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金融课程作业
一、请结合江西省(或某某市、县)实际,论述农村财政改革与发展。(50分)
要求:1.必须联系实际论述
2.2000字以上
江西省农村财政改革与发展
——兼论农村财税与干群关系的变化
随着公共财政理念的推行和国家宏观分配政策的调整,农村财政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三农”)的税费改革(如进一步减免)等问题;国家对农村地区基础建设的投资问题;国家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扶持问题;国家对“三农”的各种补贴;国家对“三农”保险与保障的各种投入与补贴等。
财政支持农业则可以追溯到建国初,为减少时间跨度,提高分析的针对性,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年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财政支持江西农业状况进行分析。江西省自改革开放以来,是经济发展活力最强、财政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一)江西省农村财政改革重要节点
简单的“放权让利”措施指导下的临时性包干都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彻底的改革必然也必须转向体制创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简称《分税制决定》),从1994年起施行,这是财税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在划分财权上进行的体制性安排。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分税、分征、分管”。“分税“是确定各级财政支出范围,按照税种,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对地方净减收部分,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补助,重点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以及民族地区和财政困难地区。2004年开始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逐步取消农业税。江西省作为农业大省,其中受惠较多。为江西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此后江西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有效地遏制住基层政府向农民乱收费的现象。但是,农村财政体制改革也带来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如乡镇财政问题,堵住了农村制度外筹资的途径,造成农村公共产品缺口不断加大。
(二)江西省乡镇财政改革与发展
2004年江西省农村税费改革初步完成后,乡镇财政所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
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随着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乡镇“五统筹”等税费的取消,以往乡镇财政所组织收入这一主要任务大大减轻,江西全省乡镇财政所近1万名农税干部面临工作任务不饱和的窘境。二是随着教育经费“以县为主”保障机制的建立,以往占乡镇财政支出70%-80%的农村教育经费上划县财政管理,之后乡镇卫生院等单位也陆续上收县管。这样一来,乡镇财政的支出功能大大弱化。三是随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乡镇机构改革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乡镇财政所本身也成为改革的对象,其职能、编制和人员与乡镇政府、县财政局、乡镇其他单位、村级组织等方面的关系都面临清理和重新定位。
几乎与此同时,随着针对农民的税费的基本取消,党和国家实行了城乡统筹的方针,出台了许多支农惠农政策,各级政府对“三农”的补贴和支持也逐年增加。以江西省为例,到2007年,省里通过“一卡通”向农民发放的各种直接补贴就达37项,此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也大量增加。这些都需要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去做逐户调查、登记、公示、核实、上报和管理监督,乡镇财政所的支出管理工作大大增加,乡镇财政所由此又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适应以上情况变化,2004年以来,江西各地陆续对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任务和职能进行了探索性调整,从以往的组织收入为主转到以管理支出为主,从为乡镇政府服务为主转到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为主。鄱阳、修水、贵溪、彭泽、上高、武宁、万安等县市主动进行了乡镇财政改革试点,通过发放对农民的各种直接补贴,进行“乡财县代管”、“村财乡代理”等探索,乡镇财政所从困惑和困境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江西省财政厅在总结各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06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工作的六项职能;要求各县积极推进“乡财县代管”和“村财乡代理”改革,重点做好涉农补贴发放和项目资金监管方式改革;加快县乡联网,促进上下信息畅通和网上资金审核拨付,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资金安全;改革乡镇财政干部职工管理体制,提高其为农服务的政治素质和掌握网络办公技术为主的业务素质。
(三)农村财税与干群关系的变化
江西省的农业税的功能不仅仅是经济功能,还具有很大的政治功能。在没有
取消农业税之前,干部群众的关系处于表面上的平静和同舟共济的美丽泡沫。以前,农业税的征收在乡镇属于重头戏,还配有专职人员,征收时有些会存在延时交的情况,但是相对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不会成天说干部的坏话。
免征农业税后,不少干部群众一方面赞扬中央和省里的惠民政策,一方面又流露出耕地多的农民得的实惠多,耕地少农民得实惠少的抱怨。群众认为,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没有一碗水端平,一直在向产粮地区倾斜,让产粮的平地农民吃了肉,缺粮的山区农民只喝了汤,没有耕地的农民只闻了香。这时直接照成一些群众对干部认为产生了负面认识。认为干部不作为,好多本认为很好的政策都被基层干部雁过拨毛,就会感谢中央的政策但怀恨于基层干部。
由此,很多干部就怀念07年以前,没有取消农业税时期,认为干群关系很融洽,特别是越穷的地方。而我并不这样认为,恰恰相反,我认为这种变化反而是一种进步。正因为有农村财政改革的发生,带来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进步,但还需要时间去适应:从管理型政府跨越到服务型政府。只要信息透明,干群关系必然大步向前发展。这也是对农村财政改革的反馈。
二、请结合江西省(或某某市、县)实际,论述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50分)
要求:1.必须联系实际论述
2.2000字以上
江西省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目前,江西农村经济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的信用环境等基础条件依然薄弱,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式复杂,经济下行压力陡增的情况下,农村金融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
一是县级财力普遍较弱,地方财政对农村金融的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县域以下地区经济总量普遍偏小,加上近年房地产业下滑,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压力。近年来,尽管地方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但仍显不足,政策效应难以显现。比如,江西省目前对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为月度平均增加额的5‰,对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为当年农业贷款增加额的0.5‰,风险补偿额仅是杯水车薪。同时,林权抵押贷款贴息面过窄,目前仅对单笔金额2万元以内的林权抵押贷款进行贴息,绝大部分农户和涉林企业未能享受到贴息政策。
