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作业、论文
课程作业、论文要求
A.《连锁与超市经营》:作业、讨论、调研及论文、课程案例收集40%、大论文40%
1)实训:走访参观当地一家连锁经营企业,利用互联网了解其发展的历史,并分析该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据此完成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调研报告。
要求:按照所给出的毕业论文格式写(不需要写英文摘要部分)、打印版; Ps:10月20号之前交
2课程论文:《试论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竞争力》40%
要求:按照所给出的毕业论文格式写(包括英文摘要部分),不少于3000字、打印版、ps:第10周交
要求:两人一小组制作ppt并进行报告,每组大概20到30分钟的报告时间
B.《毛概》:按照之前给的模板、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接着完成大二第一学期做过的那份社会调查。Ps:第8周交
C.《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写读书心得体会。可选书籍:《活法》、《解读中国经济》、《马云说》、《李开复自传》……
要求:个人上交一份手写版的读书报告(心得、体会),再以小组形式制作一份ppt;
Ps:国庆后交
D.《质量管理》:
1.前言 2.公司简介 3.产品介绍 4.战略管理 制作ppt 5.竞争优势 6.客户群 7.质量管理 8.财报分析9.结论
第二篇: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作业1
分析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
摘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本文在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主要因素建立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通过EVIEWS软件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与其收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居民的储蓄对消费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据此,并提出了相关促进重庆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一些政策取向。
关键词: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储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今世人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随着改革的深入, 特别是1998 年以来, 政府机构精简, 行政事业单位缩编,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使人们感觉到收入的持久性受到了威胁, 与此同时, 实际消费支出负担结构也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未来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费用将大部分由个人负担, 而且, 住宅价格、医疗费价格、教育费用上涨速度之快超过多数家庭收入增长速度。消费市场疲软,这种状况已制约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重庆市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一个直辖市,重庆直辖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地推动着重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个地区的消费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城镇居民的消费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推动重庆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通过对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的分析,作出相关政策建议,刺激消费促进重庆市的经济增长。
二、文献综述
经济学中关于消费理论的分析主要有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和恒常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理论的提出者是凯恩斯,他在《通论》中关于消费函数的论点主要有: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即收入越高,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小;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而小于一"。凯恩斯谈到的消费函数是截距型:C=f(y)=a+by,其中y表示收入,a表示自主消费,b表示引致消费。a是同收入无关的的必须的消费,b表示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消费,作为边际消费倾向在通常情况下b的值小于1。这种建立在心理规律基础之上的绝对收入假说是以偶然的观察为判断的依据,凯恩斯认为他的假说与理性的消费者行为是一致的。
詹姆斯·杜森贝里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和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倾向,人们在消费方面总是力图向别人看齐,收入在长期内是不断增长的,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成比例的,即长期消费函数为c=b*y。杜森贝里认为,短期内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c=a+b*y,如果经济在长期趋势中稳定地持续增长,消费支出将按一个固定的比率稳定增长,即c=b*y。但由于在经济增长的长期过程中,国民收入会随经济周期而相应地出现大起大落,人们对消费的态度也会变动,消费与收入的函数也会在长期、短期和稳定中变化。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57年出版的《消费函数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恒常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恒常消费Cp取决于恒常收入Yp,二者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Cp=b*Yp。恒常收入假说不包含与长期相对应的短期消费函数,因为这一假说中恒常收入与恒常消费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但现实收入与消费同恒常收入与消费并不一致,存在着暂时收入与暂时消费,所以,可以从恒常收入消费函数推导出描述现实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周期的消费函数。即恒常收入假说也是提供了一种能把经验的短期消费函数和经验的长期消费函数协调起来的假说或理论。
三、理论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但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重庆市经济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变量。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也是世界银行划分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国家的主要标志,一般来说,人均GDP 高的国家,表明该国经济实力强, 人民消费水平高, 同时在中国,居民消费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经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后形成的, 由此选择了人均GDP;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中未被消费掉的部分, 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过度储蓄会直接减少市场上的有效需求,并在货币市场上产生收缩效应,使商品市场长期低迷,可见储蓄和消费息息相关;根据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 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 , 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入选毫无疑问;商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促成居民消费心理的因素。
四、模型的设计与数据来源
