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4月份考试卷 高二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4月份考试卷
高二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主要是因为“哲学王”()①最富有智慧之德 ②最富有勇敢之德 ③最具正义感 ④最富有理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3.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2012年是十月革命爆发九十五周年。十月革命前,俄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 有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 B. 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 C. 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 D. 俄国资本主义力量较为弱小
5.“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爱因斯坦口中的“他”应当是指()
A. 华盛顿 B. 亚里士多德 C. 甘地 D. 拿破仑 6.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他事件根本不同()
A.平定三藩 B. 统一台湾 C. 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7.1917年,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已经开始!因为就在这一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了()A.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C.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D. 国际工人协会
8.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坚持国民革命,实行联俄政策 B. 对外依靠苏俄抗击帝国主义 C. 继续走苏俄的革命道路
D. 按照苏俄的政党组织形式改组国民党
9.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庄子
10.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 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 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1.“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牛顿的发现()A. 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 使科学最终战胜了神学 C. 解放了人类的思 D. 使人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13.1924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内容是()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 联农、联俄、联共
C. 俄共联合、工农联合、农俄联合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
14.“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该论述反映了科学()A. 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 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 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 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15.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A. 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 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 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16.柏拉图出走雅典时,雅典民主政治()
A. 开始兴起 B. 初具规模 C. 达到全盛 D. 转向衰落 17.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①都是教育家 ②都提倡中庸之道 ③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18.孔子一生最大的政治理想是()
A. 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B. 削弱诸侯权力 C. 加强君权,恢复礼治社会 D. 建立法制社会
19.下面两枚邮票分别是纪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位人物和一件大事,对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 两枚邮票反映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B. 邮票上的人物直接指导着邮票上的事件 C. 邮票上的事件不能体现邮票上的人物的观点 D. 邮票上的事件丰富了邮票上的人物的学说
20.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A. 电的发明和利用 B. 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 经典力学的发展 D. 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21.凯末尔逝世后政府发表讣告说:“土耳其国家失去了它的缔造者,土耳其民族失去了它非凡的领袖。”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上述对凯末尔评价的是()
①领导土耳其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 ②废除了落后的素丹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改革使土耳其不断地向现代社会迈进 ④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调解教派冲突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A. 迁都洛阳 B. 实行保马法 C. 文成公主入藏 D.平定三藩之乱 23.柏拉图的理想国家思想()
①并非纯粹的空想,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 ②对世界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③人们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④认为哲学家只要具备充足的哲学知识就可以了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24.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作为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 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 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 C. 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25.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A. 维护邦联制 B. 加强中央权力 C. 巩固联邦制 D. 保障各州的权利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赢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
材料四 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赢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美国。——范双杰《试论赢政的用人之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
(2)据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绝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情·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
(2)材料二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材料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个人品质?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
16、17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29.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列宁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两位伟人虽然未曾见过面,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列宁先生想到中山先生,我们可以比较地看他们。中山先生的人格伟大,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列宁的人格伟大也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他们的革命精神,两人也有相同之点,列宁遇到反动不灰心不失望,中山先生亲自说过二次革命失败亡命东京的时候,手下人人灰心,先生以为革命党人并没有损失,不必灰心,再干好了!这样,列宁精神就是中山精神,就是革命者的精神!” ——李大钊在列宁逝世两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选自《李大钊文集》下卷
材料二 1921年12月,马林在桂林多次与孙中山会见。……孙中山与马林会谈时,多次赞扬苏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和马林会见,孙中山进一步增进了对苏俄的了解,他开始看到“法、美共和国皆旧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他决心“造成一个新式的共和国”。他从“向西方学习”,开始转向“以俄为师”。
——施成《孙中山和列宁的友谊》
材料三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夺取政权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列宁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孙中山转向“以俄为师”的原因。为“造成一个新式的共和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两位伟人都重视民生,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是如何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的主张与早期相比有何新发展?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按照柏拉图的论述,“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2.【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了康熙在“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准确”后,才“复用西洋历法”说明其审慎地接受外事物,B项正确;A项“全面接受”过于绝对化,说法错误;C项无从涉及;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因此,D项“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说法错误。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存在满汉矛盾。康熙帝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而崇尚儒家文化是提升汉文化,故②错误,选B项。4.【答案】A
【解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能够顺应形势,担负起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B、C、D三项体现不出“成熟条件”。5.【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实际上体现非暴力的方式,这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致。6.【答案】C
【解析】雅克萨之战属于对外反侵略,其他的属于内政。7.【答案】A
【解析】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A。8.【答案】A
【解析】注意这是《致苏俄遗书》,从内容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希望能够与苏俄联合,相互支持革命事业。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亚里士多德强调既要避免怯懦,又要避免鲁莽。孔子有“中庸”的思想。10.【答案】A
【解析】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年到1927年,该阶段毛泽东主要贡献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A项正确。B项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贡献,C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D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11.【答案】C
【解析】“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牛顿的理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敢于冲破神学的束缚,构建理性的世界。12.【答案】D
【解析】之所以说“秦,虽死犹存”,关键是结合秦朝的历史贡献来看,尤其是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以及开创的一系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奠定了基础。13.【答案】A 【解析】 14.【答案】C
【解析】“牛顿的原理和方法”是科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是思想观念,反映了科学对思想观念的影响,C项正确。15.【答案】B
【解析】从“物质受形式的支配”等内容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D
【解析】柏拉图没有提出中庸之道,他们的思想并不都是唯心主义哲学,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已“接近了唯物主义”,故②④不符合题意。另外,三人都在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且对东西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18.【答案】C
【解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他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实现恢复礼治社会是其最大的政治理想。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马克思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故正确答案为D。20.【答案】B
【解析】综合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提供的时间“20世纪初”。电的发明和利用是在19世纪;经典力学是在17世纪末;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21.【答案】B
【解析】④是甘地的历史功绩。2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时期加强民族团结的相关政策及措施的准确识记。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团结。A、B、D三项分别是北魏孝文帝,王安石及清康熙帝的措施。23.【答案】A
【解析】在柏拉图的思想里,一个哲学家应具有各方面的知识。谁想成为政治家、立法者,最好先去学习哲学。④说法太绝对,不选。24.【答案】B
【解析】此段材料蕴含的信息表明了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实质,解题关键是对“改良主义”的理解。联系新经济政策实施时,列宁提到的“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说明了新经济政策是部分地恢复了资本主义和发展商品经济。25.【答案】B
