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2.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C.墨子 D.韩非子
3.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4.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5.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6.《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其中“书”的材质应为()A.龟甲兽骨 B.丝帛C.竹木简 D.植物纤维纸
7.“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火药在军事战争上广泛使用B.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C.戏曲艺术此时已被推向成熟D.小说创作数量繁多、蓬勃发展
8.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 1 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A.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B.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C.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D.卓越非凡,鹤立鸡群
9.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B.理学思想的影响 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
10.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表述正确的是()①《离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②③ D.③
11.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A.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B.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 C.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12.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13.“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导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D.推动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4.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5.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
16.孙中山说:“一般普通人民负担的杂捐太重,总是要纳税,所以便很穷,所以中国的穷人便很多。这种穷人负担太重的原故,就是由于政府抽税不公道,地权不平均,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可见()A.孙中山认识到节制资本的重要性B.孙中山主张申民权进而限制地主 C.近代中国贫困的根源是土地不均D.土地问题是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
1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8.“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 D.三民主义
19.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政策 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21.据统计,197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仅有860人,1980年达到2124人,1985年达到4 888人。下列事件中对这一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是()A.“三个面向”成为教育指导方针B.“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C.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
2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
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24.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D.是“哲学的创始者”“智慧”的化身
25.“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D.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2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27.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B.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28.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③反对封建束缚 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④
2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受到当时统治集团的重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30.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 C.构建新儒学体系
B.提倡知行合一 D.重建伦理秩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4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4分)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 5 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册
(1)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共同点。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6分)(2)材料一、二的局限性在哪里?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6分)
(3)材料三内容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
(2)据材料二,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如何?(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第二篇:高二历史11月月考试题1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1月份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2.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还主张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君舟民水 D.兼爱非攻
3.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C.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4.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正君心”才能天下平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5.《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人伦者,天理也” C.“存天理,灭人欲”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6.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7.学者张岱年认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但是,二者之间还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的。以下能够体现二者相同点的是
A.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
C.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B.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D.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8.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其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10.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11.汉字构型独特,数量繁多,是一种形、义、音紧密结合的单体文字,记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其演变的脉络是
A.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 B.甲骨文-金文一隶书一篆书 C.金文一甲骨文一篆书一隶书 D.甲骨文一隶书一篆书一金文
1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13.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说:“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材料体现的思想观点是
A.法律至上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三权分立 C.主权在民民主共和 D.法律至上社会契约 1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知识分子队伍的发展壮大 ②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①在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②在民权主义方面,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③在民生主义方面,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④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⑤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6.“我中国已被灭二百六十余年,我华人今日乃亡国遗民,无国家之保护,到处受人苛待。故今日欲保身家性命,非实行革命,废灭鞑虏清朝,光复我中华祖国,建立一汉人民族的国家不可也。故曰革命为吾人今日保身家性命之唯一法门,而最关切于人人一己之事也。”从孙中山的言论可看出他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
A.激化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B.带有很强的民族歧视 C.未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D.具有大汉族主义倾向
