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的角度看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8:4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事诉讼的角度看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事诉讼的角度看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篇:民事诉讼的角度看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现今,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民事案件的基数最大,类型最多,司法实践中需要鉴定解决的专业问题也是最多的。例如医疗事故、人身损害、工程质量及造价、产品质量、笔迹、侵权类因果关系、财务审计等专业问题均需鉴定解决。所以司法鉴定工作引起法院各级领导和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2005年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决定》。对司法鉴定中暴露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鉴定标准等问题均提出质疑,法院针对这些质疑,按最高院要求停止了内设鉴定机构的鉴定工作,设立了司法技术辅助机构并制定了相关鉴定实施细则等改革措施用以规范法院内部司法鉴定程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施四年来,除司法鉴定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外,在与民事诉讼制度、证据规则等制度的衔接过程中又暴露出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鉴定机构责任不明、缺乏相关制约机制。例如,1、到已确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的事项属于该鉴定机构注册登记的范围,但鉴定机构告知不能进行鉴定,既不给法院出具不能鉴定的说明,又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法院只好让当事人重新协商来确定鉴定机构,如双方当事人协商不成,很容易导致当事人之间的矛盾集中到法院身上。这种情况下,在给当事人诉讼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增加法院的工作难度。

2、鉴定机构属于社会中介组织,其性质决定了盈利的可能,往往由于利益驱动使鉴定人对鉴定结论不负责任,其所出具的结论缺少科学性和公正性却不能追究责任,仅凭“入册”管理无法收到理想的效果。

3、鉴定结论存在瑕疵需要补充意见的情况。在法院收到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不能准确解答法院当时委托鉴定时需要解决的事项,鉴定机构既不出具补充意见,又不返鉴定费,或长期不出具补充意见,其随意性大,法院亦无任何制约的措施。这样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转移集中到法院身上,从而导致信访案件的发生。

二、鉴定人员不出庭接受质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九条的规定,鉴定人应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书面答复当事人质询。但对于不出庭接受质询应承担何种法律后果没有作出规定。导致民事审判实践中,法院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时,鉴定人员往往提出要求法院支付一定的误工费、交通费等费用,而目前法院未将此开支列入财政预算。在当事人不愿承担的前提下,鉴定人又不出庭,法院无制约的措施。一但当事人对鉴定结论存在质疑,法官又无该方面的专业知识予以解答,尤其是该结论与其他证据相矛盾的情况下,使法院无法对该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判断,法官只能通过自行调整对该鉴定结论进行核实,甚至不得不重新鉴定。

三、委托鉴定机构的鉴定时间和鉴定周期不确定。法院传真过去的委托材料,由于鉴定机构不及时审查,对于能否鉴定的问题不能尽快给法院一个明确答复。鉴定机构的答复期间短则几天、十几天、长则一月、两月,有甚者在答复期间过后告之法院无法鉴定。该期间内,因鉴定机构没有受案,法院只能照常计算审限,这样一来,导致法院大量的需要鉴定案件无正常的法定理由而超审限,当事人亦针对法院发泄不满,从而影响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四、符合法院要求的注册登记鉴定机构过少。由于鉴定机构的建设发展速度各地不一,导致我市符合法院要求的鉴定机构只有一、二家,甚至某类型鉴定在全少范围内也只有一、二家机构可供选择。如因某种原因该机构被除名,在缩小了当事人选择鉴定机构范围的同时,甚至出现空白,法院只能跨省委托鉴定,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亦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五、鉴定费收取标准过高。鉴定费无统一收费标准,缺乏透明度,一次鉴定少则上千,多则上万,甚至几十万元,且先付费后鉴定,对申请人无论经济条件好坏,一律进行收费,使部分当事人不堪重负。以笔迹鉴定为例,鉴定机构以前的收费方式是依案件收取,即不论法院送交的需要鉴定的检材有多少份,只要是一个案件中使用,就只收一份鉴定费。而现在鉴定机构的收取标准是按鉴定事项收取,即为同一件案件所使用的送检材料如需要鉴定当事人档案中的十处签字,那么,鉴定机构就收取十份鉴定费,一份按一千元计算,当事人的一个笔迹鉴定就要花费上万元。这样的收费方式已经转变成为对当事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严格考验。导致很多需要鉴定才能查清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巨额鉴定费面前而止步,甚至承担败诉责任。这种情况与法院审理案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审判原则相悖。

以下针对鉴定制度与民事诉讼衔接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进一步完善司法鉴定过程中相关的程序性规范。要特别注意将司法鉴定制度与民事诉讼制度、证据规则等制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紧密结合,以提高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一)明确针对鉴定机构责任,建立法院制约鉴定机构的相关措施。

1、中级法院的司法鉴定辅助部门要针对各鉴定机构建立保证金准入制度。例如,我市在中院入册管理的鉴定机构均需向中院鉴定处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建议10万元),如果鉴定结论存在问题,例如,(1)无正当理由拒绝法院委托的鉴定事项或无故拖延受理期限的、相关鉴定人员无故不出庭接受质询的,均可从其保证金中惩罚性的扣除一定金额,以督促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履行相应义务;(2)鉴定人员因费用问题不出庭接受质询的,法院应责令鉴定机构提供。拒不提供的,法院预先支付后,可从保证金扣除鉴定人员出庭的相关费用;(3)因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在明显缺乏科学性、公正性时,导致法院不能作为案件审理依据,法院可责令鉴定机构退还鉴定费用。如鉴定机构拒绝返费时,法院可从其保证金中扣除鉴定费返还申请人后,再多扣一部分保证金作为惩罚措施。

