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整体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
关于整体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提升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盐政办发„2016‟5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整体推进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到2017年底,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5%,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机耕水平达98%;水稻机插率达76%、小麦机(条)播水平达80%;植保统防统治水平达90%(其中高效植保达60%);机收水平达98%;粮食烘干能力达70%(其中产地达50%);麦秸秆还田率达90%、稻秸秆还田率达60%;规模经营面积达50%;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统一服务面积达90%。
二、时间要求
2016年至2017年,在全区5个镇组织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工作。根据各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分阶段、分梯次实施:
第一阶段:示范创建。第一梯次是黄尖、盐东2个镇,于2017年3月底前;第二梯次是南洋、新兴、便仓3个镇,于2017年12月底前。
第二阶段:组织自评。第一梯次是黄尖、盐东2个镇,于2017年4月底前;第二梯次是南洋、新兴、便仓3个镇,于2018年1月底前。
第三阶段:验收考核。第一梯次是黄尖、盐东2个镇,于2017年5月底前;第二梯次是南洋、新兴、便仓3个镇,于2018年2
月底前。
三、工作重点
(一)推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和装备。重点推广水稻机育插秧、小麦机(条)播、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等四大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和水稻机种(机插秧)、小麦机(条)播、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等机具装备。
1.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重点发展高性能乘座式插秧机,更新换代老旧插秧机,并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依托,采取流水线或轨道播种,软(硬)盘无纺布田间、硬质地面、工厂化等方式集中育供秧技术示范推广,进一步熟化和完善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
2.稻秸秆还田(犁耕翻还田)集成小麦精量机条播技术。秋季重点推广深松和犁耕深翻还田技术,突出小麦精(少)量复式条播机机械普及应用推广。
3.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重点发展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牵引式喷杆喷雾机和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逐步淘汰老旧、低效喷雾机,努力提高农药使用效率,控减农药施用量,并大力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创建活动。
4.机械化烘干技术。以粮食加工流通企业仓储一体化烘干建设为主,规范有序建设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并积极引导家庭农场主、粮食种植大户添置粮食烘干设备,点面结合,同步推进,不断提升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
(二)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和发展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服务主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按种植面积合理配置农机具,通过合作经营、土地股份、统一服务等 — 2 —
形式,推进订单式、托管式、联耕联种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
(三)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加大技术人员、农机手、种粮大户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技术开发、示范应用、技术培训和农机管理能力。邀请涉农领域相关专家,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验收考核以及现场推进演示会等活动。
四、季度计划
(一)第一季度:组织镇村主要负责人、农机合作组织法人或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粮种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种粮大户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
(二)第二季度:购置小麦联合收割机、育秧播种机、插秧机、高效植保机械和拖拉机等机械;水稻流水线播种育秧、小麦机收和烘干;机耕整地、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组织召开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场演示推进会。
(三)第三季度:加强水稻田间管理,组织夏粮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指标验收考核;购置水稻收割机、小麦条播机及复式一体机等机械,组织农机合作组织法人或农机大户、家庭农场负责人、种粮大户等开展高效植保机械和烘干机等机具设备技术培训。
(四)第四季度:水稻机收、烘干;机耕整地、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作业,组织召开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麦机(条)播技术推广现场演示推进会;加强麦田间管理;组织各镇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指标完成情况开展自查;组织达标镇申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镇考核证书》,迎接省、市验收考核。
五、奖补政策
(一)奖补内容及标准
1.提升水稻机种水平。对新购置六行(含)以上乘座式插秧机,且当年本地机插秧单机作业量达500亩以上的,给予单机作业补助2万元;对当年采用大田、硬质地面、工厂化集中育秧且按1:80完成大田机插秧任务的育插秧大户,按秧池面积分别给予500元/亩、1000元/亩、1500元/亩奖补。
2.提升小麦机种水平。对新购置配套80马力以上拖拉机的复式条播机,且当年本地单机作业量达500亩以上的,给予单机作业补助0.3万元的奖补。
3.提升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对新购置宽幅12米(含)以上四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且当年本地单机作业量达1000亩以上的,给予单机作业补助2万元;对新购置无人植保机,且当年本地单机作业量达2000亩以上的,按机具销售总价的50%给予补助;对当年植保机械实现统防统治面积达5000亩以上的专业服务组织或个人,给予1万元/个的奖补。