二是农业风险保障能力不足,农村金融发展仍将受到落后农业生产力的制约。农村金融涵盖了信贷、保险、投资、担保等多方面,仅靠信贷一方面的发展难以做大规模。目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功能尚未有效结合,涉农信贷和农村担保的功能不匹配。我国不可抵御的冰雹、大面积病虫灾害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差,农业保险投保范围的广度和投保金额的深度仍然有限,对农业生产保障程度较低。此外,农业保险风险大,经营成本和赔付率高,回报率低,部分地区农业保险业务呈现持续亏损状况,农业防灾避险能力低下,制约了涉农信贷的投放。
三是农村金融资源外溢突出,支农政策性任务和资金商业化运作之间存在矛盾。由于农村金融综合效益比较低,而金融资金的投入必须要有一定的回报,其支农政策性任务和资金商业性运作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农村金融资源外溢的现象依然突出。从总量上看,农村领域金融资金仍然呈净流出状态。江西景德镇市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不含农发行)2008年的存款增长了8个百分点,而贷款仅增长了5个百分点。从典型的机构来看,农行江西分行的涉农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28.87%。
四是农村信用社“一农”难撑“三农”,多层次、多样化的贷款需求与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功能不完善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户、其他农村经济组织以及一些政策性支农对资金的需求,主要通过农村信用社解决。在浙江,农村信用社占全省“三农”贷款比例的90%以上,是真正的支农“主力军”。而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的试点工作尚未铺开,江西还没有推动事业部改革,在已经进行改革试点的浙江,其功能作用仍不完善。同时,农发行支农功能依然有限。虽然农发行对农业企业的服务项目基本已全面放开,但粮棉油收购、储备等传统贷款业务依然是其主业,不能向农户直接发放贷款,根本没有能力提供农村以小、散、远为主要客户群的支农服务。此外,农信社自身也存在产权安排和治理结构不够严密,社员激励不足,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等发展瓶颈。
五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仍处于试点阶段,其快速发展受到资金环境、政策环境的制约。投资者认为,在江西等欠发达地区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回报率较低,风险较大,缺乏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在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民营资本非常充裕,民营企业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很高,但根据“村镇银行最
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规定,民营企业不能作为主发起人和控股股东,处于“有钱无处投”的尴尬境地,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受到政策限制。此外,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缓慢。由于贷款公司是只贷不存的金融机构,其投资人必须“为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服务地域限制较严,投资人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之下,由地方政府审批、未被列入金融机构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速度较快
农村金融的发展要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在自身体制和发展机制上有所突破,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多方共同努力。基于此,政府部门也为之努力,江西农村金融做出了的改革措施:建立压力机制。支持农村金融发展,金融机构责无旁贷,主动承担起“城市金融反哺农村金融”的任务。政府可以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或者出台法律法规等形式,以“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为导向,确定一个合理比例将金融资源回流“三农”。创新激励机制。金融资本具有逐利性,政府对支持“三农”的金融机构应该给予鼓励,在市场准入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降低门槛,激励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创新。明确补偿机制。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农村信贷成本高、风险大,政府对长期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机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通过奖励和补偿,发挥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的合力。四是维护市场机制。政府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运作,但不直接干预,应本着培育市场、鼓励竞争、优化环境的原则,维护农村金融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机制。具体来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联动作用。当前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正因如此,更应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村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可以运用财政贴息、奖励和风险补偿杠杆,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农户多种经营等有预期收益的项目,可以整合零散的财政资金,参照项目公司制的方式进行运作,同时与农村金融机构联合,吸引信贷资金共同支农。将支持农业生产的财政资金,整合为地方农业发展基金,形成专业化管理队伍,吸引农村信贷资金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重点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为了充分发挥农信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应支持农信社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改革农信社的股权结构,吸引农业龙头企业等投资者入
股,改善治理结构,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模式。
参考文献: 杨勇.近代江西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变迁[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2009, 2009(5):80-85.周才云.江西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滞后现状、成因及其破解[J].当代经济管理, 2011, 33(11):85-88.向林峰, 文春晖.路径依赖还是适应性选择: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 2013,(3).
