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国外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方向和实现途径
试论国外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方向和实现途径
摘 要:随着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逐渐被我国各企业重视起来,相对于国内项目而言,国外项目的铁建文化建设更加重要,对此,本文研究铁建文化在国外的建设创新方法,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企业打造企业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方向;实现途径
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俗话说:“人管人气死人,文化管人管住人”,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起着极强的凝聚作用,它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观念与文化内涵,使企业的新思想以及时代的新观念直接传达给企业员工。它是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员工活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员工潜力的最佳途径,也是企业提升整体效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需工作。企业需要有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且,企业文化不能是一成不变,它是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当前先进思想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相较国外先进企业略输一筹,有必要总结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创新方向,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文化特点,以我国铁建国外项目的基本情况为基本,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铁建文化。
二、国外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方法
(一)突出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统一性。铁建在不同的国家,会感受到不同的企业文化,各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要突出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统一性,也就是将本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融入企业文化的打造和建设过程中,同时在其他国家的经营活动中尊重和容纳所在国的民族文化。比如,通常意义上,德国的企业文化以严谨、认真、理性为突出特点;而美国的企业文化则更多体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开拓创新精神;中日韩等国家的企业文化中表现出显著的和谐、中庸和团队合作风格等等,所以,铁建企业在不同国家的项目文化建设,必须根据所在国的当地文化特色,将当地特色融入到自身企业文化的打造和日常工作中。
(二)突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所能取得的成就和高度。铁建国外项目的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当借鉴国外的一些大企业,比如,发源于瑞典的跨国公司,大部分都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了成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构建了“小国家、大企业”以及“小产品、大市场”的发展模式。在这一成就的达成中,其独特的发展思想和文化内涵功不可没。
(三)突出价值观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海外项目的施工相较国内更加艰苦,因为很多员工都是初次出国,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与人群,他们的心理上会有很多压力。这一点,铁建可借鉴国外诸多企业,对员工的整体发展有良好的规划,从而使员工自身拥有主人公的意识感,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对未来充满期待,对工作充满热情,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更大的努力目标。
(四)企业与员工的心要在一起。铁建的国外项目需要员工长时间待在国外,所以,比国内员工更加需要一种温暖和家的感觉。因此,铁建在国外项目的文化建设要突出企业“以人为本”和员工“以企为家”的统一性,强调人企合一的发展理念。以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好人员基础。在优秀的企业中,通常会有如下措施来确保这一理念的实施和实现:一是突出企业价值,用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二是突出培训的重要性,真正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传达给员工,获得员工的忠诚度;三是构建完善有效的福利体系,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四是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成长动力;五是强化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承担起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融洽性和凝聚力;六是丰富企业与员工的交流和互动,通过恰当的交流活动,加强企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五)企业自身要拥有极高的社会责任感。相比国内项目,铁建赴国外项目进行实施工建设的员工,需要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发展打造健康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企业的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发展内容,更多的体现为企业的责任意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企业和员工合法利益的实现和维护为基础;二是以施工质量的完善为表现;三是以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为目标;四是以企业信息的公开透明为保障;五是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使命。
三、我国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方向的途径
(一)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铁建的国外项目更要突出企业文化的重要地位,加强企业品牌打造和企业形象塑造的力度和深度。结合多种途径和有效手段,宣传和弘扬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独特文化,以之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新动力。以企业文化为引导,加大传承和弘扬工作,指导企业积极有效的发展壮大。
(二)加强文化融合。铁建国外的施工项目因为地处异族,企业、员工等都会与国外论出现冲突的时候,所以,要大力加强文化的融合,令企业和员工在国外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与冲突性而导致施工的不顺利。将异国文化与我国文化进行融合,并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从而令企业能够适应项目所在国的文化氛围,员工也能够接受项目所在国的民族习俗、文化价值等,从而使铁建的施工项目更加顺利更高质量地完成。
