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税系统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实践与对策2
国税系统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实践与对策
内容提要: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事关国税事业长远发展,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和把握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国税在对干部队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主 题 词:分析现状 优化结构 创新机制 拓宽渠道
正 文:
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的最大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机制和公平的规则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近年来,##市国税系统在领导干部选拔中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
一、认真分析,科学评估,寻找和把握干部管理和队伍建设的规律
(一)科级领导干部年龄结构状况
2007年前,全市国税系统有科级领导干部69人,其中正科20人,副科49人,平均年龄44.55岁。20名正科级干部中,36-40岁1人;41-45岁7人;46-50岁10人;51-55岁2人,平均年龄46.3岁。49名副科级干部中,31-35岁3人;36-40岁4人;41-45岁27人;46-50岁15人,平均年龄43.8岁。正科年龄的峰值为46-50岁,占总数50%;副科年龄的峰值为41-45岁,占总数55.18%。而正科级35岁以下、副科级30岁以下为0。
全系统科级干部年龄示意图(年龄,人数,比例)
35岁以下3人,占4% 36-40岁5人,占7% 41-45岁34人,占50% 46-50岁25人,占36% 51岁以上2人,占3%
(二)科级领导干部学历结构状况
全市国税系统69名科级领导干部中,研究生1人,占科级领导总数的1.45%;大学学历32人,占科级领导总数的46.38%;大专学历33人,占科级领导总数的47.83%;中专及以下学历3人,占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4.35%。这些本科、专科学历中属第一学历的仅2人,而且1名还是非经济类专业,其他均属党校函授及广播电视大学等“五大”类毕业生。
(三)科级领导干部任职状况
全市国税系统科级领导干部任现职的时间为:任职5年以下的有4人,占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5.80%;任职6年至10年的有51人,占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73.91%;任职11年至15年的有13人,占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18.84%;任职达15年以上的有1人,占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1.45%。从任职时限来看,全市科级领导干部任职时间在6年至15年的占到科级领导干部中的极高比例,达到全市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92.75%,2002年以后新提拔科级干部仅有4人,占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5.80%。全市国税系统下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任职时间基本上都在6 2 年以上,领导干部任职年限过于集中、同一职务任职时间过长成为我市国税系统科级领导干部队伍的一个突出特点。
通这对全税系统科级干部现状的分析,他们认为:
(一)科级领导干部队伍在税收工作的层级分布上,中坚力量呈现老化趋势,干部年轻化需求日益迫切。
在全系统科级干部中,41岁以上的占班子成员总数的88.4%,整体年龄结构偏大,干部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全系统科级干部年龄40-36岁占7.25%,35-31岁占4.34%,30岁以下为0,依次递减呈倒金子塔现象,与人力资源学有关年龄结构呈三角型金字塔结构为最佳结构的要求背道而驰。没有形成梯级结构的干部队伍,使干部青黄不接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二)在科级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结构上,税收工作的需求与当前干部素质现状整体水平较低的矛盾亟待解决。
由于全系统科级干部第一学历为大专以上人员总量极少,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是通过函授等在职培训所取得的学历,文化基础不扎实,专业趋于分散,非专业化倾向严重。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专业人才比例偏低和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使干部文化专业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影响了依法治税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在科级领导干部队伍使用上,领导班子成员任职时间过于集中、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的情况比较突出。
领导班子成员任职时间过于集中,新提拔的领导干部所占比例极低,导致领导干部在一地任职时间过长、领导班子任职年限结构差距过大,这种不合理的人员配臵结构,影响了人员结构的 3平缓过渡。一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又会出现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架构的破坏,影响到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及税收工作的稳定发展。同时过低的科级领导干部储备,对今后领导干部工作的衔接及税收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强化都存在着不利的影响。其三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容易思想僵化,产生惰性,缺乏创新精神,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利于勤政廉政建设。
二、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理清和构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有效途径
通过对全市国税系统科级领导干部队伍结构性矛盾的分析,找到了制约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不利因素和症结所在。市局党组坚持从人才观念不强、政策滞后、机制不灵活、成长环境不优化、结构不合理等制约全市国税系统干部队伍和谐发展的层面入手,坚持以提升领导干部思想力、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为主线,以创新为突破口,以改革为抓手,通过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坚持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努力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取得新突破,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及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与带动全体干部整体素质提高相结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滞后,必然影响到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不足。如何激活##国税这一河清水,是##国税突破发展的关键。“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通过认真贯彻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项规定,把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的,才能用标杆的效应影响和带 4 动全体干部,用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全体干部,从而形成风正心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使##国税队伍春潮涌动,焕发出蓬勃生机。
——把尊重群众的意见和组织引导相结合。尊重群众的意见就是如何在干部选拔中走群众路线,解决好群众公认的问题。这里的前臵条件,是用什么标准选什么人的问题。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观,增强群众的政治敏感性和识人、选人、鉴别人的能力,努力提高群众在选拔干部工作中的水平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党组织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组织引导和正面宣传,教育群众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处理好整体与局部、本质与表像,共性与个性等诸多关系,增强选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独立思考,审慎选择,为建立选人用人的良性机制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把真正优秀的干部选出来,使组织意图和群众意见相统一。
——把重视干部业绩与重视干部知识能力相结合。强调干部的文化水平,重视干部的能力建设,但更重视干部的工作实绩,知识是基础,业绩是目的,每一个干部只有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优势,在实践中发挥才干,在工作中显现能力,在事业上做出成绩,才会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物化,最大化实现其价值,才会得到群众和组织的广泛认可。我们在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干部文化素质的同时,大力把真正有理想,懂业务,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骨干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才能推动我们的事业又快又好的向前发展。