第二篇:课程作业
1、设在我国境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均属于中国法人,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合营期内,既不能减少,也不能增加其注册资本。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其他国内企业共同举办的企业不属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4、外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区别在于债券的发行地与发行人所在国是否相同。
5、世界银行贷款具有高度的援助性,贷款对象是人均GDP在410美元以下的国家。
6、政府贷款是一国政府以其信贷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性贷款。
7、通常情况下,推迟软币债权收取的时间可以降低外汇风险带来的损失。
8、较之于换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经营风险对跨国公司长期利益的影响要深远的多。
9、凡用现金向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投资的,应用人民币缴纳。
1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争议的解决,只能按照中国的劳动法处理。
答案:X、X、√、X、X、X、X、√、X、√
1、()是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或产业资本,经跨国流动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经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活动。
A、国际直接投资 B、国际投资C、国际间接投资D、国际兼并
2、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来自()。
A、科斯定理B、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C、相对优势论D、垄断优势论
3、以证券承销、经纪为业务主体,并可同时从事收购策划、咨询顾问、资金管理等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在美国叫做()。
A、证券公司 B、实业银行 C、投资银行D、有限制牌照银行
4、政府贷款是期限长、利率低、优惠性贷款,贷款期限可长达()。
A、10年 B、20年C、15年D、30年
5、()是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用以证明投资者对公司资产拥有所有权的凭证。
A、债券B、股票 C、贷款凭证 D、混合贷款凭证
6、在美国发行和销售的存托凭证通常用()表示。
A、GDRs B、UDRs C、DARsD、ADRs7、BOT项目融资,通常有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为项目的建设和销售提供()为项目融资的基础。
A、特许协议 B、股本金 C、设备支持 D、保险金
8、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未能预计的汇率变动,而对国际投资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称为()。
A、政治风险B、经营风险 C、汇率风险D、汇兑风险
9、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规定分期缴纳出资额的,合资各方第一期出资不得低于各自认缴出资额的(A、10%B、15%C、25%D、51%
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口商应选择下列()种货币计价。
A、有上浮趋势的货币 B、有下浮趋势的货币 C、币值大幅度上下波动的货币
D、币值基本不变的货币
11、目前,国际技术转让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计价方法是。
A、统包计价法 B、提成计价法 C、固定加提成结合的计价法 D、一次总算计价法
1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外方投资者不能以下列哪一种()作为出资方式。
A、专有技术B、租赁设备 C、原材料 D、商标权
13、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投资总额为2000万美元,其注册资本至少应达到()万美元。
A、666 B、800 C、1000D、140014、加拿大政府在瑞士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的政府债券属于()。
A、扬基债券B、外国债券 C、欧洲债券 D、瑞士债券
答案:A、A、C、D、B、D、A、C、B、B、C、B、B、C
第三篇:武术课程作业
武术课程作业
武术的分类及特点
09301175 软件0906班 张玲曼
武术的分类及特点
09301175
软件0906班张玲曼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和优秀文化遗产。过去根据地域可以把武术分为南派和北派;根据拳种的练习特点及技击风格可以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以名山、大川为界划分为少林派、武当派、峨嵋派、南派、北派等;根据武术的技术可以分为长拳、短打;也有以姓氏划分的。
首先按照地域划分为南拳北腿,主要是根据流行于南方的拳术多手法,而流行于北方的拳术多腿法这一特点来区分的。南拳强调“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尤重桥手、钢爪、铁胳膊,往往诱使对方先出招发腿,然后用桥手堵截、防化,上下逼封,肩撞肘击,贴身近战取胜。南拳流行最广的有广东的五大名拳,即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福建的咏春拳、五祖拳、鹤拳和罗汉拳等;湖南、湖北、江西则流行邬家拳。北腿的代表拳术有查拳、华拳、炮拳、少林拳。其共同的特点是以腿法取胜,其风格为舒展大方、大开大合,放长击远。
按照武术的技术,分为长拳与短打。这里所指的长拳是指与短打相对而言的,是指以少林拳为主的一类北方拳种,包括查拳、华拳、洪拳、炮拳、花拳、少林拳、六合拳、戳脚、翻子拳等。长拳的特点就是臂腿和身体各关节活动幅度大,以延长击点,其动作舒展、节奏明显,包括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的动作。短打是相对于长拳而言,所谓“短”,一是指出手较短,多用寸劲;二是指套路短小精悍。短拳的特点是:拳法密集,猛起硬落,一气呵成。技击上讲究紧攻硬逼,近身则靠打,挨身则肘发。
按照技击风格可以分为内家和外家。所谓内家、外家,主要是根据《宁波府志》中的“外家者,其法主于搏人,而跳踉奋跃则勇”;“内家者,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这一记载而区分的。后来,武术界则把少林等刚健有力、窜跳闪躲灵便的拳种统称为外家拳,而把太极拳、形意拳、八极拳、八卦掌统称为内家拳。太极拳强调“以心使身”,“用意识引导动作”;形意拳强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获得了很大发展,在逐步挖掘、整理、继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编武术长拳运动,近几年又经过研究试点,开展了武术攻防技术的搏斗运动,极大地丰富了武术运动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开展了武术竞赛活动,使武术运动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因此,根据武术运动全面发展的需要,推动武术运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产生了新的武术分类方法。
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两大类。
(一)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又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按其技术特点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和格斗运动等五类。
1.拳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称为拳术。拳术中又包含许多不同的种类,称为拳种。主要的拳种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背拳、劈卦拳、翻子拳、地躺拳、象形拳等等。
(1)长拳:是以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以及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与技术组成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是竞技武术中的主要项目,传统的长拳有查拳、华拳等。