(三)实现企业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的融汇。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外的项目为了良好施工的过程中,会与所在国的相关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但是,铁建国外项目的文化建设必须要保证与我国的民族文化相融汇。突出文化传承与开拓创新的统一性,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动。传承和创新并不矛盾,二者的和谐统一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四)推行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铁建文化的建设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信念之上,尤其是国外项目的文化建设,远赴国外的员工身心上都需要抚慰,所以,企业文化更要秉承人本理念,表面上管理效率是其取得成功的支柱,但从根本上讲,独特的企业文化才是竞争力的最终保障。铁建在国外项目的文化建设上要抓住三个核心:一是以人为本,培养和树立员工的责任感、成就感和价值感,通过充分的信任激发员工的潜能,提升员工的创造性;二是将创新理念和开拓精神灌输到员工思想中,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三是责任管理,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企业整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发展壮大提供动力。因此,在铁建国外项目的发展成长中,同样要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充分保障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和文化的统一发展。
结论:在当今社会,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其本真价值的重要组成,国外项目的实施建设性质特殊,文化建设不可急于求成,需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循序渐进,一点点实现企业文化的革新与建设,以我国的文化为基础,以企业的基本现状为依据,切实从实际出发,建设铁建的国外项目企业文化,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做到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重要地位,充分将文化作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提高企业的文化内涵,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保证铁建国外项目的完美开展。
参考文献:
[1] 汤念.浅析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及创新机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朱仰琴.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第二篇:浅谈运营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浅谈运营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张群
2012-9-26 10:54:00 来源:《人民邮电报》2012年09月21日
企业文化建设伴随着通信运营企业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企业的思想和灵魂。企业文化建设的管控和方向在于决策层的智慧,企业文化建设的公众形象则通过公司员工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在新形势下,或重组或融合后的通信运营企业,如何有效构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其在全体员工的观念和行为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应该是通信企业当前所面临的现实课题。
笔者在自己的工作中,结合通信企业实际情况,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突破。
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特点
要想有效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思想、行为规范等综合的内部契约和外部表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把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行为规范等所形成的内部契约,通过适当的渠道和途径传递给全体员工和社会公众。企业文化建设最显着的特点就是一定要得到全体员工共同认同、共同遵守、共同爱护、共同推进,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一个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财富和精神源泉。
做好通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必要了解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和特点。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三十多年,具体到电信体制改革与重组,从1998年开始的邮电分营,一路走来到今天也有10多年了。在改革的进程中,有步履蹒跚的痛苦探索,也有累累硕果的喜悦收获。改革之路市场化与国际化目标明确,却又走得如此艰难,是当前不容回避的现实,形成这种状况的基因,是体制的问题,还是观念的问题?扼腕叹息之后,我们发觉最终还是“人”的问题。究其根源,是文化的问题,社会环境大文化与企业环境小文化之间深深的影响和制约。
正视深藏在现象背后的文化弱点
有的放矢,才能战无不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企业文化建设说到底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博弈。要想取得实际效果,首先要正视深藏在现象背后的文化弱点,实事求是地分析通信企业现有的文化基因。昔日曾经有过辉煌,知名度也较高,但是,在历经几次改制重组之后,组织层面整合了,文化基因却没有融合,无形之中造成企业内部沟通程度偏低,员工对企业共同目标缺乏凝聚力。
这些弱点固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但从另一方面讲,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机遇。因为,企业员工的根本心愿和主流思想,都迫切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基业长青。时代潮流,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主动的内因和有利的外因,将成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优势和根本保障。
选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切入点
从哲学的角度讲,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也一样,只有选准有效的切入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目前通信企业来说,应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层面的问题:
创造一种“沟通文化”。所谓沟通文化,就是所有员工都能得到企业政策范围内、基于平等沟通的权利和责任。员工都愿意把工作做好,希望得到组织的赏识和肯定。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营造出“企业是员工的家园,事业是员工的舞台”这样和谐共生、荣辱与共的良好文化氛围。一个家庭之所以有快乐,是因为有感恩。一个团队之所以有成长,是因为有思想。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基业长青,那是因为有卓越的文化。