17.“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一材料反映了 A.中国革命必须以城市为中心 B.党内对革命道路存在着分歧 C.中国革命仍然处于高潮阶段 D.中国共产党没有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18.《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20.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明 C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加强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21.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22.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贪婪和腐 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自由、平等的思想。由此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
23.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的形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已经深入人心 B.当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C.自然人性的复苏 D.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对圣母的认识
24.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用暴力手段推翻侵害人民利益、侵害人民自由的专制政权。他的这一主张称为:
A、君权神授论 B、开明君主论 C、人民主权说 D、民主共和论 25.伏尔泰、孟德斯鸡的相同点是()A 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都提出了分权与制衡的学说 D.都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26.“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27.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
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
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 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 28.伽利略被认为是真正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开启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B推翻了天主教会的旧的宇亩观 C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D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
29.爱因斯坦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B.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C.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 D.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
30.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他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卷II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5(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4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32(10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想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 6 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2分)
(2)促使材料一中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2分)
(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3分)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并说明你的理由。(3分)
33(12分)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试举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2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分)
(3)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1-5ACCCCC 6-10BACAA 11-15ADADA 16-20DBBCC 21-25ABCCA 26-30DADBA 31(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4分)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分)
(3)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4分)
(4)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4分)
(5)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2分)
32(1)A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分)B组:资产阶级思想(或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或三民主义)。(1分)
(2)西方的道路走不通(或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2分,回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3)学术—政治—伦理(或器物—制度—思想文化)(3分)
(4)答案一:赞同。(1分)理由: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
答案二:不赞同。(1分)理由: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2分)答案三:不完全赞同。(1分)理由:答案一和答案二。(2分)
33.(1)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2分,举其中一例即可。)
(2)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2分,任意两点即可。)(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1分)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或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力打开了大门)(2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社会环境(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纸张革命的扩展(2分)。因此,正是由于这三大革命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1分)
第三篇:黑龙江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7-2018学4月份考试
高二学年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相关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3.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下列文献能够见证“起点”历史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军国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上述“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5.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巡视制度,下列官职中,行使这种职责的是
A.太尉 B.太守 C.刺史 D.丞相
6.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目的是 A.打开中国市场 本输出创造条件
7.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都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
A.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 B.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标志 C.1856年太平天国定都在天津 D.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建立 D.经互1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有一家的思想价值原则可概括为“当今争于气力。”那么这一家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7.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
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
B.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
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 D.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18.董仲舒提出“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汉武帝委任其为江都王国相。后皇帝祭祖之地发生火灾,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其打入死牢。后来董仲舒罢官免死,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这表明
A.董仲舒放弃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B.汉武帝拒绝“天人感应”学说 C.中央集权不容儒家学者干涉 D.皇帝垄断对“天意”的解释
19.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这是因为王阳明()A.敢于公开挑战孔孟正统思想
B.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C.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寻找“理” D.强调先知后行提升自我修养
20.卢梭说:“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担的一种义务,它只是人民斌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这反映出卢梭主张()A.天斌人权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主权在民
21.牛顿说过:“万有引力虽然是普遍自然规律,但它本身之所以能够无论在何处都普遍永恒有效,那就是上帝能力使然,就是神迹。”这表明牛顿()A.力图化解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B.对自己的理论体系产生怀疑 C.预见到万有引力的非永恒性 D.试图利用上帝来宣扬自己的理论
22.有学者提出“新文化运动至少在其发展初期,只是上一阶段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的历史工作的继续。”以下内容贴近该学者观点的是:他们都在()A.倡导共和 B.改良文学 C.打倒孔教 D.开启民智
23.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②日本从政治到日常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③是日本社会进步的表现 ④照搬照抄西方应该否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1.在研究商鞅变法时,有学者引用“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32.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产生过消极影响的是
