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项目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县发改局关于项目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存在问题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发改部门办理立项审批手续时必须具备国土、规划、环保的相关手续才能发放批文。但是有些项目时效性强,急需上报,而办理上述手续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况且有些项目领导明确表态要从速办理,因此就出现了手续不健全而又要立即办理与依法依规办理相矛盾的问题,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项目单位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环境。
二、建议
1、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立项审批的优化政策,并将政策具体细化,使行政审批部门在办理手续时有章可循。
2、建立项目审批会签制度。项目经县长会议或分管副县长会议研究后,经论证可行,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然后由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集体会签,先发批文,再补充相关资料。
二0一一年七月六日
第二篇:行政审批中存在的问题
一、推进行政审批取得的成效
一是精简审批事项,实行流程再造。按照审批项目的依据、标准、权限和条件要求,对全市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将原来保留的311项审批项目,减少到178项,减少审批项目133项。在清理精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逐项进行研究,以缩短办理时限、精简办事环节、减少办理手续未重点开展审批流程优化工作。二是建设服务大厅,推行集中办公。建设新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由过去不足10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扩大至现在近5000平方米。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的行政审批机制,即,使一个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授权到位,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科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国税、地税部门在全市各区分别设立6个联合办税大厅,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各区根据实际,本着“为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在人口集中的乡镇建立4个便民服务中心。
三是推行电子政务,实行电子监察。建设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将审批流程内容、环节、时限等通过信息化手段予以固化,实现网上审批。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办事流
程,办事效率和收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察。
二、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职能不够明确,工作协调不够顺畅。行政服务中心要真正实现高效运转,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权限作保障。目前,行政服务中心作为职能单位的集中办公场所,审批权仍属于各职能单位,各窗口的办公费用也只能由各职能单位自己支付,中心只履行监督协调的职能。而行政服务中心和各职能单位属于平级关系,这些职能单位恰恰是掌握大量公共权力的部门,日常工作很难协调。
(二)联审联办不够配合,同步审批不够规范。推行联审联办的情况不太乐观,由于进驻中心的各部门情况不一,有的审批权力集中到中心,有的仍然留在原职能单位;有的需要部门内部股室之间流转审批,有的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方能盖章,这些情况都影响着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特别是那些需要多个部门审批盖章的项目,更是困难重重。而个别单位由于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在本单位的审批事项完成后,没有履行应告知企业、群众到下一个单位审批的义务,又延误了企业、群众的审批时间。
三、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监管机制,狠抓制度落实。围绕“依法、规范、便民、高效”的原则,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继续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为规范行为、依法行政提供保证。着重抓
好效能监察和政务督查等工作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监督,防止和减少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缓作为等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完善行政审批,确保授权充分。窗口要充分授权,中心窗口要真正实行一站式服务,不能只起“收发室、传达室”的作用,要做到项目和授权到位,使接件、审查、签批、制证、盖章与发证均在中心完成,实行一窗式办结,最大限度方便各企事业单位、社会法人和办事群众。一般的审批事项全部由窗口即办,特殊事项由原单位承诺限时办结;重申各职能单位窗口的行政许可章与本部门行政章在审批事项上具有同等效力。
(三)创新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拓宽并联审批范围,进一步强化并联审批服务,变流水式审批为同步式审批,明确由主要业务部门牵头全程服务,相关单位配合联审,减少相互间的推诿、扯皮。建立特事特办制度。对一些暂时手续不全的特急的重大项目,经有权批准后,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可以边建设边办理相关手续。
(四)强化监督考核,严格责任追究。纪检监察机关要全程参与审批项目的清理,监督项目办理和收费行为,定期组织督查,约束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定期对窗口工作情况通报窗口单位,并督促限期整改。强化责任考核。明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应负的责任,将各单位窗口行政服务工作情况
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评和政风评议范围,进一步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
第三篇:项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资源短缺与项目申报规模不相适应的矛盾。众所周知,来凤 县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农产品基地建设都是少而小,无特色、无规模,专业化程度不高,价值链不长;而现在上面的项目申报都有规模、地域、专业化层次限制,因此很多项目我们根本就不具备申报条件,如2007年的中央的给农民的种油 菜 每亩10元补贴就只限 制 长江中下游种植规模大区。
2、项目申报要求越来越高与专业队伍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
