测维修技术,在初步掌握信号隔离、调理,基于PXL总线的检测系统开发等技术后,通过三种型号电子检测维修车转产项目的研制生产,不断消化、吸收并改进已有的检测维修技术,逐渐形成检测维修流程开发以及装车设计等先进技术。公司现已独立承担“XXX工程”多型号装车研制生产任务,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
模拟训练领域
为紧跟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满足部队演练需求,2005年公司以合作研制的方式,主动参与郑州防空兵指挥学院XXX雷达模拟训练项目的研制,在学习掌握了雷达性能、雷达操作技巧后,不断完善改进模拟训练技术,逐渐拥有了独立自主的科研生产能力,并陆续介入XXX防空导弹、光纤制导导弹系统、红外假目标等领域,有效地提升了企业自身综合能力,初步具备了成为我军专业化模拟训练系统重要研发制造基地的条件。
3.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
公司通过广泛吸纳、重点引进社会各类人才资源,逐步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梯队;通过专业业务技能集中培训,联办在职工程硕士班等方式,使研发人员快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通过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公司综合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造就了一支稳定高效、结构合理、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公司充分利用北京技术研发中心平台,开展各种技术合作,广泛吸收容纳各类人才和多种社会资源,逐步建立一个以共同价值为纽带,以共同事业为核心,以各自专长为载体,以共存共荣、共同发展为目标,内外结合、虚实相融的多元化人力资源体系。
4.以合作交流为手段,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08年,公司设立北京技术研发中心,并把其作为推进产学研联合和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深厚的创新资源优势,探索“产业创新联盟”新模式,为打造新型军工企业提供了人才、技术资源支撑。
同时,公司全面深化固化野战部队、院校及研究所的技术合作交流,形成战略合作伙伴网络体系,及时了解部队发展的最新需求,推进新型武器装备的合作研制,形成公司长期发展的科技支撑网络体系,保持企业发展原动力。
5.加大技改投入,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为有效提升科研设计手段和科研生产试验条件,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综合技术实力,公司自2008年首个技改项目获批以来逐年加大技改力度,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多个项目获国家军工研保/批生产专项资金支持,新建电子装配大楼和装车厂房共27000平方米,购置数批生产试验设备和测试仪器、开发软件;目前正有序推进涉密信息系统、物料管理系统、产品开发管理系统(PDM/PLM)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和物联网等新技改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公司科研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生产经营业绩逐年增长,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产品、市场实力稍显薄弱;核心人才短缺;重点项目、产品研究等方面的技改投入,需要上级机关大力支持。
在下一阶段,公司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坚持以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旨,以“产品市场架构、人力资源体系、资产资本结构”三大体系调整为主线,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统筹规划,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和谐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打造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市场,全面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下大气力夯实科技创新管理基础,提炼形成指控通信、检测维修、模拟训练等领域核心技术,努力提升总体设计与总装集成能力,形成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稳固军用、民用产品核心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以培养、引进创新型核心人才为重点,全力构筑完善的人才资源体系。
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拓展主体创新人员比例,提升人员层次和整体素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员激励机制,通过自主培养和对外交流的方式着力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打造一支善谋实干的创新型核心人才队伍,不断完善公司人力资源体系。
3.以企业文化为引领,全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公司将积极探索企业创新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的软力量作用,将科技创新理念逐步渗透到科研生产的各个角落,不断加强全体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营造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
4.优化资产资本结构,全面融入武器装备体系发展大格局。
公司将通过对外合作、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整合相关行业具有增长潜力优良资源等方式,优化资产资本结构,形成合理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融入武器装备体系发展大潮提供体制保障。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公司十一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后续我们将继续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建设,不断充实产品市场架构,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全面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争取快速进入军工主流队伍行列,为国防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公司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的技能(包括技术的、管理的等)以及相关的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品牌资源、企业文化等)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整体资源,它涉及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文化和凝聚力等各方面,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特点。偷不去,是指别人模仿你很困难,如你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文化。
买不来,是指这些资源不能从市场上获得。通常,人们认为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这是以人才不能流动为前提的。因为,你可以高薪诚聘,别人就可以付更高的价格把你的人才挖走,因此,单个的人才不能算作核心竞争力。
拆不开,是指企业的资源、能力有互补性,分开就不值钱,合起来才值钱。中国企业大多拥有替代性知识,导致人才因在你的企业创造的价值等同于在别的企业创造的价值而随意跳槽。
带不走,是指资源的组织性。个人的技术、才能是可以带走,因此,拥有身价高的人才也不意味着有核心竞争力。整合企业所有资源形成的竞争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溜不掉,是指提高企业的持久竞争力。今天拆不开、偷不走的资源,明天就可能被拆开、偷走,所以,企业家真正的工作不是管理,而是不断创造新的竞争力。
例如:品牌管理及促销能力,品牌质量,信誉,团队合作
成本领先战略
一、定义: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二、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
(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
