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工业强县战略的推进与创新

时间:2019-05-14 17:3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30年工业强县战略的推进与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30年工业强县战略的推进与创新》。

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工业强县战略的推进与创新

弹指挥间三十年 工业经济谱华章

—民乐工业经济改革开放30年成就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工业经济成分的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小型的食品加工、机械修造厂。在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指引下,经过30年的开拓进取和艰苦奋斗,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调整、提高等阶段,工业企业的规模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行业从零散到集中,经济结构发展到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及股份制应有尽有,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以化工、酒业、食品、农产品加工、煤炭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生产格局。30年的改革成就,改变了我县工业经济底子薄弱的尴尬境况,工业经济由此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速轨道。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民乐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缓慢,经济基础薄弱,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337.37万元(按1970的不变价计算),产品销售收入69.2万元,实现利税5.98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整整顿、政企分开、放权让利,增强了工业企业的活力,工业生产开始较大幅度地增长。1980年全县有工业企业25户,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8户;城镇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6户;公社企业 1 11户。产业涉及采煤、电力、建材、机械、农机具制造、酿造、食品粮油加工、印刷等20多个行业,主要产品有原煤、食用植物油、水泥、配合饲料、机制砖等35种。规模较大的企业有粮油加工厂、大河煤矿、农机修造厂、印刷厂、水泥厂等。1984年以后省上批准立项建设了酒厂、粉丝厂、铬盐厂等财政扭亏项目,1986年后陆续建成投产。1994年县委、县政府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确立了工业企业布局由分散布点向园区集中,以北部荒滩为基地,设立了六坝高新实用技术开发区,1996年经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并有重点、有步骤地引导工业企业向示范区聚集。近年来,在原有银河集团、天河集团、金土地酒业等三家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扩张,新建成了化工、麦芽、中药材、果汁、油籽、马铃薯等一批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园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张。

从2000年起,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对54户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对2467名职工进行了身份臵换,盘活国有资产6亿多元,职工切身利益得到了妥善解决,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2006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准确把握县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强化工、做稳酒业、做大农副产品加工、做实煤炭资源开发”四轮驱动,构筑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战略性思路,并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宽对外合作领域,加强工业龙头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实力,全县工业发展逐年加快,骨 干企业培育、龙头项目建设、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止2007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6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9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7.79亿元,利税6033万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64倍、1124倍、1007倍。

化工产业由弱变强异军突起 我县的化工企业是以1988年建成的民乐县铬盐厂为标志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环保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不可比拟的。富源化工有限公司是在原民乐铬盐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股份制企业,是国家化工部在西部定点生产铬盐的企业,建厂之初设计年生产能力1200吨,主要产品为红钒钠。企业改制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从单一产品发展到了多种系列产品,职工人数增加到400多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名,现已形成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的骨干企业。2005年公司投资5000万元新建年产3万吨碳酸锶生产线,是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建设的重点项目,填补了西北地区无钡锶盐生产企业的空白,整套生产线借鉴和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新型环保工艺和生产设备,所生产的碳酸锶全部达到了GB/T1614-1999标准要求,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从2005年起连续两年被中国钡锶盐工业协会评为“名优产品”,2008年5月被甘肃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甘肃省名牌产品”,公司现已发展成为集化工钡盐、锶盐系列产品,工业 硫磺、硫脲等综合性的生产经营集团,并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锦世化工有限公司(原民乐县水泥厂),始建于1970年,2000年企业改制后,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在不断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加大科研开发和科技创新力度,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现已发展成为集铬盐化工、氧化铝、硫化碱、含铬铸铁、建材、农资、包装物生产、铬铁矿、石灰石矿采选等多元化的综合性生产企业集团。现有总资产1.5亿元,职工700多人,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开发研究的无钙焙烧红钒钠清洁化生产工艺技术,打破了国外十多年的技术封锁。“10kt/a无钙焙烧生产红钒钠工程”,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成为全国铬盐行业唯一一家通过国家级环保验收的企业,并获得中国石化协会2005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我国铬盐生产从高消耗、高污染向低消耗、清洁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有效转变,“铬酸热分解连续发制造三氧化二铬”的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重铬酸钠、铬酸酐荣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锦世、富源两大化工企业纳税额分别达到1091万元、810万元,占全县大口经财政收入的24%。

