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请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眼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眼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眼科培训细则>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一、眼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 1
科室规模
(1)总床位数≥40张,床位使用率≥85%,平均住院日<10天.(2)年收治住院病人数≥1500人次.(3)年门诊量≥40000人次.(4)年急诊量≥600人次.2
诊疗疾病范围
(1)疾病种类和例数:收治的病种应当比较齐全,应能够满足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眼科培训细则 的要求,见附表.门诊及病房诊治病种及其数量的基本要求
4
相关科室或实验室
必备的相关科室: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放射科、麻醉科、病理科、检验科等.对这些科室的基本要求是能开展各项常规工作,并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眼科培训细则>的要求.必须具备眼科显微手术实验室.5
医疗工作量
应保证每名培训对象在培训阶段的医疗工作量.(1)病房工作期间管理病床5~12张.(2)门诊工作期间能够每日接诊患者30人次.(3)急诊工作期间能够每日接诊患者10人次.二、眼科专业基地师资条件 1
人员配备
(1)指导医师人数与培训对象比例应为1∶1.(2)指导医师组成: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人数的比例为1∶2∶4.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与医技人员数之比为2∶1.(3)科室应有3个以上不同的研究方向.2
指导医师条件
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或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眼科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10年以上的人员.3
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
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近3年来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或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发表临床研究论文≥1篇.(2)近3年来曾获得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技成果奖励.(3)目前承担有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本专业领域的临床科研项目,有独立的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
第二篇:国家卫生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
国家卫生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试行)
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为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订本标准。
一、基地设置
(一)基地分类
基地分为培训基地和专业基地。培训基地是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基地下设专业基地,专业基地由符合条件的专业科室承担。
(二)专业基地类别
本标准的培训专业基地类别共30个:内科、儿科、急诊科、皮肤科、精神科、神经内科、全科、康复医学科、外科(包括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4个专业方向)、骨科、儿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检验医学科、放射影像科、放射肿瘤科、核医学科、超声医学科、医学遗传科、预防医学科、口腔全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病理科、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科。
(三)设置原则
培训基地原则上设置在三级甲等医院。培训基地间可建立协同协作机制,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可将符合条件的其他三级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作为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院等根据需要作为培训协同单位。
(四)其他要求
1.拟申报专业基地的单位条件必须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基地细则要求。
2.专业基地所在医院的相关科室缺如或疾病种类数量不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相应要求的,可联合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或二级甲等医院作为协同医院,协同医院数量不超过3家。
3.相关专业科室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专科医院,须联合区域内培训相关专业基地所在医院作为协同医院。
二、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一)医院资质
1.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近3年来未发生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的重大医疗事件。
(二)培训设施设备
1.培训基地的科室设置、诊疗能力和专业设备等条件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__________专业基地细则的要求。
2.有满足培训需要的教学设备、示范教室及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等教学设施。
3.图书馆馆藏资源种类齐全,有满足培训需要的专业书刊、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与网络平台。
