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姚新街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7:0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大姚新街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大姚新街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大姚新街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云南省大姚新街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考试

高二 历史

命题教师:孙波 审题教师:李开亮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计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下列作品在此背景下出现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新中国成立后,在十年建设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出现了文学艺术创作的高峰,与此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 学校教育的迅速普及 B. 国家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C. 创作队伍的急剧扩大 D. 贯彻了“双百”方针

3.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A. 实现中国工业化 B. 实行民主政治 C. 启蒙与救亡并重 D. 推动中国近代化

4.明清之际出现了一股反封建的民主思潮,根本原因是()A. 专制统治的腐败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程朱理学的演变 D.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5.1960年春天,《五朵金花》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节上放映,担任主演的杨丽坤荣获了“最佳女演员”的“银鹰奖”,王家乙同获“最佳导演”的“银鹰奖”,埃及总统赛尔点名请杨丽坤亲自前往埃及,领此大奖。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 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6.针对“万物始于水”的观点,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对其中“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忠于城邦的男子 B. 掌握权力的贵族 C. 新兴的工商业者 D. 主宰人类社会的人

7.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A. 地动仪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罗盘针 8.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9.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维新变法()

A. 开创了中国科学与民主的先河 B. 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C. 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 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10.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指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胥:全,都)而为夷也?”这说明他()A. 主张将儒、释、道融合,三教合流 B. 在思想上带有极端狭隘的民族偏见 C. 提倡儒学复兴运动,力图重建信仰 D. 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

11.号称“洋务第一流人才”的丁日昌曾主张:“西学除船械一切必须效法外,其余人心、风俗、察吏、安民,仍当循我规模,加以实意。”由此可见()A. 洋务派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 B. 戊戌变法确实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C.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D. 君主专制在当时仍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2.下图人物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 B. 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C. 编著《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上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 D. 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

13.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开始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A.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 “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 D.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4.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说明()A. 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 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 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 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15.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其中第三件大事是指()A.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6.有一种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7.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A. 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 B. 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 C. 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D. 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

18.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A. “为政以德”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19.世界近代现代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创造出了大量的先进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自然科学的成就中,开辟了人类生活新时代的是()A.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瓦特制成了改良型蒸汽机 C.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D. 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20.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 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 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 民主革命胜利后的革命前途问题 D. 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

21.“认识你自己”原来是一句被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石柱上的著名箴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其用意是()A. 神赋予了人独特的禀赋和价值 B. 面对神灵和社会,人要有自知之明 C. 人应认识自己,摆脱神的控制 D. 因为人难以认知,所以要放任自我

22.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 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 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23.《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 1915年 B. 1917年 C. 1920年 D. 1924年

24.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流派中,最能体现个性化特点的是()A. 古典主义 B. 现代主义 C. 浪漫主义 D. 现实主义

25.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这位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哥白尼 C. 牛顿 D. 爱迪生

26.日内瓦湖畔的卢梭岛是缅怀卢梭的地方。卢梭受世人景仰主要是因为他()A. 发展洛克学说,提出“三权分立”思想 B. 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 著有《纯粹理性批判》,历史影响深远 D. 反对封建专制王权,倡导君主立宪制

27.关于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是金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 ②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和文征明 ③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主要形式之一

④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气势是山水画的灵魂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8.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三个有利于”的标准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9.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要反映的是()

A. 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 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生活是无意义的重复 C. 流浪汉、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 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30.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31.“他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实现了将人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属于()A. 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 C. 自由主义 D. 社会主义

32.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A. 遏制学术自由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提高儒学地位 D. 统一思想文化 33.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说:“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下列选项最能反映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是()

34.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展出,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2008年8月《扬子晚报》)。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理由是()

A. 原四大发明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B. 丝绸在古代发明中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范围最远 C. 造纸印刷对人类文明的传播贡献巨大

D. 与火药和指南针相比,青铜和瓷器技术更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人类文明的进程

35.如图是19世纪法国画家杜米埃的代表作《三等车厢》,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疾苦。该作品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36.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37.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晚8点在华丽的鸟巢体育场拉开大幕,充满中国文化特色的画卷、卷轴,震撼人心的29个焰火大脚印,壮观的击缶倒计时,浪漫而富有创意的点火等等不但让中国人自豪,也感染了外国观众。据官方统计,有8亿4千万中国电视观众收看了当晚的开幕式。这体现了电视的哪一种功能()

A. 资讯传播 B. 新闻报道 C. 大众娱乐 D. 艺术鉴赏

38.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卢卡契认为“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下列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39.《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 爱国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40.有这样一幅作品:画面中,左手执枪、右手高举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形象,在女神的引导下,慷慨激昂的学生、市民冲破战场上的滚滚硝烟,奋勇前进。这幅作品的名称及作者是()A. 《自由引导人民》 大卫 B.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C. 《马拉之死》 大卫 D. 《马拉之死》 安哥拉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共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据材料一,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请分析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二千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借重于古圣先王,在传统包袱沉重的中国、变化幅度最大的近代:演出最有声有色的现代剧,从而赢得人们的共鸣……这暴露了维新派受制封建群体意识,认为必须把西学和中学结合起来才适合国情。抽象地看这是对的,学习外国的东西,如不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民族化是没有出路的。然而维新派的所谓“中学”实为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旧学”,并不见民族化……不能不指出康有为等维新人士竭力装扮封建文化来为资产阶级的近代化变革运动提供理论依据,这本身就是一曲悲剧。

——黄达诚《试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中外文化的吸收和再创造》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思想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现象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特征。《自由引导人民》《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浪漫主义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大卫•科波菲尔》属于现实主义作品。2.【答案】D

【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化学术的繁荣。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中央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3.【答案】D

【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其学习西方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错误;洋务派并不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洋务派并未主张思想启蒙,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以郑观应、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倡的君主立宪与章太炎等革命派提倡的民主共和都有利于近代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D项正确。4.【答案】B

【解析】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而经济是根本,故排除A、C。当时西方民主思想尚未对中国产生影响。D说法错误。5.【答案】A

【解析】《五朵金花》在国际上获奖说明了当时电影的繁荣,其主要原因是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我国的文艺界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答案为A。6.【答案】D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否定神的权威,A.B.C项表述的特定的人群和阶层,体现不出该观点对人的作用的肯定,故A.B.C项错误;D项是对人的整体表述,故D项正确。7.【答案】D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限定,可推知是罗盘针用于航海,促进了西欧开辟新航路,使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一个整体,世界真正有了近代的意义,正确答案为D。8.【答案】B

【解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此题容易误选C。9.【答案】D

【解析】开创了中国科学与民主先河的是新文化运动,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制根本没有实行,因此B项错误。维新变法代表资产阶级派别,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的最大功绩是促进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D项正确。10.【答案】D

【解析】“……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说明韩愈并未主张三教合流,故A项错误;狭隘的民族偏见,题中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题中只是对“也举夷狄之法”进行了质疑,并未提倡儒学复兴运动,故C项错误;“今也举夷狄之法……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白话文的意思为:现在,却尊崇夷礼之法,把它抬高到先王的政教之上,那么我们不是全都要沦为夷狄了?可以看出他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故D项正确。11.【答案】B