酒业生产品牌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建厂于1984年的甘肃滨河酒厂,建厂初期年生产白酒50吨,经过二十多年的科研积累已发展成为以白酒为主体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科一体化的产业集团,集团下属全资或控股分、子公司15个,市场规模实 现了有省内向全国的转变,止2007年底市场半径拓展到全国12个省市,并在四川蒲江、贵州茅台建立了专门的酿酒基地和研发中心,拥有8项白酒专利技术,40多项创新技术,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浓、酱、清三种香型白酒的企业,先后成功开发出享誉陇原的滨河特液,陇上人家、一代骄子、陇派、国风等系列名牌产品,荣获国内20项大奖,“滨河”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甘肃省著名商标,在白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始终稳步发展,成为全省最具实力和规模的白酒生产营销企业。其中九粮液、九粮国风、国风干红以卓越的品质和西部唯一的品牌入选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为国宴用酒,并指定为省政府对外交流的主要礼品之一。止2007年底,集团总资产达到4.9亿元,比建厂初期的1984年增加了400倍,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6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4亿元,累计实现利税4.3亿元。

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扩张群体发展 1978年以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仅有一些行办的榨油、面粉、粉条加工企业,1963年县粮食局办的机械面粉厂每小时生产面粉500公斤,1967年更名为粮油加工厂,新安装榨油机一台,每小时加工油籽750公斤。1968年县良种繁殖场办起粉坊,年产粉面750公斤、粉条3000公斤。1987年开始筹建民乐粉丝厂,1988年建成投产,当年生产粉丝241吨。近年来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紧紧围绕“啤酒大麦、双低油菜,中药材、洋芋、林果、制种”六大特色种 植业,加大龙头项目建设,已建成3万吨中药材,3万吨高烹油、3万吨麦芽、1万吨浓缩果汁、3000吨粉丝粉皮、600吨真空冻干食品、1.5万吨马铃薯全粉、4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等成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2007年成功引进荷兰爱味客、万向德农等国际知名企业发展马铃薯产业,实现了民乐招商引资史上的新突破,举全县之力打造“中国马铃薯之都”迈开实质性步伐。原民乐粉丝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银河集团公司已形成具有年产纯豆粉丝2000吨、粉皮1000吨,冻干食品600吨的综合加工企业。“银河牌”纯豆粉丝、粉皮先后荣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甘肃省优质产品”、“90年代国内首届美化生活商品大奖赛金杯奖”等七项奖项,产品产销全国20多个省市,冻干食品系列产品成为我县第一家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产品。天河饮品公司“苹果梨浓缩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志宏生态公司“汽爆秸杆纤维新技术”获2007年度张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个以银河集团、爱味客马铃薯集团为中心,以德农马铃薯快繁中心,国翔麦芽、丰源薯业、恒昌薯业、陇金油脂、林河果汁加工企业为依托,涵盖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衔接紧密、功能互补、疏密有度、运转高效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煤炭资源开发借力发展夯实基础