前几年(2005年)在项目申报方面只需要报个文件就可以直接安排资金,而且有些专项资金是直接按照地域面积和人口等指标分配 而 不需要争取,如以工代振资金。而今随着2004年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政策的出台,原则上要求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都必须有项目建议书、科研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环评、安评报告等,而且这一系列的资料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专业队伍、较为繁杂的程序和较长的时间,目前县级基本上都没有相关方面的资 质 的专业队伍,上报一个大项目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很高的经费在外聘请专业队伍做这些前期工作,对于上报时限短的项目很难如期申报,影响成功率。
3、项目规划不科学、储备不足与申报时限不相适应的矛盾。
除了大的十一五规划外,各个行业、部门都还有相应的单项规划,而且这些规划编制任务下来时时间非常紧,部分单位重视不够,草草了事交差,国家和省在很多方面的投入都已经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基本上是按照规划来安排项目和投入,如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方面以及农村饮水安全、水电农村电气化等农业方面就是如此。如果单项规划编制不科学就直接影响项目资金的安排。再者我们的项目储备很不够,一是前期工作做得不够。因为前期工作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怕 万一上面没有投入造成浪费。二是财政难以安排这方面的专项费用。三是一些行政单位的领导也是 经常 变动,只办眼前见效益的事,不顾长远。项目储备的前期工作不到位,一旦上面政策下来,一两天时间要求上报,要么就是草草上报,影响申报的成功率。
4、项目实施的规范和现行境况不相适应的矛盾。过去的项目实施只待资金到位后就由业主自行组织实施,并且资金自行支配,不需要任何手续和审批程序,也没有监督措施和办法。而现在的项目实施十分规范,首先是资金到位后由财政专户存储管理并要求项目资金必须是专款专用,然后是项目实施的“四制”,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督办检查,竣工后的验收,完工后的稽核等一套完备的项目实施措施,中央和省州各级都制定了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和违规处罚办法,现 在 的项目资金管理可谓是高压线,谁也不愿去为此碰壁受罚;再就是绝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方都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如水库、渠道、以工代振项目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央和省只给一定的补助,如城区自来水改造和污水处理项目只给30%),如此一来地方财政无法承受,按照上级审批的设计方案是把地方配套的资金也算在内的,而实施过程中到不了位的话也就会影响项目的实施质量进度,项目实施不力又反过来影响资金的争取和项目的申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还有随着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项目主管部门在申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费用,而这些费用财政既不能足额安排又不能从项目实施过程中支出情况下,部分业主单位就失去了信心,削减了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的力度,这是影响项目争取工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5、项目意识、环境和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部分单位领导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项目资金的争取持等待态度,等计划分配安排,不愿意主动去争取、谋划项目,没有把项目工作真正纳入议事日程。再者目前的环境不优也制约着招商引资,而且在向上跑项目的过程中上级部门特别重视跑项目人员的职级问题,同样一个项目如有高一点级别的领导出面其效果就大不一样,当然一个开明的领导对项目工作都是十分的重视,作为我们贫困山区经济要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和拉动,据测算1元固定资产投资要拉动2.7元的消费。据笔者初步了解,目前州、县都没有专门的分管和跑项目工作的县级领导,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再者少数领导即使出面跑项目也是很 匆 忙,没有时间坐下来深入研究项目。这种状况与新的项目工作的运转机制是不相适应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了项目的争取。
下步做好项目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我县目前项目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建议 应 从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规范申报程序和加强项目建设实施等方面入手,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专班,建立激励机制。
做好项目工作必须要加强领导,明确专班,组建县重点项目领导小组设立项目办公室于县人民政府,由 有 项目的单位明确一名副职领导到项目办上班,专门负责各自项目信息的收集、申报和资金的争取、项目招商以及督办项目的实施。由一名副县级领导任项目办的主任,专职从事项目工作,负责带领专班人员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同时 还 要 配备一支能争善战的项目队伍,应该说跑项目是份苦差事,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既看你的观察能力、又看你的分析能力,还看你的知识水平,尤其是机动灵活的艺术,更重要的还要有一股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事业心,要有咬住 青 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和韧劲,否则就难以达到目的。项目专班正常的工作经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及向上争取过程中的各种费用)财政必须足额预算,同时还应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从经济上对争取到的项目资金视其不同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对重大项目的给予重奖,凡是资金一到县财政就立即兑现奖励,由专班自行开支;另一方面从政治上 应 对项目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提拨重用。
2、强化责任,明确项目工作职责和程序。政府应将各单位项目工作绩效纳入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县长胡泽同志指出:“计划内的项目跑不来的是罪人,可给可不给的项目争不来的是废人,计划外的项目抢不来的是庸人”的观念,进一步明确经济综合部门与经济主观部门在项目工作中的责任。县发展和改革局是全县项目申报的综合协调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项目及规划进行审定汇总,逐级向州、省、国家发改部门申报,并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到州、省、国家发改部门争取。工业、农业、城建、社会发展的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上级投资意向及要求,组织编制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相关资料,经县发改部门审核后,向上级发改部门和对应的业务部门逐级申报。
3、立足长远,高度重视单项规划编制工作。
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之后,还有一系列的单项规划需要编制,而且这些规划任务下来时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在单项规划编制后原则上应经政府专题会或者是政府常务会审核后方可上报。各个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哪怕是时间再紧、任务再重也要不遗余力地把此项工作抓好。如因规划编制不科学、不完善而影响项目投入资金争取的要追究失职渎职责任。