①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②重农抑商 ③实行什伍连坐
④焚烧诗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33.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书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 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 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 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 34.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提到:“(梭伦)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 ②梭伦的法治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③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
④雅典城邦已经实现了高度繁荣的民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6.主教扯着嗓子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犯人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
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材料三:(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3)据材料三,归纳科举制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的主要特点。(4分)
4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5分)
4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7-2018学4月份考试 高二学年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1.5*40=60)1-5 CCACC 6-10 AACBC 11-15 DBBAB 16-20 ABDCD 21-25 ADABC 26-30 BBADC 31-35 CBBAC 36-40 BBABC
二、材料问答(40分)
41、(13分)(1)九品中正制度(1分)
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滥用权力;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2分,两点即可)
(2)积极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特点:历代沿用、延续时间长,推行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选拔人才方式逐步规范、趋于公平、公正。(4分)
42、(15分)(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1分)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4分)
(2)成果: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2分)
理解: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分)(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1分)
43、(12分)(1)措施:均田制。(1分)基本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1分)积极作用: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4分)(2)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或答迁都洛阳,阻力重重)。(2分)(3)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2分)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
第四篇:浙江省杭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1923年一1926年间苏联私商零售贸易额在整个零售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日益走向了废止 B.苏联国民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C.苏联社会消费需求日益萎缩 D.工业化建设压缩了消费空间
2.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试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着重于解决苏联存在的根本问题 B.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D.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4.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意指: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 C.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释的核心问题是
A.时间、空间、光速随物体运动而变化 B.时间、空间、物体的质量是永远不变的 C.时间、空间、物体质量随物体运动而变化 D.时间、空间、光速是永远不变的
6.《国语》记载,祭公谋父曾以“先王耀德不观兵”谏止周穆王伐犬戎。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慎用武力、偏重怀柔的思想,影响深远。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采取笼络办法的是
①设置羁縻府州 ②册封哲布尊丹巴** ③设安西都护府 ④扩建避暑山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曲折、艰难,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康熙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来看应当属于
A.满汉间民族矛盾 B.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 8.下图反映了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的一次行动,康熙帝在这次行动中的决策有
A.起用汉将,重用绿营 B.分兵合击,三次御驾亲征 C.筑城屯田,派兵永驻 D.南巡孔庙,行三跪九叩礼
9.“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一一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B.宣扬理性主义 C.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 D.强调个人自由
10.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据说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的多,并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因此,他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B.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11.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吕克昂”学园是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该学园创办于
A.柏拉图逝世后不久 B.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C.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统治时期 D.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登基后
12.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这表明他
①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②强调人应该依据感觉办事③认识到人具有社会属性 ④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拿破仑戎马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有六十余次。其中有一次战役被称为“三皇会战”。此战役
A.拿破仑将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B.一举摧毁了第四次反法同盟 C.使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霸主 D.给予普鲁士军队毁灭性打击
14.华盛顿和拿破仑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相似的历史活动有 ①都反对本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②都建立了国家银行,整顿国家财政③都毕生致力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④都曾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与外来势力英勇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1905年8月13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说,关于这次说,1981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收录有两份资料,一份是1905年9月30日出版的《孙逸仙演说》,一份是1905年11月26日,《民报》创刊号刊登的《记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两份资料对演讲的记载有些差异。这表明
A.反映同一史实会有来源不同的史料 B.报纸史料往往比其他史料更真实些 C.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记载呈现的 D.不同版本史料使追寻真相变得困难 16.1911年5月,川汉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致信副手颜德庆说:“邮传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铁路干线。是善是恶,终将有报。”6月,又写道:“四川铁路的未来,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将予接管,我想我们必须另谋他职了。”这表明詹天佑
A.支持通过革命方式争夺路权 B.关注中国铁路权益的得失 C.希望借助外国势力来压制清廷 D.担心路权变动引发政治革命
17.2017年12月电影《至爱梵高》在中国上映。1888年,梵高独自来到法国阳光充沛的南部,开始以狂热的笔触去画他心中的风景,他画里如火焰般晃动的笔触和色块正是梵高炽热的内心在燃烧和迸发。下列作品,和梵高这一时期画作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 B C D 18.“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电影是对美国青少年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C.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19.恩格斯说他在《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在第三、第四乐章里听到了“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的、年轻的、自由的欢乐”。这说明贝多芬作品 A.凭借乐器表达情感 B.有强大艺术感染力 C.节奏悠扬舒缓轻快 D.体现出反封建精神