(三)培训制度建设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有院长牵头负责的培训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教育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齐全的档案资料。
2.有3年以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实施经验;有系统的培训方案、实施计划、培训人员名单及考核成绩等记录。
3.有培训基地和专业基地动态管理评估机制,及时评价培训对象的培训效果和指导医师的带教质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作为考核科室建设和指导医师绩效的重要指标。
(四)其他要求
1.贯彻《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精神,落实培训对象有关待遇。
2.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严格培训标准、培训考核、加强医疗安全教育、监督和培训指导,创新培训方法,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专业基地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条件
1.专业基地指导医师的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应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基地细则的要求。每名指导医师同时带教的培训对象不超过3名。
2.指导医师由任职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的医师担任,熟悉本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指导带教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规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科室建设条件
1.专业基地的总床位数、年收治病人数、年门诊量和急诊量、配备的专业诊疗
设备等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基地细则要求。
2.专业基地收治的疾病种类基本覆盖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治数量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基地细则要求。
3.能按照相关医疗制度要求,规范开展疑难疾病和死亡病例讨论、定期查房、转诊会诊、医疗差错防范等教学和诊疗活动。
(三)其他要求
1.能会同相关专业科室制订和落实本专业具体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全程管理和培训考核相关工作,并配合做好其他专业培训对象的指导带教管理工作。
2.培训过程管理落实科室主任总负责制和指导医师负责制。科室主任统筹落实入科教育、过程考核、出科考核和定期评估,并定期检查评价指导医师带教工作,确保培训质量。指导医师负责落实培训计划,将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和职业素质等内容贯穿培训全过程,指导督促培训对象完成培训内容并如实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第三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推荐)
附件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住院医师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依据《卫生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是
指住院医师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培训的场所,是对医学毕业生进行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要场所。
第三条 培训基地以医院为单位设置,原则上设置在三级综
合医院或具备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
第四条承担专科方向住院医师培养任务的培训基地可以联合相关专科医院承担部分专科科室的培训任务。
第五条承担全科方向住院医师培养任务的培训基地应当与具
备一定条件的三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公共卫生机构,下同)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作为基层实
践基地承担全科方向住院医师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践训练。
第六条培训基地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卫生部负责制定培训基
地标准细则、培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组织抽查督导。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培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督导评估。省 1
级卫生行政部门可委托相关地方医师协会(学会)等行业组织负责基地认定和管理的具体事务性工作。
第七条培训基地涵盖的科室类别依据卫生部规定的专科目录设置。
第二章 认定条件
第八条申请认定为培训基地的医院(以下简称申报医院),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需的科室设置,医疗条件(包括总床位数、年收治病人数、年门诊量和急诊量、配备的专业治疗设备等)能够达到培训基地标准(包括专科条件)规定的要求。科室业务范围全面,收治疾病种类基本覆盖相关学科各常见疾病种类,开展的诊疗活动能够满足培训需求。
(二)相关科室具备能够满足培训大纲要求的师资队伍,指导医师与住院医师比例不低于1:2; 师资构成比例合理;指导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工作能力符合培训基地专科条件的要求。
(三)具备完善的培训基地管理、人事管理、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管理、日常考核以及培训质量评估等制度,配备基地主任,设置专门的培训管理部门和专职培训管理人员,职责明确。
(四)能够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标准提供培训基地建设和维护所需的基本经费(国家有经费投入的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执行)。
(五)能够为住院医师在培期间提供基本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国家有经费投入的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执行)。
(六)有基本的教学设备和合格的教学与示范教室。