我县煤炭开采业历史悠久,1978年以前,多为公社或大队所属的小煤窑,开采工具落后,方法原始,自产自销。1975年新建国营大河煤矿,当年产煤0.41万吨,实现产值6.97万元,1978年增加了调度绞车和 矿车,产煤达到1.1万吨,实现产值18万元,2000年企业改制产权转让。从2005年开始,县上多次组团赴青海谈判协商,最终取得了大河煤矿、三岔煤矿的开采权,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陕西东湖旅游开发公司投资2亿元开发100万吨三岔煤矿、引进响水河煤业集团公司投资4500万元开发20万吨的大河煤矿,支持县内致富能人投资5000万元开发30万吨满山煤矿,三大煤矿的开发开采结束了民乐没有大型煤矿的历史。止2008年底,大河煤矿已基本达产达标,三岔煤矿、满山煤矿探矿采矿工作进展顺利,为民乐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煤提供了坚实的煤炭资源保障。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针对原“六坝高新技术开发区”功能设计简单、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工业需求的状况,我县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于2003年10月邀请兰州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园区进行了规划设计。2004年9月通过了市政府审批。园区规划面积20万亩,已开发面积6.5万亩,园区内林网植被、道路、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备,已铺筑区内道路6条67 公里,建成绿洲6.5万亩,占园区面积的30%,现有机井55眼、变电所3座、输变电线路65公里。入驻工业企业19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从业人员4110人。从园区建设之初,我县就大力支持县上的重点企业向园区发展。滨河集团在园区建设了酒精生产线,并逐步发展成为金土地酒业公司;银河集团先后建设了粉丝生产线、冻干食品生产 线。之后,我县又陆续在园区建设了天河饮品公司、陇金油脂公司等企业。从2002年起,我县锦世化工公司(原民乐县水泥厂)、富源化工公司(原民乐县铬盐厂)生产重点向园区转移,其中锦世化工公司建设了无钙焙烧红矾钠、硫化碱等化工生产线;富源化工公司建设了碳酸锶、碳酸钡等生产线。通过重点企业的生产区逐步向园区转移和集中,开始了园区的规模扩张进程,既有效减轻了县城的土地和环境负担,又使园区的产业聚集功能逐步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和鼓励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根据我县实际,不断补充和完善我县的各类扶持政策。制定出台了《民乐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时确立了“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的工业发展思路,通过网络平台招商、外出推介洽谈、以商招商等形式,大力引进外地客商来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业项目,一大批产业化重点项目相继在园区建成投产。从2002年起,引进外商投资或与我县企业合资建设了国翔公司3万吨麦芽生产线、永正公司3万吨中药材加工生产线、林河公司1万吨苹果梨浓缩汁加工生产线、金马肥业公司1万吨复合肥生产线。借助我县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国家、省、市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良好机遇,于2007年引进世界第四、欧洲第二的荷兰考森爱味客公司,与我县合作投资1.1亿元建设了1.5万吨马铃薯全粉生产线。引进万向集团北京德农种业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年产3000万粒微型薯、1.2万吨原种、10万吨一级良种的马铃薯种薯脱毒快繁中心。还支持县内外客商建设了丰源薯业公司1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西域恒昌公司3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立足我县小麦、大麦种植面积较大,每年产生的植物秸杆较多的实际,引进江苏江阴客商投资建设了10万吨汽爆秸杆纤维及其系列产品开发生产线。引进甘肃亨汇商贸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5万吨麦芽加工项目。通过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使我县工业项目规模不断扩张,工业园区实力逐步增强,同时还有效地延伸了产业加工链条,带动了特色种植业、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30年来,民乐工业经济从小到大,历经蜕变,不管是发展速度还是结构调整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全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0年工业的辉煌,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加,而是民乐工业精神的升华,是实力的展现和竞争力的提升。30年的发展是新的基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民乐工业将走向新的挑战。触摸30年的记忆、品味30年的甘甜、寻找30年的历史坐标,人们越来越信服民乐的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第二篇:市工商局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工作总结

根据**市工商局《关于发挥工商职能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的意见》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精神,为推助**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发展、为民、创新、实干”的总体要求,我局党组一班人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服务发展这条主线,尽心尽力谋发展,履职尽责促发展,切实落实推进工业强市

战略的各项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自觉把工商工作融入“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全市现有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3558户,在全省县域经济来讲,数量多、规模大,推行“工业强市”战略意义深远。我们深知监管执法与服务发展工作任重道远。为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在“工业强市”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全局的工作重心向服务工业发展倾斜,主动服务与服从于“工业强市”。一是统一思想,召开了全局服务工业强市战略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动员,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服务经济发展的认识。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天明为组长,副局长倪永贵、刘廷强、熊寿军,纪检组长余兴明,机关党委书记周强为副组长,各股、室、队、所、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服务“工业强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企业股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三是落实责任,与各股、室、队、所、会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单位在服务“工业强市”战略中的具体任务与职责,并将其纳入目标考核,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考核、同奖惩。四是建立健全了宣传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工业强市”方面的文件精神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充分利用**红盾信息网与工商业务网加大宣传力度;以所为单位分辖区定期组织企业法人培训,宣传工商法规,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宣传“工业强市”战略,大力营造“支持工业、发展工业、服务工业”的良好氛围。