(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
(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
三、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
(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四、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5)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6)培养技术人员
五、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主要包括
(1)降价过度引起利润率降低;
(2)新加入者可能后来居上;
(3)丧失对市场变化的预见能力;
(4)技术变化降低企业资源的效用;
(5)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设计或品牌形象(在机械业中声誉卓著)、技术特点(设备业中)、外观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差异化战略并不意味着公司可以忽略成本,但此时成本不是公司的首要战略目标。在建立公司的差异化战略的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如:广泛的研究、产品设计、高质量的材料或周密的顾客服务等。有时即便全产业范围的顾客都了解公司的独特优点,也并不是所有顾客都将愿意或有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高价格。
一、差异化战略适用于以下行业企业:(1)产品需求和使用多样化;(2)产品技术变革快;(3)产品差异化途径多。
二、差异化战略主要有以下类型:
(1)产品差异化战略。产品差异化的主要因素有: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
(2)服务差异化战略。服务的差异化主要包括送货、安装、顾客培训、咨询服务等因素。(3)人事差异化战略。训练有素的员工应能体现出下面的六个特征:胜任、礼貌、可信、可靠、反应敏捷、善于交流。
(4)形象差异化战略。外面表现的品牌和形象的差异。
三、差异化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
(1)可以有很多途径创造企业与竞争对手产品之间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被顾客认为是有价值的;
(2)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是多种多样的,即顾客需求是有差异的;
(3)采用类似差异化途径的竞争对手很少,即真正能够保证企业是“差异化”的;
(4)技术变革很快,市场上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特色。
四、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还必须具备如下内部条件:
(1)具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研究人员要有创造性的眼光;
(2)企业具有以其产品质量或技术领先的声望;
(3)企业在这一行业有悠久的历史或吸取其他企业的技能并自成一体;
(4)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
(5)研究与开发、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之间要具有很强的协调性;
(6)企业要具备能吸引高级研究人员、创造性人才和高技能职员的物质设施;
(7)各种销售渠道强有力的合作。
五、差异化战略的收益实施:
(1)建立起顾客对企业的忠诚;
(2)形成强有力的产业进入障碍;
(3)增强了企业对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主要是由于差异化战略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收益;
(4)削弱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通过差异化战略,使得购买商缺乏与之可比较的产品选择,降低了购买商对价格的敏感度。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差异化使购买商具有较高的转换成本,使其依赖于企业;
(5)由于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建立起顾客的忠诚,所以这使得替代品无法在性能上与之竞争。
六、差异化战略也包含一系列风险:
(1)可能丧失部分客户。如果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竞争对手压低产品价格,使其与实行差异化战略的厂家的产品价格差距拉得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为了大量节省费用,放弃取得差异的厂家所拥有的产品特征、服务或形象,转而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
(2)用户所需的产品差异的因素下降。当用户变得越来越老练时,对产品的特征和差别体会不明显时,就可能发生忽略差异的情况;
(3)大量的模仿缩小了感觉得到的差异。特别是当产品发展到成熟期时,拥有技术实力的厂家很容易通过逼真的模仿,减少产品之间的差异;(4)过度差异化。集中化战略
一、定义:指将企业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群体、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性市场,通过为这个小市场的购买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更有效的服务来简历竞争有事的一种战略。集中化战略同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的区别在于集中化战略的注意力在于集中整体市场的一个狭窄部分,其它战略则以广大市场为目标。
二、集中化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
(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企业实施专一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
三、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5)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四、集中化战略的收益与风险
采用集中化(成本领先)战略的意义主要包括:
(1)抵挡住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
(2)抵御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更灵活地处理供应商的提价行为;
(4)形成进入障碍;
(5)树立与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采用集中化(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主要包括:
(1)降价过度引起利润率降低;
(2)新加入者可能后来居上;
(3)丧失对市场变化的预见能力;
(4)技术变化降低企业资源的效用;
(5)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四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点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景扬
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年第12期
摘 要:我国企业为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就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在企业内部形成文化的凝聚力,塑造企业的精魂,努力实现企业的观念转变、学习借鉴先进模式、强化企业领导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为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努力。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竞争力
0、引言:
文化的价值和取向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选择了先进文化,也就选择了企业的先进程度。文化,是企业成功的支撑。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靠文化和人才的竞争,而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为企业凝本固基,积累丰富资源。企业的文化建设对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强大的动力。在文化的建设同时,企业无形之中培育了企业的建设目标和管理理念、创新企业员工的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1、精心策划,争创一流文化建设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应充分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应从国内外的企业大环境下对自身的发展有清晰的定位,要精心策划,创建一流文化企业。要把本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的产品形成企业的文化名片,把企业的文化建设纳入企业重要管理体系,纳入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务必以战略的高度,来统摄企业的文化建设。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以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使企业员工形成爱企为企、真抓实干的奋斗理念。把企业的近期规划目标和中长期规范目标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力度,争取每个完成本规划的130%,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断扩大范围,每完成至少三个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把企业的文化注入企业的这些目标里,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促使所有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一分力。激发企业员工迈上更高台
阶,引领业内前沿。在本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中,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行业发展前景,争创一流文化建设。
2、创新理念,培育新型企业文化
企业要在文化建设上至始至终贯彻落实创新理念,以积极、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先进文化。企业要从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出发,有主次、有阶段地稳步推进企业的新型文化建设。要把企业主打产品和优质服务突出到文化内涵里,培育现代化新型企业文化。文化的建设在吸收
企业的管理特点、企业产品的工艺特点、企业的服务理念等充分融入文化理念当中。创造性地继承企业的文化理念,对企业过去经营生产中的文化理念进行改革,继承并发扬现代化的文化理念,培养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在当前我国经济大环境中,正是转型中深化改革浪潮,企业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创新理念,实现企业自身成功转型,华丽转身。企业要通过创新的管理体制,优化自身强势资源,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
3、高屋建瓴,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激烈市场经济面前,企业要积极实践、开拓创新,要与时俱进,在文化建设上,站在业内的高度,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企业要从多个方面统筹规划,从强化制度建设、打造王牌产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来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强化制度方面,运用成熟、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条例约束企业。首先要在制度上高瞻远瞩,强化规范流程和操作要求。实行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章程,是企业胜利前进的方向。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两者不可偏废,好的制度是保证执行力顺利完成的前提。在强化制度建设方面,企业要努力针对企业日常重要生产生活和经营的规范管理入手,强化科学、可行管用的制度。王牌产品对企业的核心价值非常重要,品牌的价值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对企业的文件建设意义重大。打造王牌产品的同时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注重品牌价
值的塑造。企业对关键领域的技术要攻坚克难,发挥优势,打造强势的王牌产品,以核心产品的价值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又添上竞争的砝码。
要做大做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还要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要推行优秀人才引用机制,聘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企业的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出谋划策。企业要放手让青年人才大胆工作,抛开传统思维、充分展示其创新头脑和卓越的市场眼光,实现人才的利用最大化,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启用。使企业上下,显现出一片人才济济的繁荣现象,为企业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
4、结语: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很多方面的统筹兼顾,企业文化的最大力量是实现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自觉有意识地维护、加强本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现代化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志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6(5):42-43 [2]杜勇.试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91-92 [3]薛向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广西三建南宁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纪实.[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7(18):66-67 [4]侯晓芹,王国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6(1):13-14
第五篇: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模版]
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企业规范、生存环境的总和。它涵盖了企业范围内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企业战略、人才、制度、生产、营销、品牌、公共宣传和形象企划等诸多方面。企业文化不仅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且,优秀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力的竞争。
写过《追求卓越》一书的美国经济学家华特曼,在考察和分析美国许多家大公司后发现,所有美国杰出公司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每一家杰出公司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这种杰出的企业文化力培养了共同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所以说,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最重要的竞争力。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都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经营者文化,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更是全员文化,它需要有全体员工广泛的参与和认同,这样才能发挥其对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就是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标、步调一致。