(2)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连贯、圆活的拳术。它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运动方法(亦称太极十三势)。在国内外广为流行,以健身修性为主,也是竞赛项目。传统的太极拳有陈、杨、吴、孙、武等式。
(3)南拳: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拳术的总称。拳种流派颇多,广东有洪、刘、蔡、李、莫等家,福建有咏春、五祖等派。主要特点是:拳势刚烈,步法稳固,多桥法,擅标手,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助拳势。
(4)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与形象组成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整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朴实明快。
(5)八卦掌:是以摆扣步走转为主,以推、托、带、领、穿、搬、截、拦等掌法变换为内容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沿圆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6)通背拳:是以摔、拍、穿、劈、攒等五种基本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圈、揽、勾、劫、削、摩、拨、扇等八法的运用所组成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出手为掌,点手成拳,甩膀抖腕,放长击远,发力冷弹脆快。
(7)象形拳:是以攻防动作结合模拟各种动物形态或人物形象所组成的拳术。常见的有螳螂拳、鹰爪拳、猴拳、蛇拳、醉拳等。其运动特点是:象形生动,取意体现攻防特点。
2.器械:器械套路种类繁多,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四类。短器械主要有刀、剑、匕首等;长器械主要有棍、枪、大刀等;双器械主要有双刀、双剑、双钩、双枪、双鞭等;软器械主要有三节棍、九节鞭、绳标、流星锤等。下面介绍四种主要的单练器械项目。
(1)剑术:以刺、点、撩、挂、截、穿、崩、挑等剑法,配合步型、步法、平衡、跳跃等动作构成的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轻灵洒脱,身法矫健,刚柔相兼,富有韵律。
(2)刀术: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斩、撩、扎等基本刀法配合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的套路。其运动特点是:快速勇猛,激烈奔腾,紧密缠身,雄健剽悍。
(3)枪术:以拦、拿、扎枪为主,兼有崩、点、劈、穿、挑等枪法,配合步型、步法、身法等构成的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走势开展,力贯枪尖,上下翻飞,变幻莫测。
(4)棍术:以劈、扫、抡、戳、撩、挑等棍法配合步型、步法、跳跃等构成的套路。其运动特点是:勇敢泼辣,横打一片,密集如雨,稍把并用。
3.对练: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按照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1)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技击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常见的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2)器械对练: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格、挡、架、截等攻防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主要有短器械对练、长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诸多形式。常见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双打棍、对刺剑、对劈刀等。
(3)徒手与器械对练:是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双方进行攻防对练的套路。常见的有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
4、集体项目:
凡六人或六人以上徒手或器械的集体演练,皆为集体项目。如集体基本功、集体拳、集体剑、集体大刀等。演练时为了动作整齐,可配音乐.5、对抗性运动:
对抗性运动是武术中试验开展的项目。它是两人互为对手,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的攻防技术,进行实战性的博斗比赛。如散手、推手、短兵、长兵等。
(二)搏斗运动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包括散打、太极推手和短兵三项。目前在全国广为开展的有散打、太极推手。
1.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术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太极推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手法,双方沾连黏随,通过肌肉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界外或使之倒地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3.短兵:是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最后功能分类法把中国武术分为学校武术、竞技武术和健身武术三大类。
(一)学校武术
目前在大、中、小学开展的教学内容有长拳类的少年拳、青年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还有太极拳、剑、攻防格斗技术以及各种健身功法等。另外,军事院校、公安学校、警校以擒拿格斗、散打为重点的套路和攻防格斗技术。我们可将这一部分武术称为学校武术。
(二)竞技武术
特别是针对武术中流行最广、最具代表性的长拳、南拳、太极拳剑以及长拳类的刀、剑、枪、棍等项目进行改造使之成为能够进行比赛的竞赛项目,(三)健身武术
健身武术是指除学校武术、竞技武术以外的流行于广大民间的那些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武术。这些传统武术的各拳种包括拳术、器械、练功方法、对练以及攻防实战技术(也包括以健身为目的的新编健身套路)。
第四篇:课程考核作业
课程考核作业
找到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原著(参见科技哲学研究生书目),写一2500字左右的笔记、书评或论文。
一、笔记60-80分:
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原话,标明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版次、作者、页码,等,至少1500字,感想或评论,至少300字。
二、书评70-90分:
对整本书的了解、理解和评论,引用原文要标明相关信息,可以参考别人或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三、论文(包括研究综述和专题论文)80-100分:
对你所选书的主题有透彻的了解理解之外,要读其他相关著作,考察这一主题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自己的看法。
综述应该提出已有研究的缺点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论文则要有自己的研究,有论点有论证,在观点、材料或方法上有所创新。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科学技术哲学基本书目
一、科学技术哲学通论
1.[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2.于光远,《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3.黄顺基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刘大椿主编,《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5.黄顺基等主编,《自然辩证法发展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6.孙小礼等主编,《自然辩证法通论》三卷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1993、1999