二、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切实推助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

(一)加强和改进登记注册职能,积极创造宽松有序的市场主体准入环境。

一是根据**公有经济成份比重大、改制情况复杂等特点,我局早准备、早介入,积极服务工业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国有企业及乡镇、二轻、供销、商贸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工作,分别制定了工商登记注册方面的实施意见,就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职工持股等具体工作方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制。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协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支持企业剥离“办社会”,实行主辅分离。几年来,先后为双马、攀长钢等32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及其他公有制企业改制提供优质服务。二是采取“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的方式积极服务招商引资企业,对招商引资企业注册登记开辟绿色通道,落实专人、全程跟踪服务,以最优的服务、最快的速度使其引得来、留得住。如某破碎输送设备制造公司在筹建中时,因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很大前景,并急需参与某国大型工程的招投标活动。局长杨天明得知情况后及时上门现场办公,为解决登记中的注册资产问题,向其建议以其所有的专利权出资,使其注册资本达到2000万元,便于参与投标,在其注册登记手续齐备的情况下,我局半小时为其办结了注册登记,使该企业一成立就打入了国际市场。近年来共办理招商引资企业注册登记316户,注册资金1.2亿元。与此同时,我局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招商引资,几年来从成都、重庆等地为**市引进资金1000余万元,超额完成了市委、市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三是采取放开经营范围、放宽准入条件、放宽企业集团设立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形式积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市现有个体工商户20304户,私营企业2355户。四是按照“双向推助、结对帮扶、跟踪管理、全面服务”的模式,切实做好支持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近年来累计办理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农民、复退军人、两劳人员等从事个体经营8521户,减免各项规费150万元,及时为政府分了忧、为社会减了压、为群众办了实事。五是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一方面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其兴办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开发名牌产品,另一方面积极提供信息、促进相关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对高科技项目积极参与论证和跟踪服务。如**宏源有限公司系由几个自然人出资购买原乡镇破产企业投资组建的,组建过程中,我局派专人主动介入,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协助办理产权过户,开辟登记绿色通道,很快完成了企业设立。该公司通过不断开发研究对原传统的炼钢技术进行了改进,并开发研制了先进的炼钢配置,使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较过去有了大的提高,其主要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去年该公司上交税收达百万元以上,成为**地方经济的骨干企业。目前,全市

第三篇:2012 年6月份工业强省战略学习心得体会

2012 年6月份工业强省战略学习心得体会

六盘水市民族中学 鲁山印

通过一学期对工业强省战略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工业强省战略的基本知识,对这个科目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总结如下几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兴起,经济资源跨国流动的势头更加强劲。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年轻的中国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迅速成长。在经历“联想”收购“IBM”、“中海油”竞标收购美国“尤斯科”石油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并购之后,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崛起在东方,国人为我们迈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而骄傲自豪。

但是,今天,中国的市场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企业要持续发展比非易事!数以万计的企业,由于缺乏战略意识,常常想一艘无舵之船,随风漂浮、无家可归,难以驾驭外部世界的风风雨雨。

企业战略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军事战略。从军事的角度看,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挥,即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遵守战争规律,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所制定和采取的有关战争方针、政策和方法。

明茨伯格在总结分析了一些战略概念后,提出“战略的5P概念”,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战略的基本含义。根据他的归纳,可以从计划、模式、定位、观念、计谋五个角度来理解战略。

什么又是工业强省战略呢?它是以战略的概念和本质为基础。简而言之,战略是关于全省总体发展方向和对实现这已发展方向的途径的规划。而工业强省战略就是对确定战略和实现战略目标过程的管理。而其过程主要是“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和控制”。

工业强省战略不应是在全省工业危机时的工作,而是工业发展中的经常性的工作;不应是用来宣传的,而是事关全省工业生存安全的绝密。目前中国企业管理者这方面意识非常落后。反观国际知名家电巨头都把自己打入中国的战略紧紧地封藏起来,不漏半点口风,由此可见战略保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个人认为与其说“细节决定成败”,还不是说“战略决定成败”。如果企业战略不正确,企业错得越多,企业危机就越大。所以,只有在正确的企业战略的指引下,重视执行力、重视细节,才能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企业长盛不衰。