——把选人的人的自身建设和选人的机制保障相结合。各级 5 党组和人事部门担负着干部选拔的重要职责,他们不仅要加强学习,严于律己,注重自身建设,努力建成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的过硬队伍,还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加深对干部选拔的原则、标准、程序和纪律的准确理解和掌握,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努力用好的作风选好人。同时选贤任能,必须要有好的制度保障,只有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才能使选人用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只有把好的选人作风与好的选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干部选拔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才能避免干部选拔工作中的随意性和恶意操作,减少选人用人上的失误,确保干部选拔工作质量。
——把重视发挥年轻干部的积极性与重视发挥中老年干部的积极性相结合。年轻干部文化基础好,思想解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强,但同时实践经验少,工作中大胆有余而谨慎不够,中老年同志工作经验丰富,了解情况,熟悉政策和工作程序,协调能力强,但同时,观念保守,思想僵化,接受新生事物慢,工作中容易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在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放手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应注重整体发挥各个不同年龄层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着力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优势互补,共同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使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和年轻干部的创新进取精神相得益彰,共同开创##国税工作的新局面。
三、坚持导向,创新机制,开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设计方案。在干部选拔中我局坚持以人为本、双向选择的原则,在方案中的报名和考试环节采取 6 了岗位报名,分类考试的办法。如在副科竞岗中,公布的17个副科级领导干部职位,涉及市局的9个科室和基层8个县局的副职领导岗位。每个职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对干部的业务技能和素质要求都有很大的区别。规定在报名环节,每人只能报一个职位,报名结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公布每个职位的报名人数(不公布具体名单),每人可根据公布每个职位的报名人数,有一次重新调整所报职位的机会,若公布的职位低于三人报名的取消此职位。所有职位面向全系统符合条件人员。
在考试环节规定,按照综合知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分三次考试。综合考试占总分的17%;专业考试占总分的10%,其中专业考试分:行政管理类、税收业务类、财务管理类、信息技术类、综合管理类。计算机操作考试占总分的5%。这样使每一个参与者在报名之前,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劣势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对所竞争的职位进行自我筛选,并能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领导职位。而对组织者来说,在干部选拔的过程中,既充分尊重了参与竞争者个人的意愿,又能选择适合岗位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将干部的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国税事业发展之中,实现组织目标和干部价值实现的和谐统一。
针对副科级干部年龄结构偏大和一批优秀干部自身年龄偏大的双重矛盾,采取了“向下发展、向上拓宽”的办法,放宽参与竞争人员的条件。“向下发展”,即对下将参与竞岗人员放宽到35周岁以下的县区局科所的副职领导干部,加快培养优秀的年青干部的成长。“向上拓展”,既对上将参加竞岗人员的年龄放宽到45周岁以下。从而避免因8年未提拔副科级领导干部,而使 7 一批优秀干部因年龄错过了晋升机会。
这样既保证了年青干部的培养,又照顾年龄大的同志有机会施展才能,又扩大了参与竞争面,拓宽了选拔人才的视野,有利于把勇于实践、富于创新、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的,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参与竞争,接受挑战的积极性,全系统有125名干部踊跃报名竞争副科级领导干部职位,涌现一大批学业优异、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为以后干部选拔使用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取得新突破。
(二)坚持公开透明,把群众公认摆在重要位臵。群众公认是干部选拔的一个重要原则,而群众的话语权只有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保障。让选人权在阳光下运行,是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前提条件,也是减少和避免用人失误,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局党组始终坚持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干部公开选拔的途径上做文章,在科级干部竞争上岗中,从方案的起草到定稿,都是通过10余次召开不同层次类型的座谈会讨论和在局网征求意见等形式,认真听取各阶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从各个角度不同环节认真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对符合报名资格的及时公布,广泛听取意见。对对有异议的及时查证。将笔试试卷和成绩在网上公开。将面试实况通过视频会议向全系统干部直播,并及时收集群众反馈的意见。在选拔推荐中,只作政策宣传,正面引导,不准打招呼划圈子,严格按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标准,让群众独立思考,充分表达民意。对群众测评分数偏低,群众整体评价不高,或有重大 8 违纪问题的坚决不予提拔。这些公开透明的作法不仅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了群众对干部选拔全过程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而且打消了群众的疑虑,增强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度,解决了群众想说话、说真话的问题。在正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面试视频直播中,18名经过民主推荐、资格审查和笔试合格的竞岗干部在全系统干部的注视下,接受了市局邀请的省局、市委领导组成的考官的面试。竞岗者的表现通过视频让群众一目了然,让群众评头论足,择优汰劣,最后8名同志在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下脱颖而出走上正科级领导职位。
领导干部选拔面试视频直播一方面体现了干部任用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群众的民主监督,有效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通过群众的直接参与,能集大家的智慧把人选准用好,使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走上科级领导岗位,为全市国税系统人事改革提供了借鉴,积累了经验,促进全市国税系统进一步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新机制。
在副科竞岗面试时,通过优化面试评委结构,增强面试成绩的公正性。采取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相结合的办法,由本单位领导和相关单位领导及专家组成面试小组,专家评委打分占面试成绩的80%,群众评委打分占20%。群众评委中既有县(区)局局长又有县(区)局中层干部和落选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既保证了面试结果的公正公平,又充分尊重了群众的全程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严把考察的每 9 一个细节。首先是党组带头,挑选思想好作风硬熟悉干部选拔工作的骨干,按照新时干部选拔标准,就如何从思想素质、作风表现、工作实绩、群众公认四个方面衡量干部进行培训。重点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立注重品行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树立科学发展导向,注重选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注重选拔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若、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注重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为人民造福、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通过确立正确用人导向,统一了干部选拔的认识问题,为选拔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制定科学的干部评价标准、考核指标体系,用数据、指标、实物来反映干部的工作实绩。根据现行干部考察的文件规定,总结自已和借鉴别人干部考察的经验,修订了《科级领导干部考察办法》。《办法》突出考核内容的分级量化和对考察形式的客观具体化。在考察中强调实地看资料、看实物,注重反映问题的调查核实。《办法》的实施有效地避免了干部考察的表面化、程式化和简单化,使干部任用考察在更具操作性的同时,更接近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干部的全貌,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考察的质量,保证了那些埋头工作、扎实苦干的老实人被选出来用上去。三是通过抓干部层级培训和各类考试,建立学习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的 10 联动机制。针对过去干部竞岗一考定终身,很难全面反映干部的真实水平的情况,在竞岗中将笔试分为三次进行,分别考核竞岗者的综合文化素质,竞争职位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知识。同时,将层级考试成绩按折算比例计入竞争上岗成绩,即本人参加层级考试认定的最高层级对应分值计入竞争上岗成绩。并对进入全省“双百佳”的人员在职务晋升上予以加分。这些措施既弥补了竞岗考试的不足,较全面的考量了干部的文化专业水平,又激发了干部在岗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的热情。四是在干部考察中坚持一个“严”字,狠抓一个“实”,突出一个“新”字,提高考察质量。要求考察干部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处处从严要求,不忽视一条意见,不马虎一个细节,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反馈;其次要求考察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既要考察干部的工作表现,又要考察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既要真实地反映干部的成绩优点,又要准确地反映干部缺点和不足。其三要求考察干部要深入分析,善于总结,考察材料要克服千篇一律、空洞无物的官样文章,抓住干部的本质特点,用事例用数据把人画准画活,形成有个性有特点,反映干部本质特色的考察报告。在科级干部选拔考察中,市局主要领导对干部考察的方法和材科要求反复强调,具体指导,考察人员经过深入工作反复修改,最终都拿出了内容翔实、各具特色的有较高质量的考察报告。