【解析】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这种邦联体制虽然有利于保障人们的自由权力,但是由于地方权力很大,也给美国的发展带来众多问题,诸如各州之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等,邦联体制加剧美国动荡,因此要加强中央的权力。
26.【答案】(1)状况;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2)理由:逐客会壮大敌国的力量; 态度: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逐客令。(3)品质:知错就改。
特点:唯才是举;善于用人;网罗各种类型的人才。
(4)作用:有利于实现全国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其中第一小题:抓住材料一中的“周室卑微”、“ 诸侯相兼”、“ 夫以秦之强……足以灭诸侯……为天下一统”去概括;第二小题:关键信息为“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从中可以看出逐客的后果是增强了诸侯的力量;而材料中对秦始皇的态度说的比较明显。第三小题: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秦始皇“知错就改”,材料四中“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等信息更是明显指出了其用人的特点。第四小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题为外延型表述题,可以联系史实内容,并依托材料信息去概括。
27.【答案】(1)形成: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成熟: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2)《论十大关系》。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个人的高风亮节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的品格;摆正了个人与党的组织、党的领导集体的关系;反对个人祟拜的庸俗之风。
【解析】第(1)问,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等信息回答。第(2)问,注意时间限制“1956 年”,进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进行判断;个人品质要从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炼出来。
28.【答案】(1)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巴罗。(任选两位)
(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解析】第(1)问在综合时代特征时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在综合时要从自然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角度进行分析。
29.【答案】(1)发表《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敦促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2)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维护共和斗争的失败;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和影响;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变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列宁: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应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新发展:将民生问题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发展经济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革命活动来回答。第(2)题可结合十月革命,共产国际以及中共的帮助等信息来分析。第(3)题注意题目要求的“民生问题”,分析俄国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是什么,围绕着这一点回答,第二问可对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进行对比。
第二篇: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12月份考试卷 高二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12月份考试卷
高二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两伊战争中,伊拉克首先发动“袭船战”的直接原因是()
A. 伊朗封锁了阿拉伯河的航道 B. 伊朗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 C. 双方进入拉锯战,难以打开局面 D. 伊拉克提出停战要求,遭到伊朗拒绝
2.构成凡尔赛体系的诸条约中涉及到南斯拉夫问题的是()①对德和约 ②对奥和约 ③对保和约 ④对匈和约 ⑤对土和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3.下列有关索姆河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英法发动的战役,主要是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 ②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③在这次战役中飞机、坦克首次亮相 ④胜负未决,实际上未起到牵制德军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
①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②挽救了巴黎 ③是一战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 ④宣告了西线战事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5.《洛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奥斯汀·张伯伦则誉之为“战争和和平年代的分水岭”和“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上述三人对《洛迦诺公约》的评价()A. 符合实际 B. 对公约的作用有所夸大
C. 毫无道理 D. 属于外交辞令,不反映其真正想法
6.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的真实意图是()A. 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 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C.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 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7.在凡尔赛体系下,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A. 巴尔干地区成立民族国家 B. 奥斯曼帝国瓦解 C. 德国丧失了海外殖民地 D. 奥匈帝国瓦解
8.史学界认为,“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共产党中央情报局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9.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A. 索姆河战役 B. 马恩河战役 C. 凡尔登战役 D. 日德兰海战
10.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 国联由英法操纵
C. 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 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11.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张伯伦对希特勒行动提出疑问:“这是老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A. 表明张伯伦思想发生根本性变化 B. 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 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尖锐化 D. 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坚持绥靖政策
12.两伊战争被称为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主要是因为()A. 战争使交战双方两败俱伤 B. 战争最后以停火而告终 C. 战争使美苏等国从中渔利 D. 战争造成中东国家分裂
13.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A. 大国凭借实力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 B. 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C. 惩治了法西斯战犯 D. 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
14.1928年,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A. 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B. 具有明显的虚伪性 C. 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D. 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5.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的核心是()A. 彻底铲除法西斯势力 B. 美苏共同分割世界 C. 消除意识形态间的分歧 D. 实行社会制度间的对峙
16.火能温暖人也能烧伤人。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这份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A. 永远不再发动战争 B. 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 C. 不把科学成就用于战争目的 D. 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17.下图是1947年的一幅漫画。斯大林正在防守的篮球写着“马歇尔计划”,球框上写着“欧洲复苏”。你认为这幅漫画应该是()
A. 苏联的宣传画 B. 美国的一幅漫画 C. 真实的再现了斯大林的外交政策 D. 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成功
18.1993年,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 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该宣言对以色列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A. 有利于改善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B. 使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得到和平解决 C. 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D. 以色列的生存权得到了承认
1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战场上的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④日德兰海战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20.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A.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 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D.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21.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回击”的措施是()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建立经互会 C. 建立“北约”组织 D.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22.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三个主要国家,这三国是()
A. 美国、英国、法国 B. 英国、法国、苏联 C. 美国、英国、苏联 D. 美国、法国、苏联
23.美国和越南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国表示尊重越南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双方完全停止敌对行动是在()A. 1969年6月 B. 1973年1月 C. 1975年春 D. 1964年8月
24.希特勒打出民族主义旗号而获得群众广泛支持的主要原因是()A. 人民渴望德意志统一 B. 人民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 C. 德国日益走向强大 D. 德国经济十分困难
25.下列关于历次中东战争的表述,错误的是()A. 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 B. 反映了中东地区复杂动荡的局势 C. 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灾难 D. 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法之间在瓜分非洲问题上有利害冲突。英国控制埃及之后,加紧排挤法国势力。在扩大非洲殖民地的过程中,19世纪末双方军队几乎发生武装冲突。为了共同对付德国,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调整了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法国放弃二十多年来反对英国占领埃及的态度,正式承认埃及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则同意法国侵占摩洛哥。
材料二 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也同英俄调整在亚洲的矛盾有关。按照这项协定,伊朗分为三个部分,北部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南部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中部为中立带,双方均可自由出入。阿富汗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关于中国的西藏,英俄互相承认对方在西藏的既得利益,同意维持西藏现状,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请回答:
(1)据材料,英国同法国签订协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英国为什么要调整与俄国在亚洲的矛盾?(2)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实质是什么?其签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你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有何认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看作不共戴天的敌人。
材料二 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 请回答:
(1)萨达特认为中东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战争的不断发生,萨达特的政策作出怎样的调整?有何意义?
(3)拉宾是以色列的和平使者,他的遇刺说明中东和平的历程不会一帆风顺。请你归纳一下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看作不共戴天的敌人。
材料二 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 请回答:
(1)萨达特认为中东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战争的不断发生,萨达特的政策作出怎样的调整?有何意义?
(3)拉宾是以色列的和平使者,他的遇刺说明中东和平的历程不会一帆风顺。请你归纳一下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29.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上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思考?