第四篇: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为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

——在全省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0月26日)

栗 战 书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事关全省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作出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快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日前省委、省政府已提出了《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和《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提交会议讨论,克志同志还要讲话作具体部署,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对工业强省战略在全省发展全局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力量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这个规划应该是省委、省政府关于今后五年全省发展主张的宣告,必须明确发展的主基调是什么,突破性的目标是什么,重点战略是什么。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们提出“十二五”时期的主基调就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突破性的目标就是要力争实现生产总值五年翻番,努力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要坚持这样的主基调、实现这样的突破性目标,必须有重点战略来支撑。过去我们提出了环境立省、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开放带动和创新发展战略,这些都对,都是符合我省实际的,都要继续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实施。但就我省目前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我们感到,必须把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而这两大战略彼此又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工业化是城镇化重要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基本的空间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只有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才能得以实现。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已专题研究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问题,11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将召开推进黔中经济区和加快城镇化建设大会,对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加快城镇化进程作进一步部署。这里,我着重谈谈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认识。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充分表明,近现代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工业化为标志,经济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工业化过程,没有工业经济的充分发展,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可以加快,但不可逾越。而就工业化与城市化两者发展关系来看,在工业化的早中期,主要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在工业化的中后期,主要是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由于我省目前还处于工

业化早期阶段,因此,不论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推进城镇化进程,都必须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重要突破口。工业上不去,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城镇化、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现代化进程必然滞缓。

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业强省战略实质上就是“强中间、带两端”的战略,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破解“三农”难题,就农村谈农村、就农业抓农业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坚持以工带农、以工促农。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对于推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第三产业,既需要生产工业品为生活型服务业提供物质基础,又需要工业发展为其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支撑,带动金融、运输、商贸、中介、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发展。一、二、三次产业之间就是这样,相互提供需求,相互提供供给,其中最大的需求创造和产品供给是第二产业。

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通过多年艰苦奋斗,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能源、烟酒、优势原材料、装备制造、特色食品、民族制药、军工等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工业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提供的财税收入占全省的70%以上。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工业发展同全国相比、同西部省份相比,仍显得落后。一是工业总规模排在各省市区后列,2009年,我省工业增加值1252.7亿元,排全国倒数第6位。二是工业人均增加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我省人均3298元,仅高于西藏,排全国倒数第2位。三是工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我省的占比32.2%,排全国倒数第4位。而从省内外发展的经验看,工业发展快则经济发展快,工业经济兴则全局经济兴,工业经济强则综合实力强。发达的省区市无一不是因为工业发达。比如,天津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2.6%、山东占52.34%、山西占52.29%、江苏占51.33%、河南占48.27%、广东占47.7%、河北占47.09%、上海占45.05%、陕西占46.29%,这些发达省区市的综合实力强,说到底是因为工业经济强。后进变先进的地区,无一不是因为工业发展快。比如江西,原来是典型的农业省,也是个穷省。这些年来,江西实施了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现在发展的势头很强劲。从省内看,实力较强的市州地无一不是因为工业强,实力较弱的无一不是因为工业弱。工业越不发展的地方。就是经济实力越弱的地方,省内外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是全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导致我省落后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经济方面分析,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化、城镇化落后。2009年我省城镇化水平29.9%,全国是46.6 %,相当于全国90年代中期水平;2009年我省工业化程度系数为0.8,也相当于全国90年代中期的水平,大体上也落后全国15年左右。正因为我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大大落后于全国水平,导致了经济的全面落后。我省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又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方面。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毫无疑问,唯一的途径就是推进工业化。客观地讲,贵州农业基础是十分脆弱的,农民的生存条件是十分有限的,全省70%以上的人口集聚在农村,集中在贫瘠的土地上,是难于从根本上脱贫的。