(四)坚持集体领导的用人原则,力求组织决策的客观公正。市、县两级局党组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坚持班子的集体领导,充分发挥党内民主,既充分尊重局党组在干部选拔中的决定权,同时 11 又确保党组成员在干部选拔中权力的正确运用,创新建立三项制度,实行“三次投票,分类综评”的办法。
一是在组织考察环节,市局党组成员按1:1的比例推荐每人有10分分值,如何规范党组成员的推荐,制定了《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市局党组测评推荐办法》,将分类综合成绩排序在前半部分(1/2)的人员称为A区人员,将岗位成绩排序靠前的人员(每个岗位的第一名)称为B区人员,其他人员称为C区人员。规定党组成员在推荐投票时,在各类A区和B区人员中进行投票选择不少于50%,不足部分可以按岗位要求和工作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在各类的C区人员中进行投票选择。
二是在党组票决环节,制定《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党组票决办法》,规定党组成员在分类票决时,80%以上必须在各类A区和B区人员中进行票决,20%以下可以按岗位要求和工作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在各类C区人员中进行票决。
三是在票决后任用环节,制定《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党组票决后干部任用办法》,规定同时符合分类成绩排名靠前、岗位综合成绩靠前、考察组考察时成绩靠前和市局党组成员表决时得票半数以上4种情况的可直接作为拟任人选;党组票决得票在半数以上(不含半数),同时符合分类综合成绩票名靠前、岗位综合成绩票名靠前和考察组考察时成绩排名靠前3种情况的两种的,或党组票决得票达到半数(含半数)且同时符合上述三种情况的,无党组成员在会上直接提出反对意见的原则上可作为拟任人选。党组票决时,得票在半数以上(不含半数)且只具备分类综合成绩排名靠前、岗位综合成绩排名靠前、考察组考察时成绩 12 排名靠前三种情况中1种的,或党组得票在半数以下但同时符合上述三种情况的市局党组重新酝酿讨论后研究是否作为拟任人选。
实行干部提拔票决制、党组书记末位发言,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选人用人氛围。近年来市局提拔任用的25名科级干部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任命,有效地防止了任人唯亲,以人划线,拉帮结派、搞小圈子,以及跑官要官等干部任用上的不正之风,确保了干部选拔任用的质量。
(五)坚持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使干部的潜能得到极大地发挥。针对过去科级干部特别是单位一把手任职时间过于集中、干部在一地任职过长的突出问题,在全系统着力推行科级干部轮岗交流工作。通过制定文件进行政策鼓励导向,个别谈话认真做思想工作,不断完善交流干部津贴制度和定期回访制度等管理办法,在全系统实行市局与县局、县局与县局干部定期交流。对全系统11名正科、8名副科级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其中6名县局局长,5名市局科长,4名县局副职,4名市局副职,调整面占正科人数的61%,占副科人数的27%。与此同时还在全系统分局、所级干部中广泛推行干部轮岗交流,交流面达79%。对6名离任的县(区)局长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干部轮岗交流任职,既有效地克服了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思想僵化、活力不足的问题,增强了干部锐意创新、勤政廉政意识。同时开阔了干部的视野,拓展了干部的知识结构,使从事机关行政管理的干部有了学习基层业务的平台,使长期在基层从事业务工作的干部人员有了熟悉机关政务管理的机会,也使县域间不同的环境锻练了领导干 13 部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同时,使干部对个人与团队力量有更深入体会,能够站在全局来思考和拓展工作思路,从全局发展的角度和长远目标出发,考虑工作和处理问题,达到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拓宽工作新理念新思路的目的。
三、坚持管塑并举,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战略任务持久抓好。
(一)扩大视野,多方位地为年轻干部展示自己搭建平台。在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中允许优秀的分局(所)长直接竞争正科领导职位。有10余名有大学本科学历、年龄在35岁以下、工作表现突出的分局(所)长参加了正科领导职位竞争上岗,有两名干部以优异的表现进入考察环节。通过竞争上岗为科级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生力量,平均年龄由43.8下降到42.6,降低1.2岁,明显改变了科级干部年龄结构;科级干部大学本科学历由原来的46.38% 提高到56.47%,上升10个百分点,大幅度改善了科级干部的知识结构。通过层层遴选的这批有理想能实干的同志加入班子,使我局科级班子向“四化”标准迈出了一大步。科学合理的领导班子结构也为##国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拓宽渠道,有步骤地提供年轻干部成长的土壤。为了加强机关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补充到机关工作,改善机关干部年龄、知识结构,市局确立了“先借后调,试用考察,凡调必考,能进能出”的机关调人原则,制定《市局机关借调工作人员管理暂行规定》。通过这个文件的贯彻实施,一是通过借调试用增加了对年轻干部的考察期,能通过工作实践更加准确客地评价和检验干部的思想表现和工作能力;通过考试引 14 入竞争机制,能检验干部的知识水平,择优汰劣把真正优秀的人选进后备干部中来。二是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效果明显。干部通过考试、考察调进机关后,使机关人员平均年龄下降2.6岁,本科以上学历提高16%。三是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进一步体现。增强了干部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四是有利于年轻干部培养成长。年轻干部到机关工作,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能更快锻炼成长,促进了干部队伍梯级建设的步伐。
(三)着眼长远,有计划地营造后备干部成才的氛围。市局坚持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模式的不断创新,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努力营造后备干部健康成长的氛围。一是通过组织参加集中培训、选派到高等院校深造、派往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等活动,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近年我们积极选送年轻干部参加各类培训160余人次、撰写理论调研文章40余篇,组织在全省双百佳竞赛中进入排行榜的27名优秀骨干到全国国税系统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回来还交流了学习心得。二是采取上下挂职锻炼的形式,市局下派23名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各县(区)局先后输送25名干部到机关学习工作。通过上下双向挂职锻炼,使干部受到不同岗位的工作历练,使其知识和才能得到互补,丰富了干部知识面,既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激发干部学习新知识、承担新任务的热情,也为后备干部的健康成长和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省系统举行的三次能手考试中,全系统共有27人进入全省百佳行列,有3人获得了“双能手”称号,1人摘得所得税能手状元。15 有4名干部分别获得了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省优秀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市十佳青年等称号。青年干部个人价值观的充分体现,也促进了全系统各项工作的大步跃进,2008年全系统共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政务公开示范点单位”、“执法先进单位”等国家、省部级和市级荣誉60余项。
第二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
xxx省xxx系统
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保持我省xxx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国家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xxx行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
(一)选拔任用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本规定由各级党组(党委)及人事(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三)本规定适用于选拔任用省局(公司)党组管理的干部及市级局(分公司)党组管理的县级局(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二、选拔任用条件
(一)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xxxx”重要思想,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局、省局(公司)的政策、规定,同省局(公司)党组保持一致。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工作成绩突出。
3.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4.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不以权谋私,不以烟谋私,在群众中威信高。