20.为反对学院派独霸艺坛,也为争取艺术独立,一群美国画家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真挚、热情的态度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被评论家称为“传播丑陋的人”,被嘲讽为“垃圾箱画派”。从艺术风格上看,它应该与下列哪部作品接近A.《自由引导人民》 B.《人间喜剧》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
21.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种改变最能说明 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 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商业化趋势 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困难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 22.有人说:“14~17世纪,西方出现了近代科学的曙光,而中国则呈现出传统科技的晚霞。”能支持该说法的一组是
A.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与《天工开物》 B.电磁学的确立与《本草纲目》 C.进化论的确立与《农政全书》 D.相对论的提出与《梦溪笔谈》 23.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帝国规模扩大的主要方向是
A.新疆地区和蒙古高原 B.蒙古高原和岭南地区 C.岭南地区和云贵高原 D.云贵高原和新疆地区
24.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资治通鉴》则称:“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吿县官。’”经过李世民反复劝说,李渊对李世民说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历史叙述来呈现 B.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C.文字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25.25.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看见一买布者对店主叫嚷“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块钱?”颜回指出其错误说三八应该是二十四,不是二十三。买布者不服,决定找孔夫子评理,并打赌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以上事件主要说明孔子
A.遵守周礼的思想 B.息事宁人的和事佬思想 C.珍爱生命仁爱思想 D.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26.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B.出礼则入刑 C.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D.以刑代礼
27.克伦威尔在其“护国主”任上曾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上述言论说明了克伦威尔
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 ②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④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l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再次被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践行了民主政治 B.意图做到功成身退垂范后世 C.行为性质截然不同 D.都改变了本国政治发展进程
29.2017年1月,一家美国酿酒厂在易拉罐上印制以“甘地”为原型的机器人画像,被印度人一纸诉状告上法院,这是因为()A.甘地带领印度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B.甘地是印度反抗外来侵略的领袖 C.甘地废除了印度的政教合一制度 D.甘地是虔诚的佛教徒,主张禁酒
30.“天陨巨人辞宇去,龙族十亿动真情……谁扭乾坤振华夏,家祭三叩谢邓公。”下列有关该人物的历史活动依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主持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②提出检验改革开放事业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③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④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③①④②
第II卷(材料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规则 I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其实并足以解择其现象者。……
规则Ⅲ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 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追性质。……
规则 IV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和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 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 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 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 第二, 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 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 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一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三 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
(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3)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响。
材料四 开普勒在第谷精密详尽的观测基础上,总结出行星三大定律;哥白尼的“日心说”在用伽利略望远镜获得天文观测的基础上,逐渐冲破宗教的束缚;伽利略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落体定律和惯性原理等。但是,这些发现彼此独立,缺乏内在联系。牛顿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于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解决了这些问题,实现了物理学的第一次统一。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发表,摒弃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很好地解决了经典物理内部的矛盾。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事实出发,1915年爱因斯坦完成《引力场的方程》的论文,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摘编自陈华《牛顿力学与现代物理》
材料五 爱因斯坦深信沿着法拉第和走克斯韦开辟的道路前进,就一定能一步一步地为全部物理学找到一个新的、可靠的基础。爱国斯坦不惜抛弃旧的传统观念,对牛顿力学进行了根本的改造。相对论突破了这种直观的、由于长期习惯而变成传统的时空概念,大丰富并深化了人类对于时空特性的认识。
——摘编自余骥《自然科学发展对哲学发展的意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哲学意义》(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历史意义,并就西方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32.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新的主张并简述其政治意义。
33.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高二历史答案 1.A 【解析】示意图中私商零售贸易额的持续下降,说明私营商业受到了压制,这明显与新经济政策中鼓励发展私营工商业政策不符,从而说明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A项正确。私商零售贸易额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经济的衰退和社会消费需求的萎缩,B、C两项错误;此时期苏联工业化建设还没有开展,D项错误。
点睛:一般以统计表、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作为载体,给出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等,而命制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技巧:四步法
第一步:读图文,看求答抓信息。即抓住设问角度及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第二步:读表头看表注,抓住中心准确定位。即抓住表头、标注、图标反映中心问题。第三步:读内容逐项看,观趋势比差异。即抓住表格、图片中的细节信息,纵向看趋势,横向找差异。2.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国内战争结束后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不是成功的“实验”,排除A。新经济政策,通过一定限度内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使俄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因而是成功的“实验”,故B项正确。C、D两项属于斯大林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行的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分两步走:一是解读材料信息“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二是紧扣设问要求“比较成功的‘实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D 【解析】从材料“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可以解读出: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主义,只是批评了斯大林。所以答案选D选项。A选项错在“根本”二字,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触及到根本;B选项不是材料主要叙述的内容;C选项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4.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们欢迎爱恩斯坦是因为其发现了相对论;人们不理解爱恩斯坦是因为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经验,甚至与常理有矛盾的内容;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不变时空观,故B项正确。A项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是对卓别林的话的错误理解,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而是强调人们不理解爱恩斯坦是因为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经验,排除C。D项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是对卓别林的话的误读,排除。5.C 【解析】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物体的质量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这给人们辩证地看待世界提供了新途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物体质量随物体运动而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物体的质量是会改变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时间、空间、光速均是会改变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6.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央王朝设置羁縻府州、册封哲布尊丹巴**、扩建避暑山庄都体现了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笼络政策,故①②④正确;安西都护府的设置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实际管辖,故③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7.D 【解析】吴三桂等三藩是分裂国家的地方割据势力,而康熙代表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力量。从清初中国国内的状况看,统一是大势所趋。康熙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应当属于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故ABC三项不合题意,D项正确。8.A 【解析】该图反映的是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的军事行动,康熙帝在这次行动中的决策是起用汉将,重用绿营,故A项正确;“分兵合击,三次御驾亲征”指的是康熙帝北上亲征葛尔丹,故B项错误;“筑城屯田,派兵永驻”指的是东北地区的雅尔萨之战,故C项错误;“南巡孔庙,行三跪九叩礼”指的是康熙帝第一次南巡到达山东,故D项错误。