贵州的贫穷,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实践反复证明,就农业抓农业是没有出路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工业在贵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产业代替不了的。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际、国内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产业从东向西加快转移已成趋势,给我省工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008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2009年达到1502美元,预计今年将超过1700美元。按照国际经济发展规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就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期”,特别是工业化的加速期。现在,我们就站在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起始线上,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果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助推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我省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贵州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我们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也必须坚持这一主题,突出这条主线。这里的关键是从贵州的实际出发,针对我省的突出矛盾、关键问题,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近些日子,我看了大量的有关我省工业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和克志同志也到市州地县及企业做了一些调研。大家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我省工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有的说,我省工业是“小、短、重、高、低”,即规模小、链条短、结构重、耗能高、附加值低;有的说我省工业是“八偏”,即行业偏重、布局偏散、国有偏高、企业偏少、就业偏低、创新偏弱、总量偏小、增长偏慢,等等。综合这些分析,比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是四个:一是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上表现为支柱产业单一,缺少“四梁八柱”,同时也缺少配套产业和相关联的辅助产业。多年来我省工业主要依赖能源原材料工业,呈现出“一柱擎天”,几乎没有结构的状态,近10多年来,以能源原材料为代表的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九五”后三年为40%,“十五”末的2005年提高到77.5%,“十一五”前三年分别为77.8%、79.5%、71.2%,2009年略有下降,为69.9%。产品上表现为原料产品多、终端消费品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初加工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既没有拉长产业链,更没有延伸产品链。二是布局不合理。工业布局分散,区域之间缺少分工,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结构。我省工业曾因“三线”建设而兴,但“三线”企业的布局基本原则是“山、散、洞”,由此奠定了工业布局分散的基础。这些年我们建立了3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和12个省级开发区(主要是工业园),力图完善工业布局,实现工业集聚,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太明显,散、乱、小的问题基本没有解决。三是创新能力极弱。我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偏少,高层次科技研发机构、研发人才更少,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和团队,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严重不足,许多行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少企业设备陈旧、老化,造成产品消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四是工业总量太小。这个前面已经说到,不再重述。

总之,我省工业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我省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与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完全不同,解决矛盾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重点也完全不同。我省工业虽然也存在结构问题,但主要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我们当然有调整结构的任务,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把做大总量放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在做大总量中完善结构,通过完善结构实现结构优化。即使调整现有结构,也是要集中做大做强几个而不是一个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和非支柱产业,也是要坚持在做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在调整优化结构的同时,发展壮大总量。

根据我省工业目前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应是:千方百计扩大总量、实现膨胀;在扩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解决总量问题、结构问题、布局问题、动力问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确立了这样一个大的思路,接下来就要研究具体的措施,解决具体的问题。例如: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问题、加大投入上项目问题、建设产业园区问题、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问题、培养企业家队伍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问题、扩大开放招商引资问题、改善优化发展环境问题,等等。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确定什么样的工业发展理念问题。

在贵州,一说发展工业,不少人担心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也确实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为此,我们要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引领工业发展。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的发展,就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性发展,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的人把工业等同污染,我认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现在世界上环境最好的国家恰恰是工业最发达的国家,越富的地方环境越好,越穷的地方环境越差。现代科技的进步,解决工业排污已不成问题。有的人把工业同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我认为,这是认识上的绝对化。实际上,生态文明不光是青山绿水,也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等。新型工业的发展将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发展生态主导型的工业,所谓生态主导,就是我们的产业、我们的生产方式,都要有利于生态保护而不是损害生态。只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持续发展的路子,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能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是给后人造成遗憾。

三、强化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在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加以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分管工业的领导同志,要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围绕工业发展,学习经济、科技、金融

和管理等方面知识,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要把熟悉工业、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放到抓工业的第一线。要改进领导班子考核工作,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把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在企业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进一步坚定信心。我省发展工业确实困难重重,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的挑战、产能过剩的挑战、自主创新的挑战、争夺产业转移的挑战等,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争论甚至非议,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我们必须敢闯、敢试、敢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推进发展。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在解决交通、水利、信息、环保等贵州工业发展瓶颈问题上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政策,为贵州工业发展打好基础。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支持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政策很多,比如在特色优势产业、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支持。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保障和服务意识,要舍得给好政策,从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提供细致服务,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这次会议后,省里将出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相关配套政策,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各个部门都有一个改进对企业服务的问题,想问题、办事情要设身处地为企业和基层着想,出台政策措施要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出发点,决不能打着加强管理的旗号,变相设立各种条条框框。必须明确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依法纳税、吸纳就业。企业利润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凡是对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增加企业负担,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四是加强要素支撑。从我省工业项目的建设情况看,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工业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要从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加强要素支撑,为工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解决工业用地问题。全省要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统筹安排好用地指标,有效增加工业用地供给,为全省工业战略发展预留空间。将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列入计划。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用好用足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增加地方财政对工业的支持。改善企业尤其是非公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增加金融供给,扩大市场融资,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各个层次企业的资金需求。三要强化工业运行保障措施。要加强煤电油运气等的协调和调度,抓好电网、气网、路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确保运输快捷便利,保障工业企业生产资料物畅其流。