4.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对当年新建烘干机库房成套设施的,按每10吨(含)以上批处理能力烘干机烘干谷物达500吨/年(换算稻麦面积在1000亩以上),且本地实际服务面积达到烘干能力50%以上的,按烘干机配置吨位,每吨0.2万元标准给予烘干设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奖补。
5.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对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运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年作业服务本地区总面积达5000亩以上(最大单项作业面积达2000亩以上)、自身机库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的,按照1万元/个的标准给予奖补。
6.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农机化服务经营。对当年承包100(含)亩以上且粮食生产耕、种、收、植保、秸秆还田等农机具配置合理 — 4 — 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按照1万元/个的标准给予奖补。
7.创建镇奖补。对如期完成创建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考核的镇,在市级奖补的基础上,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补。
凡新购置且完成规定作业量的六行(含)以上乘座式插秧机、小麦复式条播机、宽幅12米(含)以上四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粮食烘干机,必须纳入省级以上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方可享受奖补。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实行“先建后补”原则,奖补内容与国家、省、市、区其它扶持奖补项目相同的,按单靠就高原则执行,不重复享受。
(二)申报程序
资金奖补参照国家和省市区项目申报程序,由区农委牵头,区委农办、区财政局、区审计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奖补资金申报由相关主体(农民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稻麦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向所在村(居)提出申请,经镇农业、财政主管部门核实,当地镇政府审核确认后,提请区政府考核验收。相关主体申请奖补资金时,需提供权威部门认(鉴)定批文、执照、证书以及有关的承包合同和作业服务协议、镇级各类数据统计表等相关材料,同时提供所购机具产品合格证明、销售票据以及安装设备须有安装确认表等相关证明材料,上述所有材料,镇政府均负责审核把关。
(三)资金兑付
1.新购置六行(含)以上乘座式插秧机、小麦复式条播机、宽幅12米(含)以上四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的单机作业补助奖补资金分两年结算,每年按50%兑付。
2.育秧面积、统防统治专业服务组织或个人、农机具配置合理
— 5 — 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库以及粮食烘干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奖补资金,一次性全额兑付。
3.如期完成创建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考核的镇,奖补资金一次性兑付到位。
若创建镇未能如期通过省、市、区考核验收的,先期兑付的所有奖补资金,在下年度区财政下达给该镇的农业类扶持资金总额中扣除。
六、工作职责
(一)镇政府职责
镇政府是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主体。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要结合实际和创建要求,积极推广各类农业机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夏、秋两季至少各召开一次现场演示推进会;分类汇总、审核、整理相关材料,主动接受省、市、区验收检查考核;在完成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向区农委申请《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考核证书》。
(二)区农委职责
根据本地区农机具装备实力和机械化水平实际,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下达给各镇,并明确时序进度;成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技术指导专家组,对重点环节的技术指导;组织镇相关人员、农机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家庭农场负责人的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组织召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现场演示推进会;负责年度考核验收,并形成考核验收意见报市农委备案。
(三)区财政局职责
会同区农委对创建示范区实施方案汇总审核;制定示范区创建项目管理办法、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合理安排项目配套资金,及 — 6 —
时拨付奖补资金,监督项目资金使用以及绩效评价等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将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纳入年度农业农村工作考核。成立以区政府区长为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委农办、区财政局、区农委、区粮食局等部门以及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对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有部署、有措施、有落实。成立由区农委主任为组长,农机、作栽、植保、农环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制定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方案和服务指导。各镇也要把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推动本地“三农”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以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镇级领导小组,通过指导服务、检查督促、信息交流、目标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二)密切部门协作。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各关键环节,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农业部门要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搞好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组织实施好各项推进措施;要整合三新工程、科技入户、农机贷款、秸秆机械化还田等扶持政策,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财政部门要统筹使用好省以上专项资金,积极落实区级配套资金,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提供资金保障。国土部门要帮助化解烘干配套设施、农机库棚、农机维修网点等用地难题。经信部门要协调落实好粮食生产经营组织粮食烘干用电享受农业用电政策。粮食部门要提升粮食收储环节烘干能力。水利、交运等其他部门也要积极推动农田水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7 —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为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创造条件。