7.黄顺基等主编,《科学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8.舒炜光主编,《自然辩证法原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9.舒炜光等主编,《科学认识论》五卷本[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0(1-3)、1996(4-5)
10.龚育之主编,《关于自然科学发展的几个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11.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历史与现状》[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
12.著,自然辨证法在中国(新编增订本),著,2005-06-01。
二、科学技术史
1.[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2.[英]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潘永祥 李慎等著,《自然科学发展史纲要》[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上、下)[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
5.[美]麦克莱伦,《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6.[英]沃尔夫,《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英]沃尔夫,《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上、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美]戴维·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2001
9.中科院科学史所近现代科学史室,《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0.[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多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1978年和1986年后中译本各册)
11.潘吉星编,《李约瑟文集》[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
12.[英]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3.潘吉星编,《李约瑟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14.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5.刘纯、王扬宗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关问题研究论著选》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16.朱耀垠编,《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及其回声》[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
17.丁伟杰、陈崧,《中西体用之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8.樊洪业等编,《科技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波兰]哥白尼,《天体运行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20.[意]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21.[英]牛顿,《自然科学之数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2.[英]达尔文,《物种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3.[美]格兰特,《中世纪的物理科学思想》[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4.[美]狄博思,《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5.[美]斯特福尔,《近代科学的建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5.[美]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6.[美]利尔曼,《19世纪的生物学和人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7.[英]哈曼,《19世纪物理学概念的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8.[英]拜纳姆,《19世纪医学科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9.[美]艾伦,《20世纪的生命科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0.[美]巴萨拉,《技术发展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1.[英]格雷厄姆,《俄罗斯和苏联科学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2.[美]布鲁克,《科学与宗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3.[美]劳埃德,《早期希腊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
34.[美]A·G·狄博斯,《科学与历史》[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5.[美]洛伊斯·N·玛格纳,《生命科学史》[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36.[美]威·弗·马克,《物理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7.[美]威·弗·马克,《技术史》七卷本[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版,2004
38.[英]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宇宙体系》,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39.[英]道尔顿,《化学哲学的新体系》,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40.[法]笛卡尔,《几何》,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41.[英]麦克斯韦,《电磁通论》(上、下),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
42.[荷兰]惠更斯,《论光》[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
43.[英]波义耳,《怀疑的化学家》[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
44.[法]拉瓦锡,《化学基础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
345.[英]哈维,《心血运动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46.[法]傅立叶,《热的解析理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
47.[古希腊]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全集》[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8
48.[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原本》[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2003
49.[法]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目前国内已出版多种“物理学史”、“化学史”、“生物学史”等学科科学史以及大量科学家传记)
三、科学思想史