(七)图书馆藏书专业种类齐全,具有满足住院医师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获取专业知识的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
第九条承担基层实践基地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能够满足基层实践培训要求的师资队伍,师资构成比例合理。
(二)指导医师应当具有全科医师资质,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工作能力符合基层实践基地标准细则的要求。
(三)服从上级临床培训基地的管理,按照临床培训基地的要求完成基层实践教学任务。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十条 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行区域性行业管理。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可向所在地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基地认定申请,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接到申请后的30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回复。
(一)资格申请。以医院为单位,统一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一家医院可同时申报多个培训专科。培训基地可以独立申请,也可以联合申请。联合申请应当以一家医院作为培训主体医院,培训主体医院条件须基本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条件;培训协作医院以满足培训专科不足为需要,不得超过2家。
(二)自评。申报培训基地的医院和科室(包括培训协作医院),应当依据有关文件和标准,组织对培训基地和科室进行自评,完成自评报告,填写《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申报表》,并按要求准备相应的申报材料,于每年4月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三)形式审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卫生部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标准》及本办法相关规定,于每年6月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确定实地评审的时间并通知申请单位。对不符合条件的医院及时回复并说明理由。
(四)实地评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其委托承担培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工作的其他机构,依据《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审指标》和评审原则,于每年7月组织相关专家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医院进行培训基地实地评审,形成认定意见,确定培训基地能够承担培训任务的专科及其相关专科培训规模。
(五)评审结果。评审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合格基地具备培训住院医师资格。基本合格的,应当根据评审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整改并择期进行复审。不合格的,待条件完善后再提出申请。
(六)公示。培训基地评审结果实行公示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审结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于每年8月初在本单位网站上进行公示。对结果持不同意见者,可在公示期限内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复查申请及其理由与依据。
(七)公布。通过评审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名单及招生培训规模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备案。基地名单和基地培训规模由卫生部、中国医师协会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网站统一于每年9月底以前向全国公布。
(八)经评审通过的培训基地可自行挂牌
牌子统一标准,全铜材质,规格为500mm×700mm,内容为“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联合医院另加“协作医院”字样,基层实践基地另加“基层实践基地”字样。文字颜色为红色,字体为标准美术宋体,民族自治地区可标注当地民族文字。一律从左至右横写。“协作医院”或者“基层实践基地”字样换行居中。
第四章培训管理
第十一条培训基地认定周期为3年。培训基地应当在本周期结束前1年提出再认定申请,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书面或实地评审,于本周期结束前作出是否再认定的结论。
第十二条培训基地应严当格按照卫生部各项规定,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相关条件。特别要注重培训过程管理,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评价。
第十三条培训过程管理可通过填写培训登记手册记录日常临床医疗活动内容、自我学习评价、指导医师观察评价、基地主任评价、出科考核、定期集中考核、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
第十四条卫生部制定统一的培训基地管理评估标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培训基地进行管理考核评估。评估结果作为
是否继续承担培训基地工作的依据。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经评审通过的培训基地方可招收住院医师开展培训工作。未经认定、认定不合格、未提出再认证申请及再认证未获批准的培训基地不得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对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申报医院,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终止评审,2年内不再受理认定申请。
第十六条未经培训基地认定的医院不得开展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擅自招收住院医师进行培训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2年内不受理其申报培训基地的申请。