(2)列宁曾经论述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合理?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说明。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 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二)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为此,德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材料二、三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伊朗攻入伊拉克境内后,伊拉克多次提出了停战要求,遭到拒绝后,伊拉克在发动“袭船战”的同时,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
2.【答案】B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了凡尔赛体系下诸条约的内容。解题关键是熟记各条约的主要内容。②③④均涉及到了南斯拉夫问题,故选B。
3.【答案】A
【解析】飞机在凡尔登战役中就已开始使用,索姆河战役虽然胜负未决,但是起到了牵制德军的作用,所以正确答案为A。
4.【答案】C
【解析】一战中,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后,西线战事并没有结束,双方转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因此,③④的叙述不正确。5.【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言论只看到了公约的积极性,而没有意识到公约复活了德国军国主义,为日后德国法西斯上台并发动战争创造了条件。6.【答案】D
【解析】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英国和美国的利益,因此英美千方百计要抑制日本的势力扩张。7.【答案】B
【解析】奥斯曼帝国瓦解属于中东地区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在此地区也产生了新的民族国家。8.【答案】B
【解析】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为美国制造商、出口商占领欧洲市场,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促进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9.【答案】C
【解析】凡尔登战役前后持续10个月,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法军战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10.【答案】B
【解析】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的叙述是正确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一战削弱了欧洲各国,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因此,A、C、D三项的叙述都是错误的。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的绥靖政策。在德国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对德政策是坚持绥靖政策。12.【答案】A
【解析】两伊战争长达8年之久,交战双方死伤惨重,经济发展受到阻碍,都蒙受了重大损失。因此,这场战争是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
13.【答案】A
【解析】B项与雅尔塔体系不符,雅尔塔体系是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C项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符,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由法西斯发动的;D项与雅尔塔体系不符,从雅尔塔体系建立开始,殖民体系逐渐崩溃。14.【答案】B
【解析】帝国主义列强宣称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又宣布各种保留条件,就是准备随时找借口不履行《非战公约》,这是该公约虚伪性的体现。15.【答案】B
【解析】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16.【答案】C
【解析】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竞相采用先进科技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这篇宣言反思了这一教训,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承诺不把科学成就用于战争目的。
17.【答案】B
【解析】二战后美国推行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力图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但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接受这一计划,所以这一计划只是在西欧国家实行,因此当时的斯大林不可能去接“球”。18.【答案】D
【解析】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得到阿拉伯人的承认,该宣言的签署,表明巴解组织承认了以色列政权的合法性。
19.【答案】B
【解析】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均发生在西线战场上,而日德兰海战发生在北海。20.【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直接反映历史事件的客观题,回顾每次侵略战争的时间即可选出正确答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时间为1935年,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的时间为1936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时间为1931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时间为1938年。
21.【答案】B
【解析】注意是经济方面,即建立经互会,加强内部经济合作,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进行对抗。22.【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图片中的国旗图案进行判断,明显可以看出,星条旗代表的是美国,米字旗代表的是英国,锤头镰刀旗代表的是苏联。另一种方法是根据题干中的时间进行判定,1942年与德国作战的三个主要国家不会有法国,此时的法国已经投降。23.【答案】B
【解析】据教材可知,美国、越南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是在1973年1月,故选B项。
24.【答案】B
【解析】人民群众对《凡尔赛和约》普遍存在着不满情绪。
25.【答案】D
【解析】历次中东战争与交战双方争取合法的生存权利直接相关,不能用“正义”和“非正义”来界定,故D项符合题意。
26.【答案】(1)对付德国。调整与俄国在亚洲的矛盾,以便联合俄国在欧洲共同对付德国。(2)是背着有关国家签订的帝国主义分赃协定。正式形成了三国协约集团,使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并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勾结,完全以维护其各自的利益为转移;在资本主义国家互相勾结的过程中,总是以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为代价。
【解析】英法、英俄关系的调整都是以重新分割弱小国家为条件,说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的着眼点是以自己的利益为转移,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代价。27.【答案】(1)未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相互为敌。(2)开始与以色列进行谈判。开启了中东的和谈之门。
(3)彼此间的分歧;大国的插手;地区极端民族主义与恐怖分子的威胁等。
【解析】萨达特和拉宾都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同时两人在不同的时间遇刺身亡,这说明中东的和平进程是异常艰难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28.【答案】(1)未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相互为敌。(2)开始与以色列进行谈判。开启了中东的和谈之门。
(3)彼此间的分歧;大国的插手;地区极端民族主义与恐怖分子的威胁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概括材料“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即可。第(2)问联系埃及以色列走上和解之路回答。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联系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历史性的互不信任、二战后美苏争霸插手等因素考虑。
29.【答案】(1)一战过程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2)列宁的观点是合理的。首先,一战带来了交战国的经济政治危机,必然发生革命运动。如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德国的十一月革命等。其次,革命使倾向于战争的统治集团瓦解,起到了制止战争的作用。如十月革命推翻俄国临时政府,苏俄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帝制,随后一战结束。
【解析】本题旨在探究一战的新特点、一战的影响和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主要体现了历史探究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新课程理念。第(1)问,结合图片信息“空战”“毒气战”“坦克”进行判断,联系高新科技武器用于军事,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分析战争与革命之间的关系,列举史实回答。
30.【答案】(1)核心:防止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措施:1879年,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1882年,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建立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
(2)变化:由称霸欧洲大陆发展到争夺世界霸权。原因: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超过英、法两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3)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英德矛盾成为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互对峙和扩军备战;国际危机不断加剧,最终引发一战。
【解析】第(1)问中的“核心”应依据材料一中“防止法国……找到盟友”等信息进行说明,“措施”可结合三国同盟的形成过程进行回答;第(2)问中的“变化”应依据材料二中“凡是外国人”、材料三中“建立大德意志”等信息进行归纳,“原因”需要联系德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第(3)问应注意结合德国对外政策的目的,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第三篇: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5月份考试卷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5月份考试卷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A. 自由放任 B. 国家干预 C. 计划经济 D. 知识经济
2.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国际恐怖活动 B. 毒品走私 C. 全球变暖 D. 人口爆炸
3.建国后的某一时期,河南焦作市市委、市政府曾出台措施规定:生产队以原高级社的生产小队规模为基础,全市现有生产队2039个,应调整为3270个。最终,全市共退赔土地20726亩,房屋66346间,机器111部,汽马车170辆,牲口1189头,生猪14123头.羊21485只,并赔偿无偿调用劳力损失,群众深表满意。这些措施的出台表明()
A. 土地改革运动存在一定阻力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顺利推进 C.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逐步展开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 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 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 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D. 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5.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有研究表明,“采取这一改革步骤,使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具体”。这是因为上述“改革”()A. 完全背离了斯大林模式 B. 使当权者的利益受损 C. 客观上造成思想的混乱 D. 使国家体制更加僵化
6.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此后中国开始()A. 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 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
7.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面的票证告诉我们,当时()A. 经济发达,丰衣足食 B. 生产力水平低下 C. 股票市场非常活跃
D. 经济法规健全,市场秩序良好
8.有人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B. 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C.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D.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城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9.1950年颁布的《土地改革法》第一条总则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表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 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 适应“一五”工业化需要
10.英国的经济政策和理论至今经历了从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的重大变革。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A. 通常是被动进行的、滞后的 B. 极端化倾向明显
C. 经常走在世界大国前列 D. 逐渐合理对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1.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地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这种状况开始于()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D. 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12.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A. 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B. 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 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出台
13.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下图为《1700~1890年世界GDP的份额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 亚洲国家的衰落
14.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A. 洋务运动的足迹 B. 外商企业的创办 C. 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 五四运动的影响 15.下列商业现象,出现在宋代的是()A.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B.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罗”
C.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D.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16.下列选项中,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图片反映的信息的是())
A.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频率高 C. 当时中国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 D.近代经济形态逐步在中国出现
17.1928年美国迪斯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20世纪30年代末,“米老鼠”己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A. 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 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 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 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
18.某同学在学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课时,整理了一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的知识框架。下表空白处遗缺的知识点是()