1.吴国盛编,《科学思想史指南》[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2.[美]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3.[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4.[英]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法]皮埃尔·迪昂,《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英]卡尔·皮尔逊,《科学的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7.[英]皮特·J·鲍勒,《进化思想史》[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8.[美]J·B·科恩,《牛顿革命》[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9.[美]I·B·科恩,《科学革命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0.[法]亚历山大·柯瓦雷,《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1.[美]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2.刘兵,《克丽奥眼中的科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13.[法]A·柯依列,《伽利略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14.[法]亚历山大·柯瓦雷,《牛顿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5.[美] C·C·吉科思俾,《<创世纪>与地质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16.[美]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1—4)[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79
17.林德宏,《科学思想史》[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
18.[美]托马斯·库恩,《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中的行星天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9.[美]霍尔顿,《科学思想史论集》[M],西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20.[美]萨顿,《科学历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1.[美]萨顿,《科学的生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2.[丹麦]赫尔奇·克拉夫,《科学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3.[美]约瑟夫·劳斯,《知识与权力——走向科学的政治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4.[美]托马斯·库恩,《必要的张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四、中国近现代科技与社会
1.[美]L·P·萨特米尔,《科研与革命—中国科技政策与社会变革》[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
2.董光璧,《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论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3.董光璧编,《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4.[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
5.樊洪业,《耶稣会士与中国科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6.杨国荣,《科学的形上之维——中国近代科学主义的形成和衍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8.陈卫编,《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比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9.杨翠华、黄一农编,《近代中国科学史论集》[M],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出版,1991
10.曹增编,《传教士与中国科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11.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12.黄一农,《社会天文学史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3.席泽宗,《科学史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4.徐海松,《清初士人与西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16.尚智从,《明末清这妆的格物穷理之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17.[法]谢和耐,《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18.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0.杜石然主编,《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21.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通史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2.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
5五、西方科学哲学
1.[美] 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2.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上、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英]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英]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5.[美]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
6.[英]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7.[澳]艾伦·查尔默斯,《科学是什么》[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科学究竟是什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舒炜光等主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9.罗慧生,《西方科学哲学史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10.江天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1.夏基松等,《历史主义与科学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版
12.邱仁松等,《科学方法和科学动力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
13.[德] 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4.[英] 波普尔,《客观知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5.[美] 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16.[美] 范·弗拉森,《科学的形象》[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7.[英] 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7
(此外,中国翻译各时期科学哲学代表人物的专著已有很多种。)
六、科学社会学