2、鉴定被采用后付鉴定费制度,并建立鉴定费的减、免制度。

(1)首先,鉴定费由中院依标准统一预收,待鉴定结论出具后经庭审质证无明显缺乏公正性、科学性时,由办案人向中院出具该鉴定被采用的说明,由中院将当事人预交的鉴定费付致出具该鉴定结论的鉴定机构。如鉴定结论不能准确解答法院委托时的鉴定事项,需要补充鉴定时。当事人无需另行交费。由办案人书面说明情况后,由中院责令鉴定机构在十五日内补充鉴定完毕,待补充的鉴定结论经庭审质证被法庭采用后,办案人向中院出具该鉴定结论被采用的说明,由中院将鉴定费付致鉴定机构。

(2)由中院对申请鉴定人的经济情况进行审查,如果申请人确实存在经济困难(标准由中院制定),在当事人提出缓交或免交鉴定费用的同时由中院协调相关鉴定机构,对申请人应交的鉴定费用酌情予以相应的减免。

(二)建立鉴定风险告知制度,用以规范申请鉴定及重新鉴定的程序。

1、当事人在申请鉴定时,首先由双方当事人签署鉴定风险告知书,即告知双方当事人鉴定存在风险,由可能因鉴定结论导致其败诉的后果。在鉴定结论不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1)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鉴定资格;(2)鉴定程序严重违法;(3)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4)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四种情形外,视为对鉴定结论认可。如当事人再要求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2、如何确定上述四种需要重新鉴定的情形的程序,在庭审质证过程中,当事人提出鉴定结论存在需要重新鉴定的情形并申请人民法院重新委托鉴定的,由中院司法鉴定处在一定期限内(十日内)聘请并组织相关专家对该鉴定结论进行审查。由专家组对该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后,出具书面意见并由专家组属名后送达当事人,经审查后认为确实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四种情形的,可以重新委托鉴定,否则不予准许重新鉴定。

(三)建立并规范送检材料的检材封存制度。

针对送检材料中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小型检材,一律使用“检材证物袋”(规格及样式由中院统一设计),由双方当事人对检料签字认可后将检材装入证物袋封存后随卷移送中院。

二、基层法院从事司法鉴定辅助工作的人员要加强对当事人、法院和司法鉴定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确定交接各环节中的期限,为提高审判效率,保证案件质量作好辅助工作,真正起到为审判服务的作用。

(一)明确司法鉴定交接过程中各环节的期限,例如,1、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后七日内,承办法官应向双方当事人送达鉴定风险告知书,调取并固定相关证据及检材,受理当事人鉴定费的减、免、缓申请,并将卷宗及检材移送至本院立案庭。

2、立案庭于三日内联系中院司法鉴定处及相关鉴定机构并将上述材料报送至中院。

3、中院于三日内联系鉴定机构,并预收鉴定费用。存在减交、免交、缓交鉴定费申请的一并审查,联系鉴定机构协商减、免事宜,并作出是否减免的决定。

4、鉴定机构在收到法院送交的检材后,应于三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鉴定机构在出具鉴定结论并送达当事人后,于三日内通知立案庭取回案件的卷宗及检材。

(二)各法院立案庭应确定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联系鉴定过程中所涉及各个部门。以便于法院、司法鉴定机构和当事人之间的协调沟通。

以上建议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保证金准入制度,鉴定费用减、免、缓及后期支付制度,这些在跨省、市鉴定的过程中均无法实施。但只要我们本着司法为民的理念,突出法院工作中公正与效率的主题,就一定能解决好司法鉴定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避免案件因鉴定的问题将矛盾集中至法院而产生信访。

第二篇: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生598余人;挂靠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余人;与吕梁学院联办经济系开设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405余人。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专任老师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专业课54人,基础课43人,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本学期专业课外聘教师11人,基础课外聘15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给予增加教师编制。

2、学校现有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多于编办核定的职数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议给予理顺,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建议增加教学与学生管理内设机构和科级职数。

3、学校经费只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总收入1700万元,财政负担940万元,学校日常经费支出1480万元,财政负担率为65%左右,2012年全年预计总收入15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00万元,收取各种学费300万元,预计总支出180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300万元,建议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补助款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司法鉴定中房地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司法鉴定中房地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临汾信誉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 王勇

[摘要]:随着经济纠纷、诉讼案件的增加,需要进行司法鉴定房地产评估业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司法鉴定评估由于其独具的“公正性、严肃性、复杂性、精确性”区别于其他评估业务。由于司法鉴定评估往往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双方的切身利益,从而产生了房地产评估中的诸多问题。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按评估工作流程对司法鉴定进行了探讨,从而分析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司法鉴定 房地产评估 问题 对策

随着经济纠纷、诉讼数量的增加,需要进行司法鉴定房地产评估业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作为我们房地产评估、土地评估的中介机构,非常重视这类业务的发展。由于司法鉴定评估往往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双方的切身利益,从而产生了房地产评估中的诸多问题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按评估工作流程对司法鉴定进行了探讨,从而分析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司法鉴定评估的定义

所谓司法鉴定评估就是房地产估价机构依法接受人民法院的委托,运用专业的估价知识和方法,依照法定的程序,对与司法案件有关的涉讼标的房地产价值进行专业判断的一种活动。

我国的司法鉴定评估业务不过短短几年的历史。随着经济纠纷、诉讼数量的增加,需要进行司法鉴定房地产评估业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由于法律制度完善、权利意识增强以及房地产市场发展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房地产评估鉴定已逐渐成为司法环节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工作。

二、司法鉴定评估的特点:

司法鉴定涉及的房地产评估是一种司法鉴定行为,是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指派司法鉴定人对与诉讼活动有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检验、判断并作出结论的活动。其次才是房地产价格评估行为,是具备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司法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委托,派出具有司法鉴定人资格的房地产估价师估算、判断估价对象房地产在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活动。这些特殊的因素决定了司法鉴定评估区别于其他评估的特点,总结如下:

