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企业文化内涵的溯源与辩证解读
关于企业文化内涵的溯源与辩证解读
摘要:
西方企业文化起源的理论与实践,其主要观点是:企业文化不能仅限于企业外在的表现形式,它是企业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和管理风格的集合。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式,其内涵与功能充满了辨证性。本文从对企业文化内涵与功能的思辨入手,即围绕企业文化组织记忆与组织想象、共性与个性、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以及刚性与柔性的辨证关系,探析了企业文化内涵与功能的这种辨证性质。
关键词:企业文化;辩证解读;企业;文化内涵; 正文:
一、企业文化概论
企业文化在西方为英文“Corporate Culture”一词,中文译作“企业文化”,与“公司文化”(Company Culture),“组织文化”(0rganizational Culture)、“管理文化”(Management Culture)通用。四者内涵趋近,外延不同。一般而言,“企业”包含“公司”。企业文化作为特定的管理理念,是指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下,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全体员工一致认同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和管理风格的总和。在我国,存在各种企业文化理念的曲解和误读,使得现实中很多“企业文化建设”失去科学理念的指导。因此,研究企业文化理论思想溯源和文献述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组织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和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一方面,它是一种内在的、一般的稳定形式结构,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能动的可能性。作为前者是指为组织全体成员所共享的一整套观念性普遍模式,如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模式、行为方式等,人们往往对其不能自觉,但却时时刻刻在其影响和支配之下。这是组织成员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淀下来并通过社会化、制度、规范等途径而传承,在纵向上,它能把现在的人及其活动同过去的人和未来的人及其活动沟通起来使之形成连续性,在横向上,它能把同一组织的人与人之间连接起来使之相互认同而形成一致性。这是对企业当前行为产生影响的组织历史信息的储存,这种储存下来的信息是组织成员个体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但却为组织全体成员所共同理解,是企业组织的记忆。作为组织所有成员共享并能够传递给组织新成员的组织价值观是组织记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面内容,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往往是使组织战略陷入锁定的无形的力量。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组织的角度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二、企业文化溯源
关于企业文化的管理理论肇始于美国,管理水平的提升极大促进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美国模式,美国成为管理理论的主要输出国。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毫无优势可言。三十年间,日本积极吸取国外科技和管理精华,适时生产、柔性管理,营造氛围、鼓舞士气,在一片废墟之上迅速崛起,以经济强国态势屹立东方。70年代末,日本经济增长率是美国的四倍,仅在1981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高达180亿美元,占美国贸易赤字的45%。人们对日本企业管理经验刮目相看,并对美国的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动摇其“管理王国”的地位。
1962年9月1日和8日,英国伦敦著名《经济学家》杂志连续两期刊载题为《正视日本》的一篇长文。不久,该文易名《惊人的日本》一书出版发行。当时,有人建议,此文还可易名《看看日本的情况,想想英国的走向》。如此,才能真正体现文章主旨。正当欧洲人苦苦追寻日本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时,却在不经意间揭开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序幕。
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埃兹拉·沃格尔出版了《日本名列第一:对美国的教训》一书。该书指出,日本经济腾飞,得益于特有的管理模式(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根源在于两国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差异”。这一认识影响深远,预示企业文化研究由现象转向理论,开启了企业 文化学术研究的先河。1980年6月24日9时30分至11时,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了一期“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的电视专题节目。节目拍摄经过精心设计,极具象征性:经历战争已成废墟的东京街道,首先进入视野;转瞬之间,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世界一流生产效率”的汽车制造厂自动化生产场景与之前满目疮痍形成鲜明对比。美国人震惊之余,更多的是羡慕和嫉妒。
20世纪80年代初,短短两年间美国连续出版了一系列企业文化经典之作: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与斯坦福大学教授安东尼·阿索斯合著了《日本企业管理艺术》(1981年)。该书关注日本经济发展力量之源泉,提出了著名的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能、风格和共同价值观的“7S”管理模式’。日裔美籍学者威廉·大内发表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1981年),书中系统阐述了日、美两国企业管理文化特征的差异:美国式管理文化表现为领导个人决策、员工被动服从冷漠的模式。日本式管理文化则是一种人际关系融洽、近乎理想的模式n。哈佛大学教授特雷斯·迪尔与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管理顾问阿伦·肯尼迪合著了《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1982年)。该书深度探究美国优秀企业成功背后的管理文化,提出了企业文化的五个要素:企业环境、文化网络、文化仪式、英雄人物和价值观。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沃特曼与托马斯·彼得斯合著了《追求卓越——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1982年)。该书通过对43家优秀企业深入研究,精辟概括出休息企业的八大卓越特征:崇尚行动、顾客至上、自主创新、以人促产、价值驱动、专业发展、精兵简政和宽严相济“。著作文笔生动流畅,撷取案例说理浑然天成,任何人都可以从一个个企业梦想中感受到激情。四本经典著作被誉为企业文化管理“四重奏”,书中所推崇的IBM、通用、惠普、宝沽、松下、麦当劳等公司案例至今仍被国内学者反复引用。