1.[美]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美]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美]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南京:凤凰出版社会传媒集团,20064、[美]默顿,《科学社会学散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英]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以色列]约瑟夫·本·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7.[美]科尔,《科学界的社会分层》[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8.[美]克兰,《无形学院》[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9.[美]加斯顿,《科学的社会运行》[M],北京:光明日报版,1988
10.[美]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1
11.[美]D·普赖斯,《小科学与大科学》[M],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198212、[英]M·戈德史密斯等编,《科学的科学》[M]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3、刘珺珺著,《科学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13[美] 朱克曼,《科学界的精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4.[美] R·K·默顿著,林聚任等译,《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1
15.[美]R·K·默顿著,何凡兴等译,《论理论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16.[英]齐曼,《真科学――它是什么,它指什么》[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17、[英] 齐曼,《元科学导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18.[英] 齐曼,《知识的力量——科学的社会范畴》[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5
19.[美]李克特,《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美]M〃N〃小李克特:《科学概论——科学的自主性、历史和比较的分析》,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编印,1982年。
20.[美]哈丁,《科学的文化多元性――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认识论》[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21.[美]S·特拉维克,《物理与人理―对高能物理学家社区的人类学考察》[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22.[美]诺曼·列维特,《被困的普罗米修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3.[英]博兰尼,《自由的逻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4.[英]波兰尼,《科学、信仰与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5.[美]约瑟夫·阿伽西,《科学与文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6、[英]博兰尼,《个人知识》[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27.[美]杰伊·A·拉宾格尔,《一种文化?关于科学的对话》[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28[波]彼得·什托姆普卡,默顿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9、[美]D·普赖斯,《巴比伦以来的科学》[M],河北科技出版社2002.七、科学知识社会学
1.[英]大卫·布鲁尔,《知识和社会意象》[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2.[英]巴里·巴恩斯,《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3.[英]巴里·巴恩斯,《局外人看科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4.[英]迈克尔·马尔凯,《科学与知识社会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5.[英]迈克尔·马尔凯,《科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6、[英]迈克尔·马尔凯著,林聚任等译《词语与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7.[奥]卡林·诺尔塞蒂纳,《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境性》[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8、[法]拉图尔等著,《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
9.[法]拉图尔著,《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和工程师》[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10.[美] S·科尔,《科学的制造—在自然界与社会之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1.[英]夏平,《真理的社会史―17世纪英国的文明与科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12.[美]夏平,《科学革命——批判性的综合》[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13.[美]巴里·巴恩斯等,《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美]希拉·贾撒诺夫等编,《科学技术论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4
15.[美] 皮克林 著,《实践的冲撞—时间、力量与科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美]安德鲁·皮克林,《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7赵万里编,《科学的社会建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18.蔡仲编,《后现代相对主义与反科学思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9、哈里·科林斯、特雷弗·平奇,《人人应知的科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20、哈里·科林斯、特雷弗·平奇,《人人应知的技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21.[美] 索卡尔,《“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美]罗斯,《科学大战》[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23、[美]奥利卡·舍格斯特尔,《超越科学大战——科学与社会关系中迷失了的话语》[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4、,(美)保罗.R·格罗斯, 诺曼·莱维特《高级迷信——学术左派及其关于科学的争论》(第2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5.[美]克瑞杰主编,《沙滩上的房子――后现代主义者的科学神化曝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6、[美]史蒂文·温伯格,《仰望苍穹--科学反击文化敌手》[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27、[美]罗杰·G·牛顿:《何为科学真理——月亮在无人看它时是否在那儿》,武际可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
28、[美]格雷特·迈尔斯:《书写生物学——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文本》,孙雍君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29、[美]琼·藤村:《创立科学——癌症遗传学社会史》,夏侯炳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30、[美]哈尔·赫尔曼:《真实地带——十大科学争论》,赵乐静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31、、[美]戴维·赫斯:《新时代科学——超自然及其捍卫者和揭露者与美国文化》,乐于道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附:
一、西方哲学史名著
1.[德]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2.[德]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英] 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4.[德]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法] 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7.[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法] 帕斯卡尔,《思想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二、马哲名著选读
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
2.[德]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3.[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61
4.[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5.[德]恩格斯,《反杜林论》哲学编,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
6.[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61
7.[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71
8.[德]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解放社,1949
9.[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61
10.[德]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
(共计册,黑体字为精读书目)
第五篇:市场调研课程作业
请通知每个小组按以下要求提交市场调研课程作业:
一、提交作业总体内容要求
1、市场调研课程各阶段作业Word文档电子版
2、市场调研课程各阶段作业有关Word文档的纸质打印版
3、市场调研课程各阶段作业课堂报告PPT文档电子版
二、提交作业具体内容清单
提交的具体作业及电子版文件名称格式如下:
1、各团队用一个母文件夹将以下所有作业内容打包
各小组母文件夹名称格式要求如下:
1(团队最终报告顺序序号)-……(调研报告名称)-……(团队名称)
如:8-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查报告-闽南控
2、各团队提交的电子版作业主要内容及要求
(1)市场调研计划书
用“1-市场调研计划书”作为子文件夹名称打包,具体包括Word文档及课堂报告PPT文档两份文件。以闽南控团队为例,电子版文件名称格式如下: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计划书。同时,Word文档及课堂报告PPT文档两份文件的第一页标题也按此要求进行修改,因为到时Word文档还需要打印纸质版,以下其他部分也做相应处理。
(2)二手资料收集分析报告
用“2-二手资料收集分析报告”作为子文件夹名称打包,具体包括个人和小组两个子文件夹内容。以闽南控团队为例,小组分析报告作业名称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二手资料分析报告。具体包括Word文档及课堂报告PPT文档两份文件。
(3)焦点小组座谈会大纲
用“3-焦点小组座谈会大纲”作为子文件夹名称打包。以闽南控团队为例,小组分析报告作业名称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焦点小组座谈会大纲。具体包括Word文档及课堂报告PPT文档两份文件。
(4)焦点小组座谈会报告
用“4-焦点小组座谈会报告”作为子文件夹名称打包。以闽南控团队为例,小组分析报告作业名称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焦点小组座谈会报告。具体包括Word文档及课堂报告PPT文档两份文件,有多次访谈的需将各次及总计的访谈报告附上。
(5)问卷设计思维导图
用“5-问卷设计思维导图”作为子文件夹名称打包。以闽南控团队为例,小组分析报告作业名称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问卷设计思维导图。具体包括PPT文档。
(6)预调查问卷
用“6-预调查问卷”作为子文件夹名称打包。以闽南控团队为例,小组分析报告作业名称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预调查问卷。具体包括Word文档和PPT文档两份文件。
(7)正式调查问卷
用“7-正式调查问卷”作为子文件夹名称打包。以闽南控团队为例,小组分析报告作业名称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正式调查问卷。具体包括Word文档和PPT文档两份文件。
(8)抽样设计方案
用“8-抽样设计方案”作为子文件夹名称打包。以闽南控团队为例,小组分析报告作业名称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正式调查问卷。具体包括Word文档和PPT文档两份文件。
(9)调研数据文件
用“9-调研数据文件”作为子文件夹名称打包。以闽南控团队为例,小组分析报告作业名称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数据。具体包括SPSS数据文件。
(10)最终调研报告
用“10-最终调研报告”作为子文件夹名称打包。以闽南控团队为例,小组分析报告作业名称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报告。具体包括Word文档和PPT文档两份文件。
(11)调研报告答辩记录
用“11-调研报告答辩记录”作为子文件夹名称打包。以闽南控团队为例,小组分析报告作业名称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报告答辩记录。具体包括Word文档和PPT文档两份文件。
注意:一要对各小组报告标题再斟酌,例如上述该小组需作如此调整;二要注意各小组报告目录中的第一点的起始页码应为1,一些小组有误需修改;三要列出具体的附件内容。此外,各小组打印之前要再检查一遍,对一些细节要处理好。
3、各团队提交的纸质版作业主要内容及要求
(1)市场调研计划书
提交Word文档打印的纸质版1份。以闽南控团队为例,打印版封面名称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计划书。以下其他部分各小组也要做相应处理。
(2)二手资料收集分析报告
提交小组分析报告Word文档打印的纸质版1份。
(3)焦点小组座谈会大纲
提交焦点小组座谈会大纲Word文档打印的纸质版1份。
(4)焦点小组座谈会报告
提交焦点小组座谈会汇总总结报告Word文档打印的纸质版1份,各次分析小结报告不需打印,但电子版文件需提交,具体要求前已述及。
(5)问卷设计思维导图
提交问卷设计思维导图PPT文档打印的纸质版1份,只要打印导图那一页即可。
(6)预调查问卷
提交预调查问卷Word文档打印的纸质版1份。
(7)正式调查问卷
提交正式调查问卷Word文档打印的纸质版1份。
(8)抽样设计方案
提交抽样设计方案Word文档打印的纸质版1份。
(9)调研数据文件
本部分不需提交打印纸质版材料。
(10)最终调研报告
本部分不需打印Word文档纸质版。
但需提交最终调研报告课堂报告PPT文档打印的纸质版1份。打印时点击菜单程序如下:打开PPT文档——点击文件——打印——从打印内容菜单中选择“讲义”,然后点击“确定”开始打印。
(11)调研报告答辩记录
提交调研报告答辩记录Word文档打印的纸质版1份。
三、打印纸质版作业装订要求
1、增设封面
在装订所有打印纸质版材料之前,每个小组设计各自相应封面。封面设计可参照最终的调研报告封面,但封面的标题要修改。
以闽南控团队为例,封面名称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通识课程推广可行性调研课程作业。注意,这里的标题最后几个字不能为调研报告,而是课程作业。也就是说,要把原来最终报告封面的最后的报告二字改为“课程作业”。
2、增设目录
目录内容如下,主要列出每个部分的标题即可,不需列出页码。
(1)市场调研计划书
(2)二手资料收集分析报告
(3)焦点小组座谈会大纲
(4)焦点小组座谈会报告
(5)问卷设计思维导图
(6)预调查问卷
(7)正式调查问卷
(8)抽样设计方案
(9)最终调研报告
(10)调研报告答辩记录
3、总体装订
各小组各用一个塑料夹或请打印店将上述所有材料装订成一个小册子。
四、作业提交时间1、6月24日晚之前以班级为单位由学委统一将电子版文件发到我的邮箱;
2、6月25日晚之前以班级为单位由学委统一将打印版作业提交给系办郑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