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激励的内涵更多地应体现在激励的层次性和导向性。随着员工个体素质的提高,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企业为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应合理安排工作,匹配职责,并适时给予管控与激励,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低下等“老病常犯”的问题。方法和途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方法正确途径不对没有效果,同样方法不当途径再好也达不到好效果。古人说“宝玉必有瑕秽,良工必有不巧”,若一味求全责备,就会挫伤扼杀有思想、有能力员工的士气与激情。
对全体员工进行常态化培训。实施员工培训常态化,这本身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文化改变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到底,文化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着巨大的有形或无形的作用和影响。IBM公司有这样的规定:“决不让一名未经培训或者未经全面培训的人员到销售第一线去,决不能派一名不合格的代表会见客户。”这种严谨的企业文化作风,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为,一个员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及怎样说或怎样做,都会对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放眼世界,全球正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放眼业界,竞争的同质化、复杂化、白热化此消彼长。面对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探索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营造一种健康、和谐、富有生机的企业文化环境,使员工受益、企业受益、客户受益、社会受益,这应该成为通信运营商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
第三篇:学校文化建设:再认识、方向、途径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学校文化建设:再认识、方向、途径
作者:曹俊怀
【摘 要】随着教育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向内涵式转变,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各学校纷纷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心,学校文化建设在实践中进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然而如何正确理解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在何方?怎样建设学校文化?仍然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无法绕开的新课题。文章尝试从以上方面解读学校文化建设,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一种思路和启示,期望学校在文化大发展中少走弯路。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 建设方向 建设途径
一、学校文化的再认识
(一)学校文化的界定
什么是学校文化?这对于学校文化研究者和建设者是一个无法逃避的命题。许多学者从其上位概念文化的角度和组织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有: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学校群体成员为主体,是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的结果;学校文化指校内有关教学和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形态。[1] 郑金洲教授收集关于文化的概念至今已有310多种,如果我们仅止步于概念的界定与争执,极容易陷入“概念的沼泽地”。另外,学校在实践中将文化建设作为重心的目的之一是试图通过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将学校办出特色,避免发生千篇一律和千校一面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学校文化,除了在理论上对概念外延和内涵进行判断、推理外,还必须从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校的文化现象中挖掘学校文化。
(二)学校文化的结构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学校文化分解为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可以使研究者和实践者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通过结构化的划分找到研究学校文化的契机,同时也为实践者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与文化概念的莫衷一是相比,学校文化结构比较简单和一致,围绕着学校文化的两条主线: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将学校文化结构划分为三种: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
1.物质层面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创造的物质的总和,包括建筑、设施、标识等。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物质载体,也是形成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基础和条件。与学校文化的另外两个层面相比,学校物质文化具有文化性、损耗性、资本性等特点,与其他层面之间存在着依附性和互动性。[2] 物质层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管理理念、办学风格以及审美意识。
2.制度层面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一种程序化的体制和操作,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引领、约束、规范着学校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起着激励与约束的效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着力建设点。学校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组织结构、学校规章制度、权责的划分等。
3.精神层面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三个层面中最深的层次,指学校主体在相当长的实践中形成的并且被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按照著名的文化专家的说法,即“我们据以做事的方式”。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其他两个层面的最终目的。
(三)学校文化的作用
1.促使学校共同体的形成通过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共同愿景,生成一套具有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改善了学校成员的心智模式,因此通过学校文化的浸润、引导作用,整个组织会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而不是先前的一种机械的人工制品。