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企业管理中开始出现了新发展——注重比较管理学和管理哲学。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招商引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也被引入到我国。但是,在这场喧嚣热潮中,建立了成熟企业文化的企业屈指可数,真正能称之为优秀的更是凤毛麟角。所谓的“企业文化”,仅限于企业外在的表现形式。随意检索一家企业网站,在其“企业文化”栏目下,领导视察和员工文体活动成为栏目的主要内容,缺少可以深刻反映内在信仰并需要倡导的企业精神。
综上所述,国外研究成果尽管丰硕,仍有不足:第一,统一精准、普遍认可的企业文化概念领域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国外研究实际上没有超出文化人类学的范畴。虽然是采取深入访谈、尽量摒除各种偏好影响的求真,但东西方价值观念、意识信仰、文化传统毕竟不同,对于舶来的文化见解尚难取得本土认同;第二,目前的企业文化研究,大都采用个案分析,调查样本不足,缺乏具有普适性的研究方法。加之组织内部语义上的微妙差别,研究往往停留在表象描述和解释上,尚难触及文化内核;第三,企业文化变革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建构。
三、企业文化的辩证思考
企业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系统具有三种功能:促进组织及其成员的自然生存(适应功能);有助于组织的社会性结构持续存在,因而有助于组织j结构内部有秩序地相互作用(调节功能);通过减少个人之间以及个人内心的紧张而加强组织的团结(整合功能)。而组织的这三种功能主要是通过企业组织的文化社会系统来实现的。但在文化社会系统中的人不是孤立的存在者,而是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而存在的,不仅他的价值意识是从群体文化生活中获得的,他的主体性也是依赖他人的主体性而存在的。一个人价值取向的合理性与逻辑性(相对于个人而言),在组织交往过程中,(相对于组织的其他成员而言)却未必是合理的和合乎逻辑的,在价值对立的情况下,一种行为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就意味着另一种行为的不合理与非逻辑性,这时,企业文化便扮演着使组织成员价值取向和行为趋于一致和统一的角色。因此,文化社会系统的实现机制是强调组织成员行为的一致性与共性。有了行为的统一性与共性,才能有组织成员行为整体上的合理性与逻辑性,才能使整个组织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文化作为历史地积淀下来的被群体所共同遵循或认可的行为模式,它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具有给定性或强制性。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对组织行为共性的强调主要体现在:①致力于形成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经营理念是企业成熟的标志;②致力于把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推广到组织的一切部门、一切机构,形成统一的经营意志;③用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企业的全部事务管理、形式管理,使企业管理变成有机管理;④用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全体员工的集体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对组织行为共性的强调与培育主要是通过社会化过程来实现的。从组织整合的角度看,社会化是实现组织和个体目标和谐一致的一种战略,其过程就是通过消除个体原先已有的目标,创造与组织目标相近的目标,从而形成围绕组织目标的组织成员个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共性与一致性。但社会系统是通过个性来运行的,而个性是通过社会系统来完成其职能的,只有在获得这种密切的关系之时,社会系统的许多功能才能得以实现。
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与作用下,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若只表现出共性的一面而缺乏个性的体现,企业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其功能将无法有效实现,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内涵与功能也是不完整的。个性是企业文化内涵与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所说的个性是指组织成员个体以及由这些成员所组成的非正式群体的个性化行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知觉、人格和生活经历。人是在文化实践的经验过程中感受、认识、理解文化世界的价值和意义的,并通过对文化经验的反思获得其自身对文化世界的理解,这是人的文化主体性的体现。
因此,不论企业文化如何强调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共性,人的文化主体性决定了组织成员“本能”地去保持自己的个性和追求个性的自由,以及作为文化主体影响组织文化的自由。企业文化在组织行为方面所表现出的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和冲突,构造了组织变革与创新的动力之源,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文化个性的一面会为组织成员提供自由和创造性活动的空间与条件,而在另一种条件下,企业文化共性的一面又会成为个性创造发挥的桎梏——这种张力便成为企业文化演进的内驱力。
四、结语
在文化研究中以组织实践为基础和出发点,把文化的主体性和文化的客观性及组织发展的历史性辨证地结合起来,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对文化研究的具有根本性的方法论要求,它要求在文化的研究中,在注重文化主体性时不能离开文化的客观性与历史发展性,同时在注意文化的客观性时也不要忽略了文化的主体性及其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由于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充满着辨证性,所以我们在认识和运用企业文化时,往往由于不能坚持这一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而对企业文化进行真正科学的研究与把握,很容易陷入文化内涵与功能的“二律背反”之中,这往往也是企业文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诸多问题产生的深刻根源。
参考文献:
[1]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5·16.
[2]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及其超越[J].管理世界,2002,(6):94—101.
[3]斯泰西.组织中的复杂性与创造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20—128.
[4]威廉·大内.孙耀君,王祖融译.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48).
[5]特雷斯·迪尔,阿伦·肯尼迪.唐铁军,叶永青,陈旭译.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20).
第二篇:中国石化企业文化内涵解读
中国石化企业文化内涵解读