1.目的的“公正性”

与国有资产转让评估的保护性、抵押贷款评估的谨慎性不同,司法鉴定评估当事人双方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体现司法公正原则,为人民法院妥善处理经济纠纷提供参考。

2.行为的“严肃性”

司法鉴定评估报告一经当事人认可及人民法院确认,就具有法律效力,并将作为司法审判和执行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当事双方的切身利益。司法鉴定评估工作必须建立在对估价目的和估价对象的充分了解上展开,严肃的对待每一个评估环节。3.过程的“复杂性”

司法鉴定评估过程的复杂性源自于案件本身和估价对象两个方面。司法行为的特点决定了估价师在估价目的确定、现场勘察、权属资料取得、评估解释等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复杂关系的影响和限制;另一方面,司法鉴定的估价对象往往存在权属不清、面积不明等复杂情况,这都给司法鉴定评估工作带来了挑战。

4.结果的“精确性”

司法鉴定评估所具有的法律效力使得估价结果直接关系到当事双方的切身利益,许多估价结果不可避免的要接受当事各方对其精确性的严格审查。这和我们估价行业以往常常强调的“估价结果允许有±10%的误差”有着明显的矛盾。

三、司法鉴定房地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首先,司法鉴定涉及的房地产评估具有特殊性。它首先是一种司法鉴定行为,是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指派司法鉴定人对与诉讼活动有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检验、判断并作出结论的活动。其次才是房地产价格评估行为,是具备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司法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委托,派出具有司法鉴定人资格的房地产估价师估算、判断估价对象房地产在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活动。由此可见,司法鉴定房地产评估活动中,房地产估价师除遵循《房地产估价规范》、《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等有关规定、执业规范以外,作为司法鉴定人应当履行出庭义务,就其作出的鉴定结论接受法官、双方当事人的质证。实际工作中,司法鉴定房地产评估主要为确定房地产拍卖底价、确定抵债协议金额、延迟履行的执行等目的服务。

2、由其特殊性决定房地产估价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充分认知司法鉴定房地产评估业务的严肃性,从前期现场勘查、房地产权属的调查认定、房地产估价师的签字等细节上都不能有半点疏忽。评估工作的微小瑕疵可能轻则延误法院的执行程序,重则给双方当事人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比如当法院通过摇号确定评估公司后,评估公司没有特殊原因应该立即承接业务,并在工作中与委托法院保持联系,在合理时间内完成评估工作;同一项目尽量不更换估价师,保证评估工作的连贯。

另外,在现场勘察时估价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严格按照估价程序作业。如最基本的应按照约定准时到达现场;当事人不予配合不能入户勘查、拍照时,应及时与委托法院联系、沟通情况,以便尽早想办法解决问题;现场勘察应该细致,避免出现漏评现象;评估公司最好派两名估价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并保证现场勘查人员与评估报告的签字估价师一致。

3、关于评估报告的具体内容,是双方当事人最关注的部分。评估公司出具的估价报告应语言清晰明确,没有错别字;评估依据充分,提供对委托方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价格内涵准确;最终价格水平客观合理;报告附件全面,所附照片应为彩色;另外报告中注明的提交报告时间应与实际交付报告时间一致。

4、关于增值服务的问题。按照评估规程,一个评估目的出具一份估价报告,相应的出具一个评估价格。司法鉴定房地产评估业务中有些特殊情况,如为抵债目的进行评估,因为抵债协议确定后房地产要过户,委托方除要明确抵债房地产价值外,还需要了解房地产过户所涉及的税费种类、数额,尤其是土地增值税的情况;对于拍卖后需要补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情况,委托方需要了解出让金大致数额等。笔者认为,在评估工作前期应充分了解委托方的评估目的及房地产拟处置方案,就委托方的需求,在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评估机构可以为委托方提供类似的增值服务;如果工作量较大,可以与委托方协商适当增加评估费用。

5、评估机构在工作中应与委托法院相互配合,积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如目前一般由评估公司持法院提供的相应证明材料到房屋、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落实房地产权属的工作,但有的区、县房屋、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对评估公司提供这项服务,给房地产权属认定工作带来不便。如果法院能与市一级的房屋、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这项工作,具体操作仍由评估公司来做,权属认定工作将更为顺畅。

6、时限短。正常资产评估有充裕的时间调查取证,而司法鉴定评估在时间上受限制,这就为评估造成不便。

7、取证难度大。正常资产评估由企业配合收集资料,有的企业甚至成立专门的配合评估班子,这就大大的减少了取证难度。而司法鉴定评估就不一样了,被告方不配合,甚至销毁资料;司法评估是追索性评估,现在评估前两年的资产,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调查当时的物价,当时的资产状况,因此更需慎重的取证。

8、估价报告有效期的问题,目前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评估公司出具的房地产估价报告有效期一般为半年,而法院的工作程序中如送达不顺利或拍卖公告等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案件未结但评估报告已过有效期,这就需要评估公司充分理解法院的工作特点,双方协商解决好这个问题。

四、司法鉴定房地产评估中的问题解决对策 1.明确估价目的和范围

在做鉴定报告时,应要求委托方说清鉴定目的,并说清鉴定范围,提醒委托方签定范围要合情、合理、合法,明确委托方要求鉴定的是标的物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或两者兼有,在此有三点应注意:

(a)要注意直接损失、间接损失范围的确定,一定要由委托方确定,中介机构无建议权。

(b)如果委托方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评估范围,应有权说明情况,认真对待,因为提出不合理的评估范围有可能把责任推到鉴定人身上,鉴定人无必要承担。