(三)加强宣传发动。各地要通过微信、微博、广播、送科技下乡、印发宣传资料、召开现场会等途径,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认识,动员和鼓励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基层干部及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加强绩效考核。区政府将制定出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考核评价办法,分镇组织考核。农业、财政等部门要联合组成验收考核小组,按照市下达的考核指标要求,重点加强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项目的绩效跟踪、中期检查和考核验收,对提供虚假、不合规等相关证明材料的奖补对象,一律取消奖补资格;对虚报、冒领者,追回奖补资金,严重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考核合格的镇给予奖励并予以通报表彰;对未能如期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的镇,年度综合奖考核将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二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汇报
突出重点补短板 全力以赴抓创建 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区农业机械管理局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市局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7年农机化工作任务,表明了市局致力推进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不懈追求和坚定信心。近年来,我局在省、市农机局的精心指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农机富民惠民政策,以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为先导、强化农机技术培训为基础、夯实农机安全监理为保障、优化农机管理服务为手段,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水平,推动了全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17年1月,我区通过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竞争性立项评审,我们既感到无尚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把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作为农机工作的总抓手,全力以赴,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着力提高**区农机化水平。下面汇报一下我区创建工作打算:
一、强化行政推动,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通过区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切实强化工作组织领导。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共同抓的工作机制,按照各自分工共同做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相关工作。二是强化目标考核。主动向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争取区委区政府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把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摆在农业发展首要位置,列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三是明确工作职责。计划2月底以前区与镇、镇与村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分解工作目标,有效传导工作压力。每季度定期召开创建工作部署会、推进会、交流汇报会、检查考核会,大力推进创建工作。细化并完善工作方案,进一步确定各阶段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实行倒逼机制,确保每一个阶段农机化工作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二、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创建积极性
一是经常性与乡镇党委政府进行沟通,让各级政府领导尽可能了解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义,变我要政府支持为政府主动担当。二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和召开会议、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及作用,2017年内组织召开区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观摩会3次以上;印发创建宣传资料20000份,出动宣传服务车10次以上;在各级媒体发布创建信息30条以上;并计划制作系列电视专题片在区电视台播放。三是通过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机合作组织和家庭种植农场典型示范带动,让农民亲身感受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让农民群体相互宣传,相互促动,使之对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从心有所动变自觉行动。四是组织技术人员与生产企业联手送机具送技术下乡、赶农机科技大集,设立智慧农业科技展示厅,通过现场演示、发放资料、传授技术、算帐对比,进一步激活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在全区营造浓厚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氛围。
三、加强服务指导,强化技术支撑
区级成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课题组,研究作物周年技术路线和适宜推广新型机具,大力开展专题技术、现场观摩等农机农艺技术培训,全年计划开展技术宣传16次以上,印发技术手册1000册,培训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民代表等1000人次以上。坚持农机与农艺融合与协同配套,优化技术路线,建立完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村社共建、社社联建”的作业服务模式。推行区级专家包镇、镇级指导员包户的“两包干”机制,对重点农户实行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全程跟踪指导。
四、强化精准补短,着力破解难点