A. 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B. 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C. 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厂长负责制 D. 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开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19.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 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 B. 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C.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学者认为,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官办企业是主体;第二阶段,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力;第三阶段,民营企业主导发展,中国的现代化酝酿全面启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第一阶段是以洋务运动为开端 B. 第一阶段是以民族资本主义为开端 C. 第二阶段到甲午战争之后结束 D. 第三阶段开始于一战以后
21.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
B. 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 C. 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
D.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 22.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拥有对重大问题否决权的根本原因是()A. 世界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 B.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护美国的主张 C. 美国经济实力雄厚
D. 美国在两个组织中拥有绝对多数的投票权
23.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下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A. 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 B. 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 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 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
24.“可以这样说,除了用轧锟抽出粗纱的想法可算得上真正的创造外,1800年以前棉纺技术的发明基本上只是把几个世纪以来大家知道的纺车构件连成新的结构罢了。”这一论述旨在()A. 突出技术发展的连续性 B. 强调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革命 C. 体现技术革新的重要性 D. 表明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25.既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又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国家有()①美国 ②加拿大 ③俄罗斯 ④中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在探究工业文明因素的发育时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模式,即
该模式特别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请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行探讨。(说明:就结构图中的要素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结构图中的要素进行补充,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7.城市(镇)是区域文明发展的中心,城市(镇)化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表 1950—201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编制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选取图表中A—B、B—C、D—E中任意一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8.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概述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29.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有观点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开始启动了。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依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中期对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有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
(2)二战后,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请指出该体系 的三大支柱,并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着 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国际组织是什么?指出该组织的宗旨。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反全球 化运动出现。如何理性看待反全球化运动,请谈谈你的认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材料三 国际在线报道:捷克总统克劳斯于2009年11月3日终于签署了《里斯本条约》。至此,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都完成了《里斯本条约》的批准程序,条约有望在12月1日正式生效,欧洲一体化进程得以再度起航。请回答:
(1)材料一、二表达的共同观点是什么?有何重大事件与其相印证?(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代欧洲发展进程所呈现的趋势。(3)简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开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故B正确。2.【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我们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同时,自然界也在“报复”我们人类,即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A、B、D都不属于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故C符合题意。3.【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的改革,故A项排除;由材料所述“原高级社”可知,材料针对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并非农业合作化运动,故B项排除;从材料“生产队以原高级社的生产小队规模为基础”“全市现有生产队2039个,应调整为3 270个”等信息可推知,这是在中央“八字方针”的影响下地方市委政府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而采取的具体措施,故C项正确;由材料“生产队以原高级社的生产小队规模为基础”可知,此时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排除。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史实,“海禁”政策是因日本倭寇与国内非法商人相互勾结,侵扰东南沿海地区,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戚继光抗倭,从而实行“海禁”政策。故B、C、D三项的理解过于片面,A项正确。5.【答案】B
【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属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其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从改革的措施“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可以看出这一改革必然损害了既得利益者,从而遭到他们的抵制,并出现各部门争权夺利的现象,故B项正确;C项是“争权夺利的斗争”带来的影响,而非原因,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精简管理环节的改革措施,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不是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故D项错误。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84年初”、“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率先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新区,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与对外开放没有关联性,排除;C项提及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与题干“对外开放”不符,排除;D项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7.【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实行主要是由当时粮食、油料、肉食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造成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反映。8.【答案】B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挂钩双固定”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排除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故选B。“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排除C;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排除D。9.【答案】A
【解析】由“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以看出A项是正确的;B项不是土改的主要目的;C项是内容不是目的;D项错误,当时还没制定“一五”计划。10.【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英国的经济政策和理论至今经历了从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的重大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逐渐合理对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因此选D。1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美元特权”和所学史实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货币政策,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A项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的计划;C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组织; D项关贸总协定是国际性的贸易组织。12.【答案】C
【解析】据材料“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的内容,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在1980年,故A选项错误;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在1984年,故B选项错误;邓小平南方谈话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故C选项正确;上海浦东开放在1990年,故D选项错误。故选C。13.【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1820~1890年这个时间段的变化,联系世界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从中找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14.【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展示了工人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其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洋务运动有关,排除A;与外商企业的创办有关,排除B;与民国初年实业发展有关,正是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工人人数的急剧上升,排除C;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而且兴起于1919年,与工人人数的剧增关联性不大,D项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15.【答案】C
【解析】“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形成的民间集市,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罗”是唐诗中反映夜市繁荣的诗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反映的是宋代的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与题干时间相符,故C项正确;“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内容不难发现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中国近代不同性质的企业形态:俄商的顺丰砖茶厂属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汉阳铁厂属于洋务企业,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和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者同时并存,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多样性特征,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17.【答案】A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链接20世纪30年代末有关史实,可知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尚未完全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开始了,西方社会出现了以现代主义为表现形式的文学艺术,精神危机在现代主义中表现出来,故选A。
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故本题选择B选项。19.【答案】C
【解析】新中国政权没收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官僚资本,与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关,故A项排除;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广泛吸收由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故B项排除;“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所以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复存在,故C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的失误,此时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已不复存在,故D项排除。20.【答案】A
【解析】题干中学者的观点应是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官办企业是主体,是以洋务运动为开端;第二阶段,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力,以甲午战争为开端;第三阶段,民营企业主导发展,清政府的新政中中国的现代化酝酿全面启动,故A正确。21.【答案】D
【解析】A、B两项材料中未能得到有效反映;C项说法错误,赫鲁晓夫在1956~1964年之间执政,不符合本题;联系材料本题选D项,造成当时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的原因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22.【答案】C
【解析】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会员国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而股金份额是根据会员国的相对经济实力来确定的,所以在根本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实力的雄厚。故选C。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世界经济多极化指的是世界出现了多个经济中心,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只能得出低收入国家在本国经济中工业比重上升,但不能得出其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故B项错误;发达国家在20世纪后半期,在国民经济中,工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解读合理;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所以答案选C。24.【答案】A
【解析】材料“轧锟抽出粗纱的想法可算得上真正的创造”“纺车构件连成新的结构”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技术发展的连续性,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错误,市场的扩大推动工业革命;D项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25.【答案】A