再者当前我认为州里要通盘考虑全州工业园区的产业规划,依据各县市的资源和产业特色优势,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和招商项目,克服过去小而全的模式,不能全州各个园区产业雷同,结果 既无规模又无效益,还会在州内形成无序竞争,既影响恩施形象 又 不利于经济发展。
4、超前作为,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
一是要捕捉信息,了解项目申报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重点要深入学习贯彻研究党的十七大精神,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其途径为:“十一五”规划及部门的行业规划;每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省州各级发改部门的网站;发改口径下发的文件通知;二是切实搞好项目申报和项目库的建设,结合“十一五”规划,有的放矢地引导、配合各有关部门和项目业主开展项目谋划、项目论证、项目筛选、项目申报,不断充实、完善“十一五”规划项目库。要通过项目库建设,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确实步入“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轨道。
在项目的储备上我认为应立足山区优势,在“山”字上做文章,在打造生态旅游州上下功夫,应以打造州府为核心的“三日游”生态旅游圈,将咸丰的平坝营、来凤的白岩山(白岩山具有独特的500亩的天然天池、古木深林、是天然的避暑度假休闲山庄、冬季是天然的溜冰场,真是无限风光在其中)及 仙拂 寺 旅游风景区(是武陵山区最大的佛教圣地)、鹤峰、宣恩、建始、巴东、利川等风景区连遍开发打造,让恩施成为亚洲第一生态旅游州使其声誉走向全国打遍世界。再就是还可以依托我州红薯和土豆的资源优势,谋划恩施生物汽油城的项目,如果该项目能够成功引资申报建设,恩施州的工业项目就 有了希望,全州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有了依托。
5、依法抓好项目实施工作。
要严格按照《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恩施州政办发29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稽查工作 的 意见》,对建设的项目实行“四制”管理,搞好项目完工后的稽核,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形成项目争取和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6、切实搞好项目招商引资工作。
要发展就要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招商,引进外资发展是我州经济发展的主渠道。必须抓好招商引资才能将项目 成攻 实施,要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交通条件,当前尤其要抓好黔张和安张铁路的争取工作,下决心改善南四县的交通瓶 劲 制约,组建项目招商专班、制定优费政策、加速行政服务“提速”、建立招商激励机制,吸 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州创业。
第四篇: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财政部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推动和引导ppp项目实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ppp模式实践热潮。丽水市积极响应,在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荣获浙江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市县称号。本文以丽水市本级ppp项目实践经历,浅谈地方政府在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寻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ppp项目 问题 建议
一、基本情况
自ppp模式推进以来,丽水市政府于2015年1月出台了(丽政发〔2015〕4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公共设施领域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市财政局专门成立推广和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领导小组和“丽水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指导服务中心”,建立了“5+x”联合审查机制,初步完成编制ppp模式操作实用手册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操作指引等等工作。目前市本级共有20个实施类ppp项目,总投资124.16亿元,项目涉及市政工程、政府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利、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多行业领域,其中6个项目列入省财政厅示范项目,3个项目入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在推广中取得一定的成效。由于ppp模式实践时间相对过短,还不够成熟,且ppp项目周期又长、步骤相对繁琐,实际实施中还是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以下笔者将从ppp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和ppp项目实施中的建议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二、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ppp项目实施中,由于对ppp项目相关政策、规定学习不够,研究不深,不少人对ppp缺乏了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ppp是政府财政危机下的权宜之计,仅仅是为了融资,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过分让利,把风险几乎完全留给政府,承诺固定回报率等,无法实现物有所值;另一方面当社会资本大量盈利时又想方设法分一杯羹,没有树立起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平等关系,影响项目的推进。
(二)项目收益测算存在问题
项目收益测算中存在问题一是有经营收入的项目,咨询机构在测算上较为随意,简单估计,未能取得及参照同地区同类的历史数据进行测算。二是折现率的确定。根据财金[2015]21号的规定“折现率应考虑财政补贴支出发生年份,并参照同期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合理确定”,而在实际ppp项目测算中折现率选择标准不一,不同的折现率的选择,其计算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政府运营补贴金额大小。三是税收的确定。目前针对ppp项目的相关税收政策尚未出台,项目税收政策不明确,也使项目收益测算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多数项目以当前的税收率为基数测算,将来税收率或高或低都由政府承担的做法不合理,且各个项目没有统一性。也有认为可行性补助类项目不交税、政府付费类项目缴纳税金等。
(三)项目风险分担问题
从已有的ppp项目实践中发现,社会资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而且在发生纠纷后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也是社会资本最顾虑的地方。目前在ppp建设领域风险分担机制尚不成熟,缺乏合理定价机制以及存在利益输送的现象,已经开展的 ppp 项目中,出现一些 ppp 项目要么严重亏损,要么出现暴利的情形,项目各方的利益诉求、风险偏好以及能力、责任不同是 ppp 项目风险产生的根源。一般来说,风险与收益对等,在追求其利益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与利益相对于的风险。政府部门的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公共的效率性,而私人部门的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经济利益上,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得参与者目标的多样性,不利于 ppp 的实施。因此,需要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风险分配方案来规范和协调他们在风险分担上的行为,保障各方利益。