因此,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源自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在不断适应变化的发展环境,摒弃落后的管理思想,吸纳先进的文化精髓过程中形成的,它是文化的传承和不断创新的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创新的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发展方向的文化,才是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化。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应继承和发扬企业的优良传统、企业精神和典型经验,注意吸收其丰富营养和文化精髓,着眼未来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用企业共同的目标和远大愿景来凝聚全体员工的团队合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应用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催生着企业的活力,也激发了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的发展同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密不可分,它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建设最具活力、渗透力和个性化的特色企业文化将是企业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
1匙。
二、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生产力,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全球性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同样面对着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的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重视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用文化力来激活生产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文化实质上也是一种竞争文化。在这种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的信誉、形象、品牌和知名度已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今天的企业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文化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是产品竞争,也是文化竞争。所以,企业必须重视文化战略,以文化决胜于市场,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关键性的竞争要素,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制胜的重要法宝。
三、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全体企业人员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管理理论。认真学习、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前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应着手抓好以下几点。
1、抓好人力资源管理
“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人才是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是竞争的决定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就是要提高人员的全面素质。因此,现代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人的最大作用。
2、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职工思想道德、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企业价值观为企业全体员工所接受,并转变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这样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开拓精神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原动力。而核心能力的获得,需要企业精心制定创新战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形成一条纽带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应大力倡导创新精神。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激烈,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创新也就成为企业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也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
4、建设学习型的组织
核心竞争能力的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资源,企业要创建学习型组织,企业家要成为学习型领导,领导干部要不断的学习,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激活自身的资源,建立起学习型的组织结构,这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转化为经营优势的制度性保证。
现代企业应该是个不断学习、完善的组织,这样才能善于创造,同时根据新的知识和领悟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而创新的起点就是学习,环境的适应,应变的能力也依赖于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所以,现代企业已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
5、实施文化制胜战略
实施文化制胜策略,是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制胜必须有效地同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
而企业的经营理念往往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和规章制度,所以,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与企业制度和管理构成一个互补的整体,也独创了一种管理意境,以一种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态,构筑了个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6、实行有效科学的管理
有效的决策机制,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决策机制其关键就是要实行有效的科学管理,主要包括:
(1)制度管理
就是要建立一套解决问题的规范制度。
(2)文化管理
能够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3)创新管理
建立激励创新机制,包含技术和工作创新等。
(4)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
引入国外最先进的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模式,并在此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出适合中国特色的企业HSE管理模式。
7、培育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
企业要打造自己的核心主业,来集中配置资源,以摆脱在低层市场上和众多对手角逐的被动局面,努力在主业技术研究上有所积累和突破。企业的核心技术,就是要注重取得产品技术和性能价格的领先优势前提下,使企业保持高于行业水准的同时,建立和确保企业核心技术的持久优势。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努力建设有特色有灵魂有品位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一种创新和创造性的精神追求,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应该不失时机的提升企业自己的文化能力,虚心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开拓创新,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