【解析】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各自成员看,中国和俄罗斯只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美国和加拿大参加了两个组织,故答案为A项。
26.【答案】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20世纪初的“新政”等,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说明:考生如能以其他因素加以论述,或者从社会生产力受阻、政策失误、旧制度的约束等角度来论述其对工业化进程的不利影响,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总结材料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的观点,运用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史实进行说明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7.【答案】特点: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速度较慢,水平较低,曲折发展; 80年代以后,速度加快,水平提高,持续发展。原因:(任选一段回答)
A—B段:一五计划的执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左”倾错误的发展,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B—C段: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
D—E段:改革开放的政策,乡镇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的转型。
【解析】新中国城市化进程根据图示概括,从图示可以看出明显的两端,即80年代为界,此前发展水平低,速度慢,此后相反;分析每一阶段的原因要根据当时具体的政治经济背景来考查分析。28.【答案】(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1895—1900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分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3)战争、日本侵略、官僚资本压迫。
【解析】(1)图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即男耕女织中的“女织”,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图二是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洋布等大量工业品涌入中国,导致中国的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12~1919年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一个短暂的春天。联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从国内、国际两大方面分析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a.日统区:日本将其民族企业收融兼并;b.国统区:国民党大量印发法币,使国统区经济趋于崩溃;c.美国对华的侵掠;d.日本侵华战争。
29.【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2)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共同特征:美国主导。
(3)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宗旨:实现贸易自由化。
(4)认识: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应当积极参与,而不是盲目反对;另一方面,面对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国应该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第(1)题回答从新航路开辟至19世纪的历史事件。第(2)题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国际金融和贸易组织,并指出特征。第(3)题回答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成果——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宗旨。第(4)题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利弊表明自己的态度。30.【答案】(1)欧洲联合。欧洲共同体或者欧盟的成立。(2)政治经济一体化。
(3)有利于推动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有利于欧洲的安全与稳定;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1)提炼材料观点,结合所学回答。(2)注意材料三讲述的是欧盟的成立,联系欧共体归纳发展趋势。(3)从欧洲联合给欧洲及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入手进行分析。
第四篇: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四月份考试卷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四月份考试卷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宋延斋在《蒲圻乡土志》里记载:“民国元年、二年来,茶价与麻价互涨,财力既裕,居民遂奢僭无等……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仿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与这一记载相关的主要因素是()A. 民主共和观念的冲击 B. 崇洋媚外思潮的影响 C. 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D. 进口的商品价廉物美
2.下列是四个国际组织的标识。关于这些国际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的成员均由发达国家构成 B. ②是合作水平最高的经济组织 C. ③是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 ④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建立
3.《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A. 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 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的秩序 C. 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 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4.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外开放的两个省份是()A. 广东、上海 B. 广东、福建 C. 广东、海南 D. 福建、海南 5.《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一文中提到:“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感到不改革开放不行了。……我们就从广东的实际出发,分析广东的特点,提出广东的改革开放应该先走一步。”以下符合“广东先走一步”的是()A. 开放深圳、珠海、汕头为经济特区 B. 把闽东南设立为经济开放区 C. 开放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 在珠三角发展外向型经济
6.某历史网站上讨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下面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 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B. 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天文航海知识的进步 D. 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7.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 上述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 清政府大力扶植沿海企业 C. 外资和洋务派企业的支持
D. 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最深
8.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政治构想,借着永久性的安排(至少是长久性的),进而统一各个主权国家经济活动、法律系统(就某种程序而言)。”为此构想奠定基础的是()A. 欧洲煤钢共同体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不结盟运动
9.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A. 小农经济是各朝代统治稳固的基础 B. 皇权与地主阶级之间矛盾难以调和 C. 土地兼并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D. 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有着共同利益
10.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该图说明()
A. 苏联援助是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B. 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C. 经济建设中呈现了“左”倾冒进局面 D. 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的建设
11.以下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运动的推动 B. 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C. 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的政策 D.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2.曾任上海副市长、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任委员的盛丕华说:“这下我们都是‘股东’,共产党是‘经理’了。这个‘经理’是可以相信的,他没有吃过败仗。这种做法叫做共产党保你赚钱。”由此可见,盛丕华最有可能参加的活动是()
A. 建国一周年率领工商业界人士参观沈阳第一机床厂 B. 1952年,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 1956年,带头参加公私合营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 1958年,传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3.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C. 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 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4.明清时期,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出资购买尤墩布分给当地的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对此表述正确的是()①暑袜店主具有早期资本家的性质 ②他的资本由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③暑袜店就是集中的手工工场 ④暑袜店主进入了商品的生产领域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A.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 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16.“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
A.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 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 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 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7.下图是漫画作品《修墙》。墙上的文字是“封建专制制度”,有一位头戴花翎、留着长辫的官员把一张写有“西方先进技术”的纸条粘在墙上,并说:“这样修补好,就安全了。”这幅漫画揭示的是()
A.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B.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C.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18.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A. 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 称赞林肯作出的伟大贡献 D.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19.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被称为最深刻的资本主义改良是因为()A. 消除了经济危机 B. 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C. 修正自由放任政策 D. 借鉴了社会主义经验
20.“如果考虑到葡萄牙在远洋航海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第一个伟大发现即美洲大陆的发现乃在西班牙的赞助下取得,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而似乎更自相矛盾的是,取得这一成果的原因竟是在于,葡萄牙人在地理知识方面比西班牙人更先进,并正确地估计出哥伦布的计算结果是错的。”这段材料表达的主旨是()A. 哥伦布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
B. 葡萄牙在远洋航海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领先于西班牙 C. 哥伦布错把美洲当成印度的原因是西班牙地理知识的欠缺 D. 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必然的
21.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援助的概况。该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2.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A. 金融霸主的地位 B. 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C. 经济体制的创新 D. 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23.促使中华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④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24.近代经济革命由英国首先开始,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英国所引领的人类社会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A.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B.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过程 C. 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过程 D. 英国建立全球霸权的过程
25.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在举目四顾,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A. 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 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 经济危机加深了美国的社会危机 D. 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积极健康的农业政策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之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1922年5月2日,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再次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在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政府得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美)《农业调整法》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美国国会)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所减产量的棉花。──王春良《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苏俄调整农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2)据材料二、三,概括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分析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美苏(俄)实施农业政策的不同特点。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34年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件……那就是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自十八世纪中叶以来,自由放任和贸易自由等信念一直在英国积极发展,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遭到了实力日益上升的商人阶级之激烈抨击,这个阶级一直被排斥在有利可图的亚洲贸易之外。当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在1813年需要续签之时,国会考虑了贸易自由的呼声,使印度贸易对所有人开放,但最终仍给予该公司另一个二十年垄断对华贸易的期限。