在粮食生产六大环节中,水稻机插、粮食烘干和高效植保是我区的薄弱环节,我们将在长板做优做强的基础上,着力精准补齐短板,稳步推进水稻机插,强力推进粮食烘干,示范推进高效植保。一是主推重点机具。依据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镇创建标准,结合全区现有的插秧机、高效植保机、烘干机等保有量,认真测算主要农机具装备保有量的缺口数,制订重点机具推广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广普及薄弱环节的机具装备,同时确保布局合理,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二是化解重点难题。主动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解决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用地,在充分利用废旧场地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的基础上,由区政府出台专门针对烘干中心用地备案管理办法,以指导解决用地矛盾,快速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加强水稻机插秧督促检查,确保秧池面积早落实、育秧疏土早准备、机具调配早到位。会同区水利局合理调度水源,突出于“早”,立足于“抢”,力保机插秧顺利进行。三是加强机艺融合。与区农委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举办全区机械化集中育秧和高效植保现场观摩培训会,重点加强对创建镇农技中心主任、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指导,组织有关专家在全区范围开展巡回指导,帮助农民开展适时作业。四是出台政策奖补。每年区专项投入不少于300万元,用于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等机械作业补贴和对典型示范基地的奖励,加大规模化粮食种植主体的扶持力度。五是强化示范引领。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示范片建设,先沿海平原后丘陵山区,2017年建成示范镇8个,在城西镇建设1个万亩全程机械化循环农业示范园,并确保在各镇分别建成2-5个千亩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示范方。同时突出集中育供秧示范点培植,着力培植服务主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五、强化督查考核,狠抓工作落实
区政府已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作为全区“三重”工作,列入区委重点督查内容,纳入各镇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为了提高创建工作的实效,创建领导小组将出台《关于印发〈**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和考核办法,并与各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采取“自下而上”申报和阶段性考核验收的方式,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六大环节,环环考核,层层把关,加强对各镇示范创建的绩效跟踪、中期检查和考核验收,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严格兑现奖惩。年终对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向全区通报考核结果,并报区主要领导点评。同时及时掌握各镇中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督促项目实施进度,对标找差,督促整改,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区全程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新的一年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中央2017“一号文件”和省市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的文件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紧扣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环节发展指标,积极探索农机化发展提质增效新路径,全力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努力推进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第三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总结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省农机局和泰州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关心指导下,我市统一思想认识,细化目标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抓推进。市政府成立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切实强化工作组织领导。同时,把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摆在农机化工作首要位置,将机插秧、烘干机等列入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精心研究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推进会议,出台了《泰兴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泰兴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实施方案》,确定了各阶段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细则,实行倒逼机制,确保每一个阶段工作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进一步细化到村,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创建机制。
2、找准薄弱环节,补齐短板促提升。组织对全市农业机械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全面统计水稻、小麦两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机械保有量、在位使用情况,摸清了家底,确定了机械化种植、高效植保和粮食产地烘干3个薄弱环节。同时,结合农机装备在役情况和机械化作业能力,列出各乡镇(街道)薄弱环节机具缺口指导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加大高性能、低能耗、大马力复式多功能作业机具推广力度,加快优化农机结构,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今年,全市新增高速乘坐式插秧机100台,3亩以上秧池面积达5216亩,水稻机插面积达48.13万亩,机插率达79%,13个乡镇(街道)实现了机插秧整镇推进;新增大条播机145台,小麦机播水平达75%。新增烘干机147台,产地烘干能力达47.7%;新增高地隙式喷杆式植保机95台,担架式植保机50台,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62%;新增80马力以上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187台套,全年秸秆还田率达58%。