在现代工作中,为了追求分工专业化带来的经济理性,社会成员人为地被分割在不同的组织中,进行着流水线式的高度合作,社会成员之间紧密依赖,但是与之带来的是人们之间的情感日益疏离,认同感越来越弱。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促使社会成员之间的弱化认同感转向共同体认同感在教育领域中的一次尝试与努力。形成有机共同体后,学校成员之间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释放,有利于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方面,由于学校文化的建设要集中全体教师的意志,反映教师群体的诉求,是由全体教师创造的一种集体意识,因此学校文化具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像信仰一样使学校教师对学校和工作产生归属感,使每位教师将自我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联系起来。学校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使教师群体形成合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共同的愿景、健全的心智模式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的集群意识和价值观念,是全体成员发自内心的愿望,因此教师群体必然会在学校制定的共同愿景下,把这一愿望当成自己努力的方向,去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路在何方
(一)历史积淀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因此学校文化具有历史性。这就要求学校文化建设者在实践中重视梳理学校历史,回溯源头。毕竟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历程不同,如若真正办出特色,就必须深入挖掘学校历史,对历史足迹进行回顾进而提炼、整理,去粗取精。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历任校长、退休教师、毕业生收集一些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事件,倾听他们记忆中的学校印象、他们期望中的形象。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照过去,我们才能知道在以后的文化建设中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才能有根基。总之,构建学校文化必须依赖学校独特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追踪学校文化发展的历程,挖掘学校文化资源。
学校是镶嵌在社会结构中的制度机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无时无刻不与社会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因此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必然影响着学校的文化建设。这就要求学校文化研究者与实践者要具有时代意识和前瞻意识。树立时代意识指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时候要基于历史传统,但又不能囿于历史传统,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做出新的调整。当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文明异质性、文明冲突、价值冲突、文化多元化都对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和挑战,在实践中师生容易受到全球化过程中带来的各种文化思潮的左右,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新的需求,历史的经验已经无法解释现行的存在。这时学校文化建设者应该以开放、平和的姿态去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学校文化发展的角度而言,将外部的挑战视为内部变革的机遇,一方面进行批判式的审视,另一方面对其进行借鉴式的运用,批判与继承相结合,促进学校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坚守历史积淀与结合时代特色并不矛盾,他们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辩证法。不坚守历史只一味迎合时代发展容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失去根基,迷失方向。同理只坚守历史根基不结合时代特色容易缺乏特色与活力。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将历史积淀与时代特色相结合。
(二)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在新课程标准下倡导本土情怀,将校本课程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条新的途径和思路。美国著名学者阿什比曾经说过,任何学校都是历史与环境的产物。学校处于周围的社区环境中,不断地与周围的事物发生着各种信息、物质的交换,因此倡导本土情怀可以使学校从周围的环境中汲取营养,我国区域辽阔、地区之间社会风俗和文化相差很大,这种差异和特色的乡土特征就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名人故里、历史文化遗产所在地等。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地方文化的烙印,因此学校文化建设无法脱离具体的文化传统,否则会影响到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与沟通。在学校文化建设时注重本土情怀,从周围社区环境中汲取文化建设的营养,促进校本课程的研发。一方面可以是学校更好地融入社区得到认同,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区域性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传播和继承。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闭门造车,漫无目的的凭空想象。尤其是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应该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统揽世界上一流名校(包括基础教育学校)的成功经验中,无一例外的都有学校文化的引领作用,正如萨乔万尼所说:“最成功的学校领导会告诉你,形成正确的文化以及关注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所共同认同的意义,是人们普遍认为创造成功学校的两条基本规律。”[3] 在实践中应对国外先进的文化建设理念进行批判式的借鉴和思考,将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体制存在背景与发达国家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做法有效契合,形成既有根基(本土情怀和历史积淀)又有创新(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新型文化建设思路。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做正确的事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不要‘忙’,也不要‘茫’,更不要‘盲’,应该从正确的目标开始。”[4] 这种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既做正确的事,也是管理学中极力倡导的。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仍然需要借鉴这种思路。学校文化的共同愿景和思想来源于学校主体(教师和学生),集中体现了学校主体的意志,必然也要反映学校主体的诉求,因此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人本管理,以人为本。人始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对象。从学校特色文化的提炼、建构到学校文化的具体落实,都离不开学校主体的参与与配合。