5.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
(二)资格条件
1.提任处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2.提任处级领导职务,由副处提任正处的,应当在副处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正科提任副处的,应当在正科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3.提任县级局(营销部)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一级正职提任副职的,应当在下一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4.学历规定:选拔处级干部应当具有大专(全日制)以上学历或者在职教育本科以上学历;选拔县级局(营销部)领导干部学历限定在大专以上。
5.提任正处级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提任副处级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提任县级局(营销部)正职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提任县级局(营销部)副职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6.提任处级干部五年内应当经过地(市)级以上党校、行政院校或者人事(组织)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二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7.身体健康。
(三)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一般应当逐级提拔,越级提拔的,应当报上级人事(组织)部门同意。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提拔领导干部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三、选拔任用程序
(一)组织推荐
各单位拟提拔领导干部时,应当通过民主推荐,并经党组(党委)讨论确定拟任人选后,上报上级党组(党委)。上报的材料包括:
1.拟任干部的请示(3份),在请示中要说明民主推荐的情况及党组(党委)讨论的意见。
2.干部任免呈报表(3份)。
3.推荐考察材料1份。
(二)组织考察
根据各单位的推荐材料及班子状况,人事(组织)部门进行审核后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并由人事(组织)部门进行考察。具体程序是:
1.组成考察组,拟定考察工作方案,并同呈报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就考察工作方案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2.民主推荐
(1)民主推荐由考察组主持,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推荐,推荐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2)考察领导班子时,按一定比例民主推荐后备干部;个别提拔任职时,按照拟任职位推荐。
(3)参加人员范围
考察市级局(分公司)领导班子及个别提拔任职时,百人以下的市级局(分公司)由本级全体干部职工(不低于90%)及所属县级局(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百人以上的市级局(分公司)由本级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所属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考察县级局(公司)领导班子时,由县级局(营销部)本级全体职工(不低于90%)参加。
(4)推荐程序
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填写推荐票。
(5)推荐票统计
对推荐票按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三个职务层次分别进行统计,县级局(营销部)领导班子成员的推荐票记入分公司中层干部中。其中,三个层次各占三分之一,汇总后作为民主推荐结果。
(6)民主推荐结果应当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原则上民主推荐票数不得低于60%,低于60%的不再进行考察。
(7)易地交流提拔的领导干部人选应当在后备干部中产生,由人事(组织)部门根据领导班子考察情况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情况提出意见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党组(党委)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3.发放征求意见表
在考察领导班子和个别提拔干部时,向参加推荐大会人员发放“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征求意见表”,充分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意见。
4.对确定的考察对象,依据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岗位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同时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纪检监察、审计、人事(组织)部门和机关党委的意见。
5.考察组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并进行反馈。个别提拔任职时向单位主要领导反馈考察情况;考察领导班子时,向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反馈考察情况。
6.考察组形成考察材料。根据考察
情况,考察组要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材料要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内容包括:
(1)考察对象的自然情况及工作简历。
(2)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
(3)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点。
(4)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
(5)考察人署名。
7.对领导班子全面考察时,考察材料内容包括:
(1)考察工作简要情况。
(2)领导班子的政治表现、执行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工作实绩、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3)领导班子成员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
(4)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情况。
(5)考察组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初步意见。
(6)考察人署名。
(三)讨论决定
1.人事(组织)部门对考察组提出的拟任人选的初步意见进行研究,并以书面形式征求同级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后,提出任用建议,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提交党组(党委)讨论。
2.在党组(党委)讨论干部任免之前,由人事(组织)部门分别征求党组成员意见。
3.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党组(党委)成员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讨论决定任免事项,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党组(党委)分管领导或人事(组织)部门负责人,介绍领导班子考察情况、拟任人选的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
(2)党组(党委)成员进行讨论。
(3)进行表决,以党组(党委)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4.党组(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其中,党组(党委)成员少于4人的,党组(党委)成员应全部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
5.对有关需要征求地方组织部门意见的干部任免,应派人以书面形式及时沟通、征求意见并得到答复,然后党组(党委)再例会研究。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及时答复的,自征求意见之日起,30天内仍未答复视为同意。
(四)任职
1.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党组(党委)讨论决定后对干部进行任职前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拟任人选的姓名、拟任职务、性别、政治面貌、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学历、现任职务和主要工作简历。公示期为十天。
2.拟提任法定代表人职务时,由上级审计部门负责进行审计。
3.公示及审计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经公示及审计反映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经党组(党委)复议后不予任用,并通知本人;反映问题性质比较严重又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任用,抓紧调查核实,并将调查情况报党组(党委)研究是否任用。
4.对决定任免的领导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与本人谈话。
5.提拔任职的领导干部考察材料归入本人档案,领导班子的考察材料归入考察档案。
(五)审批备案
县级局(公司)正职的任免需报省局(公司)人事劳资处审核,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任免手续;县级局(公司)副职的任免,需报省局(公司)人事劳资处备案。
各市级局(分公司)所属的xxx科(处)、财务科(处)、业务科(处)、人事劳资科(处)、纪检监察科(处)科(处)长的任免需报省局(公司)人事劳资处审核,由人事劳资处分别征求分管领导和相关处的意见,同意后方可任免。
长春市局(分公司)内设机构正职(行业副处级)的任免,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在行业内进行。
(二)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办法有关选拔任用基本条件和资格的规定。
(三)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在党组(党委)领导下进行,并由人事(组织)部门组织实施,其程序是:
1.公布职位、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
2.报名与资格审查。
3.统一考试确定入围人选并进行面试。
4.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5.党组(党委)讨论决定。
五、交流、回避
(一)实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交流通过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
1.交流的对象: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在同一职位任职工作时间较长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
2.市级局(分公司)领导干部年龄在50周岁以下,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XX年的,必须交流;县级局(营销部)正职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8年的,必须交流。省局(公司)直属单位领导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8年的,应当交流;省局(公司)内设机构正职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5年的,应当交流。
3.交流的干部接到任职通知后,应当在限定的时间内到任。
(二)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有上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内工作。
(三)实行领导干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党组(党委)及人事(组织)部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六、免职、降职
(一)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免去现职:
1.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的。
2.在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
一、经组织考察认定为不称职的。
3.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
(二)实行领导干部降职制度。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降职使用。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七、纪律和监督
(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下列纪律:
1.不准以局长(经理)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组(
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2.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
3.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组(党委)会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4.不准拒不执行上级调动、交流领导干部的决定。
5.不准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亲属,或者指令提拔身边工作人员。
6.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干部调离后,干预原任职单位干部的选拔任用。
7.不准在干部考察过程中进行拉票、串联等不正当活动。
8.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9.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搞帮派或者打击报复。
(二)对违反本规定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予批准。已经做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同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做出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三)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或者交流决定的,依照有关规定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四)实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各级党组(党委)及人事(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xxx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申诉。
八、附则
(一)本规定由省局(公司)党组负责解释,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二)市级局(分公司)及省局(公司)直属公司(站)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
***省***系统
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保持我省***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国家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行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
(一)选拔任用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本规定由各级党组(党委)及人事(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三)本规定适用于选拔任用省局(公司)党组管理的干部及市级局(分公司)党组管理的县级局(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二、选拔任用条件
(一)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局、省局(公司)的政策、规定,同省局(公司)党组保持一致。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工作成绩突出。
3.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4.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不以权谋私,不以烟谋私,在群众中威信高。
5.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
(二)资格条件
1.提任处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2.提任处级领导职务,由副处提任正处的,应当在副处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正科提任副处的,应当在正科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3.提任县级局(营销部)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一级正职提任副职的,应当在下一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4.学历规定:选拔处级干部应当具有大专(全日制)以上学历或者在职教育本科以上学历;选拔县级局(营销部)领导干部学历限定在大专以上。
5.提任正处级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提任副处级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提任县级局(营销部)正职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提任县级局(营销部)副职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6.提任处级干部五年内应当经过地(市)级以上党校、行政院校或者人事(组织)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二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7.身体健康。
(三)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一般应当逐级提拔,越级提拔的,应当报上级人事(组织)部门同意。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提拔领导干部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三、选拔任用程序
(一)组织推荐
各单位拟提拔领导干部时,应当通过民主推荐,并经党组(党委)讨论确定拟任人选后,上报上级党组(党委)。上报的材料包括:
1.拟任干部的请示(3份),在请示中要说明民主推荐的情况及党组(党委)讨论的意见。
2.干部任免呈报表(3份)。
3.推荐考察材料1份。
(二)组织考察
根据各单位的推荐材料及班子状况,人事(组织)部门进行审核后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并由人事(组织)部门进行考察。具体程序是:
1.组成考察组,拟定考察工作方案,并同呈报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就考察工作方案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2.民主推荐
(1)民主推荐由考察组主持,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推荐,推荐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2)考察领导班子时,按一定比例民主推荐后备干部;个别提拔任职时,按照拟任职位推荐。
(3)参加人员范围
考察市级局(分公司)领导班子及个别提拔任职时,百人以下的市级局(分公司)由本级全体干部职工(不低于90%)及所属县级局(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百人以上的市级局(分公司)由本级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所属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考察县级局(公司)领导班子时,由县级局(营销部)本级全体职工(不低于90%)参加。
(4)推荐程序
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填写推荐票。
(5)推荐票统计
对推荐票按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三个职务层次分别进行统计,县级局(营销部)领导班子成员的推荐票记入分公司中层干部中。其中,三个层次各占三分之一,汇总后作为民主推荐结果。