这导致了中英关系的一个根本性变化,英国政府取代了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打交道,官方关系替代了非官方关系。虽然贸易利益仍然左右着政策,但对国家尊严和威信的考虑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这一变化对业已危如累卵的广州体系构成了一个重大打击。鸦片走私贸易在沿海的扩展,事实上已招致了单口贸易和垄断性广州贸易体系的终结。公行和东印度公司不再控制已扩展了的商务活动,货头委员会现在又被新委任的英国官员所替代。不幸的是,中国人丝毫不理解这些变化的含义,也没有作任何准备来应付这种新形势。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律劳卑被任命为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英国政府特别告诫他:不要使用威胁性的语言,也不要去触动中国人的敏感之处;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要运用军事力量;审判牵涉到在华英国臣民的案件。——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的背景。(2)根据材料简述中英两国在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后的各自政策。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3 1990-2001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
资料来源: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1)根据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表1中三国产业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2)根据表2,指出英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3)根据表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
29.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表中不同材料中的滇越铁路①
(注①:滇越铁路是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后修建的,连接越南海防和云南昆明的铁路,于1910年正式通车)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史观的角度指出滇越铁路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并另选一种史观(文明史观或现代化史观),分析滇越铁路的历史作用。30.(节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因其满足人们再被之需的重要作用而为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到明代棉作物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动各种农作物首先是粮食和棉花向着各自适宜的地区集中。……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而几乎“广布到全国的每个州县去了”,呈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景象。——摘引自《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棉纺织业的工业化,还缺乏可以利用的现存的手工业基础。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纱锭数,截止至1895年底,“共为197396枚,工作纱锭162396枚,布机累积数4008台,工作布机3550台”。1895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设厂热潮的重点。据统计,“至民国2年(1913),中国全国华洋各厂共有纱锭982812枚,其中华商651676枚,日商233448枚。全国布机9389台,其中华商4633台,日商3546台,英商1210台”。
——摘引自《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并说明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民主共和观念与题干中奢侈的风气没有关联,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奢侈的风气比较盛行,其主旨没有涉及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没有涉及进口的商品价廉物美,故B、D项错误;从“茶价与麻价互涨,财力既裕,居民遂奢僭无等”的信息可以看出,茶与麻价格的上涨,收入增加,才导致奢侈的风气盛行起来,而茶与麻价格的上涨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 项正确。2.【答案】D
【解析】①是北美自由贸易区,A错误;②是亚太经合组织,它不是合作水平最高的,B错误;③是欧盟,它不是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C错误;④是世贸组织,正确。故选D。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情况。从材料关键信息“《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等可知,这是有关经济发展的措施。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极大地调动了实业家们创办实业的积极性。对比、分析选项,正确答案选C。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个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作为对外开放的试点地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所示省份不符合首批经济特区史实,排除;C项所示省份不符合首批经济特区史实,排除;D项所示省份不符合首批经济特区史实,排除。5.【答案】A
【解析】从材料“提出广东的改革开放应该先走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1980年开始;B项是福建的,排除;C项是1984年;D项是1984年。所以答案选A。6.【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但是从根本上考虑,其决定性因素应为经济根源,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货币需求的增强,使得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促使很多欧洲人想到东方去实现自己的黄金梦,故选B。其它选项都是次要因素或者条件。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从我国早期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和地区分布来看,由于沿海地区较早开放通商口岸,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最深,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故选D。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是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它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而成,故A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成立于1998年的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而非超国家共同体,故B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是经济政治联盟,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合作程度较低,排除C;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国际组织,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D。9.【答案】A
【解析】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地主与政府争税源,土地高度集中不仅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兵源,而且容易激化阶级矛盾,进而严重威胁皇权稳固,所以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维护小农利益,根本目的就是巩固统治。故A正确。10.【答案】D
【解析】从图片可看出,“一五”计划主要成就主要有公路、铁路、桥梁基础设施和钢铁厂等重工业,故D正确;图片无法体现“苏联援助是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左’倾冒进局面”,排除A、B、C。11.【答案】D
【解析】依据“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信息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姻礼俗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运动是推动因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外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的政策是政治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从生产力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12.【答案】C
【解析】依据题中的“我们都是‘股东’,共产党是‘经理’了。这个‘经理’是可以相信的,他没有吃过败仗。这种做法叫做共产党保你赚钱”可以推导出盛丕华参加的活动是1956年带头参加公私合营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正确。A项错误,沈阳第一机床厂是“一五”计划时期建设的;由题文中“股东、经理”可知B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1961年面对三年大困难,中共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3.【答案】C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1978年,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是197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项。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属于对内改革,不属于引进外资,排除D项,故为C项。14.【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雇佣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只是分散的手工工场,而不是集中的手工工场,暑袜店店主是早期的资本家,他的资本已经进入了生产领域,是工业资本,故选B。15.【答案】C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对鸦片战争后兴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内容的理解,当时学习西方上停留在“器物”阶段,即知识界的先进人物仅仅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英军“船坚炮利”,因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16.【答案】B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生产关系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都是失败的,故选B。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远远超过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除C;上述也注重经济建设,但是不切实际的,排除A。材料是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没有“过分地夸大”,排除D。17.【答案】B
【解析】材料揭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18.【答案】D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独裁者”、“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等信息可以看出,他是在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故选D项。19.【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修正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说法错误,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B项不是改良的内容;D项借鉴社会主义经验就是来修正自由放任政策的。20.【答案】A
【解析】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题干材料表达的主旨是哥伦布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故A正确,D错误。BC题干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的中心思想。故答案选A。21.【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援助战略主要是推动基础建设和环境等长期发展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世界银行的宗旨是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稳定汇率,提供短期贷款帮助一个地区度过短期的债务危机或财政危机,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要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而不是援助成员国的,故C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主要成员国相互磋商协调,而没有具体的援助使命,故D项错误。22.【答案】B
【解析】材料的关键词是“共同因素”,而西班牙没有成为金融霸主,故 A 项错误;无论是西班牙、荷兰、英国还是美国,均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故 B 项正确;西班牙没有进行经济体制创新,故 C 项错误;美国没有广大的殖民地,故 D 项错误。23.【答案】B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四个选项都对,选择B选项。24.【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近代经济革命革命由英国首先开始 ……扩展 到……世界”强调的是在英国影响下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选 B。A不是经济革命的影响;C项和D项不是实质。25.【答案】C
【解析】材料“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这一信息表明,大萧条使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矛盾激化,故C项正确。26.【答案】(1)措施:征收粮食税;允许出租土地;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措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
作用:调整了农产品结构;防止了农产品过剩;提高并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有所提高。(3)特点:苏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减少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美国:以计划手段调节生产(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启示:农业政策要适时调整;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解析】第(1)问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关内容回答。第(2)问措施可以结合材料;“作用”根据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特点比较两个国家对农业政策方法;“启示”属于开放型题目。27.【答案】(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上升;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
(2)政策:清政府:妄自尊大,不了解世界的变化,没有任何应对措施。
英国:任命政府官员到达广州处理中英商务关系;对待清政府采取平和的态度;解决中英之间的问题首先考虑经济手段;对在华英国臣民行使司法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中所提及的时间“1834年”分析其历史背景,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主流经济思想等变化分析。第(2)问,结合这一政策取消的时间“1834年”时的中英状况分析。中国此时处于清朝道光皇帝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思想与清初一致,仍是闭关锁国、盲目自大。英国方面,结合题干中第三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从中英关系、对待清政府的态度、政治和经济手段分析。
28.【答案】(1)原因:英国正进行工业革命,由农业国逐步变为工业国;荷兰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美国独立不久,工业化进程较慢,没有改变殖民经济的结构(种植园经济发展)。(2)趋势:第一、二产业总体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美国的援助;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冷战”局面下的相对稳定。(3)新变化: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占据主导;资本组合方式在变化,资本社会化趋向进一步增强;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在加深;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加快。