然而学校文化建设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忽视了这一“正确的事”:把学校文化建设当做一项应景之作,以任务形式授权给学校某个机构,该机构用在政绩思维的主导下用一些显性的物化手段来表达学校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经过集思广益的探讨和调研匆忙得出结论。一方面,在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占据了上风的前提下没有了学校主体的参与和探讨,必然不会得到学校主体(学生和老师)的认同,缺乏认同感的学校文化也就失去了作用的对象,学校文化无法进入学生和教师的内心世界,无法改善他们的处事方式和行为模式,这样的文化建设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将学校文化建设理解片面化、窄化,以为只要是建设就必然出现一些实际的产出和效率,毋庸置疑,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有物化建设作为支撑,但最重要的是文化化人的力量。康德说:“人始终是目的而不是手段。”[5] 文化建设中更要认清人始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技术和物质只是辅助的手段,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二)进行五项修炼
1990年著名的管理学者彼得·圣吉在《 第五项修炼 》中所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即汇聚五项修炼或技能: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望;第四项修炼是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学校作为一个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在新经济时代更要“修炼”好文化内功。
1.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是指在自我极限的基础上自我实现。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较
高层次的需求,学校作为社会最后的精神家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引导其成员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实现冯友兰先生笔下由功利境界到道德境界的转化。自我超越的精要在于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力,这对于学校教师而言尤为重要,他们的直接作用对象是成长中的学生,优秀的学校文化的引领可以塑造新一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思维意识,这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培养尤为重要。
2.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指存在与个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观点、方法和进行决策的依据和准则。它不仅决定着人们如何认知周围世界,而且影响人们如何采取行动。健全的心智模式则会帮助组织成长和发展。心智模式不易察觉,但是极其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它塑造着组织的内力。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校主体心智模式的建设和改善。通过集体研讨和外出学习,借鉴一些先进的思维理念和管理模式改善学校员工原先“被动的僵化的思维”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更加主动灵活和有效率,逐渐变成一种集体意识被学校成员所认可。最后心智模式改善的结果必然是使企业组织形成一个不断被检视、能反映客观现实的集体的心智模式。[6]
3.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共同愿景是指组织成员与组织共同拥有的目标。共同愿景为组织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方向和焦点。在缺少愿景的情况下,组织只能被动地适应性学习,只有当人们致力于组织未来发展的共同愿景并且对组织愿景产生认同感时,成员之间才会产生创造性学习。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学习成员之间适应性的学习转化为创造性的学习。建立学校的共同愿景其实是让学校组织产生一种凝聚和导向作用。
4.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
学校团队成员的学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彼得·圣吉认为,当一个团队能够整体搭配时,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调和个别力量,使力量的抵消或浪费减至最小。整个团队就像凝聚成的激光束,形成强大的合力。当然,强调团队的整体搭配,并不是指个人要为团队愿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是将共同愿景变成个人愿景的延伸。[7]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由于其引领和导向作用,客观上要求全体成员具有一致性的诉求和愿景,这就需要通过团体学习的方式改善学校成员之间原有的、分散的、不一致的、相互冲突的心智模式,从而形成合力。
5.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统思考可以帮助组织以整体的、动态的、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若干个部分:教师文化和学校文化、课堂文化和校园文化、学术文化和大众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协调和融合多种文化是文化建设者和研究者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应该以整体的、动态的认识论去理解这个问题,坚持“合”“分”结合的辩证观。既要“分”,又要“合”,“分”使其成为不同的“自我”,坚持“自我”以特色融入整体。“合”强调在方式上倡导宽容与平等、理解与对话、在内容上用本校的文化特色和精髓作为各种亚文化的共识。[8]
四、学校文化建设小结
学校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学校文化建设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其建设过程必然是循序渐进和逐步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学校文化建设在逻辑上与文明的生成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者在实践中一定要戒骄戒躁、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注重文化建设的过程性和积累性,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的作用就会如涓涓细流去滋润万物,引领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张天雪,邓旭.中小学建筑中的文化传承[J].当代教育论坛,2007(2).[3]Sergiovanni,Thomas J.Organization or Communities?Changing the Metaphor Changes the Theory [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4(2).[4][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54.[5][德]伊曼努尔·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7][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8]唐汉卫.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兼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Z2).