第十七条培训基地擅自扩大培养规模、不按照培训标准实施培训活动、组织管理混乱、不能保证培训质量、学员意见反映强烈的培训基地,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情节特别严重或未及时改正的,取消其培训基地的资格。
第十八条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培训基地认定情况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医院评审评价指标体系。未通过培训基地认定或被取消培训基地资格的医院,原则上不得申报三级医院。
第十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定期对本地区培训基地(包括协作医院、基层实践基地)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培训工作规范、质量优良、有创新特色的培训基地给予表彰。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 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成立大会
大家下午好。
今天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成立大会上,作为教师代表讲话,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济南市中心医院作为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已有24个培训专业基地,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是和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的,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和认可工作,医院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作为人才强医的大事来抓,成立了以马效恩院长为组长的医师培训领导小组,组建了医师培训办公室,确立了各专业基地工作小组成员,培训负责人和培训秘书都是各专业医德高尚、专业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精兵强将。通过座谈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医院为大家进行了住院医师规范会培训的政策解读,使大家明确了培训的具体要求和自己的职责所在。
其次,完善了规章制度,使培训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医院规范了住院医师轮科制度,健全了住院医师轮转学习和定期教学查房制度,确定了临床带教“导师制”,同时还完善了导师管理制度、培训考核鉴定制度、教师带教能力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各专业均成立了培训考核小组,有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医院的培训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医院增加了投入,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医院投入了专项经费用于住院医师培训和教学条件基本建设,购置了教学设备,改善了教学用房。在师资方面,住院医师的带教老师、导师基本上是高年资
主治医师或副高职称以上主任、教授。
这一次,我们将迎来济南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我们将严格要求,努力增强老师的教学意识,规范医疗行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重点,在于对住院医师的临床指导和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我们要求带教老师不但要对住院医师在临床查房、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还要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医德医风的教育。同时,老师通过严格的带教,注意培养自己的教学查房、修改病历、指导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规范医疗行为,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的益处。我们希望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使医院的教学氛围更加浓厚,教学环境更加改善,学习气氛更加主动,医疗行为不断规范,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五篇: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为加强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加强实用人才培养,提高临床住院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培训计划。
一、培养总论
凡本科和专科医学院毕业生均需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住院医师五年两阶段培训计划(包括第一阶段的三年轮科培养,第二阶段的两年定向培养)。
通过3年的轮科培养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眼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掌握大多数眼病的发病机制,独立诊治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准确、熟练地进行眼部检查操作、比较准确和熟练地掌握眼科基本手术操作;基本掌握眼科显微手术操作;能独立完成常见的外眼和内眼手术;正确地完成眼部特殊检查操作,如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视野检查、眼部超声、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眼电生理检查等,并能正确出具诊断报告。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眼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眼科各专业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眼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眼科临床教学工作。
眼科内容的学习分为二个阶段。第一年为感知期。初步了解眼科学及常见的眼部疾病,为进一步系统学习打好基础。主要参加培训基地的门诊活动,但应有一定的时间(如每周1.5~2.5天)跟随高年资医师参加眼科普通门诊的工作。5个月后,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眼科急诊值班,并轮转以下眼科各部门:门诊部、门诊治疗室、眼科急诊室、辅助检查室(视野检查、超声扫描、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和眼电生理检查),以及参加眼科显微手术实验室训练。