根据上述分析,选择人均消费水平(Y)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X2)、人均可支配收入(X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4)作为解释变量。以重庆市1985年到2005年的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06》的指标数据(见附表)为样本,根据样本数据作出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1、X2、X3、X4之间的 散点图:
于是得到以下一般模型:
Y=aX1+bX2+cX3+dX4+Ut(其中Ut为随机扰动项;a、b、c、d为待估参数。)
五、模型的求解、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用OLS进行初次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得方程如下:
Y = 0.1112*X14.6572*X4 + 541.1243(0.6032)(-2.4603)(6.1044)(-1.4088)(1.4547)R2=0.9981 F=2591.563 DW=1.6811(一)经济意义的检验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居民消费会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与之呈正相关;同时会随着商品价格和储蓄的增加而减少,即与之呈负相关;截距项说明不受 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必要消费。各参数值意义明确,除X4不符合凯恩斯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外,其他三个指标大小和符号都符合实际,没有明显的错误。
(二)计量经济的检验
1、多重共性检验
(1)通过经济意义的检验和统计推断的检验,可以认为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建立相关系数表
相关系数表
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X1、X2、X3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2)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
Y = 0.8785*X1 + 686.4273
Y = 0.9568*X2 + 1686.2959
Y = 0.8572*X3 + 136.8570
Y =-156.8597*X4 + 20532.8942
可见,居民消费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最大,与经验相符,因此选Y = 0.8572*X3 + 136.8570 为初始的回归模型。(3)逐步回归
将其他解释变量分别导入上述初始回归模型,寻找最佳回归方程。
第一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2,模型拟合优度提高,参数符号也合理,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
第二步,再引入X1,拟合优度仍然很高,但X1的参数不能通过检验。
第三步,去掉X1,引入X4,虽然拟合优度略有提高,但X4的参数未能通过t检验。
第四步,去掉X2,引入X1,拟合优度仍然很高,但X4的参数还是不能通过t检验。
从第二、三、四步表明X1与X4是多余的变量。同样还可以继续验证,如果用与X3高度相关的X1替代X3,则X1与X2、X4间的任意线形组合,对X4来说也一样不能达到以X2、X3为解释变量的回归效果。因此,居民消费函数应以Y=f(X2、X3)为最优,拟合结果如下:
Y =-0.1135*X2 + 0.9507*X3 +11.2616
2、异方差性的检验 残差图形分析法
E2不随xr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存在异方差。
3、序列相关性的检验
自相关检验,设定模型为:lnYt=a+blnX1+clnX2+dlnX3+flnx4+u 判定时间序列是否存在自相关现象。
采用D-W检验,检验U的自相关性。由Eviews软件分析得:
DW值为1.100418。在a=0.05下查表得Du =1.37 Dl=1.10。dw>dl,所以不存在自相关。
4、单位根检验及协整
Lny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检验统计量绝对值小于临界值,表明lny序列是非平稳列。
Lnx1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表明lnx1序列是非平稳列。
Lnx2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表明lnx2序列是非平稳列。
Lnx3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表明lnx3序列是非平稳列。
Lnx4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表明lnx4序列是非平稳列。
为了得到lny、lnx1、lnx2、lnx3、lnx4的序列单整阶数,用Eviews软件做ADF检验,结果如下:
Lny调平稳
Lnx1调平稳
Lnx2调平衡
Lnx3调平稳
Lnx4调平稳
由上式调平衡结果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大于t检验统计量的值,表明lny、lnx1、lnx2、lnx3、lnx4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衡序列。为了分析lny、lnx1、lnx2、lnx3、lnx4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对它们做回归,然后检验回归残差的平平稳性,以lny为被解释变量,其他为解释变量,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估计和回归模型为: lny=-0.0681+0.069lnx1-0.069lnx2+1.012lnx3-0.039lnx4(-0.09445)(0.4004)(-0.8287)(4.3312)(-0.2281)R2=09975 DW=1.1004 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DF检验结果:
从结果上看,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位根,旧平稳序列,存在协整关系。把回归式中误差项e看作均衡误差项。误差修正模型为:
△InY=a+b△InX1+c△Inx2+d△InX3+f△Inx4+jE+z 分别得到Y、X1、X2、X3对数的差方序列
DY=InYt-InYt-1 DX1=InX1t-InX1t-1 DX2=InX2t-InX2t-1 DX3=InX3t-InX3t-1 DX1=InX4t-InX4t-1 以DY为被解释变量DX1,、DX2、DX3、DX4、E为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如下: 利用Eviews软件可:
得到误差修正模型为: DG=-0.0306++0.3040df+3.8e+m(-1.1957)(6.0811)(0.0446)R2=0.7830 DW=1.9283 得到误差项估计和系数为3.80。
六、政策建议
在上述模型建立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经济实际,提出如下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一)提高居民收入是关键
经济理论和居民消费模型都表明,要刺激消费, 最重要的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从而增加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10(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从企业保障制度向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的是为居民建立更为安全、规范、覆盖面更广的保障制度,特别是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可以使居民更好地解除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问题的后顾之忧。(三)扩大社会投资
在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时,适度扩大投资, 不仅直接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 而且有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转化为消费资金, 间接扩大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市目前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是指住宅业、教育产业、信息通讯业、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社区服务业等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适合重庆市生存和发展的产业。(五)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占人口70 %的农村居民所拥有的市场潜力是不言而喻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构成的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根本无法消除的,这种消费差距就蕴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六)合理调整市场利率