(四)ppp模式法律制度不健全问题
目前国家各部委颁行的规范文件多为原则性指导文件,并未专门就ppp模式出台国家层面的立法文件。因为缺乏国家层面的ppp法律法规,只有地方性或行业性的管理办法或规定,法律效力很低,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无法依据法律体系形成清晰有效的合同关系,也影响了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
三、ppp项目实施相应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建议加强实施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专门培训,抑或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会议或研讨等形式定期组织ppp文件、政策学习,宣传解读国务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ppp相关政策,了解推广ppp模式的背景,正确认识ppp模式的本质。ppp模式兴起的背景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质量不佳、效率低下,满足不了公众需求的理论基础。ppp模式的本质是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深度改革,是更有效地利用好政府财政资源、高效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型。ppp模式不是简单的项目融资模式,更重要的目的是转变政府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提供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公共服务。
(二)做好定价策略、投资回报研究和税收筹划
一是咨询机构在前期测算时能及时、准确搜集同地区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和公开招标,即能保障项目的物有所值,又能给予投资方合理的收益和回报;二是关于折现率建议地方政府每年年初根据同期本地债券收益率合理确定统一的利率作为折现率,避免各项目咨询机构在测算选择折现率随意性较大,从而影响政府支出责任数据测算;三是国家尽快针对ppp项目出台相关税收政策,各地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出台相应细则。鉴于ppp项目税收对于项目成本的重要影响,在ppp项目的前期阶段就当进行税务筹划,一方面要对项目运作方式在税务操作上的合法合规性进行评估,避免潜在的涉税业务事项处理不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所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优化ppp项目交易模式,降低税负和交易成本,在项目各方之间合理分配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风险管控
ppp模式投资回收期长、风险较大,风险管控力度的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实施ppp模式时,建议政府与投资方构建合理的风险调整机制,合理分担项目风险,从而减少各方的风险担当,当ppp项目因为某客观原因引起投资者难以收回成本,政府可在合同约定中给于一定补偿,如投资获得较大收益时,政府可在合同约定中分享相关收益。如在国家发改委发布13个ppp典型案例中,北京地铁四号线正是其中之一,当地政府与投资者在合同中约定,当实际客运量低于预测客运量时,政府给予投资者一定补偿,当实际客运量高于预测客运量时,政府分享其相关收益,通过合理的风险控制,降低了政府与投资双方风险,这也是该ppp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提供稳定的ppp模式法律环境
建议一是加快落实制定适用ppp模式的国家法律法规,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在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的界定,增强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二是提高ppp立法的法律位阶,对于当下我国ppp立法存在的缺乏ppp专门法律,立法层级低的问题,可通过制定高位阶的专门ppp法律予以解决。(现行的ppp规范文件最高法律位阶是部门规章,当前ppp立法的法律位阶应当提高为“法律”(由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制定)或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三是ppp专门法律应重点解决事项:ppp项目适用范围、参与主体及方式、项目合作期限、项目交易结构、监督管理、项目流程等事项,并重点关注ppp项目用地、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权利和义务、ppp项目争议解决机制等。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ppp项目实施中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经济新常态下,ppp模式不仅是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改善投融资环境、激活民间资本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探索构建一套促进ppp项目的科学实施的法律、法规、管理机制等,使政府与社会资本发挥各自优势、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优化风险分配,使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比传统政府采购模式更物有所值,实现利益共享。
第五篇: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生598余人;挂靠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余人;与吕梁学院联办经济系开设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405余人。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专任老师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专业课54人,基础课43人,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本学期专业课外聘教师11人,基础课外聘15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给予增加教师编制。
2、学校现有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多于编办核定的职数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议给予理顺,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建议增加教学与学生管理内设机构和科级职数。
3、学校经费只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总收入1700万元,财政负担940万元,学校日常经费支出1480万元,财政负担率为65%左右,2012年全年预计总收入15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00万元,收取各种学费300万元,预计总支出180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300万元,建议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补助款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