(c)一旦确定了鉴定范围;就要严格把鉴定约定在范围内,不可随意超越。

2.合理的价值定义

价值定义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估价结论的可靠性。与其他评估业务价值定义的相对确定性不同,鉴定评估的价值定义往往依估价目的和估价对象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控制估价机构的法律风险至关重要。举例来说,拍卖目的情况下往往评估的是其合法转让条件下的市场交易价值;但对于很多分家析产目的下的鉴定评估,估价对象往往权属资料不齐或受限制(例如宅基地),这就需要估价师与法官根据估价目的,坚持客观、公正、合情、合理的原则,本着解决矛盾纠纷、维护正当权益的原则,选择适当的价值定义。

合理的价值定义需要估价师在遵循估价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与估价的根本目的相结合,避免不假思索的“市场价值”,深刻地理解“市场价值”仅仅是价值的一种形式,从根本上去规避司法鉴定评估的潜在法律风险。

3.谨慎的假设和限制条件

估价师应当谨慎对待假设和限制条件。司法鉴定评估结果必须同价值定义严格对应,才能真正实现估价目的。原则上,估价报告中的每一项假设和限制条件都应得到法院的事先认同,由法官协助判断假设和限制条件的合理性及是否会对审判和执行产生影响。除法院允许外,司法鉴定评估报告中应避免出现对权属、面积、使用标准等重要因素的假设,防止估价报告失去期望的使用价值。

4.科学的估价方法

司法鉴定评估应当紧紧围绕价值定义,优先选用市场比较法进行估价。而在市场比较法使用过程中,必须注重选择与估价对象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实例,科学地设定价值定义条件下的各个比较因素,使得估价结果不偏离价值定义的内涵。

5.严谨的技术路线(1)现场踏勘 估价师在进行现场踏勘时应当有法官陪同,双方当事人或其委托律师共同到场。现场踏勘过程中,估价师应公开收集各种权属资料,并要求法官和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其真实性、完整性。估价师必须拍摄估价对象及其环境照片,并与踏勘基本数据填写现场踏勘登记表,注明踏勘日期和踏勘人员,并要求法官和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其真实性、完整性。

(2)基础资料校核

对于取得的估价对象权属等基础资料,估价师应当通过公开渠道进行校核。对于存在权属不清、基础数据不明的,估价师应当与法官沟通,共同协商解决方案,不得擅自做出假设。

(3)市场数据调研

估价师应当通过公开渠道调查各种司法鉴定评估过程所需的基础数据,并做好底稿的存档工作,对于一些电话咨询、专家咨询等数据应做好书面记录,以备查阅。做市场调查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a)自己有无能力承接业务,鉴定机构的规模与委托鉴定的标的物是否协调。

(b)鉴定机构有无该方面的资格,否则将会面临反被告。(c)鉴定人有无该方面的专长,这就要求或放弃业务;或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

(d)有无最基本的资料来源,在鉴定业务中,资料来源是成功鉴定的前提,也是鉴定自我保护的重要依据,对于如无特别关键的资料,应主动放弃,无义务编造,由法院来解决。(e)有无影响自己执业的强大的外界干预,因外界干预是不可避免的,执业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些压力是不好克服的。在鉴定中,有的委托人先定价,或不让看标的物,这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做到心中有数,基本资料能否收集到,如出入大;最好不要接受。属暗箱操作的,决不能接受。总之,应按有关规定坚持原则,保护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安定。

(f)接受委托应了解产权是否清晰,产权不清晰的,应由政府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千万不要做产权界定,因其应为政府有关部门做的,如无产权证明,最好不要出鉴定报告。放弃产权界定的风险的方法:

索要有关权威部门证明文件、证书,或临时性文件。第一 不管产权定性,在评估报告中明确揭示,提请报告使用人或有关部门注意。

第二 取得法院、原告、被告三方的认可,由法院牵头并签字、盖章。

(4)估价计算

司法鉴定中的每个估价计算过程和数据来源,必须严格遵循估价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有理有据,避免“拍脑门”,确保估价计算过程的科学合理,确保估价结果做到准确无误。

6、司法鉴定评估报告书的特别事项说明

司法鉴定评估报告书的特别事项说明是执业评估师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在做司法鉴定评估时应充分应用。在写特别事项说明应考虑:(1)要说明产权界定的情况。产权界定是否真实、证明的来源委托方是否认同、各方是否还有异议,要明确说明是谁、谁做的界定,如无,应明确本鉴定机构不承担责任。

(2)明确评估报告使用范围,应说明如超越了评估报告的使用范围,后果应由委托方负责。写清该报告仅适用于××案件的索赔。

(3)明确报告的使用期限,司法鉴定评估的使用期限应与委托方在委托单上协商确定,一旦商定后,必须在特别事项说明中明确揭示。

(4)由于司法鉴定评估的特殊性,应明确揭示特殊的评估基准日是应委托方要求确定的。

(5)要声明报告书的附件和工作底稿等证明材料的真实性,由提供方的当事人负责或委托方负责。收集的资料或附件要有当事人签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291-1999《房地产估价规范》

3、王学哲《论司法鉴定评估工作的风险防范》

4、胡雪丽《浅谈房地产评估中的风险与防范》

5、戴静忠 蔡黛燕《浅议资产评估司法鉴定工作》

6、崔太平《论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性质与制度创新》

7、《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

8、《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

9、《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

第四篇:重构我国司法鉴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司法鉴定;体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d91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1—0001—0

3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

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并于

2005年

10月1日生效。其间有半年的准备调整时

间。该《决定》对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鉴定机构的设置、鉴定人资格、鉴定机构的业务范围等都做出了

明确规定,因此,《决定》的出台必将对我国现行的司

法鉴定体制进行调整,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有积极进步的一而,但也有消极负而的一