【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主要考查学生在历史环境中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习西方的制度、思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认识到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能救中国,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戊戌变法运动兴起。故本题选B项。12.【答案】A

【解析】B项是魏源的贡献,C项中的《四洲志》是林则徐编译的而不是自己编著的。“开眼看世界”是指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故D项不符合其含义。13.【答案】C

【解析】审题时注意“实现飞天梦想”这一信息,“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14.【答案】B

【解析】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故A不正确;深海探测技术只是科技某一方面的成就,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也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故C、D不正确。15.【答案】D

【解析】第一件大事是指取得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即A项。第二件大事是指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即B项。第三件大事是指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项包括在D项之中。16.【答案】B

【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同时提出,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本题四个选项中,符合这一思想的是B项,“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大意是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17.【答案】C

【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说明梁启超主张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当时的中国不是民族矛盾,而是民族危机,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反封建、改良的主张,故B、D不正确。18.【答案】D

【解析】D项中的“礼”,指的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孔子依然坚持恢复西周的礼制,说明其是周朝的“捍卫者”,故D项正确;A、B、C项都体现出重民思想,在当时以及后世具有积极的影响,与维护周制不符合,故A、B、C项错误。19.【答案】D

【解析】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使得人们能够发明发电机,电作为一种动能为我们提供了生活和工业新的能源。20.【答案】C

【解析】新三民主义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因而两者在革命道路、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等方面是相似的。但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分别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前途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无产阶级则要建立社会主义,因而两者的前途不同。21.【答案】B

【解析】人独特的禀赋和价值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神赋予的,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把神殿石柱上的著名箴言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表明他认同神灵和社会面前的自知之明,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的思想未涉及摆脱神的控制,故C项错误;按照“认识你自己”的原则,人是可以认知的,故D项错误。22.【答案】D

【解析】苏格拉底认为人做美而好的事情(理智本性),是因为他是智慧的人,智慧来自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道德本性)。因此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23.【答案】C

【解析】从时间上判断,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开始传入中国,所以与题意较符合的是C。24.【答案】B

【解析】本题重在基础知识的考查,基本没有难度。2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分析说明该科学家的贡献体现了科学的综合,因此应是牛顿,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其余均不符合题干上的贡献。26.【答案】B

【解析】A项是孟德斯鸠的成就;C项是康德的成就;D项是伏尔泰的思想主张。答案为B项。27.【答案】A

【解析】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是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文征明是明朝人;山水画的灵魂是意境。故选A项。28.【答案】C

【解析】①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的;③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排除①③。②④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29.【答案】D

【解析】《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反映的主题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故选D项。30.【答案】D

【解析】“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符合这一材料信息的是B、D两项,“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中国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故只能选D项。“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文革时期。31.【答案】B

【解析】“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这是康德的观点。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是理性主义的指导思想,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故A项错误;自由主义是19世纪初开始出现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提倡以私有财产权为核心的个人权利,材料没有涉及这一内容,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突出社会性质的问题,故D项错误。32.【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董仲舒的这个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是通过思想专制巩固政治统一,即加强中央集权。33.【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突出了钱学森在军事领域上的杰出贡献,A项原子弹的爆炸符合题目要求。B项“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反映了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成就,C、D两项明显与题干不符。排除B、C、D三项。34.【答案】D

【解析】火药和指南针比青铜和瓷器技术更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人类文明的进程,D项说法错误。35.【答案】C

【解析】作品生动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社会生活,说明画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应该属于现实主义美术流派。36.【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可知李贽借由肯定私心来宣扬个人自由,并非为权,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私欲膨胀,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公心”或者并未指出天理即是“公心”,故D项错误。37.【答案】A

【解析】资讯是指新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能够成为民众所关心的一系列事件,针对性较强。材料反映了电视转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应该是资讯传播的功能。38.【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逐渐成为文学和艺术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材料中所述正反映了现实主义的特点。39.【答案】C

【解析】明清社会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红楼梦最具代表性,材料的内容也反映了这一点。4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代美术成就。《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作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41.【答案】(1)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的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变化:电力成为新能源,汽车、石油、电力等新兴工业出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影响:电气时代的到来和新交通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解析】第(1)问“动力”要从工业革命考虑;第(2)问可从制度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作答;第(3)问需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并结合教材回答。

42.【答案】(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

(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国家和时代的限制。

(3)“孔子之道”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解析】第(1)问要抓住关键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子欲善而民善矣”,然后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第(2)问考查孔子在中国的地位,但要注意与材料相结合,要言之成理。第(3)问说明孔子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43.【答案】(1)特点:托古改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积极影响: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托古改制思想一方面减弱了顽固势力的阻挠,促进了西学的传播;另一方面指导了维新变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同时思考了从国情出发,探寻中学与西学相结合的道路,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把西学和中学结合起来”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积极影响,结合材料中“适合国情”“有出路”“装扮封建文化……提供理论依据”等信息,联系教材所学,可以辩证地从减少阻力、指导变法、中西结合等角度进行具体归纳。

第二篇: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C.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D. 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2.“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

A. 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 B. 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 C. 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 D. 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

3.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A. 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 有利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C. 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 D. 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

4.《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 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 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D. 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5.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特点不包括()

A. 路德把德意志君主和贵族当作教会的天然保护者 B. 提出教会和国家政权分离

C. 引发了社会政治领域里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6.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这反映出彼得一世()A. 强迫农民服役 B. 强制农奴劳动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推进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7.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蒙昧时代,主要是因为()A. 社会经济凋敝 B. 政治四分五裂 C. 教会神权统治 D. 王权极度衰弱

8.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9.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A. 农耕经济 B. 法家思想 C. 中央集权 D. 轻罪重罚

10.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 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 ④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有促进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12.在纪念梭伦的邮票上面有他的名言“避免极端”。其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 颁布“解负令” B. 鼓励发展工商业 C. 建立“五百人会议” D.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3.梭伦改革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这主要是为了()A. 满足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B. 实现雅典社会的稳定 C. 彻底解决平民面临的问题 D. 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14.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是为了()A. 提高自身的素质 B. 减少与汉族地主大冲突 C. 适应农耕文化需要 D.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

15.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 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6.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A. 日本门户打开了 B. 改革时代到来了 C. 民主政治建立了 D. 扩张战争开始了

17.在工业革命大潮直接有力地冲击之下,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进行彻底改造,能体现这一改造的措施是()A. 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B. 消灭盗匪

C. 坚决打击马木路克割据势力 D. 创办第一批近代工厂

18.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A. 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 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 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 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19.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0.从16世纪开始,埃及就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之下。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埃及进行政治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把埃及作为帝国的行省 ②彻底消除了马木路克的势力 ③帕夏代表素丹统治埃及 ④实行包税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1.1868年,日本睦仁天皇取《易经》中的“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为年号“明治”,其改革统称“维新”,则来自《诗经·大雅·文王》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表明他决心()A. 振兴国家 B. 加强皇权 C. 学习中国 D. 学习西方