(6)民主推荐结果应当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原则上民主推荐票数不得低于60%,低于60%的不再进行考察。
(7)易地交流提拔的领导干部人选应当在后备干部中产生,由人事(组织)部门根据领导班子考察情况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情况提出意见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党组(党委)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3.发放征求意见表
在考察领导班子和个别提拔干部时,向参加推荐大会人员发放“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征求意见表”,充分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意见。
4.对确定的考察对象,依据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岗位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同时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纪检监察、审计、人事(组织)部门和机关党委的意见。
5.考察组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并进行反馈。个别提拔任职时向单位主要领导反馈考察情况;考察领导班子时,向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反馈考察情况。
6.考察组形成考察材料。根据考察情况,考察组要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材料要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内容包括:
(1)考察对象的自然情况及工作简历。
(2)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
(3)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点。
(4)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
(5)考察人署名。
7.对领导班子全面考察时,考察材料内容包括:
(1)考察工作简要情况。
(2)领导班子的政治表现、执行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工作实绩、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3)领导班子成员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
(4)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情况。
(5)考察组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初步意见。
(6)考察人署名。
(三)讨论决定
1.人事(组织)部门对考察组提出的拟任人选的初步意见进行研究,并以书面形式征求同级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后,提出任用建议,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提交党组(党委)讨论。
2.在党组(党委)讨论干部任免之前,由人事(组织)部门分别征求党组成员意见。
3.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党组(党委)成员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讨论决定任免事项,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党组(党委)分管领导或人事(组织)部门负责人,介绍领导班子考察情况、拟任人选的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
(2)党组(党委)成员进行讨论。
(3)进行表决,以党组(党委)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4.党组(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其中,党组(党委)成员少于4人的,党组(党委)成员应全部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
5.对有关需要征求地方组织部门意见的干部任免,应派人以书面形式及时沟通、征求意见并得到答复,然后党组(党委)再例会研究。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及时答复的,自征求意见之日起,30天内仍未答复视为同意。
(四)任职
1.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党组(党委)讨论决定后对干部进行任职前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拟任人选的姓名、拟任职务、性别、政治面貌、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学历、现任职务和主要工作简历。公示期为十天。
2.拟提任法定代表人职务时,由上级审计部门负责进行审计。
3.公示及审计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经公示及审计反映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经党组(党委)复议后不予任用,并通知本人;反映问题性质比较严重又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任用,抓紧调查核实,并将调查情况报党组(党委)研究是否任用。
4.对决定任免的领导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与本人谈话。
5.提拔任职的领导干部考察材料归入本人档案,领导班子的考察材料归入考察档案。
(五)审批备案
县级局(公司)正职的任免需报省局(公司)人事劳资处审核,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任免手续;县级局(公司)副职的任免,需报省局(公司)人事劳资处备案。
各市级局(分公司)所属的***科(处)、财务科(处)、业务科(处)、人事劳资科(处)、纪检监察科(处)科(处)长的任免需报省局(公司)人事劳资处审核,由人事劳资处分别征求分管领导和相关处的意见,同意后方可任免。
长春市局(分公司)内设机构正职(行业副处级)的任免,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在行业内进行。
(二)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办法有关选拔任用基本条件和资格的规定。
(三)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在党组(党委)领导下进行,并由人事(组织)部门组织实施,其程序是:
1.公布职位、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
2.报名与资格审查。
3.统一考试确定入围人选并进行面试。
4.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5.党组(党委)讨论决定。
五、交流、回避
(一)实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交流通过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
1.交流的对象: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在同一职位任职工作时间较长的;
第四篇: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
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
(宁党办〔2006〕59号)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和改善基层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规范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选拔任用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科级领导干部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县(市、区)以上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及其所属单位或者内设机构的科级领导干部。
第二条 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应达到相应的任职要求,身体健康,并具备下列资格:
1、应当具有三年以上工龄和一年以上在县、乡党政机关以及各类企事单位或村级组织(社区居委会)的基层工作经历。
2、提任正科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在副科级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3、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学历任副科级领导职务,或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学历
议提名并提交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程序严格按照《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5、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至15天。
6、提任非选举产生的科级领导职务,或由科级非领导职务转任非选举产生的科级领导职务,一律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
第五条 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应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双重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及时征求协管部门的意见。
第六条 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第七条 认真执行科级领导干部交流制度。交流可以采取调任、转任、轮岗、挂职锻炼等方式。担任乡镇党政领导正职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的乡镇任职;在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岗位或在县(市、区)纪委、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岗位任职5年以上的,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岗交流;在县以上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中央或自治区对选拔任用科级非领导职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自治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试行办法》(宁党发〔1995〕11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市国土资源系统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