【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解读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能力,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审题和作答时候,分别从英国、荷兰、美国1820年时期的经济状况入手,注意从以下维度把握:A.英国的工业革命;B.荷兰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C.美国此时期工业化进程较慢。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解读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以及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牵涉到两个小问,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趋势”,相对比较简单,根据图表信息,从宏观上把握即可,重点把握住“第一、二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关于第二小问的“原因”,难度极大,需要学生从此时期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宏观上去把握,重点注意把握以下维度:A.国际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美苏“冷战”局面,美国的援助;B.国内方面:政府经济政策,主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解读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在审题和作答时候,要结合所学知识,要注意围绕“新变化”要求,从多角度展开认识和解读。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把握以下方面:A.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资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变化;C.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E.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等。
29.【答案】影响:成为列强侵略中国西南地区的通道,但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答出殖民侵略的双重性);抗战时期成为中国军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合作抗日的国际通道和前沿阵地。作用:现代化史观:促进了云南的交通现代化;促进了铁路沿线及云南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新兴城市的崛起;推动了云南社会生活现代化。
文明史观:促进了云南近代交通与工业的进步(或改变了云南的落后闭塞,使之成为我国工业文明的前沿);改变了铁路沿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
【解析】第一小问影响,注意结合材料并用革命史观归纳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滇越铁路是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后修建的,连接越南海防和云南昆明的铁路”体现了铁路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同时也促进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保卫滇越铁路中国段支线等的安全以及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美国空军志愿大队(飞虎队)1941年12月起来华正式作战……”说明了滇越铁路在抗战时期成为中国军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合作抗日的国际通道和前沿阵地;第二小问作用,如果用文明史观分析,可以从滇越铁路改变云南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云南的工业文明和促进东西文明交流方面来考虑,如果选择现代化史观,可以从云南的交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角度来思考。
30.【答案】(2)变化: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由工场到工厂。
影响: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为近代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解析】(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1895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设厂热潮的重点”可知棉纺织业生产工具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向近代及其生产转变;传统棉纺织生产由在小作坊进行到近代大工厂生产转变,纱锭数量、棉纺织产品数量急剧增加;第二小问影响,传统棉纺织业完成从传统生产模式向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转变,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的作用;近代棉纺织业的壮大培育了近代产业工人,为近代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五篇: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溪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中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的是()A.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B. 判断改革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C. 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从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下列最能全面代表近代中国人民探索的历史主题的是()A. 救亡图存 B. 工业化 C. 民主化 D.近代化
3.下图是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中一张(金圆券 500万元)。该套纸币的发行()A. 推动了国统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B. 造成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 C. 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完全解体 D. 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4.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共产党起草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A.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C. 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一致 D. 国共两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5.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6.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所列各项属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原因的是()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7.下图是某同学在笔记中整理的法国大事记(1789~1875年)。对于该笔记反映的法国历史,最合适的主题概括是()
A. 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 B.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D. 欧洲霸主地位逐步丧失
8.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A. 意大利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9.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
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 “商业革命”未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 “商业革命”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商业革命”没有实现生产方式转变 D. “商业革命”对中国社会未能产生任何影响
10.“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 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 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11.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A. 推动了责任制内阁的发展 B. 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C. 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D. 1832年领导议会改革
12.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该宪法赋予“皇帝”大权的主要原因在于()A. 皇帝掌控外交权为德国传统 B. 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 C. 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D. 容克贵族在议会占绝对优势
13.“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 奋斗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制定这一奋斗目标的是()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七届二中全会
14.“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
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5.某年,中国发生重大事件,引起苏联关切;《消息报》指出该事件将打击中国反日力量的团结;《真理报》更认为该事件将造成中国分裂,使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此一重大事件是()A. 甲午战争,日本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 B. 袁世凯称帝,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作为交换 C. 五四运动,学生认为政府对日软弱,主张抗日 D. 西安事变,张学良要求停止剿共,以共同抗日
16.有学者认为,极盛时代的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下列对这种“新形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形成了主权在民的成熟民主模式 B. 为雅典公民提供了平等的参政机会 C. 创造法制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D. 通过间接民主的方式实现公民权利
17.“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施,为澳门发展谱写出了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我们坚信,澳门的明天与伟大祖国一样,一定会更加美好;澳门同胞的未来生活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一定会更加幸福。关于澳门的“一国两制”方针特别性与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A. 社会制度 B. 实施目的 C. 设立区域 D. 时间期限
18.“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这是近代有人对轮船招商局评论。对该局作用理解最正确的是()A. 大大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 扭转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改变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出超格局 D. 打破了列强控制中国水运的局面
19.下图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爱国”牌香烟设计的烟画。仔细观察画面,能得到正确的历史信息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要求 ③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讲求营销策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20.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有误的是()A. 体现了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B. 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 C. 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 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
2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A. 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B. 中国农村人口多 C. 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特征 D. 敌人在农村的力量薄弱
22.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A. 国内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 B. 工场手工业的积累
C. 农民的掠夺
D. 英国资本家固有财产
23.2009年是英国“光荣革命”胜利320周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A.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确立
B. 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 C.近代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
D. 以“法治、臣民”为特征的近代社会完全形成
24.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从美国搬走。以上材料说明()
①美国准备退出联合国 ②美国不承担任何国际义务 ③联合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④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受到挑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5.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下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清政府最终成为完全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6.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27.下面哪一句歌谣不能反映图片所描绘的那个时代()
A.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B.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C. “农业科技威力大,脱贫致富好办法,就凭书上一句话,牛马它把双驹下。”
D.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28.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A.平民的权利 B. 商人的权利 C. 教会的权利 D. 国王的权利
29.下图阴影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中共在这一局势下()
A. 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
30.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 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1.0分,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法律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律规定“盗徒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严禁对
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黥、劓(割鼻)等。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引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法律是化解社会危机的“稳压器”,罗马法正是在一波波社会矛盾斗争中逐渐走向完善的。正如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所说:“罗马法制文明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并评价秦律在历史上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对罗马法具有的即时作用和“永恒价值”你是如何理解的。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等同于“方面”,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2)根据材料
二、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12月以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三个英联邦成员国接连宣布承认新中国,英国迫于形势压力,终于在1950年1月6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郑启荣、孙洁琬《试论1945——1954年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1948年5月,斯大林对即将派往中国解放区的苏联专家小组组长说:“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因此,对于援助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吝惜自己的努力。”
——伍修权《在外交部八年的经历》
材料三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部合作,确认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效期为30年。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英国承认新中国在当时对中英两国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材料三中,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了什么外交政策?总结中国对外关系史,你认为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历史启示?