3、突出示范引领,重点突破促全面。坚持典型引路,先易后难,由点及面,梯度推进,全面加快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选择滨江、张桥、姚王、济川等4个基础条件好、机具保有水平高的乡镇(街道)作为首批创建乡镇(街道),力争2016年在全市率先创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街道)。这四个乡镇(街道)已经建立了工作班子,制定了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组织开展了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分类汇总相关资料,已做好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印发了《泰兴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明确了每个乡镇(街道)必须以泰州市现代粮食产业园区、粮食高产增效示范片或土地流转比重较高村为重点,建成10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区,我市建成一个2000亩以上的市级核心示范区,努力打造一批管理水平高、经营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4、强化培训指导,优化服务提质量。突出农机与农艺结合,根据我市特点的土壤、气候等因素,制定了适合我市不同区域特点的技术路线,因地制宜推广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技术,实行推进良法良机配套。制订了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培训方案,因时因地开展各类技术培训,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方式,加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技术推广,抓好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跟踪服务。今年以来,共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16次,培训技术人员1500人次。
5、加大扶持力度,督查考核求实效。在省级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专题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今年,市财政已下拨财政专项资金1420万元,对机插秧按25/亩的标准补助,机插秧整镇推进补助10元/镇,烘干机根据烘干量补助省补资金的一半。同时,还将集中整合粮食高产示范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倾斜,进一步放大项目资源要素效益。依据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考核验收办法,采取“自下而上”申报和阶段性考核验收的方式,对完成创建目标并通过考核验收的乡镇(街道),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扶持奖励。首批创建示范乡镇(街道)考核工作将于近期集中开展,考核达标后下达以奖代补创建资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不平衡性较大。由于今年项目实施时间紧,加上前段时间镇村换届选举集中开展,少数乡镇存在工作脱节、不到位等现象,制约了面上整体工作开展。
2、粮食生产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影响较大。受今年自然灾害影响,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下降,部分农场主和种粮大户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出现种粮大户“跑路”现象,影响了广大群众持续投入农机装备的积极性。
3、配套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少数地方对机库等农机配套设施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引导,项目实施前未进行充分论证,随意性较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农机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按期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1、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政府将组织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工作,通过现场观摩、督查互评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工作“回头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加速推进。同时,组织专家组和第三方核查机构,加强对示范乡镇(街道)创建的中期检查、考核验收和绩效跟踪,着力推动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2、加大装备提升力度。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是基础。我们将在巩固优势环节的基础上,突出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补足机具。特别是要根据今年机具购置情况,对照创建的目标任务,将机具缺口任务落实到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确保机具购置指导计划落到实处。通过省级项目引导和市乡两级财政扶持,统筹规划建设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农机配套服务能力。
3、加大载体培育力度。围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六大环节,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和统一服务型等各类规模经营,推广育秧、机插、植保、机收、秸秆还田及粮食烘干等托管式或专业化服务,加快组建农机服务合作联社,努力培育一批服务态度好、群众满意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机专业化服务品牌,以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带动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着力提升农机化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
4、加大培训指导力度。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市特点的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加强新农机、新农艺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实现主要农作物耕作技术与机具推广的同步协调。适时开展集中育秧、机插秧、秸秆还田、机植保、烘干等技术培训,加强作业的指导与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各类技术难题,提高农机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第四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方案
精心谋篇布局 周密组织实施
全力打赢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攻坚
战
**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6年,**作为省首批15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之一,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县情实际,找准工作定位,确定发展目标,主攻薄弱环节,创新创建机制,扎实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较好地完成示范县中期建设目标。六大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为:
1、耕整地机械化水平:全县拥有大马力拖拉机1354台,耕整地机械水平95%以上。