22.从1811年开始,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了持续近三十年的对外扩张战争,关于战争结果及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埃及在事实上获得了独立 B. 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C. 巩固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 D.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3.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因为()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②农奴得到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广大农奴不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④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4.当日本幕府统治陷入危机,而又出现了西方侵略的时候,尊王论和排外论相结合,形成了“尊王攘夷”的思潮。“尊王攘夷”运动在政治上主张()A. 协助幕府抵制外国侵略 B. 推翻幕府统治,还政天皇 C. 尊崇天皇,抵御外国侵略

D. 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25.虽然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使埃及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最终结果是失败的,其决定性的原因是()

A. 穆罕默德·阿里只进行了局部性的变革,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的结构变革 B. 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缺乏群众基础,没得到社会成员的有力支持 C. 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对现代化的改革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 D.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26.“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日本武士对此做出的反应不包括()A. 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B. 改革幕府,实现富国强兵 C. 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 D. 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

27.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其中“外部因素”指()

A. 中下级武士破产 B. 西南大名强大 C. 民族危机加剧 D. 倒幕运动胜利

28.为纪念俄罗斯农奴制改革150周年,2011年2月1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了一枚精制金币。金币的下方图案除了“1861”字样外,还有一条断裂的锁链。“断裂的锁链”象征着()A. 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 1861年改革并不完美 C. 广大农奴从此获得解放 D. 农民对改革并不满意

29.在发展近代工业的过程中,埃及举措,其中不包括()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 积极发展军事工业

阿里王朝和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一些相似的C. 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D. 开办学校培养人才

30.下图反映的是明治维新的哪一项改革的成果()

A. 实行“四民平等” B. 倡导“文明开化” C. 推行“殖产兴业” D. 改革教育体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对各族人民的统治,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约他出兵决战。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8分)(2)依据材料三,文献反映了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诣?这对以后他推行改革有什么影响?(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2)对材料四应怎样认识?

(3)以上材料在表明天主教会面临怎样的形势?

33.有学者认为:历史上强国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虽特征不同、手法各异,但其兴盛颇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寻:①鼎新革故,变法图强;②发展经济,壮大国力;③创新科技,崇文重教;④对外拓展,取长补短;⑤发展军事,富国强兵等等。

(1)针对上述说法,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和日本各有什么措施使其走上近代化道路? 材料:

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种之多,被誉为“田武夫必读之书”。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到上海考察,发现该书竟然绝版。

(日本)福泽谕吉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著述颇丰,影响巨大。他每出一本书,“天下少年就群起遵从”,“父不能制子,兄不能禁弟”。他所著的《劝学篇》总机销售了340册,平均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读过这本书,一直有人尊称福泽谕吉是所有日本人的老师。

(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的角度,评述材料中的现象与改革的关系,并据此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在这方面的差异。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17世纪初

荷兰和英国也同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天主教也传入日本,信徒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德川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令,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材料二

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商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德川幕府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地方要绝对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国家高度集权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就不可以采用,美国联邦制度就是借鉴了的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后来的朝代所采用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一个有一个的高度,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故B项错误;西周的分封制度虽然有集权趋势,但是过于松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权力并不是很大,所以才会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战乱故应该排除D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2.【答案】C

【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3.【答案】D

【解析】本题可结合时代特点即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4.【答案】D

【解析】宋朝设置转运使的目的是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应该选D。转运使的主要作用是将地方财税运送到中央,不是去管理地方财政和维护地方经济的发展。5.【答案】B

【解析】马丁·路德的主张迎合了一些封建统治者摆脱罗马教廷束缚的要求,得到了当地诸侯的支持,其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人民应当服从政府的主张体现了他的教权服从于政权并受政权保护的思想,但并没有提出教权和国家政权相分离。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题干的核心是指沙皇的专制,D项与材料不符;A、B两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C项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专制,符合题意。7.【答案】C

【解析】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实行神权大一统的统治,它垄断文化教育,控制社会生活,欧洲社会处于黑暗和蒙昧的状态。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考查宗教改革的实质。材料中“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故本题选D项。宗教改革表面上看是反教皇的宗教斗争,实质上是在反天主教教皇名义下的反封建斗争,所以A项不对,B项反君主说法不对。这场运动主要是反对天主教教会,主张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教会的政治运动,所以C项说法不正确。9.【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提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为本,工商为末。因此这里的“本”应是指农业。10.【答案】D

【解析】“赋役征银”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大进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即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11.【答案】B

【解析】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试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本题选B项。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梭伦改革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反映了梭伦“避免极端”的主张。13.【答案】A

【解析】首先可用排除法,③④在时间上均与题干要求不符,故可排除。其次可用理论分析法,可从“国家”这一概念入手分析得出结论。14.【答案】C

【解析】中原地区发达的农业文化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调整政策的动因,故正确选项是C。15.【答案】C

【解析】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虽反对正统的基督教,但对神依然显示出无比的尊敬,他们判定事物均以神为绝对权威。“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说明马丁·路德仍从神学角度论证问题。“人人都可以”体现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选C。16.【答案】B

【解析】从引文“长洲”“萨摩”这两处地名可知所述是1868年日本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倒幕派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长洲、萨摩、土佐、肥前等地。在倒幕成功后开始了明治维新。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门户,不符合提干19世纪后期的时间。日本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引进、制定、改造的。引文中没有反映日本对外战争开始的线索。17.【答案】D

【解析】创办近代工厂,引进机器生产,改变了传统的、落后的手工生产,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18.【答案】C

【解析】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借深圳的发展来带动内地的发展。19.【答案】选项中涉及的四种状况都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新变化。【解析】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仔细审题的能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借助马木路克实现对埃及统治的,包税制属于经济统治方面的内容,故排除②④。2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向明而治”和“其命维新”可知,明治天皇把振兴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故A符合题意。2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战争持续了近三十年,长年的穷兵黩武最终动摇了其政权的根基,故C说法错误。23.【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原来少,不足以维持生计,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因此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尊王攘夷”,即要求尊奉天皇,进行改革,以抵御外国侵略,实现富国强兵,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25.【答案】A

【解析】上述表述都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并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统治基础,而是对封建统治加以修缮和维护,继续加强封建统治,这在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是世界潮流的形势下,是违背潮流的。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背景。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末期,列强开始入侵,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根据所学,A,B,C正确,当时推翻的是幕府将军,不包括D。2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A,B,C,D中属于外部原因的只有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加剧了日本的民族危机,促成了日本的明治维新。28.【答案】C

【解析】农奴制是套在农奴身上的“锁链”,也是束缚俄国进一步发展的锁链。砸断“锁链”,象征着农奴从此获得解放。2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在阿里改革时,并没有大力扶植私人企业,A,B,D都是它们的相同点。故选C。30.【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了在“脱亚入欧”理论下,日本达官显贵学习西方生活方式,举行化装舞会,彻夜狂欢的情景,是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影响的产物。

31.【答案】(1)由于宗主督护制和“纵富督贫”的赋税制度,阶级矛盾尖锐,由于鲜卑族实行压迫和歧视的不平等民族政策,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不断。