第二、三年为系统培养期。全面系统地掌握眼科学知识和技能,着重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每年参加病房工作至少6个月,管理病床位数不少于5张。轮转以下眼科各部门:白内障、角膜组、眼肌组、青光眼组、眼底病组、眼外伤、眼整形、眼眶病与眼肿瘤、参加门诊和病房的手术。
3年中到基层实践基地参加防盲工作2个月,了解基层眼病发生情况,参与基层扫盲工作。相关科室主要轮转与眼科疾病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疾病的科室,如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每个科室1个月,共3个月,具体安排根据各培训基地的情况而定。
三、培训内容
眼科住院医师三年培训方案
第一年目标:
1.熟悉眼科病房及门诊、急诊的各种常规工作。2.初步掌握常见眼外病及普通内眼病的诊疗原则。3.懂得理解病人的心理,能做好思想工作和解释工作。4.协助辅导实习医师及护理教学。
临床训练:
1.参加病房(4个月或6个月)工作,门诊、急诊(6个月或9个月)工作。正确书写眼科各种记录:病史、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出院记录、病史首页,正规填写门诊病史、观察室记录等。2.正确向上级医师报告患者病史、病情变化,提出诊断及处理意见。
3.掌握基本操作:如视力、主觉验光、彻隙法、裂隙灯、直接眼底镜视野、Schint2眼压、色盲、荧光素染色等。
4.掌握小手术:泪道冲洗、探通,霰粒肿,麦粒肿,睑内翻,翼状胬肉,眼睑、结膜缝合,角膜异物,担任外伤手术第一助手。
理论学习和外语学习
1.精读全国眼科统编教材。2.精读眼科学。
3.泛读眼科应用解剖学、眼胚胎发育、眼科检查与诊断、裂隙灯显微镜学、角膜病学、临床青光眼、眼屈光学等。
4.精读General Ophthalmology(三分之二篇幅)。
第二年目标:
1.能承担门诊急诊工作。2.基本掌握眼内病的诊断和处理。
3.能结合临床上遇到的问题,自己寻找国内外参考文献求得解答。4.能带领医师及护士进行晚间查房。5.撰写生动、实用的眼病防治知识稿件。
临床训练:
1.继续参加病房(6个月)及门、急诊(6个月)工作。门诊轮班期间,每周部分时间参加:眼病理,验光门诊,斜视、弱视门诊,电生理,超声、X光读片,以及到社区、乡镇进行防盲治盲工作。2.在熟练掌握第一年学习的诊疗操作技术的前提下,学习并掌握房角检查、扩瞳检影及处方配镜,眼外肌功能及复视试验。
3.熟悉常见眼病的X线平片、超声探查等。
4.能独立施行一般小手术:斜视,睑外翻,泪囊摘出,眼球摘除,眼睑、眼球表面的新生物活检或切除,穿孔伤修补缝合,当好眼内手术助手。理论学习和外语学习
1.泛读:眼科手术学、眼科治疗学、眼科临床病理学、创伤眼科学、眼科急诊学等。
2.精读:Ophthalmic Surgery和 General Ophthalmology三分只一篇幅,选读专业外文杂志、文摘,每月不少于4篇。
第三年目标
1.达到眼科专科医师的基本要求,能独立在区、县级医院开展眼科常规业务工作。2.能承担其他各科的一般会诊工作。
3.已具有进一步深入钻研业务的自我发展能力。
临床训练
1.继续参加病房及门诊、急诊工作。
2.掌握间接眼底镜、三面镜、压平眼压计的应用。3.熟悉典型眼部异常的CT及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
4.能施行一般眼内手术及较复杂的眼外手术:青光眼手术、软性白内障吸出术、老年性白内障内囊摘出术、上睑下翻、眼内异物、鼻泪道吻合术等,能胜任网膜及玻璃体手术的助手。5.有条件的单位可参加接待外宾的辅助工作,担任住院总医师助手3个月(不脱产)。
理论学习和外语学习
1.神经眼科学等。
2.泛读专业外文杂志,并撰写文献综述2篇。3.能用外语会话等。第四年目标
四、轮科培训
1.凡新分配至我院的临床住院医师,均须完成3年的轮科培训计划,住院医生按计划轮科,必须凭由医务部开出的“转科入科通知单”到临床科室轮科。
2.每轮转科的出科前一周内住院医生需完成转科自我小结,小结内容包括基础及专业理论学习情况,诊治疾病的能力、基本操作的掌握、病史书写、服务态度、思想及医德医风、工作作风等。完成转科自我小结及科评语交医务部后领取下一轮转科入院通知单,进行下一轮转科。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第1年(10个月)1.轮转目的 掌握:眼的解剖、生理知识。
熟悉:眼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了解:眼科常用检查的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以及眼科门诊小手术。2.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睑板腺囊肿
睑腺炎
睑缘炎
5
睑内翻
5
睑外翻
5
上睑下垂
5
泪道阻塞性疾病 10
细菌性结膜炎
沙眼
病毒性结膜炎
翼状胬肉
细菌性角膜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20
并发性白内障
5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10
虹膜睫状体炎 10 屈光不正 20
共同性斜视 10 弱视 10
眼球表面异物 10 眼球钝挫伤 5
电光性眼炎
5
(2)临床基本技能要求:掌握远、近视力检查、眼压测量的方法;裂隙灯活体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的使用方法;验光、斜视和复视检查方法;手术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眼科手术室的工作程序;通过动物眼的训练和模拟手术训练,掌握眼科显微手术基本技术并通过考核
(3)独立完成以下操作: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电解倒睫 5 泪道冲洗 结膜下注射 10 结、角膜浅层异物取出 10 睑结膜结石的去除 5 睑腺炎切开引流 5 眼睑伤口的清创缝合 3
患眼包扎和术后换药 10(4)应掌握的手术种类及要求完成或参加的例数: 手术名称 完成最低例数 参加最低例数
睑板腺囊肿切除术 10 15 眼睑外伤缝合术 3 5 眼睑小肿物切除术 5 10
3.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干眼病 10 过敏性结膜炎 5 病毒性角膜炎 5 真菌性角膜炎 5 角膜先天异常 5 表层巩膜炎 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5 视神经炎 5(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初步掌握前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方法。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掌握眼科常用英文词汇,能阅读国内外眼科学文献。可以协助开展眼科临床研究,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二)第二、三年(各10个月)1.轮转目的