2、种植机械化水平:拥有插秧机5653台,机插水平达88%;小麦机播水平90%以上,机条播(含复式)水平达52%。玉米机播水平92%。
3、植保机械化水平:全县植保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其中,高效植保机拥有1007台,小麦高效植保水平达48%,水稻高效植保水平达59%。
4、收获机械化水平:联合收割机拥有1787台,稻麦机收水平95%以上,玉米机收水平85%。
5、烘干机械化能力:全县批次烘干总能力为5898吨,烘干水平49%,产地烘干水平达43%。
6、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全县拥有秸秆还田机4110台(其中1500mm以上1344台),全年秸秆利用3.744万吨,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80%以上(其中秸秆还田率75%)。
7、其他方面: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全年已实现4个示范乡镇建设。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和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面积增长较快。稻麦周年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应用面积增长19.2%。2016年超额完成示范县建设预期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行政推动到位
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各乡镇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成立专家及技术服务组。领导小组专门召开工作部署推进会,签订目标责任状,落实序时推进目标。各乡镇也相应成立工作机构,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真正构建县政府组织申报、县农机局牵头主抓、乡镇政府具体实施、新型农机(业)经营服务参与创建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有力地保障全县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宣传发动到位
一是印发政策文件汇编。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等省、市、县十余份文件进行政策汇编打印成册,发至创建成员单位,以供学习领会创建精神,从而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二是搭建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县移动公司开设移动信息服务平台,把我县镇、村干部、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农机大户等近7000人纳入平台,利用互联网+,广泛宣传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的惠民扶持政策。累计发布信息50多万人次,宣传效果十分显著,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我县三大短板机械呈高速增长态势。三是召开宣传座谈会议。局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分组分片包乡镇,深入各乡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召开座谈会,给他们讲清政策、算账对比,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抢抓机遇,加大农机装备投入,延伸服务环节。四是开展农机直惠下乡。9月8-13日,全县分三个片区,分别在三口、新集、孟兴庄三镇举办短板农机具惠下乡巡展活动,参展经销厂商26家。巡展期间共订购各类农机具550台套。五是举办农机赶集活动。租用流动宣传车28天,配上宣传板面带上宣传单,并组织农机经销商带上短板机具,分赴各乡镇集市大力宣传、现场演示,取得十分好的预期效果。期间共发放《烘干是你高产高效的保证》、《农机具大展销宣传单》等资料2.5万份。六是开展政策咨询服务。组织局机关人员分赴各乡镇农贸集市设立政策咨询台,大力宣传新购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具作业奖补政策。七是通过典型事例引导。邀请我县发展经营出色的海威、苏杰等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到创建示范乡镇参会,给当地镇村负责人、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负责人、代表介绍建设烘干中心等如何创收的经验。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真正形成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村组干部引领示范、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
三、短板提升到位
小麦机条播、高效植保和烘干处理是我县全程机械化建设的三大短板,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为此,我们从补短板、降成本、提效益方面切入,集中资源持续用劲,大力推广小麦机条播,更新换代植保机械,新建产地粮食烘干中心,实现跨越发展。2016年,全县种植、植保(高效)、烘干(产地)三个短板环节的机具购置量增长迅猛,其中12行以上小麦复合式播种机新增294台,比2015年增长116%,小麦复合式播种机保有量已达536台,全县小麦机条播水平已达52%,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全县新增高效植保机779台(其中高地隙27台),比2015年底的228台增长241%,高效植保机保有量已达1007台,全县水稻高效植保水平已达59%,比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小麦高效植保水平达48%,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全县新增批次烘干能力3756吨,比2015年底增长301%。
四、主体培育到位
全程机械化靠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小农机,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把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作为推进全程机械化的主要抓手。一是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当前惠农政策为契机,引导各农机合作社抢抓机遇,加大装备投入,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延伸服务产业链,实现六大环节一条龙、一体化服务。二是以家庭农场投入农机装备为依托。结合县情实际,深入全县各家庭农场广泛宣传发动,大力推广六大生产环节先进适用的农机具,着力提升家庭农场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三是以机植保专业合作社为突破。鼓励植保专业合作社加大资金投入,增加高效植保机械装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机械化植保市场化服务水平。四是以农机大户为补充。引导农机大户装备六大环节作业机械,创新经营模式,延伸服务环节,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多环节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