(2)反映的是孝文帝在掌握汉族先进文化方面的造诣。孝文帝较好地掌握了汉族先进文化,深刻地认识了汉族文化深邃丰富的内涵,对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和政策进行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所给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第(1)题能从两则材料中知道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所致,然后结合教材去分析这两个矛盾产生的原因。第(2)题主要是孝文帝接受汉文化的经历以及对他以后推行汉化政策所起的作用。

32.【答案】(1)原因:①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天主教会的腐败。③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2)认识:①教会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地位。②教会采取的手段卑劣野蛮。③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已经开始。

(3)天主教会逐渐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遭遇各方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解析】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阻碍社会发展。

33.【答案】(1)俄国废除农奴制,保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由劳动力,开辟了国内市场;日本政治上“废藩置县”和废除封建等级制度,经济上改革币制、土地制度和“殖产兴业”,社会生活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制度和大力推进西化),军事上建立现代军队。两国的上述措施促进了他们走上近代化道路。

(2)改革与思想宣传、思想解放息息相关,思想解放的广泛性和力度强能促使改革成功,否则影响改革进程、甚至使改革夭折;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和维新之时,国人所接受新思想具有广泛性和一定深度,而中国虽然有西学渐进,但不够广也不够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俄国农奴制改制、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能力要求是从特定的角度探讨、论证相关历史问题。第一问主要从题干给定的五个角度论证俄国和日本是如何走上现代化道路。第二问首先要概述思想解放和改革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差异来论证这种关系。试题设计蕴含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考查。

34.【答案】(1)①西方列强采取经济和宗教形式开始渗透到日本社会;②幕府统治者害怕西方势力危及自身统治。(2)西方商船把大量商品运进日本,在日本大量倾销商品,实质上反映了日本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影响:日本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破产;国内市场物价暴涨,导致经济混乱;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从经济和宗教两方面说明了西方对日本的影响,但闭关锁国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日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第(2)问图片反映了西方大量商品运进日本,反映的实质是日本成为与西方相联系的市场,其影响则是对日本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第三篇: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

1.有学者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A.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B.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 “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某科学家曾这样评价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的意义:“他如此清楚地出现在感官前,以致古往今来烦扰哲学家们的所有争辩立即为我们眼睛看到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所破除,从而使我们摆脱了有关这一科目的啰嗦的争论。”该科学家是()A. 牛顿 B. 爱因斯坦 C. 普朗克 D. 伽利略

3.下图为明朝的《墨葡萄图》,图中水墨葡萄一枝,叶不勾脉,均以水墨点染,不求形。该画作()

A. 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 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C. 着重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 D. 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

4.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下列表述符合董仲舒新儒学基本特点的有()①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②具有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③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④继承了荀子的“天人感应”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A. 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B. 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 C. 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 D. 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

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C.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7.下图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之一,史称《龙门二十品》,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尽管二十品的题记的字体大小不等,章法上也不像唐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但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其中“静”是本源性的,是最高的审美标准;“穆”则是“静”的外在体现,具有宽宏、凝重、肃穆、和谐等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 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 B.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C. 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 D. 造像题记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8.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 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 吸收道家思想宣扬无为而治

D. 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9.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乃是出于无知”,主张“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普罗塔哥拉 D. 亚里士多德

10.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其字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镇江在修建“米芾公园”期间征集其流落在民间的书法作品,以下书法作品中最有可能是米芾作品的是()

11.理学家王守仁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守仁()

A. 反对穷理格物 B. 教人明辨善恶 C. 主张静心无为 D. 阐发禅宗学说

12.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 李煜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辛弃疾

13.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陆九渊“心即理也”

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4.在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时代”,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这句中国古话,在西方最为相似的观点是()A.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认识你自己”

D.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5.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16.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A. 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 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 C. 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 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17.“他架起了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桥梁。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与追求民主的精神。他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文中的“他”指的是()A. 德彪西 B. 海顿 C. 贝多芬 D. 莫扎特

18.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19.1978—2007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

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 ④《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A. 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B. 加强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C.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 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21.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22.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时间又开始了”是指()A.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C. 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共和主义

24.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A. 《大卫·科波菲尔》 B. 《老人与海》 C. 《巴黎圣母院》 D. 《等待戈多》

25.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A. 新民之道是立国之本 B. 改造国民的素质 C. 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D. 新文化的融合性

26.“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A. 钱学森 B. 华罗庚 C. 李四光 D. 袁隆平27.“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喜欢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A. 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 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 C. 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 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28.康有为说:“以吾遍游欧、美十余国,深观细察,校量中、西之得失,以为救国至急之方者,惟在物质一事而已。……则吾所取为救国之急药,惟有工艺、汽、电、炮、舰与兵而已!”材料中提出的救国主张是()A. 军事救国 B. 实业救国 C. 变法救国 D. 物质救国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共58分)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政恶多门久矣……三教(儒、佛、道)于是乎可一矣。——隋·王通《中说·问易篇》

材料二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王守仁的言论

材料三 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中国文化史概论》

问题:(1)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据材料一指出“危机”的主要表现。宋代的儒家学者是怎样应对这一“危机”的?

(2)据材料二,指出南宋朱熹和明代王守仁思想的不同点。(3)据材料三,指出理学蕴涵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

30.材料(人)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哈姆雷特》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材料中当时人们为什么对人性持如此乐观态度?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相比有哪些发展变化?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材料图一中海王星等的发现,主要是根据牛顿提出的哪一定律?根据材料图二,当时的艺术家对牛顿持什么态度?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荀子》的“天人之分”,否定天的主宰性、人格性,将自然界的天人的世界区别开来。天的自然运行有其独自的法则,和尧的善政或桀的恶政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西汉的董仲舒,他认为天的自然现象与地上的人事互相对应。是即皇帝依天命统治地上的民众,如果其统治有过失而殃及民生,就会招致天之阴阳二气的不调,并通过灾害受到谴责;反之,如果满足天意有利民生时,就会出现祥瑞之象。董氏亦将阳与德、阴与刑联系起来思考:如果舍弃德教,纯任刑罚,或者刑罚不当则阴阳不调,于是异变就发生了。董氏思想还将君、父、夫与阳、臣、子、妻与阴联系起来。譬如臣或夫人凌驾于君或夫之上则阴阳淆乱,灾异也就随之发生了。位于中国的公的最高层面的是天,这个天的公作为天理的公,是连皇帝都应顺从的最高存在。这个天理的公,进入近代以后屡被称为公理。这个公理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应服膺的最高的、普遍的规范,强调主张公理的一人便是被称为中国革命之父的孙文,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便是他主张公理的体现。

而欧洲在从中世纪向近代的变迁中,人神分裂。粗略地说,在中世纪,神支配着自然法则、人类的政治领域及社会秩序。但进入近代后,神被限制于作为道德领域的人的内心世界,自然现象不是依据神的意志而是依据自然法则发生,政治领域或社会秩序由人的理性和意志构筑而成。道德、自然、政治被分别确定为一个领域。——摘编自「日」沟口雄三:《中国的思想》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孙中山思想发展的原因及近代欧洲人神分裂产生的积极影响。