(1)熟练掌握眼的解剖、组织胚胎和生理生化知识。
(2)掌握眼科常见病及部分疑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3)掌握眼科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和副作用。
(4)掌握眼科急诊,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化学伤和穿通伤的处置。(5)掌握眼科基本手术技能和常用手术。(6)掌握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2.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眼睑肿瘤 5 泡性角结膜炎 5 角膜基质炎 5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3 先天性白内障 5 外伤性白内障 5 并发性白内障 5 晶状体脱位 5 玻璃体混浊 20 继发性青光眼 10 先天性青光眼 5 葡萄膜先天性异常 3 视网膜动脉阻塞 5 视网膜静脉阻塞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5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1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10近视性黄斑变性 5 黄斑囊样水肿 5 黄斑裂孔 5 黄斑部视网膜前膜 5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0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5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5 球后视神经炎 5 视乳头水肿 5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5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3 屈光参差 5 低视力 10 非共同性斜视 5 眶蜂窝织炎 2 眼球破裂伤 2 眼球穿通伤 2 眼球内异物 2 眼眶肿瘤 2 甲状腺相关眼病 2 眼化学伤 2 物理性眼外伤 5
(2)临床基本技能要求:熟练掌握以下检查方法。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球旁注射 10 球后注射 10 间接眼底镜检查 20 前房角镜 20 三面镜 20 眼部超声扫描 20 视野检查 眼前后节照相 20 20 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查 眼相干光断层扫描 15 15 眼电生理检查 15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10 显然验光 30 自动验光 30 视网膜检影 30 角膜地形图 5 斜视检查 20 复视检查 20 眼眶CT和MRI片的判读 20(3)手术训练:住院医师应在通过眼科动物显微手术和模拟手术的考核之后,才能进入临床参加眼科显微手术。应当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完成或参加手术训练。第2~3年应掌握的手术种类及要求完成或参加的例数: 年 度 手术名称 完成最低例数 参加最低例数
第2年 前房穿刺术 5 10 羊膜移植术 2 5 翼状胬肉切除术 5 10 睑内外翻矫正术 5 10 角膜穿通伤缝合术 2 5 第3年 泪道手术
2 5 睫状体冷冻或光凝术 2 5 斜视矫正术 2 5 手术虹膜切除术 2 5 激光虹膜切除术 5 10 小梁切除术 5 10 白内障摘除术 15 30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5 10 义眼台植入术 5 角膜移植术 2 视网膜复位术 5 玻璃体切除术
5 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 3 5 激光视网膜光凝术
5
3.较高要求
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干燥综合征
5 蚕蚀性角膜溃疡 2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5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5 VKH综合征 2 Behcet病 2 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 2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2 特发性脉络膜血管瘤 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5 视网膜母细胞瘤 2 脉络膜黑色素瘤 2 脉络膜血管瘤 2 视网膜色素变性 2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了解超声活体显微镜、相干光断层扫描、视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检查方法,并能出具正确的诊断报告。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1)能参与带教实习医师和低年资住院医师。2)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和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和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临床综述1篇。3)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三)相关科室(共3个月,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各1个月)1.轮转目的
针对性地强化与眼科密切相关的科室轮转,加强住院医师对眼与全身性疾病密切相关的认识,使住院医师能够从眼部的特征判断全身疾病的可能性,以减少全身疾病的漏诊。
(1)学习相关神经眼科学知识,认识与眼科相关的神经系统病变;学习神经科检查方法,初步掌握相关的影像学诊断。
(2)了解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全身及眼部并发症的诊断标准、并发症及处理原则。(3)掌握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抢救方法,培养急症抢救思路。2.基本要求 相关科室的内容只要求疾病种类,不做例数要求。
(1)神经内科主要疾病:颅内占位病变、脱髓鞘病、球后视神经炎、三叉神经病变、面神经病变、原发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2)内分泌科主要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3)急诊科基本内容:心电图检查及诊断、心肺复苏步骤、创伤包扎固定及搬运技能、急腹症临床表与处理原则、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