2009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19.52亿元;实现税费2267.40亿元,同比增加1227.76亿元,占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477亿元的3.33%;实现利润816.91亿元。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9,131.8亿元,同比增加42.2%。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 25500亿元。几十年来,中石化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石化行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方面,更是体现出了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石化标识由朝阳图形、中文简称和英文简称(SINOPEC)三部分构成。代表中国石化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完备的上中下游产业链,肩负起社会责任、关注环境、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神圣使命。红色圆圈将中文与英文和谐地连接为一个整体,寓意中国石化是能源的提供者,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是朝阳工业,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目标迈进。
S:Sustainable
可持续发展
I: International
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 N: National
奉献国家
O: Oil
每一滴油都是承诺
P:People
回报股东 服务社会 造福员工 E: Environment
关注环境 C: Cooperation
合作共赢
软实力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创造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企业价值理念,把企业职工注意力引向合理的方向,为企业的经营成功创造前提条件。《纲要》核心价值理念56个字,是企业的心脏。企业宗旨、愿景、精神、作风和经营理念,贯穿着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集团党组领导全体职工建设发展中国石化的核心思想,是办好中国石化的企业观。
企业宗旨:发展企业 贡献国家 回报股东 服务社会 造福员工。体现了企业崇高的理想与追求;体现了合理处理利益相关各方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党的群众观念,为核心理念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企业愿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表达了几代石油人的梦想;表达了它的优秀创业者、领导者和实践者一步一步、前赴后继、执着顽强地将把它推向这个目标;表达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脊梁”品质。
企业精神: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一是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二是旗帜问题,爱国是凝聚力的旗帜,事业是凝聚力的根基。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尊重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三是精神上需要一个神圣的灵魂。
企业作风:精细严谨,务实创新。反映了“高度的革命精神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和我们行业的特点;反映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思想;反映了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靠科技的主题。
经营理念:诚信规范,合作共赢。表现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作风和“每一滴油都是承诺”的要求;表现了现代企业文本化管理“以程序正当最大限度保证结果正当”的内控环境;表现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特点,积极与有共识的各方协作共进的思想。
第三篇: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辩证思考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辩证思考
摘要:企业文化对职工、企业、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单位。深化对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找准两个结合点,切入点和活动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生产生活各个环节,解决存在问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关健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思考
党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创新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在大力弘扬企业文化的同时,要认清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
1、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和特点。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它贯穿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企业核心竟争力和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深厚的政治色彩的一种工作方法,主要是统一职工思想认识,稳定职工队伍,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生产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都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
畴,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在实际工作中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都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出发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评先树优、谈心走访和竞赛活动来教育和培养职工,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最终的目的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为促进企业发展、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作贡献。
2、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点与差异。两者研究的对象都是人,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手段都是作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进行组织观念教育的文化体系和群体意识,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归属感。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是指工作方法,它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思想性,是在党委领导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职工灌输、引导和思想教育。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混为一谈,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现代的管理方法,是联系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安全生产的桥梁的纽带,两者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规范、鼓励功能。对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起推动作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感受这种作用的存在。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两