3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海国图志》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曾国藩说:“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是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比材料二有哪些进步?(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二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材料三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即三民主义之民权)……约法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请回答: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2)材料二中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3)材料三中为维护民主、反对专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做了哪些主要规定?就其实践效果举例说明。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说明君主和臣子要共同努力和协作,并不能说明以制度保障,故A项错误;“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说明反对君主专制,与后者论述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学校不仅是养士的地方,还要让“治天下之具”都出于学校,天下的大是大非,不是天子说了算,而是公之于学校,与后一种观点相符,故C项正确;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与后一种观点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2.【答案】D

【解析】理解材料,材料反映了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用于天文研究、观测天体,用实验来证明哥白尼的地球中心说。3.【答案】C

【解析】综合材料图画和文字信息得知,该画作属于文人画,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是风俗画,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以水墨点染”与选项“工笔重彩画”矛盾,故B项错误;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C项正确;由材料“叶不勾脉”“不求形”得知,该画作注重写意而非写实,故D项错误。4.【答案】A

【解析】①符合新儒学的主要目的;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所以带有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②符合题意;③体现了董仲舒新儒学在内容上的特点;④说法错误,荀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与“天人感应”观不同。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阐明了礼和法的关系,认为礼是法制的前提,是各种条例的总纲,故D项正确。6.【答案】C

【解析】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只是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并不是后世都不重视,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和八股取士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元曲之所以地位低下是因为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的曲目,在当时属于市民文化,受到官修典籍和士大夫(儒硕)的排斥,故C项正确;材料中导致元曲地位低下的原因,并非厚古薄今,而是鄙视市民倾向,故D项错误。7.【答案】C

【解析】拓片内容同佛教有关,但与儒道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出同儒家的关系,故B项错误;据材料“不像唐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可知该书法兼有楷书的整齐特点,又据材料“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静穆”又体现出隶书的古朴刚健,故C项正确;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是草书的特点,不符合图中书法的特点,故D项错误。8.【答案】B

【解析】根据“善出性中”可知董仲舒发展了孟子“性本善”的思想,同时他还主张王能使人向善,并说这是天意,这样王权就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即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故选B项。9.【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米芾字体的特点,A项字体不符合其特点,故A项错误;B项字体也不符合其特点,故B项错误;C项字体也不符合其特点,故C项错误;D项字体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符合其特点,故D项正确。11.【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可知天理存在于人心,所以没有必要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可知并未教人明辨善恶,而是认为“物无善恶”,故B项错误;王守仁是理学家,静心无为是道家主张,而且材料中也不能反映,故C项错误;材料禅宗强调当下的体验,但材料中认为天理在人的心中,无需体验,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13.【答案】B

【解析】②属于对封建政治制度服务的专制思想,不符合题干中“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其余选项符合明清时期新的反封建反专制思想的要求。14.【答案】B

【解析】“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更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故A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认识你自己” 观点是人是可以被自己认知的,而且也应该认识自己,认识可以指导实践,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是人的思想力,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书体的判读。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D为小篆;而A为甲骨文;B为行书;C为楷书。16.【答案】B

【解析】材料明显强调的是全民教育的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教育对象,没有涉及教育转型问题,故A项错误;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是教育的目的,与材料体现的全民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是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1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他架起了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桥梁”可知此人是贝多芬,德彪西是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海顿是古典乐派的创始人,与题目“他架起了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桥梁”不符,故B项错误;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桥梁,故C项正确;莫扎特是古典主义音乐家,故D项错误。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相关内容——文学作品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C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其余ABD三项文学作品风格与所处时代不相吻合,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19.【答案】B

【解析】注意时间“1978-2007年间”,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确立的时间是1952年,排除。20.【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是题干中“新课题”的“新”字,A项的“保护传统经济”、B项的“加强集权统治”、D项的“维护传统文化”都不是新的内容,都不对。只有C项符合。“近代文明”是指民主、工业与启蒙思想等,这对中国来说是新的。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说变法寄希望于朝廷,是很困难的事,各国的变法都是从民众发起,所以变法要从民众倡导,唤起国民精神,故选A。因为借鉴各国经验所以才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所以排除B。戊戌变法是依靠光绪皇帝发起的,排除C。D史实错误,排除。22.【答案】B

【解析】A项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后建立的,C项是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D项是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均与题干时间不符。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B项正确。23.【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即民权主义。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文学形式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9世纪30年代以后应该是现实主义文学,A是英国狄更斯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B为现代主义文学,C属于浪漫主义文学,D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作品,是现代主义文学,故A项正确。25.【答案】B

【解析】“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说明梁启超主要针对的是国民的素质对国家的作用,没有谈及立国之本的问题,故A项错误;梁启超认为国民“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和“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体现了对国民的素质的改造,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问题和新文化的融合,故C、D项错误。26.【答案】D

【解析】从题干的“专注于田畴”“ 远离饥饿”可以判断,此科学家是水稻专家袁隆平。27.【答案】B

【解析】材料所示的创作风格应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对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就是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故B项正确;反映“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应该是现代主义文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浪漫主义,不是批判现实主义,故D项错误。28.【答案】D

【解析】从“以为救国至急之方者,惟在物质一事而已”可知是主张物质救国,选择D项符合题意。29.【答案】(1)危机: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应对: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创立“理学”。

(2)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朱熹认为是“理”,而王守仁则认为是“心”;在求“理”的方法上,朱熹主张 “格物致知”,王守仁则主张 “致良知”而不必外求。(3)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

【解析】第(1)问从理学产生的背景的角度来回答。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为了重兴儒学,回应社会上礼佛、崇道的挑战,唐宋儒家学者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第(2)问从世界本原、求理方法的角度来思考。第(3)问回答理学的积极影响。

30.【答案】 受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开拓进取,对自身充满信心。薄伽丘讴歌人性,集中体现在人性本能方面,体现男欢女爱;莎士比亚描写、抒发、刻画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歌颂人间仁爱友谊,提倡人性的高尚与尊严。【解析】

31.【答案】(1)定律:万有引力定律。(2)态度:赞扬(崇拜、肯定)。【解析】

32.【答案】原因:传统天人观发展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影响:冲击动摇了神学思想,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复兴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

【解析】第一小问原因,结合孙中山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由于列强的侵略而产生了严重民族危机,在经济方面则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则是民主思想传入,根据这些时代背景分析原因即可;第二小问积极影响,材料中“神被限制于作为道德领域的人的内心世界,自然现象不是依据神的意志而是依据自然法则发生”说明神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促进了人文思想的发展,材料中“道德、自然、政治被分别确定为一个领域”说明政治和自然科学都开始摆脱了神学的控制,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33.【答案】(1)林则徐。虎门销烟。

(2)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四:变法图存。

(3)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步:由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实行君主立宪制。君民共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新思想、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和维新变法思想的掌握。解题时要注意结合不同派别人物的思想内容。解答第(1)问时要注意从译《四洲志》这一信息得出“林尚书”为林则徐,对其贡献要举例说明;第(2)问,要注意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注意用词的简练和准确;解答第(3)问时要注意从材料三中的“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这一句话中总结洋务运动的弱点,通过比较得出早期维新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进步;解答第(4)问时要注意对梁启超所说官制进行准确分析,维新派所主张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这与材料三中所提到的“君民共主”思想一致。

34.【答案】(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表现: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封建统治。