些影响,其中最大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对司法鉴定机

构、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的影响。未雨绸缪,防患

于未然,我们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供有关各方为实施

《决定》做好准备。

一、人大《决定》中存在的问题

《决定》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

文件,具有国家法律的性质,与国家的法律具有同等

法律效力,并高于国务院及其所属的司法部、卫生部

等国家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其他与此

相抵触的法律规定都将按照《决定》的规定来执行。

然而,《决定》也存在一些问题,而且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使《决定》的彻底实施大打折扣,使立法者在起草、颁布《决定》之初所希望构建的“司法鉴定蓝图”

理想难以实现。

问题一,鉴定人资格过于严格。《决定》所确定的鉴定人资格取得的条件为以下3者之一:(1)相关司

法鉴定专业的高级技术职称;(2)鉴定专业技术职称

或者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相关工作5年;(3)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工作十年以上经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而事实上,与《决定》第2条所及的3类司

法鉴定中符合条件具有鉴定资格的人员一般都在公、检、法机关,法院虽然不再设立鉴定机构,但愿意“下

海”者毕竟是少数。这样,具有《决定》所要求的条件的鉴定人属于少数,鉴定机构如何保证《决定》第5条所

要求的“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3名以上鉴定人”。在目

· 焦m点,⋯. 评l论,u ·

前的鉴定机构中,从事鉴定工作的鉴定人有相当数量

属于刚从大学毕业未满5年者。

问题二.鉴定机构设立的条件过于苛刻。鉴定机

构设置要求具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仪器、设备”是必须的,但是同时还要求“有在业务

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

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

3名以上鉴定人”就比较苛刻了。根据中国实验室国

家认证认可委员会(cnal)的要求,司法鉴定领域的实验室认证认可包含检测实验室认证认可(gb/t

15481—2000 idt iso~ec 17025)、检查机构的认证认

可(gb/t 18346—2001 idt iso~ec 17020),计量认证

一般都包含在其中。然而,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已

经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仅有两

家.尚无第三家机构进入实质申请阶段,且绝大多数

而向社会的鉴定机构都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检查室。

申请实验室认证认可又是一个漫长而耗费财力、人力的过程,可想而知,要满足《决定》第5条而设立司法

鉴定机构几乎不可能。

问题三.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

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这条规定似乎是保证面向社

会鉴定机构能够正常开展业务、获得足够t作量的强

制性规定。但是,通读《决定》,并没有其他强制措施予

以保障。试想,在2005年10月1日以后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仍然面向社会进行鉴定,或者变相面向社会

进行鉴定.司法行政机关怎么办?是对公安局进行处

罚,还是向人大投诉呢?而且,从《决定》第7条字面理

解.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是否

可以接受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监察纪检机构、人民

法院的委托呢?毕竟“面向社会”并没有进行定义,是

仅指面向当事人还是除本机关之外都叫面向社会,显

然没有权威说法。因此,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委托侦

查机关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将会长期存在,这并没有

违背我国诉讼法的规定。

问题四.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责任规定不

够。鉴定人故意做虚假鉴定所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刑事

责任和行政处罚责任。刑事责任主要是《中

华人民共

· 2 ·

和国刑法》第305条伪证罪。行政处罚责任依据《决

定》第13条第1款、第2款的规定.且主要是“因严重

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和“拒绝

出庭”两种情形。显然“严重不负责任”、“当事人合法

权益造成重大损失”都是难以确定的情节.对鉴定机

构、鉴定人错误鉴定

如何追究责任恐怕是一个非常现

实的问题。

二、司法鉴定机构面临的问题

问题五.按照司法部《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

法》设立的鉴定机构怎么办,按照司法部《司法鉴定人

管理办法》取得的鉴定人资格怎么办。毕竟在过去

5年中.各地依据司法部的相关行政规章和地方法规申

请注册了大量的面向社会的鉴定机构.许多人也取得

了司法鉴定人资格。但是如果对照《决定》第4条、第5条的规定.很多人的鉴定资格将要被取消.司法鉴

定机构也将要被撤销。怎么办?有人说过去的将不予

追究.只有2005年1o月1日以后申请注册的鉴定机

构和鉴定人才能适用《决定》设定的条件。如果是这

样,那么2005年1o月1日以前已经成立的人民法院

鉴定机构是否就可以保留了呢?显然是不可能的。

问题六.鉴定机构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如何。过

去我们说司法鉴定机构的法律地位在诉讼中是独立的,鉴定人在法庭上质证,既不属于原告一方,也不属

于被告一方。现在,鉴定人参加诉讼庭审质证是基于

一方当事人的委托才发生的.其与原告或者被告的关

系是被委托与委托的关系。其参加诉讼的法律地位应

当与律师一样。这样.鉴定人应当属于原告方或者被

告方,与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4月1日生效的《关于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提到的专家辅助人的地

位基本类似,鉴定结论是维护其委托人的利益。

既然鉴定人与当事人之间是委托关系.鉴定人如

何执行《决定》第9条第3款规定的规避制度?川

问题七.如何面对民事责任更加明确的处境。鉴

定机构是独立的民事主体.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同时鉴定机构从事鉴定业务是基于当事人的委托而

开展.他们之间的鉴定关系实质上是委托合同关系.