2016年,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25.9万亩。全县机械化耕地面积126.2万亩,其中农机合作社耕地81万亩,占机耕总面积的64%;机械化种植三麦、水稻、玉米面积87.8万亩,其中农机合作社种植65万亩,占机械化种植总面积的74%;机械化收获三麦、水稻、玉米面积124.8万亩,其中农机合作社收获95万亩,占机械化收获总面积的76%;机械化植保三麦、水稻、玉米面积共112.5万亩,其中农机合作社植保58万亩,占机械化植保总面积的52%。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集团主力军。目前,全县已基本建成稻麦全程机械化万亩示范方5个,千亩示范片20个,利用成熟的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示范,扩大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和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播技术的应用规模,引领全县的示范县建设工作。已有靖江、无锡、赣榆、东海、海州、泗阳等市(区)、县来我县交流学习。
五、政策扶持到位
对于苏北经济欠发达县份,加大新机具购置作业的奖补力度,对引导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等积极购机、普及应用,尤为重要。2016年,在认真落实国家、省财政购机补贴政策的基础上, 县财政150万元针对我县高速插秧机、大马力拖拉机、秸秆还田机等进行作业奖补。县创建领导小组利用省800万项资金及县600万元配套资金,针对我县小麦机条播、高效植保和产地烘干三大短板,研究制定出符合县情的奖补政策,对新购小麦条播机、高效植保机作业和新建烘干中心烘干能力进行奖补,充分调动个人、农业经营组织自主购机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部分机具更新换代提档升级、短板机具快速增长的新局面。整合农机、农委、水利、农开、扶贫等部门项目资源支持示范县建设。据统计,全县整合项目资源资金近3000万元配合示范县创建。
六、机艺融合到位
我县自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以来,每年都聘请市农科院农艺专家会同县农委技术人员,积极探索、示范推广符合本土的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等集成技术路线。2016年,我县又紧紧围绕麦稻和麦玉周年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优化技术路线、技术标准等,并印制成册发放到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手中,供他们学习掌握技术要领。全年共开展小麦复式播种、高效植保机械、烘干机械培训1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份,技术手册500份。今年秋播时节,遇连续阴雨,土壤含水率高,镇压轮容易堵塞影响播种质量,为此,我县采取技术措施,将排种机构的动力传动由原来的镇压轮传动改装为液压传动、电传动和驱动轮传动,提高排种机构的工作稳定性,保证三麦播种质量。
七、创新创建到位
创建过程中,我们不断开拓视野,创新方式方法,充分挖掘省委驻灌扶贫资源,促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按照“自备自用为主、社会服务为辅”的发展模式,采取“农机化+扶贫”形式,对接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增收板块,切入至示范县建设粮食烘干中心建设项目,不仅为扶贫工作找到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好项目,又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步伐,实现了多赢。2016年秋季,我县三口镇何庄村建成批次烘干能力120吨烘干中心,创造了23天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2万元;苏口、宋集两村28天建成批次烘干能力180吨的烘干中心,为两个村集体经济创造36万元的业绩。全县经济薄弱村(合作社牵头)新建烘干中心8家,新上烘干机48台,新建高标准厂房1.5万平米,总投入资金超1000万元。省委办公厅机关报、江苏农机化杂志、**日报、**电视台等,对我县农机化+扶贫、农机赶大集等创新做法予以多次报道。
八、长项巩固到位
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即:在抓好机条播、高效植保、粮食烘干三大短板机具及技术快速提升、推广的同时,还突出抓好我县水稻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等优势环节巩固提升及稻麦和麦玉周年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普及应用。今年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48万亩,机插率达88%;全县66.4万亩三麦秸秆(除河淌离田利用),河外62万亩全部还田;稻秸秆还田42万亩。
下一步,我县将以此次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省中期检查反馈意见为着力点,进一步对标找差,查漏补缺,精心组织,高位推进。
一是加强小麦种植机械装备的选型和推广,进一步提升小麦机械化种植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插秧机的更新换代,提档升级,巩固提升水稻机插秧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研究适合地方农业生产实际的粮食周年生产技术路线,明确机具选型配置、作业农时、配套农艺等技术路线的细化和培训推广,提高技术到位率。
三是不断总结示范创建工作在富民增收、节本增效等方面取得的社会经济成效,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四是广泛宣传引导,培育壮大实施主体,质量同升扩大高规模经营服务面积。
五是加大督查力度,加快示范乡镇建设进度。六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协调整体创建工作,确保出色完成示范县建设目标。
第五篇:全面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粮食生产稳定高产
全面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粮食生产稳定高产
杭州市农业局姚晓兵
一、总结经验,增强信心
我市自2007年正式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以来,坚持以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为重点,结合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去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速度,以建设水稻育秧中心为抓手,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部门引导推动,坚持政策扶持保障,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坚持狠抓技术培训,坚持典型示范带动,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创新与推广,取得了可喜成绩,使我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是推进速度逐年扩大。2007年正式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面积0.53万亩;2008年机插面积2.42万亩;2009年机插面积6.41万亩;2010年机插面积达到15.17万亩,年均增长率超过150%。目前,全市共建207个育秧点,机插示范点301个。2010年,举办培训班23期,现场演示会24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4220份,培训技术人员566人次,培训农民1470人次;投入插秧机365台,其中新增插秧机190台,新建育秧流水线172条,投入育秧盘121.87万只,其中新增育秧盘45万只。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我市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把粮食生产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作为