(2)1915年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3)规定:主权在民;民族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等。

效果: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断被破坏。没有真正起到维护民主、反对专制的作用。

【解析】第(1)问“剪断了一些枝叶”、将“大树”砍断、“萌发”分别是指洋务运动的内容、辛亥革命的成果和封建势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的“斗争”是指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思想宣传新思想的努力,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即可。第(3)问要从材料中概括维护民主、反对专制的内容,可从“主权”“平等”“权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概括;“实践效果”可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否真正实施的角度去回答。

第四篇: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命题教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些国家包括()①塞尔维亚

②保加利亚

③比利时

④法国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2.结合下边漫画,对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认识有误的是()

①针对的目标是所有船只 ②只针对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 ③“无限制的潜艇战”的实行加速了美国的参战 ④“无限制的潜艇战”在当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德国的状况 A. ①B. ②③C. ①④D. ④

3.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 使俄国失去了大片国土 C. 使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D. 苏俄根据该条约制订了《和平法令》

4.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A. 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 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 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D. 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战场上的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④日德兰海战 A. ①②B. ①②③C. ③④D. ②③④

6.在凡尔赛体系下,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A.巴尔干地区成立民族国家B.奥斯曼帝国瓦解 C.德国丧失了海外殖民地D.奥匈帝国瓦解

7.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B.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 C.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D.日本代表不擅外交辞令

8.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国务卿休斯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这个“条约”是指()

A.《四国条约》B.《五国海军条约》 C.《九国公约》D.《凡尔赛和约》

9.《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罚和削弱包括()

①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削减其领土 ②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③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④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归还给中国 ⑤德国必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10.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是()A.和平谈判B.武力方式 C.经济封锁D.外交孤立

11.“从文明演进角度看,两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根据相关历史事实,下列选项中能为这句话提供有力支撑的是()A.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B.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C.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存在遏止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D.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各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2.“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为此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

A.镇压社会主义革命B.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向边境地区迁移人口D.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13.在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具有共性的是()A.武器装备落后B.内部出现叛乱 C.缺乏国际援助D.大国纵容侵略

14.英美在二战中与苏联结盟的主要原因在于()A.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英美遭到法西斯国家的进攻 C.苏联是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已经无效

15.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④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B.④⑤C.②③D.①④

16.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

17.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下列各项条款中,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A.“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 B.“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C.“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D.“我们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18.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提出“缓和”战略的实质目的是: A.改变争霸目标B.采取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C.限制和裁减核武器D.苏联的霸权主义发展到高峰 19.下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的一座雕塑,这是一支枪杆打结的枪。此图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

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B.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20.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了“和平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A.维护世界的稳定与繁荣B.放弃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 C.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D.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21.下列现象与二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没有关系的是()A.人民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B.社会主义国家的号召与组织 C.美国对苏联挑起全面“冷战”D.美、苏战略核力量形成均势 22.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针对伊拉克发动的 ②战争中美国都起到了核心作用 ③两次战争的发起都得到了联合国的授权 ④都带有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3.两伊战争严重损害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边界争端B.宗教教派矛盾 C.经济利益冲突D.意识形态的矛盾

24.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是()A.朝鲜战争

B.海湾战争

C.两伊战争

D.科索沃战争

25.中东地区和南亚次大陆都曾多次发生战争。历次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A.都是由于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 B.都是多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战争 C.都是为了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生存权利 D.都是长期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产物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征兵海报,防务大臣霍拉肖·赫伯特·基奇纳勋爵动员青年人参军:“同胞们,国家需要你。加入祖国的军队吧!” 材料二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人数

材料三 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1 500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18岁到55岁之间。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17岁到 65岁之间。到了灭亡前一刻,就连12、13岁的小男孩和70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国民卫队。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914年,“国家需要你”参加哪一次作战?对英法而言这次作战最大的意义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战争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国议会中的讲话(1935年)

材料二 我们强烈希望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友好地解决问题,但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霍尔(英国外交大臣)在下院的讲话(1935年)

材料三 双方一致同意,排除实行(对意大利的)军事制裁,不采取任何海上封锁措施…… ——英、法两国1935年9月公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出哪两个国家在进行什么交易?其实质是什么?(2)材料三的观点造成了什么后果?

(3)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解决后,英国、法国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目的”达到了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

28(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要独自走过多少的远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息?炮弹还要再呼啸几时,才能真正销声匿迹?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美]鲍勃·迪伦《随风而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说反战者的愿望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反战运动高涨的原因。(3)材料三表明了这场战争的什么特点?它决定了反战运动的什么特点?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看作不共戴天的敌人。

材料二 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 请回答:

(1)萨达特认为中东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战争的不断发生,萨达特的政策作出怎样的调整?有何意义?

(3)拉宾是以色列的和平使者,他的遇刺说明中东和平的历程不会一帆风顺。请你归纳一下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的侵略,比利时抗击的是德国的侵略,他们所进行的战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2.【答案】A

【解析】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针对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②③④均是正确的。

3.【答案】D

【解析】《布列斯特和约》使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和平喘息的时间,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整顿了国家经济和扩大了红军,为以后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D项把条约与《和平法令》的因果关系颠倒了。

4.【答案】A

【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但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未退出一战。5.【答案】B

【解析】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均发生在西线战场上,而日德兰海战发生在北海。6.【答案】B

【解析】奥斯曼帝国瓦解属于中东地区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在此地区也产生了新的民族国家。7.【答案】C

【解析】要结合一战后日本的状况仔细分析选项。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并期望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持。8.【答案】C

【解析】《九国公约》确认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9.【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及归类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选项中①②③⑤符合凡尔赛和约规定,④是错误的表述,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日本。

10.【答案】A

【解析】经过一次大战以后,欧洲和平主义盛行,各国都不愿意轻易采用武力解决问题,往往通过谈判,签订协议的形式,维护安全。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本世纪以来对国际关系影响深刻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这两个组织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在性质上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故B项正确。从效果和影响来看,国联成员国不及联合国普遍,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也不及联合国。国联由于受少数大国控制,导致在许多国际事务处理上不公正,制裁侵略软弱无力,国联并没有遏止了“二战”的爆发。联合国在成立初期,由于受美国控制,从而使其宗旨得不到有效发挥,但也发挥过一些有益的作用,如参与推动印度尼西亚独立事务,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有效处理殖民地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A、C、D三项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12.【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德国要对外扩张的意图,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德国要摆脱和约的束缚,再度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13.【答案】D

【解析】在法西斯势力侵略或干涉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过程中,英法等大国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是导致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14.【答案】C

【解析】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要取决于其国家利益。就英美来讲,二战期间他们最大的国家利益就是打败法西斯国家,而苏联在抗击法西斯的斗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正好符合英美的需要。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在二战中推行的“中立”外交政策。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实质上是一种绥靖政策。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英、法、美继续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避免影响本国经济以及希望祸水东引,西方列强实行了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一种西方国家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德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世界局势空前紧张,打破了凡—华体系的限制;美国一战后企图夺取世界霸权,故②③⑤错误。16.【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苏、美、英三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虽在反法西斯的基础上结成了同盟,但都有自己的战后野心。通过对话,依照次序答,下一个国家都在力图掌握一个国家,获得最大的霸权,故答案选择D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合。1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A项属于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之内容;B项属于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范畴,因1944年诺曼底登陆代号为“霸王行动”;C项属于波茨坦会议之内容;只有D项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体现了雅尔塔会议精神。