如果当事人认为鉴定机构的鉴定有问题.或者鉴定没

有按照委托目的来进行等.都可以到鉴定机构所在地

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告鉴定机构违约或者侵权。

另外,面向社会鉴定机构是一个商业服务机构.案件

当事人到鉴定机构委托鉴定是否属于消费行为.是否

应当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尤其是该法中有关欺诈性的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将会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1期)

对鉴定机构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司法鉴定机构是否

已经做好充分的诉讼风险准备。

问题八,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投入少.见效

快的项目,如法医活体鉴定,大家都争相去做:而投人

大,见效慢的项目可能鲜有人问津.比如dna鉴定。

毒物分析等,这些项目一方面不仅要求有大型、昂贵的设备投入,还要有长期的消耗性试剂投入、设备维

护.更要有受过专门培训的高级技术人才:另一方面

建立实验室需要经过实验室的国家认证认可.这是一

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般的实验室能够达到的。

鉴定机构由于没有大型的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仪器,必然不具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社

会鉴定机构如何在竞争中尤其是市场规则不成熟的环境下胜出.是鉴定机构不容回避的问题。

三、司法行政机关面临的问题

问题九。如何应对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管

理中面临的行政诉讼。前已述及,鉴定人和鉴定机构

设置的条件非常严格,增加了鉴定主体设立的门槛

对于达不到《决定》第4条要求的鉴定人和《决定》第5条要求的鉴定机构.司法行政机关是否继续颁发给

其资格证和执业许可证。如果继续颁发,肯定违反《决

定》的规定,其他符合条件的鉴定机构或者其他公民、法人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依

法履行行政审查职能.判令司法行政机关取消鉴定主

体的鉴定资格。

引发这个问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新的鉴定

体制对原告来说比较有利,原告(受害人)可以到不同的鉴定机构去委托鉴定.最后挑一个对自己有利的鉴

定书提供给法庭。被告要启动鉴定则需要原告的配

合。因此,被告的杀手锏只能是挑原告鉴定书的毛病,而且一般只能找程序方面的问题.鉴定资质是首当其

冲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被告发现作出鉴定的鉴定机构

并没有符合《决定》所要求的设立条件,他可以向司法

行政机关申请取消资格.司法行政机关不取消.必然

要面临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问题十.如何评审鉴定人的专业技术职称 司法

鉴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鉴定人的鉴定水平与

鉴定人的技术能力、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密切相

关。《决定》第4条也提到技术职称的问题。过去我国的技术职称基本上由人事行政管理机关掌握和控制.

将来这种面向社会鉴定机构的鉴定人的技术职称如

果仍然沿用老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必然要采用以考

代评的技术职称社会评价体系。然而前已经试行的技

术职称社会评价体系运作得并不是很成功。司法鉴定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1期)

人的技术职称怎么办?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必

将严重阻碍我国司法鉴定学科的发展,正中目前社会

上流传的“《决定》是我国鉴定体制的倒退”的说法。

问题十一.如何向社会提供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专业信息。前已述及,被告挑战原告向法庭提交的鉴

定文书最好的法宝就是从程序上找出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因此被告及

其代理人必然要到批准设立鉴定机构的司法行政机

关来查询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证明材料。司法行

政机关是否做好对外服务的准备

问题十二.如何合理构建一个行政区域内的司法

鉴定机构。近年来,诉讼涉及的鉴定量呈上升态势,要

保证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司法鉴定的需要。必然要设立

一定数量的司法鉴定机构:但是司法鉴定机构设立太

多,又会引起不良竞争。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履行

好其行政管理职能,在所辖行政区域内设立一定数量的鉴定机构。鉴定机构的数量多少合适,需要司法行

政机关认真考虑和研究。

问题十三,如何对待外国人申请成立司法鉴定机

构。[21司法部在2000年颁布的《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

理办法》中规定鉴定人的条件没有排斥外国人申请设

立;在《决定》第5条同样也没有排斥外国人申请。对

于外国人申请鉴定人资格也是如此。我国在加入

wto时是承诺放开以律师业(不包括中国法律)为主的法律服务,会计、建筑师等方面的服务也在放开之

列。是否可以理解,司法鉴定必将向成员国放开,外国

人可以申请司法鉴定人资格,外国公民、法人可以在国内申请设立司法鉴定机构,毕竟司法鉴定业务与律

师业务在性质上有着根本区别。如果是这样,将来我国司法鉴定体制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甚至危及

我国司法审判工作。

四、人民法院面临的问题

问题十四.双方当事人对专门性问题争执不下

时,委托哪一家鉴定机构鉴定。按照《决定》第9条的要求,人民法院今后在审判工作中,对《决定》第2条

所规定的鉴定事项发生争议,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

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从事司法

鉴定业务,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目前已

经存在的社会司法鉴定机构鲜有颇具规模和实力的权威的鉴定机构.全国仅有少数几个鉴定机构符合要

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的规定》要求,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的可

以由人民法院指定、委托:往往双方当事人难以协商

· 3 ·

一致,那么法官该委托哪一家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呢?

问题十五,法官面对多个鉴定结论时该如何取

舍。双方当事人对专门性问题争执不下所涉及的另一

个问题,就是诉讼中双方提交各自不同的鉴定结论.

一个案件可能拥有几个各不相同的鉴定结论.那么法

官应当采信哪一个鉴定呢?当然,按照诉讼法、《决定》

和《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要求,法官可以通知

鉴定人出庭参加质证。但是实践证明,专门性问题通

过质证并不都能让法官搞明白,这与我国诉讼制度、诉讼环境以及法官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这时法官该

采信哪一份鉴定呢?

问题十六,如何解决鉴定之外可能涉及的科学知

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涉及专业知识的诉

讼将会越来越多。然而能够提交进行鉴定的情况毕竟

有限,有时审判工作中遇到的是一些基本的专业知

识,但是法官并不知晓,双方当事人甚至各自的专家

辅助人又是各执一词,怎么办?过去法官是采用咨询

内设鉴定机构的办法来解决,现在随着《决定》的实

施,内设鉴定机构将可能取消,法官又去咨询谁、信赖

谁呢?