市场利率的调整必须与心理预期相结合。中华民族一直崇尚节俭, 所以时间偏好率的值比较高, 导致以往的降息对刺激消费的作用并不大, 只有在降息的同时, 辅以其它的措施(如前所述), 调整居民的心理预期, 才会增加即期消费。
参考文献:
[1] 李恩辕,商有光.计量经济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 李春艳,张景富.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当代经济研究.[3] 重庆统计年鉴2006.[4] 董锐, 黄漫宇.论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对扩大消费的影响.商业时代.[5] 杨天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影响消费需求的实证研究.消费经济.[6] 刘江丽, 赵峰.消费函数理论的新发展.教学与研究.[7] 张圣兵.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与中国的消费和就业机制.南京经济学院学报.[8] 孙艳, 蔡杰.中国消费函数理论研究综述.统计与决策.[9] 任天飞, 肖彦花.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及在中国的运用.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10]百度网站 [11]中国知网 [12]维普咨询
[1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附录:
年份
人均消费支出
人均GDP 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 人均可支配收入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711.13 893.84 1043.86 1323.17 1382.66 1569.97 1754.2 1928.63 2397.08 3126.56 4051.53 4467.12 4919.63 4956.8 5376.69 5471.7 5724.9 6360.2 7118.06 7973.05 8623.29 551 611 673 840 965 1031 1166 1427 1870 2541 3395 3942 4485 4721 4866 5202 5706 6407 7280 8584 9727 92 124 156 176 235 316 415 523 668 956 1337 1656 1908 2368 2959 3511 4252 5122 6059 6964 8033 812.4 983.99 1108.71 1277.89 1448.98 1691.13 1891.9 2195.33 2780.62 3634.33 4375.43 5022.96 5302.05 5442.84 5828.43 6176.3 6572.3 7238.07 8093.67 9220.96 10243.99 110 104.2 110.5 123.3 116.5 100.1 106.1 109.8 116.3 126.5 116.3 106.1 101.7 94.5 96.5 95.5 99 98.9 99.5 101.4 98.7 13
第三篇:毛概课程论文作业
(一)学习内容:毛泽东思想
(二)学习目标: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不能只从个别词句
来理解,而必须从整体上去获得完整的理解。
2、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别开来。
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应当坚持全面的观点并准确把握、评价大学生价值观的原则,不能让其变化脱离于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念与发展方向。基于这样的观点,透过复杂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本质和主流,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对待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原则要求上,既有符合的一面,又有不符合的一面。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功利主义倾向,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客观反映。非功利价值观与功利价值观都是人类本质需求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借助功利价值的调节与杠杆作用,承认功利价值观有其合理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进步的一面;又要克服张扬功利价值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价值的一面,克服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导价值观相矛盾的一面。正因如此,决定了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去把握和调控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使其变化与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这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三)学习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和曲折发展等多个时期。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发展而达到成熟。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也在曲折中得到发展。2.毛泽东思想发展的特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主要包括:(1)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指出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前者以不同的帝国主义集团为背景,后者具有两面性。
(2)科学分析了中国农民阶级及其各个阶层,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确立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3)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4.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造成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1)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
(2)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制定了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
(3)提出了走中国自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4)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
(5)提出了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6、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提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以及一整套“同时并举”和“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建设方针。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设想,提出了“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思想与和平解放台湾的倡仪。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在革命军队建设上,毛泽东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在军事战略上,毛泽东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主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他还提出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并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
5.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来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已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 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教育。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基于这一基本观点,毛泽东提出过许多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如 :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大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的方针。