18.【答案】B

【解析】70年代美苏在欧洲缓和,但在亚非积极进攻。19.【答案】C

【解析】由“一支枪管打结的枪”很明显可以看出它的寓意是反对战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故选C项。

20.【答案】C

【解析】肯尼迪的“和平战略”,把矛头指向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口号下,通过援助、贸易、旅行、科技与文化交流,削弱东欧国家与苏联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扩大其霸权,称霸世界的目的。21.【答案】D

【解析】世界和平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社会主义国家反对美国挑起“冷战”、世界人民反战和平意识增强相关,但美、苏战略核力量形成均势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22.【答案】D

【解析】海湾战争是经过联合国授权的,而伊拉克战争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两场战争都是由美国发起的针对伊拉克的现代高科技战争。23.【答案】D

【解析】伊朗和伊拉克都信仰伊斯兰教,但教徒分属伊斯兰教的两个不同派别,所以两伊意识形态相同,但又有教派矛盾冲突。

24.【答案】C

【解析】本题要从题干中提取两个主要信息:一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二是规模和损耗最大的战争。符合要求的只有两伊战争。

25.【答案】D

【解析】 印巴战争的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而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分别建国则是联合国的决议,据此排除A项;B、C两项是针对中东战争而言。

26.【答案】(1)马恩河战役。意义:打退了德国进攻,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2)规律: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原因:作战双方都想通过一次战役给对方以致命一击;越来越多的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投放到战场上使用;阵地战和攻坚战的陈旧作战方式。

(3)随着战争的进行,伤亡人数日益增加,国内兵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德国元气大伤,已无力继续厮杀下去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第(1)题,只要结合马恩河战役有关知识即可作答;第(2)题,应首先分析出战役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的特点,然后从作战国家、作战指导思想、武器装备、作战形式等方面考虑;回答第(3)题时应结合第(2)题有关信息得出战争伤亡惨重,国内兵源枯竭,已无力再战等内容。

27.【答案】(1)英、意在进行交易,英国以牺牲埃塞俄比亚的方式换取意大利对自己的支持。实质上是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2)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3)没有。因为1937年意大利与德、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它们要挑起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的战争。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意大利为侵略埃塞俄比亚,在外交上依托德国向英法施压,而英法由于经济实力下降,实施避战自保,从而采取了绥靖政策。第(2)问结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史实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二“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运用法西斯国家结盟的史实说明即可。28.【答案】(1)反对美国发动侵略战争,要求和平。

(2)美国在越南进行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战争持续时间长,并不断升级而且异常残酷,美军在大肆屠杀越南人民的同时,自身伤亡惨重,给美国人民也带来深重的灾难。(3)持续时间长。使反战运动具有时间长的特点。【解析】

29.【答案】(1)未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相互为敌。(2)开始与以色列进行谈判。开启了中东的和谈之门。

(3)彼此间的分歧;大国的插手;地区极端民族主义与恐怖分子的威胁等。

【解析】萨达特和拉宾都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同时两人在不同的时间遇刺身亡,这说明中东的和平进程是异常艰难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第五篇:云南省河口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河口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6小题,每小题1.5分,共39分)

1.秦朝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秦始皇陵。秦朝能够倾国家之力,完成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 军事民主制的作用 D. 法家思想的影响

2.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宣称:“一些人生来是自由人,另一些人则天生是奴隶。”这句话的本意是()

A. 奴隶归奴隶主私人占有 B. 奴隶制度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C. 把社会上的人分成三个等级 D. 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

3.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该楹联褒扬的是()A. 黄帝 B. 孔子 C. 孟子 D. 荀子

4.“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包括()①亚里士多德非常崇拜和尊敬柏拉图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高于一切 ③亚里士多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④亚里士多德善于为自身的缺陷寻找借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5.华盛顿去世以后,亚伯拉罕·林肯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给太阳增添光辉或给华盛顿的名字增添荣耀都是不可能的。”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 借太阳的独一无二批评华盛顿的专制 B. 表达对华盛顿的哀思 C. 告诫人民不要过多抬高华盛顿的地位 D. 极言华盛顿所得荣誉之多

6.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 用泥制陶的事实

7.18世纪末北美发生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A. 波士顿倾茶事件 B. 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C. 来克星顿的枪声 D. 《独立宣言》的发表

8.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作过高度的评价,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著名的“三段论”命题,如“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三段论”主要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哪一方面的成就()A. 生物学 B. 逻辑学 C. 伦理学 D. 生理学

9.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他说的“制度”是()A. 荐举制 B. 封邦建国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10.下图为秦代的印章封泥,与此关系密切的历史现象是()

A. 实行郡县制 B. 三公九卿制 C. 统一度量衡 D. 焚书坑儒

11.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 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 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

12.在克伦威尔执政期间,实行了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它包括()

①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②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③积极发展英国工商业 ④出卖没收封建地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结论: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上述推断()A.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B.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D.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14.1975年的全面整顿和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同点是()A. 破除“两个凡是” B. “批林批孔”

C. 批判“四人帮” D. 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15.李四光的科学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勘探石油 ②重大工程建设 ③寻找铀矿 ④预测和预防地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6.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A.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 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C.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D. 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17.“舜土无私万象涵,纬经地脉赖君探。若无妙手寻油出,赤县焉知是哪堪?”这首诗歌颂的是()A. 李时珍 B. 詹天佑 C. 李四光 D. 邓稼先

18.1911年,中国各省掀起了规模浩大的保路运动,其目的是()A. 反对帝国主义觊觎中国路权 B. 反对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 C. 要求废除《湖广铁路借款合同》 D. 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

19.2012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设立的最大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以詹天佑的名字命名。主要原因是()

A. 詹天佑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 B. 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

C. 詹天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 詹天佑成功修建了19世纪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20.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①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②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③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④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 D. 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2.地质力学的名字正式提出是在()

A.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 《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C. 《新华夏海的起源》 D. 《地质力学概论》

23.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出现国际化趋势,最能体现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B. 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 C. 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 D.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4.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A. 同意改组国民党 B. 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中共合作 C. 召开国民党一大 D.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5.下列关于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编纂《本草纲目》历时27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B. 对药物的观察采取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方法 C. 对各种药材的形状、产地的描述具有较高的文学色彩 D. 严谨治学,《本草纲目》正式出版后他又亲自修订了三次

26.1894年,詹天佑入选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并成为会员,成为第一个进入该学会的中国籍会员,主要是因为他()

A. 曾留学美国并取得优异学习成绩 B. 受到清政府重视并发挥重大作用 C. 与在华美国工程师合作关系良好 D. 铁路建设成绩突出并已崭露头角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共61分)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阿卡德米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跟他的老师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图对话,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例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质料组成。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各持怎样的观点?(2)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

28(16分).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 1962年出版的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材料三 丘吉尔在《英国民族的历史》一书中认为:“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1)材料一、二、三各如何评价克伦威尔?