34.某同学以“近代中国百年梦”为主题整理出部分资料卡片。要求:参考卡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三张卡片提示,回答卡片中①②③空白处的问题。(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百年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思想解放所起到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首先要对市场有正确的认识,谈话指出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遭受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最重要的探索就是反侵略,即救亡图存,故A项正确;工业化、民主化、近代化都不能概括整个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以偏概全,故排除B、C、D三项。3.【答案】D
【解析】材料图片显示的“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中一张(金圆券 500万元)”的信息说明票证面额巨大,属于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的纸币,导致四大家族掠夺财富,对民族工业进行了沉重打击,故D项正确。4.【答案】A
【解析】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这决定了双方抗战路线不同——中共是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是片面抗战路线,所以排除B、C;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只能说中共的最低民主革命纲领和国民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故排除;依据所学,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的主要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A。5.【答案】B
【解析】一夫多妻习俗和血缘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强调立嫡以贵不以长,故B项正确;诸子拥有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否定了嫡长子的特殊地位,违背了宗法制,故C项错误;“门当户对”指的是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不是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及题干要求,本题实际上考查对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②③④⑤五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D项最准确。其余A、B、C三项均不全面。本题正确答案选D。7.【答案】C
【解析】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1789年到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1875年之间,政体的频繁更换,说明了确立共和政体的历程非常艰难。所以应选C。
8.【答案】C
【解析】注意时间“1631年”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荷兰是最大的商业帝国,誉为“海上马车夫”。A项意大利,随着新航路开辟慢慢衰落了;B项西班牙在16世纪也衰落,17世纪的英国实力还不能达到使其“货物无奇不有”。9.【答案】C
【解析】宋代“商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故A项错误;宋代在“商业革命”推动下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故B项错误;“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主要是从长远发展和社会转型而言的,主要是指没有突破原始农业主导的生产力方式,故C项正确;宋代“商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故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了70年代的两个重大外交历史事件,即是尼克枪访华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再结合两条语录的含义与对象美国来分析,及其70年代的国内背景,A、B、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排除;D项“权宜之计”说法错误,故D项正确。1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所以答案选A。12.【答案】B
【解析】选B。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重要的邦国,专制色彩浓厚,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材料中《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主要原因就是具有专制色彩的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1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材料提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共“二大”上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14.【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秦大臣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平定天下、统一政令这些功绩的高度赞扬,认为秦始皇功劳超过了上古贤明君主——三皇五帝,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A是在夏朝建立之前实行的社会制度,B、C两项是周朝盛行的社会制度,均与题目中所体现的秦代不相吻合,故答案选D。15.【答案】D 【解析】由材料“打击中国反日力量的团结……造成中国分裂……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等关键信息可知,该事件应该是发生在1936年西安事变。所以答案选D。16.【答案】B
【解析】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只适宜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不是成熟的民主模式,所以A项错误;D项“间接的民主方式”描述错误;雅典的民主不是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的,所以C项错误,故选B项。17.【答案】A
【解析】我国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自治权,但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18.【答案】D
【解析】轮船招商局仅仅涉及到中国航运业的发展,不涉及到对外贸易的发展,故A项错误;扭转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航运业的发展并不能改变贸易的出超入超格局,故C项错误;轮船招商局的设立打破了列强控制中国水运的局面,故D项正确。19.【答案】D
【解析】香烟品牌“爱国”反映了人们爱国热情,故①正确;烟画信息中“中国利权”体现人们要求收回利权,故②正确;从烟画信息看,该公司利用人民爱国热情来宣传烟的销售,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受外国企业的排挤,处境艰难,呼吁人民支持,故③正确;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将烟的销售与爱国结合,反映出民族资本家打出爱国牌,推动公司发展,属于一种好的营销方法,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20.【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即能够体现A。由“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即能够体现B。由“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即能够体现出D。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主旨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不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21.【答案】C
【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使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而革命力量薄弱,农村敌人力量薄弱而革命力量强大。同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加剧了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相对分散,客观上为革命力量创造发展提供了空间,故答案选C。其它三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22.【答案】C
【解析】市场扩大是工业革命的根源。
23.【答案】B
【解析】“光荣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基本上完成了资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24.【答案】D
【解析】由“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可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美国已经无法随意操控联合国了。说明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国的强权政治受到挑战,所以③④正确。①说法无法体现,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25.【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漫画表明的是清政府成为了列强在华利益的代理的现象,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政府的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故答案选择D项。26.【答案】C
【解析】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27.【答案】C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现象。A、B、D三项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经济规律的体现。C项注重依靠科技抓生产来致富,是新时代的歌谣。28.【答案】D
【解析】《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使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因此选D。29.【答案】C
【解析】上图阴影部分是东北一带,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统辖区,而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30.【答案】B
【解析】通过“1957年”的时间判断,当时是三大改造后初期,由此可知当时是农业生产合作社,C项开始于1958年。
31.【答案】(1)秦律的职能: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规范社会经济行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
作用: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具有历史进步性;但过于严苛,激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成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2)即时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罗马的统治。“永恒价值”: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1)题意要求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来概括,秦律的职能之一在政治上表现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经济上的职能:规范社会经济行动;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关于对秦律的评价可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来评价。积极作用可从对国家、对个人、对法律三个角度来说明消极作用可根据其中的不平等、和严酷性来说明。(2)所谓即时作用指的是对当时罗马帝国所产生的直接性的影响,所谓永恒价值指的是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法律是化解社会危机的 ‘稳压器’”和“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可以得出其即时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罗马的统治。根据“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并结合近代以来法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可知其“永恒价值”: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32.【答案】(1)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辛亥革命的影响: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原因: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及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3)直接结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积极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4)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解析】(1)结合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回答。(2)第一小问,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可从内外方面考虑。
(3)第一小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即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积极成果;第二小问即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4)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与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33.【答案】(1)原因:国内舆论的压力;英国在华利益的驱使;英联邦出现分裂趋势的威胁。影响:对中国:有利于利用香港这一对外窗口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有利于发展与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对英国: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试图挑拨中苏关系,分裂社会主义阵营。(2)态度:对中国革命采取支持态度。
原因:美苏冷战开始,蒋介石采取亲美政策,中共取得革命胜利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3)不相同。
说明:苏联承认即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英国只是法理上承认了新中国的实际控制权,不等于承认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追随美国就是明证。(4)政策:表明我国奉行了对外关系中的不结盟政策。
启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以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为亲疏标准等。
【解析】(1)材料一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应该包括英国在华利益的驱使、英联邦出现分裂趋势的威胁和国内舆论的压力,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而对当时对中国的影响是指有利于利用香港这一对外窗口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而对当时对英国的影响则是指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稳定与发展。(2)材料中的“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所以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只能是支持态度。而主要原因则包括美苏冷战开始,蒋介石采取亲美政策和中共取得革命胜利反而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回答此题一定要从美苏冷战的大背景、大格局来考虑。
(3)材料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当然是不相同的。苏联承认新中国是完全意义上的承认,所以,立即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还都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中国也对苏联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两个国家还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英国承认新中国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承认,只是法理上承认了新中国的实际控制权,不等于承认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追随美国就是直接的证明。
(4)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不结盟
政策。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一个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国,不能再实行结盟政策了。所以,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的历史启示是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以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为亲疏标准,从国际背景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制定合理的外交政策,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34.【答案】(1)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②五四运动。
③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的分裂,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没有实现。(2)核心内容:反对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
【解析】(1)卡片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根据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等方面来分析概括①的答案。材料“青年学生和新兴的无产阶级”可以得出卡片二是五四运动。卡片三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因此从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方面来分析得出③的答案。
(2)从卡片一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到卡片二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再到卡片三的国民大革命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百年梦就是要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35.【答案】(1)政治制度:分封制。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关系:诸侯为周王臣下,服从周王命令。义务: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周天子,向周天子述职。
(3)变化: 周天子由“天下共主”到逐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力。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分封制下诸侯独立性强,制度本身弊端大;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出答案;第(2)问从材料二的“述职”“贬其爵”“削其地”“六师移之”加以概括。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第(3)问从材料三“郑伯不朝”“射王中肩”可知天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力。原因应从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本身的弊端及周王室的衰落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