第四篇:培训是实现企业创新的途径
文章标题:培训是实现企业创新的途径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但只有认识统一了,才能将培
训工作落到实处,并持之以恒,否则,只能说起来激动,听起来感动,实际中不动,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或将培训工作当成口号与业务发展孤立开来。
为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针对部分干部员工认为培训是搞花架子,培训是上级公司的事,基层公司只要有业务保费就行了的片面思想,展开讨论。
强化培训是实践公司理念的客观要求
经过讨论,干部明白了如果没有培训,公司的管理就会断链,公司的文化和理念就无法通过员工的言行去传播去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培训,让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达到了天安公司每天晨会上所训导的“政治坚定,富于理想;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要求,只有每位员工都胸怀建设一流财产保险公司的大志,才能扎根天安,艰苦创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培训是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
如果不加强培训,就不能提供专业的服务,就不能在与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走一条辉煌的成功之路;企业一方面模仿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一方面不断地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培训是实现模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所谓的培训,也就是有目的帮助员工有效的学习,以提高思想认识,修正行为,高效工作。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快速做到知己知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与时俱进,领先同业。
如在开业初期,员工在展业时,大多与同业公司比保费,比返还费率,埋怨公司的产品与费率不如同业。针对此情开展培训,一方面介绍各家保险公司车险经营的盈亏形势;介绍车险作为财险公司的龙头险种,其业务经营质量的好坏,对于公司稳健发展的重要性;以实例介绍剖析。另一方面站在总公司的高度,坚持精细化管理,坚持效益前提下的发展,对于保障公司、股东、员工利益的重要性。员工们明白了道理,理解了公司的用心良苦,员工们不再搞“内讧”,而是转向全力对外。借此机会又开展条款与技能的培训,加强与同业条款进行比较,教会业务员必要的话术,扬长避短,在推介车险业务时,谈本公司的优势,谈公司优质的售后服务,同时,宣导在公司品牌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客户选择天安投保,主要是选择业务员,提升业务员艰苦创业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精心安排是做好培训的保证
在安排培训计划时,坚持培训为业务发展服务。
1.培训计划安排周密
在培训计划的安排上,他们坚持要符合因时、因人、因岗施教的原则。所谓因时施教,即公司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培训的课题重点是不相同的、是循序渐进的。所谓因人施教,即根据员工的入司进程和文化业务水准的不等,区别施教。对新入司的员工,侧重培训公司文化和条款制度;对新盟同业,则更多培训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专业化管理技能。所谓因岗施教,即根据每个员工工作岗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和应知应会的培训。
2.培训办班精心组织
培训计划在制定前,会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摸底,在计划制定时充分考虑被培训人员的情况,拟定培训计划。培训前,培训讲师要提前做教案准备,并准备必要的讲义材料发给学员,供学习时参考。考虑到培训效果,还将培训时间大多安排在晚上或周六,以保证学员能安心学习,避免和业务工作直接冲突。
3.培训考核严格要求
为了保证培训纪律,每次培训,行政人事部会对培训内容时间提前预告,培训前点名,培训后签字。对无故不参加培训者,除予以通报批评外,还按规定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培训后,对培训的知识,或进行当场考试,或布置思考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上交。将员工在培训中的表现和考试成绩纳入人事考核范畴,作为员工转正、晋升、晋级的考察材料。对考试成绩不合格者要求其参加补考,直至合格。培训结束后,行政人事部也向学员发放培训评议表,对培训讲师的授课内容、形式、效果进行评议,并征求改进意见,借此不断地提升培训质量。
突出重点是抓好培训的关键
1.突出公司企业文化的宣导
天安企业是一面旗帜,从四面八方相聚,好比一艘巨大的龙舟,每人都是一名桨手,每个员工都必须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才能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学习《天安之道》,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将个人的行为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目标一致起来,正确处理公司、员工、客户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公司对员工负责,员工对企业忠诚,企业对客户诚信。
2.突出法律法规的教育
依法合规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员工们及时接受法律法规培训,由于法律法规的及时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一.领导的高度重视,工作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是形成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制度的基本。对于企业文化工作制度的切入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加强领导组织,形成工作整体的格局;第二,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能够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第三,坚持使用科学、先进的工作方法,保障企业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二.以企业发展为动力,建立符合自身特色,而且具有实际意义的企业文化。企业宗旨;繁荣市场经济,引领和谐共生
企业目标;创造优质环境,改善生活空间,享受自然和谐 企业口号;让您满意是盛态源永远的追求。
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企业特色文化建设。重点加强企业文化的陪训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以及吸收,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
四.不断创建新的载体和项目,使企业品牌建设更具多元化。
1).以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为载体,建设具有品牌特色的企业文化。
2).以企业管理为载体,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之中。
3).以社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体活动为载体。
五、以素质管理为基础,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切实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1).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努力创建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
2).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拓宽员工职业发展生涯。
3).狠抓团队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六、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方向,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
1).企业领导的价值观。
2).员工主体的价值观。
3).团队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