问题十七,采信错误鉴定结论导致错误裁判的责

任由谁承担。由于原被告双方诉讼的动机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其提交给法庭的鉴定结论必然会出现差别大

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通过质证有的问题仍然不清

楚,那么法官该采信哪一份鉴定。另外,需要再委托鉴

定机构进行重新鉴定,双方当事人协商不一致,将由

法官指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其实法官对鉴定机构的资质、水平并不一定知晓,只能从司法行政机关提供的名册中选,结果鉴定出现了错误。这样,由于法官采

信错误的鉴定结论,必然会导致裁判错误,是否属于

错案,是否应当追究法官的错案责任,对于因此遭受

损失的当事人是否可以要求国家赔偿?

以上所列举的问题可能并不全面.难免挂一漏

万。随着《决定》的颁布、实施,司法鉴定领域出现和可

能涉及的问题还会更多,与司法鉴定有关的各方必须

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让司法

鉴定真正服务于我国的司法审判工作。

参考文献

[1】刘鑫,常林.司法鉴定回避制度研究[aj.见:何家弘.证据学论坛(第8卷)[c].第1版.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295~309

[2] 刘鑫,常林.加入wto对我国司法鉴定的挑战[j].法律与医学杂

志.2o02.9(1):5-7

(收稿:2005—03—02)

第五篇: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部门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州市人大日前公布了该市农业局等四部门的决算分析报告。但记者发现,该农业局发布了两个版本的2010年“三公”数据,第一个版本来源于广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会议材料,农业局在决算分析报告中披露“2011年我局系统(含11个直属单位)三公经费总支出680.32万元,与2010年1032万元相比减少了351.68万元,总体降低了34.08%。其中因公出国预算支出66.48万元,与2010年37万元相比增加29.48万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590.39万元,与2010年930万元相比减少339.61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23.45万元,与2010年65万元相比减少41.55万元。”6天时间里,农业局“三公”经费总支出数据的差额高达544.26万元。对此,广州市农业局称,数据差异的原因是两次统计的口径不同,网站上公开的2010年三公经费统计不包含农业局下属各单位的执法用车、动物防疫、农产品安全检测等其他业务用车经费支出,该事件引起了公众对部门决算执行存在问题的广泛关注。

财政部门决算是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和监督,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也是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科学收支管理的基本依据。财政部门决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部门决算的审核与检查工作对提高部门决算信息的质量,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部门决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决算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决算编制口径随意性大,帐表不符、数据失真。部门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因此人们往往会更关心经费是否能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是否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对决算的认识只停留在属于一个年终后整体算账的层次,片面地认为决算只是对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的汇总,部门决算往往出现敷衍现象,决算能通过基本逻辑审核就万事大吉,部门决算的一个重要部分决算分析及说明往往浮于表面、甚至流于形式。

(二)重预算轻决算,理不清两者关系。实际上部门决算是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共同构成部门资金分配使用运行的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预算是决算的前提,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决算则是对预算的检验和评价,也是监督,它为今后更科学合理地安排预算提供依据,为政府更好地实施宏观调控服务。只有把二者关系理清,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预算执行和经济健康发展。

(三)财政预算的实施情况没有在财政决算中详细反映。部门决算是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总结,是各部门资金活动情况的集中反映。但是,部门决算中没有预算和决算情况的对比分析,只是在财政总决算中有个简单的预算和决算对比分析。

(四)部门决算监管不力,相关数据利用效率不高。一是没有利用部门决算资料检查、检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基本上都不参考部门决算数据来编制部门预算。不参考部门决算所反映的结余和实际支出数据编制预算。突出表现是不将经常性结余列入年初预算。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决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决算工作主要是对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反映。但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单位并没有根据实际执行的情况进行填报,形成“两层皮”,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尤其是专项资金,仍习惯于先办事、后批钱,先上项目、后找资金,这种项目之间互相调剂、不严格根据预算执行的情况非常严重,为掩盖其不规范的操作,在决算报表中并不真实的反映其实际执行情况,而是根据预算做决算。二是为机械的适应决算报表审核公式的要求,肆意更改其真实的执行情况,严重影响了决算编制的真实性、科学性。

(二)决算编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脱节。决算报表编制应该是建立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准确、真实、科学的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与决算报表体系存在差异,将单位财务数据转化为决算报表数据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转化的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不易发现。另外,对于单位原来沉淀在基本户的财政性资金如何使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遮遮掩掩,存在虚报瞒报的现象。这就造成决算数据的编制与单位财务管理相脱节。上报决算时与账表不符。

(三)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脱节。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以及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近年来,尽管财政监督积极融入财政管理,努力发挥服务大局、服务管理、服务改革的作用,但财政监督作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个支柱,支撑力度不够,尤其是专职性财政监督在“大财政监督”格局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未能很好地设计到财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改革之中,预算

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手段还不够完善。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信息不对称,监管难度较大;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机构与业务机构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监督机构缺乏资金运行信息和获取信息的平台,监督成本高、效率低。财政监督未能参与到财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全过程之中,未能与财政资金运行过程达到时间与空间上的一致,事后检查工作开展较多,事前审核、事中监控措施较少,防患于未然的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财政支出监督的整体功效。

三、对策与建议

确保部门决算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加强部门决算应用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确保部门决算数据的质量。

(一)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对决算重要性认识。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以及财务人员在决算报告编制过程中的主要责任,并规定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将按照《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不断提高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对决算的责任意识。要提前做好决算编审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决算编审工作的时间表,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决算编审工作;要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决算编审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

部门决算作为政府及其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综合反映的综合财务报告,承担着促进财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任。因此,对部门决算工作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制定、完善考核评比办法,把数据质量作为考核部门决算工作质量的标准,严格核对数据和报表审核工作,强调收、支、4

余等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提高决算分析水平,发挥决算对加强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