农机化重点工作,作为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杭州市农业局程春建局长多次到机插试点进行工作调研。为了加快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余杭区召开了水稻机插推进会,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同时,为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了购机补贴政策,凡购买列入中央和省补助目录内的水稻插秧机、育秧流水线、水稻机插秧盘、粮食烘干机和油菜收获机械,在中央和省补助的基础上,市财政再补给予一定额度的追加(相当于20%)。从而进一步引导农民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工作,促进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使我市水稻机插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是社会效益显著提高。2010年,我们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的带头作用,着力抓好粮食主产区的水稻机插育秧中心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在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市、富阳市、桐庐县等地共建立了21个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其中高标准育秧中心4家。全市育秧中心建设总投入1375.8万元,已建成育秧工作间2774平方米,浸种设施575立方米,育秧温室850平方米、炼苗大棚7140平方米;配套秧盘44.63万只、播种流水线52套,插秧机88台,其它机械设备109台;秧地面积244.1亩,服务规模达38100亩,2010年完成供秧面积35950亩。
四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初期,我们重点依托种粮大户进行机插试验示范,他们自己购机、自己育秧、自己插秧。随着试验示范的成功和节本增效效果的显现,农民对机械插秧有了信心,在农机部门的引导下,一些农机大户看到了商机,开始购买插秧机为种田的农户开展
机械插秧“一条龙”服务。涌现出了一批机插专业户和机插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机械插秧的迅速推广。典型事例:建德市王建坤、桐庐陈早德。
二、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紧迫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与杭州市农机化“十二五”规划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是与兄弟市相比较,没有处于领先地位。
三是区、县(市)自主性的扶持政策有待加大,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少。四是仍有部分农民对机械化插秧的认知程度不高,基层一线既掌握农机又掌握农艺技术的人员还比较少等等。
三、齐心协力,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新突破
这几年我们示范推广取得的成功经验表明,大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势在必行,各地农业和农机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出发,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资金扶持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坚持行政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农机化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重点扶持和全面推动相结合的原则,量化指标、细化措施、熟化技术、强化培
训,加快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步伐,促进我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将水稻生产机械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争取将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纳入当地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进一步提高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要根据“十二五”发展目标,研究制定本地区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规划,并将水稻机插秧和机械化收获的目标任务,分解到,落实到各地,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确保完成任务。
二是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各地要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资金重点向薄弱环节倾斜,加大对收割机、插秧机、育秧播种机、秧盘、烘干设备等的补贴力度,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争取实施水稻机插秧作业补贴、机械化统防统治补贴、秸秆还田补贴,降低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成本。
三是进一步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各地农机系统和种植业系统要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成立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加强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要发挥有关扶持水稻生产的资金项目带动作用,将提高水稻机插秧水平作为水稻高产创建的重要措施,将发展高效植保机械作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的重要手段,将培育适宜机插的秧苗作为实施育秧大棚补助的重要内容,形成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工作合力。
四是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各地要统筹农业和工业、流通业等行业的力量,协调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加强对新机手的培训和新机具的维修服务,农机流通企业搞好机具和零配件供应。农机鉴定、推广、培训、监理部门要履行职能,认真开展水稻机具选型推荐、质量监督、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安全监理等工作,构建保障有力的技术支持体系,不断加快提高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