五是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要广泛宣传工业在富民、强省、兴黔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宣传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大举措,让全省人民真正关心、理解和支持工业的发展,让工业强省的理念深入人心。要大力宣传各地抓工业发

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表彰和树立一批促进工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在全省营造出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的浓厚氛围。要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坚决破除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绩就守、小搓就收等思想的束缚,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务实求新、开拓奋进。

同志们,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置身这样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一位同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进一步理清思路,满怀信心谋工业;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抓工业;进一步增强耐力,满怀执著兴工业,全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张洪江谈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2011年10月11日 22:16:17 来源:本站原创 手机看商都 【洪江,工业】 分享好友 “市委书记段喜中在市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工业是濮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濮阳才会有更宽更广的出路’。作为全市工业主管部门,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所承担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市工信部门将紧紧围绕‘二三五’赶超目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快的节奏,唱响工业强市主旋律,打好工业发展攻坚战,力争在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19月23日,市工信局局长张洪江表示。张洪江说,为把工业强市的主旋律唱得更响,市工信局要做好三方面的具体工作。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标准谋划工业发展。为促进濮阳市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意见》,只有做大做强工业,才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发展后劲,反哺农业、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把工业化做为“三化”的重中之重,在全市上下形成工业强市的强烈共识,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工业、服务工业、保护工业,千方百计推动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结合濮阳市工业发展实际,市工信局确定了四个战略举措:一是依托大企业带动工业经济发展。二是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做强地方工业。三是强化产业招商、工业项目谋划和建设。四是努力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本报记者段利梅用新政策、新机制和新作风推动工业发展。积极发挥工业经济发展合力团、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重点工业项目领导分包和责任推进机制等机构和制度的作用,督促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坚持以“工业强市杯”竞赛活动为载体,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以现有企业改造提升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途径,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加快转型,加快提升。

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打好攻坚战。

对于濮阳市出台的新政策、新机制,市工信局将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在促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促企业资本规模提升、为企业搞好优质服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好企业家和工信部门两支队伍的素质提升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为实现濮阳工业经济的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扛起发展之旗,恪尽职责之能,奠定良好基矗

下载改革开放30年工业强县战略的推进与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30年工业强县战略的推进与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马在学 2008年第9期 ——经济建设近年来,鄂州市鄂城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以实施工业强......

    工业强市推进大会讲稿

    工业强市推进大会讲稿这次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市*党代会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工业发展任务。......

    坚持工业强镇 推进三位一体

    坚持工业强镇 推进三位一体 全面增创经济跨越发展新优势 ——在全镇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21年5月28日) 同志们: 镇党委、镇政府这次召开全镇工业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

    2017年武进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2017年武进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加快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扶持政策绿色经济类申报细则 一、支持内容 1、对当年通过市级认定的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市级考评达标的能源审计企业分......

    张掖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作汇报

    张掖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作汇报 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督查组各位领导: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现就我市贯彻落实甘肃工业强省......

    工业强省战略落实情况的汇报

    玉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工业强省战略落实情况的汇报 市政府办公室: 按照玉政办发电„2011‟21号《关于认真做好迎接工业强省战略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现将200......

    加强战略创新 加快做大做强(汇编)

    加强战略创新加快做大做强——一论企业创新本报评论员战略创新企业做大做强的灵魂,是长远性、根本性重大问题。事实证明,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为维持其发展优势,必须不断地追......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推进城市化进程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推进城市化进程开创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