点睛:地图类选择题解题技巧是高度关注地图中的信息,特别是方位信息、路线信息等,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中的向西南进军的箭头就是解题的关键。9.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和重视教育;古希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故二者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A项正确。B项中的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宣扬的核心思想,不是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排除。C项符合苏格拉底,孔子则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排除。强调个人自由也不是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之处,排除D。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根据设问要求“许多相通的地方”,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紧扣设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0.A 【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从材料中“并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得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在于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错误。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事物的两面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故BC两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亚里士多德不是认识能力是有限,而是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检验。11.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吕克昂”学园创办于公元前335年,也就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登基后,故D项正确;柏拉图逝世于公元前347年,两者相差12年,故A项错误;伯利克里改革时期是公元前5世纪,故B项错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统治时期是前382年-前336年,故C项错误。12.B 【解析】材料信息“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表明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格拉底的思想,“人是政治动物”说明他认识到人具有社会属性,因此①③正确; “强调人应该依据感觉办事”是智者学派的观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②错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唯心主义思想,不是唯物主义思想,故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排除ACD项。点睛:组合式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判定正确的或错误的选项,然后进行排除即可。本题中的②④明显错误,由此排除得出答案。13.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皇会战”指的是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12月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以少胜多取得了对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此战役中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故A项正确;1807年拿破仑一举摧毁了第四次反法同盟,自此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故BC项错误;1806年拿破仑给予普鲁士军队毁灭性打击,故D项错误。14.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反对本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而美国没有封建社会,故①错误;拿破仑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故③错误;两人都建立了国家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故②正确;华盛顿率领军队英勇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拿破仑率领军队英勇抗击英国等国的武装干涉,故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15.A 【解析】据材料“关于这次说……有两份资料,一份是1905年9月30日出版的《孙逸仙演说》,一份是1905年11月26日,《民报》创刊号刊登的《记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这说明反映同一史实会有来源不同的史料,故A正确;报纸史料不一定比其他史料更真实,故B错误;历史事实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并不都是通过历史记载呈现的,故C错误;不同版本史料与追寻真相的困难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D错误。故选A。16.B 【解析】由材料“邮传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铁路干线。是善是恶,终将有报”说明詹天佑对清政府铁路收归国有感到愤恨,但“四川铁路的未来,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将予接管,我想我们必须另谋他职了”并未体现他主张通过革命方式争夺路权,故A项错误;詹天佑对清政府铁路收归国有感到愤恨,认识到美国将接管四川铁路,说明他关注中国铁路权益的得失,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詹天佑关注中国铁路权益的得失,但并没有希望借助外国势力来压制清廷,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詹天佑关注中国铁路权益的得失,但并没有体现其担心路权变动造成社会动荡,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17.C 【解析】梵高是后期印象派画家代表,“如火焰般晃动的笔触和色块”符合印象派注重光和色为中心的特点,故C正确;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D是现代主义。
点睛:印象派画前期:追求光和色的研究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后期: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18.C 【解析】根据材料“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可知,电影丰富了人民的娱乐方式,还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青少年模仿电影明星的动作举止反映了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而不仅仅是娱乐方式,排除A。B项表述不清,材料强调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而不是特指“对美国青少年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而是强调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排除D。19.B 【解析】根据“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的、年轻的、自由的欢乐”,说明贝多芬作品充分表现了丰富的情感,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A不能表现出贝多芬作品表达情感的不同效果,排除A;C材料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反封建精神”,排除D。20.B 【解析】“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等字眼说明该学派描绘的是社会现实,在创作风格上属于现实主义风格,而《人间喜剧》也属于现实主义风格,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由引导人民》 是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日出·印象》属于印象画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风格,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1.B 【解析】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电影艺术的发展对人们的观影习惯的影响,但没有体现出电影技术的进步,故A项排除;由材料可知看电影吃爆米花原先是禁吃,后来流行起来,并风靡全球,这表明技术的发展使电影消费日益大众化,不再是上流社会享受,故B项正确正确;C项,材料无法说明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故D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排除,故B项排除。
【点晴】解题时需要理解材料反映现象的准确意思,通过吃爆米花来反映电影艺术的大众化与商业化趋势,只有紧扣这一点,才能获取准确答案。22.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是在1687年,《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故A项正确;电磁学出现于1831年,《本草纲目》写于16世纪,故B项错误;进化论出现于19世纪中期,《农政全书》出版于1639年,故C项错误;相对论提出于20世纪初,《梦溪笔谈》写于北宋,故D项错误。23.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疆域扩大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没有包含新疆地区和蒙古高原,故A项错误;同理,B项错误;秦朝在岭南地区并南越,置桂林、南海、象3郡,还开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故C项正确;秦朝疆域不包含新疆地区,故D项错误。故选C。24.C 【解析】从材料可知,两部文献对于促使李渊起兵反隋所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不同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认为是李渊本身,《资治通鉴》认为是李世民。这是因为不同年代的人对历史的记载,其主观作用影响了对历史的记载,C正确。A项不能反映出材料中两部著作不同记载的对比,排除。一手史料是还原历史的最重要的因素,而材料中是二手史料,B项排除。D项中的“模糊不清”错误。25.C 【解析】根据常识应该知道颜回说的是对的,但是在颜回与店主打赌的代价来看。颜回的“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与店主的“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相比较,店主如果输了会危及生命,故选C。