者齐头并进,企业文化建设着力塑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它反应了企业管理者的意识和行为,再通过安全生产和职工行为表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如此,企业文化抓的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如鱼得水,反之,思想政治工作就缺乏相应的基础。
1、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上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文化活动载体,把思想政治作内容以职工意愿接受的形式融入各项工作之中,河南煤化集团将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放到一个平台上去考虑,做到两个利益最大化,使职工感到企业大家庭温暖,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等形式,体现了对职工的尊重和肯定,这些举措既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又涵盖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
2、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促进、兑相生辉。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文化有宏观领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发挥作用。
三、创新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多样化和复杂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职工的思维方式和动态的、开放的思想方式转变,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出发点,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1、健全班组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它的内涵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造出凝聚职工、增强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势、新方法。企业文化在培育团队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倡导企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中,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活动舞台。
2、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党委书记负责的领导机制,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一支以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行政业务技术干部和党团员广泛参与的大政工格局。二是建立综合治理预警与反馈机制。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情况,当好领导的参谋,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三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量化考核制度,要把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纳入述职内容,接受职工群众的评议监督,同时完善奖惩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胡主席的十七大报告。
2、裘克人等.新世纪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北京:国
防大学出版社.2002.3、胡炼.论以人为本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2008.3.
第四篇: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内涵
一、企业精神:
创新求实众志成城与时俱进共创辉煌
二、企业理念:
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企业宗旨:
注重品质服务为本
四、行为准则:
做人忠实勤奋交友诚信为本干事深入认真创业追求卓越
五、价 值 观:
推动国内旅游事业的发展
六、服务宗旨:
倾听客户声音关注市场需求尽心尽力完美服务
七、人 才 观:
事实说明一切时间验证一切
八、追求目标:
满足于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人们视觉上的享受
九、发展战略:
打造国内最佳旅游视频展示平台
第五篇: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内涵:
(一)企业使命:服务客户,成就自我,共创世界一流服装企业!
(二)企业愿景:(1)建百年企业,创百年品牌;(2)三年内成为中女装前十名,十年内成为中国服装行业前十名,二十年内成为世界服装百强企业!
(三)核心价值观:拼搏成就自我,奉献美丽人生!
(1)对员工:提供机会与平台帮助员工成就自我;(2)对顾客:让消费者买得开心,穿着美丽;(3)对伙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与合作伙伴及客户共同成长,互惠共赢;(4)对股东:创造利润,提升股东价值;(5)对社会:关爱他人,共创和谐美丽社会!
(四)企业精神:
(1)勤奋好学:主动学习,天天进步,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2)积极进取:积极向上,大步前进,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业绩,永不满足;(3)大胆创新:勤于思考,敢为人先,敢于用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来提高效益。
(五)经营理念:想方设法让客户感动!
(1)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第一时间响应客户需求,想法设法让客户满意;(2)做行业专家:提供专业的产品与服务,让合作伙伴放心,让消费者信赖;(3)靠服务取胜:提供超值的服务感动客户,培养忠诚客户,从而赢得市场竞争。
(六)管理理念:让千里马跑出来!
(1)业绩导向:跑到前面的马才是真正的千里马,这里以成败论英
雄,只认业绩不认人;(2)竞争机制:管理的重点在于建立优秀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出每一个人的潜能;(3)80/20原则:千里马只是少数,因此管理工作要重视能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少部分因素,做到重点突出,区别对待!
(七)团队理念: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八)工作作风:快速行动,不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