(二)强化部门决算编审工作,提高数据质量。一要把好原始凭证的审核关;二要把好凭证录入审核关;三要把好与财政的对账关;四要把好结账前的基础工作关;五要把好编制环节的数据录入和汇审关;六要把好部门决算责任制考核关。同时,要改进和加强决算报表的会审工作。实行决算报表会审是提高财政决算报表质量的重要手段,目的是查找、发现决算报表编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会审要从决算报表的正确性、编报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等方面入手,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采取“一般审核和重点审核”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做好决算数据分析、提高决算分析水平。部门决算信息是分析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和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编制决算绝不仅仅是数字的汇总,而是要利用决算数据去分析,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和完善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使各单位编报决算后,对决算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重点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实际履行政府职能情况、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措施,将此数据分析报告分别报送本部门、单位领导和财政部门决算参考。对于财政部门来说,更要对部门决算的应用给予或引起足够的重视。各业务科室对分管部门的决算数据进行认真审核,对部门、单位提交的决算分析报告进行认真审阅。同时,分管人员还需站在财政资金分配安排监管的角度对所联系分管部门的决算资料进行疏理、分析,揭示和发现部门、单位在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管

理、履行政府职能、资产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管理的政策措施建议。各部门高度重视对部门决算的分析应用,利用结构分析法、线形回归法、趋势分析法等方法,在历史数据的对比中,找出财政收支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要重点分析各项费用使用是否合理,项目支出的绩效水平,部门决算作为审核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扣,互为促进。预算编制通过预算执行加以验证,预算执行的结果形成决算,决算经过反馈,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实现良性循环,预算编制才能科学合理,预算执行才能高效规范,决算才能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部门决算中部门和单位年终的结余,项目支出完成情况、非税收入征缴情况等指标都可以为财政部门编制下一部门预算作为参考。以更好地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强化部门决算监督检查,提高部门决算管理水平。部门决算是全面反映单位收支结果的综合财务报告,它既反映出单位一年来对财政预算管理各项要求的执行情况,也反映出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的实际结果。因此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检查决算收入的真实性、合规性,看有无违反规定,截留挪用上级收入。有无超权限擅自减征、免征、超征、溢征的问题;二是检查决算支出,检查有无超预算、铺张浪费、乱发奖金补贴,甚至贪污私分等现象;三是评价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财政抗风险能力。

1.开展决算检查,确保账表一致。

目前,由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一些要求不完全一致,决算中存在一些需要分析填报的内容。尽管通过设置审核公式、设计部门决算与会计制度科目对应关系表、运用审核查询模板等方式实现了对决算报表填报的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审核,但是对单位决算报表数据与会计账簿数据的一致性,也就是决算数据的真实性,没有有效的审核方式。决算数据的生命力在于其真实准确性,没有真实准确数据,决算编审工作再重要,数据也没人用。因此,应积极开展部门决算监督检查工作,组织人员对部门决算进行专项核查或抽查,检查账表相符情况以及列支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情况。通过核查发现和纠正决算编审中的问题,提高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建立部门决算批复机制,发挥监督作用

部门决算批复根据“核定部门收支、强化财政审查、规范预算执行”的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管理状况进行批复。具体批复财政预算拨款收支、年终预算结余、预算外资金缴存核拨数。一旦建立这种批复机制,明确了决算报表责任主体,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应对本单位部门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这就给行政事业单位强大的压力,避免了填报决算数据随意性强的问题。在建立部门决算批复机制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是循序渐进原则。部门决算批复工作是个新兴的事物,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利益,对单位预算执行水平、财务管理能力有很强的要求,必须先试点再推开,先认识再实践,先探索再完善,一步一个脚印将部门决算批复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规范性原则。要严格制定和实施部门决算批复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优化批复流程、规范批复格式。真正做到部门决算批复符合相应法律、法规,符合财政政策,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这样才能有力发挥监督作用。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责任追究

(1)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综合运用监督检查措施,强化日常监管,建立财政支出对账制度,定期与国库对账,掌握支出、结余等情况;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掌握和监督资金流向;通过项目单位资金收支、结余、工程进度等情况,加强对项目资金的事中监控;充分运用传统的检查、调研等手段,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的监督检查。

(2)严格责任追究和移送制度。加大对违规问题责任人员的处理处罚力度,继续坚持并规范将违规责任人移送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司法部门处理外,对领导干部的财经违规行为,要移送组织部门备案和处理;建立健全部门、地区和单位的利益追究机制,严厉惩罚违规获取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

(3)建立支出监管分析报告制度和公告制度。每年对支出监管情况、查出的问题、纠正整改情况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向部门和单位通报并向社会公告,提高财政部门监管的震慑影响作用。

下载民事诉讼的角度看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事诉讼的角度看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1、 2、 3、 软件程序更新太慢,应及时尽早。 决算任务参数、公式参数下发时间较晚,看能否提前下发。 决算会审时间短、次数少,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希望市局......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实践中存在问题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实践中存在问题浅析 作者:罗静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9期 作者简介:罗静(1963-),女,四川峨眉人,主检法医师,研究方向:房地产评估、土地......

    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内容摘要:一、当前银行业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的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的金融法律有15部,金融法规有40多部,人民银行已发布的银行业管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000多件。......

    村委换届选举中存在问题及建议(精选五篇)

    濮阳县村委换届选举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河南省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我县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

    税收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税收分析作为强化税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既是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征管、监控税源变化、评估税收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重......

    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班组安全纪律管理过程中人情味过重,总觉得不会有事,行动与制度相差较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往往是领导在与不在两个样,作业长、班组长对违纪员......

    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灵宝市大王镇教办幼儿园 闫海燕近年来,由于国家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幼儿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办园形式灵活多样,在一......

    关于项目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县发改局关于项目审批中存在的 问题及相关建议一、存在问题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发改部门办理立项审批手续时必须具备国土、规划、环保的相关手续才能发放批文。但是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