点睛: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孔子是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一题提供了一个新情境,用一个看起来非常容易做出决断的事情,来考查孔子的最终判断,最终的结果不是孔子的偏袒,而是孔子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生命至上的原则。26.B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礼和法之间的关系,材料中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也就是说违反礼仪的事情则被惩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C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出;D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的含义相悖。27.D 【解析】试题分析:克伦威尔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独裁者的含义是他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者,并不是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所以第①项内容错误,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
28.C 【解析】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仍然是皇位世袭,并没有否定君主专制体制,更谈不上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与华盛顿辞职所体现的民主精神有着本质的不同,华盛顿辞职并非无奈之举,而是淡泊名利,维护美国民主。故答案为C项。乾隆帝禅位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也不符合史实,排除;乾隆帝禅位对中国政治进程没有实质性影响,排除D项。29.B 【解析】“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英雄,被称为“圣雄”,被称为印度“国父”,美国的做法显然是对甘地的讽刺,故B项正确;甘地没有领导印度走向现代化,故A项错误;甘地没有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故C项错误;甘地是印度教教徒,故D项错误。30.C 【解析】《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出检验改革开放事业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在1992年,综上所述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
31.(1)成就:“归纳——演绎”(实验)法;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2)主题: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国家权力结构的重建。思想:文艺复兴的深入;近代科学的兴起。
(3)影响: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为工业革命提供理论 基础;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冲击了神创说)。
(4)历史意义:是物理学领域伟大的革命;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深刻地解释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认识:科学的发展,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理性的质疑精神;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科学理论在不断完善、创新;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32.(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
(2)新主张:“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或缩小贫富差距)。政治意义:促进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33.(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
(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
第五篇:甘肃省高台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甘肃省高台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是迄今为止国内购买海外模式制作的众多电视节目中最成功的个案。而“达人”一词的出现,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下列言论与《论语》中“达人”的意思有直接关联的是()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制天命而用之” D.“有教无类”
2.某同学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某位著名思想家在思想上“矛盾”,在政治上“无为”。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3.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掉大半。你认为被删掉的部分最有可能是()A.“人性本善”说 B.“民贵君轻”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4.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百家的________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________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________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________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空白处应依次填入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5.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 D.关注人的价值
6.“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7.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思想
8.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9.《宋史》中出现了一些人物的名字,如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钱端礼、张忠恕等。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10.著名学者余英时曾指出:“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此说的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A.格物致知 B.先理后气 C.存天理,灭人欲 D.理气同源
11.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12.有人说把朱熹说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
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 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 C.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D.由于朱熹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13.明清时期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4.顾炎武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鉴往”而达到“训今”,否则修史就丧失其价值所在。这表明顾炎武主张()A.保家爱国 B.经世致用 C.发扬儒学 D.博通经史15.“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16.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17.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18.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A.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19.有一天,甲乙二人在街上相遇,甲说“今天天气转凉了,不是好天气”,而乙则说“今天的风好凉爽,真是好天气”。与他们的说法相似的观点是()A.“水是万物的本原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认识你自己”
20.柏拉图把智者斥为“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他的这一评价可以说明智者学派 A.言行体现了雄辩的艺术性 B.具有鲜明的功利性
C.十分重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D.奠定奴隶主民主派的理论基础 2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师徒关系,以下关于他们两人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人文主义思想家 B.都注重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C.都属于智者学派 D.后者对前者非常尊重,但不盲从
2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马上便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里一样。”这句话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奠定了欧洲人的()A.社会习俗 B.道德规范
C.法律秩序 D.精神基础
23.达林.麦马虹著有《幸福史》,曾总结过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应填上()
A.金钱与权力 B.智慧和德行 C.法律与宗教信仰 D.民主与科学
24.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的“人”的被发现是指()A.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掠夺和新航路的开辟 C.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
25.15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这种观点()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