(2)利用史实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三评价克伦威尔的共同点?

(3)上述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析反映了什么问题?

29.(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来,在毛泽东的每一个“逢十”整数诞辰,都会举行高规格座谈会或纪念大会,时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也会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从1983年以来,领导人的每次讲话各有侧重。

1983年,胡耀邦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的座谈会上讲话,提出“继续推行他晚年错误的一套”、“担心公开揭露他的错误会造成信任危机”、“把毛泽东的伟大贡献因晚年失误而一笔勾销”三方面的看法,都是不可取的。从1993年开始,每个整数年份的毛泽东诞辰纪念大会,领导人讲话都会重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每一代领导人都会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表述。1993年,江泽民在前述表述的后面加上了“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2003年,胡锦涛在江泽民讲话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2013年习近平的讲话,叉新增了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的新表述。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性贡献。(2)结合材料,谈谈评价毛泽东的基本原则。

30(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凯末尔党人废除了一夫多妻制;1926年,强制推行文明婚礼;1934年,国家规定妇女和男人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1926年上半年,土耳其开始采用欧洲历法,并同时照搬瑞士民法和意大利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取缔封建时代的敬称;1925年9月,土耳其封闭了所有的宗教神殿和托钵僧修道院;同年11月,国家禁止男人戴传统的土耳其费兹帽,代之以西方式的礼帽。——昝涛《对土耳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M·哈坎·雅乌兹在评价凯末尔政权的世俗化改革时,认为尽管国家实行世俗化的政策,但对于民众来讲,伊斯兰教仍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世俗化政策使得土耳其国家和社会逐渐疏离。国家与社会疏离是传统社会的特征,而凯末尔是以一种专制代替了另一种专制,同样造成国家与社会的疏离,似乎说明其改革少有进步可言。——周术情《现代化语境中的权力重构》(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改革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中央集权制度可以保证建设一些大型的工程,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2.【答案】B

【解析】本题容易错选A项。主要是没有弄清问题所问“本意”是问题所体现出的本质含义。A项仅是表面含义,没有揭示其本意,也不能反映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3.【答案】B

【解析】由“删订六经”“杏坛”可知,符合孔子的言行。4.【答案】D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体现出了他的高尚精神,这并不是他掩盖自身缺陷的借口,凡是带④的选项都是错误的。5.【答案】D

【解析】太阳的光辉已经无法增添了,而华盛顿的荣耀也像太阳的光辉一样无法增添,实际是说,华盛顿得到了多得不能再多的荣耀。华盛顿的一生更多地体现了其民主意识和民主思想,因而A项错误;B项则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材料中也无告诫的语气,因而C项也不符合题意。6.【答案】C

【解析】材料内容所体现的主要是一系列的郡、县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正确选项为C项。7.【答案】C

【解析】此题迷惑性选项为A,A项是原因,是导火线,而在来克星顿,北美人民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成为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8.【答案】B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研究了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为人民优秀分子提供参政机会的制度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使有真才实学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治管理,故此题应选C。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C

【解析】“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项过分强调了唐太宗个人的作用,英雄人物不能单独创造历史。12.【答案】D

【解析】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是军事活动,排除含①的选项,②③④都是明显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故选D项。13.【答案】B

【解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和东方社会二千多年,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堪称东方的先哲。孔子的研究领域虽然广泛,但并未涉及到自然科学,他主要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孔子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14.【答案】D

【解析】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邓小平主持的,以整顿交通秩序开始,意在系统解决“文革”的“左”倾错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革”后,而党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的时候出现的。综上所述,两者都把矛头对准了“文革”的“左”倾错误。15.【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李四光的主要贡献,①②③④都是,故选D。16.【答案】C

【解析】要理解“新时代”,必须弄清楚十月革命前后世界历史的变化。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人类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故答案选C。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信息“纬经地脉赖君探”、“若无妙手寻油出”等可知为李四光。18.【答案】D

【解析】京张铁路的修建成功,大大鼓舞了中国人的志气,在清政府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部分地区自筹股银修筑铁路。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后,又与外国银行团签订了借款合同,实际上是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这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19.【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最佳答案单选题,A项表述最全面。20.【答案】C

【解析】香港回归祖国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威望,也洗刷了民族耻辱,同时这也是中国“一国两制”的最早实践。21.【答案】C

【解析】政权落入了袁世凯手中,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22.【答案】B

【解析】1945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率先将力学引入地质构造的分析,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地质力学理论始具雏形。1948年,李四光代表中国出席在伦敦举行的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第一次应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从此,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李四光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23.【答案】C

【解析】国际工人运动的国际化倾向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密切相关,可以使工人阶级的斗争通过世界市场获取相互支持。而选项中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体现了这一点。24.【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是反帝反封建,与中共合作或改组国民党,并不一定就说明其反帝反封建的决心,而新三民主义中明确提出反帝主张,这是孙中山以前斗争中所没有的。25.【答案】D

【解析】《本草纲目》正式出版时,李时珍已去世三年。26.【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情景材料式单选题,主要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的关键是明确詹天佑的主要成就。19世纪末,詹天佑在滦河铁路大桥的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功,解决了英、日、德工程师无法解决的桥墩打桩问题,从而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同和好评,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1894年”等有效信息不符。

27.【答案】(1)讨论物质与意识(精神)的关系。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着理念(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2)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非常敬仰,但在科学上决不盲从,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是他的名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提炼材料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联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基本观点概括回答;第(2)题应围绕“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分析思考。28.【答案】(1)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 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2)解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成为护国主、进行军事独裁。

(3)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

【解析】(1)由材料一“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看出共和主义者赖德洛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由材料二“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看出纳萨尔尼·克鲁奇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由材料三由“,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看出丘吉尔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也是持否定态度。(2)依据第(1)题看出共同点都认为克伦威尔是独裁者。在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考查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态度: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全面评价。“问题”从阶级属性和利益角度思考

29.【答案】(1)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新中国;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辩证的原则,历史发展的原则。

【解析】第(1)问,联系毛泽东的生平活动,分阶段概括归纳。总的来说,毛泽东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第(2)问,遵循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全面辩证观点,发展的观点,主要与次要的关系等,对毛泽东作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30.【答案】(1)学习西方,民主化、世俗化、现代化。

(2)①观点一:错误。凯末尔的世俗化改革,打破了传统宗教文化对政府、对民众的束缚,有利于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也提高了民众的生活和文化水平,使土耳其从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②观点二:正确。世俗化改革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行,操之过急;伊斯兰教仍然保留在社会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民众一时难以适应改革;通过政府强制手段推行,容易形成专制。③观点三:不全面。综合①②内容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评析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的能力。第(1)问,“废除了一夫多妻制”“推行文明婚礼”等体现了现代化,“妇女和男人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体现了民主化,“采用欧洲历法”“照搬瑞士民法和意大利刑法”等体现了向西方学习,“封闭了所有的宗教神殿和托钵僧修道院”等体现了世俗化。第(2)问,属于开放性的题目,对材料二观点可以判定为正确、错误或不全面,根据材料中信息并结合凯末尔改革的结果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论证。

下载云南省大姚新街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大姚新街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