6.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 着重强调了从思想上建设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概括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把这三大作风作为我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行思想教育的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官僚主义
(四)学习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内容
(五)学习疑难以及处理方法: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处理方法,在课下问问老师,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讨论,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同时上网上查找资料。
(六)学习方式及其交流方式:课堂老师讲解,课下完成课余作业,同学之间讨论完成。
(七)学习方法:
一、要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
二、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思想《概论》课程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特征。我们在学习《概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概论》课的基本方法。
三、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概论》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
四、要将书本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概论》课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或实践性的特征。学习《概论》课,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五、要坚持社会教育与自我修养相结合的原则。《概论》课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总的方针政策,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接受社会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日常报刊杂志影视作品方面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另一方面,更要注重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社会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他人的帮助,只有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和行动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教育,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六、要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多做练习。在学习《概论》课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就是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不懂的问题,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八)学习资源书目推荐: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毛泽东思想文集
(九)学习评估:在其中学到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的第一项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项内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第三项内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包括 :
1、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地为人民谋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
2、一切向人民负责,把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3、相信群众能够自已解放自已,根据群众的需要和觉悟,团结、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已的利益而奋斗,而不是少数人发号施令或包办代替。
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必须实行领导与群众相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实践课程作业之
学习
方
案
学院:体育学院学号:姓名:刘亚专业:体育教育
0906114158
第四篇:科研论文撰写课程作业(二)
科研论文撰写作业(二)
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融入
——在云南省昆明市X中学初中的调查研究
学院:教育管理
专业:教育管理2008级
学号:08420101009
姓名: 李超超
2011年1月
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融入
——在云南省昆明市X中学初中的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流动人口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特殊群体。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流动人口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最为显著的结构变化之一就是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过程,由此便衍生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因此关注和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不仅是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水平的现实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正式向社会公布。新条例实施后,流动人口子女的学龄前教育和9年义务教育被纳入暂住地教育部门统一规划、管理。根据新《条例》,今后流动人口子女的学龄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统筹安排。比以往必须“多证齐全”的入学条件更为宽松,流动人口只要有《居住证》就可以让子女享受学龄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
作者的工作单位属于公办学校,位于昆明市螺丝湾旁,有很多从浙江、福建等地到昆明做生意的流动人口子女以及从云南、四川、贵州等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些孩子或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或通过参加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有很大一部分在作者的工作单位就读。
二、概念界定
1、流动人口子女
流动人口子女指年龄6一14周岁(或7-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从农村流入城市,暂时居住半年以上(一学期大约有半年时间)有学习能力的流动儿童少年。一般而言,流动人口子女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来到城市求学,他们具有如下三方面特征:流动性强,年龄跨度大,知识掌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43万人。
2、公办学校
公办学校,即公立学校,指完全由国家出资举办的学校,学校的产权和经营权都属于国家,其资源配置机制主要由政府主导。
3、学校融入
一般而言,融入是指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载体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以此构筑良性互动群体为目标。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融入是指在学校积极创设条件下,民工子女作为外来群体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后,能符合学校行为规