**市国土资源系统 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工 作 制 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有关规定,结合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管理体制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选拔任用市国土资源局机关内设机构、直属单位和县(市)国土资源局的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市国土资源局机关内设机构、直属单位和县(市)国土资源局科级非领导职务和同级其他职务的,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 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依法办事原则。
第四条 市局党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的职责,市局办公室(人事教育科)负责办理有关具体工作。
—1—
第二章 选拔任用条件
第五条
科级领导干部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艰苦创业,作出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第六条
提拔担任科级领导干部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资格:
—2—
(一)提任副科级领导职务,一般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二)提任正科级领导职务,一般应当担任副科级职务两年以上,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三)身体健康。
第七条 任命干部职务,应在市(县)编委规定的职务名称序列和职数限额内进行。
第八条 科级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或越一级晋升领导职务。破格提拔的按有关规定执行;越级提拔的,应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意。
第九条 县国土资源局科级领导干部可以从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中选拔任用,也可以从其他部门选调任用。
县国土资源局科级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第三章 选拔任用程序
第十条 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工作启动。根据各单位的呈报意见,按照各单位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和市局党委意见,由市局办公室(人事教育科)向市局党委呈报拟调整补充的动议请示;
(二)公布推荐职位、拟任职人员的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
(三)民主推荐;
—3—
(四)市局党委根据民主推荐情况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经首轮会议投票推荐不能确定考察对象的,须采取“会议推荐——个人陈述——二次推荐”即“两推一述”方法进行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五)市局党委组织考察组对确定的考察对象,进行严格考察,并提出任用建议方案;
(六)市局党委集体讨论形成任免意见,对县国土资源局副科级以上干部的任免应书面征求当地党委的意见;
(七)对拟任干部进行任前公示;
(八)任前廉政谈话;
(九)发出任免通知。
第十一条 选拔任免科级领导干部,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其方法程序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九章执行。
第十二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公开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
(一)为了改善领导班子结构,需要集中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
(二)领导职位空缺较多,需要集中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
(三)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本单位无适合人选; 第十三条 公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程序;
(一)发布公告。公告内容包括选拔任用职位以及职位说明、选拔范围、报名条件与资格、选拔程序和遴选方式、时间安排等;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统一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
—4—
(四)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五)市局党委讨论决定;
(六)办理任职手续。
第四章 民主推荐
第十四条
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考察对象的提名必须经过民主推荐并为多数人推荐。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两种方式。民主推荐时效性为期一年。
第十五条
参加民主推荐人员的范围一般为:
(一)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同级非领导职务人员;本单位内设机构领导成员及同级非领导职务人员。单位人数较少的,应扩大到全体人员;
(二)本单位的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
(三)选拔任用区、县国土资源局科级领导干部,应扩大到所辖乡(镇)国土资源所人员;
(四)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第十六条
民主推荐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进行会议投票推荐或个别谈话推荐。
1、会议投票推荐。按照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的规定,召开推荐会。参加推荐会的到会人数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2/3以上。会议由市局党委或市局办公室(人事教育科)主持。会议应向参会人员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推荐人数,提出推荐要求,提供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名单。参加推荐会的人员填写推荐票。
—5—
2、个别谈话推荐。由市局党委委员或委托工作组进行个别谈话。个别谈话的组成人员应有2人以上,个别谈话的对象应具有一个代表性和广泛性。
(二)确定考察对象。由市局党委根据民主推荐情况,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确定考察对象时应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选拔任用区、县国土资源局党政正职一般应实行差额考察。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市局党委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
第十七条
会议投票推荐后,市局党委根据会议推荐情况,综合考察领导班子结构需要,并参与平时掌握的情况,经集体研究不能确定考察对象时,可采取“两推一述”方法确定。具体实施中,在完成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程序后,实施以下程序:
(一)确定陈述人。市局党委根据会议推荐的情况,按陈述人数适当多于拟任职人数,集体研究确定陈述人。陈述人一般应为会议推荐中赞成得票相对较多的人员。
(二)召开个人陈述会,进行二次推荐。按照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的规定组织召开个人陈述会,到会人员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2/3以上。陈述人进行个人陈述后,由参加人员对陈述人进行投票推荐。
(三)统计、分析民主推荐情况,由市局办公室(人事教育科)向市局党委报告。
(四)确定考察对象。确定考察对象时既要充分考虑群众基础,又要充分考虑领导班子结构需要和干部德才表现。
—6—
第五章
考
察
第十八条
考察应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组织考察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市局党委派出的考察组由2名以上成员组成,并明确负责人。考察组负责人应由思想素质好,有较丰富工作经验并熟悉干部工作的人员担任,考察组应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制定考察方案。
(二)沟通情况,征求意见。县国土资源局党政正副职人选的考察,应邀请地方党委参加考察,拟任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人选的考察应邀请县纪委参加。
(三)考察预告。按规定的内容、形式、范围和时间发布干部考察预告。
(四)考察实施。由考察组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评议、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数量线型分析法,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考察中,对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线索比较清楚的问题,考察组应调查核实,作出结论。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问题比较集中的考察对象实行专项考察制度。要综合分析考察情况,与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所在单位的党组主要领导成员交换意见;要向同级党组了解人选的党风廉政情况。对情况比较复杂、情节比较严重的,一时难以查实但又不能轻易否定的问题,由市局纪委或委托所在县国土资源局党组进行调查,写出专题报告。
考察中,选拔任用县国土资源局科级领导干部的,考察组应征求县纪委对考察对象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书面意见;选拔任用市