26.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A.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建筑技术进步 B.理性主义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C.新兴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渴望摆脱宗教奔向自由
27.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 B.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信仰上帝 C.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D.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28.他们鲜明地提出“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口号,并着力塑造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均具有“巨人”风采的崭新形象。这表明“他们”()
A.崇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 B.力图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 C.否定对教皇的绝对服从 D.认为人类有能力改造自然和社会 29.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0.人们普遍认为:马丁·路德主张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提出的“信仰得救”,都带有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
A.《圣经》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B.否定了教皇的地位与特权 C.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D.肯定了世俗皇权的地位
31.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A.上帝的权威 B.因行称义 C.先定论 D.因信称义
32.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这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挑战教会权威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33.下列叙述不是启蒙思想家共同主张的是()A.反对封建教会 B.反对君主专制 C.倡导平等自由 D.提倡三权分立
34.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著作是()
A.《社会契约论》 B.《论法的精神》 C.《理想国》 D.《纯粹理性批判》
35.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材料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
②联邦共和
③权利平等
④主权在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6.观察下图,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A.宣扬“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痛斥资本主义的黑白颠倒的罪恶社会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D.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
37.“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康德引用这段材料是用来()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 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 D.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
38.有人说:“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下列说法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C.“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D.“因信称义”,“致良知”
39.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 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C.主张法治,反对礼教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40.16世纪以前的欧洲,当你问:“你是什么人?”,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家族的。”;16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天主徒”或“我是新教徒”。18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国人”。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的是()
A.封建制度 B.光荣革命 C.民族国家 D.宗教改革
41.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古代欧洲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42.人丁兴旺是国治邦安的表征之一,所以健身除病的传统医学十分发达。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特征是()
A.重实用 B.重经验 C.重自然 D.重归纳
4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各个时期主流文学的表达形式变化看,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贵族化 B.逐渐平民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神秘化
44.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种观点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古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45.宋代风俗画呈现出“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的特点,其根本原因是()
A.画家的交流 B.统治者的提倡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民间文化的繁荣
46.《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载:“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材料反映了戏曲()A.成为封建思想传播的工具 C.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B.成为市民主要生活娱乐内容 D.出现追星现象
47.“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 B.伽利略 C.达尔文 D.牛顿
48.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经常有这样一句台词:“天上一日,人间一年”。这句话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神话传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按照一种新理论,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这种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这种新理论应该是()A.相对论 B.量子论 C.转基因理论 D.进化论
49.“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展”指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B.进化论的提出 C.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D.量子论的提出
50“这是对上帝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破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踞着的顽固堡垒,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这段话评论的是()
A.牛顿的近代力学 B.路德的因信称义 C.卢梭社会契约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材料题,其中51题14分,52题12分,53题12分,54题14分,共50分)。
51.(14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依据、现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子曰:泛爱众,而亲(亲,接近)仁。------《论语·学而》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材料二: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帝王之将兴,其美祥亦先见(同现);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同现)。
------《春秋繁露》
材料三: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材料四:李贽认为,千百年来“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产者但说生产,力田者便说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请回答;
(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依据材料一理解孔子“仁”的含义。(4分)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一学说?(2分)这一学说继承了先秦儒家的哪一思想?(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思想主张,并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看法。(4分)
(4)针对材料三的主张,材料四中李贽提出了哪一相反的思想主张?(1分)这反映了哪一时代要求?(1分)
52.(12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的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 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一些具体建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作者所说“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的依据。(4分)(2)从材料二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思想领域内反封建方式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4分)
53.(12分)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思想的传播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苏格拉底和孔子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观点,并指出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4分)5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2分)在公元1001-1500年这一阶段,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有哪些?(3分)(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4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1分)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