范、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被学校教师和城市学生所接纳,最终实现城乡学生相互适应、彼此接纳、共生共存、共同进步的双赢。具体而言,在公平的价值理念下,使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能与城市教师、学生相融合,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研究现状(国外国内)
依据期刊资料搜索平台,了解到最早论及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文字是1995年1月21日记者李建平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流动的孩子哪上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讨》。相关研究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主要涉及教育不公平问题,教育质量问题和教育经费问题等。在梳理己有研究文献过程中,论文主要也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上进行归纳与分析,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研究,是否平等地享有入学机会。
2、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流动人口子女人际关系研究,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两个大方面。关于民工子女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已有研究主要是以心理学为主导,而纯粹意义上教育实证调查较少。
目前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入学问题上。在众多研究中,如有研究者认为由于流动人口身份的特殊性,经济收入较少、社会地位比较低,经常遭受他人的歧视,而这种歧视进一步嫁到了子女身上,流动人口子女城市生活犹如动荡的浮萍,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而接受城市教育又面临着许多限制和障碍,造成了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问题亟待解决。换言
之,倘若流动人口子女难以融入城市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甚至敌视态度,导致犯罪率上升一,对社会和谐与稳定构成威胁。同时,有研究者认为教育在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对城市社会的认同与城市群体的融合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而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拓展教育视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然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谐的教育应当体现在为个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公平的机会;体现在为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流动拓宽渠道,寻求沟通的新途径。和谐的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不应当仅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和谐的学校教育应当是公平、民主的教育。做好流动人口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特别是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融入问题,帮助他们今后的发展;同时对于学校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流动人口人员子女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对于提高我国人口质量,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过程(数据搜集)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相关背景进行梳理,包括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前期研究、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现状和在校教育状况等,并结合教育公平理论来探讨民工子女学校融入问
题的重要性。采用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充分地呈现民工子女在入学后难以融入学校的问题。
从民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后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等方面综合考察民工子女的学校方面的困境,同时多方面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融入现象的成因(再生产理论)。
五、研究发现(数据分析)
(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融入的现状
1、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背景
2、流动人口子女与学校管理(制度教学内容)
3、流动人口子女与教师的关系
4、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的关系
5、流动人口子女之间的关系
6、流动人口子女的自我认同
(二)、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融入的特点:根据调查研究总结
(三)、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融入问题的成因分析
1、谁的公办学校。
2、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国家、地方政府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相关政策;公办学校的条件,学校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相关政策;教学内容、教师意愿、同伴支持等
3、流动人口子女的自我认同:流动人口子女的文化资本
六、结论(讨论)
第五篇:最新军事理论课程论文选修作业
河北工业大学
课 程 论 文
课 程 名 称 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考 查 学 期 2015/2016学年 第1学期 考 查 方 式 课程论文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指 导 教 师 单 海
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Aaaa 摘要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争的进程乃至影响战争的最后胜负。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特别是对于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作战样式以及军事战略指导方针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技术战争已经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舞台,其主要特征是: 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高;战争立体化水平高; 电子对抗激烈程度高;指挥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作战保障复杂,战争消耗高以及最重要的现代战争战略思想的变化。这其中的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军事高技术的发展程度。所以大力发展现代军事高技术是赢得现代战争的关键。
恩格斯指出: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主要是受国防资源、人口、科技水平、经济状况以及地理位置等几个因素制约,而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水平是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军事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技术战争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舞台。成为制胜现代战争的关键。本文将主要探讨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军事高技术使得现代战争的进行方式和军事战略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战争天平的倾斜。