—7— 局机关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科级领导干部的,考察组还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人事、纪检和机关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意见。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或专项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
(五)综合分析考察情况。由考察组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并与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所在单位的党组主要领导成员交换意见。
(六)形成考察报告,提出任用建议方案。考察组应根据考察情况,对考察对象的主要表现和特长、主要缺点和不足、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等情况进行分析,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并结合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提出初步任用建议方案,向市局党委报告。
(七)反馈考察情况。考察情况一般应根据工作需要和具体情况,由考察组或市局党委适时向本人并在适当范围内反馈。考察预告及考察期间,署名或当面反映问题的,一般应在问题查实后,适时向反映人或举报人反馈查实结果。
(八)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
第十九条
考察中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
(一)考察对象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领导成员;
(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成员;
(三)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
(四)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人事、纪检监察、机关党组织的主要领导成员;
(五)其他有关人员。
第二十条
考察中民主测评参加人员范围,一般应参照民主推荐参加人员的范围确定。
—8—
第二十一条
科级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考察或讨论决定前,市局党委应当充分酝酿。
第六章
讨论决定
第二十二条
市局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有2/3以上的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清,避免久拖不决。市局党委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需要复议的,应经市局党委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三条
市局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市局党委分管干部的领导成员或市局办公室(人事教育科)负责人,逐个介绍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和提名、推荐、考察情况以及任免建议;
(二)参加会议人员进行讨论;
(三)进行表决,市局党委应到会全部委员超过2/3同意形成决定。
第二十四条
市局党委书面征求当地县委的意见。县委自收到市局党委意见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
第七章 任 职
—9—
第二十五条
实行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在市局党委讨论决定并征求县委意见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拟任职单位和拟任职人选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天,从发布公示公告的次日起计算。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
第二十六条
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职的,正式任职,试用期记入任职时间;不能胜任现职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
第二十七条
对决定任用的干部,由市局党委指派专人同本人谈话。
第二十八条
任职时间从市局党委决定之日起计算。
第八章 干部交流
第二十九条
干部交流应坚持的原则:
(一)交流与培养、锻炼干部,提高工作能力相结合;
(二)交流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
(三)交流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
(四)交流与任职回避相结合。
第三十条
干部交流的范围是各区、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成员,市局机关内设机构中层干部。
第三十一条
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在同一地方同一部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满十年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干部交流应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内进行。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与 —10—
地方或其它系统相互交流,每次交流量一般不超过领导班子成员的三分之一。
第三十二条
干部交流应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属工作调动的,不得超职数配备;挂职锻炼的,不占领导干部职数,同一班子中挂职干部一般不得超过2人,挂职锻炼时间不超过2年。
第三十三条
干部交流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市局办公室(人事教育科)组织实施。
第三十四条
干部任职回避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五十三条执行。
第九章
免职、辞职、降职
第三十五条
科级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免任现职:
(一)达到任职年龄界限的。
参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国土资源系统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后的实际,科级领导干部实行最高任职年龄限制。即:男满57周岁、女满53周岁的正科级领导干部原则上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男满55周岁、女满51周岁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原则上改任非领导职务。
(二)达到退休年龄的。
(三)在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察认定为不称职的。
(四)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应当免任现职的。
第三十六条
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科级领导干部自行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必须写出书面申请。市局党委应当自收到申请
—11— 书之日起三个月内予以答复。正在接受审查或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不得提出辞职。未经批准,不得擅离职守;擅自离职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三十七条
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或者对重大事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任职务的,由本人主动提出引咎辞去现任职务。
第三十八条
市局党委根据科级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再适宜担任现职的,可通过一定程序责令其辞去现任领导职务。拒不辞职的,应免去现职。
第三十九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二年以上,成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第十章
纪律和监督
第四十条
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并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提高干部的职级待遇;
(二)不准以局务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局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三)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
(四)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局党委会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12—
(五)不准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或者指令提拔身边工作人员;
(六)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干部在调离后,干预原任职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
(七)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八)不准封官许愿,打击报复,营私舞弊。
第四十一条
市局纪委和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考察,并实施监督。
第四十二条
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考察和任用干部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三条
市局党委和办公室(人事教育科)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对下级机关和党员、干部、群众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纪违规行为的举报,市局纪委应及时受理并核实处理。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上级机关及组织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四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