现在侦察和监视技术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就已经开始了战争主动权的争夺。现代侦察和监视技术是一个航天、航空、地(水)面侦察一体化,白天、黑夜全天候,陆、海、空战场全方位的现代侦察系统。在太空,各种侦察和监视卫星可以昼夜不停地进行侦察和监视。例如:电子侦察卫星可以探测和搜索无线电信号和雷达信号,用于测定雷达位置、信号特征,窃听和记录敌军事通信信号,确定电台位置等;在空中,各种有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遥控飞机、气球和飞艇构成了现代航空侦察系统。有人驾驶侦察机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灵活选择侦察地区和目标。例如,美国SR一71 侦察机,最大时速可达3700 千米,目前还没有比它更快的战斗机;TR一3A 战术侦察机装有侧视雷达,它沿国境线飞行时,可拍摄到对方国土50 多千米纵深的目标。在地面,由装甲侦察车、战场侦察雷达、战场侦察传感器、地面监听站等构成地面侦察系统。装甲侦察车加装了激光指示仪、热像仪、微光电视等先进装备。战场侦察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测量精度高等特点。战场侦察传感器能对地面目标运动引起的电、磁、声、地面震动和红外
辐射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探测。
现代隐形和伪装技术对于有效的保存自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除了用新技术改进传统的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与音响伪装外,一些新型的性能更加优越的伪装技术和器材出现在战场上,如超级植物毯、高技术迷彩、高技术涂料、新型多功能伪装遮障、新型气溶胶发生剂、智能蒙皮等。隐形技术是指通过消除或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新兴军事技术。目前发展出的主要有雷达隐形技术、红外隐形技术、电子隐形技术、可见光隐形技术和声波隐形技术。雷达隐形技术主要通过改进外形结构设计、使用雷达吸波和透波材料、抑制兵器自身的电磁辐射和应用多重反射技术等措施,使隐形兵器对雷达波的有效反射截面得到大幅度下降。红外隐形技术是通过降低红外辐射强度、改变红外辐射特征和实施红外干扰等手段消除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热辐射差距从而达到隐形。电子隐形技术主要是通过减少军事目标上的无线电设备的电磁辐射等办法来降低被侦察到的概率。可见光隐形技术是通过减少控制目标发动机喷口的火焰和烟迹信号、控制目标照明、灯光控制使目标与背景之间的亮度、色度和运动反差特征,从而降低被探测的概率。声学隐形技术主要是通过降低军事设备在运动中的噪声来达到隐形,如对于潜水艇可以通过增加旋桨叶数,以减小对周围介质的扰动噪声。此外,目前还发展起了一种等离子隐形技术。
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能够精确的杀伤敌方高价值目标,加快己方赢得战争的进程。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用智能型的制导设备控制下发挥作用的武器。其特点是直接命中概率高,具有自主制导能力,作战效能好。目前主要有制导导弹、制导炮弹、制导鱼雷和制导地雷等。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传统的海、陆、空三维战场扩展到外太空和电磁领域。战斗也不再是地面线式战场上进行,呈“流动” 状态。战场范围、纵深加大。传统的作战样式发生了改变,可以实现超视距、多目标的精确打击,提高了全天候、全天时作战能力。
电子战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丰富了作战手段,提高了作战能力,同时也加大了防御和反侦察难度。电子战是指在战争中敌对双方为争夺电磁频谱的使用权和控制权而采取的对抗或作战行动,也称电子对抗。电子战的主要形式有通信电子战、雷达电子战、光电电子战、计算机电子战和C4I 电子战等。无线电通信电子战,是敌对双方利用普通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及专门的通信对抗设
备,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内进行的电磁斗争。目的在于截获敌方无线电通信情报、阻碍或削弱敌方无线电通信,保障己方无线电通信设备能正常工作。雷达电子战,就是交战双方为保障己方雷达有效工作,并极力破坏对方雷达正常效能的发挥而进行的雷达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光电电子战是利用光电设备或器材,通过光波传输的作用,截获、识别敌方正在工作的光电辐射源信息,并继而采取各种手段削弱以至破坏其光电设备的效能,同时保证己方光电设备正常发挥作用。计算机电子战,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敌方计算机系统的缺陷进行攻击,或窃取其情报资料,或对其进行破坏、扰乱、欺骗,并保证己方计算机设备系统的有效工作。C4I 电子战,是敌对双方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敌方的计算机指挥控制系统进行的进攻和防御的斗争形式。
而高技术在军事指挥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则能够将前面介绍的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1+1>2”的作用。对制胜现代战争至关重要。战争离不开指挥。一部战争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指挥手段不断改进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开始跨入信息社会,军队由机械化迈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指挥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军队指挥自动化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把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监视、侦察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统一系统。最常见的是C4ISR 系统。如果把打击力量放进去的话就是C4ISRK。指挥自动化系统有战略C4ISR 系统和战术C4ISR系统之分,但近年来发生的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使战略和战役的界限逐渐模糊了。处理情报是指对原始情报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和综合。为了加快情报处理的速度,指挥自动化系统中的情报处理系统往往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
最为重要的是高技术的应用影响了现代战争的军事思想的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战后不久美国便提出了军事上的遏制战略,企图以原子弹作为一种讹诈的手段,控制西欧和日本,向亚、非、拉地区扩张,以称霸世界。几年后,前苏联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使之改变了战略方针,强调军事上的积极进攻。核垄断的格局被打破后,美国针对两国高技术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又提出大规模报复战略,强调第二次打击的力量。当美苏两国的高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基本处于均势的情况下,美国又提出“在核威慑条件下,侧重打常规战争”的战略。随着高技术的迅猛发展,美国又制订了“ 星球大战” 计划为主体的“高边疆”战略,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道能够保护美国
及其盟国不受核弹袭击的防御屏障,这一计划包括监视、目标搜索和跟踪、定向能武器、系统分析与作战管理以及支援计划等项目,旨在综合运用各种高技术武器,建立大纵深、多层次的反导系统。随着“ 高边疆” 战略的确定,美国的军事战略研究正在孕育着第五次调整浪潮,以对过去整个世界战略力量对比、美军的战略理论、战略思想提出重新论证,重新评价,从而确定新战略防御思想、空间战略思想。根据高技术兵器在军队中的装备,美军在战役上还不断发展完善空地一体作战理论,重视进攻性常规战略,准备在多条战线上打赢战争。历史经验证明,先进的军事战略思想往往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已经定下了战争的胜负的基调。
高技术不仅仅影响了现代战争的进行方式而且最主要的是影响了现代军事战略思想。所以高技术的军事应用程度是现代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 沈永平.军事高技术知识[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8.[ 2] 刘 伟, 曹雪峰.航天技术把战争带入太空[ J].现代兵种,2002 ,(10):55-56.[ 3] 周晓群.信息战———未来战争新的作战形态[ J].舰船电子对抗, 1998 ,(4):14-15.[ 4] 牛宏伟.略论高技术战争中的军事谋略思维[ 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1999 ,(6):58-60.[ 5] 陈 健.网络战的威胁与对策[ J].舰